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土地调查地类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第三次土地调查地类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第三次土地调查地类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第三次土地调查地类变化情况分析报告根据第三次土地调查数据,对地类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农用地:农用地在这次调查中有所减少。

这可能是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地区的农田被用于建设新的城市区域或工业园区等用途。

农用地减少可能对粮食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要关注并采取措施确保粮食生产的稳定。

2. 城市建设用地:城市建设用地在这次调查中增加了一些。

这说明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新的建设项目在城市中兴起。

适度的城市建设可以带来经济发展和改善居民生活,但也要注意合理规划,避免过度消耗土地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

3. 工业用地:工业用地的变化情况不明显。

由于工业发展的需要,一些地区可能需要新增工业用地,但也存在一些地区由于工业结构调整或产业转移导致工业用地闲置。

在工业用地的规划和利用过程中,应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4. 林地:林地的变化情况也不明显。

在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生态服务功能的需求下,林地的保护和恢复工作仍需持续进行,确保林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 水域和湿地:水域和湿地资源的变化情况较为稳定。

保护水域和湿地是维护生态平衡和水资源安全的重要举措,需要加大保护力度,防止过度开发和污染。

,第三次土地调查显示了农用地减少、城市建设用地增加、工业用地变化不明显、林地和水域湿地相对稳定的地类变化情况。

在土地规划和利用过程中,需要平衡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三次土地调查地类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第三次土地调查地类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第三次土地调查地类变化情况分析报告第三次土地调查地类变化情况分析报告市国土资源局2018年11月农用地合计833536.16 69.33 耕地小计665793.46 55.38水田(011)881.34 0.07水浇地(012)457813.87 38.08旱地(013)207098.25 17.23 园地果园(021)18495.39 1.54 林地小计68025.15 5.66 有林地(031)37144.30 3.09其他林地(033)30880.86 2.57其他农用地小计81222.15 6.76人工牧草地(042)19.71 0.00农村道路(104)25784.34 2.14坑塘水面(114)11200.58 0.93沟渠(117)37129.60 3.09设施农用地(122)7087.92 0.59建设用地合计314734.28 26.18 城乡建设用地小计278791.37 23.19城市(201)23867.75 1.99建制镇(202)49513.87 4.12村庄(203)196614.91 16.35 采矿用地(204)8794.84 0.73交通水利用地小计31047.13 2.58 铁路用地(101)4738.62 0.39 公路用地(102)22722.54 1.89 水工建筑用地(118)3585.97 0.30其他建设用地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205)4895.78 0.41未利用地合计50537.81 4.20 其他草地(043)17434.63 1.45 河流水面(111)14375.62 1.20 内陆滩涂(116)20805.00 1.73 盐碱地(124)1359.21 0.11 总面积1202244.90二、市三调地类图斑面积汇总表2 三调地类图斑面积单位:亩三调工作分类面积百分比农用地合计839794.68 69.85 耕地小计673295.33 56.00 水田(0101)934.69 0.08水浇地(0102)464885.97 38.67 旱地(0103)207474.67 17.26园地小计8874.25 0.74 果园(0201)4006.27 0.33 可调整果园(0201K)4837.99 0.40 其他园地0204)29.98 0.00林地小计79224.34 6.59 乔木林地(0301)30919.69 2.57 可调整乔木林地(0301K)20450.95 1.70 其他林地(0307)12093.27 1.01 可调整其他林地(0307)15760.43 1.31其他农用地小计79705.86 6.63 天然牧草地(0401)0.00 0.00人工牧草地(0403)0.00 0.00 农村道路(1006)16959.17 1.41 坑塘水面(1104)14921.22 1.24养殖坑塘(1104A)1115.17 0.09 可调整养殖坑塘(1104K)71.22 0.01 沟渠(1107)26409.65 2.20 干渠(1107A)8882.20 0.74 设施农用地(1202)10042.14 0.84建设用地合计326129.19 27.13城乡建设小计268683.78 22.35 商服用地(05)13197.27 1.10工业仓储用地(06H1)103787.35 8.63 采矿用地(0602)5957.55 0.50城镇住宅用地(0701)10843.12 0.90 农村宅基地(0702)124952.62 10.39 公共设施用地(0809)1168.09 0.10 公园与绿地622.82 0.05(0810)广场用地(0810A)265.53 0.02 机关团体新闻出版用地(08H1)3519.32 0.29 科教文卫用地(08H2)4370.11 0.36交通水利小计42935.88 3.57 铁路用地(1001)5333.98 0.44 公路用地(1003)22800.64 1.90 城镇村道路用地(1004)10364.37 0.86 交通服务场站用地(1005)706.60 0.06 水工建筑用地(1109)3730.29 0.31其他建设小计14509.53 1.21 特殊用地(09)5096.55 0.42 空闲地(1201)9412.97 0.78未利合计36321.03 3.02 其他草地(0404)9469.81 0.79用地河流水面(1101)21293.41 1.77 内陆滩涂(1106)5358.81 0.45 盐碱地(1204)187.40 0.02 总面积1202233.30三、三调地类图斑与2016年地类图斑面积对比1、全市面积对比分析地类2016 三调三调-2016 备注农用地合计833536.20 839794.70 6258.52耕地665793.46 673295.33 7501.87农村道路增加8699.74,沟渠减少812.98,其他草地增加803.16,滩涂增6779.09,建筑用地减少耕地7748.76 园地18495.39 8874.25 -9621.14K减少13942.39,基本农田中:5370.48 林地68025.15 79224.34 11199.19 K减少23340.66其他农用地小计81222.15 78400.77 -2821.38草地19.71 0 -19.71农村道路25784.34 16959.17 -8825.17坑塘水面11200.58 16107.62 4907.04沟渠37129.6 35291.84 -1837.76设施农用地7087.92 10042.14 2954.22村庄细化增611.85,耕、园、林增加2412.11建设用地合计314734.3 326129.2 11394.91城乡建设用地小计278791.37 268683.78 -10107.59201/202/203 269996.53 262726.23 -7270.3主要流向城镇内部道路10364.37和空闲地9412.97采矿用地8794.84 5957.55 -2837.29减少采矿用地有7195.68亩变为其他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用地小计31047.13 42935.88 11888.75铁路用地4738.62 5333.98 595.36公路用地22722.54 33871.61 11149.07水工建筑用地3585.97 3730.29 144.32增加的多为居民地和工业仓储用地其他建设用地小计4895.78 14509.52 9613.74特殊用地4895.78 5096.55 200.77空闲地0 9412.97 9412.97未利用地合计53974.46 36321.03 -17653.43 其他草地17434.63 9469.81 -7964.82 河流水面14375.62 21305.01 6929.39内陆滩涂20805 5358.81 -15446.19盐碱地1359.21 187.4 -1171.81总面积1202245 1202233 -11.6结合上表分析,地类变化基本情况如下:(1)市建设用地总规模有所增加,主要原因在于公路用地激增了1.1万亩。

第三次土地调查地类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第三次土地调查地类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第三次土地调查地类变化情况分析报告第三次土地调查地类变化情况分析报告⒈引言本文档是关于第三次土地调查地类变化情况的分析报告。

该报告旨在对过去一段时间内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并提供相应的数据和结论,以支持决策制定和规划工作。

⒉调查目的第三次土地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并为制定土地规划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次调查主要关注以下方面:⑴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变化趋势。

⑵土地利用变化对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⑶土地管理政策的有效性评估。

⒊调查方法本次土地调查采用了多种方法和技术,包括遥感影像解译、土地现场调查和相关数据收集等。

具体的调查方法和步骤如下:⑴遥感影像解译: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土地利用信息,包括植被覆盖、建筑物和水体等。

⑵土地现场调查:对部分样点进行实地勘察,验证遥感解译结果。

⑶数据收集:收集相关地理、经济和社会数据,用于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⒋地类变化情况分析⑴城市扩展与农田减少: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城市化进程推动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城市建设用地逐渐扩展,而农田面积则有所减少。

⑵生态保护区增加:为保护生态环境,加大生态保护区建设力度,土地利用类型中的生态保护区面积有所增加。

⑶工业用地增多:随着经济发展,工业用地的需求逐渐增加,导致工业用地面积扩大。

⒌地类变化对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影响⑴环境影响:城市化和工业用地的增加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生态系统破坏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⑵经济影响:城市扩展和工业用地的增加带来了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但也带来了土地资源浪费和资源消耗的问题。

⑶社会影响:土地利用变化带动了城市化进程,改变了社会空间结构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对人口流动、社会文化等方面产生了一定影响。

⒍土地管理政策的有效性评估⑴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政策:根据地类变化情况分析,评估现行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政策的有效性,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⑵生态保护政策:评估生态保护政策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第三次土地调查地类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第三次土地调查地类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第三次土地调查地类变化情况分析报告第三次土地调查地类变化情况分析报告一、引言本报告旨在分析第三次土地调查中土地地类的变化情况。

本次调查覆盖范围广泛,涵盖了各地的农田、林地、草地、水域和建设用地等不同地类。

通过对比分析第一次和第二次调查数据,以及对第三次调查结果的研究,本报告旨在揭示土地利用情况的变化趋势和原因。

二、调查背景1.第一次土地调查简介2.第二次土地调查简介三、调查方法1.调查对象2.数据采集方法3.数据处理方法四、土地地类变化情况分析1.农田变化情况1.1 农田总面积变化1.2 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变化1.3 农业生产方式变化2.林地变化情况2.1 林地总面积变化2.2 主要经济林种植面积变化2.3 森林覆盖率变化3.草地变化情况3.1 草地总面积变化3.2 放牧动物数量变化3.3 草地退化情况4.水域变化情况4.1 湖泊和水库面积变化4.2 河流流域变化情况4.3 水域资源利用情况5.建设用地变化情况5.1 城市化对土地利用的影响5.2 建设用地扩张情况5.3 建设用地保护措施分析五、变化趋势与原因分析1.农田变化趋势与原因2.林地变化趋势与原因3.草地变化趋势与原因4.水域变化趋势与原因5.建设用地变化趋势与原因六、结论本报告通过对第三次土地调查数据的综合分析,总结了土地地类变化的情况和趋势。

在农田、林地、草地和水域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变化,其中建设用地的扩张是一个关键问题。

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原因和解决方案,以期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一定的指导。

附件:1.第三次土地调查数据2.地图及相关图片3.其他相关文档法律名词及注释:1.土地利用政策:指国家和地方制定的关于土地利用管理和保护的法律、法规、规划和政策文件。

2.土地承包经营权:指农村土地经营者依法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包括土地的经营权和收益权。

3.土地所有权:指土地的所有人具有土地的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

4.城市化: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村经济向城市工商业转变、城市结构由工业为主向以服务业为主转变的过程。

第三次土地调查地类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第三次土地调查地类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第三次土地调查地类变化情况分析报告第三次土地调查地类变化情况分析报告一、引言本报告针对第三次土地调查中的地类变化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总结。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可以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调查背景本章节对第三次土地调查的目的、范围和方法进行介绍,为后续的地类变化情况分析提供背景信息。

三、地类定义和分类在本章节中,将对地类的定义、分类方式以及各类别的特征进行说明,确保对地类变化情况的分析和讨论具有一致的认知。

四、第三次土地调查的地类变化概况本章节将针对第三次土地调查的结果,对地类变化的总体情况进行概述,包括各类别的变化趋势和总体变化比例等。

五、地类变化原因分析在本章节中,将对各类别地类变化的原因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讨论,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以及政策和规划调整对地类变化的影响等。

六、地类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本章节中,将对地类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和分析,包括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和应对措施等。

七、地类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本章节将重点分析地类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在影响,包括农业生产、城市化进程以及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变化和如何应对等。

八、地类变化的风险评估在本章节中,将对地类变化所带来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包括自然灾害风险、环境污染风险等方面的考量,为相关决策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九、结论与建议在本章节中,将根据前文的分析和讨论,对地类变化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指导相关政策和规划的制定和实施。

附件:1:调查数据统计表格2:地类变化趋势图表3:相关地图和影像资料法律名词及注释:1:土地管理法:对土地的规划、使用、收回等进行管理的法律法规。

2:环境保护法:对环境污染、生态修复等方面进行管理的法律法规。

3:农地保护条例:对农地的保护和利用进行规范的法律法规。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分类分析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分类分析

PRT 6
土地调查成果应用
土地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
土地调查成果应用于土地资源保 护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强化土地监管遏制非法占地和滥 用土地行为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制定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优化土 地资源配置
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实现可持 续发展
土地征收和出让管理
土地调查成果为土地征收和出让提供基础数据和资料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 土地调查成果可用于土地征收和出让的规划和决策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益和可持续性。 土地调查成果可以作为土地征收和出让的参考依据为土地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土地调查成果可以用于土地征收和出让的监管和评估确保土地资源的公平分配和有效利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分类依据:土地的内在自然属性、 土地的利用状况、土地所处的区 位条件
分类等级:分为一级、二级、三 级三个等级一级最高三级最低
PRT 4
土地调查工作实施
土地调查工作的组织与协调
组织架构: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与分工 协调机制: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确保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与协作 培训与指导:对参与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调查工作的准确性与效率 监督与评估:对调查工作进行全程监督确保数据真实可靠并及时进行总结与评估
集体土地:包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属企业使用的土地等
私有土地:个人或私营企业所有的土地 涉密土地:涉及国家安全、保密等特殊需要的土地
土地质量分类标准
土地质量:指土地的物理、化学 和生物学特性及其对人类生存和 发展的适宜程度
分类标准:根据土地的适宜性、 生产潜力、生态功能等指标进行 分类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意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是土地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之一对于促进土地资源的 可持续利用、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分析报告交流稿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分析报告交流稿

XXX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分析报告(参照)XXX县三调办XXXXX第1章引言1.1 背景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是党中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深化自然资源领域改革,着力解决自然资源所有者不到位、空间规划重叠等问题,加快推进自然资源“两统一”(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背景之下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

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三调办的指导下,XXX县三调办认真执行全国三调办、省三调办印发的三调《技术规程》《实施方案》等相关要求,通过内业勾绘、外业调查举证、数据库建设、成果质量核查等多个流程,基本查清了全县地类数量、类型、分布、利用状况,以及权属情况,形成了一套“三调”阶段性成果。

1.2 目标通过全面分析全县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特点,进一步提高我县“三调”成果的真实性、准确性;通过分析全县自2010年来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特点、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切实讲清“二调”以来的土地变化合理性;通过与自然资源管理数据对比,发现自然资源管理存在的相关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措施和建议,进一步提升自然资源管理工作。

1.3 分析内容(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基于“三调”数据,分析土地资源规模、结构与分布,阐明XXX县土地利用现状以及空间分布特征。

在全县土地利用现状总体分析的基础上,对土地利用现状特征合理性进行分析。

(2)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通过对比“三调”和“二调”成果数据,分析耕地、种植园用地、林地、草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土地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变化特点,流量变化特征及变化趋势等,对变化合理性进行阐述。

(3)耕地保护专题分析。

从全县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及土地开发整理与耕地占补平衡等入手,重点分析全县耕地保护情况。

从恢复属性标注、土地开发整理潜力等挖掘全县耕地潜力。

从耕地坡度、耕地种植属性、耕地分布破碎度等,客观分析全县耕地变化对粮食安全影响。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差异化分析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差异化分析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差异化分析12娄国胜,王秋林(1.太原市国土资源调查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9;2.太原生态工程学校,山西 太原 030025)摘要:2017年10月8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17〕48号),标志着“三调”工作正式启动,各地采取切实措施,大力推进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文章通过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在工作路线和技术路线方面的对比分析,对调查工作的目的、意义和方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以更好地推进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

关键词:总体定位;土地调查;举证中图分类号:F301 文 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487(2019)01-125-3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作为新形势下国务院部署的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目的是在国家已掌握的土地调查和土地变更调查等相关数据的基础上,按统一的技术标准,全面细化和完善全国土地利用基础数据,是全面查实查清国土资源的重要手段。

此次调查把土地资源调查与森林、湿地、草原、水资源等相关自然资源调查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一张底板、一个平台、一套数据的自然资源调查成果,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国土资源数据的需要。

本文通过工作路线和技术层面对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做分析对比,对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特点和方式进行初步阐述,供大家参考。

1 总体定位不同2018年3月,根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整合了原国土资源部、原国家海洋局、原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还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和原国家林业局的相关职责,组建了自然资源部。

根据新的职责,考虑到全面查清我国目前国土资源家底,对集约节约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建立高质量的空间规划体系,履行全民所有各类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调查和确权登记,建立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汇报ppt课件

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汇报ppt课件

土地变更调查-全国土地调查区别
延时符
总量数据
全县第三次国土调查总面积为916.79平方公里(137.52万亩),其中农用地114.84万亩,占83.50 %,建设用地16.63万亩,占12.10%,未利用地6.05万亩,占4.40% 。
主要地类面积结构表
单位:亩、%
地类名称
面积
占比
建设用地数据
全县建设用地共16.63万亩,主要为住宅用地10.05万亩,占60.43%;交通运输用地2.57万亩(不含农村道路),占15.45%,还包括少量的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工矿用地、商业服务业用地、水工建筑用地和空闲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调查成果介绍
未利用地数据
未利用地面积6.05万亩,主要包括其他草地1.39万亩,占22.98%;河流、湖泊水面4.57万亩,占75.53%;还有少量的内陆滩涂、盐碱地、裸土地。
16.62954
6.04881
地类变化分析
总体变化情况
二次调查与三次调查地类面积变化对比表
单位:万亩
地类名称
二次调查
三次调查
变化量
耕地
89.12
95.45
6.33
种植园用地
5.57
3.71
-1.86
林地
2.76
8.07
5.31
草地
2.08
1.39
-0.69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15.29
13.78
变化的原因——河流水面和内陆滩涂:三次调查调查精度的提高导致
延时符
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一、现阶段工作对重点地类的数据做进一步的比对分析,对数据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完善;对耕地后备资源加强核实,摸清后备资源的数量和分布;结合省级复审意见,修改完善数据库内容,等待国家核查意见。二、下一阶段工作针对国家下发意见修改数据库成果;根据国家有关要求和部署开展统一更新时点。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分析报告(模板)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分析报告(模板)

xx市xx镇第三次国土调查工作成果分析报告xx市xx镇第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办公室二〇XX年XX月目录1 项目背景 (2)2 基本情况 (2)2.1 地理位置 (2)2.2 地质地貌 (2)2.3 土壤 (2)2.4 气候 (3)2.5 社会经济 (3)3 土地利用结构与分布 (3)3.1 土地利用总体结构与分布 (3)3.2 国有与集体土地分布 (9)3.3 各地类结构与分布 (27)3.4 存量土地分布 (50)3.5 新增建设用地分布 (51)4 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51)4.1 技术标准 (52)4.2 土地总体变化分析 (52)4.3 农用地变化分析 (54)4.4 建设用地变化分析 (75)4.5 未利用地变化分析 (77)5 土地利用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 (81)5.1 经验 (81)5.2 存在的问题 (81)5.3 工作建议 (82)附图1:xx镇土地利用三大类分布图 (82)附图2:xx镇土地利用一级类分布图 (82)附图3: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分布图 (82)附表1:xx镇土地利用类型一级地类结构表 (83)附表2:国有建设用地二级地类面积和占比统计表 (84)附表3:xx镇商服用地二级地类社区分布表 (84)附表4:xx镇工矿仓储用地二级地类社区分布表 (85)附表5:xx镇住宅用地二级地类社区分布表 (85)附表6:xx镇公共管理及公共服务用地二级地类社区分布表 (85)附表7:xx镇交通运输用地二级地类社区分布表 (85)附表8:xx镇水利设施用地二级地类社区分布表 (85)附表9:xx镇其他建设用地二级地类社区分布表 (85)附图1:xx镇土地利用现状图 (85)附图2:xx镇耕地质量等级分布图 (85)附图3:xx镇存量土地分布图 (85)附图4:xx镇新增建设用地分布图 (85)1.项目背景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17]48号)要求,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目标是全面查清全国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健全和完善我国土地调查、不动产统一登记和土地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第三次土地调查地类变化情况分析报告2023简版

第三次土地调查地类变化情况分析报告2023简版

第三次土地调查地类变化情况分析报告第三次土地调查地类变化情况分析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分析第三次土地调查中地类的变化情况。

通过对比第一次和第二次土地调查的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土地利用的变化趋势,为土地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本报告将介绍研究背景和目的,然后提供数据分析结果和讨论,给出结论和建议。

2. 背景土地是国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利用的变化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和环境。

定期进行土地调查并分析地类变化情况对于制定土地管理政策和规划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次土地调查是基于第一次和第二次调查数据的延续性研究,旨在掌握土地利用变化的情况,为土地管理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3. 数据分析结果和讨论3.1 地类变化趋势根据第三次土地调查数据,我们分析了不同地类的变化趋势。

其中,耕地面积减少了10%,林地面积增加了20%,草地面积增加了15%,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了25%。

这些地类的变化直接反映了城市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3.2 影响地类变化的因素我们对地类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

人口增长导致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

农业机械化和农田面积减少,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环保意识的提升和森林保护政策的实施,使林地面积增加。

草地面积的增加可能与畜牧业发展有关。

3.3 地类变化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地类变化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城市建设用地的增加带动了经济发展,提供了就业机会和投资机会。

也带来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

耕地面积的减少可能会导致粮食生产的下降,对国家粮食安全产生影响。

林地和草地面积的增加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护。

4. 结论和建议基于对第三次土地调查地类变化情况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地类变化受到人口增长、农业机械化、环保意识等因素的影响,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进行土地规划和管理。

- 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应与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协调,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 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平衡农田面积和农业机械化,保障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

第三次土地调查地类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第三次土地调查地类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第三次土地调查地类变化情况分析报告第三次土地调查地类变化情况分析报告一、引言地类变化情况是土地资源管理和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依据之一。

本报告对第三次土地调查的地类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旨在提供相关数据支持和决策参考。

二、调查背景介绍第三次土地调查的背景、目的和范围。

三、调查方法详细说明第三次土地调查使用的调查方法和技术手段,包括遥感影像解译、实地调查等。

四、地类变化情况分析⑴城市用地增加情况描述城市用地在调查期间的增加情况,包括新增建设用地和扩展建设用地的具体面积和比例。

⑵农田减少情况分析农田在调查期间的减少情况,包括农田转为建设用地、弃耕地增加等。

⑶水域扩大情况描述水域在调查期间的扩大情况,包括湖泊、江河等水域面积变化的具体情况。

⑷森林和草地减少情况分析森林和草地在调查期间的减少情况,包括森林砍伐、草地退化等。

⑸其他地类变化情况介绍其他地类在调查期间的变化情况,如沙漠化扩展、湿地退化等。

五、影响和问题分析分析地类变化情况对生态环境、农业生产等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和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六、附件⒈第三次土地调查原始数据表⒉地类变化情况相关统计图表⒊调查区域地图七、法律名词及注释⒈建设用地:指划拨给城镇、企事业单位或个人的土地,用于兴建各种建筑物或进行其他建设活动。

⒉农田:指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水田、果园、菜地等。

⒊弃耕地:指因农业生产需求减少或耕地种植不续作等原因,停止利用的农田。

⒋湿地:指水对土地的长期覆盖和渗透,构成独立湿地生态系统的土地。

⒌沙漠化:指原有的非沙漠荒漠土地退化为沙漠及沙漠扩展的过程。

第三次土地调查地类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第三次土地调查地类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8)
未利用地变化
.1..0
市第三次土地调查地类变化统计分析
为更好地做好市第三次土地调查工作,对内业成果(以下称“三调地类图斑”) 与2016年变更调查数据库(以下称“2016年地类图斑”)进行比较和分析。
一、市
地类名称
1面积
百分比
农用地
合计
833536.16
69.33
耕地
小计
665793.46
55.38
15760.43
1.31
其他农用 地
小计
79705.86
6.63
天然牧草地(0401)
0.00
0.00
人工牧草地(0403)
0.00
0.00
农村道路(1006)
16959.17
1.41
坑塘水面(1104)
14921.22
1.24
养殖坑塘(1104A)
1115.17
0.09
可调整养殖坑塘(1104K)
5358.81
0.45
盐碱地(1204)
187.40
0.02
总面积
1202233.30
三、三调地类图斑与
1
地类
2016
三调
三调-2016
备注



合计
833536.20
839794.70
6258.52
耕地
665793.46
673295.33
7501.87
农村道路增加8699.74,沟
渠减少812.98,其他草地增
0.06
水工建筑用地(1109)
3730.29
0.31
其他建设
小计
14509.53

第三次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差异分析

第三次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差异分析

第三次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差异分析发布时间:2021-06-28T16:04:57.417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9期作者:余文亮[导读] 摘要:土地调查是国情国力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土地资源进行摸底和有效管理的重要措施。

茂名市自然资源勘探测绘院广东茂名 525000摘要:土地调查是国情国力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土地资源进行摸底和有效管理的重要措施。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首次构建了联网数据库,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四级的数据信息共享体系,实现了土地调查结果储存和管理的数字化和信息化,为相关部门管理自然资源以及社会经济的合理发展提供了数据支撑。

而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目的就是对土地资源的基础数据进行细化和完善,以便国家更详细、更精准地掌握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变化状况,以此为基础对土地调查、统计、监督制度进行完善。

关键词:第三次;第二次;土地调查;差异:分析引言国务院于 2008 年发布的《土地调查条例》是2008年国务院发布的土地条例,其中第六条规定,按照整体的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全国土地调查每十年进行一次;为了满足土地管理的需要土地变更调查每年都要进行。

在前两次土地调查的基础上,开始进行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本文简称“三调”),比较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简称“二调”),“三调”在技术标准、调查手段、土地类别划分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调整,利用的基础资料更详实、调查数据更精确、调查手段更科学、调查内容更全面、调查的成果更具备应有性[1]。

一、历次全国土地调查概况(一)一调概况一调是根据1984年5月16日国务院颁布的进行土地资源调查的相关政策开展的,牵头部门包括农牧渔业部和国家土地管理局。

一调的目标要求是查清全国土地类型的分布、数量、土质、使用情况等并进行科学评价。

一调根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对全国土地实施标准地类分类:8类一级地,46类二级地,广东省75类再分三级地。

一调统一数据时点为1996年10月31日,调查数据于1999年11月1日公布。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报告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报告

XX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报告概况1测区基本情况1.1历史沿革区划1.1.1地理位置1.1.2区域交通1.1.3行政区划1.1.4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2)气候环境(2)水文条件1.1.5社会经济条件1.2XX县国土管理基本情况分析XX县“三调”实施以来,我公司一直为XX县国土资源局的相关部门做技术服务,主要实施的项目包括:历年的变更调查、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耕地质量等别评价、驻点督察技术服务、土地勘测定界测绘等,经过多年对XX县土地资源的调查和了解,已熟悉XX县全域各乡镇的用地规划、交通等情况,为更好的完成XX县第三次国土调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3XX县2017年度土地利用现状情况1.4XX县历年用地情况2调查项目情况2.1调查依据2.1.1任务来源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国土资源管理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也发生着重大变化,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及统一确权登记、湿地保护、生态退耕、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提升等工作全面铺开,各行各业对国土资源基础数据提出了更高、更精、更准的需求,而现有国土调查成果已难以全面、充分满足各方的新需求和适应各项管理的新需要。

根据《土地管理法》“国家建立国土调查制度”和《国土调查条例》“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每10年进行一次全国土地调查”的规定,2017年10月国务公司部署启动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第三次国土调查”),要求全面查清当前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健全国土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强化国土资源信息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需要。

国土调查是我国法定的一项重要制度,是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全面查清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

做好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夯实自然资源调查基础和推进统一确权登记的重要举措;是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宏观调控、推进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提高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和国土资源管理服务水平的迫切需要;是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重要内容;是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国土资源的基本前提。

基于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以永昌县为例

基于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以永昌县为例

112国土工程GUO TU GONG CHENG作者简介:苏琦(1984—),女,吉林松原人,中级工程师,硕士,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现主要从事国土资源规划研究工作。

(邮箱)286904696@123苏琦,于洋,陈文葆(1.2.北京国图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北京 100088;3.甘肃国图测绘地理信息有限公司,甘肃 兰州 730030)摘要:开展土地调查,可以全面查清当前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对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分析,可以为土地调查、监测和统计提供数据支撑。

文章以永昌县为例,通过第三次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与第二次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二调”)进行对比,细致分析了永昌县各地类变化情况,从而得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土地整治和生态建设行为、调查精准度和分类细化等结论。

关键词:“三调”;“二调”;土地利用;变化分析;永昌县中图分类号:F301 文 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519(2020)03-112-3基于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以永昌县为例1 引言国土调查是国务院部署的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查清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是土地资源信息社会化服务和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需要,是协调优化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促进“多规合一”的基础支撑。

通过“二调”和“三调”土地利用数据的对比分析,充分了解土地利用的时空演变过程,有利于采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及时定期地对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进行调查和动态监测,并能及时制定保护和防治措施及合理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实现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2 研究区概况永昌县隶属于甘肃省金昌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东部,祁连山北麓。

境内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通讯发达,是河西走廊的主要产粮区,甘肃省粮油生产大县。

自古永昌就是著名丝绸之路上重要驿站,商贾云集,贸易繁荣,而今312国线穿城而过,是兰新公路物流的重要补给站。

地理国情普查与第三次国土调查典型地类差异分析

地理国情普查与第三次国土调查典型地类差异分析

地理国情普查与第三次国土调查典型地类差异分析通过地理国情普查与第三次国土调查(简称:三调),能从不同角度真实展现本地区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及信息,对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阐述了地理国情普查的概述,论述了三调的概念与任务,并分析了国情普查与三调的差异。

标签:地理国情普查;三调;差异地理国情的普查与三调,能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基础信息。

同时,地理国情普查与三调两项调查工作都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对全面获取和掌握我国地表自然、生态环境及人类活动等基本情况,制定和实施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各种资源配置,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加快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全面掌握国情国力和相关行业开展调查统计等,具有重要意义。

一、地理国情普查概述地理国情是指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是基本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全面获取地理国情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地表自然、生态及人类活动基本情况的基础性工作。

地理国情普查最主要的目的是打好我国地理国情监测的基础,从空间地理角度详细反映出了我国的自然和人文信息的基本情况,更为我国的地理国情动态监测的统计分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地理国情普查更是我国开展地理监测事业的前提和基础,对于更好的完成地理国情统计分析,为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其中,本底信息调查更是重要的方法,它通过统一的技术标准和统一的时间完成规定的信息采集和整理统计工作,更好地实现我国地理国情监测的作用。

二、三调的概念与任务国土“三调”全称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

“三调”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全面细化和完善全国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国家直接掌握翔实准确的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土地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编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统一确权登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各项工作的需要。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分类分析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分类分析

高架沟渠 引水渠
沟渠:指人工修建,南方宽度≥1.0米、北方宽度≥2.0米用于引、排、灌的渠道,包括渠槽、 渠堤、护路林及小型泵站。
干渠 排污沟渠
渡槽 倒虹吸管
地类认定—沼泽地
下列土地认定为沼泽地
指经常积水或渍水,一般生长湿生植物的土地。包括草本沼 泽、苔癣沼泽、内陆盐沼等。不包括森林沼泽、灌丛沼泽和 沼泽草地。
下列土地认定为湖泊水面
指天然形成的积水区常水位岸线所围成的水面。 • 湖泊常水位岸线以下的土地。 —大于1km²湖泊,参照《中国湖泊名称代码》(中华人民共
和国行业标准)确定。包括时令湖(间歇湖、季节性 湖)、淡水湖、咸水湖等。 —小于1km²湖泊,可参照当地水利部门资料确定。
地类认定—湖泊水面
下列土地认定为湖泊水面
• 由于季节、干旱等原因,在常水位岸线以下种植农作物 等的土地。
• 湖泊范围内用于网箱养鱼等的土地。 • 河流与湖泊相连时,划定湖泊常水位岸线内的土地。
湖泊水面:指天然形成的积水区常水位岸线所围成的水面。
常水位岸线以下水面 常水位岸线以下杂草或种植土地
地类认定—水库水面
下列土地认定为水库水面
指人工拦截汇集而成的总设计库容≥10万立方米的水库正常
• 陆地上人工开挖或在低洼地区汇集的,蓄水量小于10万m³, 常水位岸线以下的土地。包括塘堤、人工修建的塘坝、堤 坝。
• 坑塘范围内,由于干旱、季节性等原因造成临时性干枯或 生长农作物的土地。
坑塘水面:指人工开挖或天然形成的蓄水量<10万立方米的坑塘常水位岸线所围成的水面。
积水坑塘 干涸坑塘
人工坑塘 人行走的埂
蓄水位岸线所围成的水面。 • 水库正常蓄水位岸线以下的土地。
水库在正常运行情况下

有关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成果对比分析的思考

有关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成果对比分析的思考

有关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成果对比分析的思考发布时间:2023-02-22T01:04:55.987Z 来源:《建筑实践》2022年10月第19期作者:叶国锋[导读] 土地状况调查包括对该国的土地使用状况进行全面的统计调查和分析叶国锋江苏中兴测绘信息有限公司江苏盐城 224000摘要:土地状况调查包括对该国的土地使用状况进行全面的统计调查和分析,利用先进技术获得的高分辨率图像分析和解释土地使用情况,详细记录所调查地区的土地使用情况,以及编制统计数据具体土地使用调查反映了具体土地使用的统计数据,在精细和密集管理下,严格地使用土地,合理和密集地使用土地资源。

基于此,对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成果对比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成果;对比分析引言2017年10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调查条例》有关规定,例行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

2018年8月,顺应国务院机构改革对部委工作职能的调整,经国务院同意,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调整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

截至目前,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已完成县级调查数据库的生产工作,基于调查成果的统计分析成为现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

虽然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在分类指标、调查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可以通过科学的比对分析,研究两次调查地类的流转情况,进而深入研究各类自然资源的发展变化状况。

1两次调查数据成果的差异1.1调查精度对比两次调查对图斑调查精度的要求,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不同。

第一,最小上图面积不同。

二调以图上面积规定最小上图面积,三调则是实地面积。

二调外业调查主要采用纸质调查底图,成图比例尺多为1∶10000,按1∶10000的调查底图来计算相应的建设用地、农用地、未利用地的最小图斑,实地上图面积为400m2、600m2、1500m2。

三调则是200m2、400m2、600m2,荒漠地区可适当减低精度,但不应低于1500m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次土地调查地类变化情况
分析报告
市国土资源局
2018年11月
目录
一、市2016年变更调查数据二级分类表各地类面积汇总 (3)
二、市三调地类图斑面积汇总 (4)
三、三调地类图斑与2016年地类图斑面积对比 (6)
1、全市面积对比分析 (6)
2、地类变化流向分析 (7)
(1)农用地变化 (7)
(2)耕地变化 (7)
(3)园地变化 (8)
(4)林地变化 (8)
(5)设施农用地变化 (9)
(6)建设用地变化 (9)
(7)采矿用地变化 (9)
(8)未利用地变化 (10)
市第三次土地调查地类变化统计分析
为更好地做好市第三次土地调查工作,对内业成果(以下称“三调地类图斑”)与2016年变更调查数据库(以下称“2016年地类图斑”)进行比较和分析。

一、市2016年变更调查数据二级分类表各地类面积汇总
表1、霸州市2016年土地利用现状表单位:亩
二、市三调地类图斑面积汇总
三、三调地类图斑与2016年地类图斑面积对比
1、全市面积对比分析
结合上表分析,地类变化基本情况如下:
(1)市建设用地总规模有所增加,主要原因在于公路用地激增了1.1万亩。

一方面是由于霸州市响应“京津冀1小时通勤圈”的规划,近年来城镇内部公路、环线公路均进行了路面拓宽、改造升级。

另一方面,第三次土地调查要求线状地物面状化、道路超过8米宽度即认定为公路用地,导致2016年数据库中的农村道路用地调整为公路用地,从而影响整个建设用地总规模。

(2)耕地面积有所增加,一方面是由于农村道路、沟渠面状化的调查方式引起的。

2016年数据库中线状地物农村道路属性宽度为13.5m的农村道路较多,而第三次土地调查农村道路面状化仅包括路面,宽度为 6.5m。

农村道路因宽度缩减而减少的面积会增加至耕地上,沟渠现状地物对耕地的影响同理。

另一方面是由于内陆滩涂、其他草地的变化引起的。

(3)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减少,主要原因在于内部公路用地的统计口径不同引起。

第三次土地调查城镇村面积(扣除了内部的公路用地)进行比较,导致面积有所减少。

另一方面是由于空闲地的统计没有算在城乡建设用地中,导致面积减少。

2、地类变化流向分析
(1)农用地变化
2016年农用地面积为833536.2亩,三调农用地面积为839794.7亩,农用地净增加6258.52亩(其中增加39645.49亩,减少33386.97亩)。

增加农用地中,建设用地变为农用地19398.75亩,其中批而未用退回原地类增加农用地2575.49亩;未利用地变为农用地20246.74亩;
减少农用地中,农用地变为建设用地28419.42亩,农用地变为未利用地4967.55亩.
(2)耕地变化
2016年耕地面积为665793.46亩,三调耕地面积为673295.33亩,耕地净增加7501.87亩(其中耕地增加62108.82亩,减少54606.95亩)。

增加耕地中,园、林地变为耕地29531.64亩;其他农用地变为耕地13711.01亩;建设用地变为耕地8239.64亩,其中批而未利用退回原地类增加耕地1520.20亩;未利用地变化增加耕地8550.47亩;
减少耕地中,其中耕地变为园、林地26961.73亩,耕地变为其他农用地9282.93亩,耕地变为建设用地16286.22亩,耕地变为未利用地2076.07亩。

农村道路三调线转面图斑化增加耕地8699.74,沟渠线转面图斑化减少耕地812.98,其他草地增加耕地803.16,滩涂增加6779.09,建筑用地变化减少耕地7748.76。

(3)园地变化
2016年园地面积为18495.39亩,三调园地面积为8874.25亩,园地净减少9621.14亩(其中园地增加2326.34亩,减少11947.48亩)。

增加园地中,建设用地变为园地451.85亩,其中批而未用变为园地为191.22亩;耕地变为园地1424.11亩、林地变为园地181.24亩、其他农用地变为园地205.96亩、未利用地变为园地66.13亩;
减少园地中,园地变为建设用地1216.21亩,园地变为耕地9527.23亩,园地变为林地837.22亩,园地变为其他农用地293.86亩,园地变为未利用地72.96亩。

园地减少中,可调整园地减少13942.39亩,主要流向为变为耕地8105.16亩(基本农田范围内可调整园地面积减少5470.34亩,大部分变更为耕地,面积为5353.19亩)。

(4)林地变化
2016年林地面积为68025.15亩,三调林地面积为79224.34亩,林地净增加11199.19亩(其中林地增加38775.81亩,减少27576.63亩)。

增加林地中,耕地变为林地25537.62亩;园地变为林地837.22亩;其他农用地变为林地2440.28亩;建设用地变为林地5284.30亩,其中批而未用退回林地844.76亩;未利用地变为林地4676.39亩;
减少林地中,林地变为建设用地4500.60亩、林地变为耕地20004.41亩、
林地变为园地181.24亩、林地变为其他农用地1722.49亩、林地变为未利用地1167.88亩。

林地减少面积中23066.30亩为可调整林地的减少,主要流向为变为耕地17429.54亩。

(5)设施农用地变化
2016年设施农用地面积为7087.92亩,三调设施农用地面积为10042.14亩,净增加2954.22亩(其中设施农用地增加3469.47亩,减少515.24亩)。

增加设施农用地中,耕地变为设施农用地2027.44亩,其他农用地变为设施农用地626.23亩,未利用地变为设施农用地0.03亩;
减少设施农用地中,设施农用地变为耕地169.64亩,设施农用地变为其他农用地102.29亩,设施农用地变为未利用地27.32亩。

村庄打开调查增加设施农用地611.85。

(6)建设用地变化
2016年建设用地面积为314734.3亩,三调建设用地面积为326129.2亩,建设用地净增加11394.91亩(其中建设用地增加30185.05亩,减少26146.76亩)。

增加建设用地中,耕地变为建设用地16286.22亩,其他农用地变为建设用地12133.21亩,未利用地变为建设用地4571.57亩;
减少建设用地中,建设用地变为耕地8239.64亩,建设用地变为其他农用地11159.11亩,建设用地变为未利用地2197.34亩。

(7)采矿用地变化
2016年采矿用地面积为8794.84亩,三调采矿用地面积为5957.55亩,采矿用地净减少2837.29亩(其中采矿用地增加155.01亩,减少2992.30亩)。

增加采矿用地中,建设用地变为采矿用地42.58亩、耕地变为采矿用地22.91亩、园地变为采矿用地0.32亩、林地变为采矿用地4.38亩、其他农用地变为采矿用地80.67亩、未利用地变为采矿用地4.15亩;
减少采矿用地中,采矿用地变为建设用地1393.13亩、采矿用地变为耕地
800.40亩、采矿用地变为园地0.04亩、采矿用地变为林地95.37亩、采矿用地变为其他农用地616.57亩、采矿用地变为未利用地86.78亩。

(8)未利用地变化
2016年未利用面积为53974.46亩,三调未利用地面积为36321.03亩,未利用地净减少17653.43亩(其中未利用地增加7164.88亩,减少24818.31亩)。

增加未利用地中,耕地变为未利用地2076.07亩,其他农用地变为未利用地2891.48亩,建设用地变为未利用地2197.34亩,其中批而未用退回未利用地110.98亩;
减少未利用地中,未利用地变为耕地10626.54亩,未利用地变为其他农用地9620.20亩,未利用地变为建设用地4571.57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