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诊疗常规

合集下载

中医妇科常见病诊治规范方案

中医妇科常见病诊治规范方案
第33页/共147页
2.使用方法 (1)按“方式键”(Mode)将测试方式设置为吸
光度方式。 (2)调节波长设置想要的分析波长420nm。 (3)将参比溶液和被测溶液分别倒入比色皿中。注
意比色皿内的溶液面高度不应低于25毫米,大约 2.5毫升;被测试的样品中不能有气泡和漂浮物。
第34页/共147页
电导电极的贮存 电极(长期不用)应贮存在干燥的地方。
电极使用前必须放入(贮存)在蒸馏水中 数小时,经常使用的电极可以放入(贮存) 在蒸馏水中。
第26页/共147页
二、水的纯度测定
实验目的
1.理解电导率仪的工作原理,掌握其使用方法。 2.测定各种水体的纯度。
第27页/共147页
实验原理
水的纯度取决于水中可溶性电解质的含量。由 于一般水中含有极其微量的Na+、K+、Ca2+、Mg2+、 CO32–、Cl–、SO42–等多种离子,所以,具有导电能 力。离子浓度愈大,导电能力越强,电导率越大; 反之,水的纯度越高,离子浓度愈小,电导率越小 。因此通过测定电导率可以鉴定水的纯度。
第6页/共147页
应用领域
1. 电厂-水处理; 2. 水厂和污水厂-废水处理; 3. 造纸-生产过程/废水处理; 4. 化工炼油-生产过程/废水处理; 5. 冶金和采矿-生产过程/废水处理; 6. 食品和饮料-生产过程/废水处理; 7. 医药行业-生物反应和发酵/废水处理; 8. 半导体-生产过程/废水处理/高纯水生产。
出现异常情况,联系管理员。 测量时应采用配套使用的,不要采用其它型号的。
第23页/共147页
测量低电导值的溶液时,请先在超纯水中 清晰并浸泡2个小时以上。
测量过程中,从甲溶液转到乙溶液时,先 用蒸馏水清洗后,在用乙溶液清洗,不能 用滤纸擦拭。

中医妇科四诊要点

中医妇科四诊要点

中医妇科四诊要点望问闻切四诊为中医妇科之基本诊法。

妇女在生理、病理方面的特点,决定其在诊断方面也有特殊之处,必要时可配合妇科检查及化验检查。

◆望诊1.望面色面色萎黄为血虚;面色眈白或苍白为气虚;面色青黯为血瘀;面色晦黯为肾气虚弱;两颊潮红为阴虚火旺。

2.望舌色舌色鲜红为血热;淡红为血虚;淡白无华或香苔胖边有齿痕为气血两亏。

苔少或剥或有裂纹为阴虚,舌根部苔黄腻为湿热在下焦。

舌质黯红或舌边有瘀紫斑点为血瘀。

3.望唇色红紫为血热,鲜红而干裂为阴虚津伤;色淡为脾虚血亏;深青色主痛;淡青色主虚寒。

4.望爪甲苍白者多为血虚或气血两虚;色青紫为寒、为痛。

5.望月经(1)量:过多属气虚或血热;过少属血虚或寒凝;时多时少属气郁或肾虚。

(2)色:鲜红或深红属血热;淡红为血虚或气血两亏;色紫黯属血滞。

(3)质:粘稠为热;稀薄为虚寒;血块为瘀。

6.望带下色白质薄为脾虚;色黄质稠为湿热下注。

杂色互见,兼有恶臭气味多为生殖道恶性肿瘤。

7.望恶露持续量多,色鲜红质稠为血热;色黯质稠有臭味为湿热;色紫黯有血块为瘀、为寒。

◆问诊1.问年龄妇科疾病与年龄有密切关系。

青春期肾气初盛,冲任功能尚未健全,易发生月经先后无定期、痛经及功血等症。

生育期因胎产、哺乳易使气血耗损,可引起月经失调、闭经、流产等症。

更年期因肾气渐衰,阴阳失去平衡,常致月经失调、崩漏、绝经前后诸证,而且是肿瘤好发时期,应引起重视。

2.问病史根据病情重点询问病史,问起病日期、发病原因、症状、疾病发展及变化的全过程,包括治疗经过和手术史。

有肿瘤可疑者或习惯性流产史者,尚须追问家族史。

3.问月经问月经初潮和绝经年龄,月经的周期,经期及经量、色、质,末次月经日期,经行前后伴随症状等。

另外,还要询问避孕措施及其对月经有无影响。

4.问带下问带下的色、质、量及气味、阴痒等伴随症状和妇科检查、实验检查等。

5.问妊娠问末次月经日期、有无恶心呕吐、浮肿、胎动、阴道出血、小腹疼痛及腰酸等。

中医入门:妇科常用治法和诊疗方法

中医入门:妇科常用治法和诊疗方法

中医入门:妇科常用治法和诊疗方法◆ 常用治法和诊疗方法(一)妇科疾病的治疗应照顾经、带、胎、产病的特点,如月经病的治疗要辨清疾病与月经失调的关系;妊娠病的治疗重在补肾培脾,清热安胎;产后病治疗既要调补气血,又要祛瘀务尽。

近年来,按照月经周期进行辨证用药的中医人工周期疗法的创用,充实了传统治法,可用于治疗月经失调、闭经、不孕等症。

妇科的常用治法有内治法及外治法。

【内治法】1. 辨证治疗法补肾填精法是妇科常用治法,如肾虚不孕、月经失调、带下或绝经期综合征都可运用。

温肾法用于肾阳虚寒之证,方如附桂八味九、右归丸、大营煎等;益肝肾、滋肾阴和填精血法用于肝肾阴虚、精血不足之证,方如六味地黄丸、左归丸、调肝汤等;补肾止带法用于肾虚带下,方如补宫丸;补肾安胎法用于肾虚胎漏、滑胎之症,方用泰山磐石饮、寿胎丸;滋肾调经法用于肾阴不足之月经失调,方用两地汤、二至丸等。

疏肝养肝法本法常用于治疗月经失调、月经前后诸症及不孕等症。

疏肝理气法用于不孕、产后诸症,方如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疏肝泻火法用于肝郁化火者,方用丹桅逍遥散、龙胆泻肝汤、宣郁通经汤等;养肝育阴法用于肝阴不足,方如二至丸、一贯煎等;镇肝熄风法用于肝风内动之证,方如羚羊钩藤汤、镇肝熄风汤等。

疏肝理气药多辛燥,用量宜轻,常配伍茯苓、芍药、玉竹等清润平肝之品。

育阴药又易碍胃,可佐以枳壳、砂仁之类,肝逆犯脾常加白术、白芍、防风、陈皮、党参、茯苓等品。

扶脾和胃法月经失调、不孕、妊娠病、带下及产后病,常可用本法治之。

健脾补气法用于脾失统摄之证,方如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完带汤等;益气升阳举陷法用于脾气下陷之证,方如补中益气汤、举元煎等;健脾养。

C法用于心脾两虚之证,方如归脾汤、天王补心丹等。

调理气血法补气益气法用于气虚之证,方如四君子汤、十全大补汤等;补血养血法用于血虚之证,方如四物汤、胶艾四物汤、当归补血汤、人参养营汤等;理气行滞法用于气滞之证,方如乌药汤、越鞠丸、四七汤、香棱丸等;活血化瘀法用于血瘀之证,方如桃红四物汤、生化汤、棱莪消结汤等。

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一、妇科常见病诊断方法
1、病史:病人认述自身病情,并汇总患病的时间、症状及变化情况,以便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2、检查:视诊、查询、肛门检查、外阴检查等,以查明病变的类型
及部位,为后续诊疗提供参考要素。

3、实验室检查:包括放射检查、心血管系统检查、尿液检查和血液
检查,以便对病理及病情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4、辅助检查:包括B超、钼靶检查、CT检查、内窥镜和正电子发射
断层检查,用于检测肿瘤病变。

二、妇科常见病治疗原则
1、生活习惯改变:避免性活动,减少避孕措施的使用,改变性生活,改善营养,提高体质,保持良好的心情,适当的多做运动等,以减轻病症,改善身体状况。

2、中药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及中医论治,用中药温补调理,及时有
效的治疗,减轻痛苦,改善身体健康状况。

3、西药治疗:根据病情、病原及病理变化,用西药治疗,例如:抗
生素、抗菌剂等,有效的抑制病原菌,缓解病情,达到治疗效果。

4、手术治疗:当病情严重、危象极大时,采用手术治疗,以有效的
缓解病情,恢复健康。

中医妇科诊疗常规

中医妇科诊疗常规

中医妇科诊疗常规月经病一、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8~9天以上,甚至一月两次来潮者称为月经先期。

也称“经行先期”、“经期超前”。

多以血热、气虚为主要病因,以气虚统摄无权或热邪迫血下行为主要病机。

【诊断与鉴别】(一)诊断要点1.月经周期提前8~g天以上,连续2个周期以上。

2.月经量多、色鲜、质稠或量多、色淡、质稀。

3.妇科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

(二)类证鉴别经问期出血其特点为在两次正常月经周期之间出血,量少,持续时间不超过2~3天。

【辨证论治】(一)常见证治1.气虚证候经期提前,量多,色淡质稀,神疲体倦,心悸气短,或小腹空坠,纳少便溏,舌淡苔薄,脉细弱。

治法补气摄血调经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药用人参lOg(另煎),黄芪15g,甘草l0g,当归l0g,陈皮l0g,升麻l0g,柴胡l0g,白术15g。

2.阳盛血热证候经期提前,量多,色深红或紫,质稠粘,伴心烦胸闷,面红口干,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治法清热凉血调经方药清经散加减。

药用丹皮l5g,地骨皮20g,白芍15g,熟地黄20g,青蒿15g,黄柏15g,茯苓l0g3.肝郁血热证候经期提前,量或多或少,色紫红有块。

或心烦易怒,口苦咽干,或胸胁胀闷,乳房胀痛,或少腹胀痛,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解郁调经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

药用丹皮l0g,炒栀子10g,当归12g,白芍12g,柴胡10g,白术10g,茯苓10g,炙甘草6g。

4.虚热证候经期提前,量少,色红质稠,伴两颧潮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调经方药两地汤加减。

药用生地黄30g,地骨皮l0g,玄参30g,麦门冬l5g,阿胶10g(烊化),白芍15g。

(二)针灸疗法以关元、气海、三阴交为主穴。

血热加太冲、太溪;气虚加脾俞、足三里。

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

(三)常用中成药归脾丸,用于气虚型月经先期。

加味逍遥丸,用于肝郁血热型月经先期。

益母八珍丸,用于气血两虚型月经先期。

知柏地黄丸,用于虚热型月经先期。

中医妇科病症诊疗标准

中医妇科病症诊疗标准

中医妇科病症诊疗标准中医妇科病症诊疗标准是指中医针灸专业的医生根据中国传统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结合妇科常见病症的表现特点,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指导性标准。

以下是中医妇科病症诊疗标准的相关参考内容。

一、病症诊断标准:1. 气血不调:表现为月经量少、色淡、期间或经后有出血、腹胀等症状。

2. 血虚不足:表现为月经过多、色暗、期间或经后有出血、面色苍白、乏力等症状。

3. 湿热内蕴:表现为白带黄腻、腹痛、尿频、口苦等症状。

4. 寒凝血淤:表现为月经不调、经行腹痛、血块排出、手足发凉等症状。

5. 肝郁气滞:表现为情绪烦躁、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症状。

二、病因病机诊断标准:1. 情志内伤:由于情绪压力过大,导致肝气郁结,经络不通,出现月经不调、经痛等症状。

治疗重点在于疏肝理气,舒缓情绪。

2. 脾胃失调:由于饮食不规律,脾胃功能失调,导致气血不足,出现月经量少、色淡等症状。

治疗重点在于健脾益气,调理饮食。

3. 寒湿侵袭:由于阴寒湿邪侵入体内,阻滞经络,导致月经不调、经行腹痛等症状。

治疗重点在于祛湿化寒,活血止痛。

4. 气血失调:由于气血不足或气血郁滞,导致经血量多或少,色暗或淡等症状。

治疗重点在于调理气血,活血化淤。

三、治疗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确定以下治疗原则:1. 活血化瘀:用于治疗寒凝血淤的疾病,可采用温经活血、祛瘀通络的中药和针灸手法。

2. 祛寒化湿:用于治疗湿热内蕴病症,可采用祛湿利水、清热解毒的中药和针灸手法。

3. 疏肝理气:用于治疗肝郁气滞的病症,可采用理气舒肝、调和气机的中药和针灸手法。

4. 健脾益气:用于治疗气血不足的病症,可采用健脾益气、补益气血的中药和针灸手法。

四、治疗方法:根据病情,结合患者的体质、脉象以及辨证论治,采用以下治疗方法:1. 中药治疗: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中药方剂,如调理气血的四物汤、活血化淤的桃红四物汤等。

2. 针灸治疗:通过刺激穴位,调整气血运行,促进病症的疏导,如疏肝解郁的足三里、舒经活血的三阴交等。

中医妇科病症诊疗标准

中医妇科病症诊疗标准

中医妇科病症诊疗标准一、病症诊断标准1. 外阴瘙痒:患者出现外阴瘙痒感,可能伴有红肿、糜烂等症状。

2. 白带异常:患者的阴道分泌物量增多、颜色、质地、气味发生改变。

3. 月经不调:患者的月经周期异常,如经期提前、延迟、经量过多或过少等。

4. 阴道炎:患者出现阴道炎症状,如瘙痒、灼热、白带增多等。

5. 子宫肌瘤:患者宫腔内或宫壁发现肿块,伴随下腹痛、月经过多等症状。

6. 卵巢囊肿:患者出现下腹坠痛、月经不调、乳房胀痛等症状,且阴超检查发现卵巢囊肿。

7. 子宫脱垂:患者下腹坠痛、排尿困难、月经过多、性生活困难等症状。

8. 子宫内膜增生:患者出现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经后不规律等症状。

9. 子宫颈糜烂:阴道检查发现子宫颈呈现红斑、糜烂,伴有白带增多等症状。

10. 乳腺增生:患者乳房肿块触知,伴随乳房胀痛、周期性加重等症状。

二、治疗方法及原则1. 中药治疗:根据患者病情,选用适当的中药方剂,如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补血养气等方剂,以调理体内阴阳平衡。

2. 艾灸疗法:通过艾条燃烧产生的热量和艾叶的药性,刺激经络穴位,促进血液循环,活化气血,达到治疗效果。

3. 针灸疗法:使用针刺刺激经络穴位,调节气血循环,平衡阴阳,改善病情。

4. 推拿按摩:通过按摩患者经络和穴位,促进气血畅通,缓解病症。

5. 膏方外用:根据患者病情,选用适当的膏方外用药物,如抗菌、消炎、止痒等药物,对疗效明显的病症起到良好作用。

三、辅助诊疗措施1. 实验室检查:根据患者病情,可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如血液检查、尿液检查、阴道分泌物检查等,以帮助明确诊断。

2. 彩超检查:通过彩色超声波检查,帮助确定子宫、卵巢等病变情况,为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3. 经络疏通:通过经络疏通技术,刺激经络穴位,促使气血畅通,帮助治疗妇科疾病。

4. 营养调理: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康复。

注:以上为一般妇科疾病的标准,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建议遵医嘱就诊。

中医妇科诊疗常规

中医妇科诊疗常规

中医妇科诊疗常规中医妇科诊疗常规月经病一、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8~9天以上,甚至一月两次来潮者称为月经先期。

也称“经行先期”、“经期超前”。

多以血热、气虚为主要病因,以气虚统摄无权或热邪迫血下行为主要病机。

【诊断与鉴别】(一)诊断要点1.月经周期提前8~g天以上,连续2个周期以上。

2.月经量多、色鲜、质稠或量多、色淡、质稀。

3.妇科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

(二)类证鉴别经问期出血其特点为在两次正常月经周期之间出血,量少,持续时间不超过2~3天。

【辨证论治】(一)常见证治1.气虚证候经期提前,量多,色淡质稀,神疲体倦,心悸气短,或小腹空坠,纳少便溏,舌淡苔薄,脉细弱。

治法补气摄血调经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药用人参lOg(另煎),黄芪15g,甘草l0g,当归l0g,陈皮l0g,升麻l0g,柴胡l0g,白术15g。

2.阳盛血热证候经期提前,量多,色深红或紫,质稠粘,伴心烦胸闷,面红口干,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治法清热凉血调经方药清经散加减。

药用丹皮l5g,地骨皮20g,白芍15g,熟地黄20g,青蒿15g,黄柏15g,茯苓l0g3.肝郁血热证候经期提前,量或多或少,色紫红有块。

或心烦易怒,口苦咽干,或胸胁胀闷,乳房胀痛,或少腹胀痛,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解郁调经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

药用丹皮l0g,炒栀子10g,当归12g,白芍12g,柴胡10g,白术10g,茯苓10g,炙甘草6g。

4.虚热证候经期提前,量少,色红质稠,伴两颧潮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调经方药两地汤加减。

药用生地黄30g,地骨皮l0g,玄参30g,麦门冬l5g,阿胶10g(烊化),白芍15g。

(二)针灸疗法以关元、气海、三阴交为主穴。

血热加太冲、太溪;气虚加脾俞、足三里。

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

(三)常用中成药归脾丸,用于气虚型月经先期。

加味逍遥丸,用于肝郁血热型月经先期。

益母八珍丸,用于气血两虚型月经先期。

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1. 概述
该文档旨在为中医妇科临床医生提供一份指南,以规范他们的
诊疗操作。

准确的诊断和恰当的治疗在妇科疾病的管理中至关重要。

本指南将介绍中医妇科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本原则,帮助医生提高
诊疗水平,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2. 诊断
2.1 主要症状和体征
2.1.1 痛经
2.1.2 月经不调
2.1.3 白带异常
2.1.4 更年期综合症
2.2 诊断方法
2.2.1 望诊
2.2.2 闻诊
2.2.3 问诊
2.2.4 切诊
3. 治疗
3.1 中药治疗
3.1.1 补气活血方剂3.1.2 清热利湿方剂3.1.3 行气解郁方剂3.1.4 其他中药方剂
3.2 针灸治疗
3.2.1 经络穴位
3.2.2 针刺技术
3.2.3 针刺频率和疗程
3.3 其他治疗方法3.3.1 推拿按摩
3.3.2 饮食调理
3.3.3 心理疏导
4. 操作规范
4.1 就诊流程
4.2 诊疗记录
4.3 保护隐私
4.4 与患者沟通
4.5 多学科合作
5. 结束语
本文档提供了中医妇科临床诊疗的基本指南和操作规范。

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治疗。

合理运用中医药和其他治疗方法,注重医患沟通和隐私保护,将有助于提高中医妇科诊疗效果。

异位妊娠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中医诊疗常规

异位妊娠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中医诊疗常规

异位妊娠(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中医诊疗常规异位妊娠,中医学古籍中无此病名”但在〃妊娠腹痛“、〃胎动不安〃、“癥寢’等病证中有类似症状的描述。

《中医妇科学》第七版教材中医诊断已采用此病名。

凡孕卵在子宫腔以外着床发育,称为〃异位妊娠〃。

异位妊娠中最常见的为输卵管妊娠,约占95%,>诊断标准(-)中医症候诊断标准(优化)凡患者出现停经、腹痛、阴道出血、有原发性或继发性不孕史,或盆腔炎史,见面色苍白,烦躁不宁,晕厥、四肢厥冷, 或冷汗多,表情淡漠,脉微欲绝”出现休克,其严重程度无法用外出血加以解释者,均应怀疑异位妊娠的可能。

此治疗方案根据《中医妇科学》第二版分证型为未破损期、已破损期的不稳走型、已破损期的包块型。

详细证型诊断如下:1、未破损期:患者可有早孕反应,或下腹一侧有隐痛,双合诊可触及一侧附件有软性包块,有压痛。

尿妊娠试验多为阳性。

脉弦滑。

2、已破损期的不稳定型:输卵管妊娠破裂后时间不长,病情不够稳定,有再次发生内出血可能者。

脉细缓。

3、已破损期的包块型:指输卵管妊娠破裂时间较长,腹腔内血液已形成血肿包块者。

脉细涩。

治疗方法(一)中医辩证治疗(优化)1、未破损期:症状:患者可有早孕反应,或下腹T则有隐痛,双合诊可触及一侧附件有软性包块,有压痛。

尿妊娠试验多为阳性。

脉弦滑。

治法:活血化瘀,消癥杀胚选方:①宫外孕保守方(科硏项目)方义:选用失笑散活血祛瘀、散结止痛,白及、槐米止血,鸡血藤活血通络,螟蚣散结通络。

配合米非司酮治疗时z出现白细胞降低等情况,加用黄罠。

②宫外孕2号方(山西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方)加减2、已破损期的不稳定型:症状:输卵管妊娠破裂后时间不长,病情不够稳走,有再次发生内出血可能者。

脉细缓。

治法:活血祛瘀、佐以益气选方:宫夕卜孕1号方(山西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方)加减3、已破损期的包块型症状:指输卵管妊娠破裂时间较长,腹腔内血液已形成血肿包块者。

脉细涩。

治法:破瘀消癥选方:宫外孕2号方(山西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方)加减(二)中医特色治疗(优化)1・中药封包外敷:方法:以白色棉布缝制成大小适中的布袋,装入药物首次以温水浸湿后,隔水蒸40〜60分钟,乘热敷下腹部或腰砥部30分钟(封包下垫毛巾4〜6张,上罩塑料袋,随着温度下降逐渐拆除),每日]次,治疗后药包夏日放入冰箱,冬日放在干燥通风处。

妇科中医诊疗方案

妇科中医诊疗方案

妇科中医诊疗方案妇科疾病是女性常见的疾病之一,给女性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带来很大的困扰。

中医药在妇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综合治疗的思路和特色疗法有效地改善了许多妇科疾病的症状和体征。

下面是一个试行的妇科中医诊疗方案。

一、病因辩证妇科疾病是由于阴道、子宫、卵巢等病变所引发的不适症状,其病因较为复杂。

中医药注重辨证施治,要彻底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疾病的发生原因,进行病因辨证。

二、中医诊断中医诊断是通过望、闻、问、切的四诊法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检,结合其病史以及病情,判断患者所属证型,确定治疗的方向。

三、治疗方法1.中药治疗:根据患者的病因辨证,选择中药进行治疗。

中药通过调整人体内脏器官的功能,改善患者的证候,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针对妇科疾病,常用的中药有川穹、当归、白芍、砂仁等。

2.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通过针灸或按摩穴位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改善气血循环,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对于妇科疾病,常用的针灸疗法有子宫穴、神阙穴等。

3.中医运动疗法:中医运动疗法包括太极拳、气功等,通过调整患者的气血循环,促进身体的健康,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对于妇科疾病,常用的运动疗法有盘庚气功、十二段锦等。

4.中医食疗:中医食疗是通过患者的饮食结构调整,合理搭配食物,促进身体的健康,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对于妇科疾病,常用的食疗有桃仁、红枣、银耳等。

四、心理调节综上所述,妇科疾病的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的根本目的是通过中药治疗、针灸疗法、运动疗法和食疗等综合手段来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详细的病因辨证和中医诊断,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加强心理调节,使患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自己的疾病,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和康复率。

当然,在试行中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升诊疗水平,以提供更为有效的妇科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妇科病症诊疗流程和操作规定

中医妇科病症诊疗流程和操作规定

中医妇科病症诊疗流程和操作规定1. 前言为了规范中医妇科病症的诊疗流程,提高诊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和《中医药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诊疗流程和操作规定。

2. 诊疗流程2.1 初诊1. 问诊:详细询问患者的主诉、现病史、既往史、月经史、生育史等,了解患者整体状况。

2. 望诊:观察患者的精神面貌、肤色、舌象等,判断患者的体质和病邪性质。

3. 闻诊:听患者的声音、呼吸、咳嗽等,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

4. 切诊:通过脉诊、腹诊等手法,了解患者的脉象、腹力等变化。

2.2 复诊1. 根据初诊结果,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确定治疗方案。

2. 实施治疗方案,包括中药、针灸、推拿、拔罐等多种中医治疗方法。

3. 治疗过程中,定期复诊,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2.3 疗效评估1. 根据患者的主诉、症状、体征等进行疗效评估。

2. 疗效评估分为治愈、好转、无效等几个等级。

3. 操作规定3.1 中医诊断1. 必须严格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不得擅自更改病证名称。

2. 诊断依据必须明确,包括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

3.2 中医治疗1. 必须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2. 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药物剂量、治疗时间、治疗频次等,避免过度治疗。

3.3 中医处方1. 处方必须遵循中医理论,符合药物配伍原则。

2. 处方药物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不得滥用贵重药材。

3.4 中医诊疗设备1. 必须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中医诊疗设备。

2. 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5 医疗文书1. 必须认真记录患者的病历、处方、诊疗过程等,保存完整。

2. 病历记录应遵循客观、真实、准确的原则,不得伪造、篡改。

4. 结语本诊疗流程和操作规定旨在指导中医妇科病症的诊疗工作,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中医服务。

所有中医妇科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本规定,不断提高诊疗水平,为患者健康服务。

中医妇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中医妇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中医妇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第一节急性盆腔炎【病史采集】1.常有产后、流产后或盆腔手术感染史,慢性盆腔炎史,原发或继发不孕史。

2.常有高热、寒战、头痛、食欲不振、下腹部疼痛、腹胀、腰痛、白带增多,有时在排尿、排便时出现疼痛症状。

【体格检查】1.身体状况:急性面容,体温高、心率快,下腹部刺激征、肌紧张、压痛、反跳痛;2.阴道检查:可见阴道及宫颈充血,有时阴道内有脓性分泌物,宫颈举痛,子宫稍大有压痛,两侧附件增厚,有明显压痛,甚至扪及包块。

【辅助检查】1.血、尿常规,白细胞升高达1.5~3万/mm3,中性粒细胞增加。

2.血沉。

3.宫腔物培养、药物敏感试验。

4.血培养、药物敏感试验。

【鉴别诊断】1. 急性阑尾炎。

2. 异位妊娠。

3.卵巢囊肿蒂扭转。

【诊断要点】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可作出初步诊断。

此外,还需作必要的化验,如血常规、尿常规、宫颈管分泌物及后穹隆穿刺物检查。

急性盆腔炎的临床诊断标准,需同时具备下列3项:1.下腹压痛伴或不伴反跳痛;2.宫颈或宫体举痛或摇摆痛;3.附件区压痛。

【治疗原则】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半卧位。

补充营养水分,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高热时用物理降温。

避免不必要的妇科检查以免炎症扩散。

重症病人要注意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发现休克及盆腔脓肿破裂。

2.抗炎治疗:根据病情、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抗生素。

以广谱抗生素为宜。

也可同时加用灭滴灵。

3.手术治疗:如积极抗炎治疗,体温不见下降者或疑有盆腔脓肿形成或破裂,应及时行剖腹探查,切开脓肿。

如脓肿位置较低,向后穹窿膨出时,可作阴道后穹窿切开引流。

4.中医中药治疗。

第二节慢性盆腔炎【病史采集】1.曾有急性盆腔炎的病史。

2.有下腹痛、腰痛、肛门坠胀、白带增多、低热、精神不振、全身不适以及失眠等,常在劳累、性交后、排便时及月经后加重。

3.月经失调,周期不规则,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伴有痛经。

4.常有继发不孕史。

【妇科检查】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有输卵管炎时可摸到增粗的输卵管并有压痛。

妇科中医诊疗方案

妇科中医诊疗方案

妇科中医诊疗方案妇科疾病是指女性生殖系统的疾病,常见的包括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肌瘤、多囊卵巢综合症等。

在中医中,妇科疾病的诊疗方案注重整体调理,强调治疗原因,以及中药的运用。

以下是一个妇科中医诊疗方案。

首先,中医会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以及望、闻、问、切的四诊方法来确定疾病的病因和病机。

例如,对于月经不调的患者,中医会询问月经的情况,包括周期、量多少、颜色等,同时也会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情况等。

接下来,医生会观察患者的舌苔、脉搏等情况,以对病因作出初步判断。

其次,中医着重于辨证论治,即根据不同的辨证类型进行治疗。

常见的辨证类型包括气血虚、阳虚、寒凝、瘀滞等。

对于气血虚辨证的患者,中医会使用益气补血的中药,如黄芪、当归等,以增强体内的气血运行。

对于阳虚辨证的患者,中医会使用温补阳气、活血化瘀的中药,如肉桂、川芎等,以活动体内的阳气。

对于寒凝辨证的患者,中医会使用温经散寒的中药,如生姜、附子等,以驱散体内的寒邪。

对于瘀滞辨证的患者,中医会使用活血祛瘀的中药,如桃仁、红花等,以促进血液循环。

第三,中医强调个体化的治疗。

根据不同的病情和体质,医生会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中医治疗方案。

例如,对于痛经的患者,中医会根据疼痛的性质、部位等情况,来选择应用不同的中药,如红花、川芎等。

同样地,对于子宫肌瘤的患者,中医会结合肌瘤的大小、位置等情况,来选择个体化的中药治疗方案,如补肝活血、软化肿块等。

最后,中医注重调理全身,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中医认为,妇科疾病往往与机体内外因素的不平衡有关,因此,在治疗妇科疾病的同时,也会注重调理身体其他方面的问题。

例如,对于经期不调的患者,中医可能会建议患者调整饮食习惯,增加营养摄入。

此外,中医也会推荐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如太极拳、气功等,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综上所述,妇科中医诊疗方案注重整体调理,强调治疗原因,以及中药的运用。

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四诊方法,中医可以确定疾病的病因和病机,并针对不同的辨证类型进行治疗。

浅谈中医妇科诊疗常规

浅谈中医妇科诊疗常规

浅谈中医妇科诊疗常规摘要】从中医妇科学出发,对中医妇科疾病的定义,女性生理、病理,妇科常见病的症状,妇科疾病治疗概要及预防与保健进行阐述。

【关键词】中医妇科学女性的生理、病理妇科常见疾病1 中医妇科学的定义中医妇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的理论研究妇女生理、病理特点和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

中医妇科学就是要运用中医学基本理论,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系统地研究妇女生理、病理特点和特有疾病的病因、病机、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

2 女性的病理2.1病因2.1.1外感因素:寒、湿、热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2.1.2情志因素:怒、思、恐的致病特点。

2.1.3生活因素:房劳多产、饮食失节、劳逸过度、跌仆损伤。

2.1.4体质因素:不同的体质决定着疾病的种类、性质、转归,并与预后有密切相关。

2.2病机2.2.1脏腑功能失常。

2.2.2气血失调。

2.2.3直接损伤冲任与胞宫。

3 妇科疾病的诊断要点3.1四诊要点3.1.1问诊:包括问年龄、主诉、现病史、月经史、带下、胎产史、既往史、家族史、个人生活史等。

3.1.2望诊:包括望月经、望带下、望恶露、望前后二阴等。

3.1.3闻诊:包括听声音、嗅气味等。

3.1.4切诊:包括切脉(常脉与病脉)和触诊(触按胸腹有无包块及包块的性质)。

3.2辨证要点及常见证型3.2.1脏腑辨证证型:肾气虚、肾阴虚、肾阳虚;肝气郁结、肝郁化火、肝经湿热、肝阳上亢、肝风内动;脾虚血少、脾虚湿盛、脾失统摄、脾气下陷。

3.2.2气血辨证证型:气病(气虚、气郁、气滞)、血病(血虚、血瘀、血热、血寒)。

4 妇科疾病治法概要4.1补肾滋肾:补肾是治疗妇产疾病的重要法则,根据病情,选用温肾助阳,滋肾养阴,育阴潜阳,阴阳并补等法则辨证论治。

4.2疏肝养肝:肝气郁结者,疏之,泄之;肝其上逆者,柔之,缓之;肝阳偏亢者,抑之,平之。

疏肝养肝是治疗妇科疾病的一个重要方法,故有“调经肝为先,疏肝经自调”的说法。

4.3健脾和胃:脾气虚弱,化源不足,宜补益脾胃;脾气虚弱,中气下陷,宜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脾胃不和,胃气上逆,当辨其寒热,降逆止呕;脾虚夹湿,痰湿阻于胞络,宜健脾化痰,调经止带。

中医妇科学的基本理论和诊疗方法

中医妇科学的基本理论和诊疗方法

中医妇科学的基本理论和诊疗方法中医妇科学是中医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妇女的生理、病理及其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它基于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以中医独特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思路为基础,通过调整和平衡人体的阴阳、气血、脏腑等方面的功能,达到治疗妇科疾病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中医妇科学的基本理论和诊疗方法。

一、中医妇科学的基本理论中医妇科学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辨证施治、四诊合参、阴阳学说和经络学说等方面。

1. 辨证施治辨证施治是中医的核心理论之一,也是中医妇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对病人的临床表现、脉象、舌诊等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疾病的病机、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在妇科疾病中,常见的辨证包括虚实、寒热、湿燥等。

2. 四诊合参四诊合参是根据中医学的基本理论,通过望诊(对病人的外貌及气色进行观察)、问诊(询问病人的病情及其它相关因素)、脉诊(通过对病人脉搏的观察和摸诊来判断病情)以及闻诊(通过对病人的味觉、声音等进行观察),进行全面、系统的诊断。

3. 阴阳学说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强调宇宙万物的统一性和相互作用。

在中医妇科学中,阴阳学说被应用于解释女性体内经络、经血、经期等独特的生理现象,以及相关疾病的发生和治疗。

4. 经络学说中医经络学说认为人体内有十二经脉、八脉和多条络脉,它们分布于人体皮肤、肌肉、血管、脏腑等组织中,并连接脏腑、组织及其它经络。

中医妇科学中的治疗方法,往往通过调理经络来影响子宫、卵巢等妇科相关的脏器和组织。

二、中医妇科的诊疗方法中医妇科的诊疗方法主要包括四诊、药物治疗、针灸疗法、中药疗法、食疗、调摄养生等。

1. 四诊四诊是中医妇科诊断的基本手段,通过望、问、闻、切等方法来获取病情信息。

比如,在子宫肌瘤的诊断中,望诊可以观察到腹部是否隆起,脉诊可以判断经络的通畅程度,问诊则可以了解病情的发展和变化。

2. 药物治疗中医妇科中常用的药物治疗包括中草药和中成药。

中草药通过煎煮、泡水等方式制成草药汤剂,应用于内服或外敷,以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

中医妇科诊疗常规

中医妇科诊疗常规

中医妇科诊疗常规崩漏(功血)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崩漏是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失常的病证,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称为“崩中”。

后者称为“漏下”。

崩与漏出血情况虽不同,然二者常互相转化,交替出现,且因病因病机基本相同,故概称崩漏。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中的“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第7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1)病史详细了解异常子宫出血的类型、发病时间、病程经过、出血前有无停经史及以往治疗经过。

注意患者的年龄、月经史、避孕措施、激素类药物使用及全身与生殖系统有无相关疾病如肝病、血液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或减退症等。

(2)体格检查包括妇科检查及全身检查,排除生殖器官及全身性器质性病变。

(3)辅助检查子宫内膜取样如诊断性刮宫、子宫内膜或组织检查、超声检查、激素测定、妊娠试验、宫颈细胞学检查、血红细胞计数机血比容检查、凝血功能检查等。

二、辩证论治1.肾虚证(1)肾阴虚证主要证候:经乱无期,出血量少淋漓累月不止,或停闭数月后又突然暴崩下血,经色鲜红,质稍稠,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夜寐不宁,舌红,少苔或有裂纹,脉细数。

治法:滋肾益阴,固冲止血。

方药:左归丸加减。

熟地20g、山药15g、枸杞子15g、山茱萸15g、菟丝子15g、鹿角胶12g、龟板胶12g、牛膝12g、旱莲草12g、炒地榆12g。

(2)肾阳虚证主要证候:经乱无期,出血量多或淋漓不尽,或停经数月后又暴下不止,血色淡红或淡黯质稀,面色晦暗,畏寒肢冷,色清质稀,腰膝酸软,小便清长,夜尿多,舌淡黯、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温肾益气,固冲止血方药:右归丸加减。

制附子10g、肉桂15g、熟地黄12g、山药15g、山萸肉12g、枸杞子12g、菟丝子12g、鹿角胶12g、当归10g、杜仲12g、党参15g、黄芪12g。

中医行业工作中的中医妇科诊疗技术与方法

中医行业工作中的中医妇科诊疗技术与方法

中医行业工作中的中医妇科诊疗技术与方法中医妇科作为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在中医行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妇科的诊疗技术与方法。

一. 中医妇科的基本理论和调理方法中医妇科的诊疗技术和方法是基于中医的基本理论和调理方法来开展的。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妇科疾病是由内外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因此,中医妇科的诊疗技术和方法主要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以及四诊合参等。

根据中医的认识,中医妇科疾病是由阴阳失调、气血不足等原因引起的,所以在治疗中主要通过调理阴阳平衡、调理气血平衡等方法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二. 中医妇科的常见疾病及其诊疗技术与方法1.月经失调月经失调是中医妇科诊疗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中医的诊疗方法主要包括四诊合参和辨证施治等。

通过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等多种方式,辨别出病情,然后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选用适当的治疗方法进行调理。

2.痛经痛经是中医妇科常见的疾病之一。

针对痛经的特点,中医主要采用疏肝解郁、活血止痛的方法进行治疗。

可以通过中药调理、针灸、艾灸等方法来缓解疼痛症状。

3.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中医妇科诊疗中较为复杂的问题之一。

中医治疗子宫肌瘤主要通过调理气血、活血化瘀等方法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可以通过中药、针灸、艾灸等方式来进行治疗。

4.不孕不育不孕不育是妇科疾病中比较严重的问题之一。

中医在不孕不育的治疗方面倡导调理整体、调理阴阳平衡的方法。

常见的治疗手段包括草药调理、针灸、艾灸等,以及结合饮食调理和心理调理等综合治疗方法。

三. 中医妇科的典型病例及其诊疗技术与方法1.经血不调经血不调是中医妇科常见的病例之一。

中医在治疗经血不调时,会根据不同的病情采用相应的诊疗技术和方法。

例如,对于经期过少的患者,可以选择温经药物、调理血气等方法进行治疗。

2.盆腔炎盆腔炎是中医妇科的常见病之一。

中医治疗盆腔炎主要采用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等方法。

可以通过中药治疗,辅以针灸、艾灸等手段进行综合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妇科诊疗常规
崩漏(功血)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崩漏是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失常的病证,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称为“崩中”。

后者称为“漏下”。

崩与漏出血情况虽不同,然二者常互相转化,交替出现,且因病因病机基本相同,故概称崩漏。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中的“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第7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1)病史详细了解异常子宫出血的类型、发病时间、病程经过、出血前有无停经史及以往治疗经过。

注意患者的年龄、月经史、避孕措施、激素类药物使用及全身与生殖系统有无相关疾病如肝病、血液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或减退症等。

(2)体格检查包括妇科检查及全身检查,排除生殖器官及全身性器质性病变。

(3)辅助检查子宫内膜取样如诊断性刮宫、子宫内膜或组织检查、超声检查、激素测定、妊娠试验、宫颈细胞学检查、血红细胞计数机血比容检查、凝血功能检查等。

二、辩证论治
1.肾虚证
(1)肾阴虚证
主要证候:经乱无期,出血量少淋漓累月不止,或停闭数月后又突然暴崩下血,经色鲜红,质稍稠,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夜寐不宁,舌红,少苔或有裂纹,脉细数。

治法:滋肾益阴,固冲止血。

方药:左归丸加减。

熟地20g、山药15g、枸杞子15g、山茱萸15g、菟丝子15g、鹿角胶12g、龟板胶12g、牛膝12g、旱莲草12g、炒地榆12g。

(2)肾阳虚证
主要证候:经乱无期,出血量多或淋漓不尽,或停经数月后又暴下不止,血色淡红或淡黯质稀,面色晦暗,畏寒肢冷,色清质稀,腰膝酸软,小便清长,夜尿多,舌淡黯、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温肾益气,固冲止血
方药:右归丸加减。

制附子10g、肉桂15g、熟地黄12g、山药15g、山萸肉12g、枸杞子12g、菟丝子12g、鹿角胶12g、当归10g、杜仲12g、党参15g、黄芪12g。

2.脾虚证
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或淋漓不尽,色清质稀,面色晄白,神疲体倦,气短懒言,或面浮肢肿,小腹空坠,纳呆便溏,舌淡胖,苔薄白,脉沉弱。

治法:补气摄血,固冲止血。

方药:固本止崩汤加减。

人参20g、黄芪15g、白术15g、熟地黄15g、当归12g、黑姜12g
气虚运血无力易于停留成瘀,常加三七、益母草或失笑散化瘀止血。

3.血热证
(1).虚热证
主要证候:经来无期,量少淋漓不尽或量多势急,血色鲜红,面颊潮红,烦热少寐,咽干口燥,便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固冲止血。

方药:上下相资汤加减。

人参20g,沙参15g、玄参15g、麦冬15g、玉竹12g、五味子12g、熟地黄12g、山萸肉12g、车前子12g、牛膝10g。

出血淋漓不止,久漏必有瘀,选加失笑散、三七、益母草之类化瘀止血;弱阴虚阳亢,加白芍柔肝,龟甲、珍珠母、三七育阴潜阳,化瘀止血。

(2).实热证
主要证候:经来无期,经血突然暴崩如注,或淋漓日久难止,血色深红,质稠,口渴烦热,便秘溺黄,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方药:清热固经汤加减。

黄芪15g、焦栀子12g、生地黄12g、地骨皮12g、地榆12g、生藕节12g、阿胶12g、龟甲10g、牡蛎10g、生甘草6g、陈棕炭10g。

4.血瘀证
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量多或少,时出时止,淋漓不断,或停闭数月后又突然暴崩下血,继之漏下,经色暗有血块,舌紫黯或有瘀点,脉涩或弦涩有力。

治法:活血化瘀,固冲止血。

方药:逐瘀止血汤加减。

生地黄15g、大黄10g、赤芍12g、丹皮12g、当归尾12g、枳壳12g、龟甲10g、桃仁10g。

三、外治法
根据辨证分型,不同证型的中药口服药药渣,予外敷下腹部或腰骶部,能改善流血期间的盆腔血液循环,缓解腹痛症状,促进子宫恢复,达到止血的目的。

四、西医治疗
1.一般治疗贫血者应补充铁剂、维生素C和蛋白质,严重贫血需
输血治疗。

流血时间长着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2.药物治疗功血的一线治疗是药物治疗。

青春期及生育年龄五排卵
性功血以止血、调整周期、促排卵为主;绝经过渡期功血以止血、调整周期、减少月经量,防止子宫内膜病变为治疗原则。

常采用性激素止血和调整月经周期。

出血期可辅以促进凝血和抗纤溶药
物,促进止血。

3.手术治疗
(1)刮宫术适用于急性大出血或存在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的功血患者。

(2)子宫切除术患者经各种治疗效果不佳,并了解了所有治疗功血的可行方法后,可有患者及家属知情选择接受子宫切
除。

五、疗效评价
有效:治疗后月经周期及经量恢复正常。

无效:治疗后月经周期仍不规律,量时多时少,淋漓不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