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9《古文二则》练习语文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9古文二则基础练习新版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9古文二则基础练习新版语文版

29《古文二则》一、双基积累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顾谓从者曰( )(2)使匠石斫之( )(3)匠石运斤成风( )(4)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 )(5)吾无以为质矣( )(6)伯牙善鼓琴( )(7)志在登高山( )(8)峨峨兮若泰山( )(9)乃援琴而鼓之( )(10)吾于何逃声哉(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郢人立不失容容:神色B.臣则尝能斫之尝:尝试C.伯牙所念念:想到D.钟子期辄穷其趣穷:穷尽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

译文:(2)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译文:(3)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译文:(4)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译文:4.伯牙善鼓琴,他的琴声除了表示峨峨泰山、洋洋江河,还会表示什么动人情景呢?请仿写下列句子。

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仿句:二、课内阅读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初为霖雨之操( )(2)钟子期辄穷其趣( )6.把下面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译文:8.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答:三、美文品析(2013·南昌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子知之乎?夫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B.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C.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D.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相( ) ②止( )11.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福建省泉州东湖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9课《列子二则》同步练习 语文版

福建省泉州东湖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9课《列子二则》同步练习 语文版

《列子》二则同步练习第一部分:1.《列子》相传是战国所著。

2.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杞.人()崩坠.()躇.步()衣缁.()吠.()3.读课文,分别写出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杞人忧天:杨布打狗: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⑴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废寝食者(废寝食:)⑵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奈何:)⑶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积块:)⑷衣素衣而出(衣(前一个):)⑸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扑:)⑹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使:)5.杨布出了一趟门,回家后,他家的狗却不认识他了,这是为什么?6.译句:⑴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⑵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

⑶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

⑷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

⑸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7.晓之者开导杞国人的话是否合乎科学?你如何评价?8.“杞人忧天”已成为妇孺皆知的成语寓言故事,请再写一个寓言成语故事,说说其寓意。

第二部分:(一)虎求百兽而食之。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

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9.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⑴天帝使我长百兽(长:)⑵吾为子先行(为:)⑶虎求百兽而食之(求:)⑷虎不知兽畏己而走(走:)10.在原文中给这则寓言划分层次。

11.这则寓言故事比喻什么?将这则故事总结成一个成语。

12.标出下列句子的节奏。

⑴今子食我,是逆天命也。

⑵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13.译句:⑴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

⑵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二)楚有祠(祠,祭祀)者,赐其舍人(舍人,贵族达官家里的门客)卮(卮,古代一种盛酒的器皿)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9课《列子》二则 练习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9课《列子》二则 练习 语文版

《列子》二则同步练习第一部分:1.《列子》相传是战国所著。

2.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杞.人()崩坠.()躇.步()衣缁.()吠.()3.读课文,分别写出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杞人忧天:杨布打狗: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⑴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废寝食者(废寝食:)⑵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奈何:)⑶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积块:)⑷衣素衣而出(衣(前一个):)⑸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扑:)⑹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使:)5.杨布出了一趟门,回家后,他家的狗却不认识他了,这是为什么?6.译句:⑴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⑵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

⑶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

⑷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

⑸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7.晓之者开导杞国人的话是否合乎科学?你如何评价?8.“杞人忧天”已成为妇孺皆知的成语寓言故事,请再写一个寓言成语故事,说说其寓意。

第二部分:(一)虎求百兽而食之。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

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9.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⑴天帝使我长百兽(长:)⑵吾为子先行(为:)⑶虎求百兽而食之(求:)⑷虎不知兽畏己而走(走:)10.在原文中给这则寓言划分层次。

11.这则寓言故事比喻什么?将这则故事总结成一个成语。

12.标出下列句子的节奏。

⑴今子食我,是逆天命也。

⑵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13.译句:⑴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

⑵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二)楚有祠(祠,祭祀)者,赐其舍人(舍人,贵族达官家里的门客)卮(卮,古代一种盛酒的器皿)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各课练习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各课练习

七年级语文版下册第七单元练习题强项令一.阅读下列文段做题: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

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

”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

”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

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

”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

宣悉以班诸吏。

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

京师号为“卧虎”。

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1.解释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①将何以.理天下②即以.头击楹③宣悉以.班诸吏④以宣尝为两千石2.下面“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帝大怒,召宣。

欲箠杀之B。

因格杀之C.大言数主之失D。

帝令小黄门持之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古今义有何不同。

①使宣叩头谢.主古义:今义:②后特征..为洛阳令古义:今义:③妻子..对泣古义:今义:4.翻译下列句子。

①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人。

将何以理天下乎?②枹鼓不鸣董少平。

③宣悉以班诸吏。

5.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董宣不畏权贵,宁死不从?(用文中原话回答)6.文中光武帝是一个怎样的君主?7.在中国古代,“威武不能屈”的英雄有许多。

请举出两个历史人物,并简要写出其事迹。

8.本文的作者_______,是南朝宋____家,字蔚宗。

著有《》,与《》、《》、《》合称“四史”。

《河中石兽》第一部分:1、本文选自,作者是人。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棹小舟()曳铁钯()湮()啮()溯流()臆断()3、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依据是;讲学家判断其在,理由是;老水兵则判断其在,是因为。

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⑴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阅:)⑵棹数小舟,曳铁钯(棹:曳:)⑶湮于沙上(湮:)⑷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啮:)⑸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但:)5、理解下列句子中“为”的不同含义:⑴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⑵众服为确论()⑶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6、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A.寻十余里,无迹。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29《古文二则》练习 (新版)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29《古文二则》练习 (新版)语文版

②吾于何逃声哉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郢人( ) 斫之
宋元君闻之
臣之质死久矣。

(一)阅读《郢人》,回答下列问题。

9.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王子猷、子敬①
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让一位名叫石的匠人用锛子砍削掉这一小白点。

匠人挥动锛子呼呼作响,郢地
‘我确实曾经能够砍削掉鼻尖上的小白点。

虽然如此,我的搭档已经死了。

’自从惠子离开了人世,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
逃:逃避。

ǐng zhuó
示例:表现出作者希望得到读者的肯定与赞赏,希望能与读诗人引起思想感
消息呀
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上都没有哭。

的。

逸夫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 古文二则 郢人》 语文版

逸夫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 古文二则 郢人》 语文版

第29课古文二则郢人一、知识链接作者及其作品庄子,名周,宋国蒙人,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主要创始人。

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家术界尊为“老庄哲学”。

《庄子》约成书于先秦时期。

全书以“寓言”“重言”为主要表现形式,继承老子学说而倡导相对主义,蔑视礼法权贵而倡言逍遥自由。

庄子散文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它吸收了神话创作的精神,大量采用寓言故事的形式,想象奇异,形象生动。

此外,还善于运用各种譬喻,活泼风趣,睿智深刻。

二、学习目标1、读准字音,掌握字词的含义,翻译重点句子。

2、读懂课文,读出自己的感悟。

3、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三、新知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郢.人()垩.()斫.()2、结合文中注解,解释下列加点词语郢人..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漫..其鼻端使匠石斫.之听.而斫之郢人立不失容..尝试..为寡人为之臣则尝.能斫之臣之质.死久矣四、探究演练1、朗读课文2、翻译全文3、复述课文内容。

4、“郢人”和“匠石”彼此信任,配合默契,成就了一段佳话。

说说你从庄子讲的这个故事中看到了庄子和惠子之间有怎样的感情?你能不能说出一个与此相似的典故?5、由本文可以引申出一个什么成语?请说说它的含义?6、这个寓言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怎样的道理?五、拓展提升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比较它们用法的异同。

尝:○1尝试..为寡人为之○2臣则尝.能斫之之:○1臣则尝能斫.之○2虽然,臣之.质死久矣六、知识整理与反思七、成果检测1、基础积累庄子,名,战国时期著名的家、家、家。

家学派的创始人。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使.匠石斫之()○2匠石运斤成风..()○3臣之质.死久矣()3、翻译下列语句○1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2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七下29课《古文二则》导学案及答案

七下29课《古文二则》导学案及答案

茅石中学三段式导学案29 古文二则学习目标:1、了解寓言及基特点;2、读懂原文,会概括寓意,正确认识客观事物3、探究古文二则共同的道理。

第一课时设计与预习一.(自主完成,二人互检)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卒(zǔ)逢暴雨B.郢人垩( è)漫其鼻端若蝇翼C.峨峨(é)兮若泰山D.臣则尝能斫(zhuó)之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 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②. 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③.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④.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⑤. 吾于何逃.声哉?⑥.虽然..,臣之质死久矣!合作与展示3.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②.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

③.钟子期辄穷其趣。

4.下列语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两项是()A.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B. 止于岩下C. 听而斫之D. 卒逢暴雨5.庄子(约前369~前286),名,时期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的代表人物。

《郢人》选自。

列子,名,相传郑国人,思想家和语言文学家。

《伯牙善鼓琴》选自。

检测与拓展(阅读课文,探究问题)1.“郢人斫垩”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什么?2.你从庄子讲的这个故事中看到了庄子对亡友怀着怎样一份特殊的感情?“善”鼓琴,钟子期又如何“善”听?4.这两篇古文所共同蕴含的道理是什么?茅石中学三段式导学案29 古文二则(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寓言及基特点;2、读懂原文,会概括寓意,正确认识客观事物3、探究古文二则共同的道理。

设计与预习(语段阅读,重点突破)(一)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

’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

虽然,臣之质死久矣。

’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顾谓从者..曰(随从人员) B. 郢人立不失容.(容貌)C. 若蝇翼.(翅膀)D. 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这样)2.从“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一句话中可以看出,庄子和惠子怎样的感情?你能不能说出一个与此相似的典故?3.由本寓言引申出一个什么成语?请说说它的含义。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29 古文二则习题课件 语文语文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29 古文二则习题课件 语文语文
乐_曲___高__妙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6.给下列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bàoyǔ)/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7.“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 知音”的理解。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或“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第四页,共二十二页。
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
____“_慢__”__通________ 意“墁思”(yì sī)_______ (2)卒逢暴雨 ____“_卒__”通_______ 意思“猝_______
涂抹(túmǒ) 突然(tūrán)
第五页,共二十二页。
4.解释下列句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7)吾于何逃声哉?
我从哪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
第十一页,共二十二页。
8.填空。
庄子(zhuāng zi)·徐无鬼
战国 (Zhànguó)
(1)《郢人》选道自《____________________》,庄子,_______时哲学家,____家的代表(dàibiǎo)人物。
(2)《伯牙善鼓琴》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相传是______列_时子_·_汤__问____所著。
第十三页,共二十二页。
抹在鼻子(bízi)上的白粉
蝇翼
1.填空。
自夫子(fūz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
吾无(1与)“若言蝇之翼矣”,是把___________________比喻成______。

语文版七下册29《古文二则》郢人伯牙善鼓琴汇总

语文版七下册29《古文二则》郢人伯牙善鼓琴汇总

03 伯牙学琴
故事概述
01
02
03
故事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城 有位名叫伯牙的少年,他 自幼聪颖过人,对音乐颇 有兴趣。
故事发展
伯牙拜师学艺,苦练琴艺, 最终成为一代琴师。
故事结局
伯牙的琴艺受到世人赞誉, 他成为楚国宫廷乐师,并 结识了知音钟子期。
人物分析
伯牙
聪明好学,对音乐有独特的天赋 和追求。他刻苦努力,不畏艰辛 ,最终成为一代琴师。
《善哉乎鼓琴》中的子期则表现出对 音乐的深刻理解与欣赏,与伯牙的技 艺高超相得益彰。
主题思想对比
《郢人伯牙善鼓琴》强调了友谊 的珍贵与失去知己的悲痛。
《善哉乎鼓琴》则突出了音乐的 美妙与知音难寻的主题。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两篇文 章虽然都以音乐和友谊为主题, 但在情节、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
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语文版七下册29《古文二则》郢 人伯牙善鼓琴汇总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郢人伯牙善鼓琴 • 伯牙学琴 • 两篇文章的对比分析 • 总结与思考
01 引言
课程背景
《古文二则》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属于文言文范畴。
本篇课文选自《列子·汤问》,是战国时期道家经典著作之一。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本篇课文,学生能够了解古代文化、历史背景,掌握文言文基 础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学鉴赏和审美情趣。
详细描述
郢人不仅技艺高超,而且心思细腻,能够将木头雕刻成各种精美的艺术品。他的精湛技 艺和独特的艺术视角,使得他的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伯牙则是一位音乐天才,他的琴 声优美动听,能够深深地打动人心。他对于音乐的热爱和追求,使得他的音乐才华得以
充分展现。两人的性格和才华相互补充,使得他们的友谊更加深厚。

2016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29《古文二则》伯牙善鼓琴教案 (新版)语文版

2016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29《古文二则》伯牙善鼓琴教案 (新版)语文版

《伯牙善鼓琴》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根据注释和辅助资料理解词句意思,分小组合作翻译全文。

3.感受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过程:一、播放《高山流水》水墨动画,导入故事(一)播放三分钟左右动画(二)影片《高山流水》,讲的是一个有关知音的故事。

看完了视频,大家能告诉我,动画里的两个主要人物是谁吗?(生:伯牙和钟子期)没错,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伯牙善鼓琴》这篇课文。

二、朗读课文(一)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准课文节奏。

(二)师范读,学生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三、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全班分为八个学习小组,课前为八个小组各预设好不同的任务,由小组共同合作完成,并让小组提出疑问;在小组汇报学习成果的同时,由全班各个小组共同分析并解决问题,教师作相应的补充。

(一)任务一:1、题解《伯牙善鼓琴》;2、课文出处;3、简介《列子》。

(二)任务二:1、检查生字词;2、积累文言词汇,“善”“之”在文中的不同意义用法。

(三)任务三至任务七:解释文中重点字义,并翻译句子。

(四)任务八:1、“高山流水”出自本文,请找出相关句子。

2、从哪两句话可以看出钟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3、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教师提出问题:1、四、学生质疑,共同探讨在学习的过程中,由各小组提出问题;并让全班共同解决问题,老师作点拨。

1、为什么题目是《伯牙善鼓琴》,而写得更多的是钟子期?2、何是知音?何是知己?两者是否一样?五、教师小结六、课外拓展收集有关知音知己的诗文。

七、布置作业背诵全文。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29《古文二则》阅读练习 (新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29《古文二则》阅读练习 (新

29《古文二则》
文言文阅读(12分)
伯牙善鼓琴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
⑴伯牙善鼓.琴()⑵伯牙游于泰山之阴.()
⑶更.造崩山之音()⑷志想象犹.吾心也()
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伯牙善.鼓琴。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B.乃.援琴而鼓之。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C.止于.岩下。

吾于.何逃声哉。

D.钟子期必得之.。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伯牙士传说中的善弹琴的人,钟子期是善听音的人。

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是:________,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4、翻译下列句子(3分)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译文:
答案:
1、(1)弹 (2)指山的北边,河流的南边 (3)再,进一步 (4)好像
2、B
3、高山流水,解释:比喻知己相赏或知音。

也比喻乐曲高妙。

4、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就像我弹琴时所想到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9《古文二则》练习语文版1.走近作者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时哲学家,道家的代表人物。

姓庄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

庄子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

代表作品为《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列子,名列御寇,战国时期郑国人,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

相传《列子》一书为列御寇著。

2.文言知识归纳(1)通假字①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慢”同“墁”,涂抹)②卒逢暴雨(“卒”通“猝”,突然)(2)古今异义①匠石运斤成风(古义:锛子,削平木料的工具;今义:重量单位)②臣之质死久矣(古义:对象,搭档;今义:本性,质量)③志在登高山(古义:意念,心情;今义:志向,志气)(3)一词多义【善】①伯牙善鼓琴(擅长)②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好,妙)【之】①过惠子之墓(结构助词,的)②使匠石斫之(代词,代指郢人涂抹在鼻尖上的像蚊蝇的翅膀大小的白石灰)③宋元君闻之(代词,代指匠石削掉郢人鼻尖上的白泥而不伤鼻子这件事)④自夫子之死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⑤乃援琴而鼓之(代词,代指琴)【而】①听而斫之(连词,表承接,可译为“就”“然后”)②尽垩而鼻不伤(连词,表转折,可译为“但是”)③伯牙乃舍琴而叹曰(连词,表修饰,可不译)【为】①尝试为①寡人为②之(为①:wèi,替,帮;为②:wéi,做)②吾无以为质矣(作为)③初为霖雨之操(弹奏)【于】①止于岩下(在)②吾于何逃声哉(从)(4)词类活用①止于岩下,心悲(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悲伤)②钟子期辄穷其趣(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5)特殊句式①省略句吾无以为质矣。

[“吾无以(之)为质矣”的省略]②倒装句吾于何逃声哉。

(吾逃声于何哉)3.主题解说《郢人》这则古文,庄子通过匠石用锛子削掉郢人鼻尖上的白泥而鼻子一点没受伤,郢人面不改色的故事,来譬喻他和死者惠子的友谊,流露出对纯厚真挚友情的怀念。

《伯牙善鼓琴》这则古文讲述了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听音的故事,可以看出钟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

4.重点突破“郢人立不失容”说明了什么?提示:郢人信赖石,才能让石削去自己鼻尖上的污渍,并且在石的利斧挥动之下面不改色心不跳。

石得以发挥卓越本领,郢人的信任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它告诫人们,要以诚相托,以心相印;信赖,能够产生力量;信赖,能够创造奇迹。

5.结构图解古文郢人——故人已逝,知己难遇二则伯牙善鼓琴——知音难得,知己难求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郢人( ) 斫之( ) 寡人( ) 垩()慢()其鼻端峨峨( ) 卒逢暴雨( ) 霖雨之操( ) 辄穷其趣(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顾谓从者曰( )( ) (2)使匠石斫之( ) (3)听而斫之( ) (4)尝试为寡人为之( ) (5)臣则尝能斫之( ) (6)伯牙善鼓琴( ) (7)志在登高山( ) (8)峨峨兮若泰山( ) (9)洋洋兮若江河( ) (10)钟子期必得之( ) 3.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1)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 )(2)卒逢暴雨,止于岩下( )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伯牙善鼓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B.伯牙乃舍琴而叹曰乃援琴而鼓之C.臣之质死久矣吾无以为质矣D.鼻端若蝇翼峨峨兮若泰山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与“过惠子之墓”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宋元君闻之B.自夫子之死也C.钟子期必得之D.伯牙游于泰山之阴6.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B.尝试/为寡人/为之C.伯牙乃/舍琴而叹/曰D.洋洋兮/若/江河7.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2)虽然,臣之质死久矣。

(3)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4)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8.展开想象,想象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

仿造文中句式的特点,仿写几个句子。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伯牙鼓琴,志在___________,钟子期曰:“善哉,_________________。

”伯牙鼓琴,志在___________,钟子期曰:“善哉,_________________。

”伯牙鼓琴,志在___________,钟子期曰:“善哉,_________________。

”(一)阅读《郢人》,回答下列问题。

9.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1)过惠子之墓( )(2)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 )(3)郢人立不失容( )(4)虽然,臣之质死久矣( )( )10.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

(2)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11.庄子说这番话的意思是什么?这个故事表达了庄子的什么感情?(二)阅读《伯牙善鼓琴》,完成下列习题。

1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1)伯牙所念( )(2)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 )(3)初为霖雨之操( )(4)钟子期辄穷其趣( )( )(5)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6)吾于何逃声哉( )1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2)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14.伯牙是传说中的善弹琴的人,钟子期是善听音的人。

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是:__________,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称得上是知音呢?16.唐代著名“苦吟”诗人贾岛在作出“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的佳句后,又作了几句诗题在后面,诗曰:“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其中的后两句“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表达出作者在完成艺术创作后,对读者怀有什么样的期待心理?请略加阐述。

人琴俱亡王子猷、子敬①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子猷问左右:“何以都②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语时了③不悲。

便索舆④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⑤,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⑥绝良久,月余亦卒。

【注释】①王子猷(yóu):即王徽之,王羲之的儿子。

子敬:即王献之,王羲之的儿子。

②都:总,竟。

③了(liǎo):完全。

④舆(yú):轿子。

⑤调:协调。

⑥恸(tòng):痛哭,极度悲哀。

17.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2)语时了不悲( )(3)子敬素好琴( )(4)月余亦卒( )18.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2)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19.这则故事写了王子猷对弟弟子敬独特的悼念之情,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本文人物形象刻画得很有个性。

子猷“_____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事情经过写得波澜起伏。

文言文对照翻译郢人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墓地,回过头来对随从人员说:“郢地有个人把白泥涂抹在他自己的鼻尖上,像蚊蝇的翅膀那样大小,使匠石斫之。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让一位名叫石的匠人用锛子砍削掉这一小白点。

匠人挥动锛子呼呼作响,郢地的人听任他砍削白点,鼻尖上的白泥完全除去而鼻子不伤。

郢人立不失容。

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

’匠石曰:却一点也没有受伤。

郢地的人站在那里也不改变神色。

宋元公知道了这件事,召见匠人说:‘你为我也这么试试。

’匠人说:‘臣则尝能斫之。

虽然,臣之质死久矣。

’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我确实曾经能够砍削掉鼻尖上的小白点。

虽然如此,我的搭档已经死去很久了。

’自从惠子离开了人世,我没有可以匹敌的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对手了!我没有可以与之论辩的人了!”[注释]顾:回头看。

从者:随从人员。

垩(è):白色的土,可用来粉饰墙壁。

慢:同“墁”,涂抹。

匠石:名叫石的匠人。

斫(zhuó):砍,削。

斤:锛(bēn)子,削平木料的工具,柄与刃具呈丁字形,刃具扁而宽,使用时向下向里用力。

听:听信,听任。

失容:改变神色。

尝试:试验。

寡人:君主自称。

尝:曾经。

虽然:虽然如此。

质:对象,搭档。

伯牙善鼓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伯牙弹琴,心里想着登高山的情景,钟子期说:“好啊!高耸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钟子期说:“好啊!宽广的样子像江河!”伯牙心中想到的,钟子期都能领会。

伯牙(与钟子期一起)在泰山的北面游览,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突然遇到暴雨,(于是)在岩石下(避雨);(伯牙)心里突然感到很悲伤,于是取过琴弹了起来。

起先是连绵大雨的曲子,再模拟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出崩山的声音,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都能点明他的情趣。

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好啊,好啊!你听琴时所听到的心意,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想象到的就如同我心里所想象到的一样。

我从哪里让我的琴声躲开你的耳朵呢?”[注释]善:擅长,善于。

鼓琴:弹琴。

志:意念,心情。

峨峨:山高。

洋洋:盛大的样子。

所念:心中想到的。

得:领会。

阴:山的北面。

卒:突然。

通“猝”。

乃:于是,就。

援:拿,拿过来。

操:琴曲名。

穷:穷尽。

趣:旨趣,意旨。

舍琴:丢开琴,意思是停止弹琴。

逃声:躲开,隐藏自己的声音。

逃:逃避。

参考答案29古文二则1.yǐng zhuó guǎèmàné cù lín zé2.(1)回头看随从人员(2)砍,削(3)听信,听任(4)试验(5)曾经(6)弹奏(7)意念,心情(8)山高(9)盛大的样子(10)领会,明白3.(1)“慢”同“墁”,涂抹(2)“卒”通“猝”,突然4.A(解析:A句中的两个“善”字分别是“擅长、善于”“好”的意思。

)5.D6.C7.(1)郢地有个人把白泥涂抹在他自己的鼻尖上,像蚊蝇的翅膀那样大小,让一位叫石的匠人用锛子砍削掉这一小白点。

(2)虽然如此,我的搭档已经死去很久了。

(3)伯牙心中想到的,钟子期都能领会。

(4)(伯牙)心里突然感到很悲伤,于是取过琴弹了起来。

8.清风徐徐兮若清风细雨蒙蒙兮若细雨明月皎皎兮若明月9.(1)经过,路过(2)蚊蝇的翅膀(3)改变神色(4)虽然如此对象,搭档10.(1)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墓地,回过头来对随从人员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