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战略动机分析
浅谈我国企业国际化战略实施面临的机遇与风险
浅谈我国企业国际化战略实施面临的机遇与风险[摘要]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既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又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必经阶段。
本文首先对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现状进行了简要叙述,说明了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国际化经营有着很大的差距;其次又对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实施进行了分析,我国企业不仅在国际化经营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存在很多机遇,但同时也面临诸多的问题和风险。
最后,针对我国企业国际化战略实施面临的机遇与风险,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国际化经营;机遇;风险;对策一、我国企业国际化现状我国目前已经有很多企业从事跨国经营活动,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但是我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状况也是参差不齐的,企业国际化的进程也不尽一致,根据中国企业所处的行业特征、自身实力,以及国际化的程度,可以把中国企业分为三种主要的类型:(一)还未进入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企业国际化经营在发达国家已经有了很长一段历史,但由于中国大部分企业没有足够的自主经营权,再加上我国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资金不足,信用等级较低,甚至许多企业还没有取得进出口权,更不用说自主的经营进出口业务,所以,中国绝大多数企目前还没有进入国际市场,还属停留在国内发展阶段。
(二)逐渐进入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在使得外资企业进入的同时,也导致了国内部分企业在了解国际市场信息的前提下开始逐渐探索国际市场,有的已经开始出口产品,并一步步走入了国际市场,参与到了国际竞争中去。
(三)开始进行国际市场扩张的中国企业国际市场的扩张阶段是目前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最高阶段,我国有部分企业在参与一段时间的国际市场竞争之后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吸收国际先进管理方法和技术的基础上,也开始着手扩大国际市场,但是这种扩张是低层次的,并未达到全球合理化经营的程度,同时竞争优势仍停留在加工生产等技术含量不高的地方。
总之,我国国际化经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我国企业总体上处于资本层面的国际化阶段,大部分企业的国际化仍停留在初级阶段,与其他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相比较,还有很大的差距。
华为走向国际化案例分析
4. 国际化企业管理运作战略。华为从人治到《基本法》制,再到“制度
制”。
华为成功的启示
华为国际化先行 业界对华为的评价是:华为的成功,主要靠的是不断招募一支工程师大军,训
EPR系统 服务系统
实现端到端集成的供应链,供应链管理人员一天就可执行两 次供需与生产计划运算,以“天”为周期来灵活快速地响应 市场变化,客户还可以网上查询和跟踪订单执行状态;全球 财务共享中心,具备在4天内完成财务信息收敛和结帐的能力;
全球的电视电话会议系统,每年节省差旅费3000万元;在客 户现场的服务工程师,可以随时网上调阅客户工程档案和相 关的知识经验案例,网上发起并从公司总部或各地区部获得 及时的技术与服务协调。
国际化的竞争优势与成功经验
1. 低成本优势。华为的成本优势来自于制造成本与研发成本两个方面。
另外中国巨大的市场容量,使得占领大部分市场的华为在制造规模上 可以体现出规模经济优势。中国大量低廉的知识型人才
2. 后发优势。由于华为公司成立于1988年,在1995年才开始向国际市
场迈进,但华为充分利用后发优势,采用模仿和自主开发相结合的模 式,以比较低的投入在短时间内开发出产品并以更低的价格参加市场 竞争。
练他们、组织他们,然后激励他们在全球电信业的版图上攻城拔寨,拿下一块块 高附加值的地盘。我们称华为这样的企业为“知识力密集型企业”。
衡量一家企业是否是国际化公司的标准有两个维度,一个是企业对国际市场的 依存度,通常由企业海外收入、海外资产的比重来衡量。另一个是企业在国际市 场运营、竞争的能力,表现在国际视野的领导力、全球化运营模式、人才、供应 链管理、技术、品牌等等。
国际化战略
二、多国当地战略(Multidomestic Strategy)
• 含义:多国当地战略(也称之为多国战略)是 指母公司将战略性决策的制定与执行的权力向 下授予至每一个国家的战略事业单元。包括海 外子公司在内的这些战略事业单元受控于母公 司的总体战略指挥,但是拥有自行制定适合当 地的战略,独立设计、生产和营销符合当地市 场需求的产品或服务。
• 自有公司(Wholly Owned Subsidiaries) 模式是指企业拥有所投资事业的百分之百或 绝对多数的股权。通常可采用两种形式:通 过并购的方式获得一家公司,或者新建一家 企业。
• 优势:1.避免产品技术诀窍的外流问题。
•
2.同时,自有公司模式可以提供绝对
的控制权,因此也比较容易实现区位经济和
特许经营
• 特许经营(franchising)是许可模式 的一种特殊形式。受让方以转让方的品 牌、专利的名义出售本公司的公众化产 品或服务,可以在此过程中分享转让方 的管理方法与营销策略;受让方应向转 让方交纳一定的费用,其数额主要取决 于受让方出售产品的数量以及转让方在 竞争市场中的地位。
三、自有公司模式
政治风险 社会状况 经济状况 地理距离
人力资源 原料供应 能源供应 科技状况
二、企业自身因素
•
• 企业自身因素的评估主要是识别企业的基 础优势。这些优势在国际化经营中彰显企业的 特性,可使得企业在东道国创造出独特的价值。 同时还要分析企业的资源优势和国际化的能力。
企业研发国际化的最新趋势、动因及政策启示
企业研发国际化的最新趋势、动因及政策启示金融危机冲击下企业研发国际化的趋势和驱动因素再次成为研究的一个重要热点。
本文结合国外最新的研究成果,从微观主体角度探讨了研发国际化的最新趋势及其背后的驱动因素,讨论了企业研发投资国际化对东道国和母国带来的影响,最后结合中国从经济大国向强国迈进的背景,提出一些对策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研发国际化驱动因素创新体系公共政策引言当前,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还仍然存在,多数国家和地区认识到发展实体经济对于本土经济实现持续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与此同时,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孕育突破期,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一些新的战略性新产业成为扭转发展困局和迈向新的增长的重要支撑。
世界产业体系和劳动分工体系将迎来新的巨大变化。
企业研发国际化是这两大历史进程交织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从事研发创新的最重要的微观单元,未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企业的研究与创新。
全球研发投资的动向,从根本上说由跨国企业的国际化投资行为决定。
研究与创新发生在哪里,哪里就会充满增长的活力。
面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科学技术孕育突破的新形势,企业研发国际化的最新趋势和驱动力是什么,其背后蕴涵着怎样的政策需求等一系列问题成为众所关注的焦点问题。
本文将结合Pietro et al.(2011)的最新研究,对这些问题的变化进行探讨,结构如下:首先从微观主体角度探讨研发国际化的最新趋势,其次分析背后的驱动因素,然后讨论企业研发投资国际化带来的影响,最后提出一些对策建议和思考。
企业研发国际化的最新趋势(一)企业研发投资与资源全球化配置研发国际化指一个公司的研发业务在不同国家分布,与研发有关的知识、技术、研究人员、工程师和资本(投资和贸易)等资源在国家间流动,其实质是以知识和技能的跨越边境的转移和利用。
因此,研发国际化是国际经济格局演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产国际化的进一步演化。
一般来说,跨国企业以供应、生产和配送为价值链不断地开展着生产活动的全球性布局。
企业国际化战略的研究
企业国际化战略的研究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下,企业国际化已成为众多企业追求持续发展和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选择。
随着市场边界的不断拓展和资源配置的全球化,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本文将深入探讨企业国际化战略的相关问题,包括其动机、模式、风险以及应对策略等方面。
一、企业国际化的动机企业选择国际化战略通常出于多种动机。
首先,拓展市场是一个关键因素。
国内市场可能逐渐饱和,或者增长潜力有限,而国际市场提供了更广阔的客户群体和消费需求,为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提供了新的销售渠道。
获取资源也是重要的动机之一。
包括原材料、技术、人才等。
不同国家和地区在资源方面具有各自的优势,企业通过国际化可以更便捷地获取所需资源,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此外,分散风险也是企业国际化的考虑因素之一。
依赖单一国内市场容易受到经济波动、政策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国际化经营可以使企业在多个市场中分散风险,增强抵御不确定性的能力。
二、企业国际化的模式企业国际化的模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出口、许可经营、合资企业和全资子公司等。
出口是较为常见和初始的国际化模式。
企业通过将产品或服务销售到国外市场来实现国际化。
这种模式相对风险较低,但也面临着贸易壁垒、运输成本等问题。
许可经营则是企业将自己的技术、商标等许可给国外企业使用,获取许可费用。
这种模式能够快速进入市场,但对品牌和技术的控制相对较弱。
合资企业是与国外企业共同投资成立新的企业,共同经营和分享收益。
这种模式可以利用合作伙伴的当地资源和市场知识,但也存在文化差异、管理协调等方面的挑战。
全资子公司则是企业在国外直接投资设立完全由自己控制的企业。
这种模式对企业的资源和管理能力要求较高,但能够实现最大程度的控制和战略实施。
三、企业国际化面临的风险企业国际化并非一帆风顺,面临着诸多风险。
政治风险是其中之一,包括政策的不稳定性、政权更迭、战争等,这些都可能对企业的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经济风险也不容忽视,如汇率波动、通货膨胀、经济衰退等,可能导致企业成本上升、利润下降。
全球化背景下企业的国际化战略
全球化背景下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在21世纪的今天,全球化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话题之一。
全球化的发展,让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全球化现象更加加速。
在这一背景下,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从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含义、影响因素以及实施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含义企业国际化战略(Internationalization Strategy)是指企业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通过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行动,将企业的业务拓展到国际范围之内,以实现企业的有计划、有预见的发展。
企业国际化战略是企业在面对全球化的趋势下,为了更好地发展和生存,在全球市场上规划和布局的一种行动方案。
二、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影响因素1.市场机会: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制定必须要针对市场机会,选择一个有发展前景的市场就显得尤为重要。
2.国家环境:企业在国际化的过程中,要考虑不同国家的政府政策、文化背景、法律法规等因素。
以保障企业在当地的行动能力和发展空间。
3.企业能力:企业的能力包括技术、资金、品牌和人员等方面的资源。
企业想要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成功,就必须要有一定的行业背景和核心技术,而且还需要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和完善的人员组织架构。
4.竞争压力:企业进入一个新的市场需要面对新的竞争环境和竞争对手。
因此,企业需要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和品牌推广方案,以确保企业在市场上能够立足并获得成功。
三、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实施策略1.选择合适的国际市场: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和国际市场的供求关系、人口结构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国际市场。
2.制定适合当地环境的管理战略:企业要根据当地的法律法规、文化习惯、政治环境等因素来制定适合当地环境的管理战略,以便更好地融入当地市场。
3.注重品牌建设和品牌推广:企业要注重品牌建设和品牌推广,通过投入一定的资金和资源,树立和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以赢得更多客户和市场份额。
4.积极推进企业国际化:企业要积极推进企业的国际化,优化国际化战略,扩大海外业务,以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和市场机会。
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战略动机分析
知 识 密集 型 企 业 竞 争 优 势 来 源 于 知 识 的 异 质 性 ,而 学 习是 其 发展 中 国家 不 同 , 由于 中 国 知识 密 集 型企 业 通 过 内 向 国际 化
企业竞争优势唯一的持久性来源( ia,9 2 。跨国企业在进 获 得 了 一定 的技 术 能 力 ,可 以到 其他 发 展 中 国家 甚 至 发达 国家 W l s19 ) l i
企业战略联盟问题 , 而很少被 用 分析 企业特定 的战略 问题。 家 “ 然 知识利用” 面, 方 因为这些国家具有强大的技术优势 , 但对于
特 别 是在 目前 的 文 献 中 ,从 知 识 能 力 形 成 角 度 时 中 国 知 识 密 集 中 国这 样 的 发展 中国 家 , 识 密 集 型 企 业 知 识 能 力 较 弱 , 且 不 知 而 型 企业 国 际 化 战 略 动机 没 有 深 入 研 究 。
维普资讯
【 摘要 】 文章探讨 了知识 密集型 企业 国际化知识 能力形成 知 识 存 量 , 利 于 已有 知 识 得 到 更 加 充 分 的 利 用 , “ 识 利 用 ” 有 对 知
的机 理 及 路 径 ,并 在 此 基 础 上 分 析 了知 识 密集 型企 业 国 际化 战 取 得 的 成 果 进 行 保 护 ;知 识 利 用 ” 则 是 对现 有知 识进 行利 用的 “ 略 动机 ,进 而根 据 中 国 的特 定背 景 研 究 了 中 国知 识 密集 型企 业 深 化 与 巩 固 , 同时 又 是 对 可 利 用 知 识 的 积 累 。 国际化 战 略 动 机 。 最后 提 出 了对 中 国 的启 示 。
一
完 整 , 知识 能 力积 累路 径 上 有 较 大 的 不 同 。 国知 识 密 集 型企 在 中 业 国 际 化 知 识 能 力 发 展 的 路 径 更 多地 取 决 于 “ 识 寻 求 ” 但 与 知 ,
国际化战略分析
国际化战略分析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国际化已成为许多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
本文将对国际化战略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一、背景介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面临的竞争不再局限于国内市场,而是扩展到了全球范围。
针对这一变化,企业需要制定国际化战略来适应和抢占国际市场。
二、国际化战略的定义与意义国际化战略是指企业通过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进军国际竞争舞台,实现全球化经营的策略。
它的意义在于扩大市场份额、降低风险、提高竞争力、获取更多资源等。
三、国际化战略的分类1. 出口战略:企业通过直接或间接出口产品和服务,开展国际贸易和合作。
2. 直接投资战略:企业通过在国外设立子公司或合资企业等形式,直接进军国际市场。
3. 特许经营战略:企业通过授予他国企业使用自有品牌、技术等资源,实现产品和服务的快速推广。
4. 联盟合作战略:企业通过与国外合作伙伴建立战略联盟,共享资源和风险,拓展国际市场。
四、国际化战略的优势与挑战1. 优势:a. 扩大市场份额:国际化战略可以带来更大的市场规模和潜在客户群体,从而提升企业销售额。
b. 利用资源优势:通过进入国际市场,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国内外的资源,优化生产和采购成本。
c. 获得技术与创新:国际化战略促使企业与国外企业合作,从中获取新技术和创新理念,提升企业竞争力。
2. 挑战:a. 市场风险:国际市场的政策、法律、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会给企业带来市场风险和不确定性。
b. 资源调配难题:国际化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企业需要合理调配资源,确保战略的顺利执行。
c. 管理能力挑战:国际化战略要求企业具备跨国管理和运营能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是一项重要任务。
五、国际化战略的案例分析以中国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集团为例,其国际化战略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阿里巴巴通过跨境电商、投资外国企业、开展跨境支付等方式,迅速进军全球市场,并建立了国际化的品牌形象和声誉。
六、总结与展望国际化战略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它不仅可以带来市场和资源的拓展,还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创新与发展研究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创新与发展研究随着时代的推移,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已经成为了现代服务行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这个行业主要涉及到各种专业技能和知识,比如法律、会计、金融、教育、科技等等。
它们拥有着高度的专业性和复杂性,需要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而且显著创新性。
本文将从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的概念出发,深入探讨该行业的特点、现状、挑战、创新与发展。
一、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的概述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简称KIBS(Knowledge 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s),即基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商业服务,是“以知识作为核心驱动力的、在服务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高附加值服务业”,也是现代服务业中最重要的一类行业。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是指那些依赖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甚至是学术成果和研究,从事提供技术、科技、管理和其他知识密集服务的企业和机构。
二、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的特点1.知识性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的核心是知识和技能,因此它具有很高的知识性,需要以高端、专业的知识作为支撑,为客户提供独特的价值。
2.高度创新性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还需要通过创新实现附加值的提升和持续的竞争优势的获取。
因此,创新是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的重要特点和核心竞争力之一。
3.高度专业性和复杂性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涵盖了法律、会计、金融、教育、科技等不同行业,需要高管的专业知识,且复杂度高。
三、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的现状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发展迅速。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8年《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已经成为中国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占据了全行业的重要比重。
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前景广阔,对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
四、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挑战1.欠缺人才人才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核心竞争力,但现实情况是,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应用的专业技能要求过高,欠缺具备相应资质和能力的人才。
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动因及竞争优势分析
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动因及竞争优势分析[摘要]企业可以通过中外合资合作经营、特许经营或通过进出口商品、许可协议和并购等方式进行国际化经营。
我国企业走国际化道路通常是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转移过剩产能和规避汇率风险等,并在企业家精神的推动作用下和国家政策的鼓励下进行的。
目前我国企业应充分利用要素成本比较优势、后发优势和市场优势,加快国际化步伐。
[关键词]企业经营;国际化;动因;竞争优势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学术界对于“国际化”的定义一直存在争论。
就现有的理论文献来看,对于“国际化”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1.认为国际化是一种在外国市场的投资模式,可以用理性的外部化、所有权和区位优势的经济分析来解释(williamson 1975,dunning 1988)。
2.国际化是一个持续的演进过程(melin 1992),公司随着知识和市场投入的增加而提高国际参与度(jollanson&vahlne 1977)。
3.国际化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公司逐渐认识到国际交易对于公司未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并与其他国家建立和执行贸易(beamisll 1990)。
除了这几种观点外,多数学者用国际化来描述一个企业或集团的外向型经营活动。
国外对于“国际化动因”问题已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目前有传统的垄断优势理论、内部化理论、维农的跨国企业产品周期理论、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模型、邓宁(dunning)的经济发展五阶段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以及切合比较优势理论和贸易投资相互关系理论。
最新的企业国际化动因理论主要从管理者个人特点、规模效应和资源限制等角度来分析。
从管理者个人特点角度来看,认为管理者的教育经历、接受能力、是否具有全球视角和国际经历都是推动企业国际化的原因(mcdougall&oviatt 1991)。
从规模效应来分析,认为企业为了达到规模经济,达到更低的成本和价格,在更低价格时达到更高的质量,以及面对国内市场不景气时,企业会进行国际化(coviello & mcauley 1999)。
中国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能力形成要素决定
Shm tr13) 《 济 发 展 理 论 》 cu pe(94 在 经 中首 次 提 出 了 创 新 的 概 念 : ” 创 新 就 是 要 建 立 一 种 新 的 生 产 函数 , 何 要 素 的 改 变 都 会 导 致 生 产 任 要 素 与 生 产 条 件 的 重 新 组 合 而 形 成 推 动 经 济 发 展 的 动 力 。创 新 活 ”
1知 识 密 集 型 企 业 国 际化 与 传 统 企 业 不 同 的特 征 .
( ) 识 更 新 速 度 快 。传 统 的 生 产 函 数 注 重 的 是 劳 动 力 、 1知 资
力 、 层 管 理 团 队 国 际 化 经 验 ( 识 ) 区 位 选 择 、 度 支持 是 影 响 中 国 高 知 、 制 知 识 密 集 型 企 业 国 际化 能 力 形 成 的 四 个 要 素 。 【 键 词 】 识 密 集 型 企 业 国 际 化 能 力 形 成 要 素 决 定 关 知
二 、 识 密 集 型 企 业 国 际 化 知 识 能 力 形 成 影 响 要 素 分 析 知
密集型企 业 国际化能 力的影 响要 素 ; 后 , 于 中国制度 背景 分析 了中 最 基 国知 识 密 集 型 企 业 国 际 化 能 力 形 成 的 要 素 决 定 , 出跨 国 知 识 吸 收 能 得
维普资讯
|
中 国 知 识 密 集 型 企 业 国 际 化 能 力形 学 院 7 0 0 ) 西 1 0 0
【 摘 要 】 先 分 析 了 企 业 国 际 化 能 力 形 成 影 响 要 素 ; 次 分 析 了知 识 首 其
高 的 国 际 化 知 识 为 企 业 提 供 了在 国 外 市 场 进 行 竞 争 的 优 势 。知 识 密 集 型 企 业 一 般 具 有 较 强 的 学 习能 力 , 以 从 企 业 所 处 的 网 络 中 可 吸 取 知 识 增 加 竞 争 力 , 分 开发 满 足 市场 需 要 的新 产 品及 服 务 , 充 迅 速 占 领 市 场 , 得 巨大 的经 济 效 益 , 而 在 短 时 间 内 由小 企 业 发 展 获 进 成 为 组织 和 管 理 日趋 完 善 的 大 企 业 。 ( ) 国 际化 程 度 。知 识 密 集 型 企 业 是 伴 随 新 技 术 的 发 展 而 3高 出 现 的 , 国 际化 并 不 一 定 遵 循 渐 进 式 路 线 , 0 纪 中 期 出 现 的 其 2世
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高管团队特征与国际化水平的关系研究
H6TMT成 员 的年 龄 异 质 性 与 KI S企 业 的 国 际 化 水 平 : I K
正相关 。
关 键 词 : 识 密集 型 服 务 企 业 ; 知 高层 管 理 团队 ; 际 化 水 平 ; 国 实证
分 析
H7 F 『 员 的教 育 背 景 异 质 性 与 KIS企 业 的 国 际 化 : M,成 B
本 文选 取 金 融服 务 、 算 机 软 件 服 务 、 讯 信 息 技 术 服 务 、 计 通 算机 网络 服 务 以及 广 告 媒 体 服 务 等 五 大 行 业 中 的 相关 企业 作
为 研究 对象 , 本 企 业 均 为 在 A 股 和 H 股 I 上 市 的 , 在 国 样 订场 存
J 战 略 管 理 的 观 点 , 究 离 层 管 理 队 对组 织 绩 效 、 略 、 织 f 1 1 研 战 组 变 革的影 响等 。高 管 『 依 据 其 自身 的 认 Ⅻ 基 础 和 价 值 观对 各 碉队 种信 息 进 行 过 滤 、 选 和 解 释 . 队 成 员 不 的 认 知 基 础 、 察 筛 团 洞 力 、 值 观 以 及 这 特 质 的 作 用 过 程 会影 响 组 织 的 战 略 选 择 。 价 出 于这 些 特 质 难 以 测 量 , 此 高 阶 理论 借 鉴 已 行 研 究 将 人 口统 阙 计 学 特 征 ,- n 龄 、 期 、 育 水 平 、 业 经 历 等 等 , 为 j述 t  ̄年 g 任 教 职 作 特 质 变 鼙 的 替 代 变 量 , 推 断 这 些 特 征 将 会 关 系 到 高 管 闭 队 的 并
正相 关 。
、
研 究 历 异 质 性 与 KIS企 业 的 国 际 化 : B 水平正相关 。
( 理论 阐述 一 一) 1 8 年 , tmb i 94 ta r k和 Mao c s n提 出 了 高 层 阶 梯 理 沦 。这 一
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发展现状 特点与动因
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开展现状特点与动因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开展现状特点与动因摘要: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开展,我国中小企业已成为中国经济中一支重要的力量。
不仅在缓解就业压力、技术创新方面、带动国内经济蓬勃开展方面等等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与信息产业的崛起的大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为了获得更好的开展,必须实施走出去战略,开拓国际市场,开展国际化经营。
本文就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开展现状、特点与动因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国际化的开展现状;特点;动因;国际化经营;中国中小企业一、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开展现状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开展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方针后,我国企业开始尝试进入国际市场。
随着中国参加WTO,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问题逐渐被政府有关部门提上了议事日程。
到2001 年“走出去〞战略被正式写入国家“十五〞方案纲要,再到2021 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以及2021 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企业竞争力的显著增强,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开展水平日益提升,整体实力逐步增强,同时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截至2021年末,我国中小企业注册数量超过4200万多家,占全国企业总数九成以上,它们创造中国近60%的经济总量,占据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
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效劳的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8%,生产的商品占社会销售额的59%,上缴税收占50.2%。
一、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概况中小企业的出口额已占到全部商品出口额的68%,出口总额增长49%。
通过上面近几年中小企业数量,可以看出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它缓解了大量就业问题。
二、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特点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方面,起步较一些兴旺国家的中小企业较晚。
【实用文档】企业国际化经营动因,国际市场进入模式,国际化经营的战略类型
第三章战略选择第四节国际化经营战略一、企业国际化经营动因(★★)(一)国际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1.垄断优势理论海默首次提出垄断优势理论,后得到其导师金德尔伯格的支持并加以完善,成为最早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独立理论。
该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市场不完全”与“垄断优势”。
海默认为,市场不完全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基础。
因为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企业不具备支配市场的力量,它们生产同样的产品,同样地获得生产要素,因此对外直接投资不会给企业带来任何特别利益,而在市场不完全条件下,企业则有可能在国内获得垄断优势。
在此基础上,海默认为当企业处在东道国不完全竞争市场中时,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是为了充分利用自己具备的垄断优势,这种垄断优势足以抵销跨国竞争和国外经营所面对的种种不利而使企业处于有利地位。
企业凭借其拥有的垄断优势排斥东道国企业的竞争,维持垄断高价,导致不完全竞争和寡占的市场格局,这是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原因。
2.区位理论索思阿德提出区位理论,用以研究国内资源的区域配置问题。
后来,艾萨德等用此理论来解释对外直接投资的现象。
企业拥有的优势并不能单独地说明为什么对外直接投资优于出口。
企业拥有某些特殊优势,可以不对外直接投资,而只是在本国生产,然后通过出口到第三国市场。
因此,又必须引进有关东道国的区位因素。
以便充分说明为什么一个企业会不辞辛劳,并承担风险到国外去从事制造经营活动,许多区位因素则适合解释这种情况:(1)劳动成本。
国际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全性可能导致实际工资成本的差别。
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是当技术已经标准化的时候,人们就可能把生产活动转移到劳动投入的来源地。
那些纵向一体化的企业把某些装配活动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就属于这类对外直接投资。
国际企业实行世界范围的制造和装配政策,其目标就是要使总生产成本最小。
(2)市场购销因素。
东道国的市场规模、市场增长、发展阶段以及当地竞争程度等特征,会对直接投资的决策产生影响。
尤其是在东道国有贸易壁垒的情况下,市场规模等因素明显与利用生产和销售的规模经济有关。
创造知识密集型企业的创新与发展模式
创造知识密集型企业的创新与发展模式在当今社会,知识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知识密集型企业也成为了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知识密集型企业的创新与发展模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一、从市场导向到创新导向过去,市场导向是知识密集型企业发展的主要模式,企业主要是根据市场需求来开发新产品和服务,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收益。
但这种模式往往只能让企业保持现状,难以推动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转向创新导向,即通过创新来打造独特的产品和服务,开拓新市场,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从技术领先到人才领先过去,技术领先是知识密集型企业能够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因素。
但现在,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很难保持长期的技术领先地位。
因此,人才领先变得越来越重要。
知识密集型企业需要不断吸引和培养优秀的人才,构建优秀的团队和组织架构,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
三、从独立研发到开放合作过去,独立研发是知识密集型企业的主要模式,企业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和专利技术。
但现在,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企业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合作,共享技术和知识。
因此,开放合作模式变得越来越普遍。
知识密集型企业需要打破研发的壁垒,与其他优秀的企业和团队合作,共同促进产业发展。
四、从单一产品到多元化产品过去,知识密集型企业往往只做单一产品或服务,以保持竞争优势。
但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单一产品的优势越来越小。
因此,多元化产品已成为企业创新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可以减少市场风险,拓展市场空间,提高企业的发展潜力。
五、从传统产业到新兴产业过去,知识密集型企业往往在传统产业中寻找发展机会。
但现在,新兴产业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企业需要不断开拓新的领域。
例如,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已经成为知识密集型企业的热门选择。
企业需要及时掌握新技术和新趋势,才能在新兴产业中取得成功。
总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知识密集型企业的创新与发展模式也在不断变化。
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国际化模式选择——基于知识的观点
随着知识经济 的增长,国际经济的融合,新技术 推动的金融业务 的发展 以及跨 国市场 的开放和货 币的
自由兑换,企业 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 。 自从世界进入
、
服务业 国际化模式研 究现状
于服务业国际化 的研究远远落后于制造业 国际化的研
究[, 没有反映 出其世界地位( v li ,0 3 Smi , J a 等 2 0;a e a g e
1 9 :L v lc , 1 9 ;Grn o s 19 ) 9 9 o eo k 9 9 o r o , 9 9 。在 工 业 经
济 发展的 同时,知识密集型服务业 已成为核心部 门之
和国际化 的研究太少…即使不同类 型的服务业间存在
收稿 日期 :2 0 - 2 1 0 9 0— 0 基金 项 目:国 家 自然科 学基 金项 目 “ 基于 关系 网络 的中 国制造 企业 国际化 能力培 育与 路径选 择研 究”77 24) (0 70 0;教育部 新世 纪人才 支持 计划“模 式 的 文 献 比 较 有 限
( lms r ,S ama Bo t mo h r ,& S ls 0 6 。 C n at , e al,2 0 ) i o t co r r
K n u adH u(0 3 ̄ u d ,n s 2 0 )
‘・目前关 于服务企业成长 ‘・ .
— —
基 于知 识 的观 点
王 国顺 ,张 仕 璩
( 中南 大学商学院,湖南长沙 4 0 8 ) 10 3
摘要:通过对服务业国际化模式 的分析,指 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相对传统服务业的最大特 点是其具有知识性 。知 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利用不同类型的知识 向顾客提供不同类型 的服务,这影响到服务过程 中“ 供应商一顾客” 间的互 动关系和服务质量评价标准化程度,最终影响到企业国际化模式 的选择。 关键词:企业国际化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 :国际化模式;知识性
企业战略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战略动机分析
企业战略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战略动机分析首先,市场动机是推动企业国际化的一大动力。
国际化可以帮助企业进入新的市场,获取更多的客户和销售机会。
对于战略知识密集型企业来说,其核心竞争力常常是创新的产品和技术,通过国际化,企业可以将自己的创新产品和技术带入更广阔的市场,从而实现规模化经营和增加收入。
此外,国际化还可以降低企业的市场风险,通过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进行分散投资,企业能够减少单一市场的风险,实现全球化的市场覆盖。
其次,资源动机也是企业国际化的重要动力。
战略知识密集型企业通常拥有丰富的资源,包括人才、技术和资金等。
通过国际化,企业可以更好地利用自身资源,进一步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例如,企业可以通过在国外设立研发中心,吸引和培养本地的科研人才,从而获得更多的创新能力和技术优势。
此外,国际化还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通过在海外市场上市或开展跨国合作,企业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融资机会,进一步扩大企业的规模和影响力。
最后,学习动机也是企业国际化的一大动力。
战略知识密集型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不仅可以将自身的知识和经验带到国外市场,还可以从国外市场学习新的知识和经验。
通过与国外企业的合作和竞争,企业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需求、消费习惯和行业趋势,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竞争优势。
此外,企业国际化还可以帮助企业拓宽视野,了解到不同文化和制度背景下的经营环境和管理模式,从而提高企业的全球化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
总结起来,企业战略知识密集型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动机主要包括市场、资源和学习三个方面。
通过国际化,企业可以进入新的市场,获取更多的销售机会;利用自身资源,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并从国外市场学习新的知识和经验。
一、如何理解企业增长战略的三种基本类型?
一、如何理解企业增长战略的三种基本类型?根据营销学理论原理,企业增长战略主要有三类:密集型增长战略、一体化增长战略和多角化增长战略。
1.密集型增长战略:密集型增长战略是指企业在原有业务范围内充分利用产品和市场方面的潜力以求企业成长,即在原来的业务领域里加强对原有产品和市场的开发与渗透来寻求企业未来发展机会的一种战略,其重点在于加强对原有产品和市场的开发。
密集型增长战略可以细分为市场渗透、市场开发、产品开发和多元化战略。
图解密集型增长战略1)市场渗透:用原有的产品在原有的市场中寻求扩张的战略,即增加原有产品在原有市场的销售密度。
该战略有三种实现途径:鼓励现有消费者多买,吸引原来购买竞争对手产品的顾客购买,说服原有市场中目前还未购买的顾客购买。
2)市场开发:用原来的产品开发新的市场,该战略包括三种实现途径:实行地域多样化,寻找新的顾客群,开发新用途。
3)产品开发:在原有市场上增加新开发出来的产品,其实现途径有:对原有产品的改进与改良,开发与原有产品互补的产品,开发与原有产品有一定关联度的新品牌或新品种种类。
2.一体化增长战略:企业发展与自身经营相关联的业务以提高盈利能力和增进效益的发展战略。
可分为前向一体化、后向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
1)前向一体化:通过获得分销商、零售商或其他前向环节的所有权或加强对其控制以谋求发展的战略。
2)后向一体化:通过获得供应商所有权或增强对其控制以谋求发展的战略。
3)横向一体化:通过获得竞争企业所有权或加强对其控制以谋求企业发展的战略。
3.多角化增长战略:企业将经营范围扩大到本业务以外的领域,实行多种经营。
可分为同心多角化、横向多角化、混合式多角化。
1)同心多角化:企业面对新市场、新顾客,以原有技术、特长或经验为基础增加新业务,利于企业利用原有技术、资源、渠道,并降低经营风险。
2)横向多角化:针对现有顾客增加一些与现有产品不相关或不完全相关的产品,挖掘市场购买能力。
3)混合式多角化:发展与原有业务完全无关的新业务以吸引新的消费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战略动机分析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摘要】文章探讨了知识密集型国际化知识能力形成的机理及路径,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战略动机,进而根据的特定背景研究了中国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战略动机,最后提出了对中国的启示。
【关键词】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战略动机能力形成知识管理是知识密集型企业的核心所在,一场学习竞赛的胜利者将可能赢得所有的博弈,选择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就对竞争对手形成了一种负的外部性,增加了自己先占于竞争对手的机会(泰勒尔,1997)。
这类企业更注重于知识的获取,对充分实现其掌握优势知识资源的价值的欲望也更强烈。
对于中国企业,如何寻求知识并获取优势是企业国际化的重要动机,但目前相关主要集中于企业国际化的交易成本及企业的有效运作方面。
尽管资源基础论及KBV在战略管理中已经成一个比较流行的分析工具,被普遍用来解释企业竞争优势、企业成长及企业战略联盟问题,然而很少被用来分析企业特定的战略问题。
特别是在目前的文献中,从知识能力形成角度对中国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战略动机没有深入研究。
一、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知识能力形成机理及路径研究知识密集型企业竞争优势来源于知识的异质性,而学习是企业竞争优势唯一的持久性来源(Willias,1992)。
跨国企业在进入国外市场中,面临各种额外的知识及信息,经营者不可能等到掌握所有的国际化知识以后才开始进行国际化,也不可能对一个完全不了解的市场盲目冒险而投入大量资本。
由于这些跨国公司是海外市场的“新来者”,缺乏足够的东道国知识,缺乏在国外经营的经验,在国外经营会遇到一系列的困难和阻碍,增加了国外运营的成本,可能使国际化扩展发生延迟,导致企业海外经营效率低下。
因而,知识在国际化扩展中就尤其重要,而作为知识来源的途径,组织学习的重要性就更加突出。
March(1991)提出组织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即组织学习包含两个方面:“寻求”与“利用”。
“寻求”一词与搜索、变化、风险承担、经验、实验、灵活性、发明及创新等相关,是对新战略资源和竞争力的获取;“利用”与提炼、选择、生产、效率、选择、实施及执行有关,是对已有资源和竞争力的使用。
根据March(1991)提出的组织学习理论的两个方面,主流理论关于国际化的观点使用了“利用”而不是“寻求”的观点(Hedlund and Ridderstrale,1997),目标是效率最大化。
由于忽视了资产的寻求,这些传统理论没有成功解释跨国公司是如何通过国际扩张进行创新的。
而实证表明,资产寻求型FDI的重要性不断上升,如Kouemmerle(1996)发现,制药和部门的大型跨国公司在海外研发基地的增加主要是为了获得新知识而不是利用现有的知识。
“知识寻求”的本质属于创新范畴,它的重要功能是增加整个知识系统的知识存量,有利于已有知识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对“知识利用”取得的成果进行保护;“知识利用”则是对现有知识进行利用的深化与巩固,同时又是对可利用知识的积累。
企业跨国知识能力的积累有两个过程:一是从缄默知识转变为显性知识,即是以创新为主,将新技术、新知识能力商业化并获得利润及租金的过程;另一种是从显性知识转变为缄默知识,即获取物化技术以及可以传播及表达的技术及知识,并经过消化、吸收与原来的缄默知识相结合的过程。
这与企业内在的“利用”与“寻求”相对应,只不过是这两个过程是跨国界进行的,通过国际化扩张进入国外市场使企业提供了“利用”利益及“寻求”利益(Dunning,1993)。
从这个意义上,“知识寻求”与“知识利用”是影响企业国际化知识能力形成的两个有机结合的因素。
由于发展水平的不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国际化模式存在较大的不同。
主流理论主要针对发达国家,强调发达国家“知识利用”方面,因为这些国家具有强大的技术优势,但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能力较弱,而且不完整,在知识能力积累路径上有较大的不同。
中国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知识能力发展的路径更多地取决于“知识寻求”,但与其发展中国家不同,由于中国知识密集型企业通过内向国际化获得了一定的技术能力,可以到其他发展中国家甚至发达国家进行投资,进行“知识利用”。
即通过“知识利用”与“知识寻求”而获得能力的提升。
二、企业国际化能力形成与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战略动机中国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其实是跨越国界追求能力形成的过程,是一个以知识的持续寻求、积累和根据知识存量进行利用、反馈,进行调整为核心的动态的、多维过程。
具体来看,企业国际化发展与企业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双向的过程(见图1)。
企业能力既可以是企业国际化发生的条件,也是企业国际化的诱因;企业能力既是企业国际化的推力,又是企业国际化的拉力。
而作为组织学习的两个方面,“知识利用”与“知识寻求”与企业竞争能力互动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知识利用”推动企业国际化竞争能力的形成及提高,企业能力的提高又促进了企业进行“知识利用”。
从更深层次来看,从KBV理论对于跨国企业竞争优势形成的解释可以看出,KBV理论在解释企业国际化经营时也隐含着企业国际化战略动机。
因此,与市场逻辑不同,组织逻辑暗示具有市场不具备的能力:一方面是利用知识的能力,另外一方面是获取知识的能力。
而企业在进行国际化经营时,是“知识寻求”、“知识利用”跨越国界的过程,这说明了企业具有“知识寻求”、“知识利用”国际化战略动机。
这一观点比现有理论更体现了因果的统一,既补充了知识转移情形下只考虑交易成本的缺陷,又支持了企业组织惯例及文化差异的观点,符合KBV分析企业的组织逻辑。
三、转轨下的知识密集型国际化战略动机分析1、知识能力不完整性决定了具备较强“知识寻求”国际化战略动机中国知识密集型企业技术知识能力及管理经验相对发达国家较弱;在转轨经济下,中国企业国际化知识能力是不完整的。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知识密集型企业需要通过向发达国家企业学习来获得先进的知识及技术,提高企业竞争优势。
中国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知识寻求”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寻求东道国市场知识、寻求国际化经营管理知识、寻求技术。
2、转轨经济特征决定了具有强的“知识利用”国际化战略动机第一,在计划经济下,中国企业通过技术引进、吸收和创新及自主开发,具备了一定的创新能力,部分企业具备了剩余能力,企业需要将这些剩余能力进行扩张,以获得更多的利益。
同时,由于中国处于转轨经济中,通过市场进行交易的成本较高,通过内部化进行交易成本较低。
在这两个条件下,企业国际化扩张的动机就相对较强。
第二,企业普遍缺乏一些发挥知识优势的非知识性资源。
除知识性资源外,转轨经济中的中国企业普遍缺乏一些资源,如财务资源等。
为了使企业更快提高竞争能力,企业在寻求知识性资源的同时,也要寻求这些非知识性资源,将这些资源与本身具备的知识优势结合一起,更好地进行“知识利用”。
第三,投资约束机制“软化”使国有企业具备“知识利用”国际化动机。
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基本上是一种层层委托的代理关系,由于委托层次过多,企业的经营者没有最大化所有者权益的激励。
当企业的经营者对其投资决策行为不负任何责任或者只承担很小一部分责任时,企业的投资约束软化了。
在转轨过程中,由于人们还不太习惯通过健全公司的治理结构来加强对企业投资行为的约束,民营企业家以“拍脑袋”进行决策的方式仍然常见,也出现投资约束软化的特征。
而投资约束软化的一个最常见后果是产业的“过度进入”行为(郭昕炜、徐康宁,2001),这就必然造成行业竞争程度加剧。
激烈竞争导致的微薄利润使企业寻求新的增长空间,寻求国际化,以增加新的利润来源。
第四,知识密集型企业快速国际化的特征使得其有可能与传统企业不一样,可以跨越一些阶段,甚至不经过国内发展的阶段就直接进入国外市场,有可能表现出强烈的“知识利用”国际化动机。
“知识利用”国际化本质上是获取互补性资源的战略,以弥补其本身资源能力的不足。
由于中国特殊的制度背景及中国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知识能力的不完整性,“知识利用”与“知识寻求”的转化存在两个矛盾,阻碍了中国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知识能力形成。
第一,中国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发展时间还不长,实力还不雄厚,大多数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有限的资源既要应用于扩大规模,占领市场,又要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而不断进行“知识寻求”,所以中国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知识利用”及“知识寻求”矛盾就显得更突出。
第二,由于二者在成本与收益的时间和空间分布上不一致,“知识寻求”利于长期,“知识利用”利于短期,导致冲突。
自适应过程会在无意识中偏向“知识利用”。
中国知识密集型企业境外企业发展资金的不足一方面使企业在海外扩大再生产受到限制,另一方面也削弱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企业对尽快收回投资回报有着更加强烈的动机与愿望,投资短期行为明显,使部分企业出现短视行为,只重视企业短期发展,不重视企业长期成长;只重视利润的获取,不重视知识的获取,整体上不利于企业国际化的长期发展。
四、结论进行一个有效的组织学习过程必须建立在“知识寻求”与“知识利用”相统一的基础之上,而这体现了企业的国际化目标——价值最大化。
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在于能够获取多个地区的当地知识或技术并加以开发利用,这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尤显重要,体现了企业国际化实现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一个有远见,想长期持续发展的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必须根据不同时期的战略需求,寻求“知识利用”与“知识寻求”相对性统一,力争在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之间兼顾平衡。
尽管随着改革开放程度深入,发展中国家知识密集型企业技术能力在短短十年时间左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相对发达国家,无论从技术上还是经营管理经验上,都需要进行额外的组织学习及进行知识创造,组织学习影响着企业国际化知识的获取及国际化知识的创造产生。
中国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的根本动机为寻求知识动态优势,为达到这一目的必须不断地生产知识、创新技术,尽可能地从最大空间以最快速度获取知识。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这种知识动态优势的保持必须通过国际化从国际创新中不断地通过学习、吸取知识才能得以实现。
因此,要适当加大对“知识寻求”力度,采取多种方式从国际创新网络中获取知识,这是中国知识密集型企业为了实现价值最大化的有效途径。
【】[1]Dunning,:ternational Direct Investment Patterns in the 1990s,in The Global Race for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Oxelheim L.,ed.)[M],Springer-Verlag,1993.[2]: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in organizationallearning[J],Organization Science,1991(2).[3]郭昕炜、徐康宁:转型期间中国企业多角化经营的动因分析[J],经济探讨,2001(2).[4]王炜瀚:知识观的多国企业理论[M],社会文献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