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中国古代绘画欣赏
初中美术中国古代绘画欣赏

卷轴画:中国的卷轴画大致始于魏晋,(东晋画家顾恺之《女史箴 图卷》《洛神赋图卷》)唐代以后,特别是宋元明清,卷轴画成了 中国石代绘画艺术的主流,直到现在卷轴画始终是具有独特民族风 格的中国画的基本形式。卷轴画只是中国画的一种独特的装 裱形式,其主要成就突出体现在人物、山水、花鸟这三方面。
《簪花仕女图》唐 周昉
从作品的构图、形式、事物、背景、风格看,第一眼映入人们的眼帘的是两位仕女,一大一小,表 明一远一近并且服饰不同,形态迥异。画面的左边是鲜花,石头,右边是小犬和鹤加以陪衬,整个 画面景物单纯,构图简洁。仔细看,两位仕女的衣着华丽,身着彩纱、薄如蝉翼、裙摆垂地、雕花 绣凤、美丽自然。她们都梳着当时最流行的发髻,曲眉明眸、体态丰腴、浓丽华贵,而盛唐时的风 俗也就可窥一般了。从两个人和背景的情形来看应该是游春或者是宫廷生活,其中一位仕女正以花 作簪准备带在头上。鹤的刻画精细、飘逸欲仙,小狗生动可爱。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艺术同样非常繁荣,当时以人物画为主,名家辈出,周昉就是当时以人物画驰名的画家。他的艺术 成就一部分就体现在他表现宫廷生活和贵族仕女的题材中。《唐朝名画录》中将其作品评为“神 品”,尤其称其仕女画为“古今冠绝”。《簪花仕女图》就是表现出这样的“冠绝”之处,作品取 材于宫廷贵妇人们百无聊赖的富贵生活。她们簪花、赏花、戏犬、漫步,舒适悠闲的生活掩饰不住 寥落的心情。宋人苏轼在《周昉画美人歌》中所写的“深宫美人百不知,饮酒食肉事游戏”可见画 中的人物看似安逸闲适,实则寂寞失落的一种生活状态。
《采薇图》 宋 李唐
内容取材于西周初年殷贵族伯夷、叔齐,在周灭殷后不愿降周而逃到首阳山,不食周粟 只靠采薇(一种野菜)充饥,以致最后饿死的故事。画家之所以选择这一历史题材赞颂 伯夷叔齐的气节,是为了曲折地表达他对当时一部分人在异族侵略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投 降主义立场的不满。画中所描绘的正是在首阳山中采薇的二人,面对画面的是伯夷,似 在倾听叔齐的议论,又像陷入痛苦的沉思,显出一种深深的忧愤之情。
江苏省初中美术课件:仕女·簪花(共17张PPT)

从《仕女•簪花》看中国古代的服、妆、饰
古代妇女饰品
发簪
步摇
耳环
戒指
从《仕女•簪花》看中国古代的服、妆、饰
古代饰品分类
• • • • • 发饰——发簪、钗、梳、步摇等 耳饰——耳环、耳珠、耳坠 佩饰——项饰、腕饰、腰饰等 手镯 戒指
从《仕女•簪花》看中国古代的服、妆、饰
发饰欣赏
发簪、钗、步摇等
从《仕女•簪花》看中国古代的服、妆、饰
仕女·簪花
《簪花仕女图》简介
唐 周昉 簪花仕女图 卷 绢本 设色 纵46公分横180公分 《簪 花仕女图》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 唯一认定的唐代仕女画传世孤本 。除了唯一性之外,其作品的艺 术价值也很高,是典型的唐代仕 女画标本型作品,能代表唐代现 实主义风格的绘画作品。
从《仕女•簪花》看中国古代的服、妆、饰
点 翠
从《仕女•簪花》看中国古代的服、妆、饰
耳饰欣赏 耳环 耳坠
从《仕女•簪花》看中国古代的服、妆、饰
佩饰欣赏
从《仕女•簪花》看中国古代的服、妆、饰
手镯欣赏
从《仕女•簪花》看中国古代的服、妆、饰
戒指欣赏
设计工坊:
从《仕女•簪花》看中国古代的服、妆、饰
自己动手手绘设计一款首饰。
从《仕女•簪花》看中国古代的服、妆、饰
身着朱色长裙,外披紫 色的纱罩衫,上搭朱膘色帔 子。
唐朝服装的特点
高贵华丽 色彩浓艳
从《仕女•簪花》看中国古代的服、妆、饰
妆——唐代妇女面部化妆的顺序
• • • • • 贴花钿
唐代妇女的化妆真可谓是一件“盛事”!
中国古代著名的绘画作品

中国古代著名的绘画作品
1.洛神赋图: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绘制(宋摹),根据曹植的《洛
神赋》而作,为顾恺之传世精品。
2.清明上河图: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艺术水平高超,
围绕它还流传下来许多有趣的故事。
3.富春山居图:画中描绘了富春江一带的美丽景色,是中国古代山
水画的代表作之一。
4.汉宫春晓图:描绘了汉代宫廷生活的场景,是中国古代人物画的
代表作之一。
5.百骏图:描绘了一百匹骏马的形象,是中国古代动物画的代表作
之一。
6.步辇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描绘了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
的场景。
7.唐宫仕女图:描绘了唐代宫廷女子的形象,是中国古代人物画的
代表作之一。
8.五牛图:描绘了五头牛的形象,是中国古代动物画的代表作之一。
第2课 传神与意境 课件 赣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1)

《芙蓉锦鸡图》(北宋)赵佶
鸡在中国向有“德禽”之称,《韩诗外传》 载:“鸡有五德:头戴冠者,文也;足搏距 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 呼者,仁也;守夜不失者,信也”。《芙蓉 锦鸡图》借鸡的五种自然天性宣扬人的五种 道德品性,流露出宋徽宗对安逸高贵之品格 的赞许和他对大臣的要求。作品采用写实手 法,描绘工致细腻。
《渔庄秋霁图》(元)倪瓒
6
宋徽宗赵佶(1082年-1135年),宋朝第八位皇帝。 虽然在政治上“一塌糊涂”,但是,宋徽宗在艺术上 的造诣极高。他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 金体”,他热爱画花鸟画自成“院体”。是古代少有 的艺术型皇帝。
《芙蓉锦鸡图》(北宋)赵佶
《瑞鹤图》(北宋)赵佶
《廋金体》(北宋)赵佶
8
此幅墨笔画湖石临塘、疏荷斜挂,两只水 鸭或昂首仰望、或缩颈望立,意境孤独空灵, 余味无穷。
《荷花水禽图》(清初)朱耷
9
《荷花水禽图》(清初)朱耷
10
总结
●中国画的定义和材料 ●中国画的分科 ●人物画——传神 ●山水画、花鸟画——意境
11
江西美术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二课
传神与意境
中国古代绘画作品欣赏
1
中国人物画的最高境界—— 传神
传神是指能生动的传达神情意志 中国画注重传神写照,“以形写神”是
它的首要原则
2
山水画和花鸟画追求的是表达 意境
意境是画中的情调和境界,是作品中情 景交融,虚实相生的韵味空间。
3
《溪山行旅图》(北宋)范宽 台北故宫博物院
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溪山行旅图》(北宋)范宽 台北故宫博物院
巍峨的高山顶立,山头灌木丛生,结成 密林。小丘与岩石间一群驮队正匆匆赶路。 细如弦丝的瀑布直泄而下,溪声在山谷间 回荡,景物的描写极为雄壮逼真。全幅山 石以密如雨点的墨痕和锯齿般的岩石皴纹, 刻画出山石浑厚苍劲之感。画幅右角树阴 有「范宽」二字款。 前景占了大约三分之一的空间,后景则占 据了剩余大约三分之二的画面。
苏少版(初中二年级)八年级美术上册第 1 课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

米点山水开始于北宋画家米芾,儿子米友仁 继承父法,画山水多用水墨点染,别具风致,有 “米氏云山米氏云山”“米派”之称。米芾的 “米氏云山”善于用“模糊”的笔墨表现云雾迷 漫的江南景色,用大小错落的浓墨、焦墨、横点、 点簇来再现层层山头,世称“米点”。
元代山水画更注重画家个人情感的抒 发和理想意境的创造。我们常说的“诗情 画意”“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正是古 代文人所追求的一种境界。
小卡片
文人曲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流露着文人 思想的绘画,强调神韵,要求诗文、书法、 篆刻与画结合,讲究笔墨情趣。唐代大诗人 王维以诗入画,被后世奉为文人画的鼻祖。
一卷《富春山居图》分成了前 后两段,前段在浙江省博物馆,后 段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这件作品曾经由明代一个叫吴洪 裕的人收藏,吴临终前却嘱咐家人将 它烧掉作为殉葬,幸好他的侄子吴静 庵不忍名画成灰,把它从火中抢救出 来,但画的一部分已损毁。
我可没觉得《溪山行旅图》压抑, 恰恰相反,我更喜欢这种高山的大气!
工作坊
表现北方的山水画在构图 上有哪些特点,谈谈你的看法。
山下溪水潺潺,一队商旅车 马正缓行于道中,给这幽深的山 色增添了几许鲜活。
马远和夏圭是南宋著名的山水画家, 马、夏的山水画各有自己的独特风格, 然而在构图上,都一改五代北宋以来上 留天、下留地、正面摹写的全景式构图, 而是留出大片的空阔天地,将景物集中 于一侧,表现浩淼的空间,后来称之为 “马一角、夏半边”。
1933年早春,已近古稀之年的黄宾虹前往 四川青城山,途中遇雨,全身湿透,索性坐于 雨中细赏山色变幻,“泼墨山前远近峰,米家 难点万千重。青城坐雨乾坤大,入蜀方知画意 浓”。他的山水画讲究用笔用墨,《青城山》 虽说笔墨攒簇,却是层次井然,浑厚华滋。
苏少版初中一年级七年级美术下册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

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
人物画是以人物形象为主体的绘画,画家在将人物形象逼真 表现的同时,也将人物的个性或画家个人的情感通过画中环境、 人物的动态、画面的气氛传递出来,从而达到传神的艺木效果。
仔细观察《泼墨仙人图》,讲述下画家是如何来 刻画人物性格的?这位画中人又会是怎样的性格呢?
高贤读书图轴(中国画)
明代画家陈洪绶所画的人物 却是另外一种风格,他画的人物 形象夸张,甚至有些怪诞,从他 们含蓄的神态中,人们似乎可以 揣测出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
隐喻现实
画家不仅可以记录生活中真实的人物,也可以描绘神 话故事中的人物,或者历史典故中的人物,任伯年的《女 娲补天图》,徐悲鸿的《九方皋》就是这样的作品。这些 作品往往与时代相结合,画中含有一定的隐喻。
再现场景
南唐画家顾闳中所作的《韩煕载夜宴图》是一幅杰 出的人物画作品,他用长卷记录了大臣韩煕载在家大宴 宾客、听乐观舞的场面。
用长卷画出过程完整的故事,是中国画特殊的表现形式,这 种手法类似后来的连环画,作画时一段段地画,观画时一段段地 看,我们甚至可以给每一段起一个名字:听乐、观舞、休憩、清 吹、告别。
中国古代画家,由于以毛笔为主要工具,笔墨线条为主要造 型手段,所以其作品在表现人物的体积与明暗上不同于西方的油 画。而现代的中国人物画,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广泛吸收着外 来的绘画技巧,表现新的时代生活。
以形写神
《洛神赋图》是早期人物画中的杰作,是东晋顾恺之根据 曹植的文学名篇《洛神赋》创作的。画家将时间和空间融为一 体,将山水、花鸟、人物画技巧荟萃一炉,诗情画意,相映生 辉。这也是绘画与文学相结合的早期范例。
中国美术鉴赏(完整版课件

中国美术鉴赏(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中国美术鉴赏》教材的第三章节“中国古代绘画艺术”。
具体内容包括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重要流派及其代表作品,如唐代的山水画、宋代的工笔画、元代的写意画等,并着重分析各位大家的创作风格及艺术成就。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美术鉴赏的方法,提高审美品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中国古代绘画流派的区分及其代表作品的特点。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各位大家的创作风格及艺术成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教材、画笔、颜料(可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著名的古代绘画作品,引发学生对古代绘画艺术的兴趣,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幅画的作者是谁吗?它属于哪个流派?”2. 新课讲解:介绍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讲解各个流派的代表作品及特点。
4.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一幅作品为例,详细讲解其艺术特点及鉴赏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教材中的其他作品,并进行课堂分享。
7. 课堂作业布置:见第七部分。
六、板书设计1.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发展历程2. 重要流派及其代表作品3. 鉴赏方法及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从教材中选择一幅你喜欢的古代绘画作品,分析其创作背景、艺术特点及鉴赏价值。
答案示例:作品:《溪山行旅图》作者:范宽创作背景:北宋时期,山水画达到鼎盛。
范宽作为北方山水画的代表人物,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受到后人赞誉。
艺术特点:画面构图严谨,笔法粗犷,墨色浓重,具有强烈的立体感。
鉴赏价值:该作品展现了北宋山水画的高峰,对后世影响深远。
2. 课后拓展:收集其他古代绘画流派的作品,分析其特点,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对中国古代绘画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描写中国古代女子的画作

描写中国古代女子的画作
中国古代女子的画作通常以细腻的线条和柔美的色彩展现,描绘了古代女性的婉约、端庄和优雅之美。
以下是对中国古代女子画作的一些描写:
1. 仕女图:仕女图是中国古代女子画作中最为经典的题材之一。
这类画作通常描绘了身着华丽服饰的古代女性,她们姿态优美,面容娴静,往往以闺阁之姿出现在画面中。
2. 亭台楼阁:古代女子画作中常常以亭台楼阁为背景,营造出富有诗意和浪漫的氛围。
女子或倚栏、或依窗,凭栏观景或赏花,丰富的细节和精致的装饰增添了画作的华丽感。
3. 园林游玩:古代女子画作中也常描绘女子在园林中游玩的场景。
她们可能在湖畔散步、荡舟,或者在庭院中品茶闲谈,展示了她们的闲适和优雅。
4. 舞蹈歌唱:一些女子画作也描绘了女性在舞台上舞蹈和歌唱的场景。
她们身着华丽的舞衣,姿态婉约,表现出古代女性的艺术才华和优雅风采。
这些描绘中国古代女子的画作,展示了她们的美丽、温
柔和文化修养,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高雅品质的追求和赞美。
最新冀美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学画中国画(二)》课件

山石画法
面皴,以斧 劈皴为主,最能 体系山石的坚硬 之感。又有大斧 劈与小斧劈之分。
山石画法
点皴,以 豆瓣、雨点为 主。横笔点称 为米点,易画 云山。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古画赏析
山关 溪山 待行 渡旅 图图
关关 仝仝
古画赏析
匡 庐 图
荆 浩
了解中国山水画
山水画是以山川景物为描写对象的绘画。 早在两晋时期就出现了山水画。
工笔山水:青绿山水、金碧山水。 写意山水:浅绛山水、水墨山水、泼墨山水。
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技法
画山石应运用轻重、转折、顿挫的勾线和皴擦以表现山 石的不同姿态、结构和质感。
古代名家创造许多皴法,常见的皴法有:荷叶皴、披麻 皴、折带皴、斧劈皴、米点皴等,主要可分为:线皴、 面皴、点皴。
古画赏析
山
水
图
册
之
一
王 时 敏
古画赏析
游春图 展子虔
古画赏析
《富春山居图》
技法赏析
斧劈皴
米点皴
牛毛皴
技法赏析
披麻皴 荷叶皴
解索皴
《学画中国画(二)》 课件
青绿山水
金 碧 山 水
浅 绛 山 水
水 墨 山 水
泼 墨 山 水
山水画是中国画科之一,具有几千年的悠久历 史:简称“山水”。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 绘画。在魏、晋、刘朝,逐渐发展。但仍作为人 物画的背景;至隋、唐,已有不少独立的山水画 创作;五代、北宋而益趋成熟,作者纷起,从此 成为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主要有青绿、金碧、 没骨、浅绛、水墨等形式。在艺术表现上,讲究 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
石分三面------ 立体感
中国画的形式美之写意花鸟的概述与欣赏

美术课件制作教材内容:人教版八年级教材《中国画的形式美之写意花鸟的概述与欣赏》制作者:陕西省白河县中厂初中赵娴中国写意花鸟画的概述与欣赏什么是古代花鸟画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特点古代花鸟画的表现形式古代花鸟画的历史轨迹及作品欣赏小结和思考本节课主要内容:自然界中的动物自然界中的植物现实中的鸡与写意国画中的鸡现实中的荷花与写意国画中的荷花现实中的樱桃与写意国画中的樱桃在中国画中,以花草、竹石、鸟兽虫鱼为题材的作品都属于花鸟画范畴。
它是以动植物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中国画传统画科。
什么是传统花鸟画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特点1)注重“写生”——从实际生活中撷取对象,并加以艺术表现的优良传统。
2)花鸟“拟人化”——把花鸟的自然属性与人的品德相类比。
比如“白眼向天”和“四君子画”(梅、兰、竹、菊)。
3)“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精神内涵。
4)“象征寓意,遣兴抒怀”的功能。
“白眼向天”:是指清初画家朱耷多将鸟、鱼画成翻白眼状,以此表达画家本人愤世嫉俗的心情。
中国古代有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传统,也称为比兴手法。
花鸟画不是仅仅为了准确地描绘现实中的花卉禽鸟,而是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感,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体现一定的时代精神,是人自身情感与理性的抒发。
“栩栩如生”是最终目标,“象征寓意,遣兴抒怀”更使画面有了意境和深度。
于是,花鸟画摆脱了客观物象的局限,具有了更为深邃的文化涵义。
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精神内涵:古代花鸟画的表现形式古代花鸟画技法多样,曾以描写手法的精工或奔放,分为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
(唐代的《五牛图》属工笔花鸟画,而清代的这一幅《鸭》则是属写意花鸟画。
)又以使用水墨色彩上的差异,分为水墨花鸟画、泼墨花鸟画、设色花鸟画、白描花鸟画与没骨花鸟画。
古代花鸟画的历史轨迹及作品欣赏(一)原始社会,中国花鸟画已萌芽,最早描绘花鸟的作品,是新石器时期画在彩陶上的鸟、鱼、蛙及类似花草的装饰图案。
东汉陶仓楼上的壁画《双鸦栖树图》,是已知最早的独幅花鸟画,南齐谢赫《画品》记载的东晋画家刘胤祖,是已知第一位花鸟画家。
初中美术中国传统绘的特点和艺术风格

初中美术中国传统绘的特点和艺术风格中国传统绘画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绘画特点。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初中美术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和艺术风格。
第一部分: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平面构图及布局:中国传统绘画注重平面构图,力求画面的整体和谐统一。
传统绘画追求画面布局的平衡、谐调和凝练,通过“空灵”、“虚实结合”等手法创造出具有哲理意味和情趣的画面效果。
2. 线条和笔墨:中国传统绘画注重线条的运用。
线条是构建画面结构和表达形象的关键要素,常常以简洁的笔法勾勒出形体与纹理。
传统绘画中,丰富的笔墨变化也是一大特点,线条的控制和水墨的运用能够体现出画家的技巧和个性。
3. 对象的写实与写意结合:中国传统绘画既注重写实,又强调写意。
传统绘画追求物象的写实与表现形式的写意相结合,通过艺术手法的发挥,既能真实地再现对象的外貌特征,又能抒发艺术家的情感和审美意识。
4. 色彩的表现:中国传统绘画以水墨为主要表现方式,辅以适量色彩的点缀。
传统绘画注重用水墨表现对象的肌理和质感,并通过运用不同的灰调和深浅来达到画面的立体感。
色彩在传统绘画中主要用于提升画面的气氛和表现对象的情感。
第二部分: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风格中国传统绘画源远流长,形成了多个不同的艺术风格,其中包括:1. 工笔画:工笔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风格,追求写实性强的绘画效果。
它在线条的勾勒、用色的丰富和细腻上都有独特的表现,常常以花鸟、人物等为主题。
2. 线描花鸟画:线描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以细腻的线条勾勒花鸟形象,注重表现对象的外貌特征和气质。
3. 写意山水画:写意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独特艺术形式,通过抓住山水的精神和气息,以极简的线条和水墨表现出山水的壮美和意境。
4. 约定性符号画法:约定性符号画法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表现手法,通过对象的简化和符号的使用来表现物象。
初中美术《中国古典园林欣赏》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美术《中国古典园林欣赏》优质教案、教学设计《中国古典园林欣赏》教材分析:《中国古典园林欣赏》选自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
本课为“欣赏·评述”课型。
此类课型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认识美术作品,还要让他们理解美术作品,用作品唤起学生内心的共鸣和联想,使他们在与作品进行较深入的“交流”后,生发出自己真诚的观点和感知。
本课讲解不宜过深,除了让学生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种类、要素和造景手法外,还要重视人文精神的内容。
中国园林在世界园林艺术中具有鲜明的个性和艺术成就而独树一帜。
教学内容是中国古代园林的的分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要素:山、水、植物、建筑;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框景、借景、对景、隔景;结合古人造园的思想(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特点(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移步换景—别有洞天)具体介绍具有代表性的几类园林形式,启发学生体会中国古代园林的特点和优点,激发学生保护园林艺术。
XXX学情份析:中国古典园林是古代文人雅士的精神家园,在现代青少年学生眼中却是看不懂的“老古董”,即使去了园林也是走马观花式的扫一眼,景点拍拍照,根本看不出当年园主人的用心,也体会不了那些山山水水、花花草草的寓意。
如何让学生们体验到园林背后的美好与意义?这就要激发学生的兴趣点,让他们愿意主动的去看。
如何激发兴趣?我在后面的教学方法再来展开说一说。
鉴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课标为依据,以教材为桥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就是显而易见的了。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种类、基本要素和造景手法。
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及精神内涵。
学会欣赏中国古典园林。
2.过程与方法:学生以趣味性的体验主题“我是园林主人”创设四个活动,通过对作品的感受、思考,以小组的方式研究基本知识,并自己建立各知识环节间的内在联系,生成并表述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3.情绪立场价值观:领会中国古典园林的天然之美、空间之美、人文之美。
湖北省七年级美术下册(苏少版)课件:第1课 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 (共48张PPT)

油画
毛泽东
感谢前贤们用画笔传神地记录了人
们的音容笑貌!
感谢同学们分享了我的学习心得!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无需注册
苏少版初中美术配套教学课件 七年级下册
传神写照
——中国人物画
中国画按表现形式可分为:
中国画按表现内容可分为:
山水 花鸟 人物
传神——
指生动逼真地刻划出人或物神情。
画笔传神
“神仙”的生活
《洛神赋图》 东晋 顾恺之
纵27.1cm,横572.8cm
顾恺之(约344年—405年),字长康,小字虎 头。是中国东晋时代的画家,江苏无锡人, 尤其擅长人物画。顾恺之多才,工诗赋,善 书法,被时人称为“才绝、画绝、痴绝”, 他的画风格独特,被称为“顾家样”,人物 清瘦俊秀,所谓“秀骨清像”,线条流畅, 谓之“春蚕吐丝”。着有《画论》《魏晋胜 流画赞》和《画云台山记》三本绘画理论书 籍,提出“以形写神”。
1、顾闳中受谁的指使夜访韩府? 2、韩熙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他识破顾闳中的来意吗? 4、他如何应对别有来意的访者? 5、顾闳中画中韩熙载的表现如何? 6、作品中表现了几个精彩的片段?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无需注册
宴间 小憩
六么独舞
琵琶独奏
夜宴结束
管乐合奏
韩熙载和宾客们宴饮,听教坊副使李家明的妹妹 弹琵琶。
《历代帝王图》(局部) 唐 阎立本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无需注册
童年生活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无需注册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无需注册 《小庭婴戏图》 宋 佚名
我正在体验的生活——
老百姓的生活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无需注册
“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 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 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 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 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 相马,乃有贵乎马者也。” ——《列子》
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第5课《清明上河图》赏析

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第5课《<清明上河图>赏析》单元教学目标解读美术课程总目标分别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三个目标组成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其中知识和技能是基础,过程与方法是手段,情感、态度和价值是目的,三者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知识与技能目标和过程与方法目标分别是底边上的两个端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这个平放的等边三角形的顶点(三维目标图示)。
美术课程目标是一座好看质量又过硬的桥,知识和技能是基本的建材,过程与方法目标就是造桥的技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就是桥的造型及装饰。
(三维目标图示)通过这三个维度的设定,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激发创意,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表达情感与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了解美术对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
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二、微观目标解读1.立足学生,稳抓知识与技能对于本课的教学目标,首先必须把落脚点确定在学生上面,也就是说教学目标的确立必须于学生为主体。
20世纪9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并非是一个有待填满的空樽,而知识也不是在那儿等待而被发掘的。
学生的思想中存在着一些已有的概念,知识就是在已有的概念基础上由个人通过建构得来的。
教师还要认识到,科学知识虽然是由学生主动建构的,但是如果只让学生自行建立概念,那结果将是比较松散的概念。
因此需要协助学生连接新旧概念,并鼓励他们参与社会实践和培养他们勇于发问的学习精神。
建构主义认为,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应该是由兴趣、知识、记忆、情感、感知、反省、行动、平衡、摄动、重建、迁移等组建而成的循环过程。
这表明,学习是由情感发动控制的,是在真实情景中发生的,是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知识具有个性,需要个人的感悟和理解,知识中还包括不假言说、不可言喻、无法客观地编码或表征出来的所谓“默会知识”,这就决定了知识的获取,必须有一个自主建构的过程。
初中美术赏析

初中美术赏析初中美术赏析【一】中国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绘画形式,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其产生、发展和演变,都深深地打上了民族文化的烙印。
它是由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自然观,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认识论,中国古代艺术的审美意识三者融合而形成的。
其基本特征是以线造型,以墨色为主要的表现手段,着重于神韵,写意抒情,并且富有诗情画意。
中国画主要是用毛笔、墨和国画颜料来作画的。
它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
下面我就介绍一下中国画的主要画法。
中国画从工具材料上大致可分为:笔,墨,纸,砚;从使用方法上大致可分为:工笔和写意。
从构图上看,中国画讲究以书入画,因此构图上有时偏于理性,即满足视觉的需求;有时又追求情趣,把感性的东西也纳入画面之中。
下面我将从工具材料、技法以及构图等方面对中国画进行简单介绍。
中国画从表现题材来看,大致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等画种。
从工具材料上看,中国画的工具材料主要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
它们分别具有“能攻能守”“能粗能细”“能动能静”“兼工带写”“笔走龙蛇”“随心所欲”等不同的表现特征。
一、中国画的技法1、墨:用墨不仅指国画用墨,还包括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多种画种。
2、笔法:毛笔是表现力极强的工具。
执笔方法直接影响着线条的质量。
正确的执笔方法应该是五个字:腕平、指实、掌虚、掌竖。
运笔要领为“逆锋起笔、顺锋行笔、回锋收笔。
运笔时忌讳使用“绞笔”“翻笔”。
3、水:用水与用墨、用色相同,都以笔法为先导,都以水墨为最终目标。
但由于用途、材料、施用技巧的不同,它们各自形成了不同的形态、色彩和肌理效果。
水的使用,可直接调节画面湿度和浓淡程度。
不同的笔法,不同的用水,使画面形成了“焦、浓、重、淡、清”的丰富层次。
这些独特的效果,正是中国画独有的语言,如果失去水墨材料的特殊性,就不可能形成水墨画独特的艺术风格。
另外,中国画运用水的多少,并非取决于“量”的多少,而是在于“质”的优劣。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美术上册课件:《独树一帜的中国画》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美术上册课件:《独树一帜的中国画》接下来就让我们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来欣赏几幅较典型的山水画作品:2、电脑平台显示图片: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南宋马远《寒江独钓图》,元代倪赞《六君子图》。
3、抢答题:小组讨论抢答(1)这三幅画在选材和表现手法上各有什么异同(2)这三幅画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意境(提示意境概念)(3)你比较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
4、重点欣赏小结:刚才的回答都很精彩,大家不但能很仔细的观察画面,而且还能深入画的内涵,讲出具有一定水准的主观感受。
这段时期的山水画确实形式多样,内涵丰富,你看从北宋的无我之境到南宋的诗画结合,再到元代的有我之境,意义深远。
欣赏这些绘画作品确实让人回味无穷。
下面就让我们用这种方法来欣赏我们家乡的元代画家黄公望的作品《富春山居图》。
(四)小组比赛(10-15分钟)1、展示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及提示要点。
2、小组成员根据提示共同欣赏讨论,小组长执笔记录,教师巡堂组织并指导。
教师总评(五)课后总结与反馈【篇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优良传统和部分代表性作品。
2、了解宋代以来肖像画的理论精华。
3、了解当代人物画的发展。
内容结构:文献记载的肖像画理论和创作实践。
古代人物画的不同样式举例:历史故事画(如《步辇图》),肖像画中的行乐图(如《幽篁坐啸图》)和标准像。
默记默画的典范作品《韩熙载夜宴图》的人物形象塑造。
重点和难点:结合作品讲授古代肖像画理论的深刻认识和价值。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两个学生到讲台演示人物画的常用创作手段——面对面写生。
揭示今天的课题传神写照——人物画。
体验过程回想刚才的一幕,让学生讨论如果让你来画这位同学,你会如何去表现?老师:讲述郭子仪如何明白唐代两位画家的水平高低的故事,引出人物画的灵魂——传神写照二、鉴赏过程1、通过多媒体,师生共同鉴赏古代人物画作品:(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唐·阎立本《步辇图》历史故事画这幅画描写的是贞观十五年,唐太宗李世民接见远道前来迎文成公主入藏的吐蕃使者禄东赞时的情景。
初中美术史上的重要艺术家与作品

汇报人:
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艺术家与 01 作 品
西方美术史上的重要艺术家与 02 作 品 03 其 他 重 要 品
顾恺之:东晋时期著名画家,被誉为“画圣” 《女史箴图》:顾恺之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古代宫廷女性的生活场景 艺术特点:线条流畅,色彩淡雅,人物形象生动 历史地位:被誉为中国美术史上的瑰宝,对后世绘画产生了深远影响
风格:后印象派
特点:色彩鲜明,线条粗犷, 充满动感
影响:对现代艺术产生了深 远影响
汇报人:
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科学家、发明家 《蒙娜丽莎》:达芬奇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世界上最著名的画作” 创作背景:达芬奇在1503年至1506年间为佛罗伦萨的富商乔瓦尼·德·美第奇创作了这幅画 艺术特点:运用“渐隐法”,使画面具有立体感和空间感,人物形象生动逼真,表情神秘莫测
艺术家:米开朗基罗 作品:《创世纪》 创作时间:1508-1512年
作品特点:捕捉瞬间光影变化,色彩丰 富,笔触细腻
影响:对后世艺术产生深远影响,被誉 为印象派创始人之一
艺术家:雷诺阿,法国印象派画家 作品:《船上的午餐》,1881年创作 特点:描绘了船上的午餐场景,色彩鲜艳,光影效果突出 影响:雷诺阿的作品对后来的印象派画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创作时间:1889年 作品:《星夜》 艺术家:文森特·梵高
创作背景:受教皇委托,为西斯廷教堂 创作壁画
作品特点:人物形象生动,场景宏大,色彩 丰富,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和艺术感染力
影响:被誉为西方美术史上的杰作,对 后世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梵高:荷兰后 印象派画家, 代表作有《星 夜》、《向日
葵》等
《向日葵》: 梵高的代表作 之一,创作于
1888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物画:唐代和五代,两宋时期达到了顶峰。元代开始至明清,山 《韩熙载夜 水、花鸟占据了统治地位,人物画相对衰落,但元、明、清时期的 肖像画成就还较高。故重点欣赏五代、两宋的人物画。 宴图 》
五代 顾闳中
第一段:听 琵琶演奏 第二段:观 舞 第三段:宴 会间的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四段:听 笛子和筚篥 (bili)演奏 第五段:宴 会结束
twd58twu
一早起来,耿老爹从箩筐里取出所有的银子,对耿正兄妹三人说:“我们把这些银子分开了带吧,这样比较安全一些。” 耿正愣了一下,说:“有这个必要吗?”耿英也说:“不用了吧爹。你带了才安全啊!”耿老爹却坚持说:“出门子的 一家人本来就应该分开来带细软盘缠什么的。这样的话,一旦一个人带的不慎丢失了,大家还能有的银子使用;否则全 部让一个人带上,万一有个闪失,那可就残嘞!”耿正和耿英觉得爹说的有理,就同意了各自少带一些。耿老爹只好把 大多数的银子仍然放回箩筐底部装好了由自己来带。开门一看,天气果然完全放晴了。瓦蓝瓦蓝的天空中没有一丝丝云 彩,雨后的空气也格外清新。父子们非常高兴,在客栈里吃了简单的早餐后,就早早地结算了这些天的食宿费用,告辞 掌柜的往那条山间小路赶去了。沿途上,雨后繁茂的树叶和青草全都碧绿碧绿的,新开的各色野花争奇斗艳,还有那干 干净净的青石板路,为父子们今日里高高兴兴的出行更是带来了莫大的乐趣。由于客栈就在大山的脚下,所以,耿家父 子四人很快就来到了客栈掌柜的说的那条陡峭的山间小路跟前。这条小路从左侧大山的底部开始,自下而上开凿在这座 青石大山的一侧。仔细望去,小路虽然还算平整,但坡度却实在是不小,而且也很长,几乎呈直线方向一直延伸到大山 的顶部。在小路的靠外一侧,是一条宽大的青石山沟。沟内的石头缝隙间只长了一些荒草,并不见任何树木。望着这条 坡度很大的青石山路,不免多少有点儿让人感觉发怵。因为父子们毕竟不是游山玩水,而是负重爬山啊!于是,耿老爹 放下挑担,招呼耿正兄妹三个都放下行李卷来,对他们说:“咱们好好儿地歇息歇息,吃点儿干粮,喝点儿水,攒足了 劲儿再啃这块儿硬骨头吧。瞧瞧,这条山路不短,而且还真够陡峭的呢!”于是,大家都放下行李卷,舒展一下筋骨后, 分头坐在路边的石头上。耿老爹从箩筐里拿出来走之前从客栈里准备的一大包春花饼和一小罐儿凉开水,大家都就着水 吃了一些。歇息了约莫小半个时辰后,耿正说:“爹,我们是不是可以啃这块儿硬骨头了?”看到爹爹似乎还不想动弹, 耿直就说:“爹,你要还想歇息,就再歇息一会儿吧。我可不想再坐了。我还要赶快爬上山去看那个拦水大坝呢!”耿 英瞪了弟弟一眼,说:“你只想着赶快爬上山去看那个拦水大坝,怎么就不想一想,我们爬累了的时候可以随时靠着山 崖歇一歇,而咱爹挑着箩筐是没有办法歇息的!你就再老老实实地歇息一会儿吧!”耿老爹说:“不碍事,你们先上吧, 我稍微再歇息一会儿也走!”耿正说:“爹你就在这儿歇着。我上去后,让英子和小直子在山上看着行李卷等着,我下 来接你!咱俩轮换着往上面挑,就不至于太累了!”耿老
《采薇图》 宋 李唐
内容取材于西周初年殷贵族伯夷、叔齐,在周灭殷后不愿降周而逃到首阳山,不食周粟 只靠采薇(一种野菜)充饥,以致最后饿死的故事。画家之所以选择这一历史题材赞颂 伯夷叔齐的气节,是为了曲折地表达他对当时一部分人在异族侵略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投 降主义立场的不满。画中所描绘的正是在首阳山中采薇的二人,面对画面的是伯夷,似 在倾听叔齐的议论,又像陷入痛苦的沉思,显出一种深深的忧愤之情。
中国古代绘画作品赏
卷轴画:中国的卷轴画大致始于魏晋,(东晋画家顾恺之《女史箴 图卷》《洛神赋图卷》)唐代以后,特别是宋元明清,卷轴画成了 中国石代绘画艺术的主流,直到现在卷轴画始终是具有独特民族风 格的中国画的基本形式。卷轴画只是中国画的一种独特的装 裱形式,其主要成就突出体现在人物、山水、花鸟这三方面。
《李白行吟图》
宋 梁楷
在人物画方面发展了大笔泼 墨的画法,他只用寥寥数笔, 就在粗犷而有变化的笔势、 浓淡干湿的墨色中,把唐代 大诗人李白的豪爽、洒脱、 和傲岸的气概,表现淋漓尽 致,跃然纸上,充他显示了 中国古代人物画另一种独特 的艺术风格。
艺术涂料 / 艺术涂料
《簪花仕女图》唐 周昉
从作品的构图、形式、事物、背景、风格看,第一眼映入人们的眼帘的是两位仕女,一大一小,表 明一远一近并且服饰不同,形态迥异。画面的左边是鲜花,石头,右边是小犬和鹤加以陪衬,整个 画面景物单纯,构图简洁。仔细看,两位仕女的衣着华丽,身着彩纱、薄如蝉翼、裙摆垂地、雕花 绣凤、美丽自然。她们都梳着当时最流行的发髻,曲眉明眸、体态丰腴、浓丽华贵,而盛唐时的风 俗也就可窥一般了。从两个人和背景的情形来看应该是游春或者是宫廷生活,其中一位仕女正以花 作簪准备带在头上。鹤的刻画精细、飘逸欲仙,小狗生动可爱。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艺术同样非常繁荣,当时以人物画为主,名家辈出,周昉就是当时以人物画驰名的画家。他的艺术 成就一部分就体现在他表现宫廷生活和贵族仕女的题材中。《唐朝名画录》中将其作品评为“神 品”,尤其称其仕女画为“古今冠绝”。《簪花仕女图》就是表现出这样的“冠绝”之处,作品取 材于宫廷贵妇人们百无聊赖的富贵生活。她们簪花、赏花、戏犬、漫步,舒适悠闲的生活掩饰不住 寥落的心情。宋人苏轼在《周昉画美人歌》中所写的“深宫美人百不知,饮酒食肉事游戏”可见画 中的人物看似安逸闲适,实则寂寞失落的一种生活状态。
清明上河图(局部
虹桥)
北宋
张择
卷长25.5×525cm 它以广阔的画面描绘了北宋首都汴京清明时节以汴河为中心的繁荣的 社会景象。全楞从城郊的景色一直画到城内外最热闹的街市,全画的房屋和树木繁多, 描绘的各种人物达500之多,有:农民、船夫、商人各种小手工业者、官史、知识分子、 和尚、道士、江湖郎中、算命先生、各种各样的摊贩……可谓360行行行俱全,至于街道 上的各种商业、手工业活动,同样是五花八门,形形色色,充分显示了北宋城市生活的 繁荣,就连画中那座没有柱脚凌空架起的木结构“虹桥”,它的式样和历史文献记载也 是完全相同。凡此种种,都使《清明上河图》具有极大的历史文献价值。说明画家张择 端具备深厚的社会生活基础和高度概括生活的能力。
《步辇图》 唐 阎立本
《步辇图》是以贞观十五年(641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 太宗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图卷右半是在宫女簇拥下坐在步辇中的唐太宗, 左侧三人前为典礼官,中为禄东赞后为通译者。在唐太宗的形象是全图焦点。作者煞费苦心地加以 生动细致的刻画,画中的唐太宗面目俊朗, 目光深邃,神情庄重,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 与威仪。作者为了更好地突现出太宗的至尊风度,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衬托表现。一是以宫女 们的娇小、稚嫩,以她们或执扇或抬辇、或侧或正、或趋或行的体态来映衬唐太宗的壮硕、深沉与 凝定,是为反衬;二是以禄东赞的诚挚谦恭、持重有礼来衬托唐大宗的端肃平和、蔼然可亲之态, 是为正衬。该图不设背景,结构上自右向左,由紧密而渐趋疏朗、重点突出,节奏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