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第9套真题

合集下载

福建省历史高二上学期期中试卷及解答参考

福建省历史高二上学期期中试卷及解答参考

福建省历史高二上学期期中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哪个朝代被认为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2、下列哪位历史人物被尊称为“医圣”?A、张仲景B、华佗C、孙思邈D、扁鹊3、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秦始皇通过战争手段统一了六国B、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C、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焚书坑儒的政策D、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加强了中央集权,设立了三公九卿制度4、以下关于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描述,正确的是:A、汉武帝通过选拔儒家学者进入政府,削弱了法家等学派的影响力B、汉武帝废除了儒家学说,推行法家思想,以加强中央集权C、汉武帝下令禁止除儒家之外的各家学派的活动,只允许儒家学说传播D、汉武帝将儒家学说定为官方哲学,但其他学派仍可以自由传播5、下列哪位历史人物被称为“兵圣”?A. 孙武B. 孙膑C. 白起D. 赵云6、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A. 秦始皇统一六国B. 汉武帝推行郡国并行制C. 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的建立D. 唐朝实行科举制度7、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史实,错误的是:A. 秦始皇灭掉韩国,标志着战国七雄格局的终结B.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实行郡县制C. 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焚书坑儒、严刑峻法等D. 秦始皇死后,秦朝迅速灭亡,结束了短暂的统一8、以下关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建立魏国,形成三国鼎立局面B. 孙权称帝,建立吴国,与曹魏、蜀汉形成三国鼎立局面C. 刘备称帝,建立蜀汉,与曹魏、吴国形成三国鼎立局面D.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各国之间互相争夺领土,战争不断9、题干:下列关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皇帝总揽全国大权,实行“皇帝制”B. 皇帝之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监察C. 地方上实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D. 中央设三公九卿,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10、题干:以下关于《汉谟拉比法典》的说法,正确的是()A. 它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一部法典B. 它是古埃及国王颁布的一部法典C. 它是古印度国王颁布的一部法典D. 它是古希腊国王颁布的一部法典11、【题目】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完成了对六国的统一B. 秦始皇通过战争手段实现了统一C.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D.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使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12、【题目】以下哪一项不是《史记》中记载的秦始皇的主要事迹:A. 统一六国B. 推行郡县制C. 修建灵渠D. 创立科举制度13、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称为“中国近代化的启蒙者”?A. 康有为B. 梁启超C. 孙中山D. 谭嗣同14、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A. 鸦片战争B. 太平天国运动C. 中日甲午战争D. 辛亥革命15、题干:以下哪位历史学家被誉为“史学之父”?A. 司马迁B. 班固C. 娄机D. 洪迈16、题干: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开始?A. 春秋战国时期B. 秦始皇统一六国C.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D. 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请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人教版历史高二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历史高二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历史高二上册期中试卷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3分)1.【题文】梭伦改革是雅典城邦乃至整个古希腊历史上最重要的社会政治改革之一,它为雅典城邦的振兴与富强开辟了道路,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是()A. 颁布“解负令”B. 实行财产等级制C. 设立五百人议事会D. 设立陪审法庭【答案】B【解析】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包括颁布“解负令”、实行财产等级制、改革国家权力机构、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其中,实行财产等级制是梭伦改革的核心措施,它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故B项正确;A项是梭伦改革的经济措施,C项是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内容,D项是司法改革措施,均排除。

2.【题文】下列关于雅典民主政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B. 五百人议事会是常设机构C. 陪审法庭是最高司法机关D. 公民大会由贵族组成【答案】D【解析】雅典民主政治中,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A项正确;五百人议事会是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负责为大会准备提案并主持日常政务,是常设机构,B项正确;陪审法庭是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和最高司法机关,C 项正确;公民大会由全体成年男性公民组成,D项错误,符合题意。

3.【题文】罗马法规定:“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

”材料主要体现了罗马法的哪一原则?()A.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B.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C. 遵循自然法则D. 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罗马法严格规定了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服从主人,并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进行严加惩治,这体现了罗马法是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而制定的,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信息,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奴隶和隶农必须服从主人,而不是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遵循自然法则的信息,C项错误。

部编版高二历史上册期中同步自测试卷及答案

部编版高二历史上册期中同步自测试卷及答案

部编版高二历史上册期中同步自测试卷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3分)1.下列关于秦朝统一六国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A. 商鞅变法使秦国实力大增B. 秦始皇的雄才大略C. 长期战乱导致人民渴望统一D. 各国变法都失败,只有秦国成功答案:D解析:秦朝能够统一六国,是因为商鞅变法使秦国实力大增,秦始皇具有雄才大略,以及长期战乱导致人民渴望统一。

D项说法过于绝对,各国变法并非都失败,只是秦国变法效果最为显著。

2.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是A. 加强思想控制B. 发展文化教育C. 弘扬儒家文化D. 促进民族团结答案:A解析: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主要目的是通过统一思想来加强思想控制,维护皇权的稳定。

3.下列关于唐朝时期经济繁荣的表现,不正确的是A. 农业生产工具改进,曲辕犁和筒车出现B. 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如越窑青瓷、邢窑白瓷C. 长安、洛阳、扬州、成都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市D. 海上丝绸之路在唐朝时期开始兴起答案:D解析:唐朝时期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改进,陶瓷业发展,城市繁荣。

但海上丝绸之路早在汉朝就已开辟,唐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得到进一步发展,而不是开始兴起。

4.北宋时期,出现“冗官、冗兵、冗费”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 北宋政府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B. 北宋土地兼并严重,政府财政困难C. 北宋政府为稳定政权而采取的措施D. 北宋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答案:A解析:北宋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增设官僚机构、扩大军队规模等,导致“冗官、冗兵、冗费”现象的出现。

5.下列关于明清时期“闭关锁国”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限制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B.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C. 反映了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D. 是明清时期长期推行的对外政策答案:D解析:“闭关锁国”政策是明清时期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采取的一种对外政策,并非长期推行。

高二人教版历史上册期中达标检测试卷及答案

高二人教版历史上册期中达标检测试卷及答案

高二人教版历史上册期中达标检测试卷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3分)1.题目: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创立了皇帝制度,并自称“始皇帝”。

这一制度的核心是A. 皇位世袭B. 皇权至上C. 君主专制D. 中央集权答案:C解析: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规定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权力高度集中,即君主专制,C项正确;皇位世袭是皇帝制度的继承方式,不是核心,A项排除;皇权至上是皇权的特点,B项排除;中央集权是处理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制度,D项排除。

2.题目:据《史记》记载,汉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年),景帝立其子刘彻为太子,是为汉武帝。

这表明当时实行的制度是A. 分封制B. 宗法制C. 郡县制D. 科举制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汉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年),景帝立其子刘彻为太子,是为汉武帝”可知,这体现了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内容,B项正确;分封制是地方行政制度,A项错误;郡县制是地方行政制度,C项错误;科举制是选官制度,D项错误。

3.题目:西汉武帝时期,在地方上设立刺史,负责监督地方官员和豪强地主,其主要目的是A. 加强中央集权B. 扩大地方权力C. 发展地方经济D. 缓和社会矛盾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西汉武帝时期,在地方上设立刺史,负责监督地方官员和豪强地主”可知,汉武帝设置刺史是为了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督,从而加强中央集权,A 项正确;刺史的设立是为了限制地方权力,B项错误;刺史的设立与发展地方经济无关,C项错误;刺史的设立无法直接缓和社会矛盾,D项错误。

4.题目: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下各部门的主要职责分工明确,其中负责草拟皇帝诏令的是A. 门下省B. 中书省C. 尚书省D. 吏部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下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诏令,B 项正确;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A项错误;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C项错误;吏部是尚书省下设的六部之一,负责官员的任免、考核等,D项错误。

高二九月考试题目

高二九月考试题目

高二九月考试题目高二历史九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安徽省怀远二中2010届高三第五次月考)中国古代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

回答1~3题。

1.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

对于中国而言,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现象是()A.百家争鸣 B.焚书坑儒 C.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2.18世纪的启蒙学者从中国的文化中悟出了一个道理:政府的目标是人民的幸福。

如果背离这个目标,人民就会造反和革命,直至把它推翻。

下列思想不能体现这一道理的是A.民贵君轻 B.君舟民水C.君权神授 D.为政以德3.“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

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日知录》中的这段文字抨击的是()A.先秦儒学 B.魏晋玄学 C.隋唐佛学 D.宋明理学4.(黑龙江庆安三中2011届高三第二次考试)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

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A.君子.侠客.隐士.英雄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5.(吉林省延吉市汪清六中2011届高三第四次月考)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里的“儒术”指()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6、(内蒙古包头蒙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孔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一般认为孔子及儒家所称颂的这种理想社会终结于()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7.(上海市十三校2011届高三12月联考)儒家学说在秦朝遭到沉重打击,在汉代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

高二历史上册期中调研检测试题9

高二历史上册期中调研检测试题9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选修)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龙飞同学写关于民族精神方面的作文,可能引用下列哪句名言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2.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罢黜百家”的转变体现了①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②③④3.假设西汉太学生在讨论“罢黜百家,独尊儒家”这一问题,下列不可能出现的观点是()A.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 B.儒学成为立国之本C.儒学在地方上得以推行 D.一定程度上禁锢了人们的思想4.有学者对古代某思想家有如下的叙述:“(他)想把廉溪、康节、横渠、二程种种意见都包容和会通,再加上通诸孔孟先秦儒,兼及道释,而且组织一大系统……思想上还是沿袭二程。

”请问这位古人是A.董仲舒 B.朱熹 C.陆九渊 D.王阳明5.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共同点不包括()A.倡导经世致用 B.反对君主专制C.提倡以史为鉴 D.以学校监察国家政治6.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什么思想A.经世致用思想B.君主批判思想C.自由平等思想D.重农抑商思想-7.文人画的特点有( )①追求抒情写意②在创作上讲究个性③由专业画家创作④在唐代成为中国画的主要形式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③8.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学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

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中国A.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B.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D.经济停滞倒退9.下列有关汉字书法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商鞅变法时秦国统一了文字②知识群体的形成促进了书法艺术的发展③天下第一行书的作者是东晋人④张旭是草书“圣手”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④10.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卷高二历史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礼是指较固定的行为准则,敬鬼神节仪式成为原初的礼的核心部分;但春秋时,礼经人为理性化而被灌入政治人文主义内容。

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A. 人的自觉意识觉醒B. 社会等级秩序的恢复C. 礼制社会功能加强D. 孔子地位的社会认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礼经人为理性化而被灌入政治人文主义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春秋时期,周礼被运用到政治领域,统治者希望每个人的行为都符合礼的要求,进而维系统治,故C项符合题干要求;A项表述题干未体现,且与史实不符;B项中原有的等级秩序已经崩溃,不可能恢复;材料未提及孔子,故D项无从体现。

故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礼制社会化2. 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

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A. 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B. 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C. 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 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答案】D【解析】孔子认为天能影响四季万物;老子用“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即天也是有其客观规律的,“天法道”;韩非子认为天是永恒的,不会消亡。

三者都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故答案为D项。

上述观点是针对天人关系提出的,不涉及政治主张,排除A项;BD项反映的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排除。

3. 战国时期,儒家主张仁政、德治,法家崇尚法治,道家要求无为而治,墨家希望选贤任能,他们共同的出发点是A. 改朝换代建立全新制度B. 争夺对诸侯国家政权的控制C. 顺应大变革潮流而厚今薄古D. 为统治者改善统治出谋划策【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针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儒家、法家、道家、墨家提出不同的见解,都是为统治者改善统治出谋划策,D项正确。

人教版2019学年高二历史期中试卷及其答案(共10套)

人教版2019学年高二历史期中试卷及其答案(共10套)

人教版2019学年高二历史期中试卷(一)第I卷(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在华盛顿会议上,美英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和废除“二十条”,其主要意图是()A.维护中国的领土完整B.削弱日本的在华优势C.表示对中国人民友好D.扶植在华的代理人2.二战期间,中国曾两次与英美共同发表重要宣言或公告,这说明()A.中国取得了与英美相同的国际地位 B.英美对日本侵华态度发生根本转变C.英美为了中国领土完整而对日作战D.中美英三国是对日作战的主要国家,需要相互支持3.下列对雅尔塔会议主要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严厉惩办德国战犯,实现德国战后民主化 B.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C.敦促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并归还中国领土 D.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建立联合国4.美国电影《拯救大兵瑞恩》是以二战期间盟军的诺曼底登陆为历史背景的,诺曼底登陆()A.发生在雅尔塔会议召开之后B.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军处于东西夹击之中C.实现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 D.参与行动的有英美苏等多国军队5.二战后,出现美苏对峙新格局的根本原因是()A.美苏意识形态方面的对立 B.以苏联为首社会主义阵营形成C.美苏政治军事力量形成抗衡 D.以欧洲为中心的格局被打破6.在下列事件中,联合国发挥过重要影响的是()①朝鲜战争②印巴分治③纽伦堡审判④巴勒斯坦地区分治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④D.②④7.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出现三足鼎立的局面,这“三足”是指()A.美国、俄罗斯、西欧B.美国、日本、俄罗斯C.美国、日本、西欧D.苏联、日本、西欧8.在20世纪50~70年代,改革卓有成效并促进了经济较快发展的国家是()①日本②匈牙利③捷克斯洛伐克④波兰A.①② B.①③C.①③④D.②③9.20世纪80年代,华沙条约成员国相继发生危机,社会动荡,风云骤起,突出表现在()A.文化观念的变化 B.国家名称的变化C.民族构成的变化D.社会制度的变化10.苏联的镰刀锤子红旗悄然从克里姆林宫上空降下,红蓝白三色旗冉冉升起。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人教版高二全册历史试题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人教版高二全册历史试题

某某省浙北G2(某某一中、某某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某某、试场号、座位号;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周桓王在位时(前720年—前697年),将王朝大权交给歌公,免去了X庄公左卿士的职务。

X 庄公随即派人将王室的庄稼割走,后来也不再朝见天子。

这一现象说明A.宗法制度开始瓦解 B.分封制度遭到破坏C.井田制度走向崩溃 D.等级制度基本消失2.下面是关于秦筑长城的诗句,你认为哪个观点比较全面客观A.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

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B.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

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得尧阶三丈高。

C.秦皇筑长城,乃为万世利。

连山绝谷势蜿蜒,雄图自足制中外。

D.当其兴大役,天下皆痍疮。

以之召祸乱,不旋踵灭亡。

岂知易代后,功及万世长。

3.《三国志》提到,某职官自汉季以来“总统诸郡,赋政于外,非若曩时(以往)司察之而已”。

由此推断,该职官是A.郡尉 B.刺史 C.三司使 D.枢密使4.唐太宗登上皇位后,积极推行民族团结政策,努力经营中国边疆,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下列关于其民族政策叙述正确的是A.设立鸿胪寺管理少数民族事务 B.设置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C.与突厥通婚促进民族融合 D.提出“示存异方之教”5.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

□□初,或以其他官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行宰相事,入政事堂议政,身份等同于宰相。

文中□□内应该填入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6.1670年康熙制定《圣训十六条》,体现了其社会控制的思想。

《十六条》的基本内容有:“敦孝悌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儆愚顽……息诬告以全良善,诫窝逃以免株连。

2023-2024学年河北省九校联考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答案解析(附后)

2023-2024学年河北省九校联考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答案解析(附后)

2023-2024学年河北省九校联考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分。

1.《左传》桓公二年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且所封诸侯国相间杂处,承担了藩卫王室、分治殷民、向四周开拓等任务。

这说明分封制( )A. 有利于巩固西周国家政权B. 弱化了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隶属关系C. 加速了各民族融合的进程D. 推动贵族世袭和等级特权制度的建立2.有学者指出,古希腊民主政治作为维系公民集团内部团结而采取的一种非专横的权力安排方式,必然会采取强制性的方式获取奴隶的劳动成果以抵消民主政治的高支出,从而维系城邦共同体与民主政治的存续和繁荣。

该学者意在说明( )A. 集体主义是雅典民主的重要特色B. 古希腊民主政治被贵族所控制C. 民主政治与奴隶制具有联动关系D. 公民民主政治的参与意识不足3.《大宪章》规定:“若不经同等人的合法裁决和本国法律之审判,王国不得将任何自由人逮捕囚禁、不得剥夺其财产、不得宣布其不受法律保护、不得处死。

”国王若对以上规定或基本原则蓄意违反,则贵族可随时造反,国内任何人亦可随贵族造反。

据此可知,《大宪章》( )A. 促成英国社会制度转型B. 限制了国王的司法权力C. 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D. 巩固了议会的中心地位4.民国初年,以袁世凯为首的官僚军阀集团操纵着中央政权,地方上的州县多为兵政兼行政,也都掌握在地方豪强手中,他们当然不可能去推进资产阶级的政党统治。

这说明民国初年政党政治失败的重要原因是( )A.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成熟B. 人民群众的共和观念较为薄弱C. 政党之间的党争多于联合D. 缺乏开展政党政治的阶级基础5.如图为1978~2018年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和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发展情况(%)。

这一变化反映了我国( )A.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B. 国民经济实力大幅上升C. 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增强D. 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6.唐朝规定:“凡官,不历州县不拟台省。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与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与参考答案

人教版历史高二上学期期中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标志着哲学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A、哲学从自然哲学转向人文哲学B、哲学从本体论转向认识论C、哲学从抽象思维转向具体实践D、哲学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2、在近代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任务是:A、推动政治体制改革B、推翻封建统治C、倡导民主和科学D、传播马克思主义3、题干: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隋唐时期,瓷器开始成为我国手工业的主要产品B. 宋元时期,棉纺织业兴起,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C. 明清时期,手工业生产进入“资本主义萌芽”阶段D. 清朝末年,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手工业的现代化4、题干: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表述,正确的是()A. 秦朝实行均田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B. 唐朝实行“两税法”,增加了中央财政收入C. 宋朝实行“一条鞭法”,推动了农业生产的繁荣D. 明朝实行“海禁政策”,保护了国家经济安全5、题干: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我国从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A. 辛亥革命B. 五四运动C. 北伐战争D. 土地改革6、题干:下列哪项不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期外交政策的主要特点?A. 坚持独立自主B. 争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坚持一边倒D. 重视经济外交7、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典型代表?A. 租庸调制B. 均田制C. 王田制D. 民田制8、在近代中国,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形成?A. 鸦片战争B. 太平天国运动C. 戊戌变法D. 辛亥革命9、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 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C. 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

D. 直接导致了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

10、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实行土地改革的主要目的是:A. 增加农民的劳动积极性。

湖北省A9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湖北省A9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A9 高中联盟 2023 年秋季期中联考高二历史试卷考试时间:2023 年 11 月 16 日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尚书·洪范》记载,(周武)王“有大疑”,除问于卜筮外,还须询及卿、士、庶人的意见。

西周还设小司寇一职,以征询民众意见,所涉皆大政(国危、迁都、立君)。

这可以用来说明()A.西周时期王权形同虚设B.西周时期的原始民主遗风C.分封制度之下等级森严D.先秦时王权与神权相结合2.汉高祖时颁行《户律》,将其作为封建国家根本法的重要篇章之一。

并规定户籍登记一般为姓名、籍贯、爵级、住址、年龄等,户籍迁移也有一定的程序。

还制定了“舍匿(首匿)”法,打击范围从逃亡者扩大到藏匿者。

汉代户籍政策()A.利于维护社会稳定B.打击了富商大贾C.保证小农经济发展D.抑制了土地兼并3.北魏前期,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广设军镇,相当于州,镇下置戍,相当于郡,对所在地区实行军事控制。

孝文帝时期下令将全国分为38州,除北方边境地区外,中原各地全面裁撤镇、戍,改为州、郡、县。

这一改革,有利于()A.促进江南开发B.实现全国统一C.推动政权转型D.降低改革阻力更多课件教案等优质滋源请家威杏MXSJ663 4.下图为唐代道路交通网,结合图片,关于唐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对外交通海陆并举B.政策开明国力强盛C.政治统一商路通畅D.制度灵活因俗而治5.两宋时期,军队广泛从事回易活动(即官府经营贸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一、单选题1. 德国外长皮洛夫在议会上公开宣称:“德国人向自己的一个邻国让出陆地,向另一个邻国让出海洋,而给自己留下一文不值的天空。

”皮洛夫针对的这两个国家分别是()A . 法国英国B . 法国意大利C . 波兰英国D . 比利时西班牙2. 1914年,英国外交大臣格雷勋爵说道:“整个欧洲的灯光都在熄灭,我们此生将不会再看到它们亮起来了。

”格雷勋爵这句话针对的是()A .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B . 俄国的十月革命C . 德奥建立军事同盟D . 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3.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某次战役中,英军首次使用了自己的新武器——坦克,该战役是()A . 凡尔登战役B . 索姆河战役C . 马恩河战役D . 东普鲁士战役4. 以下为一战期间交战国军需品的生产量变化表(单位:百万吨)1914年8月1914年9月1917年4月协约国同盟国协约国同盟国协约国同盟国生铁22 22 16 25 50 15钢19 21 16 25 58 16煤394 331 346 355 851 3401917年双方对比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是()①意大利的倒戈②美国的参战③俄国退出一战④英国的海上封锁A . ①②④B . ②③④C . ①②③D . ①③④5. 列宁曾经提出过“战争引起革命”和“革命制止战争”的观点。

一战期间,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德国的()A . 二月革命B . 四月革命C . 十月革命D . 十一月革命6.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在国际上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几个世纪以来形成的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以下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②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③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④第一次世界大战促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A . ①②③B . ①③④C . ①②④D . ②③④7. 巴黎和会期间,虽然出席和会的有27个国家之多,但实际操纵会议的是所谓的“三巨头”,“三巨头”指的是()A . 威尔逊克里孟梭劳合·乔治B . 威尔逊克里孟梭张伯伦C . 威尔逊克里孟梭丘吉尔D . 威尔逊克里孟梭罗斯福8. 丘吉尔在《二战回忆录》中写道:“福煦元帅要求今后法国的边界必须延至莱茵河;德国必须解除武装;其军事体制必须瓦解;它的要塞必须拆毁;德国会变得赤贫;它得负担难以计算的战争赔款……根据《凡尔赛和约》有关领土的条文,德国的领土实际上原封未动,它仍然是欧洲最大的单一民族的国家。

福煦元帅听到《凡尔赛和约》签订的消息之后,十分精确地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丘吉尔认为福煦这句话的实际意思是()A . 《凡尔赛和约》体现了帝国主义的本质,埋下世界二十年后冲突的种子B . 《凡尔赛和约》对德国不够严厉,埋下德国在二十年后卷土重来的种子C . 《凡尔赛和约》对德国过于严厉,埋下德国在二十年后民族复仇的种子D . 《凡尔赛和约》体现了过度的民族自决原则,埋下新的世界大战的种子9. 劳合·乔治说:“德国人民已经无疑地证明,他们是世界上最有活力和力量的民族之一,但他们竟然被许多小国所包围,而这些小国中,许多国家的人民过去从来没有组织过一个稳固的政府,他们每个国家却都拥有人数众多的德国人,而这些德国人吵闹着要和自己的祖国合并,我想象不出还会有什么比这种情况更能成为将来产生战争的理由了。

”上述材料不能反映()A . 凡尔赛体系存在严重不稳定性B . 新国家的诞生出现了新的矛盾C . 凡尔赛体系会受到冲击和挑战D . 民族自决原则并没有真正实行10. “凡任何战争或战争之威胁,不论其直接影响联盟任何一会员国与否,皆为有关联盟全体之事。

联盟应采取适当有效之措施以保持各国间之和平。

”以上内容体现的是国联盟约中的()A . 委任统治B . 集体安全C . 民族自决D . 全体一致11. “休斯先生(华盛顿会议美国代表)在35分钟内击沉的军舰,要比全世界的海军将领几个世纪中所击沉的军舰还要多。

”与这段话有关联的条约是()A . 《凡尔赛和约》B . 《四国条约》C . 《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D . 《九国公约》12. “传统国际法历来把‘诉诸战争权’看作是主权国家不容置疑的绝对权利,巴黎公约则第一次从法律上明确否定了‘战争权’的合法性,从而成为‘战争是否合法的分水岭’。

”这里的“巴黎公约”指()A . 《凡尔赛和约》B . 《国联盟约》C . 《洛迦诺公约》D . 《非战公约》13.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为驶出危机的险滩,美国()A . 实施“新政”B . 采取经济自由放任C . 走上法西斯道路D . 推动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14. 如图是西班牙立体主义画家毕加索于20世纪30年创作的一幅巨型油画,该油画内容取材于()A . 西班牙内战B . 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C . 中国九一·八事变D . 德国入侵波兰15. 绥靖政策,是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

以下属于二战时期英法绥靖政策表现的是()①国联“迁就”日本侵略中国②英法“纵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③英法对西班牙内战采取“不干涉”和“中立”政策④“慕尼黑阴谋”A . ①②④B . ①②③C . ②③④D . ①②③④16. 如图为纳粹德国进攻示意图,与图中数字①②③④对应的国家是()A . 法国、英国、奥地利、土耳其B . 英国、法国、奥地利、苏联C . 英国、奥地利、法国、美国D . 英国、西班牙、奥地利、美国17. 二战时期的主要战争有明确的作战计划,如图反映的是()A . 巴巴罗萨计划B . 施里芬计划C . 火炬计划D . 海狮计划18. 《大西洋宪章》向世界表达了“建立和平,使所有国家能够在它们境内安然自存,并保障所有地方的所有人在免于恐惧和不虞匮乏的自由中,安度他们的一生”的决心。

这反映了()A . 英美苏开始联合对德意作战B .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C . 英美对法西斯国家正式宣战D . 英美联合反对法西斯暴政19. 1942年10月,他在阿拉曼地区率部与德、意军队激战,挫败德国“沙漠之狐”隆美尔,由此声誉大振,被人们称之为捕捉“沙漠之狐”的猎手。

他是()A . 丘吉尔B . 蒙哥马利C . 艾森豪威尔D . 曼施坦因20. “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

”宣告以上内容的会议在如图中的()A . ①处B . ②处C . ③处D . ④处21. 库尔斯克会战(Battleof Kursk)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德战场的决定性战役之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坦克会战,关于这场战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 它标志着苏德战场局势开始出现转折B . 战后德国失去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C . 该战役中德国陆军遭遇第一次重大失败D . 该战役发生在1941年22. 秦朝郡县制的确立被认为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这一结论主要是基于()A . 地方长官的选拔方式B . 皇权的至高无上C . 郡县长官各司其职D . 疆域规模的扩大23. 史料记载:“秦始皇遂使监(监御史)禄凿渠运粮,以使深入百越。

”该“渠”指的是()A . 郑国渠B . 井渠C . 灵渠D . 都江堰24. 秦始皇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并奠定中国本土的疆域。

关于秦始皇统一进程,以下按时间排列正确的是()①南征百越②北击匈奴③统一六国A . ③①②B . ①②③C . ②③①D . ③②①25. 据宋代《图经》记载:“秦郡天下,定江南郡会稽,置长水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是郡县制B . 郡县区划形式开始出现于秦朝C . 长水县是会稽郡的分封之地D . 长水县长官由会稽郡郡守任免调动26. 《尚书》为儒家经典之一,据司马迁说,其由孔子编订。

秦始皇焚书坑儒,《尚书》多残缺。

汉初,秦博士伏生所传《尚书》29篇,用汉时隶书抄写,被称为《今文尚书》。

又,西汉前期,鲁恭王拆孔子故宅一段墙壁,发现另一部《尚书》,是用先秦时字体书写,称《古文尚书》,它比《今文尚书》多16篇。

东晋时,梅赜献《古文尚书》,比《今文尚书》多出25篇。

清代学者阎若璩从语义、典制等角度证明《古文尚书》为伪造。

2008年公开的清华简证实《古文尚书》系伪造。

这说明()A . 《尚书》的考辨,必须经过考古学的新发现方能弄清B . 学界已证明《古文尚书》为伪造,因此没有学术价值C . 历史的基本事实借助多种研究路径,有可能逐步弄清D . 《今文尚书》并不是后人伪造,目前已成为客观事实27. 唐太宗对中外交往采取积极友好的态度,对中外文化采取开放的政策,以下能说明这一外交政策的是()①设鸿胪寺作为接待各国使者的官方机构②对于外来宗教,提出“示存异方之教”③召见朝鲜使者、日本遣唐使④与吐蕃和亲A . ①②③B . ①②④C . ②③④D . ①③④28. 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进攻喀尔喀,其三部10万众南下投清。

康熙为安置喀尔喀,并加强对其管理,遂决定于多伦举行会盟。

喀尔喀属于()A . 蒙古族B . 汉族C . 满族D . 藏族29. “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与这一思想主旨针锋相对的是()A . 儒家思想B . 道家思想C . 法家思想D . 墨家思想30. 被学者称为“轴心时代”的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

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于中国与西方,他们虽互不知晓,但思考的问题却有相似之处。

下列属于孔子和亚里士多德相似观点的是()①崇尚道德,推行德治②创立私学,讲学自由③提出“中庸之道”④挑战权威,推崇科学A . ①②B . ①③C . ②③D . ③④二、材料分析题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世纪以后,人类文明进程发生明显变化。

……在这些世纪里,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从而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进程,欧洲的统治也迅速的扩大到全球。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英国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在1914年之前曾说到,他那一代预期“全世界的生活将会变得更为理性、更为人道和更为民主……科学技术的进步将会让人类变得更富裕……所有这一切都会和平的发生。

”(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粉碎了这种梦想。

——(美)谢尔曼《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欧洲的统治也迅速的扩大到全球”的主要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