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4月高三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江西省2020届高三第一次大联考试题 历史(含答案)
2020届江西省第一次高三大联考试卷历史说明:1.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本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题卷上作答,否则不给分。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城市的形成以及王权的存在是判断一个社会是否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准。
下图中的文化遗址(属于我国先民在距今5300年到4200年之间留下的遗迹,其中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神木县,马家窑文化首先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宝墩文化位于成都新津县)表明A.我国具有世界最悠久的文明历史B.我国的历史开始于5000多年前C.我国早期文明呈现多元并存格局D.我国早期文明由中原向四周扩散2.春秋战国时期,许多精英分子为展示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游走于各诸侯国之间,以求得到重用。
无论哪个诸侯国,只要委以重任,便欣然前往。
“朝秦暮楚”正是这种现象的写照。
这说明当时的精英分子A.没有政治信仰和操守B.以国家统一为理想C.以改善民生为目标D.民族共同体观念强化3.西周实行分封制和秦始皇推行郡县制,主要原因不是最高统治者认识上的问题,而是由历史条件所决定。
历史条件主要是A.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B.前朝打下的制度基础C.统治集团的人才条件D.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4.汉文帝说:“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又道是有钱能使鬼推磨。
”这种金钱观的变化折射出A.政治日趋腐败的现实B.商品经济发展的程度C.国家工商业政策的变化D.官方与民间金钱观的差异5.李白诗《少年行》写道:“落花踏尽游何处,笑人胡姬(胡姬,少数民族或外国人中的女性)酒肆中。
”据此可知当时A.实现了民族平等B.长安经济繁荣C.经济具有开放性D.餐饮业开始兴起6.在宋朝的官方史书中,声称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之前,是没有预谋的。
但是,近代许多史学家认为,从赵匡胤即位后竟无须再出征辽兵即“自行遁去”、《辽史》也没有“是年南寇”的记录以及京师汴梁在兵变前不久即谣传“点检作天子”、再加上现成黄袍之预备、禅位诏之事先草拟等,说明陈桥兵变是有预谋的政变。
2020届四校联盟高三年级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解析
2020届四校联盟高三年级第二=次联考试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2020.3.29 24.战国以后,青铜器主要用于日常生活的饮食、盥洗、装扮、照明等,有盆、釜、铜镜、灯台、炉子等,礼仪功能逐渐消失了。
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A.等级分封制政体的瓦解B.民营手工业的发展进步C.封建政治体制初步建立D.人民生活水平相应提高.25.魏晋时期,中央与地方官学的学术地位大大降低;非官方的私学、家学却因学术功底深厚,传承有续, 成为世家子弟修习的主要途径。
出现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A.政局动荡社会失序B.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C.下层士人迅速崛起D.官府轻视对民众的教化26.北宋规定,凡十五岁以下儿童,学业有成能通经作诗赋者,即可由所在州府解送京师。
国子监审验后,送中书复试,合格者即由皇帝殿前亲试之,一般赐予出身,其中,殿试优秀者可以拜官。
这一规定A.选拔了大批栋梁之才B.促进了州府教育发展C.弥补了科举制的不足D.杜绝了考试舞弊现象27.黄阿明指出,“明朝虽然沿袭了唐宋以来的市舶司制度,但这一制度的精神与内容都发生了较大,甚至是根本的变化。
”这种变化A.根源于封建专制主义的不断强化B.表现为民间海外贸易的趋渐停止C.削弱了明朝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D.反映了重农抑商体制的历史缺陷28.仲伟民指出,英国—印度—中国三角贸易最简洁的路线图是“英国将印度的鸦片出口到中国,英国从中国进口茶叶到本国,英国棉纺织品出口到印度”。
这种“三角贸易”可以说明A.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 B.清政府国力的迅速衰退C.印度是三角贸易的中心D.中英贸易逆差逐渐扩大29.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在许多重要部门任用洋人为“客卿”,如英国人赫德长期担任海关总税务司司长,美国人精琦担任财政顾问,英国人帛黎担任邮政总办等,“客卿”还深入了清政府的地方衙门, 如日本的坂西少佐担任直隶督练分所的军事顾问,德国人以山东巡抚办事随员名义插手山东路矿、巡警等业务,这种现象A.说明清政府的政治与经济职能完全被洋人控制B. 反映列强对于在华利益分配问题上已达成一致C.为列强对华倾销商品和输出资本提供有利条件D.意味着清政府无法对地方衙门的权力进行约束30. 1908年,中国第一座真正的电影院虹口大戏院在上海开业,此后各种豪华电影院在上海陆续建立起来。
2020届4月高三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2020 届九校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24.春秋时期,王室衰微,列国官制先后突破各国官制再次发生变化,秦国不断学习三晋,A.各国在官制上仍然遵循《周礼》C.战国统一的官僚政治雏形显现《周礼》的框架,各成系统;而到了战国时期,楚国不断面向中原。
“再次变化” 反映了( )B.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D .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下表是两汉时期有关教育的文献记载,由此可以得出两汉时期的共同结论是《汉书·儒林传》“申公归鲁,退居家教,终身不出门,复谢宾客,独王命召之乃往。
弟子自远方至受业者千余人。
”《后汉书·李膺传》“膺诣诏狱考死,妻子徙边,门生、故吏及其父兄,并被禁锢。
”《后汉书·马融传》“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
”《后汉书·郑玄传》“造太学受业,师事京兆第五元,先始通《京氏易》《公羊春秋》等,又从东郡张恭祖受《周官》《礼记》《韩诗》《古文尚A .儒学正统地位确立B.专制皇权不断加强C.教育体系逐步完善 D .私家授学发展兴盛26.儒医始称于宋代。
《宋会要辑稿》言:“伏观朝廷兴建医学,教养士类,使习儒术、通黄素、明诊疗而施于疾病,谓之儒医。
”,“道林养性”逐渐不被医家重视,医生以“儒门事亲” 自附于儒林,对于鬼神致疾说大肆批评。
儒医的出现表明( )A .古代的医术与巫术开始分离B.治国思想由道家转向儒家C.医学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现实D.传统儒家思想的不断分化27.下图是晚明时期吴县长洲社会经济地位长期变化分布状况,由此可知该地( )A .自耕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C B .地主阶级占绝对优势地位28.《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铁路设施大大破坏了传统的运输体系。
两条老的南北干线— —大运河和从汉口到北京的陆路——在与铁路的竞争中失败, 成千上万的船夫、 车夫、 客栈 29.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 中国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加, 从 1935 年的 237 亿元,增加到 1936 年的 258 亿元, 增长 8.86%。
全国大联考高三4月联考理综试题 含答案
秘密★考试结束前[考试时间:2020年4月3日9:00~11:30]全国大联考2020 届高三 4 月联考理科综合试卷注意事项:1. 考试前,请务必将考生的个人信息准确的输入在正确的位置。
2.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300分。
3. 本次考试为在线联考,为了自己及他人,请独立完成此试卷,切勿翻阅或查找资料。
4. 考试结束后,本次考试原卷及参考答案将在网上公布。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l-35.5 Fe-56 Co-59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关于蛋白质分子结构与功能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内蛋白质发生水解时,通常需要酶的参与B. 某种环状八肽分子含有7个肽键C. 蛋白质高温变性后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D. 细胞膜、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都是蛋白质2. 科学家利用人类干细胞在实验室中成功培育出了“微型”人脑,其已经达到8周胎儿大脑的发育水平,但不能独立思考。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将人体干细胞培育成微型人脑,体现了动物细胞的全能性B. 在培育“微型人脑”的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裂、分化、衰老等过程C. 若培育过程中发生细胞坏死,则属于基因控制下的程序性死亡D. 若培育过程中出现细胞凋亡,则说明其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3. 下列有关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无标记细菌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 可在含32P的动物细胞培养基中进行噬菌体的标记B. 搅拌的目的是使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其DNA分开C. 培养温度、搅拌强度和离心时间等是本实验的无关变量D. 菌体裂解后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中大部分具有放射性4. 下表是桃树花色的三组遗传实验结果,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组合①的红花亲本与F1红花植株均为杂合子B. 组合②③均可判断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C. 若组合③的F1中红花植株全部自交,则子代中纯合红花所占比值为1/2D. 若组合③的F1中红花植株全部自由交配,则子代中白花所占比值为1/125. 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人体的细胞外液约占体液量的2/3,构成内环境B. 胃在维持人体血糖浓度相对稳定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C. 内环境成分一样激素、抗体、血红蛋白、氨基酸等D. 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属于内环境稳态的范畴6. 下列对图甲、乙、丙、丁四有关生物学意义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若切断甲图c点,则刺激b点后,a点会兴奋,肌肉会收缩B. 若乙图表示人体内各体液间关系,则体内细胞只与A直接进行物质交换C. 丙图中,对向光弯曲的植物而言,若茎背光侧为B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则茎向光侧不可能为C对应的浓度D. 丁图可表示人体骨骼肌细胞线粒体内ATP产生量随氧气浓度的变化情况7. 胶体粒子的直径,最接近于下列哪一个数值A.1×10-8m B.1×10-8cm C.1×10-10m D.1×10-10cm8. 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精准解析】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20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三)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byde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孙中山主张“兴实业”,这有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因此 C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辛亥革命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并未根本改变,民族主义
和民权主义并未真正实现,孙中山的认识并未正确分析当时的国情;B 选项错误,实业救国思
潮在此之前已经出现;D 选项错误,孙中山民生主义的原则是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材料并未
此 D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1972 年 2 月《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标志着中
美之间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与材料时间不符;B 选项错误,
美国政府从未放弃反华意识,该表述不符合史实;C 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1971 年 7 月
中美两国同时发表公报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将访问中国,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正确答案为 D
选项。
16.如表是我国 1976—1982 年粮食总产量统计表(单位:万吨)。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只要坚持 梦想终会实现
-6-
年份 粮食总产量
是解放战争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决战的转折点,因此 C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北平和谈发生
于 1949 年 4 月,与材料时间不符;B 选项错误,1949 年 3 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全党工
作重心的转变意味着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阶段基本结束,与材料时间不符;D 选项错误,国民
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是在 1948 年 9 月至 1949 年初三大战役之后。故正确答案为 C 选项。
要是国民党军队,不能壮大抗日根据地的力量。故正确答案为 D 选项。
14.1948 年 8 月,毛泽东得知豫东之战胜利的消息后,高兴地说:“解放战争好像爬山,现在
2020届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第二次联考 历史
2020届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试题卷启封下发后,如果试题卷有缺页、漏印、重印、损坏或者个别字句印刷模糊不清等情况,应当立马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3、答题卡启封下发后,如果发现答题卡上出现字迹模糊、行列歪斜或缺印等现象,应当马上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4、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5、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7、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8、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朝分封,不见授土授民,有“封”,而无“建”;西周授土授民,有“封”,更有“建”。
据此可知,西周分封( )A.实现了“天下一家”的文化认同B.确立了周天子的专制王权C.加强了西周对地方的统治D.巩固了西周大一统的局面2.《老子》:“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去义,民复孝慈;绝巧去利,盗贼无有。
”这表明老子主张( )A.民贵君轻B.精神自由C.节俭尚贤D.无为而治3.下表是汉高祖强制性的人口迁移情况。
其主要目的是( )A.休养生息B.加强中央集权C.充实关中D.缓和阶级矛盾4.唐代科举制以士人“名”的高低为评鉴的标准、录取的依据。
湘赣皖十五校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4月)历史 Word版含答案
2020届湘赣皖·长郡十五校高三联考第一次考试历史试卷总分:100分时量:9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据学者考证,商朝的青铜器主要是祭祀天地神鬼的祭祀用器;而西周时青铜器在生活中得到大量使用,花纹已经摆脱饕餮纹的狰狞形态,转而变成柔和抽象的图像。
这反映出A青铜器工艺的不断提高 B.礼乐制度的重要影响C.王权神秘色彩逐步弱化D.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2.萧公权认为,西周时期社会秩序井然,人际关系和谐,春秋战国社会战乱频繁,促使老子提倡无为而治,墨家和儒家同情于封建,这都具有复古或守旧之色彩,先秦诸子的这种复古情绪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进步与付出代价之间的矛盾 B.先秦诸子思想走向趋同C.社会变革不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D.小农经济的产生与发展3.汉武帝时期,圆形文字瓦当是瓦当艺术发展史的巅峰,下图是一组当时宫廷建筑常见的瓦当样式,对此下列说法准确的是A瓦当中的文字标志着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B.皇帝个人喜好是影响瓦当样式最主要因素C.圆形文字瓦当体现出汉王朝大一统的气象D.精美的瓦当说明当时中国制瓷技术的先进4.曹魏时期的马钧居住在京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溉”,马钧以木制作工具,可用脚踏或者手摇,既可以把低处的水引上高坡进行灌溉,也可以排涝。
该工具为A.耧车B.水排C.翻车D.筒车5.唐代谏官可以向皇帝提意见,也可指陈宰相得失,因此唐代谏官与史官有着严格的界限。
“谏官谏朝政得失,史官书人君善恶,则领史职者,不宜兼谏议”。
同时规定宰相的儿子不得做谏官。
这主要说明唐朝A中央官制不断的发展完善 B.宰相地位受到威胁C.重史的风气影响皇帝行为D.谏议制度职权分明6.朱熹认为儒家道德集中体现为五伦八德的伦理精神,这种精神与民众所崇尚的敬天法祖、长幼有序、崇德报功等心理相吻合。
他编写的《家礼》,为“明世系”“建祠堂”“祭祖先”等宗族活动制定了行为规范。
2020届全国大联考高三毕业班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详解
绝密★启用前全国大联考2020届高三毕业班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试卷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卷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1。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历史学家钱穆曾提出:大体上说,封建时代,以家为国······只有家务,没有政务。
秦汉开始只剩了一家,就是当时的皇室,于是家务转变成政务了。
这一转变A.体现了周代权力集中于王室B.顺应了专制体制形成的潮流C.完善了古代中国的中枢机构D.稳定了封建社会的政治秩序2.有史籍对唐代官员的出身与科第(进士)结果做了详细统计,见下表(单位:人)。
表中数据反映出唐代A.官员文化素质得到提高B.科考成为官员入仕的主渠道C.士族依然存在政治影响力D.科举加速了社会阶层的流动3.1382年,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宋讷出任文渊阁大学士。
一次,宋讷烤火打盹,火“燎胁下衣,至肤始觉”,太祖制文警讷:“胁者,协也。
岂尔居内相,不能协助人主为政,致神怒若此邪?”此言主要反映了明太祖A.对皇帝权威的刻意神化B.对宫室安全的高度重视C.对帷幄近臣的倚重心态D.对大臣擅权的防范心理4.雅典公民大会上,公民对城邦大事的议案自由发言或展开激烈辩论,最后采取举手或投票的方式,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做出决议。
决议一旦形成就不能随意更改,即公民大会的决议是“最后的裁断,具有最高的权威”。
这体现了古代雅典A.政治体制的局限性B.民主政治的直接性C.政治运行的高效率D.民众参政热情高涨5.根据《十二铜表法》以及罗马法的其他相关规定,侵占罪是指未经被窃人同意而持有物品的人非法使用或非法侵吞该物品的行为,其中非法使用是指窃用,非法侵吞是指侵吞。
这一规定旨在A.规范城邦公民个人行为B.协调公民经济纠纷C.保护公民的财产所有权D.明确侵占罪的主体6.虽然罗马法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落被岁月逐渐尘封,然而,公元12世纪至16世纪欧洲各国和自治城市兴起了研究罗马法的典籍,并将其基本原则和概念运用到法律实践中去的学术运动,史称“罗马法复兴”。
“皖豫连盟体”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历史【附答案】
绝密★启用前“皖豫联盟体”2020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考试历史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 共50>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记载,周平王(公元前770-前720年)时,王室与郑国互不信任,相互交换质子;后来周桓王上台,起用虢公,剥夺郑伯的权力,郑i派人割了王室洛邑的庄稼。
这说明当时A.等级制度的丧失B.分封制度遭到破坏C.土地制度的崩溃D.宗法制度开始瓦解2.据考古发掘,已发现的东晋南朝时的青瓷品类繁多,既有各种生活用品,也有随葬品。
这反映出当时A.青瓷技术达到成熟阶段B.南青北白詞C.手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D.瓷器已广泛应用于生活3.唐代“刑家之子,工贾殊类”以及部曲、杂户、奴婢等,均无权参加科举考试。
但科举选官的范围较之九品中正制要广泛得多,一般地主子弟均有资格参与科举。
这说明科举的实施A.导致社会阶层开始分化B.致使政府机构日益臃肿C.利于削弱世家大族影响D.推动官员文化素质提高4.北宋铸币量很大,最多时高出盛唐十余倍,但民间开始出现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后其发行权为政府掌握,发行量不断增加。
这主要在于当时A.商品经济的发展B.铜矿开采的减少C.印刷技术的进步D.政府抑商的松弛5.宋元时期,棉花的种植已推广到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明中叶后,“偏及江北与中州”,种植面积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大。
这一变化表明,明中叶后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B.民众对粮食需求的减少C.普通农户收益锐减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6.1861-1862年,英、法、俄、美等国先后在北京建立了公使馆。
天一大联考2020届高三阶段性测试(四)历史含答案
天一大联考2020届高三阶段性测试(四)历史含答案绝密★启用前天一大联考2019-2020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四)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周代社神为禹,谷神为稷,不仅将周人的祖先神“后稷”定为了国家神,而且让分封的无论是同姓还是异姓诸侯国,都作为共同的“神”进行祭祀。
这一做法旨在A.确立周王共主地位B.建立统一的宗教体系C.提高文化信仰认同D.强化周政权的合法性25.汉代实行“吏不数易”政策,不仅中央高级官吏一般都任期较长,而且地方官吏也任期长久,如汉初萧何任相十三年,东汉时王霸任上谷太守二十余年。
这一政策A.助长了地方势力的膨胀B.表明国家官吏数量不足C.导致官吏腐败现象严重D.利于各级官吏施展作为26.图4是唐宋时期国家铸币(铜钱)额的变化情况示意图(单位:万贯)。
此图可用于研究A.唐代流通货币的短缺程度B.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程度C.宋代赋税征收方式的变化D.唐宋时期货币的贬值程度27.明清时期,许多小说的创作内容是与民众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琐事,反映了社会的人情物理(即世情),体现了“为市民写心”。
这说明此时期的小说创作A.脱离了传统文学的主流B.适应了市民的文化需求C.缺乏对社会新事物探求D.深受宋明理学思想影响28.19世纪后期,时人感叹说:“中国人虽然保守,却也不知不觉地使用起外国货。
现在不仅在口岸市镇和沿海地带到处可以看到钟、表、火柴、洋灯,就是在遥远的内地,也都可以看到这些东西。
【全国卷】名校教研联盟2023届高三联考(三)文综历史参考答案
绝密★启用前(全国卷)历史参考答案24.A【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礼》中的该观点认为饮食要遵循四季的规律以调理身体,这可证明先秦已出现服食养生的理念,故A正确。
材料并未涉及周代百姓对延年益寿的态度,B错误。
材料不能证明贵族生活的奢侈状况,C错误。
材料中的观点与中医理论发展无关,D错误。
25.C【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的屯田,需要国家承担大量器具的开支,并且并未获得较大的农业收入,其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客观上为国家带来了财政上的负担,故C正确。
材料并未反映出西北地理环境的改善,A错误。
解决了危机的说法过于绝对,B错误。
该政策有利于稳固汉代对于边疆地区的管理,并非没有任何效果。
浪费的说法不符合史实,D错误。
26.B【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的律法中继承了西周礼制的内容,体现出礼法结合的特点,故B正确。
确保了家庭生活的和谐有序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
材料看不出妇女地位的提升,排除C。
材料与弱势群体的优抚无关,排除D。
27.B【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大宅的空间布局以老人居住的左侧为尊,仆人等居住在房屋以天井隔开的外围,是对儒家内外有别的伦理家风的反映,故B正确。
材料与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无关,A错误。
避免了矛盾的说法过于绝对,C错误。
材料中大宅的空间布局并未打破家族成员的尊卑主从关系,D错误。
28.C【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洪仁玕的这些主张蕴含了近代民主政治的要求,故C正确。
此时中国并未产生民族资本,排除A。
洪仁玕的主张并未实施,无法推动近代民主化进程,排除B。
材料与中体西用的主张无关,排除D。
29.D【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解放区将日伪土地进行了分配,满足了农民阶级的土地要求,壮大了土地改革的群众基础,故D正确。
解决了贫农的无地问题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
抗日战争此时已经结束,排除B。
此时并未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排除C。
2019-2020年高三4月联考 历史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4月联考历史含答案文科综合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历史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Ⅰ卷本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马克思说:“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A. 罗马法的实行取代了地方上的社会秩序B. 罗马法官严格依据罗马法进行判决C. 罗马帝国法官众多,办案效率高D. 罗马法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2.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同苏联、蒙古、越南、老挝和韩国等国家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苏联解体后,我国与其范围的各国都保持正常关系。
这些史实主要说明A.我国十分重视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友好关系B.我国积极开展睦邻友好关系,建设和平周边环境C.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具体体现在不结盟政策D.我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3. 有学者认为 :“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
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致命伤。
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
”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表现在A. 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B. 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C. 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D. 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4. 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19 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蒸汽机提供动力 , 工业生产进入机器大生产时期②蒸汽机的使用体现了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③蒸汽机的使用促进交通运输的发展 , 使世界联系更加紧密④欧洲列强以武力侵略为主转向以资本输出为主A. ①③④B. ①③C. ②④D. ②③④5.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A. 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 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 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 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6. 清朝前期 , 我国民族关系的特点是A. 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与反对外来侵略联系起来B. 西方殖民者联合挑起民族矛盾 , 支持分裂叛乱活动C. 中央开始设置专门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专职机构D. 通过册封少数民族首领来加强边疆地区的管辖7.读下图,如果把树苗比喻成民族资本主义,则“夏天”所描述的历史时期当为:A.北洋军阀统治前期时期 B.国民政府统治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 D.新中国成立之初8.右图是“二战”后初期苏联的一幅宣传漫画,从图中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A.古巴导弹危机中美苏双方的激烈对抗B.苏联揭示了“二战”后美国和平政策的虚伪性C.是美国对“华约”组织的挑战D.苏联对马歇尔计划的应对9.在中国封建社会,重农抑商政策被视为“国策”,洋务运动标志着清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发展工业.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最成功、最有远见的举措是A.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B.创办新式学堂C.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D.筹划海防,创办近代海军10.19世纪60年代以前,西方人被中国人称为“夷”,而从60年代开始,中国人又将西方人改称为“洋”,这种变化从实质上反映了A. 中国人对西方人由鄙视到崇敬的态度变化B. 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随着交往的扩展而正逐步客观化C. 中国人已经放弃了“天朝上国”的盲目自大心态D. 中国人被迫同化于西方的强势文化之下11.与中国明末清初产生的早期反封建色彩的民主启蒙思想相比,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突出特征是①代表早期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②从法律角度论证社会变革的合理性③反对君主专制④强调“公民意识”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第Ⅱ卷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九校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24.春秋时期,王室衰微,列国官制先后突破《周礼》的框架,各成系统;而到了战国时期,各国官制再次发生变化,秦国不断学习三晋,楚国不断面向中原。
“再次变化”反映了() A.各国在官制上仍然遵循《周礼》B.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C.战国统一的官僚政治雏形显现D.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25.下表是两汉时期有关教育的文献记载,由此可以得出两汉时期的共同结论是()A.儒学正统地位确立B.专制皇权不断加强C.教育体系逐步完善D.私家授学发展兴盛26.儒医始称于宋代。
《宋会要辑稿》言:“伏观朝廷兴建医学,教养士类,使习儒术、通黄素、明诊疗而施于疾病,谓之儒医。
”,“道林养性”逐渐不被医家重视,医生以“儒门事亲”自附于儒林,对于鬼神致疾说大肆批评。
儒医的出现表明()A.古代的医术与巫术开始分离B.治国思想由道家转向儒家C.医学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现实D.传统儒家思想的不断分化27.下图是晚明时期吴县长洲社会经济地位长期变化分布状况,由此可知该地()A.自耕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B.地主阶级占绝对优势地位C.农业经济内部流动性较强D.租佃关系受阻碍发展缓慢28.《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铁路设施大大破坏了传统的运输体系。
两条老的南北干线——大运河和从汉口到北京的陆路——在与铁路的竞争中失败,成千上万的船夫、车夫、客栈店主和商人失业。
随着南来的贡米运输在1900年变成现金支付,大运河差不多就成为了明日黄花。
这种现象()A.体现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工具B.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C.揭示了义和团盲目排外的深层原因D.表明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29.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加,从1935年的237亿元,增加到1936年的258亿元,增长8.86%。
其中农业产值增加6.1%,工商业产值增加21.3%。
这些数据从侧面可以反映出()A.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B.经济结构中自然经济仍占主导C.国民经济轻重工业比例失衡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顺利完成30.20世纪50年代,农民诗人匡荣归写出了这样的诗句“天上没有玉皇,地上没有龙王。
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龙王。
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这句诗体现了该时期() A.“左”倾错误对文艺的压制B.农民文学素养有待提高C.“双百方针”推动文化繁荣D.革命浪漫主义文学特色31.改革开放之初,陈云强调指出要根据“鸟”的需要,设计“笼”的大小,并不断调整“笼”的尺寸,使“鸟”不被“笼”困死,而且能在“笼”中充分飞翔。
“鸟笼经济”的提出意在() A.按计划指导下扩大市场调节B.摆脱计划对社会经济的影响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阐释计划与市场的互动关系32.柏拉图认为“美”和德行一样,也是因适度、调和、有序才会存在。
一件艺术品应该像人的形体一般,头、躯体和四肢都以一个理念使其具有生机,使其统一。
真正的“美”应该是智力的而非形体的美。
这集中体现出柏拉图()A.追求人的智力与形体的统一B.认为“美”是人的终极追求C.主张“思想是万物的尺度”D.强调理性对于人的重要作用33.陈乐民先生在介绍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历程时有过这样一段概述:这条脉络是这样下来的:“大宪章”——洛克的思想——“权利法案”——“宗教宽容”——美国的“独立宣言”——法国的“人权宣言”。
这条线代表了也反映了人类前进的方向。
这条线实质上是早期资产阶级()A.对专制王权的制约B.对宗教思想束缚的抗争C.对天赋权利的实践D.对人类共同理想的思考34.钢琴家们乘着风驰电掣的交通工具可以迅速到达自己的目的地,在19世纪70年代的欧洲甚至兴起了一股长途有偿巡演的风潮。
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A.工业革命推动钢琴艺术商业化扩大B.工业革命方便了艺术家们的出行C.钢琴艺术开始成为人们的休闲选择D.工业革命增加了人们的经济收入35.1957年苏联的人造卫星上天,被美国人看成是“技术上的珍珠港事件”。
美国以此为契机,调整科研发展战略,研究重点由原子能转向空间技术,1969年阿波罗登月成功。
这反映了()A.美国对苏联科技全面超越 B.美苏争霸中美国攻势强劲C.国家间科技竞争被政治化 D.科技领域是美苏争霸焦点41.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事物的内因固然重要,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外部条件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5分)材料一1847年,沃尔特•惠特曼夸耀:“唱着《扬基歌》并以6500马力的蒸汽机无敌的能量向前飞奔……让那旧世界的大车载着笨重的货物赶路吧。
我们是新的、充满活力的大陆人,我们要说的一切,是指50年以后可以说‘赢者欢笑吧’。
”到1897年,美国人笑起来了。
他们的胜利是富饶的美国新大陆赋予的。
向西扩张、不断增加的移民以及无数的创新,把美国人带进了一个新时代。
——艾伦·布林克利的《美国史》材料二在市场学派人士的眼里,企业家在追求私利的过程中促进了社会资源的最优分配和社会的整体利益。
利己主义和利他精神通过神奇的市场达到和谐统一……要理解这种观点的局限性,我们必须用市场经济的分析方法来打破市场经济的迷思。
以彼之矛,攻彼之盾。
在这里我们回到一个市场经济理论的概念:外部性。
外部性最早由经济学家庇古提出,又称为溢出效应、外部影响或外部效应、外部经济,指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动和决策使另一个人或一群人受损或受益的情况。
正外部性是某个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益,而受益者无须花费代价,负外部性是某个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损,而施害者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
而当代中国产生的任何财富都和以下三大正外部性因素息息相关:首先是建国的正外部性;其次是前三十年的正外部性;最后是改革开放的正外部性……——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沙烨撰《文化纵横》(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工业化发展的外部条件以及国际影响。
(14分)(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改革开放前三十年推动今天工业化发展的“正外部性”,综合两则材料信息谈谈自己的认识。
(11分)4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在英国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编著的《未曾发生的历史》一书的开篇,他提出了一系列假设:“假如英国没有出现查理一世与议会的冲突,将会怎样?假如美国没有爆发独立战争,将会怎样?假如爱尔兰从未被分离出去,将会怎样?假如英国未曾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将会怎样?假如希特勒入侵英国,将会怎样?假如他打败苏联,将会怎样?假如苏联赢得冷战,将会怎样?假如肯尼迪还活着,将会怎样?假如没有戈尔巴乔夫,将会怎样?”作为严肃的历史学家,他也清楚“时光不可能倒流,过去的行为无法改变”。
但他强调的是:“这类对非事实的想象却是我们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
由于对未来的决断通常建立在对别的可能行为的潜在结果的估量上,因此把我们得到的实际结果与我们或许能得到的结果加以比较,并非没有意义。
”他主张,对历史的分析讨论,可以建立在对实际结果的掌握上,也可以建立在具体的人和事当时面临的各种选择和背景上。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历史研究与假设”,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此简要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45.【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5分)材料城市化固然是宋代经济繁荣与社会发展的象征,然其负面影响也不容被忽视……城市经济活跃,市区面积扩大,城市人口增长,城市化的进程明显加快,在宋代城市经济繁荣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城市土地、水源等资源相对短缺,各种垃圾、污秽也随之增加,城市的水源、土壤乃至空气都在不同程度上遭受污染。
城乡差别的加大引发人口由乡村向城市迁徙,难以果腹的灾民可能遗尸街头,城市内部贫富分化也很严重,孤贫之家无力殡葬,更使得城市沦为疾疫暴发的中心。
疾疫的严重威胁使得宋代城市管理者们面临着重大考验,促使他们审慎探究致疫成因,妥善拟定处置方案,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去应对城市防疫问题,防疫观念为之一变,城市防疫制度随之发展。
宋代统治者通过采取整治城市周边环境、积极推广医疗防疫、主动隔离疾疫病患,以及埋瘗尸骸等措施,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市防疫制度。
这些制度在特定历史场合无疑发挥着积极作用,对后世也产生了一定影响,成为宋代以迄明清城市防疫制度的核心部分。
——摘编自余小满《宋代城市的防疫制度》(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早期城市疾疫暴发难以控制的原因。
(8分)(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后期城市防疫措施的影响。
(7分)46.【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5分)材料1959年5月,古巴国内推行了《土地改革法》,废除庄园制,禁止外国人控制土地,并把土地分给农民。
8月,美国宣布减少古巴食糖对美出口份额。
此时恰逢古巴食糖丰收,大量食糖无法出口,导致糖价大跌,古巴经济损失惨重。
美古关系日趋紧张。
就在此时,苏联适时出现。
1960年,苏联宣布将大量采购古巴食糖,同时以低于美国三分之一的价格,为古巴提供各类石油制品。
此后,古巴与苏联越走越近,美国则忧心忡忡,筹划推翻卡斯特罗。
当年洛佩斯带领雇佣兵三次远征古巴的历史,给美国提供了历史经验。
1961年的年初,肯尼迪当选美国总统。
在交接工作时,艾森豪威尔建议他要加紧训练反卡斯特罗的秘密部队。
肯尼迪走马上任之后,急火火地想将苏联的气焰打击下去,对在古巴展开秘密军事行动也充满了兴趣。
3月15日,中情局再次提交了对古巴的行动计划,并选择猪湾作为登陆地。
经过再三商酌,4月14日,肯尼迪批准了行动计划。
猪湾事件的最大影响,是使古巴彻底与美国决裂,形成了此后几十年对峙的局面。
猪湾事件之后,美国对古巴政策目标,仍是将卡斯特罗驱除,但手段从军事行动变为禁运、孤立和限制来往。
苏联则向古巴提供了大量军事、经济援助,两国关系日益密切,之后苏联在古巴建设导弹基地,更引发了新的危机。
——摘编自袁灿兴《从洛佩斯到猪湾事件——美国对古巴政策的演变》(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猪湾战争爆发的背景。
(8分)(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猪湾事件的影响。
(7分)47.【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5分)材料汉武帝的统治,前后历54年之久,他在反击匈奴的长期过程中,开边兴利,继往开来,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有很大的贡献。
但是他竭天下民力资财以奉其政,数十载无宁日,加之以重刑罚,穷奢丽,弄鬼神,终使民怨沸腾,社会后果极其严重。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汉武帝要保存所取得的积极成果,必须及时的在政策上实现转折,使社会安定下来,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
政策的转折出现于征和四年(前89),也就是汉武帝死前二年。
这一年,汉武帝所颁布的轮台“哀痛之诏”,是中国古代帝王罪己以收民心的一次比较成功的尝试,它澄清了纷乱局面,稳定了统治秩序,导致了所谓“昭宣中兴”,使西汉统治得以再延续近百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