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分离定律 教案

合集下载

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

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

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教案标题: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基因的分离定律是遗传学的基础。

2. 掌握基因的分离定律的概念和原理。

3. 能够运用基因的分离定律解释和预测遗传现象。

教学重点:1. 基因的分离定律的概念和原理。

2. 基因的分离定律与孟德尔的豌豆实验的关系。

3. 运用基因的分离定律解释和预测遗传现象。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教学PPT、教学实验器材、豌豆实验结果数据等。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实验记录本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基因的分离定律的重要性和应用,激发学生对遗传学的兴趣,并与孟德尔的豌豆实验引出基因的分离定律的概念。

Step 2:讲解基因的分离定律(15分钟)教师通过PPT讲解基因的分离定律的概念和原理,包括:- 基因的分离定律是指在杂交后代中,两个基因割裂分离并独立遗传给子代。

- 基因的分离定律是遗传学的基础,为后续的遗传研究奠定了基础。

Step 3:分组讨论与实验(2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遗传特征进行观察和实验。

教师提供豌豆实验器材和实验记录本,引导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

-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了解基因的分离定律在遗传现象中的应用。

-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基因的分离定律对于不同遗传特征的解释。

Step 4:总结与归纳(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基因的分离定律的概念和原理,并与孟德尔的豌豆实验进行对比和归纳。

- 学生通过总结和归纳,加深对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Step 5:拓展与应用(10分钟)教师提供其他遗传现象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基因的分离定律解释和预测遗传现象,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阅读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探究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相关研究成果和应用案例,并要求学生写下自己的思考和疑惑。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讲解、实验、讨论和拓展等多种教学手段,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基因的分离定律的概念和原理,并能够运用基因的分离定律解释和预测遗传现象。

高中生物教资分离定律教案

高中生物教资分离定律教案

高中生物教资分离定律教案教学内容:分离定律教学目标:1. 理解分离定律的概念和意义;2. 掌握分离定律的表述和适用条件;3. 能够运用分离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1. 分离定律的概念和表述;2. 分离定律在遗传学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理解分离定律的原理和意义;2. 掌握如何应用分离定律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概念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以及他提出的基本法则;2. 引入分离定律的概念,解释分离定律对孟德尔实验结果的解释。

二、分离定律的表述(10分钟)1. 介绍分离定律的基本表述:“在杂种后代中,每对纯合子基因组合的等位基因在生殖过程中分离,各自独立地进入配子,再结合形成新的基因型组合。

”2. 解释分离定律的含义和原理。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给出一个具体的遗传交配问题,让学生运用分离定律进行分析和解答;2.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应用分离定律解决问题,并给予指导和反馈。

四、练习与拓展(10分钟)1. 让学生自行解答几个与分离定律相关的遗传问题,加深对该定律的理解;2. 提出一个拓展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分离定律推断家族成员的基因型。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强调分离定律在遗传学中的重要性;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弥补存在的不足之处。

教学反思:本课程设计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和熟练运用分离定律,帮助他们建立对遗传学知识的深入理解。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分离定律的概念和应用,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巩固和拓展,使学生对分离定律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运用。

基因分离定律教案

基因分离定律教案

基因分离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孟德尔的遗传实验过程及基因分离定律的发现背景。

2. 使学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3. 培养学生运用遗传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孟德尔的遗传实验过程:纯合亲本杂交、F1代自交、F2代分离比。

2.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3. 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预测遗传后代、遗传咨询、育种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孟德尔遗传实验过程、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如何理解等位基因的独立性、分离与组合。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孟德尔遗传实验过程、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2. 利用动画、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基因分离定律。

3. 进行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提高学生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孟德尔的生平事迹,引发学生对遗传学的兴趣,进而引入基因分离定律的教学。

2. 讲解孟德尔遗传实验过程,使学生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发现背景。

3. 讲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引导学生理解等位基因的独立性、分离与组合。

4.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让学生了解遗传学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5. 课堂讨论: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运用基因分离定律解释遗传现象,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本节课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基因分离定律的理解。

六、教学活动1.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遗传现象,如肤色、眼色等,让学生运用基因分离定律进行解释。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遗传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遗传实验:设计简单的遗传实验,如植物杂交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孟德尔遗传实验过程、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的理解。

(完整word版)3.2分离定律(2)

(完整word版)3.2分离定律(2)

大许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生物教学案第三章 第2课时 基因的分离定律(2)一、课标要求:1.应用分离定律解释遗传现象,尝试用遗传学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根据实验结果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并能进行相关的计算.2.归纳总结基因分离定律的基本题型及解题方法。

二、课堂互动:考点1. 基因分离规律的验证方法归纳:(1)测交法:杂种F1与隐性类型杂交,后代出现两种基因型与表现型的个体,证明了杂种F1产生了两种配子,即等位基因彼此分离。

(2)自交法:杂种F1 自交后代F2中出现显隐性两种表现型的个体,比例为3:1。

证明了杂种F1产生了两种配子,即等位基因彼此分离.(3)花粉鉴定法: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呈现不同颜色,杂种非糯性水稻的花粉是减数分裂的产物,遇碘液呈现两种不同颜色,且比例为1∶1,从而直接证明了杂种非糯性水稻在产生花粉的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彼此分离。

【例题】.已知纯种的粳稻与糯稻杂交,F1全为粳稻。

粳稻中含直链淀粉遇碘呈蓝黑色(其花粉粒的颜色反应也相同),糯稻含支链淀粉,遇碘呈红褐色(其花粉粒的颜色也相同)。

现有一批纯种粳稻和糯稻,以及一些碘液。

请设计两种方案来验证基因的分离规律。

(实验过程中可自由取用必要实验器材。

基因用A 和a表示)。

方案一 方案二方法 方法实验 步骤 1. 实验 步骤 1.2. 2.实验 预期 实验预期实验现象解释 实验现象解释结论 结论【变式训练】.水稻的粳性与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A 、a 控制。

已知粳性花粉遇碘呈蓝紫色,糯性花粉遇碘呈红褐色,生物小组某同学获得了某一品系水稻的种子,为了较快地鉴定出这种水稻的基因型,他们将种子播种,开花后收集大量成熟花粉.将多数花粉置于载玻片上,滴加1滴碘液,盖上盖玻片,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有呈蓝紫色和呈红褐色的花粉粒.下图表示在同一载玻片上随机所得的四个视野中花粉粒的分布状况.黑色圆点表示蓝紫色花粉粒,白色圆点表示红褐色花粉粒。

高中生物试讲分离定律教案

高中生物试讲分离定律教案

高中生物试讲分离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分离定律的概念和意义。

2.掌握分离定律的原理。

3.理解分离定律在遗传学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分离定律的概念和原理。

2.分离定律在遗传学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举例引导学生思考:我们都知道,生物的遗传是通过基因来控制的。

那么在生物繁殖过程中,基因是如何传递给后代的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关于遗传学中的一个重要定律,那就是分离定律。

2.讲解分离定律的概念和原理:分离定律是遗传学中一个重要的定律,它是由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得出的。

简单来说,分离定律是指在杂种自交或杂种亲代后代中,同一对基因的两个等位基因(互相对立的基因)分离并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这样就保证了不同等位基因的分离传代,即实现了遗传的多样性。

3.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展示分离定律在遗传学中的应用。

可以选择通过蜜蜂或其他昆虫的杂交实验来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实验结果。

4.讨论分离定律的意义:让学生讨论分离定律在遗传学中的意义,并分析对生物多样性和基因传递的影响。

5.总结:回顾分离定律的重要性和应用,并强调学生要深入理解遗传学的原理和方法。

四、课堂练习:1.简答题:什么是分离定律?它在遗传学中有什么作用?2.实验设计:假设你是一名遗传学家,你将如何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分离定律?五、作业:1.预习下节课内容。

2.总结今天课堂学习的内容,写一篇小结。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分离定律的概念和原理,教学内容是否能清晰地传达给学生?2.实验演示是否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3.下节课如何继续深入拓展遗传学的知识?七、拓展阅读:1.了解孟德尔遗传学的发展历程。

2.阅读相关文献,深入了解遗传学中的概念和原理。

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苏教版

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苏教版
4.论述题:
(1)请结合实例,论述基因分离定律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2)请论述等位基因的独立性在遗传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3)请论述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机制及其生物学意义。
(4)请论述基因分离定律的发现对遗传学发展的影响。
5.实验题:
(1)请根据基因分离定律的实验现象,设计一个验证实验。
(2)请解释实验操作中,如何确保等位基因的独立性得到验证。
重点题型整理
1.填空题:
(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验现象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基因分离定律在遗传育种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等位基因的独立性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命观念:通过学习基因分离定律,使学生认识到遗传现象在生物繁衍过程中的重要性,形成对生命科学的基本理解,树立科学的生命观念。
4.社会责任:学生能将基因分离定律应用于实际生活,如遗传育种、疾病诊断等领域,认识生物科学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培养关爱生命、关注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本节课通过以上核心素养目标的实现,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2)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F1代显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未显现出来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当F1代进行自交或与隐性纯合子杂交时,F2代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3)基因分离定律在遗传育种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如选择优良品种、控制疾病等。
(4)等位基因的独立性体现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会独立分离。

基因的分离定律 教案

基因的分离定律 教案

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教案标题: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目标:1. 了解和理解基因的分离定律的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基因的分离定律在遗传学中的应用。

3. 能够运用基因的分离定律解决遗传问题。

教案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物种的遗传特征,引发学生对遗传学的兴趣。

2. 提问学生:你们是否知道为什么父母和孩子会有相似的特征?这与基因有关吗?步骤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基因的概念和作用,解释基因对个体特征的决定性作用。

2. 详细讲解基因的分离定律的三个规律:孟德尔的第一定律(纯合子法则)、孟德尔的第二定律(自由组合法则)和孟德尔的第三定律(独立性法则)。

3. 使用图表和实例说明每个定律的原理和应用。

步骤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提供一些基因遗传的案例,例如花色、眼色等,让学生运用基因的分离定律解决这些遗传问题。

2. 分组讨论,学生之间分享自己的解决方案和思路。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每个案例中基因的分离过程,并总结应用基因的分离定律解决遗传问题的方法。

步骤四:实验设计(15分钟)1. 小组合作设计一个简单的基因分离实验,例如利用果蝇的眼色进行实验。

2. 学生讨论实验步骤和材料,并绘制实验流程图。

3. 教师指导学生思考实验结果的可能性,并激发学生对实验结果的猜测和解释。

步骤五:总结和评价(5分钟)1. 教师总结基因的分离定律的重要性和应用。

2.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检查他们对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理解程度。

3.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思考自己对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物种的遗传特征。

2. 基因遗传案例的材料和图表。

3. 实验所需的果蝇和实验器材。

教学评估:1.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对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展示。

3. 学生对实验设计和结果解释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相关的遗传学文献,进一步了解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其他遗传学原理。

高中《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将通过一个生活化的实例引起学生对基因分离定律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展示一个关于家庭成员眼睛颜色遗传的案例,提问学生:“为什么有的家庭中,父母都是双眼皮,而子女有的是单眼皮?”这个问题将激发学生对遗传现象的好奇心,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接着,教师简要回顾之前学过的基因、染色体等基础知识,为学生搭建知识框架。通过复习,学生能够顺利过渡到本节课的主题——基因的分离定律。
5.教师适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遗传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欲望。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需要经过反复实践和验证。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关注基因分离定律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
4.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他人的道德观念,使学生明白遗传知识在人类健康和疾病防治中的重要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科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基因分离定律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2.基因型、表现型等概念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概念分析遗传现象。
-例如:模拟豌豆杂交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分析遗传规律。
4.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例如:播放遗传实验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实验过程;利用在线遗传学游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5.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高中生物基因分离定律教案

高中生物基因分离定律教案

高中生物基因分离定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的内容和实验结果;
3. 了解基因分离定律在生物遗传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
1. 基因分离定律的概念和实验结果;
2. 孟德尔的实验方法和结论。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基因的分离和组合规律;
2. 理解细胞分裂和生殖细胞形成过程。

四、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 等教学软件;
2. 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实验材料;
3. 实验室用品。

五、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视频或图片展示,引导学生了解基因的概念和遗传规律。

2. 讲解基因分离定律的概念和实验结果,介绍孟德尔的实验方法和结论。

3. 展示孟德尔实验过程,并分析实验结果。

4. 教师以绘图、实验等形式,展示基因分离定律在生物遗传中的应用。

5. 练习和讨论:学生进行基因分离定律相关题目的练习,讨论解题方法和策略。

6. 总结与提高:总结基因分离定律的要点和应用,提高学生对生物遗传规律的理解。

六、作业
1. 完成基因分离定律相关题目的练习;
2. 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研究历程和发展。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概念和实验结果,掌握孟德尔的实验方法和结论,提高了对遗传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实验和综合训练,加深学生对基因分离定律的理解,培养其对生物遗传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沪科版高中第三册《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及教学反思

沪科版高中第三册《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及教学反思

沪科版高中第三册《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及教学反思一、前言《基因的分离定律》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专题,也是高中生物学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主要讲述了在沪科版高中第三册《基因的分离定律》这个专题中,如何制定教案并进行教学反思。

二、教学目标1.掌握基因概念及类型;2.理解孟德尔遗传规律;3.能够解释孟德尔的实验结果;4.掌握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的规律;5.能够进行基础的遗传综合问题分析。

三、课前准备在进行此专题的教学前,需要学生掌握部分生物学基础知识,其中包括:细胞学基础、染色体和基因的结构、DNA的结构和功能等。

四、教学内容4.1 前置知识在进行本次高中生物学的专题学习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生物中的遗传现象和遗传学基础常识。

请学生自行查阅资料或进行复习,熟悉以下概念:•细胞的构成和功能•基因的结构和遗传规律•DNA的结构和功能4.2 介绍孟德尔的实验在介绍孟德尔的实验前,我们首先需要说明孟德尔的时间背景,并介绍他的实验方法和实验设计目的。

同时,我们还需要帮助学生理解和解释孟德尔实验的结果。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引出自由组合和与孟德尔定律不符的趋势,促使学生对遗传规律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4.3 孟德尔定律的概念和内容在讲解孟德尔定律的概念和内容时,需要着重强调的是基因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对于基因分离定律,我们需要让学生了解到父本和子代在遗传上是不同的,暗示了基因的分离和复合的过程,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基因的传递和遗传现象。

对于自由组合,我们需要让学生了解到在生物体内,相对应的等位基因可以自由地组合,这一点和孟德尔定律中等位基因的互斥有些不同,是此专题的一个重点。

4.4 孟德尔定律的应用在教学的最后,我们需要通过一系列例题帮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孟德尔定律解决遗传问题。

在这个环节,可以结合科技发展与实际生活情景进行分析和讨论,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性思维。

五、教学反思在本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发现与生命科学相关的事物。

5-1 基因的分离定律

5-1 基因的分离定律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解析】选C。当显性与隐性遗传因子在一起时(杂合子),个体表现出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性状,①正确;显性遗传因子对隐性遗传因子没有转化作用,②错误;当一对遗传因子均为显性时(显性纯合子),生物个体只表现显性性状,③正确;当一对遗传因子均为隐性时(隐性纯合子),生物个体只表现出隐性性状,④错误。
【高考警示钟】交配类型的“选”与“不选”
(1)动物一般不能选用自交法,一般选择杂交或测交。
(2)豌豆等自花传粉和闭花受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一般不能选用自由交配法,自然状态下可以选择自交,人为操作下可以选择杂交、测交等。
下列对遗传学概念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性状分离:杂种①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1.(2022•淮安模拟)下列关于遗传因子与相对性状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当显性与隐性遗传因子在一起时,个体表现出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性状
②当显性与隐性遗传因子在一起时,显性遗传因子对隐性遗传因子有转化作用
③当一对遗传因子均为显性时,生物个体只表现显性性状
④当一对遗传因子均为隐性时,生物个体仍表现出显性性状
性状分离比接近3∶1,则比例“3”所代表性状为显性性状。
(3)纯合子、杂合子判断。
①定义法:
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为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为杂合子。
②自交法:主要用于植物,最简便。
待测个体自交,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亲本为纯合子;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亲本为杂合子。
③测交法:常用于动物。
将待测个体与多个隐性个体杂交,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4.交配类:
(1)杂交:基因型不同的同种生物体之间的交配。

高中生物必修2《基因的分离定律》(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必修2《基因的分离定律》(教学设计)

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材地位】《基因的分离定律》是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课本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

该节内容是前面第二章中减数分裂及生物的生殖等内容的延续,又是后面学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等内容时必须具备的知识基础,也为后面学习生物的变异与进化甚至是选修课本的有关内容奠定了基础,因此在整个高中生物的知识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1.分析孟德尔选择豌豆做实验的原因;2.说出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过程;3.阐明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及验证;4.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并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5.确立科学实验导致科学发展的观点,认识到科学发现的艰难和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分析】重点:说出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解释性状分离现象,理解测交实验。

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及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学法引导】1.概念较多,学习上要注意联系实际进行比较、分析和理解。

2.体验孟德尔的科学探索过程,领悟实验中蕴含的科学方法【教学设计说明】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苏教版教材本节内容的编排实际,我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定为六小部分:豌豆适宜用作遗传试验材料的原因、豌豆杂交的方法、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在教学上,我主要考虑了以下几点:第一是本节课的新概念特别多,而教材上的甚至都不齐全,因此在编写的学案中第一部分整理了系统的概念,方便学生接受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第二是本节课容量较大,所以不仅自己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而且特别要求学生课前依据学案进行预习;第三是对“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结果的解释”进行教学时,尊重事实,采用传统的讲述法,没有滥用讨论法或是探究式教学,因为天才的孟德尔提出的完美无瑕的解释不是几十个学生讨论一会就能得出的;第四是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以及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与价值观教育。

【教学过程】导课在前面第二章我们学习的是生物的生殖,我们知道生物生殖的子代在性状表现上总是与亲代个体相同或相似,这就是遗传。

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

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

第一节基因的分离定律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应用孟德尔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及其解释和验证。

(2)理解并应用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在实践上的应用。

(3)知道基因型、表现型及与环境的关系。

2.能力目标:(1)通过分离定律到实践的应用,从遗传现象上升为对分离定律的认识,训练学生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

(2)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分离定律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3)了解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实验结果——假说——实验验证——理论。

(4)理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初步掌握在遗传学中运用符号说明遗传规律的形式化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孟德尔从小喜欢自然科学,进行了整整8年的研究实验,通过科学家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

(2)通过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对学生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

(2)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难点:(1)对假说-演绎法的理解与运用。

(2)运用遗传规律解释生活、生产的实例现象。

三、教学方法1.提出问题引领学生探究。

2.指导学生在教材中找疑点、难点,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问、勤思考,且做好笔记。

3.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通过质疑和推理来学习本节内容。

4.归纳概述、强化基础。

四.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1)根据课本“边做边学”为引导,学习模拟实验的制作过程,进而理解生物在有性生殖时,由于遗传因子分离以及受精作用,结果导致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结果;(2)通过解题过程的辅导,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师的教学准备:(1)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实验图、豌豆花示意图、豌豆的七对相对性状表、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图解、一对相对性状测交实验的分析图解挂图。

(2)收集新颖素材,设计课件内容,形象直观地介绍实验操作步骤,激起学生对本节内容学习的热情与欲望。

18《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18《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高中生物《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一、教学目的:1.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现过程2.概念的了解二、教学重难点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三、板书设计:一、概念: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纯合子杂合子等位基因表现型基因型二、研究过程:1、发现问题2、设计假说,解释问题3、设计试验,验证假说4、得出结论四、教学过程:阅读课本相关内容,找出以下概念,并加以比较一、基本概念: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纯合子、杂合子、等位基因、表现型、基因型、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共显性二、区分概念:杂交、回交、正交、反交、自交、测交、父本、母本三、遗传图解中常用符号:P—亲本;♀—母本;♂—父本;×—杂交;⊗⊗—自交;F1—杂种子一代;F2—杂种第二代阅读课本相关内容,找出以下概念,并加以比较阅读课本关于豌豆杂交试验的相关内容,回答:1.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那么,基因在传种接代中有什么样的传递规律?遗传学的奠基人是谁?2.研究遗传规律的基本方法是什么?3.孟德尔选用的实验材料是什么?为什么选用它?一、基因的分离规律1.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1)试验过程研究特点:①试验材料——选用自花传粉的豌豆②分析研究方法——从一对相对性状入手③使用数学方法——统计学方法(2)试验结果①无论正交反交,F1只表现显性性状;②F1自交,F2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接近于3:1(高茎:矮茎)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思考:①什么是基因?基因位于何处?②显性基因用什么字母表示?③什么是等位基因?基因在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分布有何特点?④生殖细胞中基因是成单存有的,受精卵中呢?原因?习题反馈:1.性状分离是指()。

A.同源染色体的分离B.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基因的分离C.等位基因的分离D.杂种后代表现出相对性状的不同类型2.研究基因传递规律主要是通过下列哪项的遗传来推知的?()A.染色体;B.DNA;C.基因;D.性状3.很多纯种高茎豌豆自花传粉而生成的后代很可能有A.100%高茎;B.25%高茎;C.50%高茎;D.25%矮茎4.在正常情况下,T和t这个对基因会成对存有于()A.合子;B.配子;C.次级精母细胞;D.卵细胞5.等位基因的分离可能发生在A.DNA复制时;B.有丝分裂后期;C.减数第一次分裂;D.减数第二次分离3.测交——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思考:①为什么要实行测交试验?②测交是怎样实行的?③按孟德尔的解释,杂种子一代Dd能产生几种配子?数量比如何?④测交的遗传图解该怎样写?通过测交,如果预期的结果和实践结果一致,则假说能够上升为真理,由此得出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试验结果→假说→试验验证→验证结果与假说推论结果一致→假说上升为真理,若二者不一致时,否定假说4.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思考:①什么是等位基因?它包括哪两个要点?②分离定律的实质是什么?③基因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是什么?注: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和染色体同处于平行关系,在杂合子(F1)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实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

苏教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的1.学习基因的分离定律,并了解基因的混合和表现规律;2.了解杂交及其在遗传研究中的应用;3.掌握植物杂交育种的基本方法;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科学研究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基因分离定律的概念,及其规律和遗传现象;2.混合和表现规律;3.杂交育种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遗传现象;2.熟练掌握植物杂交育种的基本方法。

三、授课内容与教学方法1. 授课内容1.1 基因的分离定律1.1.1 恰当的实例以豌豆为实例,先通过课件和PPT展示豌豆特征相异的例子,引出遗传学这一概念,并引入亲代和子代这些术语。

1.1.2 基本假设英国生物学家门德尔,提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这里要点重点说明:他的实验方法、观察结果以及结论。

1.1.3 分离定律的内容门德尔观察了豌豆的颜色、外形等性状,提出了两个规律:基因等位基的分离和随机组合原则。

说明这两条规律的含义。

1.1.4 遗传现象通过实验结果,引出遗传现象: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

分析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

1.2 生物体的遗传规律1.2.1 混合及其规律门德尔在实验中也观察到了混合现象,并总结出混合规律。

说明混合规律与基因分离定律的关系。

1.2.2 自由组合说门德尔的实验结果说明了基因自由组合的原则。

由此引发对自由组合说的讨论。

1.3 植物杂交育种1.3.1 植物杂交育种的基本方法说明常见的植物杂交育种方法,如人工杂交、自然杂交等方法。

2. 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PPT与黑板讲解相结合的方法来授课。

PPT呈现图表与图片,直观生动地展现了基因分离定律和植物杂交育种的基本过程。

同时,运用多种举例,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课件中的思考题与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互动交流,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科学研究的意识。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备课时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去理解豌豆的实验和实验过程,以及各个术语的分别含义,其中包括亲代、F1、F2等概念的区别。

(完整版)基因的分离定律学案

(完整版)基因的分离定律学案

教案 1 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学习目标】( 认真阅读学习目标, 领会本节要点 )1、掌握杂交、相对性状、性状分别、基因分别等几个重要遗传学观点2、认识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3、掌握分别定律并能运用分别定律解说一些遗传现象4、熟记各样形式杂交所得后辈的性状分别比,能从正反两个方面推理亲本与后辈的基因型与表现型及其比率。

4、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想。

Ⅰ·课前预习案( 要求 : 通读教材找到、写出、识记以下观点)自花传粉: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自花传粉,也叫自交。

异花传粉:把不一样花的花粉经过不一样门路流传到雌蕊的花柱上,进行受精的一系列过程。

父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母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去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状:是指生物体的形态特色和生理特色的总和。

相对性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显性性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隐性性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状分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交、反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纯合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杂合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课内研究案(一)用豌豆做遗传实验的长处及方法1、豌豆作为遗传实验资料的长处:1)______传粉和 ______受粉。

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

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

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 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学生能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验证据和应用。

3. 学生能够运用基因分离定律解释遗传现象。

#### 教学重点- 基因分离定律的基本原理。

-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 教学难点- 基因分离定律在实际遗传现象中的应用。

####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讨论法- 实验模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图片或模型- 学生分组讨论材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学生对遗传现象的了解,引入基因分离定律的主题。

##### 新课讲解1. 基因分离定律的概念- 介绍孟德尔的生平和他对遗传学的贡献。

- 通过多媒体展示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解释基因分离定律的发现过程。

2. 基因分离定律的基本原理- 讲解基因分离定律的主要内容: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着配子的分离而分离。

- 通过图解和动画展示基因分离的过程。

3.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分析孟德尔的实验设计,包括实验的步骤和结果。

- 讨论孟德尔如何通过实验数据得出基因分离定律。

4. 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 讨论基因分离定律在遗传病诊断、作物育种等领域的应用。

-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际意义。

##### 学生活动- 分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基因分离定律在现代生物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 每组选择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 实验模拟- 利用豌豆模型或软件模拟孟德尔的杂交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验过程。

##### 课堂小结- 总结基因分离定律的要点,强调其在遗传学中的核心地位。

- 强调学生对基因分离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习题,包括基因分离定律的计算题和应用题。

- 准备一个关于基因分离定律在现代生物学应用中的小报告。

#### 板书设计```基因的分离定律1. 概念2. 基本原理3.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实验设计- 实验结果4. 应用- 遗传病诊断- 作物育种```通过这样的教案设计,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科学原理,还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这一重要遗传学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的分离规律教案(第一课时)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理解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及其解释和验证;2.理解基因型、表现型及环境的关系;3.掌握基因的分离规律;4.了解显性的相对性;5.了解分离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从分离规律到实践的应用:从遗传现象上升为对分离规律的认识,训练学生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2.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分离规律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三)德育渗透点除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外,着重在提高学科科学素质方面进行下列两点教育:1.孟德尔从小喜欢自然科学,进行了整整8年的研究实验,通过科学家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2.通过分离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四)学科方法训练点1.了解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实验结果──假说──实验验证──理论;2.理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初步掌握在遗传学中运用符号说明遗传规律的形式化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教学重点基因的分离规律[解决办法](1)着重理解等位基因的概念,因为这是分离规律包涵的基本概念。

(2)在分离现象的解释、测交的讲授中强调杂合体中等位基因随同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因而形成1:1的两种配子。

(3)应用分离规律做遗传习题。

(4)说明不完全显性遗传F2表现型之比为1:2:1,更证明分离规律的正确性和普遍适用性。

2.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1)分离规律的实质。

(2)应用分离规律解释遗传问题。

[解决办法](1)运用减数分裂图说明第一次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2)出示有染色体的遗传图解。

(3)应用遗传规律解题──典型引路,讲清思维方法。

3.教学疑点及解决办法教学疑点相对性状、杂交方法、人的高矮遗传。

[解决办法]相对性状解释概念,举例说明,并口头测试。

杂交方法用挂图说明去雄与授粉。

人的高矮遗传说明是多基因的遗传。

三、课时安排3课时。

四、教法讲述、谈话、练习。

五、教具准备杂交图、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图、画有染色体的遗传图解的图、减数分裂示意图、紫茉莉的遗传图解、板书可由银幕显示、多媒体教学器材。

六、学生活动设计1.让学生判别相对性状或学生自己举例说明。

2.课本上几种显性和隐性状让学生相互识别。

3.测交的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去做出结果。

4.分离规律讲述后,阅读理解。

5.学生做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到子二代的遗传图解。

6.学生做分离规律的遗传习题。

7.学生做课本上人类显性和隐性的遗传图解。

8.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提出有关遗传的问题。

七、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多媒体教学的银幕上显示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本堂课应达到的学习目标。

学习孟德尔的科学精神;了解它的研究特点和方法;理解对实验结果的解释;理解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练习规范地做遗传图解。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引言: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

那么基因在传种接代中有什么样的传递规律,得先了解遗传学奠基人孟德尔。

讲述:介绍孟德尔简历、豌豆杂交实验,揭示遗传学的经典定律──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35年后三位科学家重新发现被埋没的真理,重新展现真理的光辉。

孟德尔的研究方法:杂交实验法。

杂交实验法是研究遗传规律的基本方法。

什么是杂交实验法?银幕显示并讲解如何传粉、受精,受精卵是第二代的起点,发育成胚直到豌豆种子。

孟德尔选用的实验材料──豌豆。

自花传粉,也是闭花受粉。

实验结果可靠又易于分析,这是他研究的特点,也是他研究成功的原因之一。

基因分离规律讲述:由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引出相对性状的概念。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此概念有三个要点:同种生物──豌豆同一性状──茎的高度不同表现类型──高茎1.5 m~2.0 m 矮茎0.3 m左右提问:豌豆种子的子叶黄色与绿色是不是相对性状?为什么?(回答:是。

具备相对性状概念包含的三个要点:同一种生物──豌豆,同一性状──子叶颜色;不同表现类型──黄色与绿色)检测提问:(问题出示在银幕上)选出下列不是相对性状的一项:A.果蝇的红眼和白眼B.人类的近视和色盲 C.棉花的长绒与短绒 D.豌豆花的腋生与顶生答案:(B)。

因为近视指视觉的远近,色盲指视觉的颜色,不是同一性状。

讲述:孟德尔研究性状遗传,首先是针对一对相对性状的传递情况进行研究,然后再对多对相对性状在一起的传递情况进行研究──这种研究方法是他研究的特点,也是他获得成功的又一原因。

讲述:1.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银幕出示图象演示杂交实验过程及结果,配合讲述,着重讲清以下三个基本概念: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在杂交实验中,把杂种F1性状叫做显性性状(简称显性);把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简称隐性)。

杂交子一代全是高茎,自花传粉也叫自交,即同种类型相交,子二代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的数量比是把787:277接近3:1。

孟德尔读书时就喜欢数学,因此他在研究中应用了数学统计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这是他研究的第三个特点,也是成功的第三个原因。

孟德尔研究的方法:杂交实验法(生物学方法)。

研究特点:①实验材料──选用自花传粉的豌豆,②分析研究方法──从一对相对性状入手,③运用数学方法──数学统计。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显现不同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学生活动:联系实际认识显性隐性。

对照课本,学生相互识别有无耳垂、卷舌与不卷舌、双眼皮与单眼皮,从而了解人类遗传的显、隐性状。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问:什么是基因?基因位于何处?学生答:(略)讲述:(1)基因控制性状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是显性基因,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 表示。

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是隐性基因,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 表示。

在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对存在,纯种高茎豌豆用DD表示,矮茎豌豆用dd表示。

在生殖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单存在,因为核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生殖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因此高茎豌豆生殖细胞中基因为D,矮茎豌豆生殖细胞中基因为d。

提问:受精卵为Dd,以后种子的胚及种子播种下去长出的体细胞的基因构成是什么?受精卵为Dd,即是杂种一代的起点,以后按有丝分裂发育成的胚、豌豆种子、播种后长出的根、茎、叶体细胞的基因构成均是Dd。

讲述:(2)等位基因的概念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

例如:D和d就是等位基因。

此概念有两个要点: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如图,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

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

D:d=1:1;两种雌配子D:d=1:1。

银幕出示有染色体遗传的图象,结合讲解,着重强调这是孟德尔解释的最核心、最关键的内容。

D、d独立存在,它要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

(3)3:1的结果:两种雄配子D与d;两种雌配子D与d,受精就有四种结合方式,因此F的基因构成情况是DD:Dd:dd=1:2:1,性状表现为:2高茎:矮茎=3:1。

3.基因型和表现型表现型──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例如,高茎和矮茎。

基因型──指与表现型相关的基因组成。

例如,高茎豌豆的基因型有DD和Dd两种,而矮茎豌豆的基因型只有dd一种。

基因型是指生物体内部的遗传物质结构,存在于细胞核(核基因),一般用英文字母表示。

表现型指性状,现阶段我们学习的性状大多可外化于生物体,甚至肉眼可见。

表现型大多用中文字母表示。

(血型也是性状,但不可见。

)基因型是表现型的内在根据,表现型是基因型的表达形式,是遗传作用的外化。

(三)总结、扩展孟德尔的研究方法是杂交实验法,用高豌豆和矮豌豆杂交,杂种一代全是高茎豌豆,经自花传粉后,杂种二代发生性状分离。

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之比为3:1。

孟德尔解释的关键是杂合体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

表现型的比例均孟德尔又做了豌豆子叶黄色和绿色等其余六对杂交实验,F2是3:1,请同学们按板书要求试着做遗传图解。

(四)布置作业l.杂合高茎豌豆自交产生的后代中,杂合高茎植株约占后代总数的()?答案:B。

A.1/4 B.1/2 C.3/4 D.100%2.什么叫等位基因?3.做遗传图解:表现型全是黄色,让其豌豆子叶黄色纯种(YY)与绿色子叶豌豆(yy)杂交,F1发生性状分离,黄色子叶与绿色子叶豌豆之比为3:1。

请做遗传图解自交后,F2。

到F2(五)板书设计二、遗传的基本规律(一)基因的分离规律l.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3.表现型和基因型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图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