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系列练习题:大气运动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专练:大气运动(附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专练:大气运动(附答案解析)【基础篇】一、选择题(2020·山东高三月考)浓雾发生时,有些农民对农田进行地膜覆盖,以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浓雾使()A.太阳辐射增强B.地面辐射增强C.空气能见度降低D.大气逆辐射减弱2.浓雾发生时对农田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提高地温,其主要原理是地膜()A.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C.增加了太阳辐射的总量D.减弱了地面辐射【答案】1.C 2.D【解析】1.浓雾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使太阳辐射减弱,A错误;浓雾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减少,地面辐射减弱,B错误。
浓雾产生后,使大气能见度降低,大气逆辐射增强,D错误,C正确。
故选C。
2.地面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长红外线部分,地膜可阻止红外线能量丧失,将能量保留在地膜内,减弱了地面辐射散失,D正确。
不能增强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不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太阳辐射的总量没有影响,ABC错误。
故选D。
3.(2019·甘肃武威月考)大湖湖泊与湖岸之间存在着局部环流,如图为我国某大湖东湖岸某时刻实测风速(m/s)垂直剖面图,形成大湖湖泊与湖岸之间局部环流的根本原因是( )A.湖、岸地形高低差异B.湖、岸热力性质差异C.湖、岸太阳辐射差异D.湖、岸植被类型差异【答案】3.B【解析】3.读图大湖和湖岸高空和近地面的风向相反,近地面从湖面吹向湖岸,高空风从湖岸吹向湖面,说明近地面湖面气压高气温低,湖岸气压低气温高,湖面和湖岸之间存在着热力差异,形成热力环流,所以该题选择B。
(2020·河南高三月考)下图示意某一时刻我国部分地区近地面等压线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A.成都较昆明气压低B.三亚盛行东北风C.北京比上海风力小D.上海出现暴风雪5.此时成都较上海气温高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较低B.北部山地阻挡冬季风C.海拔较低D.受江淮准静止锋影响【答案】4.B 5.B【解析】4.读图可知,成都气压在1046~1050之间(hPa),昆明气压在1034~1038(hPa)之间,故成都较昆明气压高,A错误;此时三亚盛行东北风(根据风由高气压吹向低气压,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向右偏为东北风),故B正确;北京附近等压线较上海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上海大,风力比上海大,C错误;此时上海位于高压脊附近,不会出现降雪天气,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B。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2大气运动规律练含解析
2 大气运动规律专题 1.练高考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4(2018·新课标Ⅲ卷)13 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下图为春季T4分))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
(1(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
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
推测T(2)T 8分)(分)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
(8(3)预测分))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
(4(4)高压;低压;高压位于低压西北。
【答案】(1个。
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3(2)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
(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
)暖锋过境,降水概率高,气温升高;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3(有降水,风力加强;冷空气控制,晴朗,气温低。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锋面气旋天气系统的概念、成因、天气变化和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
【试题点评】易错提醒:第(2)题中北部那个冷锋的形成解释较难,需要结合第(1)题得出的图示西北部的冷高压作答,即(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第(4)题中解释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难度较大,需要抓住气流水平运动的主要动力来自水平气压梯度力分析,该区域春季南北温差大使得气压梯度力大,导致天气系统活跃。
题。
7、6,读图,回答第百帕):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02为北半球某日4图·北京卷)2018(.6.据图推断.甲地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A.北京风速大,风向偏东南B平洋洋面生成台风DC.极地气温低,气压值最高.热带太.依据气压分布,该日最接近7 .小满.冬至A B .立秋DC.夏至6.B7.A 【答案】【解析】:精准分析该题考查等压线图的判读和气压中心的形成。
考点定位:【试题点评】在同一幅等压线图中,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等压线越: 思路点拨稀疏的地方,风速越小。
2020年高考地理选择题专题训练 大气运动(含答案)
2020年高考地理选择题专题训练大气运动“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刘禹锡《秋词》。
下图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诗句描写的景色约在( )A.2月B.5月C.8月D.11月2.关于“夜来霜”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A.①增强B.②增强C.③减弱D.④减弱读世界某地区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虚线表示航海线),回答3~5题。
3.P点的气压值为( )A.1005 B.1010 C.1000 D.10154.此日,O和P两地风力大小差别大,其主要原因是( )①. P等压线比O密集,P水平气压梯度力大②. O等压线比P密集,O水平气压梯度力大③. P位于海洋,摩擦力比O小④. O位于陆地,摩擦力比P小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5.如果图中等压线状况维持不变,某海轮从M点向N点航行,天气变化可能是( ) A.气温:暖→冷→暖B.气压:低→高→低C.风向:偏西风→西南风→东南风D.降雨:雨→晴→雨→晴→雨读“两个岛国示意图”,回答下列6-7题。
6.有关两个国家叙述正确的是()①两国均为发达国家②两国均位于板块生长边界处,多火山、地热和温泉等③两国气候深受海洋的影响,均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④首都B属地球五带中的南温带⑤A地所在国全部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④⑤7.当B城日出时间为7∶40(为该国的国家时间)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尼罗河河水上涨B.北印度洋海区洋流为逆时针方向流动C.北美中部平原来自于北冰洋的寒冷气流频繁南下D.地中海的盐度处在一年中最低的季节《齐民要术》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
此时放火作焜,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
”[煴:无烟的微火]阅读材料和下图,回答8—10题。
8.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 )A.①一②一③B.①一②一④C.②一③一④D.②一④一③9.“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其原因是( )A.雨后的夜晚气温必定很低B.受寒冷空气影响,加之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C.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减弱D.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加强10.“放火作媪,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的原因是( )①“烟气”使得大气逆福射增强,使地面温度不至于降得过低②“烟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对地面有明显的保温作用③“放火作塭”,将地面直接烤暖④“放火作媪”,将大气直接熏暖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读亚洲东部某时刘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据此完成11—12题。
备战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单元金卷 第三单元 大气运动 含答案
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地理卷第三单元大气运动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亚洲东部及太平洋地区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图(单位:hPa),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甲、乙两地气压差可能为( )A.20hPa B.22.5hPaC.27hPa D.28hPa2.图中各地天气现象是( )A.重庆蒸发旺盛B.北京风力强劲C.哈尔滨盛行偏西风D.广州阴雨连绵3.图示区域大气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均较弱的地区是( )A.甲B.乙C.丙D.丁2017年11月15日,滁新高速安徽颍上段发生多点多车追尾,部分车辆起火,70多辆车不同程度受损。
事故原因为早上突发团雾天气,能见度低于百米。
团雾指的是受局部地区微气候环境影响,形成的小范围浓雾,尤其在高速公路上,非常容易影响驾驶人视线,图2为昆明至贵阳高速公路某路段团雾发生时拍摄的照片。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推测该路段团雾多发的季节是 ( )A.春夏 B.夏秋 C.秋冬 D.冬春5.下列关于该路段团雾多发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有①水平气压梯度小,风力小②水汽充足③晴天的夜晚地面辐射强、大气逆辐射弱,昼夜温差小④汽车尾气中排放的微粒多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浓雾发生时,有些居民进行地膜覆盖,以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浓雾使( )A.大气逆辐射减弱 B.地面辐射增强C.能见度降低 D.太阳辐射增强7.浓雾发生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提高地温,其主要原理是( )A.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D.减弱了地面辐射最新研究发现,鸟粪可以影响北极气温变化。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刷题本:02 大气运动规律 选择题50题(含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刷题本:02 大气运动规律选择题50题1.下图为孟加拉国降水量分布图(a季10月~次年3月,b季6~9月)。
读图,回答(1)~(2)题:(1)孟加拉国的降水特征是( )A.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6月至9月略多B.6月至9月为旱季,10月至3月为雨季C.达卡两季降水量的差值在1 500 mm以上D.雨季降水量自西部向东南和东北方向增加(2)孟加拉国的降水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 )A.降水变率大利于作物养分积累B.雨季降水集中易形成洪涝灾害C.降水量较多适宜发展灌溉农业D.旱季持续时间长利于作物成熟2.如图为北京某建筑设计院为我国华北平原农村地区设计的一幢高效利用太阳能的房屋模型图,该地区住宅的建设有“朝阳”和“朝阴”的说法。
“朝阳”是指房屋朝向东南方向。
据此完成(1)~(2)题。
(1)该地区房屋“朝阳”的原因是( )①方便日常出行②可避冬季寒冷的西北风③光照较好④可增加用地面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冬季的白天,房间甲和乙之间的空气流动方向是( )A.冷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甲,暖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乙B.暖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甲,冷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乙C.暖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乙,冷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甲D.冷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乙,暖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甲3.图1为某区域25日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图2为某地25日、26日气温日变化图。
据此回答(1)~(2)题:(1)图1中甲处风向可能是(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南风D.西北风(2)图2所示气温变化可能出现在图1中的( )A.A地B.B地C.C地D.D地4.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
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
下图分别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景观图和该民居穿堂风示意图。
据此回答(1)~(3)题。
(1)图示中石质地面在增强“穿堂风”中的主要作用是( )A.增加地面的平整度,便于通风B.减少下渗,增强湿度C.增加房屋前后温差D.降低夜晚时庭院温度,便于纳凉(2)现代民居建筑若想利用穿堂风,以下设计合理的是( )A.利用厨房、卫生间做进风口B.房屋的朝向为东西向C.减少东西向墙面的长度D.在前后居室间墙上设窗或门洞(3)与空调冷风相比,大多数人更喜欢穿堂风。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题: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含答案)(最新整理)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题: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含答案)2018年4月初,北京突降大雪,延续2日。
之后气温回升,积雪初融,有网友在市区某停车场拍到了“雪馒头”景观(如下图)。
“雪馒头”都位于渗水方砖(中心空洞,露出土壤)的中央。
1.“馒头”景观形成的原因主要是A.方砖吸收的大气辐射较多B.方砖释放的地面辐射较多C.土壤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多D.土壤吸收的大气辐射较少2.下列现象与“雪馒头”形成原因类似的是A.山区桃花盛开时晚于平原B.深秋晴天出现霜冻概率大于阴天C.四川盆地太阳辐射总量小于青藏高原D.白天滨海地区陆地温度高于海面【答案】1.B2.D【解析】结合图文信息,根据土壤、砖块的比热容不同,升温速度不同,影响积雪的融化快慢。
1.读图,图中景观是雪后方砖上出现了一个个白色的“馒头”状的小雪堆。
成因是方砖中心中空,露出土壤,土壤比热大,升温慢,积雪融化慢,砖块的比热容小,升温快,释放的地面辐射较多,积雪融化快,A、C错,B对;主要原因是土壤释放的地面辐射较少,方砖释放的地面辐射较多,D错。
故选B。
2.根据上题分析可知,“雪馒头”的形成与不同下垫面的热力性质差异有关。
白天滨海地区陆地温度高于海面,是因为陆地热容量较小,白天增温快,海水热容量较大,白天增温慢,这与“雪馒头”的形成原因类似,故D正确;山区桃花盛开时晚于平原是受地形差异的影响,A错误;深秋晴天出现霜冻概率大于阴天,与大气的保温作用有关,故B不符合题意;四川盆地太阳辐射总量小于青藏高原,与地形地势、大气环流有关,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某种辐射。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图中A.①组成中能量最强的部分是红外线B.②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C.③只在夜晚起保温作用D.④表示散失到宇宙空间的大气长波辐射4.金星大气层比地球更为厚重与浓密,主要为二氧化碳所构成。
其大气的受热过程与地球比较A.到达地面的①较少B.被大气吸收的②较少C.射向地面的③更多D.返回向宇宙的④较少【答案】3.D4.C【解析】3.①是太阳辐射,大部分集中在可见光部分,A错;②是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地球大气层的直接热源,B错;③是大气的逆辐射,在云层厚的时候保温作用强,C错;④是大气辐射,表示散失到宇宙空间的大气长波辐射,D正确。
2024届全国高考(新高考)地理复习好题专项(大气的运动)练习(附答案)
2024届全国高考(新高考)地理复习好题专项(大气的运动)练习 选择题[2023ꞏ山东临沂高三校考期末]太行山脉是我国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地理分界线,其山麓焚风(过山气流在背风坡下沉增温形成的一种干热地方性风)较强,焚风往往以阵风形式出现,从山上沿山坡向下吹。
太行山区有众多河流发源地或流经地区,其东麓地带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优越。
下面图1为太行山东西两侧剖面示意图,图2为太行山山麓焚风季节分布图。
据此完成1~3题。
1.太行山东西两侧焚风效应较强的坡面及焚风多发的季节是()A.东坡 夏季B.东坡 冬季C.西坡 夏季D.西坡 冬季2.研究发现,冬季太行山夜间焚风强度明显大于白天,其主要原因是()A.白天水汽含量高B.冬季风夜晚更强C.山风与焚风叠加D.谷风增强风势3.太行山春季焚风对当地农业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①气温升高,小麦返青提前②热量增加,熟制改变③平原积雪消融,缓解春旱④蒸发增强,加剧干旱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023ꞏ安徽六校教研会测试]我国幅员辽阔,山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三分之二,地方性风系十分发达。
天山北坡天池的山谷风相当典型,风速也很大,高山冰川形成的冰川风也对山谷风产生一定影响。
图a示意天山天池气象站周边区域等高线分布(单位:m),图b示意该气象站某年7月27日6时到28日15时的温度、相对湿度的变化。
据此完成4~6题。
4.图b中甲表示的要素以及27日16时风向分别为()A.温度 偏东风B.温度 偏西风C.相对湿度 偏东风D.相对湿度 偏西风5.在观测到山谷风的时日,判断影响气象站山风与谷风时长的主要因素是()A.背景风速B.植被覆盖率C.昼夜长短D.山坡坡度6.冰川风也对山谷风产生一定影响,并且不同季节影响程度不同,推测冰川风对天池气象站附近山谷风影响有()①冰川风加强了山风 ②冰川风加强了谷风 ③冰川风效应冬季最为显著 ④冰川风效应夏季最为显著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2023ꞏ开原市第二中学高三一模]读北半球某地高空气压形式示意图,完成7~8题。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训练检测考点4【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附答案详析
1
C.顶部极地气温比热带地区低 D.南北温差冬季大于夏季 5.[考向 大气的垂直分层与气温]在平流层底部,冬季最高气温出现的区域为( ) A.10°~10° B.40°~60° C.70°~90° D.70°~90° 6.[考向 大气的垂直分层与气温]对流层上部气温的垂直递减率远比下部高的主要影响因 素是( )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条件 C.下垫面性质 D.热量来源和空气密度 (2018·四川德阳二诊)下图为某区域 8 月 16 日 15 时和 17 日 2 时的气温(单位:℃)分布状况。 据此完成 7~9 题。
(共 3 题,共 40 分) [夯基础—确保大本营] 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兰新铁路第二双线东起兰州市,西至乌鲁木齐市,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穿过著名的百里风区和 三十里风区,风力强劲,一年有 320 天都在刮八级以上大风;出现大风的频率高,每年冬春交替 季节大风最为集中,盛行偏北风,起风速率快,风害极为严重。吐鲁番至达坂城附近一段被称为 三十里风区,百里风区是指兰新铁路红旗坎站—小草湖站—红台站—大步站—十三间房站—红层 站—了墩站,全长 123 千米。为了保证列车安全、快速、正常运营,最大限度地减少限速和停运, 在百里风区和三十里风区修建设置了防风明洞。
25.[考向 热力环流]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洞穴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6.[考向 热力环流]与洞穴外相比,洞穴内( ) A.气温较高 B.气压较低 C.CO2 浓度高 D.风速较大 (2018·天津红桥二模)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大气多年平均热量收入和支出年内变化示意图,回 答 27~28 题。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单元精选卷 第三单元 大气运动 含答案
一轮复习单元精选卷第三单元大气运动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最新研究发现,鸟粪可以影响北极气温变化。
每年迁徙至北极地区的鸟类,所产生的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约4万公吨的氨,氨与海水浪花喷洒出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
这些尘埃颗粒物不仅集中在鸟群附近,在整个北极均有分布。
下面左图是拍摄到的北极地区海鸟,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鸟粪对北极地区气温的影响及其原理是A.升高,④增强 B.升高,③增强 C.降低,②增强 D.降低,①增强2.该影响最明显的季节是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害等几个方面。
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3.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A.减弱了地面辐射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4.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C.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读以北极为中心的世界区域的某月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完成下列问题。
5.甲地的盛行风向是()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6.乙区域气压的形成原因是()A.陆地区域,此时气温较高 B.海洋区域,此时气温较低C.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低压切割 D.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高压切割2017 年春节期间,我国某旅游团到哥斯达黎加西部沿海旅游,游客发现当地树木掉叶,树皮呈绿色,体现了生物对环境有极强的适应性。
2020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九)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九)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局部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气象卫星监测到北京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图中首先增强的是()A.①B.②C.③D.④2.北京2018年2月份二氧化碳浓度较2017年7月份升高,最可能的原因是() A.太阳高度较7月份小B.取暖释放二氧化碳增多C.人类大量砍伐森林D.日照时数少,光合作用弱解析:1.B 2.B第1题,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最先表现在吸收地面辐射增多,然后使大气逆辐射增强,散失到宇宙空间的热量减少,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地面辐射也会增强,图中②表示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
第2题,北京2月份二氧化碳浓度较7月份升高,最可能是由燃烧化石燃料取暖,释放二氧化碳增多造成的。
初冬时节,北方的很多城市道路两侧的树木都被刷上白漆,就像穿了“白裙”,树木涂白是指用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等)将树干涂成白色,一般涂刷至距地面1.1~1.5 m的高度。
据此完成3~4题。
3.绿化部门给行道树穿“白裙”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营养,提高抵抗力B.杀菌、杀虫、提高抗病能力C.防治牲畜啃食D.防止冬春火灾4.树木涂白后()A.减少地面长波辐射,防止地面热量流失B.使树木萌芽、开花提前,躲过早春低温冻害C.使树干昼夜温差变小,减轻树皮开裂D.增加对阳光的吸收率,减少冻害发生概率解析:3.B 4.C第3题,树木主要从根系吸收营养,生石灰和硫磺是涂在树干上,并且也不是植物的养分;城市地区不会出现大量牲畜;城市内树木较为稀疏且维护好,出现火灾的可能性小;结合材料中行道树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可以知道给行道树穿“白裙”的主要目的是起到杀菌、杀虫、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故B正确。
第4题,树木涂白不会影响地面辐射和气温,因此也不会影响树木萌芽和开花时间。
树木涂白可以反射阳光,减少对阳光的吸收率;树木涂白可以反射阳光,减弱树干吸收太阳辐射,使得树干昼夜温差减小,减轻树皮开裂,起到保护植物的作用。
2020届(人教版)地理高考二轮专题:大气的热力状况和大气运动练习包含答案
2020届(人教版)地理高考二轮专题:大气的热力状况和大气运动练习含答案**大气的热力状况和大气运动**一、选择题(一)右图中曲线表示某时刻近地面的等压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正午时刻,图中裸地附近的等压面一天中弯曲幅度最大B.在近地面同一高度上,林地气压高于裸地C.图示时刻,近地面的气流分别由裸地和林地流向水库D.林地湿度较大,主要是有来自水库的湿润气流【参考答案】C(二)右图是东亚局部地区某日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两地气压差最可能是()A.12 hPa B.13 hPaC.14 hPa D.15 hPa2、此时,台湾海峡的风向是()A.西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东南风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图中等压距为2 hPa,①地气压应为1 010 hPa,②地气压应为1 022~1 024 hPa,两地气压差应为12~14 hPa。
故B项正确。
第2题,由图可知,台湾海峡位于①地北部,西部为高压,东部为低压。
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向右偏的影响,台湾海峡吹西北风。
故A项正确。
答案:B A(三)读北半球某地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等压距为2 hPa),完成1~3题。
1.若图示时刻西安多阴雨、乙处以晴朗天气为主,则甲、乙两处的气压差最有可能是()A.9 B.12C.15 D.182.若图中甲处多雨且A天气系统正以240 km/天的速度向正东方向移动,则24小时内西安的天气变化最有可能为()A.晴转阴,气压持续升高B.晴转阴,气压先升高后降低C.阴转晴,气压持续下降D.阴转晴,气压先降低后升高3.若此时北京出现强沙尘暴天气,则西安风向最有可能是()A.东风B.西风C.南风D.北风解析:1.C 2.D 3.D第1题,由西安多阴雨可知其位于暖锋前方,结合气压值分布可知,甲处气压值范围是998~1 000 hPa,由乙处以晴天为主可知其为高气压控制,其气压范围为1 012~1 014 hPa,所以甲、乙两处气压差范围是12~16 hPa,选项中符合条件的只有15。
【高考专题】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大气运动(含答案)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大气运动一、选择题1.在沙漠和绿洲之间的过渡带,由于沙漠和绿洲地表水热差异,形成了沙漠和绿洲之间的局地环流,出现了“绿洲风”。
沙漠与绿洲之间的过渡地带是沙尘释放的主要源区之一。
沙尘暴的形成及其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已引起全球科学界的高度重视。
据此完成1~3题。
1.下图所示①②③④四个箭头中,正确表示“绿洲风”的是( )A.①B.②C.③D.④2.“绿洲风”的主要生态意义是( )A.抑制地表风沙输移变化B.增加绿洲地区水汽含量C.增加沙漠地区物种数量D.减小沙漠地区昼夜温差3.根据沙漠与绿洲间局地环流,推断沙尘暴大多发生在一天中的( )A.0~6时B.6~12时C.12~18时D.18时~次日0时2.下图为某地一周天气状况示意图。
读图,完成1~3题。
1.一周内,气温日较差最小的一天是( )A.1日B.3日C.5日D.7日2.引起图中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的移动方向一般是( )A.由高纬向低纬B.由海洋向内陆C.由偏北向偏南D.由内陆向海洋3.若图示天气过程发生在我国,最可能出现在( )A.青藏高原12月份B.华北地区3月份C.东北地区6月份D.华南地区1月份3.读我国某城市四种下垫面不同日期地表气温均值对比图,回答1~2题。
1.推测①②③④最可能分别为( )A.裸地、植被覆盖地、城镇建筑用地、水体B.城镇建筑用地、水体、裸地、植被覆盖地C.水体、植被覆盖地、裸地、城镇建筑用地D.水体、裸地、植被覆盖地、城镇建筑用地2.2010年3月4日,四地气温均值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台风影响B.阴雨天气C.湿度较大D.天气晴朗4.我国积极推动落实《巴黎协定》,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引领各国共同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赢得了国际社会积极评价。
下图为地质时期全球平均温度及降水特点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有关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新生代以干旱为主B.第四纪冰川面积比现在小C.寒冷期偏长,温暖期偏短D.整个古生代全球气候以温暖为主2.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全球热量资源的时空分布发生变化,但是水资源分布不变B.热量条件改善,全球生物多样性增加C.全球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增多D.极端天气减少,流行疫病减少5.如图为我国西部地区7月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题检测: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解析)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题检测:大气的受热过程与大气运动一、选择题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
监测时间为8日(多云)9时到9日(晴)18时。
监测结果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的最大温差可能是( )A.4℃B.12℃C.16℃D.18℃解析:本题考查地理计算,意在考查考生对图像信息的提取能力与地理计算的能力。
图中最高气温在21℃~23℃之间,最低气温在5℃~7℃之间,故温差应该在14℃~18℃之间。
答案:C2.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 )A.最高值多云天高于晴天B.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剧烈C.从正午到午夜逐渐降低D.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平缓解析:本题考查天气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多云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最高气温低于晴天,A错误;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而不是正午,C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气温变化最剧烈处在9日8~13时,D错误;从题中信息可以判断8日为多云,9日为晴天,晴天时白天气温变化更剧烈,故B正确。
答案:B3.下列时间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是( )A.8日15时左右B.8日22时左右C.9日15时左右D.9日18时左右解析:本题考查热岛效应,意在考查考生对图像信息的提取能力。
从图中可知,备选项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出现在8日22时左右,故城市热岛效应最强的时刻为8日22时左右。
答案:B读亚洲部分地区四个季度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4~5题。
4.据上图气温分布状况判断,四幅图由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的正确排序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C.③→④→②→① D.③→①→②→④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纬度地区的气温季节变化最明显。
读图可知,图②中中纬度地区气温最高,图③中中纬度地区气温最低,因此图②表示第三季度(7、8、9三个月),图③表示第一季度(1、2、3三个月);第四季度(10、11、12三个月)时,中纬度地区受来自北方冷空气的影响,平均气温要低于第二季度(4、5、6三个月),可推知图①为第四季度,图④为第二季度。
2020年高考地理 大气运动选择题专练(包含答案)
2020年高考地理大气运动选择题专题训练通常近地面逆温层常出现在晴朗夜晚,至日出前后最厚。
下图所示为春分日某地某时气温垂直分布图,回答1-2题。
1.若该地为利马(12°S、77°W),则其近地面逆温层最厚时约在北京时间()A.6时前后B.11时前后C.14时前后D.19时前后2.假如此逆温层常年存在,此地附近有座山,山项终年有积雪,则此座高山的海拔估计至少在()A.3000米以上B.4000米以上C.5000米以上D.6000米以上3.关于气温、气压、高度三者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气压随高度增加而降低;②在同一高度上气温高气压低;③在近地面同一高度上气温高气压低;④空气总是由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4.海上的风力往往比陆地上的风力大,是由于()A.海上的温度高于陆地B.海上气压梯度大于陆地C.海上摩擦力小于陆地D.海上水平气压梯度力大于陆地5.下图中①②③④为北半球中纬度海平面上的四点。
在上述四点精确测定水的沸点时得到①②两点为99.91℃,③④两点为99.80℃,那么O点的风向为()A.东北风 B.西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6.下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7.如图,图中,能正确表示南半球风向的箭头是()A. AB. BC. CD. D读图可知,风都是由高压指向低压,AB错误;南半球风往左偏,结合题中图可知C正确。
读“北半球某月份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下图)完成下列下列问题。
8. 图中A气压中心名称()A. 夏威夷高压B. 印度低压C. 亚洲高压D. 冰岛低压9. 此时被A气压中心切断的气压带是()A. 副极地低气压带B. 副热带高气压带C. 赤道低气压带D. 极地高气压带10. 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C点盛行风向是()A. 东北风B. 西南风C. 西北风D. 东南风A B C D11. 此季节,北京的气候特点是()A. 高温少雨B. 温和湿润C. 炎热干燥D. 寒冷干燥如图为四种气候类型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2020届高考地理专项训练二 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与规律(含答案)
2020届地理专项训专项二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与规律一、选择题:俗话说“果园不冬灌,受冻又受害;果园灌冬水,开春发的美”。
果农常在“大雪”至“冬至”期间,土壤冻结前浇灌一次水。
据此完成1 ~2 题。
1.“大雪”至“冬至”期间,果园冬灌应选择在一日中的()A.午夜前后B.傍晚C.正午前后D.黄昏2.在黄土高原的果园适宜采用的冬灌方式是()A.滴灌B.漫灌C.喷灌D.沟灌右图为世界某大洲局部地区某月等温线(羊位:)分布图。
据此完成3 ~5 题。
3.图示区域正处在()A.1 月份B.7 月份C.春季D.秋季4.甲地气温可能为()A.16B.12C.26D.325.引起乙、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大气环流B.海陆位置C.地势起伏D.植被状况对流层中,气温在垂直方向上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数值称为气温垂直递减率。
下图示意某山脉不同坡向气温垂直递减率年变化。
据此完成6 ~8 题。
6.与山脉南坡相比,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变化特点是()A.变化幅度小于南坡B.与南坡变化趋势一致C.冬夏差异大于南坡D.夏季小于冬季7.12 月份,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差异显著,其主要原因是()A.南坡雪线低,反射太阳辐射多B.北坡植物稀疏,地面增温速度快C.南坡人类干扰少,城市热岛效应弱D.北坡为向阴坡,山麓气温比较低8.推测该山脉()A.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呈南北走向B.终年受东亚季风环流影响,呈东西走向C.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呈南北走向D.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呈东西走向青海湖的冻结、消融与气候要素关系密切。
下图示意2004-2015 年青海湖开始结冰日期与风速关系,图中日数表示年内第n 日。
据此完成9 ~11 题。
9.图示年份,青海湖冻结日期与风速的关系是()A.风速最大时,开始冻结日期最早B.风速最小时,开始冻结日期最晚C.2006-2008 年,风速越大,开始冻结的日期越晚D.2012-2015 年,风速越大,开始冻结的日期越早10.湖泊冻结初期,较大的风速可促进湖冰形成,其原因是较大的风速()A.加快表层湖水流动,减少上下湖水热量交换B.加快湖泊与湖岸热量交换,降低湖水温度C.加强湖-气间热量交换,湖水散热快D.促进湖-陆间热力环流,湖水散热慢11.有些年份,青海湖湖冰消融过程较短,可能的原因是此时()A.气温降低B.风速较小C.晴天较多D.湖水较多右图示意2018 年某月某日澳大利亚大陆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
2020届地理高考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之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附答案详解)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专题训练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每小题后面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由于月球表面昼夜温差非常大,白昼时温度高达127 ℃,黑夜时低至-183 ℃。
为适应极端环境,“玉兔号”月球车不得不遵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规律。
下左图为“玉兔号”月球车沉睡了一个黑夜后首次醒来。
专家这样形容它:肩插“太阳翼”,脚踩“风火轮”,身披“黄金甲”,腹中“秘器”多。
“玉兔号”月球车使命大、本领强。
据此回答1~2题。
1.材料中提到的“太阳翼”接收到的辐射对应上右图中的()A.①B.⑦C.③D.⑤2.月球表面昼夜温差能达到300多摄氏度的主要原因是()A.①强,②强B.②强,③弱C.④强,⑤强D.①强,③弱研究发现,我国河西走廊西部某绿洲,昼夜气温均比周围戈壁荒漠低,夏季甚至低30 ℃。
蒸发量和沿海湿润地区相当,比荒漠戈壁少一半。
夏季,绿洲与绿洲沙漠过渡带之间形成小的热力环流——绿洲环流。
据此完成3~5题。
3.绿洲温度低是因为()A.云层削弱了太阳辐射B.地表蒸发和植物蒸腾C.林木削弱了太阳辐射D.地面反射和植物反射4.绿洲环流大气运动的特点是()A.绿洲气流白天上升,夜晚下沉B.过渡带气流白天上升,夜晚下沉C.绿洲气流全天上升,过渡带全天下沉D.绿洲气流全天下沉,过渡带全天上升5.绿洲蒸发量较小的原因有()①过渡带气流阻碍沙漠干热空气的影响②绿洲垂直方向气流抑制了空气上下交换③气候干旱,地表水缺乏④温度低,空气容纳水汽少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下图是东亚局部地区某日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
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①②两地气压差最可能是()A.12 hPa B.13 hPa C.14 hPa D.15 hPa7.此时,台湾海峡的风向是()A.北风B.南风C.东风D.西风下图为北半球中纬某学校附近一处山谷的等高线、夏季某日不同时刻25 ℃等温线图,图中a、b等温线表示当地时间10点、16点气温分布状况。
2020年浙江地理学考复习之大气运动专项练习题
2020年浙江学考复习之大气运动专项练习Ⅰ选择题(每个小题有四个选项,把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里)1.读图“中国东部沿海海滨地区不同时间旗帜主要飘动方向示意图”,若旗帜飘动方向反映该地一日内或一年中主要风向的变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为白天,吹陆风B.乙为夜晚,吹海风C.甲为冬季,吹冬季风D.乙图风向的成因是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2.上海中心城区的年降水量一般高于郊区,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中心城区()A.建筑密集,上升气流强B.绿化面积不断扩大C.空气质量不断改善D.大气中固体尘埃含量低读图,若甲、乙为近地面,丙丁为高空。
完成下面小题。
3.若为热力环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处气温比乙处高B.丙处气压比丁处低C.丁处气温比乙处高D.丙处气压比甲处高4.若为三圈环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为三圈环流中的低纬度环流,则甲处为副热带高气压B.若为三圈环流中的低纬度环流,则③代表西风带C.若为三圈环流中的中纬度环流,则乙处为副热带高气压D.若为三圈环流中的中纬度环流,则③代表信风带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5.图中表示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的箭头是( )A.①B.②C.③D.④6.影响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箭头是( )A.①B.②C.③D.④2018年5月14日,从重庆飞往拉萨的川航3U8633航班在重庆江北机场正常起飞。
当飞机抵达青藏高原东南时,飞行高度(海拔)9800米。
此时,驾驶舱的风挡玻璃突然爆裂,出现座舱释压的极端罕见险情。
在机组的正确处置下,事故发生34分钟后,飞机平稳地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着陆,乘客无一伤亡,他们创造了中国民航史上一次史诗级壮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驾驶舱的风挡玻璃爆裂时,飞机所处的大气层位置应为A.对流层B.平流层C.高层大气D.电离层8.在飞机下降的过程中,窗外气温的变化为A.一直下降B.一直上升C.先上升后下降D.先下降后上升9.大气成分中,强烈吸收紫外线的是A.N2B.水汽C.CO2D.O310.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人教版】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小题狂做专练7大气的运动
7 大气的运动下图为我国“风云四号”卫星拍摄的祖国上空的地球图景。
通过画面里的云系位置可以判读天气状况。
据此完成1~3题。
1.从锋面雨带在我国的位置推断,该影像图拍摄的时间最可能为( )A.1月B.4月C.6月D.10月2.能反映图示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天气状况的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C.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D.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3.此时海南岛东侧的主导风为( )A.西北风 B.西南风C.东南风 D.东北风读“某区域不同季节盛行风向示意图”,完成4~5题。
4.图示甲、乙盛行风中( )A.甲风7月最为盛行B.甲为西北季风,由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而成C.乙风1月最为盛行D.乙为西北季风,由副热带高压吹向赤道地区5.在甲风盛行的季节( )A.亚洲高压势力强盛B.苔原带驯鹿向北迁徙C.阿尔卑斯山雪线上升D.内蒙古草原一片葱绿下图为“2017年某日16时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分布图”。
读图,完成6~7题。
6.该图所示月份最可能是( )A.1月B.4月C.7月D.10月7.此时( )A.日本南部受反气旋控制B.兰州盛行东北风C.北京与兰州气压值相同D.我国北方普降暴雪2016年1月20日是农历节气大寒,受来自西伯利亚的“霸王级”寒潮影响,之后数日南方多地迎来了大范围雨雪冰冻天气,降温幅度达10至14℃。
下图是此次寒潮过境时雨雪分界线推进示意图,据此回答8~10题。
8.影响雨雪分界线推进的天气系统是( )①冷锋②暖锋③气旋④反气旋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9.19日夜间~21日夜间,图中四地雨雪分界线平均推进速度最快的是( )A.甲B.乙C.丙D.丁10.果农在寒潮来临前为柑橘穿上了“羽绒服”(塑料薄膜)(如上右图所示),可有效地防止冻害,其原理是( ) A.增强大气逆辐射B.阻挡地面长波辐射C.增强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D.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11.如下图所示,一架澳大利亚的飞机在其国内航线上飞行,可判断( )A.顺风飞行 B.逆风飞行C.风从北侧吹来 D.风从南侧吹来12.能体现“巴山夜雨涨秋池”图示是( )A.B.C.D.下左图为“2016年1月8日我国某地气温和气压垂直变化示意图”,下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系列练习:大气运动一、选择题下图中R地为我国内陆某地,大气运动夏季主要受局地温差影响,冬季受大气环流的影响,全年多大风,风力发电产业发达。
读图回答1~2题。
1.R地的风向()A.夏季为西北风B.冬季为东南风C.夏季为东南风D.冬夏季节相反2.影响R地多大风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B.大气环流C.局部温差D.植被差异解析:1.A 2.A第1题,由材料可知,该地大气运动夏季主要受局地温差影响,冬季受大气环流的影响。
夏季R地东侧为沙漠,升温快,气温高,形成低压,风从西向东运动,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为西北风;冬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我国大陆盛行西北季风,R 地冬夏季节风向相同。
第2题,读图可知,R地位于我国西北部,从地形来看,处于两山之间的峡谷地带,受狭管效应影响,多大风。
我国南方某地新建一小型水库,某日两时刻(3时和15时)测得水库及其东西两侧气温分布如图所示。
据此回答3~4题。
3.关于水库及其周围地区气温的描述,正确的是()A.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大B.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小C.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高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D.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低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4.由于水库与周围地区存在着气温差异,导致水库与周围地区之间形成了热力环流。
关于该热力环流的描述,正确的是()A.热力环流的方向不变B.水库中心区始终存在上升气流C.白天风由水库吹向四周D.晚上风由水库吹向四周解析:3.B 4.C第3题,根据图中气温曲线可知,水库中心一天中最低气温高于东西两侧,最高气温低于东西两侧,故水库中心的气温日较差小,B项正确。
第4题,一天中水库与周围地区的温度差异发生变化,热力环流的方向也要发生变化。
白天库区气温比周围地区低,气压高,风由库区吹向四周;晚上库区气温比周围高,气压低,风由四周吹向库区,C 项正确。
大澳大利亚湾的冬季在强风控制下风浪甚大,素以风大浪高闻名,以致船舶难以停泊。
希利尔湖位于该湾西部的中岛上,它是一个咸水湖,湖水的颜色会随着盐度的增大呈现出从淡绿到深红的色调变化。
根据图回答5~6题。
5.冬季控制大澳大利亚湾强劲大风的风向是()A.西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东南风6.如果希利尔湖的颜色可随季节发生变化,下列哪个月份该湖湖水最可能呈现出深红色()A.3月B.6月C.1月D.9月解析:5.A 6.C第5题,由图可知,大澳大利亚湾地处30°S以南的中纬度地区,南半球冬季时,气压带与风带北移,此地受盛行西风(西北风)控制,由于西部海域广阔,因此风力强劲。
因此选A。
第6题,根据“湖水的颜色会随着盐度的增大呈现出从淡绿到深红的色调变化”可知,湖水呈现出深红色的时间是降水较少、蒸发旺盛的季节。
南半球夏季时,气压带与风带南移,此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气温高、蒸发旺盛。
因此选C。
最新研究发现,鸟粪可以影响北极气温变化。
每年迁徙至北极地区的鸟类,所产生的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约4万吨的氨,氨与海水浪花中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
这些尘埃颗粒物不仅集中在鸟群附近,在整个北极均有分布。
下面图1是拍摄到的北极地区海鸟,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7~8题。
7.鸟粪对北极地区气温的影响及其原理是()A.升高,④增强B.升高,③增强C.降低,②增强D.降低,①增强8.该影响最明显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解析:7.D8.B第7题,由材料可知,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大量的氨,氨与海水浪花中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尘埃颗粒增强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作用,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从而使北极地区气温降低,因此D正确。
第8题,由材料可知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最终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影响北极地区的温度,夏季北极地区气温高,微生物分解作用强,因此该影响最明显的季节是夏季,B正确。
洱海位于云南省大理市,是中国七大淡水湖之一,洱海四面环山,位于山谷盆地中,独特的地理条件使洱海地区形成湖陆风和山谷风叠加的局地环流。
读洱海地区某时刻沿25°36′N 上空的等温面示意图和洱海地区地形图,完成9~11题。
9.图中洱海上空等温面的凹凸现象应该出现在()A.夏季白天B.夏季晚上C.冬季白天D.冬季晚上10.该时刻甲地吹()A.西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东北风11.洱海的存在使周边地区()A.气温日较差变大B.气温年较差变大C.风频变大,山风增强D.点苍山东坡夜雨减少解析:9.D10.A11.C第9题,大理市属于亚热带,冬季温和,图中近地面温度约9 ℃,因此是冬季;图中湖面上空等温面向上凸,说明湖面温度高于周围地区,是由于湖泊比热容大,夜晚降温比陆地慢,因此D项正确。
第10题,结合上题可知,此时湖面因温度高形成低气压,陆地因温度低形成高气压,甲地近地面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陆地指向湖面,加上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形成西南风。
第11题,湖水比热容较大,故洱海的存在使周边地区气温日较差和气温年较差都变小;洱海的存在使得山谷和山坡温差变大,同时湖面摩擦力小,故风频变大,山风增强;夜晚洱海盛行富含水汽的上升气流,在点苍山东坡与下滑的山风冷空气相遇,容易产生降水。
二、非选择题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气温直减率是模拟山地气候、生态过程的输入参数,亦是气候变化的基础资料,其与太阳辐射强度呈正相关。
与降水量、植被遮蔽率呈负相关。
根据某些山区的实测气温直减率还可推估无资料山区的气温直减率,以合理开发、利用山区农业气候资源。
秦岭是重要的中国地理南、北分界线和气候、生态分水岭,山脉平均海拔2 000 m以上。
下面是秦岭主峰太白山南北坡各月气温直减率及变化趋势图。
(1)比较图中太白山南、北两坡气温直减率的异同。
(2)分别分析冬季和夏季南北坡气温直减率不同的原因。
(3)据太白山气温直减率,推测太行山东、西两坡气温直减率的时空特征。
解析:第(1)题,从图中两条气温直减率随月份的变化折线可以看出,南、北坡的气温直减率都是夏季大于冬季;两条线在3、4、10月重叠或相交,说明该时段南、北坡的气温直减率基本相等。
不同点是北坡的气温直减率曲线变化幅度大于南坡;在11月至次年2月,北坡的气温直减率小于南坡;而在5~9月,北坡的气温直减率大于南坡。
第(2)题,因为气温直减率与太阳辐射强度呈正相关,与降水量、植被遮蔽率呈负相关,因此分析冬季和夏季南北坡气温直减率不同原因主要从太阳辐射、降水、植被等角度分析。
第(3)题,太行山呈东北—西南走向,东西两坡太阳辐射差异不大,东坡是夏季风迎风坡,夏季降水多,植被茂密;西坡是冬季风的迎风坡,冬季降水多。
因此由上两题分析可知,其东、西两坡气温直减率的时间分布特征是东西两坡均是冬季小于夏季;空间分布特点是夏季东坡小于西坡,冬季东坡大于西坡。
答案(1)同:夏季大于冬季;3、4、10月基本相等(或3、4月相等)。
异:北坡变化幅度大于南坡;冬季(11月至次年2月)北坡小于南坡;夏季(5~9月)北坡大于南坡。
(2)夏季:南坡是东南季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多于北坡(北坡是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量少于南坡);南坡水热资源丰富,植被遮蔽率明显高于北坡(北坡水热资源贫乏,植被遮蔽率明显低于南坡),所以气温直减率南坡小于北坡(气温直减率北坡大于南坡)。
冬季:北坡太阳高度角小,背阴坡,太阳辐射低于南坡(南坡太阳高度角大,向阳坡,太阳辐射高于北坡);北坡为西北季风(冬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于南坡(南坡为西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于北坡),所以气温直减率北坡小于南坡(气温直减率南坡大于北坡)。
(3)时间:东西两坡均冬季小于夏季。
空间:夏季东坡小于西坡,冬季东坡大于西坡。
13.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有关问题。
因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导致地球上出现了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的独特的气候区域,如在图乙中大约10°N~20°N大陆西部地区以及30°N~40°N大陆西部地区均属这一情况。
在30°N~40°N大陆西部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稀少。
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
即使在常年受同一大气环流控制地区内的不同地点,大气环流也存在差异。
图甲示意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北半球),图乙示意欧洲、非洲局部地区某时刻气压场分布。
(1)据图判断此时北半球所处的季节是夏季还是冬季,并说明判断理由。
(2)请判断M地此刻最可能的风向,并说明判断理由。
(3)根据图文材料,推测除文字材料中所述两个地区外图中理论上还可能出现因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区,并加以具体说明。
(只需举例进行说明即可)(4)N、P两地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请从所处位置及大气环流角度推测两地年降水量的异同并简要分析原因。
解析:第(1)题,根据图乙中等压线分布状况分析,此时亚欧大陆为高压,说明陆地气温低于海洋,为北半球冬季。
第(2)题,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在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右偏影响,形成西南风。
第(3)题,因太阳直射点移动,使全球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出现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区,如北回归线至30°N之间大陆西岸,夏季受信风影响,降水稀少,冬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降水少,形成热带沙漠气候;或60°N附近大陆西岸,夏季受西风带影响,降水较多,冬季受副极地低气压带影响,降水较多。
第(4)题,相同及原因:N、P两地位于大陆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是因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两地降水较多。
不同及原因:N、P两地虽都受盛行西风影响,但强度不同;N地纬度高于P地,受盛行西风影响时间长,强度大,N地降水量多于P地。
答案:(1)冬季。
理由:北大西洋为低压区(或亚欧大陆中部为高压区)。
(2)偏西风(或西南风)。
理由:空气沿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流动,受到北半球右偏的地转偏向力影响而形成偏西风(西南风)。
(3)北回归线至30°N之间的大陆西岸,夏半年受来自内陆的东北信风控制,降水稀少,冬半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稀少。
或:60°N附近(副极地低气压带偏南)的大陆西部,夏季受西风控制,降水较多,冬季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降水较多。
或:70°N附近的大陆西岸,夏季受西风带影响,降水较多,冬季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多。
(4)相同及原因:都位于大陆西岸,常年受盛行西风控制,降水较多。
不同及原因:N地比P地纬度高,受盛行西风影响时间长,强度大,N地年降水量大于P 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