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2)
生理学大题(2)
⽣理学⼤题(2)第⼀章绪论1.试述⼈体功能的调节⽅式。
神经调节:是通过反射⽽影响⽣理功能的⼀种调节⽅式。
体液调节:是指体内某些特殊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影响⽣理功能的⼀种调节⽅式。
⾃⾝调节: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对环境刺激发⽣的⼀种适应性反应。
2.何为内环境和稳态?有何重要的⽣理学意义?稳态也称⾃稳态,是指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恒定状态。
稳态的维持是机体⾃我调节的结果,需要全⾝各系统和器官的共同参与和相互协调。
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3.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有何区别?神经调节是通过反射⽽影响⽣理功能的⼀种调节⽅式,是⼈体⽣理功能调节的最主要的形式。
体液调节是指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影响⽣理功能的⼀种调节⽅式。
⼀般情况下,神经调节⽐较迅速、精确⽽短暂,⽽体液调节则相对缓慢、持久⽽弥散。
4.试⽐较反应、反射、反馈的概念有何区别?5.何为反馈?举例说明体内的正反馈和负反馈调节。
由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反馈。
负反馈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向改变。
动脉⾎压的减压反射就属于负反馈。
当动脉⾎压升⾼时,可通过反射抑制⼼脏和⾎管的的活动,使⼼脏活动减弱,⾎管舒张,⾎压回降。
正反馈则是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活动朝着与原先活动相同的⽅向改变。
例如排尿反射过程中,当开始排尿后,尿液刺激了后尿道的感受器,感受器不断发出反馈信息进⼀步加强排尿中枢活动,使排尿反射增强直⾄尿液排完。
第⼆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有那些异同点?单纯扩散是脂溶性物质和少数分⼦很⼩的⽔溶性物质的过膜⽅式。
易化扩散是指⾮脂溶性物质或亲⽔性物质借助细胞膜上的膜蛋⽩的帮助进⼊膜内的⼀种运输⽅式。
单纯扩散和异化扩散均属于被动运输,扩散⽅向和速度取决于该物质在膜两侧的浓度梯度、电位梯度以及膜对此物质的通透性。
生理学名词解释 (2)
名词解释1、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刺激。
2、用阈下刺激刺激单个肌纤维,不能引起收缩;假设用阈刺激就可引起收缩。
如果再加大刺激强度〔即用阈上刺激〕肌纤维的收缩幅度并不会增大,这种现象叫做“全或无〞现象。
3、在理论上把刺激作用时间无限长时〔一般只需超过1毫秒〕,引起组织兴奋所需要的最小电流强度叫做基强度。
4、用基强度来刺激组织时,能引起组织兴奋所必需的最短作用时间,叫做利用时。
5、固定刺激时间,改变刺激强度,就是刚刚引起反响的阈强度。
基强度是长时间刺激的阈强度。
厂用阈强度的倒数来表示兴奋性。
6、以两倍基强度的刺激作用于组织引起兴奋所需的最短作用时间,作为衡量兴奋性上下的指标,这一特定时间成为时值。
7、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称为跨膜电位,简称膜电位。
8、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的膜电位,称为静息电位。
9、在神经的一端进行刺激,膜电位就出现迅速而短暂的变化,这是的膜电位称为动作电位,或峰电位。
10、动作电位包括一个上升相〔除极相〕和一个下降相〔复极相〕,在峰电位完全恢复到静息水平以前,膜的两侧的跨膜电位还经历一些微小而缓慢的变动,这称为后电位。
11、肌肉接受一个短促的刺激,产生一次短促的收缩,称为单收缩。
12、当肌肉接受一连串彼此间隔时间很短的连续兴奋冲动时,由于各个刺激间的时间间隔很短,后一个刺激都落在由前一刺激所引起的收缩尚未结束之前,就又引起下一次收缩,因而在一连串的刺激过程中,肌肉得不到充分时间进行完全的宽息,而一直维持在缩短状态中。
肌肉因这种成串刺激而发生的持续性缩短状态,称强直收缩。
引起强直收缩的刺激称强直刺激。
13、肌肉在没有负重而又能自由所短的情况下收缩时,肌肉的长度缩短而张力没有改变,这种长度缩短而张力不变的收缩,称为等长收缩。
当肌肉在两段被固定或负有不能拉起的重量的情况下收缩时,肌肉的长度不可能缩短,只能产生张力。
这种长度没有改变而张力增加的收缩,称为等长收缩。
14、前加负荷是指在肌肉收缩前就加在肌肉上的负荷,它使肌肉在收缩前已处于被拉长状态,也就是说前加负荷是肌肉在一定的初长度情况下进入收缩,在一定范围内,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愈大,收缩力量也愈大,但当肌肉初长度增加到某种程度后肌力反而会下降;后加负荷是肌肉开始收缩后才遇到阻力或给予负荷,它不能增加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但能阻碍肌肉收缩时的缩短。
生理学第二章
第二章一、填空题(30分)1.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是_______模型2.参与易化扩散的蛋白质包括_______和_______。
3.可兴奋细胞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_。
4.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方式是________。
5.静息电位负值增加的细胞膜状态称为_______。
6.构成动作电位除极过程的主要电流是_______。
7.可兴奋组织受刺激后产生兴奋的标志是_______。
8.主动转运的特点是_______浓度梯度转运。
9.动作电位去极化过程中Na+内流的转运方式属于______扩散。
10.脂溶性小分子(O2和CO2)通过细胞膜的转运方式是_______。
11.阈电位是膜对_______的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的膜电位数值。
12.静息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细胞膜对______离子通透性增大所造成的,故接近______的平衡电位。
13.降低神经细胞外液K+浓度,静息电位幅值_______,动作电位幅度______。
14.降低神经细胞外液Na+浓度,静息电位幅值________,动作电位幅度______。
15.Na+泵是______酶,它分解1分子A TP可以从胞外泵入_______,从胞内泵出_______。
16.影响骨骼肌收缩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17.同一细胞上动作电位大小不随_____和_____而改变的现象称为“全或无”现象。
18.当肌纤维处于最适初长度时,肌小节内的粗、细肌丝处于最理想的重叠状态,此时肌肉若作等长收缩,它产生_____最大,若作无负荷收缩,它的_____最大。
二、判断题(12分)1.细胞膜的超极化意味着兴奋。
2.细胞的兴奋性与阈值呈正变关系。
3.神经细胞静息电位数值等于钠离子的平衡电位。
4.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幅度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5.动作电位在同一条神经纤维传导时,其幅度随传导距离逐渐减小。
6.细胞膜以液态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相同功能的蛋白质。
生理学基础知识 (2)
答案一、选择题(一)A1型题1.产褥感染的产妇,宜取的体位是A.侧卧位;B.平卧位;C.俯卧位;D.半坐卧位;E.头低足高位答案:D2.头先露的胎儿宫内窘迫时可存在的征象是A.羊水过多;B.羊水过少;C.羊水胎粪污染;D.听胎心遥远;E.子宫收缩乏力答案:C3.下述属于急性胎儿窘迫的临床表现是A.胎心180次/分;B.胎心140次/分;C.胎盘功能减退;D.胎动进行性减少;E.胎心遥远答案:D4.胎儿急性缺氧早期胎动特点是A.频繁;B.减弱;C.消失;D.不变;E.减少答案:A5.下列有关慢性胎儿窘迫的描述,正确的是A.多发生于妊娠中期;B.多发生于妊娠末期;C.多发生于分娩早期;D.多发生于分娩期;E.多发生于第二产程;答案:B6.产褥感染最常见的是A.急性子宫内膜炎;B.腹膜炎;C.急笥输卵管炎;D.栓塞性静肪炎;E.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答案:A7.胎儿窘迫的病因是由于母体患有A.高血压、慢性肾炎;B.妊高征、重度贫血、心脏病等;C.产前出血性疾病和创伤;D.以上都是;E.以上都不是答案:D8.有关新生儿窒息哪项是错误的A.是胎儿娩出后的一种缺氧状态;B.胎儿窘迫未治愈者可出现新生儿窒息;C.首先刺激呼吸,促使其啼哭;D.鼻内给氧;E.在抢救同时应注意保暖答案:C9.下列因素中哪一个不属于高危儿的高危因素?A.孕龄<37周或≥42周;B.出生体重2500g;C.产时有感染;D.手术产儿;E.大于孕龄儿10.了解胎儿宫内发育情况的人工监护方法A.B超;B.计数胎动;C.测量子宫底高度;D.测量血压;E.测量孕妇的骨盆各径线答案:C11.雌三醇测定的目的是了解A.胎儿胎盘功能;B.胎儿宫内发育情况;C.胎儿肝脏成熟情况;D.胎儿皮肤成熟情况;E.胎儿肾脏成熟情况答案:A12.为促进胎儿肺成熟,可在终止妊娠前用A.吸氧;B.左侧卧位;C.10%葡萄糖500ml加维生素C2g静脉滴注;D.1:2000催产素静脉滴注;E.肾上腺皮质激素答案:E13.如用电子胎心监护仪测胎心率,下列哪项指标提示胎儿缺氧?A.胎心率的波动范围在10~25次/分;B.变异的频率≥6次/分;C.早期减速;D.变异减速;E.晚期减速答案:E14.胎儿窘迫的护理措施哪项不对A.产妇吸氧;B.给二联药物静脉注射;C.给酸性药物;D.孕妇左侧卧位;E.必要时剖宫产结束分娩答案:C15.产褥感染的护理哪一项不妥A.防止交叉感染,进行床边隔离;B.产妇平卧,臀部抬高;C.超过38℃应停止哺乳;D.保证营养摄入;E.保持外阴清洁答案:B16.下列哪项不是产褥感染的原因A.产道本身存在细菌;B.妊娠末期性交、盆浴;C.产程延长及手术助产;D.缩宫素的使用 E;C.医务人员的手、呼吸道以及各种手术器械的接触答案:D17.导致产褥病率的主要原因是A.手术切口感染;B.乳腺炎;C.上呼吸道感染;D.泌尿系感染;E.产褥感染答案:E18.产褥感染体温过高的护理措施,错误的是A.嘱病人卧床休息;B.体温超过39℃不予物理降温;C.鼓励病人多饮水;D.病房要定时通风;E.给予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19.关于产褥感染,下列正确的说法是A.是指分泌时或分娩后由生殖道感染所引起的;B.多为单种细菌感染C. 感染来源多为产妇自体感染;D. 产褥病率是指产后24小时到至4~5天人两次体温达到或超过℃ ;E.产褥感染是指分娩时及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感染,引起局部和全身的炎性变化答案:E20.有关产褥感染的处理原则,错误的是A.选用有效的抗生素;B.改善全身一般情况;C.半卧位以利引流;D.禁用宫缩剂,避免感染扩散;E.胎盘残留者,应控制感染后清宫答案:D(二)A2型题21.足月产后3天,出现下腹痛,体温不高,恶露多,有臭味,子宫底脐上一指,子宫体软,本例为A.子宫内膜炎;B.子宫肌炎;C.盆腔结缔组织炎;D.急性输卵管;E.腹膜炎答案:A22.产妇王女士,产后2周出现弛张热,下腹疼痛并且压痛明显,下肢肿胀痛、皮肤紧张发白。
生理学名词解释 (2)
生理学第一章绪论1、兴奋性(excitability):是指机体感受刺激并产生反应的能力。
2、阈值(threshold):在实际测量中,常把刺激作用的时间和刺激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把刚刚引起组织细胞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成为阈强度,简称阈值。
3、外环境(external environment):人体所处的不断变化着的外界环境成为外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4、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机体内部细胞直接生存的周围环境是细胞外液,生理学中将细胞外液成为机体的内环境。
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和血浆。
5、稳态(homeostasis):正常功能条件下,机体内环境的各项理化因素(如温度、酸碱度、渗透压、各种离子和营养成分浓度等)保持相对的恒定状态。
我们把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的状态成为稳态。
6、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有多种不同的方式,主要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行为调节和免疫调节。
7、神经调节(nervous regulation):是体内最重要、最普遍的一种调节方式,它是通过神经系统各种活动实现的。
神经系统最基本的调节方式是反射。
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成为反射(reflex)。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reflex arc)。
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8、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通过体液中某些化学物质的作用对细胞、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进行调节的过程称为体液调节。
9、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是指细胞和组织器官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因素的一种调节方式。
它是由于细胞和组织器官自身特性而对刺激产生适应性反应的过程。
例如心肌的自身调节和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等。
10、行为调节(behavioral regulation):是指人们通过行为活动或行为方式的变化,调节机体的生理活动和活动规律,从而对个体健康或疾病产生重要影响的调节方式。
生理学名词解释(2)
第一章绪论1.稳态(homeostasis):也称自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状态。
2.旁分泌(paracrine):有些细胞产生的生物性物质可不经血液运输,而是在组织液中扩散,作用于邻旁细胞。
3.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4.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反馈信息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方向改变。
5.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反馈信息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方向改变。
6.前馈(feed-forward):控制部分在反馈信息尚未到达前已收到纠正信息的影响,及时纠正其指令可能出现的偏差。
第二章细胞基本功能7.阈电位(threshold potential):触发可兴奋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
8.静息电位(rest potential,RP):未受刺激时质膜两侧存在着内负外正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9.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P):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膜电位在原有的静止电位基础上发生一次快速的倒转和复原。
10.局部电位(local potential):阈下刺激引起局部细胞膜产生低于阈电位的去极化型电位变化。
11.平衡电位(equilibrium potential):由K离子外流达到平衡后在膜两侧造成的电位差。
12.极化(polarization):未受刺激时细胞膜两侧存在的内负外正的状态称为极化。
13.去极化(depolarization):静息电位的数值向膜内电位升高的方向变化。
14.复极化(repolarization):细胞去极化后,又向原初极化状态恢复的过程,称为复极化。
15.超极化(hyperpolarization):静息电位的数值向膜内电位降低的方向变化。
16.兴奋-收缩耦联(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将肌细胞的电兴奋和机械性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机制。
生理学第2章-细胞hk
1.肉毒杆菌毒素:可抑制接头前膜Ach的释放,肌肉麻痹
×
生理学 漯河医专优质课比赛
2.有机磷农药:可抑制胆碱酯酶活性,Ach堆积,出现肌 细胞震颤等症状。
有机磷农药
×
生理学 漯河医专优质课比赛
3.美洲箭毒:可以同Ach竞争接头后膜上N2 型Ach受体,肌松剂
箭毒蛙(毒标 枪蛙)
胞外Na+浓度高;细胞内K+浓度高 ②细胞膜对各种离子有选择的通透性。安静
时对K+通透性大,对其它离子通透性很小 机制:
K+外流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极化 (polarization):外正内负,膜两侧电位差 等于RP
去极化(depolarization):膜两侧电位差向负值 减小的方向变化
超极化(hyperpolarization):膜两侧电位差向负 值增大的方向变化
3.细胞是如何进行收缩的? 骨骼肌的收缩机制
骨骼肌兴奋收缩的总过程
• 神经-肌接头处兴奋传递 • 兴奋收缩耦联 • 肌肉收缩
第一四、节神肌经细肌胞肉的接收头缩的功微能细结构
(终板膜)
生理学 漯河医专优质课比赛
二、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的传递过程
动作电位传导至接头前膜并 使之去极化
电压门控Ca2+通道开放
正后电位
较低 70ms
钠通道大部分恢复, 与阈电位差值小
钠泵活动, 与阈电位差值大
(四)动作电位的传导
概念: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膜上的扩布 方式: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的膜存在电位差
形成局部电流,刺激未兴奋部位去极化到阈电 位,钠离子通道开放,产生动作电位。
无髓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传导
有髓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传导
生理学第二章
第二节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
一 受体的概念及特征
受体:凡是能与信号分子特异性结合,并引发细胞发生特定 生理效应的特殊蛋白质。存在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内。 特征:①特异性 ②饱和性
③可逆性
跨膜信号转导方式分为三类:
①离子通道藕联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
(化学,电压,机械门控性通道)
②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 ③酶耦联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
动 作 电 位 的 产 生 机 制
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静息电位去极化达 到阈电位水平。
去极化过程:Na+大量快速内流形成
复极化过程:K+快速外流形成
后电位过程:Na+-K+泵活动的结果
动作电位的特点
⑴动作电位呈“全或无”现象:动作电位一旦产 生就达到它的最大值,其变化幅度不会因刺激的 加强而增大; ⑵不衰减性传导:动作电位一旦在细胞膜的某一 部位产生,就会立即向整个细胞膜传布,而它的 幅度不会因为传布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可迅速扩 布到整个细胞膜; ⑶脉冲式:由于绝对不应期的存在,动作电位不 能重合在一起,动作电位之间总有一定的间隔而 形成脉冲式图形。
2.单收缩和强直收缩
单收缩:骨骼肌受到一次有效刺激,引起肌肉一次迅速的收 缩,称为单收缩。 强直收缩:肌肉受到连续的有效刺激时,当刺激频率达到一 定程度时,引起肌肉收缩的融合而出现强而持续的收缩,称 为强直收缩 。
注: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与肌肉收缩时所遇 到的负荷大小有关 ①当负荷小于肌张力时,出现等张收缩; ②当负荷等于或大于肌张力时,出现等长 收缩; ③正常人体骨骼肌的收缩大多是混合式 的,而且总是等长收缩在前,当肌张力增加到超 过后负荷时,才出现等张收缩。
执业医师生理学(一)-2 试卷
生理学(一)-2(总分:5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1型题(总题数:50,分数:50.00)1.对于尿量的叙述,错误的是∙A.正常人每昼夜排出尿量约1~2 L∙B.每昼夜尿量长期超过2.5 L为多尿∙C.每昼夜尿量持续在0.1~0.5L间为少尿∙D.每昼夜尿量少于0.1 L为无尿∙E.尿量与摄入水量无关(分数:1.00)A.B.C.D.E. √解析:2.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A.排尿反射∙B.减压反射∙C.分娩∙D.血液凝固∙E.血液凝集(分数:1.00)A.B. √C.D.E.解析:3.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其原因是∙A.心肌是功能上的合胞体∙B.心肌有自动节律性∙C.心肌收缩时Ca2+来自细胞外∙D.心肌有效不应期特别长∙E.心肌呈"全或无"收缩(分数:1.00)A.B.C.D. √E.解析:4.对糖皮质激素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促进蛋白质分解,抑制其合成∙B.分泌过多可引起向中性肥胖∙C.减弱机体对伤害刺激的抵抗力∙D.促进糖异生,升高血糖∙E.增加血管平滑肌对去甲肾上腺素的敏感性(分数:1.00)A.B.C. √D.E.解析:5.特异性投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A.引起特定感觉并激发大脑皮层发出神经冲动∙B.维持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C.调节内脏功能∙D.维持觉醒∙E.协调肌紧张(分数:1.00)A. √B.C.D.E.解析:6.对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叙述,错误的是∙A.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兴奋性递质∙B.突触后膜产生去极化变化∙C.突触后膜对Ca2+通透性增加∙D.主要使突触后膜Na+内流∙E.兴奋只能由前膜向后膜传递(分数:1.00)A.B.C. √D.E.解析:7.下列神经纤维不属子胆碱能纤维的是∙A.交感神经节前纤维∙B.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C.支配汗腺的交感节后纤维∙D.支配皮肤血管的交感节后纤维∙E.躯体运动神经纤维(分数:1.00)A.B.C.D. √E.解析:8.谈论酸梅时引起唾液分泌是∙A.非条件反射∙B.条件反射∙C.自身调节活动∙D.正反馈∙E.应激反应(分数:1.00)A.B. √C.D.E.解析:9.对白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正常成人血中白细胞总数为(4~10)×10 9/L ∙B.中性粒细胞占50%~70%∙C.淋巴细胞占10%~15%∙D.中性粒细胞是急性炎症时的主要反应细胞∙E.淋巴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反应(分数:1.00)A.B.C. √D.E.解析:10.对副交感神经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末梢释放的递质主要是乙酰胆碱∙B.使胃肠蠕动加强加快∙C.使胃液、胰液分泌增加∙D.使胆囊及奥迪括约肌收缩∙E.使胃肠内容物推进速度加快(分数:1.00)A.B.C.D. √E.解析:11.可被阿托品阻断的受体是∙A.α受体∙B.β受体∙C.N型受体∙D.M型受体∙E.N和M型受体(分数:1.00)A.B.C.D. √E.解析:12.心肌细胞中传导速度最慢的是∙A.心房肌∙B.心室肌∙C.房室交界区∙D.左、右束支∙E.浦肯野纤维(分数:1.00)A.B.C. √D.E.解析:13.分布于植物性神经节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是∙A.M受体∙B.N1受体∙C.N2受体∙D.α受体∙E.β受体(分数:1.00)A.B. √C.D.E.解析:14.一个体重60kg的人,血量约为∙A.3000~3500ml∙B.3500~4000ml∙C.4200~4800ml∙D.5000~5600ml∙E.5800~6200ml(分数:1.00)A.B.C. √D.E.解析:15.心室肌的后负荷是指∙A.心房内压力∙B.心室收缩前腔内容积或压力∙C.大动脉血压∙D.回心血量∙E.中心静脉压(分数:1.00)A.B.C. √D.E.解析:16.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是∙A.全身动脉平均压∙B.入球小动脉血压∙C.入球小动脉血压与出球小动脉血压之差∙D.血浆胶体渗透压与囊内压之差∙E.有效滤过压(分数:1.00)A.B.C.D.E. √解析:17.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A.红细胞膜上的受体类型∙B.红细胞膜上凝集原的类型∙C.红细胞膜上凝集素的类型∙D.血浆中凝集原的类型∙E.血浆中抗体的类型(分数:1.00)A.B. √C.D.E.解析:18.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是∙A.抑制蛋白质的合成,促进其分解∙B.抑制脂肪的合成,促进其分解∙C.抑制肝糖原的合成∙D.促进糖原分解和异生∙E.促进全身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分数:1.00)A.B.C.D.E. √解析:19.心室处于等容收缩期时∙A.室内压低于房内压∙B.室内压高于动脉压∙C.房室瓣处于开放状态∙D.半月瓣处于开放状态∙E.房室瓣和半月瓣均处于关闭状态(分数:1.00)A.B.C.D.E. √解析:20.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是∙A.使心室肌不会产生完全强直收缩∙B.增强心室肌收缩力∙C.延长心室肌舒张期∙D.使心房、心室不会同步收缩∙E.增大心室肌动作电位(分数:1.00)A.B.C.D. √E.解析:21.正常成年人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A.5%∙B.8%∙C.10%∙D.12%∙E.15%(分数:1.00)A.B. √C.D.E.解析:22.对心肌生物电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窦房结细胞4期有自动去极化∙B.窦房结4期自动去极化主要是K+通道开放,Na+、Ca2+内流减少所致∙C.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是复极化持续时间长∙D.心室肌O期去极化主要是Na+内流所致∙E.心室肌2期平台主要是Ca2+内流和K+外流综合的结果(分数:1.00)A.B. √C.D.E.解析:23.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属于∙A.主动转运∙B.单纯扩散∙C.易化扩散∙D.入胞作用∙E.吞噬(分数:1.00)A.B.C. √D.E.解析:24.与肾小球滤过率无关的因素是∙A.滤过膜的面积和通透性∙B.肾血浆流量∙C.肾小囊内压∙D.血浆晶体渗透压∙E.血浆胶体渗透压(分数:1.00)A.B.C.D. √E.解析:25.不是胃液盐酸作用的是∙A.激活胃蛋白酶∙B.抑菌和杀菌∙C.使食物中蛋白质变性∙D.促进胰液、胆汁分泌∙E.有利于小肠吸收钙和铁(分数:1.00)A. √B.C.D.E.解析:26.神经元之间接触并传递信息的部位称为∙A.反射弧∙B.轴突∙C.突触∙D.终板∙E.受体(分数:1.00)A.B.C. √D.E.解析:27.下列不是毒碱样作用的是∙A.瞳孔括约肌收缩加强∙B.胃肠平滑肌收缩加强∙C.心肌收缩加强∙D.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加强∙E.膀胱逼尿肌收缩加强(分数:1.00)A.B.C. √D.E.解析:28.糖皮质激素对血细胞数目的影响是∙A.红细胞增多∙B.淋巴细胞增多∙C.血小板减小∙D.中性粒细胞减少∙E.嗜酸性粒细胞增加(分数:1.00)A. √B.C.D.E.解析:29.下列不是中枢信息传递的特征的是∙A.单向传递∙B.中枢延搁∙C.总和∙D.兴奋节律不变∙E.易受内环境条件改变的影响(分数:1.00)A.B.C.D. √E.解析:30.兴奋性是指∙A.细胞兴奋的外在表现∙B.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或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C.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过程∙D.细胞对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全过程∙E.机体对刺激发生反射的过程(分数:1.00)A.B. √C.D.E.解析:31.骨骼肌的牵张反射是指∙A.受牵拉的同一肌肉发生收缩∙B.同一关节的协同肌发生收缩∙C.同一关节的协同肌发生抑制∙D.同一关节的拮抗肌发生兴奋∙E.伸肌和屈肌都收缩(分数:1.00)A. √B.C.D.E.解析:32.在极化状态的基础上,膜内电位负值减小称为∙A.去极化∙B.反极化∙C.复极化∙D.超极化∙E.负反馈(分数:1.00)A. √B.C.D.E.解析:33.关于胃排空的叙述,错误的是∙A.食物入胃后5分钟即有部分排空∙B.混合食物由胃完全排空需4~6小时∙C.蛋白质食物比糖和脂肪食物排空慢∙D.胃运动形成的胃内压是排空的动力∙E.十二指肠内容物对胃排空有调控作用(分数:1.00)A.B.C. √D.E.解析:34.肾小球滤过率是指∙A.两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原尿量∙B.两侧肾脏每昼夜生成的原尿量∙C.一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原尿量∙D.每个肾单位每分钟生成的原尿量∙E.每分钟肾血浆流量与滤过量之比(分数:1.00)A. √B.C.D.E.解析:35.关于衰老的叙述,错误的是∙A.包括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行为上的退化∙B.情绪乐观有助于延缓衰老∙C.积极合理用脑可延缓大脑的衰老∙D.膳食热量供应应比正常人高10%左右∙E.老年人应参加适宜的体育运动(分数:1.00)A.B.C.D. √E.解析:36.影响舒张压的主要因素是∙A.大动脉管壁的弹性∙B.心输出量∙C.阻力血管的口径∙D.血液粘滞度∙E.血管长度(分数:1.00)A.B.C. √D.E.解析:37.机体的内环境指的是∙A.体液∙B.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D.细胞内液+细胞外液∙E.血液(分数:1.00)A.B.C. √D.E.解析:38.肺活量等于∙A.潮气量+补呼气量∙B.潮气量+补吸气量∙C.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D.潮气量+余气量∙E.肺容量-补吸气量(分数:1.00)A.B.C. √D.E.解析:39.肺泡通气量是指∙A.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B.每分钟进或出肺的气体总量∙C.每分钟进入肺泡的新鲜气体量∙D.用力吸入的气量∙E.无效腔中的气量(分数:1.00)A.B.C. √D.E.解析:40.关于氧在血液中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A.化学结合是主要运输形式∙B.氧和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结合是可逆的∙C.结合或解离主要取决于血红蛋白浓度∙D.血液流经组织时Hb02解离释放出氧∙E.去氧血红蛋白呈暗蓝色(分数:1.00)A.B.C. √D.E.解析:41.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正反馈调节的是∙A.减压反射∙B.排尿反射∙C.体温调节∙D.血糖浓度的调节∙E.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分数:1.00)A.B. √C.D.E.解析:42.下列关于钠泵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镶嵌在膜上的特殊蛋白质∙B.具有ATP酶的作用∙C.可逆浓度差主动转运Na+和K+∙D.将细胞内K+泵出,将膜外的Na+泵入∙E.可维持膜内外Na+、K+的不均匀分布(分数:1.00)A.B.C.D. √E.解析:43.不是垂体分泌的促激素的是∙A.促甲状腺激素∙B.促肾上腺皮质激素∙C.催乳素∙D.黄体生成素∙E.卵泡刺激素(分数:1.00)A.B.C. √D.E.解析:44.突触传递过程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一般包括电-化学-电三个环节∙B.不需要Ca2+参与∙C.突触小泡释放递质∙D.突触后膜上存在受体∙E.突触后膜可发生去极化或超极化(分数:1.00)A.B. √C.D.E.解析:45.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递质可以是∙A.乙酰胆碱∙B.肾上腺素∙C.去甲肾上腺素∙D.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或乙酰胆碱(分数:1.00)A.B.C.D.E. √解析:46.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在中枢神经参与下机体对刺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B.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C.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D.只要中枢存在,刺激即可引起反射∙E.包括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分数:1.00)A.B.C.D. √E.解析:47.对血浆渗透压的叙述,错误的是∙A.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无机离子∙B.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血浆蛋白∙C.9%NaGl溶液或50%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近∙D.晶体渗透压对保持红细胞正常形态有重要作用∙E.胶体渗透压对维持血容量有重要作用(分数:1.00)A.B.C. √D.E.解析:48.关于ABO血型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AB型血的血清中含抗A和抗B凝集素∙B.AB型血的红细胞上含A凝集原和B凝集原∙C.A型血的血清中含抗B凝集素∙D.B型血的血清中含抗A凝集素∙E.O型血的红细胞上不含凝集原(分数:1.00)A. √B.C.D.E.解析:49.对中枢内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部位是突触∙B.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C.通过的突触越多,中枢延搁越长∙D.刺激停止后,传出神经立即停止发放冲动∙E.突触是反射弧中最容易疲劳的部位(分数:1.00)A.B.C.D. √E.解析:50.关于内因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主细胞分泌∙B.是一种胃肠激素∙C.能与食物中维生素Bl结合∙D.能与食物中维生素B12结合∙E.能与食物中维生素E结合(分数:1.00)A.B.C.D. √E.解析:。
《生理学》第二章
突触可塑性
突触传递效能可发生改变, 是学习和记忆等生理功能 的结构基础。
神经递质、受体与信号转导途径
神经递质
包括乙酰胆碱、去甲肾上 腺素、多巴胺等,参与调 节神经系统功能。
受体
位于细胞膜或细胞内,与 神经递质结合后引发一系 列生理效应。
信号转导途径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 通过第二信使等信号分子 将信号转导至细胞内,引 发细胞生理反应。
生物电现象包括静息电位、动 作电位等,是细胞生命活动的 重要表现。
离子泵、离子通道和离子交换 器等在生物电现象中发挥关键 作用。
细胞增殖、分化及凋亡过程
01
02
03
04
细胞增殖是细胞数量的增加, 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种
方式。
细胞分化是细胞类型和功能多 样性的基础,由基因选择性表
达所决定。
细胞凋亡是细胞程序性死亡, 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具有重
《生理学》第二章
目录
• 细胞基本功能与生理概述 • 神经系统与肌肉组织生理功能 • 心血管系统生理功能与调节 • 呼吸系统生理功能与调节 • 消化系统生理功能与调节 • 泌尿系统生理功能与调节
01 细胞基本功能与 生理概述
细胞膜结构与物质转运功能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 蛋白质组成,具有流 动性。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 性,可以控制物质进 出细胞。
肌肉组织类型、收缩原理及力学特性
肌肉组织类型
包括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等, 具有不同的结构和生理功能。
收缩原理
肌肉收缩是由肌原纤维内粗细肌丝 相互滑动引起的,需要ATP提供能 量。
力学特性
肌肉具有弹性、粘滞性和收缩性等 力学特性,是机体运动的基础。
神经系统对肌肉活动调控机制
生理学第二章重点知识梳理(一)
生理学第二章重点知识梳理(一)引言概述:生理学是研究生物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科学,通过对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调节等方面的研究,揭示了生物体内部的各种生命现象。
本章将重点梳理生理学第二章的重要知识,包括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内运输、细胞信号传导、神经元细胞和神经传递的基本原理。
通过深入学习这些内容,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生物体内部调节和适应能力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生理学奠定基础。
一、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1. 脂质双层结构:了解细胞膜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的脂质双层结构,以及双层结构对细胞的重要功能。
2. 细胞膜的通透性:详细说明细胞膜的通透性包括选择性通透性、主动转运和被动扩散。
3. 载体蛋白:介绍载体蛋白在细胞膜上的分布和功能,包括离子通道蛋白和运输体蛋白等。
4. 细胞识别和黏附:探讨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和蛋白多糖对细胞识别和细胞黏附的作用。
5. 细胞膜的脂质调节:了解细胞膜中脂质的组成和调节机制,如膜蛋白的合成和降解等。
二、细胞内运输:1. 基本运输方式:介绍细胞内运输的基本方式,包括主动转运、被动扩散和胞吞作用等。
2. 胞内运输系统:梳理细胞内运输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如微管、中间纤维和微丝等。
3.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详细解析物质通过细胞膜进出细胞的方式,包括胞吞作用、胞吐作用和内质网-高尔基体系统等。
4. 分泌机制:探讨细胞内物质的分泌机制,包括内质网的蛋白质合成和蛋白质的包装与运输等。
5. 运输与物质代谢:了解细胞内运输与物质代谢之间的关系,对细胞内运输的重要性进行分析。
三、细胞信号传导:1. 信号分子和受体:介绍细胞信号传导的基本概念,包括信号分子和受体的特点和功能。
2. 离子通道的信号传导:详细解析离子通道在细胞信号传导中的作用,如离子通道的打开和关闭等。
3. 第二信使系统:梳理第二信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包括cAMP、cGMP和钙离子等。
4. 细胞核内信号传导:探讨细胞核内信号传导的机制,详细说明转录因子的作用和调控。
生理学重点名词解释-(2)
第一章绪论1、内环境指机体细胞生存得液体环境, 由细胞外液构成, 如血浆、组织液、脑脊液、房水、淋巴等。
(2.稳态指内环境得理化性质及各组织器官系统功能在神经体液因素得调节下保持相对得恒定状态。
(3. 反射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得参与下对环境变化作出得规律性反应,就是神经活动得基本方式。
(4. 负反馈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得作用(方向)相反, 即负反馈,就是使机体生理功能保持稳态得重要调节方式5、正反馈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方向)一致,以加强控制部分得活动, 即正反馈;典型得正反馈有分娩、血液凝固、排便等.第二章细胞得基本功能1. 液态镶嵌模型就是关于细胞膜结构得学说,认为膜得结构就是以液态得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 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生理功能得蛋白质。
(2、易化扩散指水溶性小分子物质或离子借助膜上得特殊蛋白质(载体或通道)得帮助而进行得顺电-化学梯度得跨膜转运。
有载体介导与通道介导两种3、主动转运需要细胞膜消耗能量、将分子或离子逆电-化学梯度得跨膜转运。
4. 静息电位指静息状态下细胞膜两侧得电位差, 同类型细胞得静息电位数值常不相等。
5、极化指细胞保持稳定得内负外正得状态。
此时, 细胞处于静息电位水平。
6.去极化指膜内电位朝着正电荷增加得方向变化,去极化后得膜电位得绝对值小于静息电位得绝对值.7、超极化指在静息电位得基础上,膜内电位朝着正电荷减少得方向变化, 超极化后得膜电位得绝对值大于静息电位得绝对值.8、阈电位使再生性Na+内流足以抵消K+外流而爆发动作电位,膜去极化所必须达到得临界水平;也可以说就是能引起动作电位得临界膜电位.9、动作电位指可兴奋细胞受刺激时, 在静息电位基础上产生得短暂而可逆得,可扩布得膜电位倒转.动作电位就是兴奋得标志.10、复极化去极完毕后膜内电位朝着正电荷减少,即静息电位得方向变化.11.绝对不应期组织接受一次刺激而兴奋得一个较短时间内, 无论接受多强得刺激也不能再产生动作电位,这一时期称为绝对不应期。
生理学自考题-2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生理学自考题-2(总分100, 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对单纯扩散速度无影响的因素是( )A.膜两侧的浓度差B.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C.膜通道的激活D.物质的脂溶性SSS_SIMPLE_SINA B C D分值: 1答案:C[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影响单纯扩散速度的因素。
[要点透析] 单纯扩散是指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从细胞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
单纯扩散是一种单纯的物理过程,它的扩散动力是该物质在细胞膜两侧的浓度差,扩散速率除与化学驱动力大小有关,还与细胞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有关。
2.钠泵在主动转运中所需能量来自( )A.膜两侧Na+的浓度差B.细胞膜上的物质氧化C.ATP的分解D.细胞内糖的氧化SSS_SIMPLE_SINA B C D分值: 1答案:C[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钠泵在主动转运中所需能量的来源。
[要点透析] 钠泵具有ATP酶活性,它依靠分解ATP而获得能量,并利用这个能量来进行Na+和K+的逆浓度差转运。
3.细胞膜内外Na+和K+浓度差的维持是由于( )A.膜在安静时K+通透性大B.膜在兴奋时Na+通透性增加C.Na+和K+易化扩散的结果D.膜上钠泵的作用SSS_SIMPLE_SINA B C D分值: 1答案:D[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钠泵的作用。
[要点透析] 人类的神经和骨骼肌细胞内K+浓度约为细胞外的30倍,而细胞外的Na+浓度约为细胞内的12倍。
这种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依靠细胞膜上一种特殊蛋白质的活动,这种膜蛋白称为钠-钾泵,简称钠泵。
通常所说的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约为-70mV,意思是说( )A.膜内电位比膜外电位低-30mV B.膜内电位比膜外电位低-70mV C.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为70mV D.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为-30mVSSS_SIMPLE_SINA B C D分值: 1答案:C[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静息电位的概念。
生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2)
(一)诸论1.兴奋性:生理学中将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2.兴奋:细胞功能变化由弱变强的过程称为兴奋。
3.抑制:细胞功能变化由强变弱的过程称为抑制。
4.阈值:是指使细胞膜到达阈电位的刺激强度和时间的总和。
5.阈刺激:能使组织细胞发生变化的最小刺激称为阈刺激。
6.内环境:生理学中将围绕在多细胞动物体细胞周围的液体即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
7.反响:活组织接受刺激后发生的功能改变。
8.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和各种液体成分的相对恒定状态。
9.神经调节:是通过反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是人体生理功能中最主要的一种调节方式。
10.体液调节:是指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方式。
11.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响。
12.反射:是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13.非条件反射:是指生来就有、数量有限、形式较固定及较低级的反射活动。
14.条件反射:是指通过后天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数量无限,是一种高级的反射活动。
15.反响:由受控局部发出的信息反过来影响控制局部的活动。
16.正反响:受控局部发出的反响信息,促进加强控制局部的活动,最后使受控局部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称为正反响。
17.负反响:受控局部发出的反响信息,调整控制局部的活动,最终使受控局部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
称为负反响。
(二)细胞根本功能1.通道:是一类贯穿脂质双层,中央带有亲水性孔道的膜蛋白。
2.载体:是介导小分子物质转运的另一类膜蛋白,它具有特异性。
3.跨膜电位:当膜上的的离子通道开放而引起带电离子跨膜流动时,从而在膜两侧形成电位,称为跨膜电位。
4.静息电位:静息时,质膜两侧存在着外正内负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5.动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根底上,给细胞一个适当刺激,可触发其发生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生理学名词解释 (2)
第一章绪论1.生理学physiology:是研究生物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 包括细菌生理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人体生理学等。
2.内环境: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3.稳态(homeostasis)概念:指内环境中的各种理化因素(细胞外液中的PO2、PCO2、pH、渗透压等)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
4.反射(reflex)概念: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5.体液调节概念:指机体某些细胞产生、分泌的特殊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对机体各器官组织活动的调节方式。
6.反馈(feedback)概念:指受控部分发回的信息,以调整控制部分对受控部分的影响。
7.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概念:反馈信息与控制部分的作用方向相同。
(即促进或加强控制部分的作用)8.前馈概念:控制部分在反馈信息尚未到达前已受到纠正信息(前馈信息)的影响,及时纠正其指令可能出现的偏差,这种自动控制形式称为前馈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9.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概念:脂溶性物质由细胞膜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转运过程(如:O2,CO2…)。
10.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非脂溶性物质在膜蛋白质的协助下,由膜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扩散。
11.经载体(carrier)易化扩散:是水溶性小分子物质经载体介导顺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进行的被动跨膜转运。
12.原发性主动转运:细胞通过本身某种耗能过程,将某物质从膜低浓度一侧转运到高浓度一侧的过程。
13.出胞(exocytosis):指胞质内的大分子物质以分泌囊泡的形式排出细胞的过程。
14.入胞(endocytosis):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借助于细胞膜形成吞噬泡或吞饮泡的方式进入细胞的过程,包括吞噬和吞饮。
如:白细胞吞噬细菌、异物等15.转运方式转运物质顺逆差细胞是否耗能单纯扩散脂小分子,水顺差不经通道易化扩散带电离子顺差不经载体易化扩散水溶性分子顺差不原发性主动转运离子逆差耗能继发性主动转运葡萄糖等逆差靠他物势能差出胞与入胞大分子物质无关细胞主动活动16.兴奋性: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剌激发生反应(产生动作电位-近代)的能力17.兴奋(excitation)细胞受刺激时产生反应(动作电位)的过程18.刺激(stimulation):能被生物体感受而引起生物体发生一定反应的环境变化(声、光等)19.阈强度:概念引起组织产生反应(动作电位)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20.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RP)静息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21.AP的概念:指细胞受刺激时,在RP基础上,膜电位产生的快速倒转和复原22.阈电位(threshold potential ):能诱发AP(钠通道大量激活)的临界膜电位值23.局部电位(Local Potential):阈下刺激引起膜局部电位的较小去极化24.前负荷Preload概念:肌肉收缩前就遇到的负荷肌肉收缩开始时遇到的负荷25.后负荷(Afterload )概念肌肉收缩开始时遇到的负荷26.肌肉收缩能力(contractility)概念指影响收缩效果的肌肉内部功能状态27.兴奋-收缩耦联:把肌纤维兴奋和收缩连接起来的中介过程28.等张收缩:肌肉收缩时,张力不变而长度缩短29.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长度不变而张力增加30.肌肉收缩能力:指影响收缩效果的肌肉内部功能状态31.单收缩:肌肉受到一次刺激引起的一次收缩和舒张32.强直收缩:连续多个刺激引起肌肉的持续性收缩33.终板电位34.①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
医学生理学-(2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一、细胞膜结构I.液态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蛋白质镶嵌于其中,糖类分子与脂质、蛋白质结合后附在膜的外表面。
Singer and Nicholson,1972II.细胞膜的分子组成Molecular components of plasma membrane✓Lipid (脂质)•Phospholipids (磷脂)> 70%•Cholesterol (胆固醇)< 30% •Glycolipids (糖脂) < 10%✓Protein (蛋白)•Peripheral protein (表面蛋白)•Integral protein (整合蛋白)✓Carbohydrate (糖类)以糖脂、糖蛋白形式存在 Phospholipids (磷脂)Asymmetrical distribution 不对称分布Amphipathic 双嗜性Low melting point 熔点低Main phospholipids Charge distributionPhosphatidylcholine (磷脂酰胆碱)0 OutsidePhosphatidylserine (磷脂酰丝氨酸)-1 InsidePhosphatidylethanolamine (磷脂酰乙醇胺)0 InsidePhosphatidylinositol (磷脂酰肌醇)0 insidepolar heads ‐‐> two outer surfacesnon ‐polar tails ‐‐> in center of bilayer亲水的头部 疏水的尾部 亲水的头部Gorter and Grendel ,1925 Membrane protein (膜蛋白)Peripheral protein(表面蛋白):主要附着于膜内表面Integral protein (整合蛋白) :占膜蛋白总量70%-80%,肽链穿越脂质双层,主要是糖蛋白膜蛋白的功能和运动•受体Receptors•转运物质Channels for some ions to pass through or carriers for transporting glucose and amino acids•酶Enzymes including ion pumps•黏附分子Adhesion molecules•抗原Antigens•膜平面的侧向运动•插入(insertion)•内化(internalization)Outline1. structure (结构)2. membrane transport (膜运输)3. signal transduction (信号转导)4. bioelectricity(生物电)较大的极性分子Large polar molecules GlucoseAmino acid带电离子Ions H +, Na +,K +, Cl -ProteinsNucleic acid 大分子 marcromolecules Barrier vs. Selective permeabilityLipid bilayer亲脂性(非极性)分子 Hydrophobic molecules O 2CO2N 2不带电荷的极性小分子 Small uncharged polar molecules H 2OUreaglycerol⒈ 概念脂溶性或非极性程度较高的小分子物质直接通过膜脂质双层的顺浓度差的跨膜转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理学-(2)1. 人体维生素D活性形式是A.25-(OH)2-D3B.1,25-(OH)2-D3C.24-(OH)2-D3D.1-(OH)2-D3E.5-(OH)2-D3答案:B[解答] 1,25-(OH)2-D3是25-OH-D3在肾脏羟化生成的活性维生素D,调节钙磷代谢,能促进肠钙吸收、增加PTH的合成、参与骨的正常矿化过程。
2. 促胰液素促进胰液分泌的特点是A.酶的含量高B.由小肠黏膜Ⅰ细胞释放的多肽C.大量水分和碳酸氢盐D.促进胆囊平滑肌强烈收缩E.促使胆囊胆汁排出答案:C[解答] 促胰液素(secretin)是由小肠上段黏膜内的S细胞分泌的。
促胰液素主要作用于胰腺小导管上皮细胞,使其分泌大量的水和碳酸氢盐,而酶的含量则不高,碳酸氢盐可迅速中和酸性食糜,同时使进入十二指肠的胃消化酶失活,使肠黏膜免受损伤:大量的碳酸氢盐还为胰腺分泌的消化酶提供适合的pH环境。
缩胆囊素(cholecystokinin,CCK)又称促胰酶素(pancreozymin),是由小肠黏膜Ⅰ细胞释放的多肽。
能促进CCK释放的因素按强弱顺序依次为蛋白质分解产物、脂肪酸、胃酸和脂肪,而糖类则无促进作用。
作用有:①促进胰腺腺泡分泌多种消化酶;②促进胆囊平滑肌强烈收缩,促使胆囊胆汁排出;③对胰腺组织具有营养作用,促进胰腺组织蛋白质和核糖核酸的合成。
A.物理溶解B.形成碳酸C.形成碳酸氢盐D.形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E.与血浆白蛋白结合答案:C[解答] CO2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是形成碳酸氢盐。
物理溶解(A项和D项)不是主要运输形式,而且物理溶解为物理方式。
易错选B,因为与C项有2字之差,但CO2+H2O迅速生成碳酸,又迅速解离成H+和(故后者占主要),故C为正确答案。
4. 促进胃排空的主要因素是A.大量食物入胃的机械和化学刺激B.十二指肠内的酸性刺激C.十二指肠内的脂肪增加D.十二指肠内渗透压增高E.食糜进入十二指肠的机械和化学刺激答案:A[解答] 促胃排空机制为:①扩张性机械刺激所引起的壁内神经丛和迷走-迷走反射;②扩张性机械刺激和化学性刺激所引起的促胃液素释放,促胃液素不仅增强胃的运动,还促使幽门舒张。
关键是其余项发生在十二指肠,故选A。
5. 当心脏处于全心舒张期时A.心室达到最大充盈B.房室瓣关闭C.心室容积不变D.动脉瓣关闭答案:D[解答] 在一个心动周期中,由于心室的收缩和舒张活动,造成了瓣膜两侧压力差的变化,于是导致瓣膜的开放和关闭,而瓣膜的开闭,又导致血液的定向流动,血液的进出心室,导致心室容积的改变。
当心脏处于全心舒张期时(心室舒张的前0.4s期间,心房也处于舒张)动脉瓣关闭,故可排除B项(应为房室瓣开放),C项明显错误,而心室内压应低于心房内压,E项错误。
最易错选的为A项,但在心房收缩后挤压更多的血液到心室,故A项错误。
6. 动作电位的传导特点是A.相对于突触传递易疲劳B.易受内环境因素影响C.衰减性D.非“全或无”式E.双向性答案:E[解答] 动作电位传导的特点是①不易疲劳;②不衰减;③“全或无”;④不易受内环境影响;⑤呈双向传导而不是单向传导(故选E)。
而突触传递特点是:①化学传递:通过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化学传递);②单向:只能由运动神经末梢传向肌肉;③时间延搁:乙酰胆碱的释放、扩散以及与接头后膜上通道蛋白质分子的结合等,需花费一定的时间;④易受药物或其他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
注意两者区别。
7. 房室延搁一般发生于A.兴奋由窦房结传至心房肌时B.兴奋在心房肌内传导时C.兴奋在房室交界内传导时D.兴奋由房室束传到左、右束支时E.兴奋由普肯耶纤维传到心室肌时答案:C通过特殊的传导系统实现。
兴奋在心房和心室部分的传导较快,在房室交界区域传导较慢,特别是房室交界的结区部分传导最慢,因而造成兴奋在房室交界的结区部分传导时出现房室延搁,这一传导特点保证了房室的顺序传导和有节律的先后活动,从而有利于心室更好发挥泵血功能。
8. 非特异性感觉投射系统的生理功能是A.产生各种内脏感觉和痛觉B.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兴奋状态C.抑制大脑皮层的兴奋活动D.激发大脑皮层的传出活动E.建立大脑皮层与丘脑间的反馈联系答案:B[解答] 非特异投射系统是指丘脑的第三类细胞群(主要是髓板内核群)它们弥散地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不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
其功能为B,易错选D,但非特异投射传入大脑皮层而不是传出,故B为正确,而D为错误。
9. 肺换气时气体通过的部位是A.支气管B.细支气管C.肺泡壁D.肺泡小管E.呼吸膜答案:E[解答] 此题是理解判断题A对B错,考查学生对肺换气过程的理解。
肺换气是指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支气管(A)细支气管(B)和肺泡小管(D)不是直接参与肺换气的部位,肺泡壁(C)是呼吸膜的一部分,而全部呼吸膜参与了肺换气,所以E是正确答案。
10. 肺泡通气量是指A.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C.每分钟进或出肺的气体量D.每分钟进或出肺泡的气体量E.无效腔中的气体量答案:D[解答] 进入肺泡内的气体,也可因血液在肺内分布不均而未能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未能发生气体交换的这一部分肺泡容量称为肺泡无效腔。
肺泡无效腔与解剖无效腔一起合称生理无效腔。
健康人平卧时生理无效腔等于或接近于解剖无效腔。
真正有效的气体交换,应该以肺泡通气量为准。
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故D正确而C为错误。
C项为肺通气量而非肺泡通气量。
11. 睾丸间质细胞的主要生理功能是A.营养和支持生殖细胞B.产生精子C.分泌雄激素D.促进精子成熟E.起血睾屏障作用答案:C[解答] 睾丸间质细胞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分泌雄激素,而精子由生精细胞生成(B项)。
多次考过,必须牢固掌握。
12. 根据老年人的代谢特点,其营养选择应是A.低蛋白、低脂肪、热量较低B.高蛋白、高脂肪、热量较高C.高蛋白、低脂肪、热量较低D.低蛋白、高脂肪、热量较低E.低蛋白、高脂肪、热量较高答案:C[解答] 根据老年人的代谢特点,其营养选择应是高蛋白、低脂肪、热量较低(避免肥胖),注意为“一高13. 关于Na+泵生理作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Na+泵活动使膜内外Na+、K+呈均匀分布B.将Na+移出膜外,将K+移入膜内C.建立势能储备,为某些营养物质吸收创造条件D.细胞外高Na+可维持细胞内外正常渗透压E.细胞内高K+保证许多细胞代谢反应进行答案:A[解答] Na+泵活动使膜内外Na+、K+呈不均匀分布而非均匀分布,其余选项都正确,钠泵为常考点,应牢固掌握。
14. 关于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A.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刺激时出现的快速而不可逆的电位变化B.在动作电位的去极相,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外正内负C.动作电位的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D.动作电位的大小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E.不同的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值都相同答案:C[解答] 动作电位的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是“全或无”的。
动作电位为快速可逆(排除A),去极相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排除B项),不同细胞其动作电位幅度不同(排除E项),D与C项为矛盾选项,故排除D。
15. 关于胸膜腔负压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A.保持肺的扩张状态B.有利于静脉回流C.维持正常肺通气D.使中心静脉压升高E.胸膜腔负压消失可导致肺塌陷[解答] 胸膜腔负压意义为:①维持肺的扩张状态(A);②降低中心静脉压而促进静脉(B)和淋巴液的回流C。
和E为其意义的展开,也是正确的。
因此使中心静脉压升高是错误的。
16. 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A.肌肉收缩的强度B.腺细胞分泌的多少C.刺激频率的高低D.刺激强度的大小E.动作电位的幅度答案:D[解答] 阈刺激指刚能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
阈是闸的意思。
阈值(阈强度)是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之一。
A、B、C项为兴奋性的表现,而E的高低并不能反映兴奋性的高低,故D为正确答案。
17. 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指A.细胞外液的物理、化学因素保持着动态平衡B.细胞内液理化性质保持不变C.细胞外液理化性质保持不变D.细胞内液的化学成分相对恒定E.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相对恒定答案:A[解答] 体液量约占机体总重量的60%,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包括组织液、血浆和少量的脑脊液、淋巴液等。
内环境:是细胞外液(排除E)。
稳态:人体通过神经体液机制的调节,使内环境的各项物理、化学因素保持着动态平衡。
B和C都有”不变”二字,故错误,D项不全面,而E项不正确。
18. 机体内环境是指A.体液B.细胞内液E.组织液答案:C[解答] 此题是基本概念题,考查学生对内环境的理解。
体液(A)是机体内液体的总称。
细胞内液(B)是指机体组织细胞内的液体。
血液是体液的一部分,血液(D)由有形成分血细胞和液体成分血浆组成。
组织液(E),是除血浆以外的各种机体组织细胞外的液体。
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液体,血浆是细胞外液的一部分。
机体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因此答案C是正确的。
19. 机体受刺激而发生应激反应的系统是A.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B.迷走-胰岛素系统C.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D.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E.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答案:E[解答] ①应激中,ACTH和糖皮质激素浓度增加有重要意义,切除肾上腺皮质后的动物应激能力大大下降,若不适当处理,二周内即可死亡,故E项为正确答案;②交感一肾上腺髓质系统也参与应激反应(但非主要),血中儿茶酚胺含量也相应增加;③但切除肾上腺髓质的动物,可抵抗应激刺激而不发生严重后果;④参与应激反应的激素还有β-内啡肽、生长素、催乳素、胰高血糖素、抗利尿激素、醛固酮等。
注意A参与“应急反应”而E参与“应激反应”虽一字之差但决定了本题的对与错。
20. 机体细胞内液与组织液通常具有相同的理化参数是A.钠离子浓度B.钾离子浓度C.电解质渗透压D.胶体渗透压E.总渗透压[解答] 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包括组织液)的离子分布(A项、B项与C项)不同(电解质),蛋白质也不同(胶体),但是总渗透压(E项)是相同的,否则内环境会紊乱。
21. 基础代谢率的正常范围是不超过正常平均值的A.±5%~±10%B.±0%~±5%C.±10%~±15%D.±20%~±30%E.±30%~±40%答案:C[解答] 基础代谢率的正常范围是不超过正常平均值的±10%~±15%,数据题,应牢记以避错。
22. 交感神经对胃肠运动与分泌的作用是A.胃肠运动增强,分泌抑制B.胃肠运动及分泌均抑制C.胃肠运动及分泌均增强D.胃肠运动抑制,分泌增强E.胃肠内的括约肌抑制答案:B[解答] 交感神经对胃肠运动与分泌的作用是胃肠运动及分泌均抑制,与迷走神经正好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