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核算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总论(1)
1939年,国际联盟在其《世界经济概览》年刊的一 张表中,首次公布了26个国家在1929~1938年的整 个时期或部分时期的国民收入估计结果。其中,约 有一半国家的国民收入数字由官方提供。
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
20世纪30年代末,英国经济界为使经济尽快从大萧条中走出
来,广泛接受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第一章 总论
The General introduction of SNA
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和发展 Section 1 The history & developing of SNA 第二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作用 Section 2 The main function of SNA 第三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概念 Section 3 The basic concepts of SNA 第四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部门分类 Section 4 The sector-classifications in SNA 第五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则 Section 5 The basic rules of SNA 第六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方法 Section 6 The main method of SNA 第七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结构 Section 7 The basic framework of SNA
国民经济核算第一章2015.9(王)
(1)国民经济
国民经济是一国范围内各种经济单位所从 事的各种经济活动的总和。 各种经济单位:各种各样的企事业单位等。 各种经济活动:各单位参与的生产、消费、投资..
(2)国民经济运行
起于产品的生产(物品或服务),终止于产品的使 用(消费、投资等),周而复始。 商品流通和收入分配则介于生产和使用环节之间, 成为连接两端的中间环节。
(4)国民经济核算的特点(第2页)
宏观性:区别于企业会计核算 全面性:区别于专题宏观核算如财政统计、
货币金融统计等
2、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概念
围绕着国民经济核算所形成一套理论和方法。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简称 SNA。
国民经济核算标准和规范
定性规范 核算概念
内
核算原则
第一、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636463亿元,比上年 增长7.4%。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58332(56957)亿元,增长4.1% 第二产业增加值271392(249684)亿元,增长7.3% 第三产业增加值306739(262204)亿元,增长9.2% 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
9.2%、42.6%和 48.2%.
同时还会发布关于:工资、 财政税收、外汇 储备、农业、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国内贸 易、交通邮电旅游、金融、教育科学技术和 文化等等各方面的实际完成数据。
2014年和2013年数据比较
第一、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636463(568845)亿元, 比上年增长7.4%(7.7%)。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58332(56957)亿元,增长4.1%(4.0%) 第二产业增加值271392(249684)亿元,增长7.3%(7.8%) 第三产业增加值306739(262204)亿元,增长9.2%(8.3%) 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9.2%、42.6%和 48.2%( 10.0%、43.9%和46.1%)
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核算第一章
基层单位
基层单位(establishment)——即产业活 动单位
在一个地点、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 类型生产活动, 并具有相应收支核算资料的生产单位, 它只是生产决策的单位,难以进行独立 的财务决策。
SNA-1993提出的另外一种模式
中心账户体系+其他核算表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基本核算表 核心部分 国民经济账户 附属表——补充部分 举例1-1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基本框架
国民经济
是由该国经济领土上的常住单位的活动组成的。
什么是一国的经济领土(economic territory)
是指由该国政府控制或管理的地理领土, 在确定的经济领土上,该国公民、货物、资本 可以自由流动,不受国界的限制, 显然,一国经济领土的基础是该国的地理疆域, 但是,它并不等同于地理疆域。
国民经济中的经济单位
与中国经济体制和经济管理模式的演变相 适应,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基于MPS模式的建立阶段 MPS和SNA两套模式并存阶段 基于SNA模式的发展阶段
基于SNA模式的发展阶段 基于SNA模式的发展阶段 SNA
1993年起,中国取消了基于MPS模式的国民 收入核算工作。 这标志着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两套体系并存 阶段的终结, 开始了与国际接轨、完全按照SNA模式进 行国民经济核算的进一步变革。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
理论基础
经济学,尤其是宏观经济学
体系设计方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借鉴工商企业会计的复式记账原理
方法基础
统计学
现实基础
纷繁复杂的经济生活
《国民经济核算》PPT课件
精选课件ppt
12
五、市场价格
1、国民经济核算中使用的价格均为市场价 格 2、市场价格的形式:
(1)要素价格 (2)基本价格 (3)生产者价格 (4)购买者价格
精选课件ppt
13
第三节 国民经济核算基本结构
1、国民经济核算总量描述P17 2、国民经济核算的结构描述P17
精选课件ppt
3
一、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
1、来源于国民收入统计的演化 2、国民核算一词的最早使用者 ——范·克利夫(荷兰)1941年
精选课件ppt
4
二、国民经济核算的发展
1、二战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2、两大核算体系的产生 (1)SNA (2)MPS 3、目前,全部实行SNA基础上的国民经济 核算体系
(2)金融机构(3)政府(4)住户 (5)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 (6)国外
2、基层单位——产业部门 三次产业分类
精选课件ppt
10
三、交易
1、包括经济交换与经济转移 包括货币交易与非货币交易
2、类型(1)货物和服务交易 (2)分配交易 (3)金融交易 (4)内部交易
精选课件ppt
11
四、经济流量与存量
精选课件ppt
5
三、国民经济核算与其它学科的 关系
1、经济学是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基础
如:生产理论、供求理论、再生产循环理 论等
2、会计学:国民经济核算运用了会计帐户 和复式核算方法
3、统计学:宏观经济
精选课件ppt
6
四、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 展
1、计划经济时期——MPS 2、市场经济时期——新SNA 1984年开始 1992年提出试行方案 1995年全面实行
《国民经济核算》课件
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
• 在现实生活中,具备机构单位条件的单位基本上有两类:
一类是住户,一类是得到法律或社会承认的独立于其所有 者的法人或社会实体。国家统计局有关划分基本单位的规 定中把后一类称为法人单位,具体统计包括企业单位、事 业单位、机关(行政)单位、社会团体单位、基层群众自 治组织和其他单位。
一的价格形式是保证国民经济核算数据系统一致的重要条件。
• 要素收入价格是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确定的价格
形式。要素价格的理论内涵不仅包括单位产品或服务生产过程的劳动 报酬、固定资本消耗、营业盈余,而且还包括其中间投入(或称中间 消耗,的产品(含服务,内含的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
• 国民经济运行过程,表现为生产、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消费和积累的不
断循环过程,以及国民财产和财富的不断增加的过程。
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 六、国民经济核算总量描述及国民经济核算的结构描述
•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系统描述。国民经济核算
体系包含总量和结构描述两个层次,它们描述国民经济运行过程、设 计统计指标体系是以社会再生产理论和市场经济理论为依据的。
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 二、国民经济核算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与经济学、会计学、计量经济学等学
科有重要的关系。经济学是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基础。目前,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具体描述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使用的概念、 类别、经济原则等都是直接运用市场经济理论和市场经济原则 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在经济分析和宏观调控与管理领域有重 要作用,并反过来促进实证经济学和理论研究的发展。
第1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第三、开始强调核算实施上的灵活性,以适应基于不 同统计基础而进行国民经济核算的需要,并建议以卫 星账户和社会核算矩阵等不同工具扩展国民经济核算 的分析功能。
第四、增强了国民经济核算在经济统计中的核心地位, 成为其他统计框架建立相关统计标准的主要参照物。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催生了“国民经济核算 体系”。在经济大萧条那段特殊的时期,人们强烈 地感受到“国民收入统计”对于宏观决策的重要性, 以及仅仅进行国民收入估算的不足;同时,宏观经 济理论的发展,为国民收入统计向一个“宏观经济 核算体系”的转变提供了理论准备,从而起到重要 的促进作用。
在国民经济核算的发展过程中,英国经济统计
1.1.3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其内容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the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ing, SNA):是指由一系列有关国民经济 核算的方法制度和结果组成的一个统计信息系统。 它包括国民经济核算的指标体系和核算模式、国民 经济核算统一的分类标准、关于统计、会计和其他 核算形式相衔接的体制,以及数据的采集、整理和 分析等的方法等。
(2)从“运行过程”来看,国民经济的运行 经过两种运动——“实物运动”和“价值运 动”。
一方面创造了 价值形式的收入
收入初次分 配和再分配
货物服务的
生
产
另一方面也创造了实 物形式的货物服务
形成各经济主体 的可支配总收入
最终形成 “社会总需
求”
最终消费
最终使用
中间消耗
储蓄
货物服务的 交换和流通
最终形成
在介绍具体内容之前,本章将对“国民经济核算”作总 体概述,其中将回答以下问题:(1)如何定义国民经 济的范围?宏观上看国民经济是如何组成的?(2)什 么是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如何产生和发 展的?(3)国民经济核算应用什么方法来描述宏观经 济状况?具体包括哪些内容?等等。从而为以后各章内 容的学习提供一个路径指示。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PPT课件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概述1.1 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1.2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1.3 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指标及其相互关系第二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计算2.1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与分类2.2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2.3 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与联系第三章:国民经济账户体系3.1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概念与构成3.2 生产账户与使用账户的关系3.3 国民经济账户的主要指标及其分析与应用第四章:收入分配核算4.1 收入分配核算的概念与意义4.2 收入分配核算的主要指标及其计算方法4.3 我国收入分配现状与问题分析第五章:价格指数编制与分析5.1 价格指数的概念与分类5.2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与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的编制方法5.3 价格指数的分析与应用第六章:储蓄与投资核算6.1 储蓄与投资的概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6.2 储蓄与投资的计算方法6.3 我国储蓄与投资现状与问题分析第七章:国际收支核算7.1 国际收支的概念与构成7.2 国际收支的计算方法7.3 我国国际收支现状与问题分析第八章:环境与经济核算8.1 环境与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8.2 环境与经济核算的主要方法8.3 我国环境与经济核算现状与问题分析第九章:国民经济统计数据整理与分析9.1 国民经济统计数据整理的方法与步骤9.2 国民经济统计数据分析的主要方法9.3 国民经济统计数据可视化展示第十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前沿问题与发展趋势10.1 国民经济核算的前沿问题10.2 国民经济核算方法的创新与发展10.3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未来发展趋势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国民经济核算作为一门学科,其复杂性和抽象性使得学生难以理解其真正的意义和应用。
对该环节的讲解需要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国民经济核算在政策制定、经济分析等方面的重要性。
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计算:GDP的计算涉及到许多专业术语和计算方法,如生产方法、收入方法、支出方法等,学生可能对其混淆。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概述1.1 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1.2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1.3 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指标及其相互关系1.4 国民经济核算的国际标准与我国实践第二章: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2.1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与分类2.2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2.3 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与联系2.4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与变化趋势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3.1 投入产出核算的基本概念与方法3.2 投入产出表的编制与分析3.3 投入产出在国民经济分析中的应用3.4 我国投入产出核算的实践与进展第四章:国民经济账户体系4.1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概念与结构4.2 收入账户与资金账户的关系及其核算方法4.3 储蓄、投资与资本形成总额的核算4.4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在我国的应用与实践第五章:国民经济分析方法5.1 国民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与指标5.2 宏观经济预警与风险分析5.3 经济计量模型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5.4 我国国民经济分析的实践与成果《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第六章:收入分配核算6.1 收入分配核算的概念与意义6.2 收入分配核算的主要指标和方法6.3 我国收入分配格局的现状与问题6.4 收入分配核算的国际比较与启示第七章:价格核算与通货膨胀7.1 价格核算的概念与方法7.2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与生产者价格指数(PPI)7.3 通货膨胀的概念、原因与影响7.4 我国价格核算与通货膨胀的现状与对策第八章:国际收支核算8.1 国际收支核算的概念与方法8.2 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与分析8.3 我国国际收支的特点与风险8.4 国际收支核算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挑战与应对第九章:环境与经济核算9.1 环境与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9.2 绿色GDP的概念与计算方法9.3 我国环境与经济核算的现状与问题9.4 环境与经济核算的国际经验与启示第十章:国民经济核算的未来发展10.1 新经济形态对国民经济核算的挑战10.2 大数据、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应用10.3 国民经济核算的国际合作与标准化10.4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未来发展展望《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总体分析与政策评估11.1 国民经济总体分析的方法与指标11.2 宏观经济模型在政策评估中的应用11.3 我国国民经济总体分析与政策评估的实践11.4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政策选择第十二章:区域国民经济核算与分析12.1 区域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方法12.2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与协调政策12.3 我国区域国民经济核算的实践与问题12.4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第十三章: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核算13.1 可持续发展核算的概念与指标13.2 我国可持续发展核算的实践与进展13.3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13.4 可持续发展核算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第十四章:国民经济统计与信息披露14.1 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14.2 国民经济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与有效性14.3 我国国民经济统计的实践与问题14.4 信息披露制度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的作用第十五章:国民经济核算的教育与培训15.1 国民经济核算教育的目标与内容15.2 国民经济核算教育培训的方法与手段15.3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教育与培训的现状与问题15.4 国民经济核算教育培训的国际经验与启示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体系、指标及其相互关系。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PPT课件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概述1.1 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1.2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1.3 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指标及其相互关系第二章:国内生产总值(GDP)2.1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与计算方法2.2 国内生产总值的意义与作用2.3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实例第三章:投入产出分析3.1 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概念与结构3.2 投入产出分析的方法与应用3.3 我国投入产出表的编制与分析第四章:国民经济账户体系4.1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概念与构成4.2 国民经济账户的主要指标及其相互关系4.3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分析与应用第五章:国民经济总体分析与评价5.1 国民经济总体分析的方法与指标5.2 国民经济总体评价的标准与方法5.3 我国国民经济总体分析与评价的实践第六章:失业与就业6.1 失业与就业的基本概念及其衡量6.2 失业率与就业率的计算与分析6.3 我国的失业与就业现状及其政策第七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7.1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定义及其影响7.2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衡量指标7.3 我国的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问题及其对策第八章:财政与金融8.1 财政的基本概念与政策工具8.2 金融体系与金融市场的基本构成8.3 财政与金融政策的实践与效果分析第九章:对外经济关系9.1 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与政策9.2 我国的国际贸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9.3 对外经济关系中的其他问题如外资、外汇等第十章:国民经济预测与政策评估10.1 国民经济预测的基本方法10.2 国民经济政策的评估与调整10.3 我国国民经济预测与政策评估的实践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国民经济核算概述难点解析:理解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二、国内生产总值(GDP)难点解析: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及其在不同经济体系中的应用。
三、投入产出分析难点解析:理解投入产出表的编制过程及其在经济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四、国民经济账户体系难点解析:掌握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分析方法及其在经济决策中的应用。
国民经济核算第一章
第23页/共108页
一、国民经济核算的用途
国民经济核算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结果的数量特征及统计核算,为了解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 发现问题、分析规律,为经济决策服务的重要信息资源。同时国民经济核算也是一项应用性统计 技术,它是由政府组织进行的重要统计工作,世界各国基本如此。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是由国家 统计局负责领导、设计和具体实施并定期公布统计结果的。
• 1应可、用 以国统把计国民领民域经经的济济知核识算核和看算现成实是的做一法个基来反础设映计国信具民体经息的济源统运计行是指复标杂以和过企统程计系业口统径的、范描金围述的体。系, 融所统、以 计,指政在标统和府计指单设标计之位上间,需的要统以更计多关及地系各利。用统类经计济描学学述会和、管统、理计学归民的纳间知、识统团来计设分体计类、各等个的事具统体计 业思民组想 经和济织统核计算等方时微法要在在观国经单民济经学位济知核识的算基会设础计上计中,得重核到点算了增比加数较相充应据分的为的统运计基用技。术础和我,方们法逐学的习应国 级用核。 算成反映一定时期一国或地区宏观经济运
国民经济核算核算第一章
国民经济是一个国家所有的部门及其进行的所 有活动组成的有机整体。
(2)国民经济运行
国民经济的运行起于产品的生产(物品或服务), 终止于产品的使用(消费、投资等),周而复始。 商品流通和收入分配则介于生产和使用环节之间, 成为连接两端的中间环节。
实物运动 生产
价值运动
流通
供给
返回2
2010年 人均GDP 前10的国家
1卢森堡:104,390 2挪威:84,543 3卡塔尔:74,422 4瑞士:67,074 5丹麦:55,113
6澳大利亚: 54,869 7瑞典:47,667 8阿联酋:47,406 9美国:47,132 10荷兰:46,418
中国4283美元,位于所统计的182个国家中的第95位 香港31,799美元。位于 23位。 台湾18,303美元 ,位于37位。
2010年GDP前10的国家(美元)
1美国:14,624,184 2中国 :5,745,133 3 日本:5,390,897 4德国:3,305,898 5 法国:2,555,439
6 英国: 2,258,565 7意大利:2,036,687 8巴西 :2,023,528 9加拿大:1,563,664 10俄罗斯:1,476,912
入和支出联系了起来。
荷兰经济学家范·克利夫1941年在《经济学家》 杂志上发表了两篇有关国民经济核算的文章,
文章中首先使用了“国民核算”一词。 。
1944年和1945年,美国、加拿大、英国和北 爱尔兰的代表讨论了经济统计的国际比较问题 其结果是有关国民经济估计的方法和表达形式 的最早国际协议。
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国民经济核算
第1章 国民经济核算 的基本问题
国民经济核算(第1章)(1)
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一、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及发展:(一)国民经济核算的用途:国民经济核算是运用统计手段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系统描述和说明。
是对国民经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积累(最终使用)的不断循环的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和数量联系的描述,可分为生产阶段、收入分配阶段、最终使用阶段来核算。
目的是为经济行为监测、经济分析、国际比较、政策分析和制定,以及宏观经济调控和管理服务。
(二)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结果的数量特征及统计核算,为了解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发现问题、分析规律,为经济决策服务的重要信息资源。
同时国民经济核算也是一项应用性统计技术,它是由政府组织进行的重要统计工作,世界各国基本如此。
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是由国家统计局负责领导、设计和具体实施并定期公布统计结果的。
(三)国民经济核算的统计特性国民经济核算属于经济统计的范畴,是一门重要的应用统计学知识。
国民经济核算的统计特性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认识:1、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信息源是以企业、金融、政府单位,以及各类学会、民间团体、事业组织等微观单位的会计核算数据为基础,逐级核算成反映一定时期一国或地区宏观经济运行结果的数量特征。
因此要理解会计与统计核算的不同。
会计是对具体的法人单位或机构单位负责,全面系统核算资金流及债权、债务关系的结果。
统计同样也会发生在企业等微观单位,并与会计密切配合为经营管理服务,但是,统计主要是建立在描述经营过程数量特征,为认识规律、把握规律、控制积极因素、改进消极因素服务的工具。
因此,统计核算,虽然叫核算,但是与会计核算有一些质的不同:(1)统计核算的时期、时点是严格与实际描述的活动特征对应一致的。
例如,会计核算的销售收入是本期实际发生的,其中可能包含本期以前生产的产品但在本期销售的收入;统计核算则只核算本期生产又在本期销售的收入,因为,统计要求销售收入的统计必须与本期的生产时期统一一致。
(2)统计核算是坚持现行市场价格的原则。
《国民经济核算》 第一章教学内容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国民经济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一、国民经济核算及其性质和功能(一)定义国民经济核算(National Accounting)是按照一套既定概念方法对一个国民经济总体(通常指一个国家)所进行的系统定量描述。
(二)功能国民经济核算采用统一的货币计量单位,运用一套相互有机联系在一起的账户和平衡表,系统、连续地描述了一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状况,所提供资料构成了宏观经济信息系统的中心内容,为宏观经济管理和分析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三)理解国民经济核算的要点1.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是一国经济总体,具有宏观性、全面性、系统性和市场性等主要特征。
2.国民经济核算主要运用统计指标来描述现实经济状况。
这些指标以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按照复式记账原理,形成一套逻辑严密、协调一致而完整的数据体系。
3.国民经济核算的目的是通过提供系统而详细的数据信息,满足监测、分析、决策、国际比较以及数据协调等方面的广泛需要。
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其发展(一)从国民收入估算到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在国民收入估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国民收入估算最早可追溯到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弟针对英国所完成的开创性工作。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催生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产生。
以理查德.斯通1947年撰写的报告“国民收入和相关总量的定义和计量”为基础,形成了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第一个版本,即SNA-1953。
随后,于20世纪6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完成了两次系统修订,即SNA-1968版本和SNA-1993版本。
(二)SNA-1993的特点和作用1.为一个国民经济总体提供全景描述。
2.对各国国民经济核算工作提供全面的指导。
3.强调核算实施上的灵活性,并建议以附属账户等工具来扩展其分析功能。
4.增强了国民经济核算在经济统计中的核心地位。
(三)两套核算体系的并存和一体化世界各国曾并行过两套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一是计划经济国家应用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aterial product balance system,MPS),另一个是在市场经济国家应用的国民账户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SNA)。
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2019/2/16 第一章 2
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实践
■ 国民经济核算的用途 ■ 国民经济核算的统计特性 ■ 国民经济核算的发展
2019/2/16
第一章
3
一、国民经济核算的用途
第一章
20
一、市场经济活动、运行和分类
国民经济运行的基本构成主要是从事市场 活动的交易者、市场交易和市场价格,以 及保持市场发育活力的等价交换原则和平 等竞争机制。 国民经济活动是由成千上万个个别市场活 动所组成,从宏观总体出发考察,这些市 场可以归于三大类,即产品(含服务)市场、 生产要素市场、金融市场。
国民经济核算,简称国民核算(national accounting),是指 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系统描述。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过程 和结果的数量特征,是人们了解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发现 问题、分析规律,进行经济决策的重要信息资源。 国民经济核算是一项应用性统计技术,是由政府组织进行的 重要统计工作。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是由国家统计局负责领 导、设计和具体实施并定期公布统计结果的。 定期公布结果: 季度:季后15天的初步核算数和季后45天的初步核实数。 年度:次年1月的初步核算数、次年9月的初步核实数和隔年5 月的最终核实数。
分类:经济存量主要是期初和期末的资产、负债和 净值的持有量。
存量与流量的联系:经济存量是以前经济交易和其 他流量的积累,它们随着核算期的交易和其他流量 而变化。
2019/2/16 第一章 18
四、市场价格概念
概念:是货物或服务项目的单位价值表现。国民经 济核算原则上是以现期市场价格计量的,那些非货币 交易或内部交易也是按照现期同类产出市场价格计量 核算。然而市场价格有不同的价格形式。
国民经济核算(第1章)
国民经济核算(第1章)(一)国民经济核算的用途:(二)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确实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结果的数量特点及统计核算,为了解经济运行和经济进展,发觉咨询题、分析规律,为经济决策服务的重要信息资源。
同时国民经济核算也是一项应用性统计技术,它是由政府组织进行的重要统计工作,世界各国差不多如此。
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确实是由国家统计局负责领导、设计和具体实施并定期公布统计结果的。
(三)国民经济核算的统计特性国民经济核算属于经济统计的范畴,是一门重要的应用统计学知识。
国民经济核算的统计特性能够从以下几点来认识:1、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信息源是以企业、金融、政府单位,以及各类学会、民间团体、事业组织等微观单位的会计核算数据为基础,逐级核算成反映一定时期一国或地区宏观经济运行结果的数量特点。
因此要明白得会计与统计核算的不同。
会计是对具体的法人单位或机构单位负责,全面系统核算资金流及债权、债务关系的结果。
统计同样也会发生在企业等微观单位,并与会计紧密配合为经营治理服务,然而,统计要紧是建立在描述经营过程数量特点,为认识规律、把握规律、操纵主动因素、改进消极因素服务的工具。
因此,统计核算,尽管叫核算,然而与会计核算有一些质的不同:(1)统计核算的时期、时点是严格与实际描述的活动特点对应一致的。
例如,会计核算的销售收入是本期实际发生的,其中可能包含本期往常生产的产品但在本期销售的收入;统计核算则只核算本期生产又在本期销售的收入,因为,统计要求销售收入的统计必须与本期的生产时期统一一致。
(2)统计核确实是坚持现行市场价格的原则。
会计核算生产投入的原材料使用的是历史成本法,即生产使用原材料的价格按照购入时的价格,而不区分什么时刻,如果是两年前购入的原材料,就按照当时的购入价格核算。
统计核确实是坚持现行市场价格的原则,不论什么时刻购入的原材料,完全按照其生产投入使用时的现行市场价格核算,以保持生产与成本统计描述上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是我们准确认识企业生产经营效率的基础,而企业购入原材料时的价格与现在生产时的原材料价格的差额单独核算,作为企业经营中的市场风险收益或缺失。
国民经济核算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问题
二、确定核算中资产和负债范围的规则
“所有权原则”是确定核算中资产和负债范围的 基本原则。即:核算中的资产和负债要具有所 有权特征。
任何资产和负债只要能归属具体的单位, 也就具有了所有权特征,就在核算之列。
—— 核算中称其为“国外”
2、机构部门:同类机构单位的集合
SNA中将所有的机构单位归并为6大类, 我国则归并为5大类。
附:SNA与中国机构部门划分的类别
SNA的机构部门分类
中国的机构部门分类
①非金融公司
①非金融企业
②金融公司
②金融机构
③一般政府
③政 府
④住户
④住户(居民)
⑤为居民服务的(私人)非营利机构 ⑤国外
①经济领土=地理领土 ± “领土飞地”
领土飞地:一国驻外的使领馆、新闻机构、科考站、军 事基地等。
②经济利益中心:如某单位在某国拥有一定的场所(厂房、 住宅等)并长期(一年以上)从事生产或消费等活动, 则该经济单位在该国就具有了经济利益中心。
非常住单位:
是指处于外国经济领土上的机构单位。在一国或 地区经济领土内不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即:与我国常住单位发生交易,又不属于常 住单位的那些单位。
国民经济核算是如何算账的?
简言之,一个国家经济在整体上由两个要素组成:谁?做了 什么?沿此思路,国民经济核算首先要对参与经济的各个经 济单位予以分类,将经济总体划分为不同部门,同时要对各 类经济活动予以区分,按照经济运行过程排列起来,包括生 产、分配、消费、积累等。然后将“谁”和“做了什么”结 合起来进行核算,系统反映各个经济部门在各个经济环节上 的活动规模和相互关系,最终形成经济管理中常用的若干经 济总量指标,并据此计算常用的动态指标,比如国内生产总 值(GDP)及经济增长率,国民收入、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长 率,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及其结构,对外贸易、国际收支及 其差额。在中国,国民经济核算制度由国家统计局制订,目 前应用的是《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 》。
国民经济核算第一章
1-1何谓“国民经济”?它包括哪两个紧密联系的方面?国民经济是一个规模庞大、层次繁多、结构复杂的系统。
在这一大系统中,职能各异、数不胜数的经济主体运用各种经济资源、遵循一定的社会分工规则,从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各司其职又互为条件的经济活动,形成错综复杂的经济关系。
从分析的角度,可将“国民经济”这一概念理解为互有联系的两个方面。
首先,从横向看,国民经济包括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微观单位──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社团组织、民间机构和住户,以及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等等。
其次,从纵向看,国民经济又包括上述经济单位和部门运用各种资源要素所从事的形形色色的经济活动──生产经营、市场交易、收入分配、消费支出、资金融通及资本积累,等等,这些活动彼此衔接、相互影响、不断循环,就形成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
但是,国民经济又并非上述各单位、各部门与各环节、各要素的简单总和。
从系统论的观点看,所有这些方面总是纵横交错、相互渗透、紧密联系的。
研究国民经济系统的运行状况,就是要考察各单位、各部门所从事的各种经济活动,考察这些经济活动的条件、过程、结果和影响,考察国民经济各环节、各部门以及本国与国外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经济联系。
1-2试简要说明国民经济实物运动和价值运动的基本过程。
从运动形态上区分,国民经济循环表现为两种既对立、又统一的运动过程:一方面是“生产-流通-使用”这一过程,属于国民经济的“实物运动”。
因为在这里,社会产品的价值是与其使用价值一起运动的:若商品售出则货币流入,若商品购入则货币流出,也就是说,伴随着实物(货物和服务)流通还存在着货币流通,两者相辅相成,但运动方向相反。
国民经济的实物运动形成商品市场的供给。
另一方面是“生产-分配-使用”这一过程,属于国民经济的“价值运动”。
因为在这里,社会产品的价值已经与具体的使用价值相对分离。
价值运动则形成国民经济各部门或各单位的收入。
两种运动在脱离生产过程之时相分离,又在进入使用过程之时相汇合,既对立又统一,为我们考察国民经济循环过程提供了两条基本线索。
第1章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更加注重保展的主要目标
▪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
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使我国转变经济发
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
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国民经济核算的 提出
国民经济核算最早是由荷兰经济学家范·克利 夫提出的。范·克利夫于1941年在他发表的文章 中,首次使用了“国民核算”一词,并且公布了 他所编制的荷兰1938年度国民核算表。
同年,英国经济学家米德和斯通也发表了对英 国 1938年和 1940年国民收入和支出核算的结果。 这些都标志着国民收入统计向国民经济核算的过 渡。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两种核算体系:
国民账户体系 (SNA)
依据全面(综合)生产理论
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 (MPS)
依据限制性生产理论
MPS与SNA的主要区别是生产理论 不同、 指标体系不同、 统计反映方式不 同。目前国际上基本实行SNA基础上的国 民经济核算体系。
SNA和MPS的区别
▪ SNA以国内生产总值为主要总量指标 ▪ MPS以国民收入为主要总量指标 ▪ SNA生产概念是与货物生产和服务有关的
一切活动 ▪ MPS生产概念是货物生产 ▪ SNA对实物运动与资金运动全面核算 ▪ MPS只对实物运动进行核算 ▪ SNA核算工具是复式记账法 ▪ MPS核算工具是平衡表
1993年的SNA充分吸收了世界各个国家 包括发展中国家的核算成果,是一个反映 先进生产力的核算体系,是联合国和西方 国家经济核算专家对人类社会经济的贡献。 1993年SNA对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 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而SNA是市场经济国家的国民核算体系。
三、联合国的国民账户体系(SNA)
(一)SNA的产生和发展
1920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 1932年,美国总统罗斯福推行“新政”,力 图通过宏观管理振兴美国经济。
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 问世,他断然否定了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的 理论基础,主张政府积极干预国家经济生 活,通过财政与货币等宏观经济政策刺激需 求,从而减轻失业,恢复经济。
境经济综合核算等新领域,显示出高度的成熟性。
该标准体系推行十余年来,对各国的国民核算方法 和实践以及宏观经济理论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二)SNA的核算内容
SNA 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帐户体系,结合具体分析领 域,可以归纳简化为“国民经济五大核算”:
A. B.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考察关键总量(如产出、消耗、 消费、投资等) 投入产出核算:考察部门间技术经济联系(相互提供、 消耗产品) 资金流量核算:考察部门间经济收支关系(分配、转 移、金融) 资产负债核算:考察资产负债存量(总量和结构) 国际收支核算:考察对外经济往来和对外资产负债
二、国民经济的循环流程和分析框架
(一)国民经济的两种运动 实物运动:产品生产 市场流通 社会总供给 价值运动:价值形成 收入分配 社会总需求 两者既分离、又统一:
实物运动 生产 分配 价值运动 流通 供 给 使用
需 求
问题1:社会总供需是否平衡?
(二)国民经济的循环框架 扩展一:引入金融过程和储蓄-投资分析
会等计划经济国家,故又称“东方体系”。
二、两大国民核算体系及其主要差异(续)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简 称SNA,它是依据欧美发达国家的核算理论和实践 制定出来的方法体系,故又称“西方体系”;但实 际上除了欧美发达国家以外,世界上绝大多数发展 中国家也都参照SNA制定本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 投入产出表
基本表 资金流量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 资产负债表 社会再生产核算表 中 国 国 民 经 济 核 算 体 系 人口平衡表 劳动力平衡表 自然资源表 主要商品资源与使用平衡表 企业部门产出表(V 表)
(一)SNA的产生和发展(续)
1947年,旧国联发布由理查德· 斯通主持撰写的研 究报告《国民收入估算与社会账户编制》。 1950年和1952年,OECD先后发布了《一个简化的国 民经济账户体系》和《标准国民经济账户体系》两 份报告,提出了以账户形式建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的基本构想。 1953年,联合国正式颁布了由斯通主持完成的《国 民经济账户体系和辅助表》(旧SNA),该报告提出 一套包括6个账户和12个辅助表的体系,用来描述国 民经济的生产、消费、积累和对外经济等流量,这 标志着SNA基本核算框架的初步形成。
两大国民核算体系的主要差异:
生产范围 核算内容 核算方法
SNA: 综合性生产
MPS: 限制性生产
比较系统全面
比较简单片面
帐户(复式)
平衡表(单式)
注意区分:国民经济帐户与国民经济核算
National Accounts 国民(经济)帐户,国民会计 National Accounting 国民(经济)核算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SNA)即联合国的 “国民经济帐户体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ing 一般的国民经济核 算体系(涵盖SNA、MPS和形态各异的国民经 济核算体制)
附注:MPS的演变过程(苏东国家) 1920年,出现“物资产品平衡表”和“财政收支平 衡表” 1957年,制订完整的“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 1971年,由联合国颁布《MPS》,与SNA并行
1984年,修订、颁布“新MPS”
1990年代后,苏联解体,经互会解散,MPS消亡 或曰:MPS是计划经济国家的国民核算体系,
(一)SNA的产生和发展(续)
1968年《SNA》完善了基本概念的定义、国民经济 的部门分类以及账户体系的逻辑结构与表达方式,
引入了投入产出、资金流量、资产负债以及不变价
格核算的有关内容,基本形成了一套内容比较完备、 方法比较科学的核算体系。 1993年《SNA》篇幅庞大,内容丰富,结构复杂, 方法规范,同时,还扩展到了人力资源统计以及环
理查德•斯通(R.Stone)关于国民经济核算体 系的研究(1984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国民经济统计=国民经济核算???
可见,在国外,“国民经济核算”就是现代 的国民经济统计(包括国民经济的生产、收入 和支出,以及资产负债等方面的统计核算)
在国内,情况有所不同:种类繁多的部门统 计→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统计→国民经济统计 →国民经济核算
国民经济统计学
(国民经济核算教程)
第1章 导 论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课程教材
杨灿主编、 周国富副主编: 《国民经济核算教程(国 民经济统计学)》,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8年1月
参 考 文 献
[1]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民经济 核算体系(SNA,1993)》,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 [2]国家统计局:《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中国统 计出版社,2003 [3]国家统计局:《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中国国民经济核算 体系(2002)培训教材,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4]肖红叶、周国富:《国民经济核算概论》,中国财政经 济出版社,2004 [5]杨灿:《国民核算与分析通论》,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5 [6]高敏雪等:《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2007 [7]《统计研究》等学术刊物上的相关论文
本 章 要 目
§1.1 国民经济循环及其分析框架
§1.2 国民经济核算的内容体系 §1.3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则
小 结:本 章 要 点
§1.1 国民经济循环及其分析框架
一、国民经济的基本概念 “国民经济”是一个整体概念,它包括两种涵义: 横向:从事经济活动的各部门 ──货物与服务部门、三大产业、居民等 纵向:各部门参与的各种经济活动 ──社会再生产过程:生产流通、分配、使用 纵横交错、有机结合: 国民经济=经济活动各部门、各环节及其 内在联系的总和
要部分。与之相对应的就是企业经济统计(企业经营
统计)。它们两者之间是宏观与微观的关系,前者以 后者为基础,后者又以前者为指导,彼此相辅相成。
一、国民经济统计与国民经济核算(续)
现代的国民经济核算不同于传统的国民收入统计之
处,主要表现在其内容的系统性、方法的严密性和
结构的复杂性。 如此庞大复杂的工作,已经不是少数几个经济学家 和统计学家所能独立胜任的,这使得国民经济核算
产 品 生 产 分 配 价 值 储蓄 金 融 实物投资 消 费 流 通 供 给 使 用
问题2:资金余缺怎样调节?
扩展二:开放经济系统
进 口 流通 国 国内 生产 产 品 出口
国内供给
本国 使用
国
价 值
分配 外 对外分配流量 储蓄
消 费 外
实物投资
金融 对外金融流量
问题3:国际收支状况如何?
扩展三:引入经济存量
理和分析的重要基础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同时,也构成了当代经济统计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国民经济核算的内容体系
一、国民经济统计与国民经济核算
经济统计学:
企业经济(经营)统计:从微观角度考察与企
业经营管理有关的统计理论和方法,旨在为 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必要的统计数据和有效的 分析工具。 国民经济统计:从宏观角度考察与国民经济运
广义地理解,国民经济统计包括:国民经济 核算(SNA)、国际收支统计(BOP)、政府财政 统计(GFS)和货币金融统计(MFS),等等。
一、国民经济统计与国民经济核算(续)
概括而言,国民经济核算(或国民经济统计)就是以
国民经济为整体的统计核算,旨在从宏观的层面考
察国民经济运动纵横两个方面的数量规模、构成和 内在联系,并为正确研究这些问题提供基本的核算 数据、统计方法和分析框架。 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统计)构成了经济统计的主
体系的理论研究从一开始就与各国政府或国际机构
的核算标准制定及其实践紧密联系。 由此形成了世界范围内最具代表性的两大国民经济 核算体系,即:国民经济账户体系(SNA),物质产品 平衡表体系(MPS)。
二、两大国民核算体系及其主要差异
1990年代前,世界范围内曾经存在过两种极为不同 的国民经济核算模式。我国改革开放前后分别采用过这 两种核算模式。它们既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某些共通 之处,同时又各自具有极为不同的结构特征。 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System of Material Product Balances)简称MPS,因其发源于前苏联和东欧经互
四、中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发展概况: 80年代以前──采用MPS 1984年起,改革旧核算体系 1992年形成新核算体系《试行方案》(参照SNA) 1995年核算体制全面转轨
2002年修订《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一)基本框架
两大部分,三个分支,二元结构(见图)
1992年《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
行有关的统计理论和方法,旨在为宏观经济 管理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和分析框架。
国民经济统计=国民经济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是经济统计的重要构成部分。它起 源于早期的国民收入统计。 1665年,威廉•配第(W.Petty)运用“政治算 术”方法进行国民收入的估算。 20世纪中叶,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关于 国民收入和产出的理论和实证研究(1971年获诺贝 尔经济学奖);
问题4:财富存量与经济流量关系如何?
据此,我们可以全面考察国民经济循环的条件、过程、 结果和影响,从数量上深入探究其规模、结构、内部
联系和对外关系,以及各种经济存量与流量的动态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