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用感染指标检测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临床常用感染指标检测的意义
作者:郝小云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07期
【中图分类号】R759.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7-0278-02
前言
疾病感染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况,从医学上来说,感染是指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等病原体侵入人体导致局部组织或全身性的炎症反应。感染可无明显的症状,也可出现机体体温升高、发热等临床症状,而要确定感染的类型、严重程度则需要对一些感染相关指标进行检测。通过检测某些指标,可以帮助我们明确机体的感染类型、病原体种类、感染严重程度、治疗情况和预后情况,在疾病的诊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临床常用的感染指标进行介绍,解答关于感染指标检测的意义。
1 常见的感染指标有哪些?
血常规中白细胞(WBC)及其分类指标、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降钙素原(PCT)、内毒素、血液标本真菌抗体、病毒性肝炎标志物等指标都是临床常见的感染指标。白细胞中还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等指标的分类检测。这些指标有些是用于检测细菌感染的,有些是用于检测真菌感染的,有的是用于检测病毒感染的,他们的作用各不相同,下面将对这些常用的感染检测指标一一介绍。
2 临床常用感染指标检测的意义
2.1 白细胞及其分类计数
成人白细胞计数(WBC)正常参考值为(3.5~9.5)×109/L,儿童正常参考值(5~12)
×109/L,高于此范围多与化脓性细菌性炎症有关,低于此范围多与病毒性感染有关。中性粒细胞增多是白细胞增多的主要原因,多与化脓性感染、血液病、部分寄生虫感染有关;中性粒细胞减少可能与某些细菌或病毒感染有关;中性粒细胞核左移常见于各种病原体感染、一过性核右移一般出现在感染恢复期。中性粒细胞中如果出现毒性变化如空泡变性、中毒颗粒、大小不均、杜勒小体等情况,则可能与严重的化脓性感染有关,提示可能存在败血症。淋巴细胞的绝对值为(1.1~3.2)×109/L,增多时常见病毒感染、血液疾病、急性传染病恢复期;减少则与感染性疾病无明显相关性;如果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则代表可能存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等。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0.02~0.52)×109/L,增多时多见于寄生虫病、血液病等;减少时多见于急性传染病。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0~0.06)×109/L,增多时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