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现代文阅读测试内容分析

合集下载

2010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部分的解读

2010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部分的解读

2010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部分的解读作者:郭德洋来源:《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年第09期一、形式上的变动2008年和2009年高考试卷中的现代文阅读部分都是由三块构成,依次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应用类文本阅读。

而今年的这部分是由两块构成,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也就是说少了一部分。

当然,少了并不影响分值。

因为这里过去是选做部分,你可以选做论述类文本,你也可以选做应用类文本。

但是,今年这个方面有了变化。

将原来的“选做”改为了“选用”,这还是有区别的。

1.学生不会很快适应这一变化我们高一、高二的学生所练习和调研测试的试题都是原来的样式,学生已经形成定势思维,很难一下子调整过来,依旧认为是两种选其一。

他们当中很多人只喜欢或只善于做一类文本,忽视了另一类文本,甚至对另一类文本就干脆不闻不问。

假如今后高考中出现和他们所喜欢的或擅长的不一致,那么就很难应付了,更谈不上获取高分了。

因此,我们应在以后的练习中注意与变化后的试卷模式相统一,让他们逐步适应新的情况。

2.学生还可能误以为高考单考一类文本因为试卷上只呈现是一类文本,所以他们很有可能认为是只考一种,而另外一种就完全不考。

若今年的情形,考了的是论述类,那么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可能就把论述类作为考试要求,永远不考虑实用类。

“选考”是二者选其一,“选用”是可以选这个,也可以选那个,两者都有选中的可能性,但不是同时出现。

这一点是理解形式变化的关键,也是我们要重视的,要向学生说明的要点。

二、选材上的精挑2008江苏高考选了汪曾祺的《侯银匠》,还有《纯朴的嗜血者》和《晚清学人杨守敬》。

2009江苏高考选了是张笑天的《上善若水》,詹克明的《说“异”》和《画家黄永厚》。

今年选了是阿城的《溜索》和朱光潜的《谈静》。

这些作品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注重对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引导,在思想上鼓舞和激励学生,让他们身心得到无形的熏陶和洗涤。

2010年高考语文真题(Word版)——新课标卷(试题 答案解析)-(7439)

2010年高考语文真题(Word版)——新课标卷(试题 答案解析)-(7439)

201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语文试题第I 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 题。

“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

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与“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臵。

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

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

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要好看。

可见,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

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

所以到了晋朝后,真书(又叫楷书、正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型。

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

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时间长久,真书至今仍在运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

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

草书另一个来源是从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

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

在这以前没有人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

当时许多碑都是刻碑的工匠写的,到了唐朝开始文人写碑成风。

唐太宗爱写字,写了《晋词铭》《温泉铭》两个碑,还把这两个碑的拓本送外国使臣。

当时的文人和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写碑,这样书法的流派也逐渐增多,他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

其实,今天看见的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书、写经等,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

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词铭》|《温泉铭》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法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

2010年高考试题——语文(辽宁卷)(附答案及详细解释)

2010年高考试题——语文(辽宁卷)(附答案及详细解释)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解析(辽宁卷)第一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经》、《楚辞》都是不朽的作品,说他们不朽,无非是说他们比一般文学作品享有更长的寿命,而并不真具有哲学上“永恒存在”的意思。

拿屈原的作品来说,汉朝初年的贾谊被感动的痛哭流涕,今天,试找一位大学中文系的青年来读一下,他们的感受总难达到贾谊的程度,即使这位青年也有深沉的苦闷,满腹牢骚。

《红楼梦》也是一部名著,和《诗经》、《楚辞》一样产生过广泛的影响。

“五四”前后青年男女知识分子没有读过《红楼梦》的占少数,现在青年读《红楼梦》的比例虽然要少得多。

以上现象,借用电讯通讯的概念,可以称作“文化影响衰减”现象。

远距离的通讯联络,讯号逐渐衰减,距离越远衰减越明显。

为了防止衰减,中国设有接力站,使讯号得到增益。

衰减现象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古人的处境与今人不同,古人的思想感受有与今人相同之处,也有与今人不同之处。

世代相去越远,古今人感受的差别越大。

中国哲学有极丰富的文化遗产,孔子、老子等思想流派到今天还有影响。

我们常听人说孔子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首先要发扬孔子的哲学。

也有人认为孔子的思想与今天中国的现代化关系不大。

倒是有些保守思想是孔子哲学造成的。

这两种看法都有根据,现在从文化影响衰减现象来看,我不相信世界上有一种文化现象两千多年永远长寿而不衰减的。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影响长久不衰,完全是凭借了两次接力站的补充,得到增益的结果。

第一次增益,西汉的董仲舒抬出孔子为号召,增加了韩超流行的天人感应、阴阳五行说,建立了宗教神学,在他的带动下,中国哲学史上出现了全国性的第一个高潮。

思想史随着社会生活的变革而变革的,当董仲舒的哲学不能应付佛教、道教的冲击,孔子独尊的地位保不住了,宋朝的朱熹起了第二次接力作用,把魏晋隋唐时期已经趋于衰减的儒家振兴起来。

朱熹把儒家学说变成儒教,形成了儒教经学。

2010年高考语文(天津卷)试卷分析

2010年高考语文(天津卷)试卷分析

2010年高考语文(天津卷)试卷分析丁吉环一、总体评价今年的语文试题切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从设题形式、试题难度以及题量等方面来看与往年保持相对的稳定,但在考试内容的要求、题型结构的设计上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更注重考查能力,在稳定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较好地实现了既保证平稳过渡又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目标,符合天津市考生的实际。

试题从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入手,全方位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突出语文的实践性、时代性、综合性和人文性,在继续体现对汉语的应用性考查、突出语言的规范性要求的同时,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时代精神和突出天津地方特色,而且能够进行大胆探索和调整,突出了能力考查。

在试卷结构上,也作了调整,题目的设计也更具灵活性、开放性。

在选材上,视野开阔,角度新颖,比去年更具内在的统一性和审美性。

在总体把握上,适当地控制难度,并且注意把更多空间留给主观试题,使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在完成主观性试题的过程中进行探究性思维,展示能力。

整套试卷设计严谨,整体性强,特点鲜明,整体质量高。

较为充分地显示了天津市的水平和特色。

二、试卷分析一卷第一大题为基础知识题。

分别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音、形的能力、现代汉语实虚词的使用、病句的辨析等内容,从形式上,甚至顺序上都与前几年高考无异,其中近义词辨析,考查考生根据既定语言环境正确选用词语的能力,重点考查近义词语的辨析与恰当使用。

考生要根据具体语境的限制与暗示,正确选用词语。

本题涉及常用实词、虚词和成语的考查,难度适中。

第二大题为科技文阅读。

三个题目涉及对信息的筛选、整合与推断,其中推断题难度稍大一些,也是学生答题中错得较多的一道题,本题在取材、命题、难度上都与去年的这一类科普作品的体例相仿。

学生主要注意审清题干,将选项中的内容逐一在原文中找出对应点,仔细比对即可。

第三大题为文言阅读题。

第8题考查的四个文言实词都曾在课内出现,稍有了解或根据上下文略作推断,应不成问题。

[高考真题]2010年新课标语文解析

[高考真题]2010年新课标语文解析

[高考真题]2010年新课标语文解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课标Ⅰ卷)解析一、现代文阅读1.【答案】C【解析】根据原文第一段“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与’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原文并没有说“金”、“石”、“画”占有同样的地位.属于张冠李戴.【考点】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层级B.2.【答案】A【解析】据原文第二段“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草书另一个来源是从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可知,A项错在“行书再快一点就是草书”和“是用汉隶笔法写章草而形成的”.属于偷换概念.【考点】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C.3.【答案】D【解析】根据原文第三段最后“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词铭》《温泉铭》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法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可知,此项逆推错误,原文是推断不出“唐人碑版的书法其实并不代表当时的最高水平”的,同时,前后也不是因果关系.属于强加因果和张冠李戴.【考点】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C.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4.【答案】C【解析】通假字,通“趋”赶紧.【考点】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的含义,能力层级B.5.【答案】B【解析】②写贼众的惊呼,④写城陷,花云被俘后宁死不屈.⑥写花云被俘后,勇敢无畏.考生先判断是否写华云,再判断是否表现了他艺高人胆大.据此分步筛选.【考点】考查筛选文中信息.能力层级C.6.【答案】A【解析】“陈友谅率水师攻破城池,元帅朱文逊战死,他被俘”错,原文是“云与元帅朱文逊结阵迎战,文逊战死.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城陷,贼缚云”.文逊战死后才破城.此处张冠李戴.【考点】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C7.【答案】(1)贼寇进攻三天不得入城,利用大船趁着涨水,沿着船尾攀爬城墙的垛口上去.(2)遇上败军抢走船只把他们丢弃在江中, 靠着断木漂浮进入芦苇洲中,采摘莲子喂养小儿,七天都未死去.【解析】注意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语法现象.(1)“乘涨”,趁着涨水(的机会);“堞”,城墙的垛口.(2)“弃(之于)江中”的省略,“莲实”,莲子.【考点】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文的句子.能力层级B(二)古代诗歌阅读8.【答案】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别路”的意思是戎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解析】鉴赏诗歌的形象,首先要找出意象(对象).这首诗选取了“雨雪”、“狐迹”、“马蹄”、“旗彩”、“鼓声”等意象,营造了悲凉、荒凉的氛围.显然,“别路”就是“从军”之人别离家乡的路.【考点】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理解诗歌的内容.能力层级D9.【答案】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的“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戎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彩旗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戎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解析】“坏”、“低”,“天寒”、“地暗”突出了环境的恶劣.这样写,表现了戍卒们低沉的心境.他们内心低沉的原因是思乡.【考点】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能力层级D (三)名篇名句默写10.【答案】(1)金就砺则利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而伯乐不常有骈死于槽枥之间(3)丰年留客足鸡豚柳暗花明又一村【解析】注意“骈”、“槽枥”、“豚”几个字的写法.默写难度不大,六空中有四空出自初中课文.【考点】考查默写名篇名句.能力层级A.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答案】CDE【解析】C给三分,答D给2分,答E给1分;答A、B不给分【考点】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和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能力层级D2.【答案】①自私,趋炎附势,见风使舵;②伪善,爱慕虚荣,自高自大;③天真,热心,却没有原则【解析】人物形象通过他的言谈举止,通过情节,通过别人的评价和议论(包括作者的看法)来体现.结合第(1)小题CDE三项基本上可以做出判断.【考点】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D3.【答案】①补充叙事,集中揭示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使情节的内在逻辑更加合理;②加速情节发展,为下文玛兰的言行提供依据,使小说进入高潮③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强化情节平中见奇的效果.【解析】插叙在记叙类文章中的作用至少有三:补充交代人物的性格、身份等;丰富故事情节,使故事曲折、生动;推动情节发展.【考点】考查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C.4.【答案】观点一:使主题思想更加集中、深刻.①以小见大,揭露当时法国上层社会的不良风气和多种黑暗现实;②讽刺官场中趋炎附势、官官相护、相互推诿的丑恶现象;③揭示出一个道理:如果社会需要保护人,如果大家都寻求保护人,社会就会失去“保护”,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的公正的思考与追求.观点二: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①抓住“保护人”时刻想要保护他人的这一突出心理特征,采用夸张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惟妙惟肖地刻画人物性格;②以“保护人”为线索,使对比手法更加突出,有利于揭示人物性格的前后反差;③通过“保护人”含义的变化,淋漓尽致地集中呈现小说的讽刺特色.观点三:使情节结构更加紧凑、有序①以“保护人”的故事构成情节发展的主体,使结构主干突出,不枝不蔓;②以“保护”与“被保护”为纽带,聚拢各种人物矛盾,使结构层次分明,井然有序;③围绕“保护人”安排相辅相成的明暗两条叙事线索,使结构收放自如,平中见奇.【解析】考生要留意题干“小说以“保护人”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是让读者选取一个方面进行综合鉴赏.鉴赏时一定要观点鲜明(先亮出观点),结合原文进行分析.【考点】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F.四、实用类文本阅读1.【答案】CBE【解析】答B给3分,答E给2分,答C给1分;答A、D不给分【考点】考查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C.2.【答案】①斯瓦米纳森的推崇使他产生了对比联想②他尚未得到国内学术界某些权威的承认;③杂交水稻技术被视为不值一提的雕虫小技.【解析】居第二段末,袁隆平内心的“悲哀”来自于“把杂交水稻技术视为不值一提的雕虫小技”.据第三段只给袁隆平800美元的实习研究生工资,据第四段开头“那时候我们看您在国内地位也很低似的”,可知袁隆平尽管在国际上有了地位,在但国内还没有什么声望.【考点】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力层级D.3.【答案】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未来,需要大量超过袁隆平的人才;②优秀人才成长需要广阔的自由天地,国外一流的科研条件更有利于杰出学者的成长;③一旦祖国需要让他们充分发挥作用,他们也会随时回来.【解析】需要弄明白袁隆平为何要送他们出去(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即使他们不回来了,但他们也会为全人类的科学事业做出贡献(将来,祖国可以召唤他们).据最后一段“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未来,需要大量超过袁隆平的人才.优秀的人才的成长需要广阔的自由天地,让他们通通窝到我的手下莱,受着我的思想束缚,而且我还无法给他们提供一流的研究条件.怎么能使他们成长为超过我的杰出学者呢?一旦祖国有条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他们随时都会回来的”可以回答.【考点】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F.4.【答案】观点一:同行有可能成为朋友.①彼此为同行,就有机会认识并可能成为朋友;②同行的认可,又能给人带来温暖,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观点二:维护尊严,既要斗争又要有一定的进步.①斯瓦米纳森层因为担心“丢份”而“歧视”袁隆平,当看到他“准备拂袖而去”时就马上让步;②斯瓦米纳森亲眼看到袁隆平的伟大成果后主动为他正名;③袁隆平为维护中国科学家的尊严而严正抗议,斗争到底.观点三:经过“斗争”的朋友,友谊才会更加长久.①不打不相识,通过斗争可以加深了解,从而建立友谊;②竞争对手间要保持友谊,必须真诚让对方感到温暖.【解析】考生首先要弄懂这里的“同行”、“尊严”、“友谊”分别是针对什么而来的,再根据上下文,结合选文的中心观点加以分析、提炼.【考点】考查探究文本中的重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F.五、语言文字运用13.【答案】B【解析】汗牛充栋,形容书多.此处用错对象,不能形容“橙子”多.【考点】考查正确使用词语,能力层级E14.【答案】D【解析】A项:“最主要的原因是……造成的”错,杂糅,保留“最主要的原因是……”或“……造成的”.B项““抚慰金”不对,应为“赔偿”才能与前面的“提出了”搭配.C项“道路、交通、媒体、通讯”并列不当,属于逻辑错误.“道路”属于“交通”行业,可直接改写为“道路交通”.【考点】考查辨析病句,能力层级E15.【答案】C【解析】这是一段说明性语段.爱听、看新闻报刊的读者都知道,首先交代其地理位置,确定⑤,即可排除所有答案.【考点】考查排序.能力层级E.16.【答案】难道感恩就只是给父母洗脚吗学校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一刀切”的模式反而会试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解析】根据前文的“质疑”可推断第一空应当是对“洗脚”行动的反对.句末的问号可确定此句为反问句.根据“但是,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年龄以及生理与心理的差异和特点”和“只是简单地采取”可推知后面的空格里的大意是不管青红皂白.根据“涉及到很多方面”,结合上下文可推知,最后一空的大意是各方面协调努力.【考点】考查扩展语句和连贯.17.【答案】示例:小溪如果害怕大海,那它永远不能澎湃;流星如果害怕燃烧,那它永远不能闪耀;巨轮如果害怕骇浪,那它永远不能出海.【解析】句式为“……如果害怕……,那它远远不能……”,修辞上是排比.内容上有一定哲理.考生首先要求得“形似”,即句式上、修辞上一致,再力求有深度或高度.【考点】考查仿写和修辞.。

20102010年安徽高考语文试卷分析

20102010年安徽高考语文试卷分析
20112011-2-27 15
3.从“庄稼”的角度思考,或曰从自身成 . 庄稼”的角度思考, 长的角度切入,面对“水资源”的客观条件, 长的角度切入,面对“水资源”的客观条件, 荷花” “菱”、“稻”、“荷花”们该如何选择才能发 挥出自身优势呢?如果你是“ 请到深水区, 挥出自身优势呢?如果你是“菱”,请到深水区, 如果你是“荷花” 那也大可不必羡慕“ 如果你是“荷花”,那也大可不必羡慕“菱”的 水深,你在浅水区照样“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 水深,你在浅水区照样“出污泥而不染, 而不沃” 而不沃”。不同的环境就应该选择不同的方式去 规划自己的人生, 规划自己的人生,人在很多时候应该主动地去调 整自己,如果你的面前是一片深水区域, 整自己,如果你的面前是一片深水区域,如果你 坚持做一颗“水稻” 恐怕永无“出头”之日了, 坚持做一颗“水稻”,恐怕永无“出头”之日了, 何不改变一下向“ 的方向发展, 何不改变一下向“菱”的方向发展,这同样可以 赢得属于自己的精彩。(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 。(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 赢得属于自己的精彩。(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 把才能运用到合适的地方,选择合适的位置, 把才能运用到合适的地方,选择合适的位置,大 材大用,小才小用,资源合理配置,扬长避短, 材大用,小才小用,资源合理配置,扬长避短, 量体裁衣,量力而行。 量体裁衣,量力而行。)
20112011-2-27
4
诗文默写形式依旧“ 选 。 诗文默写形式依旧“8选5”。
20112011-2-27
5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依旧考小说,但探究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依旧考小说, 有突破。 有突破。 考许辉的小说,从形象分析、 考许辉的小说,从形象分析、环境分析到对 小说要素的考量,再到对小说内在意蕴的认识。 小说要素的考量,再到对小说内在意蕴的认识。 考题是对考生的由表面现象到本质, 考题是对考生的由表面现象到本质,由直观 语言到深层寓意方面的思辨能力的考查。 语言到深层寓意方面的思辨能力的考查。 小题探究题: 有人认为, 第14小题探究题:“有人认为,这篇小说叙 小题探究题 述了一个平常人的寻常事;有人认为, 述了一个平常人的寻常事;有人认为,这是一篇 意蕴丰富的精致作品。请结合文本, 意蕴丰富的精致作品。请结合文本,联系本身阅 读小说的经验和对传统文化精神的认识,谈谈你 读小说的经验和对传统文化精神的认识, 的见解。 的见解。”这是要求考生对传统文化蕴含的人文 精神和民族心理予以思考,与以往谈启示不同。 精神和民族心理予以思考,与以往谈启示不同。

2010年安徽高考语文答案解析

2010年安徽高考语文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语文解析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试题答案】A【试题考点】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B(理解)【试题解析】解答概念题,要特别注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本题主要在概念的内涵上设置选项。

A项是“原本”内涵的正确的表述。

B项据原文“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进展,原本逐步地被认为是具有权威性的、天经地义的、带有信仰性质的东西而为群体所接受,成为凝聚群体的力量,这样,原本也就逐步地形成为传统”可知,B项表达的是原本形成的传统的内涵。

C项把原本的属性搞错了。

C项的表述简化为“原本是过程”,据原文“传统逐步形成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远离原本的过程。

这里所说的远离,是指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和当时的参照系已消失而成为过去”可知,“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和当时的参照系已消失而成为过去的过程”是传统的形成过程,而非原本是过程。

D项原文是“原本是传统的始发言行”,传统是原本的丰富、更新和壮大。

D项的表述曲解了原文的意思。

2.【试题答案】D【试题考点】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试题解析】对于“原因、根据、证据”这样字眼的题干,特别要注意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

D选项中,新参照系的作用有两种:一是摩擦,二是抗拒摩擦。

摩擦作用使传统更新”,因而是“传统远离原本”的原因;但是传统“抗拒摩擦,力图使自身永恒化”使得传统力图保持原本的最初本质特征,尽可能的不远离原本。

3.【试题答案】D【试题考点】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试题解析】A项“唯一的”原文表述为“特定的”与原文不相符。

B项原文是说“远离,是指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和当时的参照系已消失而成为过去。

”所以消失指的是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和当时的参照系已消失,而不是“原本的特征丧失”C项“突变”概括错误。

原文“传统形成的过程本身便是一个传统不断更新、不断开放、不断壮大的过程”,因而传统内涵在新参照系下发生的是“渐变”。

2010年高考现代文阅读测试内容分析

2010年高考现代文阅读测试内容分析

2010年高考现代文阅读测试内容分析高考阅读05-25 05382010年高考现代文阅读测试内容分析《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研究报告》第四章(节选)一、整体概况2010年高考语文18套试卷中,现代文阅读试题分为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三部分。

其中有5套试卷将实用类文本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设置为选考试题,分别是课标全国卷、山东卷、广东卷、福建卷、辽宁卷。

天津卷同时考查了三类文本阅读。

下面试从测试材料、测试内容、测试形式等几个方面加以简要概述。

就测试材料而言,内容丰富多样,更加关注普通人的现实生活,选文并未刻意追逐社会热点和突出时代特色,更加倾向于对人类自身行为反思的作品,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尤其是实用类文本阅读中人物传记、新闻作品、科普文章的引入,在物质越来越发达精神越来越萎缩的今天,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对青年学生的影响是积极而深远的,无疑会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就测试内容而言,全国《考试大纲》将现代文阅读考查内容分为B级理解、C级分析综合、E级鉴赏评价三个能力层级。

本报告将《考试大纲》能力层级中抽象的阅读能力要求变得更为具体,具有操作性。

按照阅读能力的发展顺序由低到高细分为语音认读——信息提取——解释推论——反思评价——比较延伸等五个能力层级。

这样的能力划分更加突出其层级特点,对阅读能力的描述也更为具体,是对“大纲”阅读能力要求的发展与完善。

2010年现代文阅读测试内容涉及信息提取、解释推论、反思评价三个能力层级,考查重点逐渐由“局部精要理解”到“整体综合解读”,加强了对考生综合信息能力的考查。

就测试形式而言,题型组合多元多样,题型以主观性试题为主,且主要以简答题、论述题为主,探究试题方兴未艾。

特别是辽宁卷题型趋于成熟,选择题答案给分设置暗合solo理论,考生答不同的选项获得不同的分数。

其题目设置和给分原则彰显了科学的考查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方式。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分析(一)试题基本情况分析“论述类文本”是高考现代文阅读必考内容。

2010年高考语文全国各卷作文题分析

2010年高考语文全国各卷作文题分析

2010年高考语文全国一卷作文题分析材料分析:材料整体事实:什么年代有鱼吃还要捉老鼠?核心要素:优裕环境与生存方式材料要素:一个背景,两类主体。

一个背景,指的是年代的变迁,环境的变化。

两个主体,指捉老鼠之猫与不捉老鼠之猫;二者形成对立或陪衬关系;无论以哪一方为主体,都要联系到对方,不管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联系。

说到底,这是一个关系型材料命题,在写作过程中,不仅要将主体与背景相相系,更要将两类不同主体相关联。

至于捉老鼠之猫,是在恪尽职守,还是强化本领,还是自食其力,诸各理解均可。

立意类举:1.站在客观角度,着眼于事实整体,可探讨是坐享其成,还是自食其力。

话题中心可以有:奋斗、拼搏自力更生劳动创作明天不做寄生虫,可批评那些啃老族、富二代。

生命的意义。

不同选择,不同人生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2.站在捉老鼠之猫角度:(1)要练就生存的本领,不能因环境优裕而迷失自己。

不管什么时代,都要练就生存的本领不要迷失自我鱼和熊掌可兼得。

要居安思危。

要有备无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2)要坚守自己的本分,恪尽职守。

不管什么时代什么样的环境,都要尽自己的职分。

话题中心可有:坚守。

不要忘记自己是干什么的。

做好本职工作要尽到自己的责任知识人士的责任就是“治国平天下”偏题立意例举站在捉老鼠猫角度坚持原则,拒绝诱惑(不只是关涉接受与否的问题)可持续发展(不是在谈眼前还是长远的问题)站在不捉老鼠的猫角度享受当下知足者常乐(难道捉老鼠之猫是不知足的?)站在客观角度反对腐败(享用非劳动成果都是腐败?)不要嘲笑别人(是不应该嘲笑捉老鼠之猫,但忘记了怎样看待不捉老鼠之猫)跑题立意例举:跑题的立意,就是与材料含意毫无关联的立意。

如:节俭,创新,环保,细节决定成败,奉献,机遇,营养平衡,学会感恩,与时俱进,良好的心态,舍与得等等。

呐喊二三十年代,鲁迅发出了呐喊:救救孩子。

当今,我们仍要发出呐喊:救救孩子,但不仅仅是为了孩子。

2010年高考试题解析版

2010年高考试题解析版

1.概括第②段的主要内容。

(2分)解析:概括段落的主要内容,一般有四个思考方向:一看表达方式,如果一个段落里有叙事,有抒情,有议论,一般来说,议论的句子可能就是该段落的主要内容;二看段内文句之间是否存在总分关系,总说或总结的句子自然提示了本段的主要内容;如果是较长的段落,再看可以分成几个层次,概括、归纳各层次的要点即可;还可以把该段落放在全文中观察,特别是观察其与上下文之间的关系,或许上文的结尾或下文的起首归纳了该段的主要内容。

如果纯属叙事、说明、抒情的段落,其主要内容的概括另当别论。

第②段是一个议论性段落,一共四句。

第①句是引论,第②句提出观点,③④句分论,从笔墨、造型、墨与水的调合、宣纸等方面分论为什么“毛笔是中国书画成为艺术的关键因素之一”。

另外,第①段的最后一句对本段的内容也有提示作用。

答案:笔墨是中国书画成为艺术的关键因素。

2.简析第③段中两处画线句作用的异同。

(3分)解析:本题貌似考查引证的作用,实质上还得研究段落内部的结构。

不过,该段的中心句位于段中两个层次之间——“中国的书法与绘画艺术,因笔墨的性能,具有了独特的表现能力与艺术魅力”,这是两个分论点的共同指向。

当然,从文脉上分析,也可以把这一句看作既结上又领下的过渡句,但是不管从什么角度分析,本段的主要内容还是要从这句话中分析出来。

两个分论点分别是:“笔墨的造型过程一般不可重复,书法和绘画,虽是静态地呈现在纸上,却可以在人们心中唤起强烈的动感”;“简单的书写或皴擦、普通的黑白两色,竟然以简驭繁、以静寓动,胜过了许多复杂的艺术”。

再考虑论证方法,懂得引用是为了论证观点、见解的,答案就豁然开朗了。

需要做的还有归纳、概括,不要照抄原文。

3.解析:从“不仅由于”来看,第④段显然是个过渡段。

前三段是从笔墨的物质构成要素特别是“造型能力的超妙和奇特”这个角度阐述其艺术魅力的形成,所以,确实是“承接上面两个自然段,引出下文”,“表明下文将进一步阐述笔墨对于中国人的意义”。

2010年高考现代文阅读测试内_8f28

2010年高考现代文阅读测试内_8f28

2010年高考现代文阅读测试内容分析高考阅读2011-05-25 05382010年高考现代文阅读测试内容分析《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研究报告》第四章(节选)一、整体概况2010年高考语文18套试卷中,现代文阅读试题分为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三部分。

其中有5套试卷将实用类文本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设置为选考试题,分别是课标全国卷、山东卷、广东卷、福建卷、辽宁卷。

天津卷同时考查了三类文本阅读。

下面试从测试材料、测试内容、测试形式等几个方面加以简要概述。

就测试材料而言,内容丰富多样,更加关注普通人的现实生活,选文并未刻意追逐社会热点和突出时代特色,更加倾向于对人类自身行为反思的作品,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尤其是实用类文本阅读中人物传记、新闻作品、科普文章的引入,在物质越来越发达精神越来越萎缩的今天,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对青年学生的影响是积极而深远的,无疑会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就测试内容而言,全国《考试大纲》将现代文阅读考查内容分为B级理解、C级分析综合、E级鉴赏评价三个能力层级。

本报告将《考试大纲》能力层级中抽象的阅读能力要求变得更为具体,具有操作性。

按照阅读能力的发展顺序由低到高细分为语音认读——信息提取——解释推论——反思评价——比较延伸等五个能力层级。

这样的能力划分更加突出其层级特点,对阅读能力的描述也更为具体,是对“大纲”阅读能力要求的发展与完善。

2010年现代文阅读测试内容涉及信息提取、解释推论、反思评价三个能力层级,考查重点逐渐由“局部精要理解”到“整体综合解读”,加强了对考生综合信息能力的考查。

就测试形式而言,题型组合多元多样,题型以主观性试题为主,且主要以简答题、论述题为主,探究试题方兴未艾。

特别是辽宁卷题型趋于成熟,选择题答案给分设置暗合solo理论,考生答不同的选项获得不同的分数。

其题目设置和给分原则彰显了科学的考查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方式。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分析(一)试题基本情况分析“论述类文本”是高考现代文阅读必考内容。

2010年(高考分析)

2010年(高考分析)

问题答案及失分原因〕 〔问题答案及失分原因〕 抄原句: 去天目山, ①抄原句:“去天目山,于是变成一种夙 愿和仪式”的不给分; 愿和仪式”的不给分; 不理解“夙愿” 仪式“的含义, ②不理解“夙愿”或“仪式“的含义,抄 原句词语“夙愿和仪式” 原句词语“夙愿和仪式”,后面去天目山 的目的答对的给1 的目的答对的给1分; 误读题干,不解“含义” ③误读题干,不解“含义”,而从结构角 度来答的不给分; 度来答的不给分;
3.下列对第④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下列对第④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分 项表述错在两点: 〔参考答案及评分要点〕A (A项表述错在两点: 参考答案及评分要点〕 项表述错在两点 一是指代不具体,具体指“笔墨艺术” 一是指代不具体,具体指“笔墨艺术”;二是 赞美”之情与原文有出入,原文是“ “赞美”之情与原文有出入,原文是“特殊感 情”。 试题分析〕 段从结构上说, 不仅由于” 〔试题分析〕第④段从结构上说,“不仅由于” 是递进关系,有引出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说, 是递进关系,有引出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说, 强调中国人对笔墨艺术的特殊感情, 强调中国人对笔墨艺术的特殊感情,是因为中国 文人赋予其中的精神追求。 项的题肢“阐述” 文人赋予其中的精神追求。且B项的题肢“阐述” 二字提示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文章。 二字提示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文章
问题答案及失分原因〕 〔问题答案及失分原因〕 因本文的文体不太鲜明, ①因本文的文体不太鲜明,引述部分的作用考生难以 把握,是服务 “阐明观点”,还是服务“说明对象 把握, 阐明观点” 还是服务“ 特征” 还是用来丰富文章内容, 特征”,还是用来丰富文章内容,还是用来表达某种 情感,莫衷一是; 情感,莫衷一是; 文体意识不强, ②文体意识不强,议论性文章中引述的作用是阐明观 点,但考生或答成“抒发了国人对笔墨艺术的喜爱之 但考生或答成“ 或答成“说明了笔墨有书法音乐的特点” 情”,或答成“说明了笔墨有书法音乐的特点”,或 答成“描述了欣赏音乐时的感受” 答成“描述了欣赏音乐时的感受”; 对画线句的含义不理解,如第三个要点错答成“ ③对画线句的含义不理解,如第三个要点错答成“中 国音乐衰落的原因是被书法取代了”; 国音乐衰落的原因是被书法取代了”

2010年各地高考现代文阅读题目及答案解析

2010年各地高考现代文阅读题目及答案解析

2010年各地高考现代文阅读题汇编文学类文本——散文一、10年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灯火萧萧乌黑油污的煤油灯,一经火柴点燃,便有了亮晃晃的“生命”。

“生命”是意义就是它会让你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

生命的最简单意义可以是一个字:“动”!那昏黄的煤油灯的火舌,就是那样闪动着,那样引逗着你的眼,那样闪着古老的昏黄。

在胡兴村,这样的煤油灯不知与我们共处了多少年,小的时候们我们叫它“番仔油灯”。

番仔油和番仔火(火柴)一样,都是由洋人传来的。

番仔油的味道呛鼻难闻,打来的油通常都放在墙角不起眼的地方,煤油灯缺油的时候才提出来添加,小心翼翼的,一方面怕弄脏了衣物、桌子,一方面怕易燃的煤油引来祝融肆虐,回禄嚣张①。

家用的煤油灯主体是大约十公分高的玻璃瓶,外围有铝片为套,瓶口是一个铅皮的盖子,中间钻一个小洞,棉纱捻成的灯芯就插在这个洞里,灯芯可以一直伸向瓶底,将煤油汲吸上来,油润的灯芯,火柴一点就燃着了,昏黄摇曳的光芒,就这样温暖着我们的童年。

深夜的时候,面对这样一盏摇曳的灯火,仿佛可以跟古人促膝而谈,读一点诗词,雅兴随之而起,如果能翻阅几则“聊斋”,或许更增加一些古奥之趣,可惜,当时年纪小,只认识李白的铁杵、王冕的荷花!最温暖的当然不是这摇曳昏黄的灯光,而是灯光下两个相对的人影,一老一少,祖孙两人从“人初静”,守到夜更深,守着永夜,守着灯火,守着长长的一段祖孙相牵系的深情记忆,那是祖母无怨的爱,无尽的心,所有的怀念都从这样温馨的画面进入、泛起……当灯芯烧黑了,我们用个小竹片剔亮它,挑灯夜战原来就是这样的啊!那情景仿佛剪烛西窗一般,灯芯越烧越长,就要用小剪刀剪除碳化的那小小一截,光,就更亮了!煤油灯的火焰很容易将墙壁、屋梁熏黑,因此悬挂的地方一直是固定一处,不随便改换,以免房子到处留下乌黑的油烟。

那样的煤油灯,我们家好像只有三盏,人在客厅的时候,灯随我们在客厅,夜读如果是在祖母的房间,灯就随着我们过去。

深度解读2010高考(北京卷)语文试题

深度解读2010高考(北京卷)语文试题

深度解读2010高考(北京卷)语文试题第一部分:基础知识面对出题形式的翻新,今年的高考语文必然是备受关注的一年。

然而,加入两个阅读延深题造成的变化,自然会用其他部分的稳定来求得中和。

于是,部分有革新、整体较稳定就成为今年试题的特色。

纵观刚看到不久的2010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考题,我个人感到与课上讲过的内容、方法都非常契合,相信同学们在做题时会有一种相似的熟悉感。

第一题仍然是字音、字形的混考,“穷源溯(sù)流、隽(juàn)永”这两个直接决定答案的选项都是我在课堂上反复讲过的,而C选项中“多难兴邦”的“兴”字就是我在考前预测过的“兴奋”的“兴”字。

当时我曾经在课上说过笔记中一定有高考题,但除此之外我个人大胆猜测必考一个字“兴”,作为今年我对第一题的预测。

我不得不感慨,如果第一题都可以猜到,那我们就有更大的能力把对高考的信心传递给学生们。

第二题的成语总体来说难度较低,“无地自容”的情感色彩较为明显。

第三题的病句答案D选项与去年的答案A选项有异曲同工之妙,今年是“报告指出,中国及印度的一些跨国公司眼下正不遗余力地开拓国际市场,新加坡、俄罗斯等则紧随其后,国际市场的竞争格局在发生变化”,去年的是“南京郊外的阳山,有三块经人工雕塑、长达40米的巨大石头,专家认为这是朱棣为给朱元璋修建神功圣德碑选的碑材”。

这两句都是间接引语组成的句子。

这也验证了同学们在课堂上常听到的一句话,对过去题目的深度熟悉将使你在即将到来的考场上左右逢源。

第四题文学常识我在考前已经给学生们做一个范围的指导,把复习材料做得尽量精简,在我的人人网和博客上都可以看到。

这次的答案C选项,恰恰就是海淀二模刚刚考过的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

只不过在海淀二模中,塞万提斯被设计成德国人,而在今年的高考中被设计成意大利人而已。

第五题是一个让我们略感意外的题目,当然这种例外也仅限于题型。

对于考前我们猜测语基的五道题如何分配的问题,真题给了我们一个圆满的答案,即把选词填空和连贯题合并在一起。

2010高考题语文试题文学类(散文)文本阅读 详解

2010高考题语文试题文学类(散文)文本阅读 详解

2010高考题语文试题·文学类(散文)文本阅读详解2010高考题语文试题·文学类(散文)文本阅读详解一、2010上海春季高考卷(二)阅读下文,完成第6—12题。

(21分)你在大雾里得意忘形铁凝①那时在冀中乡村,我常在清晨无边的大地上常看雾的飘游、雾的散落。

看雾是怎样染白了草垛、屋檐和冻土,看由雾而凝成的微小如芥的水珠是怎样湿润着农家的墙头和人的衣着面颊。

雾使簇簇枯草开放着簇簇霜花,只在雾落时橘黄的太阳才从将尽的雾里跳出地面。

于是大地玲珑剔透起来,于是不论你正做着什么,都会情不自禁地感谢你拥有这样一个好的早晨。

②后来我在新迁入的这座城市度过了第一个冬天。

这是一个多雾的冬天,在城市的雾里,我再也看不见雾中的草垛、墙头,再也想不到雾散后大地会是怎样一派玲珑剔透。

城市有了雾,会即刻不知所措起来。

路灯不知所措起来,天早该大亮了,灯还大开着;车辆不知所措起来,它们不再是往日里神气活现的煞有介事,大车、小车不分档次,都变成了蠕动,城市的节奏便因此而减了速;人也不知所措起来,早晨上班不知该乘车还是该走路,此时的乘车大约真不比走路快呢。

③在一个大雾的早晨,我要从这个城市的一端走到另一端。

我选择了一条僻静的小巷一步步走着,我的前后左右只有不到一米远的清楚。

一切嘈杂和一切注视都被阻隔在一米之外,一米之内才有了“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气派。

④为何不作些腾云驾雾的想象呢?假如没有在雾中的行走,我便无法体味人何以能驾驭无形的雾。

一个“驾”字包含了人类那么多的勇气和主动,那么多的浪漫和潇洒。

原来雾不只染白了草垛、冻土,不只染湿了衣着肌肤,雾还能被你步履轻松地驾驭,这时你驾驭的又何止是雾?你分明在驾驭着雾里的一个城市,雾里的一个世界。

⑤为何不作些黑白交替的对比呢?黑色也能阻隔嘈杂和注视,但黑夜同时也阻隔了你注视你自己。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湖北卷)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A.屏气摒弃并蒂莲秉烛待旦B.黄鹂黎明霹雳舞磨砺意志C.驼绒滂沱拓荒者脱颖而出D.翌日游弋溢洪道逸兴遄飞【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A.屏气bǐng 摒弃bìng 并蒂莲bìng秉烛待旦bǐngB.黄鹂lí 黎明lí 霹雳舞lì磨砺意志lìC.驼绒tuï滂沱tuï 拓荒者tuî脱颖而出tuōD.翌日yì 游弋yì 溢洪道yì逸兴遄飞yì【高考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易错提醒】“游弋”易读错。

四个选项都有一定的迷惑性【备考提示】考查读音相近的字的读音,要求考生不能只抓住常见易错的字音,而要切实练好普通话,在比较中辨别。

要注重考查普通话的读写能力培养。

2.下更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扭怩/扭捏交接/交结急风暴雨/疾风劲草B.姻缘/因缘机遇/际遇促膝谈心/抵足谈心C.口型/口形飘荡/漂荡轻歌曼舞/清歌妙舞D.意想/臆想定势/定式唾手可得/垂手而得【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扭怩”应为“忸怩”。

忸怩:羞惭的样子,与心理有关,应用“忸”。

【高考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易错提醒】“飘荡/漂荡”“定势/定式”有一定迷惑性,要加强平时积累。

【备考提示】本题重点在于辨别容易混淆的形近词。

如果怀疑某个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可以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

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意,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

对于独体字或形声字中的形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是不是别字,还可以通过对整个词语的理解,来寻找不合语境的别字。

要注重平时的积累。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泰姬陵是莫卧儿王朝君主沙贾汗为其宠妃蒙泰姬修建的。

20102010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解析

20102010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解析

城内来自世界各邦的异域之士随意出入,裹挟他 们的文化来而,又裹挟华夏的文明而去,然而这 因为仰望星空,所以雄 浑壮阔。读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沉郁顿 挫中感悟到一个脚踏实地的华夏子民,对生养自 己的这片热土那深挚的爱;读李白,“天姥连天 向天横”、“黄河入海流”,大气魄,大手笔, 是仰望天空的“摘星人” 方能道出,此言只可天 上有。读王维,则既兼有了脚踏实地的现实关 怀——“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也 有那空灵闲逸的笔调——“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 舟”“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一种禅味顿
作文解析
近年来在视察高校时,温总理多次对青年学生提出 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的希望,最近的一 次是在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团委书记吕晨飞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回 忆,今年五四青年节,温总理到北大看望大学生,在北 大学生书画研究会的书画展室,当温总理缓步走进来时, 同学们都很兴奋,大家都在想着应该给温总理写点什么, 这时,学生书画社社长、哲学系学生李丹琳想到了温总 理那首著名的诗歌《仰望星空》,随即为温总理书写了 “仰望星空”四个大字,温总理看完大学生的书法作品 后,微笑着说:“我和上四个字。”于是挥毫写下“脚 踏实地”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这八个大字,寄托着 温总理对青年大学生的殷切期望,既要有远大理想、内 心要有崇高的追求,同时也要踏实务实、从小事做起, 戒骄戒躁。以此为题,具有很深远的现实意义。
那时我觉得,你一定不是个有远大理想的人,一 定不是个会仰望星空的人。 但终究,我没有放下这本书,而是日益被它 吸引。“天下之人皆相爱,则强不执弱,众不劫 寡”——书中的每一个字都散发着一股奇特的稻 香。于是每每书页翻动,我便仿佛回到那个人人 “交相亏贼”的纷繁乱世。 苍茫中,我看到了那塞外骑着青牛缓缓西去 的老者,望天吟咏“功遂身退,天之道”;也望 见那杏坛上侃侃而谈的翩翩君子,仰天大呼“天 何言哉?天何言哉”;我看到了临淄稷下学宫中 百家争鸣的一派繁荣,也见到了楚河上鼓盆而歌 的隐士,正陶醉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含解析版)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含解析版)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一、现代文阅读(9分)1.(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

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与“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

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

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

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要好看。

可见,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

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

所以到了晋朝后,真书(又叫楷书、正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型。

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

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时间长久,真书至今仍在运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

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

草书另一个来源是从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

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

在这以前没有人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

当时许多碑都是刻碑的工匠写的,到了唐朝开始文人写碑成风。

唐太宗爱写字,写了《晋词铭》《温泉铭》两个碑,还把这两个碑的拓本送外国使臣。

当时的文人和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写碑,这样书法的流派也逐渐增多,他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

其实,今天看见的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书、写经等,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

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词铭》|《温泉铭》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法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

2010年高考语文 (浙江卷)解析版

2010年高考语文 (浙江卷)解析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某某卷)语文试题一、语文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子,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澄.澈(chéng)轻佻.(tiāo)豁.免权(huò)舆论哗.然(huá)B.甄.别(zhēn)市侩.(kuài)软着.陆(zháo)温柔敦.厚(dūn)C.苍穹.(qióng)未遂.(suì)扁桃腺.(xiàn)拈.轻怕重(zhān)D.跛.脚(bǒ)菁.华(jīng)撂.挑子(liào)大雨滂.沱(pāng)答案:D。

解析:佻—tião(阴平);甄—zhën(阴平);着—zhuó着陆;这个字有四个读音,另外三个分别是,着迷--zháo;着数—zhäo(阴平);动词形容词后面的,顺着—zhë(阴平)。

拈--niãn(阴平)。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季羡林先生是一位有原则的知识分子,对许多重大问题,他都提出过自己的意见,只不过他很少采取金刚怒目的方式,而是绵里藏针,微言大意。

B.我坐在暖烘烘的沙滩上,眺望浩缈的大海,观看为了一块面包而聒噪的海鸥,打量那些在海滩上寻找斑斓贝壳的孩童,尽量不去想那些不愉快的事。

C.初春,周围的一切在闪烁,在融化,大地蒸腾起热气,云雀安详地鸣啭着……呼吸着凛冽、砭骨的空气,融雪炫目的反光使我不由自主地眯起眼睛。

D.世人仅以沧海一粟之身,却能精骛八级,心游万仞,领略茫茫宇宙与纷繁人世的壮丽之美,这是何等的境界!答案:C,解析:A项中,微言大意——微言大义;B项中缈——渺D项中纷繁人世——纷繁人事。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A.她到在不久便发现这个部门人浮于事....:多数人在完成任务后,以各种物料的事情来打发时间,让被人看起来自己很忙而不被说三道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高考现代文阅读测试内容分析新高考新题目2011-05-22 09112010年高考现代文阅读测试内容分析《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研究报告》第四章(节选)一、整体概况2010年高考语文18套试卷中,现代文阅读试题分为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三部分。

其中有5套试卷将实用类文本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设置为选考试题,分别是课标全国卷、山东卷、广东卷、福建卷、辽宁卷。

天津卷同时考查了三类文本阅读。

下面试从测试材料、测试内容、测试形式等几个方面加以简要概述。

就测试材料而言,内容丰富多样,更加关注普通人的现实生活,选文并未刻意追逐社会热点和突出时代特色,更加倾向于对人类自身行为反思的作品,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尤其是实用类文本阅读中人物传记、新闻作品、科普文章的引入,在物质越来越发达精神越来越萎缩的今天,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对青年学生的影响是积极而深远的,无疑会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就测试内容而言,全国《考试大纲》将现代文阅读考查内容分为B级理解、C级分析综合、E级鉴赏评价三个能力层级。

本报告将《考试大纲》能力层级中抽象的阅读能力要求变得更为具体,具有操作性。

按照阅读能力的发展顺序由低到高细分为语音认读——信息提取——解释推论——反思评价——比较延伸等五个能力层级。

这样的能力划分更加突出其层级特点,对阅读能力的描述也更为具体,是对“大纲”阅读能力要求的发展与完善。

2010年现代文阅读测试内容涉及信息提取、解释推论、反思评价三个能力层级,考查重点逐渐由“局部精要理解”到“整体综合解读”,加强了对考生综合信息能力的考查。

就测试形式而言,题型组合多元多样,题型以主观性试题为主,且主要以简答题、论述题为主,探究试题方兴未艾。

特别是辽宁卷题型趋于成熟,选择题答案给分设置暗合solo理论,考生答不同的选项获得不同的分数。

其题目设置和给分原则彰显了科学的考查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方式。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分析(一)试题基本情况分析“论述类文本”是高考现代文阅读必考内容。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标准语文科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明确规定考生能阅读一般论述类文本,主要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议论和说明类文章。

一般论述类文本以理性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观点鲜明、结构层次清晰等特点。

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阐述观点、说明道理、分析事实、辩驳旧说、介绍新见等为主要内容,它包括论文、杂文、评论等。

所以阅读此类文本关键要把握住议论文的文体特征论点、论证、论据和文章的结构。

2010年全国18套试卷全部考查了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材料涉及面广,大多涉及哲学、社会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化学、文艺学、美学、天文学、生物学等学科。

阅读材料的内容注重文化的积累与传承,注重未来社会与人的和谐发展。

形式多样,有报刊时文、名著节选、名家随笔等等。

高考对论述类文章阅读考查不是要求考生全面、系统、透彻地弄懂相关科技知识或对观点的了解掌握情况,更不是从专业知识理解的角度考查考生的认知水平。

这类文章主要让考生借助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规律,快速阅读理解,捕捉语言信息,主动获取知识,考查核心是逻辑思维能力。

(二)测试内容分析表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测试能力点统计一览表考查能力层级题量占总题量百分比考卷数量占考卷总数量百分比语音认读0 0 0 0信息提取16 27.1% 12 66.7%解释推论37 62.7% 18 100%反思评价 6 10.2% 5 27.8%比较延伸0 0 0 0由表4-1-10可知,2010年全国18套考查了论述类文本的试卷,共设59道题,考查了语音认读、提取信息、推断解释、反思评价、比较延伸5个能力层级中的3个能力层级。

最低能力层级语音认读能力和最高能力层级比较延伸能力18套试题均未考查,反思评价能力只在5套试卷中设置了6道题,占到试题总量的10.2%。

信息提取能力共在12套试卷中设置了16道题,18套试卷全部考查了“解释推论”能力,且题量占到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总量的62.7%,由此可见各省市命题者在本部分设置“解释推论”能力考查的趋同性。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表明,语文教学的核心即是语言教学。

语言教学分为两个相互联系、补充发展的阶段。

第一阶段即言语学习阶段,通过揣摩言语素材,学习别人的语言,深入理解语言的发生、发展的演变规律,形成深入理解文意、快速解码语言信息的能力,就是“读懂别人”的能力。

第二阶段即是发展自己的言语技能阶段,就是通过实践,学会运用语言,形成语言编码能力。

也就是说,学生通过学习别人的语言,发现语言运用的规律,进而应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见解,也即发展、提升自己使用语言的能力。

其中“解释推论”能力是“读懂别人”的关键,是文章阅读的命脉。

由此可见,各省市命题者在本部分设置“解释推论”能力考查的趋同性是必然的,符合语文测查的科学规律。

能力点一信息提取信息提取能力是在认读理解文本中的关键词、中心词、关键句、中心句,知道文本中段落内句间关系及段落间关系的基础上,按照实际的阅读需要检索、择取、提炼信息的能力,是进行阅读时必备的一种能力。

信息提取能力的子能力包括能画定有关信息所在的范围;提取符合单一标准的一个或多个外显信息;提取符合多维标准的一个或多个外显信息;提取符合单一标准的一个或多个内隐信息;提取符合多维标准的一个或多个内隐信息;在一组相关信息中,能区分符合多维标准的信息和干扰性信息;依据文本中的相关信息,能推断出符合标准的新信息;能依据文本及所提供的文本外信息,按顺序提取符合多维标准的一组内隐信息。

能力点二解释推论解释推论能力有三级水平,低级水平的解释推论能力是指能辨认和识别语境中的词/句,并且能对语境中词/句的含义做出正确的理解,明确“是什么”;中级水平的解释推断能力是在低级水平的基础上,对事物的本质与内在联系的揭露,主要表现为能够阐述文章各构成因素的内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从多方面和多个信息中推断出文章的某一部分或整体的意义,得出结论,明确“怎么样”;高级水平的解释推论能力是指在中级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达到系统化和具体化,重新建立或者调整认知结构,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明确“为什么”。

解释推论能力的子能力层级用下表具体呈现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共考查“解释推论”能力层级中的10个子能力层级,分别是“解释特殊词/句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列举支持观点的材料”、“辨析/推断不同信息之间的关系”、“运用简单推断的能力,辨别或解释限定语段的含义”、“整合文章中的多则信息,理解/解释词语/短语的语境义”、“整合文本中的多则信息,考虑多维标准的比较、对照和,处理文本中的干扰信息”、“整合文本中的多则信息,理解段落间的关系,梳理思路”、“整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信息,得出结论”、“比较、对照文章中的信息,说明理由”、“以文本为基础,运用较高的推断能力,从整篇文章的角度解释某一片段的意义”,下面具体分析。

能力点三反思评价反思评价能力是阅读中基于准确理解的更高一级能力。

指的是在斟酌了一篇文章的内容并将其与自己的已有知识相对照之后作出评价或者得出定论的能力。

反思评价能力的子能力层级包括评价为了达到一个特殊的目的,所使用的特定写作技巧;辨别、分析作品的写作风格;评价文本中提供的特定信息;确定为了特殊目的,评价文本使用某个特定信息的作用;能够辨别强化观点的材料;分析的写作意图(目的)、评价的情感取向;按要求提供文本以外的材料,分析文本信息;运用生活常识或一般知识,对文本中的信息做简单的联系;联系或比较文本和文本以外的知识,依据个人的生活经验或价值态度对文本进行解释或评价;详细理解内容相对熟悉的文本运用日常知识或较少的公共知识对文本的有关细节/信息给出解释或评价;详细理解内容相对熟悉的文本运用日常知识或较少的公共知识与文本作出联系和比较,解释或评价文本的特征;对长篇或复杂文本的准确理解运用正式的或公共的知识对文本做出有关假说或批判性的评价;对长篇或复杂文本精深的理解运用专业知识对文本做批判性的评价和假说;对长篇或复杂文本的精深理解运用专业知识处理有矛盾冲突的观点。

(三)测试材料分析3.测试材料的内容分析2010年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共计18篇。

阅读材料内容涉及领域广泛,呈现出多元化特点。

选文包括基础科学、生物学、生命科学、天文学、生态教育学等自然学科方面的文章和社会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化学、工艺学、文艺学、美学、哲学等社会学科的文章。

具体情况见表4-1-18表4-1-18 2010年“论述类文本”选文内容及类别情况一览表卷别标题出处涉及学科涉及内容课标全国卷启功《金石书画漫谈》书法学文化学漫谈书法艺术山东卷张世英人生的四种境界2009年12月31日《光明日报》哲学人生境界的四个层次广东卷钱谷融不可无“我”《钱谷融文论选》文艺学艺术活动与“我”的关系江苏卷朱光潜谈静《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美学如何领略静趣北京卷李政道《楔》基础科学艺术和科学的普遍性天津卷生态教育学生态道德教育安徽卷张世英《我看国学-传统与现代》国学文化学传统形成的过程福建卷赵辉《歌与诗的起源及原始功能》文艺评论歌与诗在西周的作用浙江卷文学、艺术学中国艺术如何表现自然辽宁卷任继愈《文化遗产的寿命》文化学文化的影响力湖南卷社会学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的功能上海卷笔墨的超越文艺学笔墨艺术的魅力全国卷Ⅰ2010年4月29日《科技文摘报》生物学情绪异常的原因全国卷Ⅱ文化学比较文化学文化及文化交流四川卷书画装裱工艺学书画装裱的历史发展重庆卷城市规划与管理学枝蔓状城市的特征江西卷李永毅、李永刚《死亡盛宴古罗马竞技庆典与帝国秩序》历史学古罗马的“竞技庆典”湖北卷李政道中国古代的天文《中国国家天文》创刊号天文学中国古人“天圆地圆”的观念4.测试材料的特点(1)注重文化的积累与传承2010年14篇社会科学类选文中,有9篇阅读材料内容涉及的是文化艺术的。

安徽卷直接阐述传统的形成过程、辽宁卷着重论述了文化的影响力、全国卷Ⅱ则告诉人们什么是文化以及如何进行文化交流,这三套试卷的文章恰巧形成了文化积累与传承的系列。

课标全国卷的书法艺术、上海卷的笔墨艺术、四川卷的书画装裱艺术,都体现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

广东卷的《不可无“我”》和浙江卷的中国艺术如何表现自然,则从艺术欣赏和创造的角度指明了后来者传承文化的方向。

纵观18套试卷,命题者在文化艺术方面的选材,体现了历史厚重感,使学生在阅读中潜移默化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注重促进社会和人的和谐发展2010年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选文中有4篇文章着重探讨未来社会与人的和谐发展。

随着中心城市的急剧发展,各种弊端、各种矛盾日益凸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