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系开题报告
汽车助力转向系统故障分析开题报告
汽车助力转向系统故障分析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助力转向系统已经成为了现代汽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汽车助力转向系统通过使用液压或电动装置,提供额外的驾驶力量,使得驾驶人员可以轻松地操控车辆。
然而,由于复杂的系统结构和对各个零部件的高度依赖,助力转向系统也容易出现故障,给驾驶安全造成风险。
因此,对于汽车助力转向系统故障的分析和解决方案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汽车助力转向系统故障的分析和解决方案探讨,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来排查和修复助力转向系统故障,进一步提高驾驶安全性。
具体目标如下:1.分析助力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结构,了解各个零部件的功能和相互之间的配合关系;2.探讨可能出现的故障类型,如液压泵故障、油泵故障、电动助动器故障等,并分析其原因;3.研究故障排查的方法和步骤,确定一套系统的故障诊断流程;4.提出针对不同故障类型的解决方案,如修复或更换故障部件;5.通过实验测试验证提出的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助力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分析、故障类型及其原因分析、故障排查步骤和方法研究、故障解决方案探究以及实验测试等。
具体的研究方法包括:1.文献资料收集和阅读,了解相关理论和实践成果;2.实验室测试和测量,对助力转向系统中的各个零部件进行检测,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故障;3.数据分析和故障诊断,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故障类型的判断和原因的分析;4.基于已有理论和实验结果,制定解决方案并进行实验验证;5.结果分析和总结,对研究结果进行评估和归纳,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四、研究意义和预期成果本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驾驶安全性:通过对汽车助力转向系统故障的分析和解决方案研究,可以有效地排查和修复系统中的故障,提高驾驶安全性。
2.降低维修成本: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科学的故障诊断流程和解决方案,可以准确地定位故障点,并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从而降低维修成本。
汽车转向系统开题报告
汽车转向系统开题报告汽车转向系统开题报告一、引言汽车转向系统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车辆的操控性和安全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驾驶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汽车转向系统也在不断演进和创新。
本文将对汽车转向系统的发展历程、现有技术以及未来趋势进行探讨。
二、发展历程1. 传统机械转向系统最早期的汽车转向系统采用的是机械传动方式,通过转向轴和转向杆将驾驶员的转向动作传递给前轮。
这种机械转向系统简单可靠,但操控性和灵活性有限,对驾驶员的操作技巧要求较高。
2. 液压助力转向系统为了改善操控性和降低驾驶员的操作力度,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应运而生。
该系统通过液压泵和液压缸提供辅助力,使得驾驶员可以更轻松地操纵转向。
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大大提升了驾驶的舒适性和操控性,成为了主流的转向系统。
3.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动助力转向系统逐渐取代了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通过电机和传感器实现转向辅助,不仅能够根据驾驶环境和车速自动调整助力大小,还可以实现更加精确的转向控制。
相比于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更加节能环保,并且具备更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三、现有技术1. 可变助力转向系统可变助力转向系统是一种根据驾驶环境和驾驶员需求自动调整助力大小的技术。
该系统通过传感器感知驾驶环境的变化,如车速、转向角度等,然后根据这些信息调整助力的大小,使得驾驶员可以更加轻松地操纵转向。
可变助力转向系统能够提供不同的驾驶模式,满足驾驶员在不同路况下的需求。
2. 主动转向系统主动转向系统是一种能够主动参与转向过程的技术。
该系统通过电机和传感器实现对转向角度的主动控制,可以根据驾驶员的指令或者驾驶环境的变化主动调整转向角度。
主动转向系统能够提升车辆的操控性和安全性,减少驾驶员的操作负担,是未来转向系统的发展方向之一。
四、未来趋势1. 自动驾驶转向系统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驾驶转向系统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轻型货车转向器设计-开题报告
作为汽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汽车转向系统是决定汽车主动安全性的关键总成,如 何设计汽车的转向特性,使汽车具有良好的操纵性能,始终是各汽车生产厂家和科研机构 的重要研究课题。特别是在车辆高速化、驾驶人员非职业化、车流密集化的今天,针对更 多不同水平的驾驶人群,汽车的操纵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汽车转向系统经历了纯机械式转 向系统、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3 个基本发展阶段。
指导教师意见:
签字:
年月日
机械式的转向系统,由于采用纯粹的机械解决方案,为了产生足够大的转向扭矩需要 使用大直径的转向盘,这样一来,占用驾驶室的空间很大,整个机构显得比较笨拙,驾驶 员负担较重,特别是重型汽车由于转向阻力较大,单纯靠驾驶员的转向力很难实现转向, 这就大大限制了其使用范围。但因结构简单、工作可靠、造价低廉,目前在一部分转向操 纵力不大、对操控性能要求不高的微型轿车、农用车上仍有使用。
五、参考文献 [1] 臧杰,汽车构造(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 陈家瑞.汽车构造(上,下册) [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4 [3] 王红 越野车的设计概念[J].汽车时代,2004.11 [4] 刘海江,于信汇,沈斌.汽车齿轮[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 [5] 孙恒,傅则绍.机械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6] 余志生.汽车理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7] 王望予.汽车设计(第四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8] 刘惟信.汽车设计[M].北京:清华人学出版社,2001 [9] 徐 灏.机械设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 [10]汽车标准汇编。天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标准研究所,2005 [11]孙苏榕。计算机辅助产品造型设计。上海: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2000 六、备注
基于FlexRay总线的线控转向系统及其路感模拟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FlexRay总线的线控转向系统及其路感模拟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控制单元(ECU)被用于汽车的控制与管理。
其中,线控转向系统是一种集成了众多传感器和执行器的复杂系统,通过控制电机转向实现车辆的转向控制,为驾驶员带来更加轻松和安全的驾驶体验。
为了确保线控转向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测试和验证,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故障和事故的发生。
FlexRay总线是当前汽车控制领域广泛使用的一种高速数据传输协议,具有高可靠性、高带宽和互不干扰的特点,能够满足线控转向系统的实时数据传输需求。
因此,本研究将基于FlexRay总线开发一种线控转向系统,并通过路感模拟的方式对其进行测试和验证。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线控转向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基于FlexRay总线,设计并实现一种高稳定性、高可靠性的线控转向系统,包括转向角度传感器、转向电机、控制算法等组件,实现对车辆转向的精准控制。
2. 路感模拟环境的搭建:搭建一种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路感模拟环境,以模拟不同类型的路况,包括平坦路面、颠簸路面、过弯路面等,为线控转向系统的测试提供真实的环境场景。
3. 线控转向系统的测试和验证:通过将线控转向系统与路感模拟环境相结合,在不同的路况下测试和验证其转向控制性能和稳定性,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三、预期研究成果和意义1. 实现一种基于FlexRay总线的高稳定性、高可靠性的线控转向系统,为汽车驾驶员带来更加舒适和安全的驾驶体验。
2. 建立一种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路感模拟环境,为线控转向系统的测试和验证提供真实的环境场景,提高测试结果的可信度和准确性。
3. 通过测试和验证,进一步提高线控转向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汽车安全和智能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四、研究进度安排第一年:1. 研究FlexRay总线的数据传输特性和应用场景。
2. 设计和实现线控转向系统的算法和硬件组件。
汽车转向器液压助力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汽车转向器液压助力系统设计--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汽车转向器液压助力系统设计一、选题背景及意义转向器是汽车转向系统中的关键部件,用于实现转向的操作。
而液压助力系统则是为了提高车辆操控性和驾驶舒适度而设计的,在汽车领域中具有广泛应用。
汽车转向器液压助力系统的设计,旨在提高汽车转向的力度和灵活性,进而提升驾驶者的驾驶体验。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汽车转向器液压助力系统存在一些问题,如转向力度不均匀、转向过度敏感等。
因此,设计一种更加科学合理的汽车转向器液压助力系统,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设计一种高效可靠的汽车转向器液压助力系统,以解决现有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提升汽车的转向操控性和驾驶舒适度。
具体研究目标如下:1.优化液压助力系统的结构,提高转向力的均匀性和精确度;2.设计合适的控制算法,使转向器对驾驶者的操控更加灵活、精确;3.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减少故障的发生率。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1.研究内容:(1)分析和研究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汽车转向器液压助力系统存在的问题;(2)优化液压助力系统的结构设计,提高转向力的均匀性和精确度;(3)设计合适的控制算法,提升转向器对驾驶者操控的灵活性和精确度;(4)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减少故障的发生率。
2.研究方法:(1)理论研究: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对汽车转向器液压助力系统的原理和参数进行研究;(2)仿真分析:利用仿真软件建立液压助力系统的模型,并进行参数调整和优化,模拟不同工况下的转向情况;(3)实验测试:设计合适的实验方案,对优化后的液压助力系统进行实际测试,并对转向力度和灵活性进行评估。
四、预期结果与创新点1.预期结果:(1)优化后的液压助力系统能够提高转向力的均匀性和精确度;(2)设计的控制算法能够使转向器对驾驶者的操控更加灵活、精确;(3)改进后的系统能够提高可靠性和安全性,减少故障的发生率。
2.创新点:(1)通过优化结构设计、改进控制算法等方式提高液压助力系统的转向性能;(2)提出一种新的转向力度传感器和控制策略,使转向操控更加符合驾驶者的感知。
转向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转向系统设计开题报告1. 引言转向系统是汽车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对车辆的操控性和安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汽车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转向系统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汽车的需求。
因此,设计一种先进的转向系统对于改善车辆性能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开题报告旨在介绍我们的研究目标、问题陈述、方法和预期结果,以及项目计划和时间安排。
2. 研究目标本研究的目标是设计一种先进的转向系统,以提高汽车的操控性和安全性。
我们将通过结合现代技术和创新思维,设计出一种具有高精度、高效率和可靠性的转向系统,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提升驾驶体验。
3. 问题陈述传统的转向系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转向精度不高、转向时延较大等。
因此,我们需要解决以下问题:•如何设计一种具有高精度的转向系统?•如何减小转向时延,提高转向的效率?•如何保证转向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4. 方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将采取以下方法:4.1 技术研究和分析我们将对现有的转向系统进行研究和分析,了解其优缺点。
同时,我们将调研先进的转向技术,包括电子转向系统、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等,以及相关的传感器和控制算法。
4.2 系统设计和模拟基于技术研究和分析的结果,我们将设计一种先进的转向系统。
该系统将结合电子转向技术和传感器数据,通过适当的控制算法实现高精度的转向和快速的响应。
我们将使用仿真软件进行系统的模拟和验证。
4.3 系统实现和测试在系统设计和模拟完成后,我们将进行实际的系统实现和测试。
我们将搭建一个实验平台,用于测试转向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对比,我们将评估设计的转向系统是否满足预期的要求。
5. 预期结果我们预期通过本研究能够设计出一种具有高精度、高效率和可靠性的转向系统。
该系统将能够提高汽车的操控性和安全性,满足用户对于驾驶体验的要求。
6. 项目计划和时间安排本研究的项目计划和时间安排如下:•阶段一:技术研究和分析(2个月)•阶段二:系统设计和模拟(3个月)•阶段三:系统实现和测试(4个月)•阶段四:数据分析和结果总结(1个月)7. 结论本开题报告介绍了我们的研究目标、问题陈述、方法和预期结果,以及项目计划和时间安排。
FSAE赛车转向系统设计及性能分析任务书及开题报告资料
附件一毕业设计任务书设计(论文)题目FSAE赛车转向系统设计及性能分析学院名称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专业(班级)车辆工程姓名(学号)胡嗣林指导教师张代胜系(教研室)负责人卢剑伟一、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及要求(任务及背景、工具环境、成果形式、着重培养的能力)背景:中国汽车工业已处于大国地位,但还不是强国。
从制造业大国迈向产业强国已成为中国汽车人的首要目标,而人才的培养是实现产业强国目标的基础保障之一。
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以下简称"FSAE")是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及其合作会员单位,在学习和总结美、日、德等国家相关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精心打造的一项全新赛事。
FSAE活动由各高等院校汽车工程或与汽车相关专业的在校学生组队参加。
FSAE要求各参赛队按照赛事规则和赛车制造标准,自行设计和制造方程式类型的小型单人座休闲赛车,并携该车参加全部或部分赛事环节。
比赛过程中,参赛队不仅要阐述设计理念,还要由评审裁判对该车进行若干项性能测试项目。
在比赛过程中,参赛队员能充分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
同时,还学习到组织管理、市场营销、物流运输、汽车运动等多方面知识,培养了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全面人才。
大学生方程式赛车活动将以院校为单位组织学生参与,赛事组织的目的主要有:一是重点培养学生的设计、制造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和团队沟通协作能力,使学生能够尽快适应企业需求,为企业挑选优秀适用人才提供平台;二是通过活动创造学术竞争氛围,为院校间提供交流平台,进而推动学科建设的提升;大赛在提高和检验汽车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汽车工业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积蓄人才,增进产、学、研三方的交流与互动合作等方面具有十分广泛的意义。
任务:调研国内外赛车转向系统结构及原理,遵循FSAE竞赛规则完成赛车转向系统设计,转向梯形优化,系统建模与转向性能分析。
工具环境:CATIA/UG AutoCAD ADAMS Visio MATLAB Office办公软件等成果形式:①翻译相关外文文献不少于5000字②优化设计说明书一份③赛车转向系统三维模型一份能力培养:培养和锻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综合运用所学汽车设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软件应用能力、独立完成赛车转向系统设计及相关问题的能力,为从事本专业有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汽车转向电子控制技术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名称:汽车转向电子控制技术研究题目性质:工程技术研究专业班级:交通运输B02-7班****:**指导教师:付百学职称:教授汽车工程系二○○六年三月六日一、选题的目的意义电子控制的汽车转向系统是一种新的转向技术,它弥补了传统机械或液压转向系统的缺点,具有节能、环保、高效、安全等优点,是未来转向系统的发展方向。
目前电子控制在汽车转向上的应用已经发展到了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简称EPS-Electronic Power Steering ),也称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动力转向的工作方式是应用一种伺服助力机构进行动力放大,来减轻汽车转向时的操纵力。
综合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可以允许驾驶员选择自己最舒适的转向操纵力。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开发研究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目前己经应用到某些车型上;而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因此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研究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用价值。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水平和发展趋势电动助力转向系统1988年3月首次在日本铃木汽车公司的塞尔沃轿车上使用以来,紧接着在大发汽车公司的米勒、三菱汽车公司的米尼卡、铃木汽车公司的奥拓等轿车上相继采用。
目前,国外几家大公司都竟相推出自己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目前国内动力转向器还处在机械一液压式动力转向系阶段。
对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仅有清华、华工等校开展了系统结构方案设计,系统建模和动力分析等研究,但处在研制的初级阶段,未达到实用程度。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发展大体上有两个方向。
一个是向高级方向发展,所谓高级化方向,就是增加控制项目、提高操纵感。
这不仅对轻型车用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就是对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己经标准化了的小型车用的转向系统以及液压管路存在难题的中置式汽车来说,都是必要的。
在这种情况下,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操纵特性的自由度较大。
另一发展方向是对现今已在实用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而言的;要在控制成本的同时确保一定的性能,这对占地、装配性能及节能三方面都很重要。
吉利微型车转向系设计-开题报告
在开发手段上,吉利已迅速向世界先进水平靠拢,目前已完全具备了全数模的开发方式,拥有每 年开发 2-3 款新车型的研发能力。
逐步掌握轿车核心部件研发技术,实现了中国第一台也是迄今中国唯一的自动变速器的设计制 造、电子智能助力转向系统的设计生产、世界领先国内领先的大升功率发动机的设计制造和整车设计、 匹配、试验、验证技术的全面应用。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
系部 汽车与交通工程院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姓名
职称
实验师
从事 专业
车辆工程 是否外聘 □是□√ 否
题目名称
吉利微型车转向系设计
一、课题研究现状、选题目的和意义 1、研究现状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转向装置的结构也有很大变化。汽车转向器的结构很多,从目前使用
的普遍程度来看,主要的转向器类型有 4 种:有蜗杆指销式、蜗杆滚轮式、循环球式、齿条齿轮式。 这四种转向器型式,已经被广泛使用在汽车上。
微型汽车一般是指发动机排量不超过 1.1L,车身长度、宽度、高度不超过 3.8m、1.6m 和 2m,最 大载货量不超过 600kg 的汽车。微型汽车产品具有燃料消耗少、使用费用低、占地面积小、用途多、 适应性广等特点,包括微型轿车、微型客车和微型货车。
作为中国最早进入汽车工业并获得迅速发展的民营企业,吉利控股集团已成为国内轿车制造业 “3+6”格局的重要成员,并正以“中国自主品牌”的资格和自主创新的姿态,引人注目地登上国际 汽车工业舞台,成为中国轿车走向世界当之无愧的代言人。
二、设计(论文)的基转向系操纵机构的设计。 (3)转向系传动机构的设计。 (4)转向器的设计。 (5)转向梯形的设计。 (6)转向系各组成部件的强度校核。 2、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转向系转向不足的问题。 (2)低速时转向盘作用力过于沉重的问题。
汽车四轮主动转向系统设计与性能仿真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 L
汽车四轮主动转向系统设计与性能仿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L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论文题目汽车四轮主动转向系统设计与性能仿真班级姓名院(系)汽车工程学院导师开题时间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制后轮已达到所希望的响应特性。
Wang等也提出了使用基点配置的校正控制器,来控制前轮主动转向的技术。
但在自适应控制系统中所需要对实时的汽车相应参数进行辨别,而在高侧向加速度情况下驾驶员的转向输入往往很小,很精确辨别实时车辆响应参数困难很大,参数辨识的精度也很低,给设计稳定的自适应控制系统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这决定了比较适应慢时变系统的自适应控制对于转向系统不一定有效,因为后者的参数变化可能很快,因此许多学者将目光投向了鲁棒控制理论。
鲁棒控制理论是在传统前馈四轮主动转向控制的基础上, 提出一种两自由度四轮主动转向鲁棒控制方法。
该方法通过独立参数化两自由度控制结构的引入, 实现了四轮转向系统对车速变化和轮胎侧偏刚度变化的独立补偿。
其前馈控制器的设计与传统前馈四轮转向控制完全相同, 反馈控制器的设计为一针对轮胎侧偏刚度不确定性的标准H 控制问题。
该方法既充分发挥了传统前馈控制的优点, 又降低了反馈控制器的阶数。
仿真结果表明, 即使在较大的侧向加速度或低附着工况下, 该方法亦可较好地实现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和质心侧偏角的控制, 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由于轮胎侧向力与垂直负荷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因而通过控制前后主动悬架,改变侧倾力矩的分布,可达到控制汽车侧向运动的目的。
汽车转弯时,汽车的侧倾运动造成负载横向转移,使得左右车轮上的侧向力发生变化,改变前后悬架的侧倾刚度比就能控制前后轮上的负荷转移,从而控制前后轮上的侧向力。
通过轮胎的纵向力作用也能对汽车的侧向运动进行控制。
一方面,由于作用在轮胎上的纵向力减小了轮胎的侧向力,因此可通过改变作用在前后轮上的纵向力的比例来控制前后轮上侧向力之间的平衡。
这种间接的侧向运动控制方法已应用在四轮驱动汽车上。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在汽车领域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可以通过对转向助力的控制,提供更好的操控性和驾驶舒适度,并减轻驾驶员的转向压力。
因此,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课题主要研究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控制方法以及其在汽车行业的应用。
具体来说,研究内容包括:1.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机制;2.不同控制方法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中的应用;3.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动力学建模和仿真分析;4.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主要包括:1.深入理解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控制方法;2.分析不同控制方法的优缺点,并选择最佳的控制策略;3.建立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4.设计实验验证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课题主要采用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通过查阅文献和资料,了解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控制方法。
其次,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进行动力学建模,并通过仿真分析,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然后,设计实验平台,搭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硬件环境,开展实验研究,并进行数据分析。
最后,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总结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性能特点和优化方向。
技术路线如下:1.理论研究:查找相关文献和资料,深入了解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控制方法;2.动力学模型建立:基于已有的理论研究成果,建立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动力学模型;3.仿真分析:利用仿真软件,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进行仿真分析,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4.实验设计:根据仿真结果,设计实验平台,并搭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硬件环境;5.实验研究:开展实验研究,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6.总结与展望: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总结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性能特点和优化方向,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展望。
基于单片机的电动转向助力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开题报告
从国内外的研究看今后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 EPS 助力控制策略和系统匹配技术等方 面。汽车转向除了满足轻便和灵敏两个要求外,还要为驾驶者造成一定的路感,随着车速 的提高方向盘助力不宜过大,而且还需要满足一定的助力特性。
EPS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技术同趋完善,其应用范围已经从最初的微型轿车向更大型轿车 和商用轿车方向发展,如新上市的一汽大众速腾等中型轿车已经安装EPS。本田甚至还在其Acyra NSX赛车上安装了EPS。日本早期的EPS只在低速和停车转向时助力,后来发展的EPS不仅能在 低速和停车时助力,还能在高速行驶时提高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正是由于这一系列的优点,在世 界汽车行业中,EPS的年增长量达130万至150万套,据美国天合(TRW)公司预测,到2010年,全 球范围内电动助力转向器的装车率将超过30%,因此,电动助力转向技术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 的。这也正是全球各大公司对其青睐的原因。
电动式 EPS 有许多优点,它比液压式动力转向系统更轻便、紧凑、可靠易于维护保养,同 时也取消了油泵、控制阀、油罐、皮带、皮带轮、液压软管及密封件等液压装置,如此诸如漏油 的这种对清洁性造成影响的问题便消失了;能满足汽车不同车速时的不同要求,如低速时的轻便 性和高速时保持一定的路感以使驾驶员在不同状况下操纵时获得最佳的感受;在无需提供助力时 不驱动电机,这样就减少了不必要的能源消耗,提高了经济性;对控制计算机编程,可提供不同 程度的动力转向,能兼顾低速时的转向轻便性和高速时的操纵稳定性,回正性好;它能与汽车上 其他电气设备相连接,有助于四轮转向的实现,并能促进悬架系统的发展。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仿真与控制算法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仿真与控制算法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是汽车转向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通过电机对转向机构进行辅助转动,使得驾驶员更加轻松地控制车辆的转向。
随着电动车辆的兴起,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研究与开发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研究旨在比较分析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中不同的仿真模型和控制算法,以达到优化系统设计及提高系统效率的目的,为电动车转向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2. 研究内容及方法:
(1) 系统建模: 根据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结构,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在Simulink中进行仿真,分析系统的动态响应和稳态特性。
(2) 控制算法比较: 选择基于PID控制器、基于自适应控制器和基于神经网络控制器等不同控制算法来对比研究,比较各算法的性能和效果。
(3) 系统性能评估: 采用稳态误差、响应速度、超调量等指标对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估,比较各算法的控制效果,并进一步探究系统优化设计的途径。
3. 预期研究结果及意义:
通过比较不同的仿真模型和控制算法,本研究旨在提高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控制效率和精度,为电动车转向系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汽车四轮转向系统建模方法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汽车四轮转向系统建模方法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随着汽车的普及和人们对行驶安全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对于汽车的转向系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四轮转向系统相较于传统的两轮转向系统,可以提高车辆的操控性能、稳定性和安全性能。
因此,研究四轮转向系统的建模方法,对于汽车制造业和相关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和理论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建立一种高效、准确的汽车四轮转向系统建模方法。
通过对四轮转向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分析,分别建立相应的模型,对模型进行联合模拟,以此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为汽车转向系统的研究和优化提供理论支持。
本文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对汽车四轮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2. 对四轮转向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建模,包括前轮转向系统、后轮转向系统、电子控制系统等。
3. 进行仿真实验,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4. 分析和总结四轮转向系统建模方法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文采用建模和仿真相结合的方法,以MATLAB、Simulink等软件为工具,对汽车四轮转向系统进行建模和仿真实验。
具体步骤如下:1. 对汽车转向系统进行详细的调研和分析,收集相关文献和数据。
2. 建立前轮转向系统、后轮转向系统和电子控制系统三个子系统的模型。
3. 将三个子系统模型进行联合编程,进行集成仿真。
4. 对模型进行参数优化和分析,验证仿真结果的正确性。
5. 分析和总结四轮转向系统建模方法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四、研究预期结果经过本文的研究,预期可以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结果:1. 建立了一种高效、准确的汽车四轮转向系统建模方法。
2. 对四轮转向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从理论上深入了解四轮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
3. 通过对模型的仿真实验验证,得到了四轮转向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高的参考价值。
4. 分析和总结了四轮转向系统建模方法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参考。
开题报告wc
汽车工业做为我国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其前景相当广阔。目前汽车零部件的生产有一定的潜力,但大多数企业在产品研究,开发等环节存在一定的欠缺,尤其缺少产品的自主开发能力,不能适应系统配套,模块供货,难以参与国际分工。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我国企业应积极吸收国际汽车先进技术,不断完善自主体系,如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扩大该产业的产品品种,提高整体技术水平,增强技术开发能力,促使企业更快的发展,适应汽车行业全球化趋势。由于国外汽车发展起步早,技术投入大,因此在技术上远远领先国内市场,当然也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还需要改进,技术也还需要有所突破。
4)采用前置发动机后桥驱动的布置形式,故其前桥为转向前桥。轿车多采用前置发动机前桥驱动,越野汽车均为全轮驱动,故它们的前桥既是前桥又是驱动桥,称为转向驱动桥。
5)在设计中提高转向器总成与转向拉杆系统的刚度及悬架的纵向刚度,提高轮胎的侧向刚度,在转向拉杆系中设置横向减震器以增加阻尼等,都是控制前轮摆振发生的一些有效措施。
3.课题设计(或研究)的内容
完成客货两用汽车转向系及前桥设计,完成装配图及若干零部件图,总工作量不少于3张零号图纸,编写设计说明书,内容不少于12400字,说明书要求计算机打印。至少要完成一张1号图面的机绘图。阅读不少于15片的最新文献期刊;编写不少于400字符的中文摘要,并翻译成外文;要有1万字符的外文翻译资料。
随着“汽车下乡”政策出台,客货两用车市场在农村将爆发巨大的潜力,再配合上在2019年春节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多部委联合下发的《进一步优化供给推动消费平稳增长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方案(2019年)》,让今年的销量有望继续向好,再创新高。多家厂商都有不同程度的优惠,这对于生产水平不太高又需要这种车型的农村消费者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研究乡村适用型客货两用车有重要意义。
液压式四轮转向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
系部 职称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 院
副教授
从事 专业
专业、班级 车辆工程 是否外聘 □是■否
题目名称
液压式四轮转向系统设计
一、课题研究现状、选题目的和意义 1.课题研究现状 所谓四轮转向是指后轮也和前轮一样具有一定的转向功能,不仅可以与前轮同相(同方向)转向,
为了提高汽车的操作灵活性,降低驾驶员的重复操作而引起的疲劳,增强车辆在坏路面上的适应 能力,近几年国内外都在积极开展四轮转向技术。从英国利兰公司 1934 年开始生产四轴载货汽车算 起,至今已有 60 多年的历史。然而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却由于法规方面的原因,在相当长的时间内 一直不允许使用四轴车,在这方面较为典型的例子是原联邦德国和美国。因此也就限制了四轴汽车的 发展。但是由于四轴汽车比三轴和两轴汽车装载质量大,有利于改善交通拥挤状况,1985 年原联邦 德国巴特勒研究所建议将四轴汽车作为改善交通流量的载货汽车,1989 年本茨公司生产了 1320 辆四 轴汽车,具有 90 年代先进水平。四轴汽车的转向灵活性差,于是有了双前轴转向汽车。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微电脑在汽车上应用日趋成熟,使汽车开始进入智能化阶段。1985 年日产汽车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套用于轿车的四轮转向系统(电子控制液压工作式),并把它命名为 “高性能主动悬挂”。同时本系统增加了滞后控制,即让后轮转向时间比前轮稍微延迟一些。这种控 制方法的应用避免了后轮和前轮在同一时间内做同相位转向时后轮防碍车身旋转的情况,消除了转弯 开始时汽车偏摆的滞后,得到自然的转向反应性。“高性能主动悬挂”是四轮转向系统控制方法的一 次突破。新的控制理论不断地与四轮转向技术相结合,例如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最优控制,神经 网络控制以及模糊神经网络控制,使得四轮转向技术设计理念模块化,智能化。
轿车前轮主动转向系统机械结构设计-开题报告
而主动转向系统保留了传统转向系统中的机械构件,包括转向盘、转向柱、齿轮齿条转向机以及 转向横拉杆等。其最大特点就是在转向盘和齿轮齿条转向机之间的转向柱上集成了一套双行星齿轮机 构,用于向转向轮提供叠加转向角。主动转向系统通过一组双行星齿轮机构实现了独立于驾驶员的转 向叠加功能,完美地解决了低速时转向灵活轻便与高速时保持方向稳定性的矛盾,并在此基础上通过 转向干预来防止极限工况下车辆转向过多的趋势,进一步提高了车辆的稳定性。同时,该系统能方便 地与其他动力学控制系统进行集成控制,为今后汽车底盘一体化控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此套主动转向系统可以根据车速变化而不断改变转向系统中主动齿轮与被动齿条的传动比。通常 一般轿车的转向传动比是 16:1 和 18:1 之间,例如 50km/h 时,当转动方向盘 10 度时,前轮即可转动 1 度,而普通轿车需要转动 16-18 度才能让前轮转动 1 度。反之,在高速时,例如,当车速达到 200km/h 时,带有主动转向系统的汽车转动方向盘 20 度才能让前轮转动 1 度。
转向柱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TRW 从 1998 年开始, 便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 EPS 的开发。他们最初针对客车开发 出转向柱助力式 EPS , 如今小齿轮助力式 EPS 开发也已获成功。1999 年 3 月, 他们的 EPS 已经装 备在轿车上, 如 Ford Fiesta 和 Mazda 323F 等 。Mercedes OBenz 和 Siemens Automotive 两大公 司共同投资 6 500 万英镑用于开发 EPS , 他们的目标是到 2002 年装车, 年产 300 万套, 成为全球 EPS 制造商。他们计划开发出适用于汽车前桥负荷超过 1200kg 的 EPS,因此货车也将可能成为 EPS 的装备目标。而我国在 2002 年才开始研制开发汽车 EPS 产品, 目前已经知道的有 13 家企业和科研 院校正在研制中。其中南摩股份有限公司( 生产转向柱式的 EPS 产品) 在 2003 年开始进入小批量生 产阶段, 其他厂家和科研院校均在开发阶段中。
角、转向速度、横向加速度、前轴重力等多种信号进行与汽车特性相吻合的综合控制, 以获得更好的 转向路感。未来的EPS 将朝着电子四轮转向的方向发展, 并与电子悬架统一协调控制。
电动物流车转向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电动物流车转向系统设计开题报告汽车助力转向系统经从开始的纯机械式、液压式、电控液压式、到如今的电动助力式以及处于研制阶段的线控式,一直在不断发展。
传统的助力转向系统一般采用液压助力,由于其结构相对复杂、功率消耗过大、容易发生泄漏、转向助力不容易控制等缺陷,汽车工程师便一直在探索研究一种更好的汽车助力方式,从而使汽车能够在高速行驶状态有较强的路感、在低速行驶状态有较好的转向轻便性、同时具备较好的转向回正性、较高的抗干扰能力和较快的响应速度[1][2]。
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汽车人开始对电子控制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进行研究,简称EPS(Electric Power Steering)。
EPS是在EHPS(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结构简单、零件数少、可靠性强。
最早研制出来的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是日本光洋精工株式会,最先安装在日本铃木赛尔沃轿车上。
随后EPS技术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从开始用于微型轿车到如今用于大型轿车和商用车上,EPS 技术日趋成熟,应用范围愈加广泛,助力形式也由低速、转向柱助力型向全速、齿条助力型发展[3][4]。
从目前世界各国的研究现状来看,电动助力转向系可大概分为四类:= 1 * CHINESENUM3 一、液压电动转向系统EHPS;= 2 * CHINESENUM3 二、电动转向助力系统EPS;= 3 * CHINESENUM3 三、主动前轮电动转向系统AFS;= 4 * CHINESENUM3 四、线控电动转向系统SBW;这四类系统也反映了汽车电动转向系统近二十几年来的发展阶段,其中线控电动转向系统是目前最为先进和前沿的转向技术,它和上述各种转向系统的根本区别是取消了转向盘和转向轮之间的机械连接[5][6]。
由于技术、制造和维修成本等实际因素,目前汽车转向系统的实际应用仍以液压助力的HPS(包括ECHPS、EHPS)为主。
线控转向系统由于成本高以及现有法规限制等原因,在近期很难在车辆上装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课题设计(或研究)的内容
本毕业论文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1.熟悉和掌握汽车转向系统的现状及其各大类型分类;
2.比较研究各种汽车转向系统在实际汽车车型中的应用;
3.熟悉和掌握轿车转向系统的结构构造和工作原理;
4.熟悉和掌握轿车转向系统的功能特点和关键技术参量;
5.分析和研究轿车转向系统在国产化设计、制造时的应注意的事项;
12—13周绘制设计中的典型零件图、装配图、工作原理图等。
14周撰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15周完善设计环节,准备答辩相关材料。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
教研室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
液压动力转向系中,根据机械式转向器、转向动力缸和转向控制阀三者在转向装置中的布置和联接关系的不同,液压式动力转向装置分为整体式、组合式和分离式三种结构形式。整体式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少,且适用于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加上由于轿车空间限制,本设计选用整体式布置方法。
5.实施计划
4—5周查阅资料、调研,了解轿车转向机构的设计要求;
电动助力转向(EPS)在日本最先获得实际应用,1988年日本铃木公司首次开发出一种全新的电子控制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并装在其生产的Cervo车上,随后又配备在Alto上。此后,电动助力转向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其应用范围已经从微型轿车向大型轿车和客车方向发展。日本的大发汽车公司、三菱汽车公司、本田汽车公司,美国的Delphi公司,英国的Lucas公司,德国的ZF公司,都研制出了各自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电动助力转系系统的助力形式也从低速范围助力型向全速范围助力型发展,并且其控制形式与功能也进一步加强。日本早期开发的EPS仅低速和停车时提供助力,高速时EPS将停止工作。新一代的EPS则不仅在低速和停车时提供助力,而且还能在高速时提高汽车的操纵稳定性。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EPS技术日趋完善,并且其成本大幅度降低,为此其应用范围将越来越大。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需按驾驶员的意志经常改变其行驶方向,即所谓汽车转向。就轿车而言,实现汽车转向的方法是,驾驶员通过一套专设的机构,使汽车转向桥上的车轮相对于汽车纵轴线偏转一定角度。在汽车直线行驶时,往往转向轮也会受到路面侧向干扰力的作用,自动偏转而改变行驶方向。此时,驾驶员也可以利用这套机构使转向轮向相反方向偏转,从而使汽车恢复原来的行驶方向。这一套用来改变或恢复汽车行驶方向的专设机构,即称为汽车转向系统。因此,汽车转向系的功用是,保证汽车能按驾驶员的意志而进行转向行驶。
本课题就以助力转向系为对向,介绍研究轿车上助力转向机构的实现方法,以及相关重要参数,总结大学期间学习的各科专业知识,如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以及汽车构造等,为以后工作打下实践基础。
2.国内外同类设计(或同类研究)的概况综述
作为汽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汽车转向系统是决定汽车主动安全性的关键总成,如何设计汽车的转向特性,使汽车具有良好的操纵性能,始终是各汽车生产厂家和科研机构的重要研究课题。特别是在车辆高速化、驾驶人员非职业化、车流密集化的今天,针对更多不同水平的驾驶人群,汽车的操纵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汽车转向系统经历了纯机械式转向系统、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电动助力转向系统3个基本发展阶段
按转向能源的不同,转向系可分为机械转向系和动力转向系。转向系以驾驶员的体力作为转向能源的转向系,叫机械转向系;兼用驾驶员体力和发动机的动力为转向能源的转向系叫动力转向系。传统的汽车转向系统是机械转向系,汽车的转向运动是由驾驶员操纵方向盘,通过转向器和一系列的杆件传递到转向车轮而实现的。机械式转向器形式可以分为:齿轮齿条式、循环球式、蜗杆滚轮式、蜗杆指销式,常用的是齿轮齿条式和循环球式。目前大部分低端轿车采用的就是齿轮齿条式机械转向系统。
6.分析未来汽车转向系统的发展新趋势
总之,本设计的主要工作就是设计轿车转向系统的结构组成、功能特点和技术参量;通过大量的数据文献资料及实践调研得出轿车转向系统的实际应用。
4.设计(或研究)方法
为了提高驾驶舒适度,减驾驶员的负担,本方案在传统的机械转向系中增加助力转向装置,以减轻驾驶员的转向力。
1、机械式转向器的选择
机械式转向器常见的有齿轮齿条式、循环球式、球面蜗杆滚轮式、蜗杆指销式等。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利用齿轮齿条将方向盘的回转运动转换为横拉杆的直线运动,由于齿条可集成为横拉杆的一部分,固可省去转向直拉杆,使转向系结构,体积减小,所以本转向器采用齿轮齿条式结构。目前大部分轿车转向系统也都采用该结构。
2、布置方案的选择
6周确定轿车转向机构的基本形式及设计方案;
7—8周转向系的主要性能参数(转向器效率、传动比、转向盘转动总圈等)的选择分析及计算;
9—11周轿车转向系统中各主要结构、部件的设计计算(转向阻力矩的计算、转向器传动比的计算、杆系传动比的计算、结构与强度相结合验证性计算、压力角与传动角许用范围的计算、转向梯形优化计算等)。
但是,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轿车的时速也在快速提升。高速轿车转向时的阻力矩比普通汽车要大得多,单靠选用角传动比较大的转向器来提高机械转向系的传动效率,远不能满足转向轻便和行车安全的要求,机械转向系也很难兼顾操纵省力和灵敏两方面的要求。因此,助力转向系统应运而生,助力转向系的转向加力装置是以发动机输出的动力为能源来增大驾驶员操纵转向轮转向的力量,从而使操纵十分简单,同时选用传动比较小的转向器角传动比,还能满足转向灵敏的要求。目前已在各类各级汽车上获得广泛应用。
河南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填表)
学院:车辆与动力Hale Waihona Puke 程2013年4月10日课题名称
轿车转向系设计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交通091
课题类型
设计
指导教师
周建立
职称
副教授
课题来源
1.设计(或研究)的依据与意义
转向系统是整车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组成系统。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能按照驾驶员的操纵要求而适时地改变其行驶方向,并在受到路面传来的偶然冲击及汽车意外地偏离行驶方向时,能与行驶系统配合共同保持汽车继续稳定行驶。因此,转向系统的性能直接影响着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安全性,也是决定汽车主动安全性的关键总成。特别是在车辆高速化、驾驶人员非职业化、车流密集化的今天,它对于确保车辆的安全行驶、减少交通事故以及保护驾驶员的人身安全、改善驾驶员的工作条件起着重要的作用。
自1953年通用汽车公司在凯迪莱克和别克轿车上首次批量使用液压动力转向系统(HPS)以来,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给汽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人不再需要靠大直径的转向盘来产生足够的转向力矩,转向盘的减小,使得驾驶室变得宽敞起来,座椅布置也变得更为舒适了;液压动力转向系统在降低了转向操纵力的同时,也使转向变得更为灵敏。随着技术的发展,液压动力转向系统在体积、价格和所消耗的功率等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进步。今天,液压动力转向系统几乎成为销售轿车的标准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