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楼疏散问题
教学楼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4)

教学楼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教学楼设计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筑结构不合理:教学楼的内部结构安排不合理,存在
座位拥挤、走廊狭窄、通风不畅等问题。
解决办法:改进内部结构设计,合理规划座位的布局,增
加走廊的宽度,增加通风设备并保证通风效果良好。
2. 噪音扰民:教学楼内部的声学设计不足,教室之间隔音
效果差,噪音容易传播,影响教学环境。
解决办法:加强教学楼的隔音设计,例如采用隔音板材料,增加隔音窗等措施,以减少噪音传播。
3. 光照不足:教学楼设计中没有充分考虑自然光的利用,导致教室内部光照不足,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解决办法:在教学楼设计中,要充分考虑自然光的利用,合理设置窗户、天窗等,增加教室内的光照亮度。
4. 空调效果差:教学楼的空调系统设计不合理,导致教室内温度不稳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解决办法:改进空调系统设计,增加空调设备数量并合理布局,以保证教室内的温度稳定。
5. 安全问题:教学楼设计中存在安全隐患,如紧急疏散通道设计不合理、消防设备不全等。
解决办法:加强教学楼的安全设计,规划合理的紧急疏散
通道,配备完整的消防设备,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
总之,对于教学楼设计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内
部结构、加强隔音、充分利用自然光、改进空调系统设计
以及加强安全设计等措施来解决。
校园的消防安全隐患以及预防火灾的建议(3篇)

校园的消防安全隐患以及预防火灾的建议一、宿舍楼的消防安全隐患1.宿舍楼疏散通道设置不合理:一些宿舍楼的疏散通道过窄,易造成人员拥挤,阻碍疏散。
建议学校对宿舍楼的疏散通道进行合理规划和改造,确保通道畅通。
2.电线电缆布线混乱:一些宿舍楼存在电线电缆交叉布线或悬挂在易燃物品上的情况,存在火灾隐患。
学校应加强对宿舍楼电线电缆布线的整改,确保其安全。
3.防火设施维护不到位:一些宿舍楼的灭火器已经过期或破损,无法正常使用。
学校应定期检查宿舍楼的防火设施,并对失效的设施进行及时更换。
二、教学楼的消防安全隐患1.教室内疏散通道存在堵塞:一些教室内存放杂物,严重影响了疏散通道的畅通。
学校应加强对教室内杂物的清理管理,确保疏散通道的畅通。
2.电器用电安全隐患:一些教室内存在电线老化、插座过载等情况,容易引发火灾。
学校应加强对教室电器设施的维护和定期检查,确保其安全使用。
3.应急疏散措施不完善:一些教学楼存在紧急疏散门被堵塞或无法正常打开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疏散速度。
学校应加强对紧急疏散门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其畅通。
三、实验室的消防安全隐患1.实验室安全知识教育不到位:一些学生在实验室中不具备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识,容易引发火灾。
学校应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使学生充分了解实验室的火灾危险性,并提供必要的消防安全培训。
2.实验室存放易燃物品:一些实验室存在未妥善存放易燃物品的情况,易引发火灾。
学校应在实验室设置指定的易燃物品存放区,确保其安全储存。
3.实验室防火设施不完善:一些实验室的火灾报警器和灭火器失效或缺失,无法及时发现和扑灭火灾。
学校应定期检查实验室的防火设施,并对失效的设施进行及时更换。
四、预防火灾的建议1.加强火灾安全教育:学校应将火灾安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定期组织学生和教职员工参加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提高火灾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2.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制度:学校应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明确相关责任人,确保消防设施的有效使用和维护。
教学楼楼道疏散管理细则

教学楼楼道疏散管理细则随着高校教育不断发展,教学楼成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授课的重要场所。
然而,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教学楼楼道的疏散能力和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对于保护师生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教学楼楼道疏散管理细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教学楼应当配备清晰的疏散标志和指示牌,方便师生快速找到疏散通道。
疏散标志应当采用明亮的颜色,并标注清楚疏散通道的方向和距离。
指示牌应当包括楼层平面图和疏散路线图,以便师生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了解周围环境并做出正确的决策。
其次,在教学楼楼道设立明确的疏散通道和出口,并保证通道的通畅。
每个楼层应当设立至少两个疏散通道,并在楼道两侧设置手扶梯或紧急疏散楼梯。
这样一来,即使主通道发生堵塞,师生也能够通过其他通道迅速疏散。
同时,相关部门应定期对疏散通道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通道畅通无阻。
另外,教学楼楼道内应当配备足够数量和规范的疏散设施,以提供紧急情况下的急救和疏散需求。
这些设施可以包括灭火器、应急照明灯、安全锤等。
对于高楼层教学楼,还应配备逃生绳索、救生滑梯等设备,以满足师生疏散的需要。
另外,教学楼楼道的安全出口应当设有开启方便、防止误操作的设施。
应采用电子门禁系统或卡片开启系统,严禁使用易被外界打开的锁具,以保证门的安全性,避免不法分子侵入并对师生造成威胁。
此外,学校应建立健全教学楼楼道疏散管理制度和培训机制。
教师和学生应定期接受疏散演练和应急培训,在实践中熟悉疏散通道和设施的使用方法,并掌握紧急情况下的自救互救技能。
学校应安排专门的人员负责疏散演练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最后,学校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制定教学楼楼道疏散管理的细则。
特别是在特殊情况下,如自然灾害等,学校应密切与当地政府、消防部门等部门合作,制定相应的疏散预案和应急措施,确保教学楼楼道疏散的有效性和师生的安全。
总之,教学楼楼道疏散管理细则对于保护师生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配备清晰的疏散标志和指示牌、明确的疏散通道和出口、充足的疏散设施以及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培训机制,学校可以提高教学楼楼道疏散的效率和安全性,保障师生的身心健康。
大学教学楼疏散设计方案

一、背景及目的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校园内教学楼的数量和容纳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
为了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如火灾、地震等灾害发生时,师生能够迅速、有序地撤离教学楼,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制定本疏散设计方案。
二、设计原则1. 安全性原则:确保疏散通道畅通无阻,疏散指示清晰明确,防止拥堵和踩踏事件发生。
2. 快速性原则:制定合理的疏散路线和时间表,缩短疏散时间,提高疏散效率。
3. 有效性原则: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多种疏散方案,确保在各种紧急情况下都能有效实施。
4. 指导性原则:明确各部门和师生的职责,确保疏散工作的有序进行。
三、疏散区域划分1. 疏散起点:教学楼入口、楼梯口、走廊等。
2. 疏散路线:按照就近原则,从疏散起点至安全出口或集合点。
3. 疏散集合点:教学楼外的开阔区域,如操场、篮球场等。
四、疏散方案1. 火灾疏散方案:(1)发现火灾时,立即启动火灾报警系统,并通知相关部门。
(2)消防队到达现场后,配合消防队员进行灭火和疏散。
(3)师生按照疏散路线,迅速撤离教学楼,不得乘坐电梯。
(4)疏散过程中,确保行动不便的学生和老人得到优先照顾。
2. 地震疏散方案:(1)地震发生时,立即停止一切活动,迅速躲到桌子下或坚固的家具旁。
(2)地震结束后,立即按照疏散路线,迅速撤离教学楼。
(3)疏散过程中,注意保持秩序,防止拥堵和踩踏事件发生。
3. 其他紧急情况疏散方案:(1)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疏散方案。
(2)确保疏散过程中的安全,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五、疏散措施1. 疏散指示标志:在教学楼入口、楼梯口、走廊等醒目位置设置疏散指示标志,标明疏散方向和集合点。
2. 疏散通道:保持疏散通道畅通无阻,定期检查和维护消防设施。
3. 疏散演练:定期组织师生进行疏散演练,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4. 责任分工:明确各部门和师生的职责,确保疏散工作的有序进行。
六、总结本疏散设计方案旨在提高大学教学楼的应急疏散能力,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师生能够迅速、有序地撤离教学楼,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学校紧急疏散安全实施方案

学校紧急疏散安全实施方案为了确保学校师生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疏散,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全面提高学校紧急疏散安全工作的管理水平,确保师生生命安全。
二、组织机构成立学校紧急疏散安全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副校长、安全主任、保卫科长等为成员。
领导小组负责学校紧急疏散安全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三、预警机制1. 建立预警信息发布平台,确保紧急疏散指令的及时、准确、高效传达。
2. 设立预警信号,如警报声、短信、微信等,便于师生快速接收相关信息。
3. 建立健全紧急疏散预案,明确疏散路线、疏散场地、疏散顺序等。
四、紧急疏散流程1. 紧急疏散信号发布:接到预警信号后,立即启动紧急疏散预案,发布疏散指令。
2. 师生紧急疏散:按照预定路线迅速、有序地撤离教学楼、宿舍、食堂等区域。
3. 集结点名:师生到达集结点后,立即进行点名确认,确保人员安全。
4. 汇总报告:各班级负责人向领导小组汇报本班人员疏散情况。
5. 后续处置:对疏散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整改,提高疏散效率。
五、安全保障措施1. 加强安全教育:定期开展紧急疏散演练,提高师生的应急避险能力。
2. 完善设施设备:确保疏散通道畅通,配备必要的紧急疏散设施,如应急灯、疏散指示牌等。
3. 落实安全责任: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职责,确保紧急疏散工作落到实处。
4. 密切协作: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共同保障学校紧急疏散安全。
六、监督与评估1. 定期对紧急疏散安全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建立健全紧急疏散安全档案,记录疏散过程、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情况等。
3. 定期对疏散演练进行评估,提高疏散方案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本实施方案旨在确保学校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疏散,全体师生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共同维护学校安全稳定。
教学楼楼梯间疏散宽度计算方法

教学楼楼梯间疏散宽度计算方法
在教学楼的楼梯间,疏散宽度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物内部的安全性。
因此,在进行教学楼的设计和建造时,需要对楼梯间的疏散宽度进行合理的计算。
首先,要根据建筑物的设计用途和使用人数来确定楼梯间的基本要求。
一般来说,教学楼的楼梯间应该满足下列要求:
1. 确保楼梯间内部的人员能够快速、安全地疏散。
2. 满足消防安全标准的要求,即公共建筑的楼梯间应该保证有足够的疏散宽度。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1. 确定疏散人数:根据楼层使用人数和建筑物的设计要求,确定每个楼层的疏散人数。
2. 确定疏散时间:根据教学楼的设计要求和消防标准,确定该建筑物的疏散时间。
一般来说,疏散时间应该在2分钟以内。
3. 计算疏散宽度:根据疏散人数和疏散时间,计算楼梯间内部的疏散宽度。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疏散宽度 = 总疏散人数 / (疏散时间 x 每分钟疏散人数)
其中,每分钟疏散人数通常为每分钟50人。
4. 确定楼梯间的疏散宽度:根据计算出来的疏散宽度,确定楼梯间的疏散宽度,一般来说,疏散宽度应该在1.2米以上。
综上所述,教学楼楼梯间疏散宽度的计算方法需要考虑建筑物的使用人数、疏散时间等多个因素,才能确定合理的疏散宽度,保障建
筑物内部的安全。
均县镇小学教学楼应急疏散预案

均县镇小学教学楼应急疏散预案一、目的 : 使全体师生在突发安全事故紧急情况下 ( 如地震、火灾、台风等 ) 明确自己的任务、责任和掌握如何带领学生脱险、自救、自防、自护的方法和路线。
二、报告: 当事故发生时第一目击者以第一时间警报声长鸣示警,报告在校领导并针对现场情况做出应急处理。
三、预案启动 :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当听到学校长鸣警报声示警信号后,迅速组织好身边的学生做好疏散准备( 1 、切断电源 2 、组织学生在班级有序站好),班主任立刻回到自己的班级听从统一指挥,其他教师就近组织身边的学生,学校领导迅速赶到现场进行指挥疏散、抢救。
疏散的原则是学生先,教师后,领导最后。
四、疏散顺序 :1、东边的班级走东楼梯,,西边的班级走西楼梯.2、首先一楼班级依次直接撤离到指定地点;同时二楼班级依次迅速按指定路线向一楼撤离,其次三楼班级依次迅速按指定路线向二楼撤离,最后,四楼班级依次迅速向三楼撤离五、要求: 1 、教师得到疏散的命令后把住门口组织学生接上一个班级的排尾按顺序撤离班级,两班学生首尾相顾安全转移。
2 、在撤离的过程中严防拥挤、推搡发生踩踏事故。
其他教师在各自的岗位上协助班主任教师有效地组织学生撤离,坚决执行学生生命第一位的原则。
3 、如果事故是发生在本班,班主任要依据实际情况第一时间里组织学生撤离现场.4 、有组织、有顺序的把学生带到安全地带。
总指挥:饶华林副总指挥: 温兴虎曾德锋通讯组:廖东医疗组:尹长德疏散组: 政教处班主任任课教师后勤服务:尹长德龚安斌要求:1、遇火险时陈光林负责首先要切断学校总电源。
2、各抢险组、疏散组和班级教师根据所发生的险情运用逃生的知识进行组织抢险和疏散。
教学楼疏散演练要求

高密市银鹰文昌中学教学楼疏散演练要求为保证教学楼安全演练的实效性,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自护、自救能力,扎实有效的落实学校的安全措施,创造和谐、有序、安全的学习环境,保证学生在校安全,现就学生安全上、下楼做如下规定。
一、学生入校后必须按规定路线上下楼。
二、学生上下楼如果出现冲突现象,则低楼层班级先下,高楼层学生等待低楼层学生下楼后再下楼。
三、学生下楼时,每一个班级站成一路,沿楼梯右侧上下楼,不得拥挤。
四、学生入校上楼时,如果是三人同行,必须走成一路,如果是两人,必须走成一排。
五、从东教学楼东(北)出口、东教学楼西出口及从西教学楼东出口出入的班级,吃饭时要从餐厅东入口依次排队进餐厅。
从东教学楼南出口及西教学楼西出口出入的班级,依次在餐厅西门口排队进餐厅。
六、安全疏散时,从东教学楼东出口、东教学楼北出口、西教学楼东出口出入的班级到田径场一号篮球场,面向西成两路纵队集合。
从东教学楼南出口、东教学楼西出口出入的班级到七号篮球场地东半场面向北成两路纵队集合。
从西教学楼西出口出入的班级到七号篮球场地西半场面向北成两路纵队集合。
附(楼层出入示意图)东教学楼各班级疏散通道西教学楼各班级疏散通道七、落实任课教师包班级制度落实任课教师包班级制度,每一个班级的上课教师就是这个班的包靠教师,也就是这个班级的安全责任人,他(她)必须组织好班级学生的疏散秩序,保证快捷高效。
八、落实办公室无上课任务的教师护导工作就近担任楼道护导教师,落实办公室无上课任务的教师就近担任楼道护导工作,无课教师在听到警报后必须第一时间到达护导地点,维持学生下楼的疏散秩序,保证疏散学生的下楼秩序和安全。
九、落实无课领导固定包楼层制度落实无课领导固定包楼层制度,演练时没有上课的中层领导要第一时间到达所包靠的楼层,协调好护导与疏散,保证演练的安全。
十、学生必须按规定路线和要求下楼各级部、各班级的学生要按学校的统一规定的疏散要求疏散,禁止因急乱跑的现象,各护导教师要在疏散的第一时间控制好学生的秩序,保证疏散的安全,决不能因演练而发生不安全因素。
疏散路线图及要求

疏散路线图及要求班级出楼路线图圣都楼⼀楼⾛圣都楼前门去操场,⼆楼⾛东楼梯出东门去操场新北⼤楼⼀楼⾛北⼤楼东门,⾛圣都楼后去操场。
⼆楼东部分⾛廊桥,⾛圣都楼前门去操场,西部分⾛中厅西楼梯,⾛前门去操场三楼东部分⾛最东⾯楼梯,⾛东后门去操场。
西部分⾛最西⾯楼梯,⾛新北⼤楼前⾯去操场。
四楼西部分⾛中厅西楼梯,⾛前门去操场。
东部分⾛中厅东楼梯,⾛前门去操场。
注意事项:1. 放学,上操,吃饭,升旗都按照路线图出楼(吃饭时个别楼层除外,可以由后门出,但下楼路线不能变)。
2.学⽣集体上下楼梯的时候,严禁逆向上下:学⽣集体上楼梯的时候,不允许其他学⽣下楼梯,集体下楼梯的时候,不允许其他学⽣上楼梯。
在楼梯上如果有学⽣不慎摔倒,在场的学⽣教师要⽰意队伍停⽌⾏进,迅速救治,不得拥挤肆意践踏并及时有序安全地离开。
各班级课间操、升旗仪式前⼀节课下课必须及时,不得延误,上下楼梯时,应以班级为单位,排队⾏⾛。
靠右⾏⾛,⼀步⼀级台阶,不争抢,不推挤打闹,不追逐起哄,不骑跨栏杆、扶⼿,不将⾝体过多探出栏杆楼梯。
根据我校上下楼梯安排中规定的教师维持学⽣上下楼梯的秩序。
3.学⽣平时上下楼梯要靠右⾛,不拥挤,不碰撞,不吵闹,不搞恶作剧,不准⼀步跨两个台阶,不准两⼈勾肩搭背地⾛。
严禁学⽣在楼梯上、转弯处打闹、做游戏等。
4.学⽣由班级到操场参加集体活动(如做⼴播操、升降国旗仪式、演出等),必须由班主任组织,在本班门⼝⾛廊上列队后,按照指定的教学楼的楼梯下去。
返回时,也必须由班主任组织学⽣列队后,按照指定的楼梯,回到班级。
5.学⽣由班级到专⽤教室上课或者上室外课等,也必须由班级⼲部组织学⽣先在班级教室门⼝列队,在课任⽼师带领下到指定地点上课。
周⼀升旗退场图操场升旗站位图北⼆年级三年级⼀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退场;⼆年级⾛北⼤楼东后门⼀年级⾛圣都楼东门三年级⾛圣都楼后门,上⼆楼,⾛廊桥六年级⾛圣都楼前,北⼤楼前⾛最西边楼梯五年级⾛圣都楼前,北⼤楼中厅西楼梯四年级⾛圣都楼前,北⼤楼中厅东楼梯⼴播操站位及退场⽰意图⼀年级在⼀楼的班级⾛圣都楼东门,在⼆楼的班级⾛圣都楼后门⼆年级1-8班⾛北⼤楼⼀楼东出⼝,9-13班⾛圣都楼正门上楼梯,⾛廊桥回教室三年级1-6班⾛国旗东侧,直⾛中厅西楼梯。
中学楼梯进出疏散预案

中学楼梯进出疏散预案背景与意义中学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楼梯通道是学生进出教学楼的主要渠道之一,也是学校的重要安全隐患区域之一。
因为在课间或下课时,每个专业学生都会从楼梯出入口进出,而在紧急情况下,如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若楼梯出入口的疏散措施不到位,就会给学生的身体和财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因此,对中学楼梯进出疏散预案的制定,是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制定楼梯进出疏散预案,有利于减少在突发事故中出现的次生事件,以及降低事故对学生和教师的危害。
只有全面规划疏散计划并加以实施,才能保障学生和教职员工在突发事件中的安全,并减少灾害损失最大化的风险。
预防措施规范管理向学生和教职员工宣传安全管理制度,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特别是学生不能私自改造楼梯的防护设施,也不能往下面扔垃圾或吐痰等。
教师要带头遵守各项安全规定,如不带火柴、烟草、易燃物品等上楼。
同时,要保证楼梯洁净卫生、照明良好和防滑。
普及安全知识学生和教职员工应逐步掌握应对灾害事故时的知识和技能。
学校应定期举办消防逃生演练等活动,增强应急逃生能力。
保障设备及维护安装报警设备,及时发现事故隐患。
定期对楼梯通道的灯具、开关、电线等设施进行维护保养,并对设施进行定期检查、验收和维护,确保楼梯通道安全。
疏散流程灾害发生时当发生火灾、气体泄漏、地震等紧急情况后,首先立即启动报警和求救机制,通知教师和学生,避免恐慌。
关闭走廊门学生应该带上口罩和湿毛巾,关好门窗后,用湿毛巾堵住门缝,防止有害烟气从门缝进入。
### 排队疏散按上传统的灵敏应变响应机制排队疏散,教师监管疏散情况,不得扰乱秩序,不能恐慌。
学生要严格按照疏散通道逐层下楼,并要排队出,不得推挤,不能乱跑。
全员疏散学生要全员疏散,不能留在楼房内,可以在前往户外的时候对每个人进行清点。
在学校里,学生应避免选择通道通行,尤其是各种活动和赛事之前。
落实任务学校要对每个教室或实验室进行落实火警和其他突发事件的任务分工。
上下楼梯紧急疏散预案

一、预案背景为确保学校师生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有序、安全地撤离,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学校内所有师生在上下楼梯过程中发生的紧急情况,包括火灾、地震、恐怖袭击等。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紧急疏散指挥部负责组织、指挥、协调紧急疏散工作。
组长:校长副组长:副校长成员:各部门负责人、班主任、保安等2. 疏散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各班级的疏散工作。
组长:德育主任副组长:班主任成员:班级学生、教师3. 救援组负责救援受伤人员,协助疏散工作。
组长:校医副组长:体育教师成员:校医、体育教师、志愿者等4. 通讯联络组负责及时传递信息,确保紧急疏散工作的顺利进行。
组长:信息中心主任副组长:网络管理员成员:信息中心工作人员、班主任等四、疏散路线及方法1. 疏散路线(1)紧急情况发生时,各班级迅速按照疏散路线撤离。
(2)疏散路线如下:教学楼内:教室门口 - 楼梯 - 校门口 - 安全地带。
(3)疏散过程中,学生需听从老师指挥,有序撤离。
2. 疏散方法(1)班主任负责清点本班学生人数,确保学生安全撤离。
(2)疏散过程中,学生需保持队形,不得拥挤、推搡。
(3)受伤人员由救援组负责,及时送往安全地带。
五、应急措施1. 火灾应急措施(1)发现火情,立即拨打火警电话119。
(2)关闭门窗,切断电源,防止火势蔓延。
(3)组织师生按照疏散路线迅速撤离。
2. 地震应急措施(1)发现地震,立即组织师生躲到课桌下或坚固的家具旁。
(2)待地震结束后,组织师生按照疏散路线迅速撤离。
3. 恐怖袭击应急措施(1)发现恐怖袭击,立即组织师生躲避,避免人员伤亡。
(2)及时拨打报警电话110,请求支援。
六、预案实施与培训1. 定期开展紧急疏散演练,提高师生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2. 对预案进行宣传、培训,确保每位师生了解预案内容。
3. 对预案进行修订,不断完善。
七、预案总结本预案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学校师生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确保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师生能够迅速、有序、安全地撤离。
教学楼楼道学生疏散预案

一、预案背景为确保我校学生在教学楼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有序、安全地疏散,降低事故发生时的伤亡,提高学校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的1. 建立健全教学楼楼道学生疏散应急机制,确保学生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序、安全地疏散。
2. 提高学校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降低事故发生时的伤亡。
3. 增强师生安全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校教学楼内所有学生、教职工及来访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疏散。
四、预案组织机构及职责1. 教学楼楼道学生疏散指挥部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教学楼楼道学生疏散预案,确保疏散工作顺利进行。
2. 教学楼楼道学生疏散小组由班主任、楼道值班老师、学生代表等组成,负责具体实施疏散工作。
3. 教学楼楼道学生疏散联络组负责与教学楼楼道学生疏散指挥部、教学楼楼道学生疏散小组保持联系,及时传递疏散信息。
五、疏散路线及方法1. 疏散路线根据教学楼结构,制定多条疏散路线,确保学生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疏散。
2. 疏散方法(1)紧急广播:在发生紧急情况时,立即启动紧急广播系统,告知学生紧急疏散。
(2)紧急撤离:学生听到紧急广播后,按照预定路线迅速撤离教学楼。
(3)楼层引导:各楼层引导人员负责引导本楼层学生按照疏散路线撤离。
(4)清点人数:疏散过程中,各班主任负责清点本班学生人数,确保学生全部安全撤离。
六、预案演练1. 定期组织教学楼楼道学生疏散演练,提高师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 演练内容:模拟教学楼发生紧急情况,进行疏散演练。
3. 演练评估:对演练过程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预案。
七、预案修订1. 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对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2. 当学校教学楼结构、设备等发生变化时,及时修订预案。
八、预案培训1. 定期对师生进行教学楼楼道学生疏散预案培训,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2. 培训内容:教学楼楼道学生疏散预案、紧急疏散路线、自救互救知识等。
九、预案执行1. 在发生紧急情况时,教学楼楼道学生疏散指挥部立即启动预案,组织疏散工作。
学校学生楼梯疏散制度

一、总则为了确保学校学生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序、安全地撤离教学楼,降低事故损失,保障学生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校所有在校学生、教职工及在教学楼内活动的校外人员。
三、疏散原则1. 安全第一:在疏散过程中,确保人员生命安全为首要任务。
2. 有序疏散:按照预定路线,保持队伍整齐,严禁拥挤、推搡。
3. 快速高效: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快完成疏散任务。
4. 责任到人:明确各部门、各班级疏散责任,确保疏散工作有序进行。
四、疏散组织与职责1. 校长担任疏散总指挥,负责疏散工作的全面指挥和协调。
2. 教导处负责制定疏散预案,组织疏散演练,对疏散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3. 班主任担任本班疏散负责人,负责本班疏散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4. 教师在疏散过程中,负责维持秩序,引导学生安全撤离。
5. 宿舍管理员负责宿舍区域的安全,确保学生及时撤离。
五、疏散路线1. 一楼楼梯:通往操场、门口。
2. 二楼楼梯:通往操场、门口。
3. 三楼楼梯:通往操场、门口。
4. 四楼楼梯:通往操场、门口。
六、疏散步骤1. 发现紧急情况,立即启动疏散预案。
2. 教师迅速组织学生按照预定路线有序撤离。
3. 学生按照班级、宿舍号顺序排队,保持队形整齐。
4. 教师在队伍前方引导,确保学生安全撤离。
5. 学生到达安全区域后,班主任清点人数,并向疏散总指挥报告。
七、疏散注意事项1. 疏散过程中,学生不得携带贵重物品。
2. 学生在疏散过程中,严禁拥挤、推搡,保持队形整齐。
3. 教师在疏散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情况,确保学生安全。
4. 疏散总指挥在疏散过程中,密切关注各班级疏散情况,确保疏散工作顺利进行。
5. 各部门、各班级要密切配合,确保疏散工作有序、高效。
八、附则1. 本制度由教导处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学校另行规定。
学校应急疏散管理制度

学校应急疏散管理制度一、总则为提高学校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疏散能力,避免事故发生,确保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学校的全体师生员工,包括教学楼、实验室、宿舍楼等各类场所。
三、应急疏散组织机构1.学校设立应急疏散指挥部,负责制定应急疏散预案、组织演练和指挥实施。
2.学校设立应急疏散工作组,负责具体执行预案、指挥疏散工作。
3.各院系、部门设置疏散应急小组,协助指挥部做好应急疏散工作。
四、应急疏散预案1.应急疏散预案包括突发事件应急疏散程序、疏散途径和疏散点的设置、师生员工疏散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内容。
2.应急疏散预案由学校应急疏散指挥部负责制定、调整和保管,各院系、部门负责宣传贯彻。
3.每学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疏散演练,检验和完善应急疏散预案。
五、应急情况处理1.一旦发生火灾、地震、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学校应急疏散指挥部立即启动应急疏散预案,组织疏散工作。
2.疏散工作组按照预案的规定,指导师生员工有序、快速、安全地疏散到疏散点。
3.师生员工在疏散过程中要保持冷静,听从指挥,不要慌乱和踩踏,确保自身安全。
4.疏散完成后,应急疏散指挥部负责组织清点人数,确认人员安全后,进行慰问和善后处理工作。
六、其他事项1.学校应急疏散指挥部要定期(每学期至少一次)检查应急疏散设施和装备的完好情况,及时修复或更换损坏设施。
2.学校应急疏散指挥部要加强师生员工的应急疏散常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学校应急疏散指挥部要定期(每学年至少一次)组织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参与应急疏散演练,提高疏散效率和效果。
四、附则1.本管理制度由学校应急疏散指挥部负责解释。
2.本管理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如有需要修改,需经学校领导同意后执行。
3.本管理制度未尽事宜,由学校应急疏散指挥部负责解释。
学校疏散逃生路线设置规定

学校疏散逃生路线设置规定学校作为学生集中活动的地方,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学校疏散逃生路线的设置规定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学校疏散逃生路线的设置规定展开讨论。
一、建筑物内不同区域的疏散途径首先,学校应根据建筑物功能和人流情况,合理划分不同区域的疏散途径。
例如,在学校教学楼中,可以设置楼梯、走廊等作为疏散途径,同时配备适当数量的紧急出口。
二、确定疏散途径的明确标识为了让学生、教职工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找到疏散途径,学校应在相关位置设置明确标识,如应在楼梯间设置指示牌,标明楼层和方向。
此外,在疏散途径上还可以设置疏散标志,指示行进方向。
三、确保疏散途径的通畅为了保证在紧急情况下疏散顺利,学校需要定期检查疏散途径的通畅情况。
及时修复坏损的楼梯、走廊等设施,并保持疏散途径的畅通无阻。
四、合理设置疏散途径的宽度为了满足学校师生的疏散需求,学校应合理设置疏散途径的宽度。
根据人流量和建筑结构等因素,确定疏散途径的宽度是否满足紧急情况下的要求。
五、落实逃生楼梯的要求逃生楼梯在学校疏散途径中起到关键作用。
学校应确保逃生楼梯的数量足够,位置合理,并满足相关的安全标准。
楼梯的防火性能、承载力等方面也需要符合相应要求。
六、设置应急灯光和应急喇叭为了在紧急情况下提供有效的信息指引,学校还应设置应急灯光和应急喇叭。
应急灯光可以帮助学生、教职工在黑暗中寻找疏散途径,应急喇叭则可以传达疏散指令和相关信息。
七、加强学生与教职工的逃生训练学校在日常管理中应加强学生与教职工的逃生训练。
通过模拟火灾、地震等紧急情况,让学生了解应对方法和疏散途径,提高其逃生能力。
八、及时修复损坏设施及时修复损坏的疏散途径设施对保障学校的疏散安全至关重要。
学校应建立维修管理机制,确保疏散设施的正常使用。
九、建立紧急报警机制学校应建立紧急报警机制,确保火灾、地震等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启动报警装置。
同时,学校还应与当地消防部门建立紧密联系,确保火灾等灾害事件得到及时处置。
教学楼火灾的逃生方法

教学楼火灾的逃生方法首先,学生和教师们应该熟悉教学楼的逃生通道和安全出口的位置。
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要留意观察楼道、教室、楼梯等位置,熟悉逃生通道的位置和走向,以便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找到最近的逃生通道,并且知道如何有效地逃生。
如果不熟悉逃生通道的位置,当火灾发生时,可能会因为不知道如何逃生而造成人员伤亡。
其次,当发生火灾时,首先要保持冷静。
在火灾发生时,人们往往会处于慌乱状态,这时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冷静头脑清醒,切不可恐慌。
要迅速查看周围环境,判断火灾的位置和规模,然后及时通知周围的学生和教师,引导他们迅速撤离。
在逃生的过程中,要根据火灾的具体情况选择逃生通道。
在选择逃生通道时,要优先选择疏散通道,即逃生楼梯。
由于教学楼通常人员密集,如果火灾发生,楼梯口可能会拥挤,因此要避免乘坐电梯逃生。
在逃生楼梯时,要注意避开病床条、电缆、物品摆放等障碍物,以降低逃生的风险。
在逃生的过程中,要帮助年老体弱者和孩子撤离,确保他们的安全。
此外,在逃生过程中,要避免进入烟雾浓重的区域。
在火灾发生时,烟雾是造成中毒和窒息的主要原因。
因此,在逃生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进入烟雾浓重的区域,应低姿态贴着地面快速撤离。
如果已经进入了烟雾浓重的区域,应使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缓慢前进,以避免吸入过多烟雾。
另外,在逃生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周围的情况。
如果发现有人员受困或者失踪,要及时通知救援人员,并且配合救援人员开展救援工作,以保障受困人员的安全。
在逃生的过程中,要保持警惕,注意避开火源,避免受伤。
最后,在逃生的过程中,要跟随教师或者消防人员的指挥,有条不紊地进行逃生。
在火灾发生时,教师和消防人员会迅速展开救援和疏散工作,此时要听从教师或者消防人员的指挥,有序地进行逃生,以减少混乱、降低风险。
总而言之,教学楼火灾的逃生方法包括熟悉逃生通道和安全出口的位置、保持冷静、选择逃生通道、避免烟雾、注意周围情况、跟随指挥等。
希望全体学生和教师能够时刻关注火灾逃生知识,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以便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逃生,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
教学楼火灾逃生指南

教学楼火灾逃生指南1. 简介火灾是一种常见而又危险的灾害,教学楼作为人员密集的场所,面临着火灾的风险。
为了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我们有必要了解教学楼火灾的特点以及逃生指南。
2. 火灾特点教学楼火灾的特点是起火点多、烟气密度大、火势发展迅猛。
由于教学楼经常使用电器设备、化学实验等,火灾的起因种类较多。
同时,教室内的家具、教具和装饰材料也存在着较大的燃烧危险性。
3. 预防为主预防火灾是最重要的一环。
教学楼管理者应定期检查电线、插座等设备,保持消防器材完好有效。
教室内不得乱丢烟蒂,化学实验时要严格控制火源。
师生也应加强自我防火意识,不携带易燃物品进入教室,并定期参与消防演练。
4. 火灾警报一旦发生火灾,教学楼内会启动火灾警报系统。
警报声音特别明显,在听到警报后,应立即停止任何行动,遵循教师或消防人员的指引,带领学生有序撤离教室。
5. 急救设施教学楼内通常设有紧急疏散门、楼梯和逃生通道。
在进行火灾逃生时,应尽量避免乘坐电梯,因为电梯在火灾时通常会被停用。
同时要了解紧急出口的位置,避免在火灾时产生恐慌。
6. 有序疏散火灾逃生时,要保持有序,遵循疏散标志和指示牌的指引。
应当迅速沿着楼梯下楼,并向指定的安全区域移动。
在途中,要尽量保持安静、腾出过道和通道,以便其他人员顺利逃生。
7. 避免烟雾火灾产生的烟雾是导致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逃生时,应用湿毛巾或口罩捂住口鼻以减少吸入烟雾,保持呼吸通畅。
如果通道被烟雾封锁,应尝试封住门缝,利用湿毛巾堵塞门缝,并等待救援。
8. 领队作用教师在火灾逃生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应迅速组织学生有序疏散,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尽快安全撤离。
教师还应检查每个教室是否有人落单,帮助其他弱势人群,如伤残、老人、儿童等进行逃生。
9. 靠墙避险在火灾逃生中,如果无法迅速离开教学楼,应选择靠窗或靠近露天平台的位置,向外寻找救援。
可以用布料或者衣物示意救援人员,以便他们能够寻找到你的位置。
防止躲藏在烟雾过多的地方,以免被烟雾吞噬。
学校紧急疏散示意图

西←教学楼紧急疏散示意图→东
教学楼紧急安全疏散须知
1、发生地震、火灾等紧急情况下;当节课任课教师指挥学生按标定路线疏散..
2、靠近楼梯口的班级任课老师;站在出口处指挥学生疏散..
3、学生迅速疏散到教学楼广场集合;按上操站位集结;任课教师整理队伍;班长和体育委员检查人数并报告老师;任课老
师将情况上报..
4、有学生受伤等其他同时情况的;按照上报-联系急救-联系监护人等善后流程积极施救.. 大小:120高80宽
生活楼紧急安全疏散须知
1、发生地震、火灾等紧急情况下;生活楼值班人员第一时间报学校值班领导;并第一时间指挥学生按标定路线疏散..
2、靠近楼梯口的宿舍宿舍长;站在楼梯口处指挥其他学生疏散..
3、学生出楼后迅速疏散到生活楼前运动场集合;按体育课占位集结;班长和体育委员检查人数并报告值班老师;值班老师将情况上报..
4、有学生受伤等其他同时情况的;当天值班主任按照上报-联系急救-联系监护人等善后流程积极施救..
大小:120高80宽
生活楼紧急疏散示意图
运动场
综合楼紧急疏散示意图
综合楼紧急安全疏散须知
1、发生地震、火灾等紧急情况下;综合楼值班人员第一时间报学校值班领导;并第一时间指挥学生按标定路线疏散..
2、靠近楼梯口的教师;站在楼梯口处指挥其他人员疏散..
3、人员出楼后迅速疏散到综合楼前花园内集合;值班人员检查人数并报告学校领导..
4、有人员受伤等其他同时情况的;当天值班教师按照上报-联系急救-联系监护人等善后流程积极施救..
大小:100高50宽。
浅析中小学教学楼疏散设计陈业武

浅析中小学教学楼疏散设计陈业武发布时间:2021-09-27T02:33:20.16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21年12期作者:陈业武[导读] 多年来,校园火灾悲剧频繁发生,尽管每一起事故都有其因时间、地点、人员不同而呈现出偶然性,可是,每一次事故几乎都是以相同的情节一次又一次的重复发生,而迄今为止,尚看不出悲剧有被遏止的趋势,所有这些是否告诉我们,看似偶然的现象背后是否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因素。
广东博意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海口分公司摘要:在众多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中小学教学楼的建筑设计是既特殊又重要的一类,究其缘由,无非是为了满足众多个性鲜明的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
中小学教学楼建筑的消防安全疏散设计是教学楼建筑设计的重要内容,涉及师生人身安全,至关重要。
设计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安全疏散设计的理念,是做好安全疏散设计的关键。
安全疏散设计要本着合理布置、简捷明了、容易辨认、便于寻找的原则,综合考虑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疏散楼梯、疏散距离。
指出中学教学楼建筑防火疏散设计应注意事项,提高人们对建筑设计中防火疏散设计意识。
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小学教学楼建筑安全疏散设计出发,分析具体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和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安全疏散,教学楼,设计。
多年来,校园火灾悲剧频繁发生,尽管每一起事故都有其因时间、地点、人员不同而呈现出偶然性,可是,每一次事故几乎都是以相同的情节一次又一次的重复发生,而迄今为止,尚看不出悲剧有被遏止的趋势,所有这些是否告诉我们,看似偶然的现象背后是否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因素。
发生火灾时踩踏事故基本上都是发生在教学楼的走廊和楼梯间上,追究事故原因,除了学校管理措施不当等管理方面的责任外,教学楼疏散设计是否存在问题?建筑设计中应如何考考和把握,才能设计出符合实际安全疏散要求的教学楼呢?一、安全疏散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建筑设计中采取的主动与被动的消防安全措施都能够对火灾中人的行为产生显著的影响,并由此达到减少火灾对建筑内人员造成的危险,保证人员安全疏散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楼疏散问题摘要文章分析了大型建筑物内人员疏散的特点,结合我校1号教学楼的设定火灾场景人员的安全疏散,对该建筑物火灾中人员疏散的设计方案做出了初步评价,得出了一种在人流密度较大的建筑物内,火灾中人员疏散时间的计算方法和疏散过程中瓶颈现象的处理方法,并提出了采用距离控制疏散过程和瓶颈控制疏散过程来分析和计算建筑物的人员疏散。
关键字人员疏散流体模型距离控制疏散过程问题的提出教学楼人员疏散时间预测学校的教学楼是一种人员非常集中的场所,而且具有较大的火灾荷载和较多的起火因素,一旦发生火灾,火灾及其烟气蔓延很快,容易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对于不同类型的建筑物,人员疏散问题的处理办法有较大的区别,结合1号教学楼的结构形式,对教学楼的典型的火灾场景作了分析,分析该建筑物中人员疏散设计的现状,提出一种人员疏散的基础,并对学校领导提出有益的见解建议。
前言建筑物发生火灾后,人员安全疏散与人员的生命安全直接相关,疏散保证其中的人员及时疏散到安全地带具有重要意义。
火灾中人员能否安全疏散主要取决于疏散到安全区域所用时间的长短,火灾中的人员安全疏散指的是在火灾烟气尚未达到对人员构成危险的状态之前,将建筑物内的所有人员安全地疏散到安全区域的行动。
人员疏散时间在考虑建筑物结构和人员距离安全区域的远近等环境因素的同时,还必须综合考虑处于火灾的紧急情况下,人员自然状况和人员心理这是一个涉及建筑物结构、火灾发展过程和人员行为三种基本因素的复杂问题。
随着性能化安全疏散设计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国都相继开展了疏散安全评估技术的开发及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模型和程序),如英国的CRISP、EXODUS、STEPS、Simulex,美国的ELVAC、EVACNET4、EXIT89,HAZARDI,澳大利亚的EGRESSPRO、FIREWIND,加拿大的FIERA system和日本的EVACS 等,我国建筑、消防科研及教学单位也已开展了此项研究工作,并且相关的研究列入了国家“九五”及“十五”科技攻关课题。
一般地,疏散评估方法由火灾中烟气的性状预测和疏散预测两部分组成,烟气性状预测就是预测烟气对疏散人员会造成影响的时间。
众多火灾案例表明,火灾烟气毒性、缺氧使人窒息以及辐射热是致人伤亡的主要因素。
其中烟气毒性是火灾中影响人员安全疏散和造成人员死亡的最主要因素,也就是造成火灾危险的主要因素。
研究表明:人员在CO浓度为4X10-3浓度下暴露30分钟会致死。
此外,缺氧窒息和辐射热也是致人死亡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空气中氧气的正常值为21%,当氧气含量降低到12%~15%时,便会造成呼吸急促、头痛、眩晕和困乏,当氧气含量低到6%~8%时,便会使人虚脱甚至死亡;人体在短时间可承受的最大辐射热为2.5kW/m2(烟气层温度约为200℃)。
图1 疏散影响因素预测烟气对安全疏散的影响成为安全疏散评估的一部分,该部分应考虑烟气控制设备的性能以及墙和开口部对烟的影响等;通过危险来临时间和疏散所需时间的对比来评估疏散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疏散的安全性。
疏散所需时间小于危险来临时间,则疏散是安全的,疏散设计方案可行;反之,疏散是不安全的,疏散设计应加以修改,并再评估。
图2 人员疏散与烟层下降关系(两层区域模型)示意图疏散所需时间包括了疏散开始时间和疏散行动时间。
疏散开始时间即从起火到开始疏散的时间,它大体可分为感知时间(从起火至人感知火的时间)和疏散准备时间(从感知火至开始疏散时间)两阶段。
一般地,疏散开始时间与火灾探测系统、报警系统,起火场所、人员相对位置,疏散人员状态及状况、建筑物形状及管理状况,疏散诱导手段等因素有关。
疏散行动时间即从疏散开始至疏散结束的时间,它由步行时间(从最远疏散点至安全出口步行所需的时间)和出口通过排队时间(计算区域人员全部从出口通过所需的时间)构成。
与疏散行动时间预测相关的参数及其关系见图3。
图3 与疏散行动时间预测相关的参数及其关系模型的分析与建立我们将人群在1号教学楼内的走动模拟成水在管道内的流动,对人员的个体特性没有考虑,而是将人群的疏散作为一个整体运动处理,并对人员疏散过程作了如下保守假设:u 疏散人员具有相同的特征,且均具有足够的身体条件疏散到安全地点;u 疏散人员是清醒状态,在疏散开始的时刻同时井然有序地进行疏散,且在疏散过程中不会出现中途返回选择其它疏散路径;u 在疏散过程中,人流的流量与疏散通道的宽度成正比分配,即从某一个出口疏散的人数按其宽度占出口的总宽度的比例进行分配u 人员从每个可用出口疏散且所有人的疏散速度一致并保持不变。
以上假设是人员疏散的一种理想状态,与人员疏散的实际过程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别,为了弥补疏散过程中的一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在采用该模型进行人员疏散的计算时,通常保守地考虑一个安全系数,一般取1.5~2,即实际疏散时间为计算疏散时间乘以安全系数后的数值。
1号教学楼平面图教学楼模型的简化与计算假设我校1号教学楼为一幢分为A、B两座,中间连接着C座的建筑(如上图),A、B两座为五层,C座为两层。
A、B座每层有若干教室,除A座四楼和B座五楼,其它每层都有两个大教室。
C座一层即为大厅,C座二层为几个办公室,人员极少故忽略不考虑,只作为一条人员通道。
为了重点分析人员疏散情况,现将A、B座每层楼的10个小教室(40人)、一个中教室(100)和一个大教室(240人)简化为6个教室。
图4 原教室平面简图在走廊通道的1/2处,将1、2、3、4、5号教室简化为13、14号教室,将6、7、8、9、10号教室简化为15、16号教室。
此时,13、14、15、16号教室所容纳的人数均为100人,教室的出口为距走廊通道两边的1/4处,且11、13、15号教室的出口距左楼梯的距离相等,12、14、16号教室的出口距右楼梯的距离相等。
我们设大教室靠近大教室出口的100人走左楼梯,其余的140人从大教室楼外的楼梯疏散,这样让每一个通道的出口都得到了利用。
由于1号教学楼的A、B两座楼的对称性,所以此简图的建立同时适用于1号教学楼A、B 两座楼的任意楼层。
图5 简化后教室平面简图经测量,走廊的总长度为44米,走廊宽为1.8米,单级楼梯的宽度为0.3米,每级楼梯共有26级,楼梯口宽2.0米,每间教室的面积为125平方米. 则简化后走廊的1/4处即为教室的出口,距楼梯的距离应为44/4=11米。
对火灾场景做出如下假设:u 火灾发生在第二层的15号教室;u 发生火灾是每个教室都为满人,这样这层楼共有600人;u 教学楼内安装有集中火灾报警系统,但没有应急广播系统;u 从起火时刻起,在10分钟内还没有撤离起火楼层为逃生失败;对于这种场景下的火灾发展与烟气蔓延过程可用一些模拟程序进行计算,并据此确定楼内危险状况到来的时间.但是为了突出重点,这里不详细讨论计算细节.人员的整个疏散时间可分为疏散前的滞后时间,疏散中通过某距离的时间及在某些重要出口的等待时间三部分,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可将人们的疏散通道分成若干个小段。
在某些小段的出口处,人群通过时可能需要一定的排队时间。
于是第i 个人的疏散时间t i可表示为:式中, t i,delay为疏散前的滞后时间,包括觉察火灾和确认火灾所用的时间; d i,n为第n 段的长度; v i,n为该人在第n 段的平均行走速度;Δt m,queue为第n 段出口处的排队等候时间。
最后一个离开教学楼的人员所有用的时间就是教学楼人员疏散所需的疏散时间。
假设二层的15号教室是起火房间,其中的人员直接获得火灾迹象进而马上疏散,设其反应的滞后时间为60s;教学内的人员大部分是学生,火灾信息将传播的很快,因而同楼层的其他教室的人员会得到15号教室人员的警告,开始决定疏散行动.设这种信息传播的时间为120s,即这批人的总的滞后时间为120+60=180秒;因为左右两侧为对称状态,所以在这里我们就计算一面的.一、三、四、五层的人员将通过火灾报警系统的警告而开始进行疏散,他们得到火灾信息的时间又比二层内的其他教室的人员晚了60秒.因此其总反应延迟为240秒.由于火灾发生在二楼,其对一层人员构成的危险相对较小,故下面重点讨论二,三,四,五楼的人员疏散.为了实际了解教学楼内人员行走的状况,本组专门进行了几次现场观察,具体记录了学生通过一些典型路段的时间。
参考一些其它资料[1、2、3] ,提出人员疏散的主要参数可用图6 表示。
在开始疏散时算起,某人在教室内的逗留时间视为其排队时间。
人的行走速度应根据不同的人流密度选取。
当人流密度大于1 人/ m2时,采用0. 6m/ s 的疏散速度,通过走廊所需时间为60s ,通过大厅所需时间为12s ;当人流密度小于1 人/m2时,疏散速度取为1. 2m/ s ,通过走廊所需时间为30s ,通过大厅所需时间为6s。
图6 人员疏散的若干主要参数Pauls[4]提出,下楼梯的人员流量f 与楼梯的有效宽度w 和使用楼梯的人数p 有关,其计算公式为:式中,流量f 的单位为人/ s , w 的单位为mm。
此公式的应用范围为0. 1 < p/ w < 0. 55 。
这样便可以通过流量和室内人数来计算出疏散所用时间。
出口的有效宽度是从通道的实际宽度里减去其两侧边界层而得到的净宽度,通常通道一侧的边界层被设定为150mm。
3 结果与讨论在整个疏散过程中会出现如下几种情况:(1) 起火教室的人员刚开始进行疏散时,人流密度比较小,疏散空间相对于正在进行疏散的人群来说是比较宽敞的,此时决定疏散的关键因素是疏散路径的长度。
现将这种类型的疏散过程定义为是距离控制疏散过程;(2) 起火楼层中其它教室的人员可较快获得火灾信息,并决定进行疏散,他们的整个疏散过程可能会分成两个阶段来进行计算: 当f进入2层楼梯口流出2层楼梯口时, 这时的疏散就属于距离控制疏散过程;当f进入2层楼梯口> f流出2层楼梯口时, 二楼楼梯间的宽度便成为疏散过程中控制因素。
现将这种过程定义为瓶颈控制疏散过程;(3) 三、四层人员开始疏散以后,可能会使三楼楼梯间和二楼楼梯间成为瓶颈控制疏散过程;(4) 一楼教室人员开始疏散时,可能引起一楼大厅出口的瓶颈控制疏散过程;(5) 在疏散后期,等待疏散的人员相对于疏散通道来说,将会满足距离控制疏散过程的条件,即又会出现距离控制疏散过程。
起火教室内的人员密度为100/ 125 = 0.8 人/m2。
然而教室里还有很多的桌椅,因此人员行动不是十分方便,参考表1 给出的数据,将室内人员的行走速度为1.1m/ s。
设教室的门宽为1. 80m。
而在疏散过程中,这个宽度不可能完全利用,它的等效宽度,等于此宽度上减去0. 30m。
则从教室中出来的人员流量f0为:f0=v0×s0×w0=1.1×0.8×4.7=4.1(人/ s) (3)式中, v0和s0分别为人员在教室中行走速度和人员密度, w0为教室出口的有效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