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国民收核算和决定

合集下载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
AD=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净出口 =C+I+G+NX
二、收入法
这种方法称为所得法或成本法,又称要素收入法。这种方法 的特点是,把生产过程中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即工 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等相加起来计算出国民收入,再对国 民收入增加或减少一些项目就可不计算国民生产总值。在实 际应用中,将上述4项收入加总起来的数据还不是国民生产 总值,应该再加上企业间接税和折旧,

I≡S
二、三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
在三部门经济中,把政府的经济活动考虑了进去。政府的经 济活动表现在,一方面有政府收入(通常以T来表示),另一 方面有政府支出(G)。这样,国民生产总值的构成如下:
从支出法的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投资+政府购买,
即:
Y=C+I+G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1.2传感器的分类
由于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有多种, 所以, 传感器的种类繁多, 分 类方法也很多。按被测量的性质不同, 主要分为位移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 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主要分为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压电式 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等。习惯上常把两者结合起来命名传 感器, 比如电阻应变式压力传感器、电感式位移传感器等。
下一页 返回
8. 3国民生产总值恒等关系
从支出法的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加投资,即:
Y=C+I
从收入法的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总收入。总收入一部 分用作消费,其余部分则作储蓄。于是从供给方面看的国民 收入构成为:国民收入=工资+利息+地租+利润=消费+储 蓄,以S代表储蓄,则可表达为:

总需求均衡分析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总需求均衡分析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Y=AD
总产出 Y
产品与劳务需求
总需求的组成: C = 对产品与劳务的消费 I = 对投资品的需求 (意愿的) G = 政府对产品与劳务的需求
NX= 净出口=X – M
Y= C+I+G+NX
消费C与收入
消费
2000 2600 3200 3800 4400 5000 5600 6200 6800 7400 8000 8600 9200 9800

2. 假设商业管理者们比较乐观,他们增加了投资支出。支出线会发生 什么变化?这将怎样影响实际GDP?画一张图来证明你的答案。 3. 假设中国商品在美国突然变得不受欢迎了,净出口怎样变化?支出 线怎样移动?实际GDP 会发生什么变化?请作图说明。
收入(Y)(10亿元) 消费(C)(10亿美元) 0 5 10 11 20 17 30 23 40 29 50 35 60 41 70 47 80 53 90 59 100 65
第三章
总需求均衡分析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总需求决定国民总收入 产品市场的简单凯恩斯模型
乘数效应与财政政策
总需求决定国民总收入
Y = 总产出 AD Y= 总支出 Y= 总收入 Y=总产出=总支出=总收入 Y=总需求 总需求:指整个社会的有效 需求 Y=总支出=总需求 Y为均衡产出(与计划需求 相一致的产出)
政府购买支出 G 的增加将导致收入增加,增量 是政府购买支出增量的 5 倍。
政府购买乘数
定义:
政府购买增加 1 单位,导致的收入的增加.
在模型中, 政府购买乘数等于
Y 1 G 1 MPC
在例子中: MPC = 0.8,
Y 1 5 G 1 0.8

国民收入核算

国民收入核算

国民收入核算宏观经济学基本问题或主要内容:国民收入决定问题、失业和通货膨胀问题、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问题、宏观经济政策与争论、开放经济问题宏观经济学中一个基本问题就是研究国民收入决定,那么首先要有定义和计量总产出或总收入一套方法。

现行使用GDP(国内生产总值)。

收入、支出循环流程:从产出或收入计算社会生产总值结果必然相同,因为根据会计规则:买者购买产品支出必然等于这些产品卖者收入。

每一次影响支出交易也必定影响收入,每一次影响收入交易也必定影响支出。

国内生产总值(GDP)涵义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市场价值。

在这个概念中几个关键词: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一定时期内,最终产品,市场价值1.GDP测度是一定范围内(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一般是一年)最终产品市场价值,从而是一个地域概念。

这里强调地域概念是因为要和国民概念相区别: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和国民生产总值(GNP)区别: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按国土原则计算。

国土原则是指,凡是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疏入,不管是否本国国民,都计入本国国内生产总值。

按国土原则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要减去国外要素收入净额。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按国民原则计算。

国民原则是指,凡是本国公民(指常住居民)所创造收入,不管是否在国内,都计入国民生产总值。

按国民原则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时,要加上国外要素收入挣额(本国国民在国外取得要素收入减去外国国民在本国取得要素收入)。

GNP=GDP+国外要素收入净额或:GDP=GNP—国外要素收入净额思考:为什么西方宏观经济学原来用GNP作为产量主要测量值,而现在大多改用GDP答:1991年以前,美国一直用GNP作为产量主要测量懂,从1991年起改为GDP.国民生产总值(GNP)测量一国居民收入,包括居民从国外取得收入(工资,利润,利息),但要减去支付给国外同类报酬.与GNP不同,GDP不考虑从国外获得报酬和支付给国外报酬.它是一国在国内实际生产产品和劳务测量值.GDP是大多数欧洲国家采用产量标准计量,因为这些国家对外贸易在传统上比在美国重要得多.由于国际贸易在美国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美国从1991年以后也开始用GDP.作为衡量产量主要测量,这种转变也可以使美国对其他国家经济比较更加容易些.一般说来,一个国家对外经济往来开放度越大理GDP作为测量收入重要性也越大.此外,由于来自国外要素收入数据较难准确获得,而GDP数据较易获得;由于相对GNP而言,GDP 是经济中就业潜力一个较好测量指标,比方说,外国人到东遭国投资,解决是东道国就业问题,所有这些原因,都表明把GDP作为经济中产生基本测量指标更合理一些。

国民经济核算概论

国民经济核算概论

国民经济核算概论1. 引言国民经济核算是一种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的系统性统计和分析方法。

通过国民经济核算,我们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量、经济结构、经济增长速度等重要经济指标,为制定经济政策和评估经济发展情况提供依据。

本文将对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分类以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行详细介绍。

2. 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国民经济核算是一种基于统计数据的经济分析方法,它通过对经济活动中的各种交易进行统计,计算出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量和其构成,进而分析经济的运行状况和发展趋势。

国民经济核算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国民总收入核算、国民总支出核算和国民储蓄投资核算。

2.1 国民总收入核算国民总收入核算主要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从经济活动中获取的收入进行统计和核算。

国民总收入包括工资、薪金收入、利润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等各种收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的总体表现。

2.2 国民总支出核算国民总支出核算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和对外支付进行统计和核算。

国民总支出包括个人消费支出、政府消费支出、固定资产投资支出、存货变动等各种支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的总体体现。

2.3 国民储蓄投资核算国民储蓄投资核算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储蓄和投资进行统计和核算。

国民储蓄包括单位和个人的储蓄,而国民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存货变动等。

国民储蓄投资核算是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

3. 国民经济核算的分类根据核算的范围和目的,国民经济核算可以分为宏观核算和微观核算两大类。

3.1 宏观核算宏观核算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活动进行统计和分析的核算。

宏观核算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体情况,包括经济总量、经济结构、经济增长速度等。

宏观核算的数据来源主要是国家统计局等部门收集的各类统计数据。

3.2 微观核算微观核算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统计和分析的核算。

国民收入的核算

国民收入的核算

国民收入的核算引言国民收入核算是一种计量、统计和分析国家经济活动的方法,可以测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民间部门与政府部门所形成的全部收入。

国民收入核算不仅可以提供国家经济总体情况的概览,还可以帮助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和评估经济发展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概念、核算方法和指标体系,以及其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国民收入的定义和组成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全部居民收入总和。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工资收入:指在生产过程中由雇主支付给劳动者的报酬,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

2.利润收入:指资本所有者通过拥有和使用生产资料获得的收入,包括企业利润、股息、利息等。

3.租金收入:指土地、房屋、机器设备等生产资料的使用权所产生的收入。

4.财产转移收入:指个人或企业之间的财富转移所产生的收入,如遗产继承等。

5.净外汇收入:指国家对外贸易、国际投资等经济活动所获得的收入。

以上各方面的收入总和,即构成了国民收入的总量。

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国民收入核算主要有两种方法:产出法和支出法。

1. 产出法产出法是通过统计各产业部门的产出值,然后根据产出值与收入的关系,推算出国民收入的总量。

产出法的核算过程如下:1.统计各产业部门的产出值:包括农、林、牧、渔业部门的产出值、工业部门的产出值和服务业部门的产出值。

2.计算各产业部门的内部收入:通过统计各产业部门的工资、利润、租金等收入,计算出各产业的内部收入。

3.计算各产业部门与其他产业的交易关系:即统计各产业部门间的销售和购买关系,以计算产业间的贡献和依赖关系。

4.计算社会剩余产品:社会剩余产品是指扣除各产业部门的内部消耗(如原材料购买、设备维护等)后,剩余给其他产业部门或最终消费者的价值。

5.计算国民收入:通过累计各产业部门的内部收入和社会剩余产品,得出国民收入的总量。

产出法的优点是能够从整体上统计国民收入,反映所有产业和部门的贡献和依赖关系。

宏观经济学: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和IS-LM模型

宏观经济学: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和IS-LM模型
APC
<1,消费总量<收入总量(产生储蓄); =1,把全部收入都用于消费(储蓄为零); >1,消费总量大于收入总量(负债消费,即产生负储蓄)。
例:收入100元中80元用于消费 平均消费倾向APC = c/y = 0.8
边际消费倾向 MPC
边际消费倾向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每增减1元国民收入所引起的消费变化。 MPC= c/ y
当消费增量Δc与收入增量Δy趋于无穷小时,即: MPC = dc/dy MPC是消费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 不论MPC是常数还是变数,总是一个小于1的正数。有: 1 > MPC > 0
例:收入由100元增加到120元,消费由80元增加到94元。 MPC=c/ y=( 94-80)/(120-100) =0.7
为多少? (3)若投资增到100,试求增加的收入。
(1) 均衡收入y=(100+50)/(1-0.8)=750 c=100+0.8×750=700 s=y-c=750-700=50
(2) 企业非意愿存货积累=产出-需求=800-750=50
(3)若投资增至100,则收入y’=(100+100)/(1-0.8) =1000,比原来的收入750增加250
均衡,不再变动。非意愿存货IU =0 总产出=总需求,厂商生产稳定
公式:y = c + i = E 小写字母:意愿消费和投资 大写字母:实际支出
y>AE,IU>0,增加
投资=储蓄
均衡时: •E = y •E = c + i •y = c + s
c + i = c + s i = s
意义: 如果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计划储蓄, 是一个前提条件。是宏观经济战略要考虑的前提条件。

国民经济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指通过对国家经济的统计和计算,以综合指标反映国家经济整体运行的各个方面。

它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也是了解和分析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

本文将重点介绍国民经济核算的背景、核算方法及其意义。

一、国民经济核算的背景国民经济核算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的经济学家开始关注国民收入的构成和分配问题,并试图通过核算的方法对经济进行整体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变革,国民经济核算逐渐得到重视并成为国际通行的统计体系。

现代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和方法主要源自于国民收入和生产总值(GDP)的核算,以及国民收入分配的核算。

二、国民经济核算的方法国民经济核算主要通过对各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统计和计算,从而得出国民收入、生产总值、消费支出、投资支出、进出口贸易等关键指标。

1. 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国家范围内居民所获得的全部收入。

国民收入核算时要统计所有居民的工资、利息、租金、企业利润和税收等各个方面的收入,并对其进行总和。

2. 生产总值核算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国家范围内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生产总值核算主要采用两种方法,即产出法和支出法。

产出法是通过统计各个行业和部门的生产产值来计算生产总值;支出法则是通过统计最终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和净出口来计算生产总值。

3. 消费支出核算消费支出核算主要通过统计家庭和政府的最终消费支出来计算。

家庭最终消费支出包括日常消费和购买耐用品等;政府最终消费支出包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

4. 投资支出核算投资支出核算主要通过统计企业和政府的资本形成支出来计算。

企业资本形成支出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增加等;政府资本形成支出包括公共设施建设和社会福利支出等。

5. 进出口贸易核算进出口贸易核算主要通过统计国际贸易的货物和服务的流动来计算。

进口贸易核算要统计国内需要进口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出口贸易核算要统计国内出口的货物和服务价值。

国民收入的核算

国民收入的核算
第二十一页,共34页。
四、 PI 个人(gèrén)收入(Personal Income, PI) (一)含义:一国一年内个人(gèrén)得到的实际收入的总和。 (二)与NI的牵手:PI = NI – 公司利润 – 社会保障金缴纳 + 政府和企业的转移支付 + 利息调整 + 股息 1、减公司利润:公司利润不可能完全成为个人(gèrén)收入。 2、减社会保险:社会保险金交纳给政府,未到达个人(gèrén) 手中。
1.生产法:生产法只从最终产品来计算GDP。 2.增值法:把所有企业单位投入(tóurù)的生产要素新创造出来 的产品和劳务在市场上的销售价值汇总。
第十页,共34页。
表1-1 服装生产过程中的市场价值增加(单位:元)
生产阶段
棉花 棉纱 棉布 服装 合计
产品收入
15 20 30 50 115
中间成本
所生产的全部最终物质产品和劳务的市场总价值。
第六页,共34页。
GDP概念的涵义: ① GDP是用市场价值(jiàzhí)来计算的,即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jiàzhí) 是使用货币加以衡量的。(从而各国的GDP具有可比性。 ) ② 包括有形物质产品和无形劳务的价值(jiàzhí)。 ③ 计算GDP必须以最终产品为准,中间产品的价值(jiàzhí)不计入GDP。 (铁矿石→生铁→钢条→钉子) ④ GDP指的是所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的价值(jiàzhí),而不是所出售的最终产 品的价值(jiàzhí)。(80万美元产品,售出50万产品) ⑤ 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的价值(jiàzhí),不是市场交易活动不计入GDP。 (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 ⑥ GDP是流量,不是存量。 ⑦ “国内”的含义:以国土为原则来计量GDP,是一个地域概念( GNP )。

宏观经济学(第二章)

宏观经济学(第二章)
Web Design
2 GDP包括所有经济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与劳务
很多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会被使用和消耗掉。
例如,面包师烘焙一块面包实际上经过了种植并收割小麦、将小麦磨成面粉、 加入其他成分烤成面包这一系列经济活动,生产了小麦、面粉和面包三种主要产 品,其中只有面包最终能到达消费者手中,我们将面包称之为最终产品。
NFP表示本国生产要素在世界其他国家获得的收入减去本国付给外国生产要素在本国获得
的收入,即GNP等于GDP加上本国投在国外的资本和劳务的收入再减去外国投在本国的资本和劳 务的收入。
GNP与GDP的关系式为:
GNP GDP NFP
假设我国2015年GDP为95 933亿元,GNP为94 346亿元,两者差额为1 587亿元。也就是说, 2015年外商来华投资或打工新增加的价值之和比我国人在国外投资和劳务输出新增的价值之和多1 587亿元,这就是国外净要素收入NFP。
当企业生产出来的一种中间产品没有被使用,而是增加了企业以后使用或出售的存货,在这种
情况下,中间产品被暂时作为“最终产品”,其价值作为存货投资而加到GDP中。
例如,某企业上一年生产了价值100万元的产品,但只出售了80万元的产品, 所剩20万元的产品可看做是企业自己买下来的存货投资,因此,这20万元的未 出售产品同样计入GDP。相应地,如果企业当年生产了价值100万元的产品,却 出售了120万元的产品,那么,计入GDP的仍然应该是100万元,只是上一年企 业的库存减少了20万元而已。
宏观经济政策 第六章
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现代观点及问题
【 国民收入的核算 】
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收入的核算 国民收入指标体系的其他指标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式
【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

I,G,X又被称为国民经济的注入因素,S,T,M又被称为国民经济的漏出因素。

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那么可写成总注入=总漏出。

一国经济活动循环流动模型是一种表现稳定流动的宏观模型,而不是表现经济周期波动的模型。

但它却是宏观经济运行最根本的概括。

二、国民收入的概念对国民收入的研究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也是宏观经济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国民收入,从广义上讲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所创造的最终产品及劳务价值的总和。

它包括五个经济总量指标: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或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狭义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

(一)国民生产总值(GNP)及国内生产总值(GDP)GNP是指一个国家的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总额。

理解此概念需注意几个问题:第一,GNP是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总值,它不包括以前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

所以GNP是一流量而不是存量概念。

第二,GNP看的是“生产〞的情况,计算的是当年生产的产品。

如果去年生产的产品,但在今年销售,不能算进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第三,GN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

因此计算时不包括中间产品的产值,以防止重复计算。

第四,GNP不仅包括各种最终物质产品的价值,也包括各种劳务的价值。

第五,GNP的统计都是按当年的“市场价格〞加以计算的。

按市场价计算出来的GNP中包括价格变动因素,称为“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如果扣除价格变动因素,得出的是“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第六,GNP不包括非市场交易(如家务劳动的价值)和非生产XXX指(纯粹金融市场交易)。

第七,GNP是一个以人口标准做根底的概念,测度的是本国国民在国内和国外的生产产值。

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GDP概念。

GDP是指在一个国家的国土上一年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总额。

它是一个以地理标准为根底的概念。

GDP=GNP-本国国民在国外生产的局部+外国国民在本国生产的局部。

《经济学基础》教学课件 第八章 国民收入的来源与去向

《经济学基础》教学课件 第八章  国民收入的来源与去向
(1)GDP是一个地域的概念。 (2)GDP是流量的概念,而不是存量的概念。 (3)GDP测度的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产品,而不是 所售卖掉的产品。
(4)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 (5)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6)GDP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不包括非市场交 易(如家务劳动)和非生产性交易(指纯粹金融市场交易, 如购买债券)带来的价值。
三、GDP的积极意义及缺陷
1.GDP的积极意义
(1)GDP可作为官方经济稳健的主要参考依据。
(2)GDP可作为表明国家经济周期变化的指标。
(3)GDP可作为衡量国家经济力量大小的指标,并据 以进行国际间的比较。
(4)GDP可作为政府、企业、学术机构和报刊等进行 经济活动和预测的依据。
(5)国民收入资料作为经济学的分析重点,称为经济 学家和政府推行经济稳定政策之间的桥梁。
如果用AD表示总需求、C表示消费 需求、I表示投资需求、G表示政府购买 需求、X-M表示净出口需求,则:
AD=C+I+G+X-M
(二)总供给
总供给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提供的产 品和劳务的总量。总供给曲线分为三个阶段。
(1)资源未充分利用阶段。即AB 段,这时社会上有大量资源闲置,所以, 经济社会可以在不提高价格水平的情况 下增加总供给。
1.利率
利率通过影响储蓄来影响消费。利率的变动会对储蓄 产生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即利率提高使储蓄增 加,收入效应即利率提高会使高收入者认为自己更为富有, 以致增加目前的消费,从而减少储蓄。
2.价格水平
价格水平通过影响实际收入来影响消费。货币收入不 变时,若物价上升,则实际收入下降,假如消费者要保持 原有消费水平,则平均消费倾向就会提高;反之,物价下 跌时,平均消费倾向就会下降。

《统计学》第八章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统计学》第八章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中国传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 中国传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适应国家高度集中计划管 理的需要,在前苏联、东欧国家的MPS的基础上建立起 来的。
❖ 1951年,有关部门建立了农产品平衡表、工业生产资料 和消费品平衡表,后来,又扩大了这些平衡表的种类。
❖ 1952年国家统计局、各大行政区和各省市统计部门在全 国范围内进行了工农业总产值和劳动就业调查。后来,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工农业总产值核算,又逐步从工农业 总产值核算扩大到工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和 商业五大物质部门总产值核算。
价 值 运 动
流通 实现产品在 空间的转移
分配 包括初次分 配和再分配
社会总供给 销 售
使用
投资与 消费
购 买 社会总需求
社会再生产
如果总 供给与 总需求 实现平 衡,社 会再生 产就能 顺利实 现。
三、国民经济统计学
(一)、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是以国民经济为整体,研究其数量
表现和数量关系的方法论的科学。
SNA:
第一时期:1665——1920年 初创阶段 第二时期:1920——1939年 发展较快,核算方法有了 较大的改进。
第三时期:1939——1953年 国民收入统计大有发展, 一是计算国民收入的国家大为增加,二是受到国际组织 的重视。
第四时期:1953——1968年 对原有的旧SNA加以补充 和拓展,建立五大核算和七大帐户的国民经济帐户体系。
MPS
采用限制性生产的概念,只 对五大物质生产部门的产品 进行核算,而把非物质生产 部门排除在外。
主要反映物质产品 的生产、交换和使 用的实物运动。
主要采用平衡 表法,侧重每 个平衡表内部 的平衡,但平 衡表之间的联 系不够严谨。

08 第8章 国民经济核算

08 第8章 国民经济核算

非金融企 业部门
使用 来源
金融机 构部门
使用 来源
政府 部门
使用 来源
住户 部门
使用 来源
国内 合计
使用 来源
国外 部门
使用 来源
合计 使用 来源
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
交易项目
机构部门
一、净金融投资 二、资金运用合计 三、资金来源合计
(一)通货 本币 外币
(二) 存款 活期存款 定期存款 住户储蓄存款 财政存款 外汇存款 其他存款
三、资产负债差额(资产净值) 四、资产、负债与差额总计
非金融 企业部门
国有 企业
金融 机构部门
国有 企业
政府 部门
住户 部门
国内部门 合计
国有 企业
国外 部门
总计
使来使来使来使来使来使来使来使来使来使来 用源用源用源用源用源用源用源用源用源用源
资产负债表
(二)国民经济账户 国民经济账户以账户的形式对国民经济运
合计
1. 总产出 2. 减:中间投入
合计
2. 收入分配及支出账户
收入分配及支出账户
使用
1. 财产收入支付 2. 经常转移支出 3. 可支配总收入 4. 最终消费 5. 总储蓄
合计
来源
1. 营业盈余 2. 固定资产折旧 3. 财产收入 4. 劳动者报酬 5. 生产净税额 6. 经常转移收入 合计
3.资本账户
3.消费范围 生产范围决定消费范围,从而它的
消费范围也限于包括在上述生产范围内的货物和 服务。
4.资产范围 资产是根据所有权的原则界定的经济
资产,即资产必须为某个或某些单位所拥有,其所 有者因持有或使用它们而获得经济利益。
5.市场价格 市场价格是市场上买卖双方认定的成

国民经济核算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1. 概述国民经济核算是一个国家经济体系中重要的核心工具。

它是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各种经济数据,对国民经济的运行情况进行定量统计和分析,以及对经济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参考依据的一种方法。

2.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概念国民经济核算涉及到一系列的基本概念,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国民收入、国民支出、储蓄和投资、贸易平衡等。

2.1 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活动中创造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GDP包括四个部分: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

2.2 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从生产活动中获得的收入总和,包括工资、利润、租金、利息和其他各类补偿。

2.3 国民支出国民支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为购买消费品和服务、投资或支付政府开支所支出的总和。

2.4 储蓄和投资储蓄是指个人、家庭和企业将收入中没有消费掉的部分持有起来,用于未来的消费或投资。

投资则是指将储蓄用于购买生产设备、建设工厂、购买房地产等用于生产或增值的行为。

2.5 贸易平衡贸易平衡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进出口商品和服务的总体平衡状况。

如果出口额大于进口额,称为盈余;如果进口额大于出口额,称为逆差;如果两者相等,则为平衡。

3. 国民经济核算的意义和作用国民经济核算的意义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了解经济发展水平通过国民经济核算,可以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估。

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和总体规模。

3.2 制定经济政策国民经济核算可以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通过对国民收入、国民支出、储蓄和投资等数据的监测和分析,政府可以了解到经济的发展状况,根据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政策制定。

3.3 监测经济运行国民经济核算可以帮助政府和决策者了解经济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完整版)《经济学原理》练习题、答案

(完整版)《经济学原理》练习题、答案

《经济学原理》总目录第一篇导论第一章导论第二篇微观经济理论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第五章产品市场理论第六章生产要素理论第七章微观经济政策第三篇宏观经济理论第八章国民收入的核算与决定理论第九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第十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第十二章开放经济第一章导论一、单项选择1、作为经济学的两个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A.互相对立的B.没有任何联系的C.相互补充的D.部分联系的2、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所谓的“看不见的手”是指()A.技术B.信息C.价格D.行政命令3、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A.生产什么B.如何生产C.为谁生产D.以上都是4、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A.世界上的资源最终会由于人们生产更多的物品而消耗光B.相对于人们无穷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C.生产某种物品所需资源的绝对数量很少D.由于存在资源浪费而产生的稀缺5、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

A.资源配置B.资源利用C.市场出清D.完全理性6、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失业理论B.通货膨胀理论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经济增长理论7、关于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说法正确的是()A.两者并不是绝对相互排斥的,而应当是相互补充的。

B.规范经济学是以实证经济学为基础,而实证经济学则是以规范经济学作为指导的。

C.一般来说,越是具体的问题,实证的成分越多,而越是高层次的、决策性的问题,就越具有规范性。

D.以上说法都对二、多项选择1、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A.体格决定理论B.消费者行为理论C.生产者行为理论D.市场理论和分配理论等2、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有()A.宏观经济政策B.经济周期与增长理论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3、下列关于资源稀缺性的正确的说法有()A.资源稀缺性是相对于欲望的无限性而言的B.地球上的资源本来就少C.资源稀缺性存在于世界各地D.资源稀缺性存在于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三、判断题1、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资源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不会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

第八章国民收核算和决定

第八章国民收核算和决定

二、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由于GDP是用货币来计算的,因此,一国GDP的变 动有两个因素造成:一是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 数量的变动,一是物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动。 假设一国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了,到底是由通货膨 胀引起还是商品和服务实际数量增加而带来的? 为弄清国民生产总值变动究竟是由产量还是由价
格变动引起的,需要区分名义GDP和实际GDP.
1、定义:
名义GDP是指按产品和劳务的当年销售价格计算GDP。 实际GDP则是用不变价格(基年的价格)计算的GDP。
2、区别:名义GDP既包括产量的变动又包括物价水平的 变动;而实际GDP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只反映生产产 量的变动,仅仅是产量的变动。 实际GDP比名义GDP更能反映真实的经济福利水平。 3、GDP价格指数=名义GDP/实际GDP
若某人花29万美元买了一幢旧房,这20万美元不能计入GNP, 因为它在生产年份已计算过了,但买卖这幢旧房的经纪人费用可 计入GNP,因为这费用是经纪人买卖旧房过程中提供的劳务报酬。
4、GDP是指一国在本国领土内所生产的产品和劳务,既包括本国 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与劳务,也包括外国企业或合资企业在本国所 生产的产品与劳务。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是一位 多方面的天才,曾经在数学、哲学和文学方面获得声誉。此外, 他还有时间来经营一家大型的保险公司,充任英国财政部的顾问, 协助管理英格兰银行,编辑一本世界闻名的经济学杂志, 收集 现代艺术作品和珍本书籍,并主持芭蕾舞和话剧的演出。他还是 一位擅长于通过精明的投机来赚钱的经济学者,不但为自己而且 也为剑桥大学的皇家学院赚钱。
(三)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歧
主要分歧:在于短期宏观经济分析上。 从理论上说,凯恩斯主义认为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经济中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具体来说,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一般都接受以下四个命题: (1) 私人经济是可以自身稳定的; (2) 货币在长期是中性的; (3) 货币在短期也是中性的; (4) 凯恩斯主义积极干预的经济政策是有害的。 3、主要代表人物: 货币主义代表:弗里德曼(美);理性预期学派代表:卢卡斯
4、核心:反对国家干预经济。 目前,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一起并列为西方主流
市场机制调节不能实现宏观经济稳定时,因此需要政府运用经济 政策调节。 4、凯恩斯在1936年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该书被称 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大宪章。 5、凯恩斯的基本观点: 第一,认为市场机制并不完善,如果仅仅依靠市场调节,就会出现 繁荣与衰退的经济周期,甚至20世纪30年代这样的大危机; 第二,短期中经济周期的原因在于总需求,引起大危机的正是有效 需求不足。
(三)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歧
主要分歧:在于短期宏观经济分析上。 从理论上说,凯恩斯主义认为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经济中短
期的周期性波动以及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存在正是由于市场机制的 这种不完善性所引起的。所以,经济周期是市场经济中固有的问 题,依靠市场机制并不能解决。
然而,凯恩斯主要的贡献是首创研究宏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政 策的新方法。在凯恩斯以前,大多数宏观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 都认为,商业周期的高峰和低谷的到来如潮汐一般不可避免。长 时期形成的观点使得他们在30年代大危机面前茫然无措。凯恩斯 1936年《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极具创 造性的解释;凯恩斯两点重要的论述:其一,市场经济中高失业 率和未被完全利用的生产能力有可能长期并存;其次,认定政府 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能够影响产出从而降低失业率并缩短经济衰退 期。
1908年任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的经济学讲师
1909年创立政治经济学俱乐部并因其最初著作
《指数编制方法》而获“亚当.斯密奖”。
1911-1944年任《经济学杂志》主编, 1913-1914年任皇家印度通货与财政委员会委员, 凯恩斯( 1883-1946)
兼任皇家经济学会秘书, 1919年任财政部巴黎和会代表, 1929-1933年主持英国财政经济顾问委员会工作, 1942年被晋封为勋爵, 1944年出席布雷顿森林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并担任了国际货币 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董事。 1946年猝死于心脏病,时年63岁。 凯恩斯一生对经济学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一度被誉为资本主义的 “救星”、“战后繁荣之父”等美称。
《通论》向当时流行的宏观经济思想提出了挑战,并为现代 主流宏观经济学奠定了基础。
(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发展演变的历史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又称作“新古典主义”、“货币主义”
1、形成:是20世纪70年代由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发展演化而 来的一个经济学流派。
2、这个学派的经济学遵循古典经济学的传统,相信市场力量的有 效性;认为如果让市场机制自发地发挥作用,就可以解决失业、 衰退等一系列宏观经济问题。
经济学派中的两大流派。
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 英国《金融时报》塞缪尔-布里坦 (SamuelBrittan)报道 著名美国经济学家米尔 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2006年11月16 日去世,享年94岁。他是最后一位既家喻户晓 又拥有最高专业成就的伟大经济学家。在这方 面,人们常常将他与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John Maynard Keynes)相提并论。弗里德曼始 终对凯恩斯心怀敬意,尽管他本人在某种程度 上已经取代了凯恩斯。
此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与许多著名经济学家不同,弗里德 曼赢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学术文献与他在报刊 上发表的文章之间,保持了连贯性。1966年至 1984年间,他每隔两周为《新闻周刊》 (Newsweek)撰写的专栏,成为运用经济分析阐 明当下事件的典范。
他的赞赏者与批评者均指出,他的世界观 本质上颇为简单:坚定信仰个人自由,深信自 由市场是协调个人活动、实现共同富裕的最佳 途径。
第三,要使经济稳定运行,政府必须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即财政政 策与货币政策,尤其是运用财政政策对经济进行干预。
凯恩斯的这种理论以后被许多经济学家所发发展和解释,成为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
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
1906-1980 年在英国财政部印度事物部工作
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LUCAS) (1937)
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LUCAS)著名 经济学家,美国人,他倡导和发展了理性 预期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运用理论,深化 了人们对经济政策的理解,并对经济周期 理论提出了独到的见解,由此获得1995年 诺贝尔经济奖。
战后大约30年里,凯恩斯经济学成为 西方经济学界的正统经济学。但是在本世 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西方国家经济普遍陷 入“滞胀”困境之后,凯思斯主义的理论 和政策便失灵了。出现凯恩斯经济学的危 机,为凯恩斯学派以外的其他经济学派的 兴起提供了契机,其中包括理性预期学派, 卢卡斯是其代表经济学家之一
第八章 宏观经济主要变量及其衡量
宏观经济学的一些背景知识
(一)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经济运行的规律,以实
现经济稳定和增长。 研究基本问题如下:
1、失业 2、通货膨胀 3、经济周期 4、经济增长
这四个问题都与GDP有关。
(二)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发展演变的历史
1、形成时期:20世纪30年代 2、创始人: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 3、凯恩斯注主义的核心是坚持国家干预经济,即该学派强调: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是一位 多方面的天才,曾经在数学、哲学和文学方面获得声誉。此外, 他还有时间来经营一家大型的保险公司,充任英国财政部的顾问, 协助管理英格兰银行,编辑一本世界闻名的经济学杂志, 收集 现代艺术作品和珍本书籍,并主持芭蕾舞和话剧的演出。他还是 一位擅长于通过精明的投机来赚钱的经济学者,不但为自己而且 也为剑桥大学的皇家学院赚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