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ppt课件
合集下载
青山不老课件(共23张PPT)

每一棵古树,就是一部绿色的史书, 是活着的历史坐标, 是能与人类对话的生命地标。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3年9月9日
以下为备用PPT母版与图标和背景图供使用(原创)
此处可以修改删除
授课老师:
时间:2023年9月9日
可以编辑修改
新课导入
以下为备用PPT母版与图标和背景图供使用(原创)
马永顺是我国千千万万林业建设者中的杰出代表。他用毕生的心血描绘出一幅幅绿色画卷,他用崇高的精神铸造成一座座绿色丰碑。他走过的道路体现了我国林业建设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的历史进程。他的精神集中体现了几代林业职工为国土绿化、建设祖国秀美山川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青山是不会老的。
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样东西。是真正与山川共存,日月同辉了。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样东西。是真正与山川共存,日月同辉了。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小环境
(1)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人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 (2)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3)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 (4)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3年9月9日
以下为备用PPT母版与图标和背景图供使用(原创)
此处可以修改删除
授课老师:
时间:2023年9月9日
可以编辑修改
新课导入
以下为备用PPT母版与图标和背景图供使用(原创)
马永顺是我国千千万万林业建设者中的杰出代表。他用毕生的心血描绘出一幅幅绿色画卷,他用崇高的精神铸造成一座座绿色丰碑。他走过的道路体现了我国林业建设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的历史进程。他的精神集中体现了几代林业职工为国土绿化、建设祖国秀美山川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青山是不会老的。
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样东西。是真正与山川共存,日月同辉了。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样东西。是真正与山川共存,日月同辉了。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小环境
(1)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人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 (2)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3)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 (4)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2024版《青山不老》PPT精品课件

的魅力。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这句话简洁明了地表达了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的初衷和动力,展现了老人高尚的品 质和坚定的信念。
2024/1/30
“青山是不会老的。”
这句话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寓意深刻。它不仅指青山常绿,更象征着老人的精神永存, 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继续努力,为环境保护和家园建设贡献力量。
14
04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2024/1/30
15
环保主题思想阐述
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通过描绘青山常绿、绿水长流的自然 景象,表达人类应尊重自然、顺应自 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呼吁全社会参与环保
鼓励每个人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 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共同建设 美丽家园。
倡导可持续发展
阐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注重生 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 效益的统一。
2024/1/30
文学赏析
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提 高学生文学素养(10分钟)。
课堂互动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等 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10分钟)。
课程总结
回顾课程内容,总结学习成果,布置 课后作业(5分钟)。
6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2024/1/30
7
文本结构梳理
开头部分
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山 野景象,为全文奠定了基调。
《青山不老》PPT精品课件
2024/1/30
1
目录
2024/1/30
• 课程背景与目标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人物形象分析 •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 知识拓展与延伸 • 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
2
01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这句话简洁明了地表达了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的初衷和动力,展现了老人高尚的品 质和坚定的信念。
2024/1/30
“青山是不会老的。”
这句话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寓意深刻。它不仅指青山常绿,更象征着老人的精神永存, 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继续努力,为环境保护和家园建设贡献力量。
14
04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2024/1/30
15
环保主题思想阐述
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通过描绘青山常绿、绿水长流的自然 景象,表达人类应尊重自然、顺应自 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呼吁全社会参与环保
鼓励每个人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 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共同建设 美丽家园。
倡导可持续发展
阐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注重生 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 效益的统一。
2024/1/30
文学赏析
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提 高学生文学素养(10分钟)。
课堂互动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等 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10分钟)。
课程总结
回顾课程内容,总结学习成果,布置 课后作业(5分钟)。
6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2024/1/30
7
文本结构梳理
开头部分
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山 野景象,为全文奠定了基调。
《青山不老》PPT精品课件
2024/1/30
1
目录
2024/1/30
• 课程背景与目标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人物形象分析 •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 知识拓展与延伸 • 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
2
01
20 青山不老课件(共19张PPT)

看见的、听见的、感受到的
深入研讨
再读课文,想一想:这位老人是在怎 样的环境下创造的这样的奇迹?面临着哪 些困难?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大环境
风沙防治刻不容缓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
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一切与生命
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
一直埋到城头。当地县志记载:“风大作时,能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 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 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山洪的凶猛。
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 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它们之间的关系恰如老人和青山:
青山养育了老人, 老人也用自己的勤劳创造的绿洲,回馈青山
老人在这样的艰苦的环境下,创造了这 么伟大的奇迹,表现出了如此执着的精神, 所以在最后分别时,作者不禁感叹道:
同时“青山不老”也是全文的文眼,以此为 题,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升华情感
如今这位老人已离开了我们,看着这 一片青山,你想对老人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景观引入 绿意浓浓
青 山
大环境 背景介绍 小环境
不 巨大贡献 补充
老
参观
恶劣险峻 简陋艰辛 了不起的奇迹 一层层的树梯
“我”的感悟 青山是不会老的
人生 生命 的的 价意 值义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 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样东 西。是真正与山川共存,日月同辉了。
表层—老人创造的绿洲 深层—老人植树造林、造福后代的奉献精神
思考: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中心句
照应题目
“青山”指青翠的高山,“不老”指永远 不会老。这里运用了双关的手法,表面上说青翠 的高山永远不会老,实际上是暗指老人种树的精 神与世共存,也是对老人的美好祝愿。
《青山不老》优秀课件pptx

观看相关视频资料,加深理解
播放《青山不老》相关纪录片或新闻报道,展示真实的自然环境和生态 保护现状。
引导学生观察视频中的自然景观和动植物,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生命力 。
通过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深对课文主 题的理解。
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体会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课 文中的角色或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通过角色扮演和模拟采访,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 文内容,增强情感体验和共鸣。
THANKS
感谢观看
主要成就
梁衡的散文作品在当代文 坛具有重要地位,多次获 得文学奖项,深受读者喜 爱。
时代背景与主题思想
时代背景
现实意义
作品创作于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人们 开始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作品传递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对于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主题思想
作品以《青山不老》为题,表达对自 然永恒的敬畏,呼吁人们珍惜自然资 源,保护环境。
《青山不老》优秀课件 pptx
CATALOGUE
目 录
•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知识拓展:环保理念与实践 • 跨学科融合:自然科学角度探究 • 思考与讨论环节 • 课堂活动与互动环节
01
CATALOGUE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青山不老》创作背景
01
02
03
自然环境恶化
作者深感自然环境的恶化 ,以《青山不老》呼吁人 们关注环境保护。
的主人公形象。
02
配角形象
配角在文章中起到了衬托和对比的作用,突出了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精
神风貌。
03
人物形象的意义
通过对不同人物形象的塑造,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敬畏之情以及对积极
《青山不老》ppt课件

青山不老
青山地处沙漠化扩展前沿,而晋西北土地 沙漠化日趋势严重,属于沙尘暴高发区,素有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 起土满天”的说法。山西的右玉县老城12米高 的城墙如今已被黄沙掩埋,人可以沿坡直接上 到城墙;五寨县许多村庄由于风沙侵害,每一 二十年被迫搬迁一次,风沙已成为当地人最大 的敌人。
小青山不组老 合作学习
任务二:默读课文的第2、3自然 段,说说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条件 下创造的?大、小环境分别是怎样的 ?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
山青山不沟老 所处的大环境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
①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 地方 (“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 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 坠。”) ②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 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 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 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 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青山不老
青山不老
精 神永存
青山不老
如今,这位老人已经离开了我们, 你如果有机会来到这座青山,看到老 人创造的绿洲,你会从心底里对这位 可敬的老人说什么?
全青山不文老 总结
同学们,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植树造林、绿化家园,是每个公民的 责任。让我们像晋西北的老农一样, 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青山不老
谁?
做了什么事?
青老山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 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 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青山不老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 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 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 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 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 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青山不老
青山不老
六年级语文上册《青山不老》ppt课件

奇迹。
第二十一页,共二十九页。
狂风肆虐、沙尘暴 现在(Zai)郁郁葱葱的青
盘踞的山沟
山
绿(Lv)意荡漾的
第二十二页,共二十九页。
这位老人,在齐腰深的大雪中护林, 汗(Han)水和冰茬使棉裤变成“铠甲”,红 肿的大腿跪出血水 。
这位老人,在文革时为了帮助一棵被压 弯的小树遭看守多次毒打。
这位老人,在劳模表彰会上,却憋 得满脸通红,只说出18个字:“我叫马永 顺,护林1200立方米,一个人顶6个!”
16* 青 山 不 (Shan) 老
授课人:周(Zhou)海媚
第一页,共页,共二十九页。
狂风肆虐、沙尘暴盘踞(Ju)的山沟
第四页,共二十九页。
被黄沙逐渐吞没(Mei)的村庄
第五页,共二十九页。
沙尘 暴 (Chen)
第六页,共二十九页。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Da)风常 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 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
不信时光催华发,
老当益壮(Zhuang)惊天地。
第二十八页,共二十九页。
作 (Zuo)
业
写下自己学完这篇课 文后的(De)感受。
第二十九页,共二十九页。
→
(Shi)
↓
奇 迹
第十四页,共二十九页。
合作探 究: (Tan)
1、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用 “——”划出。 2、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 造的?用“~~~~”划出。找好(Hao) 后再读读句子,写上体会。
第十五页,共二十九页。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
全是树。 (Shang)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 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 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第二十一页,共二十九页。
狂风肆虐、沙尘暴 现在(Zai)郁郁葱葱的青
盘踞的山沟
山
绿(Lv)意荡漾的
第二十二页,共二十九页。
这位老人,在齐腰深的大雪中护林, 汗(Han)水和冰茬使棉裤变成“铠甲”,红 肿的大腿跪出血水 。
这位老人,在文革时为了帮助一棵被压 弯的小树遭看守多次毒打。
这位老人,在劳模表彰会上,却憋 得满脸通红,只说出18个字:“我叫马永 顺,护林1200立方米,一个人顶6个!”
16* 青 山 不 (Shan) 老
授课人:周(Zhou)海媚
第一页,共页,共二十九页。
狂风肆虐、沙尘暴盘踞(Ju)的山沟
第四页,共二十九页。
被黄沙逐渐吞没(Mei)的村庄
第五页,共二十九页。
沙尘 暴 (Chen)
第六页,共二十九页。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Da)风常 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 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
不信时光催华发,
老当益壮(Zhuang)惊天地。
第二十八页,共二十九页。
作 (Zuo)
业
写下自己学完这篇课 文后的(De)感受。
第二十九页,共二十九页。
→
(Shi)
↓
奇 迹
第十四页,共二十九页。
合作探 究: (Tan)
1、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用 “——”划出。 2、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 造的?用“~~~~”划出。找好(Hao) 后再读读句子,写上体会。
第十五页,共二十九页。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
全是树。 (Shang)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 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 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0《青山不老》课件(共38张PPT)

20 青山不老
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 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 不起的奇迹。
20 青山不老
这个奇迹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创造的呢? 填写学习单。
20 青山不老
这个奇迹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创造的呢?填 写学习单。
20 青山不老
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 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 不起的奇迹。
月同辉了。?
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老人创造的这片绿洲,事 实上老人开辟山林、绿化家园、无私奉献、造福 后代的精神。
20 青山不老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课文为什么以 “青山不老”为题?
不老的是青山,那片绿将是永恒,代 代常绿; 不老的是老人,老人无私奉献、造福 后代的精神永存。
20 青山不老
我们是大地的一部 分,大地也是我们的 一部分。
都是好土啊! ” 保住
黄土
守住
绿树
20 青山不老
这个奇迹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创造的 呢?填写学习单。
20 青山不老
沙尘暴
20 青山不老
大环境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 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 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占据之地。
肆虐:任意残杀或破坏。 占据:非法占据;霸占。
20 青山不老
20 青山不老
小练笔
如今这位老人已离开了我们,看着这 一片青山,你想对老人说些什么?
20 青山不老
青山不老
不老的是青山,那片绿将是永恒,代代常绿; 不老的是老人,老人无私奉献、造福后代的精 神永存。
20 青山不老
小环境
老人每天早晨抓把柴煮饭,带 上干粮扛上铁锹进沟上山;晚上回 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
自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20.《青山不老》课件(共24张PPT).ppt

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是什么?
一种绿水青山的精神
你是怎样理 解这句话的?
青山是不会老的
表面是指青山常年青色,实际上象征着老人 的高贵品质。不是青山不变,而是老人的精神 会一直传承。
再想想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
“青山”表面上指老人创造的奇迹,实际上更象征着 老人的执着精神像青山一样充满生机,赞颂了老人的高贵 品质;“不老”则是说老人虽然会离开人世,但他种下的 这片青山及他崇高的精神会世世代代流传下去,永远“不 老”。 “青山不老”是这篇散文的文眼,既深化了文章主题,又 使主题形象鲜活起来,让原本相对抽象的人物精神变得具 体可感。“青山不老”还包含了作者对“造林英雄”的感 谢、敬佩和祝福。
了这块绿洲。
环境极其恶劣,任务很艰难
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作环用境是。这是中国的晋西北, 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什方么,?是干旱、霜冻、沙尘
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过去,这里风吹沙起,
能一直埋到城头。当地县志记载:“风大作时,能逆吹
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就在如此险恶的
地方,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
这句话告诉我们青山与老人的关系,同 时也在告诉我们土地与人类的关系,相互 依存。
青山绵延
为什么?
感动
看完树,我们在村口道别。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
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 震撼
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
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
荒原戈壁
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不吞字,流畅连贯。
lín lín
粼粼
20 青山不老 课件(23张)

20《青山不老》
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一亩约等于六百六十七平方米,一间教室约五十平方米,三千七百亩相当于几个教室的面积?
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读句子,说说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
粼粼的波光。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山洪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五位同伴离世老伴静静过世女儿三番五次接他遭拒
老人知道这条山沟还需要他,需要他不断地种树绿化,因此他愿意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这山沟,将自己的生命都奉献给这青山。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青山”表面指老人创造的奇迹,实际上更象征着老人的高贵品质、执着精神像青山一样充满生机;“不老”则是说老人虽然会离开人世,但他种下的这片青山以及他崇高的精神会世世代代流传下去,永远“不老”。
“青山不老”是这篇课文的“文眼”,既深化了文章主题,又使主题形象鲜活起来,让原本相对抽象的人物精神变得具体可感。“青山不老”包含了作者对“造林英雄”的感谢、敬佩和祝福。因此,课文以“青山不老”为题。
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一亩约等于六百六十七平方米,一间教室约五十平方米,三千七百亩相当于几个教室的面积?
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读句子,说说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
粼粼的波光。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山洪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五位同伴离世老伴静静过世女儿三番五次接他遭拒
老人知道这条山沟还需要他,需要他不断地种树绿化,因此他愿意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这山沟,将自己的生命都奉献给这青山。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青山”表面指老人创造的奇迹,实际上更象征着老人的高贵品质、执着精神像青山一样充满生机;“不老”则是说老人虽然会离开人世,但他种下的这片青山以及他崇高的精神会世世代代流传下去,永远“不老”。
“青山不老”是这篇课文的“文眼”,既深化了文章主题,又使主题形象鲜活起来,让原本相对抽象的人物精神变得具体可感。“青山不老”包含了作者对“造林英雄”的感谢、敬佩和祝福。因此,课文以“青山不老”为题。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青山不老》优秀PPT课件

放肆侵扰,任意妄为
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
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
地。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
环境恶劣
非法占据,文中指干旱、 霜冻、沙尘暴常年不断, 突出环境指恶劣。
补充资料
山西,素有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 之说。山西地处沙漠化扩展前沿,是沙尘暴高发区。山西的右玉县老城12 米高的城墙如今已被黄沙淹没,人可以沿坡直接上到城墙;五寨县许多村 庄由于风沙侵害,每一二十年被迫搬迁一次,风沙已成为当地最大的敌人。 由于气候恶劣,植被稀少,从西伯利亚来的强劲季风,还会吹向河北、北 京、天津等地,形成强烈的沙尘暴。
条件艰苦
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一排三间房,就剩下老者一人。老人每天早晨
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铁锹进沟上山;晚上回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六十
五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汉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他可敬的老伴,
与上过世了。他已经
八十一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已也会爬不起来。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
干旱
霜冻
沙尘暴
当地县志记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这个手端一 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在这样恶劣的大环境下,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的老头坚持十五年 植树造林,绿化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怪不得作者 这样赞叹: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 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 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这是一个怎样的奇迹?
“一亩”有多少大? (667平方米)
《青山不老》ppt课件

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
奇迹 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
。
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 命的归宿。
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 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 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
代喜增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 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 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 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 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 同辉了。
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这是中国的晋西北, 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早、霜冻、沙尘暴等 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 直埋到城头。当地县志记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 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 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 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一排三间房,就剩下老者一人。老人每天早晨起来抓 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锹进沟上山;晚上回来,吃过饭, 抽袋烟睡觉。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汉开始治理这条沟, 现在已有五人离世。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 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他 已经八十一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他唯一 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要接他去享清福,他不走。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 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 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山洪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 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老人说: “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
阅读任务2提示 默读课文,说说文中的老人是在什么条件下创造奇迹的?
注意:用波浪线画出关键句。 自主思考3分钟。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0《青山不老》课件(共17张PPT)

白天:煮饭、抗铁锹 上山晚上:吃饭、睡 觉五位老汉离世、老 伴静静离世、女儿三 番五次接他遭拒
总结 环境险恶
单调艰苦
读一读:
山沟内的大环境: 1.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 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一切与生命作对的怪物占据之地。 2.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 丈而坠。”
3.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 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 的凶悍。
读一读:
院子里的小环境: 1.一排三间房,就剩下老者一人。 2.老人每天早晨起来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锹进沟上山; 晚上回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 3.65岁那年,他的五个好朋友已经离世。 4.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了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 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5.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接他出去享清福, 他不走。
马永顺
“我叫马永顺,护 林1200立方米,一个 人顶6个!”
抚着这块石碑,我想______地对马爷爷说______; 看着这片树林,我想______地告知全世界______。感谢倾听ຫໍສະໝຸດ 预习单:老人信息卡
采访地点: 老人家的 采访对象: 晋西北的一
房屋
位老人
性别:
男
年龄:
81
主要外貌特征: 瘦小,拄着拐杖
感人事迹: 植树造林15年,创造了一片绿洲。
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人物+情节”
思考:
1.文中的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请用简洁 的语言说一说。
2.找一找:他是在什么条件下创造这种奇迹的?
“奇迹”!
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 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 不起的奇迹。
总结 环境险恶
单调艰苦
读一读:
山沟内的大环境: 1.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 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一切与生命作对的怪物占据之地。 2.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 丈而坠。”
3.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 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 的凶悍。
读一读:
院子里的小环境: 1.一排三间房,就剩下老者一人。 2.老人每天早晨起来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锹进沟上山; 晚上回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 3.65岁那年,他的五个好朋友已经离世。 4.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了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 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5.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接他出去享清福, 他不走。
马永顺
“我叫马永顺,护 林1200立方米,一个 人顶6个!”
抚着这块石碑,我想______地对马爷爷说______; 看着这片树林,我想______地告知全世界______。感谢倾听ຫໍສະໝຸດ 预习单:老人信息卡
采访地点: 老人家的 采访对象: 晋西北的一
房屋
位老人
性别:
男
年龄:
81
主要外貌特征: 瘦小,拄着拐杖
感人事迹: 植树造林15年,创造了一片绿洲。
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人物+情节”
思考:
1.文中的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请用简洁 的语言说一说。
2.找一找:他是在什么条件下创造这种奇迹的?
“奇迹”!
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 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 不起的奇迹。
第20课《青山不老》ppt示范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分享交流:我的环保行动计划
计划内容包括
目标、措施、时间表和预 期成果等。
评选优秀计划
老师和同学共同评选出几 个优秀的环保行动计划, 进行表彰和鼓励。
分享交流
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环保 行动计划,其他同学可以 提出建议和意见。
知识应用:写作技巧指导与
05
训练
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比喻
通过比较两个不同的事物,将它们的共同点突出,以便更形象地表达思想。例 如,“青山不老”中的“青山”被比喻为永恒不朽的事物。
03 推动可持续发展
环保意识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通 过倡导绿色生活、低碳出行等方式,促进经济、 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04
互动环节:课堂活动与讨论
分组讨论:如何传承和弘扬“青山精神”
讨论主题
如何传承和弘扬“青山精神”,提出具体 可行的措施和建议。
汇报交流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 组员可以补充。
拟人
将非人类的事物或抽象概念赋予人的特质或情感,以增强表达的生动性和感染 力。例如,“青山不老”中的“青山”被拟人化为具有生命力和意志的存在。
模仿《青山不老》写作风格进行创作
借鉴《青山不老》的诗意表达方式,运用生动的 描绘和细腻的情感抒发,创作一篇具有类似风格 的短文。
尝试以自然元素或景象作为写作对象,通过对其 形态、色彩、声音等方面的描绘,表达自己的情 感和思考。
完成一篇以“环保”为主题的短文
确定主题
围绕环保的重要性、现状和挑战等方 面展开思考,确定短文的主题和立意
。
构思结构
根据素材和主题,构思短文的结构和 框架,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语等部分
青山不老课件(共36张PPT)

(fēng yǔ tóng zhōu) 比喻共同渡过困难。
风 雨 同 舟 例: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将风雨同舟。
2
0
2 3
(guī sù) 人或事物最终的着落。文中指青山是老人生命的终结地。
六 年
归 宿 例:植树造林就是他生命的归宿。
级
语 文
坚强有力地挺立着。文中指在山洼、山腰里的杨树、柳树挺立
字词 词语释义
2
0
任意残杀或迫害;起破坏作用。文中指西伯利亚大风经常吹刮,
2 3
(sì nüè) 给当地造成很大的破坏和损失。
六 年
肆 虐 例:洪水肆虐,淹没了大量的农田。
级
语
非法占据;霸占(地方)。文中指中国的晋西北经常受到干旱、
文
上
(pán jù) 霜冻、沙尘暴的迫害。
册
盘 踞 例:解放战争时期,许多土匪都盘踞在山上。
2
1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
0
2
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3
六
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了老人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所做出的贡献。
年
级
语
2 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
文 上
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过去,这里风吹沙
册
起,能一直埋到城头。当地县志记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
二三丈而坠。”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
创造了这块绿洲。
段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讲述的是一位老人将毕生精力 用于植树造林,赞扬了他不辞 辛苦、造福子孙的奉献精神。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 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 奇迹。
15年啊,绿化了8 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 带,3700亩林网,这是 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 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 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 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 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 着粼粼的波光。
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 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1.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 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 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 的波光。 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 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 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着老人投 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做的巨大贡 献。
2.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 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面临享福与吃苦的抉择,老 农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开辟山沟、 改造山林的艰苦之路,因为他 知道这条山沟需要他不断地种 树绿化,因此他愿意将自己的 一生都奉献给这山沟,将自己 的生命都奉献给这青山。
3.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 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 月同辉了。 “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的是 这片绿洲,事实上还包含着开辟山林、 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 老人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 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 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
• 杨树、柳树,如臂如 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 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 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 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 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 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 成一层层的梯。
是的,保住了这黄土, 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 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 土。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 肆虐 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 盘踞 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
被黄沙逐渐吞没的村庄
背景资料
山西,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 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之 说。山西地处沙漠化扩展前沿,是沙尘 暴高发区。山西的右玉县老城12米高的 城墙如今已被黄沙埋没,人可以沿坡直 接上到城墙;五寨县许多村庄由于风沙 侵害,每一二十年被迫搬迁一次,风沙 已成为当地人最大的敌人。由于气候恶 劣,植被稀少,从西伯利亚来的强劲季 风,还会吹向河北、北京、天津等地, 形 成强烈的沙尘暴。
沙尘暴
沙尘满天的城市
炕 踞
肆 擎
虐 淤
• • • • • •
肆虐: 任意残杀或迫害。 盘踞: 非法占据。 归宿: 人或事物的最终的着落。 劲挺: 坚强有力地挺立着。 淤泥: 沉积的泥沙。 荡漾: (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阅读提示:
默读课文,思考: • 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 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联系课文,想一想: • 作者为什么说“青山不老的”? •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 “青山不老”的含义?
交流: 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 会老的”?
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在茫茫青山中得到 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 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 老的。
我想轻轻地对这位爷爷说:___ _______________。 看着这片树林,我想大声地告诉世 界:____________。
要点点拨
1.山沟的自然条件十分恶劣。 2.老人年老、瘦小。 3.生活条件艰苦。 4.同伴、老伴相继逝世。
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大家一起来读 一读,体会老人植树的艰辛和精神的可 贵。
1.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 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黄土提供了绿树成长所需的 养料,而绿树的根则扎紧、牵绊 着黄土,使之不至于流失。这正 如老农与青山是息息相关、不可 分离的。这片青山养育了老农, 而老农用自己一生的努力,创造 了这片绿色的奇迹,作为对青山 的回报。
2.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 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 奇迹。 3.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 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 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 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 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四人小组分工合作,结合课 文内容分析:老人在种树造林的 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