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一寸心学案
2019苏教版必修一《想北平》word学案
2019苏教版必修一《想北平》word学案主备教师:王明琦审查人:许有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可以说,故乡是一个人的根。
真因为如此,人们对故乡有一种割不断的特殊情感。
老舍先生对北平自然有着独特的感情。
这篇文章就是写在1936年他在青岛工作时,就让我们通过阅读《想北平》,领会作者是如何抒写自己难以言说的浓浓的思乡之情的。
【板书课题】二、明确目标1、掌握关于老舍的文学知识,了解散文的主要特征,2、反复品读,感受作者质朴的语言,体会刻骨铭心的眷恋之情。
三、学习指导1、文学常识请同学默读《自学丛书》P45文学常识,1分钟后指定同学简述。
2、整体感知指定几名同学朗诵全文,其他同学做好以下工作:(1)正音:(2)划出能够体现作者对北平的强烈感情的句子。
四、合作探究请同学先独自思考以下问题,5分钟后,同桌间交流讨论:1、文章的题目是《想北平》,那这个“想”字能不能换成“写”?为什么?2、文中出现了四次“说不出”,有何作用?明明反复说“说不出”还是说了很多,我们也能明显感到作者对北平有着怎样的爱?3、他爱的是北平的什么?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并概括。
4、北平可写的东西很多,为什么老舍专挑墙根、院子、花花草草的写呢?是不是显得太小气了点?5、体味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
提示:A、可以从修辞手法的运用分析语言表情达意的作用(如比喻、对比、衬托、引用、反复、拟人等)B、可以从表达方式上研究(议论、抒情、叙事的地方)C、可以抓住重点文句领会文义(主旨句、呼应句、含蓄句等)五、展示质疑指定学生交流,教师点拨、总结。
六、达标检测做P45《学业达标训练》一参考答案:1、“想”带有浓烈的主观感情,“写”仅是客观描写。
他不是在“写”北平,而是在“想”北平。
2、有时,人们对于自己熟悉的事物往往不知道从何说起,而对于过于浓烈的感情也常常不能轻易道出。
老舍对于他日思夜想的北平,也达到了这种程度。
在文章中,作者反复四次诉说自己的“说不出”,正是爱到极致的表现,反复强调,表明爱得非常深厚,只是“说不出而已”,正是情深处反无声的表现。
文天祥千秋祭导学案
《文天祥千秋祭》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通过场景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法。
2.感受文天祥的凛然正气及强烈的爱国情怀。
预案【知识链接】1.卞毓方,江苏盐城人,1944年生,著名散文作家、教授、高级记者。
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东方语言系日语专业,1982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际新闻专业。
作品有《长歌当啸》《雪冠》《岁月游虹》等。
2.文天祥,宋末杰出的民族英雄,字宋瑞,又字履善,自号文山,江西吉安人。
他是宋理宗时的状元,官至丞相,封信国公。
宋都临安(今杭州)危急时,文天祥请率二十万义师背城一战,宰相陈宜中不许。
后奉命至元营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扣留,冒险逃脱到温州,拥立益王赵昰,以图复兴,转战于赣、闵、岭南等地,兵败被俘。
在拘囚的四年中,敌人百般劝降,终以不屈被害。
时隔700多年的1996年,作者缅怀英雄业绩,满怀对英雄的敬意,写了这篇文章。
【知识梳理】1.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戕.灭()说.客()衢.州()葵藿.()秽.土()聒.噪()闹懵.()一迭.()作揖.()戏谑.()嚎.笑()寒颤.()不屑.()对峙.()伺.机()乱髭.()亢.声()撒.手锏()揭底剥.皮()2.解释下面的词语。
黔驴技穷:趾高气扬:戟指:诘难:3.你还找到哪些读不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查字典整理在下面。
4.读完本文,你感受最深的情节是什么?课案【合作探究】:课文第二部分,文天祥如何与劝降者进行交锋的?表现了文天祥的什么精神?【咬文嚼字】:通过阅读文本,找出你喜欢的句子,仿例句试做赏析。
例:诱降决无刀光剑影,却能戕灭一个人的灵魂。
赏析:名利引诱看起来比肉体折磨“美丽”得多,但它的杀伤力更厉害,因为它能直接毁灭人的灵魂。
表明文天祥面对更为复杂的诱惑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品质的难能可贵。
【课后收获】试从文章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谈自己的收获,不少于200字。
练案1.下列画横线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A.凛然伶俐凌厉淋漓B.怦然烹调抨击怦然心动C.戏谑噱头洞穴贫血D.门槛佛龛鸟瞰侃侃而谈2.选出填入下面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是()①一个死去七百年光芒四射的人物,一个再过七百年将如钻石般璀璨的人物,当年,他生命的巅峰状态,却是被狭小的土牢所扼杀,窒息。
千秋遗爱在人间(鲁人版高一必修) 教学设计
[基础积累]一、字音绍兴(shào)遒劲(jìng)手迹(jì)裴度(péi)遗骸(hái)髹漆(xiū)夹峙(zhì)楹联(yíng)严饬(chì)崔嵬(wéi)叱咤风云(zhà)二、字形三、词语1、词语解释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
盘马弯弓:比喻先做出惊人的姿势,不立刻行动。
叱咤风云:形容声势威力很大。
髹漆:把漆涂在器物上。
齿冷:耻笑。
炎汉季世:已有病态的汉代末期。
赍志以殁:志未遂而死去。
崔嵬:高大。
器宇:人的外表,风度。
2、近义词辨析四、标点知识――分号分号的作用是:强调并列关系或标明大层次。
使用分号要注意:(1)分句内部已经用了逗号;如果分句内部没有逗号,不能用分号。
(2)并列词语之间不能用分号。
分号的用法有两种。
①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用分号。
例如:(1)有的人活着,等同死去;有的人长眠九泉,却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2)左手抚膝,似在深心运筹北伐大计;右手,拈着人们熟悉的那把羽毛扇,又像是置身于东吴万千军中,从容不迫,舌战群儒……②非并列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
例如:(1)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2)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文章导读]一、知人论世★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汉末徐州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人,父诸葛……。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优质课 三、课 外古诗词诵读--江南逢李龟年-省优(北京) 教案
课外古诗词诵读--江南逢李龟年-省优(北京)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课程标准》中指出:第四学段的学生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同时汲取优秀文化的营养,还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2.教学背景分析《江南逢李龟年》是七年级上半学期第三单元的课外诵读古诗词,言简意赅而意韵丰富,杜甫这位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的诗词作品被称为“诗史”,反映了唐朝的时代风貌,从思想与文学价值两方面都有着极高的鉴赏价值,本篇诗作内容看似简单而内涵丰富,值得学生品味挖掘。
刚上七年级的学生对于杜甫部分诗作在小学时有简单积累,有一定的迁移运用能力。
在诗词理解与赏析方面接触不多,没有掌握方法,需要有针对性的指导,并培养他们的诗词品读兴趣。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教学目标:1.能够借助注释和资料整体感知诗意,并在引导下深入体会诗人情感。
2.能够结合材料思考探究诗词内涵,初步了解诗人杜甫及其诗作特点。
3.初步学习知人论世的诗词鉴赏方法,对品读诗词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由浅入深的逐步探究方式,初步学习知人论世的读诗方法,体会诗词的美好与深刻意蕴,对学习诗词产生兴趣。
教学难点:综合诗人个人经历、其他作品与时代背景对本诗的内涵进行深入理解。
4.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可附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朗读《江南逢李龟年》,读准字音。
2.查看课本中《江南逢李龟年》相关内容。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1’)(学案“探索一朵花开”)1.品读诗词如探索花开,用“探索”和花朵学案为引吸引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师:有人说,品读一首诗词的过程如同观察探索一朵花开的过程。
随着花瓣一片片的打开,我们渐渐能够看到花朵的全貌。
高中语文(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学案
《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学案【学习目标】1、运用细节描写,让动人的瞬间定格。
3、体味人间真情,珍惜幸福生活。
2、明确怎样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4、观察生活,精心选材,写一篇记叙文。
【重、难点】学习写作技巧,训练语言表达。
【方法指导】1.以引导、启发为主,以学生讨论、点评为主。
2.合作探究---让学生阅读原文,弄清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从哪几方面入手,然后老师结合例文讲具体的写法。
【知识】1、母亲的手(节选)(庄因)在异乡做梦,几乎梦梦是真。
去夏匆匆返台,回来后,景物在梦中便很是依稀了,故交,新友、亲戚们也都相继渐隐,独留下母亲一人,硕大磐固,巍伟如泰山,将梦境充沛了。
那夜,我梦见母亲。
母亲立于原野,背了落日、古道、竹里人家、炊烟、远山和大江,仰望与原野同样辽阔的天极,碧海青空中,有一只风筝如鲸,载浮载沉。
母亲手中紧握住那线绕于,线绕子缠绕的是她白发丝丝啊。
顷刻,大风起兮,炊烟散逝,落日没地,古道隐迹,远山坠入苍茫,而江声也淹过了母亲的话语……母亲的形象渐退了;我的视线焦定在她那一双手,那一双巨手,竟盖住了我泪眼所能见的一切。
母亲的手,在我有生第一次的强烈印象中,是对我施以惩罚的手。
孩童挨大人骂挨大人揍是不免的,但我却怎么也想不起任何挨母亲打的片段来;连最通常的打手心打屁股都没。
虽如此,母亲的惩戒更甚于打,她有揪拧的独门绝招。
我说绝招,是她揪拧同时进行──揪起而痛拧之。
揪或拧,许是中国母亲对男孩子们惯用的戒法,慈母在望子成龙的心理压力驱使下,总会情急而出此的。
我的母亲也正如天底下数亿个母亲一样,对我是“爱之深,责之切”的。
特别是小时候,国有难,民遭劫,背井离乡,使得母亲对她孩子们律之更严,爱之益切,责之越苛。
有一年,家中来了远客,母亲多备了数样菜,这对孩子们来说,可是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了。
我因贪嘴,较往常多盛了半碗饭,可是,扒了两口,却说什么也吃不下了。
隔了桌子,我瑟缩地看着母亲。
她的脸色平静而肃然,朝我说:“吃完,不许剩下。
《千秋功过秦 始皇》 教学设计
《千秋功过秦始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秦始皇的生平事迹、主要政策和统治措施。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能够客观评价秦始皇的功与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文献资料、图片、视频等多种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秦始皇的历史形象。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到秦始皇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引导学生从秦始皇的统治中汲取教训,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治国理念。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和意义。
秦始皇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统一度量衡、文字等重要举措。
2、教学难点如何客观、全面地评价秦始皇的功过。
理解秦始皇的统治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对秦始皇的历史有初步的了解。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秦始皇的功过,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选取秦始皇统治时期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
4、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秦始皇的画像或相关影视片段,提问学生对秦始皇的初步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
2、知识讲解秦始皇的生平:介绍秦始皇嬴政的出生背景、成长经历以及登上皇位的过程。
统一六国:讲述秦始皇采取的军事策略和政治手段,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统。
中央集权制度:详细讲解秦始皇建立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分析其对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
统一度量衡、文字:解释统一度量衡和文字的具体内容和重要意义,展示相关图片或实物。
修筑长城、灵渠:介绍修筑长城和灵渠的目的、过程和影响。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秦始皇的功过。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和质疑。
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进行巡视和指导,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高中语文自读文本:文天祥千秋祭获奖学案鲁教必修3
高中语文自读文本:文天祥千秋祭获奖学案鲁教必修3高中语文自读文本:文天祥千秋祭获奖学案鲁教必修3高中语文自读文本:文天祥千秋祭获奖学案鲁教必修3积累与运用1.为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汴〔〕州擎〔〕天戕〔〕灭衢〔〕州葵藿〔〕聒〔〕噪李煜〔〕戏谑〔〕缧绁〔〕戛戛〔〕攘袂〔〕嵇〔〕绍2.下列对课文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文天祥的“使命〞指的是复宋和创作《正气歌》。
B.课文是“小说、诗歌、政论〞的三结合。
C.作者在叙述的过程中,往往忍不住自己也“掺入〞进历史事件中来,以当代人的视角发几句议论,对文天祥的评价带有浓重的个人感情色彩,有所偏颇。
D.有人把卞毓方的文章称为“大散文〞,所谓的“大〞,“主要是指一种眼光,一种气质,一种神韵,它是渗透在骨子里的〞.3.常识填空。
“人生自古谁无死, ___________________。
〞此句出自《______》,作者________,南宋大臣,杰出的民族英雄、文学家、诗人.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来自文言的汉语韩少功①我们常常说,现代汉语是白话文.其实,这样说是不够准确的。
要说白话文,要说平白如话或者以话为文,世界上最大的白话文是西文,比如说英文.英文是语言中心主义,文字跟着语言走,书写跟着读音走,那才够得上所谓“以话为文〞的标准定义。
从这一点看,现代汉语顶多是半个白话文.②我们的老祖宗是文字中心主义:语言跟着文字走。
那时候四川人、广东人、山东人等等各说各的方言,互相听不懂,怎么办?只好写字,以字为主要交流工具。
秦始皇搞了个“书同文〞,没有搞“话同音〞。
一个字的发音可能五花八门,但字是稳定的,统一的,起主导作用的。
③从全世界看,这种以文字为中心的特点并不多见.我猜想,这与中国的造纸有关系.一般的说法是,公元一百零五年,东汉的蔡伦发明造纸。
现在有敦煌等地的出土文物,证明西汉初期就有了纸的运用,比蔡伦还早了几百年。
有了纸,就可以写字。
写字多了,字就成了信息活动的中心。
高中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第7课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千秋祭 导学案
2.7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千秋祭导学案(粤教版必修一)【走进作者】文天祥(公元1236—1283 ),原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
南宋人著名爱国主义诗人,抗元英雄。
诗集《指南录》(取“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之意)。
初中学过他的名诗《过零丁洋》(零丁洋即今珠海伶仃洋)。
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预习检测】根据拼音填空。
颠bǒ()波lán()迫不jí()待ǐ()高气扬nǎo()羞成怒莫mí ( ) 其妙璀càn( ) é()难àn()然失色选出填入下面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是()①一个死去七百年光芒四射的人物,一个再过七百年将如钻石般璀璨的人物,当年,他生命的巅峰状态,却是被狭小的土牢所扼杀,窒息。
②你想知道《正气歌》的创作过程吗?应该说,文天祥早就在、了。
A.依然还酝酿构思B.仍然犹然构思酝酿C.犹然依然酝酿构思D.还仍然构思酝酿◎堂上演练【夯实双基】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A.凛然伶俐凌厉淋漓B.怦然烹调抨击怦然心动C.戏谑噱头洞穴贫血D.门槛佛龛鸟瞰侃侃而谈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室外,滂沱大雨裂天而下,夹杂着摧枯拉朽的电闪雷鸣,天空大地似乎将要崩裂交合了。
B.室内,天祥前额也可见汗淋如雨,然而他顾不得擦拭,只是一个劲地笔走龙蛇。
C.孛罗随后又搜索枯肠,多方诘难,企图从根本上摧毁文天祥的自尊,以便乘隙诱归。
D.最为悲壮、高亢的诗文,往往是在人生最激烈、惨痛的漩涡里分娩。
因为写它的不是笔,是生命的孤注一掷。
3.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语病的一项是A.如果美术工作者看不到儿童自身发展的主动性,过早地让他们接受专业绘画知识,那么就会变成束缚儿童发展的枷锁。
B.为解决巴以冲突,目前,国际社会正采取了多种措施,协力斡旋调解。
统编版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素养目标:1.熟读文本,品味词的语言之美。
2.理解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感叹。
3.赏析词中景物描写和用典的手法。
4.理解王安石作为一个政治家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心。
教学重点:通过朗诵,小组讨论的方式,赏析词中景物描写和用典的手法。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对比阅读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古今词话》:金陵怀古,诸公寄词于《桂枝香》,凡三十馀首,唯介甫最为绝唱。
东坡见之,不觉叹息曰:“此老乃野狐精也!"周汝昌《千秋一寸心》:王半山的这一阕《桂枝香》,实为个中翘楚。
王安石的这首词,为什么会得到如此高的评价?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走进《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起领略王安石怀古词独特的魅力!二、自主学习:1.作家作品,写作背景2.诵读: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由朗读,注意读音与节奏。
请一名学生朗读,把握好读音和节奏。
三、整体感知齐读。
思考上下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上片写登高所见金陵图景,下片抒发引起的感慨。
四、合作探究、品读赏析学习活动一:赏景上阕中词人抓住了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金陵图景?请找出你喜欢的写景诗句加以赏析。
1、小组交流2、班内分享3、教师点拨:景物描写的角度、方法时空——远近、俯仰、早晚、四季等感官——嗅觉、触觉、听觉、味觉、视觉动静——动态、静态、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虚实——虚写、实写、虚实相生、化虚为实色彩——色彩鲜艳、明丽、斑斓、色彩暗淡、柔和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用典等4、上片小结:用“意象——意境——情感”法:①这首词的上片着重写景,运用比喻、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色彩对比等手法(手法);②通过对长江、翠峰、船只、残阳、酒旗、彩舟、星河、白鹭等景物(意象)的描绘;③描绘了金陵一带壮美的江山和风帆来往、酒旗飘扬的繁荣景象(景象);④勾勒了一幅壮丽而又略带萧瑟的金陵晚秋图(意境)。
《千秋功过秦始皇》学案
第 1 课千秋功过秦始皇教师寄语:如果你种下的是葵花,秋天你将收获一片金黄;如果你种下的是小树,夏天你将收获一片绿荫;如果你种下的是刻苦,来年你将收获一份成功。
课标要求1、了解秦始皇在统一战争中的事迹,评价秦始皇个人在这场统一战争中作用。
2、列举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主要措施,分析和评价这些措施在当时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秦始皇建立统一的中央专制集权制度的主要措施教学难点:如何评价秦始皇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点拨、习题训练学习用具导学案、教材、多媒体课前——新知导学(基础细细梳理)1、公元前4世纪,_______任用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当时战国七雄中最为强大的诸侯国;最终完成秦统一大业的是秦王______。
2、嬴政13岁即位,由_______掌理政务。
亲政后相继铲除了______和______集团,实现了大权独揽。
为完成并吞六国的抱负和雄心,他任用贤能的______、______等客卿,重用_____父子等著名将领。
3、秦兼并六国的行动开始于公元______年,到公元_____年完成,相继兼并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六国,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帝国。
4、统一六国后,秦王嬴政取“____”的“皇”字和_____的“帝”字,组成“皇帝”这一尊号,表示自己功比____,德超____。
建立起了具有权威性和独占性、独断性和随意性的皇帝制度。
5、列举秦始皇采取的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的重要举措。
(1)建立以_____制为基础的_________的政治体制;(2)统一_____;(3)统一_____、_______、______;(4)修筑_____、疏浚_____、开凿______,构建全国的水陆交通网络;(5)北逐_____,修筑长城;南征_____,设郡管辖。
6、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政治家,秦始皇的杰出之处在于:(1)________,结束了_____时期诸侯割据的混乱局面;(2)实行________的政策,使农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3)采取有利于________和________的措施,建立_________的政治机构。
高一语文留取丹心照汗青1(1)
平心静气地评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黄钟大吕:
黄钟、大吕均是我国古代音乐律制中的音律,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经常用“黄钟大吕”一词形容音乐、文辞的正 大与庄严。
戳穿 杀戮 狂澜 斑斓
3.词语释义 ①戏谑: 原指用有趣的引人发笑的话开玩笑, 文中是嘲笑的意思。 ②戕灭: 伤害、毁灭。 ③刀光剑影: 形容激烈的厮杀、搏斗或杀气
腾腾的气势。
④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⑤血口喷人: 比喻用恶毒的话诬蔑别人。
⑥先发制人:
比喻先动手以制伏对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iānɡ ) ③戕 灭( . ⑥戟 指( jǐ ) .
⑨撒手锏 (jiǎn ) . ⑫诘 难( jié ) . ⑮枭 雄(xiāo ) .
⑯攘袂 ( rǎnɡ mèi) ..
⑰嵇 绍( Jī ) ⑱祖逖 ( tì ) . .
2.辨形组词
怦 怦然 ① 评 评论 娩 分娩 ③ 挽 挽救 罄 罄竹难书 ⑤ 磬 钟磬 戳 ② 戮 澜 ④ 斓
文本互动 一、初步感知 1.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答案 第一部分:概述文天祥一生的伟大意义, 介绍他被俘的情景。(总领全篇) 第二部分:写元人对文天祥采取的三次劝降以及 他艰苦的狱中生活,表现了他崇高的民族气节和 “威武不能屈, 富贵不能淫”的硬骨头精神。 (场 景描写) 第三部分:写文天祥在狱中创作《正气歌》的情 景,并给予高度的评价。(文学想像)
; 泡芙妹妹女性网 塑形瑜伽 ; 2019年01月19日11:25:16 ;
耿庄小学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导学案
小学语文导学案主备人:耿庄小学五年级语文组审核人:五年级()班小组:姓名:编号:课题:天马总课时:两课时分课时:第一课时课型:预习展示学习目标:1、我能自主学会本课16个生字。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难点:联系课文理解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时间预设:自学导学(15分钟)、交流协作(10分钟)、展示激励(10分钟)、巩固(5分钟)学习流程学案导案【学习流程】●自学导学一、一、初读:1、我给自然段标上序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了一遍,争取读通顺、读流利。
2、我把不理解的词语做上了记号。
二、二、自学生字词:1、我把生字读三遍,并把课本中生字组的词划了下来。
2、把生字组成的词抄写一遍:3、我发现易错的字有:4、我能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神形兼备自由奔放卓越构思奇妙匠心独运三、我又默读了一遍课文,这回我感到轻松多了。
本文是一篇文,作者从等几个方面介绍了作为标记的天马。
谈话导入。
提醒学生工工整整抄写。
引导学生从段落当中归纳。
四、我美美地读了我最喜欢的那一小节。
●交流协作对学:对子互读课文,正音。
群学:1、组内交流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
2、理解词语。
3、组内展示自己的朗读。
4、讨论:自学三●展示激励群学1、2、3、4●巩固练习1、补充词语:自由()()中外()名神形()()()首()尾()()腾空叹服()()2、组词:局()载zǎi()同() zài()型()处chǔ()形() chù()提醒学生回忆理解生词的方法:联系上下文、查工具书、联想……小学语文导学案主备人:耿庄小学五年级语文组审核人:五年级()班小组:姓名:编号:课题:天马总课时:两课时分课时:第二课时课型:展讲课学习目标:1、我能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天马的艺术价值和象征意义。
2、我会写简单的提纲。
3、我能了解说明文用词的准确和周密这一写作特点。
学习重点: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天马的艺术价值和象征意义。
文天祥千秋祭教学设计
文天祥千秋祭教学设计(总9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文天祥千秋祭教学设计文天祥千秋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积累基础知识;学习文天祥的凛然正气及强烈的爱国情怀;学习文章截取人物某段历史来表现其伟大人格及崇高品行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在你们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英雄(各抒已见)为民族的生存而斗争甚至牺牲的人是不是英雄(是民族英雄)那么你能否列出一些民族英雄。
(引导学生点出文天祥) 文天祥是南宋末年的民族英雄。
他不仅用生命谱就了一首壮烈的英雄史诗,更为后人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样的佳句,传诵千古。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卞毓方为他写的一曲赞歌——《文天祥千秋祭》二、基础知识积累我已经布置大家预习过这篇课文,我们学习课文的过程也是检验大家预习成果的过程。
首先我们先来检验一下大家的字词积累情况。
(出示投影)1、给下列字词注意煌煌(huáng)戕(qiāng)灭葵藿(huò)聒(guò)噪戏谑(xuè)缧(lěi)绁(xie)攘(rǎng)袂(mèi)夙(sù)昔2、掌握下列熟语黄钟大吕:形容音乐、文辞的正大与庄严。
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
摧枯拉朽:“枯”指枯草,“朽”指烂了的木头。
比喻腐朽势力很容易打垮。
撒手锏:(也作杀手锏)比喻关键时刻使出的最拿手的本领。
三、整体把握本文是卞毓方为文天祥作的传,我们可以通过这篇传记来了解文天祥其人。
下面我们一起来分角色朗读第二部分中元人劝降过程中的对话,从这些语言描写中,看一看文天祥是一个怎样的人。
(投影出示问题)1、先由两位同学各扮演文天祥和留梦炎读文中第44页最后一段。
2、分组朗读阿合马与文天祥的对话(第46页)3、齐读孛罗劝降一节由三到四位同学作出评价。
(是一位有着金铮铮铁骨的民族英雄。
坚守节操,忠肝义胆;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移。
千秋一寸心周汝昌讲唐诗宋词
千秋一寸心周汝昌讲唐诗宋词
《千秋一寸心》是周汝昌主讲的一部讲唐诗宋词的经典课程,该课程总共有40集视频,在文学爱好者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周汝昌通过深入浅出的语言表达,介绍了唐诗宋词中的精华部分,包括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艺术特点、所表达的情感等等。
在讲解中,周汝昌让人感受到他对诗词的热爱和深刻的理解,融合了文学、历史、艺术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开阔了人们的文学视野。
该课程的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不仅适合文学爱好者,也适合初学者。
通过周汝昌的讲解,人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唐诗宋词的文化内涵,还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情感和思想,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总之,千秋一寸心这部讲唐诗宋词的经典课程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具有文化价值和思想价值,对于喜爱文学的人来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精品课程。
高一语文高效课堂:千秋人物导学案
高一语文高效课堂资料千秋人物【课标解读】通过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 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积累古诗文阅读经验,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化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习目标】诵读感受词作不同风格音韵美,并通过分析诗歌意象和知人论世来探究词作的思想内容;能从两人人生经历、诗词意象选择和手法运用、词作蕴含的精神内涵方面,对比分析辛词和李词异同,并能在所给的主题中任选其一撰写报告,表达出你的认识。
【导学案使用说明】为了完成我们的学习目标,本导学案为同学们设计一个参加《中国诗词大会》任务情境,并设计了四个不同的小任务,让你从不同维度展现对两位词人的理解和认识,需要五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需要你在疏通文本的基础上,完成“擂台一”,目标是通过诵读展示,整体感受词作的音韵美;第二课时,需要你完成“擂台二”,通过任务情境引领去深入理解文本;第三课时,完成“擂台三”,同样通过任务情境,在你深入理解词人词作的基础上,表达出你对词人词作的认识;第四、五课时,需要你从所给的论文题目中,任选一个完成,作为你学习完本任务群的最终的成果展示。
让我们一起随着《中国诗词大会》的脚步,走进李清照和辛弃疾的诗歌世界吧!【学习情境设计】271教育集团将举办首届271教育杯《中国诗词大会》,本次比赛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以龙腾虎掷的稼轩词和细腻柔情的易安词为参赛内容,重在品味豪放和婉约之美,感受稼轩和易安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本次比赛分为三场擂台赛,层层选拔,获胜者到两位词人的家乡济南参加决赛。
擂台一:学校“海选初体验”你有三分钟时间面对评委进行才华展示。
可以自由选择展示方式。
以下三种方式可供参考,当然如果有独特的创意会更好。
(1)背诵经典的稼轩词和易安词,多多益善,根据背诵的数量和质量进行评价。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一片冰心安在千秋童稚永存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一片冰心安在千秋童稚永存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文本中描述的冰心的儿时经历及其对其成长的影响。
2.认识并理解著名作家冰心及其文学成就。
3.能够通过阅读和讨论,增长对文学艺术的欣赏和理解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并掌握文本中描述的冰心的儿时经历及其对其成长的影响。
2.认识并理解著名作家冰心及其文学成就。
3.学生自主思考和表达,4.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师生互动发言请同学们讲一下自己小时候曾经最喜欢的事情。
提高阅读能力1.阅读文本《一片冰心安在千秋童稚永存》(网上可搜到文本),精读文章并回答以下问题:冰心小时候最喜欢玩什么游戏?冰心小时候为什么喜欢站在桥头看风景?小时候的冰心遇到了什么事情,对她有何影响?文本解读1.课文解读请同学们朗读这篇文章。
你们觉得文中的“一片冰心”是什么意思?他/她是谁?2.名词解释:留声机:一种早期录音和播放音乐的机器。
欣赏文学艺术1.冰心的文学成就请同学们通过阅读冰心的作品,选择其中一篇,简要介绍作品的主题、情节和感受。
2.学生自主发言,同学们自由发表看法,学生之间要多听多交流,欢迎大家积极参与。
总结反思1.思考:《一片冰心安在千秋童稚永存》这篇文章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2.收获:你今天学到了什么?四、作业布置1.阅读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文学欣赏》P72-P73,分析《一根铁棒的传奇》故事中的主题和思想,写一篇150字的读后感。
2.组织同学们阅读冰心的作品,并以5分钟的时间,给同学们介绍冰心的生平事迹和代表作。
五、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分析:此次的语文课教学,老师主要通过多方位的学习方式,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小说中文化内涵和主旨思想,并且能够在思考和理解中增强阅读能力,使语文教学从机械性阅读中解脱出来,相信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文化元素的学习,比如介绍古代文人墨客、名人名言等,让同学们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更全面地了解我国优秀文化传统。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参考——一片冰心安在千秋童稚永存1500字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参考——一片冰心安在千秋童稚永存1500字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一片冰心在玉壶——题壶》及作者郑燮的背景;2.理解诗歌的意义,领会诗歌的情感,表达对诗歌的认识和感受;3.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应用。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意义及表达个人情感,体验文学之美;2.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应用。
教学难点:1.较为复杂深刻的思想和情感;2.诗歌的意义和修辞手法的应用。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先讲述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字,询问学生们听过他写的哪些诗歌?引导学生了解诗歌是一种文学体裁,课上要学习的是一首现代诗歌《一片冰心在玉壶——题壶》。
2.分享诗歌,教师朗读诗歌,学生听诗歌,然后展示诗歌的名字。
接着,教师简要介绍一下诗歌的作者郑燮,并告诉学生安排好笔记本,记录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自由阅读,教师让学生自由阅读诗歌,读几遍,注意单词的意义和构成等,然后总结出高频单词,标注出生僻字。
在阅读中,逐渐领悟诗歌的意义和情感,进一步领会作者的思想。
4.集体探究,教师要求学生提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疑惑和问题,并接着教师讲解开展集体探究,探讨诗歌涉及什么内容、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等,引导学生深入领悟诗歌的情感内涵,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5.摘抄精彩写法,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总结出来的诗歌内容和修辞手法,选择一些精彩的段落并加以摘抄和说明;同时,要求学生解释诗歌描述冰心童稚的比喻意义,发散学生思维,并引导学生更深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
6.展示诗歌分析,学生把指定的分析材料展示到课堂之中,并请教师和同学评价之。
7.写作习作,教师以课堂感悟为题,要求学生写出自己对《一片冰心在玉壶——题壶》的理解、感悟,然后进行本班作品展示以及点评。
教学反思:1. 教师应该在教学前,做好充分的学习准备,以便能全面地把握和理解这首诗歌的意境和从语言用词和修辞等方面做出详细的分析和解释。
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思维和领悟都非常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秋一寸心捕捉辛弃疾词作的情感主脉【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辛弃疾词的情感,并能学会通过意象、典故、情语把握诗歌情感。
2.过程与方法在对已学诗歌的归纳基础上,通过鉴赏辛弃疾词的不同风貌,了解辛词的主要情感脉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辛弃疾词的学习上,了解辛弃疾博大爱国情怀,并品味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豪放美。
【学习重难点】1.辛弃疾词作中情感鉴赏2.鉴赏诗歌情感的方法【学习过程】一、导入二、解读辛弃疾(一)金戈铁马英雄泪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回顾本词的情感归纳:辛词基本情感(并产生的原因)(二)人生处处惹愁丝(回顾)鹧鸪天送人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这首词以“送人”为题, 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三)暂得闲适乐田园请分析下面两首词的情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注:这两首词作于词人闲居上饶时期。
三、方法归纳四、课堂练习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结合课文下的注释,谈谈词人有哪些“登临意”?补充注释:鲈鱼堪脍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莼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
——《世说新语笺疏》译文:张季鹰调任齐王的东曹属官,在首都洛阳,他看见秋风起了,便想吃老家吴中的莼菜羹和鲈鱼脍,说道:“人生可贵的是能够顺心罢了,怎么能远离家乡到几千里外做官,来追求名声和爵位呢!”于是坐上车就南归了。
求田问舍许汜与刘备并在荆州牧刘表坐,表与备共论天下人,汜曰:“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
”备谓表曰:“许君论是非?”表曰:“欲言非,此君为善士,不宜虚言;欲言是,元龙名重天下。
”备问汜:“君言豪,宁有事邪?”汜曰:“昔遭乱过下邳,见元龙。
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
”备曰:“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三国志》译文:刘备、许汜与刘表在一起共论天下之士。
谈到陈登时,许汜不以为然地说:“陈元龙乃湖海之士,骄狂之气至今犹在。
”刘备虽然对陈登十分熟悉,但他没有立即反驳许汜,转而问刘表:“您觉得许君所言对不对?”刘表说:“如果说不对,但许君是个好人,不会随便说别人假话的;要说对,陈元龙又盛名满天下!”刘备问许汜:“您认为陈元龙骄狂,有什么根据吗?”许汜说:“我过去因世道动荡而路过下邳,见过陈元龙。
当时他毫无客主之礼,很久也不搭理我,自顾自地上大床高卧,而让客人们坐在下床。
”刘备应声道:“您素有国士之风。
现在天下大乱,帝王流离失所。
元龙希望您忧国忘家,有匡扶汉室之志。
可是您却向元龙提出田宅屋舍的要求,言谈也没有什么新意,这当然是元龙所讨厌的,又有什么理由要求元龙和您说话?假如当时是我,我肯定会上百尺高楼上去高卧,而让你们睡在地下,哪里只有区区上下床的区别呢?”树犹如此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
——《世说新语笺疏》译文:桓公北伐,经过金城时,看见以前他做琅邪内史时所种下的树,现在都有十围那么粗了。
他感慨地说:“树尚且长得这么快,人又怎能忍受(得了岁月的消磨)呢?”把拿着枝条,感慨地落下了眼泪。
总结:辛弃疾的词以豪放为主,但是在不同时期、不同题材时亦有不同情感出现,甚至在同一种爱国热情下,还有不同的具体情感,所以对词情感的解读不能用框架式的解读,而应该注重文本的解读,尤其是文本中的意象、情语、典故的掌握。
这样才能真正读懂词人的情感。
【课后作业】小组合作收集整理苏轼不同情感的词作,试着归纳出苏轼的情感路线。
【课前预习】一、辛弃疾生平辛弃疾生平辛弃疾(1140年—1207年),南宋著名文学家。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山东已被金兵所占。
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辅使等职。
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
一生坚决主张抗金。
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
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
晚年韩侂胄当政,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怀,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他始终把洗雪国耻、收复失地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并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写出了时代的期望和失望、民族的热情与愤慨。
辛词是以境界阔大、感情豪爽开朗著称的,辛弃疾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更多地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英雄的悲愤。
因此,主观情感的浓烈、主观理念的执着,构成了辛词的一大特色,有《稼轩长短句》。
二、回顾鉴赏诗歌情感的方法(1)关注诗歌的信息提示——题目序注题目是诗歌的眼睛、灵魂。
诗歌的题目,包含着诗歌的诸多信息,题目往往提示时间、地点、对象、事件等,暗示着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往往对诗歌的内容有明显的提示或概括作用,帮助我们去理解诗歌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诗题中的“怨”“恨”“送”“别”“忆”“赠”“吟”“怀”“寄”等字眼是我们解读诗人情感的钥匙。
有的古代诗词的前面有一个不长的“序”,多交代创作的年代、缘由、经过、背景,有的为整首诗歌奠定情感基调。
注释中的信息,一般是交待诗作的背景或其它对诗歌解读起重要作用的信息,对这些注释必须重视。
(2)需要基本的文化储备——知人论世“人”指的是作者,“世”指的是时代,诗人的人生经历,性格特点以及他所遭遇的时代,都会在他的诗歌中刻下深深的烙印。
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
比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宋代则大不相同,积贫积弱、国力衰微的大宋朝,已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
(3)诗歌题材的整体把握——明类探情诗歌的内容大致分为这样几类:送别诗、写景诗、怀古咏史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羁旅行役诗、思乡怀人诗、山水田园诗等,每一类诗歌都有它大致的情感走向,当然每首诗歌的情感又是复杂的。
但我们能够快速地通过题目、注释、意象等明确诗歌类型,对我们理解诗歌的情感将起到很大帮助。
各类题材的情感方向大致如下:咏史怀古诗——主要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
如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伤春悲秋诗——往往借对时光消逝的记叙描写来抒发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羁旅行役诗——主要是出门在外的游客浪子所作。
他们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如欧阳修的《踏莎行》。
山水田园诗——往往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或抒写清闲安逸生活,吟咏情性。
托物言志诗——往往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
明人于谦《石灰吟》。
边塞诗——往往以反映唐朝边疆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或反映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或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或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
如王昌龄《出塞》。
谈禅说理诗——常常把诗人词人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这类诗歌往往具有似不食人间烟火的空灵之境。
王之涣《登鹳雀楼》。
悼亡游仙诗——诗人在心爱的人儿离自己而去或自己的理想壮志得不到实现之际,借助于睡梦、游仙等形式,或与心上人相会,或在仙境中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如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赠友送别诗——或表达面对离别的依依不舍,对友人的关怀、思念之情,如柳永《雨霖铃》。
或是对友人的劝勉、鼓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或借此抒发自己的志向、节操。
(4)把握鉴赏情感的捷径——情语优先诗歌中情语可以是意象前面的带有冷暖色彩的修饰词,可以是带有很强抒情和议论的中心词。
这些词句往往对全诗的情感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甚至点明了作者的情感。
情语我们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
(1)题目中的情字。
(2)诗中直抒作者情感的词语。
(3)集中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诗句。
(5)意象意象是中国诗歌构成的基本符号,更是诗人情感的载体。
诗人往往借助若干意象或显或隐地传情达意。
因此,鉴赏诗词的情感必须重视对意象的理解。
(6)典故运用典故是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
运用典故包括点化前人语句、运用历史故事、引用神话故事等。
鉴赏诗歌,如果能够明白作品中的典故,就可以透过典故中的本意进而理解出用典后所表达出的新的含义。
三、辛弃疾词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四、美文欣赏文欣赏把栏杆拍遍梁衡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
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