“岗课赛证”融通制度下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探讨

合集下载

技工院校会计专业“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路径探索

技工院校会计专业“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路径探索

技工院校会计专业“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路径探索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行业需求的变化,技工院校在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会计专业是当前社会需求量较大的专业之一,为了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技工院校需要探索融合育人模式,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和竞争力。

基于此,文章以技工院校会计专业“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为主题,探讨该模式的具体实施路径,旨在为技工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会计专业;岗课赛证;融合育人;路径探索引言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它涉及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是企业管理和决策的重要依据。

会计专业人才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和质量都在不断提高,对技工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学校和教师需要从岗位需求和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将“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尽可能地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技工院校会计专业教学现状及“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概述1.1技工院校会计专业教学现状技工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其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然而,目前我国技工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程设置不合理。

部分技工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过于偏重理论知识,忽视了实践技能的培养;或者过于追求新颖热门的内容,忽视了基础知识和核心技能的掌握;或者过于片面地依赖教材和教案,忽视了与社会实际和岗位需求的结合。

二是,教学方法单一。

很多会计专业教学方法还停留在传统的讲授式、灌输式、应试式的模式,缺乏足够的互动性、创新性和趣味性。

另外,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过分依赖网络教学平台和多媒体设备,忽视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三是,实践能力不强。

“岗课赛证”融合促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

“岗课赛证”融合促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

化。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也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就 业渠道。
总之,“岗课赛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发 展方向。通过这种模式的实施,能够使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未来我国政府和企业应以合作育人的模式 建设标准体系,
2、促进产教融合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岗位技能需求, 及时调整教学计划,确保培养出的学生能够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同时,通过参 与比赛和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其技术应用能 力和综合素质。
3、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岗课赛证”融合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还注重学生的职业道 德、创新思维、团队合作等素质的培养。这种全方位的发展模式有利于学生适应 社会的需要,提高其未来的职业竞争力。
某地区也积极推行“岗课赛证融通”模式,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试点工作。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措施,如提供经费补贴、建立实训基地等,以鼓励学 校和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该地区还积极推广示范项目,总结经验并加以推广。
此外,该地区还加强了社会认可度建设,如提高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和社 会认可度,以及加强媒体宣传等,使更多的人认识到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性和“岗 课赛证融通”模式的优势。
3、高校应积极组织会计竞赛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同时,高校之间可以开 展会计专业竞赛交流活动,共同提高竞赛的质量和影响力。此外,高校还可以通 过设立竞赛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
在实践过程中,高校可以采用以下具体技巧和经验:
1、在日常教学中,高校可以定期邀请企业会计专家来校授课或讲座,让学 生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实际操作经验,从而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

“岗课证”融通导向下会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岗课证”融通导向下会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岗课证”融通导向下会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三年制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应具有符合用人单位需要的岗位技能和素质,如何提高学生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培养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专业人才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基于此,论文对“岗课证”融通导向下会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探究。

【Abstract】Three-year graduates of accounting major should have the job skills and quality that meet the needs of the employing units. How t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students’ job market and how to cultivate the professionals who meet the needs of the employing units are the problems we need to think about. This paper is researching on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odel of accounting course under the integration of post and course and certificate.【關键词】岗课证;会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1 “岗课证”融通的含义“岗课证”融通是指在对用人单位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专业岗位群,以及与岗位需求相对应的能力目标,将职业标准对应的知识、技能融入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教学中,将职业证书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通过课岗融通、课证融通,即将专业课程与会计岗位工作过程相融合、专业课程与相对应的职业证书相融合,多角度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及实践技能。

授课教师按照人才培养方案需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和岗位要求相统一,参考助理会计师考试内容,形成以“岗课证”融通为导向的课程教学体系,实现岗位—课程—职业认证三者结合[1]。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职业院校大数据与会计课程改革研究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职业院校大数据与会计课程改革研究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职业院校大数据与会计课程改革研究一、绪论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各个行业和领域,对于职业院校的教育改革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特别是在会计专业领域,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会计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提高会计专业的教学质量,本文将对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职业院校大数据与会计课程改革进行研究。

“岗课赛证”融通是指将岗位需求、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能力培养、竞赛选拔等多种要素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教学体系。

通过“岗课赛证”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了解岗位需求,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本研究首先分析了大数据与会计课程改革的背景及其意义,然后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实现“岗课赛证”融通。

通过对某职业院校大数据与会计课程改革的案例分析,验证了“岗课赛证”融通的有效性。

本研究旨在为职业院校大数据与会计课程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以期推动我国职业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育的发展。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的重要资源。

大数据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职业院校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会计作为一门重要的经济管理学科,其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也需要与时俱进,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需求。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职业院校大数据与会计课程改革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会计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通过对大数据技术的引入,可以使会计教育更加贴近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大数据技术还可以为会计教育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如在线课程、虚拟实验室等,有助于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改革有助于提高会计专业的就业竞争力。

通过将大数据技术与会计课程相结合,可以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实用技能,提高其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高职会计专业“课、岗、证、赛”人才培养融合模式研究

高职会计专业“课、岗、证、赛”人才培养融合模式研究

高职会计专业“课、岗、证、赛”人才培养融合模式研究作者:涂祥策来源:《现代职业教育.高职本科》 2015年第7期涂祥策(遵义职业技术学院,贵州遵义 563000)[摘要]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高职会计专业“课、岗、证、赛”人才培养融合模式就是一种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新形势下,高职人才培养定位的顶层设计,必须瞄准高端技术技能型,会计专业更是如此。

[关键词]会计;课岗证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5)19-0014-02一、问题的提出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需要,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会计专业如何培养高端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笔者认为制订并实施“课、岗、证、赛”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会计专业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基础。

二、文献综述2010年,山东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回晓敏开展了“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证融合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该课题对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进行了“课证”的融合研究。

2014年,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周虹教授提出构建高职会计专业“课证融合、理实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杨艾提出会计专业岗课证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以上主要进行如“课”“证”融合两个维度融合的研究,“四融合”已有研究的逻辑关系是“岗课证赛”。

笔者研究的逻辑关系是“课岗证赛”。

所有人才培养方案,都是以“课”为基础,“岗”“证”“赛”也不例外,基于“课、岗、证、赛”融合模式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三、融合模式(一)“双融合”模式主要有课证融合、课岗融合、课赛融合、岗证融合、岗赛融合、证赛融合六种融合模式。

下面分别阐述:1.课证融合所谓“课证融合”,其原则是融“证”入“课”,以“课”为主,将职业技能理论考核内容与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相融合,将职业技能操作考核内容与实习、实训教学内容相结合,其专业教学计划涵盖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将该专业的职业资格标准融入高职学历教育要求,根据能力、知识、素质要求,进行课程整合,使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安排与职业考证的内容、要求和时间相一致,使绝大多数学生毕业时获得“双证”,培养出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岗课赛证融通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岗课赛证融通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2022年7月第25卷第13期中国管理信息化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Jul.,2022Vol.25,No.13务,了解金融科技平台的具体操作,推广金融科技平台,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主要参考文献[1]刘勇,曹婷婷.金融科技行业发展趋势及人才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20(1):31-36,59.[2]王文杰.金融科技及其在我国证券业的应用场景探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2):49-51.[3]李建军.金融科技学科的形成与专业人才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20(1):17-23.[4]陈琨,滕琪.基于产教融合的金融科技教学体系探索——以南方科技大学金融系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9(20):44-47.[5]葛和平,陆岷峰.高等院校构建以金融科技为核心的金融学科建设路径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21(6):46-54.[6]周方召,付辉,贺志芳,等.金融科技背景下金融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挑战与优化[J].金融理论与教学,2021(1):94-98.[7]陈彬彬.金融科技背景下金融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分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20(12):121-123.[8]邢钰.金融科技背景下金融学专业实验课程教学研究[J].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15(4):92-94.岗课赛证融通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郑小红(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长沙 410116)[摘 要]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一些高职院校已开展了“岗课赛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如“课证融通”“赛教融合”“赛证课相通”等模式,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针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不同程度存在实践能力欠缺的现象,为适应行业、企业需求,需要以促进学生技能发展为中心,推动“岗课赛证融通”,培养高技能会计人才。

通过调研,分析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普遍存在学生对专业岗位认识不清、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研究构建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把企业真实的业务、职业认证及技能竞赛的能力要求融入课程体系,使学生具备职业岗位需求技能,为教师提升实践教学能力提供途径。

中职会计专业“岗课赛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中职会计专业“岗课赛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中职会计专业“岗课赛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摘要:受中国教育制度不断创新变革的深远影响,中职高校会计教学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对中职院校而言,通过调整与优化人才培训的形式,更有利于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

而对于更进一步强化实际教学工作的质量,老师们应当注重"课岗证赛"相互之间的密切结合,以达到教学理论和实践应用能力方面的有效融合,从而达到证赛互补的作用。

关键词:会计;岗课证赛;培养模式引言:高等学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打破传统的以会计学基础理论知识为首、以实践教学为辅的学科框架,创新。

岗课证赛结合的方法是对会计学从事专业性人才培养的有效方式,以岗定课,课证结合,证赛优势互补,课赛互促,就能够推动真实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完成。

一、相关定义阐释以"课岗证赛"结合的中职会计学人才培养方式来说,当中"课"面对的是会计学本科课;"岗"面对的是相关的会计岗位群;"证"面对的是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或是初步评估师证等相关职务资格;"赛"面对的是各类的会计学职业技能竞赛项目。

事实上,这种会计学教育的培训方法,应以深入调查研究和了解企业中对会计人员的要求条件为基础,充分借鉴行业中专业人士的观点,并借鉴对审计师职务工作岗位的相关要求,并以相关会计行业资格条件、工作岗位的实操要求等为主要评价标准,从而确定相关的课程。

二、现阶段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培养的现状研究现阶段,中职学校在进行会计学本科专业教育培养的实践中,已呈现出了诸多方面的问题和不足:中职学校在对会计专业培养方向的定位方面比较迷茫,缺乏清晰目标,把教学任务放在首位,而忽略了对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训练。

尽管部分中职学校开始认识到这一现象的严重性,并开始降低基础课程所占的比重,不过,对于实际应用教学而言,仍然无法与市场上的会计工作岗位相结合,无法适应现实的需求,限制着学生未来的职业。

高职会计专业“课岗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高职会计专业“课岗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高职会计专业“课岗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摘要】为了提高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相关度,高职院校正在探索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基于岗位能力的“课岗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保证人才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相一致。

【关键词】课岗证一体课岗融合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课岗证一体化”是指将国家职业标准对会计人员所要求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素质贯穿于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中,系统地形成基于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工作过程的课岗证一体化课程体系,将岗位能力、职业证书考试大纲与课程标准相衔接,做到课程与岗位能力融合、课程与职业证书融通,培养学生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实现零距离上岗。

一、会计实务教学与岗位能力相融合的实施笔者以湖北科技职业学院为例,阐述了该院从2010年开始实施“课岗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情况。

1、岗位课程与会计岗位职责要求相融合在课程体系上,以财务工作任务与岗位设置为内容起点,以财务工作岗位为主线,按出纳岗位、往来结算岗位、成本核算岗位、资产核算岗位、职工薪酬核算岗位、资金核算岗位、财务成果岗位和主管会计岗位构建内容体系。

通过岗位课程与会计岗位的融合,将行业职业资格标准和具体的岗位需求融入到会计实务的课程体系中,使课程与岗位职责融为一体。

2、理论教学与岗位实践相融合合理分配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适当地增加实践学时,增强学生的岗位职业技能培养。

通过对会计岗位技能的实际培训,包括每个会计岗位的认知、职责、工作流程和实务操作,实现理论学习与岗位职业技能培养相融合。

如湖北科技职业学院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中,职工薪酬核算岗位分配36个学时。

有20个学时的理论教学,使学生了解该岗位的岗位职责、岗位要求和具体的工作流程,掌握职工薪酬的内容,工资计算表的编制及其相关的账务处理等内容;有16个学时的薪酬会计核算岗位实训操作和技能培养,通过模拟手工实训和计算机实训,体验职业角色,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他们岗位业务处理能力。

“课证融通”视角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课证融通”视角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课证融通”视角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谈礼彦摘要:高职教育兼具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

在高职教育中推行“课证融通”,体现了职业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

通过课证融通的实施,整合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与职业资格证书,将培养人才与适应岗位要求紧密结合,最终实现互通共融。

关键词:课证融通;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改革一、引言高职教育与一般学历教育不同,其既包含高等教育的属性,又包含职业教育的特性。

其中的职业教育特性指的是高职教育的内容面向职业岗位,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型人才(王金凤,2013)。

2017年以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并陆续完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

该目录清单分为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和技能人员职业资格两大类,并在各大类下细分准入类和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

自此,我国逐步建立起了各行业职业资格体系,为在校生及社会人员的职业发展方向提供了指南和参考标准。

有鉴于此,对于以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为办学宗旨的高等院校而言,在课堂教学、课程改革与专业建设中,融入职业证书的相关内容,并将二者做到有机结合,势在必行。

“课证融通”指的是把课内日常教学与课外职业考证相结合。

课堂教育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精心安排的课堂设计,将职业考证的内容安插在正常授课当中,可以帮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循序渐进,为后期考证铺垫。

课外职业证书考试是当前高职教育的另一重要目标,不少院校均将这一要求写入了人才培养方案。

职业考证并不意味着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去考取市场上的众多证书,而是在精挑细选的基础上,选择一些适合高职学生能力及未来就业岗位的证书。

证书范围也不局限于传统证书,包括当前“X 证书”在内的一些职业技能证书、水平评价证书等均可以纳入证书范畴。

通过课证融通的实施,整合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与职业资格证书,将培养人才与适应岗位要求紧密结合,最终实现互通共融。

“岗课赛证融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践探索

“岗课赛证融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践探索

“岗课赛证融通”培育高技能人才的实践探究专业品质权威编制人: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________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团队精心编制而成,期望大家下载或复制使用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全文可编辑,以便您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依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感谢!同时,本团队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进修资料、教室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进修、参考、使用不同格式和写法的资料,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 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岗课赛证融通”培育高技能人才的实践探究“岗课赛证融通”培育高技能人才的实践探究近年来,伴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和产业结构的不息升级,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

基于“岗证课训赛”五位一体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基于“岗证课训赛”五位一体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f 求 、lI, j M 公 汁 、J 校 作 Jl: 为 、I f .['1J/i-乔l_ }2术披 龙 I 人 卅‘ }Ilf, ,依 t: II!lflI订 ,J
的 。 求 确 川 父 、 : 电lf【I
f 仃 驽的教 、 ~齐
址以 0I i }f} If!f S扶J1Z乃 【 ,把 干ff火 全 f f‘ 0fi,{
32 I取 - 鼓 1|
2018年第 1 1期 第 39卷 总 897期
并恪 Ij,乏 }一 能 ,J i Jll : f ,以锯j 披 , II r人
培 择1'19" X,J rI 搜仃 设 rl ,进 个 …捉 会 汁 l 人 /j 猝

· 将 jf j£能 J之甬lJ【入 ,Ul J L、 i j定 ,f小J 会 i I
一体 的 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人才培养质 模 式 中的 “岗”指 会 计 岗位 群 ,“证 ”指 会 计从 业
言篙 I口业 粟; 量不断提升。
资格 证 或 初 级 会 计 师 证 等 职 业 资 格 证 书 ,“课 ”
院 财 经 系 主 任 。副 教 授 (南 ;}=..637{)oo)
f r纾刈能 /』fn‘ 求 , 业 全 汁 ,Ikf ̄/J链 条 /曼摸从 ,L'J,jlL乃
J。 I{硼 、 illl fII【f小系 ,
收 一’Ifl=jj 践 · _‘仆 J I!
沦 j ,  ̄*, 数学 做 一体 化
I;L【,ILl 1 dClJ r全 技 能 人
数学 匝 髓 1't9厂·段 .
能 人 ·I·刈会 汁 心 洲 此I1 ̄ I《I新 求 , fi- fIlf
教 育 部 在 深 化 职 业 教育 教 学 改 革 全 面提 高 计 监 督 等 岗位 需 求 的 基 础 理论 、专 f J知 识 和职 业

中职会计专业“岗课赛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中职会计专业“岗课赛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吴志华人才培养45OCCUPATION2022 07文/汪梅红中职会计专业“岗课赛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析在教育制度改革的推动下,中职会计专业积极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完善和优化,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要想进一步提高中职会计专业教学质量,专业教师需重视“岗课赛证”融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结合,实现证赛互补的目标,通过此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够让学生提前熟悉今后的工作岗位,有利于人才培养工作质量的提高。

一、中职会计专业“岗课赛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岗课赛证”中的“岗”指的是岗位,属于会计职业工作的着落点,反映出经济社会对会计人才的相关需求;“课”指的是课程,是教学的核心,培养会计人才离不开课程教学;“赛”指的是竞赛,是对学生会计专业技能的衡量途径,也是检验教学质量和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方式;“证”指的是证书,是进入会计行业的通行证,代表的是持证者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岗课赛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立足于对企业一线行业专家建议的调研,结合社会对会计职业岗位提出的职业要求以及会计职业资格标准等内容,明确课程内容,融合课程和工作过程、课程和职业资格证书,把职业技能大赛嵌入课程体系,最终达到“以赛促学、以赛强技”的目标,进而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以及适应性,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二、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当前,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存在部分缺陷与不足:第一,中职学校在培养会计专业人才过程中存在定位模糊的情况,只是将教学工作放在第一位,忽视了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尽管部分中职学校逐渐认识到此问题的严重性,并逐渐减少理论课在教学中所占比例,但就实践教学而言,仍然没有与具体会计工作紧密结合,无法满足学生未来实际工作需求。

第二,实践教学课程设置较少,实践性训练与实际工作岗位之间存在不匹配的情况,进而导致实践教学出现形式化严重的问题,不利于发挥实践教学课程的作用。

笔者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大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中职会计专业要做到与时俱进,应重视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作为重点,推动“岗课赛证”融合,以培养出更多的综合型会计人才,为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将来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岗课赛证”生态融通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岗课赛证”生态融通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系,剖析“岗课赛证”育人模式的适应性,解决“岗课赛证”育人模式下课程体系的重新搭建。

具体解决路径包括合理规划,为“岗课赛证”全面融通提高保障;提升师资力量,引进高层次人才;提升校企合作水平,开展以高质量项目化课程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改革。

2021年,国家提出了关于推进“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的方案,该方案指出了“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对于提高当前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同年,高职院校教育主管部门在讨论《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过程中,要求高职院校课程建设所涉及的工作岗位,要和该岗位涉及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挂钩,并指出了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对于实现二者关联的重要性。

可见,“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的提出,要求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职业课程相对接,体现出了现代职业教育对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要求专业课程的理论内容与实训内容、技能大赛内容相对接,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与社会实践发展之间联系的紧密性。

为了提高新时代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强化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适应性;紧密衔接职业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步伐;推进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应当构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岗课赛证”育人模式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边生态环境的研究。

通过研究、寻找教育和周边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掌握其中存在的规律,进而开展对未来教育发展趋势、方向的科学指导。

因此,现阶段以教育生态学为框架,剖析高职教育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进化机理,开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高职教育作为在我国教育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其发展依赖于高职院校所开展专业的生态建设。

每个专业独立成为一个小系统,具有多元化、开放性、动态发展的特征。

每个小系统都由微观、宏观两个层面组成。

微观层面包括了师生、班级、教材等与学习要素相关联的内容;宏观层面包括社会环境、产业布局、教学设施等学习之外的诸多客观因素,这些因素之间会相互制约和影响,它们之间的制约关系也体现出了高等职业教育中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生态特征。

会计专业岗课证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5则范文

会计专业岗课证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5则范文

会计专业岗课证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5则范文第一篇:会计专业岗课证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会计专业岗课证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摘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职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岗课证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会计专业进行人才培养的可行模式。

以岗定课,课程体现岗位需求和专业发展规律;课证融合,课程内容以职业要求定位,证书反映课程成绩和职业水平;证赛互补,理论和实践相得益彰;课赛互促,提升学习兴趣和效果;证赛共同帮助获取岗位。

实践证明,岗课证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会计专业岗课证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作者简介]杨艾(1980-),女,陕西汉中人,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会计系会计教研室副主任,讲师、会计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公司治理和会计教育。

(浙江杭州 310018)[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3-0115-02一、岗课证赛是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管理制度和考评手段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总和。

具体包括四层含义:(1)人才培养目标;(2)为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而进行的教育过程;(3)保证这一过程得到执行的管理制度和考评体系;(4)与之相适应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岗课证赛四项内容恰恰是以上四层含义的内在要求和恰当选择。

(一)岗就是岗位,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根本从某种程度上说,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客观上要求我们对经济环境、就业市场、岗位需求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进行调研分析,在广泛调研和听取行业企业专家建议的基础上,确定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群,制定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在“十二五”时期,企业会计无论是内部环境还是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传统的手工记账到现代电脑记账,再到网络会计的出现,会计行业岗位分工也在不断细化。

基于岗课赛证融合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基于岗课赛证融合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基于岗课赛证融合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摘要:当前,新课程改革持续深入,在当前大背景之下,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应该与时俱进,针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积极改革,力求更好的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积极推动“岗课赛证”相互融合,以此来更好的推动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为会计专业人才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

在此大前提之下,文章主要针对“岗课赛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岗课赛证”;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当前教育体制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之下,作为会计专业,必须要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方式的优化,以有效措施提升教学的整体质量与效率。

而要想更好的推动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质量,就必须要针对“岗课赛证”引起充分重视,通过将理论专业知识与实践进行有效融合,从而最终达到在证互补之目的,通过引入此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兴趣,还能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这对于更好的推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无疑具备重要意义。

1.会计专业教育的“岗课赛证”融合“岗课赛证”之中“岗”是会计职业最终的落脚点,也是当前时代背景之下,整个社会对于会计专业人才的客观需求;“课”所指的内容主要是“课程”,而课程本身是教学工作的核心,也是培养会计专业人才必不可少的环节;“赛”是指竞赛,是对于会计专业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衡量的重要标准,对于提升会计专业教学水平具备重要作用;“证”所指的就是证书,一是毕业证书,二是从业资格证书,其是学生进入会计行业的通行证,其所代表的是学生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技能方面的整体水平。

“岗课赛证”的建立是基于一线行业的相关专家的实践调研,并且结合职业岗位提出的职业资格标准,明确课程的主要内容,将课程以及工作的整个过程进行积极有效融合,并且将职业资格证书、专业技能大赛等全部嵌入至整个课程体系当中,从而以实践来推动专业人才的培养,并且以更加有效的措施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1.“岗课赛证”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基本现状就目前来看,国内大中专院校在会计课程教育培训过程当中依然存在相对较多的不足,具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定位相对模糊目前国内大部分大中专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当中,整体定位相对模糊,大部分院校都是将教学放在首位,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重视程度,存在明显不足。

会计专业“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会计专业“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23年8月第26卷第16期中国管理信息化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Aug.,2023Vol.26,No.16会计专业“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李 楠(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咸阳712000)[摘 要]当前,职业教育面临与行业、产业发展预期不匹配的问题,立足会计专业创新育人模式是解决“怎样培养人才”问题的重要途径。

为此,文章提出“岗课赛证”融通育人,从建设要点、构建思路等方面入手,将发展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作为重要目标,协同会计专业理论课程、会计职业岗位需求、会计领域证书考试以及会计岗位专业技能竞赛,重构高质量的课程体系,以期提升人才综合职业素养。

[关键词]职业教育;会计专业;“岗课赛证”融通育人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3.16.065[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3)16-0205-030 引 言围绕高素质、综合型优秀人才,职业教育应该怎么做?根据“十四五”规划,加强产教融合是推动职教改革的重要途径。

人工智能、大数据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会计领域产生深刻影响。

财务机器人技术能够取代单一、繁复的简单记账、核算工作,财会人员更侧重于承担生产经营管理中的预算、决策、控制、分析等任务。

“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实现了院校与产业的对接,实现了专业课程与职业标准的对接,实现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实现了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

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中,“双师”素质得到了提升,产学研服务能力提高,企业从中得以建立互惠双赢长效机制,推动院校与行业、企业命运共同体建设。

“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为提升会计人才职业竞争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会计专业“岗课赛证”融通育人的内涵与意义2019年国务院印发“职教20条”,其中第6条强调要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高职财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高职财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3年6月第26卷第12期中国管理信息化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Jun.,2023Vol.26,No.12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高职财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 飞1,吉 哲2(1.重庆市渝中区精湛科技培训中心有限公司,重庆400000;2.重庆财经职业学院,重庆400000)[摘 要]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财会人才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获得了社会和行业的广泛认可与好评,但仍存在着较大的提升空间。

文章对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高职财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究,首先,分析高职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其次,简要阐述“岗课赛证”融通的内涵与意义;最后,提出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高职财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路径,以期提高高职财会专业人才的就业率及对口率,满足企业招聘要求。

[关键词]“岗课赛证”;高职院校;财会人才;人才培养模式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3.12.070[中图分类号]F230;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3)12-0217-030 引 言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每个行业对财会人才的需求都在增加,使高职财会专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本文在分析高职财会人才培养模式现存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岗课赛证”融通的内涵与意义,从多个方面探索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高职财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路径,以期培养出复合型高职财会人才,提高人才的就业竞争力。

1 高职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以往对“岗课赛证”的教学研究大多是围绕学校、教师、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开展,忽视了学生这一关键要素。

而学生是一切有效连接的纽带,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已经具备相关理论知识,不过因为未能参与实际工作,所以真正上手操作的能力不足。

如何将学校、教师、企业以及学生四者有效联系起来,以期提高高职财会专业学生就业率和对口率,满足企业人才招聘需求,达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的就显得尤为重要。

浅谈高职会计专业“岗课赛证创”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浅谈高职会计专业“岗课赛证创”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O C C U P A T I O N职业 总第637期2023年7月上75文/王岑郁 陶云凯浅谈高职会计专业“岗课赛证创”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由目前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现阶段存在岗位认识模糊、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等多种问题,需要切实将“岗课赛证创”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将企业内部业务、职业认证、技能竞赛等各方面现实能力要求与课程体系结合,让学生满足职业岗位技能需求,为教师提高实践教学效益提供有力途径。

随着近几年科技的发展,智能化普及程度越来越高,会计岗位面临着更加现代化的需求,会计人才培养的标准也发生了变化。

作为技能人才培养关键领域的高职院校,如不能及时认识到当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短板,无法及时地进行教学创新,将很难做到与时俱进,无法满足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

一、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内容分析人才培养模式,主要针对的是在现代化教育理论与教育指导思想背景下,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以及人才培养规格,利用较为稳定的课程体系、教育内容、管控制度以及考核手段等对人才进行教育培养的整体过程。

其中内容一般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所进行的针对性教育活动;执行力度强的管控制度与考核机制;极具针对性,且科学效益强的教学模式、手段与途径。

目前在进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时广泛使用的“岗课赛证创”模式,正好满足了以上内容所涉及的内在需求,也是未来人才培养的必要选择。

二、高职会计专业“岗课赛证创”模式分析(一)岗即岗位,以就业方向与岗位需求为目标职业教育更加偏向于就业教育,这需要在掌握行业需求的基础上,确定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如今,会计已由记账、算账、报账为主要工作模式的管家型人才转变成对会计信息整合处理、分析、使用、参与经济决策的管理型人才。

因此,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与目标可以初定在顺应区域经济发展趋势、满足社会发展需求、针对中小型企业或基层管理业务方面,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要确保学生具备更现代化的企业会计发展思维以及经济金融类的职业岗位专业知识,还要保证学生具备较强的岗位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

浅谈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高职财会人才培养模式

浅谈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高职财会人才培养模式

浅谈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高职财会人才培养模式
陈虹铮
【期刊名称】《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年(卷),期】2024()4
【摘要】高职院校是我国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主要基地,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致力于构建“面向市场的就业教育、面向能力的实践教育、面向社会的跨界教育”的教育体系。

“岗课赛证”融通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新时期教育工作开展的一种新的尝试,顺应了当前社会发展形势,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综
合素养。

本文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特点出发,逐步分析了新时期“岗课赛证”
深度融合的会计人才模式,并基于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现实学情,提出了新人才培
养模式构建要点,希望能够推动“岗课赛证”体系顺利贯彻,保证落实效果,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为社会输送更多人才。

【总页数】3页(P0234-0236)
【作者】陈虹铮
【作者单位】海南科技职业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30-4
【相关文献】
1.基于\"三环渐进下的岗课赛证融通\"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新媒体营销方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r——以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为例
2.基于“1+X”
证书制度试点的高职纺织专业“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3.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高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4.“岗课赛证”融通的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研究5.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高职财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岗课赛证”融通制度下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探讨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人才培养理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为了提高学生就业竞争优势,部分高职院校开始建设“岗课赛证”融通制度,解决会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

尽管已经有了一些成效,但从实际教学方式来看,教育模式仍存在着不足,学生思想认知不清,教育质量迟迟无法提升。

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岗课赛证”融通制度下,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希望可以给教师提供一些帮助与借鉴。

关键词:岗课赛证;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引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市场对会计专业人才提出了新标准。

高职院校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岗课赛证”融通制度下,能明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出一批批高质量人才,实现专业内容与会计人才职业能力有效对接。

所以相关人员应该加强分析,转变教育理念,从而建立起现代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满足现代化人才培养标准。

一、目前会计专业人才能力基本需求近年来市场招聘会计人才的资料显示,企业在招聘人才时,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八项能力有较多的关注。

具体为:沟通能力、专业知识能力、工作意识、财务软件、成本分析、税收政策、统计管理、会计背景[1]。

其中专业背景、软件使用等能力,企业更为看重。

结合这种需求趋势,增强会计专业学生专业能力与岗位需求的对口程度,是学生提高自身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

高职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需要转变理念,多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强化学生实践能力。

二、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一)人才培养目标有待完善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对当前的工作方式做出了较多改变,尤其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出现,促使企业对财务人员提出了较多的要求。

而且人工智能的持续升级,逐渐可以完成一些基础的财务会计工作,让较多的财务人员在工作期间,拥有较多的危机感。

部分企业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帮助下,可以快速处理记账凭证、报表以及账簿等。

针对这种现象,高职院校就需培养较高素质的人才[2]。

而且在1+X职业证书的影响下,多数高职院校积极展开教学改革活动,并探索一些新的培养方式。

“岗课赛证”融通制度也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逐渐渗透到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活动当中。

虽然部分高职院校已经探索出了新的人才培养途径,但是在外界教育资源与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向还是无法同企业人才需求保持一致,甚至出现了岗位脱节的现象。

导致高职院校花费了较多的精力,未能达到预计的培养效果,挫伤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积极性。

此外,从师资力量、课程设计、教学方式等,与企业岗位的需求都具有一定的差距,导致学生无法认识到会计专业今后的就业方向,出现了一定的困惑与迷茫。

“岗课赛证”融通制度下,高职院校教育活动比较复杂,部分人员对这种教学理念难以做到有效把握,人才培养方式始终存在着漏洞,无法对学生带去良好的学习体验。

(二)教学资源不足,实践教学有待提升高职院校对会计专业学生展开人才培养时,多数教师还在沿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采取轻实践、重理论的教育方式。

而且实践教学的方式具有一定的单一性,像多数高职院校的实践活动设计了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教学,校内实训主要包含了手工模拟、会计电算化、电子沙盘等,基本是让学生模板企业做账的方式,了解企业财务部门的业务流程。

然而教育资源的缺失,很多高职院校的校内实训模式未能引入新的资源,实践活动与企业实际工作活动,具有较大的差别。

同时外界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的出现,对会计专业也带来了较多的冲击,校内实践活动无法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与能力。

此外,校外实践活动,基本是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到企业内进行实行,了解到比较先进的财务软件。

但会计行业因为自身的特殊性,保密性比较高,在培养人才时,企业一般是让学生做一些基础的业务,并未对他们传授较多有用的知识技能,校企合作方式始终处于基层阶段[3]。

不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让学生对实践教学会产生一种思想认知偏差。

尽管部分高职院校开设了学徒班,然而学生人数众多,不能保证每个人的学习质量,较多的学生无法参与实践活动,缺少较多的工作经验。

(三)师资队伍有待提升现在高职院校想要在“岗课赛证”融通制度下,推动人才培养方式改革,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理解这种制度的培养模式,对学生带去不同的学习体验。

从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组成结构来看,多数教师虽然专业对口,但从事过专职会计的人数较少,在教学期间也不具备较多的项目经验,往往是理论知识内容丰富,在审计、会计工作经验中,缺少有效的锻炼。

所以在实践操作中,难以对学生提供正确的实践指导,往往是按照教材中的教学步骤,对学生展开教学,学生思维固化,无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此外,有些教师不满足现状,院校内优秀的会计专业教师流失严重,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比较单薄,难以开展较多的配套课程。

大数据的影响,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电算化的方式已经满足不了现在的教学内容,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内容,对计算机软件技术做到熟练掌握,从而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4]。

由于教师培训机制不够完善,高职院校没有注重这方面的资金投入,人才培养改革任务一直无法落实,对学生在今后的发展,带来了较多阻碍。

三、“岗课赛证”融通制度下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改革途径(一)转变教育理念,优化课程设计“岗前赛证”融通制度下,想要提高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需要高职相关人员转变教育理念,认识到岗前赛证融通制度的优势,积极推动课程方案改革。

从而建立起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传授最新的知识内容。

岗课赛证主要分成四个部分,对学生的专业技能、综合素养等,都起着促进影响。

所以高职院校管理人员在改革人才培养方式时,需要加强重视,更新培养思路。

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之前,应该先对会计行业内的新兴技术标准展开分析,认识到岗位需求的变化,保证人才培养与时代的发展保持一致[5]。

岗位需求是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的重要指南,能够对学生展示会计专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对他们明确学习目标,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思想认知。

高职院校想要实现这种教育目标,需要同企业之间密切交流,与他们沟通人才能力需求标准,满足岗位对接需求。

高职院校能够通过网络调研的方式,认识到会计专业对应的岗位类型,以此为目标,整理不同岗位之间所需的能力,从而设计出对应的专业课程。

在优化课程体系时,应始终坚持上岗操作的原则,优化课程内容。

联系“岗课赛证”融通制度,重新构建起完整的课程体系。

对会计专业核心岗位做到有效整合,像总账会计、税务会计、成本会计等,还能对学生设计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教授课程,确保学生认识到未来财务会计专业下,需要的工作技能。

改变学生学习认知,促使他们在教师的指引下,可以全面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二)丰富教材内容,尊重学生主体高职院校想要在“岗课赛证”融通制度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需要丰富的当前的教材内容,需要不断创新教学形式,按照市场的发展变化,丰富教材内容,促使学生在学习期间,掌握较多的知识技能。

岗课赛证融机制下,主要是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素质条件、职业岗位等,做出了全面的要求。

促使学生在教师理论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不断积累经验,在竞赛期间,养成良好的学习意识,促使学生在整个过程中,能够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从而在未来就业中获得较多的发展空间。

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期间,应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分析,注重利用岗课赛证的优势,无缝衔接不同课程的教学内容,保证会计专业课程内容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丰富会计课程转恶业内容,提高教学的适应性与针对性。

在教学期间,由于高职学生已经具备独立的学习能力,高职院校在培养期间,应该一学生的职业活动作为教学导向,紧紧围绕“岗课赛证”融通制度,完善教材内容,对学生采取先进的理论内容,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像高职院校可以根据会计专业在日常工作中的各项任务指标,制定出不同的教学内容[6]。

例如在会计专业岗位群中,出纳岗、办税岗、核算岗等,按照不同岗位之间的特定性质,对学生的岗位技能、岗位礼仪以及知识内容等做全面整合,重新制定课程教育内容。

保证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能清晰地了解企业会计专业对人才的需求内容,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以赛促课,强化实践教学职业技能大赛是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重要内容,我国教育部在前些年发布了有关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改革试点政策内容,其中对技能大赛的设计方式做出了新的要求。

高职院校在培养期间,可以正确解读教材内容,形成赛教融合的教学局面。

会计专业的技能大赛一般包含会计技能、智能财税、财务管理决策以及创新创业等。

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时,可以结合教材大赛项目内容,与人才方式全面结合在一起,按照不同技能大赛的内容,引入课堂教学,并且以技能大赛内容为基础,开发出不同的教材、评价标准等,从而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他们在闲暇时间参与其中,从而实现会计专业教学朝着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此外,高职院校还需积极联系自身的发展优势,整合教育资源,同当地企业积极合作,构建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

借助“双师制”与“学徒制”等方式,引导师积极参与到企业项目活动当中,让学生了解到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流程,促使学生做到知识内容有效迁移。

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编写一些有关学生实践的手册与实践标准,规范学生的实践行为,促使他们在实训期间,能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7]。

认识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能力,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职业规划目标,参与不同的职业技能比赛,主动考取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

不仅明确了学生的学习目标,也完善了当前的教学体系,综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

这种教育方式下,也是凸显“岗课赛证”融通制度下教育优势的重要途径,进一步实现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建立起满足行业标准的人才培养方式。

(四)提高教师素养,保证改革成效“岗课赛证”融通制度下,想要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会计专业占据着重要的作用。

高职院校相关人员应该重视专业教师的培养方式,积极按照该融通制度,对教师提供完整的人才培训方案,促使高职院校改革活动顺利进行。

高职可以借助不同的教育资源,对教师提供良好的继续教育渠道,让教师定期到企业或者一些先进的学院进行学习,强化教师的专业素养,掌握会计专业前沿技术。

同时也可以同其他院校、知名企业进行联合,举办教研活动,对“岗课赛证”融通制度下的人才培养方案,做到相互分享,拓展教师视野,为职业技能大赛开展也提供了一定的帮助[8]。

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以聘请一些优秀的教师,邀请知名企业的会计专家到学校进行兼职教学,对他们提供丰厚的薪资待遇,提高人才留存率。

既可以创建出高职院校与社会沟通的平台,也可以为学生创设出立体化的教育体系,全面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结束语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想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需要有关人员转变教育理念,深入了解“岗课赛证”融通制度下的教育方式,思考当前市场对人才能力的具体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