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抗震 第二章

合集下载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三版)习题解答1-5章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三版)习题解答1-5章

第一章的习题答案1.震级是衡量一次地震强弱程度(即所释放能量的大小)的指标。

地震烈度是衡量一次地震时某地区地面震动强弱程度的尺度。

震级大时,烈度就高;但某地区地震烈度同时还受震中距和地质条件的影响。

2.参见教材第10面。

3.大烈度地震是小概率事件,小烈度地震发生概率较高,可根据地震烈度的超越概率确定小、中、大烈度地震;由统计关系:小震烈度=基本烈度-1.55度;大震烈度=基本烈度+1.00度。

4.概念设计为结构抗震设计提出应注意的基本原则,具有指导性的意义;抗震计算为结构或构件达到抗震目的提供具体数据和要求;构造措施从结构的整体性、锚固连接等方面保证抗震计算结果的有效性以及弥补部分情况无法进行正确、简洁计算的缺陷。

5.结构延性好意味可容许结构产生一定的弹塑性变形,通过结构一定程度的弹塑性变形耗散地震能量,从而减小截面尺寸,降低造价;同时可避免产生结构的倒塌。

第二章的习题答案1.地震波中与土层固有周期相一致或相近的波传至地面时,其振幅被放大;与土层固有周期相差较大的波传至地面时,其振幅被衰减甚至完全过滤掉了。

因此土层固有周期与地震动的卓越周期相近,2.考虑材料的动力下的承载力大于静力下的承载力;材料在地震下地基承载力的安全储备可低于一般情况下的安全储备,因此地基的抗震承载力高于静力承载力。

3.土层的地质年代;土体中的粘粒含量;地下水位;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地震的烈度和作用时间。

4.a 中软场地上的建筑物抗震性能比中硬场地上的建筑物抗震性能要差(建筑物条件均同)。

b. 粉土中粘粒含量百分率愈大,则愈容易液化.c.液化指数越小,地震时地面喷水冒砂现象越轻微。

d.地基的抗震承载力为承受竖向荷载的能力。

5. s m v m 5.2444208.32602.82008.51802.220=+++=因m v 小于s m 250,场地为中软场地。

6.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烈度为7度,取80=N砂土的临界标贯值:[])(1.09.00w s cr d d N N -+=,其中m d w 5.1=土层厚度:第i 实测标贯点所代表的土层厚度的上界取上部非液化土层的底面或第1-i 实测标贯点所代表土层的底面;其下界取下部非液化土层的顶面或相邻实测标贯点的深度的均值。

2.场地与地基

2.场地与地基
• 注:剪切波速均大于500m/s的孤石、透镜体不计,火山 岩硬夹层不计厚度。
• 土层越厚,震害越严重
等效剪切波速
• 当土层物理力学指标明显不同时(分层), 可采用等效剪切波速
• 等效剪切波速以剪切波在地面至计算深度 各层土中的传播的时间不变的原则,来定 义的土层平均剪切波速:

t d i / vsi vse d 0 / t
液化指数
• 对存在液化土层的地基,应探明各液化土层的深度和厚度, 按下式计算每个钻孔的液化指数:
n-在判别深度范围内每一个钻孔标准贯入试验点的总数;
Ni、Ncri-分别为i点标准贯入锤击数的实测值和临界值,当实测值大于临界 值时应取临界值的数值;
di-i点所代表的土层厚度(m)可采用与该标准贯入试验点相邻的上、下两标 准贯入试验点深度差的一半,但上界不高于地下水位深度,下界不深于液化 深度; Wi-i土层单位土层厚度的层位影响权函数值(单位为m-1 )。当该层中点深 度不大于5m时应采用10,等于20m时应采用零值,5~20m 时应按线性内 插法取值。
• 当饱和土标准贯人锤击数(未经杆长修 正)小于或等于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 数临界值时,应判为液化土。 • 当有成熟经验时,尚可采用其他判别方 法。
标准贯入锤击数基准值
标准贯入试验的实质是对土的密实度作出评价,由此间接地评 判土层液化的可能性。
N cr N 0 ln 0.6d s 1.5 0.1d w 3 / c
• 地下水位深度:地下水位越深,越不易液化
• 地震烈度和持时:烈度越高,持时越长,越容易 液化
2.地基土的液化判别
• 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不含黄土)的液化判别和 地基处理,6度时,一般情况下可不进行判别 和处理,但对液化沉陷敏感的乙类建筑可按7度 的要求进行判别和处理,7~9度时乙类建筑可 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进行判别和处理。 • 二阶段判别法: • 初步判别法:根据土层的地质年代、土的组成、 覆盖层厚度和地下水位的深度等定性判别不液 化土. • 第二步判别,采用标准贯入度法。若标贯击数 小于临界击数,需进一步确定液化指数,选择 抗液化措施。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后习题答案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后习题答案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后习题解答第1章绪论1、震级和烈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震级是表示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只跟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有关,而烈度则表示某一区域的地表和建筑物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平均强烈的程度。

烈度不仅跟震级有关,同时还跟震源深度、距离震中的远近以及地震波通过的介质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不同的地点有不同的烈度。

2.如何考虑不同类型建筑的抗震设防?规范将建筑物按其用途分为四类:甲类(特殊设防类)、乙类(重点设防类)、丙类(标准设防类)、丁类(适度设防类)。

1)标准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达到在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的抗震设防目标。

2)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

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特殊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同时,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其地震作用。

4)适度设防类,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湖度时不应降低。

一般情况下,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怎样理解小震、中震与大震?小震就是发生机会较多的地震,50年年限,被超越概率为63.2%;中震,10%;大震是罕遇的地震,2%。

4、概念设计、抗震计算、构造措施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筑抗震设计包括三个层次:概念设计、抗震计算、构造措施。

概念设计在总体上把握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抗震计算为建筑抗震设计提供定量手段;构造措施则可以在保证结构整体性、加强局部薄弱环节等意义上保证抗震计算结果的有效性。

他们是一个不可割裂的整体。

第2章场地、地基和基础抗震

第2章场地、地基和基础抗震
vs 4
d0
式中: Vse d0
d4
——土层等效剪切波速(m/s) ——计算深度(m),取覆盖层厚度和20m
两者的较小值
t
——剪切波在地表与计算深度之间传播的时
间(s)
di
《高层建筑结构及抗震设计》 ——土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层土的厚度(m)
——计算深度范围内土层的分层数 ——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层土的剪切波速(m/s)
1.1
1.0
淤泥、淤泥质土,松散的砂、填土,新近堆积黄土及流塑黄土
《高层建筑结构及抗震设计》
三、 天然地基抗震验算
p
步骤:
M
1.根据静力设计的要求确定基础尺寸
对地基进行强度和沉降量的核算
2.地基抗震强度验算 :
平均压应力分布
p
实际压应力分布
M
(荷载组合;基础底面的压力取为直线分布 )
基础底面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 p f aE 合的平均压力值 基础边缘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 pmax 1.2 f aE 合的最大压力值
土层剪切 速范围(m/s)
vs 500
500 vs 250
250 vs 140
fak 200 的粘性土和粉土, f 130 的填土 ak
ak
稍密的的砾、粗、中砂,除松散外的细、粉砂,可塑黄土,
淤泥和淤泥质土,松散的砂,新近沉积的粘性土和粉土, 的填土,流塑黄土 f 130
140 vs
f ak ---由荷载试验等方法得到的地基土静承载力特征值
《高层建筑结构及抗震设计》
三、场地覆盖层厚度
※场地覆盖层厚度定义:
指从地表到地下基岩面的距离。
当下部土层的剪切波速达到上 部土层剪切波速的2.5倍,且 下部土层没有剪切波速小于 400m/s的岩土层时,该下部土 层就可以近似看作基岩

建筑结构抗震第2章

建筑结构抗震第2章

土层剪切波 速范围(m/s) 速范围
vs > 500 500 ≥ vs > 250
稍密的的砾, 除松散外的细, 稍密的的砾,粗,中砂,除松散外的细,粉砂 可 中砂 除松散外的细 粉砂,可 250 ≥ vs > 140 塑黄土, 的粘性土和粉土, 塑黄土f ak ≤ 200 的粘性土和粉土 ak > 130 的填 f 土 淤泥和淤泥质土,松散的砂, 淤泥和淤泥质土,松散的砂,新近沉积的粘性土 140 ≥ vs 和粉土, 的填土, 和粉土, f ak ≤ 130 的填土,流塑黄土
n ---土层总数 hi ----i层厚度 ---土层总数
vsi ----i层剪切波速
2. 场地的地震效应 场地土对于从基岩传来的地震波具有防大 滤波作用 防大和 作用. 场地土对于从基岩传来的地震波具有防大和滤波作用. 坚硬土层上的刚性建筑,软弱土上的柔性建筑破坏严重. 坚硬土层上的刚性建筑,软弱土上的柔性建筑破坏严重.
危险地段
水边地的地下 水位较高, 水位较高,土质也 较松软, 较松软,容易在地 震时产生土壤滑动 或地层液化. 或地层液化.
山坡地在地震 时会产生土壤滑动 冲积地的土质 松软, 松软,地震时容易 塌陷, 塌陷,如果此处有 地下水层, 地下水层,还容易 发生液化. 发生液化.
用另外的土石 来填补地基, 来填补地基,常有 土壤密实度不足情 形,导致建筑物在 地震时产生倾斜, 地震时产生倾斜, 沉陷. 沉陷.
> 80
场地覆盖层厚度的确定: 场地覆盖层厚度的确定: 一般情况下,应按地面至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土层顶面; 500m/s的土层顶面 1. 一般情况下,应按地面至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土层顶面; 2. 当地面5m以下存在剪切波速大于相邻上层土剪切波速2.5倍 当地面5 以下存在剪切波速大于相邻上层土剪切波速2 的下卧土层,且下卧土层的剪切波速不小于400m/s时 400m/s 的下卧土层,且下卧土层的剪切波速不小于400m/s时, 可按地面至该下卧土层顶面的距离确定; 可按地面至该下卧土层顶面的距离确定; 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孤石,透镜体,应视同周围土层; 500m/s的孤石 3. 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孤石,透镜体,应视同周围土层; 4. 土层中的火山岩硬夹层,应视为刚体,其厚度应从覆盖 土层中的火山岩硬夹层,应视为刚体, 土层中扣除. 土层中扣除.

建筑结构抗震随堂练习参考答案(1~3章)

建筑结构抗震随堂练习参考答案(1~3章)

本地区的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 D.地震作用应高于本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要求,抗震措施,当设防烈度为 6~8 度时,应符合
本地区的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9. 某地区设防烈度为 7 度,乙类建筑抗震设计应按下列要求进行设计( ) A.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按 8 度考虑 B.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按 7 度考虑 C.地震作用按 8 度确定,抗震措施按 7 度采用 D.地震作用按 7 度确定,抗震措施按 8 度采用
一个震级,但不同地区的地震烈度不同 D. 震级表达地震时建筑物的破坏程度,烈度表达地震释
放的能量大小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4. 地震烈度和下列哪些因素无关( ) A. 地震的震级 B. 地震的持续时间 C. 震中距 D. 地震的类型Fra bibliotek答题:A.
B.
C.
D. (已提交)
建筑结构抗震随堂练习参考答案
第一章 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知识·1.1 地震的基本知识
1. 建筑抗震设计中所提到的地震主要指( ) A. 构造地震 B. 火山地震 C. 陷落地震 D. 诱发地震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2. 下列关于地震波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地震波只有纵波和横波两种 B. 纵波相对于横波来说,周期较短,振幅较小 C. 横波的传播
地区的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 D. 地震作用应高于本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要求,抗震措施,当设防烈度为 6~8 度时,应符合本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后习题答案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后习题答案

武汉理工大学《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复试第1章绪论1、震级与烈度有什么区别与联系?震级就是表示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只跟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有关,而烈度则表示某一区域的地表与建筑物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平均强烈的程度。

烈度不仅跟震级有关,同时还跟震源深度、距离震中的远近以及地震波通过的介质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不同的地点有不同的烈度。

2、如何考虑不同类型建筑的抗震设防?规范将建筑物按其用途分为四类:甲类(特殊设防类)、乙类(重点设防类)、丙类(标准设防类)、丁类(适度设防类)。

1 )标准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与地震作用,达到在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的抗震设防目标。

2 )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

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 )特殊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同时,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其地震作用。

4 )适度设防类,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

一般情况下,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怎样理解小震、中震与大震?小震就就是发生机会较多的地震,50年年限,被超越概率为63、2%;中震,10%; 大震就是罕遇的地震,2%。

4、概念设计、抗震计算、构造措施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筑抗震设计包括三个层次:概念设计、抗震计算、构造措施。

概念设计在总体上把握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抗震计算为建筑抗震设计提供定量手段;构造措施则可以在保证结构整体性、加强局部薄弱环节等意义上保证抗震计算结果的有效性。

建筑结构抗震复习题

建筑结构抗震复习题

建筑结构抗震复习题第一章内容判断题1.震源到震中的垂直距离称为震中距()2.横波只能在固态物质中传播()3.众值烈度比基本烈度小1.55度,罕遇烈度比基本烈度大1.55度。

()4.地震动的三大要素是最大振幅、频谱和持续时间。

()5.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所以不同地区地震烈度相同()6.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的概念是一样的()7. 地震动振幅越大,地震反应谱值越大。

()8. 多遇地震下的强度验算,以防止结构倒塌。

()9.震源到震中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距()10.地震基本烈度是指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值()11. 纵波是由震源向外传递的剪切波,其质点的运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相垂直。

()12. 瑞雷波传播时,质点在与波的前进方向垂直的水平方向运动,在地面上表现为蛇形运动。

()13. 横波一般周期较长,振幅较大,引起地面水平方向的运动。

()14. 北京地区按6度设防。

()15.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以横波最快,面波次之,纵波最慢。

()16. 地震时造成的火灾、水灾、海啸等属于次生灾害。

()17. 选择结构的自振周期应尽可能接近场地卓越周期。

()18. 地震波中面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慢。

()19. 现行抗震规范规定的抗震设防范围为6、7、8、9 度区,对烈度为10 度的地区按有关规定执行。

( )选择题1.下列灾害中,不属于地震次生灾害的是()A.火灾B. 毒气泄漏C.海啸D. 噪声2. 纵波、横波和面波(L波)之间的波速关系为()A.V S > V P > V L B.V P > V S > V L C.V L > V P > V S D.V P > V L> V S3.基本烈度50年的超越概率为()A.50%B.20%C.10%D.5%4. 下列哪项不属于地震动的三要素()A.震幅B.震级C.频谱D.持时5.地震烈度主要根据下列哪些指标来评定()A.地震震源释放出的能量的大小B.地震时地面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C.地震时大多数房屋的震害程度、人的感觉以及其他现象D.地震时震级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该地区的土质条件和地形地貌6. 下列哪种不属于地震波的传播方式()A. P波B. S波C. L波D. M波7. 下列地震波中传播速度最快的是()A. 纵波B. 横波C. 瑞利波D. 乐夫波8. 地球内部组成圈层不包含以下哪个()A、地壳B、岩石层C、地幔D、地核9. 为保证__________,则需进行结构非弹性地震反应分析。

(完整版)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后习题答案

(完整版)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后习题答案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后习题解答第1章绪论1、震级和烈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震级是表示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只跟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有关,而烈度则表示某一区域的地表和建筑物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平均强烈的程度。

烈度不仅跟震级有关,同时还跟震源深度、距离震中的远近以及地震波通过的介质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不同的地点有不同的烈度。

2.如何考虑不同类型建筑的抗震设防?规范将建筑物按其用途分为四类:甲类(特殊设防类)、乙类(重点设防类)、丙类(标准设防类)、丁类(适度设防类)。

1 )标准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达到在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的抗震设防目标。

2 )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

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 )特殊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同时,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其地震作用。

4 )适度设防类,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

一般情况下,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怎样理解小震、中震与大震?小震就是发生机会较多的地震,50年年限,被超越概率为63.2%;中震,10%;大震是罕遇的地震,2%。

4、概念设计、抗震计算、构造措施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筑抗震设计包括三个层次:概念设计、抗震计算、构造措施。

概念设计在总体上把握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抗震计算为建筑抗震设计提供定量手段;构造措施则可以在保证结构整体性、加强局部薄弱环节等意义上保证抗震计算结果的有效性。

他们是一个不可割裂的整体。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强制性条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强制性条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强制性条.doc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强制性条文前言本文档旨在提供建筑抗震设计中必须遵守的强制性条文,以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确保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减少地震灾害。

第二条:适用范围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各类建筑物的抗震设计。

第二章:抗震设计基本要求第三条: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物应根据其重要性、使用功能和地震影响程度,划分为不同的抗震设防类别。

第四条:抗震设防标准建筑物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抗震设计规范要求。

第五条:抗震设计方法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应采用性能化设计方法,确保结构在不同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

第三章:场地与地基第六条:场地选择建筑物的选址应避开地震断裂带、滑坡、泥石流等不利地形。

第七条:地基处理建筑物的地基应进行适当的处理,以满足抗震设计的要求。

第八条:地基承载力建筑物的地基承载力应通过地质勘察确定,并满足抗震设计的要求。

第四章:结构体系与布局第九条:结构体系选择建筑物的结构体系应根据其功能、规模和抗震要求合理选择。

第十条:结构布局建筑物的结构布局应合理,避免不规则布局带来的不利影响。

第十一条:结构刚度与强度建筑物的结构刚度与强度应满足抗震设计的要求。

第五章:抗震措施第十二条:抗震构造措施建筑物应采取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如设置隔震缝、减震器等。

第十三条:非结构构件抗震建筑物的非结构构件,如墙体、楼板、屋顶等,也应采取抗震措施。

第十四条:设备抗震建筑物内的重要设备和管道应采取抗震措施,防止地震时的损坏。

第六章:施工与验收第十五条:施工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质量,确保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第十六条:抗震性能验收建筑物竣工后,应进行抗震性能验收,确保满足抗震设计要求。

第七章:附则第十七条:规范修订本规范应根据建筑抗震技术的发展和地震灾害的实际情况进行定期修订。

第十八条:解释权本规范的最终解释权归国家建设主管部门所有。

建筑结构抗震重点知识2

建筑结构抗震重点知识2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知识整理第1章绪论地震分为诱发地震和天然地震(构造地震、火山地震)。

震源、震中、震中距、等震线(等烈度线)地震动:由地震波传播引起的地面振动。

地震动的峰值、频谱和持续时间成为地震动三要素。

地震波分为体波(P、S)、面波(R、L),P最快,S次之,面波最慢。

纵波引起上下颠簸运动,横波引起地面水平运动;瑞雷波是形成地面晃动的主要原因。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以纵波最快,横波次之,面波最慢。

地震震级、地震烈度、基本烈度、多遇地震烈度、罕遇地震烈度M=1+2/3*I0地震的破坏作用:①地表破坏(地裂缝、地面下沉、喷水冒砂、滑坡)②建筑物的破坏建筑物的动力破坏主要表现为主体结构强度不足所形成的破坏和结构丧失整体性。

③次生灾害水坝、燃气管道、供电线路破坏、有毒物质容器破坏造成水灾、火灾、空气污染抗震设防三个水准见教材P9“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基本准则采用两阶段设计方法实现三个水准的抗震设防要求:第—阶段设计:按多遇地震烈度对应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组合验算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和结构的弹性变形。

第二阶段设计:按罕遇地震烈度对应的地震作用效应验算结构的弹塑性变形。

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类建筑抗震设防见教材P10概念设计基本原则:①注意场地选择。

地震区的建筑宜选择有利地段,避开不利地段,不在危险地段建设②把握建筑体型。

结构对称、形状规则、质量与刚度变化均匀。

平面不规则的类型:扭转不规则,凹凸不规则,楼板局部不连续;竖向不规则的类型:侧向刚度不规则,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楼层承载力突变③利用结构延性。

④设置多道防线。

⑤重视非结构因素。

特别注意结构构件与主体结构之间要有可靠地连接或锚固。

第2章场地与地基多层土的地震效应主要取决于三个基本因素:覆盖层厚度、土层剪切波速、岩土阻抗比。

覆盖层厚度:地下基岩或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坚硬土层至地表面的距离。

场地类别根据覆盖层厚度和等效剪切波速分为ⅠⅡⅢⅣ共四类。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后习题全解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后习题全解

第一章绪论地震按其成因分为哪几种类型?按其震源的深浅又分为哪几种类型?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诱发地震。

深浅:构造地震可分为浅源地震(d<60km)、中源地震(60 –300km),深源地震(>300km)什么是地震波?地震波包含了哪几种波?各种地震波各自的传播特点是什么?对地面和建筑物的影响如何?地震波:地震引起的振动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并释放能量。

是一种弹性波,分为体波(地球内部传播)、面波(地球表面传播)。

体波:分为纵波(p波):在传播过程中,其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一致。

特点是:周期短,振幅小;影响: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

橫波(s波):在传播过程中,其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垂直。

特点是:周期长,振幅大。

影响:它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

面波:分为洛夫波(L波):传播时将质点在与波前进方向相垂直的水平方向上作蛇形运动。

影响:其波长大、振幅强,只能沿地表面传播,是造成建筑物强烈破坏的主要因素。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纵波>横波>面波橫波、面波:地面震动猛烈、破坏作用大。

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衰减:地面振动减弱、破坏作用逐渐减轻。

地震波是指从震源产生向四外辐射的弹性波。

地震发生时,震源区的介质发生急速的破裂和运动,这种扰动构成一个波源。

由于地球介质的连续性,这种波动就向地球内部及表层各处传播开去,形成了连续介质中的弹性波。

什么地震震级?什么是地震烈度和基本烈度?什么是抗震设防烈度?地震震级:表示地震本身强度或大小的一种度量指标。

地震烈度: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基本烈度:在一定时期内(一般指50年),某地区可能遭遇到的超越某一概率的最大地震烈度。

抗震设防烈度:就是指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

什么是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多遇地震一般指小震,50年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为63%的地震烈度值。

罕遇地震一般指大震,50年超越概率2%~3%的地震烈度。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2阶段测试题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2阶段测试题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2阶段测试题考试科目:《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三章至第四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抗震规范》规定,对于烈度为8度和9度的大跨和长悬臂结构、烟囱和类似的高耸结构以及9度时的高层建筑等,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

2、建筑结构扭转不规则时,应考虑扭转影响,楼层竖向构件最大的层间位移不宜大于楼层层间位移平均值的1.5倍。

3、现行抗震规范的抗震设计计算方法采用以下三种:底部剪力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时程分析法。

4、三水准的抗震设防目标的通俗说法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5、基本烈度在设计基准期内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简称中震。

6、目前,工程中求解结构地震反应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种,即拟静力方法和直接动力分析法。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场地特征周期Tg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C)A.地震烈度B.建筑物等级C.场地覆盖层厚度D.场地大小2、某地区设防烈度为7度,乙类建筑抗震设计应按下列要求进行设计(D)A.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按8度考虑B.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按7度考虑C.地震作用按8度确定,抗震措施按7度采用D.地震作用按7度确定,抗震措施按8度采用3、钢筋混凝土丙类建筑房屋的抗震等级应根据那些因素查表确定(B)A.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层数B.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C.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型和房屋层数D.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型和房屋高度4、不属于抗震概念设计的是(C)。

A.正确合理地进行选址B.结构总体布置C.承载力验算D.良好的变形能力设计5、设防烈度为9度,计算罕遇地震时所采用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为(B)A.1.5B.1.4C.1.3D.1.2三、判断题(直接判断对错,每题2分,共20分,)1、受压构件的位移延性将随轴压比的增加而减小。

(√)2、竖向地震系数一般与水平地震系数相同。

高层建筑结构与抗震作业2

高层建筑结构与抗震作业2

高层建筑结构与抗震作业2
1. D值法中D 值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2. 试分析框架结构在侧向荷载作用下,框架柱反弯点高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3. 试分析单层单跨结构承受侧向荷载作用,当梁柱刚试比由零变到无穷大时,柱反弯点高度是如何变化的?
4. 一多层多跨框架结构,层高、跨度、梁柱截面尺寸均为常数,试分析该框架底层柱和顶层柱的反弯点高度与中间层的柱反弯点高度有何区别?
5. 什么是结构的延性?影响框架梁、柱延性的因素有哪些?设计中应采取哪些措施?
6. 框架结构如何满足“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的抗震设计要求?
7. 塑性铰与理想铰有何区别?构造上如何保证塑性铰的变形能力?
8. 什么是剪力墙结构体系?
9. 对于剪力墙结构,平面竖向结构布置有哪些基本要求?
10. 剪力墙分类有哪几种?各类是根据什么条件区分的?
11. 剪力墙墙体开洞时,有哪些基本要求?
12. 剪力墙结构设计中,采取什么措施才能保证其延性?
13. 双肢、多肢剪力墙的连梁设计和构造有哪些要求?。

建筑结构抗震复习重点

建筑结构抗震复习重点

建筑结构抗震复习重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总复习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地震动和近场地震动?P3答:由地震波传播所引发的地面振动,叫地震动。

其中,在震中区附近的地震动称为近场地震动。

2.什么是地震动的三要素?P3答:地震动的峰值(振幅)、频谱和持续时间称作地震动的三要素。

3.地震按其成因分为哪几类?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哪一类?答:地震按其成因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诱发地震等几类,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构造地震。

4.什么是构造地震、震源、震中、震中距、震源深度?P1答:由于地壳构造运动使深部岩石的应变超过容许值,岩层发生断裂、错动而引起的地面震动,这种地震称为构造地震,一般简称地震。

地壳深处发生岩层断裂、错动的地方称为震源。

震源至地面的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一般震源深度小于60km的地震称为浅源地震;60~300km的称为中源地震;大于300km的称为深源地震;我国绝大部分发生的地震属于浅源地震,一般深度为5~40km。

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震中邻近地区称为震中区,地面上某点至震中的距离称为震中距。

5.地震波分哪几类?各引起地面什么方向的振动?P1-3答:地震波按其在地壳传播的位置不同可分为体波和面波。

在地球内部传播的波称为体波,体波又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

纵波引起地面垂直方向的震动,横波引起地面水平方向震动。

在地球表面传播的波称为面波。

地震曲线图中,纵波首先到达,横波次之,面波最后到达。

分析纵波和横波到达的时间差,可以确定震源的深度。

6.什么是震级和地震烈度?几级以上是破坏性地震?我国地震烈度表分多少度?答:震级:指一次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等级,是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

(1)m=2~4的地震为有感地震。

(2)m>5的地震,对建筑物有不同程度的破坏。

(3)m>7的地震,称为强烈地震或大地震。

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区域内的地表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平均强弱程度。

M(地震震级)大于5的地震,对建筑物就要引起不同程度的破坏,统称为破坏性地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s 1
d1
vs 2
vs3
vs4
d2
d3 d0
d4
2.1.3 场地的类别
土的类型划分和剪切波速范围
土的 类型 坚硬土 或岩石 中硬土 中软土 软弱土
岩土名称和性状
稳定岩石, 稳定岩石,密实的碎石土
中密、稍密的碎石土,密实、中密的砾、 中密、稍密的碎石土,密实、中密的砾、粗、中砂, 中砂, f ak > 200 的粘性土和粉土,坚硬黄土 的粘性土和粉土, 稍密的的砾、粗、中砂,除松散外的细、粉砂,可塑黄土 稍密的的砾、 中砂 除松散外的细、粉砂 可塑黄土, 除松散外的细 可塑黄土 f ak ≤ 200 的粘性土和粉土, f ak > 130 的填土 的粘性土和粉土 淤泥和淤泥质土,松散的砂,新近沉积的粘性土和粉土, 淤泥和淤泥质土,松散的砂,新近沉积的粘性土和粉土, 的填土, f ≤ 130 的填土,流塑黄土 ak
定义 地基:建筑物基础下面受力层范围内的土层。 地基:建筑物基础下面受力层范围内的土层。
*松软土地基和不均匀地基: 松软土地基和不均匀地基:
在地震区 不能不加处理地直接 用作建筑物的天然地基
饱和的淤泥和淤泥质土 冲填土和杂填土 不均匀地基土
处理方法: 处理方法: 地基处理措施:置换、加密、 地基处理措施:置换、加密、强夯等 桩基等深基础 上部结构的处理措施
土层剪切波 速范围(m/s) 速范围
适用于: 适用于: 10层和 10层和 高度30m以下的 高度30m以下的 30m
vs > 500 500 ≥ vs > 250 250 ≥ vs > 140
丙类建筑及 丁类建筑
140 ≥ vs
f ak
---由荷载试验等方法得到的地基土静承载力特征值 ---由荷载试验等方法得到的地基土静承载力特征值
的场地 场地固有周期等值线
场地等效剪切波速等值线
场地固有周期T的计算: 场地固有周期T的计算: (剪切波重复反射理论 ) 场 地 区 划
4d i T =∑ i =1 Vsi
n
场地等效剪切波速等值线 场地固有周期等值线
n
Vsi
di
计算 i i
的 的剪切波速 的
返回目录
§2.2 地基抗震验算
2.2.1 地基抗震设计原则
250 ≥ vse > 140
se
> 50
15~80
> 80
查表得, 查表得, Vse 位于250~500m/s之间,且 故属于Ⅱ 故属于Ⅱ类场地
d 0 >5m,
2.1.4 场地区划
场地设计地震动的区域划分给出的结果: 场地设计地震动的区域划分给出的结果: 城区范围内的场地类别区域划分(又称场地小区划) 城区范围内的场地类别区域划分(又称场地小区划) 设防地震动参数区划 场地地面破坏潜势区划等 场地区划的基本方法与过程: 场地区划的基本方法与过程:
性土和粉土, 性土和粉土,可塑黄土
ξs
1.5 1.3 1.1 1.0
淤泥、淤泥质土,松散的砂、填土,新近堆积黄土及流塑黄土 淤泥、淤泥质土,松散的砂、填土,
2.2.3 地基抗震验算
p
步骤: 步骤:
M
1.根据静力设计的要求确定基础尺寸 1.根据静力设计的要求确定基础尺寸 根据 对地基进行强度和沉降量的核算
覆盖土层厚度
影响地震动的频谱特性
土层剪切波速 岩土阻抗比
—— 影响共振放大效应
2.1.2 覆盖层厚度
定义
*原意:从地表面至地下基岩面的距离 从地表面至地下基岩面的距离
工程上的判定: *工程上的判定:
当下部土层的剪切波速达到上部土层剪切波速的2.5倍 当下部土层的剪切波速达到上部土层剪切波速的2.5倍,且下部土层中 2.5 没有剪切波速小于400m/s的岩土层时, 没有剪切波速小于400m/s的岩土层时,该下部土层就可以近似看作基岩 400m/s的岩土层时
结构破坏百分率(%) %)
影响建筑物震害的因素: 影响建筑物震害的因素
>14层
3 5层
10 14层 5 9层
土层厚度 (m)
房屋倒塌率随土层厚度的增加而加大 ;
1967年委内瑞拉加拉加斯地震 1967年委内瑞拉加拉加斯地震
比较而言, 比较而言,软弱场地上的建筑物震害一般重于坚硬场地
定义
地震动的卓越周期: 地震动的卓越周期:在振幅谱中幅值最大的频率分量所对应的周期
2.1.3 场地的类别
例题[2例题[2-1] [2
已知某建筑场地的钻孔地质资料如表2-3所示,试确定该场地的类别 所示, 已知某建筑场地的钻孔地质资料如表 所示
[ 解]
(1) 确定覆盖层厚度
因为地表下7.5m以下土层的 因为地表下7.5m以下土层的 Vs = 520m/s>500m/s, 7.5m 故 d 0 = 7.5m
等效剪切波速 (m/s) ) 场
Ⅰ 0 Ⅱ



Ⅲ Ⅳ
(2)计算等效剪切波速,按式( m (2)计算等效剪切波速,按式(2-1)有 计算等效剪切波速 < 5m 500 ≥ v > 250 ≥5
se
vse > 500
1.5 2.0< 3m4.0 3~50 Vse = 7.5 /(140 ≥ v+ ) 3~15 <+ m 3 180 240 310 = 253.6
液化的宏观标志是在地表出现喷砂冒水
砂土液化机理
地震 饱和砂土、 饱和砂土、粉土颗粒在强烈振动下发生相对位移 颗粒间孔隙水来不及排泄而受到挤压 孔隙水压力急剧增加
颗粒结构趋于压密
2.3.1 地基土液化及其危害
定义:砂土液化(地基土液化) 定义:砂土液化(地基土液化)
饱和松散的砂土或粉土(不含黄土),地震时易发生液化现象, 饱和松散的砂土或粉土(不含黄土),地震时易发生液化现象,地基承 ),地震时易发生液化现象 载力丧失或减弱,甚至喷水冒砂, 载力丧失或减弱,甚至喷水冒砂,这种现象一般称为砂土液化或地基 土液化。 年美国Alaska和日本新澙地震中大量出现。 和日本新澙地震中大量出现。 土液化。1964年美国 年美国 和日本新澙地震中大量出现
xa fa
岩土名称和性状 岩石,密实的碎石土,密实的砾, 300kpa的粘性 岩石,密实的碎石土,密实的砾,粗、中砂,f ak ≥300kpa的粘性 中砂, 土和粉土 中密、稍密的碎石土,中密和稍密的砾、 中密、稍密的碎石土,中密和稍密的砾、粗、中砂,密实和中密 中砂, 的细、粉砂, <300kpa的粘性土和粉土 的粘性土和粉土, 的细、粉砂,150kpa≤ f ak <300kpa的粘性土和粉土,坚硬黄土 稍密的细、粉砂, 的粘性土和粉土, 稍密的细、粉砂,100kpa≤ f ak<150kpa 的粘性土和粉土,新近沉积的粘
n
适用于: 适用于:
> 80
剪切波速随深度 递增的一般情况 当计算深度以下 有明显的软弱土夹层时 应适当提高场地类别
土层等效剪切波速 Vse 计算 : Vse = d o / ∑ (d i / Vsi )
i =1
式中
——计算深度,取覆盖层厚度和20m两者的较小值; 计算深度 20m两者的较小值 d 0 ——计算深度,取覆盖层厚度和20m两者的较小值; ——计算深度范围内土层的分层数; 计算深度范围内土层的分层数 n ——计算深度范围内土层的分层数; ——第 层土的剪切波速; Vsi ——第i层土的剪切波速; ——第 层土的厚度。 d i ——第i层土的厚度。
收集城区范围内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 收集城区范围内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震地质资料 作出所考虑区域的控制剖面图 适当进行补充的工程地质勘探和剪切波速测试工作 按照钻孔地质资料统计, 按照钻孔地质资料统计,给出不同类别土的剪切波速随深度变化的经验关系 计算控制点的浅层岩土(地表下20m)等效剪切波速, 计算控制点的浅层岩土(地表下20m)等效剪切波速,并决定各控制点覆盖层厚度 20m 根据等效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对城区范围内的场地作出小区划分
地裂危害的防治
应采取防地裂措施的情况 软弱场地土上的建筑物,当基本烈度为7 软弱场地土上的建筑物,当基本烈度为7度以上时 中软场地土上的建筑物,当基本烈度为9 中软场地土上的建筑物,当基本烈度为9度时
防地裂措施: 防地裂措施:
砖结构房屋——在承重砖墙的基础内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 砖结构房屋——在承重砖墙的基础内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 —— 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沿外墙一圈设置现浇整体基础墙梁 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沿外墙一圈设置现浇整体基础墙梁 —— 或有现浇接头的装配整体式基础墙梁
消除土的动力不稳定性 避开可能失效的地基对上部建筑的不利影响
*一般土地基: 一般土地基:
建造于一般土质天然地基上的房屋遭遇地震时 极少有因地基强度不足或较大沉陷导致的上部结构破坏
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的地基: 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的地基: (1)砌体房屋 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存在软弱粘性土层的下列建筑: (2) 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存在软弱粘性土层的下列建筑: 1)一般的单层厂房和单层空旷房屋; 一般的单层厂房和单层空旷房屋; 2)不超过8层且高度在25m以下的一般民用框架房屋; 不超过8层且高度在25m以下的一般民用框架房屋; 25m以下的一般民用框架房屋 3)基础荷载与2)项相当的多层框架厂房。 基础荷载与2 项相当的多层框架厂房。 (3)规范中规定可不进行上部结构抗震验算的建筑。 规范中规定可不进行上部结构抗震验算的建筑。
地震波通过覆盖 土层传向地表 与土层固有周期相一致的一些频率波群将被放大 另一些频率波群将被衰减甚至被完全过滤掉
因此, 场地的固有周期 因此,地表地震动的 卓越周期 与 场地的固有周期 接近时 建筑物的振动会加大,相应地, 建筑物的振动会加大,相应地,震害也会加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