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神与意境-中国古代绘画作品欣赏
对美术作品中传神的思考
对美术作品中传神的思考【摘要】传神是艺术的生命,古代绘画中传神是不可或缺的主旨。
在如同过眼烟云的,现代各种各样的艺术展览中,国内外的画家的作品有的很快就消失,被人们淡忘了,而有的却成为经典,世代相传。
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就是艺术作品中“传神”的魅力所造成的。
本文通过几幅画和几个有代表性的画家来探讨传神的魅力。
【关键词】传神;美术作品;顾恺之传神就是作品的灵魂,欣赏作品就象欣赏人一样,人有各种各样的人,画也是如此。
能让读者在看到作品时能领悟到作者的思维,并能够深思其中的奥妙感受作品的情感,那么这个作品就成功了。
一、艺术作品中传神与夸张的紧密联系由于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艺术需要通过夸张来表现出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具典型性。
正如法国18世纪艺术大师德拉克洛瓦曾经说过:“没有夸张就没有艺术”。
某一场面通过照片它会如实、逼真的展示给观众,而这种场面如果通过艺术作品表现或画笔描绘出来,它就会比照片更更生动、真切、传神,耐人寻味,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艺术的特殊功能夸张的效果。
夸张并非意味着歪曲对象,而是在对象的身上适当取舍,它可以将作品的特征加强或减弱,扩大或缩小,这样就能更集中地抓住主体特征,更传神的表现现实。
画一个浓眉大眼的人,你与其按照一定的比例将眉毛眼睛同其他部位如实描画出来,倒不如突出和夸张“浓眉”、“大眼”,这样才更增强其神采。
当然,所谓“夸张”并不是不切实际的夸大,而丢失了原物的基本形态。
这就是白石老人曾经说过的那样传神在于像与不像之间,不像则欺骗世人,太像了又媚俗了。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不似则欺世,太似则媚俗”。
夸张不是胡乱夸张,该写实的地方还是要写实。
传神,除了眼神等面部表情之外,还可以从其他方面去表现。
只要你能够从事物的静态和动态细节上去仔细观察、体验。
人的精神活动,不只是通过面部表情才知喜、怒、哀、乐,你的语气、动作等等都能够表现出来。
说起传神就不得不提主张“以形写神”这个美学命题的顾恺之。
古代名画中国古代名画欣赏
•中国古代名画欣赏•《高逸图》(部分)孙位唐代此图为《竹林七贤图》残卷。
图中所剩四贤,四贤的面容、体态、表情各不相同,并以侍童、器皿作补充,丰富其个性特征。
人物着重眼神刻画,得顾恺之“传神阿堵”之妙。
画中山石用细紧柔劲的线条勾出轮廓,然后渲染墨色,完密地皴擦出山石的质感。
画树木是用有变化的线条勾出轮廓,然后用笔按结构皴擦。
几株树各有不同的画法。
兼有张僧繇“骨法奇伟”的特点。
画风在六朝的基础上更趋工致精巧,开启了五代画法的先路,是书画中的瑰宝。
pHYif《江行初雪图》(部分)赵斡五代南唐此图为赵斡仅有的传世作品。
表现朔风凛冽、雪花飘飘的冬曰江岸,渔夫们冒着严寒张网捕鱼的情景,全卷布置以芦苇、寒树、坡岸、板桥,渔民活动其间,或撑舟,或撒网,或于芦棚中避寒,或在船上炊食,江岸有骑驴之行旅,寒冷畏缩之状极为生动感人。
画中树石笔法劲健,水纹用笔尖利,天空以粉弹出飞舞的雪花,技巧十分娴熟。
是一幅流传有绪的中国绘画珍品。
2&lC《洛神赋图》(部分)顾恺之东晋这幅画根据曹植著名的《洛神赋》而作,这卷宋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顾恺之艺术的若干特点,千载之下,亦可遥窥其笔墨神情。
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
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
3{w《潇湘图》(部分)董源五代南唐全卷以横幅形式图写江南山丘沙岸江河纵横的秀美景象,山头丛林杂树以水墨点染,平沙坡岸间以披麻皴擦绘成,开卷处有二宫装女子并立,滩头列有五人击鼓奏乐,江面舟中有朱衣贵族端坐,后段近岸处有渔夫十人拉网捕鱼,山水皆以花青运墨点染,平淡幽深,生动地表现出江南气候湿润、烟雨空蒙的特色,人物则以细笔重彩涂写,神采历历俱足,是董源的传世名作。
《游春图》展子虔北周末隋初此图描绘了江南二月桃杏争艳时人们春游情景。
全画以自然景色为主,放目远眺:青山耸峙,江流无际,花团锦簇,湖光山色,永波粼粼,人物、佛寺点缀其间,笔法细劲流利。
迁想妙得——顾恺之《洛神赋图》
迁想妙得——顾恺之《洛神赋图》【摘要】《洛神赋图》是中国古代著名画家顾恺之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洛神的风姿和仙境。
顾恺之以写意、含蓄而自然的风格著称,作品构图精湛,绘画技巧高超。
《洛神赋图》所表现的题材和寓意丰富,展现了顾恺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表达。
这幅作品对后世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绘画史上重要的篇章之一。
赏析《洛神赋图》可以发现其独特的艺术价值,体现了顾恺之高超的绘画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洛神赋图》展现了顾恺之作为画家的卓越才华和对中国绘画史的重要贡献,为后世画家们树立了典范,对中国绘画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顾恺之, 《洛神赋图》, 创作背景, 艺术风格, 特点, 题材, 寓意, 构图, 绘画技巧, 后世艺术影响, 艺术价值, 绘画技艺, 文化底蕴, 中国绘画史, 重要地位, 深远影响.1. 引言1.1 《洛神赋图》的创作背景《洛神赋图》是中国古代著名画家顾恺之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东晋时期。
该作品取材自《楚辞》中的《离骚》一文,描绘了汉景帝时期传说中的洛神羞涩的情态和仙女的仙态神仙。
顾恺之在创作这幅画时,充分展现了自己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古代文学的理解。
顾恺之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画家之一,同时也是中国绘画史上的巨匠之一。
他擅长以线条勾勒人物形态,善于表现人物的情感和心境。
在《洛神赋图》中,顾恺之通过精准的笔触和细腻的描绘,使得洛神的羞涩和仙女的飘逸形象栩栩如生,令人赏心悦目。
这幅作品不仅在绘画技巧上达到了极致,而且在题材和寓意上也具有深刻的内涵。
顾恺之通过《洛神赋图》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魅力,呈现了中国文化中的美学理念和审美情趣。
值得一提的是,《洛神赋图》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并对后世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幅作品不仅体现了顾恺之高超的绘画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开拓了中国绘画的新境界,为后世的绘画艺术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2 顾恺之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画家之一顾恺之(约公元352年-约公元406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画家之一。
30幅著名书画家作品赏析(四)
30幅著名书画家作品赏析(四)30幅著名书画家作品赏析(四)【组图】1、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图卷(局部)》【赏析】我国现存的《八十七神仙图》,是北宋时期白描人物的真迹,画卷上有八十七位“朝元”列队行进的神仙,其中女神尤多。
这幅名画传了800多年后不幸流落海外。
1936年由徐悲鸿赎回国宝。
1953年,徐悲鸿辞世,他夫人遵照他的遗嘱,将《八十七神仙图》献给了国家博物馆。
2、经典油画《月夜》【赏析】这是一幅被人誉为“爱情诗”的油画,画家用银灰色的调子,来渲染恬静的夏夜,没有微风,参天的菩提树显得神秘幽邃,夜色中的蔷薇花散发出清香。
人物与环境处理得十分和谐,迷蒙的月光洒满林中,恍若仙境,令人陶醉。
画家:俄国伊凡.尼古拉耶维奇.克拉姆斯柯依。
3、胡佩衡《深山小径》【赏析】此幅为画家早期作品,笔法上变化王蒙皴意,在南宗笔法中又糅入北宗之力,兼以干擦湿染,浅绛复施青绿,得山重水复、林木郁茂之致,足见画家深厚的传统功底。
整幅画结体虽然复杂,但气韵周流、疏朗清幽,也许这正是他在题跋中所谓“寓镖缈于沉着之中”的旨趣。
4、宋徽宗书法【赏析】瘦金体是宋徽宗(赵佶)创造的书法字体。
其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竖钩细长,结体笔势取黄庭坚大字楷书,舒展劲挺。
赵佶治国无能,但其擅长于书画艺术,对于书画艺术的提倡和创作,以及对于古代艺术的整理与保存有突出贡献,也推动宋代书画达到了新的高峰。
5、林风眠《黄山松涛图》【赏析】此幅为其少见的采取非方形、立轴构图风景图画。
黄山的壁裂千仞,化为远处朦胧的山峦;被秋色染得金黄的蓊郁山林,则是历历在目,成为画面最显目的焦点。
画家寄情于山水怀想,融入真情与诗意在其线条、造型与色彩结构之中,没有过多的雕饰,仅有怡然自得的朴真写意。
6、徐悲鸿《巴人汲水图》【赏析】2010年12月10日,北京翰海拍卖场上,徐悲鸿巨幅以1.71亿元成交。
此图是一幅真实记录重庆人民辛勤劳作的艺术珍品,被誉为徐悲鸿最具人民性和时代精神的四大代表作之一。
十二幅中国传世名画,你认识几个?
十二幅中国传世名画,你认识几个?中国画,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数千年来,中华大地上诞生了无数杰出画家,也留下了无数精美绝伦的画作,在中国及世界艺术史上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公务员的常识考试当中也没有忽视对中国画的考查。
今天,就让小粉笔带着大家一起按时间顺序来欣赏中国的传世名画,领略千百年前古代中国的风采!一、洛神赋图【画家】东晋顾恺之【简介】《洛神赋图》是由多个故事情节组成的类似连环画而又融会贯通的长卷,但是原卷现在已经遗失,其传世作品主要是宋代的四件摹本,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二件)、辽宁省博物馆和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顾恺之根据曹植的《洛神赋》所作,全卷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了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第一幅改编自文学作品的画作。
(局部图)二、步辇图【画家】唐朝阎立本【简介】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以贞观十五年(641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
它是汉藏兄弟民族友好情谊的历史见证。
三、虢国夫人游春图【画家】唐朝张萱【简介】此图描绘的是天宝十一年(752年),再现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三姊虢国夫人及其眷从盛装出游,"道路为(之)耻骇”的典型环境。
全画构图疏密有致,错落自然。
人与马的动势舒缓从容,正应游春主题。
画家不著背景,只以湿笔点出斑斑草色以突出人物,意境空漠清新。
原作已佚,现存的是宋代摹本, 绢本设色,因金章宗完颜璟判断失误而题为宋徽宗摹本,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四、五牛图【画家】唐朝韩滉【简介】黄麻纸本设色画,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
又名《唐韩滉五牛图》,该作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画中的五头牛从右至左一字排开,各具状貌,姿态互异。
一俯首吃草荆棵蹭痒L翘首前仰缓步前行,一纵峙而鸣,一回首舐舌, 一络首而立。
整幅画面除最后右侧有一小树外,没有其他的背景,因此每头牛可独立成章。
五、韩熙载夜宴图【画家】五代十国顾阂中【简介】绢本设色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品鉴神韵――浅谈魏晋至唐人物画的传神表现
品鉴神韵――浅谈魏晋至唐人物画的传神表现【摘要】魏晋至唐时期是中国人物画发展的重要时期,人物画在这一时期呈现出独特的特点和传神的表现。
本文将从人物画在魏晋至唐时期的发展、特点、传神表现的技法和手法、不同画家在人物画中的表现以及人物画所展现的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探讨。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可以看出魏晋至唐人物画在表现人物形象和精神内涵方面有着独到之处,其传神表现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人物画在魏晋至唐时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传神表现对人物画的影响深远,对后世的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魏晋至唐人物画的传神表现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品鉴。
【关键词】关键词:人物画、魏晋至唐、传神表现、发展、特点、技法、手法、画家、文化内涵、重要性、影响。
1. 引言1.1 介绍文章主题魏晋至唐时期是中国人物画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人物画以其传神表现和独特风格而著称。
人物画是中国绘画传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艺术的瑰宝之一。
在魏晋至唐时期,人物画经历了许多变革和发展,不仅在表现形式上不断创新,而且在表现手法和技法上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各个画家通过自己的创作努力和独特的审美追求,使人物画达到了一种登峰造极的境界。
本文将从人物画在魏晋至唐时期的发展、特点、传神表现的技法和手法、不同画家在人物画中的表现以及人物画所展现的文化内涵等几个方面展开探讨。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和解读,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和品鉴魏晋至唐人物画的传神表现,感受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在结尾部分,将总结人物画在魏晋至唐时期的重要性和传神表现对人物画的影响,进一步深化对这一时期人物画的认识和理解。
2. 正文2.1 人物画在魏晋至唐时期的发展人物画在魏晋至唐时期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绘画的起源。
魏晋时期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人物画在这个时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魏晋时期的人物画主要以线描为主,形态简洁,线条流畅,注重形象和神韵的表现。
第2课 传神与意境 课件 赣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1)
《芙蓉锦鸡图》(北宋)赵佶
鸡在中国向有“德禽”之称,《韩诗外传》 载:“鸡有五德:头戴冠者,文也;足搏距 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 呼者,仁也;守夜不失者,信也”。《芙蓉 锦鸡图》借鸡的五种自然天性宣扬人的五种 道德品性,流露出宋徽宗对安逸高贵之品格 的赞许和他对大臣的要求。作品采用写实手 法,描绘工致细腻。
《渔庄秋霁图》(元)倪瓒
6
宋徽宗赵佶(1082年-1135年),宋朝第八位皇帝。 虽然在政治上“一塌糊涂”,但是,宋徽宗在艺术上 的造诣极高。他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 金体”,他热爱画花鸟画自成“院体”。是古代少有 的艺术型皇帝。
《芙蓉锦鸡图》(北宋)赵佶
《瑞鹤图》(北宋)赵佶
《廋金体》(北宋)赵佶
8
此幅墨笔画湖石临塘、疏荷斜挂,两只水 鸭或昂首仰望、或缩颈望立,意境孤独空灵, 余味无穷。
《荷花水禽图》(清初)朱耷
9
《荷花水禽图》(清初)朱耷
10
总结
●中国画的定义和材料 ●中国画的分科 ●人物画——传神 ●山水画、花鸟画——意境
11
江西美术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二课
传神与意境
中国古代绘画作品欣赏
1
中国人物画的最高境界—— 传神
传神是指能生动的传达神情意志 中国画注重传神写照,“以形写神”是
它的首要原则
2
山水画和花鸟画追求的是表达 意境
意境是画中的情调和境界,是作品中情 景交融,虚实相生的韵味空间。
3
《溪山行旅图》(北宋)范宽 台北故宫博物院
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溪山行旅图》(北宋)范宽 台北故宫博物院
巍峨的高山顶立,山头灌木丛生,结成 密林。小丘与岩石间一群驮队正匆匆赶路。 细如弦丝的瀑布直泄而下,溪声在山谷间 回荡,景物的描写极为雄壮逼真。全幅山 石以密如雨点的墨痕和锯齿般的岩石皴纹, 刻画出山石浑厚苍劲之感。画幅右角树阴 有「范宽」二字款。 前景占了大约三分之一的空间,后景则占 据了剩余大约三分之二的画面。
七年级美术上册 欣赏 第2课《传神与意境》教案3 赣美版
传神与意境1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和认识传统中国画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初步了解传统中国画的发展概况,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并能对美术作品进行简短评述。
2.通过对中国古代绘画中传神与意境的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
3.领略传统中国画的传神与意境,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2学情分析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进行的美术作品感受、品味,欣赏的教学活动之一,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掌握欣赏方法,提高欣赏水平,重点欣赏以人物、山水、花鸟兽为题材的中国画,采取积极措施,给以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让学生主动的、创造性的学习过程中,初步掌握国画的欣赏方法,提高中学生对中国画欣赏课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性学习能力和审美感受能力。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对中国画精髓“传神与意境”贯穿反复。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对中国画作品的分析评价及“传神与意境”的体现。
2.以点带面,通过本章中国古代绘画切入课题,全面认识中国古代绘画。
1.引导学生对中国画作品的分析评价及“传神写照”的体现。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观赏《清明上河图》媒体映示《清明上河图》学生都熟悉的一幅中国画作品,导入中国古代传统绘画。
多媒体播放图片,让学生欣赏并感受中国古代传统绘画的魅力。
教师讲解:中国传统绘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艺术家用绘画的形式描绘和记录的我国古代社会生活的画面。
中国绘画以毛笔、水墨、宣纸为特殊材料创作出来的作品,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和想象力,它不单纯拘泥于外表形似,更强调神似。
活动2【讲授】讲解新课1.映示图片投影:五代画家顾闳中作品《韩熙载夜宴图》,并配文字介绍作品中作者和主人公。
(欣赏韩熙载夜宴图,教师可播放一段平缓柔和的琵琶曲,学生感受乐曲带来的平缓心境更易进入画面所表现的故事当中)Δ顾闳中南唐画家,善画人物,据记载,他奉南唐后主李煜之命夜至韩熙载家中,窥视其夜宴情景,凭现场目识心记,创作了此画。
初中美术教学课例《传神与意境》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界。
画家用的线描,有粗细、轻重、疾缓之分,充分显
示了衣衫的质感。五个乐伎服装主色调是浅色,由红绿
两色相互穿插,有对比又有呼应,显得丰富而统一,画
的极其工细。主要人物局部再次放大(讲解中国画的艺
术手法---工笔:用笔工整细致,敷色层层渲染,细节
明彻入微,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物象。)
欣赏梁楷的《泼墨仙人图》,对比《韩熙载夜宴图》,
一、讲解新课 映示图片投影:五代画家顾闳中作品《韩熙载夜宴图》, 并配文字介绍作品中作者和主人公。(欣赏韩熙载夜宴 图,教师可播放一段平缓柔和的琵琶曲,学生感受乐曲 带来的平缓心境更易进入画面所表现的故事当中) Δ 顾闳中南唐画家,善画人物,据记载,他奉南唐后 主李煜之命夜至韩熙载家中,窥视其夜宴情景,凭现场 目识心记,创作了此画。 教学过程 Δ 韩熙载,南唐大臣,出身北方贵族,避难来到南唐, 初有恢复中原宏图大志,但李煜对他猜忌,他为免遭不 测便沉缅于声色之中,以放荡颓废的生活来表示自己的 政治上的无所作为。
生的爱国热情。
学生学习能
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绘画基础,有欣赏和分析美术作
力分析 品的能力,能自主表达感观。
教学策略选
媒体展示《清明上河图》学生都熟悉的一幅中国画
择与设计 作品,导入中国古代传统绘画。多媒体播放图片,让学
生欣赏并感受中国古代传统绘画的魅力。 教师讲解:中国传统绘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它是艺术家用绘画的形式描绘和记录的我国古代社 会生活的画面。中国绘画以毛笔、水墨、宣纸为特殊材 料创作出来的作品,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和想象力,它不 单纯拘泥于外表形似,更强调神似。
同学们对中国画一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你们作为国家
未来的栋梁也有责任把这份珍贵的历史遗产,了解并欣赏作品 再把《韩熙载夜宴图》分成五个独立画面,听乐,观舞, 歇息,清吹,散宴。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每一幅都价值连城!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每一幅都价值连城!“中国十大传世名画”皆为历代不二至宝,高头巨帙,历经磨难流传有序。
至清乾隆嘉庆时期,陆续收入内府,遂与世隔绝。
随后历经战火纷繁,流散四海,如今皆为各大博物馆镇馆之宝被束之高阁。
十篇传世名画都有引首、题跋、历代名家题记、收藏玺印等浓厚的文化痕迹,向世人展示中国艺术瑰宝的魅力。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知道这段知识!一、《富春山居图》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创作的纸本绘画。
纵33厘米,横636.9厘米,纸本,水墨。
始画于至正七年(1347),于至正十年完成。
该画于清代顺治年间曾遭火焚,断为两段,前半卷被另行装裱,重新定名为《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被誉为浙江博物馆“镇馆之宝”。
后半卷: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2011年6月,前后两段在台北故宫首度合璧展出。
《富春山居图》二、《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宽25.2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
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清明上河图》其实存在 30 多个版本(另有说 50 多个版本),光是北宋张择端名下的就有十几个版本,明代仇英模仿的也有超过15 个版本。
除了大陆之外,台湾藏 9 本,美国藏 5 本,法国藏 4 本,英国、日本、荷兰各藏一本,民间不少私人收藏家也号称藏有《清明上河图》真迹。
《清明上河图》(张择端版本)三、《千里江山图》《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王希孟创作的绢本画卷作品,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王希孟18岁为北宋画院学生,后召入禁中文书库,曾得到宋徽宗赵佶的亲自传授,半年后即创作了《千里江山图》。
惜年寿不永,20馀岁即去世,是一位天才而又不幸早亡的优秀青年画家。
赣美版美术七上第一单元《传神与魅力—中国画欣赏》word教案
中国画与欣赏在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中,我唯独对中国画情有独钟,不仅仅是因为它描绘出来的独特事物,更重要的是它所体现出来的意境。
这种意境需要用心去体会,而一旦沉迷进去便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我恰恰就是这么一个对中国画痴迷的人。
下面我就对中国画的认识与如何欣赏谈谈个人的一些粗浅看法。
首先什么是中国画呢?中国画就是中国传统民族绘画的统称,也称为国画或水墨画。
它是以墨为主要颜料,以水为调和剂,以毛笔为主要工具,以宣纸和绢帛为载体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特有画种。
中国画植根于华夏民族浓厚的文化沃土之中,跨跃不同时空,历经萌芽、发展、成熟、创新、再发展的诸多不同阶段,形成了融汇各民族文化素养、思维方式、审美意识和哲学观念的完整艺术体系。
中国画的分类有山水、动物、人物、工笔、写意等,其中根据画面内容又可以分为传统绘画和现代绘画。
中国画“画分三科”即人物、花鸟、山水,表面上是以题材分类,其实是用艺术表现一种观念和思想分类。
所谓“画分三科”,就是概括了宇宙和人生的三个方面的关系:人物画所表现的是人类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山水画所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花鸟画则是表现大自然的各种生命,与人和谐相处。
三者之合构成了宇宙的整体,相得益彰。
这是由艺术升华的哲学思考,是艺术之为艺术的真谛所在。
通常画中国画的必要前提是得学会欣赏中国画,会欣赏才能够从作品中看出其优缺点,然后揣摩与消化别人作品中的优点,运用在自己的创作之中,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同时学会欣赏中国画也可以反省自己的作品,从旁观者的角度去欣赏自己的作品,加以改进自己的国画技法,不断进步。
那么怎么来欣赏中国画呢?欣赏一幅中国国画作品,对于一般人来说,是以能否“看懂”作为评判标准。
欣赏步骤是:画的是什么?画得像不像?画家画的寓意是什么?如果都回答出来了,便认为是看懂了,如果回答不出来,便认为是看不懂。
这种欣赏方式就是一种传统的讲“故事”的方式,对于绘画作品的欣赏一般过多借助“文学性”的描绘。
中国古代40幅传世名画,每一幅都是时代的缩影
东晋的《女史箴图》原作已佚,现存为唐代摹本,收藏在大英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另藏宋 代摹本,多出樊姬、卫女2段,水平稍逊。 《女史箴图》局部 NO.2 《洛神赋图》 绢本设色,横572.8cm,纵27.1cm 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依据曹植名篇《洛神赋》所绘《洛神赋图》,被认为是第一幅改编自文 学作品的画作,「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清明上河图》局部 5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814个人物,73匹牲畜,车轿及船只数十艘。气势宏大、构图严谨、 技法娴熟。充分反映了高度精纯的绘画功力,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清明上河图》局部 NO.22 《墨竹图》
绢本,横105.4cm,纵131.6cm
湖州竹派开山鼻祖,北宋文同所绘《墨竹图》。以倒垂竹枝为主体,将书法的抽象美引入墨竹 画之中,疏密有致,生趣蓬勃,形神兼备。 宋代文人眼中,竹可以言志,更可以寄情。借水墨的淋漓酣畅和竹枝的挺拔潇洒抒发意兴,富 潇洒之姿,逼檀栾之秀。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全图分五个段落,完整再现韩府夜宴过程,即琵琶演奏、观舞、宴间休息、清吹、欢送宾客场 景。造型准确精微,线条遒劲流畅,色彩绚丽清雅。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NO.15 《珍禽图》
绢素稿本,横70cm,纵41.5cm 五代后蜀黄筌《珍禽图》 ,从画面「付子居宝习」来看,是给其子课徒的写生稿本。现存北京 故宫博物院。 《珍禽图》局部 《珍禽图》在尺幅有限的绢素上,用细劲的线条和清丽的色彩,描绘自然中的众多生灵,昆 虫、鸟雀及龟类等共24只,错落有致,别具一格。
NO.5 《历代帝王图》
绢本绘画,横531cm,纵51cm
唐代画师阎立本的名画《历代帝王图》,后人摹本现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画中分别刻画了 历史上汉至隋间,有不同作为的13位帝王的生动形象,按历史顺序依次是:
中国书画鉴赏
81幅著名中国书画赏析,一定要珍藏2015-04-27一件好的书画作品,不论是古代的还是近现代的,都能起到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增进人们美好情操的作用。
因此可以认为书画鉴赏不仅是审美教育的内容,对于德育和智育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1、清华嵒《墨竹》立轴【赏析】华嵒是清代雍正、乾隆时期成就最高的画家之一。
画中有“山人写竹不加思,大叶长竿信笔为。
但恐吟堂霜月夜,老鸦来踏受风枝。
”简短四句诗,表现出画家豪放不羁的情怀。
画面可谓精当简洁,湖石瘦而透,出于随意变化的湿而整的笔致,修竹新篁,笔意隽逸。
2、胡崇贤《摩耶精舍荷花照片》(张大千题字)【赏析】该照片由供职于励志社的蒋介石私人摄影师胡崇贤摄于张大千寓所摩耶精舍,照片上有张大千墨笔题字。
大千晚年对摄影颇有心得,常邀好友摄影师来家拍摄,并以诗文入影,别具一格。
3、慈禧书法【赏析】“望隆梅鼎资调燮,宠渥芝纶介寿康”。
这件作品用笔粗壮厚重,装裱华丽大气,较为恰当地显示了慈禧太后的特殊地位与作品内容的喜庆色彩。
4、秦桧书法《深心帖》【赏析】秦桧乃是宋朝一大奸臣,其丑行劣迹可谓家喻户晓,不必赘述。
但是他的书法却因此被埋没近千年。
此作用笔率意自然,松脱舒畅,结字顺势而就,不滞不板,不承认秦桧作书的法备态足,无愧于“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之誉。
5、李可染《迎春图》镜心【赏析】李可染除以山水画名震中外画坛外,还非常喜欢画牛。
他画的牧牛图形神兼备,意境清新美妙,充满生趣和诗意。
牛背上,稚气的牧童悠然自得,寥寥数笔,他便勾出一幅质朴而生机盎然的田园小景。
6、米芾《淡墨秋山诗帖》【赏析】此帖运笔如刷,笔力雄健,结态造势宽展肥美,当为米芾中年书法之精品。
此帖流传有绪,历代著录于《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刻入《三希堂法帖》。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释文:淡墨秋山画远天,暮霞还照紫添烟。
故人好在重携手,不到平山谩五年。
7、傅抱石《屈原》【赏析】画中的屈原昂首独行,瑟瑟的秋风,吹拂着他的头发和衣衫。
《洛神赋图》赏析
《洛神赋图》赏析
《洛神赋图》被誉为中国文艺史上最伟大的巨作,其内容涉及神话、历史、地理等诸多方面,其画面变化多端,令人叹为观止。
《洛神赋图》是晋代画家项羽所绘,其绘画手法极其精湛,绘色彩丰富多彩,引人入胜,饱含艺术气息。
在《洛神赋图》中,画面色彩抑扬有致,构图恰到好处,极具层次性。
从画面上可以看出,项羽也是一位极具艺术修养的艺术家。
《洛神赋图》以天宫为中心,全画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为主题,构筑出壮丽的神话气氛。
图中以佛祖释迦牟尼、众神、仙女、神兽、人物等元素构成。
在图中,天宫的建筑多为古汉式,建筑形态端庄典雅,在深青色中尤以纯白显得格外鲜明。
而众神及其仙女也被精心塑造,特别是仙女的画像充满灵性,形容清丽娴雅。
人物则有贤君、将士、士兵、花木、走兽等,画面之间互相呼应,构成画面的基本结构。
画面中更有大自然风景之美,表现形式十分生动,如以向日葵、蒲公英、芦苇描绘出春天;吴茱萸、藤蔓、树叶勾勒出夏天;柳树、杨树、圆月把秋天表现得淋漓尽致;冰雪、冬青、梅花渲染出冬天等。
另外,《洛神赋图》在色调上也是十分新颖,如黄色预示神性,表达出佛教教义的尊严;绿色则表示具有苍凉之意;紫色则隐喻出神秘的感觉等。
《洛神赋图》的意蕴深远,它集中古典神话、历史、天文、地理等多个领域的浩瀚文化底蕴,把神话故事、神怪、天文地理、服饰等
融入其中,千变万化,而又能完美淋漓的展现出一个完整的世界。
总之,项羽的《洛神赋图》在中国文艺史上堪称一脉相承,其画面变化多端,丰富多彩,令人叹为观止。
画中神话、历史、地理等诸多方面中的波澜起伏,千姿百态,饱含艺术气息,极具层次性,是一副精美的中国传统艺术图像与文化考察。
七年级美术上册第2课传神与意境5赣美版
这幅画仅寥寥数笔,就勾划出一个
洒脱放达的诗仙形象。梁楷天性疏野,常饮酒自乐,人称“梁风子”。他的减笔画 是一种运用粗阔的笔势与有浓淡的水墨作的写意画,《李白行吟图》即体现了这种
《李白行吟图》 大胆的画风;用笔简练豪放,纯以线描表现,但诗人疏放不羁的个性,以及边吟边
行的姿态却刻划得生动传神,令人叫绝。《李白行吟图》舍弃一切背景,简单数笔, 就勾勒出李白游吟飘然潇洒的神情,以少胜多,而寓意深远,令人寻味,后人称其 作为“减笔画”。
《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卷是王希孟传世的唯一作品。此图描绘了祖国的锦 绣河山。画面上峰峦起伏绵延,江河烟波浩淼,气象万千,壮丽恢 宏。山间高崖飞瀑,曲径通幽,房舍屋宇点缀其间,绿柳红花,长 松修竹,景色秀丽。山水间野渡渔村、水榭楼台、茅屋草舍、水磨 长桥各依地势、环境而设,与山川湖泊相辉映。此卷以概括精练的 手法、绚丽的色彩和工细的笔致表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一向 被视为宋代青绿山水中的巨制结构。
《韩熙载夜宴图》 所有人物的音容笑貌栩栩如生。在这幅巨作中,画有四十多个神态各异的人物,蒙太奇一样
地重复出现,各个性格突出,神情描绘自然。达到了传神的境界.。《韩熙载夜宴图》从一个 生活的侧面,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生活场面。
《清明上河图》画卷,北宋作品。传世名作、一级国宝。《清明上河图》以精致的工笔记录
《千里江山图》
渔庄秋霁图该图取平远意境, 用笔洒脱而不浮滑,用墨干淡而益 滋润,简洁高雅,耐人寻味,苔点 与皴笔皆成横势,和谐地构成了空 寂、宁静的美。将此画挂于书房、 客斋则凭空增加了一份清雅、一份 闲情逸趣。
花鸟画
在花鸟画中,追求传神,是要把花木 鸟兽的勃勃生机表现出来,使作品 独具某种情趣.
《荷花水禽图》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每一幅都震撼人心 你看过几幅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每一幅都震撼人心你看过几幅绘画这门艺术,是画师用他们精湛的技艺以及对世界的洞察,给人们带来艺术上的熏陶和精神上的升华,让片刻成为永恒。
河大卫与您分享我国的十大传世名画,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每一幅都震撼人心!1、洛神赋图创作背景:东汉末年份三国,曹植和随从在归途中经过长途跋涉,极度疲惫的情况下,在黄昏的时候停歇在洛水边,恍惚中邂逅美丽的洛神仙女,两人一见倾心。
主要内容:描绘了三国时期的才子曹植和洛水女神的爱情故事。
意义:洛神赋图是人类绘画艺术史上第一部连环画;曹植的文,顾恺之的画;诗、画结合的典范。
河南卫视根据《洛神赋图》创作的节目《洛神水赋》剧照2、五牛图藏馆:北京故宫博物院。
主要内容:这5头牛,从左至右一字排开,神态各异,昂首、独立、嘶鸣、回首、擦痒等动作,着重表现牛的健壮和既倔强又温顺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了五牛的不同神态。
仔细看它们的眼睛,会发现这五头牛拥有人的性格和情感,典型的以物寄情。
意义:唐代政治家韩滉唯一存世的作品,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纸质绘画,也是代表唐代花鸟畜兽画最高成就之一。
3、富春山居图藏馆:前半段,浙江省博物馆;后半段,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创作背景:原本是天之骄子的元代画家黄公望,却生不逢时,命运多舛,在历经被诬陷入狱等事件后,开始领悟了什么是“无为”。
后来从事山水画,与王蒙、倪瓒、吴镇并称“元四家”。
晚年因酷爱富春山水,在青茗筲箕泉(今新民乡庙山坞)结庐定居。
意义: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首,中国山水画的巅峰之作,元代写意画风的典型代表作。
4、百骏图藏馆: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创作背景:来自意大利米兰的传教士郎世宁,却一不小心成了清代宫廷绘画领袖。
在他中西合璧绘画技法的影响下,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清代宫廷画风。
这幅画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用了4年时间完成的。
主要内容:其图共绘有100匹骏马,姿势各异,或立、或奔、或跪、或卧,画面的首尾各有牧者数人,控制着整个马群,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界其他生物间的和谐关系。
永恒的经典,无法被超越——宋代人物画集锦
永恒的经典,无法被超越——宋代人物画集锦宋代绘画是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高峰。
宋代的人物画题材多样,如佛教画、肖像画、工笔重着色人物画、经史题材画、风俗画、减笔人物画等等。
它所反映的现实生活内容之广泛,在古代绘画史上是极为突出的.它运用多彩优美的艺术形式,创造了很多的艺术表现手法。
宋代人物画的成熟和完备,进一步说明了宋代绘画是中国古代绘画的鼎盛时期。
▲《槐荫消夏图》25cm×28.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图原载《历代名笔集胜册》第一册(见《虚斋名画录》)。
签题王齐翰作。
按《宣和画谱》(卷四),齐翰,金陵人,事江南主李煜为翰林待诏。
“画道释人物多思致;好作山林丘壑隐岩幽卜,无一点朝市风埃气。
”▲《听琴图》赵佶147.2cm×51.3cm 北京故宫博物院《听琴图》构图简洁,用笔稍劲健刻露。
可以说这是宋徽宗赵佶的自画像,两位听琴的官员中,穿红袍的是宰相蔡京。
画卷的顶端有蔡京的题诗。
嶙峋怪石上点缀的名贵花卉,与几案上徐徐升起的袅袅烟影相应成趣,既风流萧逸又意境优美,加上严谨工丽的笔墨和妍丽清雅的赋色,使此画呈现出一派古雅、高贵的风格。
▲《妆靓仕女图》苏汉臣25.1cm×26.7cm 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图中画一正在梳妆打扮的仕女,其面部形象通过镜面表现出来,仕女的神情娴静而略带忧伤。
又以零落的桃花、几竿新竹以及水仙衬托出人物的心境。
画面清丽,用色柔美,体现了作者敷色鲜润的特点。
▲《杂技戏孩图》苏汉臣绢本设色此轴亦无款印,旧题为苏汉臣所作,其画风与其它作品比较相似,颇有大家之气,是典型的宋人作品。
画面以山石、花木为背景,显得生机盎然,人、景、物在画中完美统一,传达着一种天真烂漫的氛围。
▲《博古图》刘松年128.3cm×56.6cm 台北故宫博物院此画以山水为背景,突出描绘人物,是一幅情景交融的人物画杰作。
松树的主干与枝条具老嫩之别,万攒的松针更有一种茂盛感。
在这种葱郁浓密的松林中,几个文人墨客正在把玩古董。
传神与意境
2、“意境”之“境”经过艺术家创造的“意 义”的点化,已经不是客观环境,而是艺术 家创造的境界
3、艺术对自然的 反哺
艺术活动不仅创造了艺术品,还创造了人们 的生活世界 它拓展了客观世界的空间、深度、内涵。
“风景如画”的美学内涵。——园林艺术。 给自然景物命名的审美意义。 名胜古迹的牌匾的作用。
对客体对象的熟悉了解。 艺术技巧的熟练掌握。
附:中国传统绘画的最终歧路及其破 解。
中国传统绘画的最终歧路:文人画与程式化。 破解尝试一:徐渭与“扬州八怪”——强调 个性,变换形象与技巧,突破程式。 破解尝试二:
(二)意境
1、“意境”之“意” 来自艺术家的意义 赋予
马致远《秋思》:
说说你觉得广州最失败的地点命名。
活虾
活虾
陈家祠的镂雕虾蟹笼
对人物客体而言,他们的“神”,也有赖于 艺术家的认识、理解、评价,因而也离不开 艺术家的赋予。
(2)主体创造?
王维《雪里芭蕉画》的故事。 韩干画牛出错的故事。 宋徽宗指导画院画师画孔雀与蔷薇的故事。 ——真实是传神的首要要求。艺术家不能脱 离客观真实。
“形似”与“神似”
又郭令公婿赵纵侍郎尝令韩干写真,众称其善;后 又请周昉长史写之,二人皆有能名,令公尝列二真 置于坐侧,未能定其优劣。因赵夫人归省,令公问 云:“此画何人?”对曰:“赵郎也。”又云: “何者最似?”对曰:“两画皆似,后画尤佳。” 又问:“何以言之?”云:“前画者空得赵郎状貌, 后画者兼移其神气,得赵郎情性笑言之姿。”令公 问曰:“后画者何人?”乃云:“长史周昉。”是 日遂定二画之优劣,令送锦彩数百段与之。 ——朱景玄《唐朝名画记》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希王。孟希王者作。品作画水山绿青宋北国中为 �米厘 5.1911 横�米厘 5.15 纵�色设�本绢。品珍藏馆院物博宫故京北�》图山江里千《 》图山江里千《孟希王.宋北、六
是�世去即岁馀 02�永不寿年惜。》图山江里千《了作创即後年半�授传自亲的佶赵宗徽宋到得曾�库书文中禁入召後�生学院画宋北为岁世向�迹痕化文厚浓等印玺藏收、记题家名代历、跋题、首引有具都》画名世传大十国中《。阁高之束被宝之馆镇馆物博大各为皆今如�海四散流
�繁纷火战经历后随。绝隔世与遂�府内入收续陆�期时嘉乾清至。序有传流难磨经历�帙巨头高�宝至二不代历为皆》画名世传大十国中《 。鉴标久永的明文夏华是�章乐的声无、史历的动流部 一是》画名世传大十国中《�史历的衰兴辱荣族民华中是就史历的传流们她�山河绣锦的里万亘横和史历久悠的年千五延绵华中了录记彩色用们她
》图赋神洛《之恺顾.晋东、一
画名世传大十国中
。征特术艺 游人夫国虢《的萱张于过莫表代的出杰最中其 。像生众女美代唐的”生媚百笑一眸回“着示展》图女仕宫唐《�称著雅典容雍�丽华庄端其以画女仕 》图女仕宫唐《昉周 萱张.唐、三 要主的画女仕代唐为成�调情活生女妇族贵的现表所们它。》图乐宫《的唐晚及以》图女仕扇挥《、》图女仕花簪《的昉周和》图练捣《、》图春
代唐�”身病多愁多�貌城倾国倾“�像生众女仕代古国中。段阶盛兴荣繁的画女仕是也�代时的煌辉为最会社建封为作代唐�》图女仕宫唐《
禄臣使蕃吐的主公成文娶迎来见接宗太唐绘描�材题为件事史历的姻联主公成文与布干赞松领首蕃吐�年 146�年五十观贞以是》图辇步《 》图辇步《本立阎.唐、二
。景情的赞东
。景情的话谈们女歌与客宾众的载熙韩绘描是段 五第。板呆不毫�作动的各有各但�排一在坐然虽们她�备准的奏吹做子女个五有另�话说子女个一跟在像好�上子椅在坐膝盘载熙韩。面场的乐 管听坐载熙韩绘描是段四第。话谈子女个几和面一�手洗面一�边床在坐载熙韩�面场息休的间中行进会宴绘描段三第。中声鼓的妙美在醉陶都乎 似�作动的鼓击载熙韩着视注色神的赏赞以都客宾的有所�鼓击女舞为自亲载熙韩绘描段二第。态神的听倾耳侧注贯神全们客宾的他和载熙韩了现 表地动生�景情的琶琵弹女歌听们客宾与中行进会宴在载熙韩绘描段一第。隔相风屏以面画段一每�段五分共�米三长全》图宴夜载熙韩《 》图宴夜载熙韩《中闳顾.代五、五 。现发士人国爱的港香居寓位一被它�代年 05 纪世个上。讯音无杳此从�外国出劫被》图牛五《�城禁紫劫洗军联国八�年 0091。藏珍中宫到 它。息信神精的怨任劳任、际实重注出达传�了”化格人“被下笔相宰朝当位这在�牛黄老的硕健头 5。幅一的神传为最韩是�》图牛五《幅这 》图牛五《滉韩.唐、四 集收间民从才�间年隆乾到直�明不落下度一后关入兵清。主其易几它�代明在。物人名著等隆乾、页兆孟赵、昂伯赵、构赵括包者藏收�后世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析探究《步辇图》
课后查阅有关资料从绘画艺术角度、 构图、色彩、及背后故事来感受作品 的传神与意境。
【元】郑思肖 《墨兰图》
想象与探究
如果把兰花与人的性格 相类比,你能将这两幅 兰花作品分别对应两类 人的性格气质吗?(查 找相关资料,用作品和 历史信息证明观点与判 断)
【 南 宋 】 赵 孟 坚 《 墨 兰 图 》
美术 江西美术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xx中学 xx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中国画 五代 顾闳中
人 物
题材有哪些?花 鸟山水来自人物山水工
笔
写 意
花鸟
特点
工整 细致 写实 缜密
粗放 简练 夸张
初探《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中国画 五代 顾闳中
看
再探《韩熙载夜宴图》
第一段 听琴
第三段 歇息
环节六:课堂总结
第二段 观舞
第四段 清吹
第五段 散宴
再探《韩熙载夜宴图》
再探《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再探《韩熙载夜宴图》
小组合作赏析
《泼墨仙人图》
诗
印
画
人物画,或采用工笔重彩, 或水墨写意,对人物形态的 刻画和内心世界的揭示尤为 精彩,古人的“写真”, “真”即指对象内在的精神 本质,即“传神”,通过画 面整体展现其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