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叉完整课程设计完整版

合集下载

拨叉夹具的课程设计

拨叉夹具的课程设计

拨叉夹具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拨叉夹具的基本结构及其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2. 掌握拨叉夹具的安装、调整和使用方法;3. 了解拨叉夹具的维护与保养知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能够独立安装和调整拨叉夹具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运用拨叉夹具进行机械加工操作的熟练度;3. 培养学生分析并解决拨叉夹具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提高对机械加工操作的安全意识;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团队中分享、交流、协作;3. 激发学生对机械加工领域的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技术学科课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生在操作实践中掌握拨叉夹具的相关知识。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动手能力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可能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拨叉夹具的使用方法,并在实际应用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使其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拨叉夹具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介绍拨叉夹具的组成部分,包括拨叉、底座、夹具主体等,分析各部分在机械加工中的作用。

2. 拨叉夹具的安装与调整:详细讲解拨叉夹具的安装步骤,强调注意事项;介绍调整方法,确保加工精度。

3. 拨叉夹具的使用方法:讲解如何正确使用拨叉夹具进行机械加工,包括装夹、定位、加工等环节。

4. 拨叉夹具的维护与保养:介绍拨叉夹具的日常维护方法和保养技巧,提高使用寿命。

5. 拨叉夹具应用案例:分析实际加工中拨叉夹具的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其在生产中的重要性。

教材章节关联:1. 《机械加工基础》第三章:机械加工工艺装备;2. 《机械加工工艺》第五章:机床夹具及其应用;3. 《机床夹具设计》第二章:机床夹具的分类与结构。

拨叉完整课程设计

拨叉完整课程设计

一、零件的分析零件的作用:题目给定的零件是CA6140拨叉,它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档,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进行工作。

获得所需要的速度和扭矩,宽度为40mm的面寸精度要求很高,因为在拨叉拨动滑移齿轮时如果槽的尺寸精度不够或间隙很大时,滑移齿轮得不到高的位置精度,所以宽度为40mm的面槽和滑移齿轮的配合精度要求很高。

零件的工艺分析:分析零件图可知,该拨叉形状、结构比较简单,通过铸造毛坯可得到基本形状,减少了工序加工,又节约了材料。

除了拨叉上表面外,其余加工表面精度低,不需要高度机床加工,可通过铣削、钻床等车床的粗加工就可以达到要求;而拨叉上表面加工精度虽然较高,但也可以在正常的生产条件下,采用经济的方法保质保量的加工出来。

由此可见,该零件工艺性较好。

CA6140拨叉共有三组加工表面(1)零件两端面,可以后端面加工精度高,可以先以后端面为粗基准加工右端面,再以前端面为精基准加工左端面;(2)以花键中心线为基准的加工面:这一组面包括25H7的六齿方花键孔、22H12的花键底孔、两端的2X150倒角和距花键中心线为22mm的上顶面;(3)以工件右端面为基准的18H11mm的槽、上顶面的2-M8通孔和5锥孔。

经上述分析可知,对于后两组加工表面,可先加工其中一组表面,然后借助于专用夹具加工另一组表面。

二、工艺规程设计确定毛坯制造方法,初步确定毛坯形状:零件材料为HT200,灰铸铁生产工艺简单,铸造性能良好,考虑到零件加工表面少,精度要求不高,有强肋,且工作条件不差,既没有变载荷,又属间歇性工作,故选用金属型铸件,以满足不加工表面的粗糙度要求及生产要求。

零件的形状简单,因此毛坯形状需要与零件形状尽量接近,又因内花键较小,因此不可直接铸出。

基准的选择基准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

基面选择得正确与合理,可以使加工质量得到保证,生产率得以提高。

否则,加工工艺过程中会问题百出,更有甚着,还会造成零件大批报废,使生产无法正常进行。

拨叉ca6140课程设计831007

拨叉ca6140课程设计831007

拨叉ca6140课程设计831007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拨叉CA6140的相关知识,能够理解其结构、功能和操作方法。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描述拨叉CA6140的基本结构,了解其工作原理,掌握其操作方法和维护技巧。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拨叉CA6140的基本操作,能够对其进行简单的故障排查和维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拨叉CA6140在机械制造中的重要性,培养对其的兴趣和热情,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拨叉CA6140的基本结构:介绍拨叉CA6140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拨叉本体、拨叉轴、拨叉齿等。

2.拨叉CA6140的工作原理:讲解拨叉CA6140的工作原理,包括拨叉的运动机制、传动方式等。

3.拨叉CA6140的操作方法:教授学生如何正确操作拨叉CA6140,包括启动、停止、调整等基本操作。

4.拨叉CA6140的维护技巧:讲解如何对拨叉CA6140进行日常维护,以保证其正常运行。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拨叉CA6140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等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相关概念。

2.演示法:教师通过现场演示拨叉CA6140的操作方法,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其使用技巧。

3.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实操,亲自动手操作拨叉CA6140,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

4.讨论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针对拨叉CA6140的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四、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需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为学生提供拨叉CA6140的相关理论知识,以便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2.实物模型:展示拨叉CA6140的实物模型,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其结构。

3.多媒体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动画、图片等形式展示拨叉CA6140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拨叉夹具课程设计

拨叉夹具课程设计

拨叉夹具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拨叉夹具的基本原理和结构,了解其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技术的兴趣和认识。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能描述拨叉夹具的定义、作用和基本结构;(2)能解释拨叉夹具在汽车制造中的重要性;(3)了解不同类型的拨叉夹具及其特点。

2.技能目标:(1)能通过观察和分析,识别不同类型的拨叉夹具;(2)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3)能熟练操作实验设备,进行拨叉夹具的组装和调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欲望;(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动手实践的能力;(3)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拨叉夹具的定义、作用和基本结构;2.拨叉夹具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3.不同类型的拨叉夹具及其特点;4.拨叉夹具的组装和调试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拨叉夹具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应用;2.讨论法:分组讨论不同类型的拨叉夹具的特点;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了解拨叉夹具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4.实验法:操作实验设备,进行拨叉夹具的组装和调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提供相关章节,介绍拨叉夹具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应用;2.参考书:提供相关资料,加深学生对拨叉夹具的了解;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直观展示拨叉夹具的组装和调试过程;4.实验设备:准备拨叉夹具实验装置,供学生动手操作。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的使用,我们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拨叉夹具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2.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3.考试:安排一次期中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拨叉夹具知识的掌握情况。

拨叉84008课程设计

拨叉84008课程设计

拨叉84008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拨叉的基本概念,了解其工作原理和分类。

2. 学生能掌握84008型号拨叉的结构特点及其应用场景。

3. 学生能运用相关公式计算拨叉的传动比,并解释其物理意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通过观察、分析,正确拆装和组装84008型号拨叉。

2. 学生能运用绘图软件绘制拨叉的三视图,提高空间想象和表达能力。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如拨叉故障排查和优化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培养对机械设备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习动力。

2. 学生能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实验过程安全。

3. 学生能在团队协作中发挥个人优势,培养沟通、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机械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拨叉的基本知识,提高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初三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对机械原理有一定了解,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拨叉概述- 拨叉的定义、作用及其在机械传动中的应用- 拨叉的分类及各类别特点2. 84008型号拨叉结构特点- 84008型号拨叉的构造及其工作原理- 84008型号拨叉的优缺点分析3. 拨叉的传动比计算- 拨叉传动比的公式推导- 案例分析:实际工程中拨叉传动比的应用4. 拨叉的拆装与组装- 拆装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拨叉拆装步骤及组装方法5. 拨叉三视图绘制- 三视图的基本概念和绘制方法- 84008型号拨叉三视图的绘制实践6. 拨叉故障排查与优化设计- 常见拨叉故障类型及其原因分析- 拨叉优化设计的思路和方法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拨叉概述、84008型号拨叉结构特点第二课时:拨叉传动比计算、拨叉拆装与组装第三课时:拨叉三视图绘制、拨叉故障排查与优化设计教学内容与课本关联性:教学内容与课本《机械基础》中第三章“机械传动”相关内容紧密结合,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拨叉(2)课程设计

拨叉(2)课程设计

拨叉(2)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具体分解为以下三个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具备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讲解和运用。

2.实验操作技能的培训,包括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分析等。

3.学科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的介绍,包括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际案例分析。

4.团队合作的训练,包括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用于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讨论法:用于探讨学科热点问题和实际案例分析。

3.案例分析法:用于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用于培训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学科知识。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实验设备,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实验操作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其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拨叉工艺设计课程设计

拨叉工艺设计课程设计

拨叉工艺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拨叉工艺的基本概念,掌握其设计原理和流程。

2. 学生能掌握拨叉工艺中涉及的材料特性及其应用。

3. 学生能了解拨叉工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理解其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拨叉工艺品,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2. 学生能通过团队协作,完成拨叉工艺品的制作,培养沟通与协作能力。

3. 学生能运用评价标准,对拨叉工艺品进行自评和互评,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拨叉工艺设计课程,培养对我国传统工艺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体验工匠精神,培养耐心、细致、专注的品质。

3.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手工制作课程,旨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拨叉工艺的设计与制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好奇心强、动手能力逐步提高的阶段,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引导。

教学要求: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关注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挥创意,提高实践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组织以下教学内容:1. 拨叉工艺基础知识:- 拨叉的定义、分类及用途。

- 拨叉工艺的起源与发展。

2. 拨叉工艺设计原理:- 设计原则与方法。

- 拨叉工艺品的结构分析。

3. 拨叉工艺材料:- 常用材料的种类及特性。

- 材料选择与应用。

4. 拨叉工艺制作流程:- 设计草图与制作图。

- 制作工具与设备的使用。

- 制作步骤及技巧。

5. 拨叉工艺品的评价与展示:- 评价标准与方法。

- 展示策划与实施。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课时:拨叉工艺基础知识及起源发展。

第二课时:拨叉工艺设计原理与结构分析。

拨叉机械课程设计

拨叉机械课程设计

拨叉机械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拨叉机械的基本概念,掌握其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2. 使学生掌握拨叉机械在工程中的应用,了解其重要性和功能;3. 引导学生了解拨叉机械的发展历程,拓展对机械工程领域的认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拨叉机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能够组装和调试简单的拨叉机械装置;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和项目实施,共同完成课程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拨叉机械的兴趣,激发其探究机械工程领域的热情;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认识拨叉机械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3.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勇于创新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拨叉机械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我国机械工程领域培养后备人才。

在此基础上,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拨叉机械概述:介绍拨叉机械的定义、分类及应用领域,让学生对拨叉机械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 拨叉机械的结构与原理:详细讲解拨叉机械的组成部分、工作原理及性能参数,结合教材章节,分析实际案例。

3. 拨叉机械的选用与设计:介绍拨叉机械的选用原则、设计方法及注意事项,指导学生如何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和设计拨叉机械。

4. 拨叉机械的组装与调试:讲解拨叉机械的组装过程、调试方法及故障排除,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5. 拨叉机械的应用案例:分析典型拨叉机械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拨叉机械在工程中的重要作用。

6. 拨叉机械的发展趋势:介绍拨叉机械的技术发展、行业动态及未来展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如下:1. 第1-2课时:拨叉机械概述及分类;2. 第3-4课时:拨叉机械结构与原理;3. 第5-6课时:拨叉机械选用与设计;4. 第7-8课时:拨叉机械组装与调试;5. 第9课时:拨叉机械应用案例;6. 第10课时:拨叉机械发展趋势。

拨叉加工课程设计

拨叉加工课程设计

拨叉加工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拨叉的基本概念、类型和加工方法;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对拨叉进行加工制作;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机械加工行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拨叉的作用、结构及其在机械系统中的重要性,能够分析不同类型的拨叉及其加工特点,掌握基本的拨叉加工方法,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学生将培养对机械加工行业的兴趣,增强对制造工艺的认识,提升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拨叉的基本概念、类型和加工方法。

首先,介绍拨叉的作用和结构,使学生了解其在机械系统中的地位;其次,分析不同类型的拨叉及其加工特点,使学生掌握各类拨叉的加工方法;最后,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相关知识对拨叉进行加工制作。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1.第四章拨叉的基本概念与类型1.1 拨叉的作用与结构1.2 拨叉的类型及特点2.第五章拨叉加工方法2.1 传统加工方法2.2 现代加工方法2.3 加工工艺的选择与优化3.第六章拨叉加工实例分析3.1 案例一:某型汽车拨叉加工3.2 案例二:某型航空器拨叉加工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理论教学中,以讲授法为主,辅以讨论法和案例分析法,使学生掌握拨叉的基本概念、类型和加工方法;在实践教学中,采用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实际加工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所需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教材和参考书用于提供理论知识,多媒体资料用于辅助教学,实验设备用于开展实践教学。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需要,合理选择和准备教学资源,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23档拨叉课程设计

23档拨叉课程设计

2 3档拨叉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2、3档拨叉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在汽车变速系统中的作用原理。

2. 学生能够描述2、3档拨叉的结构组成,了解其工作原理。

3. 学生能够解释2、3档拨叉与汽车性能之间的关系,理解不同档位对车辆行驶速度和动力输出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进行2、3档拨叉的拆装、检查和更换操作,掌握相关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2. 学生能够分析2、3档拨叉故障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汽车变速系统进行简单诊断和维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汽车维修行业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汽车科技的热情。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他们在实际操作中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让他们明白遵守操作规程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汽车维修技术课程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相结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2、3档拨叉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汽车维修行业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汽车变速系统概述:介绍汽车变速系统的基本功能和重要性。

- 2、3档拨叉的作用与原理:详细讲解2、3档拨叉在变速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其工作原理。

- 2、3档拨叉的结构组成:分析2、3档拨叉的各部分结构,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2. 实践操作:- 2、3档拨叉的拆装:学习并掌握2、3档拨叉的正确拆装步骤及注意事项。

- 2、3档拨叉的检查与更换:掌握检查2、3档拨叉磨损、损坏情况的方法,学会更换拨叉的操作技巧。

- 故障分析与排除:分析2、3档拨叉常见故障原因,学习故障排除方法。

3. 教学安排与进度:- 理论知识部分:按照教材第3章的内容,分2个课时进行教学。

- 实践操作部分:结合教材第4章内容,安排4个课时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以确保学生能够达到课程目标为依据,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拨叉1课程设计

拨叉1课程设计

拨叉1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拨叉的基本概念,掌握其结构、原理和功能;2. 学生能够描述拨叉在机械传动中的应用,并解释其作用;3. 学生能够运用相关公式计算拨叉的传动比。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分析拨叉的结构特点;2. 学生能够运用绘图工具,绘制简单的拨叉示意图;3. 学生能够运用计算工具,进行拨叉传动比的计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拨叉相关知识,培养对机械传动装置的兴趣和好奇心;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倾听他人意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3. 学生通过了解拨叉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实用性,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初中物理课程,以实践性、探究性为主要特点。

通过学习拨叉,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和技能,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但拨叉相关知识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教学要求: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2.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强化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拨叉的基本概念:介绍拨叉的定义、分类及其在机械传动中的应用;2. 拨叉的结构与原理:讲解拨叉的组成部分,工作原理及传动方式;3. 拨叉的传动比计算: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计算拨叉的传动比,理解其影响因素;4. 拨叉的实物观察与实验:组织学生观察实物,进行简单的拨叉实验,了解其性能;5. 拨叉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分析拨叉在自行车、汽车等机械装置中的应用实例。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拨叉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在机械传动中的应用;第二课时:拨叉的结构、原理及传动方式;第三课时:拨叉的传动比计算,影响因素分析;第四课时:实物观察、实验操作,了解拨叉性能;第五课时:案例分析,探讨拨叉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本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中关于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知识点,对拨叉进行深入剖析,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拨叉1的课程设计

拨叉1的课程设计

拨叉1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拨叉的基本概念,掌握其构造、分类及工作原理;2. 学生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拨叉在乐器中的音阶产生过程;3. 学生了解拨叉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举例说明。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操作拨叉,进行简单的演奏;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分析拨叉的振动与音高的关系;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拨叉类乐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兴趣,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2. 学生通过拨叉的学习,培养团队协作、动手实践的能力;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探究精神,养成积极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物理学科实验课程,以实践为主,结合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探索拨叉的奥秘。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对物理现象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但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有限。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示拨叉的相关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物理素养。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1. 拨叉的基本概念与构造- 拨叉的定义、分类及其应用场景;- 拨叉的构造组成,包括材质、形状等。

2. 拨叉的工作原理与音阶产生- 拨叉的振动原理,振动与音高的关系;- 音阶产生的基本原理,如何通过拨叉实现不同音高的演奏。

3. 拨叉类乐器的制作与演奏- 制作简易拨叉类乐器的方法与步骤;- 演奏拨叉类乐器的基本技巧与注意事项。

4. 拨叉在生活中的应用- 了解拨叉在乐器制作、音乐表演等方面的应用;- 探讨拨叉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等。

教材章节:本教学内容依据教材中关于声音与乐器的章节进行组织与安排,结合课程目标,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进度安排:1. 第一节课:介绍拨叉的基本概念与构造,进行简单认识;2. 第二节课:探讨拨叉的工作原理与音阶产生,进行实践操作;3. 第三节课:学习制作简易拨叉类乐器,并进行演奏;4. 第四节课:总结拨叉在生活中的应用,拓展学生视野。

拨叉6课程设计

拨叉6课程设计

拨叉6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拨叉的基本概念,掌握其构造、工作原理及其在机械传动中的应用。

2. 学生能运用公式计算拨叉的尺寸,并了解影响拨叉性能的各种因素。

3. 学生了解拨叉的材料选择及加工工艺,理解不同材料的拨叉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通过观察、分析,正确识别不同类型的拨叉,并解释其功能。

2. 学生能运用绘图软件或手工绘制拨叉的示意图,展示其结构特点。

3.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设计简单的拨叉传动装置,并验证其工作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机械传动装置的探究兴趣,激发创新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学生通过学习拨叉的相关知识,认识到机械设计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六年级学生设计,结合学生好奇心强、动手能力逐渐提高的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拨叉的基本知识和设计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教学要求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拨叉的基本概念与构造- 拨叉的定义、功能及其在机械传动中的作用。

- 拨叉的构造,包括拨叉的各部分名称、作用及相互关系。

2. 拨叉的工作原理及性能分析- 拨叉的工作原理,包括动力传递、运动转换等。

- 影响拨叉性能的因素,如尺寸、形状、材料等。

3. 拨叉的设计与计算- 拨叉尺寸的计算方法,包括相关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 拨叉材料的选择及加工工艺,分析不同材料的优缺点。

4. 拨叉的应用实例分析- 分析实际生产中拨叉传动装置的应用案例,理解其设计原理。

- 探讨拨叉传动装置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及改进方法。

5. 实践操作与小组设计- 手工绘制拨叉示意图,展示其结构特点。

- 小组合作设计简单的拨叉传动装置,并验证其工作效果。

江苏大学拨叉课程设计

江苏大学拨叉课程设计

江苏大学 拨叉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拨叉的基本概念,了解其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运用拨叉的原理,分析并解决相关的物理问题。

3. 学生掌握拨叉的计算方法和步骤,能够准确计算拨叉的长度、速度等物理量。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拨叉知识,设计简单的物理实验,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3. 学生学会使用科学方法,通过实验数据验证拨叉的原理,提高科学研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主动学习的态度。

2.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3. 学生通过拨叉的学习,认识到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物理学科,结合江苏大学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江苏大学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能力和研究精神,对物理学科有一定的基础,喜欢探索新知识,善于团队合作。

教学要求:1. 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拨叉的原理和应用。

2. 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拨叉基本概念:拨叉的定义、分类及用途。

2. 拨叉原理:介绍拨叉的工作原理,分析拨叉在物理运动中的重要作用。

3. 拨叉计算方法:讲解拨叉长度、速度等物理量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4. 拨叉应用实例: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拨叉应用,如自行车、汽车等。

5. 实验教学:设计拨叉相关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拨叉作用效果。

6. 知识拓展:介绍拨叉在物理学研究中的应用,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拨叉基本概念及分类第二课时:拨叉原理及计算方法第三课时:拨叉应用实例分析第四课时:实验教学(分组实验,观察拨叉作用效果)第五课时:知识拓展及总结教学内容关联教材章节:第一章:物理运动与力学基础第二节:运动与力的关系第三部分:拨叉原理及其应用教学内容进度安排:第一周:拨叉基本概念及分类第二周:拨叉原理及计算方法第三周:拨叉应用实例分析第四周:实验教学与知识拓展第五周:课程总结与复习巩固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讲解拨叉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使学生系统掌握理论知识。

拨叉课程设计

拨叉课程设计

拨叉课程设计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介绍拨叉的原理、结构和调整方法,以及拨叉在骑行中的应用。

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学生将掌握拨叉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升自己的骑行水平。

二、教学目标1.了解拨叉的结构和原理,掌握拨叉调整方法。

2.熟悉不同类型拨叉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3.掌握拨叉在骑行中的应用技巧,提高骑行稳定性和舒适性。

三、教学内容1.拨叉的结构和原理(1)前避震器式拨叉、后避震器式拨叉、硬尾式拨叉等不同类型的拨叉结构。

(2)弹簧式、气压式等不同类型的避震系统原理。

(3)刚性与弹性对比分析,讲解对于不同路面情况下采用何种类型的避震系统更为合适。

2. 拨叉调整方法(1)预载调整:讲解如何根据体重和路况来调整预载值,以达到最佳的避震效果。

(2)行程调整:讲解如何根据个人骑行习惯和路况来调整拨叉行程,以达到最佳的骑行体验。

(3)阻尼调整:讲解如何根据个人骑行习惯和路况来调整阻尼,以达到最佳的避震效果。

3. 拨叉应用技巧(1)下坡技巧:讲解如何通过拨叉的调整和应用技巧来提高下坡速度和稳定性。

(2)越野技巧:讲解如何通过拨叉的调整和应用技巧来提高越野能力和舒适性。

(3)日常骑行技巧:讲解如何通过拨叉的调整和应用技巧来提高日常骑行的舒适性和稳定性。

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PPT、视频等形式进行理论授课,介绍拨叉结构、原理、调整方法等知识点。

2.实践操作:在教室内模拟拆装、调试等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拨叉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3.实地演练:在户外进行拨叉应用技巧的演练,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掌握拨叉的应用技巧和调整方法。

五、教学评价1.考试评分:通过理论和操作考试来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包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2.作业评分:布置相关作业,包括调整拨叉的实践操作和写作业报告等,来评价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课堂表现评分: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来评价其参与度、积极性和团队合作能力。

六、教材参考1.《自行车骑行技巧》(美)约翰·斯蒂文斯著,李建国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

拨叉工课程设计

拨叉工课程设计

拨叉工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拨叉工的基本概念,掌握其操作原理和步骤。

2. 学生能掌握拨叉工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了解其在机械加工中的重要性。

3. 学生能了解拨叉工相关的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熟练操作拨叉工,完成指定的加工任务。

2. 学生能运用拨叉工进行简单的机械零件加工,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3. 学生能通过拨叉工的实践操作,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积极参与拨叉工的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2. 学生能认识到拨叉工在现代化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对机械制造专业的热爱。

3. 学生能树立安全意识,遵守操作规程,培养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以操作技能培养为主,结合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学生特点:本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和动手能力,但拨叉工操作经验较少,需要系统学习和实践。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操作技能的培养,强调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上设定的具体学习成果,为后续课程和实际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拨叉工基础知识:- 拨叉工的定义、分类及用途。

- 拨叉工的组成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2. 拨叉工操作技能:- 拨叉工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 常用拨叉工工具的使用方法。

- 拨叉工的安全操作规程。

3. 拨叉工实践应用:- 拨叉工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案例。

- 实践操作:使用拨叉工完成指定零件的加工。

4. 教学大纲安排:- 第一周:拨叉工基础知识学习,了解拨叉工的用途及结构。

- 第二周:学习拨叉工操作步骤及安全规程,进行简单操作练习。

- 第三周:深入学习拨叉工工具的使用,进行实践操作。

- 第四周:总结复习,完成实践应用案例,提高操作技能。

教学内容关联教材章节:- 第一章:机械加工基础知识。

- 第二章:金属加工机床及工具。

拨叉杠杆设计课程设计

拨叉杠杆设计课程设计

拨叉杠杆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拨叉杠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学生能描述拨叉杠杆的分类、特点及在不同情境下的作用。

3. 学生能运用拨叉杠杆的相关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拨叉杠杆模型,并对其进行优化。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等方法,分析拨叉杠杆的力与运动的规律。

3.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计算拨叉杠杆的力臂、力的大小及作用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拨叉杠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

2.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关注科技进步,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物理学科实验课程,旨在通过拨叉杠杆的设计与实验,帮助学生巩固物理知识,提高动手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善于合作交流。

教学要求:教师需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 拨叉杠杆基础知识:- 拨叉杠杆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力、力臂、支点等基本概念- 拨叉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2. 拨叉杠杆的设计与应用:- 拨叉杠杆在生活中的实例分析- 拨叉杠杆的设计原理与方法- 拨叉杠杆模型的制作与优化3. 拨叉杠杆实验与探究:- 实验器材、步骤及注意事项- 力与运动关系的观察与分析- 力臂、力的大小计算与应用4. 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进度:- 第一课时:拨叉杠杆基础知识学习与实例分析- 第二课时:拨叉杠杆的设计原理学习与模型制作- 第三课时:拨叉杠杆实验与数据收集、分析- 第四课时:总结与拓展,创新设计与应用教学内容依据教材章节进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操纵拨叉课程设计

操纵拨叉课程设计

操纵拨叉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拨叉的基本概念,掌握其结构、原理及功能;2. 学生能掌握拨叉在机械传动系统中的应用,了解其与其他零件的配合关系;3. 学生能了解拨叉的操纵方法,掌握相关安全知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通过观察、实践操作,学会正确使用和操纵拨叉;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拨叉操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3.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拨叉操纵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认识到拨叉在机械领域的重要性,增强对机械工程学科的兴趣;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认真观察、动手实践的良好习惯;3. 学生能通过课程学习,认识到安全意识在操纵拨叉过程中的重要性,增强安全意识。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拨叉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对机械工程的兴趣,提高安全意识。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以便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明确预期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拨叉的基本概念:拨叉的定义、分类、结构及原理;2. 拨叉的应用与配合关系:拨叉在机械传动系统中的作用,与其他零件的配合方式;3. 拨叉操纵方法:操纵拨叉的步骤、技巧及注意事项;4. 拨叉操纵安全知识:安全操作规程、事故案例分析及预防措施;5.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拨叉操纵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操作技能。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进行科学、系统地组织。

具体安排如下:1. 第一周:介绍拨叉的基本概念,使学生了解拨叉的结构和原理;2. 第二周:讲解拨叉的应用与配合关系,让学生认识到拨叉在机械传动系统中的重要性;3. 第三周:教授拨叉操纵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4. 第四周:强调拨叉操纵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5. 第五周:分组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拨叉相关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三档拨叉课程设计

二三档拨叉课程设计

二三档拨叉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二三档拨叉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工作原理;2. 学生能掌握二三档拨叉的结构组成,了解各部分功能;3. 学生能了解二三档拨叉在汽车变速系统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进行二三档拨叉的拆装与检修;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二三档拨叉故障;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汽车变速系统维修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二三档拨叉,培养对汽车维修行业的热爱和责任感;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协作能力;3. 学生能够关注汽车行业发展,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到节能减排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以实践操作为主,理论教学为辅。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中职阶段,对汽车维修有一定兴趣,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但实践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同时强化理论知识,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其职业素养。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二三档拨叉的定义、分类及工作原理;- 二三档拨叉的结构组成及其功能;- 二三档拨叉在汽车变速系统中的作用及影响;- 常见二三档拨叉故障现象及其原因。

2. 实践操作:- 二三档拨叉的拆装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三档拨叉的检修步骤及技巧;- 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 二三档拨叉维护与保养知识。

3. 教学进度安排:- 理论知识:第1-2课时,讲解二三档拨叉的定义、分类、工作原理及结构组成;- 实践操作:第3-4课时,示范并指导学生进行二三档拨叉的拆装与检修;- 故障分析:第5课时,分析常见二三档拨叉故障现象及其原因;- 保养与维护:第6课时,讲解二三档拨叉的维护与保养方法。

教材章节关联:本教学内容与教材《汽车变速器维修》中第二章“变速器零部件的认识与检修”相关,涉及二三档拨叉的相关知识点和操作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拨叉完整课程设计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一、零件的分析零件的作用:题目给定的零件是CA6140拨叉,它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档,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进行工作。

获得所需要的速度和扭矩,宽度为40mm的面寸精度要求很高,因为在拨叉拨动滑移齿轮时如果槽的尺寸精度不够或间隙很大时,滑移齿轮得不到高的位置精度,所以宽度为40mm的面槽和滑移齿轮的配合精度要求很高。

零件的工艺分析:分析零件图可知,该拨叉形状、结构比较简单,通过铸造毛坯可得到基本形状,减少了工序加工,又节约了材料。

除了拨叉上表面外,其余加工表面精度低,不需要高度机床加工,可通过铣削、钻床等车床的粗加工就可以达到要求;而拨叉上表面加工精度虽然较高,但也可以在正常的生产条件下,采用经济的方法保质保量的加工出来。

由此可见,该零件工艺性较好。

CA6140拨叉共有三组加工表面(1)零件两端面,可以后端面加工精度高,可以先以后端面为粗基准加工右端面,再以前端面为精基准加工左端面;(2)以花键中心线为基准的加工面:这一组面包括?25H7的六齿方花键孔、?22H12的花键底孔、两端的2X150倒角和距花键中心线为22mm的上顶面;(3)以工件右端面为基准的18H11mm的槽、上顶面的2-M8通孔和?5锥孔。

经上述分析可知,对于后两组加工表面,可先加工其中一组表面,然后借助于专用夹具加工另一组表面。

二、工艺规程设计确定毛坯制造方法,初步确定毛坯形状:零件材料为HT200,灰铸铁生产工艺简单,铸造性能良好,考虑到零件加工表面少,精度要求不高,有强肋,且工作条件不差,既没有变载荷,又属间歇性工作,故选用金属型铸件,以满足不加工表面的粗糙度要求及生产要求。

零件的形状简单,因此毛坯形状需要与零件形状尽量接近,又因内花键较小,因此不可直接铸出。

基准的选择基准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

基面选择得正确与合理,可以使加工质量得到保证,生产率得以提高。

否则,加工工艺过程中会问题百出,更有甚着,还会造成零件大批报废,使生产无法正常进行。

1)粗基准的选择选择粗基准主要是选择第一道机械加工工序的定位基准,以便为后续的工序提供精基准。

选择粗基准的出发点是:一要考虑如何分配各加工表面的余量:二要考虑怎样保证不加工面与加工面间的尺寸及相互位置要求。

这两个要求常常是不能兼顾的,但对于一般的轴类零件来说,以外圆作为粗基准是完全合理的。

对本零件而言,由于每个表面都要求加工,为保证各表面都有足够的余量,应选加工余量最小的面为粗基准(这就是粗基准选择原则里的余量足够原则)现选取外圆柱面和端面作为粗基准。

在车床上用带有子口的三爪卡盘夹住工件,消除工件的5个自由度,达到完全定位。

2)精基准的选择精基准的选择主要考虑基准重合与统一基准原则。

以R20mm孔为精基准。

当设计基准与工序基准不重合时,应该进行尺寸换算,这在以后还要专门计算,此处不在重复。

制定工艺路线制定工艺路线的出发点,应当是使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能得到合理的保证。

在生产纲领已确定为中批生产的条件下,可以考虑采用通用机床配以专用夹具,并尽量使工序集中来提高生产率。

除此以外好应当考虑经济效果,以便使生产成本尽量下降。

1)工艺路线方案一工序10:粗、精铣后端面;工序20:粗、精铣上顶面;工序30:钻、扩花键底孔Φ22H12;工序40:倒角1 X 15°;工序50:拉内花键Φ25H7工序60:粗、精铣18H11底槽;工序70:钻2—M8通孔并攻丝;工序80:钻Φ4锥孔底孔,配做;工序90:挫圆角R3-5;工序100:去毛刺,清洗;工序110: 终检入库。

2)工艺路线方案二工序10:粗、精铣后端面;工序20:钻、扩花键底孔Φ22H12;工序30:倒角 X 15°;工序40:粗、精铣上顶面;工序50:粗、精铣18H11底槽;工序60:钻2-M8通孔并攻丝;工序70:钻Φ5锥孔;工序80:拉内花键Φ25H7;工序90:挫圆角;工序100:去毛刺,清洗;工序110:终检入库。

3)工艺方案的比较与分析上述两个工艺方案的特点在于:方案二把拉内花键Φ25H7放在粗、精铣18H11底槽之后,这样后面的工序50、工序60、工序70很难对工件进行定位和夹紧。

造成生产率的下降。

而工艺路线一把花键底孔Φ22H12钻削出来并倒角后紧接着就拉内花键Φ25H7。

这样后面的工序就很容易对工件进行定位和夹紧,即以花键中心线进行定位、进行螺旋夹紧。

此方案定位精度高,专用夹具结构简单、可靠。

方案一将铣上平面放在铣后端面后面一个工序,使两道工序可以连续在同一机床加工,使整体加工过程更方便简单通过以上两种工艺路线的优缺点分析。

最后确定工艺路线一为该零件的加工路线,工艺过程详见加工工艺过程卡。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分别参照《机械制造技术》表4-9,表4-10;《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表2-2;《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表确定各加工表面的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工件材料:HT200,a b GP 16.0=σ HBS HB 241~190=,铸造。

工序10:以Φ40外圆为基准,粗、精铣后端面。

1.加工条件:加工要求:粗、精铣后端面,尺寸保证80mm 。

机床:由《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表选择卧式铣床X61,功率为4kw 刀具:由《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表,表选择圆柱形铣刀,材料为高速钢,并得d=50mm ,D=22mm ,L=50mm ,Z=6.2.计算切削用量: 工步1:粗铣背吃刀量为mm a p 2= 进给量的确定:机床的功率4kw ,由《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表1-147选取该工序的每齿进给量为z mm f z /2.0z /m m 35.0~1.0==。

铣削速度:由《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得,选用圆柱形铣刀,其中在6/50/=z d 的条件下选取。

铣削速度为min /20m v =。

有公式d1000πrn =可以得到:()min /38.1275014.3401000r n =⨯⨯=。

由《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表得卧式铣床X61的主轴转速为()m in /125r n =,所以,实际铣削速度为:()min /63.1910005014.31251000d m n v =⨯⨯==π。

基本时间t :查《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表,根据圆柱形铣刀铣平面(对称铣削、主偏角︒=90r k )的基本时间计算公式:mzf l l l t 21++=。

其中,mm l 75=,mm l 5~22=,取mm l 32=,mm a e 40=。

则有:mm d l a a e222)4050(40)3~1()(e1=+-⨯=+-=。

工步2:精铣背吃刀量的确定mm a p 1=。

进给量的确定:由《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中表5-27,按表面粗糙度为um R a 2.3=的条件选取,该工序的每齿进给量为z mm f /1=。

铣削速度的计算:由《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表5-30选取铣削速度为min /15mm v =。

d 1000πν=n =5014.3151000⨯⨯=min 查表《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表选取n=80r/min 可求实际切削速度min /5.1210005014.3801000d m n v =⨯⨯==π。

基本时间的确定:根据《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中表中圆柱形铣刀铣平面(对称铣削、主偏角︒=90r k )的基本时间公式()mzf l l l 21t ++=,可以求得该工序的基本时间,其中mm l 75=,mm l 5~22=,取mm l 32=,mm a e 40=,mm l 221=,得:()()s f l l l mz5.126048022375212t =⨯++=++=。

该工序总工时s 5.525.1240t t 21=+=+=T工序20:粗、精铣上端面1. 加工条件:工件材料:HT200,a b GP 16.0=σ HBS HB 241~190=,铸造加工要求:粗、精铣上端面,尺寸保证10mm ,高72mm 。

机床:由《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表选择卧式铣床X61,功率为4kw 刀具:由《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表,表选择圆柱形铣刀,材料为高速钢,并得d=50mm ,D=22mm ,L=50mm ,Z=6.2.计算切削用量:工步1:粗铣宽度29mm背吃刀量为mm a p 2=进给量的确定:机床的功率4kw ,由《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表1-147选取该工序的每齿进给量为z mm f z /2.0z /m m 35.0~1.0==。

铣削速度:由《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得,选用圆柱形铣刀,其中在6/50/=z d 的条件下选取。

铣削速度为min /20m v =。

有公式d1000πrn =可以得到:()min /38.1275014.3401000r n =⨯⨯=。

由《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表得卧式铣床X61的主轴转速为()m in /125r n =,所以,实际铣削速度为:()min /63.1910005014.31251000d m n v =⨯⨯==π。

基本时间t :查《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表,根据圆柱形铣刀铣平面(对称铣削、主偏角︒=90r k )的基本时间计算公式:mzf l l l t 21++=。

其中,mm l 80=,mm l 32=,mm a e 29=。

则有:mm d l a a e68.262)2950(29)3~1()(e1=+-⨯=+-=。

工步2:精铣背吃刀量的确定mm a p 1=。

进给量的确定:由《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中表5-27,按表面粗糙度为um R a 2.3=的条件选取,该工序的每齿进给量为z mm f /1=。

铣削速度的计算:由《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表5-30选取铣削速度为min /15mm v =。

d 1000πν=n =5014.3151000⨯⨯=min 查表《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表选取n=80r/min 可求实际切削速度min /5.1210005014.3801000d mm n v =⨯⨯==π。

基本时间的确定:根据《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中表中圆柱形铣刀铣平面(对称铣削、主偏角︒=90r k )的基本时间公式()mzf l l l 21t ++=,可以求得该工序的基本时间,其中mm l 80=,mm l 5~22=,取mm l 32=,mm a e 30=,mm l 271=,得:()()s f l l l mz 75.136048027380212t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