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用感染指标检测的意义

合集下载

临床常用感染指标检测的意义(本小组)

临床常用感染指标检测的意义(本小组)

有助于判断感染类型和程度。
02
流行病学史
了解患者的居住地、旅行史、饮食习惯等流行病学信息,有助于判断感
染来源和传播途径。
03
实验室检查结果
综合分析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如粪便检查、血液检查、免疫学检查和
分子生物学检查等,可确定寄生虫种类和感染程度,为临床诊断和治疗
提供依据。
07 总结与展望
研究成果总结
指导治疗
根据感染指标的变化,医 生可以制定和调整治疗方 案,提高治疗效果。
预后评估
感染指标的动态监测有助 于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 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感 染风险。
03 细菌感染指标检测及意义
白细胞计数与分类
白细胞计数
正常成人白细胞计数为(4.0-10.0)×10^9/L,新生儿为(15.020.0)×10^9/L。白细胞计数升高通常提示有感染或炎症存在, 但也可能由其他因素引起,如应激、创伤等。
细菌感染指标综合分析
单一细菌感染指标可能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因此综 合分析多个指标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综合分析白细胞计数、分类、CRP和PCT等指标,可以更 准确地判断感染类型、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同时,结合 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可以制定更合理的治疗 方案。
04 病毒感染指标检测及意义
关注感染指标在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
通过多指标联合检测,提高感染性疾病诊 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临床提供更加全 面的诊断信息。
随着精准医疗的不断发展,关注感染指标在 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 、有效的治疗方案。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根据真菌培养及鉴定结果,可以选择针对性的抗真菌药物进行治 疗。

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的检测及意义

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的检测及意义

02
本研究通过对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的检测和分析,揭示了医院感染的病原体分 布和耐药性等特点,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 少耐药性的产生具有积极作用。
03
此外,本研究还对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如加强 手卫生、严格执行隔离制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为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THANKS
感谢观看
研究局限性及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究虽然对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 的检测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研 究,但由于样本量有限、地区差异 等因素,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 局限性。因此,需要进一步扩大样 本量和覆盖范围,提高研究的代表 性和准确性。
VS
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讨 医院感染病原体的分子生物学特性 和基因变异等机制,深入研究病原 体传播途径和耐药机制,为开发新 的抗菌药物和治疗方法提供理论支 持和实践指导。同时,也需要加强 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的研究和 实践,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2
常见的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 真菌等,这些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性不断增加, 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的挑战。
3
因此,对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的检测及意义进 行研究,对于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 义。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通过对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的检测和分析,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 。
碱菌等。
耐药性问题
02
由于抗生素的过度使用,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给临床治
疗带来挑战。
监测与控制
03
医院需加强对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控制
耐药菌株的传播。
病毒
主要病毒种类
医院感染常见的病毒包括流感病毒、鼻病毒、腺 病毒等,以及近年来暴发的新冠病毒等。

手术感染八项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手术感染八项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手术感染八项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手术感染八项是各医院术前必查的八项感染指标,包括:乙型肝炎病毒五项血清标志物(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 抗体(抗-HBe)、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原抗体(抗-HIV)和梅毒血清特异性抗体(抗-TP)。

旨在手术过程中防范、减少和避免这些病毒在院内的交叉感染和传播以及防范医疗风险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本文就我院手术感染八项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简要介绍如下。

一、检测方法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手术感染八项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三种免疫法:两种酶免疫法(EIA和ELISA)和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简称:化学发光法)。

前者优点:特异性和敏感性高、成本较低;缺点:操作较复杂、费时,只能定性检测;后者优点:特异性和敏感性高、操作简便、快速、定量(如:HbsAg和抗-HBs)/半定量分析;缺点:检测成本较高。

二、临床意义(一)乙肝五项的临床意义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五项指标,即通常俗称的“乙肝五项”或称“乙肝两对半”。

如何正确分析这些指标的临床意义,是临床医生经常遇到而又觉得比较复杂的问题。

1.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2.3.HBsAg是机体感染HBV的标志,也是在机体血清中首先出现的病毒标志物。

HBsAg出现的时间,与机体感染HBV的途径和感染的剂量有关。

如果系输用 HBsAg 阳性血,2周后即可检测到HBsAg,如用RIA法检测,于接种后6天,血清中即可出现HBsAg 阳性;如感染剂量少,HBsAg出现阳性的时间可达3~4个月,甚至6个月;一般在感染HBV后4~6周可出现HBsAg阳性。

HBsAg 出现阳性后1~7周(平均约4周)才出现肝炎症状和肝功能异常。

经血感染者,其潜伏期约为2个月;经口感染者,其潜伏期大约为3个月。

患者手术前五种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患者手术前五种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术 患 者进 行抗 梅 毒 ( P 抗 体 、 丙 型肝 炎病 毒 ( V) 体 、 庚 型 肝 炎病 毒 ( V) 体 和 抗 HI 抗 体 I A I 98 0 T ) 抗 HC 抗 抗 HG 抗 V
检 测 , 电化 学发 光 法检 测 患者 的 乙肝 表 面 抗 原 ( s ) 结 果 1 5 用 HB Ag 。 98 0例 被 检 对 象 中 , s 、 TP抗 体 、 HC 抗 体 、 HB Ag 抗 抗 V 抗
意义 。
2 结 果
液 、 接 触 等 方 式 传 播 , 些 医 疗 行 为 如 手 术 、 刺 、 血 等 也 性 一 穿 输 会 引起 院 内感 染 , 患 者 术 前 进 行 常 规 传 染 病 因 子 的 检 测 可 以 对
了 解 患 者 的 感 染 状 况 及 避 免 不 必要 的 医疗 纠 纷[ ] 1 。笔 者 采 用 。
指 标 的检 测 , 报 道 如 下 。 现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1 一 般 资料 为本 院 2 0 . 0 8年 1 O月 至 2 1 0 0年 1 2月 各 类 急 诊 及 择 期 手 术 患 者 , 1 5 共 9 8 0例 , 中 6 其 O岁 以上 的 患 者 为 老
[] 宁夏 医 学 杂 志 ,0 5 2 ( )5 8 J. 20 ,7 8 :3 .
E 3 顾 沈 阳 , 浩 , 业 华 , , 移 植 术 后 应 用 硫 唑 嘌 呤 致 急 性 再 生 3 姚 王 等 肾 障碍 性 贫 血 5例 [] 江 苏 临 床 杂 志 ,0 2 6 3 :9— 9 . J. 2 0 , () 1 415 E 3 薛 武 军 , 勇 , 文 楷 , . 移 植 术 后 应 用 硫 唑 嘌 呤 致 纯 红 细 胞 4 陈 王 等 肾

常用炎症指标临床意义

常用炎症指标临床意义
•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重要的儿童杀手,包括IL-6在内的细胞因子的 过量表达可能与病程的严重性有关。PCT作为脓毒症和感染诊断的生物标 志物,临床应用广泛,对用于治疗全身性感染的抗菌药物管理具有指导意 义。然而一些局灶性细菌感染,如细菌性肺炎中血清PCT不一定都升高, 约50%的细菌性肺炎患儿血清PCT<0.05 ng/mL,因此血清PCT正常或轻 度升高不能排除社区获得性肺炎;无法给社区获得性肺炎提供早期诊断。
• 对于移植排异,SAA 检测是一个相当灵敏的指标。在对一项肾移植受者的研究中, 97% 的发生排异的检查是依据 SAA 的升高。有文献报道,在不可逆转的移植排异 检测中,其平均浓度达 690 ± 29 mg/L,而可逆排异发作病例的相关水平为 271 ± 31 mg/L。
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临床意义:
• 5、动态观察感染状况和治疗效果及预后
• IL-6可用于评价感染严重程度和判断预后,当 IL-6 > 1 000 μg/L 时提示预后不良;动 态观察IL-6水平也有助于了解感染性疾病的进展和对治疗的反应。
白介素-6(IL-6)的临床意义
• 6、避免PCT漏诊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等局灶性细菌感染,减少漏诊
C-反应蛋白(CRP)
• C-反应蛋白(CRP),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当机体受 到微生物入侵或组织损伤等炎症性刺激时肝细胞合成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含量极微量,在急性创伤和感染时其血浓度急剧升高。通 常情况下, CRP 的升高幅度与感染的程度呈正相关。
• (其实超敏 CRP 就是 CRP, 只是常规 CRP 检测下限较高,当 CRP 低于 10 mg/L 时,仪器无法给出具体的数值,直接出一个 < 10 mg/L。这样就会出 现一些让人烦恼的问题,因为当结果 < 10 mg/L,我们可能会以为就是正常 的,而实际上却不然。< 10 mg/L 其实很多是异常的,只是我们需要更灵敏 的检测手段而已,那就是超敏 CRP。)

常见临床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及标本采集

常见临床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及标本采集

** 2.3 %
>11mg/L (n=216)
. Chew DP, et al. Circulation. 2001;104:974-975. 15
hsCRP的临床应用
3. 监测药物疗效
4

3
肌 梗

2
相 对

1


安慰剂
0
阿司匹林
1
2
3
4
hsCRP 四个水平浓度
• hsCRP升高(>2.1mg/L)的健康男子,服用阿司匹林
.
31
关于是否使用75%乙醇或其它消毒剂的问题
一、家庭测试:不建议使用任何消毒剂,只要清洁采血部位即可
原因: 1、由于使用一次性安全采血针,一人一针,且血糖试纸也是一次性的, 血糖测试过程中不会发生与其他患者交叉接触血样 2、 有机溶剂或是强氧化性的物质,可能会干扰反应进而导致血糖测 试结果发生偏差甚至错误
利于动态监测)
三者检测血中相同的物质
(物质的唯一性,仅是检测方法和范围的差异)
.
5
CRP的临床应用
.
6
CRP与疾病的活动性及检测的临床意义
CRP与疾病的活动性
CRP检测的临床意义
1.CRP升高见于感染、炎症、心梗、手术和创伤
➢ 当组织损伤或急性感染数小时后即可明显上升 (100-1000%)
➢ 在细菌感染时显著性增高,而病毒感染时增高 不明显(正常或轻度升高)
.
26
注意
血沉变化大多是由于血浆 中蛋白质变化所致,而这 种变化一旦发生并不能迅 速消除,因此复查血沉的 间隔时间不宜太短,至少 应间隔1周以上
.
27
血糖类—主要用于糖尿病的诊疗 1、GLU:

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的检测及意义

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的检测及意义

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的检测及意义[摘要]目的:通过对感染源病原体的分离培养与检测,达到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目的。

方法:根据医院感染病原体的不同来源,采取相应的检测方法。

结果:在从感染部位分离出的病原体中,G-菌占56.3%,G+菌占34.4%,真菌占9.3%。

符合近年来病原体种类变化的趋势,即G-菌比例在增加,G+菌比例在减少的变化。

结论:加强临床微生物检验与监测,对于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医院感染;病原体检测;意义Hospital Infectioe Common Pathogen Examination and SignificanceAbstract:Objective Through to infects the pathogen to scove points the meeting and parting examination ,Aehieved in the prevention and the control courtyard infects goal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sources of the pathogen of the cause ofinfection ,Using different examining methods .Results In the pathogen separated from tfe infective parts , G-bacterium takes up 56.5% ,G+bacterium 34.4% ,fungus and other bacteria 9.3% ,Which fits the tend of the developing of pathogen ,That is G- bacterium is adding ,While G+ bacterium is reducing .Conclusion Strengthening the test and examination of the microbe is very useful to prevent and control the infectionaround the hospitai .Key words:Hospital infection; The test and examination of pathogen; Significance医院感染又称院内感染(hospital inection)或医院获得性感染。

临床感染和炎症指标的临床意义详解

临床感染和炎症指标的临床意义详解

临床感染和炎症指标的临床意义详解感染性疾病在临床上是最为常见的疾病,可以发生在人体任何部位,是医院各个科室的常客,并且经常伴有各类并发症。

而针对大多数的感染性疾病,配合准确的诊断并在短时间内得到良好的治疗,预后效果一般良好,因此感染相关的诊断和治疗手段是所有临床医生应具备的基本功之一。

但感染性疾病发病特征通常不明显,单靠疾病症状、体征以及影像学不足以满足早期诊断。

感染: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与宿主免疫系统相互作用所呈现的病理生理变化。

炎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复杂防御反应。

通俗来说,感染,就是有病原体侵入机体导致生病了。

而炎症,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发炎”,主要表现为红、肿、热、痛及功能障碍。

感染可能引起炎症,医生在在怀疑有感染性炎症存在时,一般会让查感染及炎症指标。

那么,感染及炎症指标一般有哪些,各有什么作用和优缺点呢?一、白细胞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WBC)及分类比例(DC)对于临床鉴别感染来说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指标,升高和降低的幅度也被检验医师和临床医师用作诊断疾病的手段。

血常规由于个体差异,影响指标的因素极多,且患者不同的疾病、甚至是不同的生理状态会引发血常规发生改变,其在感染方面诊断特异性差,容易出现误诊情况。

1、白细胞升高①白细胞升高合并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常提示急性细菌性感染,特别是革兰阳性球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感染。

少数病毒感染,如流行性乙型脑炎和流行性出血热也可有上述表现。

此外,血液与实体肿瘤、血管炎、成人StiII病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使用等多种非感染原因,也可引起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

其生理性增高见于新生儿、月经期、妊娠、分娩及情绪变化等。

②白细胞总数升高合并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常提示急性病毒感染,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若长期持续升高,需注意与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等进行鉴别。

③白细胞升高合并嗜酸粒细胞比例升高常提示寄生虫感染,也可见于结核、变态反应、肿瘤及药物等原因。

临床常用感染指标检测的意义

临床常用感染指标检测的意义

临床常用感染指标检测的意义作者:郝小云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07期【中图分类号】R759.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7-0278-02前言疾病感染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况,从医学上来说,感染是指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等病原体侵入人体导致局部组织或全身性的炎症反应。

感染可无明显的症状,也可出现机体体温升高、发热等临床症状,而要确定感染的类型、严重程度则需要对一些感染相关指标进行检测。

通过检测某些指标,可以帮助我们明确机体的感染类型、病原体种类、感染严重程度、治疗情况和预后情况,在疾病的诊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对临床常用的感染指标进行介绍,解答关于感染指标检测的意义。

1 常见的感染指标有哪些?血常规中白细胞(WBC)及其分类指标、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降钙素原(PCT)、内毒素、血液标本真菌抗体、病毒性肝炎标志物等指标都是临床常见的感染指标。

白细胞中还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等指标的分类检测。

这些指标有些是用于检测细菌感染的,有些是用于检测真菌感染的,有的是用于检测病毒感染的,他们的作用各不相同,下面将对这些常用的感染检测指标一一介绍。

2 临床常用感染指标检测的意义2.1 白细胞及其分类计数成人白细胞计数(WBC)正常参考值为(3.5~9.5)×109/L,儿童正常参考值(5~12)×109/L,高于此范围多与化脓性细菌性炎症有关,低于此范围多与病毒性感染有关。

中性粒细胞增多是白细胞增多的主要原因,多与化脓性感染、血液病、部分寄生虫感染有关;中性粒细胞减少可能与某些细菌或病毒感染有关;中性粒细胞核左移常见于各种病原体感染、一过性核右移一般出现在感染恢复期。

中性粒细胞中如果出现毒性变化如空泡变性、中毒颗粒、大小不均、杜勒小体等情况,则可能与严重的化脓性感染有关,提示可能存在败血症。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与其临床意义(完整版)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与其临床意义(完整版)

(1)急性、化脓性感染:包括虑麻染(脓贰凉肿、扁桃体炎、阑尾炎、中耳炎等);全身感染(肺炎、丹毒、败血症、猩红热、白喉、急性风湿热)。

轻度感染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可增多:中度感染可>10.0 Xio*/L, 重度感染可>20.0X10 A L,并伴明显的核左移。

(2)中毒: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早期汞中毒.铅中毒:或催眠药、有机磷中毒。

(3)出血和其他疾病:急性出血、急性溶血、手术后、恶性肿瘤、粒细胞白血病.严重组织损伤、心肌梗死和血管栓塞等。

2 •中性粒细胞减少:(1)疾病伤寒、副伤寒、疟疾、布氏杆菌病、某些病毒感染(如乙肝、麻疹、流感).血液病、过敏性休克、再生障碍性贫血、髙度恶病质、粒细胞减少症或缺乏症、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

(2)中毒重金属或有机物中毒、放射线损伤。

(3)用药抗肿瘤药、苯二氮类镇静药、磺酰腺类胰岛素促泌剂、抗攧痫药、抗真菌药、抗病毒病、抗稱神病药.部分非笛体抗炎药等有可能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

(二)嗜酸性粒细胞的简述嗜酸性粒细胞具有变形运动和吞噬功能,可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或细菌。

嗜酸性粒细胞可释放组胺酶,抑制嗜酸性粒细胞及肥大细胞中活性物质的合成与释放,或灭活上述物质。

其临床意义如下。

1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1)过敏性疾病:支气管哮喘、尊麻疹、药物性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食物过敏、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血涓病、过敏性肺炎等。

(2)皮肤病与寄生虫病:牛皮癣、湿疹、天疱疮.疱疹样皮炎、真菌性皮肤病、肺吸虫病、钩虫病、包囊虫病、血吸虫病、丝虫病、绦虫病等。

(3) iflL液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

(4)用药:应用罗沙替丁、咪达普利(ACEI),或头抱拉泄.头孑包氨节、头抱咲辛钠、头抱哌酮等头抱菌素类抗生素等。

2.嗜酸性粒细胞减少(1)疾病或创伤:见于伤寒.副伤寒、大手术后、严重烧伤等。

(2)用药: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皮质素.坎地沙坦西酯(ABR)、甲基多巴等。

手术和输血前4项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及临床意义

手术和输血前4项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及临床意义

【 摘 要】 目的
临床意义。方法
探讨手术和输血前 4 项感染性指标检测的
对3 1 3 8 1 例手术和输血 前患者分 别采 用时间
3 1 3 8 1 例输血前 4项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分辨 荧光免 疫分析 乙型肝 炎病毒表 面抗 原( HB s A g ) , 和酶联免

类免疫缺 陷病毒 抗体 ( 抗一 H I V ) 和梅毒螺 旋体 抗体( 抗- T P ) 。
结 果 本 组 共 检 测 出 4 1 3 6例 阳 性 , 4项 指 标 总 阳 性 率 为
1 3 . 2 ‰ 其 中抗 一 Hc v 7 0例( 0 . 2 2 %) 、 抗 一 HI V 1 7例( 0 . 0 5 %) , 抗
病因且简便安全 的方法 。
C A H的形成是 由于在皮 质激素的合成过程 中缺少 了某些 酶。到 目前为止 , 有 6种 已经过确诊 , 其中缺少 2 l 氰化酶所 占 比例较高翻 。依据该酶缺乏程度 的差异 , 可将 C A H分 为非典 型 型、 失盐型等 。在儿童时期进行救治 的患儿一般该种 酶的缺乏
到医师忽略 。
腺皮质增生 的价值叫. 中华超声医学杂志; 2 0 1 2 , 9 ( 1 0 ) : 1 1 9 4 — 1 1 9 5 . [ 2 ] 赵珏 , 王利权 , 金杭美. 先天性 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的诊 治进展阴. 中 国妇幼健康研究 , 2 0 0 8 , 1 9 ( 2 ) : 1 4 2 — 1 4 3 . 『 3 1 罗小平 , 祝婕 . 先天性 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的诊断及治疗[ J 】 . 实用 儿科
3 讨 论
别, 在形 状 、 长度 、 宽度上都有 着明显不 同 , 本组 患儿的声像 图

临床常用感染指标意义

临床常用感染指标意义

临床常用感染指标意义导语:感染是临床医学中常见且严重的问题,感染指标的检测与评估对于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临床常用的感染指标的意义。

一、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是最为常用的感染指标之一。

人体受到感染后,免疫系统会释放细胞因子,刺激骨髓产生更多的白细胞以应对感染。

因此,白细胞计数的升高往往提示有感染的存在。

然而,白细胞计数升高并不仅仅意味着感染,它也可以是其他炎症反应的结果。

临床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测结果来判断是否感染。

此外,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如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白细胞计数并不一定能够反映感染的存在。

二、C-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在感染发生后会迅速上升。

CRP的升高可以作为感染的一个重要指标,尤其在早期感染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不同于白细胞计数,CRP对感染的反应更为敏感。

它可以在感染发生前数小时内升高,并在感染控制后几天内下降。

因此,CRP的动态变化也可以用于评估治疗的有效性和感染的预后。

三、降钙素原前体降钙素原前体(PCT)在感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与CRP相比,PCT的升高更特异于感染,尤其是细菌感染。

因此,PCT在鉴别病毒和细菌感染方面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PCT的变化也可以用于评估感染的严重程度和治疗的效果。

PCT的持续升高往往提示感染的加重或并发症的发生,而其下降则意味着感染正在得到控制。

四、降钙素降钙素(CT)在感染过程中的作用与PCT相反。

CT的升高与感染有关,而CT的下降则意味着感染的好转。

因此,CT的动态变化可以作为感染治疗效果的一个指标。

CT的升高与感染的严重程度和炎症反应程度相关。

在感染控制不佳的情况下,CT的升高往往提示感染的严重并可能伴随器官功能损害。

五、血培养血培养是诊断感染的“金标准”。

通过培养患者的血液样本,可以检测到是否存在细菌或真菌的感染。

血培养结果能够明确感染的病原体,并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

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摘要】目的:分析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需行输血治疗的患者180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检测,包括乙型肝炎5项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梅毒抗体及人类自身免疫缺陷病毒抗体。

分析检验结果阳性率,比较不同人群的输血前血液指标检出结果。

结果:乙型肝炎5项感染指标例数最多,其中HBcAb的检出率最高。

感染性指标的男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60以上人群的HBsAg、HBeAg检出率高于60岁以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输血前进行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能够预防输血相关的传染病的放生,对医院以及患者均是一种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输血前检验;8项感染性指标;临床意义;输血是一种临床上不了缺少的治疗和急救措施,在临床上使用范围较广[1]。

但是血液中同样存在多种疾病的感染源,是疾病传播的载体,输血时如果未对血液进行感染性指标的检验,病原体就会随着输血的过程进入到患者的体内,造成严重的感染事件,引起医疗纠纷。

有研究提出,输血前进行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能够降低输血相关疾病传染事件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的安全性[2]。

因此,我院开展了输血前8项感染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的研究,具体分析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需行输血治疗的患者1800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患者912例,女性患者888例,年龄5-72岁,平均年龄(37.58±13.11)岁,其中60岁及以上患者523例,60岁以下患者1277例。

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实验知情同意书。

1.2方法在所有患者输血前进行常规静脉抽血5ml,在37℃环境中保存30min,进行离心分离血清,放置在4℃环境中保存,在2d内完成8项感染性指标检测。

使用试剂有乙肝5项指示剂、人类抗HIV试剂、梅毒抗-TP、抗HCV IgG诊断试剂盒,使用仪器有酶标仪、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及临床意义

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及临床意义

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及临床意义【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首先介绍了血液传染病感染的现状,随后详细分析了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培养、谷丙转氨酶和抗-HIV抗体检测等指标在输血前的重要性。

这些指标的检测可以有效筛查患者是否存在感染,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有效降低输血感染的风险。

最后总结了这些指标的临床意义,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文将有助于提高临床医生对输血前感染性指标的重视程度,保障输血安全,降低感染风险,提升患者生存率。

【关键词】输血,感染性指标,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培养,谷丙转氨酶,抗-HIV抗体检测,临床意义,血液传染病1. 引言1.1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的分析,探讨这些指标在诊断和预防血液传染病感染中的作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保障输血安全。

借此研究深入了解这些指标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变化规律,为今后的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提高对输血前感染性指标的重视程度,促进临床实践的规范化和研究的深入发展,为输血安全和患者健康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1.2 研究背景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预防输血相关感染风险,保障患者安全。

研究背景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指标的检测以及临床意义,我们需要首先了解血液传染病感染的现状。

血液传染病感染是输血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时可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甚至危及生命。

对于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至关重要。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全面评估,可以及时发现患者可能存在的感染风险,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在日常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应加强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和分析,提高对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的重视程度,从而减少输血相关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2. 正文2.1 血液传染病感染的现状血液传染病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危害性,因其易于通过输血过程传播给受血者。

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清淀粉样蛋白A、白介素6、肝素结合蛋白等临床感染指标意义及指标应用

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清淀粉样蛋白A、白介素6、肝素结合蛋白等临床感染指标意义及指标应用

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清淀粉样蛋白A、白介素6、肝素结合蛋白等临床感染指标意义及指标应用临床常用感染标志物主要包括 C 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清淀粉样蛋白 A,白介素 6和肝素结合蛋白。

C反应蛋白CRP 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之一,也是最常用的评估感染的指标之一,其通过细胞因子介导而由肝脏合成产生,可与配体结合,激活补体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将带有配体的病原体或病理性细胞清除,以维持机体稳态。

CRP在感染发生后6-8h开始升高,24-48h达到高峰,比正常值高几百倍;同时,CRP 的升高幅度与感染的程度呈正相关。

病毒感染时,CRP 通常不增高(除了一些严重侵袭导致组织损伤的病毒如腺病毒、疱疹病毒等),CRP 亦可作为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指标。

持续轻度 CRP 升高,提示有持续的炎症存在,可用于预测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其在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

降钙素原PCT 是无激素活性的降钙素前肽物质,其本身没有激素活性,而降钙素却有降低血钙浓度的作用。

在机体正常情况下,仅由甲状腺 C 细胞和肺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产生 PCT;但在机体受到微生物感染时,几乎所有实质组织细胞均可合成 PCT。

在炎症刺激特别是严重细菌感染或脓毒血症状态下,机体各个组织、多种细胞类型均可产生 PCT 并释放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此时,它在血浆中的水平显著升高。

脓毒症患者的 PCT 水平明显高于非脓毒症患者,并且 PCT 升高对细菌感染导致的脓毒症特异性很高,可作为诊断脓毒症和鉴别严重细菌感染的生物标志物。

PCT 在病毒性疾病时不增高或仅轻度增高,因此,PCT 亦可作为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指标PCT 在作为鉴别病毒性疾病时,其敏感度和特异性均高于 CRP、红细胞沉降率等传统标记物。

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 是组织淀粉样蛋白 A 的前体物质及敏感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肝脏中由被激活的巨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合成。

与前两者不同,SAA 不仅在机体受到细菌感染时升高,其在病毒感染时亦有显著升高,尽管细菌感染时升高的幅度大于病毒感染。

临床常用感染指标意义

临床常用感染指标意义

临床常用感染指标意义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医学问题,在临床工作中,医生们需要依靠有效的检查指标来判断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感染指标及其意义,以帮助医生们更准确地评估和处理感染患者。

一、体温体温是判断感染的最基本指标之一。

正常体温范围为36.5℃至37.5℃。

当患者体温超过37.5℃时,可能提示其存在感染。

体温的升高通常与机体免疫系统的激活有关,这可能表明病原体正在被清除。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某些病情也可能导致低体温,如败血症或感染性休克,因此在判断感染时,还需要结合其他指标来进行综合分析。

二、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是评估感染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

白细胞是机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成分,其数量的增加通常意味着机体正在应对感染。

正常成人白细胞计数范围为4×10^9/L至11×10^9/L。

当白细胞计数超过正常范围时,可能提示感染的存在。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某些病情也可能导致白细胞计数下降,如病毒感染或重度感染。

因此,在评估感染程度时,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指标。

三、C-反应蛋白(CRP)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期蛋白,其合成在感染或炎症反应时显著增加。

测定CRP水平可以帮助确定感染的严重程度和疗效。

正常CRP水平低于10 mg/L,超过此范围可能提示感染的存在。

CRP水平的持续上升可能表明感染在进展,而下降则可能意味着治疗的有效性。

因此,监测CRP水平对临床治疗的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四、血培养对于疑似感染的患者,进行血培养是一项重要的检查。

血培养可以帮助确定血液中是否存在病原体,以及病原体的种类。

通过血培养结果,医生可以选择针对感染病原体最有效的抗生素,从而更精确地治疗感染。

血培养结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对于感染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五、C型肝炎病毒(HBV)指标在感染控制中,对于C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评估和监测也非常重要。

HBV感染往往呈现无症状或轻度症状,但长期感染可能导致严重的肝功能异常或肝癌。

临床常用感染指标检测的意义

临床常用感染指标检测的意义

质量控制与管理
为了保证感染指标检测的准确性,需 要加强实验室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THANKS
感谢观看
指检测方法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即在不同条 件下获得相同结果的能力。可靠性好的检测
方法能够提高检测的稳定性,减少误差。
感染指标检测与其他检测方法的比较
01
抗体检测
抗体检测是通过检测人体内产生的免疫反应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的方法。
抗体检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敏感性较低,可能存在漏诊的情况。
02 03
核酸检测
核酸检测是通过直接检测病原体核酸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的方法。核酸 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需要特定的设备和专业人员,且存 在交叉污染的风险。
培养法
培养法是通过将样本接种到培养基上培养,观察是否有病原体生长来判 断是否存在感染的方法。培养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需要较 长时间才能得到结果。
03
临床常用感染指标检测的应用
感染性疾病的诊断
诊断感染性疾病
通过检测感染指标,如白细胞计数、 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有助于判 断患者是否发生感染以及感染的严重 程度,为医生提供诊断依据。
鉴别病原体
不同病原体感染会产生不同的感染指 标变化,检测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 鉴别病原体类型,如细菌、病毒或其 他微生物。
特异性
指检测方法能够准确地排除感染存在的可能 性,即避免假阳性的能力。特异性高的检测 方法能够减少误诊的可能性,但也可能降低 检测的敏感性。
感染指标检测的重复性和可靠性
重复性
指检测方法在不同时间或由不同操作者进行 检测时,获得相同结果的能力。重复性好的 检测方法能够提高检测的可信度,减少误差 。
可靠性
白细胞介素-6检测

常见检验指标的临床意义

常见检验指标的临床意义

9、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
参考值: 20~40秒,超过10秒有临床意义 危急值:>70秒
监测肝素治疗的首选目标,延长提示先天性凝血因子异常或后 天多种凝血因子缺乏。
缩短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或妊高症等高凝状态。
10、纤维蛋白原(FIB)
参考值:2-4g/L 增高:
见于糖尿病及酸中毒, 动脉粥样硬化,急性传染病,急性肾 炎,尿毒症,骨髓瘤,休克,外科术后及轻度肝炎 减低:
4、血小板计数(PLT)
危急值区间< 30X109/L > 1000X109 /L <10X109/L 可致自发性出血。若出血时间>15分钟,和(或)已有出血,则应立 即给予增加血小板的治疗。 <50X 109/L在病人有小的出血损伤或将行小手术时,则应给予血小板浓缩物。 <100X 109/L在病人有大的出血性损伤或将行较大手术时,则应给予血小板浓 缩物。 >600X 109/L若无失血史及脾切除史,应仔细检查是否有恶性疾病的存在。 > 1000X109/L常出现血栓,若此种血小板增多属于非光过性的,则应给予抗 血小板药治疗。
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肝硬化。
1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参考值:5-40u/L 增高:见于各种急性病毒性肝炎、药物或酒精中毒引起的急性
肝损伤;心脏、骨骼肌等组织受损及其他肝胆疾病。 尤其注意的是,重症肝炎时由于大量肝细胞坏死,血清中ALT
可逐渐下降,故ALT活性不一定与疾病的重症程度成正比。
2、红细胞计数(RBC)
病理性减少: ①各种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
地中海性贫血等; ②急慢性失血:如产后、手术后、消化道溃疡引起的大量出血,钩

临床检验危急值常用指标及临床意义

临床检验危急值常用指标及临床意义

PaCO2决定水平临床意义
35mmHg:低于此值而PH>7.5,提示为呼吸性碱 中毒。
45mmHg:高于此值且PH<7.35,表明为呼吸性 酸中毒。
50mmHg:高于此值,表明换气衰竭,应予以合 适的治疗。
70mmHg:高于此值,尤其是急性升高,多可引 起昏迷。
血气分析—酸碱度(PH)
参考值
7.35~7.45 35~45 80~100 21.4~27.3 3.5~5.5 135~145 98~108 3.61~6.11 1.7~8.3 35~80 2.2~2.9 24~194 0-24
0~40 0~200 120~160 4.0~10.0 100~300
11~14
低值 7.2 20 40 15 3 120 80 2.8
一类传染病的病原体,血液、脑脊液、胸腹腔积液等标本中 发现病原微生物时,Rh(D)阴性时均应及时与临床医生联系, Rh(D)阴性血属于少见血型,及时报告便于血库及时与血站 联系提前预约备血。
我院检验科危急值报告范围
实验项目
名称 酸碱度 CO2分压 氧分压 碳酸氢根 钾
符号 pH PCO2 PO2 HCO-3 K+
血浆
全血
血清
常见的危急值检验项目
血细胞分析 包括:白细胞、血小板计数、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蛋白含量等
凝血试验 包括: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等
血气分析 包括:酸碱测定、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碳酸氢
根等
常见的检验项目
生化检验 如:血电解质、血葡萄糖、肝肾功能、血淀
粉酶等
微生物检验 如:血培养、尿中段培养、痰培养、药物敏
参考值:20~40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临床常用感染指标检测的意义
作者:郝小云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07期
【中图分类号】R759.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7-0278-02
前言
疾病感染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况,从医学上来说,感染是指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等病原体侵入人体导致局部组织或全身性的炎症反应。

感染可无明显的症状,也可出现机体体温升高、发热等临床症状,而要确定感染的类型、严重程度则需要对一些感染相关指标进行检测。

通过检测某些指标,可以帮助我们明确机体的感染类型、病原体种类、感染严重程度、治疗情况和预后情况,在疾病的诊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对临床常用的感染指标进行介绍,解答关于感染指标检测的意义。

1 常见的感染指标有哪些?
血常规中白细胞(WBC)及其分类指标、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降钙素原(PCT)、内毒素、血液标本真菌抗体、病毒性肝炎标志物等指标都是临床常见的感染指标。

白细胞中还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等指标的分类检测。

这些指标有些是用于检测细菌感染的,有些是用于检测真菌感染的,有的是用于检测病毒感染的,他们的作用各不相同,下面将对这些常用的感染检测指标一一介绍。

2 临床常用感染指标检测的意义
2.1 白细胞及其分类计数
成人白细胞计数(WBC)正常参考值为(3.5~9.5)×109/L,儿童正常参考值(5~12)
×109/L,高于此范围多与化脓性细菌性炎症有关,低于此范围多与病毒性感染有关。

中性粒细胞增多是白细胞增多的主要原因,多与化脓性感染、血液病、部分寄生虫感染有关;中性粒细胞减少可能与某些细菌或病毒感染有关;中性粒细胞核左移常见于各种病原体感染、一过性核右移一般出现在感染恢复期。

中性粒细胞中如果出现毒性变化如空泡变性、中毒颗粒、大小不均、杜勒小体等情况,则可能与严重的化脓性感染有关,提示可能存在败血症。

淋巴细胞的绝对值为(1.1~3.2)×109/L,增多时常见病毒感染、血液疾病、急性传染病恢复期;减少则与感染性疾病无明显相关性;如果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则代表可能存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等。

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0.02~0.52)×109/L,增多时多见于寄生虫病、血液病等;减少时多见于急性传染病。

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0~0.06)×109/L,增多时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