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一寸心学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秋一寸心

捕捉辛弃疾词作的情感主脉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辛弃疾词的情感,并能学会通过意象、典故、情语把握诗歌情感。

2.过程与方法

在对已学诗歌的归纳基础上,通过鉴赏辛弃疾词的不同风貌,了解辛词的主要情感脉络。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辛弃疾词的学习上,了解辛弃疾博大爱国情怀,并品味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豪放美。【学习重难点】

1.辛弃疾词作中情感鉴赏

2.鉴赏诗歌情感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导入

二、解读辛弃疾

(一)金戈铁马英雄泪

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回顾本词的情感

归纳:

辛词基本情感(并产生的原因)

(二)人生处处惹愁丝(回顾)

鹧鸪天送人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这首词以“送人”为题, 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三)暂得闲适乐田园

请分析下面两首词的情感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注:这两首词作于词人闲居上饶时期。

三、方法归纳

四、课堂练习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结合课文下的注释,谈谈词人有哪些“登临意”?

补充注释:

鲈鱼堪脍

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莼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世说新语笺疏》

译文:张季鹰调任齐王的东曹属官,在首都洛阳,他看见秋风起了,便想吃老家吴中的莼菜羹和鲈鱼脍,说道:“人生可贵的是能够顺心罢了,怎么能远离家乡到几千里外做官,来追求名声和爵位呢!”于是坐上车就南归了。

求田问舍

许汜与刘备并在荆州牧刘表坐,表与备共论天下人,汜曰:“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备谓表曰:“许君论是非?”表曰:“欲言非,此君为善士,不宜虚言;欲言是,元龙

名重天下。”备问汜:“君言豪,宁有事邪?”汜曰:“昔遭乱过下邳,见元龙。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备曰:“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三国志》

译文:

刘备、许汜与刘表在一起共论天下之士。谈到陈登时,许汜不以为然地说:“陈元龙乃湖海之士,骄狂之气至今犹在。”刘备虽然对陈登十分熟悉,但他没有立即反驳许汜,转而问刘表:“您觉得许君所言对不对?”刘表说:“如果说不对,但许君是个好人,不会随便说别人假话的;要说对,陈元龙又盛名满天下!”刘备问许汜:“您认为陈元龙骄狂,有什么根据吗?”许汜说:“我过去因世道动荡而路过下邳,见过陈元龙。当时他毫无客主之礼,很久也不搭理我,自顾自地上大床高卧,而让客人们坐在下床。”刘备应声道:“您素有国士之风。现在天下大乱,帝王流离失所。元龙希望您忧国忘家,有匡扶汉室之志。可是您却向元龙提出田宅屋舍的要求,言谈也没有什么新意,这当然是元龙所讨厌的,又有什么理由要求元龙和您说话?假如当时是我,我肯定会上百尺高楼上去高卧,而让你们睡在地下,哪里只有区区上下床的区别呢?”

树犹如此

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世说新语笺疏》

译文:

桓公北伐,经过金城时,看见以前他做琅邪内史时所种下的树,现在都有十围那么粗了。他感慨地说:“树尚且长得这么快,人又怎能忍受(得了岁月的消磨)呢?”把拿着枝条,感慨地落下了眼泪。

总结:

辛弃疾的词以豪放为主,但是在不同时期、不同题材时亦有不同情感出现,甚至在同一种爱国热情下,还有不同的具体情感,所以对词情感的解读不能用框架式的解读,而应该注重文本的解读,尤其是文本中的意象、情语、典故的掌握。这样才能真正读懂词人的情感。

【课后作业】

小组合作收集整理苏轼不同情感的词作,试着归纳出苏轼的情感路线。

【课前预习】

一、辛弃疾生平

辛弃疾生平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南宋著名文学家。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被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辅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

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晚年韩侂胄当政,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怀,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他始终把洗雪国耻、收复失地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并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写出了时代的期望和失望、民族的热情与愤慨。辛词是以境界阔大、感情豪爽开朗著称的,辛弃疾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更多地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英雄的悲愤。因此,主观情感的浓烈、主观理念的执着,构成了辛词的一大特色,有《稼轩长短句》。

二、回顾鉴赏诗歌情感的方法

(1)关注诗歌的信息提示——题目序注

题目是诗歌的眼睛、灵魂。诗歌的题目,包含着诗歌的诸多信息,题目往往提示时间、地点、对象、事件等,暗示着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往往对诗歌的内容有明显的提示或概括作用,帮助我们去理解诗歌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诗题中的“怨”“恨”“送”“别”“忆”“赠”“吟”“怀”“寄”等字眼是我们解读诗人情感的钥匙。有的古代诗词的前面有一个不长的“序”,多交代创作的年代、缘由、经过、背景,有的为整首诗歌奠定情感基调。注释中的信息,一般是交待诗作的背景或其它对诗歌解读起重要作用的信息,对这些注释必须重视。

(2)需要基本的文化储备——知人论世

“人”指的是作者,“世”指的是时代,诗人的人生经历,性格特点以及他所遭遇的时代,都会在他的诗歌中刻下深深的烙印。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比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宋代则大不相同,积贫积弱、国力衰微的大宋朝,已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

(3)诗歌题材的整体把握——明类探情

诗歌的内容大致分为这样几类:送别诗、写景诗、怀古咏史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羁旅行役诗、思乡怀人诗、山水田园诗等,每一类诗歌都有它大致的情感走向,当然每首诗歌的情感又是复杂的。但我们能够快速地通过题目、注释、意象等明确诗歌类型,对我们理解诗歌的情感将起到很大帮助。

各类题材的情感方向大致如下:

咏史怀古诗——主要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如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伤春悲秋诗——往往借对时光消逝的记叙描写来抒发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羁旅行役诗——主要是出门在外的游客浪子所作。他们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如欧阳修的《踏莎行》。

山水田园诗——往往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或抒写清闲安逸生活,吟咏情性。

托物言志诗——往往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明人于谦《石灰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