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现状和问题(1)
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优化建议
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优化建议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福利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也是越来越受到重视。
但是,当前我国社会福利制度仍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
因此,为进一步提高社会福利的水平,使其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期望,我们需要进一步优化我国社会福利制度。
以下是我的一些建议:1. 增加社会福利财政投入首先,优化社会福利制度的必要前提是要增加财政投入。
目前我国社会福利支出处于较低水平,远远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
因此,我们需要增加社会福利财政投入,以提高社会福利的覆盖面和水平。
2.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其次,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这包括完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制度,使其更加普惠且具有可持续性。
此外,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福利领域的政策协调,以构建一个更加紧密的社会保障网络。
3. 拓展社会福利服务项目除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外,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拓展社会福利服务项目。
此包括拓展养老服务、医疗服务、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等多个方面,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于高质量、个性化社会福利服务的需求。
4. 推进社会福利信息化建设另外,我们还需要推进社会福利信息化建设。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社会福利服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便利性。
因此,我们需要打造基于数字化技术的社会福利服务平台,方便广大人民群众享受高效便捷的社会福利服务。
5. 加强社会福利公平性保障最后,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福利公平性保障。
社会福利制度的优化必须保证资源的公平分配,以确保所有人都能分享社会福利的成果,减少社会贫富差距,提高社会整体公正水平。
综上所述,优化我国社会福利制度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只有不断优化社会福利制度,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期望,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福利制度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社会福利制度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福利制度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重要政策之一。
福利制度是指通过政府或者其他社团组织为社会提供一定的保障和支持,以解决社会不平等和不公平的问题。
现如今,各国的福利制度状况有所不同,但普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本文将从福利制度的定义、现状、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福利制度的定义福利制度是指一组包括社会保障、医疗保障、教育保障、住房保障、失业保障、退休保障等在内的政策措施,旨在确保社会公平、保障人民基本生活需求,让每个人都能够得到公平的机会和待遇。
福利制度的建立在改善社会不平等和提高社会公平度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福利制度的现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福利制度的现状不容乐观。
虽然福利制度的进步可以解决短期内的问题,但是长期而言,它常常会引起一些复杂的问题。
一方面,福利制度给予了社会底层人民更多的支持,帮助他们满足最基本的需求。
但另一方面,福利制度对于国家财政产生了巨大的负担,在出现国家财政危机时难以维持。
而且,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福利制度往往无法完全覆盖所有人,一些边缘群体往往无法得到应有的保障。
福利制度的问题首先,福利制度较难平衡其三个主要目标:贫穷与流动、公平和效率。
一个有效的福利制度需要在社保、健康和福利之间进行平衡,但这一目标经常会在不同的政策目标之间产生冲突。
其次,福利制度的过度保护可能会导致生产率降低,甚至可能导致经济疲软。
福利制度对员工的保护力度增加会使得企业面临更大的成本压力,但是若保护力度弱化又会导致员工利益受损,两者之间需要在保护劳工利益和保持竞争力之间找到平衡点。
最后,福利制度的存在容易导致经济和社会上浪费资源的情况发生。
因为福利制度的存在,个人可以在获得福利的同时尽可能地弥补自己的生活水平的缺陷。
但是,这些财政资源的过度配给会导致社会和经济资源的浪费。
福利制度的未来发展趋势在当前和未来的情况下,福利制度很有必要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提高其效率。
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现状与问题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现状与问题社会福利是指国家通过法律、政策和制度来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和权益的一种制度安排。
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当前我国社会福利制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人民的生活福祉,还制约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亟需解决。
一、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现状1.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取得了重要成就。
我国建立了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多项社会保障制度。
特别是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基本实现了参保全覆盖,为老年人提供了一定的生活保障。
2.扶贫政策的有效实施。
我国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通过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多渠道增加农村贫困人口收入,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条件。
截至2020年,我国已连续8年减贫人口,贫困发生率从十几年前的近百分之二十下降到现在的百分之一以下,创造了减贫史上的奇迹。
3.医疗保障的不断完善。
我国通过建立医保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基本医疗待遇保障。
此外,我国还大力发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高了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二、我国社会福利制度存在的问题1.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
虽然我国建立了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参保人员的待遇并不均等,城乡之间、各地之间的保障水平差异大。
其次,养老金待遇与高昂的生活成本相比较仍然偏低,难以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
2.扶贫政策需要进一步精准化。
虽然我国的扶贫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扶贫政策执行效果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工作进展缓慢。
其次,针对特殊贫困群体的扶贫政策仍然不够全面,对于贫困人口的教育、就业等方面的扶持还需要加强。
3.医疗保障制度亟需改革。
尽管我国建立了医保制度,但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弱等问题仍然存在。
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短缺,基层医疗服务覆盖面不广,给农民群众就医带来一定困难。
浅谈中国社会福利的发展现状与走向
浅谈中国社会福利的发展现状与走向【摘要】社会福利是指国家为社会成员提供的各种保障和服务,包括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
在中国,社会福利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提升民生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中国社会福利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覆盖面不广、服务质量不高等。
为此,中国正在积极推进社会福利改革,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大投入、优化服务等。
中国社会福利还面临诸多挑战,包括人口老龄化、城乡差距等。
未来,中国社会福利发展有望取得更大进步,但需要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完善制度体系。
加强社会福利建设、促进公平正义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只有不断改进和完善社会福利制度,才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关键词】社会福利,发展现状,改革措施,不足之处,未来走向,发展挑战,发展前景,建设重要性,改进方向1. 引言1.1 社会福利的定义社会福利是指社会对弱势群体提供的各种社会保障和福利服务,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住房补贴、教育资助等。
它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为了维护社会公平和促进社会和谐而采取的一种政策手段。
社会福利的目的在于帮助那些无法自力更生的群体,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社会福利的范围涵盖了经济、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多个领域,是一个综合性的体系。
社会福利的定义在不同国家有所不同,但其核心理念是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和生活需求。
在中国,社会福利的发展逐渐受到重视,政府加大了对社会福利事业的投入,设立了各种福利机构和制度,为社会贫困人群提供了帮助。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社会福利事业也在不断完善和改进,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1.2 中国社会福利的重要性中国社会福利的重要性在于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社会稳定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社会福利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一个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能够帮助解决人民的基本生活问题,提高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当前福利国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当前福利国家的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社会保障制度方面)一、存在问题1、公共开支比重大,政府财政负担加重。
自2000年以来,欧洲国家原先引以为豪的福利制度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负。
如英国的社会福利开支在60年代为81亿英镑左右,到1980年上升为221. 5亿英镑,1999年更高达1000亿英镑。
又如瑞典,自1991年开始连续3年经济衰退,退休金还要照付,各种社会保障开支也不能减少,这使得福利体制捉襟见肘。
为了维持高额福利开支,政府只得大举借债,从而导致财政出现大量赤字.目前,瑞典政府的债务共有1. 43 万亿瑞典克朗,相当于1996年国内生产总价的84%。
公共开支比重大,政府财政负担沉重是西方福利国家社会福利制度所面临的共同问题.福利国家社会福利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也是一个直接而重要的原因。
2、福利收益水平偏低。
虽说西方国家公共开支比重大,但社会福利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福利收益水平却偏低,突出表现在西方国家贫困化现象相对严重。
如英国是世界福利国家的典范,但目前英国生活在官方公布的贫困线以下和略高于贫困线的“贫困人口”估计接近1700万,约占其总人口的30% 。
在欧盟组织的其他国家中,贫困问题也同样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3、福利依赖严重,造成居高不下的失业率,使充分就业政策难以实现。
由于劳动者过于依赖高福利的保障体系,损害了人们的就业动机,调动不起工作积极性,从而导致福利依赖现象的产生。
在西方国家,由于政府对失业者有较好的福利待遇,因此一些失业者不再积极地寻求新的就业岗位,而长期依赖社会福利的救助。
福利国家制定普遍的高标准的福利待遇的初衷是为了稳固执政党的政权以及战后社会的稳定,但带有社会民主主义性质的福利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这只“无形的手”的自我调控能力。
在北欧一些国家,劳动者与不劳动者之间所获得的福利补贴没有太大差别,而劳动者甚至还要缴纳较高的税额,这样带来的结果便是失业率居高不下,没有适当的激励机制来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而依靠政府补贴喝下午茶的“懒汉们”却越来越多.4、政府财政负担过重,收不抵支引发的财政危机。
论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论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引言社会福利制度是现代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为公民提供社会保障和福利服务,可以提高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然而,我国社会福利制度在长期的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本文将就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展开讨论。
1. 当前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现状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经历了多个阶段,包括初步建立、完善和发展三个阶段。
当前,我国社会福利制度已经基本形成,涵盖了社会保障、医疗保险、教育、住房等多个方面。
1.1 社会保障制度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等,通过为劳动者提供保障金、医疗服务、生育津贴等福利待遇,以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
1.2 医疗保险制度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涵盖了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多个层次,旨在为公民提供全方位的医疗保障。
同时,我国也在积极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推动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1.3 教育制度我国教育制度覆盖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等多个阶段,通过建立和完善教育体系,为公民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和优质的教育资源。
1.4 住房保障制度我国住房保障制度通过公租房、廉租房、保障性住房等方式,为低收入群体提供基本的住房保障。
同时,我国也在积极推动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提高住房供应的质量和数量。
2. 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尽管我国社会福利制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这些问题主要包括福利分配不均衡、福利体系不完善、服务质量不高等。
因此,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具有迫切性。
2.1 福利分配不均衡当前我国社会福利的分配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现象,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福利差距较大,一些弱势群体的利益得不到充分保障。
2.2 福利体系不完善我国社会福利体系中还存在一些缺失和不完善的地方,如养老保险制度覆盖不广、医疗保险制度待完善、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
2.3 服务质量不高部分社会福利服务的质量有待提高,如医疗服务中存在医患矛盾、教育服务中存在优质资源过度集中等问题,导致一些福利待遇难以落实到实际生活中。
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现状和问题
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现状和问题【摘要】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是一个关乎全国人民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现行社会福利制度存在的问题和不公平现象,揭示了改革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通过对现状的深入分析,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引发了对我国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的重要性的深思。
在本文提出了加强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并给出了改善社会福利制度的建议。
通过全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深入了解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现状和问题,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和应对之策。
.【关键词】社会福利制度、现状、问题、挑战、不公平、改革、发展趋势、前景、重要性、建议、总结、未来、关注。
1. 引言1.1 概述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现状和问题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是指国家为全体公民提供基本的生存保障和社会福利服务的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变迁,社会福利制度也得到了不断完善和扩大。
我国社会福利制度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关注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现状和问题尤为重要。
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现状是一个重要的议题,它涉及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我国社会福利制度面临着诸多困难,比如覆盖面不够广、保障水平不高、服务体系不健全等。
我国社会福利制度存在着一些不公平现象,比如城乡差距、贫富差距等。
这些问题使得一部分弱势群体无法得到应有的保障和帮助,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我们需要深入了解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现状和问题,探讨如何加强社会福利制度建设,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
也需要多方协作,共同努力,为改善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不足提出有效的建议和措施。
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实现全体公民共享社会福利的目标。
1.2 为什么要关注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现状和问题为什么要关注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现状和问题呢?这是因为社会福利制度是一个国家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健全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能够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提高整个社会的公平和稳定,增进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现状和问题在社会保障学界,人们往往把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两个概念混同使用。
在这里,我们将社会福利作为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之下五个项目中的一个项目来使用。
在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中,社会保险旨在为人们的例如生老病死这些一般生活风险提供保护;社会补偿旨在为人们在遭遇例如战争、暴力行为这些特殊的生活风险而受到损害时提供保护;社会救济旨为那些不能从社会保险或者社会补偿中获得待遇或者从社会保险或社会补偿中获得的待遇不能维持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人们提供的保护。
而社会福利旨在为提高和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人们的全面发展而提供的物质帮助和服务设施,例如住房津贴、教育津贴、青少年津贴、老年公寓、博物馆等。
(一)我国传统福利制度的建立和内容我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1951年8月发布了《关于城市救济福利工作报告》,报告由政府民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保障对象主要是无依无靠的城镇孤寡老人、孤儿或弃婴、残疾人等。
民政部门通过设立福利机构为这些孤老残幼人员提供保障。
福利机构分为社会福利事业和社会福利企业两类。
福利事业机构包括各种收养性的福利院、精神病院等;福利企业主要是通过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解决残疾人的生活保障问题。
民政部主管的这些福利只覆盖了城镇极少数特殊人群(占总人口1%不到)。
1950年6月颁布的《工会法》、1953年劳动部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修正草案》对企业职工的生活困难补贴、探亲补贴、取暖补贴作了规定,还规定企业应设立食堂、托儿所,所需费用由企业行政或资方负责。
1953年5月财政部、人事部发布《关于统一掌管多子女补助与家属福利等问题的联合通知》、1954年3月政务院发布了《关于各级人民政府工作人员福利费掌管使用办法的通知》、195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国家机关和事业、企业单位1956年职工冬季宿舍取暖补贴的通知》、1957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职工生活方面若干问题的指示》,这些法规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冬季取暖、生活困难补助、职工住宅、上下班交通、职工家属医疗补助、生活必需品供应等问题作了全面的规定。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现状自从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标、原则和基本内容作出明确规定以来,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取得了较快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已基本建立,在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助、管理体制等方面均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1)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采取现收现付制社会统筹办法,养老保险费全部由国家和企业承担,个人不缴费。
1991年6月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的提出,改变养老保险由国家和企业包下来的办法,实行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负担,即职工个人也要缴纳一定的费用。
同时规定,企业和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转入“养老保险基金账户”。
1995年国务院发出《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提出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和原则,规定基本养老保险费由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
1997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要求各地现行的多种养老保险制度向全国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并轨。
到1998年底,全国除个别地区外,都已按统一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运行。
(2)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建立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失业问题一直是有争论的问题,为避免冲突,1986年国务院第一次制定《国有企业失业保险暂行规定》时,采用了“待业保险”的概念。
1993年国务院颁发了《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和《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安置规定》,初步建立了失业保险制度。
1999年1月国务院颁发了《失业保险条例》,对失业保险制度起到了规范作用。
这标志着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针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增多,许多职工生活发生困难的情况,1998年6月,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通知》,提出争取用5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立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就业机制,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
社会保障制度在我国的现状及对策
社会保障制度在我国的现状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保障制度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
而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如何进一步加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为人民谋福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问题。
一、现状分析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已经涵盖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多个方面。
全国人民政府根据现有的国民收入水平,制定了一系列社会保障政策,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制度。
然而,虽然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在不断发展,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制度不完善。
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虽然不断扩大,但制度建设上还存在不足,如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的整合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2.体系不够协调。
现行制度虽然横向涉及多个领域,但纵向协调不够,比如,养老、医疗、失业险、住房公积金等保障制度要有机衔接并形成相互补充的体系。
3.监督机制不健全。
制度完善与否,除了依靠制度建设外,还需要有一个健全的监督机制。
在当前的社会保障制度中,监督机制还存在不足,部门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问题难以得到有效的解决。
二、对策建议针对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建议:1.优化制度建设。
在制度建设上,应完善养老、医疗保险等制度,进一步加强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新型保险制度的建设。
同时应加强社保体系之间的协调,在保障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群体方面提供更为全面的服务。
2.提高基金运作效益。
应探索多途径筹集资金,实现社保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注重基金风险管理,降低风险投资的比例,规范基金管理行为,提升基金运行效益。
3.加强监督机制建设。
应建立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社保内部自我监管等多层次、多元化的监督机制。
要强化各级政府、社保机构及保险公司之间的监督协调,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有效促进社保制度健康发展。
总之,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要应对各种挑战和社会变迁,加强顶层设计,注重制度创新和实践应用。
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现状和问题
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现状和问题简介社会福利制度是一个国家对其公民提供福利保障的体系,它涵盖了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养老金、教育等方面。
我国社会福利制度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逐渐完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就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探讨。
现状我国社会福利制度在近几十年间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以下是目前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一些主要特点:1. 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包括了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等。
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投入,扩大了社保覆盖范围,提高了人均补贴水平。
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居民消费和提高生活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2. 医疗保健体系发展迅速我国提出了全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大幅提高了医疗保险覆盖率。
政府加大了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建设了一大批医疗机构,提升了医疗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此外,药品价格的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降低了部分药品的价格,使得医疗费用有所下降。
3. 教育改革成果显著我国已基本实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投入逐年增加。
各级政府设立了大量的奖学金和助学金,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此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了大量的技术工人和专业人才,有力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4. 养老保障取得一定进展我国已建立起了以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为基础的养老保障体系,养老金的发放基本实现了全国统筹。
政府不断加大对养老保障的支持力度,提高了养老金的发放标准,确保了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
问题尽管我国社会福利制度在不断完善,但当前仍存在一些问题,以下是其中的几个主要问题:1. 覆盖范围不广虽然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范围在不断扩大,但仍有一部分人没有享受到社会福利的保障。
特别是农村地区和部分弱势群体,由于各种原因无法享受到社会福利的待遇,导致了城乡之间和不同群体之间的福利差距。
2. 福利待遇水平不高虽然我国社会福利制度在制度体系上的建设较为完善,但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福利待遇水平仍然相对较低。
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现状和问题
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现状和问题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尽管在过去几十年来经济增长迅速,但还存在一定的社会福利问题。
下面将从现状和问题两个角度来探讨中国社会福利制度。
现状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不断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包括基本医保、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福利制度。
其中,基本医保是最普及的福利制度,政府也不断增加了对医保的投入,以保障医保覆盖面和患者的医疗费用。
同时,中国还实现了城乡统筹,意味着城市和农村居民享有相同的医疗保障。
此外,城乡差异化的退休制度也得到了改善。
在2018年,中国实现了退役军人养老保险制度的全面覆盖,同时加强了对退休人员的教育和技能培训。
问题
然而,在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福利制度的覆盖范围和金额仍然不足,尤其是在一些基层地区,覆盖面甚至很小。
其次,福利制度的运营和管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政府部门缺乏相应的管理体系,导致福利制度的执行也存在管理混乱、行政决策错误等问题。
此外,福利制度的不公平性也是一个难题。
城镇居民享有更多的福利待遇,而农村地区、边缘地区和民族地区的福利制度相对薄弱,这些地区的居民往往缺乏相应的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
结论
总之,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虽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政府需要继续提高福利制度的覆盖面和金额,优化福利制度的运营和管理,同时促进
福利制度的公平性和均衡性,以提高社会福利的整体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的生活需求。
我国社会保障现状及政策建议(全文)
我国社会保障现状及政策建议(全文)部分一:社会保障现状社会保障是指国家为解决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困难而实施的一种制度,目的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权益,提高全民福利水平。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已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我国的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不够广泛。
虽然我国建立了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在内的五项社会保障制度,但仍有大量农民工、个体工商户等人群没有得到有效保障,特别是农村地区和中小城市的居民社会保障水平较低。
其次,我国的社会保障标准偏低。
虽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但由于各项保障标准偏低,很难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尤其是在老年人口增加和医疗费用不断上涨的情况下,社会保障标准跟不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仍面临较大的生活压力。
另外,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
尽管我国建立了一套社会保障制度和监管体系,但由于各地区之间社会保障水平差异较大,有的地方甚至存在“冷保温热”的现象,还有一些地方存在滥用社会保障资金的问题,导致社会保障体系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受到质疑。
部分二:社会保障政策建议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以下是一些社会保障政策建议:1. 加大对农村地区和中小城市居民的保障力度。
建立一套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提高社会保障标准,提高农村地区和中小城市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缩小城乡差距。
2.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保障水平。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适时提高各项社会保障标准,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使之更加公平、合理。
3. 加强社会保障监管,打击滥用社会保障资金问题。
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监管机制,严格审查和管理社会保障资金的使用,打击各种滥用社会保障资金的行为,确保社会保障体系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4. 加强对特殊人群的保障。
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再思考:困境及对策
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再思考:困境及对策【摘要】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首先介绍了改革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接着对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存在制度不完善和资源分配不均衡的困境。
针对这些困境,提出了加强政府责任和完善制度建设的对策。
最后展望未来,建议与改进,总结回顾。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我国社会福利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为未来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困境、对策、政府责任、资源分配、制度建设、展望未来、建议、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迁,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保障。
我国社会福利制度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困境,比如制度不完善、资源分配不均衡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社会福利的落实和效果。
对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进行再思考,探讨其中存在的困境及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的内容。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分析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现状和困境,探讨如何在当前的背景下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对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再思考,旨在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参考,促进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通过本研究,也能为国家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3 研究意义社会福利制度是一个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影响国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已经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
本文旨在对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困境和对策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如何加强政府责任和完善制度建设,以提升社会福利水平、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
通过研究,可以深刻理解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现状,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同时也为未来制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社会福利政策的演变及现状分析
社会福利政策的演变及现状分析社会福利政策是国家为了保障人民基本权利、增强人民福利而实施的一项政策。
随着时代的演变和社会需求的变化,社会福利政策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改进。
本文将从历史演变、现状分析、未来发展等方面,对社会福利政策做一个全面的分析。
一、历史演变中国的社会福利政策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以前,福利事业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由企业承担。
经济改革的推进和社会问题的逐步凸显,使得政府开始重视社会福利政策的建设,198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利彩票条例》。
此后,福利彩票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福利事业的重要来源之一。
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加快了社会福利政策的推进,相继出台了《社会保障法》、《计划生育条例》等相关法律和规定,建立了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
目前,我国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社会福利政策体系。
二、现状分析1. 社保体系建设社保体系是中国社会福利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建立了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等三大险种。
此外,还建立了居民医保和大病保险等专项保险。
社保体系的建设为劳动者提供了就业、生育、生活、养老和医疗等方面的保障,在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品质得以不断提高。
2. 福利事业进一步发展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福利事业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近年来,城乡居民的福利政策得到了不断提升,农村卫生、义务教育、文化、体育等方面的福利待遇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
此外,政府为特殊群体和弱势群体提供了更多的关怀和援助,例如关爱留守儿童、贫困妇女、老年人和残疾人等,积极推动福利事业发展,增加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3. 问题亟待解决随着社会福利政策的进一步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例如,现行社会保障体系仍存在不少问题:对于一线城市的职工而言,社保制度相对完善,但是对于农民工和非正式工人的社保保障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医药价格高企,导致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足;同时,福利资源也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福利资源相对充足,而西部地区则相对较缺乏。
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众所周知,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其成就为世界所瞩目。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社会也获得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适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社会保障制度已基本建立。
社会保障制度已成为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润滑剂,它有助于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一、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社会保障是现在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逐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待遇,社会急需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更进一步的发展。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关系着社会主义社会能否更快,更好地发展,对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传统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建立1949年新中国成立即着手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1951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除失业保险外,包括养老、工伤、疾病、生育、遗属等计划经济时期的职工社会保险制度已初步建立。
该法规适用于国营企业和部分集体企业。
与此同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社会保险制度也以颁布单行法规的形式逐步建立起来。
此后的三十多年,国家也颁布了许多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起了适用于计划经济时代的社会保障制度。
(二)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了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发展。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部分城市实行社会保险制度的试点改革,继而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已建立起了适用市场经济秩序的社会保障制度。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完全由国家财政支撑的项目,包括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救助、对军人及其军烈属的优抚安置、对无依无靠的孤老残幼、残疾人员以及社会大众举办的社会福利和有关的社区服务,完全属于国民收入再分配范畴,充分体现社会公平;二是由用人单位、职工个人缴费、国家给予适当补助的三方共同筹资的项目,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属于社会保险范畴,其中,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实行个人账户与统筹相结合,其他三项保险属于完全统筹的项目。
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现状和问题
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现状和问题现状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建设经历了多年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养老保险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比较完善,但是仍存在问题。
首先,由于老龄人口增长压力大,养老保险基金面临巨大挑战。
其次,新就业人群入职后要等长时间才能享受养老金,导致他们可能在退休时无法享受充分福利。
医疗保险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涵盖了绝大多数民众,但是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
一线城市的医疗资源丰富,而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医疗资源却相对匮乏。
此外,医保基金紧张和医院过度医疗也是医疗保险制度面临的问题。
失业保险我国失业保险制度还不够完善。
首先,失业保险基金缺口较大,导致部分失业人员无法获得应有的救济。
其次,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复杂,部分新兴产业就业不稳定,对失业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
住房保障我国住房保障制度也需要改进。
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住房供应不足,造成房价不断上涨。
同时,部分贫困人口居住环境恶劣,需要加大住房保障投入力度。
问题我国社会福利制度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以下是一些主要问题:资金缺口我国社会福利基金缺口较大,需要加大财政支出和社会投入。
然而,当前经济形势复杂,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成本压力不断加大,如何平衡财政支出和社会需求是一个重要问题。
公众意识在一些人看来,社会福利仅是政府的责任,其实,个人和社会责任也非常重要。
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培养大众参与社会福利的意识和责任感非常重要。
分配公平性在社会福利的分配中,公平性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然而,在当前我国的社会结构中,存在一些贫富差距大、城乡差距明显等问题,导致社会福利分配出现了不公平的情况。
解决方案解决社会福利制度现有问题的关键是要找到解决方案,包括但不限于:加强政府投入政府需要增加社会福利基金的支出,完善福利制度,满足社会需求。
同时,注重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的平衡,避免基金的缺口进一步扩大。
推动市场化进一步市场化改革是一个解决社会福利制度问题的有效途径。
尤其是在医疗保险方面,大力发展医疗市场,扩大医疗服务供给,增加医疗保障的普及率。
社会福利事业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社会福利事业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一、社会福利事业的概念和意义社会福利事业是指国家和社会为了解决贫困、失业、疾病、残疾等社会问题,提高民众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而实施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行动。
社会福利事业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它的发展不仅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社会进步水平,而且也是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当前,我国社会福利事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政府加大对社会福利事业的投入、促进社会力量参与福利领域、实现公共福利事业覆盖全民的目标不断得到实现。
二、我国社会福利事业现状分析1.福利待遇水平逐年提高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福利待遇水平也逐年提高。
政府不断加大对福利保障的投入,提高了社保、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待遇标准,同时实施了大规模的住房保障和扶贫攻坚计划,让广大民众享受到更多的福利和保障。
2.农村福利事业建设不足我国的农民人口众多,但农村福利事业建设不足。
由于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原因,导致农村福利事业发展水平较低,很多地方的社保、医疗保险、教育以及住房保障等方面仍面临巨大挑战。
3.城市福利事业发展相对更好相比农村,我国城市福利事业发展相对更好。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社会力量参与福利事业活动越来越多,城市居民的福利水平不断提高,但也存在社保、医疗保险等问题仍需持续解决。
三、我国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趋势1.重视公共福利事业建设未来,我国将继续加大对公共福利事业建设的投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推进公共福利事业覆盖全民。
政府将不断提高社保、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待遇标准,加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建设健全全民医保制度,提高失业保障水平,同时推动住房保障和扶贫攻坚计划落实,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此外,政府还将推动教育、文化、体育、旅游等公共福利事业建设,提高民众的文化素养和生活质量。
2.政府和社会力量合力推动福利事业发展未来,政府和社会力量将合力推动福利事业的持续发展,政府将引导社会力量更加积极地参与福利事业建设和运营,扶持和培育福利事业服务企业,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福利事业投入的比例不断提高,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新格局,实现公共福利领域的共赢。
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现状分析
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现状分析一、引言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提高人的福利水平。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政府就开始逐步建立完善社会福利制度。
在约定俗成的中国社会保障政策话语体系中,社会福利通常与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并列,是中国社会保障体系三人构成部分之一随着社会变革的不断加深,社会福利制度作为一项关系公民切身利益以及国计民生的公共制度,受到政府及社会的关注。
中国已经从发展不足、经济落后、则力薄弱的发展中国家变成一个跨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影响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国情要素均发生了深刻变化,整个社会保障体系正在加速建设之中,并山长期试点的试验性阶段开始转向定型、稳定、可持续的发展阶段。
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社会建设更加注重,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劳有所得、住有所居、老有所养,全而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是时代的主题。
同时低福利增长的状态依然存在:人中城市房价持续上升,让人多数无房者望房兴叹,而依靠贷款买房的居民则成了房奴看病难、看病贵现象依然存在:教育水平虽然在不断提升,但教育不均化形势仍旧严峻。
此外,居民还普遍感到就业困难,工作压力人,环境污染严重等社会问题。
以上这些都说明虽然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居民福利水平并未随着C}1}增长而人幅提高,需要进一步研究居民福利水平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尤其是依据定性及定量分析方法,提出具体可行的措施与建议,不断完善社会福利制度,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二、我国社会福利发展现状(一)社会福利相关概念界定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和社会出资举办的为改善居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措施,包括住房、医疗、教育以及在城乡举办的各种公益性事业:狭义的社会福利是指山国家兴办的、以低费和免费形式向一部分有特殊需求的群体有针对性的提供特定的物质帮助和精神帮助的一种特殊J陛质的保障制度,这些特殊群体主要是指儿童、妇女、残疾人和老人等特殊群体。
福利制度发达的西方国家一般从广义上来理解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制度的现状和问题
社会福利制度的现状和问题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福利制度的建设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
社会福利制度是指国家对社会成员实施的物质和文化福利保障,旨在维护人民的基本权益和生存权利。
社会福利制度对于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然而,我们也要看到福利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现状老年人福利保障老年人福利保障是一个不断被讨论的话题。
近年来,我国老年人口比例逐渐增加,但是老年人福利保障水平却与日俱下。
据统计,我国超过50%的老年人没有养老金,而且医疗、护理、生活等福利问题也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
这让不少老年人在晚年面临着生存困境。
儿童福利保障儿童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但是他们的福利保障也是一个尚待完善的领域。
很多儿童生活在条件恶劣的环境下,缺乏基本的保障。
严重的情况下,有些孩子甚至无法上学,难以获得受教育的机会。
此外,部分家庭的亲子关系也因家庭问题而疏离,儿童的安全保障也需加强。
劳动者福利保障劳动者是社会经济的基石,也是福利保障的受益者。
然而,在现实中,很多劳动者的福利保障却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说,工资低、拖欠工资、劳动时间过长等。
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造成了社会不稳定的局面。
问题财政压力较大社会福利保障的实现需要消耗大量的财力和物力,因此社会福利保障的发展与国家财政情况关系密切。
然而,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社保制度和医保制度的财政压力较大。
延迟退休和医保制度覆盖范围的扩大等措施都对财政造成了压力,这也成为社会福利制度发展的难点。
福利保障不平衡在福利保障方面,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福利保障程度不尽相同。
例如,发达城市的医疗、教育等福利保障要好于落后地区的。
此外,部分人群在福利保障方面也享受不到应有的权利,包括孤儿、空巢老人、独生子女家庭等,这也拉大了社会福利制度应有的效果。
政策制定不完善提高社会福利制度的覆盖面,需要各级政府对于政策制定精准、细致,但很多政策却存在着制定不完善的问题。
总体设计不协调、实施统计监督不及时、支出管理不规范、救助质量不高等问题存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现状和问题⑴在社会保障学界,人们往往把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两个概念混同使用。
在这里,我们将社会福利作为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之下五个项目中的一个项目来使用。
在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中,社会保险旨在为人们的例如生老病死这些一般生活风险提供保护;社会补偿旨在为人们在遭遇例如战争、暴力行为这些特殊的生活风险而受到损害时提供保护;社会救济旨为那些不能从社会保险或者社会补偿中获得待遇或者从社会保险或社会补偿中获得的待遇不能维持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人们提供的保护。
而社会福利旨在为提高和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人们的全面发展而提供的物质帮助和服务设施,例如住房津贴、教育津贴、青少年津贴、老年公寓、博物馆等。
我国传统福利制度的建立和内容我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1951年8 月发布了《关于城市救济福利工作报告》,报告由政府民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保障对象主要是无依无靠的城镇孤寡老人、孤儿或弃婴、残疾人等。
民政部门通过设立福利机构为这些孤老残幼人员提供保障。
福利机构分为社会福利事业和社会福利企业两类。
福利事业机构包括各种收养性的福利院、精神病院等;福利企业主要是通过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解决残疾人的生活保障问题。
民政部主管的这些福利只覆盖了城镇极少数特殊人群。
1950年6月颁布的《工会法》、1953年劳动部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修正草案》对企业职工的生活困难补贴、探亲补贴、取暖补贴作了规定,还规定企业应设立食堂、托儿所,所需费用由企业行政或资方负责。
1953年5月财政部、人事部发布《关于统一掌管多子女补助与家属福利等问题的联合通知》、1954年3月政务院发布了《关于各级人民政府工作人员福利费掌管使用办法的通知》、195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国家机关和事业、企业单位1956年职工冬季宿舍取暖补贴的通知》、1957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职工生活方面若干问题的指示》,这些法规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冬季取暖、生活困难补助、职工住宅、上下班交通、职工家属医疗补助、生活必需品供应等问题作了全面的规定。
由此,绝大多数企业职工以及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福利需求按规定由其所在单位提供,并且是我国社会福利的主体。
企业职工的福利由劳动部负责和管理,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福利由政府人事部门负责。
可以看出,我国的社会福利是由民政福利、企业职工福利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福利三部分组成。
从20世纪50年代初建立社会福利制度至90年代末期的整个计划经济时期,城镇居民能够享受到的福利待遇在不断增加,从职工的生活困难补助、冬季取暖补贴、探亲补贴、交通补贴、休假疗养,到为职工建立托儿所、幼儿园、食堂、洗澡堂、医务室、阅览室、体育场,再到为所有城镇居民提供粮油以及副食品价格补贴,一个企业或者一个单位就是一一个无所不管、无所不包的小社会。
此外,教育和住房分配也是福利待遇。
在教育方面,从小学到高中教育是免费的,高等教育不仅免交学费、住宿费等费用,而且学生还可以享受到能够解决吃饭问题的助学金;在福利分房方面,企业或者单位按照职工的工龄和年龄等条件以及家庭人口数目,为职工分配住房。
总之,计划经济时代的50年,我国的社会福利是以职业为依托、以城镇职工为主体、关怀职工生活方方面面、所需经费几乎全部由国家财政提供的福利制度。
我国的福利制度自建立以来,尤其是在建国后的十来年,在解决城乡无家可归、无依无靠、无生活的社会成员的生存问题上,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据民政部门的统计,1959年民政部门管理的福利院收养了64454位孤老、27964位孤儿和14627位“三无”精神病患者。
[1]在农村,按照1960 年4月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1956-1976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第30条确立的对农村中的孤老残幼实行“五保”的制度,许多地区建立了养老院,收养农村中的孤寡老人。
至U 1994年,全国已有33584个乡镇统筹供养了273万“五保”人口,农村敬老院约4万所,收养56万老人。
[2]民政福利制度的实施就使得那些社会上最脆弱群体的生存有了保障,由此极大地显示出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保障了社会稳定。
在计划经济时期的“高就业、低工资”的就业和分配制度下,城镇职工所享受到的无所不包的福利待遇,不仅极大地填补了职工由于低收入而造成的生活上的亏空,改善和提高了他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而且使他们切实地感受到当家作主的满足和自豪。
我国现行的社会福利制度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传统福利制度日益暴露出一系列不适应新社会环境的弊端:首先,国有企业改革必然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的经济实体,它们要与所有企业一起参与市场竞争,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尤其是一些老企业,由于背负沉重的职工福利负担,所以难以与新生企业公平竞争,面临更大的破产风险,而且职工所在的企业一旦破产,职工极其家庭能够获得的福利待遇将没有了着落,生活将立即遇到极大困难;其次,企业的福利待遇将企业与职工紧紧地栓在一起,不同企业或单位,职工的福利待遇会有很大差异,有些单位职工的福利甚至高于工资,这就阻碍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市场经济所需要的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形成;第三,优厚的福利待遇由于是平均分配,所以不但没有发挥它激励劳动者积极性的功能,反而助长了人们的懒惰和依赖心理,影响企业的效率和发展;第四,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经济结构多元化,农村人口流入城镇,进入不同所有制企业和单位就业,他们连应当享受到的社会保险待遇都享受不到,何谈享受社会福利待遇,这种从制度建立之初就对农民实行的不平等待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不能再延续下去,否则会继续扩大城乡差距,城乡隔离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也无法打破。
可以看出,在市场经济下,传统福利制度不但不能适应不同社会成员的需求,而且直接对企业的发展,最终也对整个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也会酿成社会不稳定因素。
改革传统的福利制度势在必行。
1993年4月,民政部发布了《国家级福利院评定标准》,同年8月,民政部又发布了《社会福利企业规划》。
1994年12月,民政部发布了《中国福利彩票管理办法》。
1997年4月,民政部与国家计委联合发布《民政事业发展‘九五’计划和20XX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残疾人可以由过去单一的在福利企业就业改变为在福利企业或分散就业。
1999年12月,民政部颁布了《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
从这些法规可以看出,无论是社会福利院和社会福利企业的发展,福利资金的筹集,还是残疾人就业,社会福利机构的管理等,民政部门作为我国福利事业的主管机构将把我国的社会福利事业逐步从官方举办引向社会举办,并按福利需求设立福利项目,例如将原来单一的以集中收养孤寡老人的养老院,按照老年人的不同需求设立养老院、老年公寓、老年护理服务、老年家政服务等福利项目,并面向所有有福利需求的老年人。
民政福利的社会化不仅使民政福利走出封闭,而且提高了民政福利机构的效率。
与此同时,社会办的福利机构也在迅速发展。
尤其是社会办的社会福利企业,其发展势头甚至超过了官办福利企业,有数字表明,到20世纪90年代末,官办福利企业占福利企业总数从65%下降到14%,社会办的福利企业从35%上升到86%就业的残疾人数占到福利企业就业残疾人总数的84% [3]企业职工福利改革,在初期,通过实行承包责任制,将企业的福利设施对外开放。
到了20世纪90年代,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社会背景下,在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绝大多数企业和单位打破过去封闭运行的模式,成立了面向社会、有偿服务的劳动服务公司,并逐渐与原单位脱钩,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并参与市场竞争。
例如,绝大多数的房修公司、托儿所、幼儿园、理发店等都是从原来的企业或单位剥离出去的、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
住房福利改革,1989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在全国城镇分期分批推行住房改革的实施方案》后,城镇居民福利分房开始向住房商品化、私有化方向改革。
199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规定以标准价出售公房,1998年底,中央政府宣布停止企事业单位的福利分房后,职工按标准价购买了住房。
同时确立了由单位和职工各缴费50%的住房公积金制度,并为职工建造和出售经济适用房。
有些城市为居民提供廉租房或房租补贴。
教育福利改革,让人们感到压力的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将原来高等院校的助学金制度改为贷学金制度,后来高校学费一路攀升,城市重点中小学校也要收取赞助费。
农村义务教育由于失去集体经济的支持而将负担转嫁到了农民身上。
由于计划经济时期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被打破,人们的收入出现了差距,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收费昂贵的私立学校应运而生,先进的教学设备、优秀的师资、独特的教学方法,为富人的子弟提供了优越的就学机会。
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多种办学模式,开辟了教育领域的竞争局面,为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生提供了可能。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及其职工的数量有了较大的减少,加之国有企业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福利事业逐步走向社会化,因而,单位和企业对于社会福利事业的投入大大减少,负担大大减轻。
与此同时,国家和社会举办的福利事业在迅速发展,不断满足不同社会成员对于福利项目的需求。
我国社会福利事业的改革虽然没有社会保险改革进展快、步伐大,但是它正在缓慢地朝着社会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应当加快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福利制度1.应重新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津贴和住房津贴制度。
教育津贴和住房津贴都是为人们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提供条件所采取的政策,属于社会福利范畴。
我国在教育方面,大学由过去的助学金制改为现在的贷学金制,城市中小学和幼儿园的费用也比较昂贵;在住房方面,由过去的福利分房改为现在的住房货币化。
这样以来,国家将上学和住房方面的负担几乎全部转移到了老百姓身上。
但是,由于相关的工资制度和收入制度不配套,酿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在经济体制改革以后,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进入低收入阶层,而且在比较长的时期内不可能改变,由此他们子女的上学问题,尤其是上大学,给他们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和思想压力。
据教育部门统计,西部地区考上大学的学生20%左右来自贫困家庭,,安徽省高校有贫困生4万余人,,北京高校24万在校生,其中贫困生占15%-20% 有些学校达到40% [4]各地虽然颁布了“经济适用房”的政策并建造了经济适用房,但真正有资格的购买者由于囊中羞涩而不能购买,反被有钱而没有买房资格的富人买走用于出租收取租金,这不但使立法的初衷没有得到实现,反而进一步拉大了贫富距离。
因此,在教育福利和住房福利改革方面,我们不能采取过去和现在的这两种极端的做法,而应当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按一定条件提供的教育津贴和住房津贴法规,以减轻人们在教育和住房方面的经济负担,最大限度地体现社会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