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病毒知识点整理
初中防疫的知识点总结
初中防疫的知识点总结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防疫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做好防疫工作,不仅可以保护自己,还可以保护家人和社区的健康。
因此,初中生也需要了解一些防疫的知识点,以便能够有效地保护自己和他人。
一、了解病毒的传播方式1. 空气传播:病毒可以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给他人,因此在密闭环境中要注意通风,避免与患病者长时间接触。
2. 触摸传播:病毒可以通过被感染的物体传播给他人,因此要勤洗手,尽量避免触摸公共物品和他人的口鼻。
二、掌握正确的防疫措施1. 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公共物品或回家后,要彻底清洁双手。
2. 戴口罩:在公共场所或与他人接触时,要佩戴口罩,避免自己患病或传播病毒给他人。
3. 保持社交距离: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尽量避免近距离接触。
4. 打喷嚏和咳嗽时要遮住口鼻:使用纸巾或肘部遮掩口鼻,避免飞沫传播给他人。
三、注意身体健康1. 加强锻炼: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免疫力,保持身体健康。
2. 注意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保持均衡饮食,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3. 注意休息:充足的睡眠可以帮助身体恢复和增强免疫力。
四、学会正确的处理方法1. 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要及时就医,并根据医生的建议采取相应的隔离和治疗措施。
2. 避免传播病毒给家人和他人,要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如住院观察或在家进行自我隔离。
在面对疫情的时候,每个人都有责任做好防疫工作,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初中生也需要了解一些关于防疫的知识点,以便能够有效地采取防疫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希望大家都能够做好防疫工作,共同抗击疫情。
病毒有关知识点生物
病毒有关知识点生物病毒是一种微小而危险的生物体,可以感染各种生物,包括人类。
在人类历史上,病毒造成了许多致命的疾病和流行病。
因此,了解病毒的性质和病毒传播的方式对我们识别和应对疾病非常重要。
1. 病毒的构造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物,不能自行生长或繁殖。
它们是由一些蛋白质和核酸分子组成的包被,核酸分子通常是DNA或RNA。
病毒在感染其他生物时,会注入它们的宿主细胞中。
一旦病毒注入到宿主细胞中,它们就开始利用宿主细胞的机制复制自己的基因组,并利用宿主细胞进行生长和繁殖。
2. 病毒的传播病毒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传播,其中最常见的是接触和空气传播。
接触传播通常是指人们直接接触被感染的人或物体,例如使用被多人使用的刀具或餐具。
空气传播是指病毒在空气中传播,通常是通过飞沫或微小的漂浮颗粒来传播。
此外,病毒也可以通过血液、唾液和性接触等方式传播。
3. 病毒引起的疾病病毒可以引起各种各样的疾病,从感冒到癌症,从普通感染到丧失生命。
例如,艾滋病是由一种称为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的病毒引起的,该病毒会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病人易受感染,并且逐渐丧失免疫力。
另外,冠状病毒也是一种病毒,最近引起全球范围内的流行病。
冠状病毒通常引起呼吸道感染,导致咳嗽、发热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4. 预防病毒感染的方法由于病毒的复杂性和危险性,预防病毒感染是我们必须采取的措施。
最常见的预防方法之一是接种疫苗,疫苗可以帮助预防一些由病毒引起的疾病,例如流感和腮腺炎。
此外,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正确的饮食习惯也可以降低感染病毒的风险。
如果病人已经感染了病毒,则应该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总之,病毒是我们无法忽视的生物体。
了解病毒的构造、传播方式和引起的疾病对我们预防和应对疾病非常重要。
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措施预防病毒感染,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和我们所爱的人。
七年级上册生物病毒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生物病毒知识点总结生物病毒是一种极小的生物体,其大小约为1/30万分之1毫米,因其体型极小,很难通过肉眼或普通显微镜观察。
然而,尽管很小,病毒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可以引起人类许多疾病,如感冒、流感等,这些疾病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七年级上册生物学课程中与生物病毒有关的知识点。
一、病毒的基本结构病毒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它的核酸可以是RNA或DNA,而且病毒的核酸都是以一种非常特殊的方式存在的,这种方式使得病毒在生物体内能够复制。
病毒蛋白质主要是外壳蛋白和辅助蛋白,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包裹和保护病毒对外界的侵袭。
二、病毒的感染方式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它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传播,包括空气传播、飞沫传播、血液传播等。
病毒感染人体以后,会进入人体细胞内部,使得人体细胞内的机制被病毒所控制,从而产生疾病。
三、病毒的分类病毒可以根据其核酸类型、外壳结构、宿主范围等特征被分成很多类别。
例如,根据病毒核酸的类型,病毒可以被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根据其外壳结构,病毒可以被分为具有覆盖物的病毒和没有覆盖物的病毒等。
四、免疫系统对病毒的防御免疫系统是人体防御病毒的重要手段,它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抵御病毒的入侵,一种是细胞免疫,另一种是体液免疫。
在细胞免疫途径中,T细胞可以被激活并杀死感染了病毒的细胞;在体液免疫途径中,人体可以产生抗体来吞噬病毒,并阻止其对正常细胞的侵袭。
五、预防和治疗病毒感染的方法预防病毒感染的方法主要是提升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口罩、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等。
而治疗病毒感染的方法则主要是使用抗病毒药物,这些药物可以针对不同的病毒类型进行治疗。
综上,病毒是一种极小的生物体,但它们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了解病毒的基本结构、感染方式、分类以及免疫系统对病毒的防御,是我们预防和治疗病毒感染的重要手段。
病毒相关知识点总结
病毒相关知识点总结一、病毒的结构和组成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的微生物体,它通常由外壳和遗传物质两部分组成。
1. 病毒的外壳病毒的外壳由蛋白质组成,它包裹着病毒的遗传物质,起到保护遗传物质、识别宿主细胞和介导入侵宿主细胞的作用。
2. 病毒的遗传物质病毒的遗传物质可以是DNA或RNA,它负责编码病毒的遗传信息,控制病毒的生长繁殖。
二、病毒的分类病毒可以按照宿主类型、遗传物质类型、外壳结构等多种方式进行分类。
1. 按照宿主类型分类病毒可以感染动物、植物、细菌等不同类型的宿主,因此可以按照宿主类型进行分类,比如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等。
2. 按照遗传物质类型分类病毒的遗传物质可以是DNA或RNA,因此可以按照遗传物质类型进行分类,比如DNA病毒、RNA病毒等。
3. 按照外壳结构分类病毒的外壳结构多样,可以按照外壳结构进行分类,比如裸病毒、包膜病毒等。
三、病毒的生命周期病毒的生命周期包括吸附、进入宿主细胞、合成病毒遗传物质、合成病毒蛋白质、组装和释放等过程。
1. 吸附和进入宿主细胞病毒依靠其外壳上的特定蛋白质与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从而吸附在宿主细胞表面,随后通过吞噬作用或融合作用进入宿主细胞内。
2. 合成病毒遗传物质和蛋白质病毒的遗传物质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合成,形成新的病毒基因组;病毒的蛋白质在宿主细胞内合成,并通过宿主细胞的生物合成机制形成新的病毒蛋白质。
3. 组装和释放经过一系列的步骤后,新合成的病毒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在宿主细胞内组装成完整的病毒颗粒,并通过裂解或融合等方式释放到宿主细胞外。
四、病毒感染和免疫1. 病毒感染的过程病毒感染是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并利用宿主细胞进行生长繁殖的过程,它包括病毒的侵入、复制、破坏和释放等多个阶段。
2. 宿主细胞的免疫反应宿主细胞通常会产生免疫反应来抵抗病毒感染,包括通过产生抗体、活化免疫细胞等方式来抵御病毒的入侵和复制。
3. 免疫系统的免疫反应宿主体内的免疫系统也会对病毒感染产生免疫反应,包括通过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等方式来清除病毒颗粒和感染细胞。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病毒 知识点总结
打印版
第五章病毒知识点总结
1.病毒可分为哪几类?
根据病毒寄生细胞的不同,病毒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三大类。
2.病毒的形态结构有什么特点?
病毒十分微小,在电子显微镜下放大几万倍才能看到。
病毒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3.病毒的营养方式是怎样的?是如何繁殖的?
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的细胞里,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
病毒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
4.病毒和人类有什么关系?
①使人和动物患病:感冒、肝炎、艾滋病、流行性乙型脑炎、天花、脊髓灰质炎、狂犬病、口蹄疫、禽流感等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
②制成疫苗预防传染病:乙肝疫苗、流感疫苗等。
③在基因工程中,利用病毒携带某些基因进入正常细胞,达到转基因或基因治疗的目的。
初中-生物-上册。
高三病毒知识点总结图
高三病毒知识点总结图病毒是一种微生物,无法独立生存,只能寄生于其他细胞内,并利用寄主细胞的物质和机制进行复制。
病毒是导致许多传染性疾病的主要元凶之一,了解病毒的基本知识对于保护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在高中生物学学习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关于病毒的基本概念、结构以及病毒和人类健康之间的联系。
本文将以图表形式总结高三病毒知识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内容。
一、病毒分类1. DNA病毒:具有DNA为基因物质的病毒,如乙型肝炎病毒、腺病毒等。
2. RNA病毒:具有RNA为基因物质的病毒,如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等。
3. 反向转录病毒:具有RNA为基因物质但可以反向转录为DNA的病毒,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
二、病毒结构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构成,其基本结构包括:1. 外壳(包膜):由蛋白质组成的外层包裹,可以保护病毒核酸。
2. 内核:包含病毒的遗传物质(DNA或RNA)。
3. 表面结构:可以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进而感染宿主细胞。
三、病毒感染与复制1. 吸附:病毒通过其表面结构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依附在宿主细胞上。
2. 渗透: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并释放其遗传物质。
3. 复制:宿主细胞内的生物机制被病毒利用,复制病毒遗传物质和蛋白质。
4. 组装:新的病毒核酸和蛋白质在宿主细胞内组装成完整的病毒颗粒。
5. 释放:新生病毒通过溶解宿主细胞或经胞质分裂释放至外界,继续感染其他细胞。
四、常见病毒1. 流感病毒:引起流感的主要病原体,分为甲、乙、丙三型,且病毒表面结构上的H和N抗原决定了病毒的亚型。
2. 乙型肝炎病毒:引起乙型肝炎的病原体,通过体液传播,可导致黄疸、肝硬化等肝脏疾病。
3. 艾滋病病毒(HIV):引起艾滋病的病原体,主要通过血液传播,会破坏免疫系统,导致机体感染力增加。
五、病毒与人类健康1. 疾病传播:病毒性疾病如流感、艾滋病以及乙型肝炎等疾病会通过病毒传播给人类,严重威胁人体健康。
2. 疫苗预防:针对某些病毒,人们可以接种相应的疫苗来预防感染,如乙肝疫苗、流感疫苗等。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病毒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病毒病毒是一种非常微小的病原体,它们只能在寄主细胞内部进行复制。
虽然病毒非常小,但它们却能够引起许多种疾病,从普通感冒到严重的艾滋病,都可能由病毒引起。
1. 病毒的基本结构病毒的基本结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遗传物质,另一部分是蛋白质的外壳。
遗传物质通常是 DNA 或 RNA,它们能够控制病毒的复制和生长。
在一些病毒中,遗传物质保护在一个称为内壳的蛋白质外壳里。
另一部分是外壳,也称为蛋白质衣壳。
这个外壳可以根据病毒的种类和类型而不同。
这个外壳有时包括专门的结构,例如尖刺或凸起物,可以帮助病毒进入和感染细胞。
2. 病毒的生命周期虽然病毒表现得像生命体,但它们实际上不是真正的生命体。
病毒无法自己生长或复制,它们必须寄生在其他细胞中。
这是因为病毒没有自己的新陈代谢过程,也没有细胞膜或细胞壁。
病毒通过侵入宿主细胞来使用宿主细胞的代谢资源,以进行复制和生长。
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它会释放遗传物质和一些酶,帮助自己进行复制。
然后,病毒会使用宿主细胞的蛋白质和其他资源来复制自己的遗传物质和外壳蛋白质。
最终,病毒会复制出大量新的病毒粒子,并释放出来感染其他细胞。
3. 病毒的分类和特征病毒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 DNA 病毒、RNA 病毒、反义病毒等。
不同类型的病毒有不同的特征。
DNA 病毒是包含 DNA 遗传物质的病毒。
DNA 病毒的特征是只能使用 DNA 翻译酶,也称为 RNA 聚合酶来制造 RNA,这是因为 DNA 翻译酶只能识别 DNA。
RNA 病毒是包含 RNA 遗传物质的病毒。
RNA 病毒有单股RNA 病毒和双股 RNA 病毒之分。
单股 RNA 病毒和双股 RNA 病毒的区别在于它们的 RNA 遗传物质是单链还是双链结构。
单股RNA 病毒可以直接被翻译成蛋白质,而双股 RNA 病毒必须先翻译成 RNA 再被翻译成蛋白质。
反义病毒是可以使用两个相互补充的 RNA 或 DNA 片段作为遗传物质的病毒。
防病毒知识点总结
防病毒知识点总结1. 保持个人卫生首先,保持个人卫生是最基本的防病毒措施。
经常洗手,尤其在接触公共场所或者接触有可能传播病毒的人物后。
使用肥皂和水洗手至少20秒,尤其在外出后、饭前、进食后、厕所使用后、打喷嚏或咳嗽后。
此外,经常清洁家居环境,适当的通风、保持室内空气循环等也是保持个人卫生的一些重要举措。
2. 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防止病毒感染的有效手段。
例如,流感疫苗可以预防流感,疫苗可以让免疫系统对病毒产生自然免疫反应。
3. 避免接触病毒传播源病毒可以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食物传播等方式传播。
要预防病毒感染,我们需要尽量避免接触病毒传播源。
减少去人员密集场所,减少与病毒感染者的接触。
4. 健康饮食均衡饮食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预防病毒感染。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粗粮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减少病毒感染的风险。
5. 合理锻炼适度的运动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预防病毒感染。
合理的运动可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减少病毒感染的风险。
6. 小心吃生食生鱼、生蛙、生肉等生食有可能导致病毒感染,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避免食用生食,尤其是在没有进行过充分加工或煮熟的食物。
7. 提高免疫力多进行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的空气,阳光下适当暴露皮肤、提高免疫力。
8. 保持室内清洁保持家居卫生,定期进行环境清洁,减少病毒传播的可能。
9. 佩戴口罩在疫情严重时或者在病毒传播较为强烈的地方,佩戴口罩是一种有效的防护措施,可以有效阻止病毒颗粒的传播。
10. 将被病毒污染的物品进行消毒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消毒液、紫外线灯等方法对经常接触的物品进行消毒,减少病毒传播的可能。
总结以上的知识点,我们可以看出,预防病毒感染的关键在于保持个人卫生、增强免疫力、避免接触传播源等措施。
只有做到这些,我们才能有效地预防病毒感染的发生。
希望大家都能认真对待这些知识点,做好个人卫生防护,提高自身免疫力,共同抵御病毒感染。
病毒入侵人体知识点总结
病毒入侵人体知识点总结病毒是一种微生物,它可以侵入人体并引发疾病。
病毒可以通过空气、食物、水或直接接触传播。
一旦进入人体,病毒会侵入并感染宿主细胞,利用宿主细胞的生物机制进行复制和传播。
病毒引发的疾病包括感冒、流感、艾滋病、登革热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病毒入侵人体的知识点,并探讨如何预防和治疗病毒感染。
一、病毒的结构和分类1. 病毒的结构病毒是一种非细胞微生物,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组成。
它的基本结构包括核心(含核酸)、外壳蛋白和包膜。
有些病毒还有额外的酶、脂质和其他辅助成分。
2. 病毒的分类根据形态、核酸类型和宿主等因素,病毒可以分为许多不同的类型。
例如,病毒的形态包括螺旋状、球形、棒状等;核酸类型包括DNA病毒和RNA病毒;宿主包括动物病毒和植物病毒等。
病毒的分类对于理解其传播途径、致病机制和防治策略至关重要。
二、病毒感染的传播途径1. 空气传播许多呼吸道病毒(如流感病毒、麻疹病毒、冠状病毒等)可以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
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病毒会以飞沫的形式释放到空气中,他人吸入这些含有病毒的飞沫后即可被感染。
2. 食物和水传播一些肠道病毒(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可以通过食物或水传播。
这些病毒可能存在于受污染的食物或水中,一旦人们摄入了这些含有病毒的食物或水,就有可能被感染。
3. 直接接触传播一些皮肤病毒(如疱疹病毒、乙肝病毒等)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传播。
这些病毒可能存在于感染者的皮肤或黏膜上,他人与感染者直接接触后即可被感染。
4. 血液传播一些血液传播病毒(如乙肝病毒、丙肝病毒、HIV等)可以通过血液传播。
这些病毒可能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中,他人与感染者的血液接触后即可被感染。
此外,一些侵蚀性昆虫(如蚊子、跳蚤)也可通过叮咬传播病毒。
三、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1. 病毒侵入宿主细胞病毒侵入宿主细胞的过程包括吸附、穿透、解壳、释放核酸和复制等步骤。
病毒会利用其表面蛋白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结合,然后通过内吞作用将病毒颗粒带入宿主细胞内。
病毒英语知识点
病毒英语知识点病毒(Virus)是生物界的一种微小生物,无法自主繁殖,需要寄生宿主细胞才能进行生命周期。
病毒不属于真正的生物,因为它们没有细胞结构,不能进行新陈代谢。
然而,病毒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研究病毒时,了解病毒相关的英语知识点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病毒的英语常用词汇和表达方式。
1.病毒分类(Virus Classification)病毒可以根据它们的遗传物质、感染宿主的类型以及病毒颗粒的形状等特征进行分类。
常见的病毒分类包括DNA病毒(DNA viruses)和RNA病毒(RNA viruses)。
DNA病毒包括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和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
RNA病毒包括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和艾滋病病毒(HIV)。
2.病毒感染(Viral Infection)病毒感染是指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并进行复制的过程。
病毒通过侵入宿主细胞,将自身的遗传物质注入细胞内,利用宿主细胞的机制复制自身。
这个过程通常会导致宿主细胞的破坏,并引发疾病。
常见的病毒感染包括流感(Influenza)和普通感冒(Common cold)。
3.病毒传播(Viral Transmission)病毒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传播,并感染其他宿主。
常见的病毒传播方式包括飞沫传播(Droplettransmission)、接触传播(Contact transmission)和空气传播(Airbornetransmission)。
飞沫传播是指病毒通过空气中的飞沫颗粒传播,如咳嗽和打喷嚏;接触传播是指病毒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体液、皮肤或物体传播;空气传播是指病毒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颗粒传播。
4.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免疫系统是人体抵抗病毒和其他病原体的重要防御机制。
当病毒侵入人体后,免疫系统会通过产生抗体和激活免疫细胞等方式来对抗病毒。
微生物学[第七章病毒]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七章病毒一、要点提示1.病毒是一类结构极其简单、具有特殊的繁殖方式的绝对细胞内寄生物;是既具有化学大分子属性、又具有生物体基本特征,既具有细胞外的感染性颗粒形式、又具有细胞内的繁殖性基因形式的独特生物类群。
2.病毒的宿主范围是病毒能够感染并在其中复制的生物种类和组织细胞种类。
根据病毒的宿主范围,可将病毒分为原核生物病毒和真核生物病毒。
前者包括噬菌体、噬蓝(绿)藻体和支原体噬菌体等,后者包括植物病毒、真菌病毒、原生动物病毒、无脊椎动物病毒和脊椎动物病毒等。
3.病毒主要依据包括病毒形态、毒粒结构、基因组、复制、化学组成在内的毒粒性质,病毒的抗原性质及生物学性质进行分类;按照ICTV 1998年提出的病毒命名规则命名。
4.病毒的分离与纯化,包括病毒的物理颗粒计数和病毒的感染性测定的定量分析,以及依据病毒感染的宿主范围及表现、病毒的理化性质、病毒的血细胞凝集性质、病毒的免疫学性质以及分子生物学性质进行的病毒鉴定是病毒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其对于病毒学的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5.病毒具有确定的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
病毒的基本结构是核壳结构,即包围着病毒基因组核酸(DNA或RNA)的蛋白质壳体。
壳体的基本对称形式是螺旋对称和二十面体对称。
有的病毒的核壳外还覆盖由细胞膜衍生而来的脂蛋白膜即包膜。
毒粒的主要化学组成包括核酸、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等。
核酸是病毒的遗传物质,病毒的基因组核酸有dsDNA、ssDNA、dsRNA、ssRNA 4种基本类型,其中根据基因组核酸是线状还是环状,是单一分子还是分段,以及单链核酸的极性分成不同的种类。
构成毒粒的结构蛋白包括壳体蛋白、包膜蛋白和毒粒酶,它们各具有不同的功能。
6.病毒的繁殖是以复制方式进行。
病毒的复制周期大致可以分为连续的5个阶段:即吸附、侵入、脱壳、大分子合成和装配释放。
病毒表面蛋白特异地与细胞受体相互作用,导致病毒与细胞的结合,从而启动病毒的感染。
侵入是病毒感染的第二阶段,病毒能以核酸、或核壳、或毒粒等形式进入细胞,且不同病毒进入细胞的方式不同。
七年级上册生物总复习知识点考点总结归纳
七年级上册生物总复习知识点考点总结归纳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生物和细胞一、显微镜的结构镜座:稳定镜身;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镜臂:握镜的部位;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
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
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
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
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二、显微镜的使用1、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
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2、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3、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
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三、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1、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P42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支持、保护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
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液泡:细胞液 (溶解有色素、糖等物质)3、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即:动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5、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四、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五、细胞中的物质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六、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八年级人教版上册生物病毒知识点
八年级人教版上册生物病毒知识点生物病毒是一种微生物,它们具有感染性,是许多疾病的病原体。
在八年级人教版上册生物学教材中,病毒的知识点是必须学习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关于生物病毒的知识点,包括病毒的结构、传播途径、感染方式、以及对人类和动物的影响。
病毒的结构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的微生物,由核酸和包裹核酸的蛋白质组成。
其中的核酸可以是DNA或RNA,蛋白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通常包裹着核酸呈球形或棒形。
病毒的核酸含量很少,通常只有几千到几百万个碱基对。
此外,病毒还有一层包裹核酸的脂质双层包膜。
这些结构外形微小,只有几纳米到几十纳米,很难直接观察。
病毒的传播途径病毒的传播途径非常多样化,可以通过污染的食品、水、空气、皮肤接触、眼结膜接触、血液传播和性接触等方式,甚至还可以通过母婴传播。
其中,空气传播是最容易被忽略却也最为常见的一种途径。
许多病毒可以通过空气传播,例如流感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等,因此在公共场所,人们需要特别注意预防病毒的传播。
病毒的感染方式病毒的感染方式主要是通过侵入宿主细胞,利用宿主细胞的生物合成机制复制自身。
一些病毒可以通过直接进入细胞,或是结合细胞表面的受体分子进入细胞内。
一旦病毒入侵细胞,就会释放核酸,使得宿主细胞开始制造更多的病毒。
在宿主细胞内,病毒常常利用宿主细胞的RNA或蛋白合成机制。
病毒的复制过程通常需要很短的时间,只需要几分钟到几个小时。
病毒对人类和动物的影响病毒是许多疾病的主要病原体,包括感冒、流感、水痘、麻疹、乙肝、艾滋病等。
这些疾病不仅在人群中广泛传播,而且给人类和动物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病毒可以引起发热、头痛、咳嗽、打喷嚏、喉咙痛以及呼吸系统疾病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
此外,一些病毒还会对人类和动物的生育、生长和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结语:生物病毒虽然很小,但却是由基因组成的一种高度复杂的生物。
它们可以侵入宿主细胞,利用宿主细胞的生成机制复制自己,并对人类和动物造成严重的危害。
七年级上册生物病毒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生物病毒知识点生物病毒是生物体内的一种微生物,通常较小,只有10至300纳米的大小。
病毒非常火爆,因为它们是许多人类传染病的罪魁祸首。
在今天的文章中,我们将讨论七年级上册生物学关于生物病毒的知识点。
结构与组成病毒通常由一个包裹着基因物质(DNA或RNA)的蛋白质外壳组成。
这个包裹着基因物质的蛋白质外壳通常称为病毒衣壳。
在某些状况下,病毒衣壳可能会有其他成分。
有些病毒还拥有一个借助于宿主细胞来作为自己完整衣壳的膜。
传播途径病毒的传播方式通常有以下三种:1. 空气传播 - 病毒常通过飞沫(例如从咳嗽或打喷嚏中产生的液滴)传播。
一些病毒也可通过经由空气的小颗粒或被呼吸等方式传播。
2. 食物及水传播 - 病毒可在未加热的食物和水中存活。
当人们食用没有适当烹饪的食物或者喝了被污染的水,他们可能会患上相应的病毒感染。
3. 直接接触 - 当人们直接接触被感染者的皮肤、衣物、用具等物品时,也可能会受到感染。
这是因为病毒有可能残留在上述物品上,等待着下一个宿主。
症状及检测当人类感染病毒时,他们可能会表现出以下症状:1. 发烧2. 干咳3. 喉咙疼痛4. 肌肉疼痛5. 头痛6. 疲劳7. 病毒感染后,其病原体通常会出现于与症状相对应的基因测试中。
预防及治疗目前,针对许多病毒的治疗方法还处于起步阶段。
但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卫生水平等均可帮助预防病毒感染。
限制接触、与他人保持距离、避免进食未加热的食品和喝未经消毒的水也可以减少感染病毒的风险。
结论虽然生物病毒令人望而生畏,但您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感染病毒的风险。
如有任何症状或疑虑,建议咨询医生并寻求适当的医疗建议。
新冠病毒相关知识点总结-大班新冠病毒笔记
新冠病毒相关知识点总结-大班新冠病毒笔记2020年末,新冠病毒爆发,全国上下都密切关注疫情的发生及预防。
作为今年的高三毕业生,更应该关注新冠知识以应对今年夏天的高考。
关于冠状病毒的生物相关知识,我们整理了下课本相应知识点,汇总如下:一、必修11.明确病毒、细菌和细胞的区别。
(课本无明确提到病毒,但是旧人教版第一章资料中提到了艾滋病病毒,新人教版1.1课后题拓展应用中明确提到。
)真核生物包括动物、植物、真菌,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遗传物质是DNA。
生物原核生物包括细菌和蓝细菌,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也是DNA。
而病毒是无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是DNA或RNA,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宿主细胞的细胞器及原料来制造自身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
2.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正股RNA,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单链RNA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变异。
3.冠状病毒要想进入宿主细胞需要与宿主细胞膜上相应的结合位点结合,说明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也说明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是相对的。
4.直接参与子代病毒在细胞内的组装过程的结构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囊泡,提供能量的细胞器是线粒体。
这说明了各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
具有(抗原呈递)功能。
3.细胞免疫主要由T细胞和B细胞参与,其中T细胞可以识别并杀死被感染的细胞,这说明T细胞具有(细胞毒性)作用。
B细胞则可以产生并分泌抗体,这说明B细胞具有(抗体产生)作用。
4.抗体可以与病毒抗原结合,阻止病毒侵入细胞,这说明抗体具有(中和)作用。
抗体也可以促使吞噬细胞吞噬病毒,这说明抗体具有(促进吞噬)作用。
5.疫苗的作用是通过给予人体一定的抗原刺激,促使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从而获得免疫力。
疫苗的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抗原的(纯度和安全性),同时也需要考虑疫苗的(免疫程序和接种途径)。
6.抗生素对病毒感染无效,因为病毒不是细菌,无法进行细胞壁合成和代谢过程。
治疗病毒感染主要采用的方法是(抗病毒药物),如瑞德西韦等。
初高中生物病毒知识点总结
初高中生物病毒知识点总结病毒结构与组成病毒是一种非常微小且结构简单的生命形式,通常比细菌小得多。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遗传物质(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衣壳)组成。
一些病毒还有一个由脂质双层构成的外膜,称为病毒包膜。
病毒的遗传物质可以是单链或双链,这决定了病毒的复制方式和变异速度。
病毒的复制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和复制,它们必须侵入宿主细胞,利用宿主的细胞机制进行复制。
病毒复制的过程通常包括吸附、侵入、解包、复制、组装和释放六个阶段。
病毒通过特定的受体与宿主细胞结合,然后进入细胞内部,释放其遗传物质。
病毒利用宿主细胞的资源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最后新合成的病毒组装成成熟的病毒颗粒,并通过出芽或裂解的方式离开宿主细胞,感染新的细胞。
病毒的分类病毒可以根据它们的遗传物质、结构和复制方式进行分类。
根据遗传物质的不同,病毒可以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两大类。
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双链DNA,如疱疹病毒;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或双链RNA,如流感病毒和HIV。
此外,病毒还可以根据其是否具有包膜、形状(如球形、杆形、复合形)等特征进行分类。
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病毒与宿主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复杂的。
病毒感染可以导致宿主细胞的损伤或死亡,但也可能导致宿主细胞的变异,从而影响宿主的生理功能。
宿主的免疫系统会对病毒感染做出反应,通过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方式来清除病毒。
细胞免疫主要通过T细胞识别和杀死感染病毒的细胞;体液免疫则通过B细胞产生的抗体中和病毒。
病毒的致病机制病毒通过不同的机制导致宿主生病。
一些病毒可以直接破坏宿主细胞,如肠道病毒破坏肠道细胞导致腹泻;一些病毒则通过干扰宿主细胞的正常功能来致病,如HIV病毒破坏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功能丧失;还有一些病毒可以引起免疫反应过度,造成组织损伤,如登革热病毒。
病毒的预防与治疗预防病毒性疾病的措施包括疫苗接种、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公共卫生措施。
疫苗通过模拟病毒感染,训练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特定的病毒,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
病毒知识点
病毒知识点近年来,病毒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麻烦和威胁。
了解病毒的基本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对抗它们。
在本文中,我们将逐步思考一些关于病毒的知识点。
一、病毒的定义和特点病毒是一种非细胞性的微生物,它无法独立进行生物活动,需要依附于宿主细胞才能进行复制和传播。
与细菌等其他微生物不同,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也没有代谢能力。
病毒的组成结构主要包括核酸和蛋白质,其中核酸是病毒的遗传物质,蛋白质则用来包裹和保护核酸。
二、病毒的传播途径病毒的传播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媒介传播三种方式。
飞沫传播是指病毒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给他人,如呼吸道疾病中的流感病毒。
接触传播是指病毒通过直接接触感染源,如握手、接吻等方式传播给他人,如皮肤疾病中的疣病毒。
媒介传播是指病毒通过中介物传播给人,如蚊子传播登革热病毒。
三、病毒的分类病毒根据其遗传物质和宿主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RNA病毒和DNA病毒两大类。
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如流感病毒;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如乙肝病毒。
此外,病毒还可以根据宿主范围进行分类,如人类病毒、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等。
四、病毒与人类健康病毒对人类健康带来了很多危害,其中一些病毒可以导致严重的传染病。
例如,艾滋病病毒(HIV)会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导致机体无法抵抗其他疾病的侵袭;乙型肝炎病毒(HBV)可以引起肝炎和肝癌。
此外,一些病毒也可以导致轻微的感冒和呼吸道感染。
五、预防病毒感染的方法为了预防病毒感染,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接种疫苗:疫苗可以提供免疫保护,预防病毒感染。
例如,麻疹疫苗、流感疫苗等。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与病毒感染源接触、避免与病人密切接触等。
3.注意环境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勤洗晒衣物等。
4.避免食用不洁食物:生肉、生蛋等可能携带病毒的食物应避免食用。
六、病毒的治疗方法目前,针对病毒感染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病毒药物和病毒性疫苗。
高三病毒知识点总结图表
高三病毒知识点总结图表病毒是一种微小的生物体,它无法自主繁殖,并且需要寄生在其他生物细胞内才能完成自身的复制。
病毒具有较高的变异性和传染性,因此对于高三学生来说,掌握病毒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对高三病毒知识点进行总结的图表:1. 病毒分类分类依据:病毒的核酸类型、病毒的寄主、病毒粒子结构等。
| 分类 | 说明 ||----------|--------------------------------------------|| DNA病毒 | 核酸为DNA,感染人体细胞,如乙肝病毒|| RNA病毒 | 核酸为RNA,感染人体细胞,如流感病毒|| 反转录病毒| 核酸为RNA,通过逆转录酶生成DNA,如艾滋病病毒 || 脱氧病毒 | 核酸为RNA或DNA,在某些生物体内寄生,如嵌合病毒 |2. 病毒结构病毒结构主要包括病毒粒子和外部附属物两部分。
- 病毒粒子包括外壳和核心,外壳由蛋白质构成,核心包含病毒的遗传信息。
- 外部附属物指的是一些与病毒粒子结合的额外物质,如纤毛、钩毛等。
3. 病毒传播途径病毒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主要有空气传播、飞沫传播、血液传播、垂直传播等。
- 空气传播:患者呼出的空气中携带病毒粒子,被他人吸入后感染。
- 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时,飞沫中的病毒粒子被他人吸入。
- 血液传播:通过血液传播,如输血、共用注射器等。
- 垂直传播:病毒通过胎盘传给胎儿,或通过乳汁传给婴儿。
4. 常见病毒性疾病病毒可引发许多疾病,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病毒性疾病示例:- 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常见症状有发热、咳嗽等。
- 乙肝:由乙肝病毒引起,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可导致肝功能损害。
- 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通过飞沫传播,症状包括高热、皮疹等。
- 艾滋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通过血液传播,严重影响免疫系统功能。
- 登革热:由登革病毒引起,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症状有高热、关节疼痛等。
相关病毒分布知识点总结
相关病毒分布知识点总结1. 病毒的分类病毒是一种非细胞微生物,通常被归为生物的一部分。
它们和其他微生物一样,根据其结构、形态和遗传物质的特点进行分类。
病毒按其宿主范围可以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
按其外壳类型可以分为包膜病毒和裸核病毒。
此外,病毒还可以按其遗传物质的类型进行分类,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等。
这些分类方式为我们深入了解病毒的分布提供了参考依据。
2. 病毒的传播途径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食物水源传播和昆虫传播等。
其中,空气传播和飞沫传播是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
当感染者呼吸、咳嗽、打喷嚏时,病毒会随着飞沫进入他人的呼吸道,并引发感染。
接触传播主要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比如握手、拥抱等。
食物水源传播是指通过感染者的排泄物污染饮食和饮用水而传播。
昆虫传播则是一些嗜血的昆虫,比如蚊子、苍蝇等作为中间宿主传播病毒。
3. 宿主种类病毒的分布和传播与宿主的种类有密切关系。
人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都可能成为病毒的宿主。
人类是许多病毒的主要宿主,如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登革热病毒等。
动物也是许多病毒的宿主,比如禽流感病毒、牛传染性鼻炎病毒等。
植物也不例外,它们可感染多种病毒,如番茄黄化曲叶病毒、西瓜花叶病毒等。
微生物中的病毒也是常见的,如双歧杆菌中的噬菌病毒等。
因此,了解各种宿主对病毒分布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
4.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病毒的分布和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温度、湿度、气候等都可以影响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和传播。
一般来说,病毒在潮湿和温暖的环境中更容易存活。
此外,环境中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也会影响病毒的存活和传播。
因此,在研究病毒的分布时,需要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
5. 病毒分布的地域特点病毒的分布具有地域特点,不同的地区可能出现不同的病毒。
一些病毒在特定地域更为常见,比如登革热病毒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更容易传播。
此外,气候、环境和宿主种类的差异也会引起不同地区病毒分布情况的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病毒
1 概述
定义:由或数个RNA或DNA分子构成的感染性因子,通常覆盖有有一种或数种蛋白质构成的外壳;能将其核酸从一个宿主细胞传递给另一个宿主细胞;能利用宿主的酶系统进行细胞内的复制;有些病毒还能将其基因组整合入宿主细胞DNA,依靠这种机制,或是导致持续性感染发生,或是导致细胞转化,肿瘤形成。
特点:超显微
结构极其简单
专性活细胞内寄生
在体外能以无生命的化学大分子状态长期存在并保持其侵染活性的非细胞生物
病毒的宿主范围:
噬菌体——微生物
植物病毒——植物
动物病毒——动物
2 研究病毒学的基本方法
3 毒粒的性质
3.1 毒粒的形态结构
毒粒:是病毒的细胞外颗粒形式,也是病毒的感染性形式。
特点:>体积微小,纳米级
>不同病毒的颗粒大小差别很大
>>多数病毒粒子的直径在100nm上下:
最大的病毒:
牛痘苗病毒——直径超过250nm
最小的病毒
脊髓灰质炎病毒——28nm
直径
病毒:细菌:真菌= 1:10:100
球形颗粒或近球形: 腺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花椰菜花叶病毒
杆状颗粒或丝状 : 烟草花叶病毒,流感病毒
复杂形状颗粒 : 蝌蚪状:T 偶数噬菌体
弹状:狂犬病毒
砖状:天花病毒,痘病毒
卵形:腮腺炎病毒
结构:
壳体/衣壳:包围着病毒核酸的蛋白质外壳,是病毒毒粒的基本结构;
对称方式: 螺旋对称 :蛋白质亚基有规律地沿着中心轴呈螺旋排列,进而
形成高度有序、对称的稳定结构。
(eg:烟草花叶病毒)
二十面体对称
双对称:eg:有尾噬菌体
病毒壳粒 衣壳,由壳粒
组成
核酸
包膜
3.2 毒粒的化学组成
毒粒的基本化学组成是核酸和蛋白质;
病毒的核酸:核酸是病毒的遗传物质;一种病毒的毒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RNA);
病毒的蛋白质:在构成病毒结构、病毒的侵染性和增殖过程中发挥作用;
其它成份:糖脂、糖蛋白、脂类
吸附期:病毒加入——吸附终止
隐蔽期:吸附终止——细胞内病毒释放开始
——病毒释放开始
4.2病毒的复制周期/复制循环:一个从病毒吸附于细胞开始,到子代病毒从受染细胞释放
到细胞外的病毒复制过程。
5个阶段:①吸附、②侵入、③脱壳、④病毒大分子的合成、⑤
装配与释放
>>以原核生物的病毒——噬菌体感染为例
①吸附:丝尖端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接触后,尾丝散开附着在受体上,刺突、基
板固着于细胞表面;
②侵入:尾丝收缩,基板获得构象刺激,促使尾鞘收缩,尾管推出并插入细胞壁和膜中,
溶菌酶水解细胞壁上的肽聚糖,头部核酸进入宿主细胞中;
③脱壳:病毒的包膜和/或壳体除去而释放病毒基因组的过程;T-偶数噬菌体脱壳与侵入一
起发生,仅有病毒核酸及结合蛋白进入细胞,壳体留在细胞外。
④病毒大分子合成:包括核酸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病毒大分子的合成过程中所发生的各
种病毒复制事件存在着强烈的时序性。
病毒基因组的转录是分期进行;
早期转录:发生在病毒核酸复制以前的转录为早期转录,所转录的基因称作早期基因,早期基因编码的早期蛋白主要是参与病毒核酸的复制、调节病毒基因组表达,以及
改变宿主细胞大分子合成的蛋白质;
晚期转录:在病毒核酸复制开始或复制后所进行的转录为晚期转录,所转录的基因称作晚期基因,晚期基因所编码的晚期蛋白主要是构成子代毒粒的结构蛋白;
⑤装配与释放:无尾丝的尾部装配、头部的装配、尾部与头部自发结合、单独装配的尾丝
与已装配好的颗粒相连,通过一系列绝对有序的装配反应进行,装配成完整的病
毒颗粒;
成熟的子代病毒颗粒以裂解细胞方式释放。
4.3 噬菌体较价的测定
指噬菌体的浓度,即每毫升样品含噬菌体的个数.通常是在含敏感菌的平板上形成噬菌斑进行噬菌体的计数,以每毫升中含有的噬菌斑形成单位(plaque forming unit/ml或
pfu/ml)表示其效价.
例如,若每块平皿加1L稀释106倍的样品,可形成10个噬菌斑,则噬菌体效价为1010pfu/ml.(106*10*1000=1010;1ml=1000ml)
双层平板法
稀释法
>>>双层平板法
融化的顶层
琼脂
噬菌体稀释液
底层营养琼
脂平板
培育
将稀释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菌液混合加入融化的顶层培养基内;
接种的顶层培养基倒入底层平板上,放在台面上轻摆摇匀,使顶层培养基铺满平板;
凝固后,倒置37度培养。
>>>双层平板法的优点:
①弥补玻璃皿底面不平的缺陷
②所形成全部噬菌体斑都接近处于同一平面上
③形成的噬菌斑较大,更有利于计数
4.4 溶源性
烈性噬菌体:是指噬菌体感染宿主细胞后,能在宿主细胞内增殖,产生大量子代噬菌体并引起细菌的裂解.
温和噬菌体:是指噬菌体感染宿主细胞后,可将DNA整合到宿主菌的基因组上,并随着宿主菌基因组的复制而复制.
溶原性细菌:指在核染色体上整合有原噬菌体的细菌。
可进行正常生长繁殖,而不被裂解产生成熟噬菌体。
>>整合于细菌染色体或抑质粒形式存在的温和噬菌体基因组
溶源菌具有以下特性:
自发裂解:在其分裂过程中,会有10-2-10-5细胞发生自发裂解
诱导裂解:在外界理化因子(紫外线、氮芥、环氧化物等)的作用下,会增大其裂解量;免疫性::任何溶源菌对已感染的噬菌体以外的其他噬菌体具有抵制能力;
复愈:在溶源性细菌增殖过程中,一般有10 -5个体丧失其前噬菌体;
溶源转变:指少数噬菌体由于整合了温和噬菌体的前噬菌体而使自己产生了除免疫性以外的新表型现象。
>>溶源菌的检出
将少量溶源菌与大量的敏感性指示菌相混合,然后与琼脂培养基混匀后倒一个平板,经培养后溶源菌就一一长成菌落。
由于溶源菌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有极少数个体引起自发裂解,其释放的噬菌体可不断侵染溶源菌菌落周围的指示菌菌苔,于是就形成了一个个中央有溶源菌的小菌落,四周有透明圈围着的这种独特噬菌斑。
5 病毒举例
人类病毒:天花、HIV、SARS、流感病毒——表面血凝素(H)&神经氨酸酶(N),数字代
表亚型
植物病毒:烟草花叶病毒
昆虫病毒:核型多角体病毒、质型多角体病毒、颗粒体病毒
6 亚病毒
在核酸核蛋白质两种成分中,只含其中之一的分子病原体,称为亚病毒。
类病毒(Viroid):目前所知道的最小、只含RNA一种成分、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分子生物。
只在植物体中发现;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病是1922年在美国发现的,它可使
马铃薯减产20~70%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病类病毒:它是一条长50nm的棒
状dsRNA分子。
仅有一条裸露的核酸
拟病毒(Virusoid):又称类类病毒(viroid-like),可认为是一类包裹在植物病毒粒子中的有缺陷的类病毒,一般仅由裸露的RNA 或DNA组成,“寄生”于真病毒内—
—辅助病毒(helper virus),其复制必须依赖辅助病毒。
包裹在真病毒中的有缺陷的类病毒,由裸露的RNA和DNA组成。
朊病毒(Prion):又称“普列昂”或蛋白质侵染因子,朊病毒是一类能侵染动物并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小分子无免疫性的疏水蛋白质。
没有核酸,一种特殊的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