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49922
外国教育史(第二版)
精彩摘录
教育史应既包括学校教育史,也**家庭教育史和社会教育史;既研究教育实践和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又探 讨教育思想和理论产生与演变的历史。
第一,社会大背景应成为外国教育史分析的中心。 第二,历史的态度是学习外国教育史方法的一个重要方面。 古代希腊教育是西方教育的开端,其渊源来自古代东方 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一是激发未来教师的职业热情;二是以史为鉴,运用教育史的实际经验,提高未来教 师和在职教师的专业水平;三是影响其教育观,拓展其思路。 教育是起源于原始公社中儿童对成人的本能的、无意识的模仿(unconscious imitation) 科学主义教育思潮、人本主义教育思潮、思辨唯心主义及宗教哲学教育思潮。 古代罗马教育是古代希腊教育的延续。 第三,运用比较历史学的方法将有助于克服狭隘性,能帮助我们探索不同社会教育之间、不同国家之间教育 等问题的共性和个性,还可以进行教育思想的比较,以发现教育发展的普遍规律和特殊本质。
第一节夸美纽斯 第二节洛克 第三节卢梭
第一节裴斯泰洛齐 第二节赫尔巴特 第三节福禄培尔 第四节马克思和恩格斯
第十三章现代西方 教育理论
第十二章欧美教育 革新运动
第十四章现代各国 教育(上)
第十五章现代各国教 育(下)
第十六章苏联教育思 想
第十七章现代欧美教 育思潮(上)
第十八章现代欧美教 育思潮(下)
各大家派的各个重大理论点没有一一标明,后续总结几乎的知识点几乎是可有可无。
书中独立章节提到的世界著名教育家的著作思想归纳及补充。 《世界图解》(The World Sensible Thing Pictured,1654)是西方历史上第一部依据直观原则编写的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看图识字课本。是夸美纽斯整 个教育思想体系的根本性指导原则,包括两方面的含义:(1)教育要适应大自然的发展法则;(2)教育要适应 儿童个体的自然发展,即适应儿童的天性、年龄特征。
新编外国教育史 第二章 西欧中世纪教育
• 教学方法上,宫廷学校注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因人而异。对成年学生, 教学以讨论为主;对年幼学生,则采用当时修道院学校盛行的问答法。这种方法 的特点在于,由教师根据教学的目的,把教学内容以问答的形式加以编制,使学 生通过记忆问题的答案而掌握知识。
在阿尔琴的管理下,法兰克王国的宫廷学校在当时成为世俗教育的中心, 吸引了来自国内各地的学者和教师,从而对中世纪早期世俗教育的发展产生 了积极的影响。
新编外国教育史
(二)教会学校的改革
787年,查理曼发布教育通告,指责修道院的院长目不识丁,表达粗俗,规 劝他们学习文字。他认为传教士只有虚心诚意地学习,才能更好地探索经义 的奥秘。一个人的识字教育开始得越早,学习得越好。
新编外国教育史
第二节 西欧中世纪世俗封建主的教育
新编外国教育史
一、宫廷学校和教会学校的改革
(一)查理曼的宫廷学校
782年,阿尔琴应邀带领三名助手,来到法兰克王国,在原有宫廷学校的 基础上,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等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
• 宫廷学校的学生包括王后、王子、公主以及王室其他成员,此外还有查理曼指定 担任国家和教会高级职务的青年贵族。
新编外国教育史
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
新编外国教育史
新编外国教育史
西
第
欧 中
二世章Βιβλιοθήκη 纪 教1 2育
3
4
西欧中世纪教会学校 西欧中世纪世俗封建主的教育
西欧中世纪大学和城市学校 经院哲学与西欧中世纪教育
新编外国教育史
第一节 西欧中世纪教会学校
新编外国教育史
在西欧中世纪,基督教的发展促进了基督教教育的形成。 基督教教育的形式主要是教会学校。 西欧中世纪的教会学校主要有三种类型:修道院学校、大教堂 学校和堂区学校。在这三类学校中,修道院学校因其藏书丰富、管 理严格等特点而成为最重要的教会学校。
(完整)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文档
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整理第一章、文明古国的教育第一节、古代两河流域的教育苏美尔文化教育是巴比伦文化教育的前身。
大体在公元前3500 年,苏美尔人就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在两河流域南部成立了一些奴隶制城邦。
考古家判断这一时期,苏美尔人已经创立了“泥板书〞和文字。
最初是图画文字,以后又演进为楔形文字。
在巴比伦时期,天文学、数学、医学和建筑学获取了必然的睁开。
在苏美尔时期已经出现了学校。
最早的学校与寺庙相关,由于泥板是主要的书写工具,学校被称为“泥板书舍〞,重视语言和书写能力的授课,管理十分严格。
在巴比伦时期,寺庙已有两级:一级是初等教育,主要教授读写;另一级是高等教育,除学习读写之外,还学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学等。
授课方法比较重视师徒教授。
公元3 世纪后,巴比伦作为古代文明的中心,逐渐衰落。
后辈认识苏美尔和巴比伦的文化教育,主要经过考古工作者的挖掘和研究。
平常,苏美尔和巴比伦的文化教育被看作是人类正式教育的起点。
第二节、古代埃及的教育与巴比伦同样,古埃及很早就有了自己的文字,科学已经有了必然的睁开,在天文学上能划分恒星和行星,还制作了天体图和太阳历;数学上,采用了 10 进位的计算法;医学上的木乃伊制作;建筑方面的金字塔的建筑都是人类史上的杰作。
一般以为古埃及成立的学校是人类最古老的学校。
1、历史背景①地处泥罗河流域,农业兴隆天文学:察看天象,展望气侯及河水泛滥的同期成立科学几何学:丈量田亩、建筑庙宇、房舍水利学:灌溉知识系统医学:制造木乃伊、医疗地理学:对外贸易、军事远征②前 3500 年进入妈奴隶制社会,统治者〔法老〕采用配置大小官吏,加强国家机器,推行对外侵略和宗教统治,这些知识要有特地的机构教授。
③文字出现:图形文字→用字母、音符、词组组成的复合文字2、学校种类:最早成立的学校是宫廷学校:培养皇子皇孙和朝臣子弟,学成后充当官吏,产生于埃及古王国末期。
到了中王国时期,一些政府机关在机关内部附设职官学校,招收贵族及官员子弟,以政府办公地方为校址,官吏充当教师。
《外国教育史(第二版)》现代各国教育(上)
20世纪初,在欧洲和拉丁美洲,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之间不衔接。在北美洲,初 等教育一般通向中等教育。“19世纪牢固建立起来的普及初等教育、技术教育、专 业教育,以及所有形式的进一步发展,都有赖于中等教育的富有成效的组织。对中 学教育的功能,以及迅速发展中学教育的方法进行重新思考,成为世界工业化国家 的教育家们在新的世纪早期最为广泛讨论的课题。”
1. 综合中学的发展
战后英国仍实行将11岁考试作为进入文法、技术、现代中学“三分制”学校的选 拔依据。进入60年代以后,以英才教育为基础的“三分制”中等教育结构受到教育 民主化和教育机会均等社会思潮的挑战。
1942年,英国工党政府提出中学一体化,主张取消“三分制”,实现中学的综合 化。1964年4月,英国教育部改为教育和科学部。同年10月,工党组成新政府,加快 了中等教育综合化的进程。
到1980年,综合中学成为英国中学的主要类型,但私立中学依然存在。
二、 战后英国教育的发展
(一) 20世纪60—70年代的教育改革
2. 罗宾斯原则与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罗宾斯原则”,即应为所有在能力和成绩方面合格的、并愿意接受高等教育的 人提供高等教育课程。
1966年,工党政府发表《关于多科技术学院和其他学院的计划》白皮书,正式提 出双重制构想,即把高等教育分为“自治”部分和“公共”部分。
战后初期,欧美各国致力于消除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双轨制,中等教育逐步得到相 当程度的普及。20世纪60年代,西方各国进行了课程改革。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 新自由主义的影响下,市场机制被广泛引进西方各国的教育改革。在有地方分权传 统的国家中,中央对教育的控制得到加强,国家课程和国家考试有了很大发展。
第一节
一、 20世纪上半期的英国教育
外国教育史教案
《外国教育史》教案《外国教育史》目录第一章原始社会的教育 (1)第二章奴隶社会的教育 (4)第三章封建社会的教育 (23)第四章近现代英国的教育 (44)第五章近现代法国的教育 (61)第六章近现代德国的教育 (85)第七章近现代美国的教育 (104)第八章近现代日本的教育 (119)第九章近现代俄罗斯的教育 (131)第十章近现代意大利的教育 (154)第十一章发展中国家的教育 (164)外国教育史教案卷首语中国名臣魏徵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英国哲人培根有言:“读史使人明智……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感觉历史,就好像那遥远的星空,神秘而令人神往,太多的人类宝藏就在其中蕴藏;学习历史,并非是在故纸堆中翻翻拣拣;研究历史,其实就是推开一扇扇尘封的大门——神奇就在门里。
没有历史,人类又是什么呢?不懂历史,人类又懂得什么呢?当您打开本教材时,就会感到,人类教育的历史放射出一道道耀眼的光芒,照亮我们的眼睛和心灵,辉映着我们正在进行的教育改革的征程……第一章原始社会的教育学习内容与目标:远古及东方文明古国时期是国外教育发展的萌芽时期。
学习本章应主要了解国外教育的起源;原始社会教育的发展及其特征。
一、教育的起源1、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就提出,教育并非人类特有的现象。
远在人类出现以前,教育已在动物界存在了。
教育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教育从它的起源上说是一个生物学过程”,“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流”。
教育起源于动物保护物种的本能而把自己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幼小动物。
人类只是继承了业已存在的教育形式,而在其上作了某些改进而已,但在本质上与动物界没有区别。
这谓之“生物起源说”。
2、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美国教育家孟禄在《教育史课本》中提出:“原始社会只有最简单形式的教育”,“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简单的无意识的模仿”。
其实,这两种学说都否认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培养下一代的活动。
《外国教育史》学习指导
《外国教育史》学习指导(一)在开始本网络课程学习之前,就以下一些问题,作为本课程的学习指导。
一、《外国教育史》的课程性质与特点(一)《外国教育史》是为学员具有和掌握《外国教育史》基本历史和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
它主要介绍外国教育的历史。
内容主要包括外国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的教育行政、学校制度和教育理论。
目的在于使学员了解教育的发展线索,学会用唯物史观分析教育现象,总结与借鉴历史经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促进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二)《外国教育史》是教育学和历史学交叉性学科。
它是研究中外教育发展的历史线索和历史规律的学科。
所以,它既是一门专业史,也是一门教育学史。
也就是说,它是教育学和历史学交叉的学科,学科结构和学习方式与一般历史差不多,而学习内容则是教育领域的。
《外国教育史》的课程基本结构,从横向划分,可分为外国古代教育史和外国近代教育史两大部分,从远古一直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为古代,1640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近代,二战后则属于当代了。
我们的网络课程也是按历史的先后为顺序的。
从纵向划分,可分为教育制度史和教育思想史两大部分。
教育制度史讲文教政策、教育体制、各类学校设置、教学和教育制度、学生与教师制度。
教育思想史是讲外历国代著名教育家,或者是教育名篇名著中的教育思想理论。
思想史和制度史有联系,但是总的来看彼此相对独立。
把握住这样的总体结构,同学们在学习时就可以更加心中有数,也有助于总体复习,总体掌握。
(三)《外国教育史》既是一门历史类课程,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课程的内容和目的要求主要在于使学员了解教育的发展规律,学会用唯物史观分析教育现象。
理论联系实际,搞好教育工作二、《外国教育史》的学习意义国外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由于其范围广、时间长、国家多,因而,只能选择那些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实践和教育家的理论进行分析研究。
外国教育史(详细整理版)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一、巴比伦的教育1.巴比伦的学校苏美尔文化教育是巴比伦文化教育的前身。
大约在公元前3500 年,苏美尔人就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城邦。
考古家断定这一时期,苏美尔人已经发明了“泥板书”和文字。
最初是图画文字,以后又演进为楔形文字。
在巴比伦时期,天文学、数学、医学和建筑学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在苏美尔时期已经出现了学校。
最早的学校与寺庙有关,由于泥板是主要的书写工具,学校被称为“泥板书舍”,重视语言和书写能力的教学,管理十分严格。
2.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在巴比伦时期,寺庙已有两级:一级是初等教育,主要教授读写;另一级是高等教育,除学习读写以外,还学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学等。
教学方法比较重视师徒传授。
元3世纪后,巴比伦作为古代文明的中心,逐渐衰落。
后人了解苏美尔和巴比伦的文化教育,主要通过考古工作者的发掘和研究。
通常,苏美尔和巴比伦的文化教育被看作是人类正式教育的起点。
从考古的材料来看,这一时期的学校主要是培养文士为主的学校。
文士教育一般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教授读写;第二阶段是将志向不同的学生分派到相应的寺庙或国家较高一级的机构接受教育。
二、古代埃及的教育1.古代埃及的学校与巴比伦一样,古代埃及很早就已经有了自己的文字,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埃及有了自己的学校。
(1)宫廷学校,主要由法老设立。
(2)职官学校,由政府各机关设立。
(3)僧侣学校,也称寺庙学校,是培训祭司或僧侣的机构,主要设在寺庙。
(4)文士学校,主要培养文士。
2.古代埃及学校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在埃及的学校教育中,主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注重道德品德的培养。
(2)练习书写。
(3)练习词令。
(4)重视数学和计算。
在教学方法上,古埃及的学校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方法:(1)以机械教学为主。
(2)教师多利用问答方法,但不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重视体罚。
三、古代印度的教育1.婆罗门时期的教育印度早在公元前2000年以后,就逐步形成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
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总结
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总结### 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总结古代教育的起源与发展在外国教育史的长河中,古代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是不可忽视的起点。
古代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早期,随着人类文明的逐渐发展,教育开始从家庭和部落中分离出来,形成更为系统和规范的教育机构。
在古希腊,教育被视为培养公民的重要手段,哲学家如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
古罗马时期的教育则更加注重实用主义,强调法律和修辞学的学习。
中世纪的教育中世纪的教育与宗教紧密相连,教会成为教育的主要提供者。
修道院学校和大教堂学校成为教育的中心,主要教授神学、拉丁文和逻辑学。
中世纪大学的出现,如巴黎大学和牛津大学,标志着高等教育的兴起,这些大学为后来的学术研究和教育制度奠定了基础。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变革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育开始重视个人的发展和个性的培养,强调古典文化的复兴和对艺术、文学的学习。
伊拉斯谟等人文主义者对教育的改革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和方法,推动了教育内容和方法的革新。
启蒙时代的教育思想启蒙时代,理性主义成为教育的核心理念。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有理性、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公民。
卢梭的《爱弥儿》等作品对自然教育的理念进行了阐述,强调教育应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过程。
同时,教育的普及化也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议题。
19世纪的教育改革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教育改革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部分。
国家开始介入教育,实施义务教育制度,以满足工业化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
德国的赫尔巴特和美国的霍瑞斯·曼等教育家对教育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教育制度的现代化。
20世纪的教育发展20世纪,教育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和变革。
两次世界大战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战后重建时期,教育成为国家重建和社会发展的关键。
教育的民主化和普及化成为全球性的趋势。
同时,教育技术的发展,如远程教育和在线教育,为教育的普及和个性化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外国教育史》教学大纲.doc
《外国教育史》教学大纲—、课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外国教育史英文名称:The educationa I h i story of fore i gn countr i es课程编码:14103C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总学时:48学时总学分:3学分适用专业:小学教育先修课程:教育学、心理学、中国教育史等开课系部:教育与心理科学系二、课程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与学习本课程的目的任务1.学科性质外国教育史是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也是教育学基木原理的基础它与屮国教育史共同构成教冇史学。
从学科性质来看,外国教育史属于一门社会科学。
从该学科产生的途径来看,是由教疗学和历史学的定向综合而成,因此堪称为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
教育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于18世纪末产生于徳国。
2.研究对象外国教育史的研究对象是:除屮国以外,世界其它地区及主要国家历史发展备阶段的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探究教育发展变化的规律。
3.学习外国教育史的目的、任务及意义(1)掌握一些必要的基本知识,了解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基本史实。
(2)在此基础上,讲而对教育史上的经验教训,经过认真细致的考察、分析、鉴别、判断,以便去粗取精,以供借鉴,古为今用、洋为屮用。
(3)要从人类教冇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屮,来总结、揭示教冇木身所固有的客观规律。
总Z,通过学习、钻研,一方面学习了解一定的史料,主动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客观地看待前人在教疔问题上的成败得失,开阔眼界,获得有益的启示,同时培养学生具有前瞻性,增强按教冇客观规律办事的白觉性,从而为更好地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教冇事业服务。
这既是学习外国教冇史的目的及任务,也是学习该学科的主要意义所在。
三、外国教育史主要内容及重点1 •内容从理论上来说,夕卜国教育史的内容大体可分教育史实(包括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也称教育理论)两个方面。
从远古到现代,从东方到西方各个历史时期,中国以外各个国家(或地区)的教冇基木史实和教冇思想的出现、发展和演变过程,便构成这门学科的全部内容。
《外国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
《外国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师或教师团队信息二、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文):外国教育史课程名称(英文):The History of Foreign Education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课□专业拓展课□实践性环节课程性质*:□√学术知识性□方法技能性□研究探索性□实践体验性课程代码:004290周学时:3总学时:48学分:3先修课程:无授课对象:本科生三、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西方古代、近代和现代教育发展过程中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人物思想和制度事件。
课程将着重说明和解释教育史上著名教育家的思想精髓和对后世的影响,以及对当今教育发展的启示,力求体现普世性的教育价值和“古为今用”历史方法论的基本指导原则。
课程还有重点地说明一些国家的教育制度产生和发展的意义和影响,分析制度产生背后的原因和发展理由,力求体现教育制度变革的合理性。
该课程属于教育学的基础课程,是每位教师的必修课。
四、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系统了解国外教育发展的基本概况,了解国外著名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培养学生对当前教育改革及自身的教学实践遇到的问题抱有一种发展性的眼光和态度;培养学生借鉴历史上国外那些优秀教育思想的方法,即坚持“洋为中用”。
课程的具体目标如下:➢介绍古代、近代和现代教育思想的流变➢介绍古代、近代和现代教育制度的演变➢让学生认识到人类历史上所产生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的精华➢激发学生讨论教育现实和教育思想的兴趣➢对照现实的一些教育思想,对比和评价教育思想家的思想价值➢参照著名教育家的思想,评价现实一些教育思想➢找出对自己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的教育思想➢共同讨论教育思想和反思自身工作存在的不足五、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第一章古希腊教育制度2课时,讲授为主重点:古风时期的雅典和斯巴达教育课后作业:1、阅读《理想国》,2、比较雅典和斯巴达的教育差异第二章古希腊教育思想4课时,讲授与讨论结合,说明小论文的写作要求重点: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教育观点课后作业:1、阅读《理想国》,2、比较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第三章古罗马教育2课时,讲授为主,布置小组讨论的题目范围重点:共和国时期教育与昆体良教育思想课后作业:阅读《雄辩术原理》第四章中世纪教育与大学2课时,讲授为主重点:大学教育和骑士教育课后作业:1、了解博洛尼亚和巴黎大学的演变,2、观看视频《博洛尼亚大学》第五章人文主义教育的兴起2课时,讲授为主重点:北欧人文主义教育课后作业:1、阅读莫尔《乌托邦》,2、阅读蒙田《散文集》第六章国民教育的发展4课时,讲授与讨论结合重点:英格兰和北美殖民地的国民教育难点:新教的教育改革课后作业:1、国民教育在欧洲发展的脉络及其原因分析。
外国教育史(第二版)绪论
四、 外国教育的历史演变
(一) 古代教育史
在罗马帝国时期,产生了西方最早的教育行政制度。在中世纪早期,基督教教育 成为西欧教育的主干,世俗封建主教育带有封建等级的特征。在中世纪后期,随着城 市的发展,出现了中世纪大学、行会学校和城市学校,为西方后世的大学、职业教育 和近代小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由于历史的原因,与西欧中世纪处于同一历史时期的 拜占庭与阿拉伯在保存古代希腊和罗马文化以及沟通东西方文化方面有重要的历史贡 献。
四、 外国教育的历史演变
(二) 近代教育史
17—19世纪是资本主义制度在先进国家取得胜利并得到巩固的时期,近代教育也 得到了很大发展。首先是民族国家教育领导体制的建立。随着教育世俗化的发展,教 育的领导权逐渐从教会手中转移到民族国家的手中,国家逐渐承担起教育的责任。其 次是国民教育体系在各国的建立。初等义务教育逐步得到普及,国民教育成为民族国 家进行社会控制的重要工具。再次是这个时期各级各类学校有了一定发展,在西方各 国形成了带有明显等级特征的双轨学制;中等教育大众化的问题被提上议程;出现了 一些新型大学,课程内容更加贴近社会生活。
三、 学习外国教育史的方法
第二,要把外国教育史的任何问题放在一定的历史范围内,放在其产生的 历史条件下和整个历史进程中去加以考察。
其一,看它们是否反映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要求,是否促进了社会的进步,进而正确地评价其作 用和意义。
其二,不是根据教育家是否提供了我们今天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是否比他们的前辈提 供了新的东西的原则,来判断教育家的历史功绩,不应苛求于古人。
外国教育史 ( 第二版 )
绪论
一、 外国教育史的研究对象
首先,界定外国教育史研究对象的首要科学依据应是教育学科的研究对象,它应 包括由被定义为教育学科的对象的研究所产生的知识系统。
311教育学《外国教育史》笔记
第三部分外国教育史学习要求:1.外教史部分以近代和现代史为重心;2.外教史包括思想、制度和实践三块内容,主要以思想和制度为重心;3.注意国别之间的差异。
中国教育史逻辑框架图:外国教育史第一章外国古代教育第二章外国近代教育第三章外国现代教育一、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了解即可)巴比伦教育古代埃及教育古代印度教育二、古希腊教育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智者、三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三、古罗马教育西塞罗的教育思想昆体良的教育思想奥古斯丁的教育思想四、西欧中世纪教育基督教教育封建主贵族的世俗教育(宫廷学校、骑士教育)中世纪大学城市学校五、拜占庭与阿拉伯教育拜占廷教育阿拉伯教育(一)斯巴达和雅典教育(古风时代的教育)1.斯巴达教育斯巴达教育城邦性质公元前8世纪建立的军事专制城邦教育制度由国家统一管理教育目的培养勇敢忠诚的战士教育内容以军事体育训练和道德教育为主,如五项竞技(赛跑、跳跃、摔跤、掷铁饼、投标枪)、秘密服役教育阶段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实行严格的新生儿体格检查,合格的才允许抚育,不合格的弃于荒野。
第二个阶段,受国家严格监督的家庭教育。
第三个阶段,公共教育(7-28岁和18-20岁两个阶段。
)教育方法集体教育、体罚、实践练习教育对象女子接受与男子同样的教育内容教育特点1.教育具有阶段性2.教育完全被国家控制,并视为国家的事业3.以军事体育训练和道德教育为主,对文化知识不重视4.重视子女教育缺陷不重视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不重视个人的智慧和个性2.雅典教育雅典教育城邦性质公元前7世纪形成的民主共和制城邦教育制度由国家与社会共同管理教育目的身心和谐发展的公民教育内容五项竞技、音乐(包括阅读、书写和计算以及其他文化知识),舞蹈、道德教育阶段分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家庭教育(7岁前);第二个阶段是文法学校和琴弦学校学习(7岁之后);第三个阶段是体操学校教育(13岁后);第四个阶段是体育馆教育(15岁左右);第二个阶段军事训练团教育(18岁)教育方法个别教学、启发式教学教育对象男性教育特点1.教育具有阶段性2.重视体、智、美和谐发展3.既有公共教育,也有私人教育4.忽视女子教育。
《外国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
《外国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外国教育史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教育学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51学时、3 学分其中实验学时: 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是让学生了解外国教育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历程,初步掌握外国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不同时期外国教育发展的特点和存在的基本问题,了解外国教育改革的基本经验和教训。
二是初步形成具有历史感的教育眼光,对教育问题敏感的把握能力,以及分析和比较研究教育问题的能力;洋为中用,为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历史借鉴。
三是培养学生对教育问题的关注意识,同时感知教育家为教育献身的精神和关心教育事业的热情,激发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二、课程教学要求通过了解外国教育发展的史实,要求学生批判地继承人类教育的优秀遗产,提高从事教育工作的科学素养,同时培养学生对教育工作的兴趣和献身教育事业的决心。
三、先修课程教育学、普通心理学、中国教育史四、课程教学重、难点重点:古希腊的教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近现代美国教育难点:哲学对教育的影响,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课堂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读书指导法等进行教学。
建议学生采用读书法、作业法、质疑法、讨论法、分析法等进行学习。
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东方古国的教育(2学时)1.教学内容(1)学校教育的产生及其条件;(2)东方文明古国的学校教育实践及意义教育文化与教育文化学。
2.重、难点提示东方文明古国教育的特征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第二章古代希腊的教育(4学时)1.教学内容(1)斯巴达和雅典的教育概况、特点及二者教育比较;(2)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和“产婆术”;(3)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主要教育观点。
2.重、难点提示(1)重点斯巴达和雅典的教育比较;(2)难点是苏格拉底和亚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
第三章罗马的教育(6学时)1.教学内容(1)罗马共和时期和帝国时期教育发展基本状况;(2)西塞罗的雄辩教育思想;(3)昆体良的雄辩教育、幼儿教育及教师思想。
外国教育史(考研)
第四部分外国教育史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第一节教育的起源与史前的教育一、教育的起源(一)教育的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桑代克、英国教育学者沛西·能观点:将教育视为一种生物现象,将教育过程归结为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传授活动。
认为动物界也存在教育,动物为保存自己的种类,出自遗传本能,自会将其“知识”与“技巧"传授给幼小的动物,是当时的庸俗进化论在研究教育起源问题上的反映。
(二)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史学家孟禄观点:根据原始社会中系统知识、教材、教学形式、及教学方法尚未形成的事实,断定原始人的教育过程都是无意识的,儿童仅凭观察和尝试成功的方法,学习如何使用弓箭与射击等活动,其技巧几乎全部是通过失败与重复模仿学到的,是一种心理现象.(三)教育的劳动起源论代表人物:苏联教育史学家米定斯基观点:源自恩格斯劳动创造人以及人类社会起源于劳动这一理论。
劳动是人们的认识的主要源泉,是手脑等生理结构进步完善并通过遗传途径传给后代的必要条件;原始社会的人们为了生活,必须由有经验的长辈对年轻一代传授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知识,即在劳动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经验.教育是在传授劳动经验的情况下产生的,因此教育起源于劳动。
(四)教育的需要起源论代表人物:中国教育理论家杨贤江观点:认为上述三种观点不够准确,人类社会生活是多样的,除了劳动经验以外,原始社会形成的一些集体习惯、行为准则、仪式风俗等也需要通过教育活动传授给下一代,但这些内容不能纳入,至少不能完全纳入劳动的范畴。
教育应该是起源于社会生活实际的多方面的需要.二、史前教育概况(一)原始社会分为:1.前氏族时期共同生产,共同消费,无阶级,无剥削,儿童属于部落公有。
教育便是由成年人在生产劳动中向年轻一代传授生产和生活经验.2.母系氏族时期使用新石器,幼小儿童在妇女身边受教育。
七八岁男女儿童后按劳动分工分别接受教育,包括社会生活知识和宗教道德教育。
《外国教育史(第二版)》史前时代的教育
第二节
教育的起源问题
教育的起源问题涉及“以什么样的方法论来认识的问题”,这不仅 是教育史的问题,也被认为是教育原理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 在近代教 育史上,关于教育的起源问题有三种主张:生物起源说、心理模仿起源 说和劳动起源说。
一、 生物起源说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受到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的影响,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 学家和哲学家利托尔诺。他在《各种人种的教育演化》一书中认为生存竞争是教育的 基础。教育并不是人类特有的现象,远在人类出现以前,教育已在动物界存在。
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把在农业出现之前人类走过的一段漫长的发展时期称为“旧 石器时代”,该时期可能在300万年前或更早就已经开始了,其最主要的特点是人们 搜寻食物的方式,即猎取野兽或是在自然界采集能够食用的植物果实。
生产工具以打制石器为主。人类已能用火,并以采集现成的天然产物为主,后来 也猎取大动物。
考古学者根据石器类型的分化,推测旧石器时代中期就有了性别的分工:男子从 事狩猎,妇女从事采集。
四、 中国教育界关于教育起源的争论
1978—1995年,教育起源问题的相关研究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78—1983年,研究者大多重提劳动起源说,试图通过对教育起源 于劳动的分析来探讨教育的生产属性,考察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关系,透视教育的经济 功能。 第二阶段是1984—1995年,这一阶段出现了大量研究教育起源的专文,对劳动 起源说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汇总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同等学力申硕《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汇总(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最早提出课程分类思想的教育家斯宾塞。
有关常识:1、古希腊教育分为三个时期:荷马时代的教育、希腊城邦时代的教育(斯巴达军事教育、雅典品质教育)和希腊化时代的教育。
2、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卢梭的《爱弥儿》、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被称为西方教育史上教育思想发展的三个里程碑。
3、西塞罗是罗马共和时期著名的演说家和教育家,其代表作《论雄辩家》。
他的教育思想主要有:雄辩家应有广博的学识,要有修辞方面的特殊修养,要有优美的举止和文雅的风度;模拟演说、写作等练习方法是培养雄辩家的重要途径。
“人道”教育思想是西塞罗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
要尽为人之道,就要发挥人之所以为人的特点;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要以“人道”相处,具有同情、仁爱、礼让、谦和等品质;此外,还要有文化修养。
4、1780年,报馆经理雷克斯仿照学校方式首创一种在星期日传授宗教知识的班级,主要招收童工,在每个星期日参加宗教仪式,学习宗教条文,兼学初步的读、写、算知识,被称为“星期日学校”(亦称“主日学校”)。
这种学校利用休息日把贫穷阶层的儿童组织起来进行学习,也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因而得到较快的发展。
19世纪后期,随着正规初等学校的大量开办,星期日学校日益减少。
5、17世纪,英国出现了由非国教派创办的一种新的学校形式,称为“学园”。
学园除传授古典知识以外,还传授农业、政治、法律、医学、建筑、军事等实用知识科目。
学园在17世纪中后期得到较快的发展,成为一种具有实科性质的中学。
18世纪以后逐渐衰落。
6、科学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斯宾塞和赫胥黎。
教育基本主张: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科学知识;把人类的活动归为五种,相应提出以自然科学为基础,包括各类课程的学校教育课程体系;用自然科学改造传统教育,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全面科学教育。
科学教育思想的产生和发展,适应了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客观要求,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教育论断;科学教育思想影响了学校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有力地推动了欧美各国学校课程的改革;科学教育思想对近代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教育史奴隶:苏格拉底柏拉图封建人物近代:赫尔巴特(传统派)现代:杜威奴隶:智者封建(中世纪):宗教昆体良西塞罗思想近代:人文主义新教主义天主教教育现代:进步教育新教育运动种族教育古巴比伦东方文明古国埃及印度奴隶古风古希腊古典希腊化时期西方文明古国共和时期国别古罗马共和后期帝国时期封建:中世纪近代:英法德俄美日现代:英法美德日苏奴隶社会东方文明古国1. 巴比伦:泥板书舍师徒教授世界最早产生教育国家宫廷学校2. 古埃及僧侣学校:重视科技职管学校:普通文化课程,培养官吏文士学校:书写计算律令婆罗门教育:家庭教育维持种姓制度《吠陀》体罚古儒学校3.古印度佛教:寺院教育东方产生最早的科学知识阶级性等级性4.特点教育内容丰富教育机构种类繁多知识成为统治阶级专利教师地位较高西方文明古国1.古希腊斯巴达:军事教育培养战士古风雅典: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公民古希腊古典:智者活动初级:文法希腊化高级:雅典大学智者:创造“三艺”(文法修辞辩证法)使教育平民化苏格拉底:产婆术柏拉图:《理想国》学习即回忆《法律篇》亚里士多德:灵魂论白板说柏拉图:1.最早提出“寓学习于游戏”2.第一次提出考试选拔人才3.提出七艺中的其他四艺(天文音乐算术几何)4.提出完整的学习体系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天文几何算术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六艺:礼乐射御书数骑士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比武打猎投枪吟诗亚里士多德:1.灵魂论:植物(体)动物(德)理性(智)2.教育作用论:社会作用个人作用3.论德智体美和谐发展:儿童教育道德教育音乐教育苏格拉底:1.教育目的:治国人才2.德育论:知识即道德3.智育论:天文几何算术4.产婆术(孔子的启发诱导)2.古罗马教育内容教育机构教育目的特点共和时期:家庭教育《十二铜表法》培养目标:合格的农夫,勇敢的士兵共和后期:较完整的学校体制小学:读写拉丁文排斥体育和音乐教育中等学校:文法学校希腊文拉丁文专业学校:修辞学校培养雄辩人才辩论术修辞学特色:系统的培养了古罗马优秀的演说家帝国时期:文法学校高等学校拉丁文学校官吏,顺民西塞罗:教育目的:政论家教育内容:雄辩家素质(自然天赋哲学素质知识基础语言素养)教育方法:写作,实际观摩昆体良:《雄辩术原理》教育目的:最高道德的演说家教育方法:雄辩家的教育(家庭教育初级教育文法学校雄辩术学校)教育理论:因材施教重视教师反对体罚奥古斯丁:宗教哲学观信仰高于理性原罪论:禁欲学习内容:《圣经》七艺封建时期(中世纪)中世纪教育思想具有浓厚的宗教和神学色彩,这是中世纪教育思想最根本的特征西欧教育类型教育方法教育机构教育影响教育类型:基督教教育世俗教育1.基督教教育:1)教育形式:教会学校2)教育形式:修道院主教学校教区学校3)教育内容:神学《圣经》七艺读写算4)教育影响:奠定了中世纪教育的基本精神2.世俗教育:1)教育形式:宫廷学校骑士学校中世纪大学城市学校2)教育机构:阿尔琴家庭教育波伦亚大学法律1158 行会学校牛津大学神学1168剑桥大学神学1209巴黎大学神学萨勤诺大学医学3)教育内容:七艺七技专业人才工商业人才拉丁文辩论演讲希腊文4)影响:主要的世俗同左促进了独立性促进新兴市民教育形式普及性阶层教育学自治性东欧教育类型教育方法教育机构教育影响拜占庭:1.世俗教育1)教育类型:世俗教育基督教教育2)教育形式:初等中等高等3)教育机构:中等文法学校宫廷学校(君士坦丁堡大学培养高级官吏)4)教育内容:文法古典作品(希腊罗马)七艺5)教育影响:鲍存良古希腊古罗马文化2.基督教教育1)教育形式:教会学校2)教育机构:隐修院座堂学校3)教育内容:神学中欧阿拉伯伊斯兰教1)教育机构:昆它布学馆清真寺图书馆宫廷学校2)教育内容:《古兰经》神学实用课程3)教育影响:形式多样开明的文化教育政策强烈的世俗性东亚中国1)教育类型:儒学教育2)教育形式:官学私学3)教育机构:六学二馆书院4)教育内容:儒学近代人文主义教育派别代表人物观点实践意大利人文主义1)代表人物:维多利诺(孟都亚宫廷学校)2)观点:教育内容:德智体并重,广泛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启发诱导,反对压制体罚,学校注意儿童身心发展和个人差异师生关系:和睦融洽学校环境:优美北欧人文主义1)代表人物:伊斯拉莫莫尔2)观点:基督教与古典文化并重提倡实行公共教育制度重视虔诚,德行,智慧学习内容为古代作家作品重视劳动的价值法国人文主义1)代表人物:拉伯雷《巨人传》2)人文主义世界观:歌颂个人价值尊严,宣扬解放思想,提倡自由,肯定现世生活价值新教教育派别:路德派加尔文派英国国教提倡宗教世俗并重教育本质宗教性国教间隔监督教师提出普及义务教育公立教育提倡公立,普及,免费学校培养绅士教育内容圣经,读写算基督教教义,日常生活技能古典课程为中心强调直观,兴趣学习,废除体罚普及教育之父,免费学校创始人民族意思不断加强天主教教育1)派别:耶稣会学校2)教育内容:以人文科学为主3)组织:完备的军事化组织4)教师:高水平师资5)教育方法:寄宿制全日制班级授课制欧洲近代国家和日本的教育英17-1819初教会教育(慈善性质)1870《初等教育法》(《福斯特法》)标志着国民教育制度的正式形成,为英国教育的国家化奠定基础导生制5-12岁强迫教育中公学文法文实学校发展慢,沿袭旧制公众集资高牛津大学(古典学科)伦敦大学的兴起标志着打开了新大学的序幕剑桥大学(神学)大学推广运动教育自由放任拨款,间接干预体制洛克:白板说《教育漫画》家庭教育绅士斯宾塞:教育准备说第一次明确提出德智体概念法17-18 19初1883 基佐法案每乡设一初等小学1881 费里法案母育学校6-13岁接受义务教育;免费义务世俗中塔列兰教育方案国立中学市立中学现代中学康多赛雷佩尔提高天主教教育→国家掌握教育权高度集权帝国大学(职业教育)爱尔维修:教育万能论狄德罗:教育中立拉夏洛泰:阐述了国民教育体系良好公民德17-18 19初实行义务教育,泛爱教育免费义务教育世界最早实行普及义务教育中文科中学实科中学同左高哈雷大学哥丁根大学柏林大学洪堡大学教育国家管理教育权体制第斯多惠:师范教育之父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天资教育自由自主教育论:遵循自然原则是最高原则文化原则连续性原则彻底性原则直观教学原则论教师:自我教育责任感教育素养,教学技能俄17-18 19初《国民学校章程》重点中普通学校,专门学校,科学院《大学附属学校章程》高莫斯科大学乌申斯基:俄国教师的教师俄国教育科学创始人美17-18 19初公里学校运动中哈佛学院莫雷尔法案(工农学院)建立学术型大学高哈雷大学哥丁根大学柏林大学洪堡大学教育教育分权学区制地方分权制度贺拉斯·曼:美国公立学校之父日《学令制》福泽谕吉:重德育,强调爱国之心西欧近代教育思想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卢梭:《爱弥儿》裴斯泰洛齐:劳动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爱染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化五育论公民教育要素教育赫尔巴特:课程论教学福禄培尔:幼儿教育之父马克思恩格斯:全面发展的人教育心理学恩物伦理学夸美纽斯1)着作:《大教学论》(第一本独立形态教育学)《母语教育》(西方第一本学前教育着作)《世界图解》2)理论基础:自然适应原则3)教育目的:宗教目的:获得永生现世目的:教育为现世生活做准备4)教育作用:对社会:改造社会对个人:发展天赋5)教学论:①普及教育,“泛智”,把一切事务交给一切人。
教育内容多样化,教育对象普及化②统一学制6)教学原则:直观性,巩固性,量力性,系统和循环性卢梭1)论天性:自然主义教育(夸,卢,亚,孟)2)自然教育论:培养自然人3)公民教育理论福禄培尔1)教育基本原理:统一原则(自然人上帝)顺应自然原则发展原则创造原则2)恩物:一套供儿童使用的教学用品与作业异同:①恩物在前,作业(创造性)在后②对材料的运用:恩物不改变材料形式作业改变材料形式③训练:恩物是模仿性教学用品作业是创造性赫尔巴特1)传统拍代表,传统教育之父,《普通教育学》2)理论基础:伦理学(为他的理论指明目的)心理学(统觉论)(第一个把心理学作为研究)3)教育目的:可能:培养职业兴趣,发展潜力必要:培养完善道德4)课程论:经验,兴趣,同情兴趣;统觉论,儿童发展与课程马克思恩格斯全面发展裴斯泰洛齐1)教育目的:促进人的一切天赋,能力和力量的发展2)教育心理学化:把教育科学建立在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编制符合适合儿童的心理规律3)要素教育:体育(关节运动)德育(对母亲的爱扩大到全人类)智育(数目形状语言)4)劳动教育: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现代教育制度英二战前二战后初《费舎教育法》义务免费5-14 《1944年教育法》(《巴特勒教育法》)幼儿教育2-5:继续教育学校首次提出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相结合中央与地方结合,以地方为主的管理形式中《哈多报告》从国家角度阐明5-15岁中等教育应面向全体儿童11岁分流考试(文法,现代,非选择现代中学,公立小学高级班)《斯宾塞报告》三轨制(文法,现代,寄宿)高《罗宾斯原则》《雷沃休姆报告》(奖学金)《1988年教育改革法》(全方位的改革)法二战前二战后初《郎之万一瓦隆教育改革方案》(义务教统一学校运动→学制改革→育16-18)→《教育改革法》6-16→《哈比改革》(加强职业教育)→《课程宪章》中中学课程改革(确定了中学的模式)高《阿斯蒂埃法》《哈比改革》(职业教育)教育中央集权体制德二战前二战后初废除双轨制,规定八年义务教育《总纲计划》标志德国全面教育改革开始中德意志中学上层建筑中学高自治教学科研相结合《高等教育总纲法》面向大众第一部有权威的高等教育法案苏联二战前二战后初《统一劳动学校规程》→《综合教学大纲》1958教育改革:职业教育中→《劳动教学法》1966-1977教育改革:普通中学是同意的劳动综合技术学校高教育体制集权,国家掌握教育权美二战前二战后初《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20世纪50年代《国防教育法》①健康②掌握基本方法③成为高尚的家庭成员①加强普通学校的自然科学,数中④职业⑤公民资格⑥适宜的使用闲暇时间学,现代外语(新三艺)②职业⑦道德品格技术教育③天才教育(精英教育)六三三学制八年研究(大中学关系问题)20世纪60年代的教育改革:教育机会不平等;对中小学都进行改革初级学院运动:高等教育大宗话,民族化20世纪70年代的教育改革:招生: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两年1)生计改革马兰课程内容:比高中稍广的普通教育与职业中心思想:扩大职业教育高教育知识原因:①中小学生缺乏适应社会创办:由地方社区,私人教会开办,不收力②离校后找不到工作③普通费或收费较低教育缺乏基础训练学生:学生就近入学实质:以职业教育,劳动教育为课程:课程设置多样化,办学形式灵活核心,适应社会发展的教育2)返回基地运动原因:中小学教育质量普遍不高实质:恢复传统教育20世纪80-90年代《国家在危机中,改革势在必行》原因:教育质量仍是问题日本二战前二战后初70-80:《教育基本法》《学校教育基本法》中否定战士教育军国主义政策规定了日本让你二战后的发展方向高《大学令》教育军国主义教育体制体制Tips: 英教育局法帝国大学日本临时审议会教育思想家马卡连柯集体教育和平行教育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重担重视家庭教育,提倡完整,团结一致的家庭教育凯洛夫《教育学》熟练40-5-年代最有影响的着作教育本质:教师在学生自觉主动参与下以知识技能武装学生课堂教学是教育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赞科夫理论基础:维果茨基教学原则:①高难度进行教学②高速度前进③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④使班上一切学生都得到一致发展苏霍姆林斯基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现代欧美教育思潮改造主义目标:社会改造代表人物:康茨拉格布拉德梅尔观点:①亿改造社会为目标②培养一致精神③行为科学式指导④教育中心问题:社会改造⑤教师应进行民主劝说的教育要素主义人类文化共同要素理论基础:实在主义代表人物:巴格莱贝斯特柯南特理科弗观点:①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新三艺)②教学过程是训练智慧过程③强调学生在学习上专心努力④强调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核心地位⑤按逻辑系统进行教学和编写教材永恒主义古典课程理论基础:古典实在论古典学科作为学校教学核心代表人物:赫钦斯阿德勒利文斯通阿兰观点:①教育的性质永恒不变,强调人的本质和人性永恒不变②教育目的:引出人类天性中共同的要素;强调中宫廷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