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管理办法
2024年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2024年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监督管理办法《2024年有限空间工作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有限空间工作安全监督管理,预防事故、保障人员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所有进行有限空间工作的组织和人员。
第三条有限空间工作包括但不限于:水井、管道、槽坑、模型、机器设备内部、地下洞窟、封闭的房间等。
第四条有限空间工作应严格按照相关安全规范进行,确保工作安全。
第二章操作管理第五条进入有限空间工作的人员须经过培训并持证上岗,并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技能训练。
第六条设立专门的有限空间工作安全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制定安全规范、监督执行和事故处理等工作。
第七条进入有限空间工作的人员必须佩戴符合安全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但不限于: 安全帽、防护镜、防护面具、防护手套、防护鞋等。
第八条进入有限空间工作的人员必须配备相应的安全工器具,以确保工作安全。
第九条有限空间工作应进行风险评估,并建立相应的应急预案,并确保预案得到有效落实。
第十条在有限空间工作中,应设置专门的应急出口,并进行明显标识。
第三章安全防护第十一条进入有限空间工作的人员应按照规定使用安全绑带,并将其固定在牢固的支点上。
第十二条进入有限空间工作的人员应随时保持与外界通信畅通,确保能够及时接收命令和求救。
第十三条有限空间工作应配备专人监控,随时关注工作现场的安全情况。
第十四条有限空间工作过程中应采取防爆的工具和设备,以防止爆炸事故发生。
第十五条有限空间工作应定期进行空气质量监测,确保空气洁净,氧气含量符合安全标准。
第四章突发事故应急救援第十六条在有限空间工作中,若发生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迅速组织救援。
第十七条有限空间工作应配备专门的救援人员和救援设备,并定期进行演练。
第十八条有限空间工作救援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具备相应的救援技能。
第十九条发生有限空间工作事故后,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并保留相关证据,协助事故调查。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二十条有限空间工作单位和责任人应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确保人员安全,若发生事故,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办法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办法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
下面是我整理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办法,一起来看看吧。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办法篇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59号令)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规范、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有限空间的基本特征是:空间有限、自然通风较差、常伴有不明有害气体和易燃、易爆气体,对人身安全构成较大威胁。
有限空间作业是指在有限空间内(如:锅炉、压力容器、除尘器、地沟、烟道、地坑、污水提升站、污水处理池(井)、化粪池、下水道、箱罐类容器等)实施的检查、维修、施工等活动。
第三条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负责,相关负责人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负责。
第二章有限作业空间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第四条有限空间危险、有害因素包括:(一)设备设施与设备设施之间、设备设施内外之间相互隔断,导致作业空间通风不畅,照明不良,通讯不畅;(二)活动空间较小,工作场地狭窄,易导致工作人员出入困难,相互联系不便,不利于工作监护和实施、施救;(三)湿度和热度较高,作业人员能量消耗大,易于疲劳;(四)存在酸、碱、毒、尘、烟等具有一定危险性的介质,易引发窒息、中毒、火灾和爆炸事故;(五)存在缺氧或富氧、易燃气体和蒸汽、有毒气体和蒸汽、冒顶、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各种机械伤害等危险有害因素。
第三章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第五条单位要建立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细化作业标准,每项作业必须明确安全责任人,各单位安全管理部门要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024年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办法(3篇)
2024年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保护作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管理办法适用于所有进入有限空间进行作业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有限空间是指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空间:1. 受限制进入和退出的;2. 通风不良的;3. 可能积聚有有毒、有可燃或有可爆物质的;4. 其他可能造成作业人员危害的。
第四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应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详细的作业计划,明确作业步骤、安全措施和责任分工。
第五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证书,并有证明其身体健康良好的体检报告。
第二章作业前准备第六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对作业区域进行详细的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事故应急预案。
第七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但不限于防护服、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第八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进行适当的排水、通风等准备工作,确保作业环境的安全性。
第九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进行适当的仪器仪表检测,确保作业区域内无有毒、有害气体等危险物质存在。
第十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委派专门的安全监督人员进行现场监督,确保作业过程安全可控。
第三章作业过程管理第十一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期间,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作业步骤正确、安全。
第十二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期间,必须定期进行安全交底和工作票签发,并确保作业人员明确自己的任务和责任。
第十三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期间,必须进行定期巡查和检测,确保作业环境的稳定和安全。
第十四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期间,必须保持通信畅通,定期与监督人员进行沟通和报告工作进展。
第四章事故应急管理第十五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期间发生事故,作业人员应立即采取紧急撤离措施,并向监督人员汇报情况。
第十六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发生火灾、爆炸或其他危险情况,应立即启动事故应急预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救援和灭火。
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办法
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办法第一条为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加强对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确保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预防和控制中毒、窒息、火灾、爆炸等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相关文件内容要求,制定《有限空间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属各部门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相关工作。
第三条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第四条有限空间分为三类,即封闭、半封闭设备;地下有限空间;地上有限空间。
第五条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
第六条公司对有限空间实行危险分级管理。
根据有限空间内部已聚集或可能聚集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种类和含量、入内作业的频繁程度以及可能导致事故的严重程度等因素,将有限空间分为一级危险有限空间、二级危险有限空间、三级危险有限空间。
第七条安全生产技术部参照本制度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具体拟定公司有限空间危险级别判定方法。
第八条各部门根据有限空间危险级别判定方法组织安全、生产、技术等部门相关人员按此方法开展有限空间识别和危险级别判定工作,形成有限空间清单,并上报安全生产技术部。
第九条按照有限空间清单做好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工作,同时要对有限空间清单实施动态管理,对发生有限空间作业危险级别发生变化的情况,要及时更新上报。
第十条针对有限空间作业应至少建立如下安全生产制度和规程。
(一)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责任制度;(二)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三)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四)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制度;(五)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六)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办法范本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办法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及工作环境的安全与卫生,保护生产设施和环境资源以及提高有限空间作业的工作效率,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所有有限空间作业。
有限空间作业是指具有进入限制、空气有污染、狭窄空间及高温、低温、高压、低压环境等危险因素的工作空间。
第三条本办法的内容包括对有限空间作业前的准备工作、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控制和紧急救援的管理等的规定。
第四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持有相应的证书。
同时,必须配备有限空间作业的专业人员和急救人员。
第五条本办法的具体实施由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部门负责,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部门对有限空间作业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章准备工作第六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应进行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性评估。
评估应包括有限空间的结构、气体环境、有毒有害物质、温度及压力等因素的分析。
第七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应编制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并明确许可证持有人。
第八条在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进行防止事故发生的措施的管控,例如:排查并清除危险源、设立进出口控制、验收相关设备的检验结果。
第九条有限空间作业中,必须制定详细的作业计划,并了解作业人员的工作性质和所需的特殊保护措施。
第十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应配备必要的作业工具和设备,并进行检查、校准和保养。
第十一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制定施救计划,明确急救措施、紧急联络方法以及随时待命的救援人员。
第三章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控制第十二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后,必须戴好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但不限于呼吸器、防护服、手套、护目镜等。
第十三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后,必须控制作业现场的气体浓度,确保氧气的浓度在可工作范围之内,有害气体的浓度在规定限值之下。
第十四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后,必须进行作业现场的通风,并确保通风系统的正常运作。
第十五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后,必须配备合适的照明设备,确保作业环境的明亮。
第十六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后,必须设立安全警戒区,禁止未经许可的人员进入。
2023年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2023年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监督管理,保障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所有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有限空间作业是指进入密闭或半密闭空间进行工作的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容器内作业、地下作业、坑道作业等。
第二章安全责任第四条有限空间作业单位应当设立安全管理机构,并明确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第五条有限空间作业单位应当建立作业人员培训制度,确保作业人员具备相关安全知识和技能。
第六条有限空间作业单位应当制定作业方案,明确作业的目的、过程、措施和应急预案。
第七条作业方案应当经过安全专家的评审,并及时更新。
第三章作业条件第八条有限空间作业单位应当对作业场所进行评估,确保其具备安全条件。
第九条作业场所应当通风良好,避免积聚有害气体、毒气和可燃气体。
第十条作业现场应当设置有效的通信装备,以保障作业人员与外界的联系。
第十一条作业单位应当配置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和安全设施,并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第四章作业措施第十二条进入有限空间之前,作业人员应当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并确保符合作业要求。
第十三条作业人员应当佩戴符合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第十四条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之前,应当组织演练,并熟悉逃生通道和应急设备的使用方法。
第十五条进入有限空间的作业人员应当配备专职监护人员,确保其安全。
第五章应急救援第十六条有限空间作业单位应当制定应急预案,并进行定期演练。
第十七条有限空间作业单位应当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和急救人员,及时处置作业人员可能遇到的意外事件。
第十八条作业单位应当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和评估发生的事故,并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
第六章监督检查第十九条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有限空间作业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整改。
第二十条违反本办法的,将按照法律法规进行处理,情节严重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企业有限空间规章制度管理办法
企业有限空间规章制度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有限空间的安全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环境相通,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有尘、有菌等危险因素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第三条企业应建立健全有限空间安全管理体系,明确责任,加强培训,严格审批,确保有限空间作业安全。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四条企业应设立有限空间安全管理机构,明确有限空间安全管理职责,负责有限空间安全管理的组织、协调、监督和考核工作。
第五条企业应制定有限空间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有限空间安全管理的流程、要求和标准,并对有限空间作业进行全过程管理。
第六条企业应建立健全有限空间安全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监护人员、作业人员等的安全责任。
第三章风险评估与预防第七条企业应对有限空间进行风险评估,明确有限空间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安全防护措施。
第八条企业应根据有限空间的风险评估结果,制定有限空间作业方案,明确作业程序、安全措施、应急措施等。
第九条企业应建立健全有限空间监测制度,对有限空间内的有害气体、氧气、有毒物质等进行定期监测,确保作业环境安全。
第十条企业应加强有限空间通风换气设施的维护管理,确保通风设施正常运行。
第四章作业管理第十一条企业应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对有限空间作业进行审批,未经批准,不得进行有限空间作业。
第十二条企业应明确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要求,确保作业人员掌握有限空间安全知识和技能。
第十三条企业应制定有限空间作业个人防护装备配备标准,为作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防护装备。
第十四条企业应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监护制度,明确监护人员的职责,确保作业过程中有人监护。
第十五条企业应制定有限空间作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程序、应急措施和应急人员职责。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三篇)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有限空间作业的监督管理,切实保护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宁夏回族自治区安全生产条例》、《宁夏回族自治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公司范围内新建工程、续建工程以及物业管理等,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及其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是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进出口受到限制,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形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包括化粪池(井)、沼气池、粪井、废弃水井、下水道等。
第四条公司安全监察部、工程管理部、综合办公室、分项管理部、各项目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在其职责范围内对有限空间作业实施监督管理。
第五条生产经营单位(施工单位、工程配套单位等根据职责或合同条款,负责对有限空间进行管理和实施的主体单位。
以下统称为:生产经营单位)是有限空间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依法履行有限空间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监理单位是有限空间安全生产的监理单位,依法履行有限空间安全生产监督责任。
项目分部负责项目工程管理工作是有限空间安全生产的监管部门,应当履行有限空间安全生产的监管责任。
综合办公室负责大厦的安全管理工作是有限空间安全生产的责任部门,应当履行有限空间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
分项管理部负责项目配套工程管理工作是有限空间安全生产的监管部门,应当履行有限空间安全生产的监管责任。
第六条参建的监理单位、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加强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的宣传教育,帮助社会公众了解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知识。
第二章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范第七条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当由本单位负责安全生产的负责人进行审查;未经审查批准,任何人不得进行有限空间作业。
第八条生产经营单位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当明确作业现场的负责人、监护人和作业人,监理单位应当明确作业现场的旁站监理员(无监理的工程,应有监管单位或部门派驻旁站监管人员),不得在没有监护人和监理员旁站的情况下实施作业。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办法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有限空间作业事故,保障作业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有限空间作业,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有尘、有辐射等危险因素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作业。
第三条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风险控制、综合治理、规范操作的原则。
第四条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全国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安全责任第五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明确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责任,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并将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纳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第六条生产经营单位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负总责,应当明确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职责,确保有限空间作业安全。
第七条生产经营单位的有限空间作业,应当实行作业审批制度,明确作业负责人、作业人员、监护人员等。
第八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有限空间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使其掌握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第三章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第九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有限空间作业进行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明确有限空间作业中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防护措施和应急预案。
第十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进行安全检查,确保作业现场符合安全要求。
第十一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有限空间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监护,确保作业人员按照规范操作。
第四章作业程序与要求第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应当遵守下列程序:(一)作业前,应当组织对作业现场进行安全风险评估,明确作业方案和安全防护措施;(二)作业前,应当向作业人员告知作业内容、作业环境、作业风险和安全防护措施;(三)作业前,应当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四)作业前,应当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和应急器材;(五)作业过程中,应当对作业现场进行监护,确保作业人员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六)作业完成后,应当对作业现场进行清理,并对作业设备进行检查、维护。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办法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办法
是用于确保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的一系列规定和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办法:
1. 开展风险评估: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前,应首先进行风险评估,确定潜在的危险因素和控制措施,包括空气品质、有毒气体、机械设备、高温等。
2. 制定作业计划:在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制定详细的作业计划,包括作业过程、必备设备、人员配备、应急措施等。
3. 授权有限空间作业:只有经过专业培训和授权的人员才能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并且每次具体作业都需要根据作业情况重新授权。
4. 提供适当装备:为进行有限空间作业的人员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服、呼吸器等。
5. 监测空气品质:在有限空间作业期间,应不断监测空气品质,确保氧气含量、有害气体浓度等指标在安全范围内。
6. 设置通风设备:在有限空间作业时,应确保有足够的通风设备,以保持良好的空气流通,排除有害气体。
7. 确保紧急救援措施:在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制定详细的紧急救援计划,并配备必要的紧急救援设备和人员。
8. 进行必要的培训:对有限空间作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包括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性、控制措施、应急救援等,以增强其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总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办法旨在确保在有限空间作业期间,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保障,减少事故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
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办法
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办法第一条为加强对有限空间作业的防范管理,保证进入有限空间人员的健康,预防和控制中毒、窒息、火灾、爆燃等生产事故的发生,根据有关法规标准和单位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单位区域内有限空间作业活动的安全管理和监督。
第三条有限空间的定义和场所1.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2.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
3.存在的有限空间场所是指地下管道、各种管道井、锅炉、冷冻库、化粪池、隔油池、软化水箱、污水处理站。
第四条安保部职责1.组织建立企业《有限空间管理台账》;2.配置检测设备、防护设备及应急救援设备;3.组织制定有限空间作业防范管理制度,制定应急救援预案,负责组织单位开展有关培训教育;4.对有限空间作业审批,用电动火审批,签订防范协议,对企业有限空间作业防范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五条工程部职责1.配合安保部建立企业《有限空间管理台账》;2.凡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必须报安保部,安排好现场监护人员;3.督办有限空间作业方落实好有限空间作业制度。
第六条作业现场负责人职责1.负责办理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并填写《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2.了解整个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防范措施,具备较高的作业经验、应急处置和急救能力;3.在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防护设施、作业人员符合要求后,在《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以下简称《审批表》)规定的时限和地点,依照作业标准、防范标准组织作业;4.及时掌握作业过程中空间内发生的变化,当作业条件异常或不符合防范要求时,要立即终止作业,并组织作业人员防范撤离。
第七条作业人员职责1.熟悉所从事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应急处置及自救措施,掌握报警及联络方式。
2.严格执行“五不作业”的原则,即:没有有效的《审批表》不作业;监护人不在现场不作业;防范措施不落实不作业;作业时间、地点与审批表不符不作业;劳动保护着装和器具不符合规定不作业。
2023年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办法
2023年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保障从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有限空间作业活动中的安全管理。
第三条有限空间作业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全员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有限空间作业应实行责任制,明确工作任务和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切实落实安全管理措施和责任。
第五条有限空间作业应进行风险评估,制定详细的作业方案和安全预案,保障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第二章安全管理机构第六条企业应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机构,明确管理和责任层级。
第七条安全管理机构应包括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负责人、作业负责人等人员,并明确各责任人的职责。
第八条安全管理负责人应具备相关安全管理经验和资质,负责组织实施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九条作业负责人应具备相关技能和证书,负责具体的有限空间作业活动,并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第三章风险评估与控制第十条有限空间作业前,应进行风险评估,确保作业环境安全。
第十一条风险评估应包括对有限空间作业环境、作业工艺、机械设备等方面的全面评估,具体细化风险源、风险等级等信息。
第十二条有限空间作业应设计出详细的作业方案和安全预案,确定作业的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理措施。
第十三条有限空间作业应配备相应的安全设施和安全装备,确保从业人员的安全。
第四章从业人员管理第十四条有限空间作业从业人员应具备相关技能和证书,并参加相应的安全教育培训。
第十五条有限空间作业从业人员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严禁单独作业。
第十六条有限空间作业从业人员应遵守作业规程和安全操作规范,不得违章操作。
第十七条从业人员应配合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参与安全检查和应急演练。
第五章安全管理措施第十八条有限空间作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明确安全管理的职责和措施。
第十九条有限空间作业应配备专业的安全检测设备和人员,定期进行安全检测。
有限空间管理制度6篇
有限空间管理制度6篇管理制度是组织、机构、单位管理的工具,对一定的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设置的规范。
它是实施一定的管理行为的依据,是社会再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的保证。
合理的管理制度可以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限空间管理制度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 有限空间管理制度1.目的为了加强对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与监督,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在医院范围内从事有限空间作业和具有有限空间作业行为的部门和岗位适用。
3.定义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
4.有限空间作业责任制4.1科室负责人、管理人员、班组负责人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本部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负责。
4.2职责4.2.1科室负责人职责:科室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直接责任人,对本部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全面负责。
为有限空间作业提供符合要求的通风、防护照明等安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提供应急救援保障,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4.2.2科室管理人员:负责督促、检查本部门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有限空间作业的各项安全要求。
保证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措施,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4.2.3班组负责人职责:(1)在安排有限空间作业前,认真研究布置操作方案,如对操作方案有疑问必须立即反映暂停作业,不得有误。
(2)对凡是进入有限空间检修、清理、作业的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对未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的人员严禁其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3)有限空间进入点附近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标识,并告知作业人员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防控措施,防止未经许可人员进入作业现场。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办法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办法
有限空间是指进出口有限,通道狭窄,并且通常不适宜连续居住或工作的场所。
在对有限空间进行作业时,需要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办法,以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办法:
1. 制定详细的作业计划:在进入有限空间前,必须制定详细的作业计划,明确作业的目标、过程和所需的资源。
作业计划要包括每个作业步骤的具体要求和预防措施。
2. 评估和控制风险:在进入有限空间前,必须对潜在的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例如,可以使用气体检测仪来检测有限空间内的有害气体浓度,确保空间内的空气质量符合安全标准。
3. 提供适当的培训和指导:所有参与有限空间作业的人员必须接受相关的培训,了解有限空间作业的风险和安全要求。
他们应该知道如何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设备,并掌握正确的应急响应程序。
4. 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在有限空间作业期间,作业人员必须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如安全带、头盔、呼吸器等。
这些设备可以提供额外的保护,并最大程度地减少受伤的风险。
5. 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在有限空间作业区域的进出口附近,应设置清晰可见的安全警示标识,以提醒人员注意有限空间的存在,并提醒他们必须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
6. 严格监督和管理:有限空间作业中,应有专门的监督人员负责检查作业区域和人员的安全状况。
所有人员都必须遵守安全规定,违反规定者将受到相应处罚。
通过严格遵守以上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办法,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作业人员在有限空间作业中的安全风险,保障他们的健康与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限空间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工贸企业有限空
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 59 号令)和有
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规范、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
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
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有限空间的基本特征是:空间有限、自然通风较差、常伴有不明
有害气体和易燃、易爆气体,对人身安全构成较大威胁。
有限空间作业是指在有限空间内(如:锅炉、压力容器、除尘器、地沟、烟道、地坑、污水提升站、污水处理池(井)、化粪池、下水道、箱罐类容器等)实施的检查、维修、施工等活动。
第三条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负责,相关负责
人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负责。
第二章有限作业空间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第
四条有限空间危险、有害因素包括:
(一)设备设施与设备设施之间、设备设施内外之间相互隔断,
导致作业空间通风不畅,照明不良,通讯不畅;
(二)活动空间较小,工作场地狭窄,易导致工作人员出入困难,相互联系不便,不利于工作监护和实施、施救;
(三)湿度和热度较高,作业人员能量消耗大,易于疲劳;
(四)存在酸、碱、毒、尘、烟等具有一定危险性的介质,易引
发窒息、中毒、火灾和爆炸事故;
(五)存在缺氧或富氧、易燃气体和蒸汽、有毒气体和蒸汽、冒顶、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各种机械伤害等危险有害因素。
第三章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第五条单位要建立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细化作业标准,每项作业必须明确安全责任人,各单位安全管理部门要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办理《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审
批表》,作业程序为:
(一)由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单位、项目部提出申请,由本单位
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办理《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
(二)安全责任人落实进入有限空间的安全防护措施,确认安全措施和有限空间内氧气、可燃气体、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的检查等情况;
(三)监护人员必须是车间级副职及以上管理人员,负责检查监
护措施、防护设施及应急报警、通讯、营救等设施设备是否齐备,确
认合格后签字认可;
(四)项目责任人在对上述内容全面复查无误后,报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在《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签字批准后,方可进入作业。
第四章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
第六条单位应对从事有限空间危险作业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内容包括:
(一)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
(二)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过程;
(三)检查仪器、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
(四)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措施。
安全培训应当有专门记录,并由参加培训的人员签字确认。
第五章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第七条有限空间作业应当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
第八条作业前,项目负责人对参与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包括作业空间的基本情况和危险因素等方面的知识,作业中可能遇到的意
外和处理、救护方法等。
第九条切实做好作业空间的工艺处理,所有与作业点相连的管道、阀门必须加盲板断开,不得以关闭阀门或水封来代替盲板,盲板应挂
牌标示。
第十条进入带有搅拌器等转动部件的有限空间内作业,电源的
有效切断可采取取下电源保险丝或将电源开关拉下后上锁等措施,并加警示牌,设专人监护。
第十一条进入有限空间前,采取有效通风措施,严格控制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浓度及含氧量在安全指标范围内,确认合格后才允许进
入作业。
有毒、有害气体含量不得超过 GBZ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氧含量应为 18%-22%。
如在设备内作业时间长,至少每隔 2 小时分析一次,如发现超标,应立即停止作业,
迅速撤出人员。
作业中断 30 分钟,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
应重新送风,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
第十二条取样分析要有代表性、全面性,有限空间容积较大时
要对上、中、下各部位取样分析。
第十三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遵守动火、临时用电、高处
作业等有关安全规定,所涉及的其他作业要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有限空间作业出入口内外不得有障碍物,应保证其畅
通无阻,以便人员出入和抢救疏散。
第十五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一般不得使用卷扬机、吊车等运送
作业人员,特殊情况需经安全部门批准。
第十六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应有足够的照明,设备内照明电压应按相关规定执行,所有灯具及电动工具必须符合防潮、防爆等安全要求。
第十七条作业现场要配备一定数量符合规定的应急救护器具和灭火器材。
第十八条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前,应首先拟定和掌握紧急情况时的外出路线、方法,有限空间内人员应安排轮换作业或休息;有限空间的坑、井、洼、沟或人孔、通道出入门口应设置防护栏、盖和警告标志,夜间应设警示红灯。
第十九条有限空间作业可采用自然通风,必要时可再采取强制通风的方法(严禁向有限空间内通氧气或富氧空气)。
第二十条对随时产生有害气体或进行内防腐作业的场所应采取
可靠措施,作业人员要佩戴安全可靠的防护面具,由安全人员亲自监护,并进行定时监测。
第二十一条发生中毒、窒息等紧急情况时,严禁盲目施救,抢救人员必须佩带氧气呼吸器进入作业空间,并至少留一人在外做监护和联络工作,同时拨打急救电话。
第二十二条在作业条件发生变化,并有可能危及作业人员安全时,必须立即撤出;若需要继续作业,必须重新办理进入设备内作业审批手续。
第二十三条作业完工后,经安全负责人、监护人与项目负责人共同检查设备内部,确认设备内无人员和工具、杂物后,方可撤离。
第六章现场管理
第二十四条安全负责人职责
(一)参与审查有限空间的施工方案,安全操作规程;
(二)审核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
(三)监督、落实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及应急救援措施的实施。
第二十五条项目负责人职责
(一)应认真负责,熟悉作业区域的环境、工艺情况,有及时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能力;
(二)确认作业者的安全培训及上岗资格,负责复核清点出入作业场所的人数;
(三)定时与作业防护人保持联络,监督气体定时检测;
(四)在作业期间不得擅离职守。
(五)交叉作业时,应采取避免相互伤害的措施。
第二十六条气体检测人员职责
(一)熟悉检测仪器设备和检测方法;
(二)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中的有关规定进行检测;
(三)能科学分析有毒有害介质的产生原因;
(四)对所检测的数据负责。
第二十七条作业防护人员职责
(一)具有熟悉安全防护和应急救援,警觉并判断作业者异常行
为的能力,接受职业安全卫生培训。
(二)坚守岗位,在作业者作业期间,作业防护人员不得进入有
限空间。
作业防护人员不能离岗,适时与作业者进行有效的安全、报警、撤离等信息交流,在紧急情况时向作业者发出撤离命令,必要时
拨打急救电话并按要求上报。
(三)发生以下情况时,应即令作业者撤离有限空间:
1.发现作业者出现异常行为;
2.有限空间外出现威胁作业者安全和健康的情况;
3.作业防护人不能安全有效地履行职责时,也应通知作业者撤离。
第二十八条作业人员的职责
(一)遵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二)正确使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个人防护用具;
(三)与作业防护人进行有效的安全、报警、撤离等双向信息交流;
(四)作业人员意识到身体出现危险异常症状时,应及时向作业防护人报告或自行撤离有限空间并及时告知其他作业人员。
第七章应急救援措施
第二十九条单位应编制发布有限空间作业应编制应急救援预案,内容包括:确定应急救援组织指挥机构;应急救援预案培训、演练、更新,预案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应急培训与演练;应急器材的准备与管理等。
第八章改善环境,提升有限空间设施设备质量
第三十条对有限空间故障较多的设备设施要逐步改造,减少维
修工作量和维修频次。
第三十一条改善作业环境,提升安全设备、设施水平。
通过加
设必要的通风装置,空气检测报警装置等,改善作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