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分级管理规定
项目计划分级管理规定
项目计划分级管理规定引言项目计划分级管理是项目管理过程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它能够对项目的进度进行合理规划和管理,确保项目按照计划顺利地实施。
本文旨在规范项目计划分级管理,并提供应用指南。
术语定义在本文中,我们将使用以下术语:•项目计划:指包括项目活动、资源和时间的详细计划。
•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即工作分解结构,是一种将项目分解成可管理的组成部分的方法。
•工作包:指WBS的最后一层,是指划分出来的最小可行的任务单元。
每个工作包都需进行详细的计划、安排和监控。
•任务:指实现工作包所需的行动或者步骤。
•里程碑:指项目中的关键时刻或事件,具有特殊的标志性意义,往往是项目中一些重要阶段的实现标志。
项目计划分级主要原则1.项目计划应该遵循WBS分解结构原则。
WBS以项目的目标为导向,将项目划分为相互独立的工作包;同时,WBS能够对项目的返工、监控和报告提供清晰的视图。
2.项目计划应该定期更新和跟踪管理。
WBS的每个工作包都应该有具体的负责人和关键节点计划,当进展落后于计划时,应该及时采取措施。
3.项目计划中的每个任务都应该能够被追踪,这个追踪可以是时间上的、质量上的或者是在成本上的。
4.项目计划应该是可管理的。
项目计划不应该过于复杂或不合理。
分级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并解决逐级高层次问题。
5.项目计划应该与工作实际相吻合。
计划不应该跟踪、维护或更新没有任何实际应用的任务。
项目计划分级基本步骤第一步:识别项目我们需要明确项目的目的、范围、目标、可交付成果和时间约束,以及项目的相关方和利益相关者。
可能涉及的任务、时间、资源和预算预测要认真考虑,并在这个基础上开始WBS的构建。
第二步:构建WBS构建WBS是项目计划分级和项目计划分解的重要部分。
WBS是一个有多个级别的分层结构,它将项目分解为可管理的组成部分和子级,从而帮助我们更好的管理项目。
开发WBS时,我们需要把每个工作包定义为项目计划的最低级别。
在建工程分级管理制度
在建工程分级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在建工程的管理,提高工程质量,确保工程顺利完成,特制定本分级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分级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在建工程项目。
三、分级管理原则1. 分级管理原则是指根据工程的规模、复杂程度、技术水平等因素,将在建工程项目划分为不同等级,并按照相应的管理要求进行管理。
2. 分级管理应体现“分类管理、分类核算、分类监督、分类评价”的原则。
3. 分级管理应以工程的技术标准、管理规范和监督措施为依据,划分不同等级的管理要求。
四、分级标准1. 根据工程的规模和复杂程度,将在建工程项目划分为A、B、C三个等级。
2. A级工程为规模较大、技术要求较高、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工程项目。
3. B级工程为规模适中、技术要求普通、对环境影响一般的工程项目。
4. C级工程为规模较小、技术要求较低、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工程项目。
五、分级管理要求1. A级工程的管理要求较高,项目负责人应具备高级工程师以上的专业资格,并具有丰富的工程管理经验。
2. B级工程的管理要求适中,项目负责人应具备中级工程师以上的专业资格,并具有一定的工程管理经验。
3. C级工程的管理要求较低,项目负责人应具备初级工程师以上的专业资格,并具有基本的工程管理知识。
六、分级管理流程1. 项目批准阶段:根据工程项目的规模和复杂程度,确定工程的分类等级。
2. 项目组建阶段:按照分级管理要求,选聘项目负责人并确定工程项目的管理组织结构。
3. 施工实施阶段: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和进度计划。
4. 质量监督阶段:加强对工程质量和安全的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5. 工程验收阶段:进行工程验收,并按照分级管理要求进行评价。
七、分级管理制度的意义1. 提高工程质量:通过分级管理,有针对性地制定管理措施,提高工程质量。
2. 降低风险:对于规模较大的工程项目,采取高管级别进行管理,降低项目风险。
3. 提高效率:根据工程的规模和复杂程度,明确工程项目的管理要求,提高管理效率。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管理规定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管理规定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管理,明确审批权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和《XX省环境保护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分级审批适用本办法。
有关海洋工程和军事设施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分级审批,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
第三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分级审批权限,原则上按照国家及省有关规定和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程度等确定,省、市县(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权限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第四条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参与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工作,并依法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督管理。
第五条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原则上负责审批下列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一)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二)跨市县行政区域的建设项目;(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及环境保护部、省政府确定由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的建设项目。
第六条市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原则上负责审批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建设项目。
设区的地级市政府可根据XX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目录规定权限和实际情况,制订、发布本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目录,并抄送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第七条涉及环境敏感区、社会关注度高,可能造成跨行政区域的不良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有关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有争议的,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共同的上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八条下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超越审批权限、违反法定程序或条件作出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决定的,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依法撤销或者责令其撤销审批决定,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行政责任。
第九条XX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目录由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报省政府批准后发布,并可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
建设项目审批分级管理规定
建设项目审批分级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5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已于2008年12月11日修订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3月1日起施行。
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二○○九年一月十六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提高审批效率,明确审批权责,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不论投资主体、资金来源、项目性质和投资规模,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均应按照本规定确定分级审批权限。
有关海洋工程和军事设施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分级审批,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执行。
第三条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工作。
第四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分级审批权限,原则上按照建设项目的审批、核准和备案权限及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性质和程度确定。
第五条环境保护部负责审批下列类型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一)核设施、绝密工程等特殊性质的建设项目;(二)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的建设项目;(三)由国务院审批或核准的建设项目,由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审批或核准的建设项目,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备案的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特殊性质的建设项目。
第六条环境保护部可以将法定由其负责审批的部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权限,委托给该项目所在地的省级环境保护部门,并应当向社会公告。
受委托的省级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在委托范围内,以环境保护部的名义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受委托的省级环境保护部门不得再委托其他组织或者个人。
环境保护部应当对省级环境保护部门根据委托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行为负责监督,并对该审批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第七条环境保护部直接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的目录、环境保护部委托省级环境保护部门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的目录,由环境保护部制定、调整并发布。
一般工程分级管理制度内容
一般工程分级管理制度内容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加强对工程项目的管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建设项目的管理,包括建筑工程、城市规划工程、市政工程等各类工程项目。
第三条工程项目分级管理是指按照项目的规模、复杂程度、风险程度等因素,将工程项目划分为不同等级,并据此确定项目的管理权限、职责、程序和要求的一项管理制度。
第四条工程项目分级管理应遵循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的原则,确保工程项目的安全、质量和进度。
第二章工程项目分级原则第五条工程项目分级应根据项目的特点、规模、复杂程度、风险程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评定,确定适当的管理等级。
第六条工程项目分级应实行分类管理,对于不同等级的工程项目,应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和管理要求。
第七条工程项目分级原则应以风险控制为重点,将具有较高风险的工程项目划分为高级别,以确保高风险工程项目能够得到更加细致的管理。
第八条工程项目分级原则应以质量控制为核心,将具有重要影响的工程项目划分为高级别,以确保项目的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
第九条工程项目分级原则应以进度控制为基础,将具有紧迫工期的工程项目划分为高级别,以确保项目能够按时完成。
第十条工程项目分级原则应以成本管控为重点,将具有较高投资的工程项目划分为高级别,以确保项目的投资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
第三章工程项目分级标准第十一条工程项目分级应根据项目的规模、投资、施工难度、地理环境、社会影响等因素确定项目的等级。
第十二条工程项目分级标准应分为一般工程项目、重点工程项目、重大工程项目三个等级。
第十三条一般工程项目指投资较小、规模不大、施工难度较低、地理环境较好、对社会影响不大的工程项目。
第十四条重点工程项目指具有一定规模、较高投资、施工难度适中、地理环境较为复杂、对社会影响较大的工程项目。
第十五条重大工程项目指投资较大、规模较大、施工难度高、地理环境复杂、对社会影响较大的工程项目。
项目分级管理规定
项目分类(级)管理办法一、目的为更好的推行公司项目化管理,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利用合理的资源解决当前重要紧急的问题,特制订本办法。
二、范围适用于2019年度推进的项目化管理工作中的项目三、职责1、项目化委员会:负责对本办法及项目分类、分级结果的最终审批与决策。
2、项目化办公室:制订项目分类办法,负责本办法的落实与推进。
四、内容1、项目定义及选择1.1定义:企业中需要跨部门协作的,为创造独特的产品、服务或成果而进行的临时性工作就是项目。
1.2选择标准:项目选择主要考虑以下4个维度1.2.1财务指标:是否能够扩大企业的直接成果、能够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或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提升企业产品质量等1.2.2内部运营指标:是否符合公司发展战略并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强化企业的存在价值、有利于提高企业声誉、能够改善公司组织运行效率等。
1.2.3学习与成长指标:是否能够培养企业未来需要的人才,有助于企业建立竞争优势,构筑核心竞争力等1.2.4客户指标:是否关注外部,有利于满足客户、政府的需要或期望;2、项目来源1.1为满足公司战略目标要求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2来源于公司及部门年度计划重要事项的目标分解。
1.3来源于改善局部工作绩效、持续提升经营绩效的工作。
3、项目分类项目分类是公司后续对项目进行管控与跟进的基础,有利于公司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利用合理的资源解决当前重要紧急的问题,根据公司重要事项类型,项目可同等分为Ⅰ、Ⅱ、Ⅲ类4、项目分级项目分级主要是与项目激励模式进行挂钩,项目级别评定主要基于“项目资源、项目效果、项目难度”三个维度,采用累加计分制确定项目等级,项目级别与评估分数对应表如下,详细评估表见附件15、项目等级评估程序项目立项阶段,由项目办推进小组参考项目评估标准,对项目等级进行判定,最后加权平均各评审人员的综合评分确定最终的项目等级,并给出建议激励标准。
所有项目需经过项目委员会讨论并确定最终结果,C级以上项目需委员会主任签字纸质版审批存档,D、E级项目办审批存档即可。
一般工程分级管理制度
一般工程分级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工程项目管理,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保障工程安全和环境保护,制定本分级管理制度,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适用于各种规模的工程项目。
二、适用范围本分级管理制度适用于涉及房建、市政、交通、水利等各种类型的工程项目,包括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等各个阶段的管理。
三、管理原则1. 分级管理原则:按照工程项目的规模、重要性和风险等因素,将工程项目划分为不同等级,实行相应的管理;2. 统一领导原则:由项目负责人统一领导下属管理人员,确保工程建设活动有序进行;3. 分工负责原则:各级管理人员应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合作协调,共同完成工程任务;4. 审批决策原则:重大决策事项应由相关领导审批,确保重要事项的合理性和可行性;5. 过程控制原则:对工程项目各个阶段的过程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6. 监督检查原则:建立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对工程建设过程进行全程监督检查,防范风险。
四、工程分级管理制度1. 项目分级管理1.1. 重大工程项目:规模庞大、影响重大的工程项目,由专门机构负责规划和实施;1.2. 大型工程项目:规模较大、风险较高的工程项目,由项目经理领导下属团队负责管理;1.3. 中型工程项目:规模适中、经验需求较高的工程项目,由工程主管领导项目管理团队;1.4. 小型工程项目:规模较小、简单易行的工程项目,由项目经理或者工程主管直接负责管理。
2. 设计分级管理2.1. 重要性建筑物设计:设计师应具备相应资质和经验,设计过程需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2.2. 普通建筑物设计:按照设计要求和技术标准进行设计,保证设计质量和安全性;2.3. 结构设计、电气设计等专业设计:分别由专业设计团队进行设计,保证各专业设计的协调性。
3. 施工分级管理3.1. 重大工程项目施工:实施前需编制详细施工方案,施工过程需配备专业监理进行现场监督;3.2. 大型工程项目施工:施工前需编制详细施工计划,施工现场需专门负责人进行管理;3.2. 中小型工程项目施工:施工前需编制简要施工计划,加强现场管理,确保施工质量。
项目建设分级管理制度
项目建设分级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项目建设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发挥各级管理人员的作用,特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职责1. 项目总监:负责项目建设全局工作的规划和实施,组织协调项目各部门的工作,审批项目方案和预算,负责项目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监督管理。
2. 项目经理:负责具体项目的实施工作,组织协调项目组各成员的工作,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和计划,监督项目进度、质量和成本控制。
3. 项目主管:负责项目组内部管理工作,协调项目组成员之间的关系,解决项目实施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协助项目经理完成项目目标。
4. 项目成员:按照项目组织结构和分工,完成项目规定的任务,保证项目进度和质量要求。
三、工作流程1. 项目总监制定项目建设规划和总体方案,提交公司领导审核和批准;2. 项目经理根据总体方案,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和详细方案,组织实施,监督管理项目进度、质量和成本;3. 项目主管协助项目经理完成项目目标,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4. 项目成员按照分工和任务完成项目规定的工作,保证项目进度和质量要求。
四、管理制度1. 项目总监负责审批项目建设的总体方案和预算,确保项目建设目标的实现;2. 项目经理负责具体项目的实施工作,负责项目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向项目总监汇报工作进展情况;3. 项目主管负责协助项目经理完成项目目标,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向项目经理汇报工作进展情况;4. 项目成员应按照分工和任务完成项目规定的工作,确保项目进度和质量要求。
五、工作要求1. 各级管理人员应严格执行制度,不得擅自变动项目建设方案和预算,确保项目进度和质量要求的实现;2. 各级管理人员应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调,及时解决项目实施中遇到的问题,确保项目顺利进行;3. 各级管理人员应做好工作记录和汇报,汇总工作进展情况,及时通报给上级领导和相关人员。
六、制度执行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正式执行,各级管理人员应向公司领导作出书面承诺,严格执行各项规定;2. 公司领导应对各级管理人员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对不履行职责的人员给予相应处罚。
工程项目分级管理制度
工程项目分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工程项目的管理,规范工程施工行为,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效率和质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工程项目的管理,包括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阶段。
第三条工程项目管理分级制度按照项目的规模、复杂程度和关键性进行划分,分为A级、B级和C级三个等级。
第四条公司工程项目管理委员会为工程项目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对公司所有工程项目的分级管理制度负责并定期进行评审。
第二章 A级工程项目管理制度第五条 A级工程项目为公司重大工程项目或关键性工程项目,由公司选派专业团队进行管理和实施。
第六条 A级工程项目设立专门的项目指挥部,由项目总负责人统一管理,负责项目的全面规划、实施和监督。
第七条 A级工程项目需设立项目管理委员会,由公司领导和专家组成,负责对项目的重大决策进行审批,并定期评估项目的进展和质量。
第八条 A级工程项目需设立专门的监理机构,由公司自行组建或委托专业机构,对工程质量和进度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九条 A级工程项目需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第十条 A级工程项目需进行全程的风险评估和控制,建立风险管理制度,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第三章 B级工程项目管理制度第十一条 B级工程项目为公司一般工程项目,由各部门负责管理和实施。
第十二条 B级工程项目设立项目组,由项目经理统一管理,负责项目的实施和监督。
第十三条 B级工程项目需设立项目管理小组,由项目经理和各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制定和执行项目计划。
第十四条 B级工程项目需进行定期的进度和质量检查,确保项目按计划进行。
第十五条 B级工程项目需设立安全生产委员会,对工程安全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施工安全。
第十六条 B级工程项目需设立质量管理委员会,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施工质量。
第十七条 B级工程项目需进行阶段性的风险评估和控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第四章 C级工程项目管理制度第十八条C级工程项目为公司一般性工程项目或次要工程项目,由各部门负责管理和实施。
项目承包商评价及分级管理细则
项目承包商评价及分级管理细则一、引言项目承包商评价及分级管理细则旨在确保对多家承包商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以便进行分级管理和合作。
本细则将详细规定评价标准、评价过程、奖励与惩罚以及持续改进等方面,为项目合作提供有效依据。
二、项目承包商评价标准项目承包商评价标准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共计20项指标:2.1 技术能力评价方法:审查技术文档、实地考察、参考业绩记录等。
评价结果:根据技术能力的高低,分别给予3-5分。
2.2 项目管理能力评价方法:审查项目计划、任务分配、执行控制等文档,以及实地考察等。
评价结果:根据项目管理能力的强弱,分别给予3-5分。
2.3 质量安全管理能力评价方法:审查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实施情况等相关文档,以及实地考察等。
评价结果:根据质量安全管理能力的水平,分别给予3-5分。
2.4 合作协调能力评价方法:通过与承包商合作过程中的沟通、协调、解决问题等实际情况进行评价。
评价结果:根据合作协调能力的强弱,分别给予3-5分。
2.5 创新能力评价方法:根据承包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提出的创新性解决方案等相关情况进行评价。
评价结果:根据创新能力的强弱,分别给予3-5分。
三、分级管理根据以上评价标准,将承包商分为四个级别:3.1 优秀承包商:综合得分在90分以上。
3.2 良好承包商:综合得分在80-89分之间。
3.3 一般承包商:综合得分在70-79分之间。
3.4 待改进承包商:综合得分在70分以下。
四、评价过程4.1 数据收集通过审查承包商提交的技术文档、项目管理文档、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合作协调记录等相关资料,以及实地考察等方式收集数据。
4.2 评价方法采用权重加权平均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各项指标的得分,再根据各项指标的权重计算综合得分。
4.3 评价周期每年进行一次全面评价,必要时可进行不定期的评价。
五、奖励与惩罚5.1 奖励机制对于被评为优秀承包商和良好承包商的承包商,将给予一定的奖励,如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优先采购其产品等。
集采分级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集采分级管理,提高采购效率,确保采购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单位所有集中采购活动,包括货物、工程和服务采购。
第三条集采分级管理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确保采购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和有效性。
第四条本单位设立集采分级管理领导小组,负责集采分级管理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
第二章分级标准第五条集采分级标准依据采购金额、采购内容、采购规模等因素确定,分为以下三级:(一)一级集采:1. 采购金额在1000万元(含)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采购;2. 关键设备、关键材料或者特殊服务的采购;3. 对外合作项目或者重大工程项目的采购。
(二)二级集采:1. 采购金额在100万元(含)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货物、工程和服务采购;2. 一般设备、一般材料或者一般服务的采购;3. 企事业单位内部大型项目的采购。
(三)三级集采:1. 采购金额在100万元以下的货物、工程和服务采购;2. 企事业单位内部小型项目的采购;3. 日常办公用品、低值易耗品的采购。
第六条集采分级标准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和本单位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第三章采购程序第七条一级集采应当采取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等方式进行。
第八条二级集采可以采取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单一来源采购等方式进行。
第九条三级集采可以采取询价、单一来源采购等方式进行。
第十条采购人应当根据采购项目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采购方式。
第十一条采购人应当依法发布采购公告或者邀请函,明确采购项目的名称、内容、预算、时间、地点等信息。
第十二条采购人应当组织专家评审或者邀请相关单位进行评估,确保采购活动的公平、公正。
第十三条采购人应当与中标人或者成交人签订采购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四条采购人应当对采购项目进行验收,确保采购质量。
项目分级管理办法
a)建立合同履行监督机制,确保合同各方按照约定履行义务;
b)定期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c)建立合同变更和解除程序,规范合同管理流程。
十四、项目应急预案
1.应急预案制定:
a)根据项目特点和潜在风险,制定应急预案;
b)应急预案应包括应急组织、预警机制、应急资源、应急措施等内容;
b)分析项目的成功经验、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
c)形成项目总结报告,为未来项目的实施提供参考。
2.项目反馈:
a)将项目总结报告提交给相关部门和利益相关方;
b)征求各方对项目实施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反馈;
c)根据反馈信息,进一步完善项目管理流程和制度。
本项目分级管理办法旨在明确项目分类、分级管理的具体措施,从项目审批、管理、监督、检查、风险控制、协调沟通、持续改进、档案管理、培训培养、合同管理、应急预案、终止清算到总结反馈等各个环节,构建了一套完整的项目管理体系。通过本办法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项目管理效率和质量,确保项目目标的顺利实现,为我国的项目管理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各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应严格按照本办法执行,不断提升项目管理能力,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e)追究刑事责任。
四、项目监督与检查
1.项目监督:
a)各级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项目监督机制,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关键节点进行监督;
b)监督内容包括项目进度、资金使用、工程质量、合同履行等;
c)对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提出整改要求,并跟踪整改进展。
2.项目检查:
a)定期组织项目检查,确保项目按照既定目标和计划实施;
b)评价项目实施效果、经济效益、社会影响等方面;
c)根据评价结果,总结经验,改进项目管理。
设计项目管理分类的规定
设计项目管理分类的规定
1. 概述
为了加强对工程设计项目的管理,切实保证设计产品的质量,提高设计水平,特制订本办法。
工程设计项目根据其建筑(用地)面积、投资规模和建筑的重要性等划分为重要工程(A级)、一般工程(B级)和零星工程(C级)三级。
2. 管理级别划分的标准
2.1重要工程(A级):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并经主管副总经理批准,可定为重要工程:
──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以上、服务设施配套齐全的城镇小区规划;
──单体建筑物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以上的工程;
──位于广场或重要路段,对城市面貌有重要影响的大中型公共建筑工程;
──超限高层建筑;
──具有重要意义的纪念性建筑或重要涉外工程;
──国家建设部《民用建筑分级表》中的特级、一级工程。
2.2 一般工程(B级):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定为一般工程:
──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以下的城镇小区规划;
──单体建筑物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以下的一般性民用建筑工程;
──国家建设部《民用建筑分级表》中二、三、四级工程。
2.3 零星工程(C级):
重要工程和一般工程之外的工程为零星工程。
6-1。
项目分级管理规定
---------------------------------------------------------------最新资料推荐------------------------------------------------------项目分级管理规定项目分类(级)管理办法一、目的为更好的推行公司项目化管理,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利用合理的资源解决当前重要紧急的问题,特制订本办法。
二、范围适用于 2019 年度推进的项目化管理工作中的项目三、职责 1、项目化委员会:负责对本办法及项目分类、分级结果的最终审批与决策。
2、项目化办公室:制订项目分类办法,负责本办法的落实与推进。
四、内容 1 1 、项目定义及选择 1.1 定义:企业中需要跨部门协作的,为创造独特的产品、服务或成果而进行的临时性工作就是项目。
1.2 选择标准:项目选择主要考虑以下 4 个维度 1.2.1 财务指标:是否能够扩大企业的直接成果、能够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或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提升企业产品质量等 1.2.2 内部运营指标:是否符合公司发展战略并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强化企业的存在价值、有利于提高企业声誉、能够改善公司组织运行效率等。
1.2.3 学习与成长指标:是否能够培养企业未来需要的人才,有助于企业建立竞争优势,构筑核心竞争力等 1.2.4 客户指标:1/ 4是否关注外部,有利于满足客户、政府的需要或期望; 2 2 、项目来源 1.1 为满足公司战略目标要求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2 来源于公司及部门年度计划重要事项的目标分解。
1.3 来源于改善局部工作绩效、持续提升经营绩效的工作。
3 3 、项目分类项目分类是公司后续对项目进行管控与跟进的基础,有利于公司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利用合理的资源解决当前重要紧急的问题,根据公司重要事项类型,项目可同等分为Ⅰ Ⅰ、Ⅱ、Ⅲ Ⅲ类类型描述Ⅰ Ⅰ类管理变革性工作、思考理念类或方向探索型工作、重大的系统性工作,项目办会重点跟进此类项目,对从立项、策划、实施、监控、收尾等进行全程跟踪。
项目计划分级管理规定
项目计划分级管理规定1目的规范项目计划标准管理,提高项目计划管理的执行力,满足公司经营需要。
2适用范围项目开发过程中与工程有关的各类施工计划3经办部门项目经理部、监理公司、总包分包单位4参与部门工程管理部、合约管理部5内容本指引所涉及的计划均为与项目施工有关的计划,不包含公司各部门制定的其他计划。
6计划分级规定6.1项目计划共分五级管理,分级要求如下:表6.16.2 各级计划编制说明及审批要求6.2.1一级计划(项目分期开发计划)项目开发的主导性计划,由各部门联合制定。
由工程管理部负责,组织营销、项目发展、设计、项目等部门讨论制订,并由总经理确认,并应在签订土地转让协议以后15个工作日内上报集团。
项目分期开发计划模板如下:6.2.2二级计划(项目关键节点计划)(1)内容要求:所列项目以施工单位合同工期的节点为基础,所确定的时间不得晚于分期开发计划中确定的节点时间。
另外需补充公司确定的其它重要项目的节点时间、项目经理部根据现场情况确定的其它项目的节点时间。
(2)本计划作为项目经理部控制项目开发的总体开发计划,需全面考虑关键工序的节点完成时间,重点强调各关键工序插入时间,完成时间。
要求统一采用Microsoft Projet项目管理软件编制。
关键节点参考如下:(3)审批要求:项目分期计划经集团审批下来5个工作日内,项目经理部应完成项目关键节点计划的编制,由项目经理部牵头组织工程管理部、合约管理部及分管领导讨论并确定,审核及修订工作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形成计划会签意见。
并报工程管理部备案。
(4)计划跟踪及更新要求:项目经理部负责对关键节点计划进行动态跟踪管理,关键节点计划要求上墙公示,项目部可根据上墙资料的布置采用不小于A2#图纸打印,每周对子项目完成情况在计划表上进行标注,每月对计划表进行更新(更新内容可能存在计划调整或变更情况),重新打印。
更新计划同时报工程管理部备案。
(5)计划评估及预警:工程管理部负责每月对项目关键节点计划进行跟踪评估,如果对其中子项目的评估结论进入预警期,根据情况项目经理部应将三级或四级计划报工程管理部,由工程管理部跟进计划评估工作,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ⅠⅡⅢ类方案分级管理规定
ⅠⅡⅢ类方案分级管理规定Ⅳ、Ⅴ、Ⅵ类方案分级管理规定1200字以上为了统一管理各类方案,确保各类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我们对方案进行了分级管理。
根据不同的目标和需求,我们将方案分为Ⅰ、Ⅱ、Ⅲ三个级别,并在此基础上增加Ⅳ、Ⅴ、Ⅵ三个级别。
Ⅰ类方案是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重大决策意义的方案,一般用于指导和决策重大经济、社会、科技发展方向和战略选择。
这类方案通常由高级领导机关或专家团队制定,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指导性,其实施涉及面广泛,影响深远。
Ⅱ类方案是指针对其中一特定问题或需求的方案,具有一定的战略性,重要性和决策意义较Ⅰ类方案稍低。
这类方案通常由专家团队或相关部门制定,其实施范围比Ⅰ类方案要小,但对于特定领域或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Ⅲ类方案是指针对其中一具体问题或需求的方案,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推动性。
这类方案通常由相关部门或项目组制定,其实施对象是确定的,其影响范围和决策意义相对较小,但对于相关工作的推进和改进有着重要意义。
Ⅳ类方案是指针对其中一特定任务或项目的方案,具有明确的目标和实施计划。
这类方案通常由项目组或工作组制定,其实施对象是确定的,其影响范围和决策意义相对较小,但对于特定任务或项目的成功实施具有重要性。
Ⅴ类方案是指针对日常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或需求的方案,通常由部门或工作组制定,其实施范围和影响范围较小,主要用于解决日常工作中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Ⅵ类方案是指针对日常工作中的例行问题或需求的方案,通常由个人或小组制定,其实施范围和影响范围较小,主要用于解决日常工作中的例行问题,提高个人或小组工作效率。
以上就是Ⅰ、Ⅱ、Ⅲ、Ⅳ、Ⅴ、Ⅵ类方案分级管理规定。
通过对方案的分级管理,可以更好地进行决策和指导工作,确保方案的有效性和实施效果。
同时也可以合理分配资源,提高工作效率,推动工作的顺利进行。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重点项目分级分类管理办法的通知-闽政办[2013]4号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重点项目分级分类管理办法的通知正文:----------------------------------------------------------------------------------------------------------------------------------------------------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重点项目分级分类管理办法的通知(闽政办[2013]4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中央驻闽各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省重点项目分级分类管理办法》已经省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3年1月5日省重点项目分级分类管理办法为加强省重点项目的建设管理和协调推进工作,确保重点项目建设年度目标任务顺利完成,根据有关规定和要求,制定本办法。
一、省重点项目的分级和分类(一)省管项目和市管项目。
省有关单位(包括中央驻闽机构、在闽央属企业,下同)负责建设的项目,跨设区市项目及铁路、高速公路项目列为省管项目,由省有关部门(单位)为主负责推进,项目实施情况作为考核省有关部门(单位)的依据;其余项目按属地管理原则列为市管项目,由各设区市政府和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为主负责推进,项目实施情况作为考核各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的依据。
(二)考核类项目和服务类项目。
国有控股或相对控股的项目以及特许经营的民营和外资项目列为考核类项目,即对此类项目建设单位的年度目标完成情况和参建单位的业绩信誉情况进行年度考评;其余项目列为服务类项目,不进行年度考评。
二、省重点项目分级管理和建设单位职责(一)分级管理单位职责。
省有关单位和各设区市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作为重点项目分级管理单位,主要履行以下职责:1.负责跟踪、检查、监督所管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对项目投资完成等进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及时将实施进展情况报送省重点办和有关单位;2.配合省重点办抓好相关项目协调、检查、监督等工作,开展考核类项目建设单位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和参建单位业绩信誉情况考评工作;3.全面推行标准化管理,督促项目建设单位依法依规、认真执行工程建设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落实主要设备材料采购甲供甲控工作;4.加强沟通联系,对于本级职能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应及时报告省重点办和省相关职能部门。
项目分级管理制度
项目分级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对项目的管理,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保证项目顺利完成,特制定本项目分级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项目管理相关工作。
三、项目分级管理原则1. 项目分级管理应当依据项目的规模、复杂程度和重要性进行分类,并分配相应的管理人员;2. 项目分级管理应当遵循审慎性原则,对大型、复杂的项目应当增加管理层级,降低风险;3. 项目分级管理应当进行动态调整,随着项目的推进和变化,不断优化管理结构。
四、项目分级1. 一级项目:规模庞大、复杂度高、风险大的项目,由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直接负责管理;2. 二级项目:规模适中、复杂度一般、风险可控的项目,由项目经理和团队成员负责;3. 三级项目:规模较小、复杂度低、风险较小的项目,由项目主管或团队成员负责。
五、项目管理职责1. 一级项目负责人职责:(1)全面负责一级项目的管理工作,包括项目计划、预算、人员配备等;(2)参与项目决策,协调各部门资源,解决项目进展中的问题;(3)对项目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完成。
2. 二级项目负责人职责:(1)制定项目执行计划,拟定项目预算,组织项目团队开展工作;(2)监督项目进度,及时调整工作计划,解决项目中的问题;(3)向一级项目负责人汇报项目进展情况,及时沟通协调。
3. 三级项目负责人职责:(1)制定具体工作计划,组织项目小组成员参与项目工作;(2)负责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具体工作,及时向二级项目负责人汇报进展情况;(3)协助项目经理解决具体问题,确保项目按计划进行。
六、项目管理流程1. 一级项目管理流程:(1)项目立项:由公司高层审批决定是否启动项目;(2)项目启动:制定项目计划和预算,成立项目组,分配具体任务;(3)项目执行:按照计划进行项目实施,并及时向高层汇报项目进展情况;(4)项目结项:组织项目验收,总结项目经验,形成项目报告。
2. 二级项目管理流程:(1)项目启动:确定项目目标、范围和资源需求,编制项目计划;(2)项目执行:组织项目小组开展工作,监督项目进度,解决项目中的问题;(3)项目结项:进行项目验收,总结经验,形成项目报告。
项目部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项目部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项目部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施工单位:编制:审核:审批:日期:目录1.目的2.范围3.风险点确定3.1 作业活动风险点划分3.2 设施、部位、场所、区域风险点划分一、风险点确认在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安全生产,需要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确认和评估。
确认风险点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作业活动和设施、部位、场所、区域等方面的风险点。
二、辨识方法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工作危害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辨识风险点的方法。
通过对作业活动进行分析,确定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和风险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控。
以上是项目部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的相关内容,施工单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编制、审核、审批和实施,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
工程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它是通过对工程系统进行分析,识别出潜在的危险因素,并评估其可能带来的风险。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工程系统,包括建筑、交通、能源等。
辨识范围是指确定风险评价的对象和辨识的范围。
在进行风险评价时,需要明确评价的对象,包括人员、设备、环境等,同时也需要确定评价的范围,即评价的时间、空间和条件等。
风险评价方法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
定性评价是通过对风险因素进行描述和分析,确定其可能带来的风险等级。
定量评价则是通过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对风险因素进行量化评估,得出具体的风险值。
风险评价分级是将评价结果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确定不同等级的风险。
这种分级可以用于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及对风险进行管理和监控。
安全生产风险等级划分表是一种常用的风险评价工具,它将风险按照等级进行分类,以便进行风险控制和管理。
这种表格通常包括风险等级、风险描述、可能的后果、控制措施等信息。
风险控制措施是指针对风险进行的控制和管理措施,包括预防措施、应急措施等。
在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时,需要考虑风险的等级、可能的后果以及可行性等因素,以确保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招商引资项目分级管理制度
招商引资项目分级管理制度一、背景与意义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招商引资成为各地政府和企业重要的发展战略。
然而,由于招商引资项目类型繁多、规模不一,管理难度较大。
为了提高项目的管理效率和效果,制定一套科学的分级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此制度可帮助各级政府和企业充分利用资源,合理分配任务,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使投资者和项目双方受益。
二、制度的基本原则1. 依法合规。
所有管理措施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保障宪法和法律赋予人民的权利。
2. 公平公正。
对待各类项目需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得歧视、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3. 公开透明。
项目管理应公开透明,不得隐瞒信息或者违规操作,保证参与各方的合法权益。
4. 风险可控。
在分级管理过程中,要让投资者了解项目的风险情况,提高风险意识,降低项目的运营风险。
5. 效率高效。
分级管理制度应注重高效率的运作,提高管理效率,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经济效益。
三、分级管理制度的设计(一)项目分类依照我国《招商引资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将招商引资项目分为三类: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项目。
其中,国家级项目指由国家级政府批准或者备案实行的项目;省级项目指由省级政府批准或者备案实行的项目;地市级项目指由地市级政府批准或者备案实行的项目。
(二)责任部门1. 国家级项目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或有关部门负责管理。
2. 省级项目由省级发改委或有关部门负责管理。
3. 地市级项目由地市级发改委或有关部门负责管理。
(三)管理流程1. 项目申报。
各级别项目的申报由相关部门负责收集资料、审核资质,并进行初审。
2. 项目评估。
初审通过后,需委托第三方机构对项目进行评估,包括项目的市场前景、技术水平、财务状况等。
3. 项目备案。
评估通过后,项目需要进行备案手续,包括备案材料的递交和备案手续的办理。
4. 项目审批。
备案完成后,由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审批。
通过审批后,项目方可正式实施。
5. 项目验收。
项目实施完成后,需由有关部门进行验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分类(级)管理办法
一、目的
为更好的推行公司项目化管理,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利用合理的资源解决当前重要紧急的问题,特制订本办法。
二、范围
适用于2019年度推进的项目化管理工作中的项目
三、职责
1、项目化委员会:负责对本办法及项目分类、分级结果的最终审批与决策。
2、项目化办公室:制订项目分类办法,负责本办法的落实与推进。
四、内容
1、项目定义及选择
1.1定义:企业中需要跨部门协作的,为创造独特的产品、服务或成果而进行的临时性工作就是项目。
1.2选择标准:项目选择主要考虑以下4个维度
1.2.1财务指标:是否能够扩大企业的直接成果、能够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或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提升企业产品质量等
1.2.2内部运营指标:是否符合公司发展战略并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强化企业的存在价值、有利于提高企业声誉、能够改善公司组织运行效率等。
1.2.3学习与成长指标:是否能够培养企业未来需要的人才,有助于企业建立竞争优势,构筑核心竞争力等
1.2.4客户指标:是否关注外部,有利于满足客户、政府的需要或期望;
2、项目来源
1.1为满足公司战略目标要求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2来源于公司及部门年度计划重要事项的目标分解。
1.3来源于改善局部工作绩效、持续提升经营绩效的工作。
3、项目分类
项目分类是公司后续对项目进行管控与跟进的基础,有利于公司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利用合理的资源解决当前重要紧急的问题,根据公司重要事项类型,项目可同等分为Ⅰ、Ⅱ、Ⅲ类
4、项目分级
项目分级主要是与项目激励模式进行挂钩,项目级别评定主要基于“项目资源、项目效果、项目难度”三个维度,采用累加计分制确定项目等级,项目级别与评估分数对应表如下,详细评估表见附件1
5、项目等级评估程序
项目立项阶段,由项目办推进小组参考项目评估标准,对项目等级进行判定,最后加权平均各评审人员的综合评分确定最终的项目等级,并给出建议激励标准。
所有项目需经过项目委员会讨论并确定最终结果,C级以上项目需委员会主任签字纸质版审批存档,D、E级项目办审批存档即可。
五、附则
(1)本方案由项目办制定并附则解释。
(2)本方案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3)本方案仅适用于2019年项目化。
六、附件
1、附件1:《项目等级评估表》
编制:审核:审批:
附件一项目等级评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