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题答题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题答题技巧
综合题答题过程:
第一步审材料:看完所有文字、表格或图材料,文字要画出关键词,挖掘图表中直接和暗含的条件,包括图例、注记、数字、线条、方向、经纬度、关键地点等。
看清图示。
准确、全面而有效地从图示材料中提取显性的和隐性的信息。
并要注意将图像、图表资料与文字资料有机结合起来,加以灵活运用
第二步审问题:通过题目中的问题,联系平时所学的地理概念、原理,形成答题模板。
如分析某地的农业区位因素,需要用到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和交通、市场、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
第三步语言表达:结合题分;用答题模板,联系题目给出的条件,进行逐项表达。
第四步检查答案和条件:看所给条件是否有没有用上的,与答案进一步对应补充。
在小比例尺地图中,一般是考大地理格局因素即:纬度因素和风带、气压带、季风因素;
在大比例尺地图中(小范围平面图中),一般是考地理局部因素即:地形因素、洋流因素、海陆热力差异因素和人为因素。
1 台湾火烧寮成为我国“雨极”的原因。
临海空气湿润,水汽丰富;东南季风地形抬升致雨;西北来的冬季风经海洋变性,水汽易达到过饱和。
2 比较旧金山和洛杉矶的气候特点异同。
同:两者均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因为两均处于30°~40°N的大陆西岸。
异:旧金山的雨季比洛杉矶长,年降水量较大;洛杉矶比旧金山高温干旱季节时间长。
因为旧金山受西风控制时间长;洛杉矶受副高控制时间长
【技巧点拨】1小范围局地因素所致 2.大地理环境因素所致。
2. 地理灾害的综合成因分析:说明淮河夏季洪涝多发的原因和措施?
①气候因素——淮河流域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②地形因素——扇形水系,汇水快;下游地势低平,又曾为黄河的洪泛区,河床高悬。
③社会因素——不合理地利用资源,破坏植被引起水土流失,河床变浅;围湖围滩造田降低了河湖的调蓄能力。
3.评价问题。
回答此类问题注意两点:1. 根据题目要求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阐述问题;2. 从
对自然、社会、经济的发展三方面综合分析。
4.工业、农业、城市、商业、交通区位问题分析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分析。
答题规范
“简明扼要、条理分明、切中要点”是规范答题的宗旨。
(1)有条理,分点答题,问什么就回答什么,问几个问题就分几节写。
答题一定要规范化、序号化、段落化,字迹工整,反映思维的逻辑性。
卷面整洁,从形式上达到卷面的完美,因为清晰的卷面能赢得阅卷者好感。
(2)层次性:把最重要的放在前面,以免给阅卷教师造成不分主次、不着边际的不良印象。
(3)完整性:答题时尽量具体详细,但如果没把握,可适度模糊处理。
答题模板:
1、评价问题:问题常常表述为“作用、意义、影响”等。
①从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效益统一入手;②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
来辨证阐述;
③从不同对象的角度来分析。
例如:迁出地和迁入地、输出地和输入地(天然气、电力)
2、比较问题
注意一点:两方都要回答常见:特征比较、区位比较、成因比较、分布比较、结构比较等
3、措施问题①先找出地理事物或现象成因,然后逐一对照找出对策②(技术)工程措施,生态措施,管理措施③开源节流(对资源类而言)
4、规律问题
①地理点:如地带性、非地带性②等值线分布特征:数值变化规律、极值分布、走向、疏密、曲直、局部闭合③面:形状、大小④变化规律:包括年际变化、季节变化、日变化、变化量、变化幅度、变化速度、变率大小等
地理综合题答题模板
模板1 特征类设问
(1)解答特征描述类试题的基本思路可总结如下:进行区域空间定位→明确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和图文信息→进行特征分析(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包括区域内地形、土壤、气候、河流、湖泊、自然带、自然资源等地理要素的基本特征;区域人类活动的主要特征包括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旅游业等经济活动的基本特征及其主要成因等)
☆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从空间分布(是否均匀、空间变化规律)和时间分配(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大小)两方面概括。
☆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特征:
2.气候:冷、暖、干、湿;
3.土壤:类型;
4.水文:河流、湖泊特征;
5.生物:植被类型。
☆位置特征:1.经纬度位置;2.海陆位置;3.相邻位置。
4.半球位置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2.地势起伏状况;3.主要地形分布4.(剖面图)重要地形剖面特征。
5.若沿海描述海岸线类型、起伏等;
☆地势特征:地势起伏状况(*高*低,从**向**降低等),地势高低。
☆气候特征:1.气温(高低的季节变化、日较差、年较差);2.降水特征(降水总量、雨季长短、季节变化)降水(年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3.水热组合情况;
4.四季的变化(冬夏季节的长短)等方面概括。
☆河流的水文特征: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3.结冰期:有无、长短;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河流的水系特征:1.长度;2.流向;3.流域面积大小;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况;
6.支流多少;
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
☆工业生产特征:从工业的发达程度、工业部门结构、工业技术水平、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等方面概括。
☆农业生产特征:从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和单位面积产量、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专门化水平等方面概括。
☆区域特征:1.地理位置;2.自然环境特征(气候、地形、水文、植被、土壤);
3.社会经济特征(农业、工业、第三产业、交通、城市、人口等)。
模板2 原因类设问
设问形式:“试分析……地理现象的原因”、“分析……地理事物的成因”等。
答题模板: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
自然原因一般从位置(绝对和相对)、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植被、土壤、洋流、矿产、地质作用等方面分析;人为原因从基础、人口、三大产业、城市、交通、市场、科技、政策、工程建设等方面分析。
☆影响气温的原因:1.纬度: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及气温较差;2.大气环流;3.下垫面:①地形:类型、坡向;②海陆位置;③洋流;④地面;⑤人类活动。
☆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原因:①气温日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日较差越小。
原因: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越小。
②气温日较差与天气的关系: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
③气温日较差与海陆的关系:沿海比内陆日较差小。
④气温日较差与海拔的关系:山顶的气温日较差比山下平原小;高原山地地区,则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
☆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原因:①气温年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年较差越大。
原因: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
②气温年较差与海陆的关系:离海越远,年较差越大。
原因:陆地比海洋的热容量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因而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
沿海受海洋的影响较大,比内陆年较差小。
③地形:高地小于凹地、谷地,海拔愈高年较差愈小。
④天气:晴天多的地区气温年较差大于阴雨天多的地区,如新疆比同纬度的沿海地区的年较差大。
⑤植被: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的年较差比裸地的年较差小。
☆影响降水的原因:1.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2. 下垫面:①地形:迎风坡、背风坡;②海陆位置(距海远近);③洋流;④地面;⑤人类活动。
☆影响太阳辐射的原因: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削弱小,太阳辐射强);3.天气状况(晴天多)
☆影响气候的原因:①纬度位置(太阳辐射)②风带和气压带控制、季风③海陆
位置(沿海、内陆)④地形(如平原或山地,背风坡或迎风坡,山脉走向)地势⑤洋流⑥人类活动。
☆影响雪线高低的原因:1.纬度;2.阴坡、阳坡;3.迎风坡(低)、背风坡(高)4.坡度。
☆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原因:1纬度:.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3.热量(即阳坡、阴坡):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
☆渔场成因:1.面积广阔的大陆架(阳光直射、光合作用强、饵料丰富);2. 河口处: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 3. 洋流:寒暖流交汇或上升流带来海底营养盐类,饵料丰富。
☆影响盐度的因素:气候(降水和蒸发)、洋流、河川径流。
☆影响盐场的因素:气候(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蒸发旺盛)、地形(适合晒盐的平坦的海滩)。
☆凌汛的成因:1.河流有结冰期(最低月均温零度以下)2.河流由低纬流向高纬。
☆环境问题原因:需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考虑:自然考虑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人为主要考虑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对环境的破坏。
☆滑坡泥石流成因:地形崎岖,坡度大;地壳运动活跃,风化严重,地表物质破碎;降水集中多暴雨;植被覆盖率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对地表和植被的破坏。
☆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
【自然原因】:1.水系(a.流域广,支流多;b.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2.水文(a.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b.汛期长,水量大. c含沙量大;);
3.气候(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
【人为原因】1.植被破坏(a.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能力降低;b.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2.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湖泊调蓄能力下降)。
☆资源短缺原因: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考虑:自然主要是所能供给的资源数量、质量和分布,人为主要是需求多少和利用合理与否。
)
☆缺水的原因:
【自然原因】1.气候:降水较少、蒸发量大、季节分配不均;2.河流:地表径流量较少
【人为原因】1.用水量大: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2.利用不合理:利用率低3.污染浪费严重。
☆能源问题原因:①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②我国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快,加剧了能源紧张;③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④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需求。
☆核电站建设原因:常规能源缺乏;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资金充足,技术发达。
☆人口迁移:
人口迁入的原因:①经济发达;②劳力短缺;③较好生活条件;④较多的就业机会;⑤较好的教育、医疗条件。
人口迁出的原因:①人口增长快,劳力过剩;②经济发展慢;③生活条件差;④环境恶化。
☆人口的环境容量影响因素:①资源;②科技;③人口文化生活消费水平;④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某地人口稠密的原因:①地形平坦②土壤肥沃③气候温暖湿润④水源充足;⑤资源丰富⑥交通便利⑦科技先进⑧开放程度高,经济发达。
☆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成原因:1.经济因素:地租;2.社会因素:收入、知名度、种族和宗教;3.历史因素;4.行政因素。
☆逆城市化原因:1.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城市的环境污染相对严重,2.城市用地紧张,房价较高,交通拥挤3.小城镇和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模板3 措施类设问
设问形式:常见设问词由“措施”、“治理方法”、“建议”、“发展方向”等,
答题模板:首先应该找出问题的自然和人为原因,针对原因或不足提出合理措施。
要注意:一是自然条件不易改变,主要应从改变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方面来找措施;二是治理措施一定要多方面、多角度、综合性,一般应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如法律、预案、宣教等)。
☆综合整治(发展)工业区的经济措施:①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传统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②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③发展交通,完善交通网;④发展科技,提高人口素质,繁荣经济;⑤消除污染,整治环境,美化环境;加强生态建设;⑥因地制宜的合理利用和开发各类资源。
☆发展农村经济措施: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②加大绿化,改善生态环境;③有计划的退耕还林还草;④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⑤加大科技投入,发展农产品加工、商品农业,提高农民收入。
☆山区农业资源综合开发措施:①走立体农业的道路;②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③植树造林,保持水土;④解决农村能源问题;⑤改良土壤;⑥搞好水利工程建设,提高防洪抗灾能力。
☆资源问题对策:1.资源短缺的原因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考虑;2.措施主要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考虑:开源主要是扩大资源数量和来源,节流主要是意识、管理和利用效率。
☆水资源短缺对策:1.开源: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海水淡化;2.节流: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工农业水资源利用率、限制高耗能水工业发展、发展节水农业(如:喷灌滴灌)、制定法律法规,提高人们节水意识、实行水价调节
华北缺水、春旱等原因对策。
☆能源短缺对策:①加强宣传,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②采取多元化战略,进口石油;③加大能源勘探、采取,增加能源产量;④建立石油储备体系;⑤因地制宜发展核电、沼气、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等新能源;⑥加大技术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⑦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建设;⑧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
☆环境问题对策:1.环境问题成因需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考虑;2.环境问题对策通式:①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意识②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加强监督管理③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④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⑤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⑥清洁生产;⑦治理污染或生态问题(要具体如污水达标排放、退耕还林等)⑧提高……效率;⑨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⑩调整……结构。
☆全球气候变暖的人为原因:1燃烧矿物燃料,排放二氧化碳多;2毁林。
☆灾害问题对策:1.成因:包括自然和人为两方面。
2.灾害预防措施通式:①加强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加强监测预报,提前发布消息或警报);②加强对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的政策法规;③加强宣传教育,提
高人们防灾减灾意识;④制定应急预案;⑤采取工程措施进行预防如加固堤坝、修建护坡工程等
☆河流的治理措施:
【治理原则】1.上游:调洪;2.中游:分洪、蓄洪;3.下游:泄洪
【治理措施】上游: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改善城市的交通条件措施:①建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②加强城市道路的规划和建设;③扩宽道路,专线(定线)行使;④建立统一的交通指挥系统,减少过境车辆进入城市。
☆改善城市的环境措施:①加强城市的规划和管理;②搞好环境教育,提高公众意识,加强环境管理;③改善能源消费结构;④加强绿化;⑤对垃圾进行无害、再生处理。
☆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措施:
问题:①环境污染。
②交通拥挤。
③住房困难。
④失业人口增多,就业困难。
⑤社会秩序混乱。
对策:①建卫星城和开发新区②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③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模板4 评价类设问
设问形式:评价类设问词一般有“评价”“影响”“分析利弊”等,常见的问题有评价工程建设(水库建设、跨流域调水、能源跨区域调配)、城市建设等的影响,分析区域发展条件的优劣,评价工农业区位等。
答题模板:1.要求直接评价某个地理事物或现象包括评价地理事象的影响、区位条件或发展条件等。
此类设问要注意多角度分析,例如影响类问题可以从对社会(人口、政治等)、经济(三大产业)、生态(地形、气候、植被等)等方面的影响去分析;区位类或发展条件评价类问题可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分析,同时要注意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
2.给出限定条件“与**相比,评价其优势或不足”或“从**方面进行评价”。
此类设问要抓住限定词,缩小答题范围。
3.意义类设问可以将意义、积极影响、作用三者划等号。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
1.土地:地形、土壤;
2.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
3.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
2.交通;
3.国家政策;
4.劳动力;
5.科技: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
6.工农业基础;
7.传统
【分析某一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
①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
②从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气象灾害等方面去分析;
③从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气候条件分段分析。
棉花种植条件:①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收获期降水少);②充足的灌溉水源;
③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沙质土壤)。
☆工业区位因素分析:1. 自然条件:位置、土地、水源;2.社会经济因素:资源(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廉价、素质、多少)、技术、政策、产业基础、协作条件、信息;3.环境因素。
☆工业集聚的意义:1.可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省基建投资;2.有利于企业间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3.扩大总体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
☆城市的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1.地形(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约建设投资,人口集中;b.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在高原上;c.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开阔的低地);2.气候(中低纬地区温暖,沿海地区湿润);3.河流(供水、运输功能);4.资源条件
【社会经济因素】1.交通条件;2.政治因素;3.军事因素;4.宗教因素;5.科技因素;6.旅游因素。
☆商业中心、商业网点形成的区位因素:
1.便利的交通条件(设立原则:交通最优<环路或市区边缘,公路沿线>)
2.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稳定的商品来源
3.广阔的市场或经济腹地(设立原则:市场最优)
☆交通运输线路的选线原则:
【自然方面】1.地形(a.平坦:对选择限制少;b.起伏大:若需开山、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若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c.河流湍急:不利航运)
2.地质(a.喀斯特地貌:防塌陷、渗漏;b.地质不稳定:加固地基、避开断层)
3.气候(a.公路、铁路:防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b.水运、航空:防大雾、大风)
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
【社会经济方面】1.人口(尽量多地通过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使更多人受益。
)2.里程和运营时间(尽量修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以节省运营时间;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
)3.其他(尽量远离重要文物古迹、注意生态环境保护)
☆铁路建设意义:①合理布局交通网;缓解运输紧张状况;缩短运营时间;②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促进资源开发,资源优势变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如旅游业等发展;加强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③政治意义:巩固国防保卫边疆;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④先进的科技是保障。
☆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决定港口位置)
1.水域条件(包括航行条件、停泊条件):港阔水深(等深线密集,有利于停泊靠岸避风);
2.筑港条件:陆地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坡度适当(有利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
【社会经济条件】(影响港口兴衰)
1.经济腹地条件:经济腹地是否广阔、客货流量大小、腹地经济性质(经济腹地的广阔与否影响着客货流量;客货流量影响着港口的兴衰;腹地经济性质决定港口性质<综合港、专业港等>);
2.城市依托(交通便利;为港口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
3.政策条件:对外开放地区建成自由贸易港;
4.交通条件
☆水库坝址区位评价:1.坝址在河流、峡谷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口袋形区域有利于建坝:工程量小,造价低,库区容量大);2.选择地质条件好的地方,避开喀斯特地貌、断层;3.气候水文条件:保证水量充足;4.考虑修建水库是否需要移民,占地搬迁情况,尽量减少淹没居民点
☆评价河流的航运价值:
【自然条件】
①地形平坦或崎岖,水流平缓或急促。
②河流流量大或小,季节变化大或小。
③冰期(有无长短)。
④河面宽否,水深否
【社会经济条件】
⑤流域内人口稠密或稀少,经济发达否,运输的需求量大小。
☆评价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区位条件:①地理位置优越,②自然条件(分析气候、地形、土壤、水源)优越;③工农业基础条件(好);④资源条件(丰富);⑤
劳动力条件(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⑥市场条件(广阔);⑦国家政策和开放程度;⑧交通条件(便利);⑧其他条件(旅游条件;国家大型工程等)
☆评价一个地区的资源优势(种类、数量、质量、分布、组合等):①土地资源——面积大小,土壤的类型、土壤肥脊,可开垦土地等;②气候资源——气候类型,气温,降水,光照;③矿产资源——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铝土矿,磷,硫等;④生物资源——农业基地,经济作物基地,林业基地,水果基地,特色农业等;⑤水资源——降水多少,河流,地下水,高山冰雪融水等。
⑥旅游资源——自然风光、风土民情、文化遗产。
☆卫星发射基地选址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1.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2.纬度:地球自转的线速度;3.地势:平坦开阔
【人文条件】:1.人口:单位面积人口密度低,地广人稀;2.交通:交通便利;3.军事: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水利工程(水库)的评价:
1.有利影响:经济效益(防洪;发电;养殖;供水和灌溉;航运;发展旅游业);生态效益(调节气候;降低河流含沙量)
2.不利影响:蓄水淹没土地、城镇、古迹;改变库区生态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下游泥沙来源减少,海岸受侵蚀;海水倒灌等。
☆人口迁移影响
人口迁出地:利:①加强与外界的各种联系,促进经济的发展。
②减少人口对土地的压力,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弊:人才流失。
人口迁入地:利:①开发了自然资源,促进经济发展;②提供了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
弊:①环境带来压力;②带来就业、医疗、交通等问题。
☆隧道的选址条件:
1.要选择在背斜处:a.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渗流,不容易发生渗漏问题;b.背斜为穹形构造,不易塌方。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对东、西部地区影响:
对西部地区:①改变西部的能源消费结构,促进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利于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②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③增加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④有利于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促进沿线经济发展;
对东部地区:
①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状况;促进经济发展;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③推动东部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④改善东部地区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产业转移的影响(经济、环境、就业等)
对移出区: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升级;②参与产业分工与合作(发展处于开发期和增长期阶段的产业,占据设计和营销环节);③环境得到改善;
④失业人口增加
对移入区:①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②参与产业分工与合作(发展处于成熟期和衰退期阶段的产业,占据加工环节);③环境问题加剧;④增加就业,缓解就业压力。
小结审题关键词:
1.把握答题方向(自然、人为)
2.界定答题范围(时间、空间;异?同?)
3.注意地区特点(位置)
4.结合具体地理事物(农作物、工厂)
总结过程
审题干:中心词、修饰词…. 列模板:相关地理要素全面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