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与深圳经济发展比较

合集下载

未来20年中国十大城市

未来20年中国十大城市

未来20年中国十大城市未来20年中国十大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成都、苏州、南京、武汉、重庆1、北京:政治、文化、国际交流中心。

虽然北京GDP低于上海,位居全国第二,但北京集政治中心、创新中心、金融中心、国际交流中心、文化中心等优势于一身,聚焦于发展首都核心功能。

在这些方面,北京稳坐第一:北京是中国第一个开通地铁的城市,客运量世界第一;北京是全国教育医疗水平最高的城市,聚集了全国数量最多的重点大学。

2、上海:全球化大都市、金融中心。

上海是中国经济的心脏,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未来有望媲美纽约,成为主要的全球经济金融中心。

上海“十四五”规划提出,目前上海已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形成基本框架。

在这些方面,上海优势明显:2021年上海GDP全国第一;上海现有外商投资企业约6万家,累计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767家,是我国内地外资总部型机构最多的城市;交通方面,2021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超4700万标准箱,连续12年位居全球首位。

同时,上海也是全球金融要素最完备的城市之一。

3、深圳:引领全国的创新创意大都市。

深圳乘改革开放之风腾飞,从1979年人均GDP仅为香港1/11的小渔村到2018年GDP超过香港成为活力四射的一线城市。

2021年,深圳GDP更是超3万亿,居全国第三,仅此于上海和北京。

深圳是一座人口结构非常年轻的城市,15-59岁人口占比79.5%,在重点城市中位列榜首。

近十年常住人口年均增量超70万,居全国之首。

大量年轻的人才,支撑着深圳成为引领全国的创新创意大都市,战略新兴产业为支柱产业,2021年增加值占GDP比重近40%。

4、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制造业中坚。

广州一直是华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世界唯一2000多年长盛不衰的大港。

此后,广州由华南中心升级为国家中心城市。

2021年广州GDP全国排名第四,略逊于深圳。

广州的迅速发展,同样离不开大量新鲜血液的扩充。

我眼中中国最有经济前途的十个城市

我眼中中国最有经济前途的十个城市

我眼中中国最有经济前途的十个城市中国是一个拥有众多城市的国家,其中有一些城市具有明显的经济潜力和发展前景。

根据我个人观察和了解,以下是我眼中中国最有经济前途的十个城市:1.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政治、文化中心,北京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经济的龙头城市。

它拥有众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投资。

北京的金融、科技和教育领域发展迅速,为城市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2. 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和经济中心,上海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资源。

上海拥有世界级的港口和金融中心,吸引了众多的国际企业和投资者。

同时,上海在科技创新、文化产业和服务业方面也有着巨大的潜力。

3. 深圳: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经济发展迅猛。

深圳拥有完善的产业链和创新生态系统,吸引了大量的高科技企业和创业者。

同时,深圳的金融、物流和文化产业也在快速发展,为城市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4. 广州:广州是中国重要的商贸中心和物流枢纽,拥有广泛的国际交流和合作。

广州的制造业、贸易和金融服务等领域发展迅速,为城市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同时,广州还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5. 杭州:杭州作为中国的互联网之都,拥有众多的互联网和科技企业。

杭州的电子商务、数字经济和创新创业等领域发展迅速,成为中国新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同时,杭州还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

6. 成都:成都作为中国西部的重要城市,拥有广阔的市场和资源。

成都的制造业、物流和金融服务等领域发展迅速,为城市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同时,成都还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7. 武汉:武汉作为中国中部的重要城市,拥有广阔的市场和资源。

武汉的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等领域发展迅速,为城市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同时,武汉还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万亿城市2023年前三季度GDP出炉

万亿城市2023年前三季度GDP出炉

万亿城市2023年前三季度GDP出炉万亿城市2023年前三季度GDP近日,各大城市的三季度经济数据已经全部出炉,其中上海和北京的表现最为抢眼。

根据数据显示,上海市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3019.23亿元,位列全国第一,而北京则以31723.1亿元紧随其后,二者差距约为1296亿元。

作为中国的两大经济中心,上海和北京的GDP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而在今年前三季度中,深圳和重庆的表现也十分出色,分别以GDP总量24717.09亿元和22547.88亿元位列第四和第五名。

除了这四大城市之外,苏州、成都、杭州、武汉等城市也在今年前三季度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其中,苏州以GDP总量16976.7亿元位列第六名,成都则以GDP总量14894.3亿元位列第七名。

而杭州和武汉则分别以GDP总量14501.2亿元和13642.9亿元位列第八和第九名。

从数据上看,上海和北京的GDP总量已经达到了惊人的水平,而深圳和重庆等城市也在不断追赶。

这些城市的经济实力不仅代表着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反映了各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GDP受什么因素影响首先,GDP受到市场需求的影响。

当市场需求增加时,GDP通常会增长,而当市场需求减少时,GDP则可能下降。

例如,当消费者愿意购买更多的商品和服务时,这将会增加国家的GDP。

其次,GDP受到政府支出和投资的影响。

政府支出和投资可以增加公共设施建设、军事项目、医疗保健等领域的的需求,从而推动GDP的增长。

例如,政府支出来修缮道路、建设公共图书馆、或者军队采购军备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带动GDP的增长。

此外,出口也是影响GDP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一个国家的出口增加时,它的GDP通常会增长。

这主要是因为出口可以带来外部需求,推动企业生产更多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带动经济的增长。

最后,劳动力也是影响GDP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劳动力增加时,GDP通常会增长。

这是因为劳动力是生产和提供服务的基础,而且劳动力也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人才和技能,从而带动经济的增长。

武汉的经济发展趋势如何

武汉的经济发展趋势如何

武汉的经济发展趋势如何武汉,这座位于中国中部的城市,一直以来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阵地。

那么,武汉的经济发展趋势究竟如何呢?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武汉拥有着深厚的工业基础。

在近代,它就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武汉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逐步实现了从传统工业向现代产业的转型升级。

近年来,武汉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特别是在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涌现出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以光电子信息产业为例,武汉的“光谷”已成为全球知名的光通信产业基地,拥有众多的研发机构和生产企业。

这不仅提升了武汉在国内的科技地位,也在国际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在交通方面,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

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了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

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运输网络发达,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流支持。

这种便捷的交通条件,有利于吸引国内外的投资和促进贸易往来,进一步推动了武汉经济的增长。

武汉的服务业也在蓬勃发展。

金融、物流、电子商务等行业发展迅速。

众多金融机构在武汉设立分支机构,为企业提供了丰富的金融服务。

同时,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武汉的电商产业也日益壮大,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在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武汉拥有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每年都为社会输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

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人才留汉创业就业。

人才的聚集为武汉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然而,武汉的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比如,在产业升级过程中,一些传统产业面临着转型的压力,可能会出现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和人员失业的问题。

另外,与一些沿海发达城市相比,武汉在对外开放程度和国际化水平方面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武汉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

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鼓励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企业来汉投资;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展望未来,武汉的经济发展前景广阔。

2017年中国城市gdp排名

2017年中国城市gdp排名

2017年中国城市gdp排名2017年中国城市GDP排名概述:2017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一年,各城市的GDP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反映了各地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

根据官方数据,以下是2017年中国城市GDP排名。

排名列表:1. 上海2. 北京3. 广州4. 深圳5. 天津6. 成都7. 重庆8. 苏州9. 武汉10. 南京详细解析:1. 上海:上海一直是中国经济的引擎之一,2017年也不例外。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全球贸易中心,上海在2017年的GDP达到了2.75万亿元,继续稳居中国城市GDP排名第一的位置。

上海拥有发达的金融、贸易和服务业,同时也是国内外企业的总部和研发中心。

2.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政治中心,北京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不容忽视。

2017年,北京的GDP达到了2.68万亿元,位列中国城市GDP排名的第二。

北京有着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资源,吸引了大量的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

此外,北京也是中国文化和教育中心,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高水平的大学。

3. 广州:广州是中国南方的经济中心之一,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

2017年,广州的GDP达到了2.15万亿元,位居中国城市GDP排名的第三。

广州在制造业、贸易和物流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同时也是华南地区的金融中心之一。

4. 深圳:深圳作为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在2017年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

深圳的GDP达到了2.15万亿元,与广州并列第三。

深圳在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同时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创业和创新中心之一。

5. 天津:天津作为中国北方的经济中心和港口城市,在2017年的GDP为1.86万亿元。

天津在制造业、物流和金融方面有着显著的发展,并且作为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核心城市,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

6. 成都:成都是中国西部地区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在2017年的GDP为1.53万亿元。

成都在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旅游业方面发展迅速,同时也是中国内陆城市重要的贸易和物流中心。

GDP30强城市出炉(大洗牌)

GDP30强城市出炉(大洗牌)

2022年GDP30强城市出炉(大洗牌)2022年GDP30强城市出炉相比于2021年的30强,2022年并无新面孔。

2021年排在第30名温州(2022年GDP为8029.8亿元)之后的沈阳(2022年GDP为7695.8亿元)、昆明(2022年GDP为7541.37亿元)、长春(2022年GDP预计6800亿元左右)、厦门(2022年GDP 为7802.7亿元)、潍坊(2022年GDP为7306.45亿元)2022年GDP均未突破8000亿元。

2022年中国GDP十强城市格局发生变化,重庆超过广州,成为中国经济“第四城”,武汉则实现了对杭州的超越。

除了十强的格局变化,2022年,福州、泉州也超过了济南、合肥,升至全国第18、19位,西安超过了南通、东莞,升至第22位。

从经济总量来看,已有7座城市超过2万亿。

2022年,成都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20817.5亿元,跨越2万亿台阶,成为中国内地第7座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的城市。

上海、北京超过4万亿,深圳独处3万亿档位,重庆、广州逼近3万亿,与苏州、成都同处2万亿阵营。

根据官方公布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城市GDP十强为:上海(44652.8亿元)、北京(41610.9亿元)、深圳(32387.68亿元)、重庆(29129.03亿元)、广州(28839亿元)、苏州(23958.3亿元)、成都(20817.5亿元)、武汉(18866.43亿元)、杭州(18753亿元)和南京(16907.85亿元)。

GDP排名11-30的城市包括:天津(16311.34亿元)、宁波(15704.3亿元)、青岛(14920.75亿元)、无锡(14850.82亿元)、长沙(13966.11亿元)、郑州(12934.7亿元)、佛山(12698.39亿元)、福州(12308.23亿元)、泉州(12102.97亿元)、济南(12027.5亿元)、合肥(120XX.1亿元)、西安(11486.51亿元)、南通(11379.6亿元)、东莞(11200.32亿元)、常州(9550.1亿元)、烟台(9515.86亿元)、唐山(8900.7亿元)、徐州(8457.84亿元)、大连(8430.9亿元)、温州(8029.8亿元)。

电商凶猛:深圳VS武汉

电商凶猛:深圳VS武汉

电商凶猛:深圳VS武汉作者:刘真真黄验来源:《支点》2013年第09期一个月前,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3)》显示,去年我国网上银行交易规模同比增长31.2%,支付行业互联网支付业务交易规模达36589亿,同比增长66%。

数据的急增,离不开电子商务的发展。

另有数据表明,过去五年中,中国的出口增速放缓,但同期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势头依然强劲,电子商务也被业界认为是未来跨境贸易必然趋势。

2012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额已达2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5%。

发展电商,不仅能给企业做大做强提供腾飞的平台,还能形成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在调整经济结构、助推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电商也在催生着不同的商业形态,中国各地均出现不同的发展态势。

但相较于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电商产业发展差距渐显。

在调结构、扩内需的大战略下,中部地区如何迎头赶上把电商做大做强?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在电商领域为内陆区域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经验和蓝本。

本期《比较》栏目通过剖析深圳和武汉电商发展现状,探寻电商产业发展瓶颈及机会。

深圳篇电商云集的秘密深圳市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走在全国的前列。

根据深圳市电子商务统计调查,2012年,深圳互联网产业规模达805亿元,同比增长46%;电子商务交易额为6297.7亿元,同比增长57.59%,占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的8.02%;网络购物交易额525.6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3.1%,高于全国4%的水平。

深圳市电子商务发展与当地经济基础有关,也跟产业特点、政策、资源、人才以及基础配套建设等都密不可分。

除却不可改变因素,深圳本身又是在如何推动电商产业发展的?地域优势从行业发布来看,深圳B2C(商家对顾客的电子商务)和C2C(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电子商务)市场主要集中在服装、3C数码、珠宝、个人护理、图书、食品等行业。

整个广东省也是依托传统玉石、3C数码、服装、家具、音像、鞋业等行业成长出一批国内电子商务的佼佼者。

GDP十强城市一季度成绩(新鲜出炉)

GDP十强城市一季度成绩(新鲜出炉)

GDP十强城市一季度成绩(新鲜出炉)GDP十强城市一季度成绩出炉第一财经消息,4月30日,苏州市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一季度苏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186.64亿元,同比增长1.9%。

至此,GDP十强城市一季度经济数据全部出炉。

从增速上看,深圳以6.5%的增速位居十强增速第一;从总量来看,一季度又上演城市排名的激烈卡位,三组选手围绕第四、第六和第八位再度出现反转,广州反超重庆、成都再超苏州、杭州反超武汉。

在GDP十强城市中,深圳、成都、南京、重庆、杭州和武汉等6个城市一季度的GDP增速超过全国平均增长水平(4.5%),其中,深圳以6.5%的增速领跑。

而广州和苏州分别是1.8%和1.9%的增速垫底。

GDP是什么?GDP是国内生产总值的英文简称,它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GDP可以说是衡量一个国家的总体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不过它并不适合去衡量一个地区或城市的经济状况,因为每个城市其生产总值上缴上级或国家的量都是不同,所以每个城市留下的财富也是不一样的。

而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分别是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1. 从价值形态看:GDP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

简单来说,就是指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

2. 从收入形态看:GDP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之和。

3. 从产品形态看:GDP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出产的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价值的差额。

GDP是哪几部分1、按照不同核算方法计算的GDP构成部分不同。

GDP的核算方法分为支出法和收入法。

支出法下,GDP总额为投资、消费、政府购买、净出口之和;而按照收入法,GDP总额则为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折旧七者之和。

2、需要注意。

全国人均收入城市排名

全国人均收入城市排名

全国人均收入城市排名一、引言人均收入是衡量一个城市经济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人们对全国各个城市的人均收入情况越来越关注。

本文旨在对全国人均收入城市进行排名和分析,揭示不同城市之间的收入差距,为人们提供参考和了解。

二、数据来源和方法本文所使用的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年度统计数据和财政部的相关报告。

通过对各城市居民收入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得到了全国各个城市的人均收入情况。

排名则是基于人均收入的大小进行排序,越高的城市排名越靠前。

三、人均收入排名前十的城市根据我们的数据统计,以下是全国人均收入排名前十的城市:1. 北京作为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北京是全国收入水平较高的城市之一。

其人均收入居全国之首,不仅体现了北京经济发展的优势,也反映了高科技产业和金融服务业在该市的发展。

2. 上海上海是中国的经济特区和国际金融中心,人均收入位列全国第二。

上海的发展速度快、经济实力雄厚,吸引了大量的创业者和高素质人才。

同时,上海也是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总部所在地,这些都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做出了贡献。

3. 深圳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之一,迅速崛起为全国经济中心之一。

其人均收入位居全国第三,这得益于深圳在科技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和制造业方面的突出表现。

深圳的快速发展也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流入,进一步推动了城市的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

4. 广州作为中国南方最大的城市之一,广州的人均收入居全国第四。

广州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是广东省的经济和科技中心。

广州的发展潜力巨大,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企业和投资,进一步推动了城市的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均收入的提高。

5. 杭州杭州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和电子商务中心,其人均收入位列全国第五。

杭州作为浙江省的省会,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较高,吸引了大批的科技人才和创业者。

杭州还拥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城市的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有利条件。

GDP十强城市一季度成绩正式出炉

GDP十强城市一季度成绩正式出炉

GDP十强城市一季度成绩正式出炉GDP十强城市一季度成绩深圳领跑在GDP十强城市中,深圳、成都、南京、重庆、杭州和武汉等6个城市一季度的GDP增速超过全国平均增长水平(4.5%),其中,深圳以6.5%的增速领跑。

而广州和苏州分别是1.8%和1.9%的增速垫底。

数据显示,深圳之所以增长领先,工业加快恢复是主要的亮点。

一季度,深圳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较1-2月提高3.7个百分点。

在主要行业大类中,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5.8%。

另外,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产量分别增长127.6%、89.2%。

北京暂时不足万亿2023年第一季度,我国仅上海一座城市的GDP突破了万亿,北京一季度距离万亿仅50亿的差距。

从具体数据来看,深圳基本坐稳了我国各大城市第三位。

根据深圳市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2023年第一季度,深圳全市的GDP总量为7772.19亿元,同比增长6.5%。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一季度的第三产业增加值为5217.60亿元,同比增长7.6%。

同期,深圳全市的固投同比增长15.0%,较1-2月提高8.2个百分点。

其中,深圳全市一季度的制造业投资增长36.3%,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9.6%。

在各类核心的经济指标中,深圳基本已经仅次于上海和北京,让广州、重庆等城市望尘莫及。

根据定位,深圳不仅是粤港澳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同时也是我国的物流枢纽、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国际科创中心以及我国三大金融中心之一。

另从深圳海关获悉,2023年一季度,深圳全市的贸易总额为7967.6亿元,同比增速为7.4%。

其中,深圳一季度的出口5057.0亿元,进口2910.6亿元。

成都反超苏州,升至全国第六!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苏州全市的GDP总量仅为5187亿,名义增速为0.98%,同比增量也仅50个亿。

不少观点提出,苏州似乎进入了发展的瓶颈期。

有意思的是,2023年第一季度,江苏全省的名义增速高达5.54%。

2021年中国城市GDP和人均GDP排名

2021年中国城市GDP和人均GDP排名

2021年中国城市GDP和人均GDP排名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众多发展迅速的城市。

随着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各个城市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GDP成为评判城市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介绍2021年中国城市GDP和人均GDP排名情况,展示了中国城市的经济发展格局。

一、中国城市GDP排名2021年,中国各个城市的GDP呈现出不同的排名次序。

以下是一些中国主要城市的GDP排名情况:1. 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市一直都是中国经济的重要中心之一。

2021年,北京市GDP排名位居全国首位,显示出其经济实力和影响力。

北京市以其发达的金融服务、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等优势,成为全国最富裕的城市之一。

2. 上海市:作为中国的金融中心和国际大都市,上海市在2021年的GDP排名中位居第二。

上海市以其发达的金融、贸易和航运等产业,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企业的投资和发展,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

3. 广州市:作为中国南方的重要城市,广州市在2021年的GDP排名中位居第三。

广州市凭借其制造业、贸易和服务业等发展优势,成为中国南方地区的经济中心之一。

4. 深圳市:作为中国经济特区的典范之一,深圳市在2021年的GDP排名中位居第四。

深圳市以其发达的高科技产业、电子制造业和创新创业环境等优势,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

5. 成都市:作为中国西部的重要城市,成都市在2021年的GDP排名中位列前五。

成都市以其发达的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产业,吸引了大量投资和人才,成为中国内陆地区的经济中心之一。

二、中国城市人均GDP排名人均GDP是衡量一个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

以下是一些中国城市的人均GDP排名情况:1. 上海市:上海市不仅在总体GDP方面排名靠前,同时也在人均GDP方面位居全国前列。

上海市以其高收入的金融、贸易和服务业等产业,使得其居民的生活水平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 北京市:作为首都城市,北京市在人均GDP方面也表现出色,在全国范围内排名靠前。

2023年全国城市gdp排名

2023年全国城市gdp排名

2023年全国城市gdp排名2023全国城市gdp排名截至目前为止,绝大部分城市已经公布了自己2022年全年的经济运行数据!根据各地公开数据,2022年中国GDP十强城市正式出炉,依次为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苏州、成都、杭州、武汉、南京。

目前来看,这份GDP十强排名基本是可以确定的。

数据不仅来自于正式公开的数据,同时也有官方给出的预测数据。

上海大幅度领先,继续坐稳中国GDP第一城!2022年上半年度,上海的经济总量曾被北京反超,一度也是让不少学者兴奋。

但上海的实力确实强大,中国经济第一城的地位基本难以动摇。

根据上海市统计局最新数据,2022年,上海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652.8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0.2%。

虽然上海的经济增速略有下降,但依然轻松领先了北京。

同期,北京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610.9亿元,同比增长0.7%。

其中,北京全年的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1.5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605.1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4894.3亿元。

重庆正式确定第四,北上广深的地位会否动摇?2022年,重庆全年的GDP总量终于领先了广州,但这也是在大家的意料之中。

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重庆全年实现GDP总量为29129.03亿元,同比增长2.6%。

同比增长1%。

大部分观点认为,重庆的GDP虽然暂时领先,但广州的综合地位依然难以动摇!近几年,广州的新兴产业保持了较快增长。

2022年,广州全市的显示器、智能电视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9.4%、84%。

此外,广州在工业机器人、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领域同比分别增长25.7%、32.8%。

同期,广州全市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849元,同比增长3.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292元,同比增长5.1%。

从老百姓的收入水平来看,广州明显领先于重庆。

成都坐稳第七,武汉还保留最后的悬念!短期来看,成都的GDP总量排在全国第七应该没多大问题。

深圳和武汉的教育资源

深圳和武汉的教育资源

深圳和武汉的教育资源
深圳和武汉都是中国发展最为迅速的城市之一,两个城市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教育水平也比较高。

深圳市的教育资源主要来自于其经济和科技的发展。

这里拥有不少国内知名高校,其中包括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

同时,深圳还有一些优质的中小学,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如深圳中学、华侨城外国语学校等。

武汉市则是中国的中心城市之一,也是教育资源极为丰富的城市之一。

武汉市内有许多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其中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为国内重点高校。

此外,武汉市还拥有一些优质的中小学,如武汉二中、武汉八中等,这些学校在全国教育领域内享有较高的声誉。

总的来说,无论是深圳还是武汉,两个城市都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获取更好的教育。

武汉市与上海、深圳等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比较分析

武汉市与上海、深圳等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比较分析

武汉市与上海、深圳等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比较分析武汉、上海、深圳分别是武汉经济圈、长三角、珠三角的代表城市。

比较三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可以了解武汉经济发展的差距影响因素所在,以便提出有效的措施缩小区域差距。

标签:区域经济经济差距一、城市竞相加快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04年,上海、深圳和武汉三个城市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分别为7450.27亿元、3422.80亿元、1956亿元。

1979年上海、深圳与武汉GDP之比为6.20∶0.04∶1,1992年为5.92∶1.24∶1,到2004年为3.81∶1.75∶1,可见经过改革开放,深圳发展突飞猛进,已远远超过武汉,GDP与上海的差距逐步缩小,而领先于武汉。

从经济增长速度看,1978年到2003年,武汉人均GDP年均增速要超过上海和深圳许多,达到15%左右,分别比上海快5.74个百分点,比深圳快1.24个百分点。

从人均GDP来看,上海和深圳人均GDP相差不大,在40000元~50000元人民币左右,而武汉只有约20000元人民币左右。

三个城市人均GDP 之比为2.21∶2.38∶1,上海、深圳的人均GDP是武汉的2倍。

2004年,深圳全社会劳动生产率远远高于其它两个城市,达77934元,相当于上海的1.4倍,武汉的4.4倍。

二、三个城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发展重点突出1.三城市第一产业比重均不到一成,第二产业超过一半,第三产业比重较高从2004年三次产业结构看,武汉呈现“三、二、一”的产业结构,上海、深圳呈现“二、三、一”的产业结构。

三个城市第一产业的比重均不超过6%,都市型农业特征明显。

其中深圳的只有0.4%,明显偏低,武汉较高,为5.3%。

上海和深圳作为区域中心城市,产业结构较为相似,第二产业较为发达,占GDP的比重均超过50%。

但武汉第三产业发展较快,比重高于上海0.6个百分点,高于深圳10.5个百分点。

2.武汉工业发展势头相对较弱,工业化进程却明显加快,与上海、深圳差距正在缩小上海工业总量与速度均居第一,深圳次之,武汉最后。

全国城市GDP十强名单

全国城市GDP十强名单

2022年全国城市GDP十强名单2022年全国城市GDP十强名单2022年全国城市GDP十强为: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苏州、成都、武汉、杭州和南京。

按照各地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2年中国城市前五名排位为:上海(44652.8亿元)、北京(41610.9亿元)、深圳(32387.68亿元)、重庆(29129.03亿元)、广州(28839亿元)。

至此,全国GDP排名前十城市均已公布了2022年经济成绩单。

上述数据显示,武汉2022年GDP实现了对杭州的超越。

今年1月20日,杭州市统计局发布数据: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2年全市生产总值(GDP)187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6亿元,增长1.8%;第二产业增加值5620亿元,增长0.4%;第三产业增加值12787亿元,增长2.0%;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1.8:30.0:68.2。

根据官方公布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城市GDP十强为: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苏州、成都、武汉、杭州和南京。

按照各地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2年,中国城市前五名排位为:上海(44652.8亿元)、北京(41610.9亿元)、深圳(32387.68亿元)、重庆(29129.03亿元)、广州(28839亿元)。

对比2021年数据,2022年中国GDP五强城市格局已经发生变化,重庆超过广州,成为中国经济“第四城”。

从2021年的GDP数据来看,排位第六至第十的城市为苏州、成都、杭州、武汉、南京。

苏州市统计局公布数据:根据省统计局统一核算,202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95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0%。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93.0亿元,比上年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11521.4亿元,增长1.8%;第三产业增加值12244.0亿元,增长2.1%。

成都市统计局公布数据:根据四川市(州)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2081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8%。

2023GDP十强城市一季度成绩出炉

2023GDP十强城市一季度成绩出炉

2023GDP十强城市一季度成绩出炉2023GDP十强城市一季度成绩出炉4月30日,苏州市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一季度苏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186.64亿元,同比增长1.9%。

至此,GDP十强城市一季度经济数据全部出炉。

从增速上看,深圳以6.5%的增速位居十强增速第一;从总量来看,一季度又上演城市排名的激烈卡位,三组选手围绕第四、第六和第八位再度出现反转,广州反超重庆、成都再超苏州、杭州反超武汉。

深圳领跑广州垫底在GDP十强城市中,深圳、成都、南京、重庆、杭州和武汉等6个城市一季度的GDP增速超过全国平均增长水平(4.5%),其中,深圳以6.5%的增速领跑。

而广州和苏州分别是1.8%和1.9%的增速垫底。

数据显示,深圳之所以增长领先,工业加快恢复是主要的亮点。

一季度,深圳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较1-2月提高3.7个百分点。

在主要行业大类中,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5.8%。

另外,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产量分别增长127.6%、89.2%。

这一组数据在深圳市坪山区体现明显。

5月4日,深圳市坪山区统计局发布,一季度GDP为262.78亿元,同比增长17.9%。

其中,坪山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4.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36.4%。

汽车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前十大行业合计产值增速达47.8%,高于规上工业平均水平11.4个百分点。

针对坪山区的一季度的经济数据,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称,“不止比亚迪,据说坪山所有的储能和电池厂都爆单。

”“以比亚迪总部为中心方圆三公里集中所有新能源相关产业链。

”坪山区以新能源汽车和生物医药产业为主导产业,拥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比亚迪就在坪山区。

这里有从动力电池装备、正负极材料、电池电解液到动力电池成品制造,从电机、电控、点动力总成到整车制造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广州和苏州的增速落后则因为是工业恢复面临需求不足的压力。

深漂到武漂要注意什么

深漂到武漂要注意什么

深漂到武漂要注意什么深漂到武漂是指从深圳到武汉工作生活的迁移。

深圳是中国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之一,经济发达,生活水平较高;而武汉作为中部地区的重要城市,经济发展迅速,面临着不同的就业机会和发展前景。

深漂到武漂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就业前景:在深圳工作的人往往有比较好的就业背景和工作经验,在武汉时也需要针对当地市场情况进行就业前景的评估。

武汉的经济发展较快,特别是在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方面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可以关注这些领域的就业机会。

2. 薪资水平:武汉与深圳相比,薪资水平可能较低。

武汉的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因此薪资往往相对较低,需要对薪资水平有所了解,并做出适当的调整。

3. 生活成本:武汉的生活成本相对深圳来说相对较低,包括房价、交通费用、教育费用等都可能有所差异,应该提前做好相关的调查研究,了解当地的生活成本水平。

4. 房屋租赁:在武汉租房需要注意房屋的价格与质量,尤其是在市中心区域。

可以通过租房平台或者当地的中介机构了解当地的房屋租赁市场,选择适合自己的房源。

5. 人际关系:在武汉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是很重要的。

在新的城市工作、生活,通过各种社交活动、加入业余爱好团队等方式可以扩大社交圈子,结识新朋友。

6. 适应当地环境:武汉地处中部地区,与深圳气候有所不同。

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需要做好相应的心理和生活上的准备。

同时,了解当地的文化、习俗和法律法规也是非常重要的。

7. 子女教育:如果有子女需要安排在武汉接受教育,需要提前了解当地的教育资源和学校情况,包括学校的教学质量、学费等方面的信息,确保子女能够顺利入学。

8. 福利保障:武汉的社会保障体系与深圳可能存在差异。

需要了解当地社保政策、就医保障等方面的情况,确保自己的权益和福利。

9. 交通出行:武汉的公共交通系统比较发达,包括地铁、公交和出租车等多种方式。

可以合理规划出行路线,同时了解当地的交通规则和交通拥堵情况。

10. 职业发展:武汉作为一个省会城市,有着丰富的职业发展机会。

深圳,为什么应该感谢武汉?

深圳,为什么应该感谢武汉?

深圳,为什么应该感谢武汉?#深圳##深圳故事##武汉##武汉头条#大家好,我是大别山鱼哥,今天和大家聊一下深圳和武汉的渊源。

深圳,改革开放之后发展起来的一座现代化大都市,改革开放之后,1979年成立深圳市,1980年设置经济特区,是中国设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新兴移民城市。

深圳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服务、外贸出口、海洋运输、创意文化等多方面占有重要地位,也在中国的制度创新、扩大开放等方面肩负着试验和示范的重要使命。

深圳深圳经过40年的发展就成为了国际性的大都市,成为中国仅次于北京、上海的特大城市,和国家的大力发展是分不开的,在深圳的发展过程中,国家安排全国很多城市支援深圳,而武汉在深圳的发展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武汉,我国华中区域特大中心城市,2019年武汉整个GDP排名全国第八,可能有些人觉得这对于武汉而言,说明武汉发展的非常好了,但是了解武汉历史的人发现,现在这个水平是武汉应该占有的位置。

民国时期汉口高度繁荣,被誉为东方芝加哥,武汉三镇综合实力曾仅次于上海,位居亚洲前列。

在民国时期,武汉的经济水平排名全国第二,仅次于上海,所有就有了大上海、大武汉这一称呼。

而到了新中国时期,武汉经历了发展阵痛期,曾经排到了15名开外,但是武汉在整个国家发展过程中做出的贡献可是一点也没有少。

就比如,在深圳早期建设时期,武汉贡献非常大。

作为第一批深圳建设的参与者,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当时还称武汉钢铁设计研究院)参与了深圳市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了深圳市第一本工程建设标准,设计了深圳市的第一座立交桥——洪湖立交桥,规划和设计了国家第一个保税区——福田保税区。

国贸夜景武汉钢铁设计研究院承担深南大道首次改扩建任务,实施深南中路段2.4公里道路设计工作。

改革开放初期,深圳街头车辆极少。

“当时出租车100台左右,主要供港商乘坐。

”李前明回忆,根据当时城市总体规划,深圳市人口仅30万,改扩建的道路要兼顾板车、自行车、摩托车以及汽车出行需求,道路修多宽,修成什么样,都没有底,争论很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与深圳经济发展比较1979年国务院成立深圳市,1981年升格为副省级,1988年批准为计划单列。

深圳作为一个新兴城市,1988年多数经济指标不足武汉的一半,在全国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中排18位左右。

经过近30年的建设和发展,2009年深圳的生产总值在19城市中排4位,武汉排9位。

一、武汉与深圳主要指标比较2009年,武汉多数指标落后深圳。

武汉土地面积8494.41平方公里,大于深圳的1952.84平方公里,但建成区面积475平方公里,小于深圳的788平方公里。

武汉常住人口910万人,比深圳的891.23万人多18.77万人。

武汉的户籍人口835.55万人,深圳241.45万人,是深圳的3.5倍。

武汉的流动人口74.45万人,深圳652.78万人,只有深圳的九分之一。

武汉地区生产总值4620.18亿元,深圳8201.23亿元,不足深圳的五分之三。

1980年,武汉地区生产总值53.44亿元,深圳仅2.70亿元。

1990年,武汉176.83亿元,深圳171.67亿元,多深圳5.16亿元。

2000年,武汉1206.84亿元,深圳2187.45亿元,少深圳980.61亿元。

武汉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032.18亿元,深圳15484.08亿元,不足深圳的三分之一。

1980年,武汉101亿元,深圳仅1.06亿元。

1992年,深圳超过武汉,武汉396.74亿元,深圳434.70亿元,多武汉37.96亿元。

武汉第三产业增加值2328.98亿元,深圳4363.12亿元,为深圳的二分之一多。

第三产业比重50.4%,深圳为53.2%,低深圳2.8个百分点。

武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01.10亿元,深圳1709.15亿元,多深圳1291.95亿元,这是近几年武汉加大投资力度的结果。

1984年以后,深圳的固定资产投资一直高于武汉。

到2006年武汉固定资产投资才超过深圳,当年武汉1325.29亿元,深圳1272.26亿元,多深圳53.03亿元。

武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64.09亿元,深圳2598.68亿元,少深圳434.59亿元。

2005年深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超武汉,当年武汉1128.64亿元,深圳1437.67亿元,多武汉309.03亿元。

武汉进出口总额114.73亿美元,深圳2701.55亿美元,只有深圳的百分之四。

武汉出口总额58.25亿美元,深圳1619.79亿美元,不足深圳的百分之四。

武汉进口总额56.48亿美元,深圳1081.76亿美元,只有深圳的百分之五。

武汉金融机构存款余额8761.62亿元,深圳16938.19亿元,只有深圳的二分之一多。

武汉金融机构贷款余额7535.32亿元,深圳11646.34亿元,不足深圳的三分之二。

武汉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16.07亿元,深圳880.82亿元,只有深圳的三分之一多。

武汉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85.02元,深圳29244.52元,为深圳的五分之三多。

二、深圳的主要优势深圳在很多方面和领域都领先武汉,尤其是在以下3个方面。

一是自主创新能力强。

2009年,深圳出台了《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方案》和《深圳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发展规划》,电子信息产品协同互联等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启动建设,制定并出台了生物医药、新能源、互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振兴规划以及相关实施政策。

2009年,深圳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296.56亿元,占GDP比重3.6%。

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以及数字音频编解码技术、电子信息产品协同互联、电子信息产品标准化国家工程实验室、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深港产学研基地等一批重大科研机构和创新基地落户深圳,使深圳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2009年,深圳高新技术产品开发企业3万多家,其中,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086家,武汉只有433家。

深圳创业投资机构和资本均居全国第一,是国内创业投资集聚力最强的地区,注册登记的创业投资公司500余家,约占全国50%。

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企业达到37家,占两板上市企业数的11%。

深圳高新技术产品产值8507.81亿元,武汉只有2055亿元,其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5062.10亿元,占全部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比重59.5%。

深圳专利申请受理量42279件,其中发明专利20520件;专利授权量25894件,其中发明专利8132件。

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国的比重达到47.5%,连续六年居全国首位。

武汉专利申请量14600件,其中发明专利6800件;专利授权量3900件,其中发明专利1100件。

二是城市竞争力强。

在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0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深圳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居香港之后排名全国第二,列内地城市第一,自2007年来,深圳已经第四次成为内地最有竞争力的城市。

2009年,深圳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3.9%。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013家,鸿富锦、华为、富泰宏等12个企业工业产值超过100亿元,其中产值超过1000亿元企业2个,产值500亿-1000亿元企业1个,100亿-500亿元企业9个。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达1721.23亿元,比武汉全部工业增加值还要高,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50.2%。

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830家,上市股票872只,其中,A股818只,B股54只。

总发行股本3907.56亿股,总流通股本2601.08亿股。

上市公司市价总值92626.66亿元,上市公司流通市值38017.08亿元。

证券市场总成交金额198733.87亿元,其中,A股总成交金额188446.14亿元,B股总成交金额1028.72亿元。

总成交股数17427.36亿股。

在全国271个名牌产品中,深圳80多个,占全国的26.8%。

在国家公布的9个名牌钟表品牌中,深圳品牌钟表占4个,即“飞亚达”表、“依波”表、“天王”表、“霸王Power”钟,钟表出口量、产值和品牌钟表国内市场占有率均在50%以上,其中“飞亚达”、“依波”、“天王”分别居全国国产品牌钟表销量前三位。

深圳珠宝业有“中国名牌”产品26个,占全国珠宝行业“中国名牌”产品的50%,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产品8件。

深圳有20个印刷企业入榜中国印刷企业100强。

深圳华晶玻璃瓶有限公司的废弃玻璃利用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年利用社会废弃玻璃9万吨。

深圳还拥有世界名牌产品3个,占全国总数的将近三分之一。

30多种产品产量居全国、全球前列,集装箱占全球38%,硬盘驱动器占全国50%、全球10%,计算机磁头占全球近60%,激光唱头占全球60%多,程控交换机占国内40%多,基因工厂乙肝疫苗占全国51%,钟表占全球45%,黄金饰品全国市场占有量达70%,手机占全球20%。

3、经济外向度高。

2009年,深圳外贸进出口总额2702亿美元,其中,出口1619.79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3.5%,在全国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中实现十七连冠。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深圳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工业增加值1864.13亿元,比武汉工业增加值总和还要高,占比54.3%。

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8030.83亿元,占工业销售产值比重54.4%。

深圳港港口泊位168个,其中万吨级泊位67个。

港口货物吞吐量19364.96万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1825.02万标箱,深圳港连续7年居全球集装箱枢纽港第四位。

截至2009年底,累计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来深圳投资。

世界500强大企业有166家进入深圳,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81亿美元,聚集了众多跨国500强公司及世界知名企业,美国沃尔玛、法国家乐福、英国百安居、香港华润集团等已在深圳开花结果。

日本永旺中国总部和采购中心落户深圳。

银行、证券、保险业机构密度、外资金融机构数量以及从业人员比例均居全国前列。

深圳与世界16个外国省市缔结了友好城市关系。

目前,在深圳长期工作生活的外国人达1.3万人以上,累计引进海外专家超过27万人次,留学回国人员近万人。

已设立境外企业和机构405家,遍及8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投资27.3亿美元。

三、学习深圳的主要内容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转化升级。

深圳工业在20多年的发展中,经历了从“深圳加工”、“深圳制造”到“深圳创造”的积极转变。

这种转变是通过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逐渐形成一大批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群、产业群、产品群来实现的。

而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一个重要体现是企业自主设计、研发水平和能力的提高。

通过自主设计研发水平的提高,带动技术密集、知识密集和高增值行业的发展,从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目前,深圳工业已形成两个“过半”。

即: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过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部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比重过半。

武汉不可能像深圳在高新技术各领域都站在最前沿,建立有自己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但必须以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契机,一切从武汉的实际出发,从武汉的产业基础出发,认真落实15个新兴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和指导意见。

大力推进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重点支持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加快发展五大优势产业,推进富士康二期、4.5代TFT、美国辉瑞武汉研发中心、藤仓烽火光纤预制棒等一批重大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建设。

2、加快现代制造业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

深圳的工业化是以劳动密集型的三来一补起步,深圳工业发展一开始并没有自己的品牌。

1990年以后,随着深圳在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有了一定的积累,部分企业开始创立自己的品牌,深圳工业品牌开始崛起。

1995年,深圳提出名牌战略,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奖励措施。

实施品牌战略,伴随名牌战略的实施,以名牌产品为龙头的大企业集团和企业群体迅速崛起,涌现出一批拥有自有品牌、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大企业集团,由此推动了深圳市电子信息、服装、家具、医药等一批产品协作配套的专业化中小企业的崛起,提高了深圳工业经济的整体素质。

武汉科教优势明显,要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步伐,提升工业产业层次。

近些年,武汉每年的科研成果都在3000项以上。

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不断创历史最好水平,但科技成果在本地的转化应用率不高。

武汉技术市场科技成果交易总额中,流向本地成果的交易额不到50%。

武汉只要充分发挥好智力密集优势,就一定能像深圳一样,竞争力迅速提高。

3、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提升城市综合实力。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深圳凭借自身的经济实力以及完善的商务设施、专业服务能力和国际开放程度吸引了制造类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华南区总部以及金融企业总部落户深圳。

目前,深圳总部经济发展态势良好,通讯领域有华为、中兴等国际知名企业;软件领域有金蝶、金证、亚都等;生物工程领域有科兴、海王、赛百诺、海普瑞等;新材料领域有比亚迪、长园、中金高能等;医疗器械领域有安科、迈瑞、金科威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