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贯彻落实《民用机场管理条例》的几点思考和认识(李家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贯彻落实《民用机场管理条例》的几点思考和认识
《中国民航报》李家xx
今年7月1日,《民用机场管理条例》(简称“《条例》”)正式开始实施。《条例》从启动到颁布历时8 年,国务院法制办在审查过程中,反复征求了国务院有关部门、各省(区、市)以及机场、航空公司等相关单位的意见。今年4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条例》。4月13日,温家宝总理签发第553 号国务院令,正式颁布《条例》。
《条例》是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其中明确规定了民航各级管理部门、各级地方政府、机场管理机构以及相关单位的职责。《条例》实施后,我们都要认真贯彻落实,切实按照《条例》的规定和要求,履行好各自职责,承担好相应义务,落实好相关责任,开展好相关工作。同时,《条例》明确了机场的公共基础设施定位,这对机场的建设、运营、管理、改革、发展等方面至关重要。结合学习贯彻落实《条例》,围绕机场定位的相关问题,本人从五个方面谈几点思考和认识。
一、进一步加大机场建设发展投资力度,要统筹处理好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关系
过去,我们常常讲,要致富先修路。现在,应该再加一句话,要开放上民航。
事实上,修建两三公里的高速公路,解决不了什么大问题,而修建两三公里的跑道,却为一个地区和世界连接在一起搭建了平台。因此,机场作为民用航空运输和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国家及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社会和经济效应。这主要表现在:
机场能为区域带来快速、便捷的航空运输,促进人员、物资的快速流动,有利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从民航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看,按照国际权威机构测算,民航投入和产出比率是
18。"从机场业来看,国际机场协会(ACI)研究认为,机场每百万航空旅客吞吐量,可以产生经济效益总和
1."3 亿美元,相关就业岗位2500 个。据国内研究分析,我国机场每百万航空旅客吞吐量,可以产生经济效益总和
18."1 亿元,相关就业岗位5300 多个。尤其是在偏远地区,机场不仅改善了与外界的联系条件,在促进各民族间的交流、发展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也起到了独特的作用。机场也是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成都双流机场、广汉机场、绵阳机场在抗震救灾斗争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机场还是国家战略资源和国防基础设施。我们之所以重点强调机场这些方面的作用,就是希望各级地方政府不能仅从机场本身的投入产出方面考虑问题,更要从机场的综合性功能和效用方面,看待机场的建设发展。2002 年,机场实行属地化管理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在机场建设和管理方面,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从这几年来的实践情况看,大部分地方政府比较重视机场建设发展,能够按照承诺投资机场建设。一些地方政府通过减免税收、贴息等方式,解决机场建设和运行中的资金压力,大力扶持机场发展。尤其对一些中小型机场的亏损,给予了直接财政补贴;培育当地航空市场,对新开的亏损航线航班进行补贴。一些大型机场所在地政府,还成立了国际航线拓展工作领导小组,对机场开发新航线航班进行财政补贴。地方政府的这些扶持政策措施,对确保机场可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机场属地化管理后,并不是所有地方政府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有的地方政府把效益不好的机场看作是一种包袱,总希望把机场交给其他省份的机场公司或航空公司管理。有的地方政府虽然自己管理机场,但还没有认识到机场公共基础设施的属性特点,往往把机场作为一个普通企业看待,在机场建设资金投入、机场运行亏损补贴等方面,显得力度还不够。有的还存在不兑现承诺的机场建设资本金现象,或者等国家和民航资金到位后,将地方资本金投入转为由机场管理机构贷款的情况,进一步加大了机场运营的财务负担。
当然,一些中西部省份以及中小城市,地方财政确实困难,而相应的机场建设和运行亏损资金又较大,中央财政和民航局已经并将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比如,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去年12 月份,民航局迅速出台了十项措施。
其中,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在去年中央新增1000 亿元投资中,我们争取到30 亿元资金,用于支持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又争取了中央投资18亿元。这些资金主要被安排在民航中西部支线、西部干线机场的39 个新建、改扩建项目。在这些建设投资项目中,民航局配套安排了民航专项基金105 亿元,加上地方政府和机场资金投入,总投资581 亿元。
与此同时,落实2006年、2007年中小机场、支线航空、基建贷款利息补贴以及地方机场使用机场建设费等补贴政策,70%以上中西部地区机场获得了补贴,较好地体
现了政策向欠发达地区倾斜的原则。在扶持中小机场发展支线航空方面,我们分别出台了中小机场、支线航空补贴管理暂行办法。2008 年年底,我们分别为2006年147家机场中的122家机场、2007年152家机场中的123家机场落实了补贴资金;为2006
年232条支线、2007年258条支线落实了补贴资金。2008 年的这两项补贴正在报批阶段。与此同时,我们鼓励航空公司对老少边穷地区机场有市场前景的100 条航线增加航班,适当提高对经营这些航线的补贴标准,并对航空公司新开辟支线,给予独家经营权3 年保护期。
从全国各机场整体情况看,目前我国161个机场中,已有9 个大中型机场接近或达到饱和状态,预计2010 年还有29个机场将达到饱和。同时,绝大多数大中型机场综合功能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航和地区经济的发展。今后几年,我国将加快机场建设步伐,到2010 年年底,全国机场建设项目达140个(其中,新建机场50 个,迁建机场12个,改扩建机场78 个),机场数量将增加到175 个左右。下一步,围绕机场公共基础设施的定位,我们要进一步探索机场建设投资模式方面的改革。大家知道,机场飞行区的公共基础设施特性更明显,在建设投入方面可以做一些探索性工作。民航局已决定先行试点,我们将广泛听取各方的意见建议,对试点方案进行充分的论证,同时还要充分考虑机场规模大小、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现有机场的体制等多种复杂因素。
二、进一步促进机场管理机构由经营型向管理型转变,要统筹处理好公共基础设施定位和经营收益的关系
长期以来,由于对机场没有明确的定位,由此带来产业政策不清晰、管理方式不明确、体制机制不顺等方面的问题。准确把握机场的定位,需要解决两个层面的问题:
一是对机场本身属性的定位,二是对机场管理机构的定位。《条例》已对机场本身属性明确了定位,但没有对机场管理机构做出定性,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地区差异大,机场运营管理模式形式多样等特点决定的。因此,很难采取刀切”的方式,对机场管理机构予以定性。这就为今后机场的改革和创新留出了空间。我们应该看到,机场作为公共基础设施,具有公益性和收益性的双重特征,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地区垄断性,运营管理又要求保持中立性。而从这几年来的情况看,机场运营管理普遍遇到的一些问题,要求我们进一步促进机场管理机构由经营型向管理型转变。
一是从机场管理机构定位看,机场属地管理以后,大部分地方政府把机场管理机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