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黑检验规范

合集下载

螺栓发黑国标

螺栓发黑国标

螺栓发黑国标一、引言螺栓是一种常用的连接元件,用于将零部件或结构件紧密固定在一起。

然而,螺栓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发黑的情况。

本文将探讨螺栓发黑的原因及其对应的国标。

二、螺栓发黑的原因螺栓发黑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2.1 氧化反应螺栓表面的金属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一层氧化物。

这层氧化物称为锈。

锈可以防止金属继续被氧化,但其颜色却是黑色的。

2.2 硫化反应螺栓表面的金属与含有硫的化学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一种金属硫化物。

这种金属硫化物常呈黑色。

2.3 材料不纯螺栓在制造过程中,如果所用的原材料不纯,掺杂了一些杂质元素,这些杂质元素可能会导致螺栓表面发黑。

2.4 高温作用螺栓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时,也易发生螺栓发黑现象。

高温下,螺栓的材料容易发生氧化反应,加速螺栓表面的锈生成。

三、螺栓发黑国标的制定为了解决螺栓发黑的问题,中国制定了相应的国标,以规范螺栓的生产和应用。

螺栓发黑国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3.1 材料要求螺栓发黑国标对螺栓的材料进行了严格要求,确保原材料的纯度和质量达到标准。

材料要求包括材料成分、材料的机械性能等。

3.2 表面处理要求螺栓发黑国标对螺栓的表面处理也进行了规定,以防止螺栓表面发黑。

表面处理要求主要包括防锈处理和防硫化处理两个方面。

3.2.1 防锈处理螺栓发黑国标规定在生产过程中,要对螺栓表面进行防锈处理。

常用的防锈方法有镀锌、涂层等。

3.2.2 防硫化处理螺栓发黑国标还规定了螺栓的防硫化处理方法。

防硫化处理旨在阻止螺栓与含硫化学物质接触,减少螺栓表面金属硫化物的生成。

3.3 使用要求螺栓发黑国标不仅对螺栓的生产有要求,还对螺栓的使用给出了相应的要求。

使用要求主要包括环境要求和操作要求两个方面。

3.3.1 环境要求螺栓在使用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在高温、高湿等容易导致螺栓发黑的环境中使用。

在有害气体或含硫化学物质较浓的环境中,需要选择特殊材质的螺栓。

3.3.2 操作要求螺栓在装配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按照国标的操作要求进行,以减少螺栓表面受损,降低发黑的可能性。

金属表面处理检验规范

金属表面处理检验规范

金属表面处理检验规范1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电镀、氧化、化学处理、喷塑、喷漆、喷砂、拉丝等金属表面处理的检验。

2术语和定义2.1 A级表面:在使用过程中总能被客户看见的部分(如:面壳的正面和顶面,后壳的顶面,手柄,透镜,按键及键盘正面,探头整个表面等)。

2.2 B级表面:在使用过程中常常被客户看见的部分(如:面壳的左右侧面,底壳或后壳的左右侧面及背面等)。

这些表面允许有轻微不良,但是不致引起挑剔客户不购买产品。

2.3 C级表面:在使用过程中很少被客户注意到的表面部分(如:面壳的底面,底壳或后壳的底面,内部零件表面)。

此表面的外观缺陷应合理而且不至于给客户觉得该产品质量不佳。

2.4 金属表面:包括电镀、氧化、钝化等表现为金属质感的表面,非喷涂表面。

2.5 基材花斑:电抛光、电镀或氧化前因基体材料腐蚀、或者材料中的杂质、材料微孔等原因所造成的、与周围材质表面不同光泽或粗糙度的斑块状花纹外观。

2.6 抛光区:对基材上的腐蚀、划伤、焊接区、铆接区等部位进行机械打磨抛光后表现出的局部高光泽、光亮区域。

2.7 浅划痕:镀(膜/塑/漆)层表面划伤,但未伤及底层(即底层未暴露);对其它无镀(膜/塑/漆)层表面则为:目测不明显、手指甲触摸无凹凸感、未伤及材料本体的伤痕。

数控冲床加工中机床台面对板材的摩擦产生的轻微痕迹属于此类划痕。

2.8 深划痕:镀(膜/塑/漆)层表面划伤,且已伤至底层(即底层已暴露出来);对其它无镀(膜/塑/漆)层表面则为:目测明显、手指甲触摸有凹凸感、伤及材料本体的伤痕。

2.9 凹坑:由于基体材料缺陷,或在加工过程中操作不当等原因而在材料表面留下的小坑状痕迹。

2.10 凹凸痕:因基材受撞击或校形不良等而呈现出的明显变形、凹凸不平的现象,手摸时有不平感觉。

2.11 烧伤:拉丝、电抛光、电镀处理时因操作不当、造成零件表面过热而留下的烧蚀痕迹。

2.12 水印:电镀、氧化或电抛光后因清洗水未及时干燥或干燥不彻底所形成的斑纹、印迹。

工件的发黑质量与检测

工件的发黑质量与检测

工件的发黑质量与检测使用钢铁发黑剂发黑工件,其工艺材料和发黑机理与传统的碱性发黑有本质的不同,所以发黑后工件的耐腐蚀性能测试要有相应手段。

目前,国家尚无规定的检测标准,所以供鉴碱性发黑的检测方法和涂装防腐技术的检测技术相结合来进行,以求得较全面的检测效果。

发黑后的工件外观要求光亮美观。

在40W日光灯光源下工件离开日光灯500毫米处,观察表面发黑膜应均匀一致,呈深黑色且有光泽。

发黑后工件沉积层与基体结合力要求有优异的牢固度。

待工件干透后,用于(或棉纱)擦拭不脱色,不出现金属光泽为合格产品,亦可用落砂法冲刷检测。

发黑后工件的防锈性与耐蚀性能是靠表面有机沉积膜的包复封闭起主要作用的,其效果优于碱性发黑若干倍,可用5%的盐雾试验来测定,即在35℃温度1千克的压力下连续喷雾3小时,表面无锈为合格产品。

没有盐雾试验设备的厂家,亦要延用3%的标准NaCl溶液做浸渍检验。

发黑工件的耐腐蚀性能检测我们推荐采用德国的DIN50938规定的方法检验,即用5%的草酸溶液滴到发黑件的表面,8分钟无腐蚀斑点为合格。

致密度的情况,延用3%硫酸铜浸渍的方法来测试,即待工件干透后,将试样直接浸入3%的硫酸铜溶液中,最低时间不少于1分钟为合格,实际可达数分钟。

表面沉积层的厚度可用S-20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实测,一般情况因工件的加热温度不同与溶液的浓度不同而有差异,亦可用电磁式测厚仪器做无损检测来确定实际厚度发黑后工件的防锈性与耐蚀性能是靠表面有机沉积膜的包复封闭起主要作用的,其效果优于碱性发黑若干倍,可用5%的盐雾试验来测定,即在35℃温度1千克的压力下连续喷雾3小时,表面无锈为合格产品。

没有盐雾试验设备的厂家,亦要延用3%的标准NaCl溶液做浸渍检验一、发黑的定义:发黑处理是为了防锈,其原理是将钢铁制品表面迅速氧化,使之形成致密的氧化膜保护层。

(多数发黑工艺均含有硒化物,硒化物昂贵且有剧毒,长期使用势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尚存在工艺不稳定,溶液沉淀多,发黑层与基体金属结合力差等缺点,以致这些工艺目前在国内尚未全面推广应用。

五金行业质量标准

五金行业质量标准

五金行业质量标准五金行业的质量标准旨在规范五金件的检验作业,明确检验内容和要求,有效管控材料品质,以确保满足顾客和生产需要。

该标准适用于公司所有五金件的进料检验。

为了保证检验的准确性,采用GB/T2828.1-2003单次抽样,检查水平(IL)和接收质量(AQL)遵循如下规定:外观采用Ⅱ级检查水平,接收质量限为0.65;尺寸和性能采用S-2级检查水平,接收质量限为1.5.在本标准中,A面指组装成整机后的正前面、上表面(在使用过程中能直接看到的表面);B面指组装成整机后的侧面(需将视线偏转45°~90°才能看到的四周边);C面指组装成整机后的背面及底面(正常使用时看不到的背面及底面)。

△E(DELTA-E)是在均匀颜色感觉空间中,人眼感觉色差的测试单位。

当△E为1.0时,人眼就可以感觉到色彩的变化了。

这种测试方法用于当顾客指定或接受某种颜色时,用以保证色彩一致性的量度。

毛边是由于机械冲压或切割后未处理好,导致加工件边缘或分型面处所产生的金属毛刺。

划伤是由于在加工或包装、运输过程中防护不当导致产品表面出现的划痕、削伤。

裁切不齐是由于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定位或设备固定不当,导致产品边缘切割不齐。

变形是因加工设备调校不当或材料因内应力而造成的产品平面形变。

氧化生锈是因产品加工后未进行相应防锈处理或处理措施不当,而导致产品表面出现锈斑。

尺寸偏差是因加工设备的精度不够,导致产品尺寸偏差超过设计允许水平。

R角过大是产品因折弯或冲压设备精度不够,导致折弯处弧度过大。

表面凹痕是由于材料热处理不好或材料生锈,其内部杂质导致金属表面形成的凹痕。

倒圆角不够是产品裁切边缘因切割或冲压原因产生的锐边未处理成圆弧状,易导致割手。

焊接疤痕是产品焊接后未经打磨刨光而残留的凸起疤痕。

色差是产品表面颜色与标准样品颜色有差异。

异色点是在产品表面出现颜色异于周围颜色的点。

破裂是因机加工损伤而造成产品的裂纹或细小开裂。

麻点是喷涂件表面上有附著的细小颗粒。

钢铁件氧化检验规范

钢铁件氧化检验规范

1规范的目的与发黑定义﹕1.1规范的目的为检验员提供规范和检验方法﹐指导其正确检验发黑产品从而保证产品质量。

1.2发黑的定义。

发黑处理是为了防锈,其原理是将钢铁制品表面迅速氧化,使之形成致密氧化膜保护层以防止钢铁件生锈;钢铁的氧化分发黑或发蓝,有高温与常温发黑之分,高温发黑膜的主要成分为Fe3O4。

2 适用范围﹕金属加工件氧化发黑及发蓝检验。

3.检验环境3.1照明标准: 目视检验时应将样品放置在冷白色荧光灯之环境中,亮度亦须达到300勒克斯(即相当于40瓦日光灯下500mm处的光亮度)。

3.2 目视位置: 眼睛距离待检零件或组件约45~60CM之间(约一臂之长)。

3.3 目视角度: 目视眼光与所视之平面在成45 度及90度间来回。

3.4 目视时间: 每个检视面5--10秒。

4.检验所需设备:4.1滴管,脱脂棉或滤纸。

4.2酚酞酒精。

4.3硫酸铜溶液(3%)CuSo4.5H2O。

5.氧化质量要求5.1 外观5.1.1颜色:A.碳钢、低合金钢应为黑色。

B.合金钢按其化学成分和含量的不同可呈蓝色、紫色至褐色。

C.铸铁、硅钢呈金黄色至浅黄色。

D.铸钢呈暗褐色。

5.1.2膜层结晶致密、均匀,产品无露底,无明显色差、发白等异常现象。

5.1.3允许的缺陷A.由于热处理、焊接或表面加工状态不同而有的不同的颜色和光泽。

B.顶针孔内发白;经氰化、氮化处理的表面发灰白、浅红或虹色。

C.轻微的水印.5.1.4 不允许的缺陷A.白斑、发花这种现象主要表现为氧化膜的色泽深浅不一,出现白斑、发花。

B.颜色不正产品发黑后出现偏蓝色、绿色挂灰或发红。

C.氧化膜不牢由于发黑前产品除油清洗不彻底、发黑处理时间过长,发黑层过厚,形成了发黑浮层,附着力差,产品酸洗后的清水冲洗不干净,将残酸带到发黑液中,造成局部反应过度;工件表面有浮锈。

D锈斑发黑改变产品颜色的原因是氧化反应,所以发黑后的产品需及时进行脱水封闭。

如果发黑后的产品不及时浸油封闭,已活化的元素和空气继续反应,有时会出现变色现象。

发黑检测报告模板

发黑检测报告模板

发黑检测报告模板1. 概述本文档提供了一个发黑检测报告的模板,用于记录发黑检测过程中的数据和结果。

该模板旨在帮助用户组织和呈现发黑检测的相关信息,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潜在的发黑情况。

2. 问题描述在进行发黑检测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发黑的定义和目标。

请在此部分描述待检测对象的背景信息,并明确需要检测的发黑问题。

3. 检测流程描述发黑检测的整体流程,包括数据收集、实验设计、实验执行和结果分析等步骤。

此外,还可以提供相关方法和工具的说明。

3.1 数据收集该部分根据问题描述,描述了如何收集相关数据以进行发黑检测。

可以包括采集数据的方法、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数据处理等内容。

3.2 实验设计明确发黑检测的实验设计,包括实验方案、样本选择、实验条件等。

描述实验设计的目的和理论依据,并提供详细的步骤和参数设置。

3.3 实验执行记录实验的执行过程,涵盖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可以包括实验数据、观察结果和详细的操作步骤。

3.4 结果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包括数据处理、统计分析和结果可视化等。

可以使用图表、表格等方式呈现得出的结论。

4. 结果与讨论在此部分总结和讨论发黑检测的结果。

根据实验结果,对发黑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并讨论可能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可以提供相关的推理和参考文献。

5. 总结在此部分总结发黑检测的过程和结果,强调检测的主要发现和得出的结论。

同时,也可以对未来可能的工作和改进进行展望。

6. 参考文献列出在文档中引用的相关参考文献。

按照统一的格式规范进行引用,例如APA 格式。

附录提供用于发黑检测的附属信息,如数据文件、实验设备和分析代码等。

这些信息可以作为补充材料,以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发黑检测的方法和过程。

表面处理检验标准(喷塑、磷化、电镀、发黑、阳极氧化)

表面处理检验标准(喷塑、磷化、电镀、发黑、阳极氧化)

廊坊多元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检验标准(表面处理)编制:校对:审核:年月日发布年月日起实施目录喷塑喷漆检验标准 (1)磷化处理(金属)检验标准 (4)表面电镀(金属)检验标准 (5)发黑处理(金属)检验标准 (7)阳极氧化检验标准 (8)高频淬火检验标准 (11)喷塑喷漆检验标准1、目的规范检验操作,发现、控制不良品,防止批不良品输入下道工序。

同时给检验工作提供引导及接收标准。

2、范围适用于进料、外协制品回厂、成品的检验接收及顾客退货的挑选检验。

3、定义喷塑、喷漆件检验过程的参照标准。

4、职责4.1 质量部负责不合格的发现、记录和标识,组织处理不合格品。

4.2 采购部负责进料中不合格品与供应商的联络。

5、工作程序外观(目测)5.1 喷涂种类(如:塑粉或漆)、颜色与图纸要求及客户、我司、供应商三方确认的色板是否一致。

5.2 一般情况下,产品喷涂表面外观在使用时要求100%进行检验,检验方式依据本标准。

进料、外协回厂或过程验收则采用抽检,抽检操作方式依据《抽检规范》。

特殊产品根据产品的具体要求检验。

5.3 外观缺陷:有缩孔、针孔、杂质点、漏底、涂层厚度明显不均、流泪、预处理不良有锈、表面有污斑、不光滑、不平整、桔皮、花斑、凹坑等。

5.4 外观和颜色检验的环境:5.4.1 色板采用客户样件或经客户认可的签样。

5.4.2 应在标准光源对色灯箱CAC-600箱内(无设备条件时则要求在天然散射光线或光照度不低于2×40w光源环境下),以目视方法进行。

光照度通常在D65(特殊情况下用F/A,其次高标准要求时用CWF/TL84),背景颜色为中灰色。

5.4.3 检查距离:被测品与眼睛的距离为500mm,检验时在±15°范围内旋转。

5.5表面粗糙度应达到设计要求的表面粗糙度值。

涂膜附着力(划格实验)5.6 涂膜附着力检验(基体金属为铁、钢、铝及铝合金):5.6.1 采用划格—胶带粘贴法测定漆膜附着力,每批次以一件或两件检验则可。

发黑检测报告模板

发黑检测报告模板

发黑检测报告模板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发黑检测进行详细分析和评估。

本文档将介绍发黑检测的背景、目的、方法和结果,并提供相关的结论和建议。

2. 背景发黑检测是一种旨在检测物体、图像或视频中的黑色素沉着的技术。

在许多领域中,如医学、化妆品、食品和环境监测中,发黑现象都是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因此,发黑检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对于保障产品质量和环境健康至关重要。

3. 目的本次发黑检测旨在确定给定样本中是否存在黑色素沉着,并对沉积的程度进行定量分析。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评估样本的质量,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4. 方法4.1 数据收集在进行发黑检测之前,我们收集了一批样本,包括物体、图像或视频。

这些样本代表了需要检测的不同情况和场景。

4.2 图像预处理在对图像和视频进行分析之前,我们对其进行了预处理。

这包括图像去噪、调整亮度和对比度等。

4.3 特征提取为了检测黑色素沉着,我们采用了一种基于图像特征的方法。

我们提取了样本中的颜色特征、纹理特征和形状特征,并将其用于后续的分析。

4.4 分析和评估通过对特征进行分析和评估,我们可以确定黑色素沉着的程度。

我们使用了一种定量的评估方法,将黑色素沉着的程度分为轻、中、重三个等级。

5. 结果和讨论经过对收集的样本进行发黑检测,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样本编号沉积程度1 轻2 轻3 中4 重5 轻通过对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样本1和2的黑色素沉着程度较轻,可接受。

•样本3的黑色素沉着程度中等,需要进一步调查原因。

•样本4的黑色素沉着程度较重,需要采取措施解决。

•样本5的黑色素沉着程度较轻,可接受。

6. 建议基于上述结论,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对于样本3,我们建议进一步调查其黑色素沉着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问题。

•对于样本4,我们建议采取更加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以减少黑色素沉着的发生。

•对于其他样本,我们建议继续监测和观察,确保其黑色素沉着程度保持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发黑检验规范

发黑检验规范

1、目的为了进一步加强产品表面质量控制,确保产品质量,满足客户要求。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产品的表面处理处理。

3、引用标准GB/T15519 化学转化膜钢铁黑色氧化膜规范和试验方法GB/T11376 金属的磷酸盐转化膜一、发黑的定义:发黑处理是为了防锈,其原理是将钢铁制品表面迅速氧化,使之形成致密的氧化膜保护层。

二、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所有发黑产品的质量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发黑产品批生产质量检验。

三、发黑外观要求1、外观呈蓝黑色或深黑色。

2、膜层结晶致密、均匀,产品无露底,无明显色差,无发白等异常现象。

白斑、发花这种现象主要表现为氧化膜的色泽深浅不一,出现白斑、发花。

2.2、颜色不正产品发黑后出现偏蓝色或发红。

2.3、氧化膜不牢由于发黑前产品除油清洗不彻底、发黑处理时间过长,发黑层过厚,形成了发黑浮层,附着力差,产品酸洗后的清水冲洗不干净,将残酸带到发黑液中,造成局部反应过度;工件表面有浮锈。

2.4、锈斑发黑改变产品颜色的原因是氧化反应,所以发黑后的产品需及时进行脱水封闭。

如果发黑后的产品不及时浸油封闭,已活化的元素和空气继续反应,有时会出现变色现象。

四、环保性要求产品发黑后要求:无毒,无异味,环保。

(发黑剂不得含有硒化物,亚销酸盐,铬等有毒化合物)五、性能测试。

检验产品附着力和耐蚀性。

硫酸铜点滴法:每升溶液(去离子水)含硫酸铜30g、20℃、浸32秒。

有发红(触铜斑点,锈点-有铜析出)现象则判定不合格!漆前磷化处理工艺、质量控制与检测方法!1、防锈磷化工艺磷化工艺的早期应用是防锈,钢铁件经磷化处理形成一层磷化膜,起到防锈作用。

经过磷化防锈处理的工件防锈期可达几个月甚至几年(对涂油工件而言),广泛用于工序间、运输、包装贮存及使用过程中的防锈,防锈磷化主要有铁系磷化、锌系磷化、锰系磷化三大品种。

铁系磷化的主体槽液成分是磷酸亚铁溶液,不含氧化类促进剂,并且有高游离酸度。

这种铁系磷化处理温度高于95℃,处理时间长达30min以上,磷化膜重大于10g/m2,并且有除锈和磷化双重功能。

发黑检验规范

发黑检验规范

1、目的为了进一步加强产品表面质量控制,确保产品质量,满足客户要求。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产品的表面处理处理。

3、引用标准GB/T15519 化学转化膜钢铁黑色氧化膜规范和试验方法GB/T11376 金属的磷酸盐转化膜一、发黑的定义:发黑处理是为了防锈,其原理是将钢铁制品表面迅速氧化,使之形成致密的氧化膜保护层。

二、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所有发黑产品的质量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发黑产品批生产质量检验。

三、发黑外观要求1、外观呈蓝黑色或深黑色。

2、膜层结晶致密、均匀,产品无露底,无明显色差,无发白等异常现象。

白斑、发花这种现象主要表现为氧化膜的色泽深浅不一,出现白斑、发花。

2.2、颜色不正产品发黑后出现偏蓝色或发红。

2.3、氧化膜不牢由于发黑前产品除油清洗不彻底、发黑处理时间过长,发黑层过厚,形成了发黑浮层,附着力差,产品酸洗后的清水冲洗不干净,将残酸带到发黑液中,造成局部反应过度;工件表面有浮锈。

2.4、锈斑发黑改变产品颜色的原因是氧化反应,所以发黑后的产品需及时进行脱水封闭。

如果发黑后的产品不及时浸油封闭,已活化的元素和空气继续反应,有时会出现变色现象。

四、环保性要求产品发黑后要求:无毒,无异味,环保。

(发黑剂不得含有硒化物,亚销酸盐,铬等有毒化合物)五、性能测试。

检验产品附着力和耐蚀性。

硫酸铜点滴法:每升溶液(去离子水)含硫酸铜30g、20℃、浸32秒。

有发红(触铜斑点,锈点-有铜析出)现象则判定不合格!漆前磷化处理工艺、质量控制与检测方法!1、防锈磷化工艺磷化工艺的早期应用是防锈,钢铁件经磷化处理形成一层磷化膜,起到防锈作用。

经过磷化防锈处理的工件防锈期可达几个月甚至几年(对涂油工件而言),广泛用于工序间、运输、包装贮存及使用过程中的防锈,防锈磷化主要有铁系磷化、锌系磷化、锰系磷化三大品种。

铁系磷化的主体槽液成分是磷酸亚铁溶液,不含氧化类促进剂,并且有高游离酸度。

这种铁系磷化处理温度高于95℃,处理时间长达30min以上,磷化膜重大于10g/m2,并且有除锈和磷化双重功能。

发黑(常温)工艺与检验通用规范(2007)

发黑(常温)工艺与检验通用规范(2007)

发黑(常温)工艺与检验通用规范前言本标准是根据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加工特点和质量控制要求,参照GB/T 15519-2002《化学转化膜钢铁黑色氧化膜规范和实验方法》标准相关内容编制的。

I21发黑(常温)工艺与检验通用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钢铁零部件涂装双组份底漆的工艺过程控制、质量控制及质量要求。

本标准规定了钢铁零件常温发黑的工艺过程控制、质量控制及质量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工程机械产品有装配精度要求、不能电镀的机加工件或使用环境为油类环境的工件的表面防护。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771-1991 色漆和清漆 耐中性盐雾性能的测定 2 术语及定义 3.1 发黑钢铁的氧化称发黑或发蓝。

有高温与常温发黑之分。

高温发黑膜的主要成分为Fe 3O 4,常温发黑膜的主要成分为硒化铜(CuSe )。

4 工艺4.1 工艺流程图4.2 工艺过程 4.2.1 脱脂脱脂使用含有表面活性剂的碱性水基脱脂剂,采用浸洗方式,两次脱脂。

脱脂温度为66~70℃,脱脂时间每槽5~8分钟。

4.2.2 水洗采用流动自来水浸洗,时间0.5分钟。

4.2.3 酸洗采用盐酸溶液酸洗,室温,时间1~2分钟。

4.2.4 发黑采用常温发黑液处理,时间每槽3分钟。

4.2.5 封闭采用3%~5%的肥皂溶液处理,温度70~80℃,时间1分钟。

4.2.6 浸油采用防锈油处理,室温,时间2~3分钟。

4.3 溶液成分及工艺条件常温发黑液成分及工艺条件见表1表1常温发黑液成分及工艺条件4.4 工艺操作中的注意事项4.4.1 新配发黑液是浑浊的,经24h后呈透明状绿色。

4.4.2 发黑液即使只处理很少的零件,也会不断发生自催化反应,且不会终止。

(整理)喷塑、发黑、电镀、磷化、阳极氧化-检验标准

(整理)喷塑、发黑、电镀、磷化、阳极氧化-检验标准

目录喷塑喷漆检验标准 (1)磷化处理(金属)检验标准 (4)表面电镀(金属)检验标准 (5)发黑处理(金属)检验标准 (7)阳极氧化检验标准 (8)高频淬火检验标准 (11)喷塑喷漆检验标准1、目的规范检验操作,发现、控制不良品,防止批不良品输入下道工序。

同时给检验工作提供引导及接收标准。

2、范围适用于进料、外协制品回厂、成品的检验接收及顾客退货的挑选检验。

3、定义喷塑、喷漆件检验过程的参照标准。

4、职责4.1 质量部负责不合格的发现、记录和标识,组织处理不合格品。

4.2 采购部负责进料中不合格品与供应商的联络。

5、工作程序外观(目测)5.1 喷涂种类(如:塑粉或漆)、颜色与图纸要求及客户、我司、供应商三方确认的色板是否一致。

5.2 一般情况下,产品喷涂表面外观在使用时要求100%进行检验,检验方式依据本标准。

进料、外协回厂或过程验收则采用抽检,抽检操作方式依据《抽检规范》。

特殊产品根据产品的具体要求检验。

5.3 外观缺陷:有缩孔、针孔、杂质点、漏底、涂层厚度明显不均、流泪、预处理不良有锈、表面有污斑、不光滑、不平整、桔皮、花斑、凹坑等。

5.4 外观和颜色检验的环境:5.4.1 色板采用客户样件或经客户认可的签样。

5.4.2 应在标准光源对色灯箱CAC-600箱内(无设备条件时则要求在天然散射光线或光照度不低于2×40w光源环境下),以目视方法进行。

光照度通常在D65(特殊情况下用F/A,其次高标准要求时用CWF/TL84),背景颜色为中灰色。

5.4.3 检查距离:被测品与眼睛的距离为500mm,检验时在±15°范围内旋转。

5.5表面粗糙度应达到设计要求的表面粗糙度值。

涂膜附着力(划格实验)5.6 涂膜附着力检验(基体金属为铁、钢、铝及铝合金):5.6.1 采用划格—胶带粘贴法测定漆膜附着力,每批次以一件或两件检验则可。

不合格时可用加严检验。

5.6.2 检验方法:使用锋利刃口的刀片(刃口宽要求0.05mm,刃口达到0.1mm时必须重新磨刃口),沿能确保得到直线切口的导向器,刃口在相对涂面35-45度角,均速划线。

金属表面处理检验的要求规范

金属表面处理检验的要求规范

金属表面处理检验规范1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品质部门对电镀、氧化、化学处理、喷塑、喷漆、喷砂、拉丝等金属表面处理一般检验。

2术语和定义2.1 A级表面:在使用过程中总能被客户看见的部分(如:面壳的正面和顶面,后壳的顶面,手柄,透镜,按键及键盘正面,探头整个表面等)。

2.2 B级表面:在使用过程中常常被客户看见的部分(如:面壳的左右侧面,底壳或后壳的左右侧面及背面等)。

这些表面允许有轻微不良,但是不致引起挑剔客户不购买产品。

2.3 C级表面:在使用过程中很少被客户注意到的表面部分(如:面壳的底面,底壳或后壳的底面,内部零件表面)。

此表面的外观缺陷应合理而且不至于给客户觉得该产品质量不佳。

2.4 金属表面:包括电镀、氧化、钝化等表现为金属质感的表面,非喷涂表面。

2.5 基材花斑:电抛光、电镀或氧化前因基体材料腐蚀、或者材料中的杂质、材料微孔等原因所造成的、与周围材质表面不同光泽或粗糙度的斑块状花纹外观。

2.6 抛光区:对基材上的腐蚀、划伤、焊接区、铆接区等部位进行机械打磨抛光后表现出的局部高光泽、光亮区域。

2.7 浅划痕:镀(膜/塑/漆)层表面划伤,但未伤及底层(即底层未暴露);对其它无镀(膜/塑/漆)层表面则为:目测不明显、手指甲触摸无凹凸感、未伤及材料本体的伤痕。

数控冲床加工中机床台面对板材的摩擦产生的轻微痕迹属于此类划痕。

2.8 凹痕:由于基体材料缺陷,或在加工过程中操作不当等原因而在材料表面留下的小坑状痕迹。

2.9凹凸痕:因基材受撞击或校形不良等而呈现出的明显变形、凹凸不平的现象,手摸时有不平感觉。

2.10 烧伤:拉丝、电抛光、电镀处理时因操作不当、造成零件表面过热而留下的烧蚀痕迹。

2.11 水印:电镀、氧化或电抛光后因清洗水未及时干燥或干燥不彻底所形成的斑纹、印迹。

2.12 露白:镀锌钝化膜因磨擦而被去除、露出新层,或因缝隙截留溶液导致的无钝化膜现象,呈现为区别于周围颜色的白色。

2.13 修补:因膜层损伤而用涂料所作的局部遮盖。

发黑检验规范

发黑检验规范

表面处理检验规范共6页第1页1、目的为了进一步加强产品表面质量控制,确保产品质量,满足客户要求。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产品的表面处理处理。

3、引用标准GB/T15519 化学转化膜钢铁黑色氧化膜规范和试验方法GB/T11376 金属的磷酸盐转化膜一、发黑的定义:发黑处理是为了防锈,其原理是将钢铁制品表面迅速氧化,使之形成致密的氧化膜保护层。

二、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所有发黑产品的质量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发黑产品批生产质量检验。

三、发黑外观要求1、外观呈蓝黑色或深黑色。

2、膜层结晶致密、均匀,产品无露底,无明显色差,无发白等异常现象。

白斑、发花这种现象主要表现为氧化膜的色泽深浅不一,出现白斑、发花。

2.2、颜色不正产品发黑后出现偏蓝色或发红。

2.3、氧化膜不牢由于发黑前产品除油清洗不彻底、发黑处理时间过长,发黑层过厚,形成了发黑浮层,附着力差,产品酸洗后的清水冲洗不干净,将残酸带到发黑液中,造成局部反应过度;工件表面有浮锈。

热处理检验规范共6页第2页2.4、锈斑发黑改变产品颜色的原因是氧化反应,所以发黑后的产品需及时进行脱水封闭。

如果发黑后的产品不及时浸油封闭,已活化的元素和空气继续反应,有时会出现变色现象。

四、环保性要求产品发黑后要求:无毒,无异味,环保。

(发黑剂不得含有硒化物,亚销酸盐,铬等有毒化合物)五、性能测试。

检验产品附着力和耐蚀性。

硫酸铜点滴法:每升溶液(去离子水)含硫酸铜30g、20℃、浸32秒。

有发红(触铜斑点,锈点-有铜析出)现象则判定不合格!六、漆前磷化处理工艺、质量控制与检测方法!1、防锈磷化工艺磷化工艺的早期应用是防锈,钢铁件经磷化处理形成一层磷化膜,起到防锈作用。

经过磷化防锈处理的工件防锈期可达几个月甚至几年(对涂油工件而言),广泛用于工序间、运输、包装贮存及使用过程中的防锈,防锈磷化主要有铁系磷化、锌系磷化、锰系磷化三大品种。

铁系磷化的主体槽液成分是磷酸亚铁溶液,不含氧化类促进剂,并且有高游离酸度。

表面处理检验标准(喷塑、磷化、电镀、发黑、阳极氧化)

表面处理检验标准(喷塑、磷化、电镀、发黑、阳极氧化)

廊坊多元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检验标准(表面处理)编制:校对:审核:年月日发布年月日起实施目录喷塑喷漆检验标准 (1)磷化处理(金属)检验标准 (5)表面电镀(金属)检验标准 (6)发黑处理(金属)检验标准 (9)阳极氧化检验标准 (10)高频淬火检验标准 (15)喷塑喷漆检验标准1、目的规范检验操作,发现、控制不良品,防止批不良品输入下道工序。

同时给检验工作提供引导及接收标准。

2、范围适用于进料、外协制品回厂、成品的检验接收及顾客退货的挑选检验。

3、定义喷塑、喷漆件检验过程的参照标准。

4、职责4.1 质量部负责不合格的发现、记录和标识,组织处理不合格品。

4.2 采购部负责进料中不合格品与供应商的联络。

5、工作程序外观(目测)5.1 喷涂种类(如:塑粉或漆)、颜色与图纸要求及客户、我司、供应商三方确认的色板是否一致。

5.2 一般情况下,产品喷涂表面外观在使用时要求100%进行检验,检验方式依据本标准。

进料、外协回厂或过程验收则采用抽检,抽检操作方式依据《抽检规范》。

特殊产品根据产品的具体要求检验。

5.3 外观缺陷:有缩孔、针孔、杂质点、漏底、涂层厚度明显不均、流泪、预处理不良有锈、表面有污斑、不光滑、不平整、桔皮、花斑、凹坑等。

5.4 外观和颜色检验的环境:5.4.1 色板采用客户样件或经客户认可的签样。

5.4.2 应在标准光源对色灯箱CAC-600箱内(无设备条件时则要求在天然散射光线或光照度不低于2×40w光源环境下),以目视方法进行。

光照度通常在D65(特殊情况下用F/A,其次高标准要求时用CWF/TL84),背景颜色为中灰色。

5.4.3 检查距离:被测品与眼睛的距离为500mm,检验时在±15°范围内旋转。

5.5表面粗糙度应达到设计要求的表面粗糙度值。

涂膜附着力(划格实验)5.6 涂膜附着力检验(基体金属为铁、钢、铝及铝合金):5.6.1 采用划格—胶带粘贴法测定漆膜附着力,每批次以一件或两件检验则可。

(整理)检验标准喷塑、喷漆、电镀、发黑

(整理)检验标准喷塑、喷漆、电镀、发黑

浙江超伟机械有限公司检验标准(表面处理)版本/次:A/01持有人:分发号:状态:2013年7月01日发布2013年7月01日起实施发布:浙江超伟机械有限公司喷塑喷漆检验标准文件编号:版本 AQ/CW02-2013 版次01页次:1of5 生效日期2013/7/011、目的规范检验操作,发现、控制不良品,防止批不良品输入下道工序。

同时给检验工作提供引导及接收标准。

2、范围适用于进料、外协制品回厂、成品的检验接收及顾客退货的挑选检验。

3、定义喷塑、喷漆件检验过程的参照标准(电泳漆件检验参照喷漆件检验标准)。

4、职责4.1 品质部负责不合格的发现、记录、标识及隔离,组织处理不合格品。

4.2 制造部参与不合格品的处理。

4.3 采购部负责进料中不合格品与供应商的联络。

4.4 管理者代表负责不合格品处理的批准。

5、工作程序外观(目测)5.1 喷涂种类(如:塑粉或漆)、颜色与图纸要求及客户、我司、供应商三方确认的色板是否一致。

5.2 一般情况下,产品喷涂表面外观在使用时要求100%进行检验(员工自检),检验方式依据本标准。

进料、外协回厂或过程验收则采用抽检,抽检操作方式依据《抽检规范》。

特殊产品根据产品的具体要求检验。

5.3 外观缺陷:有缩孔、针孔、杂质点、漏底、涂层厚度明显不均、流泪、预处理不良有锈、表面有污斑、不光滑、不平整、桔皮、花斑、凹坑等。

5.4 外观和颜色检验的环境:5.4.1 色板采用客户样件或经客户认可的签样。

5.4.2 应在标准光源对色灯箱CAC-600箱内(无设备条件时则要求在天然散射光线或光照度不低于2×40w光源环境下),以目视方法进行。

光照度通常在D65(特殊情况下用F/A,其次高标准要求时用CWF/TL84),背景颜色为中灰色。

编制:江智平审核:批准:丁善玉喷塑喷漆检验标准文件编号:版本 AQ/CW02-2013 版次01页次:2of5 生效日期2013/07/015.4.3 检查距离:被测品与眼睛的距离为500mm,检验时在±15°范围内旋转。

五金件检验标准—最新版本

五金件检验标准—最新版本

五金件检验标准适用范围: ________________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制定:崔江战审核:核准文件制修订记录五金件检验标准一.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五金件产品的外观要求及性能测试等项目。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各种结构件产品的检验,包括结构零件、结构部件及其他由结构件和非混合组装而成的产品。

本标准适用于各个阶段对于结构件产品实施的检验,包括来料检验、工序检验、整机检验。

本文档为通用文件,当某一或者某些结构件产品有独立成文的检验规范或质量要求时,应以其独立成文的检验规范和质量要求为标准二.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五金件不良缺陷定义2.1.1 毛边:由于机械冲压或切割后未处理好,导致加工件边缘或分型面处所产生的金属毛刺。

2.1.2 划伤:由于在加工或包装、运输过程中防护不当导致产品表面出现的划痕、削伤。

2.1.3 裁切不齐:由于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定位或设备固定不当,导致产品边缘切割不齐。

2.1.4 变形:因加工设备调校不当或材料因内应力而造成的产品平面形变。

2.1.5 氧化生锈:因产品加工后未进行相应防锈处理或处理措施不当,而导致产品表面出现锈斑。

2.1.6 尺寸偏差:因加工设备的精度不够,导致产品尺寸偏差超过设计允许水平。

2.1.7 “R 角”过大:产品因折弯或冲压设备精度不够,导致折弯处弧度过大。

2.1.8 表面凹痕:由于材料热处理不好或材料生锈,其内部杂质导致金属表面形成的凹痕。

2.1.9 倒圆角不够:产品裁切边缘因切割或冲压原因产生的锐边未处理成圆弧状,易导致割手。

2.1.10 焊接疤痕:产品焊接后未经打磨刨光而残留的凸起疤痕。

2. 1.11 色差:产品表面颜色与标准样品颜色有差异。

2.1.12 异色点:在产品表面出现颜色异于周围颜色的点。

2.1.13 破裂:因机加工损伤而造成产品的裂纹或细小开裂。

2.1.14 麻点:喷涂件表面上有附著的细小颗粒。

2.1.15 堆漆:喷涂件表面出现局部的油漆堆积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目的为了进一步加强产品表面质量控制,确保产品质量,满足客户要求。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产品的表面处理处理。

3、引用标准GB/T15519 化学转化膜钢铁黑色氧化膜规范和试验方法GB/T11376 金属的磷酸盐转化膜一、发黑的定义:发黑处理是为了防锈,其原理是将钢铁制品表面迅速氧化,使之形成致密的氧化膜保护层。

二、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所有发黑产品的质量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发黑产品批生产质量检验。

三、发黑外观要求1、外观呈蓝黑色或深黑色。

2、膜层结晶致密、均匀,产品无露底,无明显色差,无发白等异常现象。

白斑、发花这种现象主要表现为氧化膜的色泽深浅不一,出现白斑、发花。

2.2、颜色不正产品发黑后出现偏蓝色或发红。

2.3、氧化膜不牢由于发黑前产品除油清洗不彻底、发黑处理时间过长,发黑层过厚,形成了发黑浮层,附着力差,产品酸洗后的清水冲洗不干净,将残酸带到发黑液中,造成局部反应过度;工件表面有浮锈。

2.4、锈斑发黑改变产品颜色的原因是氧化反应,所以发黑后的产品需及时进行脱水封闭。

如果发黑后的产品不及时浸油封闭,已活化的元素和空气继续反应,有时会出现变色现象。

四、环保性要求产品发黑后要求:无毒,无异味,环保。

(发黑剂不得含有硒化物,亚销酸盐,铬等有毒化合物)五、性能测试。

检验产品附着力和耐蚀性。

硫酸铜点滴法:每升溶液(去离子水)含硫酸铜30g、20℃、浸32秒。

有发红(触铜斑点,锈点-有铜析出)现象则判定不合格!漆前磷化处理工艺、质量控制与检测方法!1、防锈磷化工艺磷化工艺的早期应用是防锈,钢铁件经磷化处理形成一层磷化膜,起到防锈作用。

经过磷化防锈处理的工件防锈期可达几个月甚至几年(对涂油工件而言),广泛用于工序间、运输、包装贮存及使用过程中的防锈,防锈磷化主要有铁系磷化、锌系磷化、锰系磷化三大品种。

铁系磷化的主体槽液成分是磷酸亚铁溶液,不含氧化类促进剂,并且有高游离酸度。

这种铁系磷化处理温度高于95℃,处理时间长达30min以上,磷化膜重大于10g/m2,并且有除锈和磷化双重功能。

这种高温铁系磷化由于磷化速度太慢,现在应用很少。

锰系磷化用作防锈磷化具有最佳性能,磷化膜微观结构呈颗粒密堆集状,是应用最为广泛的防锈磷化。

加与不加促进剂均可,如果加入硝酸盐或硝基胍促进剂可加快磷化成膜速度。

通常处理温度80~100℃,处理时间10~20min,膜重在7.5克/m2以上。

锌系磷化也是广泛应用的一种防锈磷化,通常采用硝酸盐作为促进剂,处理温度80~90℃,处理时间10~15min,磷化膜重大于7.5g/m2,磷化膜微观结构一般是针片紧密堆集型。

防锈磷化一般工艺流程:除油除锈——水清洗——表面调整活化——磷化——水清洗——铬酸盐处理——烘干——涂油脂或染色处理通过强碱强酸处理过的工件会导致磷化膜粗化现象,采用表面调整活化可细化晶粒。

锌系磷化可采用草酸、胶体钛表调。

锰系磷化可采用不溶性磷酸锰悬浮液活化。

铁系磷化一般不需要调整活化处理。

磷化后的工件经铬酸盐封闭可大幅度提高防锈性,如再经过涂油或染色处理可将防锈性提高几位甚至几十倍,见表1。

表1 磷化膜与涂油复合对耐蚀性的影响材料出现锈蚀时间(h)(盐雾ASTM B117-64)裸钢0.5钢+涂油15.0钢+16g/m2锌磷化4.0钢+锌磷化+涂油550.02、漆前磷化工艺涂装底漆前的磷化处理,将提高漆膜与基体金属的附着力,提高整个涂层系统的耐腐蚀能力;提供工序间保护以免形成二次生锈。

因此漆前磷化的首要问题是磷化膜必须与底漆有优良的配套性,而磷化膜本身的防锈性是次要的,磷化膜细致密实、膜薄。

当磷化膜粗厚时,会对漆膜的综合性能产生负效应。

磷化体系与工艺的选定主要由:工件材质、油锈程度、几何形状;磷化与涂漆的时间间隔;底漆品种和施工方式以及相关场地设备条件决定。

一般来说,低碳钢较高碳钢容易进行磷化处理,磷化成膜性能好些。

对于有锈(氧化皮)工件必须经过酸洗工序,而酸洗后的工件将给磷化带来很多麻烦,如工序间生锈泛黄,残留酸液的清除,磷化膜出现粗化等。

酸洗后的工件在进行锌系、锌锰系磷化前一般要进行表面调整处理。

在间歇式的生产场合,由于受条件限制,磷化工件必须存放一段时间后才能涂漆,因此要求磷化膜本身具有较好的防锈性。

如果存放期在10天以上,一般应采用中温磷化,如中温锌系、中温锌锰系、中温锌钙系等,磷化膜的厚度最好应在2.0~4.5g/m2之间。

磷化后的工件应立即烘干,不宜自然凉干,以免在夹缝、焊接处形成锈蚀。

如果存放期只有3~5天,可用低温锌系、轻铁系磷化,烘干效果会好于自然凉干。

3、磷化——质量控制及检测方法磷化后的工件,根据其用途,对其质量指标进行分项检验。

主要质量控制指标,包括磷化膜外观、磷化膜厚度或膜重、磷化膜或后处理以后的耐蚀性三大共性指标。

根据磷化用途有时还要检测:磷化与漆膜配套性、磷化膜硬度、摩擦系数、抗擦伤性等指标。

关于磷化的三共性指标,可参照如下标准及方法。

磷化膜外观:采用目测法,相关标准GB 11376-89《金属的磷酸盐转化膜》和GB 6807-86《钢铁工件涂漆前磷化处理技术条件》。

磷化膜厚度或膜重:膜厚度测量采用GB 6462《金属的氧化覆盖层横断面厚度显微镜测量法》,也可采用测厚仪,按照GB 4956《磁性金属基体上非磁性覆盖层厚度测量磁性方法》或GB 4957《非磁性金属基体上非导电覆盖层测量涡流方法》。

膜重测量采用重量法,可依照GB 6807《钢铁工件涂漆前磷化处理技术条件》或GB 9792《金属材料上的转化膜单位面积上膜层质量的测定》。

耐蚀性:检测磷化膜本身的耐蚀性可采用硫酸铜点滴法,氯化钠盐水浸泡法和盐雾试验法。

点滴法和盐水浸泡法可依照GB 6807-86《钢铁件涂漆前磷化处理技术条件》,磷化膜经过后处理如涂油,涂蜡,涂漆后一般进行盐雾试验检验。

盐雾试验可依照GB 1771-79《漆膜耐盐雾测定法》或GB 6458《金属覆盖层中性盐雾性试验》。

1 涂漆前打底用磷化用于漆前打底的磷化处理,其主要目的是提高漆膜的附着力和涂层系统的耐蚀性,因此重点在于与漆膜的配合性能方面。

一般对磷化质量检测指标包括膜外观、膜厚度和与漆膜配套后的性能。

膜外观应为均匀细密完整的磷化膜,对轻铁系磷化,其外观应为均匀细密完整的磷化膜,对轻铁系磷化,其外观应为完整的红蓝彩色膜。

磷化膜不宜过厚,一般膜重应小于7.5g/m2,最佳为1.5~3.0g/m2,对于轻铁系磷化膜重0.5~1.0g/m2为宜,过厚和粗糙的磷化膜是不利涂漆的。

耐蚀性指标包括磷化膜本身的耐蚀性和涂漆前不应出现泛黄生锈现象。

磷化与漆配合后的耐蚀性是最为重要的,它体现了磷化膜与漆协同后的整体耐蚀能力。

磷化膜与涂漆配合后除检测耐蚀性外,一般还需测定其漆膜的机械物理性能,如:附着力、冲击强度、抗弯能力(柔韧性)等。

涂漆前打底用磷化的质量指标及检测方法一般应参照国家标准GB 6807-86《钢铁工件涂漆前磷化处理技术条件》,该标准对磷化膜的各项质量指标及检测评价方法都有较详细的规定,其主要内容如下:(1)磷化膜外观应为结晶致密、连续均匀的浅灰到深灰色膜,对于轻铁系磷化应为连续彩色膜。

允许出现下述缺陷;轻微的水迹,铬酸盐痕迹、轻微挂灰现象,由于热处理焊接及加工等表面状态不同造成的磷化膜缺陷。

对于下述则是不允许出现的缺陷:磷化膜出现泛黄生锈、磷化膜疏松、磷化露底局部无膜,严重挂灰。

(2)涂漆用磷化膜重应低于7.5克/m2。

(3)磷化膜的耐蚀性采用盐水浸泡法,磷化工件在3%NaCl水溶液中,在15~25℃温度下,浸泡1h不应出现锈蚀。

磷化与漆膜配合后的耐蚀性检测是将磷化工件涂覆25~35μm的A04-9白氨基漆,划痕后进行盐雾试验(按GB 1771-79)经24h盐雾试验(铁系磷化是8h盐雾试验)漆膜应无起泡、生锈、脱落现象。

GB 6807-86对硫酸铜点滴法没有作为必须检测的项目,认为可作为工序间磷化质量的快速检验方法,而对磷化与涂漆配合后的耐蚀性作为必检项目。

对于漆前磷化的检验指标及方法也可参照GB 11376-89《金属的磷酸盐转化膜》。

因此,从标准的规定检验项目看,漆前打底用磷化应该是致密、均匀、薄层磷化膜,应着重检验磷化与油漆配套后的耐蚀性及机械物理性能。

2 对防锈、耐蚀用磷化对于这类磷化,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耐蚀防护,其耐蚀性是最为重要的指标。

一般的质量检测指标包硫酸铜点滴要大于1min,耐盐水大于2h,盐雾试验大于1.5h。

有关涂油或涂蜡后的耐蚀性检测,最好采用盐雾试验,具体应达到的耐盐雾时间,可由供需双方商定。

3 润滑、耐磨减摩磷化起润滑作用的磷化主要用在冷加工方面,一般是锌系。

耐磨减摩磷化是用于载荷摩擦运动的工件,常规的是锰系磷化。

对于起润滑作用的磷化,主要检验外观、膜重、耐蚀性以及皂化后的滑润性,有时要测定摩擦系数。

要求磷化膜外观应均匀完整,一般膜重大于5g/m2,以保证有一定的膜厚,经皂化后,明显降低摩擦力,减少模具损伤,减少工件冷作时的开裂。

对于耐磨减摩磷化,一般为锰系磷化,其磷化膜外观应为均匀完整深灰或黑色膜。

对于配合间隙小的零部件,其膜重应在1~3g/m2,动配合间隙大的工件,其膜重应在5g/m2以上。

要求这类磷化有较高的硬度和抗擦伤性能,具体指标可由供需双方商定。

同时耐磨减摩磷化应有较好的耐蚀性,通常耐盐雾应在1.5h以上。

对于润滑、耐磨减摩磷化同样可参照GB 11976-89。

4 其它用途的磷化磷化除了用上述三个领域外,还可用于电绝缘方面,装饰性方面。

其常规质量检测指标为外观、膜重和耐蚀性。

对电绝缘磷化,要求检测单位面积上的表面电阻。

对装饰性磷化要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染色处理,要求不同的颜色色度和耐蚀性,这些指标的检测方法和控制范围一般由供需双方商定。

磷化质量指标的检测和控制,是根据其用途的不同要有各种不同的要求,除常规的外观、膜重,某些磷化的耐蚀性有标准可遵循外,大部分指标及检测方法都是由供需双方商定。

7、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产品的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应符合技术图样要求或合同规定。

.编制:审核:批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