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追风筝的人》观后感
电影《追风筝的人》观后感(例文7篇)
电影《追风筝的人》观后感(例文7篇)电影《追风筝的人》观后感篇1作为阿米尔的好友兼忠实的仆人,哈桑清楚的知道阿米尔的愿望,深知这个风筝对阿米尔的意义。
因此,在风筝比赛的当天早上,看着阿米尔紧张而手足无措的样子,大字不识一个的哈桑反倒给阿米尔讲了一个关于游泳与鬼怪的故事,并通过这个故事安慰过度紧张的阿米尔,这次的比赛没有鬼怪拦路,我们依然会像往常那样一路过关斩将,赢得最后的胜利。
正是有了哈桑的鼓励和协作,紧张的阿米尔终于能够放松心情、心无旁骛的投入比赛,直至将空中最后一个对手——那个漂亮的蓝色风筝斩于麾下。
面对欣喜若狂的阿米尔和围观的人群,哈桑不忘自己的使命,开始追寻那个蓝色的风筝,阿米尔今天的战利品。
本以为以哈桑的追逐本领,他一定可以顺利拿到这个战利品,然后双手虔诚的交给他的主人和好友,让阿米尔在人前一展雄风,在父亲面前扬眉吐气。
可是,正如文中所说:“美丽的故事都是悲伤的”,哈桑在成功追到风筝的途中,遇到了他俩的死对头,一个有着反社会主义倾向最终走向塔利班政权的邪恶少年阿塞夫。
面对阿塞夫的要挟和恫吓,哈桑为了捍卫阿米尔的战果,拼死护住了这个风筝,代价却是被阿塞夫性侵,牺牲了自己的尊严与清白。
不幸的是,这一幕恰被前来寻找哈桑的阿米尔亲眼目睹,可是生性懦弱的阿米尔为了自保,没胆量站出来阻止阿塞夫的暴行,也不情愿跳出来让哈桑把那个蓝风筝让给阿塞夫。
虽然赢得了比赛,获得了父亲的重视与疼爱,可是内心愧疚、自责不已的阿米尔却像被一道无形的枷锁紧紧束缚。
电影《追风筝的人》观后感篇2第一次接触这本书就被它的名字所吸引,风筝可以唤起每个人童年时代的一段美好回忆。
"追风筝的人"到底又是怎样一种人呢?正如大家评价的一样,没有虚矫赘文,不是无病呻吟,以精炼的篇章和细腻的文笔,勾勒出亲情与友谊,背叛与救赎。
文中充满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在阿富汗美妙的异域风情中故事娓娓道来,看似轻描淡写去后味回甘。
和川端康成的《千羽鹤》有一曲同工之妙。
《追风筝的人》观后感(精选16篇)
《追风筝的人》观后感(精选16篇)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追风筝的人》观后感(精选1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追风筝的人》观后感篇1我漫无目的地走在那狭长的走道,两边的书如同数不清的树,掩映着这条窄窄的路。
眼前突然出现一幕日出,一片朝霞,那种欢快乐观的金黄,那种温暖温馨的橘黄,那种心旷神怡的粉紫,那种摸不透的深紫,当然还少不了清新纯洁的白色……男孩,奔跑着的男孩,他牵着,牵着风筝线!上面还有风筝,摇曳着的风筝!这本书的封面吸引了我的眼球,更重要的是它的名字,那么富有哲理,那么让人遐想不断,——追风筝的人!我捧着本书,脑袋里浮想联翩,我,随着风筝越飘越远,游离了世界,忘记了自己。
我带回了这本书,一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翻开书页,进入作者笔下那温馨的阿富汗!过了没几天,我就把这本书看完了,内容大概是这样的:富家少年和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一场风筝比赛后,发生了一件悲惨不堪的事,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
为了赎罪,阿米尔再度踏上故乡,希望能为不幸的好友尽最后一点力,却发现一个惊天的谎言,儿时的噩梦再度重演,令阿米尔痛苦不堪。
这残忍而又美丽的故事让我潸然落泪;巧妙、惊人的情节交错让我赞叹不已的同时提心吊胆;阿米尔和哈桑的亲密友谊让人感动……阿米尔,真诚是他最宝贵的财富;哈桑,忠诚是他最宝贵的财富;他们俩的友谊,更是他们俩共同拥有的,最宝贵最宝贵的财富!但令人想不到的是,他们的友谊竟如此脆弱,就如同他们所放的风筝一样,消失在茫茫天际。
当时那个时代,有的种族卑微,有的种族高尚,但是,不同的种族都有着不同的理念,人们信任自己种族的领袖,依靠自己种族的伙伴,令人始料不及的是,种族之间发生一点点小小的摩擦,使人民受到了极大的压迫,现实变得紧张残酷。
人们所信任的领袖,到最后,却引导人们去害自己!情节曲折啊!这本《追风筝的人》写了阿富汗移民在哀悼失去祖国、努力融入美国生活之际,仍然根深蒂固的传统与风俗。
电影追风筝的人观后感5篇
电影追风筝的人观后感5篇电影追风筝的人观后感1如果《追风筝的人》分为两个段落,那么分界线就是哈桑离开家门的那一刻。
在阿富汗喀布尔地区,年幼富家少爷阿米尔和仆人哈桑每日形影不离,他们是最好的朋友。
每次有人欺负阿米尔的时候,总是哈桑挺身而出,帮阿米尔出头;在坟地废墟处,阿米尔会捧着书,讲故事给哈桑听,哪怕听了50遍的故事,哈桑还是很喜欢再听一次;矮小的植物上刻着“阿米尔和哈桑”的名字;阿米尔请哈桑一起看电影,两个人把剧情记得烂熟,回家路上还在讨论演员;在风筝比赛日,阿米尔和哈桑齐心协力割断了天上所有的风筝,拿了第一名。
对于哈桑来说,阿米尔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所以为了阿米尔,他愿意承担所有的事。
但是阿米尔却有别的心思:哈桑很聪明,第一时间就识自己写的故事里的烂逻辑;哈桑追风筝的时候遇上了小混混,他为了保护这只风筝,宁愿挨揍甚至被玷污,都不愿意让风筝损坏,因为风筝是阿米尔少爷的,阿米尔躲在木板后目睹了全场哈桑受伤的过程后,他没有挺身而出帮助哈桑,反而是落荒而逃;阿米尔约哈桑在坟地的树下见面,阿米尔说:“我打你,你会还手吗?”,然后不停的用柿子砸在哈桑的身上,哈桑没有还手,阿米尔叫哈桑“懦夫”,哈桑还是没有说话,在地上捡了一个柿子,朝自己的脸使劲抹,汁液流了一脸,哈桑伤心的回家。
最过分的就是,阿米尔将手表藏在哈桑的枕头下,并诬陷哈桑,老爷将哈桑和他的父亲找来办公室,询问这件事情,哈桑抬头看了一眼阿米尔,没有辩驳,承认这个手表是他偷的。
在他承认的时候,哈桑的父亲应声“我们呆不下去了,我们准备走”。
老爷表示不在乎这个手表,只要承认错误就好,但是哈桑的父亲表明,我们必须要走。
我理解的是,哈桑的父亲极度有尊严,仅管他只是一个仆人,但是在自尊心面前,这就是耻辱;另一种理解,父亲知道哈桑没有偷东西,因为被褥在睡醒后是被整齐折叠过,既然整理过被褥,怎么可能凭空多出一个手表,而且哈桑这段时间一直在做事,没有时间去拿阿米尔的手表,他为了哈桑能够不尴尬的面对这个家庭,所以选择离开。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精选18篇)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
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追风筝的人》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篇1这是一个关于救赎的故事。
这是一本来自阿富汗人阿米尔的人物传记。
小说的主人公阿米尔,不像《简爱》中的简那样执着的追求自由与爱情,不像《大卫.科波菲尔》中的大卫那样正直、勇敢和善良,从始至终,阿米尔始终都是一个内心善良与懦弱并存的矛盾的人。
因为懦弱,在那次风筝比赛后,阿米尔眼睁睁看着哈桑被几个男孩子欺凌,选择了逃避;因为懦弱,阿米尔无法独自承受真相的痛苦和不安,而选择了赶走哈桑,背叛了他。
成年后,阿米尔本以为那段岁月永远埋葬在阿富汗的战火中,却被拉辛汗的一通电话,揭开了往昔那段尘封已久,被人遗忘的秘密,从此他踏上了一条赎罪的道路。
真相是残酷的。
阿米尔的父亲是一个威严、德高望重的人,但是他曾经与仆人阿里的妻子有过一段私情,还生了一个私生子,而这个孩子就是哈桑。
阿米尔因为内心的嫉妒和痛苦赶走了“愿意为你千千万万遍”的哈桑,此时此刻,他在意识到,自己与父亲的相似之处越来越多,超乎原先的想象。
父亲和他都背叛了愿意为他们付出生命的人,也正因为如此,阿米尔的救赎之路,似乎又多了一个理由,那就是为了他的父亲。
阿米尔是一个坏孩子吗?答案是否定的。
试想一下,一个小男孩,见到那样肮脏暴力的场面,难免恐惧,他的自责、不安和痛苦,恰恰是因为他内心深处拥有真善美的品格。
阿米尔的父亲真的罪不可恕吗?答案同样是否定的。
父亲是一个好人,一个了不起的人,因为他选择了正视错误,并且因为内心的深切自责带来了后来的善行,那是真正的善行,他是设了街头上的穷人,建立孤儿院等善行,当罪行导致善行,那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获救了。
拉辛汗对阿米尔说的那段话,道出了一位老人回首往事时,对那对父子以往生活的心痛和惋惜。
“你的父亲是一个被拉扯成两半的男人,亲爱的阿米尔,被你和哈桑。
追风筝的人观后感600字范文5篇
追风筝的人观后感600字范文5篇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 ——《追风筝的人》。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追风筝的人观后感600字范文5篇,方便大家学习。
追风筝的人观后感600字范文5篇1追那风筝,追那生命。
——题记一阿米尔无疑是最典型的追风筝的人,他的人生从未搭救好友哈桑开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弃好友而去,愧疚的种子一直埋在阿米尔的心里,慢慢长成一棵遮天巨树,遮住心底的阳光。
一直生活在阴影里的阿米尔,在不断的懊悔中发现了自己心中的风筝,那是代表善良的赎罪。
赎罪的风筝挣扎在乱雨狂流的闪电中,正如赎罪的阿米尔行走在坎坷的黑夜里。
他无处安身,跌跌撞撞地扑倒在水洼里,凄风苦雨在耳边奏起哀歌。
阿米尔摸索着赎罪,摸索着成长,他为曾经的懦弱付出了千百倍的代价,那是流血甚至死亡。
但阿米尔无悔,他深深地知道自己曾经用阶级歧视的利刃刺伤了善良的哈桑,而哈桑却冒着失去生命的危险呵护着他们的友谊。
长大的阿米尔最终明白,友谊是生命的一部分,他追逐心中赎罪的风筝,即使在赎回自己的生命,也是在赎回记忆里哈桑的生命。
二初升的朝阳铺开一片灿烂的霞光,温柔的光芒里有一个身影悄然矗立,一回头,正是唇角模糊的微笑。
这就是我想象中的哈桑了,善良,温和,坚韧的哈桑。
我不知该怎样描绘这样一个少年,他的风筝随着柔风飘起,划起一道道洁白的圆弧,阳光跟随着风筝,也跟着哈桑的脚步。
在哈桑手里,风筝宛如风间精灵,温文尔雅,翩翩如玉,正如轻盈地追逐风筝的哈桑。
哈桑是追风筝的人,追逐温暖与光明的风筝,他渴望生命的平等,他的存在,像是打破阶级制度一样的光明。
但哈桑更像一只风筝,一只代表着生命与希望的风筝。
三读《追风筝的人》,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作者对生命之纯粹和本真的描绘。
书中无论是赎罪的阿米尔,还是光明化身的哈桑,都持着一颗敬畏生命的心。
在追逐风筝的过程中,他们无一例外的选择了尊重生命。
合上书本的时候,正是凉风乍起的初秋。
追风筝的人观后感
追风筝的人观后感在观看完电影《追风筝的人》后,我被这部影片所深深触动。
它不仅仅是一部寻找亲情和友情的故事,更是揭示了人性中的善恶、勇敢和懦弱的一面。
本文将结合我个人的感受和观点,对这部影片进行观后感的分享。
影片以阿米尔和哈桑的童年友谊为开端,讲述了两个孩子之间微妙且复杂的关系。
我被阿米尔的人性弱点和瑕疵所触动。
在关键时刻,他没有勇气为哈桑挺身而出,而是选择了逃避和背叛。
这让我深思,人性中的善恶真的如此微妙而脆弱吗?我们是否都会在审时度势时选择自我保护而忽略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影片通过阿米尔复杂的内心独白,展示了这一问题。
随着剧情的发展,我看到阿米尔为了弥补过去的错误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他悔过自新,重新回到阿富汗并展开了一段追寻救赎的旅程。
这让我感受到每个人都有改过自新、重新开始的机会。
无论过去有多么黑暗错误,我们都可以通过努力和诚意的表达来弥补过错,重新走上正确的道路。
这给了我信心和勇气,让我相信自己也能够翻过过去的错误。
此外,整个影片中的亲情和友情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哈桑对阿米尔无私的友情,到阿米尔对哈桑的强烈的愧疚和对亲情的思念,这些情感都让我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最真挚、最无私的情感。
影片中移民后的阿米尔和他的父亲之间也有着深厚的情感纽带,他们经历了生死离别,但他们的爱和亲情却始终没有改变。
这让我思考,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亲情和友情是最珍贵的财富,我们应该珍惜并表达出来,不要等到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
此外,影片中的背景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阿富汗长期战争导致了无数人的伤亡和家园的破碎。
在看完影片后,我对阿富汗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战争的残酷和和平的可贵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影片通过细腻而真实的描绘,将观众带入那个动荡时期的阿富汗,使我们对于这个国家和那个年代更加有所感知。
总的来说,电影《追风筝的人》通过深入的人物描写、丰富的情感表达和真实的历史背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关于亲情、友情、勇气和救赎的探索。
追风筝的人读书心得体会观后感五篇参考范文
追风筝的人读书心得体会观后感五篇参考范文《追风筝的人》故事的开始,在阿富汗。
说起这个我们的邻国,并不是一个太平世界。
我们总会把它与塔利班、战争、难民、死亡联系在一起。
下面是的小编给大家整合的几篇关于追风筝的人读书心得的范文!追风筝的人读书心得体会观后感五篇参考范文篇一为你,千千万万遍!这是《追风筝的人》里面的原句,是仆人哈桑对少爷阿米尔的忠诚表白,不是地位阶级下的谄媚阿谀,而是一种奉献,无关压迫它是哈桑和阿米尔童年时期的纯真的友谊和信任。
可是,这个故事并不是一个歌颂超越阶级的友谊的故事,即使它在开始构设了一个有着炊烟、笑声的烟火人间。
或许,这与作者的经历有关。
卡勒德`胡塞尼,一个美籍阿富汗人。
他在书中讲述了一个身移民美国的阿富汗男孩的童年往事以及他成人后对儿时过错忏悔和自我救赎。
这部小说似是被分割成两部分,一部分在阿富汗,另一部分在美国。
而在我心里,它像是阿米尔的灵魂,一部分埋葬在阿富汗,一部分却活在美国。
我尤其喜欢在阿富汗里的故事。
那里有一段故事,我印象深刻。
那是十二岁的阿米尔和十一岁的哈桑参加喀布尔的风筝大赛的事。
风筝比赛比的不是高度,而是比谁的风筝能在厮杀中留到最后。
风筝留到最后才只是胜利的起步,最大的荣耀却是要追到这个最后的风筝,追到这只承载着荣耀的风筝。
哈桑是最出色的追风筝人。
而这次,他更为努力,因为他知道阿米尔想要通过这次比赛向父亲证明自己。
追,为阿米尔的风筝;追,为阿米尔的心愿;追,为你千千万万遍。
在追逐的最后,蓝色风筝在哈桑忠诚的保护下和阿米尔的懦弱和背叛下成了阿米尔的荣耀,阿米尔的罪证对纯真友谊和信任狠狠伤害的证据。
我不禁心酸,想到阿米尔那句哈桑从未拒绝我任何事情。
.com人们喜欢忠诚,好比如不会拒绝命令的忠诚。
可是在当下,从未拒绝算是一种愚忠。
如果一味顺从只会让一些无耻之人得寸进尺。
在我们的班里,有的人喜欢欺负别人,而却有人愿意顺从。
这也算是从未拒绝、一味退让。
这样只会让自己失去更多,最终失去自我,逐渐去习惯了自己讨厌的生活。
追风筝的人观后感
追风筝的人观后感追风筝的人观后感(精选5篇)追风筝的人观后感精选篇1《追风筝的人》,一部将人性透明化的书,那些人性的弱点,人性的善良,以及那个年代的阿富汗的历史,所有这些都会让你陷入深深的思考。
没有谁这辈子不犯错,当把罪行化为善行的那一天就是你赎罪的时候。
世间一切皆有因果。
当遭遇灾难的时候是否应该反问自己一声,我是否曾将同样的伤害带给别人?每种罪行最后都可以归结为盗窃。
欺骗是盗窃别人知道真相的权利,杀人盗窃别人生命的权利,那么是否应该经常反问自己,是否盗窃了什么东西?这里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没有什么可以无法弥补,我开始相信每种错误都有补偿的机会,虽然在这其中,是的,你要付出更多的代价。
坦诚,让沟通更加有效。
将罪行埋在心里是最愚蠢的做法,没有愿意尝试说出来的那一刻感觉是多么棒!伤害,从出尔反尔开始。
即使是一个小孩子,也会将你对他所做的承诺记得一清二楚,何况你周围的人都和你一样聪明。
如果不能做到,请不要轻易地承诺。
很琐碎、很平淡的东西,才会构成人世间的最美好最温暖的东西,比如,亲情、友情、阳光。
正如我在这里将我读过这本书后的感想分享给大家一般。
追风筝的人观后感精选篇2读完《追风筝的人》这本书之后,有一句话铭记在我的脑海中:为你,千千万万遍。
没有万语千言,哈桑用寥寥几个字向我们阐述了最真挚的友谊。
阿富汗,这个曾经在我脑海中只留下荒芜战争场景的国度,却在阅读完这本书之后让我有了重新的认识。
在书中,我看到了最最真实的阿富汗——一个有欢乐、有悲伤、有良知亦有邪恶的国度,一个人性化的国度。
无可否认,哈桑和阿米尔这段友谊,是千千万万阿富汗人的缩影,是千千万万段友谊的缩影。
也许不尽相同,但却有着共同的出发点——为了朋友而义无反顾!哈桑为阿米尔追到了蓝色的风筝,也因为那一只风筝被欺负、被蹂躏,却依旧毫无怨言。
反观之,少年的阿米尔在这段友谊中却担当着一个狠心的角色,忽视哈桑的付出、陷害哈桑甚至害得他不得不选择离开。
故事的结局是令人意外的,阿米尔等来的是哈桑逝去的消息,一别成永别,留下的、只是满满的悔恨。
《追风筝的人》观后感
《追风筝的人》观后感《追风筝的人》观后感篇1为了远离哈桑,远离自己内疚的源头,阿米尔做出了无数疏远哈桑的举动,甚至将自己的生日礼物藏在哈桑的毛毯下,以此栽赃哈桑偷窃。
面对父亲的审视和对峙,哈桑无言的承认了自己的盗窃行为,并主动要求离开,离开这个赖以生存的家。
至此,我们才明白:其实哈桑早就知道阿米尔看到了他被凌辱而未伸出援手,可是单纯善良的他还是选择一如既往的相信阿米尔、深爱阿米尔、为阿米尔奉献自己的一切,正如他常常对阿米尔说的:“为你,千千万万遍!”看到这里,我的泪水早已止不住的往下流,一滴一滴洒在书本上,为哈桑,也为阿米尔,更为他俩之间脆弱而珍贵的友情。
面对好友的抛弃与背叛,我们还有谁能像哈桑那样选择无声的原谅、选择一如既往的奉献?看到哈桑背着破旧的行李,暗自离开的身影,我多么希望故事能够从头来过,多么渴望他俩之间还是当初那对无忧无虑的少年玩伴,一起追逐儿时的梦想。
可是生活往往是如此残忍。
多年之后,已是成年的哈桑为了照顾阿米尔的老宅,毅然拖家带口从相对安全的老家来到塔利班政权中心。
面对外面动荡不安的时局和炮火连天的危险,哈桑衷心的守护、打理着阿米尔的宅子,并坚持住在破旧的茅草房,不愿住进舒适的客房,理由竟是“如果有一天阿米尔少爷回来,看到我鸠占鹊巢,他会怎么想呢?”。
这一句简单、纯朴的话让我的心灵为之颤动,哈桑,那个有着兔唇、地位卑贱的仆人,此刻在我们心中却是那么高贵,那么纯洁无暇,令周围的一切黯然失色。
《追风筝的人》观后感篇2我是一个热爱自然的人,所以我享受自然的风,因为风,自然多了放风筝的心情,因为风筝我结识了《追风筝的人》,这是一本让我心灵震撼的书,它讲述了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他父亲仆人儿子哈桑之间的友情故事,作者并没有很华丽的文笔,她仅仅是用那淡柔的文字细腻的勾勒了家庭与友谊,背叛与救赎,却让我永远的回味。
当仆人哈桑——阿米尔最好的伙伴,被其他富家少爷围困在角落里施以暴力时,阿米尔——哈桑最信任的朋友,却蜷缩在阴暗的角落里默默注视,直到泪流满面却仍不敢挺身帮助哈桑时,我听到了心碎的声音。
追风筝的人电影观后感500字6篇
追风筝的人电影观后感500字6篇影片讲述了发生在两个阿富汗少年阿米尔和哈桑身上的故事。
梦魇一样的经历使阿米尔移民美国,当他面对一个抛开罪恶感,重新找回那个善良纯真的自我的机会,会如何选择。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追风筝的人电影观后感,希望对你们有帮助!追风筝的人电影观后感500字1凌晨3点半,我看完了《追风筝的人》。
我很感谢作者写了一个美好的结局,正如他在《灿烂千阳》一样,这是我喜欢他的书的主要原因。
他是一个善良、乐观、敏感、细腻的好人,正如小说中的阿米尔。
我真的不喜欢那些看似理性实则冷酷的作者,那么冷冰冰地揭开一道道伤疤,毫无同情之心。
我敬仰父亲的伟大人格,虽然他曾经有过一点点小错;我为哈桑的“为你,千千万万遍”而流泪;为阿米尔的软弱、自私而叹息;为索拉博的悲惨命运而心痛;为索拉雅最终遇见了阿米尔这样的开明善良的阿富汗男人而庆幸……对于阿富汗的苦难作者没有在《灿烂千阳》里写的多,但也涉及了圣战组织、塔利班的愚昧、残暴,更多的是作者对于传统阿富汗文化的珍爱。
即使如此,和平状态下的传统阿富汗文化还是显得太束缚人们的心灵,太不平等,其实还是对女人的太冷漠,在那样的社会,女人从来没有被当作人。
对于塔利班,我在想是不是有脸谱化的描写?也许吧,想想我们的红卫兵。
人的本性就是动物,只有受了教育、加强修养、努力向善才能具有人性的光辉,否则具有现代科技文化的人比动物更加残忍。
追风筝的人电影观后感500字2在阅读《追风筝的人》时,当阿米尔决定踏上赎罪的道路,回到战乱的阿富汗寻找哈桑时,我还在期盼,在阿米尔推开门的刹那,出现的是年迈的哈桑仍在等待着阿米尔来寻他,哈桑将以久违的拥抱来宽恕他,可是,结局却是哈桑已经与世长辞,时间的流失无限的延长了阿米尔自我救赎的道路。
悲剧存在的意义在于什么?鲁迅曾说过:“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可以是爱,正义,忠诚,责任,也可以是感恩、拼搏、梦想……其实,使人生有价值的东西从来就是难以一一罗列的,他们默默地潜伏于人们的心中,通过各种方式外化于形,从而让他人有所体会与触动。
【观后感】《追风筝的人》观后感
《追风筝的人》观后感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偶尔放慢脚步,沉浸在一本好书中,仿佛是给心灵的一次深度SPA。
最近,我重温了卡勒德·胡赛尼的《追风筝的人》,这部小说如同一部细腻的情感电影,在我心中缓缓铺开,每一个场景都如此深刻,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今天,就想和大家聊聊我的观后感,一起走进阿米尔与哈桑的世界,感受那份跨越阶级与种族的纯真友情,以及一段关于勇气、救赎与成长的灵魂之旅。
一、风筝下的纯真友谊故事的开篇,是阿富汗喀布尔的一个温暖春日,天空中飘满了五彩斑斓的风筝。
阿米尔,一个富家少爷,与哈桑,一个仆人的儿子,他们的友谊在那片蔚蓝下显得尤为纯粹。
哈桑对阿米尔的忠诚与爱护,就像是他心中永远的风筝线,紧紧相连,不离不弃。
每当阿米尔参加风筝大赛,哈桑总是那个最坚定的支持者,为他追逐掉落的风筝,哪怕这意味着要面对无尽的欺凌与危险。
这段友情,简单而深刻,它教会了我们,真正的友谊无关乎身份地位,只在于心灵的契合与相互的守护。
二、逃避与愧疚的深渊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
一次风筝大赛后,哈桑为了追回阿米尔赢得的风筝,遭遇了恶霸阿塞夫的凌辱。
而阿米尔,出于恐惧与自私,选择了逃避,甚至事后还栽赃哈桑,导致哈桑一家被迫离开。
这一行为,成为了阿米尔心中永远无法抹去的污点,也是他日后漫长救赎之路的起点。
这部分的阅读,让我深刻体会到,人生中的每一个选择,都可能成为命运的转折点,而逃避只会让内心的愧疚与痛苦不断加深。
三、自我救赎与成长的旅程成年后的阿米尔,虽然远离了战争的阴霾,生活在相对平静的美国,但内心的自责与遗憾却如影随形。
直到父亲去世,一封来自阿富汗的信件,让他决定踏上归途,寻找哈桑,也是寻找自己丢失的勇气与良知。
这段旅程,充满了未知与危险,但正是这些经历,让阿米尔学会了面对自己的过去,勇敢地承担起责任。
最终,他找到了哈桑的儿子索拉布,并决定将他带回美国,给予他一个安全、幸福的成长环境。
这一行为,不仅是对哈桑的救赎,更是阿米尔自我救赎与成长的象征。
追风筝的人电影观后感怎么写优秀5篇
追风筝的人电影观后感怎么写优秀5篇追风筝的人电影观后感怎么写篇1初读这本书,觉得作者塑造的哈桑这个人物有点蠢,尽管阿米尔少爷背叛了别两年,根据老师的要求,我再一次十分不情愿的拿起这本这本书,可是第二次读时,却有了一种不一样的感受,书中的哈桑并不是我所认识的那个哈桑了,而是一个心思纯洁,内心无比干净的人。
时别两年,根据老师的要求,我再一次十分不情愿的拿起了这本书,可是第二次读时,却又了一种不一样的感受,书中的哈桑并不是我所认识的那个哈桑了,而是一个人心思纯净,内心无比干净的人。
在一场风筝比赛后,哈桑受到了阿塞夫等人的殴打和侮辱,而正在找哈桑的阿米尔正看到了这一幕,可她却以为自己的胆怯和懦弱不敢站出来帮哈桑,而哈桑出来后恰好看到了阿米尔,他知道了这一切,阿米尔的内心分非常的自责与痛苦,他用一切办法来干哈桑走,以免自己看到哈桑后饱受内心的煎熬。
最后,哈桑和阿里走了,过了好多年,他们都长大了,可是在给阿米尔的信中却并没有显现出来半点的生气,反而说自己是阿米尔最忠实的朋友。
哈米尔让哈桑做的事情他从来没有反抗过,反而在阿米尔用石榴打他时,他也只是伤心的哭而已,并没有还手。
心思纯净的人,在考虑事情的时候,永远都是最后考虑自己,他们不懂的伤害别人,更不懂得为什么要伤害别人。
现在的社会,有一些人为了有一个更好的职位,甚至不惜去伤害那些无辜的人。
现在,我作为一名学生,应该以哈桑的品质为标杆,做一个内心纯净的人,当一个心地干净的人。
追风筝的人电影观后感怎么写篇2《追风筝的人》是朋友在BLOG上推荐的,她说看了欲罢不能,激起她了解阿富汗的冲动,于是她又看了这个阿富汗作家的第二本写阿富汗的书《灿烂千阳》。
第一本我已经读完,第二本读到一半,有点读不下去了。
作者的语言太贴近生活,两本书很相似。
其实读完第一本,我感受颇多,两个阿富汗小孩一起长大,其间经历了太多我们想象不到的事情,这些故事激发我思考"朋友的真正含义".书中真挚、细腻的语言十分生活化,让我读起来很流利;但故事却很是沉重,读完让人忧郁,也许作者就是想让读者了解阿富汗人性中抑郁产生的原因。
追风筝的人观后感600字
追风筝的人观后感600字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围绕风筝与阿富汗的两个少年展开,讲述了一个富家少年与家中仆人关于风筝、关于人性的背叛与救赎的故事。
下面是本店铺精心推荐的追风筝的人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到你!追风筝的人观后感600字一第一次观看《追风筝的人》是我高中时,那时只当它是排解繁重学业压力的读物,所以并没有上心,但当我现在从头读起,却让我获得不一样的感动。
这是一个关于背叛与救赎的故事,全书围绕阿米尔和仆人哈桑之间的友谊展开。
阿米尔出身阿富汗上流社会,父亲经商积德,在当地非常有声望,而他出于孩童的自私—想获得父亲全部的爱,因此总是因为父亲对哈桑的温情而心生嫉妒,便用不光彩的手段陷害哈桑一家,导致其流落异乡。
后来因阿富汗战争阿米尔一家被迫出走美国,之后获悉哈桑竟是同父异母的兄弟时,悔恨与纠结使他不顾危险重返阿富汗,开始了自己的救赎之旅。
这本书将人性的直白完整地刻画出来,如伤害别人时的犹豫和挣扎;危险关头的懦弱与无助;不负责任时的自私和推诿。
我常在想,阿米尔当时蜷在角落里看到哈桑被其他人困在角落里施以暴力与侮辱时,应该是想挺身而出的吧。
作者为我们描述了一个真实的阿富汗,战争摧毁的不仅是人们的家园还有精神世界的崩塌,令我感到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中国是一件多么幸运且幸福的事情。
此次疫情就是最好的体现,强大的凝聚力和民族坚韧性使我们顺利度过此次难关,逐渐恢复正常生活秩序。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无论它意味着什么都要勇敢去追求,因为自己的行为决定着风筝的飞行方向和高度,阿米尔追逐的风筝是亲情又或是友情,是坦诚又或是勇敢。
在工作或生活中我们也应该这样,心中有个“风筝”,可能在这途中,有沟壑,有山坡;有迷惘,有气馁,但只要我们不停下前进的脚步,将其付诸于实际行动,它便会带我们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追风筝的人观后感二我想,,给一个观者带来的影响是用语言表达不出来的,就是事后某个场合,读者会有某一个想法,似乎在哪里见过,却什么也想不起来,更别说是哪个章节,哪本书了。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0篇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0篇《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人的一生其实是个不断寻找爱与认同的过程,阿米尔的童年一直都在渴求得到父亲的宠爱,可父亲的严厉和苛求带来的只是痛苦。
上一代的强势压制着下一代的发展,阿米尔显的是那么卑微和渺小在父亲那孔武有力的光环之下。
突然而然的记起了以前看过的一部电影主角说的一句话:我原谅我的父母,原谅他们生下我却没有教我如何去表达。
同样是一个在童年中缺失爱的可怜人,在以后的人生过程中一直被“什么是爱、如何去表达”所困惑,其实一直以来他是残缺的。
而我们所有人,终其一生的努力,不过是像他们一样修复人格中的自我残缺。
我由衷的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成为父母的至宝,孩子可以亲昵的在父母怀里打滚,撒娇的说着“爸爸妈妈我爱你们”,满眼处尽是辛福而不是畏惧。
多么希望在每天上学的早上,父母能摸着孩子的头,满怀欣慰的给予孩子一个温柔的怀抱,说出那抹不开面子的情话:孩子其实你是我这一辈子最大的骄傲。
我梦到花儿再次在喀布尔街头盛开,音乐再次在茶屋响起,风筝再次在天空飞翔。
我想我也做了一个梦,梦中我变成了一个蜻蜓,穿过了家里的晾衣架、湿润的田野、清澈的池塘,最后停在了那些年尘土飞扬的操场,我看到年少的我半蹲在地上二个小伙伴拉着我狂奔,顿时尘土飞扬欢乐声充斥着整片天空。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2追风筝的人主要内容简介:书中主要讲述了战争背景下的12岁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他的仆人哈桑情同手足。
在一次风筝比赛后,哈桑为了抢回阿米尔赢得的风筝,遭受了异端分子的暴打,目睹这一切的阿米尔却没有出来阻止,自此阿米尔因为自己的懦弱与胆怯感到自责和痛苦,无法再像以前一样面对哈桑,于是用计逼走哈桑。
阿米尔在成长的这些年对哈桑的那份愧疚始终挥散不去。
为了赎罪,阿米尔希望能为不幸的好友尽最后一点力,却发现了一个惊天谎言,哈桑竟然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但此时哈桑已死,而哈桑的儿子此时还在水生火热之后中,这时候,阿米尔战胜了自己的懦弱,勇敢地救出了哈桑的孩子,也拯救了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追风筝的人》观后感
电影《追风筝的人》观后感——感情因历史而厚重
从今天起,每周试着看一部电影,也写一下观后感,以此充实目前平淡无味、枯燥并充斥着浪费的时光。
那么就从第一部开始,《追风筝的人》。
追风筝的人和原著一样,讲述了主人翁阿米尔和他同父异母的兄弟哈桑从主仆关系到相认兄弟的故事。
两人因父亲对名誉和名声的执念,在童年以主仆和优等民族与劣等名族的关系和谐和睦地相处着。
但阿米尔对哈桑获得父亲的过多“偏爱”而心生嫉妒,想尽办法将哈桑赶出了家门,就此分离。
后因阿富汗战争的爆发,两人过上了完全不同的生活。
阿米尔随他的父亲辗转来到了美国,获得了大学学历并娶了一个知书达理的妻子,过上了较为体面的生活。
一直待在阿富汗保护着原有宅基地的哈桑和他的名义父亲(同为阿米尔家的仆人)在战争中同时被枪杀。
哈桑的儿子索博拉得到幸存,却被阿米尔和哈桑小时候的敌人虐待(敌人也曾虐待过因保护阿米尔利益的哈桑)。
阿米尔在其父亲自然去世之后辗转回到阿富汗营救了索博拉。
这是一个相对平淡的故事,故事的结局也是令人欣慰的。
但故事因时间轴上有着实实在在真实发生的战争,有着不比寻常的历史价值。
阿富汗作为中东地区的国家,其似乎永不消停的战乱给人一
种从古至今皆如此的第一印象,带着这种印象翻开原著,讲述的
故事永远都笼罩在一种昏暗不见天日的氛围中。
而拍出来的电影
相对于原作来讲,却没有给人以太强的视觉冲击,无论是战争前
还是战争后,显示的画面都没有像原著那样给人传达的萧条、悲
凉和人间地狱的感觉;电影对人物的心理活动的刻画,尤其是两
个角色——作为仆人的哈桑与作为主人却嫉妒哈桑的阿米尔,在
童年时的彼此的心理状况的描述都较为轻描淡写;对救人场景的
那种血腥都是点到即止,没有原著刻画的并在人的脑子里想象的
那么让人不可忍受。
这也可能是电影限于时间、重在叙事的原因
所致。
整部电影给人传达的感情是温暖的。
阿米尔的父亲在逃亡中
拼了性命保护同行的一个女性免遭侮辱、阿米尔对其妻子曾经私
奔的经历并不在意、童年的哈桑对阿米尔的忠诚和愿意倾其所有
的友谊,阿米尔的妻子对丈夫回到战乱中的阿富汗的支持,等等,都让我们感受到了温暖,尤其是两人共同的父亲自身的矛盾性更
让人让人感慨“名利和荣誉”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揭示了“诚实
和坦诚”的意义。
小时候的阿米尔听父亲说过,“世界上的罪过
只有‘偷窃’,所有其他罪过都是‘偷窃’的衍生。
譬如杀人,
那是‘偷窃’了别人生存的权利”,同时他的父亲也强调,
“‘偷窃’是最不可原谅的罪过”。
但实际上他的父亲因“名誉
和地位”带来的欺骗却是两个兄弟不能相认的始作俑者,是两个
兄弟心生间隙的源头。
好在阿米尔在故事的结束没有走父亲的老
路,而是选择了诚实——如实地向自己的岳父交代了他和自己的妻子收养的哈扎拉人的真实来路,同时也受到了岳父和当地人的认可和欣赏。
电影和原著之所以被流传,更多的,还是在于其背后的历史意义吧。
通过看故事,我知道了阿富汗人民对俄国的憎恨,学到了些许历史知识。
更重要的是电影向我们传达了战争前的中东,那个美丽生活的天堂,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善良、可爱的人们;它与我们想象中的战乱截然不同,我们也更完整地认识了中东。
最为重要的,感谢现在的和平吧!
每个人的生活都很精彩,每个人的生活都会经历物是人非;时间这个轴上,可能是写进时代的战争,也可能仅仅是辛酸的生活。
战争让所有人都为之动容,辛酸的生活也能打动人深处敏感的内心。
珍惜当下吧,珍惜那些美好的感情。
2018年2月23日于北京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