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编辑如何正确处理宏观调控与微观竞争的关系
简述回答宏观调控的概念_概述及解释说明
简述回答宏观调控的概念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引言部分旨在为读者提供对本文主题——宏观调控的概念、概述和解释说明的全面认知。
宏观调控作为一种经济管理手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通过对宏观调控的概括以及其在国家层面和经济领域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总结,本文将深入剖析宏观调控的目标、原则、工具和手段,并解释它对经济稳定发展、社会资源优化配置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与意义。
1.2 文章结构以下是本文的基本结构:首先,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将简要介绍宏观调控的概念,包括其定义、目标和原则以及常用工具和手段;接着,在第三部分,我们将从历史背景出发,梳理国家层面和经济领域中宏观调控的演变,并指出其特点与局限性;然后,在第四部分,我们将详细解释说明宏观调控对经济稳定发展、社会资源优化配置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所带来的重要影响;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全文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并展望或提出关于宏观调控的未来发展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宏观调控及其重要性与意义,并增进对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的认知。
通过系统性地阐述概念、涵义以及相关背景,本文将促使读者对宏观调控有一个清晰准确的理解,并认识到它作为一种重要手段和方法如何通过稳定经济、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产生广泛而深远影响。
此外,本文还将为未来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些建议与思考,并希望能够推动学界和决策者对宏观调控进一步深入研究与应用。
2. 宏观调控的概念2.1 定义宏观调控是指政府通过采取一系列的经济政策手段,通过对经济总量进行调整和管理来达到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目标。
它主要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性调控措施,以影响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体运行状况。
宏观调控是在经济学领域中较为常见的概念,其核心目标是实现经济平衡、稳定物价水平、保持就业水平和促进经济增长。
通过调控整体需求、供给以及资源分配,宏观调控致力于使经济在长期内保持健康、稳定的发展状态。
宏观调控概念及方法阐述
宏观调控概念及方法阐述周春云一、宏观调控的概念及内容(一)宏观调控的概念宏观调控最早是由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其是国家采取各类手段来对国民经济发展进行调节及控制,使得社会再生产能够协调发展的条件,其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管理中的关键职能。
国家在采取宏观调控时,一般是通过政策、法律及计划等手段,来对经济发展状态进行干预与调节,从而使得国民经济能够持良好事态发展。
在市场经济当中,商品及服务的供求关系,是受到价格等市场机制所影响的,经济增长时,会可能带来通货膨胀,随之而来的便是经济停滞与倒退,这种周期性的波动,对对社会资源及社会生产力都造成严重损害。
而宏观调控采取人为调节的方式,来对经济运作进行干涉,从而使得国民经济可以适度增长,使产业结合能够合理调整,物价水平持续稳定,进而保持经济的稳定发展。
(二)宏观调控的内容宏观调控在应用时,一是国家采取各类经济政策与措施,通过对经济及社会方案等政策的制定,来对产业布局进行规划与挑战,对总量平衡进行控制,对货币及财政政策加以制定,对积累及消费间的关系进行调节,从而实现供求平衡,防止通货膨胀的出现,对市场经济制度做到完善。
二是采取价格、税收等经济经济手段,来对国民收入实现分配与再分配,从而对社会再生产的各环节进行调控。
三是通过对各项经济计划的编制,使资源配置发挥出有效作用,弥补市场资源配置依靠市场情况下的不足。
二、宏观调控在经济管理中的具体手段(一)经济调控经济调控是宏观调控的三大手段之一,作为国家调控行为,其可以依据财政与货币政策,来对经济管理实施把控,并可以将控制手段细化到工资、税收及信贷等各方面,并对货币有着直接的调控,是国家经济管理中出现经济问题的最直接调控手段。
例如,市场上所流行的一种商品,其在国家经济管理中,有一定问题出现时,国家便会采取经济调控的手段,来对该类商品实施价格调控。
正如受到自然灾害影响,农作物收成不高,难以对人们要求进行满足,这时,便会产生供求关系不平衡现象,从而造成农作物价格上升,长期以外,给人们的消费能力带来调整,这时,国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便会采取经济调控,或是对物价进行调节,或是对人们工资进行调节,从而使得我国经济状况得到有效控制。
宏观调控与微观干预
宏观调控与微观干预作者:孙清岩来源:《当代经济管理》2009年第02期[摘要]宏观调控是近几年出现频率最高的词,然而关于宏观调控的真正内涵却很少有人能说清楚,文章就这一词语的真正内涵及外延进行了探讨。
指出宏观调控与政府干预的不同,以及微观干预与宏观调控之区别,并就我国当前宏观调控的任务谈些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宏观调控;政府干预;微观干预;通货膨胀[中图分类号]F123.16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0461(2009)02-0022-03近几年,大家对宏观调控这个词可能是再熟悉不过了,特别是从去年到现在,我们经常听到政府官员或是学者提出要加强宏观调控,比如加强宏观调控,抑制流动性过剩;加强宏观调控,防止经济由偏快转为过热;加强宏观调控,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转为通货膨胀;加强对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等等。
然而对宏观调控的正确理解、对其真正内涵恐怕很少有人能说清。
本文拟就宏观调控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谈点粗浅的看法,并对宏观调控与微观干预的本质区别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宏观调控与政府干预宏观调控完全是中国化的经济理论术语,西方经济理论中没有宏观调控这一词语,而是使用政府干预(government interference),其基本含义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主义,意指当市场出现需求不足、就业率下降等失灵时,政府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刺激市场或弥补市场不足,使经济总量恢复均衡。
而现代宏观经济学产生的标志,正是由于1936年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使得亚当·斯密自由经济理论从此走向幕后,国家干预经济理论走到历史前台,看不见的手也被看得见的手所取代。
我国的宏观调控这一概念源自1985年的“巴山轮”会议①而最早在党的文件中正式提出宏观调控则是在1988年9月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中,《报告》指出:“这次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必须同加强和改善新旧体制转换时间的宏观调控结合起来”。
正确处理政府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职能的辩证关系
加强信息公开和透明 度,让公众了解政府 的宏观调控和微观管 理职能,提高政策执 行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加强绩效考核和奖惩 机制,激励政府工作 人员积极履行职责, 确保政策落实
明确职责分工,避免重复工作
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
加强信息共享,提高数据利用 效率
加强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 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政府宏观调控可以引导资源向贫 困地区、弱势群体等需要支持的 领域流动,促进社会公平。
政府宏观调控可以引导资源向教 育、医疗等需要保障的领域流动, 促进民生改善。
维护市场秩序:防止市场失灵, 保障公平竞争
保障社会稳定:通过调控,保障 社会稳定,防止社会动荡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促进经济增长:通过政策引导, 促进经济发展
保障民生福祉:通过调控,保障 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微观管理职能可以提高政府对市场的监管能力,防止市场失灵 微观管理职能可以促进市场竞争,提高市场效率 微观管理职能可以保障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 微观管理职能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争
保护消费者权 益:通过微观 管理,保护消 费者权益,防 止欺诈和不正
当行为
推动创新:通 过微观管理, 鼓励企业创新, 提高市场竞争
力
政府宏观调控: 通过制定政策、 法规等手段,对 经济进行整体调 控,保障市场稳 定和公平竞争。
政府微观管理职 能:通过具体行 政手段,对市场 主体进行监管和 服务,保障市场 秩序和消费者权 益。
政府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职能的辩证关系是复杂而重要的,需要深入研究和理解。
在实践中,政府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职能,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 持续发展。
篇章教学中宏观与微观的处理策略
篇章教学中宏观与微观的处理策略作者:黄林蒙来源:《小学教学参考·上旬》 2019年第12期浙江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江湾小学(310018)黄林蒙[摘要]语境分析是理解语义的基础。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语境和语义的有机结合,正确处理宏观和微观的关系。
在课堂上,既要立足篇章整体,从宏观入手,对课文进行分析、理解和归纳,使学生领会文本的意义,也要从微观上探析各种语言形式在具体语境下的语用,理解表达的效果。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篇章教学;策略;宏观;微观[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34-0015-03目前,不少学生的读写能力并没有质的提升。
一方面,虽然学生所写的每一个句子都可能合乎语法,可读起来却很拗口,这与语篇中话语的衔接、照应以及语义的连贯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在教学时,教师只注重语句的诠释而忽略了篇章的引导。
有的教师即使对篇章教学所涉及,但对教学的内容以及如何有效地引导,也是不得要领。
鉴于此,本文拟从篇章教学的核心、目标以及途径等方面,诠释篇章教学中宏观与微观的双层次处理,以期给教师提供参考,提高篇章教学的实效。
一、篇章教学的核心汉语是一种不重形态标志而重逻辑顺序的语言。
重视意合是汉语语法的显著特征之一。
因此,汉语的句法成分常常有较为复杂的语义关系。
有些句法格式包含较多的语义容量。
不仅复句是靠逻辑关系组合起来的,就是单句的各成分间也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
只是有些逻辑关系是隐含的,而有些逻辑关系则是用关联词语来连接。
因此,汉语的内部规律仅用语法形式来分析是无法解释清楚的,而必须着眼于词句段在一定的表达功能下的逻辑来铺排。
宋达先生在《汉英对比及英汉对比与翻译》一文说:汉语本身与英语不同,语义结构本体的简约化,是汉语语言结构最基本的特征和优点,也是与汉语有关一切双语转换的根据和依归……汉语不具备繁复的曲折形态变化体系,它的语义结构呈非常简约的形式,它没有形式上的语法区别,抛弃了一切无用的附属装置,从而使句子跟思想的顺序密切对应,这种在语义流的统摄下可伸缩灵活自由的运作,完全突破了印欧语形态框架的束缚,是汉语以“神”摄“形”,以“义”制“势”的自我调节的重要机制……我们要从根本上抓住汉语是语义型语言的特点。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宏观调控
浅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宏观调控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促使我国的经济有了巨大的腾飞。
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市场为导向,但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弱点和缺陷,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实行强有力的国家宏观调控,来保障市场合理、有序、健康的发展。
本文将浅谈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宏观调控的相关内容。
关键字:市场调节;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一)、可能性 1.加强宏观调控能够有效克服市场经济弊端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基础机制的经济形态,所有的市场主体在价值规律的支配下进行着各种市场活动。
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及开放性等一般特征,能够有效的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促使企业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这使得市场的自我调节成为促进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一个原生动力。
然而,市场调节在提高经济效率的同时也具有自身难以克服的不足和缺陷,即通常所说的“市场失灵”或“市场缺陷”。
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弱点和缺陷,它们会对市场有秩序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这些负面影响具体表现为:经济运行周期性波动引起的不稳定;价格剧烈升降引起的社会性不良副作用;负外部性问题;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等。
这些问题会破坏社会供需平衡,影响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甚至使得社会生产力停滞,不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由此可知,市场的调节并不是万能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不仅要充分发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基础机制作用,政府还必须实行强有力的国家宏观调控.有效抑制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以弥补市场缺陷,让看不见的手和看的见的手共同维持市场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2.宏观调控能够将计划与市场有机结合起来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并非完全摒弃计划对市场的运行放任不管,而是通过宏观调控把计划与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扬长避短。
微观与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与冲突研究
微观与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与冲突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市场的日益复杂,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之间的关系变得日益紧密。
微观经济政策关注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决策,而宏观经济政策关注整个经济体的运行和发展。
这两种不同层面的经济政策往往相辅相成,但有时也会产生冲突。
首先,微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之间需要协调。
微观经济政策通过调整税收和补贴、改善营商环境等手段来促进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
同时,它还可以通过提供就业机会和增加收入分配等方式来改善个人和家庭的福利。
然而,如果微观经济政策过于强调短期利益,可能会导致宏观经济政策的困境。
特别是,在经济衰退或金融危机等宏观经济困境下,政府往往采取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
这可能包括增加财政支出、降低利率等措施。
然而,如果微观经济政策没有与宏观政策协调一致,就可能出现问题。
例如,在一个低利率的环境下,企业容易借贷扩张,但当宏观政策改为紧缩时,企业可能面临偿债困难,从而导致经济危机。
其次,微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冲突。
微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改善个体和企业的福利,追求效率和公平,而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实现整体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增长。
这两种目标并不总是完全一致的。
例如,微观经济政策可能会通过减少税收和放松监管等手段来促进企业发展和就业增长。
然而,如果过度放松监管导致市场不稳定或者影响环境保护等方面,那么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目标就可能受到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需要权衡和平衡各种考虑因素,并制定综合性的经济政策措施。
为了协调微观和宏观经济政策,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建立一个有效的政策协调机制,确保各个政策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
其次,加强数据和信息共享,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多边和国际合作机制来解决全球经济和金融问题,使各国的经济政策更加协调和一致。
总之,微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在今天的经济环境中不可分割,它们需要相互协调和统一来实现整体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增长。
宏观调控关系概念
宏观调控关系概念
宏观调控关系概念是指国家在经济运行中通过政策调控来引导和控制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
宏观调控的目标是维护经济社会的平稳运行,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宏观调控关系的核心是政府与市场的互动。
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经济政策来引导市场行为,通过调整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手段来影响市场供求关系和资源配置。
市场则是政府调控的对象和主体,它通过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自主经营等方式来实现资源配置和价值创造。
宏观调控关系体现了政府和市场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政府对市场行为的调控既要保持适度,避免对市场自主性的过度干预,又要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以达到调节市场失灵、推动经济平稳发展的目标。
市场对政府调控的反应,将通过市场机制的运行和反馈来表现。
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也需要政府通过法律、监管等方式来保护和维护。
宏观调控关系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国际经济环境、国内经济结构、政府政策和市场主体的行为等都会对宏观调控产生重要影响。
不同的时期和阶段,宏观调控关系也会发生变化,需要根据情况调整政策和措施。
宏观调控关系的核心是要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有机统一。
只有合理平衡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才能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市场规制法与宏观调控法
市场规制法与宏观调控法二、市场竞争与宏观调控的关系在讨论两者关系之前,笔者认为应先谈一谈市场竞争与宏观调控的关系,因为市场管理法的功能在于促进和维系自由、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所以,在一定层面上,市场竞争与宏观调控的关系可以反映出市场管理法与宏观调控法的关系。
市场竞争作为市场经济的作用机制是与宏观调控相互依存,相得益彰的。
首先,市场竞争是宏观调控的基础。
竞争首先是市场的竞争,没有市场,宏观经济调控就没有了对象和基础,就失去了运作的机制和生效的中介,如果宏观调控不立足于市场,则是一种盲目的,形而上学的调控,就会失去立足的根基。
而且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根本所在,要发展市场经济关键是鼓励和维系市场竞争。
另外,宏观调控还受到市场竞争的制约,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对社会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是市场,它是第一性的、基础的。
只有在市场调节无法起作用的领域,才有必要实施宏观调控,凡是市场可以竞争的,就没必要进行宏观调控。
此外,宏观调控的目标要通过市场竞争来实现,因为市场竞争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国民财富增长的基本途径。
其次,宏观调控是市场竞争的条件。
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已充分证明,市场经济不是放任自由主义经济,它内在地要求国家进行宏观调控。
国家通过对市场运行进行调控,可以克服市场波动和大起大落,保证经济运行稳定,而市场主体也只有在稳定的市场环境中才能进行公平、自由的市场竞争。
宏观调控还对市场竞争范围及竞争目标进行调控,规定在哪些范围可以竞争,哪些范围不允许市场竞争,那些竞争是无所谓的、无益的,哪些是必要的、要加以鼓励的。
此外,由于市场主体是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的私利主体,市场竞争必然会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部分市场主体竞争的不自由,而这些问题是市场竞争自身无法解决的,宏观调控的实施可以有效的缓解这些问题,实现社会实质正义。
理论上的,事实表明,政府与其说建设性地提供了这些基础条件,不如说常常破坏性地摧毁市场经济的基础条件。
微观和宏观的辩证统一关系
微观和宏观的辩证统一关系
微观和宏观的辩证统一问题是中国哲学史上备受关注的重要命题。
以辩证法的
观点而言,辩证统一的普遍原则认为实践总是一个有机的统一的整体,它是由关联的积极和消极因素组成的;换言之,它由内在相互作用、矛盾发展和微观与宏观之间的协调一致组成。
微观作用可以把宏观作用看作内建在它里面的关联要素和潜在力量形式化,也可以把宏观作用看作各个微观作用的概括性集合和总体结构。
微观和宏观作用之间的协调一致既是一种可观察的实际状态,也是一种向那种
状态的努力的前提条件,这是我们总结出的微观和宏观的辩证统一的基本原理。
这种原则在经济发展中体现为:一方面,宏观政策、宏观调控及战略布局是市场活动和企业行为协调一致的前提条件。
宏观政策是各项因素向集中一致调整的总体参考标准。
另一方面,微观市场活动的自由发展、企业行为的自主运行,也是达成宏观目标的必要条件。
宏观和微观的辩证统一关系失衡时,必须改变各方的行为模式,才能实现这种
协调。
微观作用的变化应反映在宏观政策的调整中,从而形成一种统一的社会体系,而宏观作用的变化也应得到体现,从而导致整个社会绩效的提高。
由此,实现微观和宏观之间的辩证统一,就要求宏观政策与微观市场有机结合,促进宏观政策调整和微观行为发展的良性互动,促进宏观发展和微观和谐,从而形成一种均衡的生态系统。
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
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答本报记者问(作者:闫书华汪彦来源:学习时报2016年01月04日第A1版)记者:徐主任您好。
近年来,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我国宏观经济实现了持续健康发展,避免了大起大落,合理的宏观调控功不可没。
那么近几年宏观调控有哪些特点,起到了哪些作用?徐绍史: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外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特别是面对“三期叠加”时期的经济下行压力,党中央、国务院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先后创新实施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适时适度预调微调,有效稳定了社会预期和市场信心,有力促进了经济稳定运行和结构优化升级。
2013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区间调控”的概念,要求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节奏,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把握好防通胀的“上限”,在这样一个合理区间内,着力调结构、促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2014年,进一步提出要在坚持区间调控的基础上,注重实施“定向调控”,也就是在调控上不搞“大水漫灌”、不采取短期强刺激措施,而是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更多依靠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的力量,有针对性地实施“喷灌”“滴灌”。
一年多来,先后实行向小微企业等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扩大“营改增”试点、积极盘活存量资金等政策,同时积极采取定向降准、定向再贷款、非对称降息等措施,不断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有效发挥了激活力、补短板、强实体的重要作用。
2015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又提出要更加精准有效地实施“相机调控”,强调做好政策储备和应对预案,把握好调控措施出台的时机和力度,不断提高相机抉择的水平。
在“区间调控”的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各种调控方式有机结合、灵活运用,体现了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的新探索新实践,促进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避免了大起大落,为“十三五”时期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促进经济行稳致远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八讲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与微观规制
• (4)转移支付:是指政府的支出本身不直接形 成对产品或劳务的需求,而仅仅是对企业或个 人的单方面的货币或实物的授予的这类财政支 出。
• 这类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 • 这类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 贴)、捐赠支出、债务利息支出等。 • 其中财政补贴是国家为某种特定需要而将一部分财政收 入无偿转移给特定的经济组织和居民的一种分配形式。 • 价格补贴、投资补贴、利息补贴、住房补贴等。
(一)财政政策
• 财政政策是指以特定的财政理论为依据, 运用各种财政工具,为达到一定的财政目 标而采取的财政措施的总和。 • 财政政策工具主要有:国家预算、国家税 收、国家信用、财政补贴、转移支付等。 • 财政政策的类型:扩张性、紧缩性和中性 财政政策。
1。财政政策工具
• (1)国家预算(national budget) :是经过法 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对集中性资金进行统筹分配 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 (2)国家信用:主要形式是发行国家债券(包括 政府的内外公债),还包括政府对内对外的直接借 款,如政府间的贷款。
2。财政政策的类型 • (1)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 (2)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 (3)中性财政政策
• 是指通过财政收支的大体平衡,以保持社会总需求 与总供给基本平衡的政策。 • 其政策功能在于保持社会总供求的同步增长,以维 持社会总供求对比的既定格局。 • 政策实施表现为财政收支在数量上基本一致。 • 因此,中性财政政策对社会总供求关系产生不具倾 向性的调节作用。
第八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 宏观调控与微观规制 • • • • 第一节 政府的经济职能 第二节 宏观调控的性质与目标 第三节 宏观调控的手段与政策 第四节 加强和完善我国的宏观 调控体系
宏观调控的应对方法
宏观调控的应对方法
宏观调控是指通过国家政府的行动来调整和引导整个经济的运行,以实现稳定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和保持就业稳定等目标。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宏观调控的应对方法:
1. 财政政策调控: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运行。
例如,政府可以增加公共投资、减税或增加财政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或者相反,减少财政支出、提高税收来抑制通胀。
2. 货币政策调控: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
例如,央行可以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来控制通货膨胀;或者相反,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来刺激经济增长。
3. 产业政策调控:通过采取各种措施来调整和引导特定行业或领域的发展,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
例如,政府可以提供资金支持、减税或推动技术创新来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同时对过剩产能进行化解和淘汰。
4. 就业政策调控:通过推动就业创造和减少失业率来维护社会稳定。
政府可以通过培训和技能提升、创业支持、减税等措施来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同时提供失业救助和社会保障等支持措施。
5. 外贸政策调控:通过调整进出口政策来应对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
政府可以
采取保护性措施,如关税调整、贸易配额等来保护国内产业;或者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和促进出口。
6. 环境政策调控:通过采取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措施来促进可持续发展。
政府可以实施污染排放标准、能源效率要求、环境税费等措施,以引导企业和个人改善生产和消费方式。
总之,宏观调控的方法具体应根据经济状况和目标进行选择和组合,以求实现经济平稳增长、控制通胀、保持就业稳定等目标。
同时,政府还应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政策手段和措施。
宏观经济调控的政府与市场关系
宏观经济调控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在宏观经济调控中,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作为经济的重要参与者,政府在调控市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宏观经济调控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并分析其互动与合作。
一、政府的角色与职责在宏观经济调控中,政府作为管理者和调控者,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与职责。
首先,政府应制定与实施宏观经济政策,例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以调整经济总量、推动经济增长和稳定。
其次,政府应维护市场秩序,打击不正当竞争、垄断行为和市场失灵,保护消费者权益和公平竞争环境。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投入以及产业升级等,以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市场的作用与功能市场是资源配置的重要机制,是供求双方实现交换的场所。
市场通过价格形成机制、供需关系等,调节资源的配置,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市场的发展需要依靠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由企业的竞争和自发决策来推动经济增长。
市场的开放与自由使得企业能够自主决策,实现效益最大化,同时也刺激了创新和竞争,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三、政府与市场的互动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是互动的,相互依存的。
政府通过宏观经济调控,对市场进行引导和规范,以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政府在宏观经济调控中要实现对市场的引导和规范,首先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避免政策的频繁变动导致市场不确定性增加。
其次,政府还应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以弥补市场的不足,例如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等。
此外,政府还应积极推动市场的竞争和公平,打破垄断,维护市场的竞争秩序。
四、政府与市场的合作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合作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方式之一。
政府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需要倾听市场的声音,了解市场的需求和变化,以更好地制定和实施政策。
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与市场主体合作,共同推动经济的发展。
例如,政府可以与企业合作,共同为市场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政府还可以与社会组织合作,共同推动社会责任的履行,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关系
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关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资源分配和利用的学科,其中分为两个层面的研究,分别是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
微观经济研究的是个体市场中资源的分配与利用,例如企业的生产与消费、家庭的消费与投资、劳动力的雇佣与被雇佣等。
宏观经济则是研究全面经济发展的总体方式和结果,例如国家的经济政策、通货膨胀、物价变动、国际贸易和汇率等经济问题。
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之间并不是分立的关系,而是互相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
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之间的联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第一,微观经济是宏观经济的基础。
微观经济,即个体市场,是构成宏观经济的基础。
只有通过对各个市场信息的汇总和统计,才能形成宏观经济的总体数据。
所以,宏观经济数据的准确性取决于微观经济市场的准确性。
第二,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需要以微观经济市场为基础。
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需要了解的是每个市场的供求关系、价格水平和市场竞争等情况。
只有通过对各个市场的研究和了解,才能制定出合适的宏观经济政策。
第三,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会产生微观经济效果。
政府制定的宏观经济政策会对各个市场产生影响,例如利率政策会影响货币市场、贷款市场和房地产市场;财政政策会影响税务市场和政府采购市场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不仅会改变宏观经济的总体水平,还会影响到微观经济的市场供求关系。
第四,宏观经济的发展也会受到微观经济的影响。
宏观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是由各个微观经济市场的发展情况综合而成的。
一些微观经济的市场变化可能会影响到宏观经济的总体发展,例如某个产业的衰落可能会引发宏观经济发展的下滑。
第五,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之间存在着相互推动的关系。
微观经济市场的发展和变化会影响到宏观经济的总体发展,同时,宏观经济的政策和总体发展趋势也会影响到微观经济市场的供求变化。
这种相互推动的关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非常密切。
作为一名“智能助手”,我深刻地认识到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之间的关系。
两者之间互相依存、互相影响。
只有通过对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关系的深入研究,才能更加全面的认识和了解经济。
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自由竞争
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自由竞争在经济领域中,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自由竞争一直是两个互相竞争、互相制衡的力量。
政府宏观调控是指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
市场自由竞争则是指市场自主调节、自由竞争的过程,通过市场主体之间的供求关系来调节价格,达到市场均衡的状态。
那么在这两个力量之间,哪个更重要呢?政府宏观调控是经济政策的核心首先,政府宏观调控是经济政策的核心。
在市场自由竞争的过程中,市场主体有时会出现不完全信息、垄断、外部性等问题,导致市场失灵,进而影响市场的效率和公平。
政府的宏观调控可以通过引导市场,及时调整利率政策、货币政策等手段,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在疫情期间,政府宏观调控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出台“两千亿”减税降费政策,支持中小微企业等。
政府的宏观调控不仅是保障了经济的稳定,也为市场自由竞争提供了更为公平和公正的竞争环境。
市场自由竞争是重要的发展动力其次,市场自由竞争是重要的发展动力。
市场自由竞争能够保障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的升级。
在市场自由竞争的过程中,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会迫使其创新,积极研发新产品和服务,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以拼多多为例,其通过品质低价的优势,扩大了自身的市场份额,成为了电商市场的新贵。
市场自由竞争也能够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不同产业之间的合理协调。
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自由竞争的平衡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自由竞争并不是二选一的关系,它们可以通过互相制衡,达到平衡的状态。
政府应当发挥“不干预,不照顾”的作用,鼓励市场自由竞争,在保障市场公平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市场发展。
市场的主体要守法经营、以诚信为本,学习创新,增强竞争能力。
在政府宏观调控方面,政府应当把握好宏观调控的节奏与力度,避免不必要的干预,尽量让市场自主调整。
总结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自由竞争是互相关联、相互制衡的力量。
在宏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宏观调控是经济政策的核心,而市场自由竞争则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论宏观 微观职责在部门间的合理配置
部门职责的多层次性是一个普遍现象 ! 除发展改革系统外 ! 农业 $ 教育 $ 卫 生 $ 工业与信息 $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等绝大多数部门 ! 其职责的多层次性更为
( (
公共行政评论 !"## 年第 $ 期
论宏观 % 微观职责在部门间的合理配置
明显 ! 不同的仅仅是各层次职责的相对比重 # 不仅我国如此 ! 国外情况也大致相 同 # 因此 ! 多层次职责间的合理平衡是一个世界性问题 # 但在我国的国情下 ! 这 一问题具有诸多特殊性 # 首先 ! 强化宏观管理减少微观干预在我国具有特殊的地位和意义 # 宏观职能 一直是发达国家政府管理的重点 ! 计划经济特有的微观干预活动从未进入政府的 职责范围 # 因此 ! 减少此类微观活动并非政府职能改革的重要任务 # 我国则经历 了全能政府和计划经济时期 ! 微观管理是其主要特征之一 # 相应地 ! % 从计划调节 到市场调节 ! 从微观管理到宏观管理 ! 从直接管理到间接管理 & 一直是政府职能 转变的核心内容 # 其次 ! 多层次职责间的合理平衡在我国有着不同的内涵和工作重点 # 发达国 家强化宏观职能的努力方向主要是管理的科学化 ! 我国强化宏观管理职能 ! 首先 要求凸显宏观管理的地位 ! 提升宏观管理在政府职能结构中的比重 ! 其次才是提 升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 就微观管理职能而言 ! 发达国家改革的主要形式是放松经 济管制 + 我国则面临两方面的任务 * 一方面要减少计划经济特有的对企业的直接 干预活动 ! 另一方面要构建相应的管制制度和机制 ! 强化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 # 第三 ! 强化宏观职能减少微观干预在我国面临特殊的挑战 # 数十年的计划经 济和微观管理导致了相应的组织设置 $ 行为模式和组织文化 ! 体制改革可以通过 % 拆庙 & , 撤销行业主管部门 - 的方式减少微观职能 ! 但对留下来的承担多层次职 责的部门 ! 改变其观念 $ 行为模式和组织文化却是长期的任务 ! 从驾轻就熟的微 观管理能力转换到宏观管理的知识 $ 经验和能力 ! 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 最后 ! 由于体制和行政环境的差异 ! 我国行政部门的权力范围和履职方式与 国外有着重大差异 # 从宏观与微观职责合理平衡的角度看 ! 有两点值得特别强调 * 发达国家政府管理的法制化水平较高 ! 宏观管理的主要手段是法律而非部门政 策 ! 立法机关在宏观管理中占据主导地位 # 在我国 ! 部门政策无疑是特定职能领 域宏观管理的主要手段 ! 而且存在立法部门化的现象 # 预算权是发达国家立法 机关的核心权力之一 ! 行政部门在预算方面实际上只是立法机关的执行机关 # 我 国则存在财政资源配置部门化的现象 ! 部门不仅拥有巨大的财政资源 ! 而且在配 置和使用上享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 ! 在相当程度 上 脱 离 权 力 机 关 的 监 督 和 控 制 #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015摘要: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转变政府职能,打破行政垄断,必须弱化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保障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
要认识到市场是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政府是创造环境的主体。
为此,要推进政府从全能政府、管制型政府向有限政府、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的转变,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
关键词:经济体制改革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转变政府职能 市场配置资源作者简介:高尚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高尚全宏观经济015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我国虽然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运行市场化的基础已经确立,但计划经济的思维和管理方式仍然在现实中存在一定的“市场”。
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并不排斥政府必要的干预,这一点很容易成为复归或强化旧体制的根据。
因此,改革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一、为什么说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计划经济的特点是通过计划等行政手段来配置资源,因此效率低下。
例如,上世纪50年代,沈阳有两个相邻的工厂,一个叫沈阳变压器厂,一个叫沈阳冶炼厂,这两个都是政府行政主导的。
变压器厂需要大量的铜,由主管的一机部从云南等地调到沈阳。
冶炼厂生产的铜由冶金部从沈阳调往全国各地。
一墙之隔的两个厂由于行政主导,没有市场,2013年 第5期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还有一个例子,上海的一家企业为了在夏天给车间工作的工人降温要申请买鼓风机,经过七个部门审批,待审批完毕,夏天都已经过去了。
因此我写了《企业要有一定的自主权》这篇文章,发表在1956年12月6日《人民日报》上,编者还配发了《“必要”的手续》这样一幅漫画。
第四讲 宏观调控的原则
第四讲宏观调控的原则宏观调控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这样,才能保证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
从法理的角度讲,宏观调控的原则有:合法原则、合理原则、诚信原则和独立与协调相结合原则。
一、合法原则合法原则,即宏观调控必须要有一定的法律依据,符合法律规定,包括实体合法、程序合法。
合法原则是法治精神在宏观调控领域的体现。
所谓法治精神就是:(1)它是安排国家制度、确立法律与权力比值关系的观念力量;(2)它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为保持法的崇高地位而要求人们持有的尚法理念;(3)它反映法律运行的内在规律,对变法具有支配、评价等作用,在遇有权力涉法时能传导公众产生排异意识并最终指导人们认同法律的权威。
(一)实体合法所谓实体合法,就是指宏观调控必须符合实体法规范的要求,包括主体合法和权力内容合法两方面的内容。
实体合法包含下列基本含义:(1)宏观调控必须由法定的国家宏观调控机关行使,除此之外,任何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不得为宏观调控行为。
(2)调控主体必须依据宪法、法律规定或者授权行使宏观调控职能。
宏观调控行为不得与法律相抵触,必须以法律为依据,没有法律依据不得进行宏观调控。
(3)调控主体既不能失职,也不可越权,只能行使与其职能相一致的权力。
(4)没有法律依据,调控主体不得为自己或者特定机构设定宏观调控权。
(5)在法律允许调控主体做出自由裁量的情况下,调控主体应当秉持谨慎注意态度,调控措施不应造成重大的社会经济损失。
(6)调控主体的行为违法,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二)程序合法程序合法是宏观调控合法的根本保证,只有程序合法,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决策的正确,从而真正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
实践证明,决策正确是人民之福,决策错误是人民之祸。
程序合法的具体要求是:(1)宏观调控要符合法定步骤,比如,宏观调控法律的制定要严格按照宪法和立法法规定的立法程序进行,不能违背法定的立法程序。
国务院及其职能部门出台具体的宏观调控决策也要严格按照程序进行,这是维护法律和宏观调控决策权威的最基本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 编辑 如 何 正 确 处 理 宏观 调控 与微 观 竞争 的关 系
I 堡 壹
约 着 今 天 及 未 来 的 发 市 场 价 值 的 双 重 取 向 下 ,摸 索 出 了一 条 以
展 。 这 就 要 求 总 编 辑 在 畅 销 书 为 基 础 ,打 造 出版 社 品 牌 的 良性 发 战 略 思 维 的 前 提 下 , 既 展 道 路 。 能 够 像 高 超 的调 音 师 ,
总 编 辑 的 战 略 思 维 正 是 体 现 在 对 这 一 位 , 乎 大 局 , 定 发 展 走 向 , 露 并 折 射 关 决 透
出 版 运 行 全 流 程 的 整 体 驾 驭 上 ,体 现 在 坚 着 总 设 计 师 、 舵 人 的行 业 眼 光 、 殊 气 度 家 的重要保 护行 业 ,它是遵循 专业 分工 而 掌 特 持 正 确 的思 想 导 向 , 现 代 出 版 理 念 、 定 与 个 性 魄力 。在 出 版 业 内 , 以 坚 以充 满 智 慧 的 战 去 投身 市场竞争 的 。社会 主义市场 经济下 的 发 展 方 略 构 筑 出 知 己知 彼 的选 题 框 架 上 略 思 考 启 动 并 推 进 企 业 发 展 的 ,不 乏 成 功 的 出 版 业 的 计 划 性 是 当 今 中 国 出版 业 的重 和 以高 效 的 管 理 、 活 的 机 制 、 进 的 企 业 的 范 例 。 如 江 苏 人 民 社 近 年 来 的 引 人 注 目 要 特征 。这便要 求 出版社 只有 走 专业化个 灵 先 文 化 精 神 最 大 限 度 地 激 发 并 带 领 从 业 成 员 得 力 于 其 社 长兼 总 编 辑 吴 源 的 汉 译 大 众 精 性 化 的发 展 道 路 ,才 能 将 自己 拔 搏 上 。 品 思 路 的 确 定 ;而 作 家 出 版 社 1 9 后 的 出版 社 的 位 置 , 个 性 而 特 色 , 特 色 而 个 9 5年 由 由 但 是 , 观 是 根 , 观是 树 , 有 健 壮 崛 起 ,则 是 以 张 胜 友 为 代 表 的 核 心 领 导 层 性 。即 使 是 一 家 综 合 性 出 版 社 , 要 在 清 醒 微 宏 没 也 发 达 的 根 系 , 则 难 以 形 成 绿 阴 如 盖 的 大 “ 持 正 确 导 向 、奉 献 精 品 力 作 、参 与市 场 地分 析 自己在资源 配置 、 坚 地域环境 、 发展实 树 。出 版 产 业 如 同一 部 急 速 运 转 的 机 器 , 生 竞 争 、 造 一 流 效 益 ”的 办社 宗 旨使 然 。他 力 诸 因 素 的 基 础 上 ,搭 建 合 理 的 图 书 出 版 创 产 流 程 环 环 相 扣 , 部 分 创 造 发 挥 、 接 咬 们 在 既 强 调 图 书 的 意 识 形 态 属 性 , 又 强 调 结 构 , 立 中长 期 目标 及 整 体 实 施 方 略 , 各 链 确 以 合 的状 态 直 接 影 响 着 图 书 产 品 的 品 质 , 制 图书 的商品属性 ,追 求 图书的文化 价值和 培育 核心竞争 力 ,实现理 性出版 、稳步 发
题 实 施 ( 辑 创 意 加 工 ) 选 题 实 现 ( 发 明 。 编 一 印 营 销 ) 的 特 有 轨 迹 投 射 出一 条 条 诱 人 的 弧
线。
1 题 总 构 想 铺 设 发展 战 略 .选
对 一 个 出版 社 而 言 ,选 题 总 构 想 的定 般 图 书 的高 重 版 率 。
述 的明晰 ,我 们不 妨将它置 入一个 完整 的 管 理 是 突 破 口。 二 者 在 战 略 战 术 上 密 切 配 图 书 重 印 率 的 高 低 则 是 衡 量 一 个 出 版 社 核
知识 神圣使命 的特殊 产业 ,总是 毫无例 外
地 沿 着 选 题 总 构 想 ( 题 计 划 的 提 出 ) 选 规 律 ,适 应 市 场 竞 争 ,坚 定 不 移 ,果 敢 英 因 素 ,将 从 业 人 员 借 助 创 造 性 思 维 组 织 出 选 一
手 的 相 对 以 及 自己 的 相 对 优 势 的 基 础 上 ,
具 体 而 言 , 总 编 辑 确定选题 主线 和发展 目标 ,集 中力量在 确 微 观 管 理 战 术 的 实 施 即 指 其 通 过 各 职 能 部 定 的 领 域 内拓 展 , 聚 自己 的 优 势 , 凝 打造 自 总 编 辑 是 出 版 社 的 灵 魂 。 面对 险 象 环 门 对 选 题 实 施 及 选 题 实 现 的 全 过 程 实 施 监 己的品牌 , 从而逐步形 成 自己的特 色。 生 、 杂 多 变 的 出 版 现 状 , 编 辑 是 否 具 有 控 , 到 突 发 事 件 处 乱 不 惊 , 现 商 机 果 断 复 总 做 突 高 超 的 战 略 思 维 能 力 与 机 智 的 微 观 透 视 、 决 策 ,运 行 不 畅 排 除 阻 塞 ;同 时 要 选 好 定 出 版 发 展 导 航 引 路 重 任 的首 要 尺 度 。 2 理 性 搭 建 图 书 出版 结 构 、 出 版 需 要 理 性 ,任 何 的浮 躁 与 混 乱 都
总 编辑在 确定选 题总 构想 为出版 社寻
从 众 声 喧 哗 中 及 时 发 现 找定 位 这 一 点 上 , 注 意 两 个 途 径 : 是 总 要 一 不 和 谐 音 加 以 校 正 , 也 结 优 势 、 化 特 色 。就 是 总 结 过 去 多年 已 经 强 能 做 慧 眼 独 具 的 伯 乐 , 形 成 的 优 势 和 特 色 ,将 其 升 华 为 一 种 理 性 从 激 越 跳 荡 的 浪 花 中 , 的 发 展 思 路 , 在 此 基 础 上 ,致 力 于 深 化 开 洞 见 创 造 、发 展 的 活 力 , 拓 ; 是 发 展 优 势 、 造 特 色 。就 是 在 分 析 二 创 让 它 演 化 为 一 片 绚 烂 的 论 证 图 书 市 场 发 展 变 化 趋 势 、 同 等 竞 争 对 美景。
指 导 竞 争 的才 干 , 是 衡 量 其 能 否 担 当起 为 位 , 在 选 题 策 划 、 牌 打 造 、 销 突 破 、 如 品 营 制 会 埋下 隐患 ,让我们 品尝触 爆后 袭来 的痛 度 管 理 、 才 培 养 等 方 面 开 辟 实 验 田 , 点 苦 。 出版 又 是 一 个 蕴 蓄 了太 多 创 造 性 劳 动 人 重 指 导 , 大 胆 开 拓 ,激 发 竞 争 活 力 ,带 动 全 的 行 业 。从 选 题 策 划 到 选 择 作 者 , 编辑 加 从 如 何 切 入 这 一 论 题 ,笔 者 以 为 首 先 要 盘 。 界 定 战 略 思 维 与 微 观 管 理 的 内涵 。 为 了叙 出 版 流 程 中加 以 考 察 。 图 书 出 版 作 为 承 担 着 文 化 传 承 、创 新
工 到装帧设计 、 宣传营销 等等环节 , 无一不
如 此 看 来 , 略 思 维 是 总 体 部 署 ; 观 渗 透 着 出 版 者 飞 扬 灵 动 的 创 造 性 思 维 。 而 战 微 合 , 调运 作 , 能 把 握 大 局 , 取 主 动 。 协 就 争 心 竞 争 力 的重 要 标 尺 。 故 搭 建 理 性 的 图 书 出 版 结 构 ,一 要 坚 总 编 辑 战 略 思 维 的 着 眼 点 要 符 合 出 版 持 正确导 向, 证出版安全 ; 保 二要重视创 新 版 的 原 创 性 作 品 视 为 出 版 社 的 生 命 线 ; 三 要 置 于 图 书 出版 的 核 心 ; 四要 努 力 实 现 一 中 国 的 出 版 又 是 独 具 个 性 的 ,它 是 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