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部分记忆内容总结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 重点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题型:单选:20*1分;多选5*2分;填空40*0.5分;名解5*3分;简答6*5分;病案20分(包括中医诊断分型、病因病机、西医诊断、代表方及药物剂量、中西医治则、西医诊断思路,在月经病里面考)绪论1、《黄帝内经》提出关于妇科的解剖特点,月经生理,妊娠诊断2、《素闻。
上古天真论》明确阐述了女子一生中生长的,发育,性成熟与衰老的规律3、第一首妇科古方——《内经》四乌贼骨一藘茹丸4、《神农本草经》--在“紫石英”条最早提出“子宫”这一解剖名称5、宋代我国的产科已形成单独分科的雏形6、《女科百问》首次提出“胞宫”女性生殖系统解剖1、外生殖器:阴阜、大小阴唇、前庭大腺、会阴大阴唇:内部有丰富的血管,当局部受伤时,易发生出血,形成血肿阴蒂:富有神经末梢和海绵状勃起组织,故感觉非常明锐2、内生殖器:阴道、子宫、输卵管、卵巢阴道:是性交的器官,月经血排出与胎儿娩出的通道,前壁与膀胱和尿道领接,后壁与直肠贴近。
由黏膜,肌层和纤维组织构成。
阴道后穹窿较深,与直肠子宫陷凹紧密相邻,临床上可经此处穿刺引流。
子宫:古人称之为女子胞,又称胞宫,胞脏,子脏,子处,子宫,血室。
宫颈:未产妇的宫颈外口呈圆形,已产妇的宫颈外口因分娩影响形成大小不等的横裂。
宫颈外口柱状上皮与鳞状上皮交接处是宫颈癌好发部位。
子宫峡部:子宫与子宫颈之间形成最狭窄的部分。
上端在解剖上较狭窄而称解剖学内口,下端因黏膜组织在此处与宫腔内膜转变成宫颈黏膜,又称组织学内口。
3、子宫韧带的作用圆韧带(使宫底保持前倾位置)阔韧带(子宫动静脉及输尿管均从阔韧带的基底部穿过)主韧带(固定宫颈的位置)宫骶韧带(间接保持子宫前倾位置)4、输尿管在腹膜后,从肾盂开始沿腰大肌前面偏中线侧下降(腰段)在骶髂关节处,经过髂外动脉起点的前方进入盆骨腔(盆骨段)经阴道侧穹窿顶端绕向前方进入膀胱壁(膀胱段)5、骨盆:假骨盆:为大骨盆真骨盆:为小骨盆,使胎儿自然娩出时的通道,又称骨产道。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知识点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复习知识点第一章发展简史1、中医妇产科学的发展史分为十大部分:夏商周时代—萌芽阶段,春秋战国时期—框架阶段,秦汉时期—雏形阶段,魏晋南北朝及隋代—成熟阶段,唐代—昌盛阶段,宋代—妇产科新貌,金元时期—学术争鸣阶段,明代—学术深化阶段,清代和民国—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发展提高阶段。
2、春秋战国时期—框架阶段,《黄帝内经》记载了中医妇科第一个治疗血枯经闭、调经种子的药方---四乌贼骨-藘茹丸。
3、秦汉时期—雏形阶段,《金匮要略》内有三篇专门论述妇科疾病,开创了中医妇科外治法的先河。
4、魏晋南北朝及隋代—成熟阶段,晋代王叔和的《脉经》,提出“并月”“居经”“避年”等月经的特殊现象。
5、宋代—妇产科新貌,妇产科学已发展成独立的专科。
宋陈自明著《妇人大全良方》,为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妇产科综合性专著。
6、金元时期—学术争鸣阶段,刘完素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提出:妇人童幼天癸未行之间,皆属少阴;天癸既行,皆从厥阴论之;天癸已绝,乃属太阴经也。
成为少年治肾,中年治肝,老年治脾的理论根据。
朱丹溪对妊娠安胎提出“产前当清热养血,”“产前安胎,黄芩、白术为妙药也”。
7、清代影响较大的妇科学著作有《傅青主女科》《达生篇》《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沈氏女科辑要》1、女性内生殖器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及卵巢,后二者称子宫附件。
2、各种阴道炎的鉴别3、成年人子宫呈前后略扁的倒置梨形,重约50g,长7—8cm,宽4~5cm厚2—3cm,宫腔容量约5ml。
宫体与宫颈的比例。
婴儿期为1:2.成年妇女为2:1。
4、子宫峡部上端因解剖上较狭窄,又称解剖学内口;其下端因牯膜组织在此处由宫腔内膜转变为宫颈粘膜,又称组织学内口。
5、子宫肌瘤的定义、分类及临床表现。
(1)病史:可有家族史、月经量多经期延长史、尿急尿频史、排便困难史、和不孕不育史。
(2)症状:①.月经异常,子宫肌瘤最常见的临床症状。
表现为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或不规则引道出血。
2016年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各科重点总结--妇产科学(必背)
第一部妇产科学第一单元绪论1、妇科第一张方剂是(四乌贼骨-蘆茹丸),出血(黄帝内经)2、我国现在的第一部妇产科专著、最早妇子生理和病理医书(经效产宝)3、最早记载异常胎位和纠正胎位手法的书(杨子建《十产论》)4、最早提倡节欲、晚婚的书(《褚氏遗书》)5、开创中医产科器械手术助产的先例(《儒门事亲》)6、我国最早的女医生(淳于意)7、将产科独立分科的朝代是(宋代)第二单元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一、骨盆1、骨骼构成:骶骨、尾部、左右两块髂骨2、关节:耻骨联合、骶髂关节、骶骨关节3、韧带:骶尾骨与坐骨结节之间的骶结节韧带和骶尾骨与坐骨棘之间的骶棘韧带。
4、平面:入口平面:前后径11cm出口平面骨盆最大平面骨盆最小平面(中骨盆平面)――与分娩关系最密切横径10cm(坐骨棘间距离)前耻骨联合下缘,两侧坐骨棘,后骶骨下端。
5、后矢状径:坐骨结节连线中点至骶尾关节间的距离。
6、骶耻外径的距离: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至第5腰椎棘突7、直结合径: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至骶岬上缘中点间的距离二、内外生殖器(一)子宫及韧带1、子宫(1)组织结构子宫内膜:功能层――有周期变化基底层――无周期变化子宫肌层:外层多纵行,内层环行,中层多各方交织子宫浆膜层(2)子宫颈主要构成:结缔组织子宫颈管――粘膜上皮细胞呈高柱状,有脉体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覆盖宫颈癌的好发部位:宫颈外口柱状上皮与鳞状上皮交界处子宫峡部上端――解剖学内口下端――组织学内口(3)阴道:复层鳞状上皮细胞,无腺体,上宽上窄,前短后长。
2、韧带维持子宫正常位置:子宫4对韧带及盆底肌肉,筋膜支托(1)圆韧带:起于子宫双角的前面,输卵管近端的下方→向前下方达两侧骨盆壁。
穿过腹股沟终于大阴唇前端――维持子宫前位的主要韧带(2)阔韧带:由子宫两侧开始,达骨盆壁――子宫动静脉和输尿管从此基底穿过(3)主韧带:横行于宫颈两侧和骨盆侧壁――为固定宫颈位置的重要组织(4)宫骶韧带:从宫颈后面的上侧方,向两侧绕过直肠到达第2、3骶椎前面的筋膜。
年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各科重点总结--妇产科学(必背)
(3)羊膜腔胎儿造影→胎儿体表畸形及消化管畸形
4、胎儿遗传性疾病诊断――羊水细胞培养
一、决定分娩的三因素:产力、产道、胎儿
(一)产力
1、子宫收缩力――是临产主要产力
迫使宫颈管短缩直至消失,宫口扩大
胎先露部下降和胎盘胎膜娩出。
2、腹肌及膈肌收缩力――第二产程娩出胎儿的重要辅助力量
促胎盘娩出
3、肛提肌收缩力
灌肠条件:初产妇宫口扩张<4cm,经产妇<2cm
禁忌:胎膜早破,阴道流血,胎头未衔接,胎位异常
有剖宫产史,宫缩强估计1h分娩,严重心脏病
第二产程(胎儿娩出期):胎头拨露,着冠1-2h
会阴切开指征:会阴过紧或胎儿过大,估计分娩时会阴撕裂不可避免;母儿有病理情况急需结束分娩者。
第三产程(胎盘娩出期)5-15分钟
阴道下段――腹股沟淋巴结
阴道上段、宫颈――闭孔淋巴结、髂内淋巴结
子宫体及底部、输卵管、卵巢――腰淋巴结
子宫体两侧――腹股沟浅淋巴结
2、外生殖器淋巴
腹股沟浅淋巴结:会阴,阴道下段,肛门部,下肢的淋巴
腹股沟深淋巴结:阴蒂,股静脉淋巴,腹股沟浅淋巴
(三)神经
1、外生殖器――阴部N
2、内生殖器――交感N与副交感N支配。
二、子宫内膜及生殖器的周期性变化
(一)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1、增生期(5-14天)
早期(5-7):腺上皮细胞呈立方形或低柱状
中期(8-10):间质水肿明显,腺体数目增多增长,呈弯曲形。腺上皮细胞增生活跃,细胞呈柱状,有分裂相
晚期(11-14):上皮细胞呈高柱状,腺体更长呈弯曲状,间质细胞呈星状,结合成网状
8、胎儿娩出
三、分娩的经过
1、临产的主要标志:规律宫缩,胎头下降,宫口扩张
中西医助理各科目笔记总结要点--妇产科学(三)
中西医助理各科目笔记总结要点--妇产科学(三)二、子宫内膜及生殖器的周期性变化(一)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1、增生期(5-14天)早期(5-7):腺上皮细胞呈立方形或低柱状中期(8-10):间质水肿明显,腺体数目增多增长,呈弯曲形。
腺上皮细胞增生活跃,细胞呈柱状,有分裂相晚期(11-14):上皮细胞呈高柱状,腺体更长呈弯曲状,间质细胞呈星状,结合成网状2、分泌期(15-28天)早期15-19):内膜腺体更长,屈曲明显,腺上皮细胞核下出现含糖原的小泡,间质水肿中期(20-23):内膜呈锯齿状,顶浆分泌,间质水肿疏松晚期(24-28):呈海绵状,有糖原溢出,上皮细胞下的间质分化多,肥大的蜕膜样细胞。
3、月经期(1-4):雌激素水平更低,无孕激素(二)生殖器其他部位的周期性变化1、阴道粘膜排卵前:雌激素作用。
阴道上皮底支细胞增生→中层与表层细胞出现角化排卵后:孕激素作用。
阴道上皮细胞大量脱落(脱落多为中层或角化前细胞)2、宫颈粘液排卵前:雌激素作用。
粘液稀薄透明,拉丝,可见羊齿状结晶排卵后:孕激素作用。
粘液分泌↓,质粘稠而混浊易断,第22日消失→椭圆体。
周期性变化不受性激素影响的是(卵巢生发上皮)卵巢主要合成雌二醇和雌酮两种雌激素促卵泡素:直接调节卵巢的周期性变化。
第四单元妊娠生理一、受精及受精卵发育、输送、着床1、精子获能部位:子宫及输卵管2、受精部位:输卵管壶腹部与峡部联接处3、受精:精子头部与卵子表面接触→开始受精卵原核与精原核融合→受精完成4、受精卵发育:桑椹胚(受精后第3日)→晚期囊胚(受精后第4日)入宫腔5、着床时间:受精后第6-7日6、着床条件:透明带必须消失囊胚细胞滋养细胞必须分化出合体滋养细胞囊胚和子宫内膜必须同步发育并相互配合必须有足够的孕酮7、着床后,子宫内膜变化:迅速发生蜕膜变底蜕膜,包蜕膜,真蜕膜二、胎儿1、胎盘(1)构成:羊膜――构成胎盘的胎儿部分叶状绒毛膜――构成胎盘的胎儿部分。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知识点整理
1.前庭大腺,又称巴氏腺,位于阴道口两侧,大阴唇后部,如黄豆大,左右各一。
腺管细长,为1--2cm,开口于前庭后方小阴唇与处女膜之间的沟内。
2.子宫内膜异位症,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包括内膜的腺体及间质)出现在子宫腔被覆粘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而引起的病症。
3.异位妊娠,将受精卵在宫体腔以外着床的妊娠称为异位妊娠。
俗称宫外孕。
4.盆腔炎,女性内生殖器及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炎症,称为盆腔炎。
5.月经,指伴随卵巢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
月经的出现是生殖功能成熟的标志之一。
6.功血,由于调节月经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
而非全身或生殖系统局部的各种器质性病变。
7.闭经,指年龄超过16岁,第二性征已发育,或年龄超过14岁,第二性征未发育,且无月经来潮者;或以往曾建立正常月经,但此后因某种病理性原因而月经停止6个月,或按自身原来月经周期计算停经3个周期以上者。
8.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是一种发病多因性、临床表现呈多态性、以雄激素过多和持续性无排卵为临床主要特征的内分泌综合症。
9.围绝经期综合症,指绝经前后精神心理、神经内分泌和代谢变化,所引起的各器官系统症状和体征综合症候群。
10.底蜕膜,指囊胚植入深处的子宫蜕膜,将来发育成为胎盘的母体部分。
11.包蜕膜,即覆盖在囊胚上面的蜕膜。
12.真蜕膜,指底蜕膜与包蜕膜以外覆盖子宫腔的蜕膜。
13.胎盘,由胎儿与母体组织共同构成,是保证胎儿正常发育的重要器官,由羊膜、叶状绒毛膜和底蜕膜组成。
14.妊娠剧吐,少数孕妇早孕反应严重,频繁恶心呕吐,不能进食,以至发生体液失衡及新陈代谢障碍,甚至危及孕妇生命,称为妊娠剧吐。
15.妊娠期高血压,指生育年龄妇女出现高血压、水肿、蛋白尿的症状。
16.流产,妊娠在28周前终止,胎儿体重<1000g者,其中发生在12周前者称为早期流产;发生于妊娠12--28周者为晚期流产。
17.前置胎盘,孕28周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其下缘甚至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其位置低于胎先露部,称为前置胎盘。
2016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部分记忆内容总结
中西医结合(jiéhé)妇产科学部分记忆内容总结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在医师考试中占相对重要地位,复习此科目时要注意对相关概念、中医辨证论治以及关键性字眼的把握(bǎwò),比如“首选(shǒu xuǎn)”、“最重要(zhòngyào)”之类的字眼,这些字眼涉及到的相关知识点属于高频考点,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有助于切实提高(tí gāo)考试成绩,因此特做了以下总结,希望对大家学习有所帮助。
定义1、妊娠剧吐:妊娠早期,少数孕妇早孕反应严重,恶心呕吐频繁,不能进食,以致出现体液失衡及新陈代谢障碍,甚至危及生命者,称妊娠剧吐。
2、流产:不足28周,胎儿体重少于1000g而终止者称流产。
其中发生在妊娠12周前者称早期流产;发生于妊娠12~28周者称晚期流产。
3、先兆流产:指妊娠28周前出现少量阴道流血,下腹痛或腰背痛。
妇科检查:子宫颈口未开,胎膜未破,子宫大小与停经周数相符。
经治疗及休息后症状消失,可继续妊娠。
中医称“胎漏”、“胎动不安”。
若阴道流血量增多或下腹痛加剧,可发展为难免流产。
4、难免流产:一般由先兆流产发展而来,阴道流血增多,阵发性腹痛加重,或胎膜破裂出现阴道流水。
妇科检查:子宫颈口已扩张,有时宫颈口可见胚胎组织或羊膜囊堵塞,子宫与妊娠周数相符或略小。
中医称“胎动欲堕”。
5、不全流产:由难免流产发展而来,部分妊娠物已排出体外,尚有部分残留在宫腔内或嵌顿于宫颈口处,影响子宫收缩,出血量多,甚至发生失血性休克。
妇科检查:宫颈口已扩张,子宫颈口妊娠组织堵塞及持续性血液流出,一般子宫小于停经周数。
中医称“堕胎”、“小产”。
6、完全流产:妊娠物已全部排出宫腔,阴道流血逐渐停止,腹痛逐渐消失。
妇科检查:子宫颈口关闭,子宫接近正常大小。
属中医“堕胎”、“小产”或“暗产”范畴。
7、稽留流产:指胚胎或胎儿已死亡,滞留在宫腔内未及时自然排出,又称过期流产。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复习重点
�丸补内�带止精固�阳助肾温�虚阳肾.2 �汤带完�湿除阳升�气益脾健�虚脾.1 �疗治 。 ”湿“是因病要主的病本。者状症身全及部 局有伴或�常异生发味气、质、色�少减或多增显明量的下带指�多过下带、1 。侵入的邪外御抵能并�用作的养充和润濡到 起户阴和道阴对下带。 ”下带“为称体液的内道阴和户阴于泽润把学医中�下带 病下带�一� 染感统系殖生性女与病下带 章十第 �疗治术手.3�他其、法疗 孕假、法疗经绝假、法疗期周素激孕效高�疗治物药.2�法疗待期.1�疗治医西 。灶肉息样膜或灶烛深色 白、灶色红状焰火、块斑色黄棕上膜腹腔盆见可也�肿囊力克巧巢卵�连粘管卵 输和巢卵�节结或着沉素色�点血出色褐紫在散见可凹陷肠直宫子�查检镜腔腹 。痛压有�连相宫子与常�块包性囊现出件附 侧双或侧一及触可者肿囊力克巧�常正小大宫子�硬质�节结性痛触的小大豆蚕 至粒米及扪可处凹陷后、带韧骨骶宫子、壁后宫子�定固、倾后宫子�查检科妇 �他其.5�孕不.4�痛疼交性.3�调失经月.2�经痛.1�状症 。层下膜粘和层基 的肠小和肠结状乙、肠直达直至甚�窿窟后道阴和隔道阴肠直入侵可还�节结或 点血出色褐紫的在散有常膜腹处等凹陷肠直宫子和壁后段下宫子 、带韧骨骶宫子 。通畅分部或通畅可尚部伞但 �限受动蠕其使 �连粘织组围周或巢卵与常膜内位异 的管卵输。 ”肿囊力克巧“称故�状力克巧呈�血旧陈状糊粘色褐暗含内�肿囊 成形而血出复反膜内位异因可�巢卵侧双及累%05 约�见常最症异内巢卵。块包 、节结色蓝紫的等不小大成形或甚 �泡小或点斑色褐紫成形区变病在 �化维纤织组 围周其及血出性期周生发化变的能功巢卵随膜内位异是化变理病的症异内 �理病 。病肌腺宫子为称�时层肌宫子 入侵质间及体腺膜内宫子当 �症位异膜内宫子为称时位部外以体宫子在长生织组 膜内宫子 。病疾种一的起引而位部他其的体身外以膜黏覆被腔宫子在现出�质间 和体腺�织组膜内宫子的能功长生有具指�病疾的起引膜内宫子位异是都�义定 病肌腺宫子与位异膜内宫子�章九第� �疗治术手.3�剂滞阻道通子 离钙、疗治素激、剂制抑酶成合素腺列前�疗治物药.2�疗治般一.1�疗治医西 �汤中建芪黄�痛止中和 �汤血 �血养气补�弱虚血气.5� �汤肝调�血气补滋�肝调血养�足不肾肝.4� 调热清�痛止瘀化�湿除热清�结蕴热湿.3� �汤瘀逐下膈�痛止气行�瘀化气 理�瘀血滞气.2� �汤瘀逐腹少�痛止瘀化�湿除寒散�瘀血凝寒.1�疗治医中 。虚为按喜�实为按拒 。热为甚痛热得�凝寒为减痛热得。滞气为痛于甚胀�瘀血为胀于甚痛。滞气为 痛性发阵�瘀血为痛作续持�虚为痛作隐隐�凝寒为痛绞�瘀血为痛刺�质性.3 。瘀血滞气属多�侧一或侧两腹小�滞凝湿寒属多�中正腹小�位部.2 。实或虚或�痛期经�证虚属多�痛后经�证实属多�痛前经�间时.1
中医中西医考点速记:妇科病记忆口诀
中医中西医考点速记:妇科病记忆口诀妊娠病1. 恶阻恶阻发,孕之初;头眩晕,食即吐;胃气逆,冲脉究。
若胃虚,脘闷胀,倦思睡,六君良。
因肝热,酸水长,胸胁满,苏连汤;痰滞者,心悸漾,呕痰涎,夏苓汤。
2. 胎动不安、胎漏、滑胎胎不安,漏下频,小腹坠,腰俊甚;调气血,固冲任。
若肾虚,尿频遗,寿胎丸,强腰膝;固冲丸,滑胎宜。
若气虚,神委糜,血色淡,举元益。
固益汤,漏下止;磐石散,坠胎安。
因血热,色红鲜,烦且渴,保阴煎;止胞漏,阿胶加。
若血虚,黄肿颐;苎麻汤,坠下已。
因外伤,跌仆闪,胎气损,圣愈痊。
素徽痼,瘀胞阻;摄养失,桂茯丸。
3. 子肿子肿病,气水辨,察肤色,视凹陷,温脾肾行气先。
脾虚者,大便溏,白术散,健脾阳。
肾虚者,腰酸恙,下肢冷,真武汤。
气滞者,胸闷胀,天仙藤,为散尝。
4. 子淋于淋病,小便频,点滴下,疼痛甚;气不化,水不行,勿大利,宜清润。
阴虚者,两颧红,烦不寐,知柏祟。
实热者,尿热痛,口渴苦,导赤宗。
湿热注,尿黄赤,渴不饮,加五淋。
5. 难产难产者,有多样;生理异,手术良;胎不正,早查防;气血乖,调和量。
虚弱者,微痛胀,面苍白,难产方。
若瘀滞,剧痛样,催生饮,行则昌。
产后病1、产后血晕产后晕,眩晕昏,或呕吐,或口噤;虚与瘀,两病因;速急救,促清醒;可针灸,可醋熏。
属血虚,恶寒多,面苍白,冷汗作;补血加,独参妥。
属血瘀,恶露少,腹拒按,喘促貌;夺命散,补兼消。
2 、产后腹、身痛产后痛,称儿枕;运行滞,疼痛生。
因血虚,朽痛吟,且喜按,耳中鸣;肠宁汤,建中增。
因血瘀,小腹痛,多拒按,得热松;生化汤,祛瘀通。
又身痛,寒与虚;风寒痛,独寄生;血虚痛,芪桂五;肾虚痛,壮肾汤。
3、恶露不绝恶露淋,责冲任;热虚瘀,三病因。
气虚者,色淡红,多而稀,益气宗。
血热者,色红鲜,稠且臭,保阴煎。
血瘀者,色紫黯,少腹痛,生化汤。
4、产后发热产后热,阴血亏;阳浮散,腠理脆,邪易侵,虚瘀随;调气血,和营卫。
因血虚,身热微,眩晕悸,八珍类。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重点
第一章1.《诗经》有了妇科药物记载,如“蓷”(益母草)、“苜”(车前草)、“藘茹(茜草)、“杞”(枸杞子)等2.《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时期,是第一部医学经典巨著、是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
3.第一首治疗血枯经闭,调经种子的药方—四乌贼骨一藘茹丸4.居经:月经惯常三月一至者,也称季经。
5.并月:月经惯常二月一至者。
6.避年:月经一年一行者。
7.产前安胎,黄芩、白术为妙药也8.螺、纹、鼓、角、脉,称为“五不女”。
9.《达生篇》提出了“睡,忍痛,慢临盆”六字真言第三章1.拟作宫颈刮片或阴道分泌物涂片细胞学检查者,不宜用润滑剂,以免影响检查结果2.直肠-腹部诊适用于未婚、阴道闭锁或其他原因不宜行双合诊的患者。
3.白色或灰黄色泡沫样白带为滴虫性阴道炎的特征, 常伴外阴、阴道痛痒。
4.凝乳状或豆渣样白带为念珠菌性阴道炎的特征, 常伴严重外阴瘙痒或灼痛。
5.灰色均质有鱼腥味的白带为细菌性阴道炎症状。
伴有瘙痒灼痛。
6.中医常用内治法:滋肾补肾、疏肝养肝、健脾和胃、调理气血第五章1.骨盆由骶骨、尾骨及左右两块髋骨组成。
每块髋骨又由髂骨、坐骨及耻骨融合而成;骶骨由5-6块骶椎合成;尾骨由4-5块尾椎合成。
2.骨盆的关节包括耻骨联合、骶髂关节和骶尾关节。
第六章1.阴阜为耻骨联合前面隆起的脂肪垫。
2.前庭大腺又称巴氏腺,位于阴道口的两侧,大阴唇后部。
如黄豆大,左右各一,腺管细长(1—2cm),开口于前庭后方小阴唇与处女膜之间的沟内。
3.大阴唇局部受伤时,易发生出血,形成血肿。
4.女性外生殖器官解剖以下第七章1.女性内生殖器指生殖器的内脏部分,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及卵巢,后二者常被称为子宫附件。
2.卵巢的描述3.阴道毛滴虫不仅寄生于阴道,还常侵入尿道或尿道旁腺,甚至膀胱、肾孟以及男性的包皮褶、尿道或前列腺中4.传染途径:直接传播: 经性交传播。
间接传染: 经公共浴池、浴盆、浴巾、游泳池、坐式马桶、衣物等。
医源性传播:污染的医疗器械及敷料。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重点知识讲解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重点知识讲解简介:
妇产科学,作为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负责研究和治疗妇女的生殖系统疾病以及妊娠、分娩和产后期的相关问题。
中西医结合是一种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的理论与方法,以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维护患者健康的医疗模式。
本文将重点讲解中西医结合在妇产科学中的应用及相关知识。
一、中西医结合在妇产科学中的理论基础
(段落内容)
二、中西医结合在妇产科疾病中的实际应用
(段落内容)
三、中西医结合在妇产科学中的重要治疗方法
(段落内容)
四、中西医结合在妇产科常见疾病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段落内容)
五、中西医结合在妇产科学中的优势与挑战
(段落内容)
六、中西医结合在妇产科学中的未来发展方向
(段落内容)
结语:
中西医结合在妇产科学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通过综合
运用中西医的理论与方法,可以更有效地治疗妇女生殖系统疾病及相
关问题,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增加患者的生命质量。
然而,中西
医结合在妇产科学中仍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和实践,探索更好的治疗方法和方案。
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中
西医结合在妇产科学中的应用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列出参考文献,不需要具体内容)。
妇产科记忆顺口溜 (2)
妇产科记忆顺口溜 (2)第一节女性生殖系统解刨生理1.月经血呈暗红色,主要特点是不凝固。
2.排卵的时间一般为下次月经来潮前的14天左右。
3.月经初潮是青春期的标志。
4.圆韧带维持子宫呈前倾位、阔韧带保持子宫位于盆腔中央位、主韧带保持子宫不下垂、宫骶韧带间接保持子宫前倾位。
5.宫颈外口柱状上皮与鳞状上皮交界处,是子宫颈癌的好发部位。
6.子宫体与子宫颈的比例,婴儿期为1:2,成年妇女为2:1,老人为1:1。
7.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形成的最狭窄部分称为子宫峡部,在非孕期长约1cm。
8.阴道后穹隆较深,与盆腔最低的直肠子宫陷凹紧密相邻,临床上可经此穿刺或引流,具有重要意义。
9.大阴唇损伤后易形成血肿。
第二节妊娠期妇女的护理1.自妊娠中期起,孕妇宜采取左侧卧位。
2.妊娠24周前胎心音多在脐下正中听,24周后枕先露听诊部位在脐下左右两侧,臀先露在脐上左右两侧。
3.从末次月经的第一天算起,月份减3或加9,日数加7,为预产期(EDC)。
4.妊娠18-20周,用听诊器经孕妇腹壁可听到胎心音,每分钟120-160次。
5.妊娠18-20周,孕妇开始自觉胎动,每小时3-5次。
6.超声检查是检查早期妊娠快速准确的方法。
7.绒毛膜促进腺激素(HCG)是诊断早孕的快速、敏感方法之一。
8.早孕反应一般于妊娠6周左右出现,约于妊娠12周自行消退。
9.停经是妊娠最早、最重要的症状。
10.孕妇易患右侧肾盂肾炎。
11.孕妇长时间仰卧位,使回心血量和搏出量均减少,可出现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12.妊娠32-34周血容量达高峰,其中血浆的增加多于红细胞增加,出现生理性贫血。
妊娠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13.孕晚期子宫多呈不同程度右旋,与盆腔左侧为乙状结肠有关。
14.胎儿发育要点孕8周末,B超显像可见早期心脏形成,有搏动;孕16周末,部分孕妇自觉有胎动;孕20周末,在孕妇腹壁可听到胎心音。
孕28周末,出生后易患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若加强护理,可存活。
中西医助理各科目笔记总结要点--妇产科学(四)
中西医助理各科目笔记总结要点--妇产科学(四)第六单元分娩一、决定分娩的三因素:产力、产道、胎儿(一)产力1、子宫收缩力――是临产主要产力迫使宫颈管短缩直至消失,宫口扩大胎先露部下降和胎盘胎膜娩出。
2、腹肌及膈肌收缩力――第二产程娩出胎儿的重要辅助力量促胎盘娩出3、肛提肌收缩力协助胎先露部在骨盆腔进行内旋转作用协助胎头仰伸及娩出有助于胎盘娩出(二)产道1、骨产道:骨盆入口平面,中骨盆平面,骨盆出口平面2、软产道:子宫下段,宫颈,阴道及骨盆底软组织(三)胎儿:大小,胎位,有无畸形双顶径――胎头的横径枕下前囟径――胎头俯屈后以此径通过产道矢状缝――是确定胎位的重要标志二、枕先露的分娩机制1、衔接――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胎头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2、下降――胎头沿骨盆轴前进的动作3、俯屈――上枕横径变为枕下前囟径4、内旋转――矢状缝与中骨盆及出口前后径相一致5、仰伸――胎头娩出,胎儿双肩径沿左斜径进入骨盆入口6、复位――胎头与胎肩恢复正常关系,胎头枕部向左旋转457、外旋转――胎头与胎肩垂直8、胎儿娩出三、分娩的经过1、临产的主要标志:规律宫缩,胎头下降,宫口扩张2、产程第一产程(宫颈扩张期):规律宫缩到宫口开全(11-12小时)宫口扩张潜伏期(3cm):8小时>16h为延长活跃期(4-10cm)4h >8h为延长胎头下降:以胎头颅骨最低点与坐骨棘平面的关系标明破膜:多在宫口近开全时破裂灌肠条件:初产妇宫口扩张<4cm,经产妇<2cm禁忌:胎膜早破,阴道流血,胎头未衔接,胎位异常有剖宫产史,宫缩强估计1h分娩,严重心脏病第二产程(胎儿娩出期):胎头拨露,着冠1-2h会阴切开指征:会阴过紧或胎儿过大,估计分娩时会阴撕裂不可避免;母儿有病理情况急需结束分娩者。
第三产程(胎盘娩出期)5-15分钟胎盘剥离征象:子宫体变硬呈球形,宫底升高达脐上阴道外露的一段脐带自行延长阴道少量流血轻压子宫下段时,子宫体上升而外露的脐带不再回缩第七单元正常产褥一、生殖系统变化(一)子宫子宫复旧:时间6周(产后1周在耻骨联合上方)表现:宫体肌纤维缩复和子宫内膜再生子宫内膜再生:产后6周完全修复子宫颈:产后4周完全恢复(二)阴道:会阴裂伤在3-5日内愈合产后3周重新出现粘膜皱襞二、乳房泌乳的基础(垂体催乳激素)胎盘生乳素在6小时内消失孕激素在产后几日降下,雌激素在产后5-6日下降至基线初乳――产后7日内的乳汁(含胡萝卜素,蛋白质多,脂肪和乳糖量少)三、血液系统变化1、血容量:产后3日内↑15-25%,产后2-3周恢复正常产后24h内易发心衰2、产褥早期:血液高凝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产后2-3周内降至正常RBC及血红蛋白逐渐增多,WBC早期高,PLT↑四、内分泌变化不哺乳产妇――产后6-10周月经复潮,10周左右恢复排卵哺乳产女――产后4-6个月恢复排卵胎盘生乳素于产后3-6小时不能再测出。
妇产科学各章节笔记
妇产科学各章节笔记摘要:一、妇产科学总论1.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学2.女性生殖生理学3.妇产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二、产科学1.妊娠生理与病理2.产前检查与诊断3.分娩过程与分娩方式4.产科并发症三、妇科学1.女性生殖系统炎症2.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3.妇科肿瘤4.妇科其他疾病正文:妇产科学是医学领域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研究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功能、疾病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
本文将结合妇产科学各章节笔记,对妇产科学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
一、妇产科学总论1.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学:女性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和乳房等器官。
其中,卵巢是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负责产生卵子和分泌女性激素。
输卵管是卵子从卵巢输送到子宫的通道,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阴道是胎儿娩出的通道,乳房则是哺乳的重要器官。
2.女性生殖生理学:女性生殖生理学主要研究女性生殖系统的生理功能和生理过程,包括月经、排卵、妊娠、分娩、哺乳等。
其中,月经是女性生殖系统的一个重要生理现象,反映了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排卵是卵巢的一个周期性功能,负责产生新的卵子。
妊娠是胚胎在子宫内发育成长的过程,分娩是胎儿从子宫娩出的过程,哺乳则是乳房分泌乳汁,为婴儿提供营养的过程。
3.妇产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妇产科疾病的诊断主要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治疗则根据疾病的具体情况采取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等方法。
二、产科学1.妊娠生理与病理:妊娠生理学主要研究妊娠的生理过程,包括胚胎和胎儿的发育、母体的变化等。
妊娠病理学则研究妊娠期间的疾病,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等。
2.产前检查与诊断:产前检查是孕期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体重、血压、尿常规、血常规、血型、乙肝表面抗原等检查项目。
产前诊断则主要通过B 超、羊水穿刺等方法,对胎儿的染色体、基因等进行检测,以确定胎儿是否存在异常。
3.分娩过程与分娩方式:分娩过程是指从宫颈开口到胎儿娩出的过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宫颈扩张期、胎儿娩出期和胎盘娩出期。
2016年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妇科学复习口诀
2016年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妇科学复习口诀一、月经病月经病,多违期,量色质,变常序。
致病因,主次理:寒热湿,外邪欺;忧思怒,内伤里,房室累,劳倦疲。
经早至;多属热;渐迟至,多寒邪;错杂至,肝郁结。
实量多,虚淡色,热紫红,寒纯黑;瘀为患,血块泻。
1.经期异常经先期,热与虚。
补中汤,气虚与。
阳盛热,清经散;肝郁热,黑逍遥;阴虚热,两地汤。
经后期,寒虚滞。
温经汤,实寒休;暖宫丸,虚寒求;补元煎,血虚救;乌药汤,气滞疏。
经愆期,气血伤。
逍遥散,肝郁畅,固阴煎,肾虚商。
期延长,瘀虚热。
桃四物,合失笑,祛血瘀,能活血;两地汤,二至丸,养阴液,退虚热。
2.经量异常经量多,虚与热。
气虚者,淡清测;举元煎,升固摄。
血热者,红紫色;保阴煎,清凉折。
若血瘀,紫黑色;失笑散,化活血。
经量少,虚与痰。
滋血汤,血虚予。
桃四物,血瘀逐。
归肾丸,肾虚补;苍导痰,湿痰除。
3.经行异症经行衄,称逆经;气血逆,热为病。
肝郁火,胁胀疼;引经汤,血下行。
肺阴虚,潮热咳;滋肺肾,顺经汤。
经行泻,脾肾虚,治求本,调经辅。
谷不化,参苓术。
五更作,宜温补;四神丸,合健固。
间期血,精元充,阳内动,血妄动;肾阴虚,滋阴血,二至丸,两地合;湿热蕴,清湿热,清肝淋,加减成;瘀血留,化淤血,逐瘀汤,止血良。
4.痛经经行痛,称痛经;腹与身,两处分;经前发,为实证;经后作,虚证明。
气血滞,胸胁胀;宜运行,膈逐汤。
阴虚寒,热痛减,便清长,温经商。
寒湿凝,冷痛凉;经色暗,腹逐汤。
湿热注,腹灼痛,连腰骶,清调尝。
气血虚,疠痛长;调补养,圣愈良。
肝肾亏,腰狻胀,脉沉细,凋肝场。
5.经闭经闭症,分虚实;虚血枯,实邪隔;妊亦闭,细辩之。
肝肾亏,腰腿酸;归肾丸,细调养。
气血虚,面色苍;养荣汤,甚堪尝。
虚血燥,五烦潮;一阴煎,养阴调。
气血瘀,胁腹胀;府逐瘀,气滞商。
痰湿阻,胁满闷;导痰丸,合佛手。
6.崩漏崩漏病,本一症;淋沥漏,注下崩;热虚瘀,冲任损;急治标,缓图本;漏养血,崩固升。
中西医执业医师——妇科重点笔记总结
中西医执业医师——妇科重点笔记总结月经先期1.气虚证:补脾益气、固冲调经-补中益气汤2.血热型1)阳盛血热型:清热凉血调经-清经散2)肝郁化热证:清肝解郁调经-丹栀逍遥散3)阴虚血热型:养阴清热调经-两地汤月经后期1)血寒型:温经散寒、活血调经-温经汤2)虚寒型:温经扶阳、养血调经-艾附暖宫丸3)血虚型:补血养营、益气调经-大补元煎4)气滞型:理气行滞、活血调经-乌药汤月经先后无定期1)肝郁型:疏肝解郁、和血调经-逍遥散2)肾虚型:补益肾气、养血调经-固阴煎月经过多1)气虚型:补气摄血、固冲止血-举元煎2)血热型:清热凉血、固冲止血-保阴煎地榆、槐花3)血瘀型:活血化瘀、固冲止血-失笑散月经过少1)血虚型:补血益气调经-滋血汤2)肾虚型:补肾养血调经-归肾丸3)血瘀型:活血化瘀调经-桃红四物汤4)痰湿型:化痰燥湿调经-苍附导痰丸经期延长1)血瘀型:活血祛瘀、固冲调经-桃红四物汤失笑散2)阴虚血热型:养阴清热、凉血调经-两地汤二至丸经间期出血1)肾阴虚型:滋肾益阴、固冲止血-两地汤二至丸2)湿热型:清热除湿、凉血止血-清肝止淋汤3)血瘀型:化瘀止血-逐瘀止血汤痛经1)气滞血瘀型:行气活血、祛瘀止痛-膈下逐瘀汤2)寒凝胞中阴虚内寒证:温经散寒、祛瘀止痛-温经汤寒湿凝滞证:温经除湿、化瘀止痛-少腹逐瘀汤苍术茯苓3)湿热下注型: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清热调血汤4)气血虚弱型:补气养血、和中止痛-圣愈汤5)肾气虚损型:补肾填精、养血止痛-调肝汤闭经1)肝肾不足:补肾养肝调经-归肾丸鸡血藤、首乌2)气血虚弱:补气养血调经-人参养荣汤3)阴虚血燥:养阴清热调经-一阴煎4)气滞血瘀:理气活血、祛瘀调经-血府逐瘀汤5)痰湿阻滞:豁痰除湿、调气活血通经-苍附导痰丸合佛手散崩漏1)虚热证:滋阴清热、止血调经-保阴煎2)实热证:清热凉血、止血调经-清热固经汤沙参3)肾阳虚证:温肾固冲、止血调经-右归丸4)肾阴虚证:滋水益肾、止血调经-左归丸合二至丸5)脾虚:补气摄血、养血调经-固本止崩汤6)血瘀:活血化瘀、止血调经-四物汤合失笑散经行泄泻1)脾虚:健脾益气、化湿调经-参苓白术散2)肾虚:温肾扶阳、暖土固肠-健固汤合四神丸经行吐衄1)肝经郁火:疏肝清热、引血下行-清肝引经汤2)肺肾阴虚:滋肾润肺、引血下行-顺经汤绝经前后诸症1)肾阴虚:滋肾益阴、育阴潜阳-左归丸2)肾阳虚:温肾壮阳、填精养血-右归丸理中丸带下病1)脾虚:健脾益气、升阳除湿-完带汤2)肾虚:温肾培元、固涩止带-内补丸3)湿热下注:清利湿热-止带方4)湿毒蕴结:清热解毒除湿-五味消毒饮5)阴虚夹湿:滋阴益肾、清热祛湿-知柏地黄丸产后病一、产后血晕1)血虚气脱:益气固脱-清魂散、独参汤2)瘀阻气闭:行血逐瘀-夺命散二、产后腹痛1)血虚:补血益气-肠宁汤2)血瘀:活血祛瘀、散寒止痛-生化汤三、恶露不绝1)气虚:益气摄血-补中益气汤2)血热:养阴清热、凉血止血-保阴煎3)血瘀:活血化瘀、理血归经-生化汤五、产后身痛1)血虚:补血益气、宣络止痛-黄芪桂枝五物汤2)风寒:养血祛风、散寒除湿-独活寄生汤3)肾虚:补肾强腰壮筋骨-养荣壮骨汤六、产后发热1)感染邪毒:清热解毒、凉血化瘀-解毒活血汤2)外感:养血祛风、散寒解表-荆防四物汤3)血虚:养血益气、和营退热-八珍汤4)血瘀:活血祛瘀、和营除热-生化汤妊娠病一、妊娠恶阻1)胃虚:健脾和胃、降逆止呕-香砂六君子汤2)肝胃不和:抑肝和胃、降逆止呕-苏叶胡黄连汤3)痰湿:化痰除湿、降逆止呕-小半夏茯苓汤二、胎漏1)肾虚:补肾固冲、止血安胎-寿胎丸2)气虚:益气养血、固冲止血-固下益气汤3)血热:清热凉血、固冲止血-加味阿胶汤三、胎动不安1)肾虚:补肾益气、固冲安胎-寿胎丸2)气虚:益气、固冲、安胎-举元煎3)血虚:补血、固冲、安胎-苎根汤4)血热:清热凉血、固冲安胎-保阴煎5)外伤:益气养血、固肾安胎-加味圣愈汤6)徵瘕伤胎:祛瘀消徵、固冲安胎-桂枝茯苓丸四、滑胎1)肾气亏损:补肾固冲安胎-补肾固冲丸2)气血两虚:益气养血安胎-泰山盘石散五、子肿1)脾虚:健脾行气-白术散2)肾虚:化气行水-真武汤3)气滞:理气行滞、健脾化湿-天仙藤散四物汤六、子淋1)阴虚津亏:滋阴润燥通淋-知柏地黄汤2)心火偏亢:清心泻火、润燥通淋-导赤散3)下焦湿热:清热利湿、润燥通淋-加味五淋散七、难产1)气血虚弱:大补气血-蔡松汀难产方2)气滞血瘀:活血理气、化瘀催产-催生饮妇科杂病一、徵瘕1)气滞:疏肝解郁、行气散结-香棱丸2)血瘀:活血破瘀、散结消徵-桂枝茯苓丸、大黄庶虫丸3)痰湿:除湿化痰、散结消徵-开郁二陈汤三、阴痒1)肝肾阴虚:调补肝肾、滋阴降火-知柏地黄丸2)肝经湿热:泻肝清热、除湿止痒-龙胆泻肝汤3)湿虫滋生:清热利湿、解毒杀虫-萆藓渗湿汤二、不孕症1)肾虚:肾阳虚证:温肾助阳、调补冲任-毓麟归肾阴虚证:滋肾养血、调补冲任-养精种玉汤2)肝郁:疏肝解郁、理血调经-开郁种玉汤3)痰湿:燥湿化痰、理气调经-启宫丸4)血瘀:活血化瘀、温经通络-少腹逐瘀汤。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知识点整理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知识点整理1.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基础:中医强调的“阴阳”、“五行”、“气血”等理论和西医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知识是中西医结合妇产科理论的基础。
2.中西医结合的诊断方法:中医强调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西医则注重检查、化验、影像等现代检查技术。
中西医结合的诊断方法包括询问病史、观察症状、检查体征、化验、影像和辅助检查等。
3.中西医结合在妇产科常见疾病的应用:-月经失调:中西医结合可通过望诊、问诊、切诊、B超等来确定病因,选择中西医相结合的治疗方法。
-不孕症:结合中西医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综合评估,如通过中医的辨证来判断病因,西医的检查来辅助诊断,并采取针灸、中药、手术等治疗方法。
-子宫肌瘤:结合中医和西医的治疗方法,如中医的草药调理和西医的手术切除等,综合治疗效果更好。
-更年期综合征:综合运用中医的辨证论治和西医的激素替代疗法,对更年期综合征进行治疗。
4.中西医结合在孕妇保健和分娩过程中的应用:-孕妇保健:中西医结合可通过中医的阴阳平衡理论和调养经络等方法,辅助孕妇保持身体健康,如针灸、推拿、中药调理等。
-妊娠期疾病:中西医结合可应用中医辨证论治方法和西医药物治疗,例如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等进行综合治疗。
-产前、产后护理:中西医结合可通过中医草药调理和西医护理措施相结合,对产后伤口愈合、失血、泌乳和乳房疾病等进行治疗和护理。
5.中西医结合在妇产科手术中的应用:-腹腔镜手术:中西医结合的腹腔镜手术可以通过中医的辨证施术和针灸镇痛等方法,提高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
-子宫肌瘤切除手术:结合中医的草药调理和西医的手术切除,可以减少术后复发和并发症。
-宫腔镜手术:中西医结合的宫腔镜手术可以通过针灸镇痛和中药调理等手段,减轻术中和术后的不适感。
总之,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是一门综合了中医和西医的理论和方法,旨在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妇产科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法。
通过结合两种医学体系的优势,可以使妇产科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服务。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复习重点
妇科学习总结妇科学习以及考试重点:1、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2、闭经,3、多囊卵巢综合症,4、痛经,5、内异症,6、流产,7、异位妊娠,8、不孕症。
中西医结合科妇科学复习重点1、校园网精品课程那五份模拟题:(要下载和做完哦,多练习)2、最早的妇科方剂:四乌贼一芦茹丸《内经》3、最早的妇科医生:扁鹊4、妇产科治疗学基础《金匮要略》妇人三篇5、清代《达生篇》“睡、忍痛、慢临盆”——临床6字要诀6、中医生殖轴:“肾-天葵-冲任-子宫”7、内、外生殖器包括哪些部分?8、外阴的别名?9、子宫的外形?大小?10、子宫韧带的种类?作用?11、输卵管的分部?主要作用?12、骨盆的组成?13、女性一生的分期?(7个期)14、初潮的定义?时间?15、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定义?16、正常月经的特点?内容物?17、月经周期子宫内膜的变化?(超级重点)18、激素的反馈作用?(超级重点)19、月经来潮的中医原理?(上课时可能老师会给出一个阴阳图)20、受精卵着床的阶段?21、胎儿附属物包括哪些?大概作用?22、妇产科疾病的病因?(注意七情和六气)23、妇科切脉的类型和主要特征?(月经脉、带下脉、妊娠脉、临产脉、产后脉)24、妊娠早中晚的分期时间?25、如何计算预产期?(要自己找一下书哦)26、治崩三法的论述?27、崩漏的解释?28、月经先期的中医治疗?29、闭经的诊断过程?30、一度和二度闭经?31、希恩综合征?32、何谓痛经?痛经的分类?33、痛经的西医病因病机?34、痛经的中医治疗原则?35、痛经的中医治疗?36、何谓流产?流产的分类?37、理解流产的中医相关概念的?(胎漏、胎动不安、堕胎、小产、胎动欲堕、胎死不下、滑胎)38、胎动不安的四大证?(流血、腰酸、胎元下坠、腹痛)39、流产的中医病机概括?40、流产和异位妊娠、葡萄胎的鉴别?(超级重点)41、先兆流产的中医治疗?42、流产的最主要的两大特征?(痛、血)43、稽留流产除了下腹的检查,还要进行哪些检查?44、各型流产的西医处理原则?45、何谓异位妊娠?分类?常见部位?46、输卵管妊娠的最常见病因?易发生的破裂部位?易发生流产的部位?47、输卵管妊娠的临床表现?48、中医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49、何谓不孕症?原发性不孕?继发性不孕?原发、继发相当于中医何种病名?50、女性不孕症的治疗重点?51、不孕症的中医治疗?52、PCOS的定义?(重点:内分泌4点+临床特征6点)53、PCOS的远期并发症?54、PCOS的中医治疗?PCOS的西医治疗?55、如何诊断pcos?56、经行乳房胀痛-肝气郁结的治疗?57、绝经综合征的病因病机?58、绝经综合征的临床表现?59、MPS的中医、西医治疗?60、内异症的概念?相当于中医的病名?61、内异症的中医病机概括?62、内异症的典型临床表现?63、内异症的常用西医治疗?64、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的鉴别?65、何谓带下病?何谓生理带下?66、带下病的中医中医病机概括?67、带下病的治疗中医原则?(除湿)(重点:肝、肾、肝)68、带下病的中医治疗原则?69、完带汤的组成?(重点)70、阴道的自净作用?71、各种阴道炎主要鉴别?72、宫颈柱状上皮移位(宫颈糜烂)的机理、分型?73、宫颈炎的“三阶梯检查”步骤?74、HVP病毒引起宫颈癌75、急性盆腔炎的诊断标准(2002美国版)?76、急性盆腔炎的抗生素实用原则?77、慢性盆腔炎的中医诊断?78、宫颈上皮内瘤样病理分型?(cin3型)79、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鉴别?80、子宫肿瘤何种情况不用手术治疗?81、何谓葡萄胎?(鬼胎)82、完全性葡萄胎和部分性葡萄胎临床表现?相似症状?83、完全性葡萄胎与恶阻的鉴别?84、葡萄胎预后转归随访?85、妊娠病的中医治病大原则?86、妊娠病的用药禁忌?原则?87、恶阻的中医治疗?88、恶阻终止妊娠的指征?89、妊娠高血压的最根本变化?90、妊娠痫症的定义?91、子肿的中医治疗?92、妊高症的突出的3大表现?93、子肿的西医常用药物?94、母胎血型不和的情况?ABO & RH95、决定分娩的因素?96、先兆流产的表现?97、临产的中药标志?(重点)98、何谓总产程?其分类和持续时间?99、胎盘剥离的征象?100、产后出血的定义?相当于中医的病名?101、妇产科四大死亡疾病?(产后出血、产褥感染、羊水栓塞、妊高症)102、产后出血的最常见原因?(子宫收缩力)103、根据临床症状判断产后出血的类型原因?104、产褥期的概念?105、何谓“三病”、“三冲”、“三急”?106、何谓“三审”?107、产后病的治疗原则?108、产褥感染的定义?最常见的疾病?109、何谓晚期产后出血?相当于中医病名?110、何谓子宫脱垂?其中医病名?111、阴挺的最主要病因?阴挺的病机概括?112、子宫脱垂的临床分度?113、阴挺的中医治疗?114、长、短效避孕药应如何服用?115、避孕药的副反应?116、节育环的放置的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副反应?117、节育环放置时间?118、绝育的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副反应?119、人工流产的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副反应?120、人工流产的术式?中西医妇科考题回忆版单选题:输卵管的分部?肾与月经的关系?(主导作用)月经病的总治疗原则?闭经(肝肾亏虚型)的典型方剂是什么?(归肾丸)痛经(寒凝血瘀型)的典型方剂?滴虫性阴道炎的带下表现?(黄色、脓)葡萄胎的预后转归随访要注意的事项?(重点:不能用节育环)中医保守治疗的输卵管妊娠的主要方剂?产褥感染的最常见疾病?(2点)绝育的适应症?人工流产的禁忌症?多选题:中医妇科“三审”包括什么内容?垂体产生的激素有哪些?胎儿的附属物有哪些?盆腔炎的诊断标准?宫颈糜烂的分类?填空题:妊娠病用药的原则生化汤的药物组成何谓治崩三法原发性闭经和继发性闭经的概念产褥期的定义?(如产褥期的时间为6周)简答题:雌激素的作用先兆流产和破裂性异位妊娠的鉴别论述题:先兆流产(肾虚型)的临床表现、治法、典型方剂?何谓不孕症?肾气虚不孕的症状、方法、方药?病案题:崩漏的西医治疗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部分记忆内容总结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在医师考试中占相对重要地位,复习此科目时要注意对相关概念、中医辨证论治以及关键性字眼的把握,比如“首选”、“最重要”之类的字眼,这些字眼涉及到的相关知识点属于高频考点,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有助于切实提高考试成绩,因此特做了以下总结,希望对大家学习有所帮助。
定义1、妊娠剧吐:妊娠早期,少数孕妇早孕反应严重,恶心呕吐频繁,不能进食,以致出现体液失衡及新陈代谢障碍,甚至危及生命者,称妊娠剧吐。
2、流产:不足28周,胎儿体重少于1000g而终止者称流产。
其中发生在妊娠12周前者称早期流产;发生于妊娠12~28周者称晚期流产。
3、先兆流产:指妊娠28周前出现少量阴道流血,下腹痛或腰背痛。
妇科检查:子宫颈口未开,胎膜未破,子宫大小与停经周数相符。
经治疗及休息后症状消失,可继续妊娠。
中医称“胎漏”、“胎动不安”。
若阴道流血量增多或下腹痛加剧,可发展为难免流产。
4、难免流产:一般由先兆流产发展而来,阴道流血增多,阵发性腹痛加重,或胎膜破裂出现阴道流水。
妇科检查:子宫颈口已扩张,有时宫颈口可见胚胎组织或羊膜囊堵塞,子宫与妊娠周数相符或略小。
中医称“胎动欲堕”。
5、不全流产:由难免流产发展而来,部分妊娠物已排出体外,尚有部分残留在宫腔内或嵌顿于宫颈口处,影响子宫收缩,出血量多,甚至发生失血性休克。
妇科检查:宫颈口已扩张,子宫颈口妊娠组织堵塞及持续性血液流出,一般子宫小于停经周数。
中医称“堕胎”、“小产”。
6、完全流产:妊娠物已全部排出宫腔,阴道流血逐渐停止,腹痛逐渐消失。
妇科检查:子宫颈口关闭,子宫接近正常大小。
属中医“堕胎”、“小产”或“暗产”范畴。
7、稽留流产:指胚胎或胎儿已死亡,滞留在宫腔内未及时自然排出,又称过期流产。
胚胎或胎儿死亡后子宫不再增大反而缩小,早孕反应消失,如至妊娠中期,孕妇腹部不见增大,胎动消失。
妇科检查:子宫颈口闭,子宫明显小于停经周数,质地不软,未闻及胎心音。
中医称“胎死不下”。
8、习惯性流产:连续3次或3次以上自然流产者称为习惯性流产。
每次流产往往发生于同一妊娠月份,其流产过程与一般流产相同,中医称“滑胎”。
近年国际上称为复发性流产。
9、流产合并感染:流产过程中,若阴道流血时间长,有组织残留于宫腔内或非法堕胎等,有可能引起宫腔感染,严重时感染可扩展到盆腔、腹腔甚至全身,并发盆腔炎、腹膜炎、败血症及感染性休克等。
10、宫外孕:凡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发育称为异位妊娠,习称宫外孕。
11、前置胎盘:指妊娠28周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其位置低于胎先露部。
是妊娠期严重的并发症,是妊娠晚期阴道流血的主要原因。
12、胎盘早剥:指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
本病是妊娠晚期严重的并发症。
具有起病急、发病快的特点,如处理不及时可危及母儿生命。
13、尿路感染:又称泌尿系感染,是妊娠常见的合并症,可造成早产、败血症,甚至诱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其中以急性肾盂肾炎最常见。
本病属中医“子淋”范畴。
14、胎膜早破:指在临产前胎膜破裂。
胎膜早破易导致早产、脐带脱垂及母儿感染等。
中医称为“胎衣先破”。
15、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
居我国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
属于中医“产后血崩”、“产后血晕”、“胞衣不下”范畴。
16、羊水栓塞:指在分娩过程中羊水突然进入母体血循环引起急性肺栓塞、过敏性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肾衰竭或猝死的严重分娩并发症。
本病属中医“产后血晕”范畴。
17、产褥感染:指分娩及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侵袭而引起局部或全身的感染。
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产褥感染、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心脏病、子痫)之一。
产褥感染属中医“产后发热”的范畴。
18、产褥期抑郁症:产妇在产褥期间出现抑郁症状,称为产褥期抑郁症。
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多在产后2周内发病,4~6周症状明显。
19、月经先期是指月经周期提前1~2周,经期正常,连续出现2个月经周期以上者;月经过多是指月经周期、经期正常,经量明显多于既往者;经期延长是指月经周期正常,经期超过7天以上,甚至淋漓2周方净者;经间期出血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在两次月经之间,即氤氲之时,发生周期性阴道流血者。
20、闭经有原发性闭经和继发性闭经两类。
前者系指年逾16岁第二性征已发育、月经尚未来潮,或年龄超过14岁,第二性征未发育者。
后者则指已建立月经周期后,停经时间超过6个月,或按自身原有月经周期计算停止3个周期以上者。
首选1、产后42日起应采取避孕措施,首选工具避孕。
2、产褥感染根据临床表现及临床经验选用广谱抗生素,首选青霉素类和头孢类药物,同时加用甲硝唑,青霉素过敏可选用林可霉素或红霉素。
3、垂体性闭经:垂体泌乳素肿瘤以溴隐亭治疗为首选,瘤体较大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减压,术后服用溴隐亭。
4、若卵巢肿块直径<5cm,疑为卵巢瘤样病变,可作短期观察。
确诊为良性肿瘤或直径5cm 以上者,首选手术治疗。
5、氯米芬为首选促排卵药,适于体内有一定雌激素水平者。
最重要1、滋养细胞呈不同程度增生,是葡萄胎最重要的组织学特征。
证型治法方药胎漏、胎动不安、滑胎的辨证论治:胎漏、胎动不安的辨证论治:肾虚证--治法:补肾益气,固冲安胎;方药:寿胎丸加减。
气血虚弱证--治法:补气养血,固肾安胎;方药;胎元饮加减。
血热证--治法:清热凉血,固冲安胎;方药:保阴煎加苎麻根。
血瘀证--治法:活血消癥,补肾安胎;方药:桂枝茯苓丸加减。
滑苔的辨证论治:肾气亏损证--治法:补肾益气,调固冲任;方药:补肾固冲丸。
气血虚弱证--治法:益气养血,调固冲任;方药:泰山磐石散。
异位妊娠辨证论治:未破损期胎瘀阻络证--治法:活血祛瘀,杀胚消癥;方药:宫外孕Ⅱ号方加减。
已破损期不稳定型:胎瘀阻络、气虚血瘀证(多见于输卵管妊娠流产)--治法:益气化瘀,消癥杀胚;方药:宫外孕Ⅰ号方加减。
休克型:气陷血脱证(多见于输卵管妊娠破裂)--治法:回阳救逆,益气固脱;方药: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减。
包块型:瘀结成癥证(指陈旧性宫外孕)--治法:活血化瘀,消癥散结;方药:理冲丸加减。
外治法适用于未破损型或陈旧性宫外孕。
子肿、子晕、子痫的辨证论治:脾肾两虚证--治法:健脾温肾,行水消肿;方药:白术散合五苓散加减。
气滞湿阻证--治法:理气行滞,除湿消肿;方药:天仙藤散。
阴虚肝旺证--治法:滋阴养血,平肝潜阳;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减。
脾虚肝旺证--治法:健脾利湿,平肝潜阳;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肝风内动证--治法:滋阴清热,平肝息风;方药:羚角钩藤汤。
痰火上扰证--治法:清热豁痰,息风开窍;方药:牛黄清心丸加减。
胎儿生长受限辨证论治:肾气亏虚证--治法:补肾益气,填精养胎;方药:寿胎丸加减。
气血虚弱证--治法:益气养血,滋养胎元;方药:胎元饮加减。
阴虚内热证--治法:滋阴清热,养血育胎;方药:保阴煎加减。
胞宫虚寒证--治法:温肾扶阳,养血育胎;方药:长胎白术散加减。
母儿血型不合辨证论治:湿热内蕴证--治法:清热利湿,固冲安胎;方药:茵陈二黄汤。
热毒内结证--治法:清热解毒,利湿安胎;方药:黄连解毒汤加减。
瘀热互结证--治法:清热凉血,化瘀安胎;方药:二丹茜草汤。
阴虚血热证--治法:滋阴清热,养血安胎;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减。
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辨证论治:湿热蕴结证--治法:清热利湿,佐以安胎;方药:茵陈蒿汤加减。
湿邪困脾证--治法:健脾化湿,养血安胎;方药:胃苓汤加减。
肝郁脾虚证--治法:疏肝理气,健脾安胎;方药:逍遥散加减。
热毒内陷证--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救阴;方药: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妊娠合并糖尿病辨证论治:肺热津伤证--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方药:消渴方加减。
胃热炽盛证--治法:清胃泻火,养阴生津;方药:玉女煎加减。
肾阴亏虚证--治法:滋补肝肾,养阴清热;方药:六味地黄丸合生地黄饮子加减。
阴阳两虚证--治法:滋阴助阳;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
妊娠合并尿路感染中医辨证论治:治疗以清润为主,勿过用苦寒通利药物,以免重耗阴液,伤动胎元。
阴虚火旺证--治法:养阴泻火通淋;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
心火偏亢证--治法:清心泻火通淋;方药:导赤散加减。
湿热下注证--治法:清热利湿通淋;方药:五淋散加减。
产后出血辨证论治:气虚证--治法:补气固冲,摄血止崩;方药;升举大补汤加减。
血瘀证--治法:活血化瘀,理血归经;方药:化瘀止崩汤。
晚期产后出血辨证论治:气虚证--治法:补脾益气,固冲摄血;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血热证--治法:养阴清热,安冲止血;方药:保阴煎加减。
血瘀证--治法:活血化瘀,调冲止血;方药:生化汤合失笑散加减。
产褥感染辨证论治:感染邪毒证--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方药: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加减。
热入营血证--治法:清营解毒,散瘀泄热;方药:清营汤加减。
热陷心包证--治法:清心开窍;方药:清营汤送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
产褥中暑辨证论治:暑入阳明证--治法:清暑泄热,透邪外达;方药:白虎汤加减。
暑伤津气证--治法:清热解暑,益气生津;方药:清暑益气汤。
暑入心营证--治法:清营泻热,清心开窍;方药:清营汤送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或至宝丹。
产褥期抑郁症辨证论治:心脾两虚证--治法: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方药:甘麦大枣汤合归脾汤。
瘀阻气逆证--治法:活血化瘀,镇逆安神;方药:癫狂梦醒汤加减。
肝郁气结证--治法:疏肝解郁,镇静安神;方药:逍遥散加减。
产后缺乳辨证论治:气血虚弱证--治法:补气养血,佐以通乳;方药:通乳丹加减。
肝郁气滞证--治法:疏肝解郁,通络下乳;方药:下乳涌泉散。
产后关节痛辨证论治:血虚证--治法:养血益气,温经通络;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血瘀证--治法:养血活络,行瘀止痛;方药:生化汤加减。
外感证--治法:养血祛风,散寒除湿;方药:独活寄生汤。
产后排尿异常辨证论治:产后尿潴留气虚证--治法:益气生津,宣肺利水;方药:补气通脬饮。
肾虚证--治法:补肾温阳,化气利水;方药:济生肾气丸。
血瘀证--治法:养血活血,祛瘀利尿;方药:加味四物汤。
气滞证--治法:理气行滞,行水利尿;方药:木通散。
产后小便频数与失禁气虚证--治法:益气固摄;方药:黄芪当归散加减。
肾虚证--治法:温阳化气,补肾固脬;方药:肾气丸加减。
外阴鳞状上皮增生辨证论治:肝郁气滞证--治法:疏肝解郁,养血通络;方药;黑逍遥散去生姜,加川芎。
湿热下注证--治法:清热利湿,通络止痒;方药:龙胆泻肝汤去木通。
外阴硬化性苔癣辨证论治:肝肾阴虚证--治法:补益肝肾,养荣润燥;方药:归肾丸合二至丸。
血虚化燥证--治法:益气养血,润燥止痒;方药:人参养荣汤。
脾肾阳虚证--治法:温肾健脾,养血润燥;方药:右归丸加黄芪、白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