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二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第2课)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教学,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变现出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对化学知识的好奇心,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和实践的科学精神,建立化学可以使人类生活更美好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教学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课前准备试管、带弯管的单孔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铁架台(带铁夹)、胶头滴管、研钵、药匙、镊子;胆矾、氢氧化钠溶液、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水◆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情景创设】下面是几种物质的自述:这些物质的性质哪些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哪些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归纳】“蜡烛能燃烧、铁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是化学性质;物质的颜色、密度等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
【提问】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常表现在哪些方面?它们的本质区别是什么?【简介】熔点:当固体物质受热时,达到一定温度就会变为液态,这种过程叫熔化,物质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一般来说固体变成液体和液体变成固体的温度是相同的;沸点:液体沸腾的温度叫做沸点,物质的沸点随着大气压强的增大而升高;密度: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密度。
【归纳】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等都是物理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都是化学性质。
两种性质的区分关键看是否通过化学变化来体现:是——化学性质,否——物理性质。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二课时教案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设计说明本课采用“实物演示法”,使学生了解物理性质,“对比法”,明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含义,再由变化引出性质,进而区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课堂练习”,以加深学生对相似概念的理解与把握。
不同的性质决定不同的变化,不同的变化反映不同的性质;不同的性质,决定不同的用途,不同的用途,反映不同的性质,让学生初步形成性质决定变化、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基本观念。
二、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在学生认识了两种变化后,进而介绍什么是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以及两者这间的关系,层次分明,方便学生们更好的理解有关概念,课后练习让学生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变化,进行分类,贴近生活,学生易于接受。
(二)学情分析物质的性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知道物质的两种变化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有初步的学习化学概念的体验,相对来说,在学习上难度有所下降。
但是,学生对化学还是比较陌生的,对化学知识了解甚少,所以教师一定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含义。
(2)初步形成“性质决定变化,变化表现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用途表现性质”的化学基本观念。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初步进行实验现象的描述,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2)学会搜集资料,提高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2)培养观察实验的能力和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变化和性质的区别,性质和变化、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五、教学策略通过物质的变化引出物质性质的概念,联系实例帮助学生学会区分变化和性质,并得出性质决定变化、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观。
六、教学过程复习:(1)下列四种生活现象中,与其他三种有本质不同的是()A.B.C.D.(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变化时是否生成新物质)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点评。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二课时)》教案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身边物质具体实例的分析,学会区分物质的性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体会学习带来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
教学重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教学难点:物质性质类型的区分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5分钟)每组同学互相提问上节课的内容二、导入新课:(2分钟)师: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性质。
[板书] 二、物质的性质三、新课教学(20分钟)1、合作探究、获得新知(10分钟)师:以酒精为例你能说出它哪些性质?生:回答踊跃。
如:颜色,气味、可燃,挥发性。
师:在这些性质中有些是通过感觉器官感觉到的,而有些必需得通过化学变化才能知道的。
师问:在上述性质中什么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板书] 1、化学性质:让学生给它下定义。
[讲解] 例如,我们刚刚做的实验3、4中,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生成,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
这里物质表现出的性质都是化学性质。
[过渡]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板书]2、物理性质:略[讲解] 这里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有两层含义:一是不需要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一是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下面我们就几个重要的物理性质作一简单介绍。
师生共同阅读教材。
2、表达交流、深化理解,学以致用(10分钟)师:请同学们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例子。
1 / 2如蜡烛(纸张、木材等)能燃烧;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在叙述物质的化学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能、会、可以、易、难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 课题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二)合作共研
专题一:
常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各有哪些?举例并归纳描述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语言具有哪些特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有什么关系?
三、巩固提升
1.下列方法可以用来鉴别O2和CO2的是( )
第一组:①木炭在空气中燃烧;②木炭可以燃烧;③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④水加热变成水蒸气;⑤木炭是灰黑色的固体。
第二组:(1)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__;(2)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3)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__;(4)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__;(5)属于化学现象的是__________。
A.闻气味 B.看颜色 C.燃着的木条
2、下列俗语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A.真金不怕火炼 B.百炼成钢
C.纸里包不住火 D.玉不琢不成器
3、下列物质的用途,所利用的性质与另外三种有根本区别的是( )
A.氢气用于填充气球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D.铜丝用做电线
4、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 )
导学流程及学习内容
方法指导或
行为提示
一、目标导学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2.分别列举3个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例子。
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温故知新。
联系日常生活的经验,集思广益。
大胆假设和质疑,用科学的方法验证。
二、新知探究
(一)自学自研
阅读教材P8-P9,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怎样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举出常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教学目标•理解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概念•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学习物质的性质对其用途的影响教学准备•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教材•黑板、粉笔、教学PPT•实验材料:水、盐、砂子、石灰石•实验器材:试管、玻璃棒、酒精灯、显微镜教学过程导入与引入(5分钟)1.向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简要回顾物质的性质以及观察物质变化的方法。
2.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堂讲解(15分钟)1.教师通过PPT向学生讲解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概念,以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2.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并进行互动讨论。
实验演示(15分钟)1.教师组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不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实验1:将水加热至沸腾,并观察水的物理变化。
3.实验2:将盐溶解在水中,并观察盐的化学变化。
4.实验3:将砂子与石灰石混合,并用显微镜观察物质的性质。
小组讨论(15分钟)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问题:物质的性质如何影响其用途?2.学生通过讨论,整理出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并用PPT汇报给全班。
案例分析(15分钟)1.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案例:糖是一种甜味物质,可以用来做糖果和甜品,而盐是一种咸味物质,可以用来调味和腌制食品。
请学生分析糖和盐的性质如何影响它们的用途。
2.学生分组讨论,并用PPT汇报他们的分析结果。
梳理知识点(5分钟)1.教师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知识点,并向学生提问进行总结。
2.整理出本节课的思维导图,用PPT展示给学生。
课堂巩固(5分钟)1.教师设计一道选择题和一道应用题,让学生在纸上作答。
2.学生交卷后,教师带领学生讲解答案,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概念,并掌握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他们还学习了物质的性质如何影响其用途,并通过实验、讨论和案例分析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二课时 物质的性质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物质的性质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题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的第一个课题,也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三节正式的化学课。
本课时结合上节课学习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相关知识,透过化学变化过程的揭示,初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以及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为今后学习某一物质的性质以及从分子、原子层面认识物质性质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通过上节课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学习,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相关知识以及基本了解,能基本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但对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不了解,也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区分。
对实验过程的相关步骤也了解不深。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判断哪些是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教学难点:判断哪些是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总结归纳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展示法;六、教学过程(一)、导入PPT展示:水、铁块、铝、氧气的照片。
提问:观察下列物质,你能说出它们哪些性质?学生:回答(二)、新课讲授环节一: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提问:物质本身有许多固有的属性,哪些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哪些是不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本身就固有的性质呢?学生:思考。
PPT展示:蜡烛燃烧、灭火、切菜,登山等图片。
学生:观察并回答。
总结:1、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比如:可燃性、助燃性、毒性、氧化性、稳定性、腐蚀性、酸性、碱性等。
2、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比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密度、导热性、导电性等。
实验探究:实验1:分别取一集气瓶氧气和一集气瓶二氧化碳气体,仔细观察它们的颜色和状态,闻一闻气味。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2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高效课堂(人教版)
1.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合作意识;
2.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总结物质变化的特点,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物质世界的热情;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物质变化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有害物质,从而关注环境保护;
3.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让他们认识到科学研究的艰辛和付出,培养他们的敬业精神。
一、导入
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巩固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基本概念;
2.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物质变化和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2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高效课堂(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基本概念,包括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学会运用实验观察、分析物质变化过程,能识别并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变化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展知识面,选取一本与化学相关的书籍或文章,阅读后撰写一篇读后感,要求如下:
-摘录书中或文章中关于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内容;
-分析自己的阅读心得,与所学知识相结合;
-字数在300字左右,要求语言流畅,表达清晰。
5.家长参与作业:请家长协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质变化现象,并与学生一起探讨其背后的化学原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能量变化在物质变化过程中的表现形式。
教学设想: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二课时)学案(无答案) (新版)新人教版
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学习目标】1.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知道二者的区别,,并能正确加以辨别2.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3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并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课前预习】1.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有关知识或者查阅资料尽可能多的描述你所熟悉的的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分别有哪些性质和用途。
你能将这些性质进行分类吗?【课堂探究】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思考:(1)你所列举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这些性质中哪些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哪些不需要?(2)归纳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定义,说出二者的区别。
(3)在上一节做过的实验中分别表现出物质的哪些性质?你还能列举的更多吗?(4)物质的物理性质只有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吗?试举例说明。
(2)密度3. .从以下方面比较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异同:4.物质的变化与性质之间是否有关系呢?独立完成习题,然后交流讨论:(1)仔细辨别下列描述中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属于化学性质的是,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分别说明理由。
5.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1)你的猜想:(2)设计实验方案:利用两种具有不同性质的物质,由物质具有的性质推测物质的用途火柴慢慢地(3)探究结论:氧气可,二氧化碳可用来,说明物质的性质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了物质的性质。
你的收获:【当堂训练】1.下列叙述中,与铁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铁能传热导电B. 纯铁是银白色的有金属光泽的金属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生锈D.纯铁有良好的延展性2.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酒精可作燃料B.铜丝可做导线C.金钢石制作刀具D. 钢材制铁轨3.下列各组物质中,必须利用化学性质的不同才能区别的是()A.水和食醋B.铜片和铝片C. 水和澄清石灰水D.铁粉和食盐4.坚硬的金刚石可以加工成钻石,把灼热的金刚石放入液态氧气中,金刚石可以燃烧。
【九年级上册化学】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2.人教版)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生活现象和化学实验的观察和分析,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区分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习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总结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3.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和区分。
三、教学难点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和区分。
四、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
教学仪器和药品:试管、带弯管的单孔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铁架台(带铁夹)、研钵、药匙、镊子;胆矾、氢氧化钠溶液、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纸。
五、教学过程。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材分析:本课题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二是知道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区分。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一课时的学习,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观察实验并叙述实验现象,但理论知识还未形成体系。
本节课是介绍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第二课时,具体以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为主。
教学目标: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及区别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教学过程设计【新课引入,创设情境】化学是在原子和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物质本身有许多固有的属性,例如粉笔,水,纸张,请同学们观察并描述它们的不同性质,比如颜色、气味、状态、硬度、溶解性、能否燃烧等?粉笔水纸张【新课讲解,逐个突破】化学性质定义: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课本实例: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生成,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
这里物质表现出的性质都是化学性质。
生活实例:铁会生锈,食物容易腐烂,酒精可以燃烧。
铁生锈食物腐烂酒精燃烧物理性质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课本实例: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胆矾晶体研碎成为蓝色粉末,两个实验在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体现的是物理性质。
生活实例:粉笔是白色的,水是无味的,酒精容易挥发。
粉笔是白色水是无味的酒精容易挥发【重点讲解,难点突破】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判断依据: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性质内容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等可燃性、毒性、腐蚀性、酸性、碱性等性质和变化的区别变化描述的是一个过程。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2课时)教案---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课题内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2课时教学分析课标解析: 知道物质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同类物质在性质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知道物质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了解物质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知道可以从物质的存在、组成、变化和用途等视角认识物质的性质。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任务仍是概念教学,深入研究物质的变化,就必须要了解物质的性质,通过典型的变化过程来说明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区别。
本节课的学习,也渗透着物质变化——性质——用途间的关系,为以后得学习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上节课已经学习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与本质,在此基础上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此外,在八年级已经学习了熔点、沸点、压强、密度等知识,也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基础。
学习目标1.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2.知道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和联系3.明确物质用途所运用的性质,判断该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达成评价能够准确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重难点重点: 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难点: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别和联系先行组织上节课已经学习了物质变化,为物质的性质的学习奠定基础;再结合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比如酒精、水等,进一步规范学习物质的性质。
问题与活动1.创设情境,构建项目,引入课题。
【新课导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酒精,可以用来医药消毒、化妆品、食品等,这些都是利用了酒精的性质,那么什么是性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初探定义。
思考:根据生活经验思考,酒精具有哪些性质:教学评价展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水溶性是否挥发在空气中点燃无色液体有特殊气味0.8g/ml 能与水互溶易挥发易燃烧通过了解酒精的性质,我们发现有些性质是物质本身就有的,有些性质需要化学变化才能显现,那么二者有何区别,又该如何确定是哪一种性质呢?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概念。
3.步入重点项目任务一:初探定义【探究新知】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2)(教案)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辑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教案年级九年级学科化学教师庞秀秀题目物质的性质(2)廊坊市第十中学Langfang No.10 Middle School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2课时物质的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并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以及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识别。
教学难点:1、能区分物质的物理变化与物理性质,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
2、明确物质用途所运用的性质,判断该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物质变化的两种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哪位同学能告诉我它们的概念是什么,如何进行区分。
学生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
把学生尽快带入课堂。
讲授新课实验探究我们研究物质,常常根据物质的特征来判断各种物质,而物质所具有的特征叫做物质的性质。
今天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性质。
带问题看书思考,画出概念和记忆要点。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的规范表达能力。
让学生1、演示实验:观察氧气、二氧化碳的颜色状态,气味。
2、如何正确闻气体的气味?3、如何鉴别O2和CO2两种气体?氧气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二氧化碳使燃着木条熄灭。
列举生活中的实例:出示:一根铁丝和一根铜丝,如何鉴别?展示一瓶水和一瓶酒精,如何鉴别?总结性质,用途和变化之间的关系。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观察、归纳、比较两物质性质的异同,归纳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的概念。
学生回答并分析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章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内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教材通过清晰的概念界定和生动的实验案例,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以及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何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教材内容设计合理,逻辑性强,从定义到特征,再到实验验证,逐步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态度,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分析,形成对化学知识的直观感受和深刻理解。
二、设计思路学生在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这一章节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如物质的组成、分子原子等概念。
然而,对于物质变化的深层次理解和性质的准确判断,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由于化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学习吃力,特别是对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分、物质性质的判断等知识点。
此外,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也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引导和训练。
因此,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目标【化学观念】进一步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这两种最基本的变化形式,以及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学会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物质的变化,并描述实验现象。
【科学思维】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并能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描述,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和归纳总结的能力【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对生活中常见变化的分类,初步体会分类法在化学中的应用【科学态度与责任】1.通过具体、生动的化学变化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步形成“物质可以变化”的观念。
2.通过化学史,辩证的看待古代炼金术的功过得失,体会对化学学科建立的启蒙与推动作用。
九年级化学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2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2024)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教学设计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二课时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过渡】灭火器有多种类型,其中一种为二氧化碳灭火器,那么二氧化碳为什么可以用来作灭火剂呢?我们一起来探讨下吧。
【问题1】灭火过程中,二氧化碳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1】当二氧化碳灭火器被激活时,储存的液态二氧化碳迅速膨胀并转化为气态。
这个过程伴随着极快的冷却效应,因为从液态到气态的转变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
在这个过程中,二氧化碳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问题2】体现出了二氧化碳的什么性质?【学生2】不支持燃烧也不可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讨论】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有何联系?【总结】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
【对应训练1】碘化银是当前我国实施人工降雨的主要物质。
碘化银有关描述:①在常温下为黄色晶体;②有一定的毒性;③熔点为558℃,沸点为1506℃; ④几乎不溶于水;⑤在光照条件下分解为碘和银;⑥碘化银可制造照相感光乳剂;⑦在人工降雨中常被用作冰核形成剂。
上述材料中碘化银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碘化银化学性质的是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属于碘化银用途的是_______。
【答案】①③④②⑤⑥⑦【对应训练2】下列用途只应用化学性质的是()A.生铁制成铁锅B.钻石作装饰品C.铜丝作导线D.用煤气烹饪【答案】D【对应训练3】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依据的性质对应错误的是()A.二氧化碳用于灭火——二氧化碳常温下是气体B.用晒干的稻秆生火——稻秆具有可燃性C.石墨常用作电极——石墨具有导电性D.镁用于制造照明弹——镁燃烧会发出耀眼的白光。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新版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教学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学具准备试管、带弯管的单孔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铁架台(带铁夹)、研钵、、药匙、镊子;胆矾、氢氧化钠溶液、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水教学过程[引言]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
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
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板书]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讲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演示]实验1-1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演示]实验2[说明]首先展示胆矾晶体,再把蓝色块状固体研碎成为蓝色粉末,然后进行实验。
[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以上两个实验在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板书]一、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化学九上教案新人教版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2课时物质的性质
第2课时物质的性质【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学习难点】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区分变化与性质。
【课前准备】《精英新课堂》:预习学生用书的“早预习先起步”。
《名师测控》:预习赠送的《提分宝典》。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导语:(教师展示一杯水)水是我们熟悉的物质,你知道水能发生哪些变化吗?其中体现了水具有哪些性质?(个人思考,同桌交流)2.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进行研究解读,如果学生解读不准确或不到位,教师再进行补充。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阅读课本P8~P9的内容。
提出问题:物质本身有许多固有的属性,哪些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哪些不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本身就固有的性质呢?讨论交流:学生阅读教材,讨论相关问题,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归纳总结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性质确定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仪器测知通过化学变化可知性质内容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可燃性、助燃性、毒性、氧化性、稳度、溶解性、挥发性、密度、导热性、导电性等定性、腐蚀性、酸性、碱性等探究实验:做课本P9实验1-2。
知识模块二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提出问题: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讨论交流:学生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
如酒精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二氧化碳一般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石墨质软且呈深灰色,常用于制铅笔芯等。
交流展示生成新知全班讨论并展示探究成果,反思交流。
(小组派代表发言)检测反馈达成目标一、当堂检测二、课后提升三、家庭作业《精英新课堂》完成学生用书的“夯基础分点练”部分完成学生用书的“生能力整合练”部分巩固知识:记忆《速记宝典》中的本课知识《名师测控》完成学生用书的“基础闯关”部分完成学生用书的“能力提升”部分巩固知识:记忆《提分宝典》中的本课知识第2课时物质的性质物质性质: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成功之处本堂课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已有知识,营造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讨论交流、探究合作、总结归纳,使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在学生没有实验知识的基础上都尽可能地让学生实践,让学生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转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A
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B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物质具体实例的分析,学会区分物质的性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学习带来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
教学重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教学难点:物质性质类型的区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每组同学互相提问上节课的内容
二、导入新课:
师: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性质。
三、新课教学:
1、合作探究、获得新知
师:以酒精为例你能说出它哪些性质?
生:回答踊跃。
如:颜色,气味、可燃,挥发性。
师:在这些性质中有些是通过感觉器官感觉到的,而有些必需得通过化学变化才能知道的。
师:在上述性质中什么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板书] 1、化学性质:让学生给它下定义。
[讲解] 例如,我们刚刚做的实验3、4中,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生成,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
这里物质表现出的性质都是化学性质。
[过渡]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讲解] 这里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有两层含义:一是不需要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一是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下面我们就几个重要的物理性质作一简单介绍。
师生共同阅读教材。
2、表达交流、深化理解,学以致用
师:请同学们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例子。
如蜡烛(纸张、木材等)能燃烧;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
在叙述物质的化学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能、会、可以、易、难等。
例如:(1)木柴燃烧—化学变化木柴能燃烧—化学性质(2)铁生锈——化学变化
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化学性质
铁(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化学性质
(3)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变化
胆矾溶液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性质
师:以蔗糖和水为例你能说出它们的那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师:演示[实验1—5]
[讨论与交流]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四、知识巩固:课后习题4、5
五、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