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思品与社会
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学习重点归纳
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学习重点归纳品德研究
1. 孝顺父母:培养学生尊重和关爱父母的品德观念,通过课堂活动和家庭作业,让学生理解父母的辛劳和爱意。
2. 友善待人:引导学生学会友好相处的原则,包括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通过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友善交往。
3. 诚实守信:培养学生讲真话、遵守承诺的品德惯,通过讨论案例和分析情景,让学生认识到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4. 勤奋努力:鼓励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研究态度,通过研究目标的设定和奖励机制,激励学生努力研究。
5. 团队合作: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通过小组活动和项目实践,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社会研究
1. 家庭与邻里:了解家庭和社区的重要性,研究如何与家庭成
员和邻居保持良好关系,通过小组讨论和采访,加深学生对家庭和
社区的认识。
2. 社会规则:研究社会规则对于社会秩序的重要性,了解法律、规章和制度的作用,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守法意识。
3. 文化传承: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研究传统俗和节日,通过观察和体验,培养学生对自己文化的认同和尊重。
4. 环境保护:研究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了解环境污染对人类生
活的影响,通过参观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5. 公民意识: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强调作为公民的权力和责任,通过模拟选举和班级活动,激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参与
意识。
以上是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学习的重点归纳。
通过这些学习内容和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意识,引导他们成为有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公民。
四年级下册思品与社会教案
四年级下册思品与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提高他们的社会意识。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合作共赢的品质。
3. 引导学生学会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
4. 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家庭生活:了解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家庭职责等。
2. 学校生活:遵守学校纪律、尊敬师长、与同学和谐相处等。
3. 社会生活: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关爱他人等。
4. 公民素养:爱国情怀、社会责任、公共道德等。
5. 安全教育:交通安全、防火防灾、防骗防拐等。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通过生活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现象,培养思辨能力。
2. 角色扮演:模拟现实生活场景,让学生体验不同角色,提高社交能力。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4. 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增进家庭关系,培养学生尊重父母的美德。
5.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社区、企事业单位等,了解社会各行各业的工作内容。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文明礼仪等方面。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 实践活动: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4.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现。
5. 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本册知识的全面掌握。
五、教学安排1. 第一单元:家庭生活,共计4课时。
2. 第二单元:学校生活,共计4课时。
3. 第三单元:社会生活,共计6课时。
4. 第四单元:公民素养,共计4课时。
5. 第五单元:安全教育,共计4课时。
六、教学资源1. 教科书:《思品与社会》四年级下册2. 教学辅助材料:案例故事、图片、视频等3. 实地考察资源:社区、企事业单位、公共场所等4. 亲子活动资源:家长参与、家庭作业等5. 网络资源:相关新闻、文章、教育平台等七、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社会现象。
四年级下册思品与社会教案
四年级下册思品与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理解社会的构成和功能,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要关心社会、爱护社会。
3. 引导学生认识和尊重不同的职业,了解各种职业的特点和价值,培养他们对各种职业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我们的社会1. 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社会的构成和功能。
2. 教学活动:讲解社会的定义、特点和功能,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
3. 总结:强调关心社会、爱护社会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我是社会的一员1. 导入:通过故事,让学生了解在社会中要遵循规则,与他人和谐相处。
2. 教学活动:讲解社会规范,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交往,合作共事。
3. 总结:强调遵守社会规范,积极与他人交往的重要性。
第三课时:尊重不同的职业1. 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各种职业的特点和价值。
2. 教学活动:讲解各种职业的特点和价值,引导学生认识和尊重不同的职业。
3. 总结:强调尊重和感激各种职业的重要性。
第四课时:关爱他人1. 导入:通过故事,让学生了解关爱他人的意义。
2. 教学活动:讲解关爱他人的方式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
3. 总结:强调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第五课时:我们的环境1. 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环境的重要性。
2. 教学活动:讲解保护环境的方法和意义,引导学生关爱环境。
3. 总结: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结合图片、视频和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践活动的参与度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了解学生对教学目标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图片和视频素材:用于导入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2. 教学PPT:展示教学内容和知识点,方便学生学习和复习。
3. 作业和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内容第六课时:合作的力量1. 导入:通过小组合作游戏,让学生体验合作的重要性。
2024年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我们的朋友大自然了解自然环境的多样性,认识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
学习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的方法。
2. 走进社会大课堂认识社会的多样性,学会尊重不同的文化和习俗。
3. 安全伴我行学习日常生活中的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掌握紧急情况下的求助方法,培养应变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和人类的关系,培养环保意识。
2. 使学生认识社会的多样性,学会尊重不同的文化和习俗。
3.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学会尊重不同的文化和习俗,培养社会公德。
掌握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保护环境的方法。
使学生了解社会规则,学会在社会中与人相处。
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
教学卡片,用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
2. 学具:画笔、颜料等绘画材料,用于实践活动。
安全知识手册,供学生查阅。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习兴趣。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社会习俗,培养尊重多元文化的意识。
讲述一个与安全相关的实际案例,引出安全知识的学习。
2.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环保、社会习俗和安全方面的例题,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随堂练习: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提高课堂参与度。
4. 课堂小结: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践行所学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们的朋友大自然》《走进社会大课堂》《安全伴我行》2. 板书内容:自然环境与人类关系、保护环境的方法。
社会的多样性、尊重不同的文化和习俗。
安全知识、自我保护方法。
最新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六篇)
最新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六篇)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篇一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但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当中还有许多不良的成分(嫉妒、上课不发言、不爱动脑等)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引导,使他们沿着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进。
本册教材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 、教育性。
品德与社会课担负着道德人格培养的任务。
在本册教材中,主要进行以下方面内容的教育:以多种形式促进这两个我的对话,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向儿童呈现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让他们从这种关系中去理解和体验,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引发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等等。
2 、综合性。
本册教材几乎涵盖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
所有这些内容都是通过“个人——人与人——人与社会”这条主线来串联的,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线索。
3 、参与性。
为了使学生能真正体味到教材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就需要为学生提供自己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本册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参与,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社会场景中,通过学生与家庭、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以及对这些事例的认识与实践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 、直观性。
本册教材呈现的是一页页文字与画面有机融合的版面,力图通过各种精选的图画、照片、示意图、地图和表格等,来最大程度地阐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图。
例如第四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文字的基础上,安排了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已不再仅仅是一些图画,还有示意图和大量的照片,通过这些插图,不仅增加了历史审美感和历史直观性。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通用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材第三单元“我们的社会”,具体章节为第6课“社会规则我遵守”。
内容详细阐述了社会规则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遵守社会规则。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社会规则的概念,认识到遵守社会规则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的良好习惯,提高道德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在集体中遵守规则,共同维护社会秩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社会规则的概念和重要性,遵守社会规则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挂图。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纸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实际情景(如:学校食堂排队打饭),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我们要遵守规则?遵守规则有什么好处?2. 新课讲解:a. 讲解社会规则的概念,让学生理解规则的意义。
b. 分析遵守社会规则的好处,引导学生认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c. 举例说明如何在实际生活中遵守社会规则,让学生学会遵守规则的方法。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讲解如何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规则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针对课堂所学,设计一个遵守社会规则的情景,并进行展示。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社会规则我遵守2. 主要内容:a. 社会规则的概念b. 遵守社会规则的重要性c. 遵守社会规则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谈谈你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遵守社会规则的?请举例说明。
2.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从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举例,说明自己遵守社会规则的具体做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导入的实际情景设计2. 新课讲解中的社会规则概念阐述和遵守规则的方法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互动性4.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和直观性5. 作业设计的实践性和反思性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针对性一、教学导入的实际情景设计导入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工作总结12篇(小学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工作总结)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工作总结12篇(小学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工作总结)教学中钻研教材,探究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阅历,探寻有效的教学途径。
所任科目同学主动主动的学习,成果良好,提高了同学的整体素养。
教学中把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同同学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关怀同学把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平安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养。
三、取得的成果与阅历1.培育同学从小爱学习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状况,训练同学在学习上要多动脑,不懂就问,课后多看课外书,吸取养分,增长学问,还要认真完成作业。
2.培育同学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
在教学中让同学了解家乡,知道家乡有美丽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
引导同学爱惜家乡的环境和公共财物,做一个关怀集体、疼惜公物的好市民。
3.培育同学心中有他人,遇事相互谦让的社会公德。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同学熟识哪些应当做,哪些不应当做,通过讲故事,辨一辨,说一说的活动形式引导和训练同学,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有一种良好的社会公德,心中有他人,遇事相互谦让,见到别人有困难要乐于助人。
4.培育同学讲道理,不任性,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训练同学,在平常的日常生活中,要养成一个好习惯。
遇事要讲道理,不任性,还要懂得敬重老人、疼惜幼小。
生活要节俭,不铺张,做一个讲道理、懂礼貌、勤俭节约的好孩子。
5.通过学习,让同学知道交通平安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交通规章。
6.一部分学习困难的孩子,通过我在课后急躁的指导与相互沟通,学业成果有所提高,学习习惯也越来越好。
四、选择实行的方法和措施1.新的教学理念。
以同学为中心,以问题争论为手段,以共性进展为目标的训练观,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形成。
2.重视了常规媒体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关心教学。
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活跃了同学参预教学的形式;扩大了教学资源。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思品与社会》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思品与社会》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四年级学生都是非常喜欢研究《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的。
虽说《品德与社会》这门课学生比较喜欢,但由于家长对它的够了解,所以极不重视,更不要说配合教师布置的实践活动,这样影响了一些家庭作业的完成,以及一些实践活动的开展,对本课程的研究也会受到影响。
教师力争减少一些负影响,努力提高活动质量,提高课堂效率。
二、教材分析《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材共三个单元:“土地养育着我们”“穿越时空的生活”“为了安全健康地生活”。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通过课堂研究,认识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土地养育我们。
2、重视情感的培养,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良好生活研究惯,科学研究方法的选择。
3、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
5、相识农业的相关知识,知道是劳动者创造了农业文明和现代的辉煌业绩,体会简单的农业劳动,构成尊重劳动者的正确态度。
6、了解有关通讯方面的发展,认识到科学技术的进步在通讯和交通领域中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7、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储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8、引导学生相识有交通安全、消防安全、人身安全方面的知识,提升学生原有的生活经历,掌握安全自护举措。
三、教学目标:1、第一单元土地养育着我们本单元帮助学生了解农业的相关知识,知道是劳动者创造了农业文明和现代的辉煌业绩,体会简单的农业劳动,形成尊重劳动者的正确态度。
本单元从生活的角度出发,从虎子、XXX两位小主人公和生活切入,在使学生感到亲切的前提下,展示了农业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介绍了农业文明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历程,通过体验和制作活动,把学生眼光拓展到现代农业生产,使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得到升华,提高相应的生活能力,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
2、第二单元穿越时空的生活。
四年级品德及社会下册全册计划教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计划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并认识社会生活中各种职业的特点和作用,理解不同职业对社会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调查、访问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敬劳动者的情感,增强对社会各行各业的尊重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第1课《我们都是劳动者》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劳动者的概念,认识到劳动者的重要性。
2. 教学内容:讲解劳动者的定义,分析各类劳动者的作用,引导学生尊重劳动者。
第2课《各行各业的劳动者》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行业的劳动者,认识到他们对社会的贡献。
2. 教学内容:介绍不同行业的劳动者,分析他们的工作特点和价值,培养学生的职业认知。
第3课《劳动者不分贵贱》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劳动者不分贵贱,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
2. 教学内容:讲解劳动者平等的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
第4课《爱护公共设施》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公共设施的重要性,学会爱护和保护公共设施。
2. 教学内容:介绍公共设施的种类和作用,分析爱护公共设施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
第5课《遵守公共秩序》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公共秩序的概念,学会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
2. 教学内容:讲解公共秩序的含义,分析遵守公共秩序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和感受品德与社会的重要性。
2. 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现象,提高认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课后实践:检查学生课后实践的情况,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对品德与社会知识的态度。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Word 文档
《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章节一:我们的社区1. 学习目标:了解我们所在社区的基本情况,认识社区中的不同职业和文化,培养热爱社区的意识。
2. 教学内容:社区的基本情况,社区中的不同职业和文化。
3. 教学方法:观察法,小组讨论法。
章节二:我们生活中的法律1. 学习目标:认识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学会遵守法律。
2. 教学内容:法律的作用,我们生活中的法律,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章节三:我们的环境1. 学习目标: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学会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
2. 教学内容:环境问题的表现,保护环境的方法,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3. 教学方法:观察法,小组讨论法,实践活动。
章节四:我们的人身权利1. 学习目标:了解人身权利的含义,认识人身权利的重要性,学会保护自己的人身权利。
2. 教学内容:人身权利的定义,人身权利的保护,人身权利的行使。
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章节五:我们的消费权利1. 学习目标:了解消费者的权利,认识消费者权利的重要性,学会维护自己的消费权利。
2. 教学内容:消费者的权利,消费者权利的保护,消费者权利的维护。
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实践活动。
章节六:我们的人际关系1. 学习目标:了解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认识不同类型的人际关系,学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2. 教学内容:人际关系的基本类型,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技巧,维护良好人际关系的要点。
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拟。
章节七:我们的安全意识1. 学习目标:提高安全意识,了解安全的重要性,学会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2. 教学内容: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常见的安全隐患,安全保护的方法。
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实践活动。
章节八:我们的健康生活1. 学习目标:了解健康生活的意义,认识健康生活方式,学会保持身心健康。
四年级下册思品与社会教案
四年级下册思品与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基本规范和道德要求。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情感。
(3)提高学生辨别是非、自我约束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品素养。
(2)利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3)采用观察、反思等方法,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社会规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
(2)使学生懂得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我们生活在一个规范的社会第1课:生活中的规则教学要点:了解生活中的一些基本规则,认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
第2课:遵守交通规则教学要点:了解交通规则,学会遵守交通规则。
教学活动:观看交通规则宣传视频、角色扮演等。
第二单元:关爱他人,快乐自己第3课:关爱他人,温暖社会教学要点: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
第4课:与人为善,和谐相处教学要点:学会与人为善,处理人际关系。
教学活动:情景模拟、小组讨论、反思分享等。
三、教学措施1. 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提高思品素养。
2. 利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3. 布置课后实践作业,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表现:关注学生在生活中的行为表现,评估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五、教学时间本单元共需4课时,具体安排如下:第1课:1课时第2课:1课时第3课:1课时第4课:1课时六、第五单元:我们的家园——地球第9课:地球妈妈教学要点:让学生了解地球的特点和资源,培养学生爱护地球的意识。
教学活动:观看地球科普视频、小组讨论、环保实践活动等。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精品教案通用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精品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材第三单元“社会与我”中的第8课《我是社会小主人》。
本课内容包括:了解自己的权利与义务,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方法,培养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权利与义务,知道在社会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关心社会发展的意识。
3.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自己的权利与义务,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难点: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权利与义务,发挥自己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社会现象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a.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自己的权利与义务。
b. 教师讲解权利与义务的含义,举例说明。
c.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权利与义务,进行交流讨论。
3. 实践活动:a. 教师提出一个社会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方案。
b. 各组汇报解决方案,全班进行评价。
4. 例题讲解:a. 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b.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进行交流讨论。
c. 教师点评,讲解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a.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b. 教师批改作业,及时反馈。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我是社会小主人2. 内容:a. 权利与义务b. 参与社会生活c. 解决问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你列举自己的权利与义务。
b. 你认为在社会生活中,如何践行权利与义务?2. 答案:a. 略b. 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权利与义务,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但在课堂组织方面,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a.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区活动等。
b. 开展关于权利与义务的主题班会,加强学生的道德观念。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案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案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品德与社会是小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
在四年级下册的教学中,品德与社会课程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人与人之间关系、自我认知和人文精神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本教案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一、课程目标:1. 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尊重老师、团结同学,培养互助、关爱、宽容的品质;2. 帮助学生了解家庭、学校、社会等不同场合中的行为规范和礼仪,提升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和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4. 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提高其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碰撞和启发式提问,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2. 案例分析:结合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进行情境模拟和分析,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3. 讨论互动: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活动,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4. 观摩体验:参观社会机构、参与公益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亲身感受社会责任和社会参与的重要性。
四、教学活动设计:1. 进行“友爱互助”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分享友谊故事并展开互助活动;2. 举办礼仪培训课程,让学生学习正确的礼仪和行为规范,并进行角色扮演活动;3. 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参观社会机构、参与公益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责任和参与感;4. 进行“感恩父母”教育活动,让学生写感恩信给父母,表达对家人的爱和感激;5. 举办情绪管理工作坊,教导学生正确处理情绪、表达情感,并进行情景模拟练习。
五、评估方式:1.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品德与社会知识的考试,检查他们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2. 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和行为举止,了解他们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3. 调查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看法,评估他们的社会参与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4. 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践活动,评估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Word 文档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Word 文档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理解社会的概念,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合作、诚实守信的良好品德,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我们生活在一个社会中第1课:我们的社会第2课:社会的组成第二单元:尊重他人第3课:尊重他人第4课:尊重他人的权益第三单元:团结合作第5课:团结合作的重要性第6课:团队合作第四单元:诚实守信第7课:诚实守信第8课:诚信的重要性第五单元:热爱生活第9课:热爱生活第10课: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三、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模拟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多种形式进行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教学课时每个课题安排2课时,共10课时。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品德与社会》(下册)2. 辅助材料:案例、图片、视频等3.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白板等七、教学步骤第1课时:我们的社会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册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社会的认识。
2. 讲解: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社会的概念、特点和组成。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
4. 小组讨论:讨论如何做一个有责任感的社会成员。
5. 总结:强调每个人都应该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2课时:社会的组成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的组成。
2. 讲解:讲解家庭、学校、社区等社会组成部分的作用。
3. 情景模拟:模拟不同社会场景,让学生体验社会角色。
4. 小组讨论:讨论不同社会角色之间的相互关系。
5. 总结:强调社会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合作。
八、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道德情感。
四年级下册思品与社会教案
四年级下册思品与社会教案一、第一章:家庭和学校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庭和学校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家庭和学校的热爱之情1.2 教学内容家庭和学校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家庭和学校中的关系和责任1.3 教学活动讨论家庭和学校的重要性分享个人在家庭和学校的经历二、第二章:友情和合作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友情和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友善和合作的态度2.2 教学内容友情的建立和维护合作的原则和技巧2.3 教学活动小组活动,培养合作意识分享友情的经验和故事三、第三章:健康生活让学生了解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3.2 教学内容健康的饮食习惯适度的运动和休息3.3 教学活动讨论健康生活方式的要素进行简单的运动和健康饮食活动四、第四章:环境保护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行动4.2 教学内容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影响环保的行动和方法4.3 教学活动调查周围环境的问题制定个人的环保计划五、第五章:社会规则与责任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规则的重要性培养学生遵守社会规则和责任感社会规则的种类和作用个人在社会中的责任5.3 教学活动讨论社会规则的意义角色扮演,培养遵守社会规则的能力六、第六章:尊重与包容6.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尊重与包容他人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尊重与包容他人的态度和行为6.2 教学内容尊重与包容的含义和意义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尊重与包容6.3 教学活动讨论尊重与包容的重要性和表现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尊重与包容的场景七、第七章:法律意识与道德观念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的重要性培养学生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的意识7.2 教学内容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的定义和作用学生应遵守的法律和道德规范7.3 教学活动讨论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的必要性分析案例,引导学生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八、第八章: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8.2 教学内容传统文化的种类和价值民族精神的内涵和表现8.3 教学活动调查和分享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体验讨论如何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九、第九章:网络与信息素养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网络的利与弊,培养正确的网络使用习惯9.2 教学内容网络的影响和正确使用方法信息素养的定义和重要性9.3 教学活动讨论网络使用的注意事项和技巧进行信息检索和筛选的实践活动十、第十章:社会参与与公民责任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和公民责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和承担公民责任的态度10.2 教学内容社会参与的途径和意义公民责任的内涵和表现10.3 教学活动讨论社会参与的方式和意义参与社区服务或志愿活动,体验公民责任十一、第十一章:财富与理财1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财富的来源和理财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财富观念和基本的理财能力11.2 教学内容财富的来源和种类理财的基本原则和技巧11.3 教学活动讨论财富的获取和管理的意义进行简单的理财计划制定和模拟实践活动十二、第十二章: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1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人际关系的重要性12.2 教学内容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沟通技巧的运用与提升12.3 教学活动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等方式,提升学生的人际沟通技巧十三、第十三章:自我认识与成长1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自我反思和自我成长的能力13.2 教学内容自我认识的方法和途径自我成长的策略和实践1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制定个人成长计划,促进自我成长十四、第十四章:安全与自我保护1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安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14.2 教学内容安全常识和自我保护技巧应对紧急情况的方法和策略14.3 教学活动讨论安全的重要性和自我保护的方法进行紧急疏散演练和自我保护技能训练十五、第十五章:未来规划与梦想实现1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未来规划和梦想实现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制定计划和坚持梦想的能力15.2 教学内容未来规划和梦想设定的方法实现梦想的途径和策略15.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未来的规划和梦想制定个人行动计划,为实现梦想努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四年级下册思品与社会教案,共包含十五个章节。
人教版四年级思品与社会下册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思品与社会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2.掌握民间传统文化,如龙舟比赛、吃粽子等;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及文化;2.龙舟比赛和吃粽子的文化内涵及意义。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端午节所代表的文化内涵;2.如何鼓励和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互相帮助。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让学生从自身的生活经历出发,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2.合作探究:学生结合课上所学内容,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3.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帮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文化内涵。
教学手段1.图片展示:通过多张图片展示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和习俗;2.视频演示:播放龙舟比赛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比赛场景;3.课件制作:制作课件展示节日习俗和文化内涵。
四、教学过程1. 热身环节1.老师简单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进一步让学生对这个传统节日有基本的认识。
2. 学习环节1)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及文化1.老师将多张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解释图片内容,并端午节的传统习俗;2.学生分组自选一个端午节的习俗,进行探究和归纳,包括习俗来历、意义等。
2) 龙舟比赛和吃粽子的文化内涵及意义1.老师播放龙舟比赛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比赛的规则和场景;2.学生分组为龙舟比赛制定比赛计划和队长,并进行模拟比赛;3.学生学习制作粽子的方法,并边学边品尝,了解吃粽子的文化内涵。
3. 环节1.通过小组展示和个人陈述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分享和学习成果;2.老师进行性讲解,强调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和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制作一份“我们过家家”的主题活动方案,其中至少包括一项端午节的文化习俗。
六、教学资源1.图片:端午节食品图片、龙舟赛图片等;2.视频:龙舟比赛视频等;3.课件:端午节习俗和文化的课件制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住房调查组:学生根据调查的情况,具体介绍家庭住房的变化。学生运用录像片介绍现在自家住房的 状况。学生播放采访录音,介绍过去的住房情况。学生出示照片,对比介绍过去与现在住房状况。
师:谢谢你们小组和我们交流,并让我们了解到家乡人住房变化。其余同学有补充吗?还有哪个小组 愿意和我们交流一下?
3、家乡的四季变化 【活动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我的家乡》录象及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 2.学生准备图画纸和彩笔。 3、课前搜集家乡的相关资料:图片、故事、歌曲或戏曲等。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说一说。 1.出示课件,指导学生欣赏《我的家乡》的录象。 2.说说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3.读读文中的小诗,思考:课本中的小朋友喜欢家乡的什么 ? 4.交流:自己生活的家乡在哪里?自己喜欢家乡的什么景色? 二..演一演,猜一猜。 1. 启发谈话:你喜欢自己的家乡吗?想不想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你的家乡?那就当当小导游,把家乡最美 的地方介绍给他们好吗?
了解家乡的悠久历史和革命传统,了解家乡名人的先进事迹,了解家乡的民俗等。 四.教学难点:
通过引“以为荣的家乡”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热爱中国共产党,爱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奋发图强的远大志向; 五.课时划分:17 课时 进度计划 时间 周次 教学内容 2 月 第一周 1、我的家乡在哪里 2 月 第二周 2、我的家乡风光好 3 月 第三周 3、家乡的四季变化 3 月 第四周 4、家乡产物知多少 3 月 第六周 4、家乡产物知多少 3 月 第七周 5、居民与饮食 4 月 第八周 6、家乡的方言 4 月 第九周 7、多彩的民间艺术 4 月 第十周 8. 家乡民俗探秘 4 月 第十一周 8. 家乡民俗探秘 5 月 第十三周 9、他们是家乡人的骄傲 5 月 第十四周 10、家乡的发展变化 5 月 第十五周 11、让家乡环境更美好 5 月 第十六周 12、家乡的明天什么样 6 月 第十七周 12、家乡的明天什么样
道路调查组:学生根据调查的情况,具体介绍道路的变化。学生运用采访资料,介绍现在的道路:新 修路、扩建路等。学生出示照片介绍塘沽的轻轨。
师:同学们坐过轻轨吗?你们能谈一谈乘坐轻轨的感受吗? 师:也非常感谢你们小组给我们带来的信息,让我们了解到家乡人道路的变化。其余同学有补充吗? 还有哪个小组想和我们交流的? 衣着调查组:组长根据调查情况,具体介绍衣着的变化。学生根据调查访问资料介绍现在的衣着。 师:针对我们现在穿衣的情况,老师想说一下,大家不要过分讲究穿着,只要穿得干净、整洁就可以了。 学生通过对奶奶的采访,给大家介绍过去大连人的衣着状况。学生展示了一件旧衣物,介绍它的款式、质 料等。老师举例介绍过去使用的布票,表扬和鼓励小组学生所做的努力,同时请最后一个小组和大家交流。 饮食调查组:组长结合调查的情况具体介绍饮食的变化。学生根据调查的资料介绍现在饮食情况,介绍家 庭中常吃的蔬菜、水果。介绍过去饮食情况。学生根据市场调查,汇报为什么家乡人一年四季能吃上蔬菜。 学生根据对家长的调查,汇报什么是粮票,过去粮票如何使用,并展示从家里搜集到的过去的粮票。 师:通过同学们的相互交流,我们了解到家乡人在饮食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了以上四个方面内容 你们还有其他方面的补充或问题吗? 师:同学们说得都对,由于当时社会经济不发达,生产的粮食满足不了人们生活的需要,只能统一供应、 统一控制。现在不同了,社会发展了,科学进步了,生产的粮食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所以再也不需要用粮 票购买食品了。 师: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也可以看出家乡人生活的变化…… (三)欣赏感受 师:通过同学们的发言,我们感到家乡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让我们一起到美丽塘沽去参 观,好不好? 学生图片,然后讨论。 师:参观后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四)扩展延伸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自从 1979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于有了党的富民政策,我国人民的生活 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我们的家乡变了。在未来的几年或几十年, 我们的家乡会变成什么样?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家乡会变得越来越美,将来在我 们居住的塘沽还要修建好多个现代化的住宅小区和一些大型广场,修建便民设施、超市、商场,我们农村 也会有惊人的变化。 (五)总结提升 师:同学们,你爱自己的家乡吗?老师留一个作业,大家可以想像,画一幅未来家乡的画,来表达自己对 家乡的热爱之情。通过今天的学习,老师希望大家能够了解家乡的过去,珍惜今天,长大后用自己智慧和 勤劳的双手开拓未来,让未来家乡人生活得更加幸福、美好!
2.学生扮导游介绍并赞美自己的家乡。 3.请扮演的孩子谈自己的感想,请观看的小朋友发表自己的意见。 4.猜一猜,请同学描述他最喜欢的家乡的某个地方,其他同学猜猜是哪里。 三.画一画,评一评。 1.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家乡景观的如:街道、公园、树林等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说出画面上的景物, 谈谈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自己居住地周围,哪里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用彩笔把它画下来。 3. 小组内展示交流,并推荐出比较好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 4.请被选的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5.出示第 7 页彩图,让学生读读画中描写家乡的小诗,然后观察自己画的家乡,把观察的结果编成小诗填 写在画面中。 6.师生共评最佳创作奖。 四.说一说,唱一唱。 1.教师首先讲一个关于家乡的故事,如:《梓童山的传说》等。 2.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事?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的小故事。 3.请学生听一段家乡的五音戏,并介绍五音戏的由来。 4.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歌曲或戏曲,表演给同学们看好吗? 5.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照片、文字等资料,并与同学交流是通过哪些渠道获得的资料。
师:同学们,生活在远方的小文、乐乐、虎子和奶奶向大家作了介绍,你想知道他们介绍的内容吗? 师:请大家打开教科书,阅读一下。 学生阅读。 师:他们告诉我们什么了? 师:他们的家乡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的家乡发生变化了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出示课题)谁能说一 说家乡人指的是哪些人? 师:对,说得很对。那么家乡人的生活又包括哪些方面呢? 师:同学们说得对。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从“衣、食、住、行”这四个方面来研究家乡人生活的变化。 两个星期前我们按内容进行了自愿分组,同学们回去调查了吗? (二)调查汇报 师:各小组汇报一下你们调查的内容。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调查记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一会儿汇报。
4、家乡的物产知多少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自己家乡都有哪些物产。
2、了解这些物产的来历及特点。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知道自己的家乡有哪些物产。 教的一些家乡物产资料、录音机、磁带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有两位小朋友,一名叫小红,一名叫小丽,想带小朋友去他们的家乡去看一看,你们愿意去 吗? 师:提问:你觉得小红、小丽家乡的物产丰富吗?你喜欢他们的家乡吗? 师:你们爱自己的家乡吗?你们了解自己的家乡有哪些物产吗?物产多吗? 师:今天,老师想听一听小朋友的家乡有些什么物产?(板书课题) 生:读课题。 二:活动过程 1、 介绍家乡物产。 师:小朋友你们介绍一下自己家乡的物产有哪些?你们是用什么方法了解的,告诉大家。 生:说一说:(自己家乡的物产) 师:你们了解这些物产的来历及特点吗? 生:说一说:(物产的来历及特点) 师:老师让大家把自己找到的家乡物产带来,大家带来了吗?
课后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认识了自己的家乡,并知道了地图上的位置,名字的由来,激发了对家乡的热 爱之情。
2、我的家乡风光好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交流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4.家乡的美丽和家乡人对家乡的热爱和家乡人的努力分不开的,鼓励学生为家乡做贡献。 教学重点: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教学难点: 交流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从而建立为家乡的发展作贡献的思想感情,明确现在应该做 些什么。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
5、居民与饮食 教学目标 1、 态度:增进尊重历史、珍惜今天生活的积极情感。 2、 能力:运用通过比较、分析认识事物发展的方法。 3、 知识:感受家乡人生活的巨大变化。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交流汇报、感受家乡人生活的巨大变化,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准备 1、 课前请学生搜集家庭居室的新旧照片,旧粮票、粮本,长辈用过的生活用品等。 2、 学生向长辈调查了解家庭生活的变化和家乡道路的发展情况。(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学过程: 活动一:听歌曲,说一说 1、播放歌曲《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家认真听一听,仔细想一想:歌曲中唱的是什么地方? 2、听歌曲,交流感受。 活动二:看地图,找一找 1、创设情境,引入地图 2、课件投出中国地图。 3、教师根据地图简单讲解:同学们,看看中国地图像什么?我们可以怎样来看地图呢? 4、小游戏:找家乡 5、看图思考:陕西省在祖国的什么位置?我们陕西省有哪些好邻居呢? 6、想象陕西省的版图形状,并勾勒其轮廓,展示作品。 7、师简介“陕西”。 8、出示陕西省地形图。请同学们看一看:我们陕西省有哪些城市?碑林在哪个市?碑林在陕西的什么方 位?我们碑林有哪些友好邻居? 9、打开碑林地图,找找自己的家。 活动三:聊一聊 1、汇报课前搜集的有关我们“陕西”的资料。 2、看短片。看后交流。 3、出示陕西的旅游景点图片,猜一猜是哪里。 板书设计: 1、我的家乡在哪里 爱我家乡 建设家乡
生:回答: 师;那么,我们今天开个家乡物产展览会好吗?各小组赶快准备一下。(教师放录音) 生:各小组准备自己的展览台。 2、 展示自己家乡物产 师:你们找到些什么?展示给大家看一看吧。你们可以采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夸夸家乡的物产? 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唱、跳、弹等)夸一夸家乡的物产 师:同学们评一评哪组搜集的家乡物产多,哪组表演精彩 生:小组互评 师:小结活动 二、 总结全文 师: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些什么感受? 生:谈自己的感受。 师:老师感觉到小朋友个个都很棒,搜集和了解到这么多家乡的物产。老师相信你们长大后一定会把自己 的家乡建设得更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