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大纲

合集下载

7版中西医结合教学大纲

7版中西医结合教学大纲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中西医结合专业用)、八前言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是根据中、西医学理论,相互借鉴来研究女性生殖系统的生理和病理,以及妊娠和孕育胎儿有关的生理和病理特点,研究妇女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诊疗规律、预防方法、计划生育等问题的一门新兴的临床医学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熟悉或了解围生期保健、生理病理产科和妇科知识,以及常见的多发病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妇女保健和计划生育的意义和内容,通过讲课、见习、实习,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并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专业使用教材为《妇产科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医妇科学》第七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本学科按教学计划要求,课堂授课80学时,临床见习40 学时,生产实习4周。

一、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目的要求]1、掌握胞宫的解剖位置、形态与功能。

2、熟悉女性内外生殖器的解剖,主要功能。

3、了解女性生殖器与邻近器官的关系。

[教学内容]1、讲解女性内外生殖器及其与邻近器官(尿道、膀胱、输尿管、直肠、兰尾)的关系。

2、详细讲解女性生殖器的解剖及主要功能。

3、详细讲解胞宫的功能二、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目的要求]1、掌握卵巢的功能、性激素的生理作用。

2、掌握生殖系统的周期性变化,中、西医对月经产生、周期性调节的机理,月经的临床表现。

3、熟悉带下的生理现象与产生机理。

4、了解妇女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及中医特殊月经。

[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妇女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

介绍中医特殊月经。

2、详细讲解卵巢内卵泡的发育、成熟、排卵、黄体形成和萎缩过程,以及它所分泌的激素孕、雄激素)。

3、重点讲解月经的临床表现、及卵巢性激素对生殖器官的作用和所引起的周期性变化;中医对月经产生机理。

4、重点讲解下丘脑、垂体、卵巢的神经内分泌轴对月经周期调节的机理。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教学大纲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教学大纲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教学大纲(适合中医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一、前言中西医结合妇科学是研究妇女在妊娠期、非妊娠期、计划生育中以及胎儿、新生儿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特点及所发生的疾病,综合运用医疗手段,实施整体治疗计划,以保障妇女身心健康的一门学科。

二、大纲使用说明:本专业该课程重点讲授中医妇产科学的内容,结合西医妇产科学的内容,总学时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60学时,实训12学时。

三、参考书目:人民卫生出版社、及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的高专教材《中医妇科学》、《妇产科学》、《中西医结合妇科学》,以及《妇产科疾病诊治》等。

四、课时安排:五、教学内容总论第一章绪言一、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的定义与范围【目的要求】熟悉: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的定义。

了解: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研究范围。

【自学内容】1、掌握各历史时期中医妇科代表性著作的名称、作者2、熟悉六大历史时期3、了解各历史时期中医妇科学发展概况,为学生树立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的专业思想【教学方法】讲授与自学二、妇产科学发展概要【目的要求】熟悉: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的定义。

了解: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的研究范围。

【自学内容】1、六大历史时期:夏商周时代、汉晋隋时代、唐宋时代、金元时代、明清时代及近百年来的趋势与发展。

2、各历史时期中医妇科学的代表性著作及其贡献。

【教学方法】自学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略)第三章女性生殖系统生理【目的要求】掌握:月经的生理现象与产生机理;妊娠生理特点与产后生理特点;卵巢的功能及其周期性变化、决定分娩的因素、熟悉:妇女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月经及月经期的临床意义;子宫内膜及生殖器其它部位的周期性变化;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的相互关系;中医对月经产生机理的认识;卵子从受精到受精卵的输送、发育、着床的过程;胎盘的形成及胎盘功能;妊娠期母体的生殖系统的变化特点;分娩的临床经过及处理;有关正常产褥期的特点及护理。

了解:分娩的生理过程、产褥期的母体变化与哺乳。

中西医结合第三章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一)

中西医结合第三章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一)

中西医结合第三章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一)第一单元妊娠病■考点一妊娠剧吐诊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升高。

停经 6 周左右剧烈呕吐。

中医称为“恶阻”,亦称为“子病” “病儿” “阻病”。

主要发病机理是冲气上逆,胃失和降。

【中医辨证论治】脾胃虚弱证———香砂六君子汤加生姜。

肝胃不和证———橘皮竹茹汤加黄连。

【西医治疗】药物治疗维生素 B6 、维生素 C 及维生素 B1 。

■考点二流产流产的类型及临床表现【西医治疗】先兆流产卧床休息,禁止性生活。

黄体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肌肉注射黄体酮及绒促性素,也可口服维生素 E。

■考点三胎漏、胎动不安、滑胎的含义及主要发病机理1. 含义(1)胎漏又称“胞漏”“漏胎”,是指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时出时止,或淋漓不断,而无腰酸、小腹下坠者。

(2)胎动不安妊娠期出现腰酸、小腹下坠,或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者。

(3)滑胎又称“屡孕屡堕”“数堕胎”。

是指堕胎或小产连续发生3 次或 3 次以上者。

2. 发病机理胎漏、胎动不安的主要发病机理是冲任损伤,胎元不固;滑胎的主要发病机理是冲任损伤或胎元不健。

【中医辨证论治】胎漏、胎动不安肾虚证———寿胎丸。

加党参、白术。

气血虚弱证———胎元饮。

血热证———保阴煎。

血瘀证———桂枝茯苓丸加菟丝子、桑寄生、续断。

滑胎肾气亏虚证———补肾固冲丸。

气血虚弱证———泰山磐石散。

■考点四异位妊娠(妊娠腹痛,癥瘕)输卵管妊娠最多见。

诊断:停经史,一侧下腹隐痛或胀痛,常有阴道不规则出血。

发生破裂,突感一侧下腹撕裂样疼痛。

【中医辨证论治】未破损期———宫外孕二号方加紫草、天花粉等。

已破损期休克型———参附汤合生脉散加黄芪、柴胡、炒白术。

不稳定型———宫外孕一号方加党参、黄芪等。

包块型———理冲丸加土鳖虫、水蛭、炙鳖甲。

■考点五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医子肿、子晕、子痫的概念。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基本病变是全身小动脉痉挛。

临床表现有高血压、尿蛋白、水肿。

若出现明显头痛、头晕、视物不清、恶心、呕吐、上腹疼痛等,表示病情的发展已进入子痫前期;抽搐及昏迷(子痫)是本病情最严重的阶段。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诊断概要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诊断概要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诊断概要【目的要求】1.掌握四诊在妇科临床上的运用。

2.掌握早期、中期及晚期妊娠的诊断方法并了解其原理。

3.掌握妇科病史缮写的特点。

4.熟悉胎产式、胎先露和胎方位的定义及判定。

5.熟悉产前检查初诊、复诊的内容和方法。

6.熟悉遗传咨询、遗传筛查、产前诊断内容和方法。

7.熟悉妇产科疾病的辨证要点及常见症状鉴别诊断。

8.了解产前检查和建立围产医学的重要意义,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好孕妇及胎儿的保健工作。

9.了解妇科检查方法。

【教学内容】1.四诊在妇科临床上的运用,妇科病史(病史采取方法、8项基本内容),体格检查(全身检查、腹部检查、盆腔检查、脉诊)。

2.详细讲解早期妊娠的诊断方法及原理包括临床表现、超声检查、妊娠HCG检测、黄体酮试验及基础体温测定。

3.详细讲解中期及晚期妊娠的诊断方法,包括临床表现、胎心音听诊、超声检查等方法及其应用,以及产前检查的内容和方法。

4.简介遗传咨询(遗传咨询的步骤、范围、要求及注意事项),遗传筛查(遗传携带者的检查、筛查的方法),产前诊断(常用的检测技术、产前诊断的疾病种类及诊断方法的选择)。

5、简介妇产科疾病的辨证要点(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时病、产后病、其他疾病的辨证要点),妇产科常见症状鉴别诊断(阴道出血、异常白带、下腹疼痛、腹部包块、外阴瘙痒)。

1.模型示教胎产式、胎先露和胎方位(在分娩机转课内示教)。

2.胎儿监护仪、B超等的应用示教。

主要结合产科门诊、产前检查进行,其中模型示教学、妇科门诊分别进行1.学会妊娠史的缮写、全身检查、产科检查等,能识别正常妊娠。

2.进行孕期卫生指导,学习妊娠常见症状的处理。

3.简单介绍围产期的4种规定,掌握我们采用的围产期概念。

4.介绍妇科病史书写内容、顺序以及妇科的特殊要求进入临床实践打基础。

5.介绍腹部检查、妇科检查、妇科常用特殊检查等,并进行模型示教。

6.介绍如何根据病史检查、诊断并制订初步诊疗计划。

中西医结合第三章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一)

中西医结合第三章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一)

中西医结合第三章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一)第二单元产时胎儿窘迫与胎膜早破■考点一胎儿窘迫1.胎儿急性缺氧常发生在分娩期。

2.胎儿慢性缺氧常发生在妊娠晚期。

■考点二胎膜早破胎膜破裂发生于产程正式开始前称胎膜早破。

中医称为“胎衣早破”。

1. 诊断(1)临床表现孕晚期或临产,未进入产程或刚进入产程之际,孕妇自觉阴道有一阵水样液流出,开始为持续性,随后为阵发或间断少量阴道流液,当腹压增加时,如咳嗽、打喷嚏、负重等,流液即增多。

无腹痛及其他临产征兆。

(2)实验室检查:阴道液酸碱度测定用石蕊试纸测定pH≥6. 5,可能为胎膜早破。

2. 西医处理(1)期待疗法:适用于妊娠 28 ~ 35 周,胎膜早破不伴感染,羊水平段≥3cm 者。

(2)终止妊娠。

第三单元分娩期并发症■考点一产后出血胎儿娩出后24 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 称产后出血。

本病属于中医“产后血晕”的范畴。

子宫收缩乏力是引起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主要临床表现为阴道多量出血,血压下降出现失血性休克,重度贫血。

■考点二子宫破裂先兆子宫破裂处理:给与强镇静剂迅速抑制宫缩,哌替啶 100mg 肌肉注射,吸入或静脉全身麻醉。

尽快剖宫产结束分娩。

■考点三羊水栓塞羊水栓塞指在分娩过程中羊水进入母体血循环引起的肺栓塞、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肾功能衰竭等一系列病理改变。

典型羊水栓塞的临床表现分为 3 个阶段。

(1)休克。

(2)凝血功能障碍。

(3)急性肾衰竭。

血液中寻找羊水中有形物质抽取下腔静脉血 5 ~ 10mL,寻找毳毛、角化上皮细胞找到羊水成分可以确认。

教学大纲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

教学大纲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
中医对月经及其调节机制的认识
.
11
第二章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培养目标:
能说出卵巢周期性变化及调节过程 能利用女性一生中各阶段的不同生理特点说明及 理解女性不同时期疾病的特点 具有区别正常月经及月经不调的能力
.
12
第二章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教学内容:
简述:女性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 讲清:月经及月经的临床表现。 详述:卵巢功能及周期性变化。 归纳:子宫内膜及生殖器其他部位的周期性变化。 分析: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的相互关系。 简述:肾上腺皮质、甲状腺及前列腺素对女性生殖
结合的优势所在。
➢ 了解:本学科的发展简史、中西医结合的新进
展、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前景。
.Leabharlann 7能力培养目标具有运用《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的基本 理论、基本方法对临床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 进行诊断、处理的能力;对本学科所涉及的基 本检查手段及实用技术如妇科检查、产前检查 等,能熟练的进行操作;对妇产科常用特殊检 查,能根据临床疾病需要有针对性的选择应用; 具有在本学科继续学习深造的能力和一定的自 学能力。
.
14
第十八章 月经失调
培养目标:
能对正常月经及月经异常进行区别。
具有对临床多见的月经异常进行诊断和处理的能力。
在老师指导下能指导围绝经期女性合理使用性激素。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简述:功血的概念及中西医病因及发病机制。
详述:功血的诊断(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方法)。
列出:功血的鉴别诊断要点。
系统的影响。 讲述:中医对月经及其调节机制的认识。
.
13
第三章 妊娠生理
教学目标:
掌握:胎儿附属物的形成及其功能。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 第一章 绪论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目录
绪 论
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的定义与研究范围
第二节 中医、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的发展简史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是运用中、西医学的基 础理论、思维与方法,根据临床实践的需要, 融会贯通的来认识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生理、 病理特点,研究妇女疾病的发生、发展、诊疗 规律、预防方法,以及计划生育、优生保健等 问题的一门新兴的临床医学学科。它汲取了中 医妇科学与西医妇产科学的精华,辨病与辨证 相结合,辅以现代科技手段进行诊断;治疗上 标本兼顾,多种疗法合用,注重实效。
(四)魏晋南北朝及隋代 这一时期主要是脉学和病源证候学的成就,推动了 妇产科学的发展,提出了晚婚与节欲的主张,记载了针 刺引产成功的案例以及逐月养胎的理论。
晋代名医王叔和著《脉经》,使脉学理论应用于妇 产科方面,如在《平妊娠分别男女将产诸证》中指出: ‚尺中之脉,按之不绝,法妊娠也。…三部脉沉浮正等 ,按之无绝者,妊娠也‛。对临产时的‚离经脉‛象提 出:‚妇人怀妊离经,其脉浮数,腹痛引腰脊,为今欲 生也‛。‚又法妇人欲生,其脉离经,夜半觉痛,日中 则生也‛。针对月经方面的一些特殊情况提出了‚并月 ‛、‚居经‛、‚避年‛、‚激经‛的概念并论及了其 他妇产科疾病的简要脉证。
(三)秦汉时代 秦代已有了妇产科病案的记载。据《史记〃扁鹊 仓公列传》说,太仓公淳于意首创‚诊籍‛,其中‚ 韩女内寒月事不下‛及‚王美人怀子而不乳‛的记述 ,都是妇产科最早的病案。
(三)秦汉时代
秦代已有了妇产科病案的记载。据《史记〃扁鹊仓公列 传》说,太仓公淳于意首创‚诊籍‛,其中‚韩女内寒月事 不下‛及‚王美人怀子而不乳‛的记述,都是妇产科最早的 病案。 汉代在医事制度上设有‚女医‛(乳医),隶属于太医令, 最早的女医生为义姁和淳于衍,是专门为皇后、皇太后接产 、治病的侍从医生。首次有药物堕胎、联体胎儿、手术摘除 死胎的记载,并出现一批妇产科专著,如马王堆汉墓出土的 《胎产书》,约成书于公元前2世纪,是现存最早的妇产科 专著,书中对妊娠按月养生提出一些初步见解,反映了当时 对妊娠、胎产卫生的认识。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妇科复习提纲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妇科复习提纲

妇科复习提纲
绪论女性生殖解剖和生理复习提纲
⏹《素问·上古天真论》
⏹《内经》记载了第一个妇科药方?
⏹现存最早妊产专著?
⏹?首载外治法。

⏹我国现存理论较完备的产科专著,即?
⏹世界上最早的独立分科:设置产科?代
⏹《达生篇》临产六字真言
⏹《医学衷中参西录》安胎名方?
⏹解剖结构:前庭大腺,处女膜,阴道,子宫(位置、大小、宫体组织学),宫颈鳞柱
交界,4对子宫韧带,输卵管分部。

骨盆组成,骨盆分界。

中医学对脏器的描述,重点在胞宫认识。

⏹各脏器功能,尤其子宫、卵巢的生理功能
⏹卵巢的周期性变化
⏹雌激素高峰、孕激素高峰分别出现在周期的什么时间?
⏹排卵时间的推算?
⏹卵巢激素靶器官的周期性变化
⏹月经定义
⏹下丘脑及垂体分别分泌与女性生殖密切相关的激素
⏹雌激素的生理作用
⏹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妊娠的定义
⏹胎儿附属物
⏹胎盘的功能
⏹着床条件
⏹正常分娩的定义
⏹决定分娩的因素
⏹临产后正常宫缩的特点
⏹产程的分期
⏹产后生理特点
⏹产褥期定义及其临床表现
⏹恶露;血性恶露、浆液恶露和白色恶露。

2020年中西医助理医师考试《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大纲

2020年中西医助理医师考试《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大纲
3.中医辨证论治
412
单元
细目
要点
1.内分泌特征与病理生理
2.中医病因病机
五、多囊卵巢综合征
3.临床表现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西医治疗
6.中医辨证论治
1.中医对经前期综合征的认识
第十六单元
月经病
六、经前期综合征
2.临床表现
3.中医辨证论治
1.概念
2.内分泌变化
七、绝经综合征
3.中医病因病机
4.临床表现
2.西医病因病理
子宫腺肌病
3.中医病因病机
二、子宫腺肌病
4.临床表现
5.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
1.概念
2.西医病因
3.中医病因病机
第二十单元
子宫脱垂
子宫脱垂
4.临床表现及分度
5.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
1.概念、分类
2.西医病因
第二十一单元
不孕症
不孕症
3.中医病因病机
4.检查与诊断
机理的认识
3.中医对月经周期调节的认识
4.带下的生理现象及其产生机理
一、妊娠
妊娠的概念
二、受精与受精卵发育、输送及
1.受精卵发育、输送及着床的相关概念
着床
2.受精与受精卵发育、输送及着床的机理
三、胎儿附属物的形成及其功能
1.胎儿附属物的形成
第三单元
妊娠生理
2.胎儿附属物的功能
四、中医对妊娠生理的认识
5.西医治疗
6.中医辨证论治
1.病因、组织发生和病理
一、宫颈癌
2.转移途径、临床分期及临床表现
3.诊断与鉴别诊断
1.分类

执业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考试大纲—妇科学

执业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考试大纲—妇科学

执业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考试大纲—妇科学执业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考试大纲—妇科学执业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考试大纲—妇科学第一单元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细目一:外生殖器1.外阴范围2.外阴组成细目二:内生殖器1.内生殖器及其功能2.内生殖器的邻近器官3.中医对胞宫形态和功能的认识第二单元女性生殖系统生理细目一:月经及其周期调节1.月经的临床表现2.卵巢的功能3.雌、孕激素的生理功能4.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细目二:妊娠生理胎儿附属物的名称及胎盘的功能细目三:正常分娩1.决定分娩的因素2.分娩先兆3.产程分期细目四:正常产褥产褥期母体变化第三单元诊断概要细目一:妊娠诊断1.早期妊娠的诊断2.中、晚期妊娠的诊断细目二:产前检查预产期推算细目三:妇科常用特殊检查的适应证和临床意义1.宫颈刮片检查2.基础体温测定3.输卵管通液检查4.诊断性刮宫5.阴道后穹窿穿刺6.b超检查第四单元治法概要细目一:内治法中医妇科常用治法细目二:外治法局部治疗方法第五单元月经病细目一: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1.临床表现及类型2.诊断3.中、西医治疗4.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崩漏的概念及辨证论治5.定经汤、保阴煎、清热固经汤、固本止崩汤的药物组成细目二:闭经1.概念2.病因及分类3.虚证闭经的辨证论治细目三:痛经1.概念2.辨证论治细目四:更年期综合征1.概念2.临床表现3.辨证论治第六单元妊娠病细目一:流产1.概念2.流产的类型及临床表现3.诊断4.中、西医治疗5.胎漏、胎动不安的概念及中医治疗细目二:异位妊娠1.病因和病理2.临床表现3.诊断与鉴别诊断4.中、西医治疗细目三:妊娠剧吐1.概念2.临床表现3.中、西医治疗细目四:葡萄胎1.临床表现2.诊断3.治疗及随访执业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考试大纲—妇科学相关内容:。

执业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大纲—妇科学

执业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大纲—妇科学

执业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大纲—妇科学执业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大纲—妇科学执业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大纲—妇科学第一单元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细目一:骨盆1.骨盆的构成2.骨盆的平面细目二:外生殖器外阴的范围、组成和功能细目三:内生殖器1.内生殖器及其功能2.内生殖器的邻近器官细目四:胞宫中医学对胞宫形态与功能的认识第二单元女性生殖系统生理细目一:月经与性周期的调节1.月经的临床表现2.卵巢的功能及其周期性变化3.卵巢分泌的激素及其生理作用4.脑下垂体及其性功能调节激素5.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细目二:中医对月经产生机理的认识天癸、脏腑、气血、冲任督带与月经的关系细目三:妊娠生理胎儿附属物的功能细目四:正常分娩1.决定分娩的因素2.分娩先兆3.产程分期细目五:正常产褥产褥期母体变化第三单元诊断概要细目一:妊娠诊断1.早期妊娠的诊断2.中、晚期妊娠的诊断3.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细目二:产前检查1.预产期推算2.产科检查细目三:妇科常用特殊检查的适应证和临床意义1.宫颈刮片检查2.基础体温测定3.输卵管通液检查4.诊断性刮宫5.阴道后穹窿穿刺6.b超检查第四单元治法概要细目一:内治法1.中医妇科常用治法2.内分泌治疗: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治疗细目二:外治法局部治疗方法及适应证第五单元月经病细目一:月经不调1.月经先期2.月经后期3.月经先后无定期4.月经过多5.月经过少6.经期延长7.经间期出血8.清经散、两地汤、保阴煎、定经汤、艾附暖宫丸的药物组成及功能主治细目二:崩漏1.概念2.诊断与鉴别诊断3.辨证论治4.清热固经汤、固本止崩汤的药物组成及功能主治细目三:无排卵型功血1.子宫内膜的病理改变2.临床表现3.诊断及鉴别诊断4.中、西医治疗细目四:排卵型功血1.临床表现2.诊断与鉴别诊断3.中、西医治疗细目五:闭经1.概念2.病因及分类3.与生理性停经的鉴别4.辨证论治5.西药人工周期疗法细目六:痛经1.概念2.与异位妊娠的鉴别3.辨证论治及针灸治疗常用穴位细目七:经行诸证1.经行乳房胀痛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2.经行吐衄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细目八:更年期综合征1.概念2.临床表现3.辨证论治4.雌激素替代疗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执业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大纲—妇科学相关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9.075.0.1课程名称: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Gynecology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Modern Medicine开课(二级)学院:岳阳临床医学院课程性质:必修课学分:5学分学时:70 学时,其中课堂讲授58学时,见习12学时。

前期课程:中医基础学、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

授课对象:中西医专业(本科)考核方式:考试(书面考试占总评分90%,平时成绩10%)。

课程基本要求(或课程简介):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是运用中医及西医两套理论方法,认识和研究女性解剖、生理病理、病因病机、诊治规律,以防治女性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

本门课内容分为总论、各论二部分。

总论部分简要介绍中医妇科学发展史、中西医结合妇科学的发展现状;系统论述中西医学对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女性生理病理的特点、妇科常用特殊检查等;论述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与辨证、治疗和预防的要点。

各部分分别论述妊娠病、月经病、女性生殖系统炎症、产后病、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女性生殖器官损伤性疾病、不孕症、计划生育以及妇产科科手术。

Gynecology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s one clinical subject of making use of two sets of theory method to know and study female anatomy , physiology and pathology, pathogenesis, the diagnose and cure rules, to prevenrt and cure female special disease. This subject including general introduction, respective introduction two parts. General introduction overview TCM gynecology phylogeny, gynecology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development situation; Systematically discussing combination of TCM with western medicine on fe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dissection, femal characteristic physiology and pathology, gynecological special examination.; Discussing the points on etiologic fator and pathogenesis, diagnosis and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gynecological disease. Respective introduction discussing in part on the menopathy, leucorrhea disease, female inflammation, pregnancy disease, puerperal disease, female tumor, endometriosis, adenomyosis, femal injury disease, infertilitas, planned parenthood, gynecological operation.大纲内容:·1·一、前言【课程目的】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是运用中医及西医两套理论方法,认识和研究女性解剖、生理病理、病因病机、诊治规律,以防治女性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

是中西医结合专业的专业临床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熟悉或了解女性生理、病理特点和常见妊娠病、妇科炎症、月经病、妇科肿瘤等疾病的辨证论治以及现代医学对女性生理、病理特点认识及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教学要求】本门课程教学上要注意理论联系实践。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要求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并辅助以临床见习。

理论讲授注意科学性,概念要精确,论证要严密,术语要规范,表达要流畅、明了,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注意重点讲授内容与一般知识介绍的区别。

临床实践教学注意克服盲目性,辨证论治要与理论挂钩,使学生感觉到所学理论在实践中能得到应用,加强记忆,使学生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期临床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总学时为70学时,其中课堂讲授58学时,教学见习12学时。

二、教学要求和内容、方法第一章绪论(1学时)【目的要求】1.熟悉中西医妇产科学的定义与范围。

2.了解中医妇科学的范围及发展概况以及中西医结合妇科学的发展现状。

【教学内容】1.中西医结合妇科的定义以及研究范围。

2.夏、商、周有关妇科的资料。

3.春秋战国时期《内经》有关妇科的理论。

4.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形成妇科的雏形。

5.唐、宋、元、明、清、民国时期以及解放以来妇科的发展。

6.《妇人良方大全》、《景岳全书•妇人规》、《傅清主女科》《达生篇》等的主要学术思想。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第二章女性生殖器官的解剖及其功能(3学时)【目的要求】1.掌握子宫、子宫韧带、卵巢、输卵管的解剖位置;了解胞宫、胞脉、胞络、阴道、阴户等的含义。

2.熟悉骨盆的组成、分界、子宫、卵巢、输卵管等的生理作用。

·2·3.了解女性生殖器官邻近器官、血管、淋巴管、神经。

【教学内容】1.骨盆的组成、分界。

2.阴道、子宫、子宫韧带。

3.卵巢、输卵管。

4.生殖器官邻近器官、血管、淋巴管、神经。

【教学方式】课堂讲述(多媒体)。

第三章女性生殖系统生理(2学时)第一节女性一生各期的生理特点【目的要求】熟悉女性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

【教学内容】女性一生各阶段(新生儿期、儿童期、青春期、性成熟期、围绝经期、老年期)的生理特点。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第二节月经及月经的临床表现【目的要求】1.熟悉月经临床表现。

2.了解月经相关中、西概念。

【教学内容】1.月经的生理现象:初潮年龄、月经的周期、经期、经色、经质、经量等。

2.月经的几种特殊现象:并月、居经、避年、暗经。

3.月经相关中、西名词。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第三节卵巢功能及周期性变化【目的要求】1.掌握卵巢功能,雌激素、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2.熟悉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及特点。

【教学内容】1.卵巢周期性变化涉及的相关概念。

·3·2.卵巢周期性变化规律及特点。

3.卵巢激素及生理功能。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第四节子宫内膜及生殖器其他部位的周期性变化【目的要求】1.掌握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2.了解生殖器其他部位的周期性变化。

【教学内容】1.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及生殖器其他部位的周期性变化。

2.生殖器其他部位的周期性变化。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第五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相互关系【目的要求】1.掌握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控特点。

2.熟悉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控激素变化规律及生理意义。

【教学内容】1.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控特点。

2.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控激素变化规律及生理意义。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第六节其他内分泌及前列腺素对女性生殖系统的影响【目的要求】了解其他内分泌及前列腺素对女性生殖系统的影响。

【教学内容】其他内分泌及前列腺素对女性生殖系统的影响。

【教学方式】自学。

第四章妊娠生理(1学时)第一节受精与受精卵发育、输送及着床【目的要求】1.熟悉受精与受精卵发育、输送及着床的相关概念。

·4·2.了解受精与受精卵发育、输送及着床机理及过程。

【教学内容】1.受精与受精卵发育、输送及着床的相关概念。

2.受精与受精卵发育、输送及着床的机理。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多媒体)。

第二节胎儿附属物的形成及功能【目的要求】1.熟悉胎儿附属物的功能。

2.了解胎儿附属物的形成、结构及特点。

【教学内容】胎儿附属物的形成、结构及功能特点。

【教学方式】自学。

第三节胎儿发育及其生理特点【目的要求】了解胎儿发育阶段及各阶段生理特点。

【教学内容】胎儿发育阶段及各阶段生理特点。

【教学方式】多媒体形式课堂播放。

第四节妊娠母体的变化【目的要求】了解妊娠母体各系统变化。

【教学内容】妊娠母体各系统变化特点,重点介绍生殖系统、心血管系统变化。

【教学方式】课堂讲述结合多媒体。

第五章孕期监护及保健第一节围生期概念【目的要求】熟悉围生儿、围生儿死亡、早期检查、孕期检查、孕周、高危妊娠、早产儿等15个名词。

【教学内容】相关概念含义。

【教学方式】·5·自学。

第二节孕期监护【目的要求】1.掌握产前检查的步骤及方法。

2.熟悉产前检查的时间、内容。

【教学内容】1.初、复诊检查的步骤及方法。

2.产前检查(首次、复诊)的时间及内容。

【教学方式】见习时多媒体播放。

第三节围生期用药【目的要求】1.掌握妊娠期、分娩期用药。

2.熟悉孕期常用药物对胎儿的影响。

3.熟悉医生在围生期给药的责任及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1.妊娠期、分娩期中、西用药。

2.孕期用药对胎儿影响、机制。

3.围生儿给药的责任及注意事项。

【教学方式】自学。

第六章正常分娩(1学时)第一节决定分娩的四因素【目的要求】1.掌握产力对分娩的影响。

2.熟悉产道、胎儿对分娩的影响。

3.熟悉精神因素对分娩的影响。

【教学内容】1.产力对分娩影响及临床意义。

2.产道、胎儿、精神因素对分娩影响及临床意义。

【教学方式】课堂讲述。

第二节枕先露的分娩机制·6·【目的要求】掌握枕先露的分娩经过及机制。

【教学内容】枕先露的分娩经过及机制。

【教学方式】课堂讲述结合多媒体播放。

第三节临产诊断及产程处理【目的要求】1.掌握分娩的临床经过。

2.熟悉产程各期的临床表现和处理。

3.了解中医学关于分娩的认识和论述。

【教学内容】1.分娩的临床经过(先兆临产、临产诊断、产程分期)。

2.产程各期的临床表现和处理。

3.中医学关于分娩的认识和论述。

【教学方式】课堂讲述。

第七章正常产褥(0.5学时)第一节产褥期母体的变化【目的要求】熟悉产褥期母体的变化特点。

【教学内容】生殖系统的变化(子宫复旧、阴道与外阴、盆底组织)、乳房的变化、全身变化、月经复潮及排卵。

【教学方式】课堂讲述结合多媒体。

第二节产褥临床表现【目的要求】熟悉产褥临床表现。

【教学内容】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子宫复旧、产后宫缩痛、恶露的表现及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