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部质量标准规范
技术研发部门表现评估标准
技术研发部门表现评估标准一、引言技术研发部门是企业创新和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对其表现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旨在为技术研发部门的表现评估提供一套系统、专业的标准,以促进部门绩效的提升和人才发展。
二、评估目标1. 提高技术研发部门的执行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促进技术研发成果的产出和质量提升。
3. 激发技术研发人员的创新能力和职业发展。
4. 推动技术研发与市场需求、企业战略的紧密结合。
三、评估指标本文档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技术研发部门的表现进行评估:技术实力、项目管理与成果、团队协作、创新能力、市场与战略。
3.1 技术实力技术实力是技术研发部门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以下指标:1. 研发人员结构:评估研发团队的学历、专业背景、技能水平等。
2. 技术积累与沉淀:评估技术研发部门在专利、论文、技术规范等方面的表现。
3. 技术平台与工具:评估研发工具、平台的建设及应用情况。
3.2 项目管理与成果项目管理与成果是衡量技术研发部门业务能力的关键指标:1. 项目进度与质量:评估项目计划的合理性、执行力度及项目交付质量。
2. 成果产出:评估研发成果的实用性、创新性和市场价值。
3. 资源利用率:评估研发资源的配置合理性及利用率。
3.3 团队协作团队协作能力是保证技术研发高效进行的重要因素:1. 沟通与协调:评估部门内部及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作效果。
2. 团队氛围:评估团队凝聚力、互帮互助等文化建设情况。
3. 人才储备与成长:评估人才培养计划及团队人员成长情况。
3.4 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技术研发部门持续发展的源动力:1. 研发投入:评估部门在研发创新方面的资金、时间投入。
2. 创新成果:评估研发创新成果的数量、质量和转化率。
3. 人才培养与激励:评估人才培养机制及激励政策的效果。
3.5 市场与战略市场与战略体现了技术研发部门对企业发展的支撑作用:1. 研发方向:评估研发项目与企业战略的契合度。
2. 市场需求响应:评估部门对市场需求的敏感度及响应速度。
药物研发质量管理规范-陈伟
Global Excellence China Expertise 14
药物研究规范性要求:GLP
临床前 临床研究 上市
药品管理法(2001.12.1)
第30条 药物的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机构必须执行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 理规范。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2007.10.1)
第22条 药物临床前研究应当执行有关管理规定,其中安全性评价研究必须 执行《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20
Global Excellence China Expertise
药物研究规范性要求:GCP
临床研究 上市
Global Excellence China Expertise
21
药物研究规范性要求:GCP
临床前 临床研究 上市
Global Excellence China Expertise
研发部门kpi考核及评价标准
研发部门KPI考核及评价标准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研发技术日新月异,研发部门在企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作为公司考核指标之一,对于研发部门同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研发部门KPI考核及评价标准的制定。
KPI的重要性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变得日益重要。
KPI作为一种考核手段,可以让企业更加专注于目标的实现,提高效率和协作能力。
在研发部门中,KPI可以帮助监控和管理项目进度和质量,以及员工的工作表现和成果。
KPI设计研发部门的KPI应基于相关方面的目标。
具体来说,可以将KPI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开发效率和质量研发部门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开发出高效、高质量的产品。
因此,KPI应包括以下元素:•项目进度:根据项目的复杂度,设定合理的里程碑;•编码效率:每个程序员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预期的任务;•代码质量:可以使用代码审查工具来提高代码质量;2. 团队合作研发部门通常由多个内部及外部成员组成。
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需要注重团队的协作。
因此,KPI应包括以下元素:•组员间的沟通:检查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频率和内容;•成员的相互作用:例如,如何解决队员之间的合作问题;•版本管理:检查文档和源代码管理的规范性和效率;3. 用户满意度研发部门应该关注用户对于产品的反馈。
用户的反馈可以作为改进产品质量的指南。
因此,KPI应包括以下元素:•用户体验:根据用户反馈或者自身体验,提供合适的用户界面和界面交互;•产品质量:产品应该保证高效、易用、无故障以及对应用程序必须的性能要求进行充分测试;评价标准研发部门KPI应该包括量化和非量化的两个方面。
其中,量化指标可以使用一下方式来衡量:•百分比目标完成率:在一个时间段内,实现目标的百分比;•提高比率:在一个时间段内,质量或效率的改进比率;•预算控制:在特定的项目中实现类型和立项的标准;对于非量化指标,可以通过员工的日常表现、任务完成质量、项目质量、创新等进行评价。
研发品质管理规范
奏效日期: 2014 年 10 月 31 日文件名称:研发质量管理规范文件编号: CZC-WP-PA-021 版本:A/0研发质量管理规范编制/ 日期审查/ 日期同意/ 日期第1页共6页订正简历序号订正日期版本订正说明订正审查同意1A/0新版刊行1.目的新产品开发质量控制, 保证研发项目在开发阶段质量的有效控制及顺利导入量产。
2.合用范围合用于企业所有研发项目质量控制。
3.定义EVT : Engineering Verification Test 工程考证测试DVT : Design Verification Test 设计考证测试PVT : Process Verification Test 制程考证测试PM: Project Management 项目管理MP: Mass Production 量产4.职责4.1 DQA 工程师跟进与确认研发各阶段应输入、输出的资料。
参加研发召开的物料评审、进阶评审等会议, 而且对能否进阶做出判决。
参加召开各阶段的bug list review meeting,跟进改良对策及成效。
供给新产品靠谱性测试标准给产品考证部,成品质量查验等标准拟订、改正与完美。
产品考证部工程师:负责开发样机的TEST PLAN拟订与测试,并出测试报告和bug list。
4.3 PM 工程师:兼顾研发项目整体工作,物料的准备状况,RD的研发进度,各项测试的进度及工厂端有关准备状况,确保各部门切合项目的整体进度。
主持召开项目各阶段的进阶评审会议。
产品设计工程师依据项目经理供给的产品规格,设计切合产品外观,构造,功能,软件的产品,并进行有关考证。
剖析并解决产品开发过程中所提出的所有bug 并供给电子测试报告。
产品工程师承接项目转量产的有关工作,产线治工具的准备,生产方法及工艺的制定及修正。
研发新物料导入,新产品导入量产工作,生产过程中问题点的采集,反应,追踪解决方案的成效。
采买工程师负责找寻优良供给商资源,并按RD要求打样。
研发部岗评标准
研发部岗评标准研发部是一个企业中至关重要的部门,担负着产品研发和创新的重要任务。
为了保证研发部的工作质量和效果,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评标准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针对研发部岗位进行评标准的制定,从技术能力、项目管理、沟通协作以及创新能力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技术能力作为研发部的核心要素,员工的技术能力直接关系到项目的质量和效果。
在评标准中,应该注重对技术能力的全面考察。
评定技术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量:1.专业知识:员工是否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能否理解和掌握最新的技术发展动态。
2.技术实践:员工是否具备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的能力,是否能够独立完成技术难题的解决。
3.行业经验:员工是否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是否能够运用经验解决实际问题。
4.学习能力:员工是否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是否能够跟随技术的发展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
二、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是研发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一个优秀的研发人员不仅需要具备出色的技术能力,还需要具备高效的项目管理能力。
因此,在评定研发部员工的岗位能力时,项目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
评定项目管理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量:1.计划管理:员工是否具备良好的计划制定和执行能力,是否能够提前预测项目风险并做出应对措施。
2.资源管理:员工是否能够合理安排项目资源,提高项目的效率和质量。
3.团队管理:员工是否能够有效地管理团队,组织协调成员之间的工作,提高团队的整体效能。
4.风险管理:员工是否能够识别和评估项目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三、沟通协作在研发工作中,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对于项目的成功至关重要。
评定员工的沟通协作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量:1.团队合作:员工是否能够积极与团队成员合作,共同完成项目任务。
2.沟通能力:员工是否具备良好的口头和书面沟通能力,能否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3.问题解决:员工是否能够主动解决沟通中的问题,并能够妥善处理团队成员之间的冲突。
研发部的质量运行报告
研发部的质量运行报告一、引言在过去的一年中,研发部在质量运行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通过不断加强质量管理和优化工作流程,我们成功提高了研发效率、降低了缺陷率,并为公司的产品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本报告将总结与分析研发部的质量运行情况,同时提出改进措施,以逐步实现更高水平的质量标准。
二、质量运行情况总结1.缺陷率在过去的一年中,研发部的缺陷率有了明显的下降。
通过加强对每个项目的需求分析和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我们成功减少了缺陷的数量。
同时,我们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增加了更多的测试环节,并加强了对测试结果的监控。
这些举措使得我们能够在开发过程中及时发现和修复问题,提高了产品质量。
2.质量标准研发部一直致力于提高产品的质量标准。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加大了对项目开发过程的质量审核力度,确保每个开发阶段都符合公司的质量标准。
同时,我们还不断完善和更新技术文档和开发手册,以确保开发人员能够按照规范和最佳实践进行工作。
这些措施为产品的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3.客户满意度研发部一直以客户满意度为目标。
通过积极与客户沟通和反馈,我们不断改进产品,并及时解决客户遇到的问题。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收到了较少的客户投诉,并得到了较高的客户满意度评分。
我们将继续努力改进产品,并持续满足客户的需求。
三、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1.缺乏自动化测试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注意到自动化测试的重要性。
尽管我们已经增加了在项目开发过程中的测试环节,但仍然存在一些重复的、需要手动操作的测试任务。
这不仅增加了测试的工作量,也容易产生疏漏。
因此,我们计划在未来的一年中引入更多的自动化测试工具,以提高测试效率和准确性。
2.技术交流不够频繁由于研发部的项目众多且分散,不同的项目组之间的技术交流有时显得不够频繁。
这导致了一些项目组之间的经验和技术无法得到充分的共享和沟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计划在未来一年中加强项目组之间的技术交流,鼓励经验分享和互助,并定期组织技术讲座和培训,以加强团队的整体技术水平。
研发与设计部产品设计与测试标准规定
研发与设计部产品设计与测试标准规定一、引言在现代技术发展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产品设计与测试的标准规定变得尤为重要。
研发与设计部作为公司技术创新的核心,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制定明确的设计与测试标准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研发与设计部产品设计与测试的标准规定,以确保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市场竞争力的增强。
二、产品设计标准规定A. 设计原则1. 以用户需求为中心:产品设计应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注重用户体验,提供符合用户期望的产品。
2. 创新与实用并重:产品设计应兼顾创新性和实用性,寻求在保证功能的前提下进行创新。
3. 可持续发展:产品设计应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B. 设计流程1. 需求分析:充分了解用户需求,确定产品设计目标。
2. 概念设计:根据需求分析,进行概念设计,提出多种设计方案。
3. 详细设计:选定合适的概念设计,进行详细设计和制图。
4. 样机制作:制作产品样机,进行测试和验证。
5. 评估与改进:根据测试结果进行评估和改进,直至达到设计要求。
C. 设计要求1. 功能性:产品设计要满足用户的基本功能需求,并具备扩展功能的可行性。
2. 可靠性:产品设计要确保产品在各种工作环境下能够稳定工作,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3. 安全性:产品设计要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保障用户的使用安全。
4. 美观性:产品设计要符合人体工程学要求,追求产品的美观性和人性化设计。
三、产品测试标准规定A. 测试目标1. 功能测试:验证产品的各项功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 可靠性测试:测试产品的可靠性和耐久性,确保产品在各种工作环境下都能正常工作。
3. 安全性测试:检测产品的安全性能,确保产品在正常使用情况下不会对用户造成伤害。
4. 兼容性测试:测试产品在不同平台、软件或硬件环境下的兼容性和稳定性。
B. 测试流程1. 测试计划:根据产品设计要求制定详细的测试计划,明确测试的范围和目标。
2. 测试用例编写:根据测试计划编写相关的测试用例,覆盖各个功能模块和场景。
研发质量管理规定
研发质量管理规定1. 目的本规定旨在确保研发项目在质量上符合相关要求,提高研发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 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所有研发项目和相关团队。
3. 质量管理流程3.1. 项目启动阶段- 确定项目质量目标和相关标准。
- 制定研发计划,包括资源分配和进度安排。
- 确定项目的质量保障措施和质量控制方法。
3.2. 开发阶段- 进行需求分析和设计评审,确保需求准确且可行。
- 定期进行进度和质量评估,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
- 引入适当的测试方法和工具,进行系统测试和单元测试。
- 定期与相关部门和客户进行沟通,及时解决问题和改进。
3.3. 完成和交付阶段- 进行项目总结和质量评估。
- 编写详细的技术文档和用户手册。
- 进行验收测试和客户满意度评估。
- 确保项目的成果和交付物符合质量标准和合同要求。
4. 质量管理责任4.1. 研发团队负责人必须确保团队成员理解和遵守本规定。
4.2. 各研发人员应参与质量管理活动,并积极改进工作方法和流程。
4.3. 质量管理人员负责监督和检查质量管理活动的执行情况。
4.4. 领导层应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推动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5. 问题解决和改进5.1. 任何研发项目中出现的质量问题都应立即报告,并进行调查和解决。
5.2. 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定期评估和优化质量管理流程。
5.3. 鼓励和激励研发团队提出质量改进意见和建议。
6. 法律要求和保密规定6.1. 研发项目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知识产权保护规定。
6.2. 保护项目数据和用户隐私,确保合法和安全使用。
7. 附则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正式生效,如有需要,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以上为研发质量管理规定的内容。
请各研发人员遵守并执行,确保研发项目的质量和效率。
研发部产品质量控制规定
研发部产品质量控制规定【研发部产品质量控制规定】一、引言在现代企业中,产品质量是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为了确保研发部所开发的产品能够符合高质量的标准,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市场竞争力,研发部制定了本产品质量控制规定。
二、质量管理体系1. 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研发部将建立并不断完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以确保每个环节都能符合质量要求。
质量管理体系将包括质量目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等方面。
2. 质量目标的制定研发部将制定每年的产品质量目标,并在全体员工共同努力下实现这些目标。
质量目标将包括产品的准确性、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等方面。
三、产品开发阶段控制1. 项目立项在产品项目立项阶段,研发部将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并明确产品开发的目标和项目进度。
同时,研发部将明确产品的质量要求和标准,确保产品开发从一开始就具备高质量的基础。
2. 需求分析在需求分析阶段,研发部将与客户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客户的需求,并将这些需求转化为详细的产品需求规格书。
在编写产品需求规格书的过程中,研发部将严格遵守规范,确保需求准确、全面。
3. 设计开发在产品设计开发阶段,研发部将遵循标准的设计流程和方法,进行各项设计活动。
研发部将重视设计的可行性和可靠性,确保产品设计符合质量要求。
4. 验证测试在产品设计开发完成后,研发部将进行多项验证测试,以验证产品是否满足预定的质量标准。
测试结果将被详细记录,并进行评审。
只有测试结果符合质量标准,产品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工作。
四、生产过程控制1. 原材料采购研发部将与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并对原材料供应商进行审核和评估。
重要原材料的采购将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稳定可靠。
2. 生产过程管理研发部将建立规范的生产工艺流程,确保生产过程中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
研发部将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和质量意识,以减少人为误操作。
3. 工艺优化研发部将持续对生产工艺进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技术研发标准化管理制度
技术研发标准化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技术研发过程,提高研发效率和成果质量,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技术研发过程中的各项活动,包括产品研发、新技术引进、创新项目孵化等。
第三条技术研发标准化管理制度的主要目标是建立规范的技术研发流程,提供明确的工作规范和标准化操作方法,保证研发成果的质量和可复制性。
第四条公司技术研发标准化管理制度的执行机构为技术管理部,由技术总监负责具体实施。
第五条公司技术研发标准化管理制度的内容包括研发计划编制、研发过程管理和研发成果评价等。
第六条所有从事技术研发工作的员工都应严格遵守本管理制度,不得擅自修改或违反规定。
第七条公司鼓励员工提出对本管理制度的修改和完善意见,并及时进行审议和调整。
第八条公司将定期对技术研发标准化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保持其有效性和适用性。
第二章研发计划编制第一节研发需求分析第九条研发计划的编制应首先进行市场调研和用户需求分析,确定研发项目的需求和定位。
第十条研发计划编制工作应由技术管理部负责协调,各相关部门应积极配合,提供所需数据和信息。
第十一条研发计划应包括项目的总体目标、阶段目标、工作任务和时间节点等内容,并纳入年度计划进行审定。
第十二条研发计划编制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技术的可行性和实施条件,确保能够按时、按质完成研发任务。
第二节研发资源配置第十三条研发计划的编制应根据项目的实际需求合理配置人力、物力和资金等资源,确保研发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十四条研发资源的配置应严格按照公司的内部规定进行,不得挪用或浪费。
第十五条研发资源的配置应充分考虑技术研发的特点和需要,避免出现资源短缺或过剩的情况。
第十六条研发资源的配置应根据项目的不同阶段和紧急程度,灵活调配,确保研发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三节研发计划编制第十七条研发计划的编制应由研发负责人牵头,相关人员参与,形成科学合理的研发计划。
第十八条研发计划应包括工作任务、时间节点、责任人等内容,对研发过程进行具体规划。
MQA-MS-15高分子质量标准
高分子质量标准生效日期:文件批准日期编制部门:研发部修订记录1.目的规范高分子材料质量检验操作,对高分子材料进货质量进行控制,确保质量符合生产要求。
2.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高分子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及相关记录表单。
3.职责研发部负责修订本标准(内部签订);采购部负责与供应商签订本标准(外部签订);品保部依据本标准,进行标准所覆盖材料的检验及判定。
4.内容4.1.外观要求4.2.性能要求次后,需要验证三批合格后,才能转为正常批次检测。
4.3.安全要求害安全的问题,不做判定,直接退货。
5.抽样方案5.1批的组成:以一次交货数量为一批,交收检验样本单位为件,同一供应商,同一种类或同一等级组合成一批。
5.2抽样样本量:(除"重量"项目)按下表进行抽样,外观要求(气味除外)按AQL=6.5进行判定,性能要求和安全要求按AQL=4.0进行判定。
6.相关文件及附录附录1:测试仪器1、滤袋:网眼57μm 的尼龙袋,规格约为11×19cm 的长方形;2、天平:精度0.001g;3、离心脱水机(回转直径100mm);4、量筒;5、恒温水浴锅;6、烧杯;7、100ml、250ml 容量瓶;8、1ml、5ml、10ml 精密移液管;9、磁力搅拌器;10、秒表;11、漏斗及滤纸;12、三大雅塑料圆筒(带尼龙网);13、三大雅通液测试管;14、丹森塑料圆筒(带尼龙网)15、丹森通液装置;17、analysette 3 振动筛,配有45μm ~ 710μm 标准筛网及底盘18、丙烯酸(GR,优级纯);19、磷酸(AR,分析纯);20、生理盐水;21、温度要求:25±2℃附录2:吸收倍率1、检测方法①、准确称取0.2g 高分子试样S,装入尼龙袋;②、将尼龙袋开口向上浸泡于盛有1500mL 生理盐水的容器内,并抖动10 次(注意:液面约高出底部13cm,尼龙袋间不接触);③、30min 后将尼龙袋取出,开口向上自然垂直滴水10min 后,称取此时总重W1;④、用未加入样品的尼龙袋按上述方法进行空白实验,称取尼龙袋湿重W2。
研发质量保证制度确保研发过程中的质量标准和研发成果的可靠性
研发质量保证制度确保研发过程中的质量标准和研发成果的可靠性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研发(Research and Development)在现代企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为了确保研发过程中的质量标准以及研发成果的可靠性,建立和完善一套研发质量保证制度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研发质量保证制度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如何确保其有效实施。
一、研发质量保证制度的概念与重要性研发质量保证制度是企业用来确保研发过程中质量标准和研发成果可靠性的一套管理规定和操作程序。
它包括了研发流程规范、质量标准制定、质量保证措施等各方面内容。
研发质量保证制度对企业具有重要意义:1. 提高产品质量:通过制定标准化的研发流程和质量标准,可以有效提升产品的质量,满足客户需求。
2. 提升品牌声誉:建立良好的研发质量保证制度,可以确保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3. 降低成本风险:通过研发质量保证制度的有效实施,可以减少产品开发过程中的问题和缺陷,避免后期的重大投入或产品召回。
4. 推动创新:研发质量保证制度可以促进研究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协作,提升创新能力和研发效率。
二、确保研发质量保证制度有效实施的方法为了确保研发质量保证制度在企业中得到有效实施,以下方法值得关注:1. 制定明确的标准和流程:企业应该制定明确的研发标准和流程,并确保所有人员理解和遵守。
这样可以确保研发活动按照既定的规范进行,从而提高质量保证的水平。
2. 强调质量培训与意识:企业应该向研发人员提供相关的培训,使他们了解和掌握质量保证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加强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感,使其在研发活动中注重细节和规范。
3. 引入科技手段:现代科技手段如信息系统、数据分析等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监控和控制研发过程,提高质量保证的效率和准确性。
4.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在研发过程中,不同部门和人员之间需要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建立定期的沟通机制和跨部门协作团队,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研发质量的可靠性。
研发部规章制度规定
研发部规章制度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研发部的管理,促进科研工作的开展,提高研发创新能力,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研发部是公司的核心部门,负责产品研发、技术开发等工作。
研发部的管理制度应当遵循科学合理、规范严谨、服务企业的原则。
第三条研发部的任务是根据公司战略规划,承担新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提升公司的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
第四条研发部应当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公司的发展。
第五条研发部的领导班子要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注重团队协作和人才培养,打造高效的研发团队。
第六条研发部要加强科研管理,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效益。
第七条研发部要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依法保护公司的技术和创新成果,提高公司的竞争力。
第八条研发部要不断完善管理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第二章组织架构第九条研发部设有部门领导、科研团队和技术支持团队。
第十条部门领导负责制定研发计划和管理规章制度,统一领导和管理科研工作。
第十一条科研团队负责具体的研发项目,参与科研实验和数据分析。
第十二条技术支持团队负责技术保障和技术咨询,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第十三条研发部设立研发委员会,负责审查和评估科研项目,提出建议和意见。
第三章人力资源管理第十四条研发部要建立健全的人才梯队,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选拔和培养高水平的科研人才。
第十五条研发部要加强科研团队的建设,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第十六条研发部要注重员工的绩效评价,根据员工的实际工作表现,制定奖惩措施,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
第十七条研发部要建立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员工档案,记录员工的学习和工作经历。
第四章科研管理第十八条研发部要制定科研计划,确定研发目标和路线,制定研发进度和预算。
第十九条研发部要加强研发项目管理,规范项目立项、实施和验收,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第二十条研发部要加强知识产权的管理,做好技术保密工作,保护公司的技术秘密。
研发管理的技术标准与质量控制
研发管理的技术标准与质量控制引言研发管理是企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涵盖了项目的规划、开发、测试、部署等各个方面。
在研发管理过程中,技术标准和质量控制是确保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介绍研发管理中的技术标准与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方法来确保项目的高质量完成。
技术标准的重要性技术标准是指在研发过程中所遵循的规范和要求。
它可以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同时还能提高团队的协作效率和开发速度。
以下是技术标准的几个重要方面:1. 开发规范开发规范是制定和推广良好编码习惯的基础。
通过统一的编码规范,可以减少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成本,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开发规范可以包括命名规范、代码缩进规范、注释规范等。
2. 设计规范设计规范是确保软件系统在架构和设计上具有一致性和可伸缩性的基础。
通过制定统一的设计规范,可以降低系统复杂度,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扩展性。
设计规范可以包括系统架构规范、组件设计规范等。
3. 数据标准数据标准是确保系统中数据的一致性和可靠性的基础。
通过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可以减少数据冗余、提高数据质量和数据安全性。
数据标准可以包括数据格式规范、数据存储规范等。
质量控制的重要性质量控制是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对产品质量进行监控和管理的过程。
它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项目按时交付、满足客户需求。
以下是质量控制的几个重要方面:1. 缺陷管理缺陷管理是确保项目质量的关键环节。
通过建立缺陷管理机制,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项目中的缺陷和问题,减少项目延期和成本增加的风险。
缺陷管理可以包括缺陷分类、缺陷修复流程等。
2. 测试管理测试管理是确保项目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系统和全面的测试管理,可以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风险,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测试管理可以包括测试计划制定、测试用例设计、测试执行等。
3. 配置管理配置管理是确保项目交付的正确性和完整性的重要环节。
通过配置管理,可以确保项目的版本管理、文档管理和变更管理等方面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研发部品质管理制度(收藏)
研发部品质管理制度(收藏)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客户需求。
研发部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部门,其品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阐述研发部品质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以期为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提供参考。
二、研发部品质管理制度的目标1.确保产品研发过程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2.提高研发成果的转化率,缩短产品研发周期;3.降低产品研发成本,提高产品性价比;4.提升研发团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5.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研发部品质管理制度的内容1.组织架构及职责(1)研发部设立品质管理小组,负责研发过程中的品质管理工作;(2)品质管理小组由研发部经理、技术负责人、质量工程师等组成;(3)研发部经理负责制定品质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4)技术负责人负责研发过程中的技术指导,确保产品质量;(5)质量工程师负责监督研发过程中的品质管理工作,对产品质量负责。
2.产品研发流程及质量控制(1)市场调研:研发部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品立项,明确产品功能、性能等要求;(2)方案设计:研发团队根据产品要求,制定设计方案,并进行评审;(3)样机制作:研发团队按照设计方案,制作样机,并进行试验验证;(4)设计优化:根据试验结果,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确保产品性能;(5)小批量试产:对优化后的设计方案进行小批量试产,验证产品可靠性;(6)批量生产:根据试产结果,进行批量生产,并对产品质量进行监控;(7)售后服务:对客户反馈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不断改进产品品质。
3.品质管理措施(1)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确保产品合法合规;(2)建立健全研发过程文档,确保研发过程的可追溯性;(3)加强研发团队培训,提高研发人员素质和技能;(4)采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提高产品创新能力;(5)加强内外部沟通与协作,提高研发效率;(6)定期对研发成果进行评审,确保产品质量;(7)对不合格品进行及时整改,防止质量问题蔓延。
质量标准管理规程
1.目的规定本公司质量标准(含检验操作规程)的制定和颁布办法。
2.适用范围适于质量标准的控制。
3.职责3.1. 质量管理部QA:负责本规程的起草、修订、审核、培训、实施和监督。
3.2. 质量管理部QC:负责确定检验所采用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操作规程。
3.3. 总经理:负责本规程的批准。
3.4. 相关部门:负责按本规程执行。
4.定义无5.引用标准无6.材料6.1.仪器设备无6.2.器材、用具无6.3.其他无7.流程图无8.内容8.1.质量标准8.1.1.质量标准是判定质量是否合格的依据。
8.2. 标准采用原则8.1.2.原辅料必须符合质量部门批准的标准。
8.1.3.所有质量标准与检验操作规程均应采用最新的版本。
8.3. 标准管理8.3.1. 所有原辅料、包装材料、工艺用水、中间产品、成品均应制定质量标准,包括法定、内控指标,内控指标要严于法定指标,无内控指标时不得按法定指标下限执行。
8.3.2. 质量标准由质量管理部负责制订发放。
任何标准在发放和修订时必须同时收回所有旧标准,以免执行出错。
8.3.3. 质量标准应分别分发至综合管理部、质量管理部、生产管理部。
8.4. 检验操作规程8.4.1. 质量管理部QC应按质量标准编制检验操作规程。
8.4.2. 按照检验操作规程要求对规定项目进行检验。
9.注意事项无10.附录及派生记录无11.相关文件无12.修订记录。
研发质量问题严重程度定义和标准
研发质量问题严重程度定义和参考标准问题严重程度级别判定原则:问题级别判定应该就重不就轻,当问题现象可能符合多个问题级别定义的描述时,应该选择级别最严重的作为最终的问题级别。
●致命定义:产品的关键功能和性能不能符合用户要求,或由于产品质量原因造成业务中断、频繁瞬断或服务质量严重下降等可能给用户收益或声誉造成较大损失的问题。
举例:(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情况)(1)整机或关键部件异常重新启动或瘫机;(2)由于产品质量原因造成的基本业务失效、部分失效及不能稳定提供;(3)可能影响用户收益或声誉的;(4)重要操作维护功能完全失效,例如用户无法对系统进行操作维护或操作维护经常被打断,无法对系统进行维护,告警功能完全丧失等;(5)系统性能基于上一个版本下降10%以上并可能影响用户收益或声誉的;(6)按照版本升级指导书操作导致系统升级失败;(7)其他可能造成业务中断、频繁瞬断或服务质量严重下降等可能给用户收益或声誉造成较大损失的问题,例如资源大量吊死、大量消息丢失、时钟丢失无法恢复等。
(8)产品不符合行业规范或目标客户群所在地区的相关标准,如果不解决将导致无法在该地区销售;(9)不符合安全规范,在遵守安全规程进行操作维护的情况下可能造成重大人身伤亡的问题;●严重定义:在产品规格书或行业标准规定的条件范围内,系统的主要功能和业务性能不符合用户要求,或不能稳定运行,但仍然可以向用户提供基本的业务。
举例:(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情况)(1)非基本业务功能失效或部分失效;(2)基本业务功能在特定的不常见的条件下的失效,例如在某异常情况下的处理不符合协议;(3)非关键性部件故障,这些部件的故障不会影响用户使用基本业务;(4)系统数据丢失或出现不一致但不会给用户带来损失;(5)系统未达到要求或设计的性能指标、系统或模块性能下降但不影响基本业务;(6)用户资料存在严重的技术错误或缺少重要技术内容;(7)其他各种可能对客户造成影响但尚未影响基本业务的问题;(8)部分主要功能操作很不方便,多数用户会认为这些操作方式显著影响工作效率;(9)不符合安全规范,在遵守安全规程进行操作维护的情况下可能造成轻微人身伤害或设备损坏的问题;●一般定义:部分次要功能失效或性能略有降低,但不会造成用户收益或荣誉受损失;举例:(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情况)(1)非基本业务功能的一个特例失效;(2)出现异常告警/断言等但没有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转;(3)部分次要功能操作不方便;(4)在某些罕见或外界强烈干扰情况下(不包括外部灾难情况)会出现短暂的次要功能失效,且能够自动恢复;●提示定义:系统功能可以正常运行,但存在不影响功能正常完成的操作、理解上不合理的的问题。
研发部新产品研发流程与测试标准
研发部新产品研发流程与测试标准随着科技的进步,新产品的不断涌现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作为企业的研发部门,为了保持竞争力,提高产品质量和研发效率,我们需要建立科学的研发流程和测试标准。
本文将从研发流程和测试标准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为研发部门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研发流程1. 需求调研与分析在研发新产品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需求调研与分析。
通过与市场部门沟通,了解市场需求和用户反馈,确定产品的功能和特性。
同时,也要对竞争对手的产品进行分析,找出差距和创新点。
2. 概念设计与规划基于需求调研的结果,研发团队开始进行产品的概念设计与规划。
这个阶段需要确定产品的整体架构、技术选型和开发周期等。
团队成员可以通过头脑风暴、讨论会等方式,形成创意和解决方案。
3. 详细设计与开发在概念设计与规划完成后,进入详细设计与开发阶段。
团队成员根据产品需求和概念设计,进行功能和模块的设计与开发。
这个阶段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确保各个模块之间的兼容性和协调性。
4. 测试与优化产品的开发完成后,需要进行严格的测试与优化。
测试可以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兼容性测试等。
通过不断地找出问题和改进,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同时,也要根据用户反馈进行产品的优化和改进。
5. 上线与运营经过测试与优化后,产品可以进行上线与运营。
在上线之前,要进行全面的验收和准备工作,保证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上线后,要密切关注用户的反馈和市场变化,及时进行改进和升级。
二、测试标准1. 功能测试功能测试是新产品测试中最基础的一项测试工作。
通过测试产品的各个功能模块,验证其功能是否符合需求和设计要求。
同时,也要测试边界情况和异常情况,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2. 性能测试性能测试主要针对产品在不同负载情况下的表现进行测试。
测试包括响应时间、并发能力、吞吐量等方面的指标。
通过性能测试,可以评估产品的性能是否满足用户的需求,并进行性能优化和调整。
3. 兼容性测试在多平台和多环境下,产品的兼容性是一个重要的测试方向。
研发部门技术标准与质量管理要求
研发部门技术标准与质量管理要求在研发部门中,技术标准与质量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它们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研发工作的成效。
本文将针对研发部门中的技术标准和质量管理进行论述。
一、技术标准要求技术标准是研发部门中衡量产品质量的重要依据,它明确了产品开发过程中的技术要求和性能指标。
以下是一些核心要求:1. 设计规范与规划:研发部门需要明确产品设计的规范和规划,包括产品的功能、界面设计、架构等。
这些规范和规划应基于市场需求和技术可行性,确保产品满足用户期望。
2. 开发工艺:研发部门需要确立统一的开发工艺,包括代码编写、调试、测试等环节。
通过规范的开发工艺,可以提高开发效率、减少Bug数量,并且便于团队合作。
3. 安全性与稳定性:在技术标准中,研发部门应当注重产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从开发过程中的设计、开发环境的安全控制,到产品上线后的一系列安全措施,保证产品不会造成用户信息泄露或损害用户设备。
4. 兼容性与易用性:产品的兼容性和易用性对用户体验至关重要。
研发部门应根据用户群体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确保产品能在各种不同的平台和环境下正常运行,并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
二、质量管理要求质量管理是研发部门中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要求,可以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可靠。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质量管理要求:1. 测试与验证:研发部门应建立完善的测试与验证机制,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性能测试等。
通过不同层次的测试,能够发现并解决产品中存在的问题,确保产品质量。
2. 缺陷管理:研发部门应建立缺陷管理体系,及时记录、跟踪和修复产品中的缺陷。
通过有效的缺陷管理,可以提高研发效率,减少产品发布后出现的问题。
3. 过程改进:质量管理还包括对研发过程的不断改进,通过对项目管理、开发流程等进行优化,提高研发团队的效率和产品质量。
4. 质量意识培养:质量管理还需要注重培养研发团队的质量意识。
通过开展培训、分享经验等方式,提高团队成员的质量意识,让他们将质量作为工作的重要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版/次:2015.11.19研发质量标准规范
编制:钱凌杰
审核:
批准:
分发号:
无锡同方融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015年11月
目录
研发质量标准规范 (1)
一、综述 (3)
1.1编写目的 (3)
1.2阅读指南 (3)
二、软件质量指标 (3)
2.1需求功能点覆盖率 (3)
2.2用例执行覆盖率 (4)
2.3缺陷修复率(截至于**年*月*日) (4)
2.4缺陷遗留个数(截至于**年*月*日) (5)
2.5缺陷分布统计(模块缺陷率) (5)
2.6缺陷分布统计(严重缺陷率) (5)
2.7缺陷密度及收敛 (6)
三、测试过程质量指标 (8)
3.1缺陷探测率 (8)
3.2有效缺陷率 (9)
3.3用例执行效率 (9)
3.4缺陷发现率 (10)
四、交付质量指标 (11)
4.1加载回退率 (11)
4.2故障回退率 (11)
五、附则 (12)
一、综述
1.1 编写目的
本文档主要为研发经理、测试经理、测试组长/测试人员、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开发人员等提供软件质量、测试质量、交付质量等衡量依据。
通过不同指标的目标设定、过程跟踪、结果分析,为当期开发产品的质量提供可参考的数据,也为后续测试提供数据的基础积累,并作为制定方法流程的依据。
1.2 阅读指南
1、软件测试质量指标主要针对研发项目、商务项目被测产品出具数据度量。
2、测试过程质量指标主要为测试经理、测试组长对测试人员的测试执行质量出具数据度量。
3、交付质量主要为新需求的交付质量出具数据度量。
三者可单独使用,也可结合使用。
二、软件质量指标
2.1 需求功能点覆盖率
1、需求覆盖率:计算测试用例总数之和除以与之一一对应的功能点数之和,主要查看是否有功能点遗漏测试的情况。
2、公式:∑测试用例数(个) / ∑功能点(个)
说明:用例覆盖需求矩阵,一个需求对应多个功能点。
3、数据来源:《用户需求说明书》《需求跟踪矩阵》
4、计算结果:需求覆盖率=113/8=14.13
2.2 用例执行覆盖率
1、用例执行覆盖率:计算测试用例执行总数除以与之一一对应的测试数之和,主要查看是否有测试用例执行遗漏或有效的情况。
2、公式:∑执行的测试用例个数(个) / ∑测试用例个数(个)*100%
3、数据来源:《测试进度跟踪表》
4、计算结果:用例执行覆盖率=100%
2.3 缺陷修复率(截至于**年*月*日)
1、缺陷修复率:计算已修复(关闭)的缺陷总数除以有效缺陷总数,主要查看是否有测试用例执行遗漏或有效的情况。
2、公式:∑修复(关闭)的缺陷数量(个) / ∑有效缺陷数量(个)
3、数据来源:从公司内部缺陷管理系统中导出数据:
4、计算结果:缺陷修复率=206/216*100%=95%
2.4 缺陷遗留个数(截至于**年*月*日)
1、缺陷遗留个数:统计待分配、待修改、重新处理的缺陷数量
2、公式:待分配+待修改+reopen状态的缺陷
3、数据来源:从公司内部缺陷管理系统中导出数据
4、计算结果:缺陷遗留个数=10,且为C类以下bug(建议性缺陷)
2.5 缺陷分布统计(模块缺陷率)
1、模块缺陷率:计算各模块的缺陷数除以总体缺陷之和,主要查看模块的质量的情况。
2、说明:此指标不能单纯看结果,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如模块的粒度是否划分均匀,模块的重要性,模块包含的内容是否更容易发现bug等。
3、公式:本模块的缺陷数(个) / ∑各模块的缺陷数(个)*100%
4、数据来源:QC管理平台
计算结果可通过导出表格、分析图形的方式来度量结果
2.6 缺陷分布统计(严重缺陷率)
1、模块缺陷率:计算各模块的严重缺陷数除以总体缺陷之和,主要查看模块的质量的情况。
2、说明:此指标不能单纯看结果,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如模块的粒度是否划分均匀,模块的重要性,模块包含的内容是否更容易发现bug等。
3、公式:本模块的严重缺陷数(个) / ∑各模块的严重缺陷数(个)*100%
4、数据来源:QC管理平台
计算结果可通过导出表格、分析图形的方式来度量结果
2.7 缺陷密度及收敛
1、模块缺陷率:计算各版本缺陷数除以测试模块,主要查看版本是否趋于稳定情况,通过数据图表等方式来衡量版本交付的风险大小,是衡量版本是否可交付的重要依据之一。
2、说明:如果缺陷密度逐渐收敛,说明版本逐渐稳定;如果趋势起伏不定,需要分析研究原因,查找不稳定的原因;如果缺陷密度趋势呈波状,一定要重视起来,说明版本及其不稳定,确认发布时要慎重。
3、公式:本版本的缺陷数(个) / ∑已测各模块数(个)
4、数据来源:日常跟踪数据、QC管理平台
计算结果可通过导出表格、分析图形的方式来度量结果
版本序号测试版本(日期)
已
测模块
总数
版本
bug数
缺陷比率
(bug总数/已测
模块总数)
12011.12.5521 4.2 22011.12.8922 2.4 32011.12.121824 1.3 42011.12.142326 1.1 52011.12.172325 1.1 62011.12.182727 1.0 72011.12.1927140.5 82011.12.2033140.4 92011.12.2133160.5 102011.12.223390.3 112011.12.253380.2
趋于收敛的缺陷密度图:
起伏不定的缺陷密度图:
三、测试过程质量指标
3.1 缺陷探测率
1、缺陷探测率:计算内部发现的缺陷数除以内部发现的缺陷数与用户发现的缺陷数之和,主要查看内部发现缺陷的能力。
2、说明:缺陷探测率越高,即内部发现的bug数越多,发布后客户发现的bug数就越少,质量成本就越低。
3、公式:内部发现的缺陷数(个) / (内部发现的缺陷数(个)+用户发现的缺陷数(个))*100%
4、数据来源:日常跟踪表,QC平台,用户缺陷平台或列表
5、计算结果:缺陷探测率=80/(80+5)=94%
3.2 有效缺陷率
1、有效缺陷率:计算被开发人员确认的BUG数总和除于本人上报BUG的总和,可用于查看测试人员的个人测试质量,也可用于查看整个测试组的测试质量。
2、无效BUG状态包括:问题重复、不是问题、不可复现状态。
这项指标用于考察测试人员发现的、被确认为缺陷的缺陷数高低或者百分比,数和比率越高测试质量越高。
3、注意:由于系统框架根本性的、初始化参数设置错误引发的、错误数据、错误环境等而开发人员因无法修正、可以通过改变环境而无需修改程序、重新导入数据、再次发布而解决的BUG为有效BUG
4、公式:测试人员发现的有效缺陷数(个) /测试人员发现的总缺陷数(个)*100%
5、数据来源:日常跟踪表,QC平台,用户缺陷平台
6、计算结果:
3.3 用例执行效率
1、用例执行效率:计算测试人员执行的用例数除以执行测试的时间,主要查看测试人员执行测试的效率。
2、说明:此指标的统计需要有一定的前提条件:用例的执行步骤相对来说分布较均匀,执行时间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内
3、公式:∑测试人员执行的用例数(个) / ∑执行用例的时间(小时)
4、数据来源:日常跟踪表,QC 平台,用户缺陷平台或列表
5、计算结果:
3.4 缺陷发现率
1、缺陷发现率 :计算测试人员各自发现的缺陷数总和除于各自所花费的测试时间总和。
由于执行效率不能足够代表测试人员是否认真工作,那么,每小时发现的缺陷数就是重要的考核指标,测试的工作可以通过这项指标得到反馈。
注意:此项指标的统计可作为测试质量的一个依据,但实际工作中如果用此指标作为考核测试人员的唯一依据会带来很多问题,比如,缺陷数可通过减小缺陷粒度、增加微小缺陷、增加不能确定bug 数来提高分子数,这样会增加缺陷流转处理成本,会带来更多的问题。
建议慎用。
2、公式:∑提交缺陷数(个) /
∑执行测试的有效时间(小时) 3、数据来源:日常跟踪表,QC 平台,用户缺陷平台或列表 4、计算结果:
四、交付质量指标
4.1 加载回退率
1、加载回退率:计算计划上线需求个数减去加载回退的需求个数之差除以计划上线需求个数,主要查看新需求上线交付质量。
2、说明:上线加载当日无法满足上线条件,导致回退。
3、公式:(上线需求数(个)-加载当时回退需求数(个))/上线需求数(个)*100%
4、数据来源:需求管控平台,需求管理平台等
5、计算结果:加载回退率=(15-1)/15*100%=93%
4.2 故障回退率
1、加载回退率:计算计划上线需求个数减去故障回退的需求个数之差除以计划上线需求个数,主要查看新需求上线交付质量。
2、说明:上线加载次日,用户无法使用,引发投诉,进行故障回退。
3、公式:(上线需求数(个)-故障回退需求数(个))/上线需求数(个)*100%
4、数据来源:需求管控平台,需求管理平台/缺陷管理平台等
5、计算结果:故障回退率=(16-2)/16*100%=88%
五、附则
1、本标准由无锡同方融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解释。
2、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