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楼梦》政治主题思想 文档
论《红楼梦》的三重主题
论《红楼梦》的三重主题论《红楼梦》的三重主题孙逊《红楼梦》的主题是什么,这是近几年来探讨得最多、同时也是争论最大的一个问题。
或谓爱情主题,或云政治主题,或说反封建主题,或曰衰亡史主题,数说各执一是,都可谓是言之有据,言之成理。
正是由于这种胶着状态,使很多研究者对包括《红楼梦》在内的古典文学名著的主题问题的讨论已感觉厌烦,怀疑这样的探讨究竟有多少价值。
现在看来,对于作品主题的探讨依然是文学研究中一个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问题是,我们必须改变过去那一套老的狭隘的观照和理解模式。
即如对《红楼梦》的主题,以上所作的单一化的、排它性的归纳各有其合理性,但同时又都有着明显的片面性,它不可能圆满解决有关《红楼梦》主题的争论。
事实上,作为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学作品,就如同那些丰富复杂的交响乐一样,完全有可能有两个以上而不是单一的主题。
本文拟就《红楼梦》的三重主题作一粗浅的分析和探索。
一、答案还得从作品本身去寻找《红楼梦》是我国最能体现文人经运匠心和作家独特个性的长篇小说。
有关作品的寓意和作家的底蕴都被曹雪芹巧妙地隐伏在作品的情节之中。
其中特别是前五回,在《红楼梦》全书的结构中具有着特殊的意义,它不仅是整个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引线,也不仅是全书悲剧的一个缩影,而且是作者全部旨义的集中体现,可以说《红楼梦》的主题全都埋伏在这五回里。
从这个意义上说,前五回是解开《红楼梦》主题之谜的一把钥匙,是一部书的总纲之所在。
但是,由于前五回本身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要准确地把握住小说的主题也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
一个时期内,视第四回为总纲的说法曾风行一时,具体说,就是这回“护官符”上写的四句“俗谚口碑”乃是小说总纲之所在。
在这前后,又有过第五回或第一回为小说总纲之说,即:或谓第五回从判词和《红楼梦》十二支曲为小说之总纲,或谓第一回的《好了歌》和《好了歌》注为小说之总纲。
这期间,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或推崇此一说,或贬斥彼一说,彼此之间似乎是水火不相容,一定要否定掉谁,而只能选择和肯定其中的一说,并且往往把这种选择赋予某种政治色彩。
探寻红楼梦中的政治意义与权力探讨
探寻红楼梦中的政治意义与权力探讨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在这部小说中,除了描绘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家族和众多人物的生活,还融入了深刻的政治意义和权力探讨。
本文将探讨红楼梦中的政治意义和权力探讨,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分析。
首先,从宏观层面来看,红楼梦描绘了一个庞大的家族,这个家族的兴衰和命运变迁与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
整个故事发生在贾府,贾府是一个富有且有着重要社会地位的家族。
贾府的繁荣和衰落与政治的变迁紧密相连。
例如,在贾府的繁荣时期,贾府的权力和地位得到了保障,而在政治动荡时期,贾府的权力逐渐被削弱。
这表明了政治对于家族的命运具有重要的影响。
其次,在红楼梦中,权力的争夺和斗争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各个人物之间为了争夺权力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例如,贾宝玉和贾政之间的权力之争,以及贾政和贾母之间的权力之争等。
这些权力之争不仅仅是家族内部的斗争,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上权力斗争的普遍现象。
通过这些权力之争,红楼梦展示了权力对人性的影响和腐蚀。
此外,红楼梦还通过描绘人物的性格和行为,探讨了权力对个人的影响。
例如,贾宝玉作为贾府的继承人,拥有巨大的权力,但他却常常陷入自我纠结和迷茫之中。
他对权力的追求和享受,使他变得疏远了亲人和朋友,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结局。
这表明了权力对于个人心灵的摧毁和破坏。
在微观层面上,红楼梦中的每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政治意义和权力探讨。
例如,贾宝玉作为贾府的继承人,代表着家族的权力和地位。
他的性格和行为反映了权力对个人的影响。
林黛玉作为贾府的贫困支系,她对权力的追求和不满,反映了社会底层人士对权力的渴望和不公的抗议。
王熙凤作为贾府的权力代表,她的手段和手腕展示了权力的善变和残酷。
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使得红楼梦中的政治意义和权力探讨更加丰富和深刻。
总结起来,红楼梦是一部描绘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家族的小说,同时也融入了深刻的政治意义和权力探讨。
从宏观层面上,红楼梦展示了政治对于家族命运的影响;从微观层面上,红楼梦通过描绘人物的性格和行为,探讨了权力对个人的影响。
《红楼梦》的主旨思想
《红楼梦》的主旨思想(对封建社会的批判)《红楼梦》是一部以贵族家庭为主要题材的小说。
书中的荣、宁二府,是十八世纪“康雍乾盛世”时期贵族世家的艺术典型。
荣、宁二府和与之“连络有亲”的史、王、薛家,以及有“世交之谊”的王爷、“在都在外”的“世交亲友”,千丝万缕联系着的地方官、京官、都察院、朝廷以及皇宫。
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又有“水旱不收,鼠盗蜂起”、“民不安生”、“家业萧条”、卖儿卖女、世代为奴为仆的。
这贫富悬殊的阶级阶层,构成了所谓“盛世”社会的真实图景。
书中贾雨村说:“今当运隆祚永之朝,太平无为之世,清明灵秀之气所秉者,上至朝廷,下及草野,比比皆是。
”而书中的实际描写,却是充满奸佞邪恶,潜伏着严重的危机。
上至朝廷,下及草野,“比比皆是”“残忍乖僻之邪气”。
冠冕堂皇的都察院,总揽一方军政事务的节度使,各省州县的地方官,无不与贵族豪强、地主恶绅朋比为奸,欺压良善。
应天府的门子说:“如今凡作地方官者,皆有一个私单,上面写的是本省最有权有势、极富极贵的大乡绅名姓”,以作为托庇倚仗之势力,号称“护官符”,而且“各省皆然”。
官场上跌了跤的贾雨村,因为攀上荣国府的关系,得以官复旧职;又因在应天府任上“徇情枉法”,庇护四大家族之一的薛家,此后便官运享通,“由王子腾累上保本”,进京“后补京缺”。
贾雨村做京官时,常出入贾府拉拢关系,为满足贾赦对几把古扇子的贪求,竟至于诬陷持有古扇的石呆子拖欠官银。
小说不止一次地写到太监们外出敲诈勒索,或勾结大臣卖官鬻爵,以中饱私囊。
贾府大办秦可卿丧事时,恰巧三百员龙禁尉(皇帝侍卫)短了两员,内监将此“美缺”一个卖给襄阳侯家,一千五百两银子;一个卖给贸蓉,因是“老相与”,一千二百两银子。
贾蓉父子还千恩万谢,感激不尽。
小说第六十六回曾写到,在“平安州界.遇见伙强盗”。
“平安州”偏有“强盗”,可见并不“平安”。
这不仅是对“平安”的一笔讽刺,对于“康乾盛世”也有象征意味。
荣、宁二府的老祖宗荣国公、宁国公,是“功名贯天”的开国勋臣。
王蒙:《红楼梦》中的政治
王蒙:《红楼梦》中的政治今天我讲座的主题是《红楼梦》中的政治,更准确地说是贾府的政治。
因为自古以来,就有人把《红楼梦》当政治小说来解读。
像“索隐派”的蔡元培就认为,《红楼梦》中包含了大量“反清复明”的隐喻。
又比如现代作家刘心武,他主要把《红楼梦》和晚清朝廷的政治事件联系起来。
这些我都存而不论,我也缺少这方面的专研和思考,我只是就《红楼梦》的文本,就其中所描写的贾府的事情,谈谈我的看法。
《红楼梦》里面引用了一副对联,叫做“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有的人很讨厌这两句话,但是我想,讨厌这两句话是因为我们的思维模式有问题。
因为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和真诚纯洁的心理并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认为一个人世事洞明、人情练达了就必然成为一个很虚伪的坏人,这是一种反制主义的偏见。
有时我在思考一个问题,毛泽东作为一个政治家和革命家,看任何事物都以政治的眼光,但是为什么他这样偏爱《红楼梦》呢?如果你要讲政治你应该讲《三国演义》——当然毛泽东也讲过《三国演义》、《水浒传》,但相对而言毛泽东谈这些反而少一点,很重要的原因,我认为是《红楼梦》写得比较细致,不是人云亦云的东西,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红楼梦》能给我们提供更多的信息量。
这是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就是,毛泽东的鉴赏能力是不能低估的,他把《红楼梦》定义为一本谈政治的书,把《红楼梦》看成四大家族的兴衰史,认为《红楼梦》是阶级斗争等等。
他曾在著名的《论十大关系》里面说:中国不能太骄傲,中国无非就是人口多,历史长,地域广阔,另外还有半部《红楼梦》。
这篇文章被收入正式文件的时候,编者把“半部”改成“一部”了,说“半部”好像有点不好意思,其实说“半部”更显出伟大了。
《红楼梦》的政治主题我现在讲第一个问题,就是关于《红楼梦》的政治主题。
《红楼梦》有一个根本的政治主题,就是探讨兴亡、盛衰的规律。
中国的读书人对此特别感兴趣,这是由中国的历史造成的。
中国历史上有那么多的朝代,而且每个朝代都经历由盛而衰的过程,充满了戏剧性。
《红楼梦》中的政治
样 偏 爱《 红楼 梦 》 如 果 你 要讲 政 治你 呢? 应 该讲 《 国演 义 》 三 一 当然 毛 泽 东也 讲 过《 国演 义》《 浒传 》但相 对而 言 三 、水 ,
毛 泽东 谈 这些 反 而 少 一点 , 重要 的原 很
子 的《 道德经 》 里就 已经 有相 关 表述 ,满 “ 则 溢 , 亏 ” 红 楼梦 》 直有 这 么一 盈则 。《 一
入正 式 文 件 的 时候 , 者 把 “ 部 ” 编 半 改成
“
一
家族 , 个 高 官 , 一 一个 政 治 集 团 , 的政 它
治 资源 是 些什 么呢? 没 有很 密 切 的关 有 系? 大致 上它 有 以下这些 资源 , 是背 第一
景 。贾 府是 名 门之后 、 臣之后 , 功 还有 一
个 调子 , 它把 元春 省 亲说成 鲜花 着锦 、 烈 火 烹油 , 到这 一步 , 会走 向反 面。这 个 就 观 念在 中国文化里 面 非常醒 目。 我 们 来 具 体 分 析 贾 府 为什 么 会 衰 败 。大 致上 , 以从 四个 方面来 看 : 可 一是 政 治 危机 , 是 文 化 危 机 , 是 财 政 危 二 三 机, 四是管 理和人 才 的危机 。 政 治 危机 是什 么意 思 呢? 个 大 的 一
产, 简单 地说 , 果我们 将 它的政 治危机 如
《 楼梦 》 面 引用 了 一副 对 联 , 红 里 叫 做 “ 事洞 明 皆学 问 , 练达 即 文章 。 世 人情 ” 有 的人 很讨 厌这 两句话 , 是我 想 , 但 讨厌
这 两 句 话 是 因 为 我 们 的 思 维 模 式 有 问
一
由盛 而衰 的过 程 , 充满 了戏剧 性 。《 红楼 梦》 写了秦 可卿在 临 死之前 , 王熙凤 描 给 托梦 说 : 们家赫 赫扬 扬 , 百载 , “ 我 已近 一
《红楼梦》的改良思想及政治倾向
贾环庶出,在这个大家庭中事事处处无不深受压抑,理所当然的在今后的家庭利益分配中要占下风。所以,他和母亲赵姨娘千方百计地构陷宝玉,手段极其卑鄙,这也反映出封建大家庭嫡庶之争极端险恶的现实情景。
赵姨娘的反抗是最原始的,也是最封建的,她的姨娘地位决定了她反抗的无力与无助;贾环不择手段,给这个既得利益集团以沉重的打击,使其几乎乱了方寸,但仍然是不彻底的。贾探春的崛起,则意味着新生力量的不可战胜。我们不难看出,作者所处的时代虽“无朝代年纪可考”,但无疑是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的时期,资产阶级的革命浪潮不可能不对这个“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的知识分子产生影响。
《红楼梦》的改良思想及政治倾向
反复玩味曹雪芹《红楼梦》原著,脑海里会浮现许多挥之不去的平民艺术形象,如晴雯、焦大、刘姥姥等。如果把一个个独具特色的平民形象与贾府中的所谓上流人物整合在一起,就会发现一个跟群居性动物十分相似的现象,而这种现象不光是“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为故乡”的淫乱与荒唐,而是有着严格的等级观念和严密的组织性,这种动物就是蜜蜂。将“红楼”社会与蜜蜂世界联系起来考察,众说纷纭的《红楼梦》主题思想就会现出一些端睨。
贾政对宝玉不能热衷功名醉心仕途心怀失望,又对他懒了应酬世宦名流、淡于讲经济学问大为不满,更对他“无故寻仇觅恨,有时似傻如狂”,“富贵不知乐业,愚顽怕读文章”,追求个性自由的行为气恨难消,故而一见必遭呵斥,难得和气相向。这天宝玉会见名利熏心的贾雨村时,本已是话不投机,“全无一点慷慨挥洒谈吐”,令贾政十分失望;又闻金钏儿投井,伤感不已,无心应答父亲训语,令贾政“倒生了三分气”;待忠顺王府来追讨琪官,贾政知他竟与戏子交往,气得目瞪口呆。送客回来尚未查问此事,再经贾环借金钏儿投井一事恶毒诬陷,认定宝玉“淫辱母婢”,更是火上浇油,对宝玉的失望怨恨达到极点,深为此生“逆子”悔恨,甚至产生了宝玉长此下去必将“弑父弑君”的恐怖联想,于是杀心顿起,喝令“堵起嘴来,着实打死”。
持红楼梦主题为反封建主义观点的文章
《红楼梦:反封建主义观点的探讨》近日,我深入研读了经典文学作品《红楼梦》,思考着其中蕴含的反封建主义观点。
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文学的代表作之一,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反映了封建道德的虚伪与荒谬。
在此,我将从多个角度对红楼梦中的反封建主义观点展开深入探讨,并共享个人的见解。
一、反封建主题在红楼梦中的体现1. 男女婚姻自由问题《红楼梦》中通过贾宝玉、袭人、林黛玉等角色的命运,揭示了封建社会中男女婚姻受到家族利益、社会地位等方面的束缚,对个体自由的剥夺和伤害。
这些情节无不抨击了封建礼教的荼毒和束缚。
2. 家族势力争斗作品中对大观园和荣府等家族的争斗,以及对近亲婚姻的描写,反映了封建社会家族势力的腐朽、邪恶,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操控和摧残。
3. 财产继承问题通过贾府内部的家族斗争和宝玉对财产的无所谓态度,揭示了封建社会中财产继承问题所带来的家族纷争和个体痛苦。
二、红楼梦反封建主题的意义和价值1. 对封建礼教的揭露和抨击红楼梦的反封建主题可以引起我们对封建礼教的反思。
作品中所揭示的男女婚姻自由、家族势力争斗、财产继承问题等,都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的不公平与荒诞,进而引发人们对封建道德、家族伦理等方面的深刻反思。
2. 对个体自由的呼唤作品中通过贾宝玉、林黛玉等角色的命运,表达了对个体自由的渴望。
红楼梦通过对个体自由的追求,呼吁人们勇敢追求自己的幸福和自由,不受封建礼教的束缚。
3. 对家族势力的警示红楼梦中对封建社会家族势力的揭露和批判,有助于我们警醒,并警示我们在现代社会中不应重复封建社会的弊端,应当关注和保护每个人的自由与尊严。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红楼梦》中的反封建主题十分深刻和有价值。
作品通过对男女婚姻自由、家族势力争斗、财产继承问题等方面的揭示和批判,呼吁人们要有自己的追求和思考,不被封建礼教束缚,争取个体的自由与幸福。
红楼梦对于我们反思封建社会的继续,警示我们不可重蹈封建社会的覆辙,应该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和自由。
王蒙活说红楼梦中的政治(职场经典之作)
王蒙活说红楼梦中的政治《红楼梦》中的政治更正确地界定其实是贾府里的政治。
关于《红楼梦》中的政治一直有一种“索隐派”的研究,就是从字里行间找它们的反清复明的痕迹,这个暂时置而不论。
我要讲的是贾府里的政治,分三个大问题讲,一个是《红楼梦》的政治主题,主要就是对兴亡、盛衰、治乱(理乱)、浮沉这样的一些规律的研究;第二个大问题就是《红楼梦》的权力格局,它的“山头”划分与人际关系;第三个大问题是《红楼梦》里的政治人物与政治事件。
一、政治主题兴亡、盛衰、治乱(理乱)、浮沉,这一套是我们中国士人,中国经典的一个核心,四书五经也好,多少策论、文章也好,都在探讨这个问题,《红楼梦》也在探讨这个问题。
《红楼梦》开篇不久,冷子兴就先透露了贾府渐渐地不行了,已经要盛极而衰了。
在文学上,在小说学上,这是大忌,就是说你不能在还没有进行具体的人物与情节之前先把总趋势说了,但是曹雪芹他不管这一套,他一上来先说石头的故事,然后又由冷子兴做一个概括的介绍,然后再回过头来细细地写,这也是“文无定法”的一例。
兴亡盛衰这一套在《红楼梦》里首先是把它作为一种哲学的、宿命的、不可抗拒的规律来谈的,中国人有一种看法,所谓“盛极则衰”、“兴久必亡”、“月盈则亏”、“水满则溢”。
秦可卿死前托梦的那一节里,秦可卿说我们家“赫赫扬扬,已近百载,一日若应了树倒猢狲散的成语……”,她并没有说任何的理由,这是不可抗拒的。
如果你是很坏,你当然要完蛋;你即使很好,那你也会完蛋,因为“赫赫扬扬,已近百载”,一个家族哪有百年的兴旺呢?普通的说法就是“人无百日好,花无十日红”,这是必然的一种现象。
所以秦可卿又说“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她提了两条具体措施,一个就是把祖茔(坟茔)很好地健全起来,就是划分、剥离,把它从家产中剥离出来,这个很有趣,就是说如果家里犯了事,没收财产的话不会没收你的祖茔,中国人是很尊敬死人的,死者为大;第二条就是家塾,私塾。
这样一种思想,“月盈则亏”,“水满则溢”,到了最高潮的时候也就是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
持红楼梦主题为反封建主义观点的文章
持红楼梦主题为反封建主义观点的文章【1】持红楼梦主题为反封建主义观点的文章【引言】《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曹雪芹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一众人物的情感纠葛、生活遭遇和命运转变,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的人情世故和封建伦理之薄,呈现出强烈的反封建主义观点。
本文将从红楼梦的多个角度出发,阐述作者及作品本身所持有的反封建主义观点,并探讨这些观点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表面现象之下的深刻寓意】【2】红楼梦中,作者通过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情感纠葛,展现了封建社会婚姻制度对个人命运的重大影响。
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并不被尊重,而是被家族和宗法关系所左右。
这种以家族和宗法利益为中心的婚姻制度,使得林黛玉最终沦为一个被遗忘的人物。
正如作者透过林黛玉的命运所揭示的那样,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往往剥夺了个体的自由选择权,成为个人命运的枷锁。
【3】在红楼梦中,对权势和金钱的描绘同样充满了反封建主义的色彩。
贾府内部的明争暗斗、官场勾心斗角以及金钱对人心的腐蚀,无不体现出封建社会中的人情世故和虚伪。
这种种追逐权势和金钱的丑恶面貌,暴露了封建社会中的道德虚无和人性扭曲,体现了作者对封建社会世态人情的深刻不满。
【4】作者通过红楼梦中的人物塑造,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不公平和冷酷。
作品中贾府家族内部的明争暗斗、贾府和外界的冲突,以及对待婢女和下人的态度,都体现了封建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压迫和剥削。
这种对弱势群体的不公平对待,正是封建社会的体现,而作者在作品中对此进行了深刻而严厉的指责。
【深刻启示与现实意义】【5】红楼梦的反封建主义观点潜在地对当今社会仍有着深刻的启示和现实意义。
封建社会虽已远去,但其留下的人情世故、权势金钱观念和对弱势群体的压迫剥削问题,在当今社会依然存在。
我们应当认真对待红楼梦对封建社会的揭露,警惕和反思当今社会中的种种弊端,努力创造公平、和谐的社会生活。
浅谈《红楼梦》的主题
浅谈《红楼梦》的主题曹雪芹《红楼梦》是一部“说不尽”的奇书。
它那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无比丰厚的艺术涵蕴,值得我们永远探求。
《红楼梦》是作者曹雪芹以毕生的血泪写就的。
脂砚斋说:“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
”曹雪芹也说:“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第一回)显然,《红楼梦》的主题内容是蕴涵着深意的,决非简单可解。
先生曾说过:“《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鲁迅全集》卷七《绛洞花主小引》)社会上还有所谓“一百个人眼中,就有一百个贾宝玉”的说法。
自《红楼梦》出世至今,人们对其主题的认识一直是众说纷纭,有“爱情说”、“爱情婚姻悲剧说”、“四大家族心衰说”、“政治历史说”等等。
但《红楼梦》肯定是可解的。
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分析:(一)通灵宝玉与叛逆主题--贾宝玉的形象贾宝玉是《红楼梦》最中心的人物,也是作者着力最多、寄托最深且贯穿全书的人物形象。
作者突出描写的是贾宝玉的叛逆性格,借以表达对当时社会的强烈不满,寄托对理想人生的追求。
贾宝玉是贾府里荣国府的嫡派子孙,生长于“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第一回)。
作为贾府振兴的希望之所系,贾宝玉受到贾母等家族上层人物的特别宠爱。
他本应该为了家族的利益,遵循传统的读书做官、光宗耀祖的道路,成为一个标准的封建士子和孝子。
但他却叛变了,反而成了本阶级的逆子与破坏者。
作者在第三回中,用两首《西江月》词来评论贾宝玉的基本品格:其一: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其二: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时光,于过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这些词句用反语揭示了贾宝玉思想品格的突出特点。
《红楼梦》中的政治隐喻分析
红楼梦中的政治隐喻分析引言《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极具影响力的小说作品,被誉为中国小说的巅峰之作。
这部小说不仅描绘了贾、王、薛等大家族内部的爱恨情仇,还通过复杂的人物关系和事件来传达了对当时封建社会政治现象的深刻触动。
本文将通过对《红楼梦》中一些重要事件和角色的分析,探讨其中所包含的政治隐喻。
1. 贾府与封建统治阶级贾府是《红楼梦》中最重要的家族之一,也是整个故事的主要舞台。
贾府虽然具有巨大繁荣的家业,但其内部却充斥着权力争斗、勾心斗角和丑恶心态。
这种描写其实是对当时封建统治阶级的一种隐晦批评。
由于身份地位不同,贾府内部各个角色之间存在明显等级制度,在权力运行上早已经积弊深厚。
在故事中,贾府的前景始终不容乐观,最终走向没落。
这对当时封建统治阶级而言,是一个有力的隐喻,暗示了封建制度本身的腐败和衰败。
2. 薛姨妈与儒家道德伦理薛姨妈是《红楼梦》中一位重要的角色,她虽然并非直接掌权者,但在贾府内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
薛姨妈具有德高望重的特点,在小说中被塑造成一个忠诚而受人尊敬的长辈形象。
然而,她也暗示了封建社会下传统伦理道德体系面临的问题。
薛姨妈在小说中艰难地维护着传统儒家道德体系,并试图借此引导贾府家族成员遵循规范行为。
然而,在贾府这个显赫家族内部,人们追求个人私欲、违反伦理道德的现象屡见不鲜。
通过薛姨妈这一角色的描写,《红楼梦》实际上对于传统伦理道德的质疑和反思,暗指了封建儒家伦理体系的虚假与腐朽。
3. 贾宝玉的政治觉悟与自我意识贾宝玉是《红楼梦》中最为核心的人物之一,他被描绘成一个才情出众、善良无邪的人物。
在故事发展过程中,贾宝玉对于权力斗争和封建制度里隐藏的丑恶现象逐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贾宝玉身份特殊,在贾府内拥有一定影响力。
然而,他从小就表现出政治觉悟和对权力游戏的厌倦。
通过对贾宝玉角色的塑造,《红楼梦》实际上探讨了个人意识觉醒与封建政治体系相互作用下产生冲突的议题。
结论《红楼梦》不仅是一部关于爱情和人性的故事,同时也是对当时封建社会政治现象的隐晦批评。
《红楼梦》中的社会政治
红楼梦中的社会政治
1. 引言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该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为主线,展现了一个庞大而精细的家族社会。
在这个社会中,社会政治问题也成为小说中的重要元素之一。
2. 士族与权贵社会
在《红楼梦》中,以贾, 宋, 王, 薛四大世家作为代表的士族家庭占据了社会的顶层地位。
这些家族通过拥有土地、财产和政治权力来维持其统治地位,并影响着整个社会政治的走向。
3. 家族权力与政治斗争
《红楼梦》中描绘了各个家族之间斗争和权力争夺。
这些斗争往往涉及政治利益、利益转移和家族荣誉等因素。
曹雪芹通过描述不同角色间复杂的关系和明暗交错的情节,展示了当时社会上诸多阴谋和权谋。
4. 社会阶级固化与羁绊
小说中的社会阶级固化现象也是一个重要的政治主题。
红楼梦中描写了上层贵族阶级、底层仆役、农民等不同社会地位之间的对立和矛盾。
这种固化现象直接影响了人们的命运和社会公平正义,暗示着封建社会的弊端。
5. 政治腐败与道德沦丧
《红楼梦》中还凸显了政治腐败与道德沦丧的问题。
贪污腐败、权钱交易等现象频繁出现在故事中,表明当时的政治环境极度腐败。
同时,许多角色在权力面前失去了自我约束,道德观念也被扭曲甚至破坏。
6. 总结
通过对《红楼梦》中的社会政治问题展开探讨,我们可以深刻理解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特点和局限性。
小说以其深入生动地描绘社会政治场景,揭示出中国古代社会序列、斗争和凌驾于人民利益之上的政治权力。
这些问题不仅反映了小说时代的社会现实,也对今天社会政治状况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浅论《红楼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观
浅论《红楼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观1.《红楼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观《红楼梦》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政治教育观的古典小说,它深刻地反映了清朝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观。
小说中描写的家庭教育观念是“家风”,认为家庭教育应该以“孝”为根本,以“义”为基础,以“智”为目的,以“仁”为核心,以“礼”为表现。
家庭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礼貌、有礼仪、有礼节、有责任感、有孝心的孩子。
小说中还描写了清朝社会的政治教育观念,以“忠”为根本,以“信”为基础,以“仁”为目的,以“智”为核心,以“义”为表现。
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忠诚、有信心、有仁慈、有智慧、有义务感的公民。
小说中还描写了清朝社会的思想教育观念,以“智”为根本,以“仁”为基础,以“义”为目的,以“忠”为核心,以“信”为表现。
思想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智慧、有仁慈、有义务感、有忠诚、有信心的人。
总之,《红楼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观是以“孝”、“义”、“智”、“仁”、“礼”、“忠”、“信”、“义”为核心,以培养有礼貌、有礼仪、有礼节、有责任感、有孝心、有忠诚、有信心、有仁慈、有智慧、有义务感的人为目的的。
2.社会责任意识的弘扬《红楼梦》通过描写家族的荣辱兴衰,深刻地表达了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性。
它提出,家庭的繁荣发展不仅仅是由家庭成员的勤奋努力决定的,而是要靠家族成员之间的互助合作,以及社会责任意识的弘扬。
比如,贾宝玉把自己的财富用来帮助穷人,他把自己的财富当做社会责任,以此来改善社会环境,这就是社会责任意识的体现。
此外,贾母也把自己的财富用来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她把财富当做社会责任,以此来改善社会的环境。
这些都反映了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性。
《红楼梦》还通过描写家族的荣辱兴衰,强调了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性。
比如,贾宝玉把自己的财富用来帮助穷人,他把自己的财富当做社会责任,以此来改善社会环境,这就是社会责任意识的体现。
此外,贾母也把自己的财富用来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她把财富当做社会责任,以此来改善社会的环境。
论《红楼梦》的思想lunhong
冯其庸《红楼梦》的思想,是红学研究中的一项重大课题。
1974年,我在几篇有关的论文里略略申述了我的意见,我认为《红楼梦》是反映了当时资本主义萌芽的思想的,但那时我只是简略的叙述,而且我也还未对此作深究。
十年以后,即1983年,我写了《千古文章未尽才》一文,对《红楼梦》的思想稍稍作了一些深入的探讨。
经过十年的揣摹,我更坚信《红楼梦》的思想,是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思想,曹雪芹的思想,是初期的激进的民主主义思想,他的思想,与封建正统思想是完全对立的。
从1983年以来,转瞬间又已过了十七年了,在这个问题上,我始终没有停止思考和阅读有关的资料。
十六年来,我对这个问题又读了一些书,稍稍增加了一些阅历,因而更加坚信我原先的认识。
只是深深感到要深研这个问题,更需要潜心读书,更要放开眼界看问题,抱着一部《红楼梦》就事论事,是不可能参悟这部书的深奥之处的。
我虽然前后对这个问题已经思考了二十五年,但仍深感读书不够,深思不够。
近年来又加上多病,虽仍想多读书,然已感到体力不支,思考能力也大不如前。
生怕已经反复思考的问题又会健忘,故先草此文,以为二十五年来一个老问题的继续。
《红楼梦》的时代一、明代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中国的封建社会,从明代嘉靖、隆庆到万历,共约一个世纪,也即是从十六世纪初(1522年,嘉靖元年)到十七世纪初(1619年,万历47年),这是中国历史上资本主义萌芽蓬勃发展的时期。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卷三十二引《歙县风土论》说:明弘[1]治时期,“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催科不扰,盗贼不生,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男子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
”这里描写的,完全是一幅中世纪式的封闭的纯自然经济的封建田园图,但是到了正德时期,也即是20年后(弘治共18年)情况就不同了,《风土论》又说:寻至正德末嘉靖初,则稍异矣。
商贾既多,土田不重。
操赀交接,起落不常。
能者方成,拙者乃毁。
东家已富,西家自贫。
论《红楼梦》政治主题思想 文档
论《红楼梦》政治主题思想西南大学:谢远锋摘要:毛泽东主席说:“《红楼梦》是一部政治历史小说,深刻揭露了《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红”是一部具有鲜明政治倾向的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中心,而宝、黛爱情是建立在共同反对封建主义人生道路的基础上,带有更其鲜明的叛逆性质,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和丑恶……随着阅历的增加,经过反复阅读之后,总觉得《红楼梦》的主题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可能有不少红学研究者要站出来指责,我却管不了那么多,《红楼梦》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学术空间,不应该是那几个人说了算才对。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嘛。
当然,《红楼梦》有多个层面:政治的、历史的、社会的、文学的、哲学的、道德的……我就其中一点来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当日所有之女子……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亦可使闺阁昭传……”这个“闺阁昭传”很重要呀!这就说明该书的主题是为众女子鸣冤叫屈的。
书中的众女子“无一不冤”,可以说各有各的冤屈!就拿全书第一个出场的女子——甄英莲来说吧,她是甄士隐的独生女,“生得粉妆玉琢,乖觉可喜”,父母爱如掌上明珠,但被人贩子拐走卖与他人作奴作妾,最后惨死,“平生遭际实堪伤”,甄英莲真的是“真应怜”,命运最为悲惨。
大家说冤不冤?林黛玉、薛宝钗空有“停机德”和“咏絮才”,最终的结局是那么的冷落与凄苦……难道她们不冤?元春的判词是:“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深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元春“辨”了二十年,以没辨明“是”与“非”,虽贵为妃子,却死于非命,这就是元春大小姐的悲剧,真死得冤!“金闺花柳质”的迎春,却嫁了忘恩负义的凶恶丈夫孙绍祖,一年就被折磨而死,冤否?“才自精明志自高”的探春,却因“庶出”而遭歧视,后远嫁海隅,“清明啼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只能在梦中见到亲人。
探春犹如断线的风筝,一去不返,冤!惜春似无冤,而却迫于家势,缁衣出世。
浅论《红楼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观
的能手 , 所 吟 诗 句 清 新 自然 、 不落 俗套 , 得 到 众 人 的 一 致 好 评, 但其 父贾政却并 不认 同 , 认 为 与 主 流 社 会 所 标 榜 的 价 值
格格 不入 , 非 常 不 满 意 他 的这 点 “ 流言混 语 ” . 要 宝 玉 读 四 书 五经 , 习八股文章 , 考科 举 功 名 , 以 光 耀 门楣 , 维护家族声誉 。
学 i 的实际. 可 以通 过 让 学 生 写 一 些 与实 际联 系 密 切 的 文章 ,
取 贾 宝 玉 学 习 情 况 。这 一 点 , 红 楼 梦 中 的教 育 理 念 还 是 值 得 我们学习和研究 的, 一 方 面需 要 我 们 从 时代 感 受 的 角 度 人 手 去 增 添 相 应 的 内容 , 另 一 方 面 则 需 要 我 们 从 人 所 面 临 的境 遇 的角 度 人手 来 进 行 内容 的 增 加 。 在 人 文 关 怀 的视 角 卜, 思 想 政 治 教 育实 际上 属 于 人 生 哲 学 的 范 畴 , 其 内 容 的 丰 富 与 否 在 很大程度上受人件 内涵的影响 , 所 以 在 对 思 政 内容 丰 富性 进 行 反 思 的过 程 『 1 】 , 有 必 要 从人 性 的 角 度 。此 外 思 政 教 育 应 该
的 独立 人 格 ,通 常 是 指 在 一 定 程 度 上激 发人 本 时俱 进 。 促 进 个 体 全 面 发 展 的 思 想教 育观
随着社会 发展 , 人 的 全 面 发 展 成 为 时 代 的主 题 .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理 应 促 进 个 体 的全 面发 展 ,促 进 个 体 的社 会 化 进 程 。
红楼梦主题浅析
自曹雪芹《红楼梦》(石头记)问世以来,各种研究弥天盖地般涌来。
索引派各持己由,考据派推敲择微家史说﹑政治说不期而然。
考来考去,竟荒谬到信其只纸残章,而将高鹗也弄成了后四十回的作者。
以至目前书店各种版本煌然标着“红楼梦曹雪芹﹑高鹗著”。
考据曹氏家史对了解雪翁有很重要的价值,然将这些考据成果推断了红楼梦是曹雪芹家史小说就离作者原肯相差太远了。
而研究这部小说的主题思想却寥寥无几。
清末国学泰斗王国维断其为哲学﹑宇宙﹑文字且其“大背于吾国人之精神,而其价值亦既存乎于此”(见王国维《红楼梦评论》)。
他认为该书“实示生活此痛苦之由于自造;对其解脱之道不可不由自己术之者也”(同上)。
王国维以后,中国形式由革命引起军阀混战引起更残酷的“封建”王朝统治过程中,陆续又出现了蔡元培,胡适,俞平伯,甚至毛泽东等对该书的各种评论。
索引派蔡元培一句定音“石头记者,清康熙政治小说也。
”但他将书中人物按大概情节和历史人物对号。
如书中男人都指满人,女人皆指汉人。
怡红院是对明朱王朝对怀念,书的宗旨是吊明之亡。
其中贾宝玉指太子胤礽﹑林黛玉指朱竹垞﹑薛宝钗指高江村﹑探春影徐建庵﹑王熙凤影余国柱等等。
钱静芳于《红楼梦考》中言其书宗旨是写康熙相臣明珠之子纳兰成德的事。
更有甚者认为是书写清世祖(顺治)与秦淮名妓董小宛事。
到了考据派,虽然翻出些材料证明了曹雪芹家史,如袁枚的《隋园诗话》﹑清档案《八族满氏族通谱》以及各种脂批等,都将此书归为“家历小说”了(见胡适《红楼梦靠证》)。
俞平伯先生则认为其书是:1,红楼梦是感叹自己身世;2,红楼梦是情场忏而作;3,红楼梦是将十二金钗作本传的(见俞平伯《红楼梦辩》)。
这些是研究红楼一书的种种见解,但对作者真意的挖掘,则越来越远了。
首先,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是数代江宁织造的后裔,他的生活过程是三朝鼎盛时代绝,不可能在悼念明之亡。
书中无论是甄家还是贾家固然有曹府的影子,但宁荣二府国公气势绝不是一个江宁制造府敢比拟的。
【政治论文】浅谈从《红楼梦》中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政治论文】浅谈从《红楼梦》中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摘要:中国古代封建的政治制度对当时甚至现在的人们思想影响极大。
本文透过小说《红楼梦》中对当时封建社会下人物、故事的描绘,从中看出当时的政治制度对人们的影响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遵从礼教,禁锢思想;等级分明,男尊女卑;逆来顺受,奴性思想。
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应该去其糟粕,用我们新的思想为社会注入新鲜血液。
关键字: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红楼梦影响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从一开始夏商周的贵族奴隶制开始不断演变,到秦朝时期大一统,君主专制统一中央集权,中国正式进入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
到汉朝在汉武帝的统治下采取推恩令来消弱地方势力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直到后来的明清时期中央集权达到高度统一,再也没有人在权利的巅峰上可以和当时的君主抗衡,当然物极必反,封建君主之路也走到了它的尽头。
《红楼梦》是一部古代的百科全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其中细腻的刻画了一个封建没落贵族家庭的生活细节、人物特点和个性以及他们最终的命运。
当然从中可以明显的感觉到中国古代封建制度对当时的人们影响之深。
《红楼梦》的创作者曹雪芹生活在清朝,经历了家族从兴旺到落寞,深刻体会到当时封建制度下的生活。
我就浅薄的谈论一下当时封建制度对不同阶级不同人物的影响。
第一: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在小说中我们都知道主人公贾宝玉是一个反对封建的头号人物,他贵为王孙公子,生在世袭爵位的官宦之家,本可以在这温荣富贵乡里衣食不愁潇洒快活。
可是只有一件事让他不痛快,那就是读书。
读的是什么书?不是诗词歌赋而是四书五经的圣贤之书,为的是懂得一些仕途经济学问,好在仕途上有一番作为。
就连贾宝玉的父亲贾政已经世袭了官位,且女儿又做了皇妃,不能说位极人臣但也是富贵至极。
还想自己从科举出身得个一官半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红楼梦》政治主题思想西南大学:谢远锋摘要:毛泽东主席说:“《红楼梦》是一部政治历史小说,深刻揭露了《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红”是一部具有鲜明政治倾向的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中心,而宝、黛爱情是建立在共同反对封建主义人生道路的基础上,带有更其鲜明的叛逆性质,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和丑恶……随着阅历的增加,经过反复阅读之后,总觉得《红楼梦》的主题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可能有不少红学研究者要站出来指责,我却管不了那么多,《红楼梦》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学术空间,不应该是那几个人说了算才对。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嘛。
当然,《红楼梦》有多个层面:政治的、历史的、社会的、文学的、哲学的、道德的……我就其中一点来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当日所有之女子……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亦可使闺阁昭传……”这个“闺阁昭传”很重要呀!这就说明该书的主题是为众女子鸣冤叫屈的。
书中的众女子“无一不冤”,可以说各有各的冤屈!就拿全书第一个出场的女子——甄英莲来说吧,她是甄士隐的独生女,“生得粉妆玉琢,乖觉可喜”,父母爱如掌上明珠,但被人贩子拐走卖与他人作奴作妾,最后惨死,“平生遭际实堪伤”,甄英莲真的是“真应怜”,命运最为悲惨。
大家说冤不冤?林黛玉、薛宝钗空有“停机德”和“咏絮才”,最终的结局是那么的冷落与凄苦……难道她们不冤?元春的判词是:“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深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元春“辨”了二十年,以没辨明“是”与“非”,虽贵为妃子,却死于非命,这就是元春大小姐的悲剧,真死得冤!“金闺花柳质”的迎春,却嫁了忘恩负义的凶恶丈夫孙绍祖,一年就被折磨而死,冤否?“才自精明志自高”的探春,却因“庶出”而遭歧视,后远嫁海隅,“清明啼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只能在梦中见到亲人。
探春犹如断线的风筝,一去不返,冤!惜春似无冤,而却迫于家势,缁衣出世。
“绣户侯门”之女,据脂批得知,惜春为尼后过着“缁衣乞食”的生活,亦是一冤!凤姐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拿了公众的“月例”钱去放贷生息,勤俭持家,独支大厦,做到“生前心已碎”。
但“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她毕竟无力挽回败局,因犯过而被休,最终“诸罪所归”,成为众矢之的。
“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半世苦心!这“报应”公平吗?凤姐不冤吗?湘云虽“英豪阔大量”,但“襁褓之中,父母叹双亡”。
从小失去父母,“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人生之大不幸矣!虽“厮配得才貌仙郎”,但好景不长,只落得“云散高唐,水涸湘江”。
巧姐流落于烟花巷;“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的妙玉,为世人“愈妒”、“同嫌”,“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沦为妓女,何其冤?!秦可卿是从养生堂出来的“弃婴”。
虽出身“微贱”,但理家却是一把好手。
生得袅娜纤巧,性格好,行事温柔和平。
为宁、荣二府众人称道。
但结果却“画梁春尽落香尘”,悬梁自缢而亡,冤否?李纨一生三从四德,青春丧偶,一肚子的“冤”向谁诉说?成为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得到的是“枉与他人作笑谈”,成为世人的谈资笑料。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晴雯,因“风流灵巧招人怨”,受他人毁谤,惨遭摧残而寿夭。
鸳鸯遭遇色魔——贾赦,其下场可知。
金钏投井,茜雪、司棋被逐,芳官出家,尤三姐用“鸳鸯剑”自刎……无须多举例,书中的群芳,有谁不冤呢?所以曹公就是为众女儿鸣冤叫屈,为“闺阁昭传”而写此书。
让这些“群芳”的形象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
什么“宝黛爱情”的主题,什么“反封建”的主题等等,不是那么回事。
我们不能被“爱情”啦、“阶级”啦等主题迷住了双眼,舍大抓小,做买椟还珠之事!至于说宝玉是反封建阶级的叛逆者,翻遍全书,我不见他“叛逆”了谁?宝玉见到贾政如老鼠见猫似的,“受笞”一事后,也不见他对贾政有任何“叛逆”的言行。
抄捡大观园时,晴雯被逐,面对盛怒的王夫人,他连屁都不敢放一个。
他见到封建官僚水溶王彬彬有礼,诚惶诚恐……作为”纨绔”、“膏粱”、“富贵闲人”的贾宝玉,口口声声“天恩祖德”、“今上”,他那儿“叛逆”了?我只看到他遵守封建道德——长幼有序,兄友弟恭。
对君、对父、对祖宗,他是知忠、知孝、知悌、知礼的,总之他是顺民一个。
请问,他“叛”了哪门子“逆”呢?我没见到,一个不爱读书的公子哥儿,发两句牢骚就算“叛逆”吗?那么叛逆的人何止他一人?实际行动在哪儿呢?唯一的反抗就是“想死”、“想化烟化灰”罢了,他“叛逆”了什么?他的革命性在哪儿?他“革”了谁的“命”?没有。
说到“阶级压迫”之类的主题,那就更怪了。
阶级压迫肯定是统治阶级压迫被统治阶级。
那么,就以晴雯为例,人家“统治阶级”要辇她出去,还她“自由之身”,可她宁死也不想出去,心甘情愿地被“压迫”、被“剥削”。
柳五儿还想往这个有“阶级压迫”的大观园中钻呢!大家想想,怎么会有这么奇怪的“阶级压迫”呢?“阶级压迫”的主题对吗?也有人说《红楼梦》的主题是为了宣扬“色空”观念。
我就更纳闷,曹雪芹都“色”了、“空”了,他还何必伤精费神地用十年时间来创作“字字看来皆是血”的《红楼梦》呢?因此,《红楼梦》的主题是什么?我们得慢慢的、仔细的揣摩、思量。
《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中,警幻给他喝的奇茗叫“千红一窟”,异酒叫“万艳同杯”,闻的香叫“群芳髓”。
没看脂本之前,不明白是啥意思。
看过后才恍然大悟,茶曰:“千红一窟”,原来是红楼中众女儿的“千红一哭”,异酒“万艳同杯”是“万艳同悲”,“群芳髓”原来是“群芳碎”呀!看过这些后,难道我们还不明白曹雪芹为“群芳鸣冤”,为“闺阁昭传”的良苦用心吗?贾宝玉虽用整个生命去关怀、体贴这些“水做的骨肉”,但“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
迎春之嫁、晴雯之死、司棋之逐、宝钗之迁、妙玉的落难、惜春的出家……他空怀“悲悯千红、拯救万艳”的志愿,换来的却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真真正正的“群芳碎”呀!“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大观园人去楼空,园毁花残,群芳落尽,给人一种“物是人非,无语泪先流”之感。
作者提醒读者不要忘了“群芳髓(碎)”,“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
为了鸣冤,他用“泪”研成“墨”,用“血”滴成字,写成了“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红楼梦》。
曹雪芹用“血”和“泪”写成的《红楼梦》,发出了“叹青春之易逝,哀人生之须臾。
悲世事之无常,惧己身之非有。
”向大家展现了真正的生活,表达了他对人生经验和社会体验的种种慨叹,表现了以十二钗为代表的众女儿的悲惨命运,为“闺阁昭传”,为她们的不幸遭遇鸣冤、呐喊,抒发了他对人世的感叹,悲悯万物的情怀!此即《红楼梦》的主题吧!面对博大精深的《红楼梦》,作为一个红学门外汉的我,只是谈谈自己感受,正确与否,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自曹雪芹《红楼梦》(石头记)问世以来,各种研究弥天盖地般涌来。
索引派各持己由,考据派推敲择微家史说﹑政治说不期而然。
考来考去,竟荒谬到信其只纸残章,而将高鹗也弄成了后四十回的作者。
以至目前书店各种版本煌然标着“红楼梦曹雪芹﹑高鹗著”。
考据曹氏家史对了解雪翁有很重要的价值,然将这些考据成果推断了红楼梦是曹雪芹家史小说就离作者原肯相差太远了。
而研究这部小说的主题思想却寥寥无几。
清末国学泰斗王国维断其为哲学﹑宇宙﹑文字且其“大背于吾国人之精神,而其价值亦既存乎于此”(见王国维《红楼梦评论》)。
他认为该书“实示生活此痛苦之由于自造;对其解脱之道不可不由自己术之者也”(同上)。
王国维以后,中国形式由革命引起军阀混战引起更残酷的“封建”王朝统治过程中,陆续又出现了蔡元培,胡适,俞平伯,甚至毛泽东等对该书的各种评论。
派蔡元培一句定音“石头记者,清康熙政治小说也。
”但他将书中人物按大概情节和历史人物对号。
如书中男人都指满人,女人皆指汉人。
怡红院是对明朱王朝对怀念,书的宗旨是吊明之亡。
其中贾宝玉指太子胤礽﹑林黛玉指朱竹垞﹑薛宝钗指高江村﹑探春影徐建庵﹑王熙凤影余国柱等等。
钱静芳于《红楼梦考》中言其书宗旨是写康熙相臣明珠之子纳兰成德的事。
更有甚者认为是书写清世祖(顺治)与秦淮名妓董小宛事。
到了考据派,虽然翻出些材料证明了曹雪芹家史,如袁枚的《隋园诗话》﹑清档案《八族满氏族通谱》以及各种脂批等,都将此书归为“家历小说”了(见胡适《红楼梦靠证》)。
俞平伯先生则认为其书是:1,红楼梦是感叹自己身世;2,红楼梦是情场忏而作;3,红楼梦是将十二金钗作本传的(见俞平伯《红楼梦辩》)。
这些是研究红楼一书的种种见解,但对作者真意的挖掘,则越来越远了。
首先,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是数代江宁织造的后裔,他的生活过程是三朝鼎盛时代绝,不可能在悼念明之亡。
书中无论是甄家还是贾家固然有曹府的影子,但宁荣二府国公气势绝不是一个江宁制造府敢比拟的。
而元春之身份,直接写的皇亲,这更是贾府不敢比拟之处。
如果推测书中宁荣二府的背景是皇戚家族到还可以想象。
而这个皇戚家族还得是钟鼎鸣食之家﹑诗理簪缨之族的开国重臣之列。
就象书中说的“你祖宗九死一生挣下这个家业”焦大语。
这更是曹雪芹根本不可能在“身世”说的指导思想下敢肆意夸大的。
要想了解书中真正的含义,不妨将眼光稍稍注意一下其时代背景。
无可置疑,康雍乾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鼎盛时代,当时中国确是世界第一强国。
然而世界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在基督学说孕育下,文艺复兴﹑欧洲各国兴起了海洋探险﹑人文解放﹑科技发明的热潮。
当曹雪芹生活的前后(约在1719年——1769),美国1776年完成独创战争(乾龙41年);伽里略(1564——1642)和培根(156?——1626)牛顿(1642——1727)等建立了新的宇宙观和实验科学的奠基,从而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前奏。
发明蒸气机的瓦特(1736——1819)已经呱呱坠地。
1733年更重要的纺织革命飞棱机坦然问世,稍晚的1763年哈理森的精密钟表经度钟使人类能够尝试掌握地球。
更重要的是1660,1666年法英先后成立了科学研究的国家机构,而德国的国家科学研究机构成立,恰和曹雪芹是同一时代。
这些看似遥远和不相干的事情,后来变成摧毁强大中华帝国的重要因素。
在红楼梦中已经闻到了气息如怀表,洋泥及督营广东海关衙门的王熙凤家族的背景,更比大观园众姐妹出窕一等的薛宝琴姑娘的出现都不是空谷传声。
这样大的时代感应必将在中国的有先知之觉知识分子中引起沉思。
尤其是大势将至内因积素,早已困熬着他们的身心,他们决不是预测师,但人类本能的敏锐终于将笔与纸的交融烧成一行行的血泪斑斑的字迹——泣血铄金的《红楼梦》。
为了便于了解是书的内涵,不妨分析一下“使中华大帝国崩溃的内因”:其一:自清共入关以来,由一个少数民族的从垄群体发展到中国历史上最鼎盛的王朝大国。
有两条满民族自身的线:一条是顺治,康熙以来的强盛明线;一条是宫闺内自相残杀的暗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