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课件(共22张PPT)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课件(共22张PPT)

对某个字的理解:此句意思是处处是春色,人们还要到南山去寻觅。“苦”,形容 执著地追求,表达出了人们这种寻觅春色的执着。
(四省联考)C.“无巡”意为不拣选地方,形象 地表现了诗人与友人畅饮时的随意状态。
薄暮出城仍有伴, 携壶藉草更无巡。
对某个字的理解:这里的“无巡”当是不停推杯换盏地饮酒,分不清喝了多少巡 (次)。
作者 陆游 李贺 王建 陈与义 杜荀鹤 刘禹锡 陆龟蒙 王安石 陆游 杨巨源 陆游 魏了翁 李白 王勃
主题 爱国 乐观 坚定 美育 品格 劳动教育 友情 批判性阅读 耿介正直 积极乐观 劳动教育 国泰民安 深厚友情 个人价值4
命题价值导向
近五年来,高考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的选材主题基调是
昂扬明媚的,注重对学生的价值引导,非常注意所选诗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 一项是( ) A. 首句用词平易而含蕴丰富,写出了诗人与 友人重逢的感受,也体现出二人友情的深厚。 B. 诗人在称赞友人品行的同时对其处境表示 了担忧与同情,并告诫友人要适时曲意逢迎。 C. 二人河上相会,花朵争艳,鸟声此起彼伏, 生机盎然,烘托出了友人聚会的欢快之情。 D. 全诗情、景、理交融,既写出了对友人的 关切,也富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引人思考。
B.“花舞大唐春”写鲜花迎来的不是小 山村的春天,而是整个大唐的春天,尽显诗 人的胸襟与气魄。
C.“三径”运用典故写居处荒芜而内心 凄凉,与《归去来兮辞并序》“三径就荒” 的用法相近。
D.尾联卒章显志,诗人毫不掩饰地抒发 了自己喜悦的心情,祝愿年年岁岁风物常新。
【答案】C 【解析】“迷三径”有回家的路被萌发的春草遮蔽之意,但全诗洋溢着家
歌作品与教材相关内容的关联,也非常注意和学生生活实际 中的日常场景对接,尽可能营造一种令学生感到熟悉的生活 情境,真正考察学生的解读诗歌的能力。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完整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完整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一、诗歌鉴赏之形象【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文在高考中的常规考点、题型。

2、掌握阅读古代诗文的方法及技巧。

3、鉴赏诗文当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阅读古诗的方法,鉴赏诗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教学时数】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及方法。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在浩瀚的诗海中,伟大的诗人们为我们塑造了很多不朽的艺术形象:如夕阳下断肠的游子,南宫中卧听滴漏的宫女,悠然采菊东篱下的隐者,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将士,哀民生之多艰的爱国爱民者……今天我们一起来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板书课题)二、朗读宋诗,探究阅读方法。

次石湖书扇韵①(全国卷Ⅰ)姜夔②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波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问题:同学们读完这首古诗,我们应注意些什么?三、诗歌鉴赏一般解题方法。

1、要注意题目。

2、要注意作者。

3、要注意注释。

4、要注意题材。

5、要注意意象。

四、鉴赏诗歌中的形象1、人物形象: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形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指导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指导
题目为我们打开了通向诗歌主旨的第一条快速通道。 例如:刘桢的《赠从弟》:“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整首诗只言松而不言人,如果不在题目“赠从弟”上 下功夫,很难把握其主旨。由题目明白了诗是赠堂弟的, 才可能理解该诗托物言志,借咏松树来勉励堂弟保持节 操的主旨。
【参考答案】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写
动作细节描写也可。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
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
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
的感情变化也可。
正衬
用次要内容(有相同性质或特点的
事物)从正面衬托主要内容。
5.
如用高衬更高,用好衬更好。
苦寒行 [南宋] 刘克庄 十月边头风色恶,官军身上衣裘薄。 押衣敕使来不来,夜长甲冷睡难着。 长安城中多热官,朱门日高未启关。 重重帏箔施屏山,中酒不知屏外寒。 问题: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用士卒夜长冷难睡与贵人不知屏外寒形成鲜明的对比,
表现了诗人对士卒苦寒生活的同情,对贵人享乐的憎恶 之情。
古诗精讲
3.如何读懂诗歌: 1).读懂第一步:理解诗句内容: 填充内容——诗中省略的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 调整语序——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 整合句意——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完整的句 子。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高考诗词鉴赏教案

高考诗词鉴赏教案

【 - 高中作文】【篇一】高考诗词鉴赏教案古代诗歌鉴赏(高二选修)教学目标:1、通过适量的读练析强化学生的对古代诗歌的感性积累和鉴赏的思维能力。

2、强化学生适应各种题型的能力,尤其是主观题。

教学设想:1、抓住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讲析,并进行有效的综合讲析,让学生对古代诗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要求学生背诵和欣赏一定量的诗歌作为训练的补充,以免学生只求做题,而忽略了古代诗歌鉴赏其实是一个体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

3、教师在制定教案时心里一定在装着学生,要真正摸清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进度。

必要的时候实施分层教学。

4、本知识点教学大约需要9课时,知识点强化训练解析3课时,综合检测讲练2课时,共约十四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要点:1、此知识点出现的背景分析。

2、鉴赏诗歌中的形象之典例例析一、此知识点出现的背景分析:在2002年高考考试说明中,有三个变化最大的项,古典诗歌鉴赏由客观题变为主观笔试题,增加了试题的难度。

国家考试中心张伟明说:古代诗歌的考察主要包括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

所谓初步鉴赏指的是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作概要的赏析,无需引经据典,也不需要拿试卷以外的作品进行比较,只需对作品本身的特点进行鉴赏。

当然,如果诗句用到的典故是我们在课文中学过的,我们应该知道,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在命题是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设问,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

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不能有所偏废。

张伟明的说法指明了古典诗歌欣赏的四个方面,综合起来说就是“三鉴赏一评价”,由于这道题是以主观题型出现,难度不太大,而且与以前的客观题型应该存在着一定联系,这个联系应当是题目语言导向性。

就目前所见到的试题而言,具体的题型可分为两种:有话语引导的填空题型和无话题引导的短评题型,也有的是二者结合,题型很不一致,说明我们还处在摸索阶段。

高考语文诗歌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诗歌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诗歌复习教案教案标题:高考语文诗歌复习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高考语文诗歌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2. 掌握高考语文诗歌复习的方法和技巧。

3. 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和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诗歌的形式和结构。

3. 诗歌的表达方式和意义。

4. 诗歌的鉴赏和理解。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思考。

第二步: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诗歌的形式和结构,包括韵律、格律等基本要素。

2. 解释诗歌的表达方式和意义,包括抒情、写景、抒怀等常见主题。

3. 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第三步:案例分析(20分钟)1. 选取高考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的经典诗歌,进行详细解读和分析。

2.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帮助他们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第四步:诗歌鉴赏练习(20分钟)1. 给学生分发一些高考诗歌题目,要求他们独立进行鉴赏和理解。

2. 学生完成后,进行互评和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理解。

第五步:巩固练习(15分钟)1. 提供一些与诗歌相关的练习题,包括填空、选择、解答等形式。

2. 学生独立完成并批改,强化对诗歌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第六步: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学生需要重视诗歌的鉴赏和理解能力。

2. 提供一些拓展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和欣赏诗歌。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回答问题、讨论和发表观点等。

2. 练习题评估:评估学生在课后完成的练习题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诗歌鉴赏评估:评估学生对诗歌的鉴赏和理解能力,包括对诗歌主题、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多读一些经典和现代诗歌,提高诗歌鉴赏和理解能力。

2.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邀请专业诗人或文学爱好者来校进行诗歌讲座或分享会,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指导课件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指导课件

解题方法
第一步 初读诗歌
第二步 精解诗评
第三步 代入原文分析
评论角度 感知大意,把握题旨与情感
评论内容 结合诗评,对诗歌进行阐释
评论范围
试着使用这个方法解答例题
1.(2023·福建龙岩5月质量检测)此词虽略带伤感,但《竹林纪事》评 价云:“清丽可爱。”请从景物、情感两个角度做简要分析。
点绛唇 王禹偁 雨恨云愁,江南仍旧称佳丽。 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注】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
真题探究
(2023·新课标Ⅱ卷)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 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
湖上晚归
参考答案
林逋
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
①诗人心境澄清桥:横首水句木以已“秋归色思,清寺”倚三云字峰引正出晚归晴家。途中诗人的内心
状态,此时的他翠心羽如湿止飞水如,见平避和,静红谧蕖。香袅似相迎。
前言
2023年高考全国卷4套试卷,其中2套试卷的古代诗歌阅读考查了“评论阐释”, 分别是2023年全国甲卷第15题、2023年新课标Ⅱ卷第16题。这两道题展现了两个命题角度 。 究竟2024年诗歌鉴赏会怎样考?如何快速、稳妥、有效复习诗歌鉴赏?
本系列诗歌鉴赏系列课将从高考最新趋势讲起,用27讲,每讲20分钟
手法上采用对照“说穷通” 沁园春 戴复古
一曲狂歌,有百馀言,说尽一生。 费十蹭年蹬灯归火来,,读闭书门读独史坐,,少四赢年方得时奔穷“走吟费,诗十求句年利清灯求。火名,。读书读史,四
夫诗者,皆吾侬平方日奔,走愁,叹求之利声求。名”,年老时“蹭蹬 归来,闭门独坐,赢得穷吟诗句清
向临邛空涤馀器豪,气可怜峥司嵘马。,安”成得“都良愁卖田叹卜二之,项声谁耕”识。,君两平者。形成对照,表 分则宜然,吾何敢怨,现蝼词蚁人逍报遥国戴无粒门行、。空余豪气的感慨 开怀抱,有青梅荐酒,绿树啼莺。

高考诗歌鉴赏专项复习思想内容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项复习思想内容教案

第六讲鉴赏诗歌思想情感内容思想内容主要是指诗歌的立意;即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表现诗人的情感,传达诗人的思想。

古人云:诗言志。

“志”是指志向、抱负、愿望、情怀等。

一般地说,唐诗重情,宋诗重理。

唐以前的诗是长出来的,唐诗是嚷出来的,宋诗是讲出来的,宋以后的诗是仿出来的。

1、情感类别:哀怨激愤、憎恶忧愁、欣喜欢快、向往、离愁别恨、怀古伤今等。

2、情感载体:杨柳——离别菊花——傲骨圆月——团圆落叶——失意3、抒情方法:二、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举例)☆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思乡怀人•思亲念友•羁旅愁思•久客思乡•边关思乡•闺中怀人☆生活杂感•景胜诗•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长亭送别•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思想内容口诀思想内容怎评价,忧国伤时思报国。

思乡怀人杂感多,长亭送别情如火。

三、内容主旨:1、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

2、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

3、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等。

4、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诗歌表现思想内容的形式大致有两种,一是借景物抒情,一是借人物言志。

律诗、绝句大多是先描写景物,后抒发情怀;词曲往往是咏物怀古,即借事物、借人物来表明心志。

思想内容也就在抒情言志的诗句里得到集中的体现。

四、抒发情感的方式(见诗歌的表现技巧)五、鉴赏方法1、读题目,看注解,抓题材不少古代诗歌的标题或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或暗示诗歌的感情基调,抓住它就会抓住诗的感情脉络。

注释往往解释词语和典故,而诗人又往往用典故表达广泛而深刻的主题。

○1注意诗歌题材及其情感一般来说,按内容可以把诗歌分为:咏史诗、咏物诗、送别诗、边塞诗、田园山水诗等等,在评价思想感情时要注意区别。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的鉴赏》复习教案的内容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的鉴赏》复习教案的内容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的鉴赏》复习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分类及表达技巧;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古代诗歌,提高人文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分类及表达技巧;2.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比较法、实践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提高古代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古代诗歌导入,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

2. 课堂讲授:介绍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分类及表达技巧。

3. 案例分析:分析几首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诗歌,引导学生掌握鉴赏方法。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鉴赏心得。

5. 比较鉴赏:组织学生进行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提高鉴赏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所学内容,强化重点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3.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内容与安排1. 第一课时: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与分类介绍古代诗歌的起源与发展历程阐述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格律、韵律、意象、情感等讲解古代诗歌的分类:近体诗、古体诗、词、曲等2. 第二课时: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分析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举例说明各种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中的应用3. 第三课时: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古代诗歌的鉴赏步骤:理解、品味、感悟讲解如何分析古代诗歌的意象、情感、主旨等4. 第四课时: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组织学生进行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提高鉴赏能力分析几组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诗歌,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异同5. 第五课时:古代诗歌的综合鉴赏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一首古代诗歌进行全面的鉴赏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鉴赏心得,互相交流学习七、教学资源与手段1.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古代诗歌的相关内容2. 教学素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诗歌,作为教学案例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古代诗歌鉴赏实例4. 教学视频:播放相关的教学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诗歌八、教学环境与条件2.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教学设备齐全3. 学习材料: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古代诗歌鉴赏材料九、教学策略与措施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诗歌,让学生掌握鉴赏方法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3. 比较鉴赏:引导学生进行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提高鉴赏能力4.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进行古代诗歌的鉴赏实践,巩固所学知识十、教学反馈与调整1. 课堂提问:教师应及时提问,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2.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鉴赏能力3.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4. 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十一、教学拓展与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古代诗歌的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鉴赏诗歌形象”专题高考复习教案

“鉴赏诗歌形象”专题高考复习教案

“鉴赏诗歌形象”专题高考复习教案第一章:诗歌形象概述1.1 诗歌形象的概念解释诗歌形象的基本含义强调诗歌形象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1.2 诗歌形象的种类介绍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等不同类型的诗歌形象分析各类形象在诗歌中的表现和作用1.3 诗歌形象的特征探讨诗歌形象的生动性、鲜明性、贴切性等特征举例说明诗歌形象的特征在诗歌鉴赏中的重要性第二章:人物形象的鉴赏2.1 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讲解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等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分析不同表现手法在塑造人物形象时的效果2.2 人物形象的特点探讨人物形象的性格、外貌、心理等方面的特点举例说明如何通过诗歌形象鉴赏人物特点2.3 人物形象的意义强调人物形象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引导学生通过人物形象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第三章:景物形象的鉴赏3.1 景物形象的表现手法讲解视觉、听觉、嗅觉等多感官描写景物形象的手法分析不同表现手法在塑造景物形象时的效果3.2 景物形象的特点探讨景物形象的季节、时间、空间等方面的特点举例说明如何通过诗歌形象鉴赏景物特点3.3 景物形象的意义强调景物形象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引导学生通过景物形象理解诗歌的情感和主题第四章:事物形象的鉴赏4.1 事物形象的表现手法讲解比喻、拟人等事物形象的表现手法分析不同表现手法在塑造事物形象时的效果4.2 事物形象的特点探讨事物形象的大小、形状、质地等方面的特点举例说明如何通过诗歌形象鉴赏事物特点4.3 事物形象的意义强调事物形象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引导学生通过事物形象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第五章:诗歌形象的综合鉴赏5.1 诗歌形象之间的关联讲解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分析不同形象之间的关系对于诗歌整体理解的重要性5.2 诗歌形象的深层含义探讨诗歌形象背后的深层含义和寓意引导学生通过综合鉴赏诗歌形象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5.3 诗歌形象鉴赏的技巧与方法总结诗歌形象鉴赏的技巧和方法提供鉴赏诗歌形象的步骤和思路第六章:诗歌形象与诗歌语言的关系6.1 诗歌形象与诗歌语言的密切联系强调诗歌形象与诗歌语言之间的紧密关系分析诗歌形象如何通过诗歌语言得到表达和塑造6.2 诗歌语言的特点探讨诗歌语言的节奏、韵律、修辞等特点举例说明诗歌语言在塑造诗歌形象时的作用和效果6.3 诗歌形象与诗歌语言的互动关系讲解诗歌形象与诗歌语言之间的互动和相互影响引导学生通过诗歌语言理解诗歌形象的深层含义第七章:诗歌形象与诗歌情感的关系7.1 诗歌形象与诗歌情感的密切联系强调诗歌形象与诗歌情感之间的紧密关系分析诗歌形象如何传达和表达诗歌情感7.2 诗歌情感的特点探讨诗歌情感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等特点举例说明诗歌情感在塑造诗歌形象时的作用和效果7.3 诗歌形象与诗歌情感的互动关系讲解诗歌形象与诗歌情感之间的互动和相互影响引导学生通过诗歌形象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第八章:诗歌形象与诗歌主题的关系8.1 诗歌形象与诗歌主题的密切联系强调诗歌形象与诗歌主题之间的紧密关系分析诗歌形象如何揭示和体现诗歌主题8.2 诗歌主题的特点探讨诗歌主题的多样性、深刻性、独特性等特点举例说明诗歌主题在塑造诗歌形象时的作用和效果8.3 诗歌形象与诗歌主题的互动关系讲解诗歌形象与诗歌主题之间的互动和相互影响引导学生通过诗歌形象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第九章:诗歌形象鉴赏的实战演练9.1 诗歌形象鉴赏的案例分析提供具体的诗歌案例,进行诗歌形象鉴赏的实战演练分析案例中的诗歌形象,解读其象征意义和寓意9.2 诗歌形象鉴赏的答题技巧总结诗歌形象鉴赏的答题技巧和策略提供鉴赏诗歌形象时的答题步骤和要点9.3 诗歌形象鉴赏的练习与反思设计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进行诗歌形象鉴赏的练习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提高鉴赏能力第十章:诗歌形象鉴赏的综合提升10.1 诗歌形象鉴赏的拓展阅读推荐相关的诗歌作品,进行拓展阅读引导学生通过拓展阅读提高诗歌形象鉴赏的能力10.2 诗歌形象鉴赏的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形象鉴赏的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提高鉴赏水平10.3 诗歌形象鉴赏的综合提升总结诗歌形象鉴赏的主要内容和要点强调诗歌形象鉴赏在诗歌学习和鉴赏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诗歌,培养对诗歌的敏感和鉴赏能力重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鉴赏诗歌形象”的专题高考复习教案,内容涵盖了十个章节。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教案标题: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诗歌鉴赏方面的知识和技巧。

2. 培养学生对于不同类型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读诗歌的能力,为高考作文和文学阅读提供支持。

教学内容:1. 诗歌鉴赏的基本概念和要素。

2. 不同类型诗歌的特点和风格。

3. 诗歌的形式结构和语言表达。

4. 诗歌的主题和意义解读。

5. 诗歌鉴赏的常见题型和解题技巧。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引入诗歌鉴赏的概念和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目标和意义。

第二步: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不同类型诗歌的特点和风格,如古诗、现代诗、民族诗等。

2. 解释诗歌的形式结构和语言表达,包括韵律、节奏、修辞手法等。

3. 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义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诗歌背后的深层含义。

第三步:案例分析(20分钟)选择一首经典的高考诗歌,通过导读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同时,让学生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第四步:练习与训练(20分钟)提供一些高考诗歌鉴赏的常见题型,让学生进行练习和解答。

教师可以给予指导和点评,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和答题思路。

第五步:总结与拓展(10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供一些延伸阅读和学习资源,让学生进一步拓展对诗歌鉴赏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评估:1.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观察和评估。

2.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和作业,教师进行评阅和反馈。

教学资源:1. 高考诗歌鉴赏教材和参考书籍。

2. 经典高考诗歌选读材料。

3. 课堂练习题和作业。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分析和鉴赏,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2. 学生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对于不同诗歌的理解和解读。

3. 学生可以参加诗歌朗诵比赛或创作比赛,提高自己的表达和创作能力。

教案撰写者:AI教育专家。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抒情手法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抒情手法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艺术手法第一课时抒情手法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常见的抒情手法2、学会分析古代诗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3、规范答题步骤重点难点:学会分析古代诗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此类题常见出题模式:这首诗是如何抒情的?这首诗抒发情感用了哪些手法?抒情方式: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即景抒情、以景作结②托物言志、借物抒怀、③用典抒情④即事感怀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

如:陆游《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例题: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怀古王硅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注)王硅: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

(3)作者在诗中是怎样表达“凄凉”的。

(3分)①选择“一鸟”“数帆”等意象,融情于景,营造了凄凉的意境;②以“谁与问”对应“独上江城”,直抒胸臆,表达凄凉心境。

二、间接抒情: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分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即景抒情、以景作结悲秋南宋·黄公度万里西风入晓扉,高斋怅望独移时。

迢迢别浦帆双去,漠漠平芜天四垂。

雨意欲睛山鸟乐。

寒声初到井梧知。

丈夫感慨关时事.不学楚人儿女悲。

【注】诗人黄公度因反对朝廷推行的投降求和政策.被扣上“讥谤”国事的罪名.贬为肇庆府通判。

⑴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分)答:颔联融情于景(1分),诗句描写了远处的别浦、远去的行舟,广漠而静谧的荒野,寥廓苍茫的天空等萧瑟落寞的景象(2分),寄寓了诗人的怅惘、孤独的情感(1分)。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鉴赏诗歌形象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鉴赏诗歌形象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鉴赏诗歌形象教学案第一课时目标:1、明了诗歌的形象的内涵2、归纳诗歌形象的规律3、体察诗歌形象的方法重点:形象的归纳和方法的解读教学难点:解题的思路与准确的表述;课时安排:4课时明辨题型:1、什么是诗歌的形象2、如何鉴赏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3、如何分析人物形象4、如何鉴赏诗歌的景物描写5、如何鉴赏诗歌的物象意象什么是诗歌的形象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形象意象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1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3事物形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第一课时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示例阅读李白独坐敬亭山,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一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鸟儿都飞走了,连云儿都不愿停留;清冷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头,“相看两不厌”写出了作者的凄凉,最后“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众鸟飞尽,孤云独闲,山静而空,表现出诗人的与世无争,自由而闲适的孤身一人的生活;相看两不厌,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全诗塑造了一个与世无争的,自由、闲适又有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诗人犹如孤云一样,当众鸟高飞尽,正是众人得志时的表现,他却独自飘荡,壮志不酬,符合作者有才无法施展示的特定身份,而对敬亭山时,作者看到更广的更雄伟的自然,便看无厌,有了乐观和豪放的心态,总的说来是孤傲乐观浪漫的诗人形象;我双手背在身后,抬头仰望天上那群鸟儿不停地向远处飞去,眼睛充满无限的忧伤;天空的最后一片云彩随着冷冷的风闲散地飘向远方,这时,我的衣襟被风吹起;望着那高高的敬亭山,无语,望着它,渐渐地,我觉得我变得与它一样高大,我用我忧伤的眼神看着它,而它也用那浑然的自然的眼神看着我,一样的无语,但我俩彼此都不觉得厌烦,此时我孤独寂寞的心情大概只有敬亭山了解了;诗人李白是一位豪放不羁的才子,在敬亭山之上,与敬亭山厮守,不去理睬“众鸟”与“孤云”,清高自傲的诗人形象自然流露,但从诗中我们隐约可见诗人的寂寞心情,或为功名,或为宦海浮沉,无论是何种原因,在敬亭山上屹立的仍然是衣襟似云,须发似烟的诗仙形象,也许只有人格化的敬亭山才能与李白比孤比傲比豪迈;全诗展现了一个孤僻高傲的诗人的形象;众鸟距己甚高且已飞去,唯留诗人独坐敬亭山,体现他的孤僻;那孤云不正是诗人自己虽然孤独但乐得清闲,又体现了他的高傲;最后只留他与敬亭山,但依旧相看不厌,又一次全面展示了他的形象;如何鉴赏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规范答题——三步骤步骤一:说特点—一句话概括诗中人物是个什么形象;总体特征两三个词+身份如思妇、游子、英雄、隐士、诗人等步骤二:析例句----结合具体诗句或重点词语分析形象的性格特点;融入表达技巧,通过翻译诗意,具体解说上一步的识别依据;步骤三:名作用----形象在诗中的作用主旨、思想感情,即作者通过形象表达感情;答题模板:诗歌描写了一个XX特征的XX身份形象;诗句用了XX手法写出了XX;作者通过XX形象表达了XX感情;练习: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什么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形象的特征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形象的意义示例简析下面这首唐诗的人物形象;南邻杜甫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粟未全贫;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问题:诗中的锦里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锦里先生是一位头戴“乌角巾”的清寒隐士;虽有“园收芋粟”,境况却不富裕;家中的儿童习惯于笑语迎客,可见他虽耿介却不孤僻,是个安贫乐道之士;他家的庭院台阶上啄食的鸟雀,因平日无人惊扰,见人来也不惊飞,可见他平日生活的和谐、宁静;锦里行者居家在环境清幽的江村,很满足于朴素的田园生活,客人来访,主人殷勤接待,客人尽日淹留,直至相送于月下,可见主人的诚恳和热情;示例2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⑴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环境;⑵试简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1寒冷、寂静或:冷峭2是一个清高孤傲的形象;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示例3小儿垂钓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这个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分析;1从形神两个方面或从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2垂钓小儿聪明机灵,天真可爱;“蓬头”、“侧坐”等表现小孩的天真可爱,从“遥招手”、“怕”等可看出小孩的聪明机灵;示例4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问:诗人的形象是如何通过诗句展现的苍茫的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出诗人送别时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出诗人的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诗人这里以晶莹透明的冰心自喻,表明了诗人为官清白,心地纯洁;常见艺术形象类举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如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第二课时鉴赏诗歌的景物描写一、导入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这两者是一致的;一般有: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鉴赏此类形象,基本思路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1、概括景象意境特点;2、描摹诗歌图景;3、剖析作者思想;示例1西楼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二、规范答题:三步骤步骤一:找景物,组画面描绘诗歌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步骤二:析特点,设意境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步骤三:表感情,明作用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示例2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问: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鉴赏提示:“杜鹃”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一个意象,它那“不如归去”的啼叫声总会引起游子思妇的无限感伤;故抓住这一意象,就抓住了这类诗歌的抒情类别;理解景物诗的方法:一诗中赏画看画面形、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面着手: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二是画面色彩;三是动态;四是静态;示例1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问题:试从一个或两个角度赏析这首诗;诗里写黄鹂近景,白鹭远景,千秋雪远景,万里船近景;上联黄、翠、白、青,用了四种颜色,色彩鲜明;这样,就景物的远近和各种色彩构成画面;千秋雪显得时间的永恒,万里船显得空间的广阔;一二句是动景描写,三四句是静景描写;画面动静结合,色彩丰富鲜明,境界阔大,这样,不仅给人以画面美感,更促人深远的联想;二画中品诗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它呈现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示例2台城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1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2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三组合意象,探究内涵注意粗知简炼的人和事,特别是参与人活动的情节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是生活外在景象与诗人内在情思的统一,是主观心意与客观物象在语言文字的融合与表现;是一首诗的构成单位,是诗歌构思核心;1、借助意象,品味意境;意境是作者主观情感与自然客观物象融合的整体;漫成一首杜甫江月人去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明月、风灯、宿鹭、跳鱼等意象有机地组合成一幅清幽、静谧的意境;2、借助意象,体味情感;诗歌的情和景是水乳交融的;清代王夫之有云:“情景名为二,而实不能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坠落的夕阳、无声的落花、寻旧垒的归燕几个意象,可体会到全词的感情基调是抒写对人事变迁的无比惆怅之情;就其不变者而言,天气、亭台阁与去年毫无二致;就其变者而言,夕阳虽美好,但终究要沉没;好鸟相鸣似有意,但落花流水却无情;词人在好鸟娇花中叹人生的虽美好,终将消亡;但“似曾相识燕归来”寓意着消亡中又含有的存在而令人欣慰;示例3寄全椒山中道士韦应物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食;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问:“落叶满空山”的景象里蕴含着怎样的情感“落叶满空山”,秋风萧瑟,落叶满山,杳无人迹,萧索而凄清的环境,诗人想到他的道士朋友修行的清苦,对朋友的深切的关怀;路径难辨,欲行无路,无以对朋友予以慰藉的惆怅;诗人自己在”清冷中无以遣怀的寂寞;“落叶满空山”的形象和这些情联系起来,便构成了情韵深长、耐人寻味的意境;第三课时、鉴赏诗歌的物象意象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分析思路: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诗歌的意象:有单一的比喻性意象,烘托性意象,象征性意象,还有组合的意象等; 意象之情感:杨柳—惜别圆月—思念落叶—失意春风—得意大海—开阔流水—叹惜古迹—怀旧梅花—傲视审美的习惯:“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比喻性意象:读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问:这首诗用豆萁、豆子分别比喻什么用豆萁比喻曹丕,用豆子比喻曹植,含蓄地指出了曹丕对同胞兄弟的迫害;烘托性意象:读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问:精美的酒杯和美酒衬托什么将士将畅饮时,战事告急;用美好的事物衬托战事的悲壮;象征性意象:读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问:“朝雨”“柳色”除了写春色外,还表达了哪些言外之意“朝雨”还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的离别情意;意象之情感示例1阅读下面唐诗,完成①——②题;闻雁韦应物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寒塘赵嘏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问: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这就是要求对大雁的意象进行鉴赏答案: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使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的浓浓乡愁;示例2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1、由露重等景物描写可以推知写的是秋季季节;“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采用的是虚实结合或比喻、象征的表现手法,既写了蝉受到露水、风的摧残而无法高飞、无法高歌的处境,也表现了作者因为受到陷害而无法施展个人抱负仕途不得志、即使有口也难辩不白之冤难以传达心声的处境;2、作者的“高洁”象蝉一样无人理解,那么你认为作者的“予心”是什么作者的“予心”是有满腹冤屈无处申诉,即使申诉也无人理解的愤慨,当然也包含着即使不被理解也绝不放弃自己追求的高洁情操;示例5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问:⑴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⑵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⑴“第二联中的‘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喻义;‘片云’在空中飘荡,就象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亮和‘我’都是如此的孤独;第三联用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暮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之‘落日’喻象相对,虚实结合;两联情景交融,塑造了一种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意境;”⑵①同意第一种说法;诗中提到“心犹壮”“病欲苏”“存老马”等,从中可以诗人不怕病,不服老,希望为国效力; ②同意第二种说法;诗中写到“思归客”“腐儒”“片云”“孤月”“落日”等,特别是结尾两句:难道我这腐儒,连一匹老马都不如了吗表达了诗人医生漂泊的沧桑之感和报国无门的怨愤之情;第四课时、高考古典诗词常见意象集释1、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就表现了李白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 2、菊花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被赋予了坚强的品格、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3、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被寄寓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陆游的着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4、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所以松柏象征着坚贞和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5、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6、梧桐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7、杜鹃鸟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8、鹧鸪鸟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9、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10、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后来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11、梅子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12、竹生命力,节操,贞节,气节,谦虚,虚怀若谷,清高;13、长亭送别之意;如: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14、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15、鸳鸯指恩爱的夫妻,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卢照邻长安古意;16、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牛峤感恩多……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幅枫桥夜泊图的情调是孤寂的,但由于作者丰富、浓烈的设色和兴致盎然的景物描绘,并不引人进入“愁”境,反而能使人得到一种美感;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诗不仅可以使人们看到一幅登楼远眺的无限广阔的艺术图画,而且能够有力地激发人们“更上一层楼”的思想愿望,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示例1结合注释,阅读下面这首诗,谈谈你对这首诗所表现的意境的理解,100字左右;6分听张立本女吟高适危冠广袖楚宫妆①,独步闲庭逐夜凉;自把玉钗敲砌竹②,清歌一曲③月如霜;注:①“危冠广袖”是一种高冠宽袖窄腰的南方的贵族女装;②砌竹,阶沿下的修竹,以钗击节是唐宋人歌吟的习惯;③清歌一曲,即吟歌一首;示例:这首诗创造了一种清雅幽静的意境2分;暗蓝色的天幕上一轮秋月高悬,凉爽的闲庭中女诗人依阶低吟;清泠的吟诗声和着玉钗敲竹的节拍飘荡在寂静的夜空,冰冷如霜的月光勾勒出一个峨冠广袖的少女徘徊的身影;2分意境是情与景的融合;读者只要领会清雅幽静之境,便能走进女诗人超尘拔俗,淡雅清纯的内心世界;2分示例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菩萨蛮晏几道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燕;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①这首词描写的是一种什么景象主要内容写的是什么这首词描写了一位弹筝女子在筵席间演奏的情景;主要内容是描写弹奏乐曲和弹筝女的神情、动作;②词里集中对什么做了描写精妙之处在哪里就你有体会的一点谈谈自己的见解;一是集中描写音乐;上阙由曲名写起,令人联想起湘水荡漾的绿波;“写尽”二字,描写出筝曲之妙,境界已出;二是集中描写弹筝女子,这里用的是特写镜头;“纤指”突出了弹筝女孩年轻秀美的特征;下阕前两句既含蓄地描绘出弹筝女聪颖灵巧、从容专注的神态,又暗写出弹筝女柔和自重的性情,而且运用镜头剪接手法转写“玉柱”; “春山眉黛低”,用贴切的比喻描写女子神情,和乐曲巧妙融为一体;示例3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诗歌鉴赏高考专题复习教案

诗歌鉴赏高考专题复习教案

一、诗歌鉴赏高考专题复习教案二、章节名称:第一章诗歌基本概念与术语复习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如诗、词、赋、散文等。

2. 让学生了解各种诗歌形式的特点和区别。

3.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概念和术语的定义与区分。

2. 各种诗歌形式(如古体诗、近体诗、词、赋、散文等)的特点和区别。

3. 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的鉴赏方法。

五、教学步骤:1. 复习诗歌的基本概念和术语,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

2. 分析各种诗歌形式的特点和区别,让学生进行实际案例分析。

3. 教授诗歌的鉴赏方法,让学生进行实际诗歌鉴赏练习。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基本概念和术语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各种诗歌形式的识别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对诗歌鉴赏方法的运用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七、作业布置:1. 整理并复习诗歌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 分析一首诗歌的形式特点,写成小论文。

3. 选取一首诗歌进行鉴赏,记录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八、教学资源:1. 诗歌基本概念和术语的资料。

2. 各种诗歌形式的案例分析。

3. 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九、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十、教学延伸:1. 深入研究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探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和历史文化背景。

3. 组织诗歌朗诵和创作活动,提高学生的诗歌素养。

六、诗歌鉴赏高考专题复习教案七、章节名称:第二章诗歌的修辞手法与表达技巧八、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2. 让学生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对诗歌表达效果的影响。

3. 培养学生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诗歌创作的能力。

九、教学内容:1. 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的定义和例子。

2. 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和表达效果的分析。

3. 诗歌创作中修辞手法的运用练习。

十、教学步骤:1. 介绍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

2. 分析一首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让学生进行实际案例分析。

诗歌鉴赏专题教案(新)

诗歌鉴赏专题教案(新)

诗歌鉴赏专题——从题材类别入手读懂古诗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同分类。

2.掌握高考中诗歌鉴赏的相关考点。

过程与方法:1.分类讲解不同题材诗歌的特点。

2.引导学生掌握从题材入手读诗的方法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掌握不同类别诗歌的思想内容。

2.感受中国古典诗歌内容的丰富多彩。

二、教学重点:1.了解不同类别诗歌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掌握分类别鉴赏诗歌的技巧。

三、教学难点:掌握分类别鉴赏诗歌的技巧。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探究法、练习法。

五、教学课时:七课时六、教学工具:多媒体七、教学过程:一山水田园诗——水光潋滟晴方好教学目的:1、了解山水田园诗的主要特点。

2、学习鉴赏田园诗的方法。

教学重点:方法把握教学难点:主旨理解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诗眼分别是“咽”和“冷”。

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挡,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月色,由于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和“冷”二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天人合一”是今天人们追求的终极理想。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大自然以其无言的深沉让我们懂得了许多,让古代、现代的人在忙碌的社会生活之外找到了精神的归宿。

二、了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1、投影学生熟悉的山水诗并让学生齐读。

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⑵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高考诗歌鉴赏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3. 通过对诗歌的深入分析,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诗歌鉴赏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 诗歌的类型和特点。

3. 诗歌鉴赏的步骤和方法。

4. 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主旨。

5. 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主旨的分析。

2. 难点: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运用,对诗歌深层含义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首优美的诗歌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诗歌鉴赏的基本概念和术语:介绍诗歌鉴赏的相关概念和术语,如意象、情感、主旨等。

3. 诗歌的类型和特点:分析不同类型的诗歌,如山水诗、边塞诗、豪放诗等,并总结它们的特点。

4. 诗歌鉴赏的步骤和方法:讲解诗歌鉴赏的四个步骤,即读题、析题、答题和点评,并介绍常用的鉴赏方法,如直译法、意译法、比较法等。

5. 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主旨:通过具体诗歌案例,分析意象的营造、情感的表达和主旨的揭示。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诗歌鉴赏能力: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

3. 综合运用能力:评估学生在诗歌鉴赏过程中,对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和深层含义的运用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诗歌鉴赏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以及鉴赏的步骤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了高考诗歌鉴赏的基本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具体诗歌案例的分析,使学生对意象、情感和主旨的理解更加深入。

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歌鉴赏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经典诗歌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完整版)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专题——意象和意境教案

(完整版)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专题——意象和意境教案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专题——意象和意境学习要点:1. 了解诗歌中常见意象;2. 学习如何赏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学习内容:(一)鉴赏意象一.【考点解读】意象是诗歌艺术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基本单位。

“意”即主观情感,“象”即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意象即为融入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

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就是含有“意”的“象”,就是“意象”。

意象是诗歌艺术构思的形象元件,诗歌的意义就是由若干意象的内蕴所组成的。

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鉴赏古代的诗词作品。

鉴赏具体作品的时候,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注意主客观两方面融合的程度。

二.【常见题型】1、这首诗以什么为诗歌的主要意象(刻画了什么形象),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2、本诗通过哪些意象(景物),表达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例:(2008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画堂春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4分)三.【解题秘笈】答案组织可分为三个部分:1、塑造的什么形象(意象)。

如:梅花的傲霜斗雪、不畏权贵,大雁的春秋迁徙、游子怀乡,杨柳的缠绵悱恻、惜别怀远,流水的时光易逝、怀古思念等。

本词上阙的景物有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

2、结合诗句分析形象(意象)的特征。

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这些景象皆为残春之景。

3、总结形象意义。

就是分析形象中诗人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或蕴涵的哲理。

可用一句话概括总述。

这首词应是一首伤春之作,写他落第后的不快心情。

词的上片写残春之景,其无可奈何之情,已在描写中得到充分表现。

参考答案: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诗歌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

2. 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手法等,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高考诗歌鉴赏得分率。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1 诗歌的定义1.2 诗歌的特点:凝练、形象、音乐性、抒情性等2. 诗歌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2.1 古代诗歌:古体诗、近体诗(律诗、绝句)2.2 现代诗歌:自由诗、抒情诗、叙事诗等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回顾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

2. 诗歌鉴赏实例分析:选取代表性诗歌,分析其语言、形象、情感、手法等,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

3. 课堂互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歌及鉴赏心得,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诗歌鉴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鉴赏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 阶段性测试:定期进行诗歌鉴赏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成果。

五、教学资源1. 诗歌鉴赏教材:提供权威的诗歌鉴赏教材,供学生学习和参考。

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诗歌鉴赏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3. 诗歌朗诵视频:选取经典诗歌朗诵视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性和韵律美。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经典诗歌案例,让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2. 对比分析:组织学生对比分析不同诗歌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实践演练:创设诗歌创作和表演环节,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升综合素养。

七、教学实践1. 诗歌创作:鼓励学生创作诗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2. 诗歌表演: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表演等活动,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诗人的故居、纪念馆等,深入了解诗歌背后的故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意象意境篇学习要点1理解“意象”和“意境”两个概念及其区别。

2初步鉴赏诗歌意境3了解考查模式4掌握答题步骤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知识铺垫1理解“意象”和“意境”两个概念及其区别。

(一) 意象:“意”是指作者的思想感情,“象”就是具体事物,又叫“物象”。

“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指包含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事物。

例: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薛道衡《人日思归》: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李白《菩萨蛮》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雨时。

——卢纶《送李端》(二)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古典诗歌意境有:雄浑壮丽----“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开阔苍凉-----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高远辽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幽清明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沉郁孤愁----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和谐静谧----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三)意象与意境的区别:区别:(1)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是可以感知的,实在的,具体的;意境则与全篇对应,是要体悟的、抽象的,是一种氛围。

(2)意象是分析诗歌散文时的用语,指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这些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

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

用简单的关系式来表示:意象=物象×情思意境=意象+氛围意象+意象=意境。

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如果意象是美人,意境就是良宵;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夜色;如果意象是狼狗、铁丝网、警棍、坦克,意境即白色恐怖。

【例1】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意象:小楼深巷氛围:静谧幽邃,诗人客居临安的寂寞意象:春雨杏花氛围:江南早春的气息,预告一个万紫千红的局面即将到来意境:寂寞的诗人躺在深巷小楼里,春天的脚步随着雨声来到深巷,进入小楼,给诗人带来一个不眠之夜,诗人设想明天早晨该能听到深巷传来的卖花声了,这两句构成的意境,其中有春天到来的喜悦,也有流光易逝的感喟【例2】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意象: 一片月色,家家户户捣衣声——浓郁的秋意,深切的思念。

秋风、玉关——寒衣送给戍守边关的亲人。

意境:境界阔大。

秋风乍起,明月高悬,长安城笼在浓浓的月色之中。

家家户户传出捣衣之声,那急促而凄凉的声音散布出浓郁的秋意,这寒衣是送给戍守边关的亲人,声声寒砧都传递着对于边关的思念。

2赏析意象与意境: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天涯等这些事物就是诗中的意象,诗中的藤是“枯”藤、树是“老”树、鸦是“昏”鸦、道是“古”道、风是“西”风、马是“瘦”马,一系列感情色彩强烈的形容词,营造出的是萧索的风景、疲顿的旅途这样色调暗淡冷寂的画面,渲染了一种孤独、悲凉的气氛,构成了一个凄清、伤感、苍凉的意境。

对表现作者天涯孤旅的情思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有如下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

这些意象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融情于景的画面,创造出开阔悠远的意境。

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念,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立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送别友人的深情挚意。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创造出怎样的意境?诗人借助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这些意象,与“独、缥缈、恨、寂寞、冷”等词的感情色彩和“拣尽寒枝不肯栖”这个具有象征意义的诗句结合起来,构成了孤独凄凉的气氛,创造出孤独、凄凉、绝去尘俗的意境。

但是诗人的心态却非常坚定,表达的是作者孤高自赏,不愿与世俗同流的生活态度。

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诗人运用了鸡黍、绿树、青山、场圃、把酒、话桑麻、就菊花等意象。

恬静秀美的田园风光,田园情趣,闲适恬淡之情,淳朴诚挚的情谊融合在一起,便构成了自然恬淡的意境二、考查方式:本诗通过描写……等景物,营造了……氛围(描绘出一幅……的图画),表达了……的感情。

特别提示:题目中如要求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一定注意结合原诗中的意象进行具体阐释。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起到了什么样的的效果?3、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4、清选择角度,简要分析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三、答题步骤⑴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要忠于原诗,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⑵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意境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

如孤寂冷清、萧瑟凄凉、恬静优美、华美壮丽、清新自然等。

⑶把握意象具体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规范格式:该诗抓住(采用)……(意象列举)等意象,给我们描绘了……的画面,营造了……的氛围,从而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6分)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谭敬昭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①。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艭:小船。

②海幢,即海幢寺。

⑴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

(3分)(1)晚:归艘钟声望:江、青山、远帆、老鹤⑵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

(3分)“带”采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老鹤”人的动作,不说钟声远播,而说老鹤带钟声到海幢,使画面具有动感。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溪亭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芽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答案:(1)用“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的意象,表现时间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4分)答案:(2)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

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

冷清幽寂,诗人独立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

“穿”字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

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

“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

附鉴赏材料:林景熙的《溪亭》诗是借景抒情,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佳作。

首联破题。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表明全诗以溪亭为中心,逐一描绘周围的清秋初月的景色。

乍读起来,似有恬静闲适的印象,细细品味,又觉不然。

诗人徙倚溪亭,观览景色,思绪纷披,直至日暮,尚徘徊不下。

“馀思”,是指诗人在南宋灭亡之后,时时所怀有的旧君故国之思,同那种多愁善感的“悲秋”有着本质的区别。

不了解首句所要表达的意图,就会把全篇看成单纯写景之作。

只有真正领悟到诗人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的心理状态,才能透过迷蒙的景色去探索诗人的悠悠孤愤和高洁品格。

这种破题法,既无“突兀高远,如狂风卷浪,势欲滔天”(《诗家法数•律诗要法》)的气派,也没有运用比兴的表现手法,而是语淡辞婉,直叙其事,于平淡之中留下意馀象外的情韵。

颔联紧承一二句。

“高树月初白”,是说高高树巅挂着一弯洁白的初月,切上联“日暮”。

“微风酒初醒”,在微风吹拂之下,诗人酒意初醒,与上联“馀思”呼应。

当此之时,诗人心绪不宁,“馀思”萦绕,难以去怀,从其半醉半醒的精神状态,不正说明他感慨至深吗!颈联写诗人举止。

“独行穿落叶”,踽踽独行之状如见,“穿”字尤妙。

“闲坐数流萤”,独坐无聊,只得藉数流萤以遣闷,其侘傺不平的心情可以想见,用一“数”字,更见生动。

这两句诗把其复杂的矛盾心情注入形象鲜明的画面,不难看出,其中隐现着诗人对生活的感受和时代乱离的影子。

注家评曰:“此联本平,然用‘穿’、‘数’二字,便觉精神振竦,所谓五言诗以第三字为眼,是也。

”足见诗人用字之工。

末联写景。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一声声悠长的渔歌,打乱了诗人的冥思遐想,举目四顾,只有远处水面上飘动着一点若明若暗的灯火,此情此景,倍添凄凉孤寂,蕴含着国破家亡、飘泊无依之感。

通观全诗,以景传情,用富有象征意义的景物描写,寄寓诗人的感慨馀思,情韵深长,颇具特常见的意象的分类如下:自然景象类:“月”思乡念亲离愁别恨寂寞思归,“流水”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斜阳”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西风、烟、霜”哀怨惆怅,凄苦苍凉,“冰雪”坚贞的心志高尚的品格,“浮云”漂泊的游子。

植物类:“杨柳”怨别怀远,“落红”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和哀愁,“松、菊”高洁、坚强之志,"竹"高雅虚心自持气节,“莲”同"怜",爱情,“梧桐”光阴易逝、青春不再的惆怅与哀愁,“丁香”愁思情结,“红豆”相思。

动物类:“鸦、杜鹃、子规、猿“衰亡凄楚哀怨,“蝉”凄凉高洁,“鸿雁、青鸟、鱼、鸳鸯、鹧鸪”相思相爱离愁孤寂。

社会意象:“舟、湖、长亭、桥、镜、灯”离情别绪,思乡怀远,孤寂落魄,愁苦伤感。

“登高、凭栏”相思报国壮志难酬。

“吹笛、吹箫、吹笙”别离相思孤寂。

“饮酒”豪情悲愁苦闷郁闷。

“折柳”惜别怀远思乡。

“捣衣”征人离妇远别故乡的惆怅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四组概念:雄浑壮阔、高远辽阔;寂静幽美、朦胧迷离;热烈高亢、生机勃勃、繁华喧闹;闲适恬淡、恬静优美;空旷寥落、萧瑟凄凉、幽静孤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