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3000字读后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or you a thousand times over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他的橡胶靴子踢起阵阵雪花,已经飞奔到街道的拐角处。他停下来,转身,双手放在嘴边,说:“为你,千千万万遍!”然后露出一脸哈桑式的微笑,消失在街角之后。再一次看到他笑得如此灿烂,已是二十六年之后,在一张褪色的宝丽来照片上……

——题记

又是一年三月,春意盎然,漫天风筝飞舞。春风拂过草尖,顺带起了几个风筝向着蓝天吹去。远处,放风筝的人奔跑。一切都是如此熟悉。“为你,千千万万遍。”口重不禁呢喃,眼前仿佛出现一片火红的晚霞,一个小男孩拿着风筝在风中奔跑。这便是书的封面。风筝,就好像一位天使般的信使;亦好像一个信使似的天使,它联系着人间与天堂,联系着一人自身的软弱与救赎。

故事发生在阿富汗,一个与塔利班,战争,难民,死亡相联系的国度,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他父亲仆人的儿子哈桑拥有着十分亲密的友谊,这段感情成为贯穿全书的脉络。随着时间的推移,因阿米尔自身从小懦弱,胆小,不似父亲一般强势独立,遭到了父亲的不满与鄙视,而其自身好友哈桑却活泼开朗,而受到父亲的喜爱,虽然他们之间的关系仍然如往日般亲密无间但已在隐隐之中不断发生着改变,一种名为“嫉妒”的情绪在两个孩子之间不断滋生。而在1975年的一次风筝大赛上,一切便由此发生转变,两个孩子的人生轨迹就此分离。在那场风筝大赛中,阿米尔为了赢得冷漠父亲的注意,分离竞争,荣获冠军,父亲十分自豪,依据往日惯例,哈桑需为阿米尔追回那只已经得奖的风筝,却不幸的遭到一群流氓的侮辱,阿米尔看哈桑久久未归于是便前去寻找哈桑,正好看见同伴遇难的一幕,而阿米尔却只躲在角落里,不敢挺身而出,深怕波及自身。后来由于受不了羞愧与痛苦的折磨,阿米尔栽赃陷害哈桑偷盗,从而赶走了哈桑。

不久而来的战乱再次打破了阿米尔平静的生活,阿米尔的父亲带着阿米尔辗转流连,最终到了美国。逃离路上,阿米尔经历了许多人可能一生都未曾经历过的事,看到了许多人一生都未曾看过的景象。与父亲搭乘破卡车,车上的人不断祈祷,路过俄国士兵关卡时,俄国士兵因看上了车上的一位妇女想与她独处半个钟头后在放全部人过关,妇女泪如雨下,却无一人前去帮助,这时父亲站了起来,阿米尔企图拦住父亲,而父亲却依然激怒了这位士兵,而一位军官看见了这一幕十分佩服父亲的勇气,放走了一行人,在接下来的路程中阿米尔与父亲住过阴暗,潮湿的地下室,进过油罐藏身,见过死亡。从此,阿米尔与哈桑天各一方。

阿米尔逐渐在美国适应下来,而其父亲为了儿子的学业也由最初的不适应与不满转变为安心工作在一个加油站中,他的身体逐渐变坏,交通的浓雾刺痛他的眼睛,汽车的声响害他头痛,还有花粉也让他咳嗽。水果永远不够甜,水永远不够干净,所有的树林和原野从阿米尔一家的生命中消失。平淡宁静的生活渐渐抚平了一切如烟如雨的往事,阿米尔与自己的妻子索拉雅相知,相恋,结婚,父亲逝去,小说出版,事业有成。一切仿佛将这样井然有序的进行下去。

一个电话的到来打破了一切的宁静与祥和,父亲当时的生意伙伴兼唯一一个被阿米尔当成朋友的成人拉辛汗让阿米尔重新回到了阿富汗“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并告诉了阿米尔哈桑是其自己的亲兄弟,而哈桑却因种种原因而死在塔利班的枪下。为了弥补心中缺失,阿米尔再次来到自己儿时的故乡,找到哈桑

的儿子,并为此与当年侮辱哈桑的那伙流氓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即使他们已成为塔利班的高层。最后花尽心思为心灵受到严重创伤的索拉博——哈桑的儿子重新找回了生命的意义。

合上书本,耳畔依旧回荡着那句真挚感人的诺言:“为你,千千万万遍。”宛如童年时代一句天真的玩笑,却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心中。是忠诚,是善良,更是爱。危机关头的懦弱胆小,失去亲人是的悲伤孤独,所有的一切都是人性的最正常体现。阿米尔这一生中其实最难的并不是面对人性中的懦弱,嫉妒,自私……而是面对他自己。但当他踏上阿富汗不顾一切的追寻和救赎,所有的一切都得到了原谅与补偿。是谴责,是觉醒,更是感动。

我们每天在追逐着什么,坚守着什么。人行道上一起等红绿灯的匆匆过客,地铁上熙熙攘攘擦肩而过的背影,是人群淹没了我们,还是一直奔跑的我们淹没了自己的灵魂,在这个颜值为上,利益为上的时代,这些问题也许已经难以唤醒我们疲惫的神经了。从本书的开头到结尾,阿米尔和哈桑的遭遇跌宕起伏。曾经无比欢乐的童年一去不复返,那时自己的懦弱让他无法释怀,一切的改变从踏上回乡之路寻找哈桑开始。书中游戏里追风筝的人正是哈桑,可我认为真正“追风筝的人”是阿米尔。追风筝是为了对哈桑的背叛致歉,是为了让自己在余生不会后悔,更是为了兑现当年追回风筝的承诺。世界每天都在变化,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犯大大小小的错误,但我们是否真正有勇气像阿米尔那样去面对和改正,实现自我的救赎,是否有着千千万万遍的执着和坚持,兑现自己的承诺?答案自有解答。

“许多年过去了,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在我们的记忆深处,是不是也会偶尔浮上一个类似于哈桑的儿时玩伴呢?在我们的童年里,是否也有过这样一个把你当作他最好的朋友,而你只在需要他时才当他是你的玩伴呢?儿时的美好和友情,因为一个个懦弱的疏忽而毁于一旦,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愿意不顾一切的去重新找回那个曾经的自己吗?

突然想到伊莎贝尔对这本书的评语:“这本小说太令人震撼,很长一段时间,让我所读的一切都相形失色。文学与生活中所有重要主题,都交织在这部惊世之作里:爱、恐惧、愧疚、赎罪……”真的,的确如此,作者笔下阿富汗的温馨闲适,却是因为不同种族之间的摩擦出现紧张。书中充满令人回萦难忘的景象:一个为了喂饱孩子的男人在市场上出售他的义腿;足球赛中场休息时间,一对通奸的情侣在体育场上活活被石头砸死;一个涂脂抹粉的男孩被迫出卖身体,跳着以前街头手风琴艺人的猴子表演的舞步。作者以极其敏锐的笔触让他的祖国栩栩如生,描写了一个令人心碎的故事,一段没有前景的友谊……也描写了父与子,人与上帝,个人与国家之间脆弱的关系。忠诚与血缘连接着这些故事,洗涤读者的心灵。

同时父亲对待两个儿子的不同态度也间接影响了他们的一生——他是被扯成两半的男人。阿米尔是有名分的一半,社会承认的,合法的一半,不知不觉充当父亲疚恨的化身。哈桑是另一半,没有名分,没有特权的一半,那继承了爸爸身上纯洁高贵品质的另一半,也许,在爸爸内心某处秘密的地方,这是他当成真正儿子的一半。分别的爱是水,浇灌了阿米尔内心嫉妒的邪恶种子,也将两人越推越远。也许父亲是正直豪爽的成功商人,但他绝不是一个成功的父亲。他将物质留给阿米尔,将精神留给哈桑,导致了阿米尔为争夺父爱,不惜陷害哈桑,将他赶出家门。这也是为现代教育敲响的警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