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管理学》第四章 生产系统规划与设计

合集下载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汇总--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汇总--

管理学知识点汇总第一章管理概述管理的概念: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协调各类资源,以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载体是组织;手段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本质是协调;对象是人,财,物,信息等各类资源;目的是实现共同目标。

管理的核心:决策管理的基本职能(四个):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管理者的技能:①技术性技能②人际关系技能③概念性技能(构想技能)管理的性质:①管理的二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②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3普遍性管理者分类:按层次分:高层中层基层(中层管理者比基层管理者更多地依靠正式权力与沟通技巧)按内容分:战略战术执行按综合程度分:综合专业管理者素质:①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②知识能力素质③身体素质亨利。

明茨伯格[加]—角色人际关系角色:代表人(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信息传递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制定角色:企业家谈判者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科学管理理论: 泰勒吉尔布雷斯夫妇甘特泰罗(勒)[美],1911年《科学管理原理》—科学管理之父科学管理原理内容:1工作定额原理2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3标准化原理4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5劳资双方的密切合作6职能工长制7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8例外原则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

组织管理理论亨利.法约尔马克斯.韦伯切斯特.巴纳德亨利.法约尔[法],1916年《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组织管理理论之父【第一个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一、区别经营和管理:六大活动:商业,安全,技术,财务,会计,管理二、管理的职能:五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三、管理的十四项原则:14条基本原则:分工,权利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报酬合理,等级制度与跳板,适当的集权与分权,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人员的团结四、管理教育的重要性.管理是一种独立的适用于所有类型事业的活动;随着管理层级的不断上升,管理能力越重要;管理是能够传授的.五、管理的普遍性。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笔记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笔记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1.1 运营管理的概念运营管理是指对企业内部各种运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的过程,以确保企业能够高效、低成本地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或提供优质的服务。

运营管理涉及到企业内部的所有运营活动,包括生产、服务、物流、库存、质量控制、设备维护等。

1.2 运营管理的过程与系统运营管理的过程包括: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

这四个过程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运营管理系统。

计划是指确定企业目标、制定战略和策略、安排资源等;组织是指建立组织结构、分配任务和责任、协调各项工作等;实施是指按照计划和要求进行生产或服务活动;控制是指对生产或服务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以确保达到预期的目标。

1.3 运营管理的目标与内容运营管理的目标包括: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员工素质等。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运营管理需要关注以下内容:生产计划与控制、库存管理、供应链管理、质量控制、设备维护、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控制等。

1.4 运营管理职能运营管理的职能主要包括:生产管理、服务管理、物流管理、库存管理、质量控制、设备维护、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控制等。

这些职能相互关联、相互支持,共同构成了运营管理的整体框架。

1.5 运营管理的发展历程运营管理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工业革命前:手工作坊时代,生产方式主要以手工为主,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 工业革命:机器代替手工,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但生产过程缺乏规范化、标准化。

- 科学管理时代:以泰勒为代表,提出科学管理理论,强调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 系统管理时代:以全面质量管理、精益生产、供应链管理等为代表,强调系统化、集成化、持续改进。

- 全球化时代: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运营管理面临着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的挑战,需要更加注重创新、灵活性和适应性。

2.1 运营管理战略概论运营管理战略是指企业为实现长期目标而制定的关于运营活动的总体规划和策略。

最新生产运营管理离线作业部分计算题答案

最新生产运营管理离线作业部分计算题答案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生产运营管理》课程作业姓名:学号:年级:学习中心:—————————————————————————————教材(生产运营管理朱桂平编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4月)见每章复习与讨论题和习题。

第一章生产运营管理概述复习与讨论题1、何谓MTS?它与MTO有哪些差异?2、如何认识生产运营管理的定义?3、生产运营过程的组成有哪些?各起什么作用?4、现代生产运营的基本特征有哪些?5、从生产运营管理的历史演变谈谈生产运营管理的重要性。

第二章生产运营战略复习与讨论题1、世界级制造系统应满足哪些属性?2、响应性战略的实质是什么?3、生产运营系统的结构-功能目标关系的特点。

4、生产运营战略具有哪些基本特征?5、论述制定生产运营战略应考虑的要素。

6、如何认识订单赢得要素和资格要素?第三章产品/服务计划复习与讨论题1、说明新产品的含义和特点。

2、试述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市场特征。

3、可供企业选择的新产品开发方式有哪些?4、新产品开发的程序是什么?5、如何对新产品开发方案进行评价?6、工艺设计的程序。

7、你是如何认识服务体系矩阵的?8、减少顾客参与影响的方法有哪些?第四章生产运营能力决策复习与讨论题1、能力利用不一定马上可以达到设计能力水平,为什么?有哪些影响因素?2、学习效果受到的影响因素有哪些?3、企业经常综合使用规模经济与学习曲线,两者如何结合,试讨论之。

4、常见的服务需求均衡战略有几种?5、企业在扩充能力时,可以概论预测的需求去扩大能力,也可以概论实际需求去扩充能力,谈谈这两种方式的优缺点。

习题1、 某产品单价为500,年固定费800万元,年销量为48000件,年可变费为1200万元。

问,该产品年销量达到多少才具有开发价值?解:盈亏平衡点销售量=8000000÷(500-12000000÷48000)=32000(件) 可见,该产品销售量>32000件时,才有获得盈利的可能,才具有开发价值。

《生产与运作管理》第四章生产和服务设施选址与布置_OK

《生产与运作管理》第四章生产和服务设施选址与布置_OK
50×100+80×100+100×150+50×200/ 50+200 = 66.7(公里)
100+120+1
41
第二节 设施的布置
设施布局从制造业来说包括厂区的划分、设备 的布局;服务业是指顾客服务区域、办公区域、休 息室、餐厅等。
一、厂区布置的基本要求(P151) (1)厂房的布置应满·足生产过程的要求,尽可能 使厂区内物件运输路线最短;减少交叉和迂回路线, 从而缩短生产周期,减少生产费用。 (2)充分利用厂区平面,在安全、卫生的前提下 紧凑布置,生产和协作关系密切的单位就近布置, 减少占地面积,节约投资和生产费用。
盈亏平衡分析法 (P47)
总成本
单位变动成本CV
固定成本CF 产量
30
公式推倒 利润=收入- 成本
即:R=P•Q -(FC + Q •Va) 当R≠0,Q=(F+P)/(R-Va) 当R=0,Q。称为保本点(盈亏平衡点)
Q。= FC/(R-Va)
31
例1:工厂修建大、中、小三种投资规模选择,各自的 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和产出能力如表:
27
• 目前设施选址的发展趋势
(1)工业园区和工业中心 (2)企业群体布局,靠近仓储设施和服务设施 (3)从全球范围考虑 (4)向郊区发展 (5)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控制 (6)从动态、长期、均衡的发展出发 (6)应用多目标规划和计算机技术
28
三、选址的方法
量•本•利法 重心法 评分法
29
金额
销售收入
14
优点
设备改变容易; 员工培训时间缩短; 物料处理成本降低; 零件生产、运送更快捷; 流程中库存小; 生产自动化容易。

生产运行管理制度(优秀3篇)

生产运行管理制度(优秀3篇)

生产运行管理制度(优秀3篇)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很多场合都离不了制度,制度泛指以规则或运作模式,规范个体行动的一种社会结构。

这些规则蕴含着社会的价值,其运行表彰着一个社会的秩序。

那么制度的格式,你掌握了吗?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以下是美丽的小编帮助大家找到的生产运行管理制度(优秀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生产运行管理制度篇一一、为加强生产成本的控制,不断提高生产效益,特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范围为涉及生产管理控制的部门。

三、权责分工1、财务部负责对全公司生产成本的预算及统筹核算工作。

2、生产部。

(1)负责对生产原材料及生产产品数量的统筹规划。

(2)负责生产部门的节能管理工作。

(3)负责提交设备检修费用及设备更换费用。

(4)负责统计报送有关经济技术指标,包括《生产月报表》、《生产计划》等。

3、仓储部。

(1)负责各种消耗材料的采购及统计工作。

(2)负责对产品原材料及产品库存情况的统计工作。

4、生产车间。

(1)负责对生产现场的'节能降耗工作。

(2)负责统计生产直接成本。

四、生产成本管理的要求。

1、各职能部门须将生产成本控制工作作为一个长期的工作任务,坚持不懈的开展生产成本管理工作。

2、涉及生产成本管理的各项数据须真实准确,任何部门不得瞒报假报。

3、生产管理工作须贯彻到实际生产工作中,并形成全员参与的局面。

五、生产成本的控制。

1、各部门须制定生产成本控制办法及相关的奖罚标准。

2、各部门须建立健全成本管理体系。

3、各部门须将生产成本控制任务分解到各班组及相关人员,并明确权限及职责。

4、生产车间须将节能降耗工作作为生产成本控制的重点工作来抓。

5、对影响生产成本的工艺环节,生产部及生产车间须及时组织技改攻关。

6、对涉及到生产成本控制的各项费用,各部门须得到公司领导签字审批。

7、在生产过程中,各生产车间须对成本形成的各个环节、成本管理的执行情况、影响成本管理的各种因素坚持检查、监督。

生产运行管理制度篇二一、目的为规范工艺管理,保证生产工艺的正常运作,不断提高工艺布局的合理性,特制定本制度。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归纳第一章管理概述1、管理的概念管理:管理是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有效率和有效果的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的目标。

2、管理的特征A、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B、目的性:管理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C、矛盾性:有限的资源与互相竞争的多种目标的矛盾D、普遍性:只要有两个以上的人,并有一致认可的目标,就有管理的存在E、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F、管理的载体是组织3、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4、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是合理组织生产的需要,反映了管理的必要性。

社会属性—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管理服务于生产资料所有者的利益,反映了管理的目的性。

5、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科学性:指管理活动中存在着一系列基本客观规律。

反映在管理对象的客观性,管理活动的实践性,管理理论的系统性,管理学科的发展性。

但它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

管理的经验和方法无法重复检验。

艺术性:指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有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

强调实践性。

6、组织成员的组成:管理者和非管理者。

管理人员与非管理人员的最根本区别:是否对他人的工作负责。

管理者分类: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

7、管理者的十种角色:人际角色:名誉领袖,邻导者,联络者。

信息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角色:企业家,危机管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8、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熟悉、精通、运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知识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人际技能:处理组织内外各种人际关系的能力,要求管理者了解和尊重别人的感情、思维方式和个性,能够觉察别人的动机和需要,掌握评价和激励员工的技术和方法概念技能:对事物整体及相关关系认识、洞察、分析、判断和概括的能力。

要求管理者能够正确、迅速看到组织的全貌,了解组织内外部环境中各种事物间的关系,找出关键性因素,抓住问题实质,果断决策的技能9、管理学的学科特点:一般性,多样性,历史性,实践性,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管理过程的内在规律性。

管理学原理-完整教案

管理学原理-完整教案

《管理学原理》教案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管理学原理为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企业管理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使学生具备相关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工作的基础能力。

二、课程能力培养目标1、培养与形成对管理实践、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的理解、分析和应用能力:是指对管理历史的理解能力;对管理实践、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的分析能力;对管理理论的应用能力,对管理科学发展的洞察能力.2、培养与形成对组织环境的分析能力基础:指对组织的外部环境、内部条件的分析判断能力。

3、培养与形成计划管理能力基础:是指对组织战略、预测、目标、决策的理解与把握能力.4、培养与形成组织管理能力基础:指对组织结构、组织制度、组织系统、组织文化的认识与应用能力.5、培养与形成组织管理的领导能力基础:指对有关领导的激励理论、协调沟通、领导理论等认识与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材与参考书本课程采用的教材为:《管理学原理》主编:王利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其他参考书有:《管理学基础》(高等职业教育基础类课程规划教材) 主编:卜军、姜英来,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管理学原理》主编:徐晓黎,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管理学原理与方法》主编:周三多,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管理学原理》主编:杨文士、张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管理学》主编:【美】斯蒂芬·罗宾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四、教学内容:【课题】绪论【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培养与形成学生对管理的历史演化、不同时期、不同代表人物的主要理论观点、管理历史的演进规律的认识能力;对管理实践、管理思想、管理理论间的关系的理解能力。

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重、难点】古典管理理论主要学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教学时数】 2学时【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导入新课】为什么需要学管理●提问:1、在我们的地球上,有什么地方不需要管理?——管理与人类同在2、你所知道的管理是什么?【教学内容】第一节古典管理理论一、史前的积累史前管理实践与思想为近代管理奠定基础:为人类认识管理过程奠定了理解的基础为企业管理的发展奠定了制度背景为管理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基础对管理技术进步提出迫切而现实的需要。

2019-2020年 华南理工网络教育《生产运作管理》随堂练习答案

2019-2020年 华南理工网络教育《生产运作管理》随堂练习答案
问题解析:
10.(判断题) 新产品开发不仅包括新产品的研制,也包括原有老产品的改进。( )
参考答案:对
问题解析:
第三章 生产与运作系统设计
1.(单选题) 以下哪个条件要求厂址应该接近消费市场( )
A.原材料易变质 B.原材料笨重 C.产品运输不便 D.原材料运输不便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2.(单选题) 按工艺专业化原则建立生产单位,适用于( )
A.主观概率法
B.移动平均法
C.回归预测法
D.指数平滑法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9.(单选题) 可模仿人类学习方法的预测方法是( )
A.神经网络预测
B.移动平均法
C.回归预测法
D.指数平滑法
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10.(单选题) 拥有领域内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推理做出智能决策,这种预测方法是( )
A.专家系统法
参考答案:错
问题解析:
13.(判断题) 移动平均法与指数平滑法都是基于假设――潜在的需求过程是稳定的。( )
参考答案:对
问题解析:
14.(判断题) 非线性回归分析是线性回归分析的扩展,也是传统计量经济学的结构模型法分析。( )
参考答案:对
问题解析:
15.(判断题) 为了使用指数平滑法,人们必须保存过去N期所有的数据点;为了使用移动平均法,人们只需要保存最近的预测值。( )
A.趋势性
B.季节性
C.水平性
D.周期性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4.(单选题) 公司或企业以其选定的市场规划与假设的市场环境为基础, 通过销售人员的判断,对本单位的销售所作的期望值进行预测,这是( )
A.销售人员意见综合预测法

工业工程导论课后习题含答案-未删减版

工业工程导论课后习题含答案-未删减版

《基础工业工程》课后思考题第一章1.企业的生产运作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企业的生产运作有离散型制造、流程型制造、重入离散型制造、服务型。

离散型是指一个个单独的零部件组装成最终产品的生产方式。

流程型是指通过对一些原材料进行加工,使其物理形状或化学属性发生变化,最终成新形状或者新材料的生产方式。

重入离散型指产品重复进入同一工序、工艺次数多,生产管理复杂的生产方式。

服务型是指为人们提供服务,为社会提供服务为中心组织生产。

2.企业生产运作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没有一套标准、规范、优化的作业流程,运作时间长,效率低。

3.生产率从本质上讲反映的是什么?产出与投入之比4.生产率测评的意义是什么?(1)评价系统效率,确定发展目标,制定管理方针。

(2)确定目标水品和评价体系,制定有效策略。

(3)为企业实现自检,确定优化方向(4)有助于同类企业、经济比较,提出改进措施(5)有助于内部绩效管理,协同管理。

5.生产率测评的种类与方法有哪些?(1)单要素生产率(2)多要素生产率(3)全要素生产率方法:单要素生产、多要素生产、全要素生产、动态生产指数、系统评价6.提高生产率的方法有哪些?(1)增加资源投入(2)提高劳动者积极性、技术水平第二章1.什么是工业工程?试简明地表述IE的定义应用工程和管理的知识,评价、分析、改进、管理生产系统的方法体系,目的是提高生产效率。

2.如何理解工业工程的内涵?(1)核心是降成本、提高质量和生产率(2)是综合性的应用知识体系(3)注重人的因素(4)系统优化(5)重视现场管理3.试述经典IE与现代IE的关系。

如何理解经典IE是现代IE的基础和主要部分?经典IE是对时间研究和动作研究的继承和发展,经典IE重视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具有独立的专业工程性质。

现代IE是在经典IE的基础上,吸收了系统工程和信息技术的现代科技知识,有了理论基础和科学手段,由经验为主发展到定量分析为主,以研究生产局部或小系统的改善,到研究大系统整体优化和生产率提高,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笔记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笔记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1.生产与运作管理概述生产与运作管理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按照市场需求和企业经营目标,进行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活动。

它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效果和市场竞争力。

内容:包括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和改进,具体涵盖产品和服务的选择、生产运作系统布局、质量管控、成本控制以及生产过程的规划与控制。

目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保证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2.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发展历程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从手工作坊到工业革命,再到现代生产方式的转变,逐步形成了科学管理体系。

产生背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传统的生产方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促进了生产运作管理理论的发展。

发展过程:从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到福特的流水线生产模式,再到丰田的精益生产和敏捷制造,生产与运作管理不断适应时代变化,推动生产效率的提升。

现代特征:现代生产运作管理强调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资源配置,实施精细化管理和绿色生产,以适应全球化竞争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生产运作的分类根据产品形态和生产组织方式的不同,生产运作可以分为制造性生产和服务性生产。

制造性生产:指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将原材料转化为新产品的过程,如汽车制造、电子产品组装等。

服务性生产:指不通过物质产品的转化,直接为顾客提供所需服务的过程,如餐饮服务、金融服务等。

4.生产过程组织生产过程组织是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础,涉及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和时间组织两个方面。

空间组织:主要解决生产设施的布局问题,包括工厂布局、设备布置、工作站设置等,目的是实现高效、安全和舒适的工作环境。

时间组织:主要解决生产活动的时序安排问题,包括作业计划、流程控制、交货期管理等,目的是确保生产的及时性和连续性。

第二章企业战略和生产与运作战略1.企业战略和战略管理概述基本概念:企业战略是企业为了实现其长期目标,通过对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分析,制定的一系列行动计划。

《管理学》习题及答案

《管理学》习题及答案

管理: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对该组织的人力、物力和财务资源实施计划、组织、激励和领导、控制,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管理职能:是指对管理对象一定领域的活动进行管理和各种相互联系、依次更替的任务的总和。

科学管理:是泰罗在总结几十年试验研究成果和长期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概括出的一些管理原理和方法,并经系统化整理的管理理论,或称“泰罗制”。

其主要内容包括标准化原理、人员挑选与培养、差别计件工资制、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离、职能工长制、例外原理等。

霍桑试验是指梅奥等人在美国西方电气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为测定各种有关因素对生产效率的影响程度而进行的一系列的试验活动,由此产生了“人际关系学说”。

系统管理理论是应用系统理论的范畴、原理,全面分析和研究企业和其它组织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重视对组织结构和模式的分析,并试图建立系统模型的一种管理理论。

这一理论是卡斯特等美国管理学家在一般系统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权变管理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形成的一种管理理论。

这一理论的核心就是力图研究组织的各子系统内部和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组织和它所处的环境之间的联系,并确定各种变数的关系类型和结构类型。

它强调在管理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部条件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具体条件寻求不同的最合适的管理模式、方案或方法。

其代表人物主要有卢桑斯等。

管理科学:是指以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最新成果(如先进的教学方法、电子计算机技术以及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为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对管理领域中的人力、物力、财务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并作出最优规划和决策的理论。

?决策:决策就是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目标,在掌握充分信息和对有关情况进行深刻分析的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拟定并评估各种方案,从中选出合理方案的过程计划工作:即根据组织内外部实际情况,权衡宏观需要的主观可能,通过科学地预测,提出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第4章 组织 练习及答案——(高教版)《管理学》配套练习

第4章 组织  练习及答案——(高教版)《管理学》配套练习

第四章组织设计(练习及答案)一、判断题1.组织设计既包括组织结构设计,也包括组织运行制度设计()2.部门划分有一定的规律和通用原则,且需要根据内外环境变化进行动态调整()3.层级设计是对部门之间上下级关系的纵向设计()4.环境比较稳定时,企业倾向于采用有机式组织,尽可能做到信息共享、权利下放()5.组织结构设计是组织设计的核心,要服从企业战略安排()6.大型官僚组织的集权程度往往高于小型组织()7.组织分工越细,管理层级越多,人员协调越复杂()8.在组织的不同发展阶段,管理人员与普通员工的增减幅度是一致的()9.协调是为了克服专业分工的弊端()10.管理幅度与管理层级成反比例关系()11.柔性经济原则要求组织结构既要保持一定弹性,也要精干、合理()12.直线职能组织既能保证统一指挥,又能发挥专业化的优势,适合规模不大,环境比较稳定的中小型企业()13.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相互补充,不会引发对立、冲突()14.集权应以不妨碍下属履行职责、有利于调动积极性为宜,而分权应以下级能够正常履行职责、上级对下级的管理不致失控为准()15.授权是分权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16.授权要遵循适合原则,既不能授权过多,影响管理者的权威,也不能授权太少,影响下属完成任务()17.综合管理者的管理幅度大于专业管理者的管理幅度()二、单选题1.组织结构设计不包括()A职能设计B部门设计C层级设计D管理规范设计2.管理幅度是指()A直接管理的下属数量B所管理的部门数量C所管理的全部下属数量D选项B和C3.下列不符合职务说明书的内容描述是()A任职者的专业背景与经验积累B该管理职务的工作内容C该管理职务的职责与权力D该职务与其他职务的关系4.某企业在成立之初根据业务活动的相似性设立了生产、营销、财务等各个管理部门。

近年来,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产品由原来的单一产品发展出三个大的品类,且它们的制造工艺和用户特点差异较大。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当进行()组织结构调整。

《生产运作管理》课后习题

《生产运作管理》课后习题

生产运作管理第三版机械工业出版社陈荣秋等着只包含判断题和选择题(红色体为不做要求第一章绪论判断题:1.制造业的本质是从自然界直接提取所需的物品。

错2.服务业不仅制造产品,而且往往还要消耗产品,因此服务业不创造价值。

错3.服务业的兴起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对4.有什么样的原材料就制造什么样的产品,是输入决定了输出。

错5.生产运作、营销和财务三大职能在大多数的组织中都互不相干地运作。

错6.运作管理包括系统设计、系统运作和系统改进三大部分。

对7.生产运作管理包括对生产运作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

对8.运作经理不对运作系统设计负责。

错9.加工装配式生产是离散性生产。

对10.订货型生产可能消除成品库存。

对11.纯服务业不能通过库存调节。

对12.准时性是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

对13.企业的产出物是产品,不包括废物。

错选择题:1.大多数企业中存在的三项主要职能是:BA)制造、生产和运作B)运作、营销和财务C)运作、人事和营销D)运作、制造和财务E)以上都不是2.下列哪项不属于大量生产运作AA)飞机制造B)汽车制造C)快餐D)中小学教育E)学生入学体检3.下列哪项不是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EA)高效B)灵活C)准时D)清洁E)以上都不是4.相对于流程式生产,加工装配式生产的特点是:AA)品种数较多B)资本密集C)有较多标准产品D)设备柔性较低E)只能停产检修5.按照生产要素密集程度和与顾客接触程度划分,医院是:CA)大量资本密集服务B)大量劳动密集服务C)专业资本密集服务D)专业劳动密集服务E)以上都不是6.以下哪项不是服务运作的特点CA)生产率难以确定B)质量标准难以建立C)服务过程可以与消费过程分离D)纯服务不能通过库存调节E)与顾客接触7.当供不应求时,会出现下述情况:DA)供方之间竞争激化B)价格下跌C)出现回扣现象D)质量和服务水平下降E)产量减少第二章企业战略和运作策略判断题:1.当价格是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时,就出现了基于成本的竞争。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笔记 (2)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笔记 (2)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1. 定义:生产与运作管理(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POM)是指对企业生产与运作活动进行系统的规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以有效地利用资源,实现产品和服务的高效、低成本、高质量生产,满足市场需求,提升企业竞争力。

2. 目标:生产与运作管理的主要目标包括:-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减少浪费,提高产出。

- 降低成本:通过成本控制和成本优化,减少生产成本。

- 保证产品质量:通过质量管理和控制,确保产品符合标准。

- 满足市场需求:及时响应市场变化,满足客户需求。

- 提高企业适应性:使企业能够快速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 提升员工满意度:通过合理的工作设计,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生产力。

3. 范围:生产与运作管理涵盖以下关键领域:- 产品设计和管理:确保产品设计符合生产能力和市场需求。

- 生产过程规划:设计高效的生产流程和操作方法。

- 设备和设施管理:选择、维护和升级生产设备和设施。

- 物料管理:采购、储存和分配原材料和组件。

- 供应链管理:协调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确保物料及时供应。

- 质量管理:确保产品和服务达到既定的质量标准。

- 库存控制:管理原材料、在制品和成品的库存水平。

- 生产计划和控制:制定和执行生产计划,监控生产进度。

二、生产过程与生产系统1. 生产过程:生产过程是将输入(原材料、信息、能源等)转换为输出(产品或服务)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活动。

生产过程的特点包括:- 连续性:生产活动在一定时间内连续进行,没有中断。

- 复杂性:涉及多个环节、多种设备和人员。

- 动态性:随着市场需求、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变化而调整。

- 可变性:生产过程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设备故障、人员变动等。

2. 生产系统:生产系统是由生产过程、生产设施、生产人员、生产信息等多个子系统组成的整体。

生产系统的功能包括:- 转换功能:将输入转换为输出,实现价值增值。

第四章《管理学原理》习题参考答案

第四章《管理学原理》习题参考答案

第四编领导一、单项选择题1、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利益,工作的动机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的人性假设是( A )A经济人假设 B社会人假设 C复杂人假设 D自我实现人假设2、哈罗德·孔茨等人的观点认为,领导是( C )A指导能力 B激励能力 C影响力 D个人魅力3、领导的实质是一种( C )关系。

A指导 B追随 C协调 D激励4、美国学者布莱克和穆顿在()的基础上提出了管理方格理论。

A“以人际关系为中心”和“以工作为中心” B“关系行为”和“任务行为”C、“关心人”和“关系生产”5、领导工作中的沟通主要是指( C )。

A机与物的沟通 B人与物的沟通 C人与人的沟通 D人与机的沟通6、神入是指( A )来考虑问题的能力。

A从组织与环境的动态关系的角度 B从组织全局与个人关系的角度C从上级与下级相互协调的角度 D从另一个人的观点出发7.领导的实质在于影响。

构成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因素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A)。

A、品德、学识、能力、情感B、品德、学识、能力、资历C、品德、学识、资历、情感D、品德、威信、能力、情感8.领导是由领导者、被领导者、领导行为、组织目标、行为结果等共同构成的内容体系,其中,领导行为的主体是( C)。

A、组织目标B、行为结果C、领导者D、被领导者9.有关领导者向其下属部门或个人下达命令或指示的权力是( C )。

A、决策权B、组织权C、指挥权D、人事权10.领导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A )侧重于研究领导人的性格、素质方面的特征。

A、性格理论阶段B、行为理论阶段C、效用领导阶段D、权变理论阶段11.当领导者面对一个非处理不可的事情时,不去直接处理,而是先搁一搁,去处理其他问题。

这种调适人际关系的方法就是( D)。

A、不为法B、糊涂法C、缓冲法D、转移法12.布莱克和莫顿提出的领导理论是( C )。

A、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理论B、管理系统理论C、管理方格理论D、情境领导理论13.利克特和阿吉里斯提出的领导理论是( D)。

《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2021年修订)

《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2021年修订)

《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2021年修订)2022年3月1日起施行2017年1月18日山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2021年12月3日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修订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第三章监督管理第四章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以下统称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以及相关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第三条安全生产工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

安全生产工作应当遵循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并实行属地监管与分级监管相结合、以属地监管为主的监督管理体制。

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承担主体责任。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加大安全生产资金、物资、技术、人员的投入保障力度,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组织制定和实施安全生产专项规划,健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加强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支持、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

县级以上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协调、解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重大问题。

自考《管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

自考《管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

《管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第一章管理信息系统概论1.信息:指加工以后对人们的活动产生影响的数据。

2.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性质、状态以及相互关系等进行记载的符号。

3.物流:物品从供给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4.资金流:是以货币的形式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主要形式。

5.事物流:是指企业在处理内部或外部活动中产生各种经营管理行为,这些行为的过程构成了事物流。

6.信息流:是指除去物流、资金流和事物流的物理内容外的信息的流动过程。

7.管理信息: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原始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分析解释、明确意义后所产生的对管理决策产生影响的信息。

8.企业外部信息:又称外源信息,是从企业外部环境传输到企业的各种信息。

9.企业内部信息:又称内源信息,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各种信息。

10.常规性信息:又称固定信息,指反映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状况,在一定时期内按统一程序或格式重复出现和使用,而不发生根本性变化的信息。

11.偶然性信息:又称突发性信息,是反映企业非正常事件的无统一规定或格式的非定期信息。

12.信息化: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活动各领域普遍采用信息技术,利用信息资源,使得人们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各种媒体,使用和传递所需信息,以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现代化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增强国力的过程。

13.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

14.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为了某些目标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

15.分解方法:把被研究的对象和问题分解成许多人们可以容易处理和理解的细小部分,并通过对这些被分解的部分进行研究来获得对整体的了解和把握,这种处理方法就是分解方法。

16.系统方法:考虑系统的整体性,考虑系统组成部分的内部关系和协同关系,这样的方法叫系统方法。

17.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网络及其它信息技术为核心,为实现某些系统目标,对信息资源进行处理的信息。

专升本《管理学》第四章考点总结

专升本《管理学》第四章考点总结

外部一般环境
行业环境
竞争对手
企业自身
顾客(目标市场)
迈克尔。

波特;发明了价值链模型; 企业的各种价值活动分为两类,基本活动(输入物流、生产作
业、输出物流、市场营销和销售、服务)、辅助活动(企业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
采购)
记忆技巧:输入物流、服务、生产,输出物流、服务销售,人源(人力资源)、采购、基础设施、搞技
术开发;
天一教材P104
总体环境;政治、社会、经济、技术、自然五个方面;
总体市场分析、市场细分、目标市场确定、产品定位
竞争战略计划迈克尔。

波特提出;竞争战略有三个: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战略(成本集中
战略、差异化集中战略)
企业可供选择的战略类型:(天一教材P108)
外部分析
内部分析
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
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标准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标准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课程代码:课程名称:生产与运作管理标准学时:46课程类型:理论课《生产与运作管理》是面向物流管理、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这是因为一方面从学生学习的重点来看《生产与运作管理》是把管理学的知识怎么应用到生产实际当中,去解决实际的问题,是学生从理论的学习向应用学习的一种转变,通过《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管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对于物流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理论,更重要的是要会处理实际的问题,特别是要掌握一些把实际的问题通过仿真的方法来模拟企业的生产实际。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生产与运作管理是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必修课程。

在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都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并应用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知识;熟悉一些常用的重要理论和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对生产实际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企业生产的认知能力。

二、课程基本理念1. 试行“案例教学法”,培养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阐述问题的能力根据高等教育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要求,本课程组深入探索高教教育规律,通过学习和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实行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方法的重要性,牢固地树立了以能力为本位的思想。

理论教学中,我们积极试行“案例教学法”,即围绕现实案例和自身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让学生身临实景,在实例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实践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水平。

2.尊重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倡导自主学习,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分析,鼓励多元思维方式,并将其表达出来,尊重个体差异;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

该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

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扩展条件 除了根据企业规模规划所需面积外,还应留有扩展的余地。一开始建设就到容积极 限,不留余地是不明智的。要考虑到将来企业发展,进行技术改造,改建或扩建所需要 土地面积。 (2). 环境保护条件 选择具体厂址位置时应认真考虑企业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危害,尽量把工厂建在对环 境影响最小的地方。如有严重噪声,排放有毒废气、废水和废渣的企业就不应建在居民 区。风景名胜区内就不宜建工厂。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人们对环境保护日益关注,那些 造成污染,破坏社区生活质量的企业,若不很好地解决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问题,将会 受到居民的普遍反对和排斥,因此这些企业在选位时应优先考虑“三废”治理问题,否 则将来会造成成本上升,甚至被迫关、仃、并、转的严重后果。 (3). 地质条件 例如地面是否平整,地层结构、负重水平是否符合未来工厂的布置要求。地质条件
( 1 )
址的具体位置。影响厂址选择的因素很多,在此我们按照选择地区和选定位置把这些因 素分成两大类来进行分析。值得指出的是这两大类因素并非截然分开而是有密切联系的, 在选择厂址时应当结合起来共同考虑,以求得一个合理的、满意的工厂位置方案。 1. 选择地区时主要影响因素有:
(1).市场条件 将厂址选择地区靠近企业产品和服务的目标市场有利于接近用户, 便于产品迅速投 放市场,降低运输成本,减少分销费用,提供快捷服务。当然这里讲的市场是广义的市 场, 也许是一般消费者, 也许是某种商品批发市场中心, 也可能是作为用户的其它厂家。 许多发达国家选择在第三世界国家建厂,除了成本因素外,靠近市场是一个重要原因。 (2). 原材料供应条件 出于对保证供应与成本方面的考虑, 对那些对原材料依赖性较强的企业应当尽可能 靠近原材料产地。例如火力发电厂应尽可能建在煤矿附近地区以减少运输费用,而对新 鲜蔬菜、水果进行冷藏或加工的企业更应靠近蔬菜、水果供应地,以避免长途运输引起 腐败变质而增加成本。 (3). 交通运输条件 根据产品及原材料、零部件的运量大小和运输特点,应尽量选择靠近铁路、海港、 高速公路或其它交通运输条件较好的地区。例如运输量较大的企业如钢铁、煤炭、石油 化工、造纸等工厂则应考虑建在铁路、河流或高速公路等运输条件较为有利时地方。 (4). 人力资源条件 不同地区的人力资源状况是有很大差别的,其教育水平、文化素质、劳动技能、工 资费用都不同,也是企业选址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某些高科技企业需要 相当水平的科技人员,它们就应在这类人员高度集中的地区选址。工资成本对劳动密集 性企业非常重要,这类工厂选址时就要考虑该地区既能提供合符要求的熟练劳动力,又 要人力费用比较低。目前生产出现全球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用低成本竞争的策略来占 领市场。美国、日本和欧共体国家把许多成熟产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进行生产制造,正 是出于这种考虑。 (5). 基础设施条件 对于任何一个工厂来说,基础设施是在选址时需要予以认真考虑的必要条件。基础 设施主要指企业生产运作所必需的供水、供电、供气、排水等的保证。从广义上讲,还 包括“三废”处理、邮电通讯、金融保险、生活服务设施等等。如用水量大的造纸、化
( 5 )
为了比较各候选方案的优劣,要运用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或者定性定量相结合的 方法进行方案评价。厂址选择的分析评价方法很多,如优缺点比较法、专家意见法、费 用效益分析法、分级加权法、重心法、选址度量法、线性规划法等。具体采用那种方案, 要视评价的因素而定,如社会文化因素、政治、法律、政策、扩展性等,难于用明确的 数值表示,则只能进行定性分析;而涉及到费用、成本、效益、税金等因素的财务评价 则可用定量方法来进行分析;而有些定性评价因素,如市场、原材料、人力资源、基础 设施、交通运输等,为了便于比较,则可以将其转化为量化数值进行分析。 4. 综合分析,选定最终厂址方案 在对每一个侯选方案进行详细评价之后,就可以得出各个方案优劣程度的结论,或 者找到一个方案明显优于其它方案。选定方案后应准备详细的论证材料,报请有关上级 部门批准。
( 3 )
能否满足未来设施的载重要求。 此外,厂址选择还有一些其它因素,如科技依托条件、与协作单位的远近、公共设 施费用负担、社区人文条件等,不再一一列举。 1997年初,德国最大的电子集团西门子公司举行股东大会,总裁皮尔在会上宣布, 公司将进行彻底的结构改组。 西门于公司的结构改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调整人员结构。该公司目前近38万名职工,其中国内有20多万人。在今后两 年内,公司将减少国内职工,使国外职工人数超过半数,以期减少劳动成本的支出。另 一方面,公司将进一步减少在生产方面的职工,增加服务领域的工作岗位。 第二,加快产品的革新改造,大胆剔除发展前景不大的产品,割弃赢利低下的部门, 同时增强企业核心部分的力量。实际上,在过去3年中,西门于已经用这种战略,割弃了 约为25亿马克的这类产品部门。 第三,调整企业布局,把更多的工厂车间搬到国外,将它们转移到那些生产成本低、 经济增长快、市场潜力大的地区。目前西门子公司在国外的销售额已占60%左右。今后 几年内,国外所占份额将提高到70%以上,其中亚洲是发展的重点。 西门于公司董事会希望,通过结构改组,在今后5年内将公司的年销售额提高到1500 亿马克,并使盈余“明显增长” 。该公司上一财政年度销售额为942亿马克,但年盈余却 只有25亿马克,只相当于一个中等企业的水平。 今年是西门子公司成立150周年。一个“百年老牌”公司进行结构改组,具有一定的典型 意义。它说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世界经济竞争日趋激烈,为了适应这一 新的竞争形势,企业需要尽快作出彻底的结构调整,其中包括生产基地的重新调整问题。 三、服务业选址影响因素 制造业的选址决策重点在于追求成本极小化,而服务业的目标是实现收入最大化。 这是因为制造成本往往随着地区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而服务业敞的成本在一个市场范 围内变动相对较小。因此对一个服务企业而言,特定的选址更多的是影响其收入,而不 是成本,这就说明服务业选址决策的重点应当确定销售量和销售收入的多少。决定服务 业销售量和收入的影响因素如下: 1. 所选地区的消费者购买力。消费者收入高,人数众多且消费欲望强烈,则该地区购买 力强,服务消费量大则收入高。 2. 所选地区竞争情况。不少服务业在竞争企业集中化程度很高的地区选址以增加销售量,
( பைடு நூலகம் )
工、食品、电镀等企业,应优先选择在水源充足的地方建厂。而电炉炼钢、电解铝厂的 加工则要消耗大量的电力,显然应选择电力丰富且电价较低的地区建厂为宜。 (6). 气候条件 温度、湿度、气压、风向等气候条件因素对某些产品制造会带来不利影响,应当加 以考虑。如精密仪器、半导体元器件、大规模集成电路对这方面的要求就比较高。许多 企业愿意在气候适宜的地方建厂,不仅可以降低通风、采暖、除湿、降温的费用,还能 避免由于气候原因造成的停工待料、延误交货、无法正常生产的损失。 (7). 社会文化及生活条件 显而易见,厂址所在地区有良好的住房条件,学校医院,体育娱乐设施,能给职工 提供良好的家居、购物、教育、交通、娱乐、治安、消防和医疗保健服务的生活环境, 无疑能使职工减少许多后顾之忧,提高工作效率,也会大大减轻企业办社会的负担。 (8). 政治、经济、法律和政策条件 从全球化生产角度来看,选择政治稳定、经济发展速度快、市场潜力大的地区建厂 是非常有利的。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建厂办企业,还会得到一些特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上 的优惠待遇,如减免税收,低息贷款,土地使用费低,自由兑换外汇等,也是选址时要 考虑的重要因素 2. 选择具体位置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第四章 生产系统规划与设计
第一节 厂址选择 一、 厂址选择的重要性 厂址选择是生产运作系统规划和设计的重点内容。任何一个生产运作系统都是由建 筑物、设施、设备等各种物质要素构成的,是生产运作系统的空间实体形态的具体表现。 生产运作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生产运作系统的各种物质要 素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布置,使其形成一个有机系统,能够用最经济的方式和最高的效率 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其中,厂址选择是生产系统规划和设计的第一步,也是十分重要 的一步。 厂址选择是指如何确定工厂设施的地理位置,它不仅对新建一个企业尤为重要,也 是老厂因经济、技术原因而需要改扩建或搬迁必需解决的一个首要问题。厂址选择的重 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厂址一旦选定,就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设施建设, 许多资金就会沉淀为固定成本,很难加以改变,若选择厂址发生错误,必然造成巨大的 经济损失和人力、物力的大量浪费。我国过去在这方面的教训颇多,六十年代到七十年 代,由于受到种种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把许多大型制造企业建设在偏僻山区,由于 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长期经济效益低下,职工不安心。为了救活这些企业,国家又不 得不在八十年代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搬迁。原有的厂址设施闲置或折价变卖,新搬迁需要 的大量资金又给国民经济带来沉重负担。第二,厂址选址对于工厂建成后的生产经营费 用,产品和服务质量以及成本都有极大而长久的影响,一旦选择不当,带来的不良后果 往往是难以消除的。例如选址不当可能导致增加过多的运输费用,人力资源缺乏,原材 料、燃料、动力供应困难,丧失竞争优势等问题,这些都不利企业生产经营,更说不上 提高经济效益了。对于服务业,一个不良的位置可能导致顾客丧失或付出很高的经营成 本。如果要在选定的厂址改善上述不利状况,往往十分困难,因为许多不利因素不是通 过企业自身加强或改善管理等其他措施所能弥补的,除非迁移到另外一个条件合适的新 厂址,但这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因此,在进行厂址选择时,必须充分考虑多方面因素 的影晌,慎重地进行决策,绝不能草率行事。 二、 制造业厂址选择的影响因素 厂址选择包括两个层次的问题,一是选位,即选择什么地区,南方还是北方、沿海 还是内地、国外还是国内建厂。二是定位,即在地区确定后选定具体的一片土地作为厂
( 4 )
竞争企业集中在某一地区,会形成知名度很高的大市场,能够吸引众多的消费者前来 购物,而且有利于货比三家,使消费者有很大的选择余地。这种“聚集效益”往往会 商家带来更多的收入。 3. 与消费者接触程度的高低。消费者接触程度是指接受服务的消费者是否出现在服务系 统中及在系统中停留时间占服务时间的比例。对于那些接触程度高的服务业,如百货 商场、超级市场、餐厅选址应靠近消费群集中地区;而对那些用户接触程度低的服务 业如银行、邮局则应选择交通便利,人力资源充足的地区。 三、 厂址选择的主要步骤 厂址选择是一件十分复杂的决策过程,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远远不止上 述所列出的这些因素。如何在决策过程中分清主次、抓住关键,作出最好的选择,不仅 要有科学的分析方法, 进行全面的评价, 而且还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和步骤。 具体来说, 厂址选择通常包括下列步骤: 1. 确定选址目标 厂址选择大体有三种情况:一是新建企业的选址;二是由于生产经营的发展需要改 建或扩建,需要另选新址或在原地扩建;三是由于种种原因,企业需要搬迁,另选一个 合适的厂址。这三种情况的选址目标是不同的,考虑的因素重点也有区别。第一种情况 比较单纯,往往以投入最少、产出最大、效益最好为选址的决策目标。第二种情况因为 受到企业现有经营因素的影响,除了要考虑费用效益外,还要权衡与原有的生产运作设 施之间的关系,以如何整体优化布局为目标。第三种情况则应分析迁厂的具体原因是什 么,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如扩大规模、获取资源、降低成本还是由于环境保护问题, 此时,选址目标应与解决的主要问题联系起来。 2. 收集数据、分析各种影响因素,拟定初步候选方案 这里要收集的数据多方面的,除了上面提到的选址、选位的各种影响因素的资料数 据外,还要掌握当地政府部门有关经济发展规划、土地征用、工商税务、资源使用方面 的情况和信息。在收集数据的基础上,对各种影响因素逐一加以分析,分清主次,进行 权衡取舍,找出最重要的因素并分析对实现目标影晌程度。然后拟出初步的候选方案。 候选方案的个数应根据可供选择的地区范围、具体条件、存在问题、解决的难易程度来 决定,如三个、五个或者更多。应当注意,为了便于方案的比较选择应列出各候选方案 明显的优点和突出的问题。 3. 对候选方案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