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国考言语理解与表达主旨概括知识点考查.doc
2020国考行测言语理解题核心解题思想的表达
2020国考行测言语理解题核心解题思想的表达言语理解与表达是行测考试中的重中之重,只要言语做得好,行测整体就不会差。
但是眼下很多考生存在的问题是,言语备考时间长,但是成绩进步不明显,或者时高时低很不稳定。
其实,言语真的可以快速提高,尤其是在考场上,考生必须知道重点题型的核心解题思路。
中公教育专家在此进行分析。
一、逻辑填空:找准提示答案的呼应点考生应该有这样一种感受,每道题的选择都是有明确依据的。
换言之,就是要找到提示答案的词语和句子,而这提示点就是呼应点。
正确答案往往会前后呼应。
当然了,很多考生也知道要找呼应点,但是总会找错,那么中公教育专家在此提示,如果真的不知谁是呼应点,那么可依据就近的原则寻找。
【示例】作为地球生态圈的组成部分,南极________地会受到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臭氧层空洞和冰架崩解这样的影响因为视觉冲击力而广受关注,而全球气候变化对物种生存________的影响则常常会被人们忽视。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首当其冲微乎其微B.自然而然愈演愈烈C.不出意料日积月累D.不可避免潜移默化【中公解析】本题答案选D。
第一空,由“作为地球生态圈的组成部分”可知,A项“首当其冲”是最不符合文意的,因为材料并未涉及“首先遭受冲击”之意。
第二空,由“而”可知前后两个分句在意思上构成反对关系,前者因为“视觉冲击力而广受关注”,后者则是因为“看不见的影响而被人忽视”。
B项“愈演愈烈”侧重越来越严重;C项“日积月累”侧重积累;D项“潜移默化”侧重不知不觉受到影响。
由此答案是D项。
由上题可知,正确答案总是在原文中有依据,所以一定要找准提示答案的呼应点。
二、片段阅读:找准材料的主旨句和主题词在片段阅读主旨观点题中,考生要找的不是关键词,关键词只是辅助找主旨句和主题词的;也不只是找主旨句或主题词,大部分题目或者说易错的题目,都是需要考生既要找到主旨句也要找准主题词。
【示例】我国要在21世纪中叶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科学文化建设将在这个历史进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2020国考行测言语理解主旨观点题,抓住“主要”是关键
2020国考行测言语理解主旨观点题,抓住“主要”是关键对于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中片段阅读这个题型来说,有着正确的思维方式对于提分来说其实是非常关键的,接下来中公教育专家就带大家一起来讲一下片段阅读中最主要的一类题型——主旨观点题。
这一类题目主要考查的是考生能否通过文段推测出作者的主要观点及意图,但是很多考生在读题的时候略微有些粗心,扫一眼看个大概就选择了内容“差不多”的答案,所以考官也很喜欢在这一类题目的选项中设置烟雾弹,其中偏离文段重点就是一种强干扰选项,接下来我们就来揭开这一类题目的面纱。
【例】所谓“环境资源商品化”就是赋予自然以经济价值,并将环境纳入市场经济体系中,将环境转化成像其他商品那样也可以进行分析的产品。
只要在经济决策中赋予环境适当的价值,环境就能得到更好的保护。
这种观点认为,各种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正是由于资源环境没有被视为“商品”,没有拿到市场上进行交易造成的。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自然和环境应被赋予经济的价值B.环境是当今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元素C.环境资源商品化可以更好地对环境进行保护D.生态问题的出现与资源环境未被视为“商品”有关【答案】C。
【中公解析】文段第一句介绍了“环境资源商品化”的内涵,第二句进行了一个假设,说明了其对环境的正面影响,第三句从反面说明了没有环境资源商品化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由此可知文段作者想要表明的是保护环境需要对环境资源商品化。
C项的含义最为贴合。
A项是第二句的内容,完全偏离主题“环境资源商品化”,知识文段第二句部分内容;B项表述为无中生有,排除。
D项即为我们容易选错的迷惑选项,题干部分讨论的主题核心的环境资源商品化对于生态环境的作用,主体应该为环境资源商品化,D选项看上去和题干主题相关,但实际上论述的主体是生态问题出现的原因,虽然内容近似,但实际上完全偏离重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以下是2020国考行测资料分析技巧:尾数法在行测考试中,一般情况下第五部分是资料分析,特点是数据多且数据大,这一部分题目是需要我们通过给定材料进行分析查找关键词的数据列出式子,计算从而得出答案,在考试中我们会经常遇到多个数字的加减法计算,也正因为数字多、大且带小数点的特征,导致让很多学生认为计算量大,有一定的困难。
2020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言语理解与表达
2020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言语理解与表达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共40题,参考时限35分钟)本部分包括表达与理解两方面的内容。
请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请开始答题:1.“诗是不可译的,中国古典诗歌更是不可译的。
”爱好古典诗歌的中国人,包括不少作家、学者、翻译家常常如是说,语气中带着七分______三分______。
然而,话说回来,如果没有翻译,中国古典诗歌如何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呢?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自豪遗憾B.无奈悲伤C.感伤埋怨D.骄傲惭愧2.茶艺与茶道精神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
“艺”是指制茶、煮茶、品茶等艺茶之术,“道”是指艺茶过程中所______的精神。
有道而无艺,那是______的理论;有艺而无道,艺则无精、无神。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传达虚浮B.包涵虚无C.贯穿空洞D.体现枯燥3.从20世纪90年代“人类基因工程”计划启动之日起,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基因专利争夺战。
因为谁拥有专利,就意味着谁就能在国际上获得______基因产业的“王牌”,谁就能拥有今后基因开发的庞大市场。
为此,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大量地将阶段性研究成果______申请了专利。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垄断抢先B.操纵独立C.控制自发D.专营及时4.明代工艺品的名字大都先强调年号,然后再强调东西本身。
但景泰蓝不是在景泰年间出现,而是在元代就出现了。
到了景泰年间,皇家的重视使它______,因此有了今天这样一个通俗易懂且带有文学色彩的名字——景泰蓝。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名声大噪B.享誉中外C.声名鹊起D.如日中天5.五四运动后,许多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人们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从对各种社会思潮、政治主张和政治力量的______中认真思考,逐步看到西方的种种社会______,开始怀疑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救国方案。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鉴别弊端B.甄别矛盾C.识别通病D.辨别现象6.世界主要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目前已就发展低碳经济达成共识:以经济发展模式由“高碳”向“低碳”转型为______,通过市场机制下的经济手段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以减缓人类活动对气候的破坏并逐步达到一种互相______的良性发展状态。
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言语理解(地市级)
【导语】2020年国家公务员公共科⽬笔试已结束,将在考后为⼴⼤考⽣提供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测真题(⾔语理解),供考⽣们参考学习!想要了解更多关于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成绩查询、合格分数线等最新资讯,敬请关注!第⼆部分⾔语理解与表达 21.流⾏病学的⼀系列证据表明,来⾃道路的交通噪⾳会导致⼼脏病发作。
长期暴露在交通噪⾳中,⼈体⾎液的⽣化性质(⾎清蛋⽩、⾎糖和各种电解质含量等)会发⽣改变。
在这⼀⽅⾯,连汽车尾⽓的杀伤⼒都_______。
填⼊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项是: A.退避三舍 B.⾃惭形* C.望洋兴叹 D.⽢拜下风 22.中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世界新⼀轮技术⾰命的交汇时期,创新驱动⾼质量发展渐成共识。
没有管理创新、市场创新的商业创新模式_______,有真实需求场景的教育、医疗健康、信息消费、消费升级等模式创新领域,将会迸发出新的投资机会。
填⼊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项是: A.举步维艰 B.⽇薄西⼭ C.难以为继 D.岌岌可危 23.传统饱和打击战术的核⼼,是从不同⽅向、不同层次向同⼀⽬标发射超出其防御上限的导弹,以数量优势形成绝对⼒量优势,压迫及摧毁其防御体系,对敌重要⽬标进⾏毁灭性打击。
该战术需要庞⼤的⽕⼒投射平台和充⾜的武器弹药作⽀撑,这让世界上⼤多数国家_______。
填⼊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项是: A.望⽽却步 B.⽆可奈何 C.束⼿⽆策 D.裹⾜不前 24.“万物各得其和以⽣,各得其养以成”。
这⽅⾯有很多鲜活⽣动的事例。
始建于战国时期的都江堰,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就是根据岷江的洪涝规律和成都平原悬江的地势特点,_______建设的⼤型⽣态⽔利⼯程,不仅造福当时,⽽且_______。
依次填⼊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项是: A.顺势⽽为利在千秋 B.因势利导泽被后世 C.物尽其⽤历久弥新 D.因地制宜经久不衰 25.军事伪装可追溯到上古时代,⽐如《荷马史诗》中提及的“特洛伊⽊马”就是军事伪装的早期实例,即将⼈员和装备伪装成⽆害的事物,使得军事⾏动_______。
国考--言语理解与表达总结
1、言语模块(以A形式题居多)A、主旨概括题:基于原文重点的同义替换意图推断题:言外之意B、词语理解题:定位原文,临近原则代词指代题:定位原文,临近原则C、语句衔接题:关联词搭配,小语境逻辑关系语句排序题:关联词搭配,小语境逻辑关系言语模块题型综述(一)主旨概括题1、关联词语(有重点部分)A、递进:不但、而且、甚至B、结论:因为····所以C、转折:弱——其实。
强——但是D、必要条件:只有、必须、应该,“才”之前2、关联词语(无重点部分)A、并列(a+b形式,全面概括)宏观行文脉络(用宏观的行文脉络确定主题句,然后用微观的关联词语找重点,多用于多个关联词的文段中)1、类型A、总-分-总B、总-分(例题46——53)C、分-总2、特点A、首尾原则,文章段落以及段落之间的首尾句很重要B、辅政原则:地位为辅,作用为证。
(辅政不重要,阅读时可省略,用辅政去寻找前后的观点,围绕辅政表述的不是主旨题的答案)a 举例:例如、比如、以····为例。
例证——看前后(例题46——50)b 原因:因为、由于——看前后(例题51——53)c 反证:否则、不然、如果···不——看之后关联词语1. 并列复句知识要点:1、没有重点,前后均为重点。
主旨题应概括全面,不可偏颇。
正确答案应该为A+B形式。
2、关联词可以省略,用其他表示。
(用标点符号表示有“;。
,”使用逗号时需要句式相同)(1)表示相关的几种情况并存。
(同类项关系,互为解释,补充说明)【关联词语】单用的“又、同样、同时”等,这些词语多用在后续分句中。
双用的“也……,也……”,“又……,又……”,“既……,又……”,“一边……,一边……”“有的……,有的……”。
也可以不用关联词,而用两句结构一致的句子表示并列关系。
(2)表示两种相反或相对的情况。
(反义项,从不同角度对同一事物展开讨论)【关联词语】“是……,不是……”,“不是……,而是……(不是A,而是B)”,“有的……,有的……”。
2020国考行测言语理解备考点睛之主旨观点题
2020国考行测言语理解备考点睛之主旨观点题行测主旨观点题当中行文脉络类型分为很多种,其中转折文段是比较典型的一种。
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主旨观点题的作答技巧。
例题:在原始社会,人们唱歌、跳舞,但是不写诗,因为那时候没文字。
同理,史前时代的人也演剧,而且有文多之后多数中国戏剧演员并不识字,戏剧演出主要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与传播的。
然而长时间以来、人们陷入了文字与文献崇拜的陷阱不能自拔,乃至文献考据一直成为文学史、戏剧史研究中最受推崇、最有效接近所史真实的研究方法。
如果戏剧史研究领域有“新材料”的话,那一不仅仅是文献。
这段文字主要强调了:A戏剧史研究要对接传统研究并突破局限B.戏剧史研究要更新理念并创新研究方法C戏剧史研究既要重文献又要重考证考据D.戏剧史研究应扩大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中公解析】拿到一道片段阅读首先看提问方式确定题型,这段文字主要强调的表述是主旨观点题。
接着开始分析文段,文段首先介绍原始社会的人们因为没有文字,唱歌、跳舞而不写诗,戏剧的传承与传播靠口传心授的方式,接着“然而”一转折,在此条件下,人们在文学史、戏剧史研究中却陷入文字狱文献崇拜陷阱,文献考据成为了最受推崇的研究方法,最后以一种假设指出:如果戏剧领域有新材料,那不一定仅仅是文献。
文段已在说明的是戏剧研究应该不局限与文献传播者一种方式而也应注意前文提到的口传心授留下的戏剧。
因此选择B选项。
前文虽提到没有文字这一信息,但其只是戏剧无法用其传播的一个原因,文段论述的主体是戏剧史的研究,因此文段意在强调需要锁定文段最重要的部分,即转折词“然而”前后内容的对比。
以上就是中公教育与大家分享的关于主旨观点题的作答技巧,希望对大家上岸有帮助。
以下是2020国考行测资料分析技巧:一招解决增长量在行测资料分析题目中,求增长量时都经常会用到这个公式:增长量=现期值÷(1+增长率)×增长率,可能有些同学一看到这么复杂的式子脑袋都疼了,那么这种题型用这个公式来怎样快速拿分是今天中公教育专家要跟大家分享的秘籍。
国考言语理解与表达主旨概括题做题技巧:引出论题+阐述论题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旨概括题型分析及秒杀技巧在各类考试中,主旨概括题在言语模块都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很多学生对于主旨题,只是凭单纯的语感去做题,孰不知掌握住方法更重要。
接下来京佳教育崔老师把这类题型的特点及做题技巧给大家做一论述。
主旨观点型题目的材料来源以主流媒体的时评性文章为主,截取的段落一般具有相对独立性,脱离了文章的语境依然可以表达完整的含义。
其中比较典型的情况是截取其中一个小标题下的一段文字,或是删去起提示作用的首句或末句的一段文字。
所以,建议考生在做题过程中可联系选材上的这一特点,对文段所处的上下文展开合理想象,以帮助确定答案。
主旨观点型题目的提问方式灵活,常见的有“这段文字的主旨是”、“这段文字意在说明”、“这段文字旨在阐明”、“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这段文字意在强调”等。
无论以何种方式提问,此类题型的核心考点都是考查考生对文段整体的把握能力。
话题阐述法所谓话题阐述法,是指当文段前文出现某一话题或论述对象,后文以转折词、结语词等关键词阐述问题的解决办法或处理方式,即是话题阐述法。
话题阐述论类文段的入手点是识别“引出论题”的句子。
若一句话引出一个论述话题,(所谓论述对象,是指作者围绕文段所展开的中心话题。
也就是文段说的中心话题。
)则认为该语句作用为引出论题。
也就可以把此句话看作是中心句。
【例1】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不间断文明史的古国,我国拥有十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活态的文化不仅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
但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加速,文化标准化以及环境条件的变化,尚有不计其数的文化遗产正处于濒危状态,它们犹如一个个影子,随时都可能消亡。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
A.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有新思路B.要重视现代化建设带来的新问题C.新形势下亟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D.诸多因素威胁着文化遗产的生存状态【解析】第一步,读文段找主旨材料第一句话引出论述话题,首先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第二句和第三句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令人堪忧的现状”。
国考言语理解与表达经典常考题型及秒杀技巧之主旨概括
言语理解与表达经典常考题型及秒杀技巧之主旨概括题主旨概括题属于每年考试的必考题型,无论是公务员考试还是事业单位考试都会考到,且考查的题量一般情况下会占到言语理解与表达总题量的一半,有时候甚至会占到三分之二。
这类题往往文字信息量较大,很多同学在做这类题的时候,往往把题目颠来复去读好多遍,但是很难找到答案。
下面笔者将根据多年来的授课经验给大家提供一些秒杀技巧,供各位考生借鉴。
秒杀技巧(一)之转折词根据转折词的特点,我们可以知道在一句话之中一旦出现了转折词,那么所强调的重点一定在转折词之后,这一点各位考生必须明确。
例如:1. 全球变暖是老天爷对人类开出的罚单,便宜且容易利用的矿石燃料,是推动近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之一,但科学证明这可能带来灾难性的气候变化。
目前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人类必须为自己的排放埋单。
如果世界上只有一个国家,此事就相对简单,不管成本多大,最终都由这个国家承担。
但问题是,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国情历史大不相同,这张巨罚单究竟在各国间如何分配,就成了关于全球变暖问题谈判最核心的问题。
所有的国家,他们做出的所有的减排承诺,最后都会有一张价格标签,承诺越多,价码越高。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 减排成本份额应按各国的排放量合理分配B. 沉重的减排成本有可能拖累全球经济增长C. 遏制全球变暖需要支付巨额经济成本D. 利益是应对全球变暖问题的最大症结-------2014年陕西省公务员考试真题--50题1. D 本题是主旨概括题。
文段的前半部分强调全球变暖的这个问题,文段后半部分通过转折词“但问题是”进行转折,引出重点,即如何分配巨额经济成本是全球变暖问题谈判最核心的问题,最终的核心问题还是利益。
只有D项符合此意,当选。
B、C项是文段部分内容,不是重点。
文段并未提及如何分配减排份额,排除A项。
故本题答案为D。
(此题,如果考生能够很好的掌握转折词的用法,在做类似的题的时候就很简单,可以直接去找转折词之后强调的内容,那么做题便可以大大节约时间。
2020国考行测言语理解:主旨观点题速解有方
2020国考行测言语理解:主旨观点题速解有方2020国家公务员考试即将来临,相信各位考生也已经开始为考试做准备了。
作为行测考试的重头戏,言语理解与表达这一部分可能是大家心里的痛了,尤其是片段阅读中的主旨观点类题目。
这一部分题目题量多,文字阅读量大,总感觉还没来得及读懂就用了很长时间了。
那么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就给大家带来一种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法——“主题词筛选法”说到主题词筛选法,首先我们要理解什么叫做主题词。
所谓主题词即是一段材料围绕的论述对象、焦点话题,那么作为让我们选择文段主旨大意的一类型题目,材料的核心话题在选项当中是必然要出现的,文段和选项各说各话必然是不正确的。
那我们要怎么找到主题词呢?非常好用的一种方法就是寻找材料中出现次数较多的词语,也就是“高频词”。
接下来我们拿题目来印证一下。
【例题】在现代军事中,战略威慑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战略威慑的实力,由常备军和后备力量两个部分组成,要确保这两支力量正常运转和发展,除了国民经济动员外,还需要一种无形力量的支持。
这正是信息化战争中,新闻舆论战所承担的战略任务。
因为没有媒体的宣传,别人就不可能全面感受到你的“强大”,其威慑作用也会大打折扣。
从海湾战争到伊拉克战争,美国都是借助媒体挥舞“威慑大棒”,战前就发动大规模的舆论攻势,使对方先失一局。
可见,通过舆论战抢占话语权,先发制敌,形成对己有利的战争环境,有助于实现战略目标。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新闻舆论战对战略威慑至关重要B.舆论战成为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重要手段C.大规模舆论攻势成为现代战争的前哨战D.媒体宣传是联结常备军与后备力量的纽带【中公解析】对于这篇文段来说,出现最多的词有两个,一个是“战略威慑”,另一个是“舆论战”,所以根据“主题词”来选,这一题应该选A。
我们也可以通过文意的理解来印证一下A选项到底是否正确。
文段首句先论述战略威慑的重要性,进而引出新闻舆论战对于战略威慑实力是一种无形的支持,并解释原因,然后通过美国的实例进行论证。
言语理解与表达超全面知识点概括
言语理解与表达言语理解与表达概述【考查能力】理解→片段阅读+ 篇章阅读表达→选词填空+ 语句表达【做题顺序】审题干→读题面→看选项作对比【正确答案的标志】转换的两种模式:▲同义替换▲精简压缩片段阅读知识点:主旨概括题【辨别标志】▲这段话的主旨是、这段话主要讲述(谈论、强调、说明、阐明、阐述、分析、介绍主要等)的是?主旨类:找重点▲对这段文字概括(复述、归纳、总结)最准确的是?概括类:突出重点,兼顾其他(重点是第一位的,其他其次,择优原则)【做题原则】▲找重点,即文段主题句。
▲对比选项进行转换(同义替换、精简压缩)。
▲忠于原文,无需引申。
▲通常为对策或核心观点。
【解题技巧】宏观(行文脉络)▲文章结构微观(关联词语)▲逻辑标志知识点:递进复句【典型格式】不但……,而且……。
如:大别山区不但矿产很丰富,而且自然景色很美。
【关联词语】不但=不仅=不单=不独=不只=不光而且=并=并且=也=还甚至=更=特别=尤其=重要的是=关键的是=核心的是【多重递进】不但……,而且……,甚至……【典型例句】1)黄金不只是一种名贵的金属,也是一种不需要翻译的万能语言。
2)寿昌不仅学习戏里的唱腔身段,还从母亲那里弄些碎布学剪戏中的人物。
3)犯罪官员们所面对的不单是牢狱之灾,他们似锦的前程也毁了。
4)来这家大型食品超市购物的不仅有当地的家庭主妇,而且有附近街区的居民,甚至京津地区也有驱车前来采购的。
【总结】▲递进复句重点在递进之后。
▲一级递进与二级递进同现时,二级递进是重点。
【技术链接】▲反面论证法▲反面论证的作用是为了加强之前正面的观点,本身不重要,阅读可省略。
▲反面论证的作用是为了加强之前正面的观点,本身不重要,阅读可省略。
▲标志词:否则、不然、如果不、如果没有等。
▲围绕反面论证的不是主旨题的答案。
{“否则”,反面论证,起到再次强调先前论述的正确性,之前的内容也就是文章重点所在。
}知识点:成分紧缩法▲长难句就找主谓宾,宾语通常是一个复合结构或小句。
2020国考行测言语理解主旨观点题选项分析
2020国考行测言语理解主旨观点题选项分析在行测言语理解中,主旨观点题属于一类重点题型,有的考生在做题时很快能够找准主旨,但是在选择选项的过程中却十分地纠结,这时候就需要我们保持高度的警惕,能够准确辨别选项的错误类型,排除干扰,找到正确选项。
接下来中公教育带大家先来了解一下在主旨观点题中常见的选项设错类型:第一种:无中生有,这种选项在题中一般比较好判断,多为题干中没有但是考生喜欢主观臆断而错选的选项。
第二种:针对非重点的内容设置,这种选项的内容一般原文会有涉及,但是不是文段强调的重点,所以其实我们要找准文段重点。
例1、我国要在21世纪中叶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科学文化建设将在这个历史进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这个方面,我们有必要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不仅表现在对既往文化贡献与价值的认同上,更表现在融汇各种优质的文化资源、创造新文化的信心和决心上。
尽管全面挖掘和传承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科学因素、充分认识我国历史上对科学发展做出的贡献十分必要,但更需要思考如何在未来的科学发展和科学文化建设上,做出对世界有重要贡献的新成就,这应该是增强文化自信更重要的一个方面。
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A.文化自信表现在文化资源的整合和创新上B.科学文化发展是建设科技强国的核心C.判断中国科学发展对世界所做贡献的标准D.科学文化建设中增强文化自信的途径正确答案:D【中公解析】文段第一句话阐述科学文化建设,引出第二句话强调要增强文化自信,后文补充说明从哪些方面增强文化自信,所以文段重点强调在科学文化建设中如何增强文化自信。
A项,文化自信表现在文化资源的整合和创新上,知识文段解释说明的内容,属于非重点,排除。
B项,科学文化发展是建设科技强国的核心,没有文段主题——文化自信,排除。
C项文段没有涉及,属于无中生有,排除。
D项为原文概括的重点,正确。
所以本题选D。
第三种:针对重点内容设置的错误选项主要特征为过度推断、偷换概念或者表述笼统,这样的选项通常迷惑性较大,需要我们找到主旨之后认真比对再进行选择。
2020言语理解与表达超全面知识点概括
言语理解与表达言语理解与表达概述【考查能力】理解→片段阅读+ 篇章阅读表达→选词填空+ 语句表达【做题顺序】审题干→读题面→看选项作对比【正确答案的标志】转换的两种模式:▲同义替换▲精简压缩片段阅读知识点:主旨概括题【辨别标志】▲这段话的主旨是、这段话主要讲述(谈论、强调、说明、阐明、阐述、分析、介绍主要等)的是?主旨类:找重点▲对这段文字概括(复述、归纳、总结)最准确的是?概括类:突出重点,兼顾其他(重点是第一位的,其他其次,择优原则)【做题原则】▲找重点,即文段主题句。
▲对比选项进行转换(同义替换、精简压缩)。
▲忠于原文,无需引申。
▲通常为对策或核心观点。
【解题技巧】宏观(行文脉络)▲文章结构微观(关联词语)▲逻辑标志知识点:递进复句【典型格式】不但……,而且……。
如:大别山区不但矿产很丰富,而且自然景色很美。
【关联词语】不但=不仅=不单=不独=不只=不光而且=并=并且=也=还甚至=更=特别=尤其=重要的是=关键的是=核心的是【多重递进】不但……,而且……,甚至……【典型例句】1)黄金不只是一种名贵的金属,也是一种不需要翻译的万能语言。
2)寿昌不仅学习戏里的唱腔身段,还从母亲那里弄些碎布学剪戏中的人物。
3)犯罪官员们所面对的不单是牢狱之灾,他们似锦的前程也毁了。
4)来这家大型食品超市购物的不仅有当地的家庭主妇,而且有附近街区的居民,甚至京津地区也有驱车前来采购的。
【总结】▲递进复句重点在递进之后。
▲一级递进与二级递进同现时,二级递进是重点。
【技术链接】▲反面论证法▲反面论证的作用是为了加强之前正面的观点,本身不重要,阅读可省略。
▲反面论证的作用是为了加强之前正面的观点,本身不重要,阅读可省略。
▲标志词:否则、不然、如果不、如果没有等。
▲围绕反面论证的不是主旨题的答案。
{“否则”,反面论证,起到再次强调先前论述的正确性,之前的内容也就是文章重点所在。
}知识点:成分紧缩法▲长难句就找主谓宾,宾语通常是一个复合结构或小句。
2020年国家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考前要点归纳
2020年国家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考前要点归纳一、正确把握语境,破解“填空”难题对于逻辑填空题而言,在考试中虽然占比较大,但考生在此部分丢分较多,平均分与逻辑填空题的占比不是正比。
最重要的就是分析上下文的关系。
常见的一些关系,诸如相反相对、并举以及递进,由于有判定标志,所以判定起来相对简单,考生也能迅速找到呼应点,但是对于没有判定标志的题目,考生往往“抓瞎”,不知从何处下手,只能凭借自己的“语感”,“碰”对一个是一个。
专家给大家分享一下逻辑填空无标志的题目该从何入手。
针对无标志的题目,考生要切记没有判定标志,并不代表设空处没有呼应点,考生一定要充分挖掘题干中的信息,题干中的一词一句都有作者的意图,作者不会凭空写一句话放在语境中来混淆我们的认知视野,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客观分析题干中的已给信息,从整体出发,用整体的眼光看待设空处的含义,而不能仅仅把目光集中于空前后。
下面专家带着大家,看如何正确分析语境:【例1】随着汽车电动化的不断发展,国内造车新势力_________,传统车企亦纷纷转战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领域热点不断。
但转型时期谈全面推行纯电动汽车略显_________,具有综合性强、用户接受度高等优势的混合动力汽车作为过渡性产品_________了当前的市场,车主纷纷投向混合动力汽车的怀抱。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跃跃欲试激进拓展B.异军突起超前适应C.独占鳌头夸张迎合D.风起云涌乐观占领【解析】B。
第一空,横线填入成语应该表达在“汽车电动化”这样的背景之下,国内造车新势力的发展趋势,结合“传统车企亦纷纷转战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领域热点不断”,进一步确定该空应该反映这种趋势应该是“发展的、崛起的”;第二空表达的意思是转型期对全面推广纯电动车的态度,最后作者说到了,“车主纷纷投向混合动力汽车的怀抱”,证明第二空对于全面推行,应该是不太可能;同时呼应了第三个空,应该表示过渡性产品受欢迎。
A 项“跃跃欲试”指的是内心急切想试一试,只停留在想法阶段,而后文“纷纷转战、热点不断”表明已经将想法落实行动,排除;“独占鳌头”指的是占领首位,获取第一,程度太重,排除A和C。
2020国考行测言语理解考点梳理
2020国考行测言语理解考点梳理古语云:“言为心声。
”言语作为人的一种思想表达方式,极为灵活多变。
国考行测科目言语理解与表达板块旨在考查考生对于语言材料的理解能力以及借助语言准确表达的能力。
面对这一部分的题目,考生往往自信满满,却又一次次“铩羽而归”。
《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接下来,中公教育专家就来梳理一下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中常考的知识点以及相应的解题策略,希望能助各位考生一臂之力。
一.逻辑填空篇逻辑填空常考的知识点主要是材料分析和词语辨析。
材料分析是指对于题干部分的分析,主要分析材料中空格处词语或成语所处的语境,目的是理解空格处所需要表达的意思。
而词语辨析是指对于选项部分的分析,主要辨析词语或成语之间的差异,目的是选用合适的词语准确表达空格处的意思。
逻辑填空题目中,考生往往忽略材料分析这一点,导致在做题时总出现模棱两可的情况。
因此,我们着重强调一下材料分析。
材料分析中上下文关系分析是重中之重,而上下文呈现的关系又是复杂多样的,如上下文方向不一致的反对关系,上下文呈解释说明的解释关系,上下文呈并列、选择的联合关系等等。
接下来我们就以上下文方向不一致的反对关系为例,具体讲解一下如何进行材料分析,进而利用透彻的分析解题。
首先,通过明显的标志词或句意判断上下文关系。
若题干中出现了“但是、然而、却、事实上、实际上、则……”等表示转折类的词语或者上下文语意相反,则可以判定上下文之间呈现出方向上的不一致,即为反对关系。
其次,通过上下文关系找出提示空格处信息的词语或句子。
最后,根据上下文关系选用与呼应点相应的词语或成语。
若上下文呈反对关系,则需要选择与呼应点方向相反的词语或成语。
下面我们来看道例题:1、科学精神的核心是求真务实,我们的一切实践都需符合规律、切合实际。
规律指引下的世界变动不居,我们不能_______,应敢于质疑、善于包容、勇于创新。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因循守旧B.沾沾自喜C.妄自菲薄D.刚愎自用【中公解析】答案A。
2020年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必考知识点
范文2020年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必考知识点1/ 72020 年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必考知识点关联关系要点!1、在片段阅读当中,主要考查的是因果、转折、递进、条件以及并列这五种关联关系,大家需要掌握的是如何通过每种关系找到文段论述重点。
2、逻辑填空当中,多侧重考查转折、递进以及并列三种关联关系。
但涉及到关联词填空就不一定,不过直接考查关联词填空的情况在重庆历年省考中几乎未出现过,因此大家着重掌握这三种即可。
3、语句表达当中,特别是语句排序题,通过关联词绑定两个句子是我们惯用的手法,而此时关联词考查得较灵活,考生不仅需要掌握典型的结构,还需熟知对应的替换格式。
比如“虽然……但是……”是典型格式,“尽管……但是”属于替换格式,此种情况还有很多,需要大家不断去积累。
1 并列关系句子中几个分句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并列的、没有主次之分,各个分句分别说明几种相关的情况,或表示一件事的几个方面。
常用的关联词语:①又……又……②既……又……③不是……而是……④ 一边……一边……⑤一面……一面……⑥那么……那么……⑦是……也是……(不是)2 选择关系几个分句分别说出几件事情,需要从中选择一件。
常用的关联词:①是……还是……②或者……或者……③不是……就是……④……还是……⑤要么……要么……⑥ 宁可(宁愿)……也不……⑦ 与其……不如…… 3 递进关系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更进一层。
常用的关联词语:①不但(不仅)……而且……②不光……还……③不仅……也……④不仅……而且……⑤不但……还……⑥……更(还)……⑦…… 甚至…… 4 假设关系句子前面一部分介绍一种假设情况,后面一部分是假设的情况实现后要产生的结果。
常用的关联词语:①如果……就……②即使……也……③哪怕……也…… 5 转折关系前一个分句说了一个意思,后一个分句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来,而是作了一个转折,说出的意思,和前一个分句完全相反或相对。
2020国考行测言语理解“抓要点”快准狠解决主旨观点题
2020国考行测言语理解“抓要点”快准狠解决主旨观点题行测言语理解题目是大家非常头疼的一个题型,要怎么提分是考生们比较关心的问题。
在这里,中公教育专家给大家介绍一个迅速提分的技巧,通过主题词迅速定位文段主旨。
首先,何为主题词。
它是文段的话题,需要注意的是文段的话题不只一个,2-3个也都有出现。
其次,如何找主题词。
高频词:文段多次出现多为主题词;关键句中核心论述对象:主旨句中核心强调的内容。
最后,实际运用中的小贴士:1. 在具体做题过程中需要把每句话中所强调的要点找到,这样由始至终总结出来的主题词才更为准确,不易错。
2. 如果有大于等于两个的选项都有主旨句中的内容,更需要着重找到强调的主题词,方可准备做题。
3. 做言语题务必要认真,全神贯注的读进去文段,切忌断章取义,单独看某个词选择。
【例题1】技术是网络发展的立身之本,也应成为进一步治理网络舆论生态的首要倚仗。
近年来,互联网企业、平台和政府监管部门都不断升级优化网络舆情监测、网络舆论引导和数据挖掘预测等方面技术,为提升网络治理能力奠定了基础。
面对层出不穷、日新月异的网络新技术和新应用,相关的监管和引导技术手段也必须与时俱进,充分挖掘和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的潜力和能力,为保障网络舆论场的“天清气朗”提供充分的技术支持与工具选项。
下列选项与主旨相符的是:A.万事俱备,只欠东风B.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C.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D.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中公解析】答案B。
文段第一句话强调技术很重要,后面说升级技术有好效果,最后说技术手段要与时俱进,所以文段的话题是技术,那么选项中能体现技术的只有B 项。
【例题2】传统诗词,穿越时代而仍然有着浸润心灵、启迪人心的力量。
拥有强大内心的独臂女孩张超凡,人生处处是诗意的修车大爷王海军,“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抗癌农民白茹云,自信返场的北大工科博士陈更,横跨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和诗词大会的全才彭敏,拥有古典气质的夺冠才女武亦姝……100余位诗词大会的选手都是普通人,是诗歌让他们在或浮躁纷扰、或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仍能保持一份心中的恬淡、宁静,也让观众感悟到古典诗词滋养的诗意人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国考言语理解与表达主旨概括知识
点考查
2020年国考言语理解与表达主旨概括知识点考查
凡论问题,皆要弄清文体的要素。
人们习惯上把议论文分为三个要素,即论点、论据、论证。
而任何议论首先要明确论辩的对象。
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中说: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而议论文却以说服他人为成功。
叶先生讲作文深入浅出,没有花架子,遵循作文构思,写作规律,是务本的做法,不同于后来者的舍本逐末,把雕虫小技说成作文的规律,把百花齐放的议论文弄成了千篇一律。
议论文既然要说服他人,那么写作者首先就要明确这个他人是谁,这一点,便可作为议论文写作的前奏。
这段文字主要讲述了:
A.叶圣陶先生对议论文写作的正本清源
B.论点、论据、论证并非议论文最重要的要素
C.写议论文时,首先要明确论辩对象,即对谁说
D.说明文和议论文成功的关键分别是说明白了说服他人
【答案】C
【知识点】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主旨概括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
文段开篇介绍人们习惯上把议论文分为三个要素,通过转折词而引出主旨句任何议论首先要明确论辩的对象,强调议论文中论辩对象的重要性。
后面通过举例论证,列举叶圣陶先生说的内容来论证议论文明确论辩对象的重要性。
第二步,对比选项。
C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为举例论证部分,偏离重点。
B项:并非即不是,重点强调是,偏离重点。
D项:强调说明文和议论文成功的关键偏离核心话题议论文的论辩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