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移动复习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化学平衡的移动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化学平衡的移动](https://img.taocdn.com/s3/m/bbc00f55bd64783e09122bdb.png)
高考化学一轮基础复习第22讲化学平衡的移动考纲要求1.理解化学平衡的含义。
2.理解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影响的一般规律。
考点一化学平衡移动1.化学平衡移动的过程2.化学平衡移动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1)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v正=v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不发生平衡移动。
(3)v正<v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3.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1)若其他条件不变,改变下列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如下:改变的条件(其他条件不变) 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浓度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压强(对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改变增大压强向气体分子总数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向气体分子总数增大的方向移动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温度 升高温度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降低温度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催化剂 同等程度改变v 正、v 逆,平衡不移动(2)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以及参加反应的化学物质的浓度),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3)“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①恒温、恒容条件原平衡体系――――――→充入惰性气体体系总压强增大―→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
②恒温、恒压条件原平衡体系―――――――→充入惰性气体容器容积增大,各反应气体的分压减小 ―→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同倍数减小(等效于减压)(1)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化学反应速率一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改变,化学平衡也一定发生移动(×)(2)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此时v 放减小,v 吸增大(×) (3)合成氨反应需要使用催化剂,说明催化剂可以促进该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动,所以也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使用催化剂的原因(×)(4)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分离出固体生成物,v 正减小(×) (5)C(s)+CO 2(g)2CO(g) ΔH >0,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v (CO 2)和CO 2的平衡转化率均增大(√)(6)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不一定增大(√) (7)往平衡体系FeCl 3+3KSCN Fe(SCN)3+3KCl 中加入适量KCl 固体,平衡逆向移动,溶液的颜色变浅(×)(8)对于2NO2(g)N2O4(g)的平衡体系,压缩体积,增大加强,平衡正向移动,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根据化学平衡原理解答下列问题: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N2(g)+3H2(g)2NH3(g) ΔH=-92.4kJ·mol-1,只改变一种外界条件,完成下表:改变条件平衡移动方向氢气的转化率(增大、减小或不变)氨气的体积分数(增大、减小或不变)增大氮气的浓度增大氨气的浓度升温充入适量氩气答案正向增大逆向减小增大逆向减小减小不移动不变不变题组一选取措施使化学平衡定向移动1.COCl2(g)CO(g)+Cl2(g) ΔH>0,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①升温②恒容通入惰性气体③增加CO浓度④减压⑤加催化剂⑥恒压通入惰性气体,能提高COCl2转化率的是( )A.①②④ B.①④⑥C.②③⑤ D.③⑤⑥答案 B解析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所以升温和减压均可以促使反应正向移动。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23讲 化学平衡的移动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23讲 化学平衡的移动](https://img.taocdn.com/s3/m/76bc37025727a5e9846a6128.png)
大,平衡正向移动,X的转化率增大,D项错误。
2-2 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化学平 衡的影响,得到如图所示变化规律:
考点二 与化学平衡有关的图像问题
一、化学平衡图像 1.浓度-时间图像
此类图像能说明平衡体系中各组分或某一组分在反应过程中的浓度变 化情况,可判断出反应物和生成物,从而判断出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如图所示,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g)+B(g) 3C(g)。此类
图像要注意各物质浓度变化曲线的折点所处时刻相同,各物质的浓度变 化量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2.含量-时间-温度(压强)图像 常见图像形式有如下几种(其中C%指生成物的百分含量,B%指反应物 的百分含量)。其他条件不变,使用催化剂或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能 加快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该类图像越先出现折点,达 到平衡所用的时间越短,说明反应速率越快,进一步可以确定温度的高 低或压强的大小;根据平衡线的高低可判断出平衡移动的方向,确定可 逆反应的特点。
典例1 N2O5是一种新型硝化剂,在一定温度下可发生以下反应:2N2O5 (g) 4NO2(g)+O2(g) ΔH=+Q kJ/mol,一定温度时,向密闭容器中通入 N2O5,部分实
1 000
1 500
c(N2O5)(mol/L) 0.50
0.35
0.25
0.2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D )
C.图中X点对应的平衡混合物中 nn((CHH2O4 )) =3
D.温度不变时,图中X点对应的平衡在加压后φ(CH4)减小
答案 A A项,根据图像可知,温度升高,φ(CH4)减小,说明平衡右移,则 正反应是吸热反应,该反应的焓变ΔH>0,故正确;B项,温度一定时,Z增大,
《化学平衡移动(高考复习)》教学设计
![《化学平衡移动(高考复习)》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bb4a6c47c1cfad6195fa78b.png)
《化学平衡移动(高考复习)》教学设计作者:田幼娟来源:《读写算》2018年第09期摘要整合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四类平衡的移动,通过勒夏特列原理和化学平衡常数K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分析平衡移动的结果。
关键词化学平衡移动;勒夏特列原理;化学平衡常数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9-0154-01一、教学内容分析化学平衡移动是高中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考查频率较高的核心内容。
这部分内容涉及一般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综合性较强,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
学生经常用勒夏特列原理定性分析四类化学平衡移动,却很少从化学平衡常数K的角度定量分析。
其实通过化学平衡常数K与浓度商Q大小比较,能让学生更科学地认识化学平衡移动的原因,即当K与Q不相等时,平衡会发生移动。
因此,本节课的内容是整合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四类平衡的移动,通过勒夏特列原理和化学平衡常数K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分析平衡移动的结果。
二、学生情况分析高三复习课经常是老师课前认真准备,自我感觉良好,可是上课发现学生面无表情被动地听着。
但是每次一提问,他们马上去掉呆滞的表情,脸上有了神彩,所以解决问题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没有自己主动思考从而发现问题的习惯,需要老师通过每节课慢慢引导他们怎么自己思考。
学生已经复习了化学平衡状态和化学平衡常数,在复习用浓氨水制取氨气的实验、氢氧化铝电离时均有涉及电离平衡,复习铝铁及其化合物时已经应用了盐类水解、沉淀溶解平衡等知识。
这些都为这节课的复习提供了基础。
三、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要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主权,刺激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自己解决问题,设计支持和激发学生思维的学习环境。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本教学设计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问题情境,在复习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在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思维水平。
高考化学轮复习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移动(含解析)
![高考化学轮复习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移动(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5fc7a87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4f.png)
目夺市安危阳光实验学校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九)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移动1.在1 L定容的密闭容器中,可以证明可逆反应N2+3H 22NH3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c(N2)∶c(H2)∶c(NH3)=1∶3∶2B.1个N≡N断裂的同时,有3个H—H生成C.其他条件不变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D.v正(N2)=2v逆(NH3)解析:选B c(N2)∶c(H2)∶c(NH3)=1∶3∶2,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计量数之比,但不能说明各物质的浓度不变,不一定为平衡状态,A错误;1个N≡N断裂的同时,有3个H—H生成,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了平衡,B正确;混合气体的密度ρ=mV,质量在反应前后是守恒的,体积不变,密度始终不变,所以密度不变的状态不一定是平衡状态,C错误;v正(N2)=2v逆(NH3)时,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未达到平衡状态,D错误。
2.对于可逆反应:A(g)+B(s)C(s)+D(g) ΔH>0。
如图所示为正、逆反应速率(v)与时间(t)关系的示意图,如果在t1时刻改变条件:①加入A;②加入催化剂;③加压;④升温;⑤减少C,符合图示条件的是( )A.②③B.①②C.③④ D.④⑤解析:选A 加入A,因为A为气体,因此加入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v正>v逆,故①错误;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无影响,只加快反应速率,故②正确;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相等,因此加压平衡不移动,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故③正确;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④错误;C为固体,浓度视为常数,对化学平衡移动无影响,对化学反应速率无影响,故⑤错误。
3.(2020·黑龙江四校联考)将等物质的量的X、Y气体充入一个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并达到平衡:X(g)+Y(g)2Z(g) ΔH<0。
当改变某个条件并达到新平衡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减小B.增大压强(缩小容器容积),Z的浓度不变C.保持容器的容积不变,充入一定量的氦气,Y的浓度不变D.保持容器的容积不变,充入一定量的Z,X的体积分数增大解析:选C 该反应的ΔH<0,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X的体积分数增大,A错误;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总分子数不变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由于容器的容积缩小,故Z的浓度增大,B错误;保持容器的容积不变,充入一定量的氦气,反应混合物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C正确;保持容器的容积不变,充入一定量的Z,相当于保持其物质的量不变,缩小容器的容积,而缩小容积,平衡不移动,X的体积分数不变,D错误。
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平衡移动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427c219f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a8.png)
(3)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化分别为甲__增__大______(填“增大”“减 小”或“不变”,下同);乙_____不_变______;丙___不__变_______。 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xA(g)+yB(g) zC(g),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 衡状态,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保持体积不变,通入氦气,则平衡____不____移动。 (2)若保持压强不变,通入氦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x、y、z的 关系为__x_+__y_<__z__。
学平衡也一定发生移动( × ) (2)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此时v放减小,v吸增大( × ) (3)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不一定增大( √ )
(4)向平衡体系FeCl3+3KSCN
Fe(SCN)3+3KCl中加入适量KCl固体,
平衡逆向移动,溶液的颜色变浅( × )
(5)对于2NO2(g) N2O4(g)的平衡体系,压缩体积,增大压强,平衡正 向移动,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 × )
和图乙判断,反应条件应选择____C____(填字母)。
A.300 ℃、0.1 MPa
B.700 ℃、0.1 MPa
C.300 ℃、0.5 MPa
D.700 ℃、0.5 MPa
返回
(2)有研究者结合图甲数据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认为450 ℃的反应温度比 300 ℃或700 ℃更合适,从反应原理角度分析其理由可能是 _3_0_0_℃__反__应__速__率__慢__,__7_0_0__℃__副__反__应__的__转__化__率__大__于__丁__烯__转__化__成__丙__烯__的__转__化__率___。
返回
2.化学反应原理在科研和生产中有广泛应用。 (1)利用“化学蒸气转移法”制备TaS2晶体,发生反应:TaS2(s)+2I2(g) TaI4(g)+S2(g) ΔH>0(Ⅰ)。如图所示,反应(Ⅰ)在石英真空管中进行,先在 温度为T2的一端放入未提纯的TaS2粉末和少量I2(g),一段时间后,在温度为 T1的一端得到了纯净TaS2晶体,则温度T1____<____T2(填“>”“<”或“=”)。上 述反应体系中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I2_____。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之九第七部分 化学平衡移动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之九第七部分 化学平衡移动](https://img.taocdn.com/s3/m/a939f411c281e53a5802ff71.png)
第七部分 化学平衡移动二、化学平衡移动1.定义:已达到平衡的反应,外界反应条件改变时,平衡混合物里各组成物质的百分含量也就会改变而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叫化学平衡移动平衡移动的原因:条件改变,引起v(正) 、v(逆)相对改变,平衡才能移动。
2.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A.浓度: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压强:在有气体参加、有气体生成而且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变化的反应中,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指压缩气体体积使压强增大),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方向移动;减小压强(指增大气体体积使压强减小),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压强对平衡的影响,实际上就是浓度对平衡的影响,只有当这些“改变”能改变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时,平衡才可能移动。
由于压强对固态、液态物质体积影响非常小,压强的改变几乎不影响这类体系的平衡。
在考虑压强对不均匀体系平衡的影响时,只需考虑对参加反应的气态物质影响即可。
C.温度: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以上三种因素综合起来就得到了勒夏特列原理(Le Chatelier's principle )即平衡移动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减弱:平衡只能减弱条件改变对平衡的影响,不能完全消除这种改变,更不能扭转这种改变。
)说明:催化剂只能缩短达到平衡所需时间,而不能改变平衡状态(即百分组成),对平衡移动无影响。
三、常见化学平衡问题的解题规律和技巧1.稀有气体对平衡的影响稀有气体是指与任何反应物或生成物都不反应的气体。
在已达到平衡的气体可逆反应中,若加入稀有气体,平衡是否移动有两种可能:⑴若为定温、定容容器,加入稀有气体将导致气体的总压强增大,但原气体的体积不变,各原有气体的浓度也不变,故平衡不移动。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教案(通用版):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移动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教案(通用版):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移动](https://img.taocdn.com/s3/m/5e3d8000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c6.png)
第23讲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移动复习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及化学平衡的建立;2.掌握化学平衡的特征;3.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4.了解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考点一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必备知识整理1.可逆反应(1)定义在__________既可以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可以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
(2)特点双向性指可逆反应分为方向相反的两个反应:正反应和逆反应双同性指正、逆反应是在________下,同时进行共存性指反应物的转化率________100%,________与________共存2.化学平衡状态(1)概念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________,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均保持不变,我们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2)建立:以“N 2+3H 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 3”为例。
①正反应开始进行的c t 图如图(a)②逆反应开始进行的c t 图如图(b)③反应过程中v 正、v 逆变化(3)平衡特点[正误判断](1)反应NH 4Cl=====△HCl ↑+NH 3↑、NH 3+HCl===NH 4Cl 互为可逆反应()(2)可逆反应到达平衡前的v 正一定大于v 逆()(3)可逆反应到达平衡时,各组分的浓度相等()(4)在1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O(g)+O 2(g)⇌2NO 2(g),当容器中气体的颜色保持不变时,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5)对于反应H 2(g)+I 2(g)⇌2HI(g),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6)对于C(s)+H 2O(g)⇌CO(g)+H 2(g)反应,当C(s)的质量不变时,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对点题组训练题组一化学平衡状态的判定1.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HI(g)+Cl 2(g)⇌2HCl(g)+I 2(s)。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复习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68ceaad676a20029bd642d56.png)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复习一、勒夏特列原理【定义】: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勒夏特列原理是指在一个平衡体系中,若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平衡总是要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比如一个可逆反应中,当增加反应物的浓度时,平衡要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的移动使得增加的反应物浓度又会逐步减少;但这种减弱不可能消除增加反应物浓度对这种反应物本身的影响,与旧的平衡体系中这种反应物的浓度相比而言,还是增加了。
【勒夏特列应用】:1)浓度:增加某一反应物的浓度,则反应向着减少此反应物浓度的方向进行,即反应向正方向进行。
减少某一生成物的浓度,则反应向着增加此生成物浓度的方向进行,即反应向正方向进行。
反之亦然。
2)压强:增加某一气态反应物的压强,则反应向着减少此反应物压强的方向进行,即反应向正方向进行。
减少某一气态生成物的压强,则反应向着增加此生成物压强的方向进行,即反应向正方向进行。
反之亦然。
3)温度:升高反应温度,则反应向着减少热量的方向进行,即放热反应逆向进行,吸热反应正向进行;降低温度,则反应向着生成热量的方向的进行,即放热反应正向进行,吸热反应逆向进行。
4)催化剂:仅改变反应进行的速度,不影响平衡的改变,即对正逆反应的影响程度是一样的。
【习题】根据平衡移动的方向,判断条件的改变例题: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X(g)+bY(g)cZ(g)+dW (g)反应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气体体积缩小到原来的1/2,当再次达平衡时,W的浓度为原平衡时的1.8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a+b>c+dC、Z的体积分数增加D、X的转化率下降【补充】勒沙特列原理还适用于下列情况:①溶解平衡②电离平衡③水解平衡例题:把Ca(OH)2放入一定量水中,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Ca(OH)(s)Ca(OH)2(溶液)Ca2++2OH—,当向悬浊2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后,若温度保持不变,下列正确的是()A、溶液中Ca2+数减少B、c(Ca2+)增大C、c(OH—)不变D、c(OH—)增大二、平衡转化率的计算【解题思路】(1)转化率=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反应物的转化浓度*100%转化率=量反应物的起始的物质的量反应物的转化的物质的*100%(2)计算模式三步骤五步走:1、(1)起始浓度(物质的量)(2)转化浓度(物质的量)(3)平衡浓度(物质的量)2、找关系式 (从题目已知条件中列等式)3、代入计算以及换算单位【例题】在某温度下,将H 2 和I 2 各0.1mol 的气态混合物充入10L 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c (H 2)=0.008mol/l(1)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2) T 不变,在该容器中充入H 2 和I 2 各0.20mol 的气态混合物,求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习题】已知可逆反应CO(g)+H2O(g ) CO 2(g) + H 2(g),(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 。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二)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试题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二)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9f3fe145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b7.png)
回夺市安然阳光实验学校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的移动1.下列关于化学平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个可逆反应达到的平衡状态就是这个反应在该条件下所能达到的限度B.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都等于0C.平衡状态是一种静止的状态,因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已经不再改变D.化学平衡不可以通过改变条件而改变2.(2015·福州模拟)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置于密闭真空恒容容器中(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NH2COONH4(s)2NH3(g)+CO2(g)。
判断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的是( )A.2v(NH3)=v(CO2)B.密闭容器中c(NH3)∶c(CO2)=2∶1C.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D.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3.将NO2装入带有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当反应2NO2(g)N2O4(g)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个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气体颜色加深,则此反应为吸热反应B.慢慢压缩气体体积,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C.慢慢压缩气体体积,若体积减小一半,压强增大,但小于原来的两倍D.恒温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4.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A、B两种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A(g)+B(g)2C(g) ΔH>0。
达到平衡后,改变一个条件(x),下列量(y)一定符合图中曲线的是( )x yA 通入A气体B的转化率B 加入催化剂A的体积分数C 增大压强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D 升高温度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5.(2015·芜湖质检)在一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X、Y,发生反应m X(g)n Y(g) ΔH=Q kJ/mol。
反应达到平衡时,Y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温度、气体体积的关系如表所示:气体体积/Lc(Y)/(mol/L)温度/℃1 2 4100 1.00 0.75 0.53200 1.20 0.90 0.63300 1.30 1.00 0.70A .m >nB .Q <0C .温度不变,压强增大,Y 的质量分数减少D .体积不变,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6.密闭容器中一定的混合气体发生反应:x A(g)+y B(g)z C(g),平衡时,测得A 的浓度为0.50 mol/L ,在温度不变时,把容器容积扩大到原来的2倍,使其重新达到平衡,A 的浓度为0.30 mol/L ,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 .B 的转化率降低C .x +y >zD .C 的体积分数升高7.在相同温度下,将H 2和N 2两种气体按不同比例通入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H 2+N 22NH 3。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7.2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移动(练) 试题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7.2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移动(练) 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d9bc330a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a5.png)
回夺市安然阳光实验学校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移动1.(济南一中期末)可逆反应:2NO(g)+O2(g)2NO2(g),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n mol NO2B.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C.v(NO2)∶v(NO)∶v(O2)=2∶2∶1的状态D.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答案】B【解析】A.单位时间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能够证明达到平衡状态,A项不是平衡状态;B.由于NO2是红棕色气体,而O2和NO是无色气体,因此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时,证明密闭容器中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因此可以证明达到平衡状态;C.任何时刻,用不同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速率的数值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因此v(NO2)∶v(NO):v(O2)=2∶2∶1的状态不一定是平衡状态;D.由于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密闭容器的体积不变,因此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密度一直不变,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不一定是平衡状态。
2.(东莞一中期中)对于反应2SO2(g)+O2(g)2SO3(g) ΔH<0已达平衡,如果其他条件不变时,分别改变下列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产生影响,下列条件与图像不相符的是(0~t1:v正=v逆;t1时改变条件,t2时重新建立平衡)( )【答案】C【解析】分析时要注意改变条件瞬间v正、v逆的变化。
增加O2的浓度,v正增大,v逆瞬间不变,A不选;增大压强,v正、v逆都增大,v正增大的倍数大于v 逆,B不选;升高温度,v正、v逆都瞬间增大,C条件与图像不相符;加入催化剂,v正、v逆同时同倍数增大,D不选。
3.(滨州一中期末)对于反应:X(g)+Y(g)2Z(g) ΔH<0的反应,某一时刻改变外界条件,其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符合该图像的是( )A.t1时刻,增大了X的浓度B.t1时刻,升高了体系温度C.t1时刻,降低了体系温度D.t1时刻,使用了催化剂【答案】D【解析】由图像可知,外界条件同等程度地增大了该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
化学高考复习化学平衡移动和化学反应方向专题练习(含答案)
![化学高考复习化学平衡移动和化学反应方向专题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36da24d15abe23492f4db7.png)
化学高考复习化学平衡移动和化学反应方向专题练习(含答案)化学平衡是指在宏观条件一定的可逆反应中,化学反应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以下是化学平衡移动和化学反应方向专题练习,请考生练习。
1.(上海卷)只改变一个影响因素,平衡常数K与化学平衡移动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A.K值不变,平衡可能移动B.K值变化,平衡一定移动C.平衡移动,K值可能不变D.平衡移动,K值一定变化【答案】D【解析】化学平衡移动的一般影响因素有浓度、温度与压强等,但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变,平衡常数才会变。
2.(全国大纲卷)反应X(g)+Y(g)??2Z(g) 0,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减小容器体积,平衡向右移动B.加入催化剂,Z的产率增大C.增大c(X),X的转化率增大D.降低温度,Y的转化率增大【答案】D【解析】由X(g)+Y(g)??2Z(g) 0,可知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故减小容器体积,压强增大,平衡不移动,A项错误;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故Z的产率不变,B项错误;增大c(X),X的转化率减小,C项错误;降温平衡向右移动,Y的转化率增大,D项正确。
3.电镀废液中Cr2O可通过下列反应转化成铬黄(PbCrO4):Cr2O(aq)+2Pb2+(aq)+H2O(l)?? 2PbCrO4(s)+2H+(aq) 0。
该反应达平衡后,改变横坐标表示的反应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A B C D【答案】A【解析】该反应放热(0),升温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K减小,A项正确;B项pH增大时,c(OH-)增大,平衡正向移动,Cr2O转化率增大,B项错误;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增大,C项错误;c(Pb2+)增大时,平衡正向移动,n(Cr2O)减小,D项错误。
4.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以制备特种陶瓷的原料MgO:MgSO4(s)+CO(g)??MgO(s)+CO2(g)+SO2(g) 0该反应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后,若仅改变图中横坐标x的值,重新达到平衡后,纵坐标y随x变化趋势合理的是()选项 x y A 温度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 B CO的物质的量CO2与CO的物质的量之比 C SO2的浓度平衡常数K D MgSO4的质量(忽略体积) CO的转化率【答案】A【解析】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气体的质量增加,密度增大,故A正确;增加CO的量,平衡正向移动,但压强增大,转化的量没有原平衡多,故比值减小,故B错误;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浓度变化时平衡常数不变,故C错误;因MgSO4为固体,增加其量,对CO的转化率无影响,故D错误。
化学平衡的移动 专题复习 -
![化学平衡的移动 专题复习 -](https://img.taocdn.com/s3/m/3da8dc2e5901020207409c7d.png)
第25讲电离平衡1.仅能在水溶液中导电的电解质是( )A.SO3B.NH4ClC.NaClD.Na2CO3解析:固体NH4Cl中有离子,但不能自由移动,故不导电,受热分解为NH3、HCl气体,无熔化态,故只能溶于水导电。另需注意SO3在水溶液中能导电是因为生成了电解质H2SO4,而非SO3本身的电离,SO3不是电解质。答案:B2.(2010·石家庄质检一)现有pH=3的醋酸和pH=3的硫酸两种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均为1×10-11 mol\5L-1B.加水稀释100倍后两溶液的pH仍相同C.醋酸中的c(CH3COO-)和硫酸中的c(SO2-4)相同D.等体积两溶液中分别加入足量锌片放出H2的体积相同答案:A3.某温度下,相同pH值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平衡pH值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Ⅱ为盐酸稀释时的pH值变化曲线B.b点溶液的导电性比c点溶液的导电性强C.a点K W的数值比c点K W的数值大D.b点酸的总浓度大于a点酸的总浓度解析:本题考查强酸、弱酸的电离,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其移动,H2O的离子积相关知识。醋酸为弱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 3COOH ⇌H ++CH 3COO -,盐酸为强酸,HCl =H ++Cl -,HCl 完全电离。盐酸与醋酸pH 相同时,一定有c(CH 3COOH)>c(HCl),加同样的H 2O 稀释时,因为平衡CH 3COOH ⇌CH 3COO -+H +向右移动,使得醋酸溶液比盐酸溶液中c(H +)大,pH 小,所以图中Ⅰ为盐酸稀释时pH 变化曲线,Ⅱ为醋酸稀释时pH 变化曲线,所以A 、D 均不正确;由图象可知,b 点盐酸浓度大,c 点盐酸浓度小,所以b 点盐酸溶液的导电性比c 点强,B 正确;温度一定,水的离子积K W 一定,所以C 不正确。答案:B4.氨水中存在电离平衡NH 3·H 2O ⇌4NH + +OH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氨水中离子浓度的关系满足:c(OH -)=c(H +)+c(NH^+_4)B.加水稀释0.10 mol/L 的氨水,溶液中c(H +)减小 C.氨水中加少量NH 4Cl 固体,平衡逆向移动 D.氨水中加少量盐酸,平衡正向移动解析:本题结合氨水考虑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属中档题。根据电荷守恒,可以确定溶液中c(OH -)=c(H +)+c(NH^+_4),加水稀释氨水,可以促进NH 3·H 2O 的电离,但c(OH -)减小,由于K W恒定,则溶液中c(H +)增大;氨水中加NH 4Cl 固体,增大体系中c(NH^+_4)使平衡逆向移动;氨水中加盐酸可以中和电离出的OH -而使平衡正向移动。故本题答案是B 。答案:B5.(2010·武汉二中月考)把1 L 0.1 mol\5L -1醋酸用蒸馏水稀释到10 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CH 3COOH)变为原来的110B.c(H +)变为原来的110C.33()()c CH COO c CH COOH -的比值增大 D.溶液的导电性增强解析:CH 3COOH ⇌CH 3COO -+H +,加水稀释促进醋酸的电离。把1 L 0.1 mol\5L -1醋酸用蒸馏水稀释到10 L 后,c(CH 3COOH)小于原来的110,A 错;c(H +)大于原来的110,B 错;C 正确;虽然促进了电离,但由于溶液体积增大,所以CH 3COO -和H +的浓度反而降低,溶液的导电性减弱,D 错误。答案:C6.0.1 mol/L的醋酸溶液中存在着下列的电离平衡:CH3COOH⇌H++CH3COO-,如想使c(H+)减小,可加入下列物质中的( )A.醋酸钠B.氢氧化钠晶体C.同浓度的醋酸溶液D.盐酸解析:本题要求c(H+)减少。A项醋酸钠是强电解质,提供大量CH3COO-,增加了平衡中c(CH3COO-),使平衡向左移动,c(H+)减少;B项NaOH也是强电解质,提供大量的OH-,使c(H+)减少;C项同浓度的醋酸不会影响原电离的平衡,c(H+)不会减少;D项加入盐酸,等于提供大量H+,增加的c(H+)远远大于移动减少的c(H+),结果c(H+)增大。答案:AB7.一定量的盐酸跟过量的铁粉反应时,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适量的( )①NaOH(s)②KNO3溶液③水④CH3COONa(s)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解析:盐酸一定,铁粉过量产生H2的总量取决于盐酸的多少,为减缓反应且不影响H2产量,应从降低c(H+)入手。NaOH与HCl反应会影响H2的产量;KNO3的加入会使Fe氧化而NO^-_3被还原,不产生H2;水起稀释作用能达到此目的;CH3COONa与HCl反应生成弱电解质也可达到此目的。答案:D8.(2010·保定联考)醋酸是一种常见的弱酸,为了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某同学开展了题为“醋酸是弱电解质的实验探究”的活动。该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其中错误的是( )A.先配制一定量的0.10 mol\5L-1CH3COOH溶液,然后测溶液的pH,若pH大于1,则可证明醋酸为弱电解质B.先配制一定量的0.10 mol\5L-1和0.01 mol\5L-1的CH3COOH溶液,分别用pH计测它们的pH,若两者的pH相差小于1个单位,则可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C.先测0.10 mol\5L-1CH3COOH溶液的pH,然后将其加热至100℃,再测pH,如果pH变小,则可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D.配制一定量的CH3COONa溶液,测其pH,若常温下pH大于7,则可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解析:若是强酸,则0.1 mol\5L-1的CH3COOH溶液的pH=1,0.01 mol\5L-1的CH3COOH溶液的pH=2,CH3COONa溶液的pH=7。那么0.1 mol\5L-1的CH3COOH溶液的pH>1,0.1 mol\5L-1CH3COOH 溶液与0.01 mol\5L-1CH3COOH溶液的pH差值小于1,CH3COONa溶液呈碱性均可说明CH3COOH 是弱电解质。答案:C9.MOH和ROH两种一元碱的溶液分别加水稀释时,pH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ROH是一种强碱B.在x点,MOH未完全电离C.在x点,c(M+)=c(R+)D.稀释前,c(ROH)=10c(MOH)解析:若ROH为强碱,当它稀释100倍时,其c(OH-)=10-1V/(100V)=10-3(mol/L),即pH=11,观察ROH稀释图线,图中所示之值与此吻合,故A说法是正确的;若MOH也为强碱,当它稀释100倍时,其c(OH-)=10-2V/(100V)=10-4(mol/L),即pH应为10,而图中所示之值为11,比它大,说明MOH在稀释过程中又电离出了氢氧根离子,由此证明它是弱碱,当然在稀释100倍时,就没有完全电离,B说法正确;在稀释100倍时,两种碱溶液的氢氧根离子浓度相等,则M+与R+浓度也相等,C项说法也正确;由于MOH为弱碱,部分电离,即c(MOH)>c(OH-),故稀释前c(ROH)<10c(MOH)。答案:D10.用水稀释0.1 mol/L的氨水时,溶液中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是( )A.c(OH-)/c(NH3·H2O)B.c(NH3·H2O)/c(OH-)C.c(H+)·c(OH-)D.n(OH-)解析:加水稀释,对于NH3·H2O⇌NH^+_4+OH-类似于气体反应减压,平衡向右移动。c(NH3·H2O)比c(OH-)减小得更快,故A增大,B减小,而C不随浓度的变化而变化,D增大。答案:B11.pH=1的两种酸溶液A、B各1 mL,分别加水稀释到1000 mL,其pH与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B两种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B.稀释后,A酸溶液的酸性比B酸溶液弱C.若a=4,则A是强酸,B是弱酸D.若1<a<4,则A、B都是弱酸解析:由图中可以知A的pH大于B,说明稀释后,A溶液的酸性比B弱,若a=4,说明A的pH值变化了三个单位,正好稀释了1000倍,说明A为强酸,B为弱酸,C、D正确。答案:A12.一定温度下,将一定质量的冰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c三点溶液的pH:c<a<bB.a、b、c三点醋酸的电离程度:a<b<cC.用湿润的pH试纸测a处溶液的pH,测定结果偏小D.a、b、c三点的溶液用1 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和,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c<a<b解析:导电能力强则离子浓度大,则c(H+):b>a>c,故pH:c>a>b,A不正确;由于醋酸的量一定,故消耗NaOH的量也一定,D不正确;由于“越稀越电离”可知B正确;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a处溶液的pH,相当于a处的溶液被稀释了一点,c(H+)增大,故pH偏小,可知C正确。答案:BC13.用实验确定某酸HA是弱电解质,两同学的方案是:甲:①称取一定质量的HA配制0.1 mol/L的溶液100 mL;②用pH试纸测出该溶液的pH,即可证明HA是弱电解质。乙:①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HA溶液、盐酸,分别配制pH=1的两种酸溶液各100 mL;②分别取这两种溶液各10 mL,加水稀释为100 mL;③各取相同体积的两种稀释液装入两个试管中,同时加入纯度相同的锌粒,观察现象,即可证明HA是弱电解质。(1)在两个方案的第①步中,都要用到的定量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方案中,说明HA是弱电解质的理由是测得溶液的pH________1(选填>、<、=)。乙方案中,说明HA是弱电解质的现象是________(选填代号)。A.装HCl溶液的试管中放出H2的速率快B.装HA溶液的试管中放出H2的速率快C.两个试管中产生气体的速率一样快(3)请你评价:乙方案中难以实现之处和不妥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再提出一个合理而比较容易进行的方案(药品可任取),作简单扼要的表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若HA为弱酸,c(H+)<0.1 mol/L,pH>1。100 mL pH=1的HA和盐酸比较,c(HCl)=0.1 mol/L,若HA为弱酸,则c(HA)>0.1 mol/L。分别取10 mL pH=1的盐酸和HA溶液,同时加水稀释到100 mL,稀释后,盐酸溶液中c(H+)0.1/10100mol L mLmL⨯==0.01 mol/L。因为加水稀释时,HA的电离程度增大,即有一部分HA分子会电离出H+。因此在稀释后的100 mL盐酸和100 mL HA溶液中分别加入纯度相同的锌粒时,HA溶液中产生氢气的速率快。第4小问,中学化学中常用方法还有一些,比如①测定NaA溶液的pH;②测定相同条件下HA和一元强酸溶液的导电能力;③取相同条件下pH相同的HA与一元强酸溶液,分别稀释到相同pH,测加水量多少;④取相同条件下,pH相同的HA与一元强酸溶液,分别加相应的钠盐固体,测pH变化大小等。当然以上方法中①为操作最简单、最方便的方法。答案:(1)100 mL容量瓶 (2)> B(3)配制pH=1的HA溶液难以实现,不妥之处在于加入的锌粒难以做到表面积相同(4)配制NaA溶液,测其pH>7,即证明HA是弱电解质14.今有①CH3COOH、②HCl、③H2SO4三种溶液,用序号回答下列问题:(1)当它们pH相同时,其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排列是________。(2)当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其pH由大到小排列是________。(3)中和等量同一烧碱溶液,需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三种酸溶液的体积比为________。(4)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均相同的①,②,③三种溶液,分别与同浓度的烧碱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所需烧碱溶液的体积比为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pH的大小比较及酸碱中和。pH相同的CH3COOH、HCl、H2SO4,浓度最大的是CH3COOH,其次是HCl,最小的是H2SO4;而当其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pH的大小顺序是CH3COOH>HCl>H2SO4;中和等量的烧碱溶液,其体积比应为CH3COOH:HCl:H2SO4=2:2:1;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CH3COOH、HCl、H2SO4分别与同一烧碱溶液反应时,所需烧碱溶液的体积比是1:1:2。答案:(1)①>②>③ (2)①>②>③ (3)①:②:③=2:2:1 (4)①:②:③=1:1:215.向等体积pH=a 的盐酸和pH=b 的醋酸中分别加入100 mL pH=12的NaOH 溶液,充分反应后,两溶液均呈中性。则:(1)a 与b 的关系为a ________b(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2)向等体积的该盐酸和醋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产生H 2的体积关系为V(H 2)盐酸________V(H 2)醋酸;反应完成所需时间t(HCl)__________t(HAc)。(3)若盐酸的体积为10 mL,则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解析:(1)醋酸是弱酸,只有一部分电离出H +和CH 3COO -,还存在大量CH 3COOH 分子。n(NaOH)=0.1 L×0.01 mol/L=0.001 mol,NaOH+HCl =NaCl+H 2O,n(HCl)=0.001 mol,V(aq)×10-amol/L=0.001 mol,V(aq)=10(a-3)L 。假设:醋酸中H +正好与氢氧化钠完全中和,则溶液中CH 3COOH 会继续电离出H +,导致溶液呈酸性,要使溶液呈中性,必须使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大于醋酸已电离出的H +物质的量,则有10(a-3)×10-b <10-3,a-3-b<-3,a<b 。(2)假设醋酸与氢氧化钠全部转化成醋酸钠,溶液呈碱性,说明要使反应后溶液呈中性,醋酸的物质的量大于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由此知,等体积的该盐酸和醋酸溶液中,醋酸的物质的量大于盐酸的,与足量锌完全反应,盐酸产生的氢气量较少;醋酸是弱酸,盐酸是强酸,与同种金属反应,酸越强,反应越快,所用时间越短。(3)n(HCl)=1×10-3mol,V=0.01 L,c(HCl)=n(HCl)/V(aq)=0.001 mol/0.01 L=0.1 mol/L 。答案:(1)小于 (2)小于 小于 (3)0.1 mol/L 16.现有25 ℃时,0.1 mol/L 的氨水。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向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铵固体,此时溶液中32()()c OH c NH H O 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若向氨水中加入稀硫酸,使其恰好中和,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所得溶液的pH ________7(填“>”“<”或“=”);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向氨水中加入稀硫酸至溶液的pH=7,此时c(NH^+_4)=a mol/L,则c(SO 2-4)=________;(4)若向氨水中加入pH=1的硫酸,且氨水与硫酸的体积比为1:1,则所得溶液中各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NH 3·H 2O ⇌NH ^+_4+OH -,加入(NH 4)2SO 4固体,NH 3·H 2O 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故c(OH -)/c(NH 3·H 2O)减小。(3)由电荷守恒,有c(NH ^+_4)+c(H +)=2c(SO 2-4)+c(OH -),pH=7,c(H +)=c(OH -),故c(NH^+_4)=2c(SO 2-4),故c(SO 2-4)2a=mol/L 。 (4)pH=1的硫酸,c(H +)=0.1 mol/L,H 2SO 4与NH 3·H 2O 正好反应:2NH 3·H 2O+H 2SO 4=(NH 4)2SO 4+2H 2O,由于NH^+_4水解,溶液呈酸性,故有c(NH^+_4)>c(SO 2-4)>c(H +)>c(OH -)。 答案:(1)减小 (2)NH 3·H 2O+H +=NH ^+_4+H 2O < NH^+_4+H 2O ⇌NH 3·H 2O+H +(3)2amol/L (4)c(4NH +)>c(SO 2-4)>c(H +)>c(OH -)[LM]。
化学平衡的移动复习课件
![化学平衡的移动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19999a284868762cbaed50e.png)
⑶温度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平衡向 _吸__热__反_应__的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_放__热__反__应_的方 向移动。 注意:
只要是升高温度,平衡一定移动,且新平衡状态的速率
> 一定________原平衡状态的速率。反之亦然。
⑷催化剂不改变平衡状态
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在速率改变 过程中,始终保持着v正= v逆。
NaCl、NaHSO3、NaHCO3、NaHS…… 溶 液 以 除 去 可 能有的酸性气体,且抑制要收集气体的溶解。
2溶解平衡NaNO3 s
(加热促进溶解)
Na NO3H 0
Ca OH s Ca2 2OH ?H 0 2
(加热溶解度降低)
3电离平衡如 :
化学平衡的移动
改变
平衡 条件
v 正= v 逆
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
程度相同(v 正 = v 逆)
速 率 改程 变度
不 同
平衡不移动 v 正 > v 逆,平衡右移 v 正 < v 逆,平衡左移
2.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⑴浓度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_增__大__反__应_物__浓__度__或__减_小__生__成__物__浓_度_,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__大__生__成__物_浓__度__或__减__小_反__应__物__浓_,度
所以对化学平衡没有影响,但使用催化剂可改变达到化 学平衡所需的时间。
3、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
(1)内容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如 浓、度 、压强
或 温度),平衡将向着能够
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
移动。
(2)适用
①该原理适用于化学平衡、溶解平衡、电离平衡、
高三化学(苏教版)总复习 1-7-3化学平衡移动
![高三化学(苏教版)总复习 1-7-3化学平衡移动](https://img.taocdn.com/s3/m/8779e157804d2b160b4ec05f.png)
必修部分
专题7 第三单元
高考化学总复习
催化剂 (2011· 国 , 28) 反 应 aA(g) + bB(g) 全 cC(g)(H<0)在等容条件下进行。 改变其他反应条件, 在Ⅰ、 Ⅱ、Ⅲ阶段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 示:
江 苏 教 育 版
必修部分
1.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
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2.了解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 域中的重要作用。
江 苏 教 育 版
必修部分
专题7 第三单元
高考化学总复习
江 苏 教 育 版
必修部分
专题7 第三单元
高考化学总复习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1.化学平衡移动 平衡移动的原因:条件改变,引起____________相对 大小改变,平衡才能移动。若v正>v逆,则平衡向________ 方向移动;若v正 <v逆,则平衡向________方向移动。
正向 移动
反应
必修部分
专题7 第三单元
高考化学总复习
任一平衡 或反应前 后气体化
⑦正催化 v(正)、v(逆) 剂或增大 均增大相同
压强
倍数
平衡 不移 动
学计量数
和相等的 平衡
⑧负催化 v(正)、v(逆) 剂或减小 压强 同等倍数减 小
江 苏 教 育 版
必修部分
专题7 第三单元
高考化学总复习
答案: 知识点 1: 1.v(正)、v(逆) 正反应 2.(1)正方向 放热反应 逆反应 (3)吸热反应
江 苏 教 育 版
必修部分
专题7 第三单元
高考化学总复习
江 苏 教 育 版
高中化学高考总复习----化学平衡移动知识讲解及巩固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高中化学高考总复习----化学平衡移动知识讲解及巩固练习题(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7ae066d680203d8cf2f2428.png)
高中化学高考总复习----化学平衡移动知识讲解及巩固练习题(含答案解析)【考纲要求】1.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条件、结果。
2.理解外界条件(浓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并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
3.理解勒夏特列原理,掌握平衡移动的相关判断,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反应原理。
【考点梳理】考点一、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1、概念: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反应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改变,使v正和v逆不再相等,原平衡被破坏,一段时间后,在新的条件下,正、逆反应速率又重新相等,即v正'=v逆',此时达到了新的平衡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的移动。
应注意此时v正'≠v正,v逆'≠v 逆。
2、平衡发生移动的根本原因:V正、V逆发生改变,导致V正≠V逆。
3、平衡发生移动的标志:新平衡与原平衡各物质的百分含量发生了变化。
要点诠释:①新平衡时:V′正=V′逆,但与原平衡速率不等。
②新平衡时:各成分的百分含量不变,但与原平衡不同。
③通过比较速率,可判断平衡移动方向:当V正>V逆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当V正<V逆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当V正=V逆时,平衡不发生移动。
考点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1、内容: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浓度、压强),平衡就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要点诠释:①原理的适用范围是只有一个条件变化的情况(温度或压强或一种物质的浓度),当多个条件同时发生变化时,情况比较复杂。
②注意理解“减弱”的含义:定性的角度,平衡移动的方向就是能够减弱外界条件改变的方向。
平衡移动的结果能减弱外界条件的变化,如升高温度时,平衡向着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增加反应物,平衡向反应物减少的方向移动;增大压强,平衡向体积减少的方向移动等。
定量的角度,平衡结果只是减弱了外界条件的变化而不能完全抵消外界条件的变化量。
③这种“减弱”并不能抵消外界条件的变化,更不会“超越”这种变化。
高考化学知识点复习《化学平衡的建立与移动》十年真题汇总
![高考化学知识点复习《化学平衡的建立与移动》十年真题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39b9de09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92.png)
高考化学知识点复习《化学平衡的建立与移动》十年真题汇总1.【2022年河北卷】恒温恒容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X ,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①X Y ;②Y Z 。
反应①的速率11v =k c(X),反应②的速率22v =k c(Y),式中12k k 、为速率常数。
图甲为该体系中X 、Y 、Z 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乙为反应①和②的1lnk~T曲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随c(X)的减小,反应①、②的速率均降低B .体系中v(X)=v(Y)+v(Z)C .欲提高Y 的产率,需提高反应温度且控制反应时间D .温度低于1T 时,总反应速率由反应②决定2.【2022年湖北卷】硫代碳酸钠能用于处理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可通过如下反应制备:()()()()22322NaHS s +CS l =Na CS s +H S 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23Na CS 不能被氧化B .23Na CS 溶液显碱性C .该制备反应是熵减过程D .2CS 的热稳定性比2CO 的高3.【2022年北京卷】某MOFs 的多孔材料刚好可将24N O “固定”,实现了2NO 与24N O 分离并制备3HNO ,如图所示:己知:2242NO (g)N O (g)ΔH<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气体温度升高后,不利于24N O 的固定B .24N O 被固定后,平衡正移,有利于2NO 的去除C .制备3HNO 的原理为:242232N O O 2H O=4HNO ++D .每制备30.4mol HNO ,转移电子数约为226.0210⨯4.【2022年1月浙江卷】AB 型强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可视作特殊的化学反应)表示为AB(s)=A n+(aq)+B n -(aq),其焓变和熵变分别为ΔH 和ΔS 。
对于不同组成的AB 型强电解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ΔH 和ΔS 均大于零B .ΔH 和ΔS 均小于零C .ΔH 可能大于零或小于零,ΔS 大于零D .ΔH 和ΔS 均可能大于零或小于零5.(2021.6·浙江真题)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关于物质熵的大小比较,合理的是A .421mol CH (g)<1mol H (g)B .221mol H O(g)<2mol H O(g)C .221mol H O(s)>1mol H O(l)D .()()>1mol C s,金刚石1mol C s,石墨6.(2020·浙江高考真题)一定条件下:2NO 2(g )⇌ N 2O 4(g ) ΔH <0。
高中化学复习考点知识专题训练21---化学平衡的移动(含答案解析)
![高中化学复习考点知识专题训练21---化学平衡的移动(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ba58738daef5ef7bb0d3c04.png)
1.引起化学平衡移动的根本原因是( )
A.浓度的改变
B.压强的改变
C.使用了催化剂
D.正、逆反应速率的改变
2.一定温度下,HF 分子容易双聚或多聚: nHF(g) (HF)n (g) ∆H < 0 。欲测定 HF 的相 对分子质量,最适合的条件是( )
D.温度 130 ℃、压强 50 kPa
12.引起化学平衡移动的根本原因是( )
4 / 25
A. 浓度的改变
B. 压强的改变
C. 使用了催化剂
D. 正、逆反应速率的改变程度不同
13.现有反应 在一体积可调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下列措施不能使平衡移动的 是( )
A. 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增大 H2O(g) 的量
6 / 25
A.加入催化剂 B.增大压强 C.升高温度 D.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充入 He 17.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aA(g) + bB(g) cC(g) 。反应过程中,物质 A 和 C 的物质 的量随某物理量( x )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 x 为温度,则平衡常数: K1 < K2 < K3 B.若 x 为压强,则 a+b<c C . 若 x 为恒压加入物质 B,则化学反应速率: v1 < v2 < v3 D.对于任何物理量 x , x1 和 x3 处各物质的百分含量和转化率均相同
B. 升高温度
C. 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充入惰性气体氩气
D. 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减少 H2 的量
14.下面是某化学研究小组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影响的图像,其 中图像和实验结论表达均正确的是( )
化学平衡的移动复习
![化学平衡的移动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37f7b727b307e87100f6963d.png)
Z% P2 P1
Z% P1 P2
Z% P1
P2
Z% P2
P1
(A) T
(B) T
(C) T
(D) T
{这类问题的讨论方法是:定一议二,横坐标和曲线 上标的是温度和压强,而纵坐标是某物质的百分含 量或某物质的转化率等,特别要注意纵坐标的变化}
化学反应的方向
1、熵 过程能否自发发生?
能量判据(焓变)
熵判据
化学平衡移动
以mA+ nB= xC + yD为例,反应前投入一定量的A、B
一定时间
V正>V逆
V正=V逆 条件改变 V正≠V逆
一定时间
V正=V逆
开始不平衡
平衡1
不平衡
平衡2
建立平衡
破坏旧平衡
建立新平衡
根据平衡移动发生的过程分析平衡移动发生的 本质原因是什么? 哪些因素的改变可能会引起平衡移动?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合成氨适宜条件的选择
在实际生产中,需要综合考虑反应速率、化学平 衡、原料选择、产品和设备等各方面的情况,还要兼 顾实际条件和生产成本,以确定最佳生产条件。
合成氨的反应原理为: N2(g)+3H2(g) ≒ 2NH3(g)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这是一个气体体积缩小的、 放热的可逆反应。
(1)催化剂:催化剂虽不能改变化学平衡,但 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单位时间内的产量。
能量最低原理(ΔH<0) 熵增原理(ΔS>0)
熵:是反映体系内部质点运动混乱程度的状态函数。
一般情况熵的大小的简单比较
①固体<液体<气体
②纯净物<混合物
③物质的量少的<物质的量多的 ④温度低的物体<温度高的物体 ⑤一定量气体压强越小熵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