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思想品德教案:上课守纪律
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学习遵守纪律

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学习遵守纪律道德与法治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和遵守纪律的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学习遵守纪律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和遵守纪律的能力。
在小学二年级,学生正处于道德和法律意识的初步建立阶段,因此,加强道德与法治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的学习小学二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习基本的法律知识。
学生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例如交通规则、消防安全、环境保护等,这些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遵守法律法规。
2. 学习基本的道德知识。
学生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道德知识,例如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关爱环境等,这些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3. 学习遵守纪律的方法。
学生需要学习遵守纪律的方法,例如按时上课、按时完成作业、遵守校规等,这些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三、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学习遵守纪律的方法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教案时,需要遵守以下几个方面的纪律:1. 遵守课堂纪律。
学生需要按时到达教室,认真听讲,不打闹、不说话、不乱动,保持课堂秩序。
2. 遵守作业纪律。
学生需要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对待每一道题目,不抄袭、不作弊,保持作业的质量和准确性。
3. 遵守校规校纪。
学生需要遵守学校的规定和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逃课、不打架斗殴,保持良好的校风和校纪。
四、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学习遵守纪律的意义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教案时,遵守纪律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 培养自我约束的能力。
学生通过遵守纪律,能够培养自我约束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上课守纪律小学一年级教案

上课守纪律小学一年级教案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教学目标认知:1.知道课堂纪律的基本要求。
2.懂得课堂纪律的重要性,能用正反事例说明上课要遵守纪律。
情感:1.愿意遵守课堂纪律。
2.对不遵守纪律的行为不满。
行为:1.听到上课铃声立即进教室。
2.上课不随便说话;要发言,先举手;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不影响别人学习。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遵守纪律”德目中,教学内容部分“遵守课堂纪律”;基本要求认知部分“知道课堂纪律的基本要求,能用正反事例说明,上课要守纪律”;行为部分“遵守课堂纪律”而设置的。
属于入学常规中遵守课堂纪律的教育。
一年级学生刚上学不久,虽然教师已经通过其他途径向他们进行了遵守课堂纪律的教育,但是,由于学生年纪小,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差,时常管不住自己,所以,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还会发生。
这些缺点如不及时纠正,久而久之,形成习惯,改正起来是很费力的。
因此,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进行遵守课堂纪律的教育十分重要。
教法建议:1.一年级新生入学后,学校都要进行常规教育,遵守课堂纪律的教育是其中的一个重点,因此在本课教学之前,学生已经听到多次的有关的教育,学生可能对本课学习内容不感觉新奇。
为了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就要注意采用生动活泼的学习方法加强直观性,如将课文内容制成课件进行演示等。
2.本课重点是对学生行为进行指导,但不要仅是行为训练,要让学生明白行为的意义,使学生懂得自己遵守课堂纪律和大家学习的关系,要为集体约束自己的行为。
3.本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在课前已有一些体验,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体验,创造更多的讨论机会。
教师要在引导学生谈体验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提高认识。
4.一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心理年龄的特点,控制自己的能力较弱,经常会出现管不住自己而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在本课教学中,教师不要批评指责学生,应采取正面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明白道理,鼓励学生克服弱点,努力做一个遵守课堂纪律的好学生。
遵规守纪教案小学

遵规守纪教案小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校规校纪,知道遵守校规校纪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校规校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让他们明白遵守纪律是尊重他人、爱护集体的表现。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记住校规校纪,理解其含义。
2.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校规校纪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并体会到遵守校规校纪的重要性。
2. 如何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校规校纪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校规校纪的含义和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的事例,让学生明白遵守校规校纪的意义。
3.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对校规校纪的理解和体会。
4. 实践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校规校纪,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教学内容:1. 校规校纪的定义和作用。
2. 我校的具体校规校纪。
3. 遵守校规校纪的重要性。
4. 如何自觉遵守校规校纪。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典型的事例,引出校规校纪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校规校纪的定义和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违反校规校纪的后果,让学生明白遵守校规校纪的重要性。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校规校纪的意义,分享彼此的体会。
5. 讲解我校的具体校规校纪。
6. 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校规校纪,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7.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再次强调遵守校规校纪的重要性。
8.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遵守校规校纪的体会文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深刻理解遵守校规校纪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
《遵守纪律》精品教案

《遵守纪律》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遵守纪律的重要性,学会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2.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
3.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遵守纪律的重要性,学会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2.难点: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故事法、讨论法、活动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播放一段不遵守纪律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反思。
2.提问学生:“你们觉得这些行为对吗?为什么?”
2.遵守纪律的重要性
1.讲述一个关于遵守纪律的故事,如《邱少云的故事》等。
2.让学生讨论遵守纪律的重要性,如保证学习秩序、保障安全等。
3.教师总结遵守纪律的重要性,强调遵守纪律是一种美德。
3.如何遵守纪律
1.引导学生讨论如何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如按时到校、不迟到早退、
遵守课堂纪律等。
2.教师总结如何遵守纪律,强调要自觉遵守,养成良好的习惯。
4.活动:“纪律之星”评选
1.让学生在班级中评选出“纪律之星”,可以通过自荐、推荐等方式。
2.被评选为“纪律之星”的学生分享自己遵守纪律的经验和体会。
3.教师对“纪律之星”进行表彰和奖励。
5.总结
1.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遵守纪律的重要性和如何遵守纪律。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做一个自律的小学
生。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思想品德教案:上课守纪律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思想品德教案:上课守纪律教学目标认知:1.知道课堂纪律的基本要求。
2.懂得课堂纪律的重要性,能用正反事例说明上课要遵守纪律。
情感:1.愿意遵守课堂纪律。
2.对不遵守纪律的行为不满。
行为:1.听到上课铃声立即进教室。
2.上课不随便说话;要发言,先举手;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不影响别人学习。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遵守纪律”德目中,教学内容部分“遵守课堂纪律”;基本要求认知部分“知道课堂纪律的基本要求,能用正反事例说明,上课要守纪律”;行为部分“遵守课堂纪律”而设置的。
属于入学常规中遵守课堂纪律的教育。
一年级学生刚上学不久,虽然教师已经通过其他途径向他们实行了遵守课堂纪律的教育,但是,因为学生年纪小,调节自己行为的水平差,时常管不住自己,所以,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还会发生。
这些缺点如不即时纠正,久而久之,形成习惯,改正起来是很费力的。
所以,不失时机地对他们实行遵守课堂纪律的教育十分重要。
教法建议:1.一年级新生入学后,学校都要实行常规教育,遵守课堂纪律的教育是其中的一个重点,所以在本课教学之前,学生已经听到多次的相关的教育,学生可能对本课学习内容不感觉新奇。
为了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就要注意采用生动活泼的学习方法增强直观性,如将课文内容制成课件实行演示等。
2.本课重点是对学生行为实行指导,但不要仅是行为训练,要让学生明白行为的意义,使学生懂得自己遵守课堂纪律和大家学习的关系,要为集体约束自己的行为。
3.本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在课前已有一些体验,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体验,创造更多的讨论机会。
教师要在引导学生谈体验的基础上协助学生提升理解。
4.一年级的小学生因为心理年龄的特点,控制自己的水平较弱,经常会出现管不住自己而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在本课教学中,教师不要批评指责学生,应采取正面引导的方式,协助学生明白道理,鼓励学生克服弱点,努力做一个遵守课堂纪律的好学生。
教学设计示例<教学目标>认知:1.知道课堂纪律的基本要求。
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学习诚实和守纪律

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学习诚实和守纪律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还能够帮助他们学会如何遵守规则和法律。
在小学二年级,学生已经开始接触到一些基本的道德和法治知识,如何教授这些知识并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它们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份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重点讲解如何教授学生诚实和守纪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一、教学目标1.了解诚实和守纪律的概念和重要性。
2.学会如何识别和遵守规则和法律。
3.培养学生的诚实和守纪律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1.诚实和守纪律的概念和重要性。
2.规则和法律的意义和作用。
3.如何识别和遵守规则和法律。
三、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诚实和守纪律的重要性。
2.如何让学生理解规则和法律的意义和作用。
3.如何让学生学会识别和遵守规则和法律。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举例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诚实和守纪律的概念和重要性,以及规则和法律的意义和作用。
2.游戏法: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学会识别和遵守规则和法律。
3.案例法:通过案例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违反规则和法律的后果,从而培养他们的诚实和守纪律的意识和能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或者举例子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诚实和守纪律的概念和重要性。
例如,教师可以讲述一个小偷因为不诚实而被抓住的故事,或者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没有规则和法律,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
2.讲授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举例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规则和法律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如何识别和遵守规则和法律。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交通规则、学校规则、家庭规则等,让他们知道这些规则的作用和意义。
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等。
3.游戏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学会识别和遵守规则和法律。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玩“交通规则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遵守交通规则,或者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培养守纪守法意识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培养守纪守法意识一、培养守纪守法意识的重要性作为小学生,培养守纪守法意识对于正确认识社会规范和发展健康人格至关重要。
作为最基础的道德与法治教案之一,它不仅能够引导孩子们遵守学校纪律、家务条例和社会道德规范,还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做出正确的决策并承担责任。
二、了解纪律与法规知识1. 学校纪律针对小学生而言,学校纪律是最直接也是最易理解的形式之一。
通过制定明确的校规校纪并进行相应的教育讲解,在学生潜移默化中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
我们可以在教案中设计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思考和讨论何谓"不违反校规"和"尊重他人权利"之间的关系。
2. 家务条例除了学校里面的规范外,我们还需要让学生了解家庭中所必须遵守的规定。
这可以包括家庭卫生、分工合作、礼貌待人等方面。
通过教育孩子们遵守家庭规范,将有助于他们建立和谐的家庭环境,并培养出自觉守纪守法的习惯。
3. 社会道德规范社会道德规范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如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友善待人等。
在教案中,我们可以利用小故事或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并讨论现实生活中的相关示例。
通过深入了解什么是正确的行为和何谓错误的选择,学生将能够更好地判断与面对各种情况。
三、培养守纪守法意识的方法1. 规则制定与执行在教案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制定一些班级规则,在参与过程中增强他们对规则的认知和理解。
同时,在贯彻执行过程中,要重视及时反馈并奖惩分明。
当学生违反校规或班级规定时,我们应该及时给予指导,并进行必要的惩罚措施;而当他们表现出色并坚守规则时,也要给予肯定和奖励。
2. 生活实例教学将课堂上所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交流周围的情境以及了解社会中的案例,培养他们正确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讲解安全知识时可以展示一些安全隐患,并让学生分析危险因素及如何避免。
小学品德与生活冀人版一年级上册做守纪律爱劳动的学生《12.遵守学校纪律》公开课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品德与生活冀人版一年级上册做守纪律爱劳动的学生《12.遵守学校纪律》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结合学校以及班的实际,提出各项要求。
2. 过程与方法:自主探讨,小组合作,教师指导;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遵守课堂纪律,遵守课间活动的秩序,养成学校纪律的良好行为习惯,做一个文明有礼貌的小学生。
2学情分析1、一年级由于入学懂得的在学校生活的纪律方面的问题很少,刚刚接触小学生活都得从一点一滴教起,正是由于学生年龄特点,是出现纪律问题较多的时期,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重点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要遵守学校纪律。
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多从正面为学生树立一些好的典型,激发学生愿意做一个守纪律的好学生的情感。
2、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主要是进行遵守学校纪律的教育,因此教学要围绕本课教学目标进行,不要涉及的面过宽。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结合学校以及班的实际,提出各项要求。
教育学生能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常规。
教学难点:在实践中怎样做一个遵守纪律的学生。
4教学过程1【讲授】《遵守学校纪律》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前几天我们学习了《中小学生守则》,我们进行了讲解,大家一起来背诵一下好吗?其中有一条:告诉我们大家要共同遵守法律法规,下面我找同学来说说是哪一条?生回答(引出课题并板书)师: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遵守学校纪律》这一课。
二、我们来欣赏几组图片师:第一幅:走路,我们应该怎样做?生回答:(排队整齐有序走)师:第二幅:做游戏,我们应该怎样做?生回答:(排队整齐有秩序,不乱跑,不乱闹,守规则) 师:第三幅:排队,我们应该怎样做?生回答:(快速、有序、干净、整齐、站直)。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培养孩子的守法和遵纪守纪意识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培养孩子的守法和遵纪守纪意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培养小学生的守法和遵纪守纪意识。
通过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以及法律法规,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制观念,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秩序意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了解道德与法治的概念和基本内涵。
b.掌握一些常见的法律法规,并能正确运用。
2.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的守法和遵纪守纪意识,自觉尊重、遵从并执行法律法规。
b.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秩序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情感目标:a.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建立良好的品德风尚。
b.培养学生守法意识,增强自我约束能力和团队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a.培养学生守法和遵纪守纪意识。
b.学习一些常见的法律法规,并能正确运用。
2.教学难点:a.引导学生从道德和法治的角度去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
b.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1.导入 (约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或实物等教具,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引发他们对道德和法治的疑问和兴趣。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启发他们对道德和法治的初步认识。
2.讲授 (约20分钟)a.通过讲故事、展示案例等方式,向学生介绍道德与法治的概念、内涵和重要性。
让学生了解道德和法治对个人和社会的作用,以及守法和遵纪的意义。
b.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法律法规,如交通法规、环境保护法规等。
同时,给予学生一些实例,让他们思考如何正确运用这些法律法规。
3.讨论 (约15分钟)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和学习环境,组织讨论活动。
教师提出一些情境和问题,让学生从道德和法治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引导他们进行合理讨论和辩论。
4.活动 (约20分钟)a.分组进行道德情景剧表演。
每组选择一个道德问题,通过表演的方式展现遵纪守法的行为。
其他组员观察并给予评价和改进意见。
b.学生自愿加入道德与法治小组,在班级内组织守法宣传活动。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守法和守纪律 (2)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守法和守纪律一、引言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守法和守纪律是非常重要的主题。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和纪律的意识,不仅有助于他们正确行为的养成,还能够为他们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针对这一主题,本文将探讨如何制定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并提供了相应的教育方法和案例。
二、制定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的目标1. 培养守法意识:通过教育活动和案例分享,使学生树立遵守法律的观念,明确了解违反法律规定所带来的后果。
2. 培养守纪律习惯: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学校和社会规则,在家庭、班级及公共场所都能表现出良好习惯和礼貌。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的设计1. 目标设定:在教案开头明确说明本节课的目标以及预期效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理解课程内容。
2. 知识梳理:引导学生回顾和梳理已学过的相关知识,如法律、规则以及守法守纪律的意义等。
3. 教育活动设计: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兴趣的教育活动,使他们能够主动思考并参与讨论。
比如有关法律案例分析、道德冲突解决方案等。
4.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在模拟情境中让学生感受违反法律和纪律带来的后果,并引导他们思考正确行为的选择。
5.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与守法和守纪律相关的案例,并帮助学生分析事件中涉及到的伦理和价值观问题。
6. 团队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讨论制定班级或者校园内部规章制度,以培养学生在集体中遵守纪律并参与管理事务的能力。
7. 学习评估:通过问答、小测验等方式对学生所掌握知识进行评估,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意见,确保他们对课程内容有清晰准确的理解。
四、教育方法与案例分享1. 实践教学:通过实地参观法庭、警察局等场所,学生可以近距离感受法律和纪律的重要性,并直观地了解相关机构的运作。
2. 校规班规:学校应明确制定校规班规,让学生参与制定过程并签署承诺,从而激发对遵守纪律的责任感。
3. 家校合作:家长也是培养孩子守法和守纪律意识的重要力量。
通过家校合作,分享相关情况和案例,共同关注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思想品德教案-课间活动守秩序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思想品德教案:课间活动守秩序考生想要一举拿下老师资格考试,光看书还是不够的,我诚意整理了老师资格证面试学校思想品德教案:课间活动守秩序,盼望大家喜爱!认知:1.知道在课间活动中要按挨次、守规章。
2.能用正反事例说明课间活动要守秩序。
3.懂得课间活动守秩序,大家才能开心又平安。
情感:情愿在课间活动中守秩序,高兴奋兴参与各项活动。
行为:课间活动守秩序,遵守嬉戏规章。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课是依据课程标准“遵守纪律”德目中教学内容“遵守学校一日生活常规”和基本要求中“能用正反事例说明课间活动要守秩序”而设置的。
一班级学校生特别喜爱嬉戏,因此,嬉戏成了他们课间的主要活动。
虽然同学在幼儿园受过守秩序的教育,但由于他们刚入学校,还不习惯过集体生活,因此,做嬉戏时经常消失只顾自己,不管别人,抢先、“夹塞”,不按挨次,独占玩具和嬉戏器械,不遵守嬉戏规章的状况。
这不但影响嬉戏的进程,影响同学团结,而且由于课间玩得不开心,还影响上课心情。
针对这种状况,从正面教育同学课间活动守秩序非常必要,一方面教育同学遵守学校一日生活常规;一方面教育同学参与集体活动时,不能只顾自己,要心中想着他人,培育同学的文明行为和习惯。
教法建议:1.课间活动是同学非常熟识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老师要在同学详细感受的基础上,关心同学分析,明确是非,提高道德熟悉。
老师不要讲得过多。
2.在分析各种活动发生的状况时,应把课间同时活动的人许多,要想着别人,想着大家,不能光顾自己的思想贯穿始终,使同学意识到一个人不守秩序,会影响大家,所以每个人都要约束自己,在课间活动中自觉守秩序。
3.课间活动同学都有感受,平常学校也常进行守秩序的教育,同学可能不感新颖,教学中要结合教材,抓住典型事例,提出引起同学思索的问题绽开争论,分析讲道理,使同学感到不同于日常的教育,能有新的收获。
还要采纳一些电化教学手段,有条件的可制作一些多媒体课件,使图中的人物能活动起来,引起同学的学习爱好。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怎样做一个守纪律的好同学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怎样做一个守纪律的好同学如何做一个守纪律的好同学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在教育领域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
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维护秩序、形成良好行为习惯是小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作为小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做一个守纪律的好同学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理解与尊重纪律的重要性1. 纪律对于个人和集体的意义纪律是维护秩序、促进正常运转的基石,不仅对个人起到规范和约束作用,也有助于集体和谐发展。
在校园中,遵守纪律可以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保障每个同学获得平等公正地接受教育的机会;同时也能够营造安全、友善且舒适的校园环境。
2. 尊重规则和权威尊重规则和权威是遵守纪律必须具备的品质。
作为小学生,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谦虚、有礼貌的态度,不违反学校、班级的规章制度。
同时,我们要尊重老师和社会公德,认真对待他人的劳动成果。
二、培养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1. 做到课堂守纪律上课是学习的主要场所,课堂纪律是学习效果和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a. 按时到达:按照集体行动计划提前到教室等候;如果临时有事耽误了赶到教室,请向老师请假。
b. 注意听讲:保持专注,积极回答问题,并与同学们分享你自己对知识的理解。
c. 衣着整洁:穿着干净整齐的校服或适当体现学校规定的特点(如佩戴固定颜色系装饰物),树立集体意识。
2. 维护操场秩序操场是同学们锻炼身体和放松心情的重要场所。
在操场上每个同学都应该遵守规则并自觉维护秩序:a. 不玩危险的游戏:避免打闹、推搡、追逐等危险行为,确保自己和他人安全。
b. 文明用语:在与同学进行交流时,要保持友善、礼貌的言辞,并不使用污秽语言。
c. 队列守序:与同学们一起排队上场或者离开操场,提高集体意识。
三、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1. 参观社区并了解规章制度走出校园,了解社区生活是培养遵守纪律意识的一种方式。
可以参观当地政府机关、街道办事处等地方,了解相关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
小学思想品德教师面试教案模板

小学思想品德教师面试教案模板小学思想品德试讲模板一、考题一起走进父母的内心,感受父母对我们的爱。
环节二:新课讲授1.假如我来做父母过渡:同学们,父母用他们深情的爱呵护着我们,使我们快乐健康的成长着,但是舌头也有被牙齿咬的时候,在生活中,你对爸爸、妈妈的某些行为有困惑或不理解的地方吗?教师以教材第8页的情景为例,请同学们分角色表演:如果孩子努力学着为父母做饭,作为父母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如果孩子晚上迟迟不能回家,父母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孩子回来后会说什么?学生表演完之后教师对参与表演的同学进行采访,请同学们说一说在表演之后的感受是什么?学生在回答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父母对我们的鼓励和赞扬是对我们的爱,同样,父母对我们的严厉批评和严格要求也是爱,虽然表达的方式不一样,但是父母爱子女的心都是一样的。
2.我和爸爸妈妈谈谈心过渡: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表演我们知道了不论是父母的夸奖还是批评,背后蕴含的都是浓浓的父母的爱。
那大家有没有像刚才表演中的冬冬和楠楠一样,也有对父母的行为有不理解和困惑的地方呢?教师组织全班同学举行“有话大家说”畅谈会,引导同学们说一说对父母的哪些行为不理解。
接着,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爸爸妈妈为什么这样做?自由发言之后,一起总结父母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望子成龙;父母也有可能由于工作忙而忽视了子女的要求和愿望,或者是父母心情不好,所以才会发火。
但只要我们与父母之间相互沟通,彼此理解,我们一定能感受到父母对我们的爱。
3.不做“小麻烦”过渡:爸爸妈妈为我们倾注了无限的爱,现在我们长大了,那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关心关心他们,至少不再给爸爸妈妈添麻烦呢?学生小组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使他们少一点烦恼呢?讨论后将讨论的结果共同拟定为一个《好孩子家庭行为守则》并请小组代表在班级进行说明。
教师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我们为父母分忧我们可以从自己学会整理、好好学习、锻炼身体少生病等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从自己力所能及地事情中减少父母的烦恼。
思品教案-自觉遵守学校纪律

思品教案-自觉遵守学校纪律教学目标认知:1、懂得遵守学校纪律是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保证。
2、知道学校生应当自觉遵守学校纪律。
情感:1、情愿做遵守学校纪律的好同学。
2、对违反学校纪律的行为感到生气,对自己违反了学校纪律感到担心。
行为:1、自觉遵守学校纪律,做到老师在与不在时一个样,班主任上课和科任老师上课一个样,课内和课外一个样。
2、见到同学不遵守学校纪律能批判、劝阻。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课是依据课程标准三至五班级“遵守纪律”德目中有关“自觉遵守学校纪律”的要求编写的。
同学从一班级开头,通过进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教育和训练,已经逐步了解了《学校生一日生活常规》、《学校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本校的各项纪律要求,如按时上课,上课要守纪律,课间活动要守秩序,排队快静齐等等。
一、二班级侧重养成教育,主要让同学知道学校有哪些纪律。
本课是在原有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使同学懂得学校为什么要有纪律,遵守纪律的重要意义和遵守学校纪律靠自觉的道理。
引导同学逐步实现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
本课课文以雷锋任本溪路学校校外辅导员时教育同学遵守学校纪律的事例,说明要讲的观点。
老师在讲解时应使同学熟悉两点:(1)为什么要遵守学校纪律?(2)要自觉遵守学校纪律。
教法建议1、三班级同学由于年龄特点,是消失纪律问题较多的时期,因此在教学中要留意,重点是提高道德熟悉,使同学懂得为什么要遵守学校纪律。
在提高熟悉的基础上多从正面为同学树立一些好的典型,激发同学情愿做一个守纪律的好同学的情感。
2、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主要是进行遵守学校纪律的教育,因此教学要围绕本课教学目标进行,不要涉及的面过宽。
3、为什么要遵守学校纪律?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老师可以实行以下方法进行讲解。
(1)借助同学原有学问,让同学分析一下学校各项纪律在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中所起的作用。
从而使同学熟悉到,学校生活必需有纪律。
(2)通过分析课文中李小冬违反纪律的事例和雷锋与李小冬的谈话,让同学熟悉违反学校纪律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害处:既干扰和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学习,也影响了自己的学习。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和行为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和行为道德与法治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尤其对于小学生的培养至关重要。
本篇文章将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来探讨如何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和行为。
一、教案概述与目标道德与法治教案将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通过有意识的安排和教育活动,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和行为。
教案的目标是使学生明白法律的重要性,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二、教学活动设计1. 引入活动:通过讲述小故事或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和法律的作用,让学生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和法律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3. 实例分析:通过多个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分析不同情况下的道德和法律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处理。
4. 角色扮演: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分角色进行模拟情景演示,体验不同角色下的道德与法律问题。
5. 讨论分享: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学会倾听他人的声音,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尊重他人的思想。
6. 游戏互动: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道德与法律的知识,并在竞争和合作中培养正确的行为准则和自律能力。
7. 制定行为规范:与学生共同制定班级或学校的行为规范,通过讨论和形成共识,让学生明确合理的行为准则。
8. 观摩参观:组织学生参观法庭、派出所等相关场所,让学生亲身感受法律的力量和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9. 教材学习:选择适合小学生的教材,如《小小法律宝典》,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阅读培养法律意识。
三、评估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评估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1. 观察记录:老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遵守纪律和法律的表现进行观察记录。
2. 课堂反馈:通过课堂讨论和口头回答问题,考察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程度。
3. 作业打分:布置一些与道德和法律相关的作业,对学生进行成绩评定。
4. 班级互评:组织学生进行班级互评,评选出遵纪守法表现优秀的同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示图三。
1.讨论:
(1)为什么想发言时要先举手?
(2)如果自己举手老师没让发言,让其他同学发言时,应该怎 么做?
2.小结:
想发言时要先举手,得到允许后再发言,如果老师让其他同学发 言就认真听。随便说话,发言乱抢,谁也听不清,会影响自己和同学 学习,影响老师讲课。同学们都举手发言,有秩序地讨论问题,大家 才能学习好。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课堂纪律的基本要求。
2.懂得课堂纪律的重要性,能用正反事例说明上课要遵守纪律。
情感:
1.愿意遵守课堂纪律。
2.对不遵守纪律的行为不满。
行为:
1.听到上课铃声立即进教室。
2.上课不随便说话;要发言,先举手;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 不影响别人学习。
教学重点:
提升学生的道德理解,使他们知道课堂纪律的基本要求,懂得人 人遵守课堂纪律,大家才能学习好的道理,从而产生遵守课堂纪律的 愿望。
(3)在自己的座位上坐好。
大家安静、迅速地走进教室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保障,这样既不 耽误上课时间,又能使大家踏时地上好一节课。而且,课前准备好上 课要用的东西,上课用起来方便、节省时间,不耽误听课或做作业。
过渡语:在座位上坐好后,我们该怎样上课呢?
出示图二。
1.小组交流:
(1)上课时,同学们是怎么做的呢?窗外飞来几只小鸟,叽叽 喳喳地叫着,同学们没有一个人看,这是为什么呢?
板书设计:上课守纪律
二、说一说(使学生知道课堂纪律的基本要求,懂得课堂纪律大 家都要遵守。)
出示图一。
1.小组交流:
(1)上课铃声响了,教室外活动的同学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 这样做?
(2)教室里的同学听到上课铃声后是怎么做的?2.小结:铃声就是命令,听到上课铃声应该这样做:
(1)停止一切活动。
(2)安静、迅速、按顺序进教室。教师ຫໍສະໝຸດ 格证面试小学思想品德教案:上课守纪律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课堂纪律的基本要求。
2.懂得课堂纪律的重要性,能用正反事例说明上课要遵守纪律。
情感:
1.愿意遵守课堂纪律。
2.对不遵守纪律的行为不满。
行为:
1.听到上课铃声立即进教室。
2.上课不随便说话;要发言,先举手;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 不影响别人学习。
四、做一做(使学生巩固课堂常规的基本要求并实行具体训练和 指导。)
1.学生四人一组,在组里做。
(1)听到上课的铃声……
(2)听老师讲课……
(3)想发言……
2.请同学们到前边做。
3.本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在课前已有一些体验,教学中要鼓励 学生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体验,创造更多的讨论机会。教师要在引导 学生谈体验的基础上协助学生提升理解。
4.一年级的小学生因为心理年龄的特点,控制自己的水平较弱, 经常会出现管不住自己而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在本课教学中,教师 不要批评指责学生,应采取正面引导的方式,协助学生明白道理,鼓 励学生克服弱点,努力做一个遵守课堂纪律的好学生。
过渡语:现在咱们知道应该怎样上课了,下面老师想请你们当小 老师,来看看下面这些同学做得怎么样,怎样协助他们?
三、看一看(使学生知道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危害。)
出示投影片。("看一看"中的图1)
1.小组交流:现在是什么时候?这个男同学做得对吗?为什么? 请你告诉他应该怎样做?
2.小结:听到上课的铃声,应该马上停止一切活动,有秩序地 进教室,课间没玩儿够,还继续玩儿,会耽误准备上课用具,上课时 心情不能平静下来,也上不好课。如果迟到了,还会影响老师讲课, 同学听课。
教学难点:
上课守纪律的重要性。
教育过程:
一、想一想(通过学生的实际体验,使他们知道上课要守纪律。)1.思考:同学们,上课时人人守纪律,大家学习得怎么样?如 果有人不守纪律会怎样呢?
2.小结:上课时,人人守纪律,大家能安静地学习。有人不守 纪律,就会影响学习,大家都不高兴,所以,课堂纪律大家都要遵守。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遵守纪律”德目中,教学内容部分“遵守 课堂纪律”;基本要求认知部分“知道课堂纪律的基本要求,能用正 反事例说明,上课要守纪律”;行为部分“遵守课堂纪律”而设置的。 属于入学常规中遵守课堂纪律的教育。
一年级学生刚上学不久,虽然教师已经通过其他途径向他们实行 了遵守课堂纪律的教育,但是,因为学生年纪小,调节自己行为的水 平差,时常管不住自己,所以,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还会发生。这些 缺点如不即时纠正,久而久之,形成习惯,改正起来是很费力的。所 以,不失时机地对他们实行遵守课堂纪律的教育十分重要。
1.全班交流:说说他们的进步表现在哪儿?这样做的结果是什 么?
2.小结:在大家的协助下,这些同学都改正了缺点,做到了想 发言先举手,得到老师的允许后,再起立发言。不在课堂上随便说话, 玩东西,搞小动作。因为他们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所以受到了 老师、同学的表扬、喜欢,他们的学习也有了进步,这多好啊!
(2)如果上课不专心听讲,搞小动作,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3)观察老师的表情怎样?你们猜此时老师是怎么想的?
2.小结:
上课玩东西,做小动作,会分散注意力,不能集中精神听老师讲 课,既影响了自己的学习,有时还影响其他同学听课。当自己想玩时, 一定要管住自己,不玩,不做小动作,时间长了,就能养成遵守课堂 纪律的好习惯。
教法建议:
1.一年级新生入学后,学校都要实行常规教育,遵守课堂纪律 的教育是其中的一个重点,所以在本课教学之前,学生已经听到多次 的相关的教育,学生可能对本课学习内容不感觉新奇。为了引起他们 的学习兴趣,就要注意采用生动活泼的学习方法增强直观性,如将课 文内容制成课件实行演示等。
2.本课重点是对学生行为实行指导,但不要仅是行为训练,要 让学生明白行为的意义,使学生懂得自己遵守课堂纪律和大家学习的 关系,要为集体约束自己的行为。
出示投影片。("看一看"中的图2)
1.讨论:这位男同学做得对吗?想想应该怎样协助他?
2.小结:上课是学习时间,不好好学习,在下面玩东西,做小 动作,会耽误自己学习,甚至影响别人学习,所以要想办法,克服困 难,管住自己,专心听讲。
过渡语:同学们,听了你们的话,猜猜看,这些同学会改吗?
出示投影片。("看一看"中的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