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设计的策略及注意事项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精选作文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精选作文一、问题分析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作业内容单一,缺乏创新性和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作业难度不适当,部分学生感到压力过大,影响学习积极性。
3.作业量大,重复性练习过多,导致学生疲于应付,不利于培养语文素养。
4.作业评价方式单一,过于注重结果,忽视过程性评价,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二、解决策略1.丰富作业内容,提高作业质量(1)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具有趣味性和创新性的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注重作业的实践性,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适当增加阅读作业,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2.合理调控作业难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合理设置作业难度。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优化作业量,提高作业效率(1)精简作业内容,减少重复性练习,提高作业效率。
(2)加强作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学生在有限的作业时间内取得最佳效果。
4.改进作业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价等,全面评估学生的语文素养。
(3)鼓励创新思维和个性表达,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三、具体实施步骤1. 教师培训与提升- 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提高对创新作业设计的认识和能力。
- 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讨,分享优秀作业设计案例,提升整体作业设计水平。
2. 作业设计原则的制定- 确立作业设计原则,包括趣味性、实践性、分层性、综合性等。
- 制定作业设计指南,明确作业目标、内容、形式和评价标准。
3. 作业设计流程的优化- 规范作业设计流程,包括预习作业、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的有机衔接。
- 增强作业设计的预见性,提前规划作业进度,避免临时性和随意性。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低段语文作业设计策略浅析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低段语文作业设计策略浅析一、背景分析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目标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
在此背景下,语文作业设计成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为了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提升语文素养,本文将对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低段语文作业设计策略进行浅析。
二、作业设计原则1. 针对性:作业设计应紧密结合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 层次性: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难度层次的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作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挑战。
3. 趣味性:作业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富有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实践性:注重作业的实践性,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5. 创新性: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发挥想象,勇于创新,培养其创新能力。
三、作业设计策略1. 课前预习作业: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预习作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2. 课堂巩固作业:结合课堂教学,设计针对性强的巩固作业,帮助学生消化吸收所学知识。
3. 课后拓展作业:布置具有挑战性的课后拓展作业,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1)阅读拓展:推荐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写作拓展:设计富有创意的写作题目,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3)实践拓展: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4. 个性化作业: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计个性化的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四、作业评价与反馈1. 作业评价: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作业过程和结果。
2. 反馈机制:及时给予学生作业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作业质量。
五、总结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低段语文作业设计应注重针对性、层次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通过优化作业设计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不断探索、总结,形成符合新课标的作业设计体系。
小学语文作业应该如何设计
小学语文作业应该如何设计一、作业设计原则1. 针对性:作业设计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教材内容,突出重点、难点,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2. 层次性:作业设计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置不同难度的题目,使学生在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实现能力的提升。
3. 趣味性:作业设计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生动、有趣的形式,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4. 实践性:作业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作业类型及设计方法1. 基础知识巩固类(1)设计目的:巩固语文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字词、语法、朗读等基本技能。
(2)设计方法:结合教材内容,布置适量的字词听写、语法练习、朗读训练等作业。
2. 阅读理解类(1)设计目的: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设计方法:选取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设计阅读理解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内容,感受文学魅力。
3. 写作表达类(1)设计目的: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2)设计方法:结合教材内容,布置命题作文、日记、书信等不同体裁的写作任务,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4. 口语交际类(1)设计目的: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2)设计方法:设计情境对话、讨论、演讲等口语交际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三、作业评价与反馈1. 作业评价:教师应认真批改学生作业,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全面评价,既要关注作业的正确性,也要关注学生的书写、思考过程。
2. 反馈方式:教师应及时向学生反馈作业评价结果,针对学生的优点和不足,给予鼓励和指导,引导学生不断提高。
3. 家长参与:鼓励家长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共同参与学生的语文学习,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四、作业布置与检查1. 布置原则:作业布置应遵循适量、适时、适度的原则,确保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作业设计的策略及注意事项
作业设计的策略及注意事项作业的设计是促进学生学习、巩固知识和提升能力的关键环节之一、一个好的作业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巩固和加深他们的理解能力。
在进行作业设计时,需要采取一定的策略和注意事项,下面将详细介绍。
一、策略:1.明确学习目标:作业设计应当与学习目标密切相关,明确阐述学生需要通过作业掌握和展示的知识、能力和技能。
作业的设计应当帮助学生达到学习目标。
2.形式多样:作业设计需要灵活多样,既可以是书面作业、练习题等传统形式,也可以是观察实验、调研报告等创新形式。
不同形式的作业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参与度。
3.差异化设计: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作业设计应当充分考虑这一点,制定不同难度和要求的作业,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差异化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发展潜力。
4.强调思考能力:作业不仅仅是对知识的简单重复和记忆,更应该强调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业设计应当鼓励学生思考、挑战和创新,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5.鼓励自主学习:作业设计应当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的题目,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索来完成作业,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二、注意事项:1.合理安排时间:作业设计应当合理安排时间,既不能过多耗费学生的课外时间,也不能因时间过短而无法完成作业。
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合理设定作业的时间要求。
2.明确要求和评分标准:作业设计应当明确要求和评分标准,让学生清楚知道作业的要求和期望结果,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目标导向。
评分标准也应当公正、客观,对学生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3.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作业设计不仅仅是给学生一个任务,也应当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参考资料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进行独立学习和探究。
同时,也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解答和辅导,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完成作业。
4.关注作业的延伸和拓展:作业设计应当突出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使学生在完成基本作业的同时,能够进一步应用和拓展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问题及优化策略一、问题分析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以下问题:1. 作业量过大,导致学生负担加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
2. 作业内容单一,缺乏趣味性和创新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作业难度不均,部分学生觉得过于简单,缺乏挑战性,另一部分学生则觉得过于困难,产生挫败感。
4. 作业布置缺乏针对性,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5. 作业评价方式过于简单,往往只注重结果,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
二、优化策略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优化策略:1. 控制作业量,遵循教育部门相关规定,确保作业时间合理分配。
(1)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合理设置作业时长,原则上小学生每天作业时间不超过1小时。
(2)教师之间加强沟通,协调各科作业量,避免学生负担过重。
2. 丰富作业内容,提高作业质量。
(1)结合课程内容和实际生活,设计富有创意的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注重作业的实践性,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调整作业难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1)分层设计作业,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题目。
(2)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作业难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增强作业针对性,提高作业效果。
(1)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薄弱环节设计作业。
(2)作业布置要有明确的目标,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5. 完善作业评价体系,关注学生成长过程。
(1)建立多元化的作业评价标准,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教师应及时反馈作业情况,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和鼓励。
三、作业设计原则为了确保优化策略的实施,作业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 科学性原则:作业内容应符合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体现学科知识体系。
2. 趣味性原则:作业形式应多样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3. 层次性原则:作业设计应考虑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满足个性化需求。
浅谈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策略大多数学生都怕做作业。
如何让学生喜欢作业,这可是一门学问,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
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后,就要在设计恰当的作业这个环节上下功夫,以巩固并拓展课堂教学效果。
笔者经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策略包括以下几点:1.作业分层次设计每个班的学生受其智力水平,思维能力,学习习惯和生活环境的限制,所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是不尽相同的。
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尽量照顾到各个方面,设计一些深浅不同的作业,为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提供一个恰当的积极学习机会。
例如,可根据教学目标把作业设计成ABC 三个等级。
其中A类作业偏重于综合能力的运用,C类偏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积累,B类则介于二者之间。
这样,学生可根据自身学习水平,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作业质量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作业设计深浅程度不同,既有基础知识的巩固,又有知识的创新能力的训练,满足了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
2.作业多少“我”做主由于学生接受能力有差异,所以掌握知识的快慢也就不一样,因此,在设计作业量方面,也需采取让学生自选的方式。
比如抄写生字词,背诵课文,有的同学一两遍就能记住,有的则需五六遍,十几遍,通过反复地记忆才能记住。
对于这类基础性的作业该如何布置?我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把练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自身的认知能力来选择。
所以我常常不限制遍数、方式,而是鼓励较好的学生相互交流经验,探索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而对学习记忆力较差的同学,则建议他们在抄写完成后,主动请同学帮他听写,写错的字再多写几遍,直至能够掌握,使他们在课堂测试中也能感受一百分的快乐。
这样,有了灵活度,学生可以自己做主,完成起来轻松自由,枯燥的作业也能变得快乐了。
作业的质量自然也会好起来。
3.作业形式多样作业形式可以多样化,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可以设计不同形式的作业。
现例举如下。
3.1 画画作业。
在教学一些按方位顺序的写景或说明文章时,可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出简意图。
作业设计的策略及注意事项
作业设计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帮助学生改变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经历了这么多年的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有效教学的理念和高效课堂的构建在我们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导课时的激情、导学时的民主、结课时的检测无一不是我们所关注的要素,恰恰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被不少教师所忽略,那就是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有效的作业是有效课堂的延续与补充,它将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拓展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因此,精心设计作业是整个有效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如何确保其有效性呢接下来我和大家就作业的有效设计和作业的有效评价两个方面与大家交流。
供各位老师共同研究、探讨,希望达到“抛砖引玉”之效。
(一)作业的涵义“作”就是创作,本身有“鼓励”、“进行”的意思,“业”是古代册大版,即篇卷,也是一种工作或学习的过程。
所以,“作业”就具有“创造性的学习过程”或“创造性的工作”的本质。
它的作用除了有巩固学生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训练运用能力以外,还能检查教师的教学效果,有效地指导学生富有创造性地学习,真正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传统教师做得最多的就是为了夯实化学“双基”而设计的常规型作业,这类作业的特点是作业量较大,选题粗糙,重复操作,导致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学习兴趣减退。
就化学教材使用来讲,在作业设计方面比旧教材考虑得多的就是多元化目标,即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科学素养目标等,这些目标的落实和实现,光凭课堂上的作业设计是不够的,还需要课外进一步补充。
那么课外作业设计如何实现教学有效性作业设计要体现的基本特征1、作业应体现分层性。
因材施教,发展特长,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布置作业时特别是家庭作业时,面面俱到,一刀切,是造成中下水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根源。
作业要有助于“提优、抓中、补差”,设计作业应注重作业的层次,有一定的灵活性,针对不同的情况设计不同的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选择作业时能“爱我所爱”、“对号入座”,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实践作业设计的策略与方法
实践作业设计的策略与方法
1. 目标明确,首先要明确实践作业的目标和意图。
这包括确定学生应该达到的技能、知识和能力,以及作业应该如何与课程目标和学习成果对齐。
2. 实用性,实践作业应当具有实际应用的意义,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这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模拟实验、实地考察等方式来实现。
3. 反馈机制,设计实践作业时,需要考虑如何提供及时有效的反馈。
这可以通过评估标准的明确、同行评价、教师评价等方式来实现,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表现并进行改进。
4. 多样性,实践作业设计应该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可以采用项目制、团队合作、个人研究等形式,让学生有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中展现自己的能力。
5. 教学资源,在设计实践作业时,需要考虑所需的教学资源和支持。
这包括实验设备、技术工具、参考资料等,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作业并取得预期效果。
6. 社会互动,实践作业设计也应该考虑如何促进学生与社会的
互动。
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社区服务、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
接触到真实的社会问题和需求。
总的来说,实践作业设计的策略与方法需要综合考虑教学目标、学生特点、教学资源等多个因素,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
维的培养。
通过合理的设计,实践作业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帮助他们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实际能力。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出现的问题及策略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出现的问题及策略一、作业设计问题分析在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作业内容单一,缺乏趣味性。
作业多以抄写、背诵等机械性练习为主,缺乏激发学生兴趣和思考的元素。
2.作业难度不均衡,部分学生“吃不饱”,部分学生“吃不了”。
这种现象容易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受挫,影响教学效果。
3.作业量过大,导致学生负担过重。
过多的作业使得学生在完成过程中疲惫不堪,影响身心健康。
4.作业评价方式单一,多以“对”或“错”来判断,缺乏针对性和激励性。
二、作业设计策略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策略:1.丰富作业内容,提高趣味性。
设计富有创意、形式多样的作业,如手抄报、作文、演讲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分层设计作业,满足不同学生需求。
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收获成长。
3.合理控制作业量,减轻学生负担。
教师应合理安排作业量,确保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能完成作业,同时保证作业质量。
4.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成长。
作业评价应从多个角度出发,既要关注作业的正确性,也要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5.加强作业指导,提高作业效果。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明确作业要求,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和质量。
6.注重作业反馈,及时调整教学。
教师应认真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根据作业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三、作业设计具体措施为了更有效地解决现有问题,以下是一系列具体的作业设计措施:1. 内容创新:设计结合生活实际、贴近学生兴趣的作业,如以学生喜爱的故事、动画、游戏为背景,设计相关的阅读理解、写作或角色扮演活动。
2. 分级作业: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进度,制定基础、提高、拓展三个层次的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任务,以促进个性化学习。
3. 作业时间管理:制定合理的作业时间表,确保作业量与学生的实际完成能力相匹配,避免占用学生的休息和娱乐时间。
作业设计的策略及注意事项
作业设计的策略及注意事项一、作业设计的目的与原则1.目的:作业设计旨在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增强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兴趣。
2.原则:作业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针对性:针对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2)层次性: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3)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4)创新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5)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完成作业。
二、作业设计的方法与策略1.方法:(1)多样化:采用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论述题、实验报告等多种形式,丰富作业类型;(2)模块化:将作业内容按照知识点进行模块划分,便于学生分阶段完成;(3)个性化: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计个性化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2.策略:(1)提前规划:教师在授课前应规划好作业内容,确保作业与课堂教学相衔接;(2)及时反馈:教师应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3)动态调整: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表现,适时调整作业难度和量,确保作业的适应性;(4)鼓励合作:鼓励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作业,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作业设计的注意事项1.作业量:作业量应适中,避免过多或过少,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身心健康;2.作业难度:作业难度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避免过难或过易,以利于学生巩固知识和提高能力;3.作业时间: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避免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过多,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休息和课外活动;4.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应公正、客观,注重过程和结果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5.作业辅导:针对学生在作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应给予耐心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四、作业设计的具体步骤1. 分析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前,需深入分析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确定作业的重点和难点。
小学信息技术有效作业的布置
小学信息技术有效作业的布置引言小学信息技术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课程之一。
有效的作业布置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布置有效作业的策略和注意事项。
1.清晰明确的任务要求作业的任务要求应当清晰明确,让学生知道他们需要做什么。
通过明确的任务要求,学生能够更好地自主研究和完成作业。
任务要求应当包括清楚的指导说明、所需的材料和工具,以及提交作业的方式和截止日期。
2.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小学信息技术作业的形式应当多样化,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除了传统的书面作业,可以布置一些实践性的任务,例如制作演示文稿、设计网页、录制音频或视频等。
这些实践性作业可以加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并提高他们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
3.合理的作业量和难度作业量和难度应当与学生的能力水平相适应。
过多的作业量可能导致学生压力过大,影响他们的研究积极性;过难的作业可能让学生失去兴趣,产生挫败感。
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研究情况合理调节作业的量和难度,确保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完成作业。
4.互动和合作的作业方式小组合作和互动是有效的研究方式,也适用于信息技术作业。
通过布置一些需要合作完成的作业,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例如,可以要求学生合作完成一个小组项目,或者通过网络平台展开学生之间的协作。
5.反馈与评价在布置信息技术作业时,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对学生的研究进步至关重要。
教师应当及时批改作业,并给予具体的反馈意见和肯定,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同时,通过评价作业的质量和学生的表现,可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
结论通过清晰明确的任务要求、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合理的作业量和难度、互动和合作的作业方式以及及时的反馈与评价,可以更有效地布置小学信息技术作业。
这些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能力,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小学语文作业应该怎样设计和布置
小学语文作业应该怎样设计和布置一、作业设计原则1. 针对性:作业设计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结合教学目标,确保作业内容与课堂教学紧密衔接。
2. 层次性:作业设计应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3. 趣味性:作业设计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生动有趣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实践性:作业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作业类型及布置建议1. 阅读作业:布置与课堂教学相关的文章阅读,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并做好阅读笔记。
布置建议:每周至少布置一次,可根据文章篇幅及难度,适当调整阅读时间。
2. 写作作业: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如看图作文、话题作文等。
布置建议:每两周至少布置一次,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表达能力。
3. 语文实践活动:布置与语文知识相关的实践活动,如诗词朗诵、成语接龙、语文知识竞赛等。
布置建议:每月至少布置一次,活动形式可多样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语文素养。
4. 课后复习:布置课后复习作业,针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巩固。
布置建议:每节课后布置,要求学生在课后及时完成,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三、作业评价与反馈1. 作业评价:教师应及时批改学生作业,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评价建议:采用等级评价与书面评语相结合的方式,注重鼓励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2. 反馈机制:教师应将作业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
反馈建议:可通过课堂讲解、个别辅导等形式,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提高作业质量。
四、作业管理与指导1. 作业量控制:教师应合理安排作业量,确保作业总量符合小学生课业负担要求。
管理建议:遵循适量、适度的原则,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休息和课外活动。
2. 作业指导:教师应加强对学生作业的指导,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
指导建议: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作业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原则和基本方法一、作业设计原则1. 针对性原则:作业设计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紧密联系课堂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标。
2. 层次性原则:作业设计应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设置不同难度的题目,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3. 趣味性原则:作业设计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生动有趣的形式,将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实践性原则:作业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5. 创新性原则:作业设计应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勇于创新,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基本方法1. 课堂作业设计(1)预习作业:布置预习任务,引导学生提前了解课文内容,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2)课堂练习:设计针对性强、难度适中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课后作业: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 课外作业设计(1)阅读作业:推荐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2)写作作业:布置不同类型的写作任务,如日记、作文等,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语文实践活动,如朗诵、演讲、辩论等,提升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 个性化作业设计针对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计富有特色的个性化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果。
4. 评价与反馈建立完善的作业评价与反馈机制,关注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评价和指导,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5. 家长参与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作业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三、作业设计注意事项1. 避免机械性作业:作业内容应避免过于简单、机械的重复练习,以免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影响学习效果。
2. 控制作业量:根据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合理控制作业量,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休息和课外活动。
小学作业布置指导细则
小学作业布置指导细则标题:小学作业布置指导细则引言概述:小学生是学习的重要阶段,作业是巩固课堂知识、培养学习习惯的重要方式。
因此,对小学作业的布置需要有一定的指导细则,以确保作业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一、作业布置的原则1.1 确保作业量适中:作业量过多容易造成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影响学习效果;作业量过少则无法巩固课堂知识。
因此,作业布置应该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学习能力来确定,保证作业量适中。
1.2 确保作业内容符合教学要求:作业内容应该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呼应,能够匡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习能力。
避免浮现与教学内容无关或者过于复杂的作业。
1.3 确保作业形式多样化:作业形式可以包括练习题、阅读、写作、实验等多种形式,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促进全面发展。
二、作业布置的注意事项2.1 合理安排作业时间:作业布置应该考虑学生的学习时间和课外活动,避免造成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冲突。
可以适当安排长假期和周末作业,避免工作日作业过多。
2.2 鼓励家长参预:作业布置时可以适当考虑家长的参预,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但同时也要避免家长代劳,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2.3 注重作业反馈: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应该及时赋予学生反馈,指出学生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匡助学生及时纠正。
同时也可以适当表扬学生的优点,激励学生继续努力。
三、作业布置的目的和意义3.1 巩固课堂知识: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可以匡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理解。
3.2 培养学习习惯:通过作业的布置,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律性、坚持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提高学习效果:合理的作业布置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作业布置的改进方法4.1 定期评估作业效果:老师可以定期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及时调整作业布置的方式和内容。
4.2 借鉴其他学校的作业布置经验:可以通过学习其他学校的作业布置方式和经验,借鉴其优点,不断改进作业布置的方法。
作业设计策略
作业设计策略在今天,教师们必须满足多元化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果,为学习者提供有利于全面发展的课程。
因此,教师们在准备课程的时候,必须时刻关注学习者的需求,力求创新,以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作业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作业设计方面,必须采取有效的策略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首先,教师应该注重布置作业的意义,并设计出针对性的作业,重点在于实现课程设定的学习目标。
有效的作业设计必须确保学习者理解学习内容,认识学习者的情况,及时发现学习者的不足,以及针对性地知识检测。
其次,教师需要为作业设计多样化的任务类型,比如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实验作业、实践作业和比赛作业等等,让学习者在多种多样的作业任务中得到广泛的学习经验。
同时,教师还需要注意学习者的负担,尽可能不要让学习者有过载的感受,安排适度的作业量,以使学习者保持更有效的学习意愿。
此外,教师还需要为作业设计完善的反馈环节。
反馈既可以是文字反馈,也可以是面对面反馈,只要能够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反馈方式就是可行的。
反馈中,教师应注意把握反馈的重点,指出学习者的不足,激励学习者做更好的,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进步。
最后,教师要尽量保证作业的合理性,从认知知识、专业知识及实践能力等角度来考虑作业的编排。
作业主题要紧扣课程主题,以及巩固相应知识点,从而保证作业设计有效及有价值。
同时经常性地对作业进行评价,保证学习者有情绪上的尊重,激发学习者在学习中安心、有爱心地发挥。
因此,有效的作业设计本质上是一种策略,必须把握好多个方面的内容,以实现教师设置的学习目标。
让学习者在作业中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激发学习的兴趣,从而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小学语文大单元作业设计策略
小学语文大单元作业设计策略一、设计理念小学语文大单元作业设计应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核心,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结合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以大单元为整体,实现知识、能力、情感的有机融合。
二、设计原则1. 整合性原则:大单元作业设计应涵盖单元内的各个知识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强化知识间的联系。
2. 层次性原则:作业设计应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置分层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 实践性原则:注重作业的实践性,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趣味性原则:作业设计要有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 反馈性原则:作业设计应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三、设计内容1. 预习作业: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1)查阅资料,了解单元主题背景;(2)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标注生字词;(3)思考课文中的问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 课堂作业:针对课堂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随堂练习,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2)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3)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提高归纳概括能力。
3. 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拓展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1)课后练习,强化对知识点的巩固;(2)阅读拓展,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实践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作业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等,给予及时的指导和鼓励。
2. 终结性评价:以单元测试、期末考试等形式,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知识掌握、能力运用、情感体验等方面。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提高自我认知。
作业设计实施策略
作业设计实施策略一、引言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
作业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因此,制定有效的作业设计实施策略,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作业设计实施策略的要点,以期为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作业设计实施策略的要点1.明确作业目标在作业设计之初,教师应明确作业的目标,即希望通过作业达到什么目的。
例如,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解题技巧、培养思维能力等。
只有明确了作业目标,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出符合学生需求的作业。
2.精选作业内容选择合适的作业内容是作业设计的关键。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选取具有代表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的题目,避免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的问题。
同时,要注意作业内容的层次性和多样性,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3.控制作业难度作业难度要适中,既要能让学生通过努力完成,又不会让学生感到过于困难。
对于难度较大的题目,可以设置提示或给予一定的指导,以帮助学生逐步解决问题。
同时,要避免出现过于简单或过于困难的题目,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4.注重作业形式作业形式应该多样化,避免单一的书面作业。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课堂展示、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作业布置,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要注意作业形式的合理搭配,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5.重视作业批改与反馈教师应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指出学生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并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建议。
同时,要及时向学生反馈作业情况,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通过有效的作业批改与反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三、总结与展望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有效的作业设计实施策略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作业设计,明确作业目标、精选作业内容、控制作业难度、注重作业形式以及重视作业批改与反馈等方面的工作。
通过不断地优化和完善作业设计实施策略,我们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总结了聚焦单元语文要素的作业设计策略
(三)总结了聚焦单元语文要素的作业设计策略(实用版)目录一、引言二、聚焦单元语文要素的作业设计策略概述1.理解单元语文要素的重要性2.作业设计的目标和原则三、具体作业设计策略1.巩固基础知识和技能2.培养阅读理解能力3.提高写作能力4.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四、实施策略的建议和注意事项五、总结正文【引言】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语文作业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文旨在总结聚焦单元语文要素的作业设计策略,为教师提供参考。
【聚焦单元语文要素的作业设计策略概述】在设计语文作业时,我们需要首先理解单元语文要素,即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重点内容。
了解单元语文要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教学方向,确保作业设计的针对性。
1.理解单元语文要素的重要性单元语文要素是教材中每篇文章所涵盖的知识点和技能,包括字词、句子、篇章结构、修辞手法等方面。
在设计作业时,我们应以单元语文要素为依据,确保作业内容与课堂内容紧密结合。
2.作业设计的目标和原则作业设计的目标应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即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在设计作业时,我们应遵循以下原则:(1)巩固基础知识和技能,打好基本功;(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3)注重实践,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提高语文素养;(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次设计作业。
【具体作业设计策略】1.巩固基础知识和技能基础知识和技能是语文学习的基石。
我们可以设计字词默写、成语造句、句子改写等类型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培养阅读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是语文学习的重点,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核心能力之一。
我们可以设计课文阅读、课外阅读、阅读理解题等类型的作业,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提高理解能力。
3.提高写作能力写作能力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可以设计课堂作文、课外练笔、作文修改等类型的作业,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提高写作水平。
作业设计与指导策略
作业设计与指导策略作业是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
优秀的作业设计与指导策略,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培养学习动力、提升学习效果。
下面将从目标明确、知识巩固、适度挑战和反馈与评价几个方面,介绍优秀的作业设计与指导策略。
首先,作业设计与指导应明确学习目标。
作业设计的首要任务就是准确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清楚知道完成作业的目的是什么。
只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在作业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思考。
同时,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水平和需求设定适宜的目标,给予不同程度的引导和支持。
其次,作业设计应重视知识的巩固。
作业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重要机会,因此作业设计应注重巩固已学知识的内容和技能。
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反复操练,巩固基础知识。
同时,可以设计一些应用题、拓展题等,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
再次,作业设计应适度地挑战学生。
作业不仅是知识的巩固,也是学习力的培养。
因此,在作业设计中适度地增加一些挑战性的题目或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同时也要注意适度,避免设计过于困难或超出学生能力范围的作业,防止学生因完全无法解答而丧失兴趣和自信心。
最后,作业设计应注重反馈与评价。
作业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因此作业设计应该注重及时的反馈与评价。
教师可以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问题,并进行及时修正。
同时,也应该鼓励学生彼此之间的互相评价,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提高的能力。
总之,作业设计与指导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明确学习目标、巩固知识、适度挑战和及时反馈与评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在作业设计与指导中应注重学生的多样性和个性化需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也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改进作业设计与指导策略,提高作业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作业设计策略
作业设计策略作业是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的重要方法。
有效的作业设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能力,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业设计的策略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有助于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因此,作业设计应该采用科学的方法,有远见地规划和实施,以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
一、确定作业内容确定作业内容时,一般要让学生从课堂学习的知识点出发,可以以此为基础进行作业设计。
作业内容应该与课堂内容密切相关,既可以是重点知识点,也可以是边缘知识点,但绝不能跑题,应避免空泛概括,而要专业性强。
二、适当调整教学策略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要注意调整教学策略,以使学生有效地实现目标。
比如,在家庭作业中,教师可以将比较容易的知识点用问答形式让学生回答,而对于比较难的知识点,可以结合自学材料和教师的指导,让学生通过探究再现知识点,辅以小测验,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学习任务的控制学习任务的控制是设计作业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与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有关系。
一般来说,对于学习任务的控制要采取渐进的方法,给学生适当的步骤,让学生可以有步骤地学习,每一步都是可控的。
此外,可以利用团队合作的方式,将学习任务转变为可控范围内的小任务,以提高学习效果。
四、作业形式的改变作业形式的改变,可以增加作业的多样性,使学生能够更有趣地完成作业。
比如,在家庭作业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创作作品或绘画等,可以利用网络等新媒体形式,安排学生利用网络进行交流、模拟游戏等活动。
五、及时反馈及时反馈设计也是作业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提高学习的效果,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般来说,每一次作业完成后,都要及时反馈:如果学生掌握该知识点,教师可以及时给予表扬;如果没有掌握,可以适当给出帮助,让学生能够正确学习,并引导学生及时改进。
以上就是关于作业设计策略的探讨,作业设计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教师结合实际,重视设计过程,采取科学的方法来完成,以及及时反馈,以期达到让学生有效地学习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设计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帮助学生改变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经历了这么多年的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有效教学的理念和高效课堂的构建在我们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导课时的激情、导学时的民主、结课时的检测无一不是我们所关注的要素,恰恰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被不少教师所忽略,那就是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有效的作业是有效课堂的延续与补充,它将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拓展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因此,精心设计作业是整个有效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如何确保其有效性呢?接下来我和大家就作业的有效设计和作业的有效评价两个方面与大家交流。
供各位老师共同研究、探讨,希望达到“抛砖引玉”之效。
(一)作业的涵义“作”就是创作,本身有“鼓励”、“进行”的意思,“业”是古代册大版,即篇卷,也是一种工作或学习的过程。
所以,“作业”就具有“创造性的学习过程”或“创造性的工作”的本质。
它的作用除了有巩固学生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训练运用能力以外,还能检查教师的教学效果,有效地指导学生富有创造性地学习,真正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传统教师做得最多的就是为了夯实化学“双基”而设计的常规型作业,这类作业的特点是作业量较大,选题粗糙,重复操作,导致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学习兴趣减退。
就化学教材使用来讲,在作业设计方面比旧教材考虑得多的就是多元化目标,即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科学素养目标等,这些目标的落实和实现,光凭课堂上的作业设计是不够的,还需要课外进一步补充。
那么课外作业设计如何实现教学有效性?一、作业设计要体现的基本特征1、作业应体现分层性。
因材施教,发展特长,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布置作业时特别是家庭作业时,面面俱到,一刀切,是造成中下水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根源。
作业要有助于“提优、抓中、补差”,设计作业应注重作业的层次,有一定的灵活性,针对不同的情况设计不同的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选择作业时能“爱我所爱”、“对号入座”,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按不同基础有针对性地设计作业,本人一般采取以下三种类型:1.铺垫型。
这是为完成基本题有困难的学生设计的练习。
这种题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降低起点,或把基本题做分解。
2.扩展型。
这是为学生有余力的学生设计的。
在做好基本题的基础上选做题,是对基础题的扩充和延伸。
一般来说选做题比基础题要灵活,思维难度大些。
3.超前型。
对智力较好的学生,在完成基本题后,可布置预习题,或要求他们对课后有关题目自行探究,或找出不懂的地方,为新课质疑问难做准备。
也可阅读与教材有关的材料,为突破新教材的难点做准备。
我们应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
对于学习能力强、态度认真、知识掌握较快的学生可减少单纯知识型的作业,布置一些应用型或探究型的作业。
如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查阅资料写一份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报告。
对于学习态度不够认真、知识掌握不够牢固的学生,则布置一些基础型、知识型的作业,以达到巩固复习的目的。
如背诵元素符号、化合价口诀、金属活动性等识记性作业。
2、作业的内容应体现趣味性。
一种美味反复使用也会厌烦,同样道理,长期使用单一的作业形式也会使学生感到乏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
作业设计应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的趣味性,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
如在试卷空白处不失时机地插入一些化学谜语、化学小故事、环保知识等,或布置一些趣味性的实验如自制汽水、制作番茄电池等。
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调整心态,产生学习的激情。
3、作业的内容应体现巩固性。
法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知识需要重复,否则印象太浅,不会在脑中产生记忆效果。
在学新内容时,为了巩固旧知识,布置作业时选择数量少且比较好的前几章的练习题,让学生每天花一定的时间练习,逐渐积累。
或者每隔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温习纠错本上曾经做错的题目。
这样不仅学习了新知识,而且巩固了旧知识,一举两得。
4、作业设计的形式应体现多样性。
作业形式多样化,有助于克服作业活动中的单调乏味现象,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教师在选题目时应精选一些以科学、技术和社会为背景资料的题目,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化学的应用性,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要学好化学一定要关注生活。
或选择具有较大开放度的开放性题目,培养学生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提出合理的方案。
内容上多样化的同时,数量和表达方式上也要多样化。
①“自选作业”。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能力强弱以及对教材重、难点的把握,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
内容可多可少,可自行设计也可广泛参考。
基本要求是:做你喜欢做的作业(目的是体验喜悦,激发做作业的内驱力);做你认为自己真正需要做的作业(目的是体验不同的自我需求);做你能够胜任的作业(目的是体验成功,让作业成为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
②“质疑纸条”、“我的疑问”。
让学生把自己的疑问通过作业传递给老师。
任何方面的疑问都可以提,可以是关于课堂、当前所学单元的疑问,也可以是本学科的其它内容。
惟一的要求是:对于自己的疑问先尝试写出解决方案。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的作业环境,尤其是为那平时不敢提问的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机会,引导学生打开思维的闸门,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能力。
③“与老师对话”。
鼓励学生大胆地与老师对话,说出自己最想对老师说的话。
可以向老师指毛病、谈建议、提要求,可以交流学习的感受。
目的是让学生释放自我,拉近师生情感,形成合力,教学相长。
改革后的作业,学生普遍感到新奇、轻松,颇有兴趣,所做的作业字迹工整、认真。
但是学生所提的问题不多,且深度不够,质疑的问题以课后思考题和课堂上讨论过的题目居多。
学生在作业中反映,以往缺少这样质疑的习惯及训练,首次放开质疑后不知问什么好,这表明以往学生的训练确实未能落到实处。
与老师的对话中,学生似乎有所顾忌,询问的大多只是关于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
根据以上情况,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和训练。
5.作业设计要具有启发性思维能力是交流应变能力的核心和最活跃的因素,因此不仅在课堂教学重要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训练,在作业设计中也要注意思维的启发性。
6.作业设计要具有导向性学英语离不开做,但作业并不是多多益善,繁而杂的作业会使学生感到负担沉重,效果不一定好:作业质量太小当然也不行。
关键是作业的质量、作业的导向性,也就是说作业必须强化教育目标,突出重点、难点、指导学习方法等。
7.设计作业要有针对性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佳发展,布置作业时要注意按上、中、下三个层次设计。
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减少部分练习量,以减轻他们心理负担,为以后的学习扫除心理障碍:对于中等生要求会做一般题,难题不必强求做,以达到巩固、深化的目的;对于优等生则要求必须做难题,以求更高的发展;另外还可以根据学生某些方面的缺陷设计作业,以求补救。
如对于听说能力差的学生布置口头作业、视听作业;对于书写差的学生增加一些书面表达练习等等。
这样让各种不同程度的学生达到能飞则飞、能跑则跑、能走就走的目的。
总之,设计要达到三方面的要求:通过作业使学生巩固、深化新学的知识;通过作业促进语言能力的形成;通过作业,辅导中差生,兼顾优秀生,缩小差生面,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8.探索性学生完成作业也是一种学习活动,而有效的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更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样学生对地理知识、技能和地理思想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获得广泛的地理活动的经验。
为此,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自身情况,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在完成地理作业过程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像观察类作业与调查类作业就很容易使学生达到这样的目的。
二、作业设计要解决最核心的问题是突出作业设计的有效性1、增设归纳-对比型作业,推进作业的有效性归纳型作业是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自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
化学知识杂而零碎,缺乏连贯性,归纳总结显得尤为重要。
每学完一章,让学生归纳该章的知识要点,几章学完后,归纳章与章的知识网络。
通过这类作业的练习,学生不仅巩固了知识点,而且学会了归纳总结的几种常见的方法:列表法、叙述法、图示法等。
知识点之间的比较是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评价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分析归纳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挖掘问题的关键和实质。
学生对溶解度和质量百分比的浓度搞不清楚,因此让学生从两者的概念、所要求的状态、计算公式、两者的联系等方面列表作比较。
又如比较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气体各自的优点和缺点;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三套装置的异同。
通过对比学生会很容易理清相应的关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类作业主要在课后完成。
2、开设开放型作业,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我们的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把学生置于一个动态、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为学生提供多元、综合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使每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自主开放的学习过程。
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的需要,教师可设计以下两类开放性作业:(1)让学生自己出题目,利用课余时间收集资料,相互探讨,共同提高。
如讲完质量百分比浓度与溶液中溶质、溶液的关系,让学生根据这三者之间的转换关系及数学公式的变形来出题。
学生非常开心,觉得自己了不起可以出题目难倒对方,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进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实现良性循环。
(2)让学生借助网络来学习。
学生对分子、原子、化合价这些抽象概念比较模糊,不妨让学生去电子阅览室查阅资料,那里是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一目了然,令学生兴奋不已。
有了自己的亲身参与,深奥难懂的有关分子、原子的一些理论在同学们的自我探讨中便会迎刃而解的。
(3)在新课程的教材上,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思考与交流,或者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要求很多,例如:《化学必修1》的第三章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中“思考与交流:如何选用材料”、“实践活动:角色扮演:是否应该停止使用铝质饮料罐”;《化学必修2》的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中“社会调查:常用化学电池的种类、名称等;废旧电池的回收途径和处理方法”实践活动:利用水果制作原电池。
由于课时和教学条件的限制,这些活动,只能以课外作业的形式,由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