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缺乳
产后缺乳中医疗法与辨证施护
产后缺乳中医疗法与辨证施护摘要】总结对102例产后缺乳中医辨证治疗与辨证施护,以期从身心疗法中寻找预防和治疗产后缺乳的方法,指导产妇以正确及时的方式进行哺乳,从而提高。
母婴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产后缺乳中医辨证治疗传统疗法辨证施护产后缺乳也称乳汁不足或乳汁不行,多因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或恼怒伤肝,肝气郁结所致,产后缺乳发病率约占产妇的20%-30%[1]。
产后缺乳将直接导致母乳喂养不足,使新生儿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严重影响了婴儿及产妇的健康,因此,应针对引起缺乳的各种相关因素,采取有效的辨证治疗措施与辨证施护进行护理。
笔者对102例产后缺乳的产妇进行辨证治疗及辨证施护,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中医疗法1.1辨证治疗1.1.1气血虚弱型32例产后乳少甚或全无,面色无华、心悸怔忡、脉虚细。
治宜补气养血、通脉增乳。
以通乳丹为基本方,药用:人参、黄芪、当归、麦冬、山药、扁豆各15g,木通、阿胶、桔梗各10g,猪蹄2个。
1剂/d,水煎,分两次服用。
1.1.2肝郁气滞型39例产后乳汁涩少或全无,乳房胀硬、胸胁胀满、情志抑郁、脉弦细。
治宜疏肝解郁。
以下乳涌泉散为基本方,药用:当归、白芍、生地黄、花粉各15g,川芎、桔梗、甘草、柴胡、青皮、漏芦、通草、白芷各9g,穿山甲、王不留行各12g。
1剂/d,水煎,分两次服用。
1.1.1痰湿壅阻型31例乳汁分泌少或点滴皆无,乳房丰满、柔软无胀感,体形肥胖、不思饮食或食多乳少、大便溏薄、脉弦细。
治宜健脾化痰、通络下乳。
方用:苍术12g,香附、陈皮各10g,半夏6g,无花果30g,路路通、王不留行、丝瓜烙各15g。
1剂/d,水煎,分两次服用。
1.2 传统疗法1.2.1 针刺疗法主穴:双侧合谷、三阴交、少泽[2]。
配穴:气血虚弱加足三里,肝郁气滞加太冲,痰湿壅阻加丰隆。
每次留针30min,1次/d,5次为1个疗程。
1.2.2 耳穴疗法主穴:胸、内分泌、交感,配穴:气血虚弱加肝、脾,肝郁气滞加肝、三焦,痰湿壅阻加脾、胃、三焦。
13 缺乳
❖ 本证不仅可出现于产后,在哺乳期亦可出现。
【病因病机】
❖ 乳汁由气血化生,资于冲任,赖肝气疏 泄与调节。
❖ 从经络循行上讲,胃经过乳房,中医有 “乳头属肝,乳房属胃”之说,脾经行 乳外,因此,本病主要与肝、胃脾有关。
【辨证】
❖ 主症 产后没有乳汁分泌,或分泌量过少,或 在产褥期、哺乳期乳汁正行之际,乳汁分泌 减少或全无。
❖
气血不足
❖
肝气郁结
❖
痰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滞
【治疗】 1.基本治疗
❖ 治法 调理气血,疏通乳络。以足阳明经 及任脉穴为主。
❖ 主穴 乳根 膻中 少泽
❖ 配穴 气血不足+脾俞、足三里
❖
肝气郁结+内关、太冲
❖
痰浊阻滞+中脘、丰隆
❖ 1.针灸治疗产后乳少效果较好。 ❖ 2.应积极早期治疗,在乳少发生最迟不
超过1周,及时治疗,缺乳时间越短针灸疗效 越好。 ❖ 3.哺乳期应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疲劳, 保证充足睡眠,掌握正确哺乳方法,可多食 高蛋白流质食物。
❖
❖ 操作: 少泽浅刺,膻中刺向两侧乳房,平刺, 乳根向乳房基底平刺。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 作。
❖ 方义:膻中为气会,虚能益气,实则泻之, 理气开郁;乳根位于乳下,补益气血,化生 乳汁,又能通畅乳络;少泽为治疗缺乳经验 效穴。
2.其他治疗
❖ (1)皮肤针 ❖ (2)耳针法 ❖ (3)穴位注射法
【按语】
缺乳中医辩证论治
缺乳中医辩证论治产后乳汁甚少或无乳可下,称为缺乳,又称乳汁不足、乳汁不行、产后乳无汁。
我国妇女有产后哺乳的良好习惯,对缺乳十分重视,有关记载颇为丰富。
早在隋代《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就有“产后乳无汁候”的病机论述。
唐代《备急千金要方》列出了“治妇人乳无汁共二十一首下乳方”,所用药食多为通草、麦冬、漏芦、瓜蒌根以及猪蹄、鲫鱼等,至今临床亦常用于催乳。
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八》分虚实两类论治缺乳。
指出:“产后有二种乳脉不行,有气血盛而壅闭不行者,有血少气弱涩而不行者,虚当补之,盛当疏之。
”《妇人大全良方》云:“妇人乳汁,乃气血所化。
若元气虚弱。
即乳汁短少……,若怒气乳出,此肝经风热,若累产无乳,此内亡津液。
盖乳汁资于冲任,若妇人疾在冲任,乳少而色黄者,生子则怯弱而多疾。
”奠立了产后缺乳的病因病机学基础,后世医家多宗前说,并治以虚则补之,实则疏之,不宜专事通乳,当寓通于补和疏之中,调治本病。
【病因病机】乳汁来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与血气同源,赖乳脉、乳络输送,经乳头泌出。
是以程若水有“胎既产,则胃中清纯津液之气,归于肺,朝于脉,流人乳房,变白为乳”之说。
故血气不足或气机郁滞,影响乳汁的生化和流通,是引起缺乳的主要原因。
血气源于脾胃生化,是以脾胃素虚,或产后劳逸失常,或忧愁思虑,或产时失血过多,均可致气血虚弱而表现乳汁其少或全无。
肝主疏泄,“乳头厥阴所主”,若素性抑郁或产时、产后为情志所伤。
啼哭悲哀太过,肝失条达,气机郁滞,乳脉、乳络不通,乳汁运行失畅,以致缺乳。
也有因其他缘故,如婴儿吮吸不够,哺乳方法不正确,乳房排空不良引起乳汁减少。
尚有因添加辅食太多,出现乳汁减少者。
此外,素体衰弱,产时耗气伤血或素有慢性病可致缺乳;或因乳腺炎、乳汁淤积不出,以致乳汁不行。
【诊断鉴别】一、诊断要点1.产后开始哺乳时即觉乳房不胀,乳汁稀少;产后哺乳开始时即全无乳汁;或骤然乳汁减少,不足以喂养婴儿。
产后缺乳中医诊疗技术
2.肝郁气滞
[证候] 产后乳汁甚少或全无,乳汁稠,乳房胀硬或疼痛,情志抑郁,食欲不振;舌质正常或黯红,苔薄黄,脉弦或弦数。
[治法] 疏肝解郁,通络下乳。
[方药] 下乳涌泉散。
主要药物:当归、白芍、川芎、生地黄、柴胡、青皮、天花粉、漏芦、通草、桔梗、白芷、穿山甲、王不留行、甘草。若有乳房胀痛明显,加橘络、丝瓜络、路路通;乳房胀痛微热、心烦口苦者,加蒲公英、全瓜蒌、刺蒺藜、夏枯草。
[适应证] 主治脾胃衰弱、气血不足证。
[用法用量] 水煎分服,日一剂。
适宜技术
1.针灸
(1)体针
主穴:选膻中、乳根、少泽。
配穴:若气血虚弱者,加足三里、三阴交、脾俞、胃俞、膈俞;肝气郁结者,加太冲、合谷、内关、肝俞。针法为膻中、乳根平刺,针尖向乳头刺入 1~1.5寸,以乳房部有胀感为宜,施予泻法或平补平泻法。少泽穴平刺。气血虚弱者,所加诸穴均用补法,可加艾灸;肝气郁结者,所加诸穴均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法,7~10天为一疗程。
[适应证] 肾虚瘀阻之缺乳。
[用法用量] 水煎分服。
2.补气通乳饮
[药物组成] 黄芪30克,当归6克,党参24克,麦冬、生地黄各12克,白通草6克,桔梗、王不留行各10克,生菜子3克,猪蹄两只。
[适应证] 气血两虚之缺乳。
[用法用量] 先以猪蹄煎汤,取此汤煎上述诸药服用,每日一剂。
[证候] 产后乳少或全无,乳汁清稀,乳房柔软,无胀感,面色无华,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心悸头晕;舌淡,少苔,脉虚细。
[治法] 补气养血,佐以通乳。
[方药] 通乳丹加减。
主要药物:人参、黄芪、当归、麦冬、通草、桔梗、猪蹄。食少便溏、腹胀者,加炒白术、陈皮、扁豆;头晕心悸者,加阿胶、白芍、首乌。
中医产后缺乳
目的要求
掌握:产后缺乳的中医辨证论治。 熟悉:产后缺乳的中医病因病机。 了解:产后缺乳的外治法。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产后缺乳的中医辨证论治。 难点:产后缺乳的辨证。
定义
产后缺乳:哺乳期乳腺无乳汁分泌,或乳 量少,不能满足喂养婴儿者,称为产后缺乳。
病因病机
▪ 中医病因病机: ▪ 气血虚弱 ▪ 肝郁气滞 ▪ 西医病因病理 ▪ 贫血、营养不良、恐惧、抑郁等。 ▪ 产后婴儿对乳头刺激不够等。
▪ 检查
乳房柔软,皮色不变; 或乳房胀硬; 或伴有结块,皮色不变; 或皮肤微红,甚或潮红。 ▪ 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表现及乳房检查即可确诊。
常见并发症:
若乳汁淤积易于并发急性乳腺炎。
辨证小结
▪ 虚症:乳房柔软,不胀痛;
▪
乳汁清稀;
▪
面色少华,舌淡,脉虚细。
▪ 实证:乳房胀硬疼痛;
▪
乳汁浓稠;
▪
胸胁胀闷,或少腹疼痛,
四物、天花粉养血滋液; 穿山甲、王不留行、漏芦活络下乳; 桔梗、通草宣络通乳; 甘草调和诸药。
外治疗法
1、橘叶、葱白适量,煎汤熏洗双乳。 2、乳房结块胀痛者:
仙人掌切薄片贴敷局部, 生马铃薯捣烂成糊状外敷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双柏散水蜜调敷双乳。
西医治疗
主要
大量维生素B类药物; 超声波; 红外线乳房照射。
诊断
产妇哺乳时,如不能达到以下5点,可考虑确诊为产后缺乳。 1.哺乳次数 出生后1-2月婴儿24小时哺乳8次以上,哺乳时可听 见吞咽声。 2.排泄情况 每天换湿尿布6块以上,有少量多次大便。 3.睡眠 两次哺乳之间,婴儿满足并安静,3个月婴儿常在吸吮 中入睡,自发放弃乳头。 4.体重 每周平均增加150克左右,2-3个月内婴儿每周增加200g 左右。 5.神情 婴儿双眼明亮,反应灵敏。母亲在哺乳前有乳房胀感, 哺乳时有射乳反射,哺乳后乳房变软。
产后缺乳中医保健研究进展
产后缺乳中医保健研究进展产后缺乳是指妇女在生产后,由于某些原因导致乳汁分泌不足或不能满足婴儿需要的情况。
中医认为,产后缺乳是由于生产过程中损伤胸脘气机,导致乳汁分泌不畅所致。
本文将从中医角度探讨产后缺乳的保健方法及研究进展。
中医对于产后缺乳的研究起源已久,已有多种针对性很强的治疗方法和保健措施。
常用的保健措施有:1、调理情志中医认为,情志调节对于产妇乳汁分泌有重要作用。
因为产妇在生产后,由于激素水平的变化以及新生儿照顾任务的加重,容易出现情绪波动、疲劳等症状,从而影响乳汁分泌。
因此,产后妇女应该保持心情舒畅,通过休息、运动等方式提高体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利于促进乳汁分泌。
2、饮食调理饮食调理是中医保健的一大特点。
产妇应该注重饮食健康,选择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并适量补充营养。
对于产后缺乳的产妇,中医建议多食用具广谱营养及丰富维生素B的食品,如乳制品、瘦肉、鱼蛋、豆腐等,同时也应限制食用冷饮、煎炸等食品。
3、中药调理中药调理是中医传统的治疗方法之一。
中医药可以通过调理机体内部环境,增加血气营养,从而促进乳汁分泌。
常用的中药有 : 当归、熟地、白芍、黄芪等,这些药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理胸腺、胃经和脾胃气血,从而起到促进乳汁分泌的作用。
4、按压乳房中医认为,按压乳房是刺激乳汁分泌的一种方法。
因此,产后妇女应该适当地按摩和刺激乳房,帮助乳汁排出。
综上所述,中医保健研究的进展为产后妇女提供了多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和保健措施。
结论与展望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产后缺乳多是因为脏腑功能紊乱、瘀血、气滞等因素导致的。
因此,调理脏腑功能,加强气血的流通和营养的供给,才是治疗产后缺乳的根本措施。
未来,中医保健研究应进一步深入,广泛开展科研工作,积累更多数据和经验,为产后缺乳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同时,也需要借助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为妇女们带来更好的保健益处。
中医辨证治疗缺乳48例
中 药 内外结 合 治 疗 带下 病 体 会
临 床 资 料 选 用 1 9 9 8年 1月 至 1 9 9 9年 1 2
翘, 阴部 搔 痒加 苦 参 、 床 子 。 人 遵循 重 视妇检 , 蛇 本 中医辨 证 , 内外 兼 治 三 原则 , 妇 科 带症 治 疗 中屡 在
治 屡 验取得 良好疗 效 。
据 主要 是 产后 5排 出乳 汁量 少 . 或 全无 , 甚 不够 喂
养 婴儿 , 乳房 不 胀 不 痛 为虚 证 ; 房胀 痛 甚 或发 热 乳
有 块 为实证 。
治 疗 结 果 治 愈 5 2例 , 效 1 显 1例 , 转 6 好
例, 无效 3例 , 总有 效率 8 . O 。 7 5
陈皮 、 曲各 1 g 神 O 。每 E 1剂 , 剂 两 煎 , 煎 约 l 每 每
2 0 , 晚服 , 5 ml早 3剂 1 程 , 证 可 配经 治 乳 水 增 多 , 足 婴 儿吸 吮者 满
断 。 结合 全 身证 侯 辨证 施治 : 应 中医 的带下 症 可归
体
会
应 重 视 妇 科 检 查 :付 青 主 女 科 》 《 带
下 篇认 为 , 带症 皆为湿 与 脾虚 肝郁有 关 。 医妇科 木通 虚证 用 通草 ) 西 。肝郁 实 证 加炒 柴胡 6 , g 白芷 或
则视 自带为 一 症状 , 发生 于 阴 道 、 宫颈 、 宫 内膜 、 子 附件及 盆腔 的慢性 感 染 。亦 有 发生 于宫 颈癌 等严 重病 变者 , 带 下 实 为不 可 稍有 疏 忽 的临 床现 象 。 故 对 以带 下 病 就 诊 的 患 者 ,应 重 视 常 规 的妇 科 检 查 。尤 其对 带 下严 重 、 白带 粘稠 臭 秽 、 溲赤 而 痛者 或 自带有 血 染 血 丝 之 赤 带 , 注 意 阴道 及 宫 颈 的 应 病 理 变 化 , 时进 行 宫 颈 刮 片 镜 检 , 及 以免 延 误 诊
产后缺乳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产后缺乳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产后缺乳系因气血不足,不能生乳,或肝郁气滞,乳脉垂塞,导致产妇在哺乳期乳汁甚少或全无,亦称产后乳汁不行。
1 诊断依据
1.1 产后排出的乳汁量少,甚或全无,不够喂养婴儿。
1.2 乳房检查松软,不胀不痛,挤压乳汁点滴而出,质稀。
或乳房丰满乳腺成块,挤压乳汁疼痛难出,质稠。
1.3 排除因乳头凹陷和乳头皲裂造成的乳汁壅积不通,哺乳困难。
2 证候分类
2.1 气血亏虚:产后乳少,甚或全无,乳汁清稀,乳房柔软,无胀感。
伴面色少华,神疲食少。
舌淡,少苔,脉虚细。
2.2 肝气郁滞:产后乳汁甚少或全无,乳汁稠,而乳房胀硬而痛。
情志抑郁不乐,胸胁胀痛,食欲减退,或有微热。
舌质暗红或尖边红,苔薄黄,脉弦细或弦数。
3 疗效评定
3.1 治愈:乳汁分泌正常,能正常哺乳。
3.2 好转:乳汁分泌增多,或乳汁分泌正常,但量少不够喂养婴儿。
3.3 未愈:乳汁分泌无改变。
产后乳少中医辩证论治
产后乳少中医辩证论治泌乳过少系指分娩后乳腺泌乳量少,远不能满足喂养新生儿,或无乳汁分泌。
近年来,由于我国孕产妇年龄趋于增高,加之剖宫产率上升及某些社会心理因素影响,产后泌乳过少发生率有上升趋势。
【病因病机】乳房主要由胃经所循行,乳头属肝经,故乳汁分泌与脾胃的受纳,水谷精微的敷布有关,更有赖于肝的正常条达疏泄功能。
如各种原因所致气血虚弱或脾胃不足,则生乳无源,致无乳可下。
如情志不舒,肝气郁结,乳脉不畅,则乳汁难通。
现代医学,正常情况下,乳腺自青春期开始加快发育,妊娠以后受到多种激素的调节而高度发育;一般于分娩以后的2~3日,乳腺即开始泌乳。
目前所知参与此过程主要有3个因素:①胎盘娩出后致使血中雌激素及孕酮水平下降,解除了对泌乳素(PRL)的抑制,使PRL 与肾上腺素皮质激素共同发生作用,促使乳腺泌乳。
②吸吮及哭声的刺激通过神经——体液——内分泌系统,使垂体后叶释放PRL,直接作用于腺上皮,增加了乳腺管的内压,促使乳汁排出。
③腺管排空,可以作为一种机械刺激通过下丘脑——垂体路促使PRL分泌。
以上诸因素出现异常变化,皆可能致使乳汁分泌过少、或不能泌乳。
其次决定泌乳量的多少还与全身因素及精神因素有关,如年龄过大,贫血,精神过度紧张及焦虑等。
人乳作为一种天然的营养物,为小儿最适当的理想食物,内含多种营养物质及抗体,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作用任何食品不可替代。
故应积极提倡母乳喂养。
【辩证施治】本病总以产后乳汁过少或点滴皆无为表现。
临证应当详查其虚实。
一般多以乳房柔软,或有少量乳汁而清稀为虚;乳房充胀而硬痛为实。
临证多虚实夹杂为多见。
本病不论虚实,均应注意调整补充气血以通乳络、虽然病在乳腺局部,表现为乳汁过少,但应考虑脾胃、肝经及气血对其的影响,以求其本。
虚证多因产后气血亏虚,乳汁化源不足;实证为肝郁气滞,乳汁壅滞不行所致。
气血亏虚者,症见乳少或无乳,乳房无胀痛感,唇色淡,面白无华,食少倦怠,头晕目眩等,治宜补气养血,佐以通乳。
中医如何治疗产后缺乳
中医如何治疗产后缺乳乳汁是由乳腺分泌的白色或略黄色液体,其中含有大量的氨基酸、脂肪、蛋白质、乳糖、无机盐及微量元素。
因此,母乳不仅可以给新生儿提供丰富全面的营养,还可以增强其抵抗力,是新生儿最好的食物。
产后缺乳又叫“产后乳汁不行”或“乳汁不足”,是指产妇在哺乳期内乳汁量少的一种症状。
中医认为,产后缺乳是由于产妇气血亏虚、不能生化乳汁,或因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所致。
隋代《诸病源候论》将此证列为“产后乳无汁候”,认为其病因是“既产则血水俱下,津液暴竭,经血不足”。
宋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指出,产后缺乳“有气血盛而壅闭不行者,有血少气弱涩而不行者,虚当补之,涩当疏之”。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大多数产后乳汁缺乏的产妇均伴有先天乳腺发育不良或贫血等慢性疾病的患病史,或生产时失血过多、产后情志不遂、过食肥甘、劳逸失常及哺乳不当等情况。
因此,笔者认为治疗此病应首先根据产妇乳房有无胀痛、乳汁清稀或浓稠以及舌诊和脉诊的情况辨清疾病的虚实,再结合其他症状对症进行治疗。
下面就介绍一下辨证治疗产后缺乳的3个典型病例:病例一:患者霍某,女,24岁,工人,产后乳汁稀少。
其面色少华、气短懒言,乳房柔软,无红肿硬块,食欲尚佳,二便正常,且无不愉快之事,舌淡苔薄白,脉沉弱。
经辨证,笔者认为霍某所患的产后缺乳属于气血两虚型,在治疗上应以健脾益气、补血通乳为主,可使用以下方药:人参、黄芪各30克,当归60克(酒洗),麦冬15克(去心),木通、桔梗各0.9克,猪蹄2个(去爪壳)。
将上述药材放入锅中用清水煎煮,饮汤食肉,可每日服1剂。
此外,这类患者也可选用八珍丸、十全大补丸等中成药进行治疗。
霍某服用笔者为其选用的中药方剂治疗5天后,其上述症状明显减轻,乳汁渐多。
病例二:患者郭某,女,26岁,生产30天后与家人发生争吵,自觉心中烦乱、咽部梗阻、胸胁满闷、纳少便溏,而后乳汁渐渐减少,不足儿食。
患者形体肥胖,体温正常,乳房丰满,按之松软无胀感,脉弦滑,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腻。
产后乳少中医辨证
中医学认为乳汁由气血所化生,也是机体“气”作用的结果。
即气的“气化”与“摄纳”之功能来完成的。
尤其是脾胃之气更为重要。
脾胃之中气为后天之本,妇女中气盛则乳汁源泉不竭,中气足则乳有所摄而不自溢;即乳汁既赖气生,又赖气摄。
如因禀素脾胃虚弱、或产时努挣伤气、或失血过多、气随血耗、均可使中气不足导致乳汁生化乏源与乳汁出现缺乳。
乳汁的分泌也要依赖肝气的疏散与调节。
若脾胃失司而痰浊内生,痰湿结于乳房胃络即可出现缺乳。
肝主藏血主疏泄,若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则乳房胀痛,甚至形成肿块。
肾为先天精气,肾气衰则乳房也即衰萎。
故缺乳多因气血虚弱、肝郁气滞或痰气壅阻肾气不固所致。
产后乳汁异常辩证分型:1.气虚失固产后乳汁自溢,乳房柔软,乳汁清稀,神疲气短,苔薄舌淡,脉细弱。
2.气血虚弱产后无乳,或乳汁点滴清稀,乳房松软,面色(白光)白,头晕乏力,纳谷欠馨。
苔薄,脉细弱。
3.肝郁气滞产后乳汁不行或量少不畅,乳房胀硬而痛,痛引两胁,胸闷心烦。
苔薄黄,脉弦医学。
4.肝郁化火产后乳汁自出,量多且稠。
情志抑郁,烦躁易怒,头胀目赤,口干喜饮,溲赤便秘。
苔黄,舌红,脉弦数。
治疗产后缺乳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调整情志,防止急躁、抑郁情绪,重视改善饮食,适当多吃鲫鱼、猪蹄、母鸡、赤豆等食物煮的汤水,注意改进哺乳方法,定时哺乳,每次哺乳时要让婴儿吮紧乳头并吸空乳房(或用手、吸乳器将乳汁排空),局部还可用温热(或葱汤)轻轻揉洗乳房,以起到温运的作用。
中药回乳(断乳)一般婴儿哺乳至1周岁即可断乳,或因工作等原因而不欲再哺乳,即可采用中药回乳。
回乳的方法分全身和局部两种。
全身治疗:生麦芽60克,蝉蜕12克,水煎服;生枇杷叶15克(去毛),生麦芽60克,水煎服;生麦芽60克,山楂30克,神曲30克,煎汤代茶饮,均每日一剂。
局部治疗:取皮硝300克,装入布袋中,待排空乳汁后,敷于乳部并扎紧;或取明矾6克,溶于1500克开水中,待水温后,用此水揉洗乳房3分钟,然后再用洁净毛巾浸明矾水在乳房局部做湿热敷15分钟,每晚一次,连用3天。
缺乳(妇科杂病)
缺乳(妇科杂病)产后乳汁甚少或全无,称为“缺乳”,亦称“乳汁不足”。
【病因病机】乳汁缺乏,多因身体虚弱,气血生化之源不足;或因肝郁气滞,乳汁运行受阻所致。
1.气血虚弱脾胃素虚,生化之源不足,复因分娩失血过多,气随血耗,以致气虚血少,乳汁因而甚少或全无。
2.肝郁气滞产后情志抑郁,肝失条达,气机不畅,以致经脉涩滞,阻碍乳汁运行,因而乳汁缺少,甚至不下。
【辨证施治】乳汁缺少,证有虚实。
如乳房柔软,不胀不痛,多为气血俱虚。
若胀硬而痛,或伴有发热者,多为肝郁气滞。
1.气血虚弱主要证候:产后乳少,甚或全无,乳汁清稀,乳房柔软,无胀感,面色少华,神疲食少,舌淡少苔,脉虚细。
证候分析:气虚血少,乳汁化源不足,无乳可下,故乳房无胀感。
气虚血少,不能上荣,则面色少华。
阳气不振,脾失健运,则神疲食少。
舌淡少苔,脉虚细,均为气虚血少之候。
治疗原则:补气养血,佐以通乳。
方药:通乳丹(《傅青主女科》)(人参、黄芪、当归、麦冬、木通或通草、桔梗,用猪蹄煮汤,或煮肉汤煎药服之)。
本方用人参、黄芪、当归、麦冬补气养血滋液。
木通、桔梗理气疏通经络。
复加猪蹄以补血而助通乳之力。
如一时药物不便者,可单用猪蹄汤服之亦效。
2.肝郁气滞主要证候:产后乳汁分泌少,甚或全无,胸胁胀闷,情志抑郁不乐,或有微热,饮食不振,舌正常,苔薄黄,脉弦细或数。
证候分析:肝主疏泄,宜于条达,产后情志内伤,肝气不舒,气机壅滞,影响乳汁运行,故乳房胀满而痛。
肝脉布胁肋,气滞不宣,则胸胁胀闷。
肝气犯胃,则见食少,苔薄黄,脉弦细或数,乃肝郁气滞,郁而化热之象。
治法:疏肝解郁,通络下乳。
方药:下乳涌泉散(《清太医院配方》)(当归、白芍、川芎、生地、柴胡、青皮、花粉、漏芦、木通、桔梗、通草、白芷、穿山甲、王不留行、甘草)。
本方用当归、白芍、川芎养血行血。
生地、花粉养血滋液。
青皮、柴胡舒肝解郁。
桔梗、木通、通草理气通络。
白芷、漏芦、穿山甲、王不留行通经下乳。
甘草调和脾胃。
综合为疏肝解郁,通经行乳之剂。
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缺乳
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缺乳(修订)1范围本《指南》规定了缺乳的诊断、辨证和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缺乳的诊断和治疗。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缺乳agalactia缺乳是指产妇在哺乳期内,乳汁甚少或全无。
又称“乳汁不行”、“乳汁不通”、“乳无汁”、“乳汁不足”、“乳汁不下”、“乳迟不来”。
3诊断3.1诊断要点3.1.1病史(证据分级:Ⅰ/推荐级别:B)[1-4]产后失血过多;产后情志不畅;产后过食肥甘;劳逸失常;哺乳不当,开乳过迟,未按需哺乳。
3.1.2症状(证据分级:Ⅰ/推荐级别:B)[1-4]产妇在哺乳期内,乳汁排出量少,或逐渐减少甚或全无。
3.1.3体征(证据分级:Ⅰ/推荐级别:B)[1-4]检查时,乳腺发育正常或欠佳,乳房柔软,挤压乳汁点滴而出,质稀;或乳房胀硬,或有积块,皮色不变,挤压乳汁疼痛难出,质稠;或乳房丰满,按之松软,乳汁不多,质稀。
3.1.4辅助检查血常规检查了解有无贫血及感染。
血清泌乳素检测(证据分级:Ⅰ/推荐级别:B)[5-8]3.2鉴别诊断[9-10]乳痈可表现为乳汁缺少,但初期恶寒发热,乳房红肿热痛,有块或有波动感,继而化脓溃破成痈,缺乳则无此症,可资鉴别。
4辨证4.1辨证要点根据乳房有无胀痛、乳汁的稀或稠,结合全身症状及舌脉辨其虚实。
乳汁清稀,乳房柔软无胀感,多为虚证;乳汁浓稠,乳房胀硬,多为实证。
4.2证候[1]4.2.1气血虚弱证产后乳少,或逐渐减少甚或全无,乳汁清稀,乳房柔软无胀感,挤压乳汁点滴而出;面色少华,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头昏眼花,心悸怔忡,纳少便溏;舌质淡,舌苔薄白,脉细弱。
4.2.2肝郁气滞证产后乳汁涩少或不下,浓稠,乳房胀硬,或有积块,或突然情志所伤,乳汁骤减或不下;情志抑郁不乐,嗳气叹息,胸胁胀满,胃脘不舒,食欲不振;舌质正常,舌苔薄白,脉弦。
4.2.3痰湿阻滞证产后乳汁稀少,或点滴皆无,乳汁不稠,乳房丰满,按之松软而无胀感;形体肥胖,胸闷泛恶,纳少便溏,大便黏滞不畅,或食多乳少;舌质淡胖,舌苔白腻,脉弦滑。
缺乳的中医药治疗概况
临 床经 验 , 治疗 缺 乳 有 其 特 有 的优 势 。 1 辩 证 论治 目前 国内对于缺乳 的辨证分型 尚未统一 ,常见的分型 是 气血虚弱型 、 肝郁气滞型和痰湿 阻滞型 。 此外还有学者总 结出别 的临床证型 , 如血瘀型 、 ’ 肾虚型。
4 饮 食 疗 法 气血虚弱者 , 多食乳鸽 、 鸡 、 母 鳝鱼 、 猪蹄 、 红枣 、 圆、 桂 花生米等 ; 郁 气滞者 , 用行气 解郁之 品 , 食羊心 、 肝 宜 多 乌 鸡、 金橘 、 佛手柑 、 蜂蜜 、 红糖等 ; 湿壅阻者 , 痰 多食清淡食 物。如猪蹄豆腐汤 : 猪蹄 2只 、 豆腐 5 0 , 0 g加水 10 m 文火 00 l 炖汤熟后加调料( 以淡 不 宜 咸 ) 服用 , 1日分 2 3次服 。 7天 — 为一疗程 。鲫鱼汤 : 鲫鱼 l , 条 文火煮汤熟 色 白, 加少量食 盐, 日1 , 每 次 7日一 疗程 。 太子参猪蹄汤 : 子参 3 g 鲜山 太 0, 药 10 , 5 g猪蹄 1 。将太子参布包 , 只 山药 、 猪蹄同放锅 中, 下 葱、 、 、 、 姜 椒 盐 黄酒 、 酱油等炖至 肉熟汤浓后去药包 , 味精 调 味, 可益气 养血通乳 。 5 中医 其他 疗 法
产后缺乳或乳汁不行实用单方
产后缺乳或乳汁不行实用单方【中医理论】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新产后3~4天,乳房开始分泌乳汁,即可哺乳。
产妇在哺乳开始就乳汁分泌稀少,或乳房不胀、乳汁全无;或开始哺乳正常,后因发热或情志所伤,乳汁骤减,不能或不够喂养婴儿者,称为“产后缺乳”或“产后乳汁不行”。
本病历代医家极为重视,早在隋代《诸病源候论》就有“产后乳无汁候”的记载,《经效产宝》中有“产后乳无汁”方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称“乳脉不行”,《妇人大全良方》称为“产后乳少或止”。
本病多发生在产后第二、三天至15日内,也可发生在整个哺乳期。
若分娩时阴血骤失,元气大伤,短时间内缺乳,或哺乳期月经复潮后乳汁分泌减少,不属本病范畴。
【临床特点】产妇在哺乳期中,乳汁甚少或全无,不足以喂养婴儿。
伴乳房不胀,或乳房胀痛。
【辨证论治】产后乳汁不行分型证治及代表方见图11-2。
图11-2 产后乳汁不行分型证治及代表方缺乳分虚实两端,有脾胃虚弱,气血不足,乳汁乏源以及肝气郁结,痰气壅阻,乳络不通。
本病的辨证关键为乳房的软胀,乳汁的稀稠,结合全身症状与舌脉分辨虚实。
虚证者乳房柔软,不胀不痛,挤压乳汁点滴而出,质清而稀;实证者乳房胀满疼痛,乳腺成块,挤压乳汁时,疼痛难出,质稠或黄稠。
对于虚证,补气血,健脾胃,鼓励多进饮食,兼以通行。
对于实证,以泻实为则,同时预防发生乳痈。
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论》指出“产妇有二种乳脉不行,有气血盛而壅闭不行者,有血少气弱涩而不行者,虚当补之,盛当疏之”。
清代《傅青主女科》在治法和方药上有新的认识,如因气血虚弱而缺乳,认为“血之代乳,又不老气之所化为尤速,……乳全赖气之力,以行血而化之也……治法宜补气以生血”。
肝气郁结者,治宜“大舒其肝木之气,而阳明之气血自通,而乳亦通也,不必专去通乳也,方名通肝生乳汤”。
傅氏治疗缺乳,所重在“气”,反对专事通乳,而是寓通于补或疏之中,其治则之严谨,配伍之精妙,匠心独具。
1.气血虚弱型(1)症状:产后乳汁少甚或全无,乳汁稀薄,乳房柔软无胀感。
现代产后缺乳的中医诊治综述
1# 楼主现代产后缺乳的中医诊治综述发表于 2011-9-30 12:06 | 只看该作者 huchunhua 现代产后缺乳的中医诊治综述现代产后缺乳是指产妇在产后2~10天内没有乳汁分泌和分泌量过少;或者在产褥期、哺乳期内乳汁正⾏之际,乳汁分泌减少或全⽆;不够喂哺婴⼉的,统称为缺乳。
亦称“乳汁不⾏”或“乳汁不⾜”。
《诸病源候论》有“产后乳⽆汁候”,《经效产宝》有“产后乳⽆汁”⽅论。
现代医学认为泌乳的内分泌及神经机制较复杂,孕激素、雌激素、胎盘催乳素、泌乳素、⽪质醇及胰岛素,皆与乳房系统⽣长发育及泌乳功能有关,内分泌及神经调节失常皆可导致产后缺乳。
此外,乳汁开始分泌后,若发⽣营养不良、精神恐惧或抑郁,可直接影响丘脑下部,致使垂体前叶催乳素分泌减少,⽽致乳汁不分泌或分泌量减少 。
婴⼉哺乳不当,也可造成乳汁分泌不⾜。
【病因病机】乳汁来⾃⽓⾎,为⽔⾕精微所化⽣,赖⽓以运⾏和控制。
“⽆⽓则乳⽆以化,⽆⾎则乳⽆以⽣”。
乳头乳房分别络属⾜厥阴肝、⾜阳明胃经,故⽣乳、排乳功能与肝胃之经密切相关。
乳汁缺乏,多因⾝体虚弱,⽓⾎⽣化之源不⾜;或因肝郁⽓滞,乳汁运⾏受阻,乳不得下;亦可因脾虚⽓弱,过⾷膏粱肥⽢,中州失运,聚湿成痰,壅阻乳络所致。
以往常将缺乳分为⽓⾎虚弱、肝郁⽓滞两种类型。
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结合现代产后缺乳的不断变证;在不断总结前⼈经验的基础上遴选出以下三种类型,综述如下。
1、⽓⾎虚弱 乳汁为⾎化⽣,赖⽓运⾏。
⽓⾎来源于⽔⾕精微,若脾胃素弱,⽣化之源不⾜,复因分娩失⾎过多,以致⽓⾎亏虚,不能化为乳汁,因⽽乳汁甚少或全⽆。
《景岳全书·妇⼈规》云:“妇⼈⽆汁,乃冲任⽓⾎所化,故下则为经,上则为乳。
若产后乳迟乳少者,由⽓⾎之不⾜。
⽽犹或⽆乳者,其为冲任之虚弱⽆疑也。
”2、肝郁⽓滞 ⼥⼦乳头属肝,乳房属胃。
产后情志抑郁,郁怒伤肝,肝失条达,⽓机不畅,以致经脉涩滞,阻碍乳汁运⾏,因⽽乳汁不⾏。
《儒门亲事》云:“或因啼哭悲怒郁结,⽓溢闭塞,以致乳脉不⾏。
中医缺乳患者的诊疗规范
中医缺乳患者的诊疗规范一、临床表现哺乳期内,产妇乳汁甚少,或全无,称为“缺乳"。
亦称为“乳汁不行”或“乳汁不足、本病特点是产妇乳汁甚少或全无,不能满足哺育婴儿的需要。
有的是由于营养不良或手术创伤导致乳少;有的是由于七情所伤,导致乳汁骤减。
若是由于乳腺发育欠佳引起的,治疗效果较差。
本病主要原因是一化源不足,二为瘀滞不行。
常见分型气血亏虚、肝气郁滞。
二、治疗方法1.耳穴压豆疗法【主穴】胸、内分泌、交感、肝、脾。
【操作】先用75%乙醇消毒耳部,用O.5CnIXO∙5cm胶布粘一粒王不留行,贴在上述穴位上,同时嘱咐病人每日自行按压4〜6次,每次按压至耳廓红、热、发胀为止。
两耳交替贴,2〜3天,7次为1疗程。
2.拔罐疗法【操作】选用小口径罐头玻璃瓶,清洗干净,用镶子夹住含95%乙醇的棉球,点燃后放置在瓶内环绕几下,再迅速出,将瓶口扣住乳头,使罐瓶吸住乳房。
拔罐促使输乳管通畅,帮助排出淤积的乳汁,还可以使凹陷的乳头突出,解除婴儿吸乳困难,使乳汁排出通畅。
3.推拿疗法【主穴】中府、云门、合谷、曲池、膺窗、乳中、乳根、足三里、脾俞、膈俞、胃俞、肾俞、渊腋、肩井、期门、神阙、中脱。
【操作】操作手法有梳法、揉法、按法、拿法、一指禅推法、摩法、捏法。
首先,模仿婴儿吸吮乳头的动作拿捏产妇乳头,约15次;其次按揉乳根、中府、云门、合谷、曲池、膻中,一指禅推脾俞、膈俞、胃俞、肾俞,每穴操作约1分钟;然后按揉渊腋,拿肩井;最后沿乳腺导管的方向做梳理手法,约5分钟。
根据分型可做加减操作,气血虚弱型加按揉中脱、血海、足三里等,肝郁气滞型加搓揉肋部位、按揉期门等。
每日1〜2次,3〜5天为1疗程,可坚持2〜3个疗程。
4.外敷与推拿疗法【操作】取葱白500g,放入200OmI水中加热,沸腾后过滤,取干净毛巾浸湿葱水,敷于双乳(防烫伤),每次15分钟。
同时按摩乳房,患者取坐位或半坐位,护理人员洗净双手,于葱水湿热敷后,一手托起乳房,另一手指自然伸开,用掌跟或鱼际部位,顺时针方向从瘀乳肿块处,向乳头方向做轻柔缓和地回旋揉动,揉动幅度有小渐大,力量有轻渐重,至有乳汁滴出。
1 例缺乳(乳淤积)产妇的中医护理(1)
1 例缺乳(乳淤积)产妇的中医护理一、疾病概述缺乳(乳淤积)是指产妇在产后哺乳期内,乳汁分泌不足或乳汁排出不畅,乳房胀满、疼痛等症状。
中医认为,缺乳主要与肝郁气滞、气血虚弱等因素有关。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 肝郁气滞:产妇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导致乳脉不通,乳汁运行不畅。
2. 气血虚弱:产妇素体虚弱,或产后失血过多,导致气血不足,乳汁化生乏源。
三、临床表现1. 乳汁分泌不足:产妇自觉乳房不胀,乳汁量少,不能满足婴儿需要。
2. 乳房胀满、疼痛:乳房胀满、发硬,甚至出现硬结,伴有疼痛。
四、治疗要点1. 疏肝解郁:通过中药、针灸等方法,调理气机,疏解肝郁。
2. 补益气血:采用中药、食疗等方法,补充气血,促进乳汁分泌。
五、实验室检查结果一般无特殊实验室检查。
六、护理诊断1. 舒适改变:乳房胀痛:与乳汁淤积有关。
2. 焦虑:与担心乳汁不足影响婴儿喂养有关。
3. 知识缺乏:缺乏母乳喂养及乳房护理知识。
七、护理措施1. 情志护理:关心、安慰产妇,帮助其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紧张、焦虑情绪。
2. 乳房护理:指导产妇正确的哺乳方法,定时哺乳,每次哺乳尽量排空乳房。
局部热敷、按摩乳房,促进乳汁排出。
3. 饮食护理:鼓励产妇多进食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猪蹄、鲫鱼等,以促进乳汁分泌。
4. 健康教育:向产妇讲解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及乳房护理知识,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
八、案例分析产妇王某,28 岁,顺产产后 3 天,自觉乳汁分泌不足,乳房胀满、疼痛。
现病史:产妇因产后情绪不佳,出现乳汁分泌不足,乳房胀满、疼痛,伴有烦躁、易怒等症状。
查体:乳房胀满,可触及硬结,局部皮肤微红,体温正常。
诊断:缺乳(乳淤积)。
治疗及护理:1. 给予中药疏肝解郁、补益气血治疗。
2. 指导产妇正确哺乳,每次哺乳前先热敷乳房,然后按摩乳房,促进乳汁排出。
3. 饮食上给予猪蹄汤、鲫鱼汤等食疗方。
4. 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其焦虑情绪。
经过以上护理措施,产妇乳汁分泌逐渐增多,乳房胀满、疼痛症状缓解,顺利进行母乳喂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缺乳
1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缺乳的诊断、辨证和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缺乳的诊断和治疗。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缺乳agalactia
缺乳是指产妇在哺乳期内,乳汁甚少或全无。
又称“乳汁不行”、“乳汁不通”、“乳无汁”、“乳汁不足”、“乳汁不下”、“乳迟不来”。
3诊断
3.1诊断要点
3.1.1病史(证据分级:Ⅰ/推荐级别:B)[1-4]
产后失血过多;产后情志不畅;产后过食肥甘;劳逸失常;哺乳不当,开乳过迟,未按需哺乳。
3.1.2症状(证据分级:Ⅰ/推荐级别:B)[1-4]
产妇在哺乳期内,乳汁排出量少,或逐渐减少甚或全无。
3.1.3体征(证据分级:Ⅰ/推荐级别:B)[1-4]
检查时,乳腺发育正常或欠佳,乳房柔软,挤压乳汁点滴而出,质稀;或乳房胀硬,或有积块,皮色不变,挤压乳汁疼痛难出,质稠;或乳房丰满,按之松软,乳汁不多,质稀。
3.1.4辅助检查
血常规检查了解有无贫血及感染。
血清泌乳素检测(证据分级:Ⅰ/推荐级别:B)[5-8]
3.2鉴别诊断[9-10]
乳痈可表现为乳汁缺少,但初期恶寒发热,乳房红肿热痛,有块或有波动感,继而化脓溃破成痈,缺乳则无此症,可资鉴别。
4辨证
4.1辨证要点
根据乳房有无胀痛、乳汁的稀或稠,结合全身症状及舌脉辨其虚实。
乳汁清稀,乳房柔软无胀感,多为虚证;乳汁浓稠,乳房胀硬,多为实证。
4.2证候[1]
4.2.1气血虚弱证
产后乳少,或逐渐减少甚或全无,乳汁清稀,乳房柔软无胀感,挤压乳汁点滴而出;面色少华,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头昏眼花,心悸怔忡,纳少便溏;舌质淡,舌苔薄白,脉细弱。
4.2.2肝郁气滞证
产后乳汁涩少或不下,浓稠,乳房胀硬,或有积块,或突然情志所伤,乳汁骤减或不下;情志抑郁不乐,嗳气叹息,胸胁胀满,胃脘不舒,食欲不振;舌质正常,舌苔薄白,脉弦。
4.2.3痰湿阻滞证
产后乳汁稀少,或点滴皆无,乳汁不稠,乳房丰满,按之松软而无胀感;形体肥胖,胸闷泛恶,纳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