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太宗的人才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唐太宗的人才观

唐太宗李世民( 599-649) , 中华帝国千古一帝, 唐代第二位君主, 唐高祖李渊之次子。世民出生于武功( 今陕西武功西北) , 儿时曾有相面先生预言说, 此子将来必能济世安民, 因以为名。隋炀帝大业十一年( 615) , 炀帝被突厥始毕可汗率兵围困在雁门( 今山西代县) , 年仅16 岁的李世民应募勤王, 崭露头角。大业十三年( 617) , 李渊被任为太原留守, 李世民随从来到晋阳( 今山西太原) 。这时隋政已衰, 天下大乱, 李世民便广交英雄豪杰, 积极招兵买马, 准备举兵反隋, 夺取天下。武德九年( 626) 六月四日,李世民率秦王府幕僚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 发动“玄武门之变”。两天以后, 唐高祖下诏将李世民立为太子。八月, 唐高祖禅位而为太上皇, 李世民登上帝位, 是为唐太宗。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中一个有作为的皇帝。他登基之后, 励精图治, 使唐朝很快出现了经济繁荣, 政局稳定的升平景象。这种景象的出现, 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 而唐太宗卓越的人才观则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归结起来,大概有广开才路、用人之长、用人不疑、虚怀若谷这几点是唐太宗的人才观的集中体现。

一、广开才路

当下很流行的一句话“21世纪什么最宝贵?人才!”早在一千多年以前,唐太宗就深深的懂得这个道理,并身体力行的付诸于实际行动。唐初,各种人才盛极一时,贞观一朝人才辈出,并不是说人才是真的多,所谓“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关键在于统治者善于发掘和使用人才,使得天下人才为天下所用,帮助天子以创天朝上国。“不

以卑而不用, 不以辱而不尊”, 是唐太宗用人范围的思想基础。他所招揽的人才,不计派别、阶级、亲疏,重用的人才中,既有来自名门世家的李靖,又有曾聚众为盗的薛仁贵;既有从一开始就跟随他打江山的房玄龄,又有从敌人手下吸纳的张玄素;既有出身贫寒的马周、秦叔宝、程咬金,也有曾当过死敌太子建成心腹的魏征、韦庭;还有曾阿谀奉承隋炀帝的裴矩,只要是有用之才,他都乐于启用,结果是这些谋臣学士猛将都在“贞观之治”中贡献了自己的才干谋略。、

二、用人之长

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即使是人中才俊也都会有他自己的缺点,如果有这些人才的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统治者就要“扬长避短,各取所长”,在实际用人中, 唐太宗充分体现出了“各取所长”这一原则。在朝廷掌权的大臣中, 各有其特点与长处, 却又都不是全才。唐太宗从不责备, 而是根据他们各自不同的情况, 因人制宜, 分别委以与其长处相适应的职务, 使他们的才智都能得到比较充分

的发挥。用人难,难在善认。唐太宗在这一点却做得恰到好处。例如,唐太宗把房玄龄和杜如晦搭配起来使用。李世民发现,房玄龄能提出许多有见地的谋略,但他不善于选择,很难决定施行哪一条。而杜如晦虽不善于谋划,但精于决断。于是他每次都让两人到自己的居所讨论裁定,房玄龄说:“如果没有杜如晦,我什么也筹划不了。”二人密切合作,同心辅佐太宗,形成了著名的“房谋杜断”的人才结构。

三、用人不疑

俗话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为了让人才能够敢于发挥自己

的才能,领导者还必须具有对人才的充分信任。在这一点上,唐太宗也是史上有名的。从唐太宗对待尉迟敬德的事例,可以进一步说明他用人不疑,是一贯坚持的原则,唐太宗吸取隋文帝用人"多疑"的教训,认识到"倘君臣相疑,不能备尽肝膈,实为国之大害也,"采取了"洞然不疑"趵作法。尉迟敬德原是刘武周的将领,归降唐太宗不久,同归的降将皆叛,唐太宗手下的人疑敬德必叛,把他囚于军中,并请即杀之。太宗闻知后,即令释放他,井请敬德到他的卧室,赐以金宝,对他说: "丈夫以意气相期,勿以小疑介意。寡人终不听谗言以害忠良,公宜体之。"敬德深受感动。不久,在与王世充交战时,太宗亲上前线视察,陷于重围。世充猛将单雄信直刺太宗,敬德拼死相救,横刺单雄信堕马,使太宗脱险。还有唐太宗亲征高丽时, 命房玄龄留守京师。有人告密说房玄龄有阴谋。唐太宗凭着对房玄龄的充分了解,“叱令腰斩”告密者, 并致书房玄龄说:“更有如是者, 可专决之。”由于唐太宗的信任, 换取了尉迟敬德、房玄龄的一片耿耿忠心, 使他们在帮助唐太宗安邦治国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四、虚怀若谷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当统治者的身边布满了人才的时候,这就需要统治者不能独断专行、刚愎自用,要放开胸怀,放低姿态,认真听取各位仁臣良将的意见,良言虽然苦口,但却能治得百病。一个帝王如果没有能容得天下的胸襟,又谈何指点江山,拥有天下呢?唐太宗说:“若不能受谏, 安能谏人? ”因此,他再三鼓励大臣直谏。他十分重视谏官

的人选, 并注意提高谏官的地位, 规定宰相入阁议事, 必使谏官随入,遇有失误, 即行论谏。魏征最敢于犯颜直谏, 有时把唐太宗批评得面红耳赤, 唐太宗不但不计较, 反而把魏征比作一面可以使自己“知得失”的镜子,成就了魏征“千古第一臣”的美誉,由于唐太宗鼓励直谏, 招致了不少贤人志士大胆地为朝廷出谋献策; 同时也使唐太宗纠正和避免了许多错误。《贞观政要》上还说,太宗本是个容颜威武的人,但当他得知臣僚畏惧他的严肃时,就“每当有人奏报事情,一定刻意和颜悦色”,表现出一种柔和平易的样子。为了使手下人才的才能真正为自己所“容”,唐太宗甚至不惜这样放低姿态,这才是真正的“虚怀”。

五、总论

唐太宗李世民在中国古代史上是一位少有而独特的帝王。唐太宗吸纳人才不计较出身、来历,而看重的只是才能;他没有盲目使用人才,而是能真正做到“知人善任”;他没有用权术和铁腕驾驭大臣,而是靠信任;他并不顾忌皇帝永远是正确的面子,而是鼓励大臣进谏。

纵然有无数的宿敌虎视眈眈,亦不能削弱如此强悍的天可汗;纵然有漫天的非议咄咄逼人,亦不能掩盖唐太宗李世民用宽广的胸怀所缔造的春秋伟业,盛世王朝!

姓名:佟泽

学号:08060200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