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比长短1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比长短》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比长短》教案【教学目标】1. 认识长和短的概念,用比较大小的方式来描述物体的长度。
2. 学会用手指和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3. 学会用比较大小的方式来排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1. 认识长和短的概念,用比较大小的方式来描述物体的长度。
2. 学会用比较大小的方式来排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学会用手指和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1. 观察教室内的物品,询问学生掌握的物品的长短。
2. 引入本节课的内容:用手指和尺子测量物品的长度,用比较大小的方式来描述物品的长度。
二、讲解1. 出示一个长度适中的物品,让学生用手指测量其长度,然后比较大小。
2. 引导学生用尺子来测量物品的长度,并且让学生意识到尺子的单位是厘米。
3. 让学生模仿老师或同学的动作,用尺子测量教室内其他物品的长度,然后采用比较大小的方式来描述它们的长度,把它们排成一个从短到长的序列。
4. 教师发现学生可能在“一”的叫法上存在问题,由此让学生能够发现空间物品的不同,熟练掌握长度的比较,进而提高判断与感知能力。
三、练习1. 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比较各自手指的长度并排序。
2. 分发作业本,让学生自主完成与本节课相关的练习。
四、反思1. 整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难点。
2. 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和练习情况。
3.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并对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做一个简要介绍。
【拓展建议】1. 可以要求学生外出寻找更多的物品,用尺子来测量并比较它们之间的长度,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可以选用学生家庭中较为普遍的物品,围绕它们进行练习,让学生能够将学习的成果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一年级比长短数学教案3篇
一年级比长短数学教案3篇一班级比长短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减整十位数的计算方法。
2、渗透环保教育和爱惜小动物的教育教学难点:学生学会两位数加减整十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两位数加减整十位数。
教具预备:计数器挂图教学过程:一、复习:32+5 42+7 84-4 75-375+2 64+3 72-2 38-3 45-( )=42 96-( )=9139-( )=31 49-( )=42二、新授:1、预备挂图。
2、引导学生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同时进行环保教育和爱惜动物的教育。
3、小组活动学生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4、引导学生提问题。
(1) 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2) 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只害虫?。
据题意列式计算5、引导学生尝试列式解答。
(a)学生小组内用计数器探究计算的方法。
(b)在小组内说一说怎样算出得数的6生说出算法。
7练习。
26+10 86-20 37-20 26+20 74-20 34+40三、小结。
板书:青蛙吃害虫56+30=86 56-30=26一班级比长短数学教案篇2教学内容:P56、P57页8和9的加减法教学目的:1、会熟练口算10以内加减法,能正确解答2、能用10以内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洁问题,初步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3、在计数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数感重点难点: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心算计数教学预备:课件一、创设情景出示花果山和孙悟空,小朋友,今天我带你们到花果山去观光好吗?二、探究学问1、8的加减法A、独立思考你们看,咱们的山上景色不错吧,看小猴子们都下山来欢迎呢,出示课件图出示课件聪慧的小朋友,你能算一算吗?说出你的算式,你用什么方法计算?写加法的理由是什么?学生说出加法的意思,树上有6只猴,树下有2只,一共有几只?B、评价,你认为谁写的好?理由呢?C、小结:同样一幅图,我们可以看作加法意思,也可以看成减法,只要能正确地说清图意,就能列出算式。
最新培智一年级数学《比长短》教学课件教学讲义ppt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
课堂偶发事件处理的办法与技巧
中牟县教师进修学校 陈新学
教学目标
通过案例教学,让教师掌握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方法 与技巧,并能恰当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从而提高 驾驭课堂的能力。
导入新课
案例:老师正在讲课,一个迟到的学生在门外喊报 告。有的老师让迟到的学生进教室后,先问迟到的原因, 接着进行教育,然后再继续上课;有的老师让迟到的学生 进教室后,先不问原因,待下课后,再单独了解情况,进 行教育。
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方法与技巧(三)冷处理法
阐述:这是老师将偶发事件淡化,暂时”搁置“起来, 或稍作处理,留待以后再从容处理的方法。
案例:一位教师上课时,刚走进教室就看见同座位的小王 和小张同学打架,你推我拉,互不相让。
方法:这位老师没有慌张,也没有大声训斥学生,而是微 笑着说:“怎么啦,你们俩,都已经是初中生了,有了小 矛盾还不会处理?双方冷静一下,相信你们能够自己解决 的。好,我们开始上课。”随着老师的话语,同学们松了 一口气,小王和小张也松开了手,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方法与技巧(七)因势利导法
阐述:学生在上课时,往往会把由课前发生的事件所引 起的情绪带到课堂上来,如果不因势利导,正确处理, 就会影响整个课堂的教学气氛。
案例:甲乙两班在学校组织的球赛中,由于老师指导有方,甲班出人意料 地战胜了实力很强的乙班,乙班心中不服。第二天这位老师来给乙班上课
方法:这个老师马上说道:“这次作业要作为检测学习质 量的一个依据,先把作业本拿上来,赵××、李××……” 当二人听到叫他们的名字时,便放开了手,这样双方的激 烈矛盾便得以排除。
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方法与技巧(二)以变应变法
阐述:当课堂教学超出原来的设想,突然出现意料不到 的情况,且影响到正常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以变应变。
培智一年级数学《比长短》教学设计
学生能听懂教师的要求,能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比较简单物体长短的方法、
教学准备
长短不同的铅笔布条橡皮泥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一、课前准备
师:上课铃铛铛响,同学们做好准备,身子正,小眼睛瞧黑板。同学们准备好了不?
生:好了
师:坐好的同学回忆一下我们昨天数学课讲的什么内容?
生:左手、右手、2的分解……
师:同学们真的很棒,学习的内容都没有忘记,好聪明,能伸出您们的右手不,左手就是哪只呢?
师:我要瞧瞧哪个同学坐得最好,上课表现得最聪明。
师:再瞧瞧哪个指头最短呢?
生:拇指最短。
师:孩子您们太了不起了。
师:我们在教室里来找找长短吧,瞧瞧老师的头发与A同学的头发哪个长呢?
生:老师的。
师:那再瞧瞧老师的手指与B同学的手指哪个长呢?与C的呢?(师上前与学生比较)
生:老师的。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比较长短的时候都就是通过什么方法判断的呢?
生听口令做动作。(师要注意:个别不会的,要及时纠正)
师: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比一比生活中的长短。
(板书:比长短)
分层教学
二、教授新知(出物世界瞧瞧,听听她们的声音,瞧瞧她们的模样好不?想去的同学举举手。
生:举手
师:同学们在瞧动画片的时候要瞧一瞧这个动物世界里都有哪些动物?
(播放视频:《谁的尾巴最好瞧》)
生:猴子,兔子,孔雀……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两个可爱的小动物,瞧瞧她们分别就是谁呢?
生:兔子与猴子
师:仔细瞧瞧她们的尾巴在不?
生:猴子的尾巴在,兔子没有尾巴。
师:聪明的您们能帮助她们不?
师:老师这里有两条尾巴,森林爷爷告诉我,猴子的尾巴长,兔子的尾巴短,哪位同学能帮我把兔子的尾巴找出来不?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比长短、高矮PPT课件1苏教版
比长短 比高矮
你发现了什 么?
长、短
长 短
长、短
一般要把比的几 个物体的一端对齐。
短
长
你发现了什 么?
高、矮
矮 高
做一做
高、矮
高、矮
在最长的文具后面画钩
在短的动物后面画钩
√
√
√
√
哪根绳子长?
下面的绳子哪根长?哪根短?
பைடு நூலகம்
!
真正的才智是刚毅的志向。 —— 拿破仑 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谁要是没有强烈的志向,也就不能够热烈地把这个志向体现于事业中。 —— 凯洛夫 勇敢坚毅真正之才智乃刚毅之志向。 —— 拿破仑 生活赋予我们一种巨大的和无限高贵的礼品,这就是青春:充满着力量,充满着期待志愿,充满着求知和斗争的志向,充满着希望信心和青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志向不过是记忆的奴隶,生气勃勃地降生,但却很难成长。 —— 莎士比亚 人所缺乏的不是才干而是志向,不是成功的能力而是勤劳的意志。 —— 部尔卫 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的时候,这样的理解才能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 —— 赞科夫 人的理想志向往往和他的能力成正比。 —— 约翰逊 9、与其埋怨世界,不如改变自己。管好自己的心,做好自己的事,比什么都强。人生无完美,曲折亦风景。别把失去看得过重,放弃是另一种拥有;不要经常艳羡他人,人做到了,心悟到了,相信属于你的风景就在下一个拐弯处。 10、有些事想开了,你就会明白,在世上,你就是你,你痛痛你自己,你累累你自己,就算有人同情你,那又怎样,最后收拾残局的还是要靠你自己。 11、人生的某些障碍,你是逃不掉的。与其费尽周折绕过去,不如勇敢地攀登,或许这会铸就你人生的高点。 12、有些压力总是得自己扛过去,说出来就成了充满负能量的抱怨。寻求安慰也无济于事,还徒增了别人的烦恼。 13、认识到我们的所见所闻都是假象,认识到此生都是虚幻,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到佛法的真相。钱多了会压死你,你承受得了吗?带,带不走,放,放不下。时时刻刻发悲心,饶益众生为他人。 14、梦想总是跑在我的前面。努力追寻它们,为了那一瞬间的同步,这就是动人的生命奇迹。 15、懒惰不会让你一下子跌倒,但会在不知不觉中减少你的收获;勤奋也不会让你一夜成功,但会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你的成果。人生需要挑战,更需要坚持和勤奋! 16、人生在世:可以缺钱,但不能缺德;可以失言,但不能失信;可以倒下,但不能跪下;可以求名,但不能盗名;可以低落,但不能堕落;可以放松,但不能放纵;可以虚荣,但不能虚伪;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可以浪漫,但不能浪荡;可以生气,但不能生事。 17、人生没有笔直路,当你感到迷茫、失落时,找几部这种充满正能量的电影,坐下来静静欣赏,去发现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 18、在人生的舞台上,当有人愿意在台下陪你度过无数个没有未来的夜时,你就更想展现精彩绝伦的自己。但愿每个被努力支撑的灵魂能吸引更多的人同行。 19、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中看到了某种忧患。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 20、每一个成就和长进,都蕴含着曾经受过的寂寞、洒过的汗水、流过的眼泪。许多时候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能看到希望。 、在做任何事之前,必须有正确的方向,盲目地行动只会导致失败。正确的方向是成功的前提,没有或迷失了方向,做事情就很难成功。 8、做任何事,最重要的是让自己满意,一味地听取别人的意见,迎合别人,按别人的想法做事,最后吃亏的是自己。请记住,不管做什么事,只要让自己满意,就是最大的成功! 9、做人一定要诚信,靠欺诈能让你富一阵子,但绝对不会让你富一辈子,一味的欺诈,会让你血本无归! 10、成功需要一些勇气和冒险精神,坦然面对人生,敢于冒险,面对危险或困难时,越是害怕越是陷入危险中,无所畏惧才会有解决之道。 11、世界上所有的奖励都是奖给功劳的,而不是苦劳,没有功劳,再多的苦劳没用,做一件事只有有了最后想要的结果,过程才有意义,人们从来都是以成败论英雄的。 12、无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装懂,对自己不懂或不擅长的事情,在行动之前一定要问清楚,不能盲目瞎干。 13、懒惰是你一生最大的敌人,靠勤劳比靠侥幸的得来的收益更能致富。 14、付出什么你就得到什么,如果你付出的是最大的努力,你就可以获得最好的报酬。 15、守信是你的资本:信任犹如一根钢丝,一旦建立起来了,可以抵抗变故的拉扯,一旦折断了它,就很难再把它接上了。与人相处时,别人首先要信任你,才会真心地对待你,当别人觉得你不可靠时,你的机会就丧失殆尽了。 16 、真正的友谊并不是一味地讨好,而且在发现对方的缺点错误后,能真心指出来并帮助其改正,使之不断地完美起来,要远离那些一味对你溜须拍马的人,这种人只让你耳朵享受,却会让你生活受罪! 17、多看别人的优点,多想别人对你的好处,不要对你做一百件好事你不感恩,做一件让你不满意的事就怀恨在心,这样的人天理不容,更别说成就什么大事了。 18、团结就是力量,学会与他人合作,只有团结起来,才有强大的力量去面对外界的冲击,才能有效地规避风险,从而保护每个合作者的利益。 19、珍惜眼前的学习机会,当你现在有机会学习各种经验时,一定要倍加珍惜。靠混日子是混不了一辈子的,许多过程都是不能省略的,至少学会这些经验可以让你少走很多弯路。 20、每个人的选择都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出的最优的选择,大部分人都是安全感的奴隶,当你觉得生活轻而易举,成就感爆棚时,很有可能你只是选择了基础难度,而在你的圈子外,还有很多很多比你厉害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人,从一开始就是最高难度且现在比你财富多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你所谓的成功,也许只是他们眼中短暂歇脚的驿站。不要做温水里的青蛙,只有走出自己的心灵舒适区,你的人生才真正开始
《比长短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比长短》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详细介绍: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学生操作学会一般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2.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页做一做及练习一的第5、6题教具、学具准备1.十二袋不同的物品2.两枝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教学设计感知物体有长、有短1.引导观察[通过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谈话: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什么东西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有什么2.交流、汇报a.问:你发现了什么b.小组交流c.学生汇报学生可能说出三枝铅笔:一枝是红色一枝是白色一枝是绿色;两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蓝色;三根毛线:一根是红色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蓝色d.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板书:chng长、duǎn短)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比物体长短的方法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1.提问:你是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3.小组汇报学生可能说出:a.看出来的b.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c.两头儿都不对齐如图:从而比出物体的长、短(由于观察、比较的方法不同会得了不同结论只要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4.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平放在桌在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一端对齐5.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短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短的认识培养学生言语表达能力] 反馈练习1.教师谈话:现在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结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2.学生活动学生会比学具、跳绳、胳膊、手、脚等[学生结组活动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或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比长短使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巩固练习1.投影出示练习一的第6题图先让学生说出图意然后完成在书上订正时说一说想法2.投影出示练习一的第5题并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订正时说一说比的方法[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说出比长短的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整理学具[整理学具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组成部分有序地操作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教师提出要求:1.原来学具袋中的东西不动把书和自己的东西收拾好2.每两人装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学具摆一摆比一比听清要求3.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长后个装进纸袋里;再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短的一个装进袋里4.各组都只剩下一个学具时让学生把剩下的一个学具也装进袋里5.把装好的学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全课小结(略)专家评析《长短》是第二单元中的第二节教材将多少、长短、高矮作为一个单元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比长短是学生在了解比多少、同样多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又为比高矮作了必要的准备教材以一幅主题画作为教学资源呈现出物体有长有短通过两枝铅笔的比较抽象出长短两个概念做一做是启发学生用自己身边的物体比较进一步体验比较的一般方法练习一中的第5、6题渗透比较的其他方法本节课的教学通过引导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学会比较长短的一般方法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逐步培养学生会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中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首先让学生观察学具袋中的物品把观察到的情况在组内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可能说纸条有不同颜色等教师在巡视中加以指导或提示然后通过操作探究比较长短的一般方法比长短的方法学生可能说出以下几种:a.看出来的b.第二根两头都比第一根少一点所以第二个短b.把一端对齐比出来的只要学生能从生活经验中体验出物体有长有短就行表达不一定非常准确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再出示两枝颜色不同、长短不同的铅笔说明长短是比出来的进一步加深对长短的认识引导学生从体验中概括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比物体长短的方法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最后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体验比长短的一般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学生对长短概念的认识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身边的物品进行比较也可以提示学生:比一比每步多长谁跳得远等等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游戏中去与学生一起活动对有创新的学生要给予表扬和肯定学生结组活动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或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比长短使学生初步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安排的一组练习可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说出比长短的多种方法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本节课的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1.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操作、试说探索新知不要怕学生说不准要求不宜过高2.要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比较的思想放手让学生自由活动比什么都可以。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比长短9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比长短9篇比长短 1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学生操作学会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通过小组活动探讨对比高矮的不同办法。
2.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小组活动中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教具、学具准备1.15袋不同的物品。
2.两枝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
3.教学所用的实物图。
教学设计一、教学长短1.引导学生观察。
师谈话:今天,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精美的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吗?[设计一个悬念,让学生一上课就把注意力集中在纸袋上,吸引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请组长将纸袋中的东西倒出来。
大家看一看,都有什么?[组长带领大家参加活动,促进小组合作交流。
]2.交流、汇报。
a.请各组说一说:你们的纸袋里有什么?学生可能说出:两枝铅笔,一枝绿色、一枝花色;两把尺子,一把是蓝色,一把红色,三根彩带,一根是粉色,一根是紫色,一根是白色。
b.要求学生把同样的东西放在一起。
引导提问:还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物体有长有短。
(板书:长短)3.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a.请学生说一说:怎样知道哪个物体长些,哪个物体短些?b.小组合作探究比长短的方法。
c.小组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①看出来的。
②把它们平放在桌子上,一头对齐,或竖着放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
③两头都不对齐,如图:也能比出物体的长短。
d.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
教师强调: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放在桌子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子上,或者把彩带拉直平放在桌子上比长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把要比的几个物体的一端对齐。
也就是说,比较长短时,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的一端对齐。
e.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
4.反馈练习。
a.比长短游戏①让学生可自由结合,自己选择的长短的“对象”告诉学生:你们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②交流汇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 比一比:比长短 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比一比:比长短说课稿一.明确内容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比长短》,《长短》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二节,教材将多少、长短、高矮作为一个单元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
比“长短”是学生在了解比“多少”、“同样多”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又为比“高矮”做了必要的准备。
教材以一幅主题画作为教学资源,呈现出物体有长有短,通过两支铅笔的比较,抽象出长短两个概念。
做一做的内容是启发学生用自己身边的物体比较,进一步体验比较的一般方法。
练习一中的5、6题,渗透出了比较的其它方法。
二、学情分析:低年级儿童在入学前,通过对各种物体的感知,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比长短”的感性经验。
而且在日常交流中能够正确地运用“长”和“短”这类词来形容,并且在上一节课“比多少”的教学中,就已经让学生对“比”的方法有一些理解,因此这堂课的教学,在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上,也是孩子们尝试将学习方法用来实践的过程。
这也是我的一个教学理念,就是在教学中让孩子不仅学到知识还要学到方法。
三、教学目标的确立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时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学生操作学会一般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掌握比较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长短。
四、联系实际说教法和学法本节课是一年级的教学,针对孩子好奇心强,表现欲强烈的特点,本节课我采用趣味式教学,新课伊始,我创设猜一猜的游戏,一下子勾起了孩子浓厚的兴趣,课堂变得活跃起来了,让孩子在接下来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轻松愉快中掌握了知识。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从体验中概括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
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比物体长短的方法,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比长短》教学反思
《比长短》教学反思《比长短》教学反思1这节课我组织了数学活动《比长短》,本次活动的重点是通过三个活动环节,让幼儿感知的长短,学着比较长短,能正确的运用长,比较长,最短等语词。
并理解物体长或短的相对关系,初步尝试物体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的有序排列,本次活动难点是将物体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的有序排列。
在活动开始时,我首先拿出两根铅笔,请小朋友观察比较,哪根长,哪根短,接着再拿出中等长的铅笔放在中间,请小朋友反复观察,并能够完整的说出这根铅笔比长的那根要短,比较短的那跟要长。
这一环节结束后,我选择三位高矮有明显差异的小朋友上台按高矮顺序站好,以幼儿的高矮来代替长短,这一直观察现象引来幼儿的兴趣,并能准确说出谁高,谁矮,谁最矮,谁比谁要高,谁比谁要矮等短语。
我认为本次活动设计比较好的是让幼儿上台来比较高矮的这个环节。
在这个活动前期,我本想在中间部分运用图片的形式,引导幼儿学习按长短排序,但从之前的活动中,我发现我们班的有幼儿,对观察图片注意力的集中时间不是很长,很容易分散,毕竟现在还是小班的小朋友,并非于中大班的小朋友,所以幼儿都很好动,尤其是做在后面的小朋友,可能离老师有点距离,更是一种事不关己的态度,于是经过考虑,我尝试让幼儿做教具的方法,既请个别幼儿上来,大家比一比,谁高,谁比较矮。
谁最矮,这一方法,让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比起图片来更直观,且让幼儿自己来比较,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活动结束后,我认为幼儿都能正确分辨物体的长短,能找出一组物体中最长和我最短的物体,能将物体按长短排序,但在第一环节,对彩带进行比较时应该让幼儿在多以些观察,多一些讨论,来加强幼儿对长短概念理解。
再次,是我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对数学语言使用的不太规范,使得整个活动多了几块瑕疵。
通过上课,反思,我意识到本次活动有不足之处。
首先我应该让幼儿去完成《幼儿用书》的操作,不应过多的去牵着幼儿走,让他们独立完成,这样才能看出幼儿对本次活动的掌握差异,以对个别没掌握的幼儿进行巩固辅导。
一年级数学比一比长短和高矮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比一比(长短和高矮)说课稿我的教学内容是“比一比物体的长短和高矮”,是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第5页上的内容。
1.教材从生活实际动身,第一通过客厅里的生活画面引导学生观看、比较,熟悉长短和高矮;接着通过找一找、比一比,体会比较的方式,进一步感受长短和高矮都是比较的结果。
教学重点是明白长短、高矮的含义,初步知道直接比较长短、高矮的思维方式。
教学难点是把握比较的标准和方式,会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
关键是体会比较的方式,感受长短、高矮都是比较的结果,而且比较的结果都是相对的。
2.本课时是入学后的第二课时,小朋友对小学学习生活还不熟悉,还不适应,容易“坐不住”。
因此,我尽力营造一种愉快的情境,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内容。
如,通过小熊邀请大伙儿参观客厅来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发觉客厅的数学秘密;用小故事来串联“想一想做做”的题目;通过“发觉奖”、“合作奖”“秩序奖”等奖项的颁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踊跃性,让课堂中始终洋溢着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3.由于学生在幼儿园已经学会识别物体的长短、高矮,同时在现实生活中也积存了比较丰硕的关于长短、高矮的感性熟悉,能够说学生对长短、高矮有了必然的初步熟悉。
因此本节课上我让学生在观看客厅里有了些什么东西后,就直接让学生找东西来比一比,然后再用到了书上的小图来巩固比较的方式,并指导学生用√或O来表示。
另外,我的教学在关注知识性学习的同时,更关注的是如何设计更多的成心义的活动(如找一找、剪一剪、搭一搭、排一排等),让学生探讨、体验比较的方式,培育认真观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教学中,我还通过找身旁的物体进行长短、高矮的比较,排排队等活动,让学生取得用数学的体验;而“帮小熊解决疑问”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方面为下一节课到厨房比大小、轻重埋下伏笔,另一方面是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目光观看周围事物。
课后布置的调查实践作业是为了拓展学生学习的时空。
让学生的学习再也不局限于课堂;学习的指导者也再也不局限于教师;学习的内容也再也不局限于书本,能够是整个世界。
《比长短》数学教案设计
《比长短》數學教案設計教案名称:《比长短》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理解长度的比较,并学会使用"长于","短于"等词汇描述物体的长度。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准确地比较出不同物体的长短。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长度比较的方法,能准确判断出物体的长短。
难点:理解和运用“长于”、“短于”的概念进行比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展示一些长度不同的物品(如铅笔、尺子等),让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物品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发现他们的长度差异。
2. 新课讲授:(1) 教师解释长度的概念,可以通过手势动作辅助说明,比如举起手臂表示"长",收缩手臂表示"短"。
(2) 介绍"长于"和"短于"这两个词汇的含义,让学生明白如何用这两个词来描述物体的长度关系。
(3) 演示如何比较两个物体的长短。
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让他们选择两样物品,然后比较它们的长短。
3. 实践活动:组织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自己选择物品进行长短比较,然后向全班报告他们的发现。
4. 巩固练习:分发练习题,让学生根据题目要求比较物体的长短。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长于"和"短于"的含义以及如何比较物体的长短。
四、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练习题的表现,评价他们是否掌握了长度比较的方法和"长于"、"短于"的概念。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体验,使他们能够在实践中理解和应用知识。
同时,也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一年级趣味数学(数学拓展训练)课程。第十讲。比长短
小学一年级趣味数学(数学拓展训练)课程。
第十讲。
比长短
第十讲:比长短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比较物体的长短关系,这就需要
我们掌握比长短的方法。
比如,如果手中有三支不同长度的铅笔,我们可以将它们一端对齐,直接比较长度。
又比如,如果
要从家到学校有两条不同长度的路可选,我们可以用数格子边
的方法来判断哪条路更短或更长。
经典例题:小猴去拿桃子,走哪条路线最短?哪条最长?
我们可以用方格纸来比较三条线段的长度。
占用格子边多
的线段较长,占用格子边少的线段较短。
在这个例题中,第一
条线段占用8条格子边,第二条线段占用12条格子边,而第
三条线段占用14条格子边。
因此,第一条路线最短,第三条
路线最长。
除了用方格纸比较长度,我们也可以直接将物体一端对齐,或借助其他工具来比较。
当比较含有斜线段的线段时,我们同样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但要注意含有斜线段的线段越多,长度越长。
练题:
1.哪支铅笔最长?
2.在下面每组的三条线段中,哪条最长?哪条最短?
3.每只猴子都想去拿桃子,哪只猴子所走的路最近?。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一比长短》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一比长短》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度概念,掌握长度比较的方法。
2.提高学生观察能力,通过比较掌握长度大小。
3.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为后续拓展埋下基础。
二、教学重点1.掌握长度概念。
2.学会用相等、不相等、比较大小等词语描述长度。
三、教学难点1.熟练掌握长度比较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四、教学方法1.观察教学法。
2.举例分析法。
五、教学内容1.导入环节老师先问孩子们:“大家有没有见过这个?” 然后出示不同长度的物品,如木棍、绳子、铅笔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物品的长度。
2.学习内容老师开始介绍“长度”这一概念,向学生解释什么是长度,如何描述长度。
老师分别出示两种物品,让学生比较它们的长度。
让学生用相等、不相等、比较大小等词语描述长度。
3.练习环节老师给学生出示一些物品,让他们通过观察描述出最长的和最短的,并在白板上用图片或文字画出来。
例如:出示三个木棒,让学生将其按照长度从小到大排列。
老师也可以逐渐加大游戏难度,让学生通过观察物品的长度,进行简单的长度计算,例如:“根据前面所学的知识,如果这个物品是12厘米,那么它比这个物品长了多少?”4.总结环节老师让学生总结本次课学习到的内容并加强记忆。
六、教学设备1.视频教材或图片资料等教学材料。
2.几个长度不同的物品。
3.画纸和蜡笔。
4.记事本和笔。
七、教学效果评估通过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对于长度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图形的观察分析能力。
八、教学扩展老师可在课后组织学生到校园外进行实地观察,并教导他们如何观察不同长度的物品,并用比较词语描述出它们的长度差距。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一比长短》教案可以帮助学生在认识长度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能力,为下一步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比长短》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比长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比较的含义,并正确使用比较词汇,如“比…长”、“比…短”等。
-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物体的长度,判断它们的长短关系。
2.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物体的长短差异。
- 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并正确使用比较词汇。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比较能力,研究使用比较词汇。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比长短》部分。
2. 教具:长度不同的实物、图片、白板、彩色粉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以实物为例,给学生展示两个长度不同的物体,并问学生两个物体的长短关系。
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比较词汇进行回答。
2. 研究新知:- 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比较图片中的物体长短,并引导他们用正确的比较词汇进行描述。
- 通过实物的观察和比较,让学生感知长短差异,并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
3. 合作探究: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两个不同长度的实物进行比较,并使用比较词汇描述它们的长短关系。
鼓励学生之间的讨论和合作。
4. 拓展延伸:让学生在生活中去观察、比较物体的长度,比如比较书本、铅笔等。
通过比较的练,加深学生对长短概念的理解。
5. 练巩固:在白板上出示几组物体的图片,让学生进行比较,并用比较词汇写出两组物体的长短关系。
6.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所学的内容,强化对比较词汇的掌握。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研究,我们学会了比较物体的长短,并掌握了一些比较词汇,如“比…长”、“比…短”等。
希望同学们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发现身边事物的差异。
以上是《比长短》教案的详细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图中最长的线条是哪一条?
两只小猴跑得一样快,谁先抢到桃子吃?
下面的绳子哪根长?趣的知识,贴近生活,掌握 较好! • 比较绳子的长短让学生先猜,再动手比, 最后自己说一说!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体会比较 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 2. 使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的 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与事实,培 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重点难点:
会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 理解体会长短、高矮和轻重是相对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