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透十大安全目标
血液净化中心“患者十大安全目标”自查自纠及改进措施
![血液净化中心“患者十大安全目标”自查自纠及改进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0943d3f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ae.png)
血液净化中心“患者十大安全目标”自查自纠及改进措施随着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急剧上升,医疗质量改进,及医保政策的优化,让更多的尿毒症患者可以进入到维持性血液透析阶段,延长和提升生命质量。
血液透析领域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透析中心成立,随之而来也呈现了许多问题,小编通过对2020版医院“患者十大安全目标”自查自纠整理了血液净化中心的常见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目标一安全目标:正确识别患者身份存在风险:透析患者多为门诊患者,无床头卡,无腕带。
改进措施:严格按照透析室查对制度进行患者身份查对。
1.问患者姓名;2.根据病历夹上的身份证复印件进行身份核对。
目标二安全目标:强化手术安全核存在风险:动静脉内瘘建瘘手术、扩瘘手术、取栓术,临时、半永久透析导管置入术等改进措施:1.择期手术须在完成各项术前检查与评估工作后,方可下达手术医嘱。
2.由实施手术的医生标记手术部位,标记时应该在患者清醒和知晓的情况下进行。
规范手术部位识别制度与工作流程。
3.建立手术安全核查及手术风险评估的制度和+流程,切实落实世界卫生组织手术安全核对表,并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
目标三安全目标:确保用药安全存在风险:1.低分子肝素钠用量错误;2.下机时段工作量大,下机前-漏用药或者用药错误;改进措施:1.配制药液前根据医嘱进行双人核对准备药物;2.配制好的药液注明药名、浓度、时间及配制人姓名;3.用药前再次根据医嘱进行核对无误后用药;目标四安全目标:减少医院相关感染存在风险:1.透析过程中接触患者血液较多2.内瘘穿刺和导管护理频繁3.患者透析过程中传染病化验有阴性转阳的可能;改进措施:1.将手卫生、标准预防、无菌操作、机器及环境的清洁消毒纳入绩效考核,发现违规操作,加重处罚;2.进行内瘘穿刺和导管护理规范化操作培训与考核;3.定期进行输血系列化验(新透析患者三个月一次,规律透析患者六个月一次)目标五安全目标:落实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存在风险:透析患者肌酐人人都报危机值,医护人员思想松懈,容易漏登;改进措施:严格按照危机值管理制度进行登记报告,漏登一次,扣绩效0.5分目标六安全目标:加强医务人员有效沟通存在风险:住院透析患者透析治疗与住院科室沟通不到位,引起治疗用药延误;改进措施:透析治疗前积极主动与透析患者住院科室沟通,提供治疗时间、方案及注意事项,互相理解配合,保障患者治疗顺利进行;目标七安全目标:防范与减少意外伤害存在风险:透析结束后患者身体虚弱,容易发生头晕跌倒;年老体弱患者较多,站立称体重时容易跌倒;透析日来医院及回家途中发生意外改进措施:患者来透析室第一次透析前向患者讲解透析相关的意外情况及紧急处理方法并要求患者或者家属签字为证;2.年老体弱患者前来透析必须要有家属陪同;3.透析结束后,患者不要立即离开透析室,休息10-20分钟,监测生命体征正常,询问患者无不适后方可离开,年老体弱者由家属陪同离开透析室。
血透患者护理目标及措施
![血透患者护理目标及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37505a9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b2.png)
血透患者护理目标及措施
《血透患者护理目标及措施》
患有慢性肾脏病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血液透析治疗,以帮助他们的肾脏过滤废物和多余的液体。
对于血透患者来说,护理目标是提供有效的透析治疗,并确保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得到维护。
下面是一些血透患者护理目标和相应的措施。
1. 保持透析通路通畅
- 观察血透通路,确保无出血、感染等问题
- 定期检查通路是否有阻塞,及时解除
- 遵循无菌技巧操作,防止感染发生
2. 控制透析液温度和流量
- 监测透析液温度,并根据患者需要调节
- 确保透析液流速恰当,避免出现低血压等问题
- 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发热、呕吐、寒战等症状
3. 维持透析患者体液平衡
- 监测患者体重变化,确定透析液排出的合理量
- 饮食控制和液体摄入的管理,防止体液过多潴留
- 在透析前后对电解质水平进行监测,并及时纠正异常值
4. 管理并发症
- 观察患者有无低血压、心律失常等反应,及时处理
- 对于可能出现的心理和情绪问题,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
- 对于常见的并发症如感染、抗凝、出血等,进行预防和处理
5. 定期评估患者病情和透析治疗效果
- 收集和记录患者病史、体征和相关化验结果
- 观察透析治疗对患者身体状况的影响,并调整治疗方案
- 定期进行透析充分性和净化效果评估,确保有效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血透患者护理的目标是提供安全、高效的透析治疗,并维持患者的体液平衡和身心健康。
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和透析治疗效果,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和处理并发症,保证患者获得最佳的护理和治疗效果。
医院九大专科十大安全质量目标
![医院九大专科十大安全质量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8ad3f608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8e.png)
医院九大专科十大安全质量目标医院九大专科十大安全质量目标一、老年专科目标一提高医务人员对老年患者身份、状态、临床危急指标识别的准确性。
目标二建立科学的用药流程,提高老年患者用药安全。
目标三提高安全意识,减少老年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
目标四提高防范意识,保持老年患者皮肤完整。
目标五正确评估,及时发现老年患者意识障碍。
目标六提高防范意识,降低老年智能障碍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
目标七评估吞咽功能判断营养需求,提高老年患者进食安全。
目标八采取积极应对措施,提高尿便异常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标九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改善老年患者的睡眠质量。
目标十尊重疼痛感受,帮助缓解老年患者的慢性疼痛。
二、糖尿病专科目标一安全使用胰岛素目标二口服降糖药物的安全使用目标三预防低血糖目标四建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危急值”目标五正确监测血糖目标六避免住院糖尿病患者皮肤完整性受损年目标七减少糖尿病患者感染风险目标八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目标九糖尿病患者的合理饮食目标十安全使用胰岛素泵三、血液净化护理目标一确保透析用水的安全管理目标二严格执行透析液的配制和使用规程目标三确保血液透析机器的安全运作目标四规范传染性疾病病人的管理,防止交叉感染目标五落实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目标六降低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目标七最大限度地延长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目标八提高抗凝剂的用药安全目标九提高血液透析中紧急事件的处理能力目标十合理使用和培训血液透析专业护士四、助产专科目标一建立与完善产房接诊制度,提高分诊准确性,确保就诊孕妇安全目标二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及上级制度,提高待产妇安全感和安全性目标三胎儿娩出前规范使用催产素,确保用药安全目标四落实减痛分娩措施,减轻待产妇疼痛感目标五加强产程观察,及时发现异常产程,杜绝未消毒接生目标六鼓励待产妇及家属参与分娩过程目标七正确实施助产技术,确保母婴安全目标八建立和规范新生儿处置流程,避免因处置不当导致新生儿受伤害目标九正确辨识新生儿身份,协助建立亲子关系目标十提高产后舒适度,及早发现异常,预防产后出血五、骨科专科目标一能有效预防足下垂目标二正确执行轴线翻身床(按规范执行)目标三正确摆放病人肢体功能位目标四防范和减少深静脉栓塞的发生目标五严防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目标六保持有效的下肢骨牵引目标七及时发现膝关节手术后腓总神经受压/损伤目标八防止断肢再植、皮瓣移植组织循环不良目标九提高脊柱骨折病人翻身的安全性目标十正确使用助行器六、新生儿/NICU专科目标一提高医务人员对新生儿及父母或监护人身份识别的准确性目标二建立与完善新生儿保暖制度,防止新生儿发生低体温、烧伤、烫伤目标三提高安全用氧意识,严格遵循《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防治氧中毒目标四正确使用气囊面罩,防止发生气漏目标五提高新生儿用药安全目标六预防静脉输注钙剂等药物外渗,最大限度降低给新生儿带来的危害及痛苦目标七确保管饲安全目标八建立和完善新生儿病房内母乳的储存和运送目标九加强新生儿喂养安全,防止呛奶、误吸致窒息目标十提高安全意识,防止新生儿坠床事件的发生七、静脉治疗专科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防止输液病人、药物发生错误目标二提高PICC置管安全性目标三安全使用高危药物目标四防范与减少临床输血风险目标五减少输液微粒的产生目标六提高输液速度的准确性目标七防范与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目标八正确选择穿刺部位及血管通道器材目标九防范与减少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目标十提高PICC置管病人带管的安全性八、伤口/造口/失禁专科目标一防范与减少压疮发生目标二降低伤口感染的发生率目标三提高伤口清创的效果与安全性目标四预防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目标五提高伤口敷料应用的准确性与安全性目标六避免或减少失禁病人皮肤损伤目标七预防造口或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目标八提高肠造口患者清洁灌肠的安全性目标九鼓励患者参与医疗护理安全目标十与医护人员有沟通,掌握转介病人及请医护协助诊治的指征九、急诊专科目标一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目标二提高患者的分诊有效性目标三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的快速衔接目标四救护车的规范管理目标五提高急救用药的安全性目标六正确使用除颤仪目标七急诊患者的安全转运目标八院前心脏骤停的抢救配合目标九院前创伤病人的救护配合目标十突发事件人力资源调配。
肾脏病(血液透析)护理专科安全质量目标
![肾脏病(血液透析)护理专科安全质量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36f57480ce2f0066f433224a.png)
肾脏病(血液透析)护理专科安全质量目标(一)规范设备管理,确保透析设备安全。
1.血液净化及急救设备有设备管理制度、操作规范、使用者经过培训与考核并记录。
2.建立透析设备档案、对透析设备进行日常维护、确保透析机及其它相关设备正常运行。
设备使用与维护有记录,每次治疗病人之前,机器必须完成自检程序。
3.落实高风险耗材(透析器、灌流器、血浆分离器、血路管、双腔透析管、CRRT器材等)的安全管理,对耗材的出入库实行追溯式管理,患者在使用高风险耗材时有使用知情、收费知情和后果知情的权利。
4.每半年有血液透析机的参数校检记录。
建议血液透析机应有官方质量监督部门的校检,例如广东省质量监督管理局的校检。
5.有意外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如:停水、停电、地震等),并有应急演练。
6.对设备、耗材使用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记录、对存在的问题与缺陷有改进措施。
(二)落实感染控制管理,防止交叉感染。
1.医院及血液透析专科有感染管理的相关制度、流程,科室检查、落实制度、流程有记录,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有改进措施。
2.血液净化中心(室)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及工作人员、患者、污物三通道必须分开。
3.透析液的配制符合要求,透析用水的化学污染物、透析液、反渗水、血液透析滤过置换液的细菌及内毒素检测达标,有完整的监测记录。
4.新入科病人(包括外院血透转入患者)、输血前、首次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前应进行HCV、HBV、梅毒、艾滋病等经血传播疾病的实验室检查,第3个月复查,以后每6个月检查一次。
5.经血传播疾病病人必须隔离治疗,透析机必须固定使用,不得与正常患者交叉使用,同时不同经血传播疾病之间的透析机也不得交叉使用,治疗后机器应彻底消毒。
6.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做到标准预防。
7.配置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为执行手部卫生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控措施。
8.杜绝经由血液透析机内部的污染传播:有严格的透析机消毒制度,如:班次之间、不同患者之间的消毒,一天治疗结束后的终末消毒,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当患者出现与透析相关的热源反应,透析器出现破膜产生漏血污染透析液管路,动脉压或静脉压过高时出现血液从感应器接口反冲入机器而污染透析机内部等情况时,需要通知工程师打开机器进行彻底清洁方可确保透析机终末消毒的成功。
(推荐参考)专科护理十大安全目标(2014)
![(推荐参考)专科护理十大安全目标(2014)](https://img.taocdn.com/s3/m/3c2a6d630c22590102029dce.png)
专科护理领域患者十大安全质量目标目录一、急诊护理专科二、危重症护理及ICU三、心血管护理及CCU四、助产及母婴保健专科五、新生儿专科学组六、手术室护理专科七、静脉治疗护理专科八、医院感染管理组九、骨科护理专科十、肿瘤护理专科十一、肾脏病(血透、腹透)护理专科十二、糖尿病护理专科十三、老年护理专科十四、中风护理专科十五、造口伤口护理专科十六、消供护理专科十七、外科护理学组十八、精神专科工作十九、呼吸护理学组一、急诊护理安全质量目标(一)规范院前急救管理,提高院前急救的应急反应能力。
1.建立120院前急救工作的管理和运作流程。
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大型事件现场医疗保障的管理和运作流程。
2.院前急救护士要求取得护士执业资格、从事急诊护理工作3年以上并取得护师及以上职称,经过急诊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培训,达到N2级以上,同时取得所在地区院前急救规范化培训资格证书。
3.院前急救护士要求经过基础生命支持、创伤救援、常用急救技术等相关培训并考试合格。
4.救护车、急救仪器设备、物品及药品、人员要时刻准备,随时待命,保障急救物资100%完好备用,能够迅速移动和在不同环境下使用,能够满足院前急救需要。
5.配置有效的通讯工具,能时刻保持与院前急救指挥中心、医院、其它院前急救单元、自身团队队员间、其它必要部门间的有效沟通,为下一步工作做好准备。
6.要有适当的防护物品,保障现场救援过程中的自身安全,尽可能避免受到现场环境的干扰和人身伤害。
7.遵守当地政府和120院前急救指挥中心关于院前急救的相关规定。
(二)完善分诊系统,提高分诊准确率。
1.有专门分诊区域和分诊所需的必要物品。
2.分诊护士要求工作5年以上(其中急诊工作1年以上)、护师及以上职称,经过分诊岗位培训,核心能力达到N2级及以上。
3.建立分诊标准和分诊工作指引,有分诊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有分诊运作流程,且保障落实。
4.做好分级分区的宣教、指引和标识。
5.合理安排患者的候诊区域和候诊方式,定期巡视评估候诊患者。
心血管护理十大安全目标解读(范文)
![心血管护理十大安全目标解读(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6a311a0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43.png)
心血管护理十大安全目标解读(范文)一、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重要疾病之一。
在心血管疾病的护理过程中,确保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成为当务之急。
为了降低心血管护理过程中的风险,提高护理安全,我国制定了心血管护理十大安全目标。
本文将对这十大安全目标进行详细解读。
二、心血管护理十大安全目标1. 准确识别患者身份2. 预防跌倒和坠床3. 预防误吸和窒息4. 预防管路相关并发症5. 预防皮肤压力伤6. 保证患者用药安全7. 预防血液透析相关并发症8. 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发作9. 预防心力衰竭加重10. 提高心血管急症患者救治成功率三、目标解读1. 准确识别患者身份准确识别患者身份是确保心血管护理安全的首要环节。
护理人员应认真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等信息,确保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准确识别。
在实际工作中,可采取以下措施:(1)设立床头卡,明确患者信息。
(2)在进行护理操作前,护理人员要再次核对患者身份。
(3)加强护理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培训,提高识别准确性。
2. 预防跌倒和坠床跌倒和坠床是心血管病患者常见的意外事件,可能导致患者骨折、头部损伤等。
预防跌倒和坠床的措施包括:(1)评估患者跌倒和坠床的风险,制定个性化的预防措施。
(2)加强病区环境管理,保持地面干燥、整洁,避免堆放杂物。
(3)为患者提供合适的助行器,指导患者正确使用。
(4)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提高预防跌倒和坠床的警惕性。
3. 预防误吸和窒息心血管病患者由于病情较重,容易出现误吸和窒息。
护理人员在喂食、用药时应注意:(1)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饮食和药物。
(2)喂食时,患者保持半坐位,小口喂食,避免说话和催促。
(3)加强对患者的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4)密切观察患者呼吸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4. 预防管路相关并发症心血管病患者常需要留置各种管路,如导尿管、静脉导管、气管插管等。
广东省血透十大安全目标
![广东省血透十大安全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a7608f1f6bd97f192279e96b.png)
附件5:2009年度血液净化护理安全质量目标目标一:确保透析用水的安全管理1.制定和落实水处理系统的维护及监测制度,定期检查反渗机和供水管路的清洗、消毒、菌苔和水垢的清除、前处理的再生与更换、反渗膜的清洗与更换等。
1.1砂滤器反冲1次/日。
1.2碳罐自动冲洗2~3次/周(建议每天反冲),每日测1次余氯。
(每天治疗前必须检测碳罐后的氯和氯胺浓度,氯〈0.5 mg/L,氯胺<0.1 mg/L,或总氯浓度<0.1 mg/L(ppm),余氯>0.1mg/L,必须立即更换活性炭。
1.3盐罐随时(每天)加盐达到饱和状态,每15天彻底冲洗盐罐1次。
每周监测2~3次水硬度。
(每天监测水硬度,水硬度应<17.5 mg/L,检测时必须在系统运行15分钟后)再生后水硬度>17PPM时必须立即更换树脂。
1.4反渗机及分配水管路彻底消毒1次/1~3月(建议同时对反渗膜进行清洗),消毒后必须进行残留测试。
1.5透析用水尽可能为直供反渗水,如为贮水罐供水必须为密闭装置。
贮水罐和管路应每15天消毒1次,消毒后必须进行残留测试。
2.定期进行水质监测2.1每月进行透析用水细菌培养,结果<100cfu/ml。
2.2每季度测定透析用水内毒素,结果<1EU/ml。
2.3每年测定透析用水化学污染物,结果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YY0572-2005)》,见表1。
目标二:严格执行透析液的配制和使用规程1.购买的浓缩透析液和透析粉剂有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注册证和合格证。
2.透析液的配制需遵循透析液配置规程,符合无菌要求,有相应的过滤装置。
3.定期进行透析液质量监测3.1每月进行透析液细菌培养,结果<200CFU/ml。
3.2每季度测定透析液内毒素,结果<1EU/ml。
目标三:确保血液透析机器的安全运作1.按要求定期进行血透机的检修和保养工作,设有血透机维修及保养登记本。
2.血透专业护士熟练掌握血透机的性能及操作要领,能独立处理各种机器报警并协助技术员排查各种机器故障情况。
2023版医疗行业十大安全目标
![2023版医疗行业十大安全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ee7e3b33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2c.png)
2023版医疗行业十大安全目标一、提高用药安全水平1. 实施严格的用药管理制度,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2. 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提高药品安全预警能力。
二、强化患者安全文化1. 建立健全患者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安全的重视程度。
2. 加强患者安全教育,提高患者自我防护意识。
三、加强医疗设备安全管理1. 完善医疗设备管理制度,确保医疗设备安全运行。
2. 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检修、保养,降低设备故障率。
四、提高医疗质量安全1. 实施严格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确保医疗行为规范、安全。
2. 加强医疗质量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医疗质量问题。
五、加强感染控制与预防1. 建立健全感染控制管理制度,提高感染防控能力。
2. 强化感染源监测与控制,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六、提升手术安全水平1. 实施严格的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2. 加强术后监护,及时发现并处理手术并发症。
七、优化医疗环境与服务1. 改善医疗环境,提高患者舒适度。
2. 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减少患者安全隐患。
八、加强医务人员培训与教育1. 开展医疗安全相关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与技能。
2. 强化医德医风教育,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
九、深化医疗信息化建设1. 推进医疗信息化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2. 加强信息安全防护,确保医疗数据安全。
十、强化医疗行业监管1. 完善医疗行业监管制度,提高监管水平。
2. 严厉打击非法医疗行为,保障患者权益。
通过落实以上十大安全目标,我们期望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的医疗服务,促进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
2023年护理实践中的十大安全目标
![2023年护理实践中的十大安全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01e686c6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4c.png)
2023年护理实践中的十大安全目标1. 提高医疗设施和设备的安全性:- 定期检查医疗设施和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 提供适当的培训,确保医护人员正确操作医疗设备,并能紧急处理设备故障。
2. 加强感染控制措施:- 实施严格的手卫生和消毒政策,减少感染的传播。
- 提供培训,确保医护人员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并采取适当的感染控制措施。
3. 优化药物管理:- 建立安全的药物管理系统,包括正确的药物储存、配药和给药流程。
- 提供培训,确保医护人员了解药物的正确使用和剂量计算。
4. 强化患者身份确认:- 在每次护理操作前,核对患者身份,确保给予正确的护理和治疗。
- 使用标准化的身份识别方法,如患者手环或病历号码。
5. 加强跨学科团队合作:- 促进医护人员、护理人员和其他专业人员之间的良好沟通和合作。
- 建立跨学科团队会议和培训,以提升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
6. 提高患者安全教育:- 向患者提供关于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的教育。
- 建立患者安全教育计划,提供有关药物使用、手术前后护理等方面的指导。
7. 强化疼痛管理:- 评估和监测患者的疼痛水平,制定个性化的疼痛管理计划。
- 提供培训,确保医护人员了解疼痛评估和管理的最佳实践。
8. 加强患者隐私和信息安全:- 建立隐私保护政策,确保患者的个人信息得到妥善保护。
- 提供培训,确保医护人员了解患者隐私和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9. 优化手术安全:- 实施标准化手术安全流程,包括手术前的核对、手术中的手术器械核对和手术后的评估。
- 提供培训,确保医护人员正确执行手术安全措施。
10. 加强跟踪和报告不良事件:- 建立健全的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促进及时的不良事件跟踪和分析。
- 提供培训,鼓励医护人员主动报告不良事件,以改善护理实践和提高患者安全。
以上是2023年护理实践中的十大安全目标,通过实施这些目标,可以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卫生部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卫生部患者十大安全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a46dff26dd36a32d737581dc.png)
卫生部患者十大安全目标近年来,由于医院管理理念的进步和病人自主意识的增强,患者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及众多国家医务界的高度关注。
世界卫生组织(WHO)多次呼吁各成员国密切关注患者安全,提出全球共同努力,开展保证患者安全的行动。
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积极开展保障患者安全活动,足见对医疗安全、患者生命安全的高度重视。
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1、进一步落实各项诊疗活动的查对制度,在抽血、给药、或输血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识别方法,不得仅以房号作为识别依据。
开展请病人说出自己名字,后再次核对的确认病人姓名的方法。
2、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高危诊疗活动前,责任者都要主动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保证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3、完善关键流程识别措施,即在关键的流程中,均有患者识别准确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文件。
4、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识制度,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辩识病人的一种手段。
目标二: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1、正确执行医嘱,不使用口头或点电话知的医嘱。
2、只有在对危重症患者紧急抢救的特殊情况下,对医师下达的口头临时医嘱、护士应向医生重述,在执行时实施双重检查。
3、接获口头或电话通知的患者“危急值”或其他重要的检验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地记录检验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进行复述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
目标三: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和流程,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
1、建立与实施手术前确认制度与程序,有交接核查表,以确认手术必须的文件资料与物品(如病历、影象资料、术中特殊用药等)均以备妥。
2、建立术前由手术医师在手术部位作标识的即刻停制度与规范,并主动邀请患者参与认定,避免错误的部位、错误的病人、实施错误的手术。
目标四: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血透室护理安全工作计划
![血透室护理安全工作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311c455c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6f.png)
血透室护理安全工作计划一、工作目标以确保患者安全为首要任务,全面提高血透室护理质量,降低护理差错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和护理人员职业素养。
具体目标如下:1. 护理差错率不超过0.5%。
2. 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至5%以下。
3. 患者满意度达到90%以上。
4. 护理人员职业素养培训覆盖率达到100%。
5.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确保护理安全。
二、工作措施1. 完善护理规章制度(1)梳理和完善血透室各项护理规章制度,确保制度科学、合理、可行。
(2)组织护理人员进行规章制度培训,确保每位护士熟悉并遵守制度。
(3)加强对规章制度的监督和执行力度,对违反制度的行为进行及时纠正和处理。
2. 加强护理操作培训与考核(1)定期组织护理操作培训,提高护理人员操作技能水平。
(2)实施操作考核,确保每位护士掌握各项操作要领。
(3)对于操作不合格的护士,进行一对一辅导,直至达到标准。
3. 提升护理人员职业素养(1)开展职业素养培训,包括法律法规、职业道德、沟通技巧等。
(2)强化法治意识,提高护理人员法律素养。
(3)加强心理素质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4. 加强患者安全管理(1)开展患者安全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2)加强患者身份识别,确保准确无误。
(3)严格执行透析操作流程,预防并发症发生。
5. 强化护理质量控制(1)建立护理质控小组,负责血透室护理质量控制工作。
(2)实施定期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开展护理质量改进项目,持续提升护理质量。
6. 加强感染预防和控制(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确保医疗器械和环境清洁。
(2)加强护理人员手卫生管理,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3)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感染防范意识。
三、工作重点1. 强化护理安全意识,提高护理人员对安全事件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2. 加强护理人员业务培训,提高护理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水平。
3. 关注患者需求,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投诉率。
心血管护理十大安全目标解读【精选文档】
![心血管护理十大安全目标解读【精选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c5fe588c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6e.png)
心血管护理十大安全目标解读【精选文档】一、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已成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课题。
心血管疾病患者数量庞大,护理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为提高心血管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我国制定了心血管护理十大安全目标。
本文将对这十大安全目标进行详细解读。
二、心血管护理十大安全目标1. 准确识别患者身份准确识别患者身份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基础。
在心血管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在各项护理操作前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身份确认。
2. 严格执行医嘱医嘱是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制定的治疗方案,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医嘱,确保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
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医嘱的执行尤为重要。
3. 预防跌倒和坠床心血管疾病患者因病情影响,容易发生跌倒和坠床等意外事件。
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的风险评估,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确保患者安全。
4. 预防误吸和窒息心血管疾病患者常伴有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等症状,容易发生误吸和窒息。
护理人员要掌握正确的喂食技巧,密切关注患者呼吸情况,预防误吸和窒息的发生。
5. 预防压疮心血管疾病患者因长期卧床、局部组织受压等原因,易发生压疮。
护理人员要定期评估患者皮肤状况,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如定时翻身、保持皮肤干燥等。
6. 预防感染感染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
护理人员要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加强病室环境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的发生。
7.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心血管疾病患者因长期卧床、血流缓慢等原因,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
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进行早期活动,加强肢体按摩,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8. 确保心血管药物安全心血管疾病患者需长期服用药物,护理人员要掌握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和用药方法,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9. 提高心血管急症救治能力心血管疾病患者病情变化快,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心血管急症的救治流程和技能,提高救治成功率。
10. 加强心理护理心血管疾病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要关注患者心理状况,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血液净化中心十大安全目标
![血液净化中心十大安全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449fba1d770bf78a642954a7.png)
血液净化中心十大安全目标一、确保透析用水的安全管理二、严格执行透析液的配制和使用规程三、确保血液透析机的安全运作四、规范传染性疾病病人的管理,防止交叉感染五、落实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六、降低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七、最大限度地延长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八、提高抗凝剂的用药安全九、提高血液透析中紧急事件的处理能力十、合理使用和培训血液透析专业护士目标一、确保透析用水的安全管理1、制定和落实水处理系统的维护制度(1)砂滤器反冲 1 次/日。
(2)碳罐反冲 2~3 次/周, 1 次余氯 /总氯。
(3)盐罐冲洗 1 次/15 天,水硬度监测 2~3 次/周。
(4)反渗机彻底消毒一次 /1~3 月,须行残留测试。
(5)贮水罐和管路每 15 天消毒 1 次,须行残留测试。
2、定期进行水质监测(1)每月进行透析用水细菌培养< 100cfu/ml。
(2)每季度测定透析用水内毒素< 1EU/ml。
(3)每年测定透析用水化学污染物。
目标二、严格执行透析液的配制和使用规程1、浓缩透析液和透析粉剂有注册证和合格证。
2、透析液的配制需遵循透析液配制规程。
3、有适宜的过滤装置。
4、容器须每日清洗、控干。
5、定期进行透析液质量监测。
6、每月进行透析液细菌培养<200cfu/ml 。
7、每季度测定透析液内毒素<1EU/ml。
8、使用中的浓缩液应避免污染。
目标三、确保血液透析机器的安全运作1、按要求定期进行血透机的检修和保养工作。
2、熟练掌握血透机的性能及操作要领。
3、落实血路管的固定及监护制度,防止管道脱落。
4、每治疗班次需进行血透机外部的清洁与消毒。
5、下一班治疗前进行机器的自检。
6、透析机化学消毒后须进行消毒残留检测。
目标四、规范传染病病人的管理,防止交叉感染1、完善 HCV、HBV、梅毒、 HIV 等传染并实验检查。
2、传染病病人专机专区治疗,使用后彻底消毒机器。
3、贯彻并落实手部卫生管理制度和手部卫生实施规范。
血液净化中心十大护理安全目标
![血液净化中心十大护理安全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d988267802768e9951e73895.png)
血液净化中心十大护理安全目标
目标一延长内瘘及长期置管的使用寿命
目标二严防中心静脉导管内瘘针脱出或移位
目标三确保透析器复用的安全性
目标四协助医生正确识别和处理血透紧急并发症
目标五及时发现和疏导患者的自杀倾向
目标六严格遵循手卫生与医疗废物管理规范
目标七防范与减少病人跌倒与压疮事件的发生
目标八各类健康教育到位
目标九鼓励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鼓励病人和家属参与安全工作。
目标十提高血液净化专科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